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第004卷

经济汇编 礼仪典 第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四卷
经济汇编 礼仪典 第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四卷目录

 礼乐总部艺文

  礼乐志序          汉书

  礼乐志序          唐书

  议礼乐          白居易

  议沿革礼乐         前人

  礼乐论         宋王安石

  圣人并用三代礼乐赋     田锡

  礼乐志序          元史

  成王赐伯禽天子礼乐辨  明王世贞

 礼乐总部选句

 礼乐总部纪事

 礼乐总部杂录

 礼乐总部外编

礼仪典第四卷

礼乐总部艺文

编辑

《礼乐志序》
汉·书

编辑

“《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治身者斯须忘礼, 则暴嫚入之矣;为国者一朝失礼,则荒乱及之矣。人 函天、地、阴、阳之气,有喜、怒、哀、乐之情。天禀其性而不 能节也,圣人能为之节而不能绝也。故象天地而制 礼乐,所以通神明,立人伦,正情性,节万事者也。人性 有男女之情,妒忌之别,为制婚姻之礼;有交接长幼 之序,为制乡饮之礼;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 礼;有尊尊敬上之心,为制朝觐之礼;哀有哭踊之节, 乐有歌舞之容,正人足以副其诚,邪人足以防其失。 故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乡饮 之礼废,则长幼之序乱,而争斗之狱蕃;丧祭之礼废, 则骨肉之恩薄,而背死忘先者众;朝”聘之礼废,则君 臣之位失,而侵陵之渐起。故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 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 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乐以治内而为同,礼以修外而为异。同则和亲,异则 畏敬。和亲则无怨,畏敬则不争。“揖让而天下治”者,礼 乐之谓也。二者并行,合为一体,畏敬之意难见,则著 之于享献辞受,登降跪拜,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于 诗歌咏言钟石管弦,盖嘉其敬意而不及其财贿,美 其欢心而不流其声音,故孔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 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此礼乐之本也。故曰:知 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 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礼乐志序》
唐·书

编辑

“由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由三代而 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古者宫室车舆以为居, 衣裳冕弁以为服,尊爵俎豆以为器,金石丝竹以为 乐,以适郊庙,以临朝廷,以事神而治民。其岁时聚会 以为朝觐、聘问,欢欣交接以为射乡、食飨,合众兴事 以为师田学校,下至里闾田亩,吉凶哀乐,凡民之事, 莫不一出于礼,由之以教其民为孝慈、友悌、忠信、仁 义者,常不出于居处动作衣服饮食之间,盖其朝夕 从事者无非乎此也。此所谓治出于一,而礼乐达天 下,使天下安习而行之,不知所以迁善远罪而成俗 也。及三代已亡,遭秦变古,后之有天下者,自天子百 官名号位序,国家制度,宫车服器一切用秦。其间虽 有欲治之君,思所改作,不能超然远复三代之上,而 牵其时俗,稍即以损益,大抵安于苟简而已。其朝夕 从事,则以簿书狱讼兵食为急,曰“此为政也,所以治 民。”至于三代,礼乐,具其名物而藏于有司,出而用之 郊庙朝廷,曰“此为礼也,所以教民。”此所谓治出于二, 而礼乐为虚名。故自汉以来,史官所记事物名数,降 登、揖让、拜俛、伏兴之节,皆有司之事尔,所谓礼之末 节也。然用之郊庙、朝廷,自搢绅大夫从事其间者,皆 莫能晓习,而天下之人至于老死,未尝见也。况欲识 礼乐之盛,晓然谕其意而被其教,化以成俗乎?呜呼! 习其器而不知其意,忘其本而存其末,所谓朝、觐、聘、 问、射、“乡、食、飨、师、田、学、校、冠、婚、丧、葬之礼,存者几何?”

《议礼乐》
白居易

编辑

问:“礼乐并用,其义安在?礼乐共理,其效何征?礼之崩 也,何方以救之乎?乐之坏也,何术以济之乎?”

