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二百六十九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戎政典
第二百六十九卷目录
旌旗部汇考
诗经〈鄘风干旌 小雅出车 小雅六月 大雅韩奕〉
礼记〈曲礼 月令 明堂位〉
周礼〈地官 春官 夏官 考工记〉
仪礼〈大射仪〉
广雅〈旌〉
释名〈释兵〉
古今注〈麾 旛〉
中华古今注〈旄旃〉
杜佑通典〈法制〉
万花谷〈旗制〉
三礼图〈太常图说 旗图说 旃图说 物图说 旟图说 熊旗图说 旐图说
龙旃图说 翿旌图说〉
戎政典第二百六十九卷
旌旗部汇考
编辑《诗经》
编辑
《鄘风干旄》
编辑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传〉《注》“旄于干首,大夫之旃也。纰,所以织组也。”〈笺〉《周礼》:“孤卿建旃,大夫建物首”,皆注旄焉。素丝者以为缕,以缝纰旌旗之旒縿,或以维持之。〈正义〉“谓之干旄”者,以注旄于干首,故《释天》云:“注旄首曰旌。”李巡曰:“旄,牛尾著干首。”孙炎曰:“析五采羽。”注:“旄,上也。其下亦有旒縿。”郭璞曰:“载旄于竿头,如今之幢,亦有旒也。”如是,则干之首有旄有羽也。故《周礼·序官》“夏采”注云:“夏采,夏翟,羽色。”《禹贡》徐州贡夏翟之羽,有虞氏以为绥。后世或无,故染鸟羽象而用之,谓之夏采。其职注云:“绥以旄牛尾为之,缀于幢上。”所谓注旄于干首者也。言大夫之旃者,以经言“干旄”,惟言干首有旄,不言旒縿,明此言干旄者,乃是大夫之旃也。《周礼》孤卿建旃,卫侯无孤,当是卿也。大夫者,总名,故《春秋》书诸侯之卿皆曰大夫是也。天子以下建旃旄者,干首皆注旄,独以为卿之建旃者,以臣多好善,当据贵者为言,故知是卿旃也。〈朱注〉干旄以旄牛尾,注于旗干之首,而建之车后也。〈大全〉孔氏曰:“注旄干首,凡旗皆然。”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正义〉鸟隼曰旟,于《周礼》则州里之所建,若卿而得建旟者,《大司马职》曰:“百官载旟。”注云:“百官,卿大夫也。载旟者,以其属卫王也。凡旌旗有军众者,画异物。”然则平常建旃,出军则建旟。是卿有建旟之时,旟亦有旄,二章互文也。言旄则有旒縿,言旟则亦有旄矣。〈朱注〉《旟》,州里所建鸟隼之旗也。上设旌旄,其下系斿,斿下属縿,皆画鸟隼也。〈大全〉縿音衫,旗之体也。《考工记》曰:“鸟旟七斿,以象鹑火。”盖画朱鸟及隼于斿縿之上也。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正义〉析羽为旌,于《周礼》则游车之所载,卿而得建旌者,《乡射记》注云:“旌,总名也。”《尔雅》云:“注旄首曰旌。”则干旄、干旌一也。既设旒縿,有旃旟之称;未设旒縿,空有析羽,谓之旌。卿建旌者,设旒縿而载之,游车则空载析羽,无旒縿也。〈朱注〉“析羽为旌”,盖析翟羽设于旗干之首也。祝属也。
《小雅出车》
编辑
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斾斾?
