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第260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二百五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二百六十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二百六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二百六十卷目录

 三礼部总论一

  易经乾卦 履卦 系辞 序卦传

  书经舜典 皋陶谟 周官

  礼记经解

  左传隐公十一年 桓公二年 庄公十八年 庄公二十三年 僖公三十一年 文

  公二年 文公十五年 成公十三年 襄公二十七年 襄公三十一年 昭公三年 昭

  公四年 昭公五年 昭公七年 昭公十五年 昭公二十五年 昭公二十六年

  孝经三才章 圣治章 广要道章

  史记礼书

  汉书礼乐志

  管子牧民篇 心术篇

  庄子人间世篇 大宗师篇 天运篇 缮性篇 渔父篇 天下篇

  荀子礼论篇

  韩非子解老篇

  后汉班固白虎通德论礼乐篇

  宋欧阳修崇文总目叙释礼经类

  郑樵六经奥论三礼总辨 三礼异同辨

经籍典第二百六十卷

三礼部总论一

编辑

易经

编辑

《乾卦》

编辑

《亨》者,嘉之会也。

大全蔡氏曰:“自元而后,凡宇宙极嘉美的道理,如三千三百,无一不会聚于此,故曰‘嘉之会’。”

嘉会足以合礼。

大全朱子曰:人之修为便处处皆要好,不特只是一处要好而已,须是动容周旋,皆中乎礼,故曰“嘉会。”

履卦

编辑

程传“履”,礼也。礼,人之所履也。为卦天上泽下,天而在上,泽而处下,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当也,礼之本也,常履之道也,故为《履》。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程传“天在上,泽在下”,上下之正理也。人之所履当如是,故取其象而为《履》。君子观《履》之象,以辩别上下之分,以定其民志。夫上下之分明,然后民志有定,民志定然后可以言治,民志不定,天下不可得而治也。

《系辞》

编辑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

大全朱子曰:“会是观众理之会,通是择其通者而行。且如有一事关著许多道理也,有父子之伦也,有君臣之伦也,有夫妇之伦。若父子之恩重,则便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之义,而委致其身之说不可行。若君臣之义重,则当委致其身,而不敢毁伤之说不暇顾。此之谓观会通。”

《序卦传》

编辑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 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

平庵项氏曰:“上下既具,则拜趋、坐立之节形,而宫室、车旗之制设,其行之必有文,故谓之礼;辨之必有理,故谓之义。礼义者,非能制为人伦也,有人伦而后礼义行其间耳。”

书经

编辑

《舜典》

编辑

《修五礼》如五器。

修吉、凶、军、宾、嘉之五礼。正义《周礼·大宗伯》云:“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宾礼亲邦国,以军礼固邦国,以嘉礼亲万民之婚姻。”知五礼谓此也。帝王之名既异,古今之礼或殊,而以周之五礼为此五礼者,以帝王相承,事有损益,后代之礼亦当是前代礼也。五器是五礼中所用者,如吉之簠簋,凶之衰绖,军之干戈,宾之玉帛,嘉之琴瑟钟磬之类,如训同,使归于一也。蔡传五礼,吉、凶、军、宾、嘉也,修之,所以同天下之风俗。如,同也。五器,即五礼之器也。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帝曰:“俞,咨!伯! 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

《三礼》:天地人之礼正义此时秩宗,即《周礼》之宗伯也。其职云:“掌天神人鬼地祇之礼。”虽三者并为吉礼,要言三礼者,是天地人之事,故知三礼是天地

人之礼

《陶谟》

编辑

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 庸哉!

《天次》叙人之常情,各有分义,当敕正我《五常》之教,使合于五,厚厚天下。天次叙有礼,当用我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礼以接之,使有常。蔡传叙者,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伦叙也。秩者,尊卑、贵贱、等级、隆杀之品秩也。

《周官》

编辑

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

蔡传《春官》卿,主邦礼,治天神地祇人鬼之事,和上下尊卑等列。

礼记

编辑

《经解》

编辑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观其风俗,则知其所以教。言人君以《六经》之道,各随其民教之,民从上教,各从《六经》之性,观民风俗,则知其教,故云“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恭俭庄敬,礼教也。

《礼》以恭逊、节俭、齐庄、敬慎为本,若人能恭敬节俭,是礼之教也。

礼之失烦。

“礼之失烦”者,《礼》主文物,恭俭庄敬,若不能节制,则失在于烦苛。

“《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

《言深》者,“既能以教,又防其失。”

左传

编辑

《隐公十一年》

编辑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林注言《礼》之用,“经理其国家,安定其社稷,教民长幼尊卑之序,为后嗣万世无疆之利者也。”

《桓公二年》

编辑

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

杜注名之必可言也。礼从义出,政以礼成。林注义者宜也,名以制其宜也。得其宜则礼敬生,故义所以出礼。政者,正也,礼者天下之正位,故礼所以体政。

《庄公十八年》

编辑

春,虢公、晋侯朝王。王飨醴,命之“宥”,皆赐玉五玨,马三 匹,非礼也。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不以礼假 人。

林注公侯之名位不同,“上公八命,侯伯七命。”杜注侯而与公同,赐是借人礼。

《庄公二十三年》

编辑

夏,公如齐观社,非礼也。曹刿谏曰:“夫礼,所以整民也。 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朝以正班爵之义, 帅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诸侯有王,王有巡守, 以大习之,非是,君不举矣。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 何观?”

林注观蒐军实,非交邻国之礼也。先王辨上下,定民志,所以整齐万民也。故制为会同之礼,以教训诸侯上下尊卑之法制,制贡赋多少之节度,制为朝觐之礼,以正五等班爵后先之宜。其班爵同者,则以年齿长幼为次序,不然,不用命也。谓不朝不会,则以征伐讨之。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有王事也;天子适于诸侯,曰“巡守”,省方也。以大习会朝之礼,如舜觐群后,禹会涂山之类,非是朝会之事,国君不轻举动矣。

《僖公三十一年》

编辑

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非礼也。犹三望,亦非礼 也。《礼》,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牲成而卜 郊,上怠慢也。望,郊之细也。不郊,亦无望可也。

杜注诸侯不得郊天。鲁以周公故,得用天子礼乐,故“郊”为鲁常祀。林注《左氏》以“郊”为鲁之常祀,故以“不郊免牲”为非礼,其说未得为正。

《文公二年》

编辑

“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庙,跻僖公”,逆祀也。于是夏父弗 忌为宗伯。

宗伯,“掌宗庙之礼。”

尊僖公,且《明见》,曰:“吾见新鬼大,故鬼小。先大后小,顺 也;跻圣贤,明也。明顺,礼也。君子以为失礼。礼无不顺, 祀,国之大事也,而逆之,可谓礼乎?子虽齐圣,不先父 食久矣。故禹不先鲧,汤不先契,文、武不先不窋。宋祖 帝乙,郑祖厉王,犹上祖也。”

《文公十五年》

编辑

夏,曹伯来朝,礼也。诸侯五年再相朝,以修王命,古之 制也。

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非礼也。

林注得常鼓之月,而于社用牲,为非礼。

“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于社,伐鼓 于朝,以昭事神,训民事君,示有等威”,古之道也

林注言日食之礼:

《成公十三年》

编辑

三月,公及诸侯朝王,遂从刘康公、成肃公会晋侯伐 秦。成子受脤于社,不敬。刘子曰:“吾闻之,民受天地之 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 命也。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是故君子勤 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敬在养 神,笃在守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 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及乎?

林注中者,至正大中之理。凡民皆受《大中》之理以生,所谓“上天赋命”,即此“大中之理。”则法也。圣人因天地之自然而为之节文,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法则,所以安定上天所赋之命,而使之勿失。

《襄公二十七年》

编辑

六月,丁未朔,宋人享赵文子,叔向为介司马,置折俎, 礼也。

杜注折俎,体解节折,升之于俎,合卿享宴之礼,故曰“礼”也。《周礼》:司马“掌会同之事。”

仲尼使举是礼也,以为多文辞。

《襄公三十一年》

编辑

十二月,北宫《文子》相卫襄公以如楚、宋之盟故也。过 郑,印段迋劳于棐林如聘礼而以劳辞。

杜注用《聘礼》而用《郊劳》之辞。

文子入聘,子羽为行人,冯简子与子太叔逆客,事毕 而出,言于卫侯曰:“郑有礼,其数世之福也。其无大国 之讨乎?《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礼之于政,如热之 有濯也。濯以救热,何患之有?”