臣闻序人伦,安家国,莫先于礼;和人神,移风俗,莫上 于乐。二者所以并天地,参阴阳,废一不可也。何则?礼 者,纳人于别而不能和也;乐者,致人于和而不能别 也。必待礼以济乐,乐以济礼,然后和而无怨,别而不 争,是以先王并建而用之,故理天下如指诸掌耳。《志》 曰:“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故前代有乱亡 者,由不能知之也;有知而危败者,由不能行之也;有行而不至于理者,由不能达其情也。能达其情者,其 惟宗周乎!周之有天下也,修礼建乐者七年,刑措不 用者四十年,负扆垂拱者三百年,龟鼎不迁者八百 年,斯可谓达其情,臻其极也。故孔子曰:“吾从周。”然则 继周者,其惟皇家乎!臣伏闻礼减则“销,销则崩;乐盈 则放,放则坏。”故先王减则进之,盈则反之,济其不及 而泄其过,用能正人道,反天性,奋至德之光焉。国家 承齐、梁、陈、隋之弊,遗风未殄,故礼稍失于杀,乐稍失 于奢。伏惟陛下虑其减销,则命司礼者大明唐礼;防 其盈放,则诏典乐者少抑郑声。如此则礼备而不偏, 乐和而不流矣。继周之道,其在此乎。

《议沿革礼乐》
前人

编辑

问:“礼乐之用,百王共之。”然则历代以来,或沿而理,或 革而乱,或损而兴,或益而亡,何述作之迹同,而得失 之效异也?方今大制虽立,至理未臻,岂沿革损益,未 适其时,宜将文物声名,有乖于古制?思欲究盛礼之 本,审至乐之情,不和者改而更张,可继者守而勿失, 具陈其要,当举而行。

臣闻议者曰:“礼莫备于三王,乐莫盛于五帝。非殷周 之礼,不足以理天下;非尧舜之乐,不足以和神人。是 以总章辟雍,冠服簠簋之制,一不备于古,则礼不能 行矣;干戚羽旄屈伸俯仰之度,一不修于古,则乐不 能和矣。”古今之论,大率如此。臣窃谓斯言失其本,得 其末,非通儒之达识也。何者?夫礼乐者,非天降非地 出也。盖先王酌于人情,张为通理者也。苟可以正人 伦,宁家国,是得制礼之本意矣;苟可以和人心,厚风 俗,是得作乐之本情矣。盖善沿礼者,沿其意不沿其 名;善变乐者,变其数不变其情。故得其意,则五帝三 王不相沿袭,而同臻于理矣;失其情,则王莽屑屑习 古,适足为乱矣。故曰:“行礼乐之情者王,行礼乐之饰 者亡。”盖谓是矣。且《礼》本于体,《乐》本于声,文物名数,所 以饰其体;器度节奏,所以文其声,圣人之理也。礼至 则无体,乐至则无声。然则苟至于理也,声与体犹可 遗,况于文与饰乎?则本末取舍之宜,可明辨矣。今陛 下以上圣之资,守列祖之制,不待损益,足以致理。然 苟有沿革,则愿陛下“审本末而述作焉。”盖《礼》者,以安 上理人为体,以别疑防欲为用,以玉帛俎豆为数,以 周旋裼袭为容。数与容可损益也,体与用不可斯须 失也。乐者,以《易》直子谅为心,以中和孝友为德,以律 度铿锵为饰,以缀兆舒疾为文。饰与文可损益也,心 与德不可斯须失也。夫然则礼得其本,乐达其情,虽 沿袭损益不同,同归于理矣。