〈朱注〉设,陈也。龟蛇曰旐。建,立也。旄注:旄于旗干之首也。鸟隼曰旟,鸟隼龟蛇,《曲礼》所谓“前朱雀而后元武”也。杨氏曰:“行师之法,四方之星,各随其方,以为左右前后,进退有度,各司其局,则士无失伍离次矣。”〈大全〉《周礼图注》曰:《考工记》云:“鸟隼七斿,以象鹑火。画朱雀与隼,以示勇捷。”沈氏曰:“朱雀莫知何物,但谓鸟而朱者。然天文家朱雀乃取象于鹑,如鹑首、鹑尾、鹑火是也。”朱子曰:元武,谓龟蛇也。位在北方,故曰元;身有鳞甲,故曰武。《礼记·曲礼》曰:“前朱雀而后元武,左青龙而右白虎。”郑氏曰:“以此四兽为军陈,象天也。”
旗旐央央。
〈朱注〉交龙为旗,此所谓“左青龙”也。
《小雅六月》
编辑
《织文鸟章》,“白斾央央。”
〈传〉《鸟章》错革,鸟为章也。白斾,继旐者也。央央,鲜明貌。〈笺〉《织,徽》,织也。《鸟章》,鸟隼之文章,将帅以下衣皆著焉。〈正义〉《释天》云:“错革鸟曰旟。”孙炎曰:“错,置也。革,急也。画急疾之鸟于縿也。”郑志答张逸亦云:“画急疾之鸟隼”是也,故笺云“鸟隼之文章。”正知“隼”者,以《司常》云“鸟隼为旟。”《释天》云:“继旐曰斾。”故云“白茷继旐
者也。茷与斾古今字也。故定四年《左传》曰“蒨茷、旃旌”,亦斾也。以其继旐垂之,因以为状,故曰“胡不斾斾。”此旟而言旐者,散则通名。笺言“徽帜”者,以其在军为徽号之帜。《史记》《汉书》皆谓之旗帜。帜与“织”字虽异,音实同也。传云“革鸟”,为解不明,故云“鸟隼之文章,将帅以下,衣皆著焉”,谓此织文鸟章,白茷央央也。以绛为縿,“画为鸟隼。又绛为旒,书名于末,以为徽织。”知者:《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注云:“物名者,所画异物则异名也。属谓徽织也。《大传》谓之徽号。今城门仆射所被,及亭长著绛衣,皆其旧象也。”又曰:“皆画其象焉。官府各象其事,州里各象其名,家各象其号。”注云:“事名、号织,所以显别众官。树之于位,朝者各”就焉。《觐礼》曰:“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旗而立。”此其类也。〈朱注:〉“织帜”,字同《鸟章》,鸟隼之章也。白斾,继旐者也。央央,鲜明貌。〈大全〉东莱吕氏曰:“日月为常,交龙为旗之类,皆帜之文也。鸟隼特其一耳。”曹氏曰:“白帛也。白斾以绛帛为斾,以帛续旐末,为燕尾,战则斾之。”
《大雅韩奕》
编辑
王锡韩侯,《淑旗》《绥章》。
〈朱注〉淑,善也。《交龙》曰旗。绥章,染鸟羽,或旄牛尾为之,注于旗竿之首,为表章者也。〈大全〉孔氏曰:《夏采》注云:“徐州贡夏翟之羽”,有虞以为绥。后世或无染鸟羽,或旄牛尾为之,缀于幢上。然则绥者即交龙旗竿所建,与旗共一竿,为贵贱之表章,故曰“绥章。”
《礼记》
编辑
《曲礼》
编辑
武车绥旌,德车结旌。
〈陈注〉武车,革路也。取其建戈刃,即云“兵车。”取其威猛,即云“武车”也。旌,车上旌旛也。尚威武,故舒散若垂绥然。玉金象木,四路不用兵,故曰“德车。”德美在内,不尚赫奕,故缠结其旌于竿也。
前有水,则载青旌。
〈陈注〉王行宜警备,故前有变异,则举类示之。“青旌”者,青雀也,是水鸟。
前有尘埃,则载鸣鸢。
〈陈注〉《鸢》,鸱也。鸱鸣则风生,风生则尘埃起。
前有车骑,则载飞鸿。
〈陈注〉鸿雁也。雁飞有行列,与车骑相似。
《前有士师》,则载虎皮。
〈陈注〉“《虎》威猛”,亦士师之象。士师非所当警备者,而亦举类以示众,或者禁止暴横之意欤。
前有挚兽,则载貔貅。
〈陈注〉挚兽虎狼之属,貔貅亦有威猛,举此使众知为备,但不知为载其皮、为画其形耳。
《行》“前朱鸟而后元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 缮其怒。”
〈陈注〉行,军旅之出也。朱鸟、元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以为旗章,其旒数皆放之。龙旗则九旒,雀则七旒,虎则六旒,龟蛇则四旒也。招摇,北斗七星也,居四方宿之中,军行法之作此,举之于上,以指正四方,使戎阵整肃也。旧读缮为“劲”,今从吕氏说,读如字。其怒,士卒之怒也。吕氏曰:“急迫之也。”缮,言作而致其怒。先儒以缮为“劲”,不必改也。
“《进退有度》,左右有局”,各司其局。
〈陈注〉疏曰:进退有度者,《牧誓》云:“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四伐五伐,乃止齐焉。”一击一刺为一伐,少者四伐,多者五伐,又当止而齐,正行列也。“左右有局”者,局,部分也。军之左右,各有部分,不相滥也。各司其局者,军行须监领也。
《月令》
