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戎政典/第273卷

经济汇编 戎政典 第二百七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二百七十三卷
经济汇编 戎政典 第二百七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戎政典

 第二百七十三卷目录

 弓矢部汇考二

  尔雅释器

  亢仓子政道篇

  小尔雅正鹄杂释

  贾谊新书胎教杂事

  方言箭矢𬭤

  释名释兵

  说文弓矢

  唐六典武库令

  宋史天文志

  三礼图彤弓玈弓图说 彤矢玈矢图说

  梦溪笔谈勘箭

  桂海器志弓弩

  昨梦录制弓

  武备志弓 黄桦弓图 黑漆弓图 白桦弓图 麻背弓图 开元弓图 小稍弓

  图 西番木弓图 矢 点钢箭图 铁骨丽锥箭图 木朴头箭图 火箭图 乌龙铁脊

  箭图 鸣髇箭图 鸣铃飞号箭图 透甲锥箭图 菠菜头箭图 凿子头箭图 两开肩

  箭图 狼舌头箭图 月牙箭图 艾叶头箭图 柳叶箭图 三义箭图 菱叶头箭图

  眉针箭图 铲子箭图 兔叉箭图 皮顶角顶小朴头箭图 铁朴箭图 四扣马箭图

  攒竹箭图 无扣箭图 荞麦棱箭图 半边扣箭图 杂箭 鞭箭图 筒子箭图 袖箭

  图 流星箭图 藏弓箭具 弓靫图 弓袋图 箭靫图 弓箭葫芦图 弩箭葫芦图

  弓厢图 行弓厢图 焙弓火候

  天工开物弧矢 端箭图 试弓定力图

戎政典第二百七十三卷

弓矢部汇考二

编辑

《尔雅》

编辑

《释器》

编辑

《金镞》翦羽谓之𬭤,《骨镞》不翦羽谓之志。弓有缘者谓 之弓,无缘者谓之弭,以金者谓之铣,以蜃者谓之珧, 以玉者谓之珪。

𬭤,今之錍箭是也。“志”,今之骨。请帮助识别此字。是也。缘者缴缠之,即今宛转也。“弭”,今之角弓也。珧,小蚌,用金蚌玉饰弓两头,因取其类以为名。

《亢仓子》

编辑

《政道篇》

编辑

《句粤》之干,镞以精金,鸷隼为之羽。以之掊棰,则其与 《稿考》朴也无择。及夫荡寇争虔,觌武决胜,加之强弩 之上,则三百步之外不立敌矣。

《小尔雅》

编辑

《正鹄杂释》

编辑

射有张布谓之侯,侯中者谓之鹄,鹄中者谓之正,正 方二尺。正中者谓之槷,槷方六寸。

《贾谊新书》

编辑

《胎教杂事》

编辑

《王太子悬弧之礼义》:“东方之弧以梧”,梧者,东方之草, 春木也,其牲以鸡,鸡者,东方之牲也。南方之弧以柳, 柳者,南方之草,夏木也,其牲以狗,狗者,南方之牲也。 中央之弧以桑,桑者,中央之木也,其牲以牛,牛者,中 央之牲也。西方之弧以棘,棘者,西方之草,秋木也,其 牲以羊,羊者,西方之牲也。北方之弧以枣,枣者,北方 之草,冬木也。“其牲以彘”,彘者,北方之牲也。五弧五分 矢,东方射东方,南方射南方,中央射中央,西方射西 方,北方射北方,皆三射。其四弧具,其馀,各二分矢,悬 诸国四通门之左。中央之弧亦具,馀二分矢,悬社稷 门之左。

《方言》

编辑

《箭矢𬭤》

编辑

箭,自关而东谓之矢,江淮之间谓之“𬭤”,关西曰“箭。”

箭者,竹名,因以为号。

凡箭镞《胡合嬴》者,四镰,或曰“拘肠。”三镰者谓之“羊头”, 其广长而薄镰谓之錍,或谓之钯。

胡镝,在于喉下,嬴边也。四镰,广棱也。

其小而长,中穿二孔者,谓之“钾𬬻”,其三镰长尺六者, 谓之“飞䖟”,𠫗者谓之“平题”,所以藏箭弩,谓之箙,弓谓 之“鞬”,或谓之“皾。”

