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四百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四百卷目录
通鉴部总论二
宋王应麟通鉴答问一〈周威烈王初命晋大夫为诸侯 又 智赵立
后 简子使尹铎为晋阳 宴于蓝台 智伯请地 智伯行水 司马公论才德 豫让
魏文侯 文侯二 文侯三 文侯四 赵烈侯好音 盗杀楚声王 虢山崩壅河 田和
求为诸侯 吴起对魏武侯 魏相田文 韩灭郑 齐侯朝周 秦败三晋之师 卫鞅徙
木予金 申不害千韩昭侯为相 孟子至梁见惠王 秦伐韩拔宜阳 齐魏会于徐州以
相王 苏秦合六国从 楚赵魏韩燕伐秦 燕昭王问郭隗 赵武灵王 魏冉为政威震
秦国 屈平 齐归楚太子楚人立之 赵肥义 楚襄王迎妇于秦 宋灭滕 乐毅下齐
七十馀城 乐毅奔赵 田单复齐 田单攻狄不下 秦拔郢楚徙都陈 范睢说秦王
楚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 孔子顺不入秦 毛遂定从 白起〉
经籍典第四百卷
通鉴部总论二
编辑宋王应麟通鉴答问一
编辑周威烈王初命晋大夫为诸侯
编辑《或问》:“《初命》,晋三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通鉴》何以托始 于此?曰:“‘《春秋》书王曰天王’,言王之所为,天之所为也。 《书》曰:‘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命有德,五服五 章哉’!又曰:‘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 以大夫师长’。夫君臣有义,天之所叙也;爵罔及恶德, 天之所命也。有天子而有诸侯,有诸侯而有大夫,尊 卑有伦,上下有差,天道之大”经也。鲁桓之四年,桓王 之十二年也,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鲁桓弑君而立, 天讨不加,乃使冢宰聘之,《春秋》名其宰以见贬,然犹 有望于天王之讨有罪也。庄之元年,庄王之四年也, 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篡弑之罪,终其世不诛,恶稔 而自毙,又追命以宠之,是谓坏法乱纪,弗克若天矣。 故王不书天,言渎三纲而蔑天道也。不宁唯是。晋曲 沃以支子封,是亦大夫也。武公弑晋矦篡晋而有之, 凡在官者杀无赦。庄之十六年,僖王之二十八年也, 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矦,见于《左氏传》,而 《春秋》不书,是时晋未与诸侯之盟会,鲁史所无,则《春 秋》不得而书也。然夫子删《诗》,于《唐风无衣》见之,《无衣》 非以美晋,盖悯周之失道也。曲沃篡国,不敢自安,待 天子之命然后安。王乃受赂而命为诸侯殉货利以 斁彝伦,君臣之典大泯乱,几何不为禽兽也!乱臣贼 子,自是接迹于天下,夫子所以惧,《春秋》所以作也。有 鲁桓之命,而后有曲沃之命;有曲沃之命,而后有魏、 赵、韩之命。王无天,诸侯无王,大夫无君,其所由来者 渐矣,晋武之穆也,周之东迁,惟晋焉依王,不恤同姓, 爵其贼臣。始于命曲沃,而文侯之晋遂亡;终于命三 大夫,而文公之晋亦亡。《通鉴》之所始,《春秋》之所贬也。 《春秋》因鲁史寓王法,非王之法也,天之法也。圣人以 天自处,遏人欲于横流,存天理于既灭,《春秋》笔绝而 有通鉴焉。天叙有典,无古今,无治乱,与天地相终。余 是以著庄僖之始乱,而慨威烈之不复振也。
又
编辑或曰:“《通鉴》何以不续《春秋》?”曰:“《春秋》,经也;《通鉴》,史也,经 不可续也。《左氏》终于智伯,《通鉴》始于三晋,盖以续左 氏也。及朱子为纲目之书,纲仿《春秋》,目仿《左氏》,以经 法为史法,圣人复起,必从之矣。学者潜心司马公之 编年,参以朱子之笔削,此穷理致知之要,明《春秋》之 义,以续《通鉴》,其庶几乎?”或曰:朱子诗云:“马公述孔业, 托始有馀悲,拳拳信忠厚,无乃迷先几何也?”此胡氏 读《史》之言也。或曰:胡氏谓三晋欲剖分宗国旧矣,委 盟会于大夫而悼公之政怠;受货赂于崔杼而平公 之恶彰;荀跞出会,鲁昭弗归,三臣内叛,赵鞅复入,阴 凝冰坚,垂及百载,其事可得闻乎?曰:晋悼自萧鱼服 郑,志满而怠,襄之十四年会于向,十“有四国之大夫 也,士丐主之;会伐秦,十有三国之大夫也,荀偃主之; 会于戚,七国之大夫也,士丐主之。”三会国之大事,皆 大夫专焉。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悼公何以宗诸侯乎? 襄之十六年,平公初立,为溴梁之会,十一国之君皆 在,而大夫盟,则荀偃之为也,《春秋》特书之。出公之奔, 靖公之废,其几已兆于此。崔杼弑君,襄之二十五年 也。平公会十一国之君于夷仪,若能执崔杼戮之,晋 可以复霸。乃受其赂,许之成。《春秋》书“同盟于重丘”,伤 王纲之纽解,而乱贼之网漏也。季孙意如出其君,昭 公在干侯,而意如会荀跞于适历,昭之三十一年也。 逐君之臣,晋不之罪跞也与之为会,昭公终于不纳, 晋无王而跞无君矣。晋侯亢不衷,奖乱人,弑君不诛, 逐君不讨,不知冠履易位,还自及也。定之十三年,赵 鞅入晋阳以叛荀寅,士吉射入朝歌以叛鞅。寅、吉射 厥罪惟钧。鞅有韩、魏之援,复入于绛。《春秋》书曰“晋赵鞅归于晋”,志。三家之篡,自此始也。胡氏谓“王之命之”, 盖不得已。人君监此,谨于微而已矣。谨微者,《易》所谓 早辩,朱子所谓先几也。贾生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 于未萌,起教于微眇。”呜呼,可不谨哉!刘向曰:六卿分 晋,谓范、中行、知、魏、赵、韩也。范氏,士会、武子始为卿,至 昭子吉射五世。中行氏荀林父、桓子始为卿,至文子 寅五世。智、魏、赵、韩共攻范、中行而分其地,四卿颛晋 国之政。智氏,荀林父之弟。庄子荀首,始为卿,首之曾 孙文子跞,跞之孙宣子甲生襄子瑶,魏赵韩灭之。魏 氏毕万之后庄子绛,始为卿,绛之孙襄子曼多,曼多 之孙桓子驹,驹之孙文侯斯。赵氏赵夙之后成子衰, 始为卿,衰之子宣子盾,盾之元孙简子鞅,鞅之子襄 子无恤,再世至烈侯籍。韩氏韩万之后献子厥,始为 卿,厥之曾孙简子不信,不信之孙康子虎,虎之孙景 侯虔。古有世禄,无世卿。晋之亡,以世卿也。故曰:“权臣 易世则危。”
智赵立后
编辑或问:“智宣子、赵简子之立后,《通鉴》用左氏书法,以初 起义,而原二家兴替之始,亦有意乎?”曰:“谨始正本,《春 秋》之法也。鲁声子仲子,生隐及桓,而惠公不能定适 庶之分,乱是用长。左氏书于篇首,父父子子,而家道 正矣。《大学》曰:‘人莫知其子之恶,智宣子以之。《传》曰:‘知 子莫若父’,赵简子以之’。”二家之存亡,不在晋阳交兵 “之日,而在立后之初。”舍宵立瑶而智以亡,舍伯鲁立 无恤,而赵以存。岂唯一家,推之一国,天下皆然。其在 春秋,景王之子猛、子朝,天下之乱也。晋献之申生、奚 齐,一国之乱也。臧孙纥之奔因季氏,叔孙豹之卒以 竖牛,一家之乱也。虽然,智、瑶不仁而多才,信乎不仁 矣。赵无恤焉得仁?鞅之服未除,即以“铜枓击杀代王 而取代地。其姊闻之,摩笄自杀,禽兽不忍为,而无恤 为之,不仁之极也。《春秋》降而战国人欲肆行天理,几 于殄绝。瑶如袁绍,不幸而败;无恤如曹操,幸而成,其 不仁则一也。”或曰:“仁,人心也,何以流为不仁?”曰:“心存 则天理为主,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无非仁也。心 不存则人欲为主,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无非不仁 也。仁则公,可以与天地参;不仁则私,至于违禽兽,不 远智。赵之胜负,如蜗角蛮触,如蜉蝣朝暮,何足筭者? 尚论古人而不切己省察,虽五车三箧,谈词如云,于 吾身心奚与焉?学者当存恻隐之心,当存不忍人之 心。善念一动,便须充拓,恶念一萌,便须剪除。凡为孝 悌忠信,为礼义廉耻,为刚毅木讷,为宽大乐易,为喻 义之君子,乡党所尊慕,此仁人也,我则中心好之,景 行行之。凡为邪说暴行,为贪婪忿颣,为巧言令色,为 操切刻薄,为喻利之小人,乡党所鄙贱,此不仁人也, 我则如恶恶臭,如远蛇虺。《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 岂徒荣辱而已?祸福决焉,人兽别焉。读史能识趋向, 审好恶,方为有益。
简子使尹铎为晋阳
编辑或问:“简子以晋阳为保障,何也?”曰:“晋阳,赵之私邑,犹 卫孙林父之戚。鲁季孙之费,有城郭沟池之固,与君 抗衡者也。夫子行乎季孙,三月不违,曰:‘家不藏甲,邑 无百雉之城。于是堕郈,堕费。使夫子不去鲁,则郕亦 堕,三都皆毁,而公室强矣。然三桓之无君,与晋之三 大夫、齐之田氏一也。三桓终不敢篡鲁,夫子之功也’。” 赵鞅据晋阳以叛,地形险要,鞅以为董卓之郿坞,王 敦桓温之姑孰,使择人以守之,私其党于己也,私其 利于子孙也。始之董安于,继之尹铎,减户轻税,此田 氏行私惠,收民心之术也。绳以《春秋》之法,何足美哉? 鞅杀鸣犊,空其国,无君子以孤其君,岂曰能贤?庄子 有言:“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盖有激而 云,其简子之谓乎!简子尝问季氏于史墨,墨曰:“鲁君 世从其恶,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斯言非为季氏 所以箴简子也。是故国有大城,则害于国;本弱尾大, 不夺不餍。《坎》之《彖》曰:“天险不可升”也。天险云者,君君 臣臣,截然分定而不可犯,地险则有形之险尔。晋君 若赘斿,不抚其民。昔也曲沃之民,知有栾氏,不知有 君;今也晋阳之民,知有赵氏,不知有君。天险失矣。君 不君,臣不臣,虽有地,其得而保诸?