编辑
孟春之月,天子载青旗。 孟夏之月,天子载赤旗。 季夏之月中央土,天子载黄旗。 孟秋之月,天子载 白旗。 孟冬之月,天子载元旗。
《明堂位》
编辑
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 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 之礼乐。是以鲁君孟春乘大路,载弧韣,旗十有二旒, 日月之章,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礼也。
〈正义〉弧以竹为之,其形为弓,以张縿之幅,故《考工记》“弧旌枉矢”,以象弧也。此弓之衣谓之韣。天子之旌旗,画日月。《周礼》“日月为常,王建大常。”
有虞氏之旗,夏后氏之绥,殷之大白,周之大赤。
〈陈注〉四者,旌旗之属。《周礼》“交龙为旗”,绥读为緌。以旄牛尾,注于杜首而垂之者也。大白,白色旗也。大赤,赤色旗也。郑云:“当言有虞氏之緌,夏后氏之旗。”谓虞质于夏,惟緌而已,至夏世乃有旗之制也。
《周礼》
编辑
《地官》
编辑
《大司徒》“大军旅、大田役,以旗致万民,而治其徒庶之 政令
〈订义〉贾氏曰:“凡军旅田猎,所用民徒,先起六乡之众。”
郑康成曰:“旗画熊虎者也。征众刻日,树旗期民。”
于其下 ,郑锷曰:“余考周家之制,熊虎为旗。大阅之时师都载之;治兵之时军吏载之。盖众之所在,以威为先也。大司徒于大军旅田役则用旗以致万民,既以为号令,且以示威也。”
乡师之职,“凡四时之田,前期出田法于州里,简其鼓 铎、旗物、兵器,修其卒伍。”
王昭禹曰:“鼓铎以声众,旗物以麾众,兵器以胜敌。简则阅而选之也。”
及期,以《司徒》之大旗致众庶,而陈之以旗物。辨乡邑, 而治其政令刑禁。巡其前后之屯,而戮其犯命者,断 其争禽之讼。
黄氏曰:“乡师致众庶,各致其乡之民也。将田,先阅于其乡,而以司徒之旗致之,使知有所统也 。” 易氏曰:“‘大旗’,郑氏以为熊虎之旗,据《司常》所言。司徒,卿也。卿当建旃,必建旗者,盖九旗之为用,有所将者有所画,无所将者无所画。通帛为旃则无所画,熊虎为旗则有所画。司徒虽卿,其于师田则为军吏而有所将矣,所” 以建熊虎之旗而谓之大旗。下文“辨乡邑之旗” ,非司徒之旗也。乡即六乡也,邑即公邑之属。乡邑既聚,则旗之相类者众矣。众则揉杂而未易辨,故于大旗之外,各辨以乡邑之名,或乡邑各为之名,《司常》所谓“州里各象其名” 是也。
《遂人》“若起野役,则令各帅其所治之民而至。”
以遂之大旗致之。其不用命者诛之。
郑康成曰:“遂之大旗熊虎 。” 贾氏曰:“《遂人》虽是大夫,合用鸟隼之旟致众,今遂人掌众,与大司徒同,故得用熊虎为旗 。” 王氏曰:“乡师致民以司徒之大旗,《遂人》所谓大旗,亦司徒之大旗,于是建焉。” 于遂言遂之大旗,则乡可知;于乡言司徒之大旗,则遂亦可知。
《春官》
编辑
《司常》,“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 四十人。”
郑康成曰:“司常主王旌旗 。” 郑锷曰:“九旗之名不同,大常,九旗之一耳。不名官曰司旗,独以常名,何也?旗可以谓之旗,亦可以谓之常。《郊特牲》曰:‘旗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明堂位》曰:‘旗十有二旒,日月之章’。” 此指大常而言也,而谓之旗,岂非旗可以谓之旗乎?《乐记》曰:“龙旗九旒,天子之旌也。” 先儒皆言“天子之旌曳地” ,此亦指大常而言也,而谓之旌,岂非旗亦可以谓之旌乎?《觐礼》曰:“公侯伯子男各就其旗而立。” 《月令》曰:“春载青旗,夏载赤旗,秋载白旗,冬载元旗。” 春之青者宜曰旗,夏之赤者宜曰旟,秋之白者宜曰旗,冬之元者宜曰旐。不谓之旗,旟旐而谓之旗,岂非旗皆可以谓之旗乎?《行人》曰:“建常九斿,建常七斿” ,建常,五斿旗则九斿,旟则七斿,旗则五斿。不谓之旗,旟旗而谓之常,岂非此亦可谓之常乎?掌九旗之官特名曰常,以行人质之意可知矣。昭禹谓“王载大常” ,名官曰司常,谓取九旗之尊者名之尔。然不曰大常而曰司常,则知其非指大常言之也。
《掌九旗》之物名。
王氏曰:“旗之物,则通帛、杂帛之属;旗之名,则旗常、旃物之属。自常以下凡九物,而旗居其一,谓之九旗,犹公、侯、伯、子、男谓之诸侯也 。” 郑锷曰:“指旗上熊、虎、龟、蛇之类以为物。然通帛之旟,杂帛之物,二旗无异物。九旗之物,如戎马一物、田马一物之类,皆指色以言之。”
各有属以待国事。
黄氏曰:“司常掌其物,名其旗,各属于其官府、师、都州里而藏之,有国事则出而张之,不待给岁时,共其更旌而已。郑谓‘属徽识’” ,非。王亦为徽识乎?