《礼乐论》
宋·王安石

编辑

“气之所禀命者心也。视之能必见,听之能必闻,行之 能必至,思之能必得,是诚之所至也。不听而聪,不视 而明,不思而得,不行而至,是性之所固有,而神之所 自生也,尽心尽诚者之所至也。故诚之所以能不测 者,性也,贤者尽诚以立性者也,圣人尽性以至诚者 也。神生于性,性生于诚,诚生于心,心生于气,气生于 形,形者有生之本,故养生在于保形,充形在于育气, 养气在于宁心,宁心在于致诚,养诚在于尽性。不尽 性不足以养生。”能尽性者,至诚者也;能至诚者,宁心 者也;能宁心者,养气者也;能养气者,保形者也;能保 形者,养生者也。不养生不足以尽性也。生与性之相 因循,志之与气相为表里也。生浑则蔽性,性浑则蔽 生,犹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也。先王知其然,是故 体天下之性而为之礼,和天下之性而为之乐。礼者 天下之中经;乐者天下之中和。礼乐者,先王所以养 人之神,正人气而归正性也。是故《大礼》之极,简而无 文,《大乐》之极,易而希声。《简易》者,先王建礼乐之本意 也。世之所重,圣人之“所轻;世之所乐,圣人之所悲。”非 圣人之情,与世人相反。圣人内求,世人外求。内求者 乐得其性,外求者乐得其欲。欲易发而性难知,此情 性之所以正反也。衣食所以养人之形气,礼乐所以 养人之性也。礼反其所自始,乐反其所自生。吾于礼 乐,见圣人贵其生者至矣。世俗之言曰:“养生非君子 之事。”是未知先王建礼乐之意也。养生以为仁,保气 以为义,去情却欲以尽天下之性,修神致明以趋圣 人之域。圣人之言,莫大颜渊之问。“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则仁之道亦不远也。耳非取 人而后聪,目非取人而后视,口非取诸人而后言也, 身非取诸人而后动也。其守至约,其取至近,有心有 形者,皆有之也。然而颜子且犹病之,何也?盖人之道 莫大于此。“非礼勿听,非谓掩耳而避之,天下之物不 足以干吾之聪也。非礼勿视,非谓掩目而避之,天下 之物不足以乱吾之明也。‘非礼勿言,非谓止口而无 言也,天下之物不足以易吾之辞也。‘非礼勿动,非谓 止其躬而不动,天下之物’’”不足以干吾之气也。天下 之物岂特形骸自为哉?其所由来盖微矣。不听之时