林注“有礼以节其政”,如有濯以救其热。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 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 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与裨谌乘以 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 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北宫文子》所 谓“有礼”也。

杜注《传》迹子产行事,以明北宫文子“有礼”之言。

《昭公三年》

编辑

夏四月,郑伯如晋,公孙段相,甚敬而卑,礼无违者。晋 侯嘉焉,授之以策曰:“子丰有劳于晋国,余闻而弗忘。 赐女州田,以胙乃旧勋。”伯石再拜稽首,受策以出。君 子曰:“礼,其人之急也乎?伯石之汰也,一为礼于晋,犹 荷其禄,况以礼终始乎?”

《昭公四年》

编辑

六月丙午,楚子合诸侯于申。椒举言于楚子曰:“臣闻 诸侯无归,礼以为归。今君始得诸侯,其慎礼矣。”王使 问礼于左师与子产,左师曰:“小国习之,大国用之,敢 不荐闻?”献公合诸侯之礼六,子产曰:“小国共职,敢不 荐守?”献伯子、男会公之礼六,君子谓合。左师善守先 代,子产善相小国。王使椒举侍于后以规过,卒事不 规。王问其故,对曰:“《礼》,吾未见者有六焉,又何以规?”

杜注左师子产所献《六礼》,楚皆未尝行。

《昭公五年》

编辑

公如晋,自郊劳至于赠贿,无失礼。晋侯谓女叔齐曰: “鲁侯不亦善于礼乎?”对曰:“鲁侯焉知礼?”公曰:“何为自 郊劳至于赠贿,礼无违者,何故不知?”对曰:“是仪也,不 可谓礼。《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今 政令在家,不能取也;有子家羁,弗能用也。奸大国之 盟,陵虐小国,利人之难,不知其私。公室四分,民食于 他,思莫在公,不图其终,为国君,难将及身,不恤其所, 礼之本末,将于此乎在,而屑屑焉习仪以亟,言善于 礼,不亦远乎?”君子谓叔侯于是乎知礼。

晋韩宣子如楚送女,郑太叔谓叔向曰:“楚王汰侈已 甚,子其戒之。”叔向曰:“奉吾币帛,慎吾威仪,守之以信, 行之以礼,敬始而思终,终无不复。从而不失仪,敬而 不失威,道之以训辞,奉之以旧法,考之以先王,度之 以二国,虽汰侈,若我何?”及楚,楚子朝其大夫薳启疆, 曰:“圣王务行礼,不求耻人。朝聘有珪,享𫖯有璋,小有 述职,大有巡功。”

林注朝聘之礼,皆以珪为信。上公珪九寸,聘珪八寸,侯伯珪七寸,聘珪六寸;子男琮璧五寸,聘璧四寸。臣降于君一等也。享《𫖯服》云:“献也”,以为献国所有。杜云“飨也”,以为既朝聘而享,享𫖯见也,其义皆通。有璋,执璋以行礼也。

设几而不倚,爵盈而不饮。

林注朝聘之礼,有设几进爵之时。朝礼虽亡,而聘礼有其略也。《聘义》曰:“朝聘之礼,至大礼也。质明而始行事,日几中而后礼成,虽强有力者弗能行也,故设几而不倚。酒清,人渴而不敢饮;肉败,人饥而不敢食,故爵盈而不饮。”

“宴有好货,飧有陪鼎,入有郊劳,出有赠贿”,礼之至也。

《昭公七年》

编辑

孟僖子病,召其大夫,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

林注人之有礼,如木之有干。人无礼,无以立其身;木无干,无以立其形。

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我若获没,必属 说与!何忌于夫子,使事之而学礼焉,以定其位。”

《昭公十五年》

编辑

叔向曰:“《礼》,王之大经也。言以考典,典以志经,忘经而 多言举典,将焉用之?”

林注忘其经常。而徒恃言语。举引典故。

《昭公二十五年》

编辑

子大叔见赵简子,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 仪也,非礼也。”简子曰:“敢问何谓礼?”对曰:“吉也闻诸先 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 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 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 民失其性。是故为礼以奉之,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 五味,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为九歌;八风、七音、 六律,以奉五声;为君臣上下,以则地义;为夫妇外内, 以经二物,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娅,以象天 明,为政事庸力行务,以从四时,为刑罚威狱。使民畏 忌,以类其震曜杀戮,为温慈和惠,以效天之生植长 育,是以长久’。”简子曰:“甚哉,礼之大也!”

林注或哀或乐,不失其正,乃能“则天因地和”,协于阳生阴杀之性,故能参天地与之长久。

对曰:“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是 以先王尚之。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礼者,谓之成人 大,不亦宜乎?”

林注天地以礼而成位,犹织以经纬而成文也。人性之曲者,自以礼弼之,使就于直;人性之直者,自以礼弼之,使就于曲。能如此而后谓之成人,礼之所以为大也。

《昭公二十六年》

编辑

景公曰:“善哉!吾今而后知礼之可以为国也。”晏子对 曰:“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 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君令而不 违,臣共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 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 善物也。”景公曰:“寡人今而后闻此礼之上也。”对曰:“先 王所禀于天地,以为其民也,是以先王上之。”

孝经

编辑

《三才章》

编辑

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君行敬让”,则民化而不争;“礼以检其迹,乐以正其心”,则和睦矣。

《圣治章》

编辑

《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谓父为天,虽无贵贱,然以父配天之礼,始自周公,故曰“其人也。”

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 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

君行“严配”之礼,则德教刑于四海,海内诸侯各修其职,来助祭也。

《广要道章》

编辑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

言教人“亲爱礼顺,无加于孝悌也。”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 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 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 要道也。