日月为常,交龙为旗,通帛为旃,杂帛为物,熊虎为旗, 鸟隼为旟,龟蛇为旐,全羽为旞,析羽为旌。
胡伸曰:“大常,王之旗也。周以日月为常,日往月来,未尝以止,惟其无常,可以为常者道也。物者事也。王所事者道,事所事者事,故王所建曰常,事所建曰物也 。” 方氏曰:“《司常》言设日月者无龙章,设龙章者无日月,《特牲》言龙章而设日月,乃与《周礼》不同,此杂记前代之礼 。” 郑锷曰:“九旗各画物,因物以立名,胡为日月、熊” 、虎鸟隼龟蛇皆取二物,交龙则取一物,而通杂帛又皆不取一物耶?尝读邹阳之《疏》,观“交龙骧首” 之言,窃以为交者蛟也,若谓画龙一升一降,则交龙骧首之言非矣。以龟蛇鸟隼例而推之,交龙宜作蛟龙,亦是二物也。通用帛,全用帛,析其羽,全其羽,皆不二物,又无取于画也。不用画,则因物以明义而已 。郑康成曰:“通帛谓周大赤,从周正色无饰 。” 郑锷曰:“以帛相杂者名曰物。” 《易》曰:“物相杂故曰文,唯杂众色,故文物为可观。”
郑谓:“以帛素饰其侧,白者,殷之正色也。” 徒取殷白色以为言,一色之白,何足谓之物?而彼谓之白素饰侧者,盖有疑于用绛之说,亦失之矣 。项氏曰:“通帛以象明辨而守正也。杂帛以象事物之为杂也 。” 又曰:“熊虎,西方之兽,熊毅猛。” 师都,谓乡遂大夫,统众而为军将者也。以其在国都而成师焉。鸟隼,南方之物,剽锐而“能击。州里,则六乡之群吏所建也。龟蛇,北方之物,龟智而蛇果。县鄙,则六遂之群吏所建也,以其同居,故谓之里;以其在国之鄙,故谓之鄙 。” 郑康成曰:“鸟隼象其勇捷也,龟蛇象其捍难避害也 。” 李嘉会曰:“此三物,师、都、乡、遂之官所建,以藩屏捍卫于王 。” 《易氏》曰:“王之视朝,无非道焉。道贵乎浑全,故以五” 采全羽饰之。王之斿田,无非事焉。事贵乎辨析,故以五采析羽饰之。郑康成曰:“全羽析羽皆五采,系之于旞旐之上,所谓注旄于干首也。”
及国之大阅,赞司马颁旗物。
郑康成曰:“仲冬教大阅,司马主其礼 。” 王昭禹曰:“辨旗物之用,正掌于治兵之官,而司常无所用赞。至于大阅,其事繁矣。辨鼓铎之用则如振旅,辨号名之用则如茇舍,辨旗物之用则如治兵,故司常赞司马以颁之。”
《王建大常》,诸侯建旗。
郑康成曰:“王画日月,象天明也。诸侯画交龙,一象其升朝,一象其下复也。”
孤卿建旃,大夫士建物,师都建旗,州里建旟,县鄙建 旐。
黄氏曰:“孤四命,卿六命。言孤卿,自中大夫以上皆建旃 。” 王氏曰:“师都则孤卿也。于其事上,谓之孤卿;于其莅众,谓之师都;于其莅军,又谓之军吏。” 郑康成曰:“孤卿不画,言奉王之政教而已。大夫、士杂帛,言以先王正道佐职也。师都,六乡、六遂大夫也,谓之师都。都,民所聚也。画熊虎者,乡、遂出军赋,象其守猛,莫敢犯也。” 州、里、县、鄙、乡遂之官,互约言之 。郑锷曰:“军旅之中所以一人之目者,旗物也。春官之司常与夏官之大司马,或颁之,或辨之,职虽不同,所以一军旅之目,则一而已。然王与诸侯或建或载,不出乎大常与旗。至于旃,则孤卿建之矣;师都又载之物,则大夫士建之矣;乡遂又载之旗,则师都建之矣;军吏又载之;《旟》则州里建之矣,百官又载之;《旐》则县鄙建之矣,郊野又载之,变易不常,何以一人之目邪?” 余以为司常所颁者,冬之大阅也;司马所辨者,秋之治兵也。秋冬所教各不同,则旗物所用宜不一。盖兵事多变,应变不一,则教之之术不可以不多变。故秋而治兵,用旗物,则异乎冬;冬而大阅,用旗物则异乎秋。使民于秋已知其一,于冬又知其一。秋冬所用各不同,而民之所习亦不一。有旗物建于上,有徽识被于身。旗物不同,则徽识不同。仰视其旗,俯观其徽,虽百战而不乱,奚患其不知所从乎?