有先聪焉;不视之时有先明焉;不言之时有先言焉
考证
;不动之时有先动焉。圣人之门,惟颜子可以当斯语

矣。是故非耳以为聪而不知所以聪者,不足以尽天 下之听;非目以为明而不知所以明者,不足以尽天 下之视。聪明者,耳目之所能为,而所以聪明者,非耳 目之所能为也。是故待钟鼓而后乐者,非深于乐者 也;待玉帛而后恭者,非深于礼者也。蒉桴土鼓,而乐 之道备矣。燔黍捭豚,污尊杯饮,礼既备矣。然大裘无 文,大辂无饰,圣人独以其事之所贵者,何也?所以明 礼乐之本也。故曰:礼之近人情,非其至者也。曾《子谓 孟敬子》:“君子之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 有司存。”观此言也,曾子而不知道也则可;使曾子而 为知道,则道不违乎言貌辞气之间,何待于外哉!是 故古之人,目击而道已存,不言而意已传,不赏而人 自劝,不罚而人自畏,莫不由此也。是故先王之道,可 以传诸言,效诸行者,皆其法度刑政,而非神明之用 也。《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 乎德行。”去情却欲而神明生矣,修神致明而物自成 矣。是故君子之道鲜矣。齐明其心,清明其德,则天地 之间所有之物皆自至矣。君子之守至约而其至也 广;其取至近而其应也远。《易》曰:“拟之而后言,议之而 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变化之应,天人之极致也。是 以《书》言天人之道,莫大于洪范之言;天人之道,莫大 于貌言视听思。大哉圣人独见之理,传心之言乎!储 精晦息而通神明,君子之所不至者三:不失色于人, 不失口于人,不失足于人。不失色者,容貌精也;不失 口者,语默精也;不失足者,行止精也。君子之道也,语 其大则天地不足容也,语其小则不见秋毫之末,语 其强则天下莫能敌也,语其约则不能致传记。圣人 之遗言曰:“《大礼》与天地同节,《大乐》与天地同和。”盖言 性也。大礼,性之中,大乐,性之和。中和之情,通乎神明, 故圣人储精九重,仪凤凰,修五事而关阴阳,是天地 位而三光明,四时行而万物和。《诗》曰:“鹤鸣于九皋,声 闻于天。”故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充塞乎天地 之间。”杨子曰:“貌、言、视、听、思,性所有,潜天而天,潜地而 地也。”呜呼!礼乐之意不传久矣,天下之言养生修性 者,归于浮屠老子而已。浮屠老子之说行,而天下为 礼乐者,独以顺流俗“而已。”夫使天下之人,驱礼乐之 文,以顺流俗为事,欲成治其国家者,此梁晋之君所 以取败之祸也。然而世非知之也者,何耶?特礼乐之 意,大而难知,《老子》之言,近而易轻。圣人之道得诸己, 从容人事之间,而不离其类焉。浮屠直空虚穷苦,绝 山林之间,然后足以善其身而已。由是观之,圣人之 与释、老,其远近难易可知也。是故赏与古人同而劝 不同,罚与古人同而威不同,仁与古人同而爱不同, 智与古人同而识不同,言与古人同而信不同。同者 道也,不同者心也。《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昔宓子 贱为单父宰,而单父之人化焉。今王公大人有尧、舜、 伊尹之势,而无子贱一邑之功者,得非学术素浅而 道未明欤?夫天下之人,非不勇为圣人之道。为圣人 之道者,时务速售诸人,以为进取之阶。今夫进取之 道,譬诸钩索物耳,幸而多得其数,则行为王公大人。 若不幸而少得其数,则裂缝掖之衣为商贾矣。由是 观之,王公大人同商贾之得志者也,此之谓学术浅 而道不明。由此观之,得志而居人之上,复治圣人之 道而不舍焉,几人矣。内而好爱之容蛊其欲,外有便 嬖之谀骄其志,向之所能者日已忘矣,今之所好者 日已至矣。孔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又 曰:“吾见其进,未见其止也。”夫颜子之所学者,非世人 之所学。不迁怒者求诸己;不贰过者,见不善之端而 止之也。世人之所谓退,颜子之所谓进也;人之所谓 益,颜子之所谓损也。《易》曰:“损先难而后获。”颜子之谓 也。“耳损于声,目损于色,口损于言,身损于动”,非先难 欤?及其至也,耳无不闻,目无不见,言无不信,动无不 服,非后得欤?是故君子之学,始如愚人焉,如童蒙焉。 及其至也,天地不足大,人物不足多,鬼神不足为隐, 诸子之支离不足惑也。是故天之高也,日月星辰,阴 阳之气,可端策而数也;地至大也,山川丘陵,万物之 形,人之常产,可指籍而定也。是故星历之数,天地之 法,人物之所,皆前世致精好学圣人者之所建也。后 世之人,守其成法,而安能知其始焉?《传》曰:“百工之事, 皆圣人作。”此之谓也。故古之人言道者莫先于天地, 言天地者莫先乎身,言身者莫先乎性,言性者莫先 乎精。精者,天之所以高,地之所以厚,圣人所以配之。 故御人莫不尽能,而造父独得之,非车马不同,造父 精之也;射人莫不尽能,而羿独得之,非弓矢之不同, 羿精之也。今之人与古之人一也,然而用之则二也。 造父用之以为御,羿用之以为射,盗跖用之以为贼。

《圣人并用三代礼乐赋》
田锡

编辑

“吾皇帝膺运承乾,惟师古以为先,化邦家而辑睦,因 礼乐以昭宣。虽三代令王,稽沿革而殊矣;而千龄圣运,能损益而焕然。岂不以乐也者本乎天,礼也者本 乎地。”将化民以成俗,信有教而无类。礼能加肃,先俎 豆之有仪;乐以导和,宜笙镛之大备。昔夏后之御历 也,宪章于舜,祖述于尧。推历稽人统之正,用寅为岁 首之朝。牲用乎骊,能降神于肸蚃;声均《大夏》,又何取 于《箫韶》?所以致皇猷穆穆,而王道昭昭。又若有商之 统天也,以应天顺人,惟干戈兮是举;以逆取顺守,致 彝伦兮攸叙。恭为礼本,嘉尚白于衣冠;濩为乐称,表 均和于律吕。其以宗周之致理也,以道合乎地者称 帝,仁合乎天者为皇,能兼帝皇之盛“德,是为圣哲之 令王。骍犊贵诚,加以用宗彝之郁鬯。黄钟本律其始, 导天统于阴阳。”是知三王之救衰弊而拯黎元也。不 相袭乎至音,靡相沿乎大礼。亦犹五材迭用,运元化 以成功;四序交新,致岁功而有体。今皇上嗣位而致 太平也。前古之遗文必复,百王之阙政皆修。以文章 明备,声教同流。明堂《辟雍》,表尊崇于儒术;宫悬《乐府》, 方远播于鸿猷。矧今卜代绵于周姬,登歌美乎《象箾》。 方期驾玉辂于鲁道,封金泥于泰岳。遐方咸走于梯 航,太史远颁于正朔。小臣稽首而称之曰:“穆穆皇皇”, 有以见我宋之礼乐也。

