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四百四十七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四百四十七卷目录
诸子部汇考一
汉〈武帝建元一则 元朔一则 成帝河平二则〉
后汉〈安帝永初一则 顺帝永和一则〉
宋〈文帝元嘉一则〉
梁〈武帝天监一则 简文帝大宝一则 元帝承圣一则〉
唐〈元宗开元五则 天宝二则〉
宋〈真宗景德三则 仁宗景祐一则 哲宗元祐一则〉
金〈世宗大定一则〉
明〈太祖洪武一则 神宗万历一则〉
经籍典第四百四十七卷
诸子部汇考一
编辑汉
编辑武帝建元元年冬十月诏罢申商韩非苏张之言
编辑按《汉书武帝本纪》,建元元年:“冬十月,丞相绾奏所举 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 奏可。”
元朔五年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编辑按《汉书武帝本纪》,元朔五年夏六月诏曰:“盖闻导民 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故详延天下 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按《艺文志》序讫孝武世,书缺 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 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成帝河平 年诏刘歆与父向领校秘书讲诸子
编辑按《汉书成帝本纪》,不载。 按《刘歆传》:“歆字子骏,少以 通诗书,能属文,召见成帝,待诏宦者,署为黄门郎。河 平中,受诏与父向领校秘书,讲六艺传记,诸子诗赋、 数术、方技,无所不究。”
河平五年,东平王宇《求子书》,不与。
按《汉书成帝本纪》,不载。 按《东平思王宇传》:元帝崩 后三岁,诏复所削县。后年来朝,上疏求诸子及太史 公书。上以问大将军王凤,对曰:“臣闻诸侯朝聘,考文 章,正法度,非礼不言。今东平王幸得来朝,不思制节 谨度,以防危失,而求诸书,非朝聘之义也。诸子书或 反经术,非圣人,或明鬼神,信物怪。太史公书有纵横 权”谲之谋,汉兴之初,谋臣奇策,天官灾异,地形厄塞, 皆不宜在诸侯。王不可。予不许之辞,宜曰:“《五经》,圣人 所制,万事靡不毕载。王审、乐、道、傅相皆儒者,旦夕讲 诵,足以正身虞意。夫小辩破义,小道不通,致远恐泥, 皆不足以留意。诸益于经术者,不爱于王。”对奏,天子 如凤言,遂不与。
后汉
编辑安帝永初 年诏刘珍校定东观诸子等书
编辑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刘珍传》,“永初中,为谒 者仆射。邓太后诏使与校书刘𫘦𬳿马融及五经博 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 正文字。
顺帝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诸子百家艺术
编辑按《后汉书顺帝本纪》,不载。 按《伏湛传》,“无忌亦传家 学,顺帝时,为侍中屯骑校尉。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 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
宋
编辑文帝元嘉三年赐沮渠蒙逊子书
编辑按《宋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大沮渠蒙逊传》,“元嘉三 年,世子兴国遣使奉表,请《周易》及《子集》诸书。太祖并 赐之,合四百七十五卷。”
梁
编辑武帝天监 年造制旨老子讲疏并释典诸经义记数百卷
编辑按《梁书武帝本纪》:“高祖少而笃学,洞达儒元,虽万机 多务,犹卷不释手,造制旨老子讲疏,兼笃信正法,尤 长释典制诸经义记数百卷。”
简文帝大宝 年御制老庄法宝连璧诸书
编辑按《梁书简文帝本纪》:“太宗幼而敏睿,识悟过人。既长, 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博综儒书,善言 元理。著《老子义》二十卷、《庄子义》二十卷,《法宝连璧》三 百卷,并行于世。”
元帝承圣 年御制补阙子十卷老子讲疏四卷