史记

编辑

《礼书》

编辑

太史公曰:“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 也哉?余至大行礼官,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 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人道经纬万端,规 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故德厚者位 尊,禄重者宠荣,所以总一海内,而整齐万民也。人体 安,驾乘为之金舆鏓?一作错衡以繁其饰;目好五色,为 之黼黻文章以表其能;耳乐钟磬,为之调谐八音以 荡其心;口甘五味,为之庶羞酸咸以致其美;情好珍 善,为之琢磨圭璧以通其意。故“大路越席,皮弁布裳, 朱弦洞越,大羹元酒,所以防其淫侈,救其雕敝。”是以 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 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仲尼曰:“禘 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周衰,礼废乐坏,大小 相逾。管仲之家,兼备三归。循法守正者见侮于世;奢 溢僭差者谓之显荣。自子夏门人之高弟也,犹云出 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 能自决,而况中庸以下,渐渍于失教,被服于成俗乎? 孔子曰:“必也正名于卫,所居不合。”仲尼没后,受业之 徒沈湮而不举,或适齐楚,或入河海,岂不痛哉!至秦 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 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有所增益,减损大扺,皆袭秦故,自天子称号, 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改。孝文即位,有司议 欲定《仪礼》,孝文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于 治,躬化谓何耳,故罢去之。孝景时,御史大夫晁错明 于世务刑名,数干谏孝景曰:“诸侯藩辅,臣子一例,古 今之制也。今大国专治异政,不禀京师,恐不可传后。” 孝景用其计,而六国畔逆,以错首名,天子诛错以解 难。事在《袁盎语》中。是后官者养交安禄而已,莫敢复 议。今上即位,招致儒术之士,令共《定仪》,十馀年不就。 或言“古者太平,万民和喜,《瑞应辨》”至,乃采风俗,定 制作。上闻之,制诏御史曰:“盖受命而王,各有所由兴, 殊路而同归。谓因民而作,追俗为制也。议者咸称太 古,百姓何望?汉亦一家之事,典法不传,谓子孙何?化 隆者闳博,治浅者褊狭,可不勉与!”乃以太初之元,改 正朔,易服色,封太山,定宗庙百官之仪,以为典常,垂 之于后云。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 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 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 二者相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稻粱五 味,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茝,所以养鼻也;钟鼓管弦,所 以养耳也;刻镂文章,所以养目也;疏房床笫几席,所 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辨也。 所谓“辨”者,贵贱有等,长少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 故天子“大路越席”,所以养体也;“侧载臭茝”,所以养鼻 也;“前有错衡”,所以养目也;和鸾之声,步中《武》象,骤中 《韶》濩,所以养耳也;“龙旗九斿”,所以养信也;“寝兕持虎, 鲛韅弥龙”,所以养威也。故大路之马,必信至教顺,然 后乘“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士出死要节之所以养 生也?孰知夫轻费用之所以养财也?孰知夫恭敬辞 让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 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怠 惰之为安,若者必危;情性之为安,若者必灭。故圣人 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失之矣。 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墨者,将使人两失之者 也。是儒墨之分,治辨之极也,彊固之本也,威行之道 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一天下,臣诸侯也;弗 由之,所以捐社稷也。故坚革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 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 行,不由其道则废。楚人鲛革犀兕,所以为甲,坚如金 石;宛之钜铁,施钻如蜂虿,轻利剽遫,卒如熛风”,然而 兵殆于垂涉,唐昧死焉。庄𫏋起,楚分而为四参。是岂 无坚革利兵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汝颍以 为险,江汉以为池,阻之以邓林,缘之以方城,然而秦 师至,鄢郢举若振槁。是岂无固塞险阻哉?其所以统 之者非其道故也。纣剖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杀无 辜,时臣下懔然,莫必其命,然而周师至而令不行乎 下,不能用其民,是岂令不严、刑不峻哉?其所以统之 者,非其道故也。古者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然而敌国 不待试而诎,城郭不集,沟池不掘,固塞不树,机变不 张,然而国晏然。不畏外而固者,无他故焉。明道而均 分之,时使而诚爱之,则下应之如景响,有不由命者, 然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故刑一人而天下服。罪 人不尤其上,知罪之在己也。是故刑罚省而威行如 流,无他故焉,由其道故也。故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 则废。古者帝尧之治天下也,盖杀一人,刑二人而天 下治。《传》曰:“威厉而不试,刑措而不用。”天地者,生之本 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 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 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故 王者天太祖,诸侯不敢怀,大夫士有常宗,所以辨贵 贱。贵贱治,得之本也。郊畴乎天子,社至乎诸侯及士 大夫,所以辨。尊者事尊,卑者事卑,宜钜者钜,宜小者 小。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 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有特牲而食者 不得立宗庙。所以辨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 也。大飨、上元尊,俎上腥鱼,先大羹,贵食饮之本也。大 飨、上元尊,而用薄酒,食先黍稷而饭稻粱,祭哜,先大 羹而饱庶羞,贵本而亲用也。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 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太一,是谓大隆。故尊之上,元 尊也。俎之上,腥鱼也,豆之上大羹,一也;利爵弗啐也, 成事俎弗尝也,三宥之弗食也,大昏之未废齐也,大 庙之未内尸也,始绝之未小敛,一也;大路之素帱也, 郊之麻冕,丧服之先散麻,一也;三年哭之不反也。《清 庙》之歌,一唱而三叹;县一钟,尚拊膈,朱弦而通越,一 也。凡礼始乎脱,成乎文,终乎税,故至备,情文俱尽。其 次情文代胜,其下复情,以归太一。天地以合,日月以 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好恶以 节,喜怒以当,以为下则顺,以为上则明。

太史公曰:“至矣哉!立隆以为极,而天下莫之能益损 也。本末相顺,终始相应,至文有以辨,至察有以说。天 下从之者治,不从者乱;从之者安,不从者危。小人不能则也。《礼》之貌诚深矣;坚白同异之察入焉而弱,其 貌诚大矣;擅作典制,褊陋之说入焉而嗛,其貌诚高 矣;𣊻慢恣睢,轻俗以为高之属入焉而坠。故绳诚陈”, 则不可欺以曲直;衡诚县,则不可欺以轻重;规矩诚 错,则不可欺以方员;君子审礼,则不可欺以诈伪。故 绳者,直之至也;衡者,平之至也;规矩者,方员之至也; 礼者,人道之极也。然而不法礼者,不足礼,谓之无方 之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礼之中,能思索,谓之 能虑;能虑勿易,谓之能固;能虑能固,“加好之焉,圣矣。” 天者,高之极也;地者,下之极也;日月者,明之极也;无 穷者,广大之极也。圣人者,道之极也。以财物为用,以 贵贱为文,以多少为异,以隆杀为要。文貌繁,情欲省, 礼之隆也。文貌省,情欲繁,礼之杀也。文貌情欲,相为 内外,表里并行而杂,礼之中流也。君子上致其隆,下 尽其杀,而中处其中,步骤驰骋,广骛不外。是以君子 之性守宫庭也。人域是域,士君子也,外是民也。于是 中焉房皇,周浃曲直,得其次序,圣人也。故厚者礼之 积也,大者礼之广也;高者礼之隆也;明者礼之尽也。