《礼乐志序》
元·史

编辑

《传》曰:“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致礼以治 躬,外貌斯须不庄不敬,则慢易之心入之矣;致乐以 治心,中心斯须不和不乐,则鄙诈之心入之矣。古之 礼乐,壹本于人君之身心,故其为用,足以植纲常而 厚风俗。后世之礼乐既无其本,惟属执事者从事其 间,故仅足以美声文而侈观听耳。此治之所以不如 古也。前圣之制,至周大备。周公相成王,制礼作乐,而 教化大行,邈乎不可及矣。秦废先代典礼。汉因秦制, 起朝仪,作宗庙乐。魏晋而后,五胡云扰,秦、汉之制,亦 复不存矣。唐初袭用隋礼,太常多肄者,教坊俗乐而 已。至宋,承五季之衰,因唐礼作太常,因革礼,而所制 《大晟乐》号为古雅。及乎靖康之变,礼文乐器,扫荡无 遗矣。元之有国,肇兴朔漠,朝会燕飨之礼,多从本俗。 太祖元年,大会诸侯王于阿难河,即皇帝位,始建九 斿白旗。世祖至元八年,命刘秉忠、许衡始制朝仪。自 是,皇帝即位,元正、天寿节,及诸王外国来朝,册立皇 后、皇太子,群臣上尊号,进太皇太后、皇太后册宝,暨 郊庙礼成,群臣朝贺,皆如朝会之仪,而大飨宗亲,锡 宴大臣,犹用本俗之礼为多。若其为乐,则自太祖征 用旧乐于西夏,太宗征金太常遗乐于燕京,及宪宗 始用登歌乐,祀天于日月山。而世祖命宋周臣典领 乐工,又用登歌乐享祖宗于中书省。既又命王镛作 《大成乐》,诏括民间所藏金之乐器。至元三年,初用宫 县登歌、文武二舞于太庙。烈祖至宪宗八室,皆有乐 章。三十年,又撰《社稷乐章》。成宗大德间制《郊庙曲舞》, 复撰《宣圣庙乐章》。仁宗皇庆初,命太常补拨乐工,而 乐制日备。大抵其于祭祀率用雅乐,朝会飨燕则用 燕乐。盖雅俗兼用者也。元之礼乐,揆之于古,固有可 议。然自朝仪既起,规模严广,而人知“九重”大君之尊 重,其乐声雄伟而宏大,又足以见一代兴王之象,其 在当时亦云盛矣。今取其可书者著于篇,作《礼乐志》。