宴于蓝台
编辑或问“智襄子以戏侮坠厥宗,陨其身,何也?”曰:“守身莫 如敬,保家莫如恭,敬则不戏,恭则不侮。《春秋》书齐侯 败于鞌,以妇人之笑也;书卫石买伐曹,以重丘人之也。 戏侮之患岂小哉?荀瑶以五贤陵人,以不仁行 之智果知其必灭,长傲不悛,既以无勇辱赵襄子,又 戏韩康子而侮段规。夫襄子非无勇,将忍耻以有为 也”;康子非可戏叚,规非受侮者,始如处女,后如脱兔, 协以谋我,未可测也,而瑶不戒惧焉。智国谏而不听, 则颠覆,宜哉?怨不在大,康叔所以应保殷民;克勤小 物,毕公所以弼亮四世。智国之言,荀瑶不能用,而载 之简策,可以为学者之药石,是亦进德之助。张子《砭 愚》曰:“戏言出于思也,戏动作于谋也。盖”过者无心而为过。戏者有心而为恶。以志帅气。以性胜习。斯为善学。
智伯请地
编辑或问:“智伯求地韩、魏,与之而赵不与。赵之谋臣有张 孟谈,何以不若段规、任章也?”曰:“‘《左氏》言智伯贪而愎’ 二字尽之。违智国之谏,见其愎;求三家之地,见其贪。 以愎济贪,何乡不败?段规、任章之谋深,所谓将欲夺 之,必固与之也;赵襄子之怨深,所谓有以国毙,不能 从也。智伯方如猛虎,跳梁于康庄,张爪吻以搏且噬”, 三子者皆欲食其肉,寝其皮与地,所以骄之,不与所 以怒之。骄敌者其变迟,怒敌者其衅速。襄子舍长子 邯郸而走晋阳,知人和之可与同患难,盖有以待智 氏矣,非无谋也。赵以惧存智,以骄灭《易》。《大传》曰:“危者 使平,易者使倾,在人不在势。”
智伯行水
编辑或问水攻始于何时?曰:“古有以水佐耕,未闻以水佐 攻,春秋时未之有也,其自智伯始欤!”刘子曰:“微禹,吾 其鱼乎!圣人思天下之溺,由己溺之,欲民之免为鱼 也。争城而战,鱼其民以逞,不仁哉!智伯甚于作俑者 也。三家之灌晋阳,《史记》《世家》以为汾水,《战国策》以为 晋水。”案《郡县志》,汾水在晋阳城东,晋水在西。二说未 知孰是。智伯之言才脱诸口,而魏驹、韩虎之肘足已 接于车上,不言而喻,如矢激驷奔。吁!可畏哉!安邑,魏 邑也;平阳,韩邑也。皆百雉之城,犹赵之晋阳也。𫄨疵 知韩、魏之必反,然未有善后之策。张孟谈一说,而晋 阳之水还以灌智氏,智伯遂死于凿台之上。《曾子》曰: “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老氏》曰:“佳兵不祥之器, 其事好还。”岂不信夫!智伯以不仁之资,行不仁之事, 辩士遂以为口实,流毒无穷。齐、魏伐赵,而赵人决河 水以灌之。决荥口,魏无大梁;决白马之口,魏无外黄、 济阳。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纵横之徒,口之而弗 置,其后魏竟以水亡。樊噌之灌废丘,韩信之壅潍水, 高岳之浸颍川,皆以水攻取胜,莫惨乎梁武之淮堰, 十馀万人沦胥于海,若观蚁之移穴,漠焉不戚于心。 南唐之臣,有献瓦梁之议者,谓不止鱼三州,氓海四 百里,不仁之祸,甚于洪水,言之不怍也。汤武救民水 火之中,曷尝有是哉?余故著智伯之罪,为不知者之 戒。自智伯之灭,至三晋之侯,五十一年。
司马公论才德
编辑或问:“古有君子小人之辨,无才德之分。司马公谓‘德 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何也?”曰:“邵子曰:‘才之正 者,利乎人而及乎身;才之不正者,害乎身而及乎人。 十六才子之才,才难之才,合乎德而言,程子所谓才 与诚合者也。有才而骄吝,小有才而未闻,大道去乎 德而言,汉史所谓不仁而多才者也。与其得小人,不 若得愚人’。”言小人之必不可用也。利口之啬夫,不如 少文之绛侯;舞文之张汤,不如质直之汲黯。小人之 才,古所谓不才子也。焉攸用酆舒以三隽才而亡,荀 瑶以五贤于人而灭。才胜德者,亦何利焉?德本于性, 性无不善;才禀于气,气有善恶。司马公云:“聪察强毅 之谓才。”此言犹未之尽。君子聪明洞达,小人则便儇 苛细而已;君子刚毅有守,小人则色厉内荏而已。君 子小人之才,不可以一概论,自学者言之,“才不可强 而能,德可以勉而进,丰于德而歉于才,不失为君子。” “小有才而薄孝悌,轻仁义,弃忠信,捐廉耻,终为小人 之归而已矣。”
豫让
编辑“或问:豫议事范、中行氏,又事智伯,焉得贤?”曰:“《传》谓‘事 范、中行氏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礼》曰:‘道合则服从, 不可则去’。贾生谓‘反君事仇’,非也。考之《战国策》,豫让, 毕阳之孙。毕阳亦义士,送伯宗之子于楚,事见《晋语》。 让无忝厥祖矣’。”胡明仲谓:让无所为而为善,真义士 也。千载之下,有知心者,自古皆有死,让至今有耿光。 彼背义忘君,若唐六臣之流,亦少愧哉。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过段干木之庐必式〉
编辑或问:“朱子曰:‘自曾子以下,笃实无若子夏。若田子方, 非其伦也。文侯俱以为师,子方言行,亦可考乎’?”李克 谓:“子夏、子方、段干木三人,君皆师之,此不言师干木, 何也?”曰:“《史记六国表》:‘文侯十八年受经子夏。《儒林传》 云:‘子夏居西河,田子方、段干木皆受业于子夏’。韩文 公云:‘子夏之学,其后有田子方。子方之后,流而为庄’’” 周,故周之书,喜称子方之为人。《孟子》云:“古者不为臣, 不见段干木逾垣而辟之。”尝考其在魏之事,文侯问 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 不知倦。”子夏曰:“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君之 所好者,其溺音乎?”文侯闻子夏之言,宜知乐之本矣。 何为审于音而聋于官,犹待子方之规儆也,无乃说 而不绎欤?庄周言“子方侍坐于文侯,称其师东郭顺 子.”,此寓言不足据。周之学,非子方之学也。“贫贱者骄 人”,其言近乎战国之士,似非子夏门人气象。先儒谓 以富贵骄人,固非矣;以学问骄人,亦非也。有周公之才而骄,犹不足观,曾谓贫贱可以骄乎?《说苑》云:“子方 侍文矦坐,太子击入”见宾客,群臣皆起,子方独不起, 文侯不说,子方为击诵。楚共王之为太子也,文侯曰: “善。”击诵其言而请习之。从容讽谕,异乎贫贱骄人之 对也。《吕氏春秋》谓: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则 亦尝师之矣。文侯请相之而不受,致禄百万而时往 馆之。秦兵欲攻魏,司马唐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而 魏礼”之,不可加兵,秦乃按兵不敢攻,此班固所谓偃 息以蕃魏者也。三子言论风旨,蔼然可挹。文侯之贤, 亦洙泗馀教,引翼而辅成之。西河魏土有段干木、田 子方之遗风,到汉犹未泯,孰谓儒者无益于国哉?儒 效之不曰久矣。昔者孟尝君问白圭曰:“魏文侯名过 于桓公,而功不及五霸,何也?”对曰:“文侯师子夏,友田 子方,敬段干木,此名所以过于桓公也。《卜相》则曰:‘成 与璜孰可’?此功之所以不及五霸也。如相三士,岂特 霸哉?是故有敬贤之名,必有用贤之实。虽然,文侯之 相魏成,以能进三士也。汉武号为好儒,不相董仲舒, 而相蔽贤窃位之公孙弘,其不逮文侯远矣。吁,文侯 其贤哉!”