道车载旞,斿车载旌。
贾氏曰:“道车,巾车,象路也。以朝,朝所以行道,故以象路为道车,但在朝则建大赤,今以朝夕燕出入则建旞也。斿车,巾车木路以田,是斿乐之所,故以斿车为木路,但正田猎建大麾” ,今小小田猎及巡行县鄙,则建旌也。
皆画其象焉。“官府”各象其事,州里各象其名,家各象 其号。
贾氏曰:上言旌旗之大,此言其细者 。郑锷曰:“或谓上言九旗皆有属,此言‘皆画其象’,何邪?” 余以为象言徽识之象,徽识谓之属,所以题别众臣,使之知所系属而不散也。盖画象之说,皆谓交、龙、龟、蛇、鸟、隼、熊、虎,凡著于旗者皆有画也。既画于旗之上以为指麾,又画于人之身以为徽识也。若夫官府各象其事,州里各象其名,家各象其号,形可画也。事与名号,如之何其画耶?官府州里与家,各画其物之形,乃书其事与名号。若曰某某之事,某某之名,某某之号,杜子春云:“画当为书。” 其说可取 。王昭禹曰:“官府则画六官,象其所掌之事而书之。州里则画州里之名,象其官名而书之。家则象其家邑之官,象其美称之” 号而书之。事,以其所治言“名” ,以其所命言“号” ,以其名之美称言。
凡祭祀,各建其旗。
项氏曰:“凡祭祀各建其旗,所以属众。王则建大常,诸侯助祭者,百官执事者各有之 。” 郑锷曰:“王祀天乘玉路,所建者大常,今言各建其旗,则四路皆从,明矣 。” 李嘉会曰:“以王推之,则诸侯建旗,孤卿建旃,大夫建物,皆可知矣。”
会同宾客亦如之,置旌门。
王氏曰:“会同宾客,各建其旗者,众之所会,使各视旗而知所从焉 。” 郑锷曰:“宾客会同则乘金路,亦。”
各建其旗,言亦如祭祀之时,则革路、木路亦从明矣 。郑锷曰:“王为帷宫以暂止焉,则置旌为门,以表王之所在也。”
大丧共铭旌。
郑康成曰:“铭旌,王则大常也。《士丧礼》曰:‘为铭各以其物’。”
“建𫷷车之旌”,“及葬亦如之。”
贾氏曰:“在庙陈时,以𫷷旌建于遣车之上,及葬入圹亦建之。”
凡军事,建旌旗,及致民置旗弊之。
贾氏曰:“当大司马致众之时,司常建之,此言为及致而设也 。” 王氏曰:“置者植之,弊者仆之 。” 郑锷曰:“军旅之事,用旌旗以指麾,则掌建之。始焉置之以致民使来,终焉弊之以诛后至,皆司常所掌也。”
甸亦如之。
《郑锷》曰:“田猎无异军旅,或置或弊,宜不异矣。”
凡射,共获旌。
郑康成曰:“获旌,获者所持旌 。” 贾氏曰:“谓若大射,服不氏唱获所持之旌,三侯皆有获旌也 。” 郑锷曰:“射必用获,以旌明其中。”
岁时共更旌。
贾氏曰:“受官旌旗,用之者,岁之四时来换易,则司常取彼之旧与此之新。”
《夏官》
编辑
《大司马》“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如战之 陈。”
郑康成曰:“以旗者立旗,期民于其下 。” 贾氏曰:“熊虎之旗 。” 郑锷曰:“《司徒》于大军旅、大田役,以旗致六乡之民;《遂人》于起野役,以遂之大旗致六遂之民。民之目熟于熊虎之状久矣,及是时乡遂之官致之而来,司马亦以旗致之,因民之所习熟者,使之易知耳 。” 王昭禹曰:“田猎所习,无非军事,故平列陈,如战之陈。平者,高” 下如一之谓。
《考工记》
编辑
“《龙旗》九斿”,以象大火也。