《成王赐伯禽天子礼乐辨》
明·王世贞

编辑

《礼记·明堂位》曰:“成王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命鲁公 世祀周公以天子礼乐。”程子曰:“成王之赐,伯禽之受, 皆非也。”杨子慎曰:“其论正矣,其事则未之详也。鲁之 用天子礼乐也,其末世乎?明堂位,周衰陋儒为之也。 昔鲁惠公请郊庙之礼于周,天子使史角往报之,平 王也。夫成王赐矣,伯禽受矣,惠何以重请之?曰:‘往报’” 未成,许也。周至于平衰矣,至襄抑又衰矣。襄不许晋 文之请隧也,而谓成王赐鲁郊乎?然则鲁之僭何始? 曰:著在《春秋》《鲁颂》。《春秋》桓五年书“大雩”,雩始桓也。闵 二年书“禘于庄公”,禘始闵也。僖三十年书“四卜郊”,郊 始僖也。鲁自伯禽而下十八世,至僖公始郊。诗人颂 之曰:“周公之孙,庄公之子。”又曰:“皇皇后帝,皇祖后稷。” 则不出于成王之赐益明矣。故孔子曰:“禘自既灌而 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又曰:“杞之郊也,祀禹也;宋之郊 也,祀汤也。”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其君臣恧 然虞天下之议己也,以借手于成王、伯禽,其陋儒,又 从臾之甚矣,其无忌惮也。《鲁颂》曰:“白牡骍刚,白,殷牡 也。鲁曷不用,赤噫我知之。鲁缘宋而僭者也,其以宋 解乎哉?”王子曰:“杨子辨矣美矣,然而未覸于故也。夫 《礼》,成王实假之。于何知之?”曰:“以请隧知之。隧,隐礼也。 晋文,雄伯也。复王,崇勋也;而王,孱王也。文敦巽以请 之,王从伉以却之,而文弗复也。夫郊,禘之大典也。鲁, 弱国也。鲁弗请,天子弗问,吾故曰:‘赐也闵。而后鲁属 政于’”盟主,为齐若晋矣。稽役有讨,擅兵有讨,公止公 弗见,大夫再执,而不闻以僭礼乐讨也,则何故?借曰 辞之,天子之宗伯太史未失官也,三邦之分宝,天子 实记焉,岂其大礼而忘厥自耶?鲁得僭之,齐、晋先矣,

奚待鲁也?《春秋》之互见,以微讥耳。如其僖始,鲁颂曷
考证
弗削也?鲁颂之弗削,非僖始也。然则曷为用白牡?曰:

成王志也。尊周公以报功德也。用白牡,班鲁、宋也。班 宋,示有等也。鲁惠曷为请?曰:请议也。或器报之,示许 也。夫《吕氏春秋》,吕氏言也,何征?

然则周公之用天子礼乐也,当欤?程叔子曰:“成王之 赐,伯禽之受,非也。”予则曰:“叔子之为此语也,语于秦 之君臣也,非三代之君臣也。唐虞之世,其为帝者,茅 茨不剪,土阶三尺而已。”《都俞》。请帮助识别此字。“咈于其内,得一言,则 君臣交相拜而相咏嗟,非截然而不相及也。尧得舜 而三载,命之,陟位受终,类上帝,禋六宗,望山川,遍群 神,辑五瑞,狩四岳”,不闻其以疑尧议也。舜得禹而命 之,终陟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不闻其以疑 舜议也。尧舜之于舜、禹,臣之者也;成王之于周公,师 之者也;以尊则叔父也;以亲则为其父弟者也。存而 负扆以行天子之事,没而崇以天子之礼乐,夫谁曰 不可?且以周公之功与舜禹并,而尊亲过之,不复子 则禅而帝,复子则祀而王,圣人之所以崇德报功也, 而曰非者,何也?夫秦而始君朕也,君父皇考也,而臣 弗与也,其尊若天,而臣若草芥也。吾故曰:叔子之为 此语也,语于秦之君臣也。“虽然,必舜禹生而可以行 天子之事,必周公殁而可以用天子之礼乐,必孔子 而万世可以天子之礼乐报。”外此则又非也。

礼乐总部选句

编辑

《左传》:“贶之以大礼,重之以备乐。”

君冠,必以祼享之礼行之,以金石之乐节之。

《文子》:“中天下可以制礼,和天下可以作乐。”

《晋书乐志》:式扬典礼,旁求图谶。道邻雅颂,事迩中和。 陶潜诗:“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凤鸟虽不至,礼乐 暂得新。”

谢庄《封禅仪注》奏“太祖文皇帝,以启遘泰运,景望震 凝,采乐调风,集礼宣度。”

《北齐书樊逊传》:“逊举秀才,诏问释道两教。逊对曰:帝 乐王礼,尚有时而沿革;左道怪民,亦何疑于沙汰。” 梁简文帝《南郊颂序》:“流乐复雅,远符云韶之世;坠礼 还章,非因忠信之薄。”

《菩提树颂序》。“纬乐经礼。偃武修文。”

刘孝仪《为江仆射荐士表》:“缉礼裁乐,化俗移风。” 薛道衡《隋高祖颂序》:“偃伯戢戈,正礼裁乐。纳民寿域, 驱俗福林。”