文侯二
编辑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
或曰:“‘钟声不比乎左高’,何谓也?”曰:“‘《书大传》云:‘天子左 五钟,右五钟’。谓六律为阳,六吕为阴。凡律吕十二,各 一钟,天子宫县,黄钟、蕤宾在南北,其馀则在东西。天 子将出,则撞黄钟,右五钟皆应;入则撞蕤宾,左五钟 皆应。注谓黄钟在阳,西五钟在阴;蕤宾在阴,东五钟 在阳’。以《周官》考之,王宫县四面,诸侯轩县,去南面。然” 则诸侯南面,不县钟,而左右之钟,其制一也。《春秋传》 曰:“歌钟二肆”,则十二钟皆全矣。凡乐,先奏钟以均诸 乐。右五钟,谓林钟至应钟;左五钟,谓大吕至中吕。右 阴,其声欲高;左阳,其声欲下。高则柔而不慑,下则刚 而不亢。文侯谓左钟当下而高,所以为不和也。或曰: “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何谓也?”曰:“天子之礼,御瞽几,声 之上下,瞽侑在左右,王中心无为,以守至正。诸侯临 事有瞽史之道,宴居有师工之诵,则天子、诸侯之有 瞽师,其制一也。人君之职,在明乎掌乐之官,则律吕 清浊,既和且平。若声音之高下,瞽师之所察,非人君 之职也。平公饮酒鼓钟,知悼子在堂,旷也,大师也,不 以诏宰夫,酌而饮之”,乐官不可以不正也。是耳目心 之枢机也。耳之聪,不审于官,而审于音,则为聋矣。耳 之不聪,心安得正?此田子方所以进规也,岂唯钟哉? 驺忌曰:“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 也。琴音调而天下治。夫阳居左而欲下,犹宫为君而 其音浊也;阴居右而欲高,犹商为臣而其音清也。在 《易》,大”臣以九居二,刚中以正其君,人君以六居五,虚 中以接其臣,上下交而志同,所以为泰。故曰:“审声以 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
文侯三
编辑《文侯谓李克置相》,非成则璜。
或问:“文侯问相于李克,克之对如是,何也?”曰:“旁招俊 乂,列于庶位,相之职也。建官惟贤,位事惟能,用人之 法也。魏成所进者贤,翟璜所进者能,此璜所以不及 成也。李克辞不别白,意有涵蓄。翟璜始虽忿然不悦, 既而释然逊谢。李克之言,优游不迫,上足以悟文侯, 下足以感翟璜,盖养其心有道矣。克学《诗》者也,子夏” 传曾申,申传李克,师友渊源,深于温柔敦厚之教。夫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心平气和,出言有章。”克可谓善 学诗矣。战国之君,唯文侯好学,仓唐对文侯以《晨风》 《黍离》之诗,遂复太子。击诗可以兴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文侯君臣父子之际,蔼然礼义之风,何其盛哉!学 者诵诗而不能消鄙倍之气,使易直子谅之心生,虽 多亦奚以为。
文侯四
编辑以吴起为将。
或问:“吴起之薄行,而文侯以为将。将以才,不以行欤?” 曰:“否。古者天子六卿,即六军之帅也;大国三卿,即三 军之帅也;比闾族党之吏,即伍两卒旅之长也。举之 以德,教之以行,文武之事一也。晋谋元帅,犹以《诗》《书》 《礼》《乐》为先。用之礼义则顺治,然后用之,战胜则无敌。 冉有之用矛,樊迟之为右,有若之与攻吴,皆阙里之” 高弟也。战国之初,气俗一变,文侯,贤君也。子夏、子方、 干木谈《诗》《书》于内,吴起、乐羊执干戈于外,搢绅介胄, 判为二涂。知吴起之无行而将之,其意必曰:“乐羊忍 于食子,而成中山之功,何以礼义为君?所取者,权谋 而已。”夫三纲,军政之本,起之为人,三纲几绝,求忠臣 于孝子,文侯岂未之思乎?自时厥后,魏之武卒雄于 诸侯,以桀诈桀争寻常以尽其民。《孟子》所云“孝悌忠 信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视为迂阔之空言,其端自 文侯启之。魏无知荐陈平,谓尾生孝己之行,无益于 胜败之数;翟璜之进吴起、乐羊,亦魏无知之意,不可 以训六国。卒并于虎狼之秦。不仁者将而为白起之残暴,不义者将而为章邯之卖降噫?师之上六,小人 勿用。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中林纯一之士也。古风寥 寥,而生民之涂炭极矣。抑余又有感焉。吴起学《春秋》 者也。刘向《别录》云:左丘明授曾申,申授吴起。夫起也, 始事曾子,而受《春秋》于曾申,申即曾西也。曾西不为 管仲,真得圣门心学。起亦尝闻先生长者之绪言,故 有“在德不在险”之说。然而大节既亏,它美莫赎,兵家 宗之,而儒者羞称之;诡遇之获,翰音之登,奚取焉?起 之《春秋》,犹张禹之《论语》、孔光之《尚书》也。学者不可以 不戒。
赵烈矦好音
编辑或问:“为邦必放郑声,夫子之训也。郑声之惑人,若是 其甚欤?”曰:“朱子谓郑声之淫甚于卫,故夫子独以为 戒烈。矦!好音而爱郑歌者,所谓郑声也。”子夏曰:“郑音 好滥淫志,自春秋时列国皆好之。郑以女乐赂晋,而 悼公之志怠,魏绛是以有居安思危之规。郑又以淫 乐之蒙赂宋,而师慧谓宋无人焉。夫子恶其乱乐,盖” 伤雅乐之废也。《烈矦》赐歌者田,政荒而赏滥,相国之 所当谏也。公仲连称疾不朝,将以悟烈矦,未知所以 救其失也。番吾君一言而进三士,格言至论,熏陶涵 濡,而烈矦之非心邪念,冰融雪释,与正人居,其益如 此。《孟子》有言:“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与间也,惟大人 为能格君心之非。”公仲连近之。番吾君,赵之县大人 也。公仲连虚心以从番吾君之言,烈矦虚心以听牛 畜、荀欣、徐越之言。“相有进贤之美,君有改过之美,进 贤以正君,改过以正身,君臣两尽”其道,可以为百世 之法。《诸葛武矦》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而进尽忠言, 为攸之、祎、允之任,其知此矣。
盗杀楚声王
编辑或问:“史之书盗何始乎?”曰:“《春秋》襄十年,盗杀郑三卿, 书,盗之始也。盗,贱者也,戕其君,自哀四年盗杀蔡矦 申始。春秋之末,战国之渐,可以见世变之愈降矣。蔡 犹曰小国,楚六千里而君临之,盗肆行无所忌,其臣 无孔父、仇牧,以孰何之?君子谓楚无人焉。若犹有人, 千乘之国,公宫有守,旅贲有卫,孰敢齿马蹴刍者?矧” 敢致难于君乎?为君者得道以持之,臣民仰之如日 月,敬之如神明,何可戕也?出入起居,罔有不钦,便辟 侧媚,罔有昵比,则能守其身以守国矣。
虢山崩壅河
编辑或问:“虢山崩,何以书?”曰:“国主山川。”幽王之一年,岐山 崩,宗周之将亡也。其诗曰:“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 为谷,深谷为陵。”定王二十一年,梁山崩。《春秋》为天下 记异,故不言晋。《穀梁传》谓:壅遏河三日不流,天下之 大变也。自是王室夷于小国,所存唯蔡与虢,诸矦视 之委裘弁髦尔威烈。二十三年,九鼎震。至是虢山崩, 周寖微寖灭,不可支矣。虢山在今陕州。陕县临黄河, 是时属魏,为河西之地。魏将为秦,一国之异也。然非 一国而已。山崩川壅,地变动于下,周将为秦,其兆已 见。《董子》有言:“人之所为,其善恶之极,与天地流通,往 来相应。天子微,诸矦横,大夫僭,纲常沦斁,人纪不立。 志壹动气,山川其得宁乎?”