錍𬬻,今箭錍,凿空两边者也。飞䖟,此谓今射箭也。平题,今戏射箭头。题犹羊头也。箙,盛弩箭器也。《外传》曰:“檿弧箕箙。”

《释名》

编辑

《释兵》

编辑

弓,穹也,张之弓隆然也。其末曰箫,言箫梢也。又谓之 弭,以骨为之,滑弭弭也。中央曰弣,弣,抚也,人所持抚 也。箫弭之间曰渊,渊,宛也,言曲宛也。

矢,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又谓之箭,前进也。其 本曰足,矢形似木,木以下为本,本以根为足也。又谓 之镝。镝,敌也,可以御敌也。齐人谓之“镞。”镞,族也,言其 所中皆族灭也。关西曰“釭。”釭,铰也,言有交刃也。其体曰干,言梃干也。其旁曰羽,如鸟羽也。鸟须羽而飞,矢 须羽而前也。齐人曰“卫,所以导卫矢也。”其末曰栝。栝, 会也,与弦会也。栝旁曰义,形似义也。其受之器,以皮 曰“箙”,谓柔服用之也。织竹曰“笮”,相迫笮之名也。步义, 人所带以箭,义其中也。“马上曰鞬。”鞬,建也,弓矢并建 立其中也。

《说文》

编辑

《弓矢》

编辑

《角端兽》状似豕,角善为弓,出《胡休夕》国。

请帮助识别此字。《画弓》也。请帮助识别此字。角,弓也。弧,木弓也。请帮助识别此字。弓曲也。请帮助识别此字。弓便利 也。彏,弓急张也。弸,弓彊貌也。请帮助识别此字。“满”,弓有所向也。 矢,弓弩矢也,象镝括羽之形。

《唐六典》

编辑

《武库令》

编辑

弓之制有四:一曰“长弓”,以桑、柘步兵用之;二曰“角弓”, 以筋、角骑兵用之;三曰“弰弓”,短弓,利于近射;四曰“格 弓”,彩饰之弓,羽仪所执。

箭之制有四:“一曰竹箭,二曰木箭,三曰兵箭,四曰弩 箭。”

《宋史》

编辑

《天文志》

编辑

弧矢九星,在狼星东南,天弓也,主行阴谋以备盗,常 属矢以向狼。《武密》曰:“天弓张,则北兵起。”又曰:“天下尽 兵”;动摇明大,则多盗;矢不直狼,为多盗;引满,则天下 尽为盗。月入弧矢,臣逾主。月晕其宿,兵大起。客星入, 南夷来降;若舍,其分秋雨雪,谷不成;守之,外夷饥;出 入之,为兵;出入。流星入,北兵起,屠城杀将。赤云气入 之,民惊。一曰:“北兵入中国。”

《三礼图》

编辑

玈弓图

玈弓图

{{{2}}}

{{{2}}}

《彤弓玈弓图说》

编辑

《司弓》“掌王弧、夹、庾、唐、大六等之弓。”孔义以晋文公受 王弓矢之赐,以此唐大当彼彤玈以往来之体若一, 谓之唐大。然则唐大是强弱之名,彤玈是弓所漆之 色。又《弓人职》云:“弓长六尺有六寸,谓之上制,上士服 之。弓长六尺有三寸,谓之中制,中士服之。弓长六尺, 谓之下制,下士服之。”此取人形貌长短与弓相称,为 上中下三等,各服其弓也。又往体寡,来体多,谓之“王 弧”,当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规者也。“往来之体若一”,谓 (06)

之唐、大,当诸侯之弓,合七而成规者也。往体多,来体 寡,谓之“夹、庾”,当大夫之弓,合五而成规者也。六弓各 有其名,但赤漆者曰“彤弓”,黑漆者曰玈弓。

玈矢图

玈矢图

{{{2}}}

{{{2}}}

《彤矢玈矢图说》

编辑

彤矢、玈矢,各随弓漆色为名。射用乘矢,象有事于四 方也。其笴皆长三尺,羽六寸,刃二寸。又《司弓》矢有枉 矢、絜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 其恒矢、庳矢、轩輖中,利诸散射。注云:“散射,谓礼射及 习射。”孔义云:“但弓矢相配,强弓用重矢,弱弓用轻矢。” 既唐大强弱中恒矢,轩輖中,则彤玈二矢当恒矢。若 用之于战,则当枉矢矣