编辑按《梁书元帝本纪》:“世祖聪悟俊朗,天才英发,既长好 学,博综群书。所著《补阙子》十卷,《老子讲疏》四卷。”
唐
编辑====元宗开元元年诏中书令张说举能治易老庄者====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儒学康子元传》:“开元初, 诏中书令张说举能治《易》、老、庄者。”
开元八年,令毋煚等治子部书。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儒学马怀素传》:“怀素卒 后,诏秘书馆并号修书学士,草定四部。人人意自出, 无所统一,逾年不成,有司疲于供拟。褚无量等奏‘修 撰有条,宜得大儒综治’。”诏委行冲乃令毋煚、韦述、余 钦总缉部分,殷践猷、王惬治经,述、钦治史,毋煚、刘彦 直治子,王湾、刘仲丘治集。八年,四录成,上之。
开元十九年冬。车驾发京时集贤院子库二万一千 五百四十八卷。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经籍志后序》:“开 元时,甲乙丙丁四部书各为一部,置知书官八人分 掌之。凡四部库书,两京各一本,共一十二万五千九 百六十卷,皆以益州麻纸写。其集贤院御书,经库皆 钿白牙轴,黄缥带,红牙签;史库,钿青牙轴,白缥带,绿 牙签;子库皆雕紫檀轴、紫带、碧牙签;集库皆绿牙轴、 朱”带,白牙签,以分别之。
按《集贤注记》,隋旧书用广陵麻纸写作。萧子云书体 赤轴绮带,最丽好。新写书分部别类,装饰华丽。经白 轴黄带、红签,史碧轴缥带绿签;子紫轴紫带碧签;集 绿轴朱带、白签,图书紫轴绿带、绀签。
按《会要》:“开元十九年冬十月丙申,车驾发京。”时集贤 院四库书总八万九千卷,经库一万三千七百五十 二卷。〈注记五十三卷〉《史库》二万八千八百二十卷,《子库》二万 一千五百四十八卷,《集库》一万七千九百六十卷。〈注记
六十九卷
〉开元二十年,置崇元学,令习《老》《庄》《列文》等书,准明经 例举送。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礼仪志》:“开元二 十年正月己丑,诏两京及诸州各置元元皇帝庙一 所,并置崇元学。其生徒令习《道德经》及《庄子》《列子》《文 子》等,每年准明经例举送。至闰四月,元宗梦京师城 南山趾有天尊之像,求得之于盩厔楼观之侧。 开元二十九年,求明《道德经》及庄、列《文子》者。”
按《唐书元宗本纪》:开元二十九年五月庚戌,求明《道 德经》及《庄》《列》《文子》者。 按《选举志》:开元二十九年始 置崇元学,习《老子》《庄子》《文子》《列子》亦曰道举。其生京 都各百人,诸州无常员,官秩荫第同国子举,送课试 如明经。〈按旧唐书礼仪志作二十年新唐书选举志作二十九年并存俟考〉
天宝元年二月诏以庄子文子列子庚桑子号为真人其所著书改为真经四月诏崇文习道德经
编辑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天宝 元年二月丙申,庄子号为南华真人,文子号为通元 真人,《列子》号为冲虚真人,庚桑子号为洞虚真人。其 四子所著书改为真经。 按《礼仪志》,天宝元年正月 癸丑,陈王府参军田同秀称,“于京永昌街空中,见元 元皇帝,以天下太平,圣寿无疆”之言,传于元宗。仍云 “桃林县故关令尹喜宅傍有灵宝符,发使求之。十七 日,献于含元殿。”于是置元元庙于太宁坊东都,于积 善坊旧邸。二月丙申,诏:“史记古今人表,元元皇帝昇 入上圣,庄子号南华真人,文子号通元真人,列子号 冲虚真人,庚桑子号洞虚真人。”改《庄子》为《南华真经》, 《文子》为《通元真经》,《列子》为《冲虚真经》,《庚桑》子为《洞虚 真经》。亳州真源县先天太后及元元庙各置令一人。 两京崇元学各置博士助教,又置学生一百员。桃林 县改为宝灵县,田同秀与五品官。四月,诏崇文习《道 德经》。九月,两京元元庙改为太上元元庙,天下准此。 天宝三载,更造《四库书目》子库,一万六千二百八十 七卷。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会要》。天宝三载。四库更 造书目经库七千七十七卷。〈集贤注记作七十六卷〉《史库》一万 四千八百五十九卷,《子库》一万六千二百八十七卷, 《集库》一万五千七百二十二卷。
宋
编辑真宗景德二年四月幸龙阁观书子书凡八千四百八十九卷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真宗实录》,“景德二年四 月戊戌。幸龙阁,观诸阁书画。子书总八千四百八十 九卷。”