汉书

编辑

《礼乐志》

编辑

“《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治身者斯须忘礼, 则暴嫚入之矣;为国者一朝失礼,则荒乱及之矣。人 函天、地、阴、阳之气,有喜、怒、哀、乐之情。天禀其性而不 能节也,圣人能为之节而不能绝也。故象天地而制 礼乐,所以通神明,立人伦,正情性,节万事者也。人性 有男女之情,妒忌之别,为制婚姻之礼;有交接长幼 之序,为制乡饮之礼;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 礼;有尊尊敬上之心,为制朝觐之礼;哀有哭踊之节, 乐有歌舞之容,正人足以副其诚,邪人足以防其失。 故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乡饮 之礼废,则长幼之序乱,而争斗之狱蕃;丧祭之礼废, 则骨肉之恩薄,而背死忘先者众;朝”聘之礼废,则君 臣之位失,而侵陵之渐起。故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 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 行之,刑以防之。”礼乐政刑,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乐以治内而为同,礼以修外而为异。同则和亲,异则 畏敬。和亲则无怨,畏敬则不争。“揖让而天下治”者,礼 乐之谓也。二者并行,合为一体,畏敬之意难见,则著 之于享献辞受,登降跪拜,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于 诗歌咏言钟石筦弦,盖嘉其敬意而不及其财贿,美 其欢心而不流其声音,故孔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 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此礼乐之本也。故曰:知 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 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王者必因前王之 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即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 而大备。周监于二代,礼文尤具,事为之制,曲为之防, 故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于是教化浃洽,民用和睦, 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囹圄空虚四十馀年。孔子美之 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及其衰也,诸侯逾越法度,恶 礼制之害己,去其篇籍,遭秦灭学,遂以乱亡。汉兴,拨 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 位。高祖说而叹曰:“吾乃今日知为天子之贵也。”以通 为奉常,遂定仪法,未尽备而通终。至文帝时。贾谊以 为汉承秦之败俗,废礼义,捐廉耻,今其甚者,杀父兄, 盗者取庙器,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为故,至于 风俗流溢,恬而不怪,以为是适然耳。夫移风易俗,使 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夫立君臣, 等上下,使纲纪有序,六亲和睦,此非天之所为,人之 所设也。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修则坏。”汉兴至今,二 十馀年,宜定制度,兴礼乐,然后诸侯轨道,百姓素朴, 狱讼衰息。迺草具其仪,天子说焉,而大臣绛、灌之属 害之,故其议遂寝。至武帝即位,进用英隽,议立明堂, 制礼服,以兴太平。会窦太后好黄老言,不说儒术,其 事又废。后董仲舒《对策》言:“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 于天。天道大者,在于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天使阳常 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 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阳出布施 于上,而主岁功,阴入伏藏于下,而时出佐阳。”阳不得 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务 德教而省刑罚。刑罚不可任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 以成岁也。今废先王之德教,独用执法之吏治民,而 欲德化被四海,故难成也。是故古之王者,莫不以教 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教化 以明,习俗以成,天下尝无一人之狱矣。至周末世,大 为无道,以失天下,秦继其后,又益甚之。自古以来,未 尝以乱济乱,大败天下如秦者也。习俗薄恶,民人抵 冒。今汉继秦之后,虽欲治之,无可奈何。法出而奸生, 令下而诈起,一岁之狱以万千数,如以汤止沸,沸愈 甚而无益。辟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迺可 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迺可理也。故 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能胜残去杀者失之当更化而不能更化也。古人有言:“临渊羡鱼,不 如归而结网。”今临政而愿治,七十馀岁矣,不如退而 “更化,更化则可善治,而灾害日去,福禄日来矣。”是时 上方征讨四夷,锐志武功,不暇留意礼文之事。至宣 帝时,琅琊王吉为谏大夫,又上疏言:“欲治之主不世 出,公卿幸得遭遇其时,未有建万世之长策,举明主 于三代之隆者也。其务在于簿书断狱听讼而已,此 非太平之基也。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礼义科指, 可世世通行者也。以意穿凿,各取一切,是以诈伪萌 生,刑罚无极,质朴日消,恩爱寖薄。孔子曰:‘安上治民, 莫善于礼’,非空言也。愿与大臣延及儒生,述旧礼,明 王制,驱一世之民,跻之仁寿之域,则俗何以不若成 康,寿何以不若高宗?”上不纳其言。吉以病去。至成帝 时,犍为郡于水滨得古磬十六枚,议者以为善祥。刘 向因是说上宜兴辟雍,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 盛揖让之容,以风化天下。如此而不治者,未之有也。 或曰:不能具礼。礼以养人为本,如有过差,是过而养 人也。刑罚之过,或至死伤。今之刑,非皋陶之法也。而 有司请定法。削则削,笔则笔,救时务也。至于礼乐,则 曰“不敢”,是敢于杀人,不敢于养人也。为其俎豆筦弦 之间小不备,因是绝而不为,是去小不备而就大不 备,大不备或莫甚焉。夫教化之比于刑法,刑法轻,是 舍所重而急所轻也。且教化所恃以为治也,刑法所 以助治也,今废所恃而独立其所助,非所以致太平 也。自京师有悖逆不顺之子孙,至于陷大辟,受刑戮 者不绝,繇不习五常之道也。夫承千岁之衰周,继暴 秦之馀,敝民渐渍,恶俗贪饕险诐,不闲义理,不示以 大化,而独驱以刑罚,终已不改。故曰“导之以礼乐,而 民和睦。”初,叔孙通将制定礼仪,见非于齐鲁之士,然 卒为汉儒宗,业垂后嗣,斯成法也。成帝以向言下公 卿议,会向病卒,丞相、大司“空奏请立辟雍,案行长安 城南,营表未作,遭成帝崩,群臣引以定谥。及王莽为 宰衡,欲燿众庶,遂兴辟廱,因以篡位,海内畔之。世祖 受命中兴,拨乱反正,改定京师,于土中即位三十年, 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迺营立明堂辟廱。显 宗即位,躬行其礼,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养三老五 更于辟廱”,威仪既盛美矣,然德化未流洽者,礼乐未 具,群下无所诵说,而庠序尚未设之故也。孔子曰:“辟 如为山,未成一匮,止吾止也。”今叔孙通所撰《礼仪》,与 律令同录,臧于理官法家,又复不传,汉典寝而不著, 民臣莫有言者。又通没之后,河间献王采礼乐古事, 稍稍增辑至五百馀篇。今学者不能昭见,但推《士礼》 以及“天子”,说义又颇谬异。故君臣长幼交接之道,寖 以不章。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 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夫民有血气心 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而动,然后心术形 焉,是以纤微。请帮助识别此字。瘁之音作,而民思忧;阐谐嫚易之音 作,而民康乐;麤厉猛奋之音作,而民刚毅;廉直正诚 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和顺之音作,而民慈爱;流辟 邪散之音作,而民淫乱。先王耻其乱也,故制《雅》《颂》之 声,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仪,合生气之和,导五 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集,刚气不怒,柔气不 慑,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 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不使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 乐之方也。王者未作乐之时,因先王之乐以教化百 姓,说乐其俗,然后改作,以章功德。《易》曰:“先王以作乐 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昔黄帝作咸池,颛顼作 六茎,帝喾作五英,尧作《大章》,舜作招,禹作夏,汤作濩, 武王作《武》,周公作勺。勺言能勺先祖之道也,武言以 功定天下也,濩言救民也。夏、大承二帝也,招,继尧也; 大章,章之也。五英,英华茂也。六茎,及根茎也。《咸池》备 矣。自夏以往,其流不可闻已,《殷颂》犹有存者,《周诗》既 备,而其器用张陈,《周官》具焉。典者,自卿大夫师瞽目 下,皆选有道德之人,朝夕习业,以教国子。国子者,卿 大夫之子弟也。皆学歌《九德》,诵六诗,习六舞、五声、八 音之和。故帝舜命夔曰:“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 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 声,八音克谐”,此之谓也。又以外赏诸侯,德盛而教尊 者,其威仪足以充目,音声足以动耳,诗语足以感心, 故闻其音而德和,省其诗而志正,论其数而法立。是 以荐之郊庙则鬼神飨,作之朝廷则群臣和,立之学 官则万民协,听者无不虚己竦神,说而承流。是以海 内遍知上德,被服其风,光煇日新,化上迁善,而不知 所以然。至于万物不夭,天地顺而嘉应降。故《诗》曰:“钟 鼓锽锽,磬管锵锵,降福穰穰。”《书》云:“击石拊石,百兽率 舞。”鸟兽且犹感应,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故乐者, 圣人之所以感天地,通神明,安万民,成性类者也。然 自《雅》《颂》之兴,而所承衰乱之音犹在,是谓淫、过、凶、嫚 之声,为设禁焉。世衰民散,小人乘君子心耳浅薄,则 邪胜正。故《书序》:“殷纣断弃先祖之乐,迺作淫声,用变 乱正声,以说妇人。”乐官师瞽抱其器而奔散,或适诸侯,或入河海。夫乐本情性,浃肌肤而臧骨髓。虽经乎 千载,其遗风馀烈,尚犹不绝。至春秋时,陈公子完奔 齐。陈舜之后,《招》《乐》存焉。故孔子适齐,闻招,三月不知 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美之甚也。周道始缺,怨 刺之诗起。王泽既竭,而《诗》不能作。王官失业,《雅》《颂》相 错,孔子论而定之,故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 各得其所。”是时周室大坏,诸侯恣行,设两观,乘大路, 陪臣管仲、季氏之属,三归雍彻,八佾舞庭,制度遂坏, 陵夷而不反。桑间、濮上、郑、卫、宋、赵之声并出,内则致 疾损寿,外则乱政伤民。巧伪因而饰之,以营乱富贵 之耳目。庶人以求利,列国以相闲。故秦穆遗戎而由 余去,齐人馈鲁,而孔子行。至于六国,魏文侯最为好 古,而谓子夏曰:“寡人听古乐则欲寐,及闻郑、卫,余不 知倦焉。”子夏辞而辨之,终不见纳。自此礼乐丧矣。汉 兴,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太乐官,但能纪 其铿枪鼓舞,而不能言其义。

管子

编辑

《牧民篇》

编辑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 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 度,在饬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祇山川,敬宗庙,恭 祖旧。

《心术篇》

编辑

凡民之生也,必以正平,所以失之者,必以喜乐哀怒。 节怒莫如乐,节乐莫如礼,守礼莫若敬。外敬而内静 者,必反其性。岂无利事哉?我无利心。岂无安处哉?我 无安心。

庄子

编辑

《人间世篇》

编辑

“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为人 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是之谓“与人为徒。”

《大宗师篇》

编辑

“《以刑》为体,以礼为冀,以和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 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

《天运篇》

编辑

“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 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柤梨橘柚耶?”其味相反,而 皆可于口。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

《缮性篇》

编辑

“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信行容体而顺乎文”,礼也。礼 乐偏行,则天下乱矣。

《渔父篇》

编辑

“饰礼乐,选人伦,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 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

《天下篇》

编辑

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谓之“君子。”

《礼》以道行,乐以道和。

古之礼乐: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 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古之 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