田和求为诸矦
编辑或问:“《史记世家》,田恒曾孙和,始为诸矦,迁康公。《海滨 年表》每岁犹系康公之年,何也?”曰:“田氏之无君久矣。 晏子谓‘礼可以已之,而景公不用。夫子在鲁,请讨田 恒,而哀公不从。弑逆之罪不诛,篡夺之势已成,康公 遂有海上之迁。又二年,田和会魏楚卫于浊泽,求为 诸矦。魏文矦亦大夫篡立者,为之请于王。威烈王既’” 命晋三大夫矣,安王之于田和,乌得而勿许?天下之 彊国七,大夫之篡者四,君臣尊卑之分,文武封建之 法,至是尽坏。昔者齐景问政于夫子,夫子对以“君君、 臣臣。”景公能行夫子之言,正纲纪,辨上下,谨履霜坚 冰之渐,则田乞、田恒不至于弑二君,康公不至于食 一城矣。《太史公年表》犹系康公之年。齐者师尚父之 国,不忍遽绝之。此《春秋》存陈之义,《论语》“兴灭国,继绝 世”之意。
吴起对魏武矦
编辑吴起对武矦曰:“在德不在险。”或问之曰:“在德不在险。 有德则险可去乎?”曰:“德者本也,险者末也。帝王之治, 本末有序,修德于己,设险于国,二者不可一阙。王公 设险以守其国,大《易》之训也。城郭沟池以为固,亦君 子之所谨也。《春秋》灭下阳不系虢;城虎牢,不系郑。有 险不能守国,非其国矣。恃险而不修德,固败亡之道”; 地险不保,而曰吾修德而已,狡焉思启封疆者,何以 御之?是以五峰胡氏曰:“武矦失于不知本,吴起失于 不知末。起,兵家者流,然尝学于曾子,故能为此言,非 能践其言也。太史公曰:‘起说武矦以形势不如德,然 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扬子曰:‘美哉言乎!使 起之兵每如斯,则太公何以加诸’?”虽然,起之言,所以 箴武矦之失也。魏表里山河,非无险也,武矦适嗣不 定,子罃与公子缓争立,国几亡。《诗》云:“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德义不修,孰大于是?罃是 为惠王东败于齐,丧地于秦,南辱于楚,而孟子仁政 之言,听之藐藐,险可恃乎?吴起虽不能自行其言,而 其言不可以人废。
魏相田文
编辑或曰:田文之为相,于主少国疑,果能当其任乎?曰:田 文者,《吕氏春秋》以为商文,其事迹无传焉。商文以主 少国疑,自任意者,可以托六尺之孤,临大节而不可 夺欤。然世子,国之本也,武矦不蚤定,及其没也,二子 争国,韩赵合兵,欲共分之,幸其谋之不协,否则魏之 亡可𫏋足待也。未闻商文尝言之否乎,抑言不行而 去也。唐褚遂良言于太宗,谓太子诸王宜有定分。魏 7言于宣宗,以未定储副为忧,终有承乾泰之争,阋 归长、宗实之矫擅,其事与《魏略》同。商文不能销患于 未萌,不足称也。其后公叔为相,谗吴起而逐之。起去 西河而泣曰:“西河之为秦不久矣。”西河入秦,魏日以 削。则公叔之为也。进贤无魏成,知贤无李克文侯之 业,至武侯而衰。商文无深谋豫计,而虚言自矜,未可 以为信也。
韩灭郑〈以下烈王时事〉
编辑或问:韩何以能灭郑?曰:“韩虔分智氏之地,独取成皋, 段规之谋也。规之言曰:‘一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者, 地利也;万人之众而破三军者,不意也’。用臣言,韩必 取郑矣。”以《春秋》考之,成皋,郑之虎牢,晋楚争郑,胜负 决焉。智氏取之而韩有之。郑无成皋,失岩邑之险,其 能国乎?韩之徙都,即郑之都也,今为郑州之新郑。然 “而韩之兴以此,韩之先亡亦以此。郑在河、洛之南,中 国厄塞要害之地。春秋时受兵之多莫如郑,战国时 受兵之先莫如韩。”范雎相秦,首建远交近攻之策,始 于韩以执天下之枢。取南阳而太行道绝矣,取阳城、 负黍而周亡矣,取荥阳、成皋而韩纳地效玺矣。秦既 灭韩,遂折天下。因拾取五国,若振槁然。韩之祸始 于得郑,故曰:“得者丧之端。”
齐侯朝周
编辑或问:“齐之朝周,亦可称乎?”曰:“王室于诸侯,犹衣服之 有冠冕,木水之有本源。春秋之时,诸侯朝王者鲜矣。 鲁号为秉《周礼》而朝于王所者二,如京师者一。不朝 而言如,是以天子之尊,侪于齐、晋、楚也。至于叔孙得 臣、仲孙蔑、叔孙豹如京师,君不行而遣大夫,是待王 室不若齐、晋、楚也。昭公之后,虽大夫亦不如京师矣。” 一不朝则贬爵,再不朝则削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鲁君可胜诛乎?鲁犹如是,它国可知。田齐以篡得国 而能尊王,所谓盗亦有道。视魏、赵、韩之无王,彼善于 此矣。齐、晋旧君,皆食一城,田氏待康公死无后,乃收 其城。三晋不待靖公之没,废为家人,夺其城而分之, 又在田氏下矣。世衰道微,人欲横流之中,犹有一分 天理。如大冬闭塞,厚阴峥嵘,而一线之微阳尚存,君 子非予之也,见良心之不终泯也。《春秋》成而乱臣贼 子惧,未惧则为乱贼,既惧则不绝其迁善,此忠恕待 人之意。
秦败三晋之师〈以下显王时事〉
编辑秦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或问:“以首计功,以 万数级,古有之乎?”曰:“古以至仁伐至不仁。《大雅》云:‘执 讯连连,攸馘安安而已’。”《孟子》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杀人之多,莫惨于秦。自石门之战至赧王之末,史策 所书用兵斩首之数,凡百四十馀万。无辜龥天,发闻 惟腥。始皇虽一天下,失之如反掌。师尚父曰:“以不仁 得之,以不仁守之,必及其世。”甚矣秦之不仁也!秦法 有军功者受上爵,《荀子》谓“五甲首而隶五家”,鲁仲连 谓弃礼义而上首功。秦变于戎,周公所膺也。其剪刈 黎萌,若虞人之狝禽,薙氏之薅草,柏翳之祀,其克永 乎?秦既战胜,王赐以黼黻之服也。夫服章,天所以命 有德也。争地争城,不式王命,日寻干戈,糜烂其民,乃 以天命施之天讨,是赏暴也。自是毒燎虐焰,如烈火 沸鼎,生民之类几尽,盖始于此。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秦可谓非人矣。
卫鞅徙木予金
编辑或问:“卫鞅立信于徙木,亦有取乎?”曰:“成汤克宽克仁, 彰信兆民;武王惇信明义,信所以行仁义也。是以不 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𫓧钺。鞅之立信,将以行苛 刻之法尔。古之为政者,不求法之必行也。三王法令, 合于人情而后行之,下令如流水之原,顺民心也。鞅 令民相收司连坐,民有二男不分异者倍其赋,合人” 情否乎?步过六尺者有罚,弃灰于道者被刑,顺民心 否乎?《易》之《革》曰:“巳日乃孚,革而信之。”又曰:“革而当,其 悔乃亡。”法始伏羲而成乎尧,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 礼,所损益可知也。彗见西方,而鞅入秦为妖芒,以扫 灭帝王之迹。伏羲以来之法,至鞅尽变矣。晋文公伐 原而示之信,晋本无信,而示之以为“名也。鞅岂有信 者哉?”诈魏公子卭,袭而虏之,无信可见矣。一旦以徙 木之赏愚其民。夫先之以义则民从化,未闻诱之以利也。民见利而不闻义,秦俗之坏自此始。教民以厚, 民犹趋于薄,鞅乃教民以薄,使之入不孝,出不悌。父 子天性也,而别其居;告讦,奸民也,而重其赏。末流之 敝,借鉏取帚,色父谇母。闾阎以公乘侮其乡人,乡中 以上爵傲其父兄,礼义廉耻之维,荡然几泯。知有法 令,而不知有《诗》《书》;知刀笔吏之尊,介胄夫之贵,而不 知用儒术。不待始皇、李斯之坑焚,而儒者已无用,《六 经》已为弁髦土梗,于是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 井牧废。诱三晋之民力耕,使秦民应敌而兵农分。秦 既亡而秦法千载犹在也。帝王之法,天理之公;卫鞅 之法,人欲之私。天理难明,人欲易流。鞅为法,自祸不 足论,而以鞅为师者滔滔也。士苟贱而为秦之士,吏 叨懫而为秦之吏,民抵冒殊扦而为秦之民,悲夫!