〈注〉儒家道书释书子书数书小说算法医术
景德三年十月。御崇政殿。观秘阁新校子库书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景德三年十月乙 丑。御崇政殿。观三馆秘阁新校两库子集书。凡万二 千馀卷。赐校勘官器币。又赐宴崇文院。”
景德四年三月,召辅臣登太清楼,观新写《四部书子 库》八千五百七十二卷。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景德四年三月乙 巳,召辅臣登太清楼,观太宗圣制御书及新写四部 群书。上亲执目录,令黄门举其书示之。总太宗圣制 诗及故事墨迹三百七十五卷,文章九十二卷,经库二千九百一十五卷,史库七千三百四十五卷,子库 八千五百七十一卷,集库五千三百六十一卷。四部 书共二万四千一百九十二卷。
景祐三年张观等上所编子库书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景祐初,命翰林学 士张观、知制诰李淑、宋郊编四库书。二年上经史。明 年上子集万二千三百六十六卷,差赐官吏器币,龙 宴辅臣、两制、馆阁官,进管勾内侍官一等。”
哲宗元祐元年吕公著请令主司不得出题老庄举子不得以申韩佛书为学
编辑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吕公著传》:“元祐元年,拜 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三省并建,中书独为取旨 之地。与司马光同心辅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 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懽呼鼓舞,咸以 为便。光薨,独当国,除吏皆一时之选,科举罢词赋,专 用王安石经义,且杂以释氏之说。凡士子自一语上, 非”新义不得用,学者至不诵正经,唯窃安石之书以 干进精熟者博上第,故科举益弊。公著始令禁主司 不得出题老、庄书,举子不得以申、韩、佛书为学,经义 参用古今诸儒说,毋得专取王氏。
金
编辑世宗大定二十三年九月使译经所进所译子书
编辑按《金史世宗本纪》:“大定二十三年九月己巳,使译经 所进所译《老子》、扬子、《文中子》、刘子等书,命颁行之。”
明
编辑洪武二十 年解缙以上好观说苑韵府及道德经心经诸子百家杂书因侍书帝前草疏规谏
编辑按《明外史解缙传》:“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授中书庶 吉士,甚见爱重,尝侍书帝前,亲为持砚。帝一日谕缙: ‘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缙遂立草 万言,略曰:‘陛下好观《说苑》《韵府》及《道德经》《心经》、诸子 百家杂书,臣谓甚非所宜也。《说苑》,刘向所作,多战国 纵横之说。《韵府》出元阴氏,猥鄙细儒,钞辑芜陋,言无 可采。愿集今之儒者,臣请执笔随其后。上溯唐、虞、夏、 商、周、孔,下及关、闽、濂、洛之传,随事类别,删其无益,勒 成一书,上接经史,备一代太平之制作。今又六经残 缺,‘《礼记》出于汉儒,踳驳尤甚,宜及时改定。更访求审 乐之儒人,集百王之旧典,作《乐书》一经,以惠万世’’。”尊 祀伏羲、神农、尧、舜、禹、汤、文、武、皋陶、稷、契、夷、益、伊尹、傅 说、箕子、太公、周公于太学,而孔子自天子至于庶人, 通祀为先师,以颜、曾、思、孟配;自闵子以下,各祭于其 乡。鲁阙里仍建叔梁纥庙,赠以王爵,以颜、路、曾晳、孔 鲤配。洗百世之因仍,起昭代之文献,岂不盛哉!古者 乡闾,善恶必记,今虽有申明旌善之举,而无党庠乡 学之规。互知之法,虽“严,训诰之方未备。序礼讲学,必 有其地有其时,先之以仁义,而后从之以法制。今也 应故事袭虚文,纲纪不立,节目无依。臣欲取古人治 家之礼,睦邻之法,若古蓝田吕氏《乡约》,与今义门郑 氏《家范》,布之天下,俾世臣大族身先以劝。”陛下天资 至高,百家神怪,诞妄荒忽,既洞瞩之,而犹不免,愚天 下所谓神道设教者,臣谓不必然也。夫传国宝者,潞 王从珂已焚之矣!,屡求屡得,,真伪莫明。即令真有之, 区区李斯之书,秦政之制,何足为宝?周武之时,未有 神仙符应之说,《诗》《书》所载可见。今陛下舆图已定,人 心已服,天无灾变,民无患害,圣躬康宁,子孙万世,可 谓帝王之真符,何必兴师以取宝?愚众以神仙。冀可 符祐国家者哉。