贾氏曰:“车上皆建旌旗” ,故因说旌旗之义 。赵氏曰:“画交龙在上,故谓之龙旗。乃是横画,不是直画,取其能升而能降。” 斿谓属縿垂者也。盖旗制中间画象边分裂成数条,如尾之状,垂下,此即是斿。龙旗象大火者,盖龙旗画九路,垂九条。《大火》注谓苍龙宿之心,其属有尾、尾九星。《疏》云:“大火,东方之星,角、亢、氐、房、心、尾、箕” 是也。东方木色苍,其七宿形如龙,故曰“苍龙。” 以角、亢、氐、房、心、尾、箕次此言之,故曰“心。” 惟其尾有九星,其数与龙旗同,所以象之。
《鸟旟》,七斿,以象鹑火也。
赵氏曰:“鸟旟,是画朱雀与隼在上,故谓之鸟旟。鸟旟取其勇捷象鹑火者,盖鸟旟画七路,垂七条。” 《注》谓“鹑火,朱鸟宿之柳,其属有七星。” 《疏》云:“鹑火,南方之星。南方火色朱,其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是也。形如鹑鸟,故云朱鸟。其属有星。星,七星也。《月令》云‘旦七星中’是也。惟其星有七星,其数与鸟旟同,所以象之。”
“《熊旗》六斿”,以象伐也。
赵氏曰:“熊旗,是画熊虎在上,取其猛,莫敢犯。” 象伐者。熊旗画六路,垂六条,伐注谓伐属白虎宿,与参连体而六星,《疏》云:“西方七宿为白虎金,其色白。伐与参六星为上下。” 是连体也。惟是星有六,与熊旗同数,所以象之。
“龟蛇四斿”,以象营室也。
赵氏曰:龟蛇,是画龟蛇在上,故谓之龟蛇。龟蛇取其捍难避害象。营室者,盖龟蛇画四路,垂四条。营室注谓元武宿与东壁连体而四星。《疏》云:“北方宿有龟蛇体。元武,龟也。有甲,能御捍,故曰武;水色黑,故曰元。” 营室是北方七宿之数。营室与东壁连体而四星,其数与龟蛇同,所以象之。
“弧旌枉矢”,以象弧也。
郑锷曰:“弧旌者,弧弓也。旌旗有弓,所以张縿幅,故谓之弧旌,于张縿之弓上画为枉矢之形,故谓之枉矢,用此以象天之弧星。天有弧星有枉矢,枉矢状如流星,蛇行有毛目,天有是星,星有是矢,矢所以射为凶慝者也。王者之车所建四旗之上皆设弧旌,枉矢亦以象天之弧与枉矢焉,明天下之有凶慝者必射之 。” 《李嘉会》曰:“以妖星加于旌旗之上者,因常而思其变也。”
《仪礼》
编辑
《大射仪》
编辑
旌“各以其物。”
〈注〉旌,总名也,杂帛为物,大夫士之所建也。言“各”者,《乡射》或于庠,或于榭。
无物则以白羽与朱羽糅。杠长三仞,以《鸿脰》韬,上二 寻
〈注〉“无物”者,谓小国之州长也。其卿大夫一命,其州长士不命,不命者无物。此翿旌也,翿亦所以进退众者。糅者,杂也。杠,撞也。七尺曰仞,鸿鸟之长脰者也。八尺曰寻。今文糅为缩,韬为翿。〈疏〉释曰:云“无物者,谓小国之州长也”者,按《典命》,子男之卿再命,大夫一命,士不命,大夫一命,得建物,士不命,则无物,是以不得与上各以其物同别为此旌。云“此翿旌也”者,据下文士鹿中翿旌也。
《广雅》
编辑
《旌》
编辑
天子之旌高九仞,诸侯七仞,大夫五仞,士三仞。《则礼 含文嘉》曰:“天子之旗,九仞,十二旒曳地;诸侯七仞,九 旒齐轸;卿大夫五仞,七旒齐较;士三仞,五旒齐肩。”是 也。
《释名》
编辑
《释兵》
编辑
九旗之名,日月为常。画日月于其端,天子所建,言“常 明”也。
“交龙为旗”,旗,倚也,画作两龙相依倚也。通以赤色为 之,无文采,诸侯所建也。通帛为旃,旃,战也。战战恭己 而已也。三孤所建,象无事也。“熊虎为旗”,将军所建,象 其猛如虎,与众期其下也。
“鸟隼为旟。”旟,誉也。军吏所建,急疾趋事,则有称誉也。 杂帛为斾,以杂色缀其边,为翅尾也。将帅所建,象物 杂也。
“龟蛇为旐。”旐,兆也。龟知气兆之吉凶。建之于后,察度 事宜之形兆也。