《梦溪笔谈》

编辑

《勘箭》

编辑

大驾卤簿中有勘箭,其牡谓之“雄牡箭”,牝谓之“辟伏 箭”,熙宁中罢之。

《桂海器志》

编辑

《弓弩》

编辑

竹弓,以熏竹为之。筋胶之制,一如角弓,惟揭箭不甚 力。

𥟖弓,海南黎人所用长弰木弓也。以藤为弦,箭长三 尺,无羽。镞长五寸,如茨菰叶,以无羽故,射不远三四 丈,然中者必死。

《昨梦录》

编辑

《制弓》

编辑

西夏有竹牛,重数百觔,角甚长,而黄黑相间,用以制 弓,尢,健劲。

《武备志》

编辑

《弓》

编辑

《茅子》曰:“弓者,器之首也。”故言武事者,首曰弓矢。我观 《武经》所载弓,名殊而式同,今之弓不尽此也,心窃疑 之。尝闻之我友王鸣鹤曰:“《周礼》有六弓,曰王弓、弧弓、 夹弓、庾弓。唐弓,弓之良者名乌,号繁弱,其制今不可 考。《武经总要》所载黄桦弓、黑漆弓、白桦弓、麻背弓,其 名虽异,其实则同。今开元弓,其制强大耐久,九边将” 士多用之,最称利器,若腹里称良者。北京有槽稍槽, 坝大、稍小稍,皆有可称者。其弦甚短,口紧而背曲,拽 之易满,虽不善射者,亦无弹袖之病。河南有“陈州弓”, 南京、扬州有小稍弓,皆窄面短身,天少热则多滚失, 缓急难恃,不得已而有合竹弓之制,以漆漆之,取其 阴雨不解,暑天不走,可备南方水战之用,但无反性, 发矢不能出百步之外。广东广西有生漆下面之弓, 风雨不畏,走滚亦少,其身极圆细,力苦不大,射亦不 远。夫器之利也,因地因时,难以执一。至于战阵之用, 非软弓不能。古云:“软弓长箭,快马轻刀”,此四事,非闲 战阵者不能得其趣。至于持硬弓而号称勇力者,此 不过将官套子。至于“临敌,非持满不能中,非久持对 定不能中。其所欲中之处,彼硬弓方得满,即欲发矢, 安得久持而得其巧?若果力大而又能久持,此又上 之上者也。”或曰:“射者意中也,突然而发,使敌莫测,何 用久持?”鹤曰:“此乃射疏远小敌,及飞禽走兽之说也。 先诚其意,而箭随意发,所谓得手应心之妙。至于临 大敌”,千百为群,非持满以待而势不威猛。所谓“势如 彉弩,捷若发机。”全在势险节短上做工夫,故能使敌 不敢犯。此弓贵久持,而久持贵弓软也。所谓软者,谓 力可致弓而不为弓所致,非尽谓人人皆宜用软弓 也。又闻诸《志》曰:弓有六善:一者往体少而劲。二者太 和而有力。三者久射力不屈。四者寒暑力一,五者弦 声清实,六者一张便正。凡弓往体少,则易张而寿,但 患其不劲,欲其劲者,妙在治筋。凡筋生长一尺,干则 减半,以漆汤濡而极之,复长一尺,然后用,则筋力已 尽,无复伸弛。又揉其材令仰,然后傅角与筋,此两法 所以为筋也。凡弓节短则和而虚,节长则健而柱,节 得中则和而有力,仍弦声“清实。凡弓初射与天寒则 劲强而难挽,射久天暑则弱而不胜矢,则胶之为病 也。凡胶欲薄而筋力尽强,弱任筋而不任胶,此所以 射久力不屈,寒暑力一也。弓所以为正者材也,相材 之法视其理,其理不因矫揉而直,中绳则张而不跛, 此弓人之所当知也。”合斯二者,而弓无遗议矣。故列 《武经》之四弓,并《鸣鹤》所言“开元小稍”二弓而并图之。 开元者,今之大稍也。又西番用木弓并载之,而先列 制弓法数条于前。