神宗万历 年李廷机以子书盛行异端害教非表章六经尊崇孔孟之意乃上言乞严禁学校及考试官罢黜之
编辑按《翰院名臣录》:李廷机,万历癸未会试第二,入翰院 为讲官。时《子书》盛行,廷机以异端害教,非表章六经, 尊崇孔孟之意,乃上言曰:“盖尝观三代之盛,大道为 公,上无异教,而下无异学。迨至后王,道德不一,风俗 乖刺,士始各以所长相夸诩,而百家之说遂纷然淆 乱,莫可辨诘。于是仲尼生洙泗之上,与其章缝弟子 扬榷而绪正之,而斯道炳然如日中天。”仲尼没而微 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黄、老之徒以其术行中国, 要归于虚无寂灭而止。于是汉儒奋焉,表章《六经》,字 比而句栉之,而身心性情之本,或语焉而不详,习焉 而不察,于是宋儒崛起,纂承仲尼之绪而光大之,救 黄老之偏而通于世,采汉儒之华而归诸实。自仲尼 至宋千有馀年,而斯道升降之变具此矣。夫其敝而 变也,亦称一时之县解;而其屡变屡迁也,则或得其 似而遗其真。至于今,其说愈烦而实愈乖,其取名愈 高而蔽愈滋。其初欲出诸子、汉儒之上而趋愈下,欲 因宋儒以见仲尼,而不知其失弥远也。尝考班固《艺 文志》所述十家,黜小说而存其九。九者阴阳法、名、墨、 纵横、农、杂,皆以术艺胜,而论学者独儒与道。儒与道 相出入,其书或不尽传,传者言不尽驯雅。其传稍久, 而世常目睹者,“儒则晏婴、荀卿,道则管夷吾、老聃、辛钘、关尹喜、庄周、列御寇、鹖冠是已。无为自然,以臻化 理”,老氏之指乎?其言精而该,万类为一,无然畔岸,庄、 列之致乎?其言闳而达,钘喜鹖冠语,皆祖述三子,而 庄、列则本老氏,老氏则尊黄帝。三子之外,卿以礼,婴 以俭,夷吾以法,若不相为谋。而兰陵论君道,不以符 节契券为信,不以探筹投钩为公,不以衡石称县为 平,不以斗斛敦概为啧,去就委蛇于齐、楚、赵三国之 间,而以令终。仲父相齐,下令如流水之源,“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与以为取, 以为政。宝平仲节俭力行,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 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三者 皆老氏家法。故史迁作传,以《管》《晏》《老》《庄》相次,而孟坚 列夷吾于道家,婴为儒首,黄、老之学,盖大行矣。汉初, 曹懿侯用胶西盖公之言,遵职画一,而成贤相,而文 帝亦好之。师河上公,为汉令主二十馀年。景帝朝辕 固,斥黄老为家人言,而身几为圈豕食。武帝即位,崇 奖《六经》,一以仲尼为师。诸子之书,不列于学官。博士 太常、文学掌故之属,端弁带而说经义,绸缪其器数, 烦缛其文章,矻矻穷年而莫之止。扬雄氏所谓“非徒 为之华藻”,又从而绣其鞶帨者矣。斯时也,人挟灵蛇 之宝,家抱昆山之玉,精庐一启,则执经问字者动以 百计,转相传祖,甚者累数十代。治一经不它涉,问所 从来,必曰“某师”某师非师说者与众攻之,不白不止。 若主父偃、张禹、彭宣、王骏、邴丹之于《易》,倪宽、龚胜、鲍 宣、周堪之于《书》,王式、王吉、匡衡、萧望之、韦贤父子之 于《诗》,董仲舒、公孙弘、彭祖疏广,贡禹之于《春秋》,童而 习之,终身用之而不尽,谋王断国,抱功修职,斌斌乎 称盛矣。大抵诸子之学,以清净无欲为宗,而好奇者 因而附益之,治其荒唐谬悠之词,灭仁弃礼,离形黜 智,以为不如是,则不足以逃空虚,游溟涬,举而措之 天下国家,若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汉儒喟然思反其 弊,而以训诂注疏为长,其所发明六经之义,往往剽 其外郛而昧其中扃,是以宋儒尽取其说而会通之, 以求圣人微意眇论之所在。盖曰:“《六经》孔孟之书,知 则有行,思则有学,礼则有文,天下之大道也。行后于 知,思后于学,礼后于文,天下之定序也。”彼黄、老之元 虚,汉儒之注释,举其一不知其二者也。斯可谓彻始 彻终,无漏佚矣。诸子汉宋之儒,其学问得失固如此。 失与得辟之瑕瑜不相掩,而可以议指。窃怪夫今之 学者,非之无刺,而从之莫由也。其言曰:“圣人全体者 也,诸子得其一体者也;圣人务本者也;汉儒淫于末 者也。”吾收视返听,不离于宗而已矣。玩忽世事,吐弃 物理,索之无何有之乡,而示人以不可穷之端。问之, 则曰:“吾心有仲尼也。”嗟乎,仲尼固若是哉?