申不害干韩昭侯为相
编辑或问:“申、商之学同乎?”曰:“《新序》谓:申子之书,言人主当 执术以督责臣下,号曰术;商鞅为书,号曰法,皆曰刑 名。自战国至秦汉,根固波漫,韩非学刑名法术而为 惨礉少恩o错学申、商于张恢生而为峭直刻深,宣 帝好观申子君臣篇而为刑名绳下。然则申商之学 一也。申子之言,祸天下国家,不下于商鞅;秦之李斯 阿”二世以求容。其书引《申子》曰:“有天下而不恣,雎命 之曰:‘以天下为桎梏’。”于是行督责益严,一言丧邦,秦 之亡也忽焉。此国脉之斧斨,民命之堇喙,人心之蟊 贼,邪说之害,烈于洪水猛兽。世之谈者犹曰:韩昭侯 相申子而国治兵彊也。英明如汉宣,亦好之。刑馀为 周、召,法律为《诗》《书》,汉自是衰。故为君必法尧、舜,为政 必遵先王之道,万世不易之理也。噫韩非、李斯诛于 前o错戮于后学,申子者亦何利哉?董子明《春秋》一 统之义,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并进,乃罢治申、商、韩非之言者,其有功吾道甚大。余 惧学者夸昭侯而慕申子,尚刑名而弃仁义,使生民 之祸未已也。是以论之。
孟子至梁见惠王
编辑或曰:“孟子不见诸侯,何以至梁见惠王?”曰:“《魏世家》云: ‘惠王数被兵,卑辞厚币以招贤者,故孟轲至梁。孟子 曰:‘不为臣不见’。岂非其招而往哉’?”自邪说诐行,充塞 仁义,战国之君,知有强弱众寡,不知有恻隐羞恶,战 争不息,惟利是谋,而仁义之言绝响。孟子不得不拔 本塞源,深排而力闭之。仁义之效,不遗其亲,不后其 “君,利之祸至于不夺不餍”,可谓深切著明矣。“仁义人 之良心,利者良心之稂莠。”《大学》明辨于末章,《孟子》致 严于首简,不但世主不悟,而学者存良心而窒利欲 者亦鲜焉。仁义有天爵之荣,放利有多怨之辱,宜知 所择矣。习俗移人,波颓风靡,合污自贱,廉耻道丧。虽 人诵七篇,家习《大学》,口耳圣贤之训,身心市贾之行, 董子《正谊》明道之言,皆嗤点以为灰尘。《记》曰:“人化物 者,灭天理而穷人欲也。”吾为此惧。学者欲学圣贤,当 自辨志始。辨志莫先于义利之趋舍。喻义为君子,喻 利为小人。为善则舜之徒,为利则跖之徒。人之为人, 以有仁义也,否则人化物矣。学者欲为人乎?欲为物 乎?
秦伐韩拔宜阳
编辑或问秦何以先拔宜阳?曰:“此窥周之渐也。宜阳在今 河南之福昌县东,密迩洛邑,渑池二殽,皆在境内,韩 之厄塞,周之屏蔽也。地有常险,守有常势,黎亡而商 危,下阳举而虢灭。故秦之拔宜阳,志不在韩而在周。 周之不竞久矣,绵绵延延,如发引千钧然,建空名于 诸侯之上,楚观兵而问鼎,晋率戎而伐颍,犹畏君臣” 之分,而不敢谋。显王之二十六年,天子致伯于秦。三 十三年,天子贺秦,明年,拔韩宜阳。又明年,天子致文 武胙,于是秦哆然自大,《骎骎改物》。然而惠文虽拔宜 阳,未遽取也。慎靓之五年,张仪言于惠文,“请下兵三 川,攻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案图籍。仪不顾逆 顺之理,反易天明,思肆其罔极,欲并”周有之,秦以取 蜀,未暇也。赧之七年,秦武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 乃使甘茂伐宜阳,大起兵拔之。盖不待𢠸狐之迁,而 二川之齿寒,周之亡形成矣。甘茂谓宜阳大县,其实 郡也。《战国策》“周君谓城方八里,材士十万。”《通典》云:“南 北西三面,峭绝天险。”是为形势控扼之地。六国唯韩 最弱,宜阳效则,上郡绝秦,下甲据宜阳,韩之上地不 通。从横之言,如出一口,非韩之忧也,周之忧也。噫周 之兴也,赫赫南仲,薄伐西戎。及其替也,戎先叛秦,亦 变于戎。幽之亡以戎,赧之亡亦有戎,夫子是以有微、 管之叹。
齐魏会于徐州以相王
编辑或问:“齐、魏皆大夫之篡立者,二国相王,在诸国之先, 何也?”曰:“《春秋》吴楚僭王,皆夷也,中夏于是始僭。齐、魏, 罪之首也。是时齐彊而魏弱,魏惠东败西丧之馀,去 安邑,徙大梁,方且与齐俱会,淫名越号,以逞其志。又 改元称一年,见于《竹书纪年》,盖以张彊大之形,盖衰 弱之实也。齐威朝周,假义而行,犹知有王室,其子首为僭窃之举,可谓弗念厥绍矣。自周辙之东,日毂冥 濛,众星争耀。《春秋》书“齐侯卫鲁,胥命于蒲。”胥命云者, 交相命而相推长,是为霸者之始。今也齐魏之相王, 是为僭王之始。王纲失而霸兴,霸图亡而侯僭,世变 至是而极,中夏胥为夷矣。其后秦、韩、燕、赵、宋皆称王, 志骄气盈,犹以王为卑也。赧之二十七年,秦称西帝, 而致东帝之号于齐。五十七年,魏使新垣衍说赵,欲 共帝秦。噫胡然而王也,胡然而帝也?三纲沦,九法斁, 披披籍籍,至吕政而未止;乱稔恶熟,至汉而后定。尝 谓《春秋》书吴、楚,皆曰:“子记战国之事者,于七国当以 周爵书之”,乃合《春秋》之法。
苏秦合六国从
编辑或问:“孟子以公孙衍张仪为妾妇之道,而不及苏秦。 司马公谓‘合从者六国之利,则苏秦在所取乎’?”曰:“石 林叶氏谓苏秦学出于揣摩,未尝卓然有志。天下反 覆无常,不可一道,度其隙可入则为之,此揣摩之术 也。故始说周显王,不能用,则去而之秦;再说秦孝公, 不能用,则去而之燕。其所以说周者不能知。若秦孝” 公听之,必先为衡说以噬六国,幸燕文侯适合而从 说行尔,君子奚取焉?合从六国之利,司马公言当时 之事势,非取苏秦也。夫以利合者,亦以利离。苏秦之 说。六国,以利害言,不以义理言。孟子谓宋牼曰:以利 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 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 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言仁义,战国之君以为迂。然 仁义之交为可久,利交其能久乎?无礼义忠信诚悫 之心,此苏秦之从约,所以仅逾年而解也。六国之君, 傥能循天理,去人欲,我以吾仁,秦以其暴,我以吾义, 秦以其诈,自反而缩,求以胜秦,盟会不胶漆而坚,信 誓不金石而固,我为“汤武,彼为桀纣,率亲附之民,攻 残虐之国,如春融冰泮,何畏乎?”彊!秦汉之初兴,楚至 彊也,汉至弱也,仁不以勇,义不以力,董公一言,五诸 侯不约而从,汉直楚曲于是分,而天下遂定于汉。孟 子之言,不用于齐梁,及董公用之以成高祖之业,孰 谓仁义为迂哉?惟仁义可以合诸侯,非辩士所知也。 《春秋》美萧鱼之会,郑不背晋者二十四年,贤于苏秦 洹水之盟远矣。
楚赵魏韩燕伐秦〈以下慎靓王时事〉
编辑或问:“五国攻秦,何以皆败?”曰:“兵权以一而彊,兵谋以 贤而臧,兵势以和而克。《春秋》书召陵之盟,齐桓为盟 主,帅六国之师伐楚而楚服,其权可谓一矣。管仲为 谋主,责楚以包茅之贡,其谋可谓臧矣。近而七国,远 而江、黄,莫敢不从。师克在和矣,故能安中国而免民 于左衽。秦为不道,𢵧然有吞两周兼六国之志。荆楚 猾夏,未若秦之甚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亦惟友邦 冢君,修尔车马,儆尔师徒,式遏乱略。”以《世家》考之,苏 秦约从山东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从长,至函谷关, 秦出兵击六国,六国兵皆引归齐。独《后年表》《通鉴》书 五国不言齐,以其后诸国之约也。以贾生《过秦》考之, 有宋、卫、中山亦不书,无益于胜负,不足书也。《易》之《师》 曰:“在师中吉而从长。”乃暗弱之楚怀,视齐桓之霸,不 其远乎?又曰:“小人勿用而约从。”乃变诈之苏秦,视管 仲之谋,何其谬乎?又曰:师出以律,六国当协心以摈 秦,一齐乃退缩而居后,视七国之同力,江黄之来会, 宁无愧乎?有是三者焉,往不败,英雄如连鸡不俱栖, 是自败也,非秦败之也。苏秦毙于齐,张仪诳于魏,衡 人之说行,从人之交散。《诗》曰:“谋犹回遹,何日斯沮。”楚 怀一误乎商于之欺,再误乎蓝田之袭,三误乎武关 之诱,辱身偾国,自蹈危亡,况能主从约哉?善用之,则 师直为壮,虽一旅可以胜;不善用之,则众散为弱,虽 九国无能为。