《全羽》为?犹,滑也,顺滑之貌也。 “析羽为旌”,旌,精也,有精光也。
“《緌》,有虞氏之旌也。”注:“旄,竿首,其形橤橤然也。”
《绥》,夏后氏之旌也,其形衰衰也。
《白斾》,殷旌也。以帛继旐求也。 翿,陶也,其貌陶陶,下垂也。
幢,童也。其貌童童也。
旛,幡也。其貌幡幡也。
《古今注》
编辑
《麾》
编辑
麾,所以指麾,武王“右执白旄以麾”是也。乘舆以黄,诸 公以朱,刺史、二千石以𫄸。
《旛》
编辑
信幡,古之徽号也。所以题表官号以为符信,故谓为 信幡也。乘舆则画为白虎,取其义而有威信之德也。 魏朝有青龙幡、朱鸟幡、元武幡、白虎幡、黄龙幡五,而 以诏四方:东方郡国以青龙幡,南方郡国以朱鸟幡, 西方郡国以白虎幡,北方郡国以元武幡,朝廷畿内 以黄龙幡,亦以骐𬴊幡。高贵乡公讨晋文王,自秉黄 龙幡以麾是也。今晋朝唯用白虎幡,信幡用《鸟书》,取 其飞腾轻疾也。一曰,以鸿雁燕鳦者,去来之信也。
《中华古今注》
编辑
《旄旃》
编辑
旌者,旌也,旌表贤人之德。旃者,善也,以彰善人之德。 旌类旗之象,旃类白旄之制。《书》云:“旌别淑慝。”
《杜佑通典》
编辑
《法制》
编辑
《大唐卫公李靖兵法》曰:“诸军将伍旗,各准方色:赤,南 方火,白,西方金,皂,北方水,碧,东方木,黄,中央土。土既 不动,用为四旗之主。而大将行动,持此黄旗于前立。 如东西南北有贼,各随方色举旗,当方面兵急须装 束,旗向前亚,方面兵急须进。旗正竖即往,卧即回。审 细看大将军所举之旗,须依节度。诸每队给一旗,行 则引队,住则立于队前。其大总管及副总管则立十 旗以上,子总管则立四旗以上,行则引前,住则立于 帐侧。”统头亦别给异色旗,拟临陈之时,则辨其进退。 驻队等旗,别样别造,令引辎重,各令本军营队识认 其旗。如兵数较多,军营复众,若以异色认旗,远看难 辨,即每营各别画禽兽,自为标记,亦得。不然旗身旗 脚,但取五方色回互为之,则更易辨。惟须营营自别, 务使指麾分明。
《万花谷》
编辑
《旗制》
编辑
旗之制,三十有二:其大总管:一曰《青龙》旗,二曰《白兽 旗》,三曰朱雀旗,四曰《元武》旗,五曰《黄龙负图》旗,六曰 《应龙》旗,七曰《龙马》旗,八曰《玉马》旗,九曰《凤凰旗》,十曰 鸾旗,十一曰《鵔鸃旗》,十二曰《太平旗》,十三曰《麒麟旗》, 十四曰《飞麟旗》,十五曰《飞黄》旗,十六曰《𫘝𫘨》旗,十七 曰《白泽旗》,十八曰《五牛旗》,十九曰《犀角旗》,二十曰《金 牛旗》,二十一曰《兕旗》,二十二曰《三角兽旗》,二十三曰 《角端旗》,二十四曰《吉利旗》,二十五曰《騼䮷旗》,二十六 曰《驺牙旗》,二十七曰《黄鹿旗》,二十八曰《白狼旗》,二十 九曰《赤熊旗》,三十曰《辟邪旗》,三十一曰《苣文旗》,三十 二曰《白刃旗
《三礼图》
编辑
太常图
《太常图说》
编辑
案《巾车》:“王乘玉辂,建太常十有二斿以祀。”又《觐礼》注 云:“王建太常,縿首画日月,其下及斿交,画升龙降龙。” 縿皆正幅,用绛帛为质,斿则属焉。又用弧张縿之幅, 又画枉矢于縿之上。故《辀人》云“弧旌枉矢”是也。凡旌 旗之杠,皆注旄与羽于竿首。故《夏采》注云:“緌以旄牛 尾为之,缀于橦上。其杠长九仞,其斿曳地。”又《左传》云: “三辰旗旗,昭其明也。”据杜、郑二注,皆以三辰为日月 星,盖太常之上又画星也。阮氏梁正等图,旗首为金 龙头。案《唐志》云“金龙头衔结绶及铃緌。”则古注旄及 羽于竿首之遗制也。