荀子

编辑

《礼论篇》

编辑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 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 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刍豢稻粱,五味调香,所以 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雕琢刻镂,黼黻文章, 所以养目也。钟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疏房 檖》请帮助识别此字。越席,床笫几筵,所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君子 既得其养,又好其别。曷谓别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 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故天子大路越席,所以养体 也;侧载睾芷,所以养鼻也;前有错衡,所以养目也。和 鸾之声,步中武象,趋中《韶濩》,所以养耳也;龙旗九斿, 所以养信也;寝兕持虎蛟韅丝末弥龙,所以养威也。 故大”路之马必倍至,教顺然后乘之,所以养安也。熟 知夫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也,熟知夫施予费用之 所以养财也,熟知夫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熟知 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故人苟生之为见,若者 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苟怠惰偷懦之为安,若 者必危;苟情说之为乐,若者必灭。故人一之于礼义, 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丧之矣。故儒者,将使 人两得之者也;墨者,将使人两丧之者也。是儒墨之 分也。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 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 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 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故王者天太祖,诸侯不 敢坏,大夫士有常宗,所以别贵始,贵始得之本也。郊 止乎天子,而社至于诸侯,道及士大夫,所以别尊者 事尊,卑者事卑,宜大者巨,宜小者小。故有天下者事 十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所以表 积厚,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大飨尚元尊, 俎生鱼,先大羹”,贵食饮之本也。飨尚元尊而用酒醴, 先黍稷而饭稻粱,祭齐大羹而饱庶羞,贵本而亲用 也。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之,以归大 一,夫是之谓大隆。故尊之尚《元酒》也,俎之尚生鱼也, 豆之先大羹也,一也;利爵之不醮也,成事之俎不尝 也,三臭之不食也,一也;大昏之未发齐也,大庙之未 人尸也,始卒之未小敛也,一也;大路之素未集也,郊 之麻絻也,丧服之先散麻也,一也;三年之丧哭之不 文也,《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县一钟,尚拊之膈,朱 弦而通越也,一也。凡礼,始乎棁,成乎文,终乎悦,校故 至备,情文俱尽。其次情文代胜,其下复情以归大,一 也。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海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 流,万物以昌,妤恶以节,喜怒以当,以为下则顺,以为 上则明,万物变而不乱,贰之则丧也,《礼》岂不至矣哉! 立隆以为极,而天下莫之能损益也。本末相顺,终始 相应,至文以有别,至察以有说,天下从之者治,不从 者乱,从之者安,“不从者危;从之者存,不从者亡。小人 不能测也。《礼》之理诚深矣,坚白同异之察入焉而溺, 其理诚大矣;擅作典制辟陋之说入焉而丧,其理诚 高矣;暴慢恣睢轻俗之属入焉而队。故绳墨诚陈矣, 则不可欺以曲直;衡诚县矣,则不可欺以轻重;规矩 诚施矣,则不可欺以方圆;君子审于礼,则不可欺以 诈伪。”故绳者直之至,衡者平之至,规矩者,方圆之至; 礼者,人道之极也。然而不法礼,不足礼,谓之无方之 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 能虑;礼之中焉能勿易,谓之能固。能虑能固,加好者 焉,斯圣人矣。故天者,高之极也;地者,下之极也;无穷 者,广之极也;圣人者,道之极也。故学“者固学为圣人 也,非特学为无方之民也。礼者,以财物为用,以贵贱 为文,以多少为异,以隆杀为要。文理繁,情用省,是礼 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礼之杀也。文理情用相为 内外表里,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故君子上致其 隆,下尽其杀,而中处其中,步骤驰骋厉骛不外是矣, 是君子之坛宇宫庭也。人有是士君子也,外是民也, 于是其中焉。方皇周挟曲,得其次序,是圣人也。故厚 者礼之积也,大者礼之广也,高者礼之隆也,明者礼 之尽也。《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此之谓也。礼者,谨 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 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君子之道, 礼义之文也。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 其无知也,是奸人之道而倍叛之心也。君子以倍叛 之心接臧获,犹且羞之,而况以事其所隆亲乎?故死 之为道也,一而不可得再复也。臣之所以致重其君, 子之所以致重其亲,于是尽矣。故事生不忠厚,不敬 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君子贱野而 羞瘠,故天子棺椁十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载重, 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皆有翣菨文章之等, 以敬饰之,使生死终始若一,足以为人愿。是先王之 道,忠臣孝子之极也。天子之丧动四海,属诸侯;诸侯 之丧动通国,属大夫;大夫之丧动一国,属修士;修士 之丧动一乡,属朋友;庶人“之丧,合族党,动州里,刑馀; 罪人之丧,不得合族党,独属妻子。棺椁三寸,衣衾三 领,不得饰棺,不得昼行以昏殣。凡缘而往埋之,反无 哭泣之节,无衰麻之服,无亲疏月数之等,各反其平, 各复其始。”已葬埋若无丧者而止,夫是之谓至辱。礼 者,谨于吉凶,不相厌者也。紸纩听息之时,则夫忠臣 孝子亦知“其闵己。然而殡敛之具未有求也,垂涕恐 惧,然而幸生之心未已,持生之事未辍也。卒矣,然后 作具之故。虽备,家必逾日,然后能殡。三日而成服,然 后告远者出矣,备物者作矣。故殡久不过七十日,速 不损五十日。是何也?”曰:“远者可以至矣,百求可以得 矣,百事可以成矣,其忠至矣,其节大矣,其文备”矣。然 后月朝卜日,月夕卜宅,然后葬也。当是时也,其义止, 谁得行之?其义行,谁得止之?故三月之葬,其貌以生, 设饰死者也,殆非直留死者以安生也,是致隆思慕 之义也。《丧礼》之凡,变而饰,动而远,久而平。故死之为 道也,不饰则恶,恶则不哀。参则翫,翫则厌,厌则忘,忘 则不敬。一朝而丧其严亲,而所“以送葬之者,不哀不 敬,则嫌于禽兽矣。君子耻之。故变而饰,所以灭恶也; 动而远,所以遂敬也;久而平,所以优生也。礼者,断长 续短,损有馀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 者也。故文饰、麤恶、声乐、哭泣、恬愉、忧戚,是反也。”然而 礼兼而用之,时举而代御,故文饰、声乐、恬愉,所以持 平奉吉也;麤衰、哀泣忧戚,所以持险奉凶也。故其立 文饰也,不至于窕冶;其立麤衰也,不至于瘠弃;其立 声乐恬愉也,不至于流淫惰慢;其立哭泣哀戚也,不 至于隘慑伤生。是礼之中流也。故情貌之变,足以别 吉凶,明贵贱亲疏之节,期止矣。外是奸也虽难,君子 贱之,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带之,相高以毁瘠,是奸“人之道也,非礼义之文,非孝子之情也,将以有为者 也。故说豫娩泽,忧戚萃恶,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颜 色者也。歌谣謸笑,哭泣啼号,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 声音者也。刍豢稻粱,酒醴餰鬻鱼肉,菽藿酒浆,是吉 凶忧愉之情发于食饮者也。卑絻黼黻,文织资麤,衰 绖菲穗菅屦,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衣服者也。《疏》:“房 檖。”请帮助识别此字。“越席,床笫几筵,属茨倚庐,席薪枕块”,是吉凶忧 愉之情,发于居处者也。两情者,人生固有端焉。若夫 断之、继之,博之、浅之,益之损之,类之,尽之,盛之、美之, 使本末终始,莫不顺比,足以为万世,则是礼也,非顺 敦修为之君子,莫之能知也。故曰:“性者,本始材朴也; 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 能自美。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 也。故曰: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 而天下治。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 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诗》曰:“怀 柔百神,及河乔岳。”此之谓也。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 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存如亡,终 始一也。始卒沐浴,鬠体饭唅,象生执也。不沐则濡栉, 三律而止;不浴则濡巾,三式而止。充耳而设瑱,饭以 生稻,唅以槁骨”,反生术矣。说亵衣,袭三称缙绅而无 钩带矣。设掩面儇目鬠而不冠笄矣。书其名,置于其 重,则名不见而柩独明矣。荐器则冠有鍪而毋纵,瓮 庑虚而不实,有簟席而无“床笫,木器不成斲,陶器不 成物,薄器不成内,笙竽具而不和,琴瑟张而不均,舆 藏而马反告,不用也。”具生器以适墓,象徙道也。略而 不尽,䫉而不功,趋舆而藏之,金革辔靷而不入,明不 用也,象徙道,又明不用也。是皆所以重哀也。故生器 文而不功,明器䫉而不用。凡礼,事生,饰欢也,送死,饰 哀也;祭祀,“饰敬也;师旅,饰威也。”是百王之所同,古今 之所一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故圹垄其䫉象室 屋也;棺椁,其䫉象版盖斯象拂也;无帾丝歶缕翣其 䫉,以象非帷帱尉也;抗折其䫉,以象槾茨番阏也。故 《丧礼》者无他焉,明生死之义,送以哀敬,而终周藏也。 故葬埋,敬葬其形也;祭祀,敬事其神也。其铭诔系世, 敬传其名也。事生,饰始也;送死,饰终也,始终具而孝 子之事毕,圣人之道备矣。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 而附死谓之惑,杀生而送死谓之贼,大象其生以送 其死,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义之法式 也。儒者是矣。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 群,别亲疏贵贱之节,而不可损”益也。故曰:“无适不易 之术也。”创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三年之丧,称 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齐衰苴杖,居庐食粥,席 薪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 哀痛未尽,思慕未忘,然而礼以是断之者,岂不以送 死有已,复生有节也哉!凡生乎天地之间者,有血气 之属莫不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爱其类。”今夫大鸟兽, 则失亡其群匹,越月逾时则必反鈆;过故乡则必徘 徊焉,鸣号焉,踯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也。小者是 《燕爵》,犹有啁噍之顷焉,然后能去之也。故有血气之 属,莫知于人。故人之于其亲也,至死无穷,将由夫愚 陋淫邪之人与!则彼朝死而夕忘之,然而纵之,则是 曾鸟兽之不若也,彼安能相与群居而无乱乎?将由 夫修饰之君子与?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 之过隙,然而遂之,则是无穷也。故先王圣人安为之 立中制节,一使足以成文理,则舍之矣。然则何以分 之?曰:“至亲以期断。”是何也?曰:天地则以《易》矣,四时则 以遍矣,其在宇中者莫不更始也,故“先王案以此象 之也。”“然则三年何也?”曰:加隆焉,案使倍之,故载期也。 由九月已下何也?曰:案使不及也。故三年以为隆,缌 麻小功以为杀,期九月以为间。上取象于天,下取象 于地,中取则于人,人所以群居和一之故。三年之丧, 人道之至文者也。夫是之谓至隆,是百王之所同,古 今之所一也。君之丧所以取三年,何也?君者,治辨之 主也,文理之原也,情貌之尽也,相率而致隆之,不亦 可乎!《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彼君子者,固有为民 父母之说焉。父能生之,不能养之;母能食之,不能教 诲之。君者已能食之矣,又善教诲之者也。三年毕矣 哉!乳母,饮食之者也,而三月慈母,衣被之者也,而九 月君“曲被之者也。三年毕乎哉!得之则治,失之则乱, 文之至也;得之则安,失之则危,情之至也。两至者俱 积焉,以三年事之,犹未足也,直无由进之耳。故社,祭 社也,稷,祭稷也,郊者,并百王于上天而祭祀之也。三 月之殡,何也?曰:大之也,重之也,所致隆也,所致亲也。 将举错之,迁徙之,离宫室而归丘陵也,先”王恐其不 文也,是以繇其期足之日也。故天子七月,诸侯五月, 大夫三月,皆使其须足以容事,事足以容成,成足以 容文,文足以容备,曲容备物之谓道矣。祭者,志意思 慕之情也,愅诡唈僾,而不能无时至焉。故人之欢欣 和合之时,则夫忠臣孝子,亦愅诡而有所至矣。彼其 所至者,甚大动也,案屈然已,则其于志意之情者惆然不嗛,其于礼节者阙然不具,故先王案为之立文, 尊尊亲亲之义至矣。故曰:“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忠 信爱敬之至矣,礼节文貌之盛矣,苟非圣人,莫之能 知也。圣人明知之士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 以成俗。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 也。故钟鼓“管磬琴瑟竽笙,《韶夏》濩武酌,桓箾𥳑象”,是 君子之所以为愅诡,其所喜乐之文也。“齐衰苴杖,居 庐食粥,席薪枕块”,是君子之所以为愅诡,其所哀痛 之文也。“师旅有制,刑法有等,莫不称罪”,是君子之所 以为《愅诡》,其所敦恶之文也。卜筮视日,斋戒,修涂,几 筵,馈荐告祝,如或飨之,物取而皆祭之,如或尝之,毋 利举爵。主人有尊,如或觞之。宾出,主人拜送,反易服 即位而哭,如或去之。哀夫敬,夫事死如事生,事亡如 事存,状乎无形,影然而成文。