燕昭王问郭隗〈以下赧王时事〉
编辑燕昭王问郭隗曰:“得贤士与之共国,以雪先王之耻。” 或问之曰:“燕昭王可谓贤君欤?”曰:“复仇,天下之大义 也。记《礼》者曰:‘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寝苫枕干,弗与共 天下’。此天之经,地之义,所谓民彝也。周幽之祸,申侯 为之,平王忘仇而戍申《扬之水》之诗,所以怨文侯之 命,无哀痛之辞,《周书》终焉,而《春秋》于是始。若燕昭之” 为子,可谓孝矣。汉世祖得一邓禹,而复高祖之业。昭 烈得一诸葛孔明而信大义于天下。有一贤与之谋, 可以兴衰拨乱,可以扶持纲常。昭王得一乐毅以弱 燕报彊齐,雪先君之耻而一洒之,天衷以位,人纪以 立,岂惟战国之贤君,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齐 之稷下聚游谈以徼虚誉焉耳。昭王诚孝之心,招徕 感动,而真贤为之用。汤之于伊尹,桓之于管仲,尊德 乐道,将大有为,昭王盖庶几焉。昔者夫子作《春秋》,正 人伦,存天理。深罪鲁庄无父而婚其仇。楚昭围蔡称 爵,见蔡且得报,而楚子复仇之事可恕。吴夫椒之战, 复父仇也,非报怨也,则削而不书,以为常事也。故《春 秋》之义,至燕昭而益明,彼齐襄公,何足以语此。
===赵武灵王===或曰:赵公子成不变服是矣,终不能固所守,何欤?曰:“晋俗之变于狄久矣。《春秋传》曰:‘晋人无信’。又曰:‘晋人 虎狼也’。又曰:‘晋所以霸师,武臣力也’。风俗于此可见。” 盖晋戎狄之与邻,拜戎不暇,自曲沃兼宗国,献公好 攻战,尧之遗风,无复存者。晋分为赵,《汉志》云:赵北迫 近胡寇,民俗懻忮,好气为奸。自全晋时,已患其慓悍, 而武灵王又益厉之,故冀州之部盗贼常为它州剧。 赵俗既如此,重之以胡服骑射,纯乎狄矣。昔者晋献 使申生伐皋落氏,衣之尨服,而戎服己变;句吴毁车 崇卒,以败狄于大卤,而车乘已变。此胡服骑射之渐 也。《春秋》讥变古,战国之时,变古者,以古道不可行,先 王不足法,于是二帝、三王之制度荡灭无馀,秦之变 法也。甘龙争之,卫鞅则曰“反古者不可,非赵之变服 也。”公子成争之,武灵则曰“事异而礼易。”皆是今非古 之论也。公子成始也不变而终于变,从君之欲而失 其守,《易》所谓“不拯其随”者欤?然公子成己赐胡服,赵 文谏,赵造又谏,破原阳为骑邑,牛赞又谏,而武灵之 意不可回,盖自公子成之从君始。黄帝、尧、舜之衣裳 变为具带师比矣,成周之五射五驭变为鞍马控弦 矣。武灵能灭中山,而不能弭沙丘之祸;匈奴在庭户, 而胡貉起于闺闼。为赵患者,非要荒之狄也。夫子缓 颛臾而急萧墙,孰若修身齐家,监于古训,释外虞而 防内患哉?《说命》曰:“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
魏冉为政威震秦国
编辑或问:“秦强大之国,权移于魏冉,而惠、武二君不能保 妻子,何欤?”曰:“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 有内忧。故形势之强不如道德;甲兵之威不如纪纲; 高城深池之防不如名分。秦不修此三者,唯蚕食六 国是谋。是以战胜于外,家乱于内,令行于四境,衅稔 于闺门。不仁之祸,及其妻子,太阿之柄,授于权臣魏 冉,是为穰侯。昭襄母芈氏之异父弟也。魏冉挟戚党 之威,熏轑一国,势若探汤,弑其君之嫡母,出其故君 之妃归于魏,其君兄弟皆殄灭之。芈如汉之元后,冉 如汉之凤、莽,不唯冉之无君,而暴嬴不善之报亦彰 彰矣。它日范睢之说行,逐冉于关外,获全要领,幸也。” 君子之论,谓:“冉援立昭王,除其灾害。”夫不赏私劳,叔 孙昭子所以谓贤,何取乎援立之功?鲁公子遂弑子 赤,出姜氏,立宣公,《春秋》书之,为乱臣贼子之戒。何取 乎灾害之除?余是以窃取《春秋》之义,以正魏冉之罪。
屈平
编辑或问:“屈平之事,《通鉴》削之,《春秋》褒秋毫之善,《通鉴》掩 日月之光。昔人尝有是言,亦必有意矣。”曰:“《春秋》编年 之法,至《通鉴》而始复。若屈平、四皓之见削,扬雄、荀彧 之见取,其于《春秋》惩劝之法,若有未尽同者,此朱子 《纲目》之书所为作也。”太史公曰:“伯夷、叔齐虽贤,得夫 子而名益彰。”余亦曰:“屈平虽忠,得朱子而心益著。昔” 者《商书》终于微子,其言曰:“自靖人自献于先王。”微子 之去,自献以其孝,比干以谏死,箕子以正囚,自献以 其忠,而夫子谓之仁。屈平,楚之同姓,谏而不听,郢将 为墟,两东门将芜。不忍宗国之颠覆,而从彭咸之所 居。其后三户亡秦,亦流风遗俗,有以激义概也。朱子 谓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 君爱国之诚心。”又曰:“所为虽过,而其忠终非世间偷 生幸免之所可及。”噫!斯言可谓知屈子之心者,虽未 及比干之仁,然心之所安,亦可以自献于先王矣。刘 歆卖宗国以徼利达,扬雄与之同立莽朝而不耻也。 乃议屈子之湛身正道,湮微薄俗澜倒,殉利者为是, 死义者为非。设淫辞以助扬雄者,顾以《通鉴》不书藉 口噫?朱子《纲目》所补,有功于《通鉴》。垂白注《楚辞》,亦有 感而作者。《春秋》书孔父、仇牧、荀息三大夫,以教为臣 之忠。人莫难于一死,而屈子蹈之。圣人复起,必从朱 子之言矣。
齐归楚太子楚人立之
编辑或曰:《战国策》:楚太子质于齐,太子辞归,齐王隘之,予 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太子献地归为王。齐使车五 十乘来取东地。慎子曰:“王朝群臣,皆令献其计。”子良 曰:“不可不与,请与而复攻之。”昭常曰:“不可与也,常请 守之。”景鲤曰:“不可与也,请西索救于秦。”王以三大夫 之言告,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发子良献地于齐。明 “日遣昭常为大司马,往守东地;明日遣景鲤西索救 于秦。王曰:‘善’,东地复全。《史记》《世家》不载此事,亦可信。” 欤曰:“苏氏古史载之,读《通鉴》者可以参考。鲍氏谓《慎 子》能兼用三大夫之言,其最优乎?尝谓世臣者,封建 之根本。公刘居豳,君之宗之。《周官》:‘宗以族得民’。《书》云: ‘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晋之九宗”,遂之四氏, 皆“大。”