仲尼曰:“吾 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好古敏 求,博闻强识,大之宇宙,赜之事物,远之六合,近之衽 带,尊之盛帝明王,格言大训,而卑之匹夫匹妇,寸长 片善,罔不攟摭囊括,析肌分理,掇其英华而咀其膏 腴,故能合异以为同,治朴以为工,穷理尽性,以至于 命。今士子前言往行未识也,当世之故未习也,则已 抗颜而谈性命之学矣。夫说性命者,莫辨乎《易》。孟子 不言《易》,仲尼晚而喜《易》,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 以无大过矣。”故性命非圣人所雅言也,其所雅言者, 《诗》《书》《执礼》是也。当是时,及门之士遍天下,而身通六 艺者七十人,即颜之愚、曾之唯二子所得号为最深 微矣。而《大学传》“格物”,颜氏之子亦曰“博我以文。”故其 学皆切己近人,犁然当于实用,特不以辨博自名耳。 向使回不博文,参不格物,何以得卓尔一贯者而称 之也?夫天之生人,开塞异智也,良楛异才也,怯勇异 志也,喧寂异趋也,顿渐异功也。圣人知其然,揣摩彼 己,因材而笃,启愤发悱,人各为说,教者不陵节,学者 不失性,入之有户,践之有迹,望之者不惊,而传之者 无弊,故其成才也易。今不度其可否,而概语之曰:“此 一贯,此卓尔也。”子贡之所不得闻者,而今三
“尺之童,皆与闻也;跏趺闭目而欠伸,则曰得未发之 中也;褒衣缓带,徐行阔步,伛偻如或不胜,则曰主一 无适之敬也。招邀款密,轧干喑呃,倏颦倏笑,倏而歌 且舞,则曰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也。吾不意仲尼之学 若此其易造也。”盖诸子宗元虚,而学未尝不博,故所 论著,皆上下古今,极命庶物,不大谬于圣人。汉儒专 经释而其中有以自得,故以经术缘饰吏事,而不徒 托诸空言。宋儒取诸子之精而无其放,通汉儒之博 而无其固,故能超轶绝尘,而直与仲尼之徒相揖让, 而世儒则胥失之矣。西晋之困于索虏也,以清谈;议 论多而成功少,亦宋儒之过也。东汉之移于僭窃也, 以党人。新法之行,吾党有力焉,不愿士大夫立此门 户,亦宋儒之过也。朱、陆之学不可偏废,抑彼扬此,几 于聚讼,亦宋儒之过也。今之学宋儒者,奈何舍其醇 而取其疵,拾其咳唾而未窥其要领,阴袭老氏之元 而阳辟其非,心畏诸子、汉儒之能,而口以为不足道 也。其说甚辩而可喜,其名甚高而可尊,使贤知者入于其中,窅冥昏默而丧其所固有,愚不肖者苦而无 所于归;其甚者,则比周为私,哗众取宠而已矣。吾不 敢以宋儒许之,而何有于仲尼?无论宋儒,令今之时 有薛、王、吴、陈六七公者在,吾将北面受业焉,而不敢 必其然也。此岂仲尼之道与?宋儒先进君子之教则 然哉?“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则窃“仁义。”天下之事,盛衰倚伏,真伪糅杂,理势所必 然耳。鹄设而人争射焉,饵设而鱼争趋焉,而世方且 以是为鹄与饵。上之求者或以名,而下之应者或不 以实,其能为宋儒先进君子者十之一二,而窃宋儒 先进君子之绪馀者十之七八。识者惩于七与八,而 因疑其一与二,又因而归咎于宋儒先进君子。夫未 学者,安所逃其责哉?《语》曰:“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又曰: “言者不知,知者不言。”吾非以性命为不当言也,谓其 言之未必知也,谓其以不可知为知而至于病,过犹 不及也。然更有说焉:仲尼伤周之末造,教化陵夷,而 率其徒三千人者,群处辙环,为一世师。今天下郡县 戎道皆有学,学皆有师,而山林之士与荐绅大夫不 在其位者聚众而私相授受,分官师之权舛也。佛教 不自汉兴,西极化人之道,庄、列固已言之,然其精者, 六经孔盂之书具有矣。士不求《六经》、孔孟,而必曰“通 佛”,以为名高,是庸人贱子,奔走香火于二氏之宫而 过孔门,则掉臂不顾也,僻也。谈性命者,故以政事文 学为骈拇“支指矣。其有簿最详致,期会不爽,以窥看 为精神,赴时如炙輠”者,则自以为能政事,而视性命、 文学为不必有之物。餍班、马、李、杜之糟粕,竞片言只 字之华藻,放浪不羁,傲睨王侯,则自以为能文学,而 目性命为迂谈,政事为粗迹。三家逓以名进而不得 其实,务相胜而不相下,陋也。此所心疑而未敢“深言 者也。陛下宜严禁学校及考试官,凡一切诸子百家 异端害教之书,有悖于六经、孔、孟之旨者,悉罢黜不 录,以示表章六经、尊崇孔孟之意。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