旗图
《旗图说》
编辑
《司常》云:“交龙为旗。”注云:“一象其升朝,一象其下复。”亦 谓交画升龙、降龙也。此诸侯所建,杠长七仞,而上公 九斿,以象大火,故《辀人》注云:“大火,苍龙宿之心,其属 有尾,尾九星。”若侯伯则七斿,子男五斿,上得兼下,下 不得僭上。其斿长短,诸侯齐轸,卿大夫齐较,士齐肩。 若天王所建,其斿与杠长短,一如太常。
旃图
《旃图说》
编辑
《司常》云:“通帛为旃。”注云:“通帛谓大赤,从周正色无饰, 长寻正幅。”贾释云:“以周建子为正物萌色赤。”今旌旗 通体,尽用绛之赤帛,是用周之正色,无他物之饰也。 然仍注旄羽于杠首,亦系斾于末,若燕尾也。
物图
《物图说》
编辑
《司常》云:“杂帛为物,大夫士之所建。”注云:“杂帛,以帛素 饰,其侧白,殷之正色,以先王正道佐职也。”贾释云:“杂 帛者,谓中央赤,傍边白。白者,殷之正色而在傍,故云 以先王正道佐职也
旟图
《旟图说》
编辑
《辀人》云:“鸟旟七斿,以象鹑火。”注云:“鸟隼为旟。鹑火,朱 鸟宿之柳,其属有星。星七星,故七斿。”此亦王者所建。 又案《司常》云:“州里建旟”,且乡之州长是中大夫,四命, 遂之里宰是下士一命,皆不得建此七斿之旟。又后 郑云:“鸟隼象其勇捷也。”贾释云:“以熊虎龟蛇既各为 两物,则隼当谓鹰隼”,是勇者也。鸟谓鸟之捷疾者也。
熊旗图
《熊旗图说》
编辑
《辀人》云:“熊旗六斿,以象伐。”注云:“熊虎为旗,伐属白虎 宿,与参连体而六星,故六斿,此王者所建也。”其斿与 杠,长短亦如太常,若臣下则各依命数。然则遂大夫 四命,四斿;乡大夫六命,则为六斿。斿之与杠,长短则 不得如王者之数。
旐图
《旐图说》
编辑
《司常》云:“龟蛇为旐。”又《辀人》云:“龟蛇四斿,以象营室。”注 云:“营室,元武宿,与东壁连体而四星,故四斿。”此亦王 者所建也。又鄙师是上士三命,虽得建旐,而三斿其 县,正是下大夫四命,旐虽四斿,其斿与杠长短亦不 得与王者同。又案《司常》九旗之数,又有“全羽为旞,析 羽为旌。”注云:“全羽、析羽皆五采,系之于旞旌之上,所” 谓注旄于竿首也。凡九旗之帛皆用绛。贾释云:“全羽、 析羽,直有羽而无帛。”郑云:“九旗之帛者,据众有者而 言也。”又《左传》襄十四年,“范宣子假羽毛于齐”,定四年 “晋人假羽旄于郑。”虽毛旄二字不同,杜注皆以析羽 为旌。孔义以全羽、析羽之下,皆有其常。
龙旃图
《龙旃图说》
编辑
《乡射记》曰:“君射于境,则虎中龙旃。”注云:“于境,谓与邻
国君射也。画龙旃,尚文章也。”此亦通用绛帛为之翿旌图
《翿旌图说》
编辑
翿旌者,杂用白羽朱羽以为之。案《乡射记》:国君行燕 射于城中,命获者执旌于乏南,东面偃旌而立,候射 中者则举旌而大声,言获。获,得也。射者讲武田之类, 是以中为获也。又上文云:“旌各以其物,无物则以白 羽与朱羽糅,杠长三仞,以《鸿脰》韬上二寻。”注云:“杂帛 为物,大夫士之所建也。不命之士无物,此旌即翿旌” 也。糅,杂也。杠,橦也。鸿鸟之长脰者。且国君自有其旌, 而用不命之士旌者,以其燕主欢心,故用之也。必以 翿为旌者,尚文德也。贾释云:“以文德者舞文,舞羽舞 也。以武德者,舞武,舞干舞也。”此翿旌既用羽为之,故 取尚文德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