一用竹胎三尺五寸、牛角面二条、桑榆木作稍、各长 一尺。中坚木为把、长五尺、用鱼胶四两、牛筋半斤、制 年馀方用

一马蝗面弓。谓用大牛角解截成面而阔,遇拽满则 曲如扇圈,受力均匀,不嚼不走,不闪不肭。

一泥鳅面弓,谓用小牛角解截成面而狭,遇拽满则 曲如折竹,受力不匀,易嚼易走、易闪易肭。

一、披背筋法披筋一版,晴暄合待半月,阴雨合待一 月,方令再上。或连披数版,则内湿外干,射不旬月,解 脱可待。

一、漆弓背面法:“用漆一重,晴暄合待十日,阴雨合待 二十馀日,方再漆。不可日添数重,则内湿外干”,射不 季月,断脆可待。

一裹弓之法、或用黄桦、或用桃皮、或用朱红、皆不若 黑生漆、免被水透。

一《弰弓》之法。或用白角、或用鱼枕、或用绘画、或用红 绿花彩。皆不若用黑生漆。免费工绩

西番木弓图

西番木弓图

黑漆弓图

黑漆弓图

白桦弓图

白桦弓图

麻背弓图

麻背弓图

开元弓图

开元弓图

小稍弓图

小稍弓图

{{{2}}}

{{{2}}}

《矢》

编辑

《茅子》曰:“制箭之法难矢哉!弓之力欲与人协,矢之力 欲与弓协。”善哉,《鸣鹤》之论其法也,惟要头杆相称,中 粗而两头少细,则肯行矣。头要点钢,方透得甲。过箭 肩,要盖过箭杆,方可入坚。不然两强相遇,则箭镞易 入箭腹矣。铁信要长入箭腹五寸方妙。其羽必用生 漆下丝缠,方不畏雨湿。近日边方柳杆箭易弯,费力 端正遇阴,复旧又弯。惟桦木杆可用,而边地𬴃柳杆 径直坚梗,尤为上等。夫箭之轻重,当以弓力为准,若 南方小弓而发北方大箭,则不能过三十步;用北方 大弓而发南方竹箭,则摧折矣。而南方所用之箭,不 过五钱,夹衣五层则不能透,又安足以称利器也?知 吾友之意者,可以制箭矣。吾闻之《志》曰:“夷牟作矢”,古 有往矢、絜矢、杀矢、𬭤矢、矰矢、茀矢、恒矢、庳矢之异,又 名金仆姑,其制今不可考。《武经》所载矢式七,今不啻 数倍,为并列之。其弩箭名目见其弩下两用者存之。

鸣髇箭图(戏射)

鸣髇箭图(戏射)

铁骨丽锥箭图

铁骨丽锥箭图

木朴头箭图(施于教阅

木朴头箭图(施于教阅
}}{{GJTSJC image|Imperial Encyclopaedia - Military Administration - pic178 - 火箭图施火药于箭首弓弩通用之其传药轻重以弓力为准)

乌龙铁脊箭图

乌龙铁脊箭图

{{{2}}}

攒竹箭图

攒竹箭图

透甲锥箭图

透甲锥箭图

菠菜头箭图

菠菜头箭图

凿子头箭图

凿子头箭图

两开肩箭图(戚总兵新制

两开肩箭图(戚总兵新制
}}

{{{2}}}

{{{2}}}

{{{2}}}

{{{2}}}

三叉箭图

三叉箭图

菱叶头箭图

菱叶头箭图

眉针箭图

眉针箭图

{{{2}}}

{{{2}}}

{{{2}}}

{{GJTSJC image|Imperial Encyclopaedia - Military Administration - pic196 - 铁朴箭图传号打牲)