韩非子

编辑

《解老篇》

编辑

礼者,所以情貌也,群义之文章也,君臣父子之交也, 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中心怀而不谕,故疾趋卑 拜而明之;实心爱而不知,故好言繁辞以信之。礼者, 外节之所以谕内也。故曰:“礼以情貌也。”凡人之为外 物动也,不知其为身之礼也;众人之为礼也,以尊他 人也,故时劝时衰。君子之为礼,以为其身;以为其身, 故神之为上礼。上礼神而众人贰,故不能相应。不能 相应,故曰“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众人虽贰,圣人复恭 敬,尽手足之礼也不衰,故曰“攘臂而仍之。”礼为情貌 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 饰。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 衰也。何以论之?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随侯之珠,不 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 后行者,其质不美也。是以父子之间,其礼朴而不明, 故曰礼薄也。凡物不并盛,阴阳是也;理相夺予,威德 是也;实厚者貌薄,父子之礼是也。由是观之,礼繁者 实心衰也。然则为礼者事通,人之朴心者也。众人之 为礼也,人应则轻欢,不应则责怨。今为礼者,事通人 之朴心,而资之以相责之分,能毋争乎?有争则乱,故 曰:“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

后汉班固白虎通德论

编辑

《礼乐》

编辑

王者所以盛礼乐何?节文之喜怒?乐以象天,礼以法 地,人无不含天地之气,有五常之性者。故乐所以荡 涤,反其邪恶也;礼所以防淫佚,节其侈靡也。故《孝经》 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子曰:“乐 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族长乡 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 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所以崇和顺,比物 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 也”,是先王立乐之意也。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 焉;执干戚,习俯仰屈信,容貌得齐焉;行其缀兆,要其 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天地之命,中 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焉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 饰喜也;军旅𫓧钺,所以饰怒也。故先王之喜怒,皆得 其齐焉。喜则天下和之,怒则暴乱者畏之。先王之道, 礼乐可谓盛矣。闻《角》声,莫不测隐而慈者;闻征声,莫 不喜养好施者;闻商声,莫不刚断而立事者;闻羽声, 莫不深思而远虑者;闻《宫》声,莫不温润而宽和者也。 礼所揖让何?所以尊人,自损也,不争。《论语》曰:“揖让而 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故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谦谦君子,利涉大川,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屈己敬人, 君子之心。故孔子曰:“为礼不敬,吾何以观之哉?”夫礼 者,阴阳之际也,百事之会也,所以尊天地,傧鬼神,序 上下,正人道也。乐所以必歌者何?夫歌者,口言之也, 中心喜乐,口欲歌之,手欲舞之,足欲蹈之。故《尚书》曰: “前歌后舞,假于上下。”礼贵忠何?礼者盛不足,节有馀, 使丰年不奢,凶年不俭,富贵不相悬也。乐尚雅,雅者, 古正也,所以远郑声也。孔子曰:“郑声淫何?”郑国土地 民人、山居谷浴,男女错杂为郑声,以相悦怿,故邪僻 声皆淫色之声也。太平乃制礼作乐何?夫礼乐所以 防奢淫,天下人民饥寒,何乐之乎?功成作乐,治定制 礼。乐言作礼言制何?乐者,阳也,阳倡始故言作;礼者, 阴也,阴制度于阳,故言制乐象阳,礼法阴也。王者始 起,何用正民?以为且用先王之礼乐,天下太平,乃更 制作焉。《书》曰:“肇修”称殷。《礼记》新邑此言太平,去殷礼。 《春秋传》曰:“昌何为不修乎”近而修乎远?同己也,可因 先以太平也;必复更制者,示不袭也。又天下乐之者, 乐者所以象德,表功殊名。《礼记》曰:“黄帝乐曰《咸池》,颛 顼乐曰《六茎》,帝喾乐曰《五英》,尧乐曰《大章》,舜乐曰《箫 韶》,禹乐曰《大夏》,汤乐曰《大濩》,周乐曰《大武》,象周公之 乐曰《酌合》曰《大武》。黄帝曰《咸池》者,言大施天下之道 而行之,天”之所生,地之所载,咸蒙德施也。“颛顼曰《六 茎》”者,言和律历以调阴阳。茎者,著万物也。“帝喾曰五 英”者,言能调和五声,以养万物,调其英华也。“尧曰《大章》”,大明天地人之道也。“舜曰《箫韶》”者,舜能继尧之道 也。“禹曰《大夏》”者,言禹能顺二圣之道而行之,故曰《大 夏》也。“汤曰《大濩》”者,言汤承衰,能护民之急也。“周公曰 酌,合”者,言周公辅成王,能斟酌文、武之道而成之也。 武王曰象者,象太平而作乐,示已太平也。《合》曰《大武》 者,天下始乐。周之征伐行武,故诗人歌之。“王赫斯怒, 爰整其旅。”当此之时,天下乐文王之怒,以定天下,故 乐其武也。周室中制,象汤乐何?殷纣为恶日久,其恶 最甚。斮涉刳胎,残贼天下,武王起兵,前歌后儛,克殷 之后,民人大喜,故中作所以节喜盛。天子八佾,诸侯 四佾,所以别尊卑。乐者阳也,故以阴数,法八风六律 四时也。八风六律者,天气也,助天地成万物者也,亦 犹乐所以顺气,变化万民,成其性命也。故《春秋公羊 传》曰:“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诗》曰:“大夫士琴 瑟御。”八佾者何谓也?佾者,列也,以八人为行,列八八 六十四人也。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诸公谓 三公、二王后、大夫士,北面之臣,非专事子民者也,故 但琴瑟而已。王者有六:乐者,贵功美德也。所以作供 养,谓倾先王之乐,明有法,示亡其本与己;所以自作 乐,明作己也。乐所以作四裔之乐何?