家巨室,与国同安危,共存亡,相维于不坠。楚有三闾, 曰昭、屈、景,皆王族也。秦约怀王会武关,昭睢曰:“王无 行而发兵自守。”屈原亦止王毋西。怀王不用其言,秦 留之,而太子质于齐。大臣欲立王子在国者,昭睢以 为不义,乃请太子于齐。及齐求东地,顷襄王遣昭常 往守之,遣景鲤索救于秦。三姓皆忠于楚,是社稷之臣也。昭睢之忠与屈原同,而顷襄之立,亦睢之谋也; 东地之全,昭常、景鲤之力也。四臣者真所谓世臣矣。 古者世臣必有家学,渐濡礼义之训,习闻忠孝之道, 是以夷险不易其操,危难不更其守,家国一体,休戚 同之。楚既亡,而项、燕世为楚将,犹能为国效死。至汉 初,昭、屈、景犹存,而徙之关中,则根柢深固可见矣。后 世若江左王、谢。有唐崔、柳易姓,则为之佐命。
“窃国”,则
为之奉玺,诲盗党贼,为斧斤以斲其国,利菑乐亡, 恬不之怪,故世臣不可以“无学。”
赵肥义
编辑或问:“肥义从君于昏,不能先几,豫谋以止公子章、田 不礼之乱。及乱之作,拱手无策,而以死继之,不可谓 智。”曰:“世衰道微,贪生失节者多,殉义忘身者寡。若肥 义者,虽未可谓之杀身成仁,亦可以愧临难苟免者 矣。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 不可夺。若肥义,殆庶几焉’。”义之言曰:“死者复生,生者 不愧。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又曰:“贞臣也,难至而 节见忠臣也,累至而行。”明噫不食其言,其犹晋之荀 息乎!《春秋》书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书及, 以著其节。书大夫,不失其官也。荀息为奚齐、卓子之 傅,肥义为子何之傅,其君皆托其子而能守信而不 渝,壹志而不贰。夫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使 肥义在春秋之时,亦在圣笔之所取矣。魏明帝托孤 于司马懿,而懿背之;宋明帝托孤于褚渊而渊背之。 反复倾危,弃信义如土芥,则肥义其可訾乎?初,公子 成之不肯变胡服也,谓中国者,圣贤之所教,礼乐之 所用,似非冥顽无知者。圣贤礼乐之言出于其口,而 沙丘之弑主父,与李兑同恶,是故口道先王,心为盗 贼,《春秋》所诛也。观乎肥义,嘉其言之可为法;观乎公 子成,知其言之不足取。
楚襄王迎妇于秦
编辑或曰:“秦之无道,楚之不竞,司马公之论至矣。秦彊而 楚弱,楚何以能复振乎?”曰:“少康一旅,足以祀夏,遂国 四族,足以御齐。有兴衰拨乱之志,报不共戴天之仇, 何事不立?甚矣顷襄之无志也。屈平忠宗国者,迁之 江南;子兰误怀王者,以为令尹。信谗慝,远忠良,其能 如燕昭求贤以雪耻乎?楚人怜怀王如悲亲戚。顷襄” 为人子,当寝苫枕戈以终其身,乃游兰台,驰云梦,般 乐、怠敖,其能如吴夫差使人立于庭,不忘报越乎?有 自立之志,则荆楚之士必有修戈矛与同仇者,秦虽 大,何畏焉?昔鲁庄公忘桓公之仇,娶仇人之女。《春秋》 书曰:“公如齐逆女。”以为有人心者,宜于此焉变矣。吁! 顷襄何其似鲁、庄也?三纲不可忘,五“典不可泯,有以 国毙而不从,孝诚所感,义气所激,因楚人之愤而用 之,楚直秦曲,胜负自分。且身与社稷孰重?曰社稷重; 社稷与人伦孰重?曰人伦重。去人伦,无天理,虽有天 下,不能一朝居也,况楚国乎?彊弱以理不以势”,顷襄 见事势之弱,而不知义理之彊也。
宋灭滕
编辑或曰:滕,文之昭也。文公,滕之贤君也。闻孟子性善之 言,问丧礼,为国,问井地,当时以为行圣人之政。自魏 文侯之后,未有若文公者,而不能保其国,何欤?曰:正 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春秋》之法也。以成 败为是非,《左氏》之失也。《春秋》江、黄二国书灭,胡氏谓 得正而毙焉,于礼为合,于时为不幸。《公羊子》所谓“亡 国之善词,上下之同力也。滕文公以事齐事楚为问, 孟子对以‘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又以齐人将筑 薛为问,孟子对以“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又以 “竭力事大,国,不得免焉”为问,孟子对以“大王居邠世, 守弗去,请择二者而处之。”盖圣贤之心,循天理之正, 不取必于智谋之末,诸葛武侯所谓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成败利钝,非臣所能逆睹,若以彊弱利害言,非 天理之正也。故曰:知《春秋》者,莫如孟子。尝考《左氏传》: 滕蕞尔,国服乎宋久矣。宋人请滕而不与盟。宋仲几 曰:“滕,吾役也”,是以终为宋所并。天下无王,小国先受 其害。桧亡,东周之始也;曹亡,春秋之终也。滕亡,周其 殆乎!《史记》滕无世家,《孟子注》云:“《世本》有考公穈与定 公相直,其子元公弘与文公相直。宋之灭滕,未知当 文公之时欤?抑其子孙也?”然观去邠效死之对,滕之 势已危矣。孟子去齐,在赧之元年;文公问孟子于邹, 在去齐之后,滕灭于赧之二十九年,此其可考者。余 惧或者谓为善之无益而怠也,故发明孟子之意,以 扶天“理、正人心”云。
乐毅下齐七十馀城
编辑或问:夏侯太初谓乐毅举国不谋其功,除暴不以威 力,迈全德以率列国,几于汤武之事。朱子则曰:“乐毅 亦一战国之士,何尝是王者之师?”孰为笃论?曰:太初 之言浮于实。诸葛武侯自比管仲、乐毅,则毅亦管仲 之流,何足以几汤武之事哉?燕昭举国以委毅,将雪 耻于齐而筑宫师;驺衍惑于怪迂之说,入海求仙,其 志己荒,亦岂能成王者之业哉?齐湣暴虐而燕伐之此复仇吊民之师也。王蠋在昼邑,则胁以屠邑,“式商 容闾”者如是乎?燕之报齐,非以为利也,珠玉财宝车 甲珍器尽入于燕,昭王取齐卤获以归,人之称斯师 也何义哉?此无异齐之伐燕,毁其宗庙,迁其重器也。 齐以是动天下之兵,而毅不鉴焉。使骑劫不代将,毅 亦不能定齐矣。王孙贾振袂一呼,齐人思旧君而立 其子,即墨大夫效死弗去。燕以力服齐,非心服也,兼 并易能也,坚凝之难,毅其能凝齐民之心乎?田单忠 义愤发,坚守二城,智勇相敌而不可攻,非可取;不取 以待其自归也,非纵二城以明信义,为王业之本也。 苏氏谓“毅欲以仁义服齐民,不忍急攻”,亦过矣。是故 齐国复立。以人心之已回,二城不下。以田单之能守 论乐毅者,至朱子而始定。虽然,毅虽未为仁义之将, 岂战国之善用兵者所及哉?此汉高帝所以求其后 而封之也。
乐毅奔赵
编辑或曰:乐毅之奔赵,于君臣之际,抑犹有未尽欤?曰:毅 报燕惠王书,太史公谓齐之蒯通及主父偃读之,未 尝不废书而泣。盖毅于君臣之义处之审矣。赵王谓 毅曰:“‘燕力竭于齐,其王信谗,国人不附,其可图乎’?毅 伏而流涕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也。臣若获戾于它 国,没身不忍谋赵徒隶,况其后嗣也’。”噫!美哉言乎!此 毅之名所以千载不朽也。世道薄,彝伦斁。士会,晋之 贤大夫也,奔秦而为秦谋。晋河曲之战,会对秦伯,欲 挠臾骈之谋,谲赵穿而败之。习俗移人,贤者不免。若 楚巫臣之俦,又奚责焉?君臣之典,叙于天而人之大 伦也。战国之士,朝从暮横,污贱反复。樗里疾、甘茂、向 寿为秦之臣,或党于韩,或党于魏,或党于楚,矧违之 它邦者乎?此义不明,叛君要利,习以为常。汉末袁涣 对吕布曰:“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其 闻望诸君之风而兴起者欤!