四扣马箭图

四扣马箭图

{{{2}}}

{{{2}}}

半边扣箭图

半边扣箭图

荞麦棱箭图

荞麦棱箭图

{{{2}}}

{{{2}}}

《杂箭》溜子附

编辑

《茅子》曰:“箭惟一,习于弓而已。”弓之外者,惟弩箭,各见 于其弩下,便于按也。又有鞭箭、袖箭、筒子箭、流星箭。 鞭箭者,铜为溜子以发之;袖箭者,箭短而簇重,自袖 忽发,可以御人三十步之远。近世大将军刘𬘩最善 之。其筒箭者,用竹筒为箭,入筒中,筒中分前截,为筒 后节,为燕尾形。箭长一尺二寸,头长五寸,杆长七寸, 鸟羽头要一刃,以外重,点钢涂毒药更妙。发不用弓, 以手发之。燕尾上生一绊,带箭入绊中,用手拿燕尾 并箭,要紧尽力发之。力大者每筒二十枝,力小者每 筒十五枝,乃一人敌十人法也。流星箭者,亦用手发, 铁杆中用铅四两,取其重而有力也,总曰“杂箭。”

流星箭图

流星箭图

筒子箭图

筒子箭图

袖箭图

袖箭图

{{{2}}}

{{{2}}}

《藏弓箭具》

编辑

茅子曰:“《武经》载弓箭及弩箭器具凡五,皆量大小长 短,而以革为之。今东南之弓,不可一日失火,则有弓 厢,习射之时则有行弓厢,并为之图。”

弓袋图

弓袋图

{{{2}}}

{{{2}}}

行弓厢图

行弓厢图

弓箭葫芦图

弓箭葫芦图

弩箭葫芦图

弩箭葫芦图

弓厢图

弓厢图

{{{2}}}

{{{2}}}

《焙弓火候》

编辑

江南之地多卑湿,弓矢四时必火焙适宜,然后筋角 胶漆和畅而不解,使弓斗力常存,矢翎羽常附。凡造 焙之制,高不过五尺,横称弓身而有馀,随弓之多寡 而广狭之。弓之去火四尺上下,火近弓太迫则燥,火 去弓太远则火气不及,务适宜耳。弓面上向,焙其背, 不焙其面。凡火四时有宽猛增减,不欲太猛,亦不欲 “太宽。盖太猛则有弓枯之患,太宽则火气易息,与无 火同。”火在炉,春夏秋冬上常覆三分灰,于梅蒸则宜 上覆二分之灰,春夏阴润亦如之,常使微露见火,朝 以继暮,夜以继日,四时值天气明爽时,取弓出而列 于架,使筋角之活也,良久复藏于焙。江南射者易伤 其弓,往往于秋冬不润,或置之风,殊不知一日失焙, 弓未遽解,积日则解矣。凡自焙内取弓出射必候顿 晷,令弓绝无火气,方可安弦,庶几无伤折之患。箭亦 不可不焙,不焙则翎羽不附。焙箭之法,要在以直安 箭,箭横安则易曲也。弦之新者必润,先之于焙,以去 其润,然后结而上弓,庶不差于长短。大抵射以弓矢 为本,凡当谨护。其逐月用火分数、详列于左:

正月、二月,用火五分。三月、四月,用火六分。五月梅蒸, 用火十分。六、七月用火七八分。十一月、十二月,用火 五分。八九十月用火六七分。

《天工开物》

编辑

《弧矢》

编辑

凡造弓,以竹与牛角为正中干质。东北边无竹以柔木为之“桑枝 木为两,稍弛则竹为内体,角护其外,张则角向内而 竹居外。竹一条而角两接,桑弰则其末刻锲以受弦, 𫸩其本则贯插接笋,千竹丫而光削一面以贴角。”凡 造弓,先削竹一片。竹宜秋冬伐春夏则朽蛀中腰微亚小,两头差 大,约长二尺许。一面粘胶靠角,一面铺置牛筋与胶 而固之。牛角当中牙接。北边无修长牛角则以羊角四接而束之广弓则黄牛明 角亦用不独水牛也固以筋胶,胶外固以桦皮,名曰“煖靶。”凡桦 木关外产𨖚阳,北土繁生遵化,西陲繁生临洮郡,闽、 广、浙亦皆有之。其皮护物,手握如软绵,故弓靶所必 用,即刀柄与枪干亦需用之。其最薄者,则为刀剑鞘