德广及之也。《易》 曰:“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诗》云:“奏 鼓𥳑𥳑,衎我烈祖。”《乐元语》曰:“受命而六乐,乐先王之 乐,明有法也;与其所自作,明有制;典四裔之乐,明德 广及之也。故南裔之乐曰《兜》,西裔之乐曰《禁》,北裔之 乐曰《昧》,东裔之乐曰《离》,合观之乐儛于堂,四裔之乐 陈于右,先王所以得之,顺命重始也。”此言以人得之 先以文,谓持羽毛儛也。以武得之持干戚儛也。《乐元 语》曰:“东裔之乐持矛舞,助时生也;南裔之乐持羽舞, 助时养也。西裔之乐持戟舞,助时煞也。北裔之乐持 干舞,助时藏也。谁制四裔之乐?以为先圣王也。”先王 推行道德,和调阴阳,覆被四裔,故四裔安乐,来朝中 国,于是作乐。乐之南之为言任也,任养万物。昧之为 言昧也,昧者,万物老衰;禁者,万物禁藏。侏离者,万物 微,离地而生。一说东方持矛,南方歌,西方戚,北方击 金,四裔质不如中国,中国文章,但随物名之耳,故百 王不易戚。二者,制四裔乐,不制四裔礼。何以为礼者, 身当履而行也。四裔之人不能行礼乐者,圣人作为 以乐之耳,故有《四裔乐》也。殊为舞者,以为使中国人。 何以言之?四裔之人,礼不备,恐有过误也。作之门外 者何?裔在外,故就之也。四裔无礼,义不在内。《明堂记》 曰:“九裔之国,在东门之外。”所以知不在门内也。《明堂 记》曰:“禹纳蛮裔之乐于太庙”,言纳,明有入也。曰四裔 之乐者,何谓也?以为四裔外无礼义之国,数四裔者 从东,故举本以为之㹅名也。言四裔者,举终始也;言 蛮,举远也;言貉,举恶也。则别之东方为九裔,南方为 八蛮,西方为六戎,北方为五狄。故《曾子问》曰:“九裔、八 蛮、六戎、五狄,百姓之难至者也。”何以知裔在东方?《礼? 王制》曰:“东方曰裔,被发文身。”又曰:“南方曰蛮,雕踶、交 趾;西方曰戎,被发衣皮;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东所 以九何?盖来者过九之为言究也,德遍究,故应德而 来,亦九也,非故为之,道自然也。何以名为裔蛮?曰:圣 人本不治外国,非为制名也,因其国名而言之耳。一 说曰:名其短,而为之制名也。裔者,僔裔无礼义。东方 者,少阳易化,故取名也。北方太阴鄙郄,故少。蛮虫难 化,执心违邪。戎者,强恶也,狄者,易也,辟易无别也。歌 者在堂上,舞者在堂下何?歌者象德,舞者象功,君子 上德下功。《郊特牲》曰:“歌者在上。”《论语》曰:“季氏八佾舞 于庭。”《书》:下管鼗鼓笙镛,以间降神之乐在上何为鬼 神举所?《书》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何 以用鸣球搏拊者何?鬼神清虚,贵净贱铿锵也。故《尚 书大传》曰:“搏拊鼓振,以秉琴瑟,练丝徽弦鸣者,贵玉 声也。”王者食所以有乐何?乐食天下之太平富积之 饶也。明天子至尊,非功不食,非德不饱。故传曰:“天子 食时举乐。”王者所以日食者何?明有四方之物,食四 时之功也。四方不平,四时不顺,有彻乐之法焉,所以 鸣,至尊著法戒也。王平居中央,“制御四方。平旦食少 阳之始也,昼食太阳之始也,𫗦食少阴之始也,暮食 太阴之始也。”《论语》曰:“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 缺适秦,诣侯三饭,卿大夫再饭”,尊卑之差也。弟子职 暮食,士偃,礼士也,食力无数,庶人职在耕桑,戮力劳 役,饥即食,饱即作,故无数。礼乐者,何谓也?礼之为言 履也,可履践而行。乐者,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 欲。声者何谓声,鸣也,闻其声即知其所生。音者,饮也, 言其刚柔清浊和而相饮也。《尚书》曰:“予欲闻六律五 声八音。”五声者,何谓也?宫商角、徵羽。土谓宫,金谓商, 木谓角,火谓征,水谓羽。《月令》曰:“盛德在木,其音角。”又 曰:“盛德在火,其音征;盛德在金,其音商;盛德在水,其” 音羽。所以名之为角者,跃也,阳气动跃。征者,止也,阳 气止商者,张也,阴气开张,阳气始降也。羽者,纡也,阴 气在上,阳气在下。宫者,容也,含也,含容四时者也。八 音者,何谓也?《乐记》曰:“土曰埙,竹曰管,皮曰鼓,匏曰笙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木曰柷敔。”此谓八音也,法《易》 八卦也,万物之数也。八音,万物之声也。所以用八音 何?天子承继万物,当知其数,既得其数,当知其声,即 思其形,如此,蜎飞蠕动,无不乐其音者,至德之道也。 天子乐之,故乐用八音。《乐记》曰:“埙,坎音也;管,艮音也; 鼓,震音也;弦,离音也;钟,兑音也。柷敔,乾音也。”埙在十 一月,埙之为言勋阳气于黄泉之下,默蒸而萌。匏之 言施也,在十二月,万物始施而劳。笙者,太簇之气,象 万物之生,故曰笙。有七政之节焉,有六合之和焉,天 下乐之,故谓之笙。鼓。震音,烦气也,万物愤懑,震动而 生,雷以动之,温以暖之,风以散之,雨以濡之,奋至德 之声,感和平之气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神明报应, 天地祐之,其本乃在万物之始耶,故谓鼓也。鼗者,震 之气也,上应卯星,以通王道,故谓之“鼗”也。箫者,中之 气,万物生于无声,见于无形,僇也,箫也,故谓之箫。箫 者以禄为本,言承天继物为民本,人力加,地道化,然 后万物戮也,故谓之箫也。瑟者,啬也,闲也,所以惩忽 宫商,角则宜,君父有节,臣子有义,然后四时和,四时 和然后万物生,故谓之瑟也。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 邪,正人心也。磬者,夷则之气也,象万物之盛也,其气 磬,故曰磬。有贵贱焉,有亲疏焉,有长幼焉。朝廷之礼, 贵不让贱,所以有尊卑也;乡党之礼,长不让幼,所以 明有年也;宗庙之礼,亲不让疏,所以有亲也。此三者 行,然后王道得,王道得然后万物成天下。”乐用磬也。 钟之为言动也,阴气用事,万物动成。钟为气,用金声 也。镈者,时之气声也,节度之所生也。君臣有节度则 万物昌,无节度则万物亡。亡与昌正相迫,故谓之镈 柷。敔者,终始之声,万物之所生也。阴阳顺而复,故曰 “柷。”承顺天地,序迎万物,天下乐之,故乐用柷。柷,始也; 敔,终也。一说,笙、柷、鼓、箫、瑟、埙、钟、磬也。如其次,笙在北 方,柷在东北方,鼓在东方,琴在南方,埙在西南方,钟 在西方,磬在北方。声五音八何?声为本,出于五行;音 为末,象八风。故《乐记》曰:“声成文谓之音,知音而乐之 谓之乐也。”问曰:异说并行,则弟子疑焉。孔子有言:“吾 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也,知之次也。文武 之道,未坠于地,天之将丧斯文也,乐亦在其中矣。圣 人之道,犹有文质,所以拟其说,述所闻者,亦各传其 所受而已。