田单复齐
编辑或问:“太史公附王蠋于《田单传》后而不为立传,殆非 《春秋》褒死节之义。”曰:“忠臣社稷之卫。古者三纲五典 以为守,不以坚甲利兵之彊礼义廉耻以为固,不以 金城。”
汤池之险。故一士可以抗百万之师,一贤可以 回一国之势。夫忠义之心,人皆有之,必有为之倡者。 卫之复也,倡于弘演;楚之复也,倡于沈尹戌;汉之复 也,倡于龚胜。以一身倡天下之义,莫不风动云合而 从之。前贤谓田单之复齐国,非单之功也,王蠋之功 也。太史公推本其事而归之王蠋,其意深矣。噫!《春秋》 书“败”以惩不武,书“叛”以惩不轨,甚矣,齐湣王之无臣 也,向子军败而亡,达子军破而走,王蠋眇然一布衣, 不食齐禄,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凡析圭担爵者,于是 发愤感慨,投袂枕戈以殄歼,乃仇蠋为之倡也,继之 以王孙贾,又继之以即墨大夫,而田单得以成其功。 义之动人也如是,国于天地必有与立,尊名节,崇礼 教,重伦纪,厚风俗,立国之根本也。
田单攻狄不下
编辑或问:“田单之功伟矣,功成而量已盈,何欤?”曰:“朱子有 言:‘不世之大功易立,至微之本心难保。齐桓矜于葵 丘,而叛者九国;晋悼怠于萧鱼,而伐秦不济;屈瑕狃 于蒲骚之役;项梁骄于再破秦军,而斗伯比宋。义知 其必败。志之易满,心之难持也。夫战以气为用,有一 骄心则其气馁,有一怠心则其气惰,功名之累人如’” 此。田单以三里之城而能兴齐,以全齐之兵而不能 胜狄,鲁仲连得于眉睫之间,以为有生之乐,无死之 心,盖已默察其心矣。想其大冠若箕,黄金横带,其外 扬扬,其中索然无馀,何以战?何以胜?使田单能如范 文子之后入,孟之反之不伐,张子房之无智,名勇功, 澹焉若愚,所以为深智也;退焉若怯,所以为大勇也。 操存此心,持养此心,百战而气益壮,百胜而气益锐, 无敌于天下矣,于狄乎何有?苏氏曰:“为将之道,必先 治心。”
秦拔郢楚徙都陈
编辑或问:“楚文王始都郢,今之江陵也。白起一战而拔之, 郢不可守。”欤曰:“《荀子》云:‘楚汝、颍以为险,江汉以为池, 限之以邓林,缘之以方城,然而秦师至而鄢郢举,若 振槁然。是岂无固塞隘阻也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 道故也。尝考《左氏传》,庄王时,庸人帅群蛮叛楚,麇人 率百濮将伐楚。楚人谋徙于阪高。𫇭贾曰:‘不可。若我 出师,必惧而归’’。”遂灭庸。晋栾武子曰:“楚自克庸以来, 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 申儆之。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为君克勤,以修 其德,故能霸中华’。”昭王时,吴入郢,王奔随。既反国,舟 师、陵师皆败。令尹子西曰:“乃今可为矣。”于是迁郢于 鄀,改纪其政,以定楚国。为臣克忠,以修其政,故能复 旧都。盖谋徙阪高,郢将危矣;吴之入郢,郢已亡矣。转 危为安,运亡为存,君臣交修之有道也。顷襄忘仇翫 敌,庄辛谓左州侯,右夏侯,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驰骋 乎云梦之中,不以国家为事,白起谓恃其国大,不恤其政,群臣相妒,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 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顷襄之怠荒,君臣之骈恶, 于斯可见其失国逋窜宜哉。屈平《哀郢》曰:“忠湛湛而 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此所谓谄谀用事,良臣斥疏 也。声有隐而相感,意其可以寤君心也。物有纯而不 可为,则其心已一于彼而不可变矣。此《悲回风》之所 以作,千载之下,读者犹太息流涕也。顷襄之十九年, 献汉北上庸地。二十年,秦拔鄢、邓、西陵。上庸,房陵也。 鄢、邓,襄之宜城、邓城也。西陵,安之云梦也。二十二年, 遂拔郢。藩篱已坏,堂奥其能守乎?都邑,国之根本,本 既先拨,一徙陈,再徙钜阳,三徙寿春。既失郢而投黾 塞之外,其二徙都,如蒙鸠之巢,系于苇苕,待亡而已。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其顷襄之谓欤!
范睢说秦王
编辑或问范睢信为倾危之士乎?曰:“《书》云:‘惟辟作福作威’”, 戒其权不可下移也;臣无有作福作威,戒其臣不可 上僭也。《胡氏春秋传》云:“于传有之,犯上干主,其罪可 救。乖忤贵臣,祸在不测。故臣子多不惮人主,而畏权 臣。如汉谷永之徒,直攻成帝,不以为嫌。至于王氏,则 周旋相比,结为死党,而人主不之觉,归父家,遣缘季 氏也;朝吴出奔,因无极也;王章杀身,忤王凤也;邺侯 寄馆,避元载也。惟杀生在下,而人主失其柄也。”以是 观之,范睢言穰侯无君而逐之,未为过也;荐用白起 之功,未足以赎杀惠文后之罪;取刚寿以广陶邑,特 小焉尔。自古政在大夫,禄去公室,履霜不戒,纳约不 闻。塞忠谏之路,孤人主之势,此刘子政、梅子真所 为。
流涕太息也。范睢其可厚,非哉?然而芊后之废,则非 也。子不可以绝母,睢岂不愧颍考叔、茅焦乎?昭襄不 能防微,遂亏孝道。秦无儒矣,何足以语人伦。
楚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
编辑或问:“楚太子自秦逃归,黄歇之谋也。太子即位,以歇 为相。然则相可以赏私劳乎?”曰:“相非赏私劳之官也。 昔者楚有斗子文、𫇭敖、子囊、子木为令尹,皆一国之 望,楚以盛彊,诸侯服焉。顷襄去郢,濒于危亡。考烈之 立也,当如燕之招乐毅,求天下之贤而相之,乃私于 旧恩,不以德举。《易》曰:‘小人勿用,必乱邦也’。”惟君子可 “以有功,小人不可以有功。”黄歇挟功震主,既得淮北 十二县,又请封江东如二君于楚,招致宾客,以虚誉 持其权,阴凝冰坚,不可复制。合从西伐,秦不能救其 败;去陈徙寿春不能扶其倾。楚危若赘旒,乃就封于 吴,阴为窃国之谋,芊变为黄,乱臣贼子所未为,而歇 为之。若歇者,楚之大盗尔。荀卿,大儒也,为其兰陵令, 亦不善择木矣。《成相》之篇曰:“春申道缀基毕输”,春申 行事若此,道焉在哉?既不足以系楚之存亡,而乱楚 之嗣,鬻熊已不祀矣。楚亡于女戎,非秦也。《春秋》之法, 当书“歇”,曰“盗歇”,不足论也。荀卿枉道失己,惜哉!
孔子顺不入秦
编辑或问:“孔子周流列国,孟子辙环天下,皆不至秦。子顺 亦义不入秦。”曰:“秦为不道,义所不入,何欤?”曰:“秦自穆 公之后无称焉,其臣自百里奚孟明之外无闻焉。《晨 风》之诗刺其弃贤臣,《权舆》之诗刺其与贤者有始无 终,国无贤者,不足与有为。此孔子所以不入秦也。商 鞅以惨酷扇其澜,张仪以变诈扬其波,惟功利是谋”, 惟战斗是急。是以鲁仲连宁蹈东海,“不为之民,其视 《函谷》。”
若虎豹之窟矧?孟子怀仁义之道,子顺为圣人 之后,其肯纡辔于咸阳之郊乎?荀卿尝入秦矣,犹以 无儒而不留也。昭王谓儒无益于国,坑焚之祸,已萌 芽于此时。《诗》《书》虽未焚,而弃礼义,捐廉耻,无复《诗》《书》 之化,丰镐忠厚之俗,一变而为西戎,鸷悍之风,岂足 以稽天下士哉?圣贤未尝不欲道之行,而去就行藏, 惟义“所在。”子顺谓:义所不入。义者天理之公,人心之 正,夫子子思以来,孔氏世守之家法也。在汉如臧、 如
《霸》亦能“守而勿坠,谨进退,严辞,受圣人之泽远哉!”
毛遂定从
编辑或问毛遂:“定从于楚,可以抑秦而存?”赵欤曰:“楚失鄢 郢,秦已玩之于股掌之上。考烈之元年,献邑于秦,自 保其国,犹惧弗蔇,其能救与国之急乎?平原君乞师 议从,久而不决,楚君畏秦故也。毛遂按剑激之,从约 始定。曩者六国之从,逾年而解,九国之师,仰关不进。 今以羔犊之楚,欲捍虎狼之秦,则非敌也。春申帅师” 以当王龁,则非将也。是时诸侯交臂事秦,问之齐,则 不与赵粟矣;问之韩,则上党路绝矣;问之魏,则止晋 鄙之救而欲帝秦矣。一楚合从,无益于胜败之数也。 傥无魏公子,夺晋鄙兵以解邯郸之围,赵其殆哉!舍 辩说之华,而考事迹之实,毛遂《定从》,不足为赵国之 重;春申救赵,未尝有却秦之功;赵之不亡而仅存者, 魏无忌之力也。尝谓毛遂片舌之强,抗楚则有馀,存 赵则未也。
白起
编辑或曰:“白起知邯郸不可再攻,非以怨不行;杜邮之剑,
非其罪也。”曰:“仁人之兵,禁暴安民而已。伊、吕之将,子孙有国,与商、周并,以能救乱除害,非以毒天下也。吴起、商鞅戮于前,报虐以威,有天道焉。白起嗜杀最甚, 长平之战,四十万人死,蚩尤之乱,不过此矣。《孟子》曰: ‘善战者服上刑,圣王所诛也’。”天讨有罪,假手于范睢 以戮之,为不仁者之戒,未足以偿赵卒之冤。然用起 者秦也,秦焉能永其天命乎?其后项籍坑秦卒二十 万,作俑者白起也。不仁之祸,不止一时,慕而为之者, 亦毙于东城。杀人之多,乃所以自灭尔。天地以生物 为心,人得之以为心。人而不仁,是豺狼也。《汉志》谓“报 应各以类至”,信哉!在《易》,“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 众。有容民畜众之德,而后可以行师,故曰“仁者无敌。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