室也。凡牛脊梁每只生筋一方条约重三十两,杀取
考证
晒干,复浸水中,析破如苎麻丝。边地无蚕丝弓弦处,

皆纠合此物为之。中华则以之铺护弓干,与为棉花 弹弓弦也。凡胶乃鱼脬杂肠所为,煎治多属宁国郡。 其东海石首鱼,浙中以造白鲞者,取其脬为胶,坚固 过于金铁。北边取海鱼脬煎成,坚固与中华无异,种 性则别也。天生数物,缺一而良弓不成,非偶然也。凡 造弓初成坯后,安置室中梁阁上地面,勿离火“意,促 者旬日,多者两月。透干其津液,然后取下磨光,重加 筋胶与漆,则其弓良甚。货弓之家不能俟日足者,则 他日解释之患”因之,凡弓弦取食柘叶蚕茧,其丝更 坚韧,每条用丝线二十馀根作骨,然后用线横缠紧 约,缠丝分三停,隔七寸许,则空一二分不缠,故弦不 张。弓时可折叠三曲而收之。往者,北边弓弦尽以牛 筋为质,故夏月雨雾,妨其解脱,不相侵犯,今则丝弦 亦广有之,涂弦或用黄蜡,或不用,亦无害也。凡弓两 弰系𫸩处,或切最厚牛皮,或削柔木如小碁子,钉粘 角端,名曰“垫弦”,义同琴轸。放弦归返时,雄力向内,得 此而抗止,不然则受损也。凡造弓,视人力强弱为轻 重。上力挽一百“二十斤,过此则为虎力,亦不数出。中 力减十之二三,下力及其半,彀满之时,皆能中的。”但 战阵之上,洞胸彻札,功必归于挽强者,而下力倘能 穿杨贯虱,则以巧胜也。凡试弓力,以足踏弦就地,称 钩搭挂弓腰,弦满之时,推移称锤所压,则知多少。其 初造料分两,则上力挽强者,角与竹片削就时,约重 七两,筋与胶漆与缠约丝绳约重八钱,此其大略,“中 力减十之一二,下力减十之二三也。凡成弓,藏时最 嫌霉湿。”霉气先南后北岭南谷雨时江南小满江北六月燕齐七月然淮扬霉气独盛将士 家或置“烘厨”,“烘厢日以炭火置其下。”春秋雾雨皆然不但霉气小 卒无烘厨,则安顿灶突之上,稍怠不勤,立受朽解之 患也。近岁命南方诸省造弓解北纷纷驳回不知离火即坏之故亦无人陈说本章者凡箭 笴,中国南方竹质,北方萑柳质,北卤桦质,随方不一, 竿长二尺,镞长一寸,其大端也。凡竹箭,削竹四条或 三条,以胶粘合,过刀光削而圆成之,漆丝缠约两头, 名曰“三不齐箭杆。”浙与广南有生成箭竹不破合者, 柳与桦杆则取彼圆直枝条而为之,微费刮削而成 也。凡竹箭,其体自直,不用矫揉,木杆则燥时必曲削, 造时以数寸之木刻槽一条,名曰“箭端。”将木杆逐寸 戛拖而过,其身乃直,即首尾轻重,亦由过端而均停 也。凡箭,其本刻衔口以驾弦,其末受镞。凡镞,冶铁为 之。禹贡砮石乃方物不适用北边制如桃叶枪尖,广南黎人矢镞 如平面铁铲,中国则三棱锥象也。响箭则以寸木空 中锥眼为窍,矢过招风而飞鸣,即《庄子》所谓“嚆矢”也。 凡箭行端斜与疾慢,窍妙皆系本端翎羽之上。箭本 近衔处,剪翎直贴三条,其长三寸,鼎足安顿,粘以胶, 名曰“箭羽。”此胶亦忌霉湿故将卒勤者箭亦时以火烘羽以雕膀为上。雕似 鹰而大尾长翅短角、鹰次之,鸱、鹞又次之。南方造箭者,雕无 望焉。即鹰鹞亦难得之货,急用塞数,即以雁翎,甚至 鹅翎亦为之矣。凡雕翎箭行疾过鹰鹞翎十馀步,而 端正,能抗风吹。北边羽箭,多出此料。鹰鹞翎作法精 工,亦恍惚焉。若鹅、雁之质,则释放之时,手不应心,而 遇风斜窜者多矣。南箭不及北,由此分也。

试弓定力图

试弓定力图

{{{2}}}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