宋欧阳修崇文总目叙释

编辑

《礼经类》

编辑

礼乐之制,盛于三代,而大备于周。三代之兴,皆数百 年,而周最久。始武王、周公修太平之业,画天下以为 九服,上自天子至于庶人,皆有法度。方其郊祀天地, 开明堂以会诸侯,其车旗器服,文章烂然,何其盛哉! 及幽厉之乱,周室衰微,其后诸侯渐大。然齐桓赐胙 而拜,晋文不敢必请隧,以礼维持。又二百馀年,礼之 功亦大矣。下更战国,礼乐殆绝。汉兴,《礼》出淹中,后戴 诸儒共为补缀,得百馀篇。三郑、王肃之徒,皆精其学, 而说或不同。夫礼极天地、朝廷、宗庙、凡人之大伦,可 谓广矣。虽二家殊说,岂不博哉!自汉以来,沿革之制, 有司之传,著于书,可以览焉。

郑樵六经奥论

编辑

《三礼总辨》

编辑

《仪礼》者,述冠、婚、丧、祭、朝、聘、飨、射威仪之事。

《周礼》者,《周官》政典之书,述官府职掌之礼。

《礼记》者,乃古经十七篇之外,诸儒杂记合为一书,三《礼》并是郑注。北朝徐道明按:“道” 宜作“遵。” “兼通之”,以授熊安生。孔颖达采取其说以为《正义》。

“礼之别也有三:曰《周礼》,曰《礼记》,曰《仪礼》。”《孝经疏》曰:“《礼 经》三百,威仪三千”;《礼经说》曰“正经三百,动礼三千”;《礼 器》曰“《礼经》三百,曲礼三千”;《中庸》曰“礼仪三百,威仪三 千.。”详此诸文,当时制作,本有二书。其三百篇者,《记》言 官府职掌上下之序;其三千者,皆委曲升降进退之 辞,安知《周礼》《仪礼》乃周人之礼,而所谓《礼记》者,特二 《礼》之传注耳。汉兴,《礼经》焚烧独甚,惟鲁高堂生所传 《士礼》一十七篇,今之《仪礼》是也,与夫后苍《曲台杂记》 数万言而已。

曲台,天子射宫。西京无学行礼于曲台。后苍《礼记》数万言,号《曲台杂记》。

今之《礼记》是也。而《周礼》一书,至武帝时,河间献王得 之于女子李氏,失其《冬官》,以《考功记》足之。献于武帝 时,藏之秘府,五家之传,莫得见焉。

《五家传》“弟子高堂生、萧奋、孟卿、后苍、大戴、小戴。”

汉世诸儒传授,皆以《曲台杂记》,故《二戴礼》在宣帝时 立学官。《周礼》《仪礼》世虽传其书,未有名家者,至郑康 成然后二经之训释始具焉,至孔颖达、贾公彦,而后, 三经之疏始备焉。

仲长统曰:“《周礼》之经,《礼记》之传,《礼记》作于汉儒,虽名为经,其实传也。” 陆德明曰:“此《记》二《礼》之遗缺,故名《礼记》,如介僎宾主,《仪礼》特言其名,《礼记》兼述其事意今之《礼记》特《仪礼》之传耳。‘传’” 以传写为文,或

亲承圣旨,或师儒相传,谓之“注” 者,不敢传授,特注己意而已。皇氏以为“自汉以前为传,自汉以后为注” ,然王肃在郑之后亦谓之“传” ,其说非也。

《三礼同异辨》

编辑

三《礼》之学,其所以讹异者,其端有四:有出于前人之 所行,而后人更之者;有出于圣门而传之各异者;有 后世诸儒损益前代,自为一朝之典者;有专门之学, 各自名家,而以臆见为先代之训者。此四者不可知 也。何谓前人所行,后人更之者?昔者先王制礼,因其 时宜而已。后世时异事殊,从而易之。墨始于晋,髽始 “于鲁;庙有二主,始于齐桓;朝服以缟,始于季康。以至 古者麻冕,今也纯俭;古者冠缩缝,今也横缝。”同为一 代,而异制如此。幸而遗说尚存,得以推考因革之故。 设其不存,则或同或异,无乃滋后人之疑乎?此三礼 制度,不能无乖异也。何谓出于圣人之门,而传之各 异者?昔者七十二子之在孔门问道,均矣。夫子没而 其说不同,曾子袭裘而吊,子游裼裘而吊,小敛而奠, 曾子曰“于西方”,子游曰“于东方。”“异父之道”,子游曰“为 之大功。”子夏曰“为之齐衰。”曾子、子游同师于夫子,而 异说如此,况复传之群弟子之门人,则其失又远也。 从而信之,则矛盾可疑;从而疑之,则其说有师承。此 三礼文义不能无乖异也。何谓后世诸儒损益前代, 而自为一代之典者?昔三代之世,圣君贤臣各有制 作,迨夫秦汉儒生学士亦欲效之。吕不韦作《月令》,盖 欲为秦典,故祭祀官名不纯于周;汉博士欲为汉制, 故制爵不纯于古。后世明知二书出于秦汉,犹且曰 “《月令》为《周礼》,《王制》为商礼。”况三代之书,所成非一人, 所作,非一时。作《周礼》者未尝与《仪礼》谋,作《仪礼》者未 尝与《周礼》《礼记》谋,又乌能使之无乖异也?何谓专门 之学,欲自名家,而妄以臆见为先代之训者?昔春秋 之末,能秉《周礼》者,惟鲁而已,而执羔执雁,鲁人已不 自知,则礼之所存,盖无几也。延乎秦世,灰灭殆尽。汉 世不爱高爵以延儒生,宁弃黄金以酬断简。诸儒斐 然各述所闻,杂以臆见,而实未见古人全书,故其学 以霍大为南岳,以大尉为尧官,以商之诸侯为千八 百国,以周之封域为千里者四十九,以分陕、处内为 三公,以太宰、太宗、太卜、大士为六官。当时信其古书 而无疑,后世以其传远而不敢辨,是非纷扰,白黑混 淆,则又焉能使之无乖异乎礼乐之讹。以此,郑氏注 经,不究所述之人,不考所作之时,不精详其可否,而 概谓之先王之制,理有不贯,则曲说以通之。至令后 世议明堂或以为五室,或以为九室,或以为十二室; 议大学或以为五学,或以为当如辟雍,或以为当如 胶庠,或以为当如成均。《瞽宗》询其言之所自,则皆《三 礼》之书;察其书之所载,则皆《周礼》之制。夫明堂一也, 而制有三;大学一也,而名有六。此何以使后世无疑 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