沈佺期诗:“礼乐移三统,舟车会八方。”

杜甫诗:“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杜牧诗:“帝命诗《书》将,登坛礼乐卿。”

卢仝诗:“唐礼过三,唐乐过五。”

《耶律楚材诗》:“巍然周礼乐,盛矣汉文章。”

又,“尧舜文明盛,商姬礼乐全。”

明日本使臣嗐哩嘛哈诗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 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

礼乐总部纪事

编辑

《路史》:“仓帝史皇氏刱文字,以正君臣之分,以严父子 之仪,以肃尊卑之序,法度以出,礼乐以兴,刑罚以著, 为政立教,领事辨官,一成不外于是,而天地之蕴尽 矣。”

祝诵氏师于《广寿》,以毓其德。三纲正,九畴序,是以天 下洽龢,万物咸若。于是听弇州之鸣鸟以为乐歌,作 乐,属续以通伦类,谐神明而龢人声。

青阳氏兴郊禅,崇五祀,正都邑,肇车牛,尊耆老,立建 鼓,制浮磬,以通山川之风,作大渊之乐,以谐人神,龢 上下,是曰《九渊》。

《史记五帝本纪》:“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 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

《礼记明堂位》:“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 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命鲁公世世祀 周公以天子之礼乐,是以鲁君孟春乘大路,载弧韣, 旗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 礼也。”

《孔子家语》: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对曰: “‘谨受命’。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圣人 之后也,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国而授厉公,及正 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 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𫗴于是’’”, 粥于是,以餬予口。其恭俭也若此。《臧孙纥》有言:“圣人 之后,若不当世,则必有明君而达者焉。孔子少而好 礼,其将在矣。”属臣曰:“汝必师之。今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斯大业也。君盍以乘资之? 臣请与往。”公曰:“诺。”与孔子车一乘,马二匹,竖子侍御, 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 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 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孔子闲居,子张、子贡言游。侍。子曰:“慎听之。汝三人者, 吾语汝,礼犹有九焉,大飨有四焉。苟知此矣,虽在畎 亩之中,事之圣人矣。”两军相见,揖让而入门,入门而 悬,兴,揖让而升堂,升堂而乐阕。下管象舞,夏籥序兴, 陈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如此而后君子知仁 焉。行中规,旋中矩,銮和中采齐,客出以雍,彻以振羽。 “是故君子无物而不在于礼焉。入门而金作,示情也; 升歌《清庙》,示德也;下管《象》舞,示事也。是故古之君子 不必亲相与言也,以礼乐相示而已。夫礼者,理也;乐 者,节也。无礼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谬,不能乐, 于礼素,于德薄,于礼虚。”子贡作而问曰:“然则夔其穷 与?”子曰:“古之人与?上古之人也?达于礼而不达于乐, 谓之素;达于乐而不达于礼,谓之偏。”夫夔达于乐而 不达于礼,是以传于此名也,古之人也。凡制度在礼, 文为在礼,行之其在人乎?三子者既得闻此论于夫 子也,焕若发蒙焉。

《孔丛子嘉言篇》:“夫子适周,见苌弘,言终,退,苌弘语刘 文公曰:‘吾观孔仲尼有圣人之表,河目而隆颡,黄帝 之形貌也;修肱而龟背,长九尺有六寸,成汤之容体 也。然言称先王,躬履谦让,洽闻强记,博物不穷,抑亦 圣人之兴者乎’?”刘子曰:“方今周室衰微,而诸侯力争, 孔丘布衣,圣将安施?苌弘曰:‘尧、舜、文、武之道,或弛而’” 坠,礼乐崩丧,亦正其统纪而已矣。既而夫子闻之曰: “吾岂敢哉!亦好礼乐者也。”

《记问篇》:“子思问于夫子曰:‘伋闻夫子之诏,正俗化民 之政,莫善于礼乐也。管子任法以治齐,而天下称仁 焉。是法与礼乐异用而同功也,何必但礼乐哉’?”子曰: “尧、舜之功,百世不辍,仁义之风远也。管仲任法,身死 则法息,严而寡恩也。若管仲之知足以定法材,非管 仲而专任法,终必乱成矣。”

《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 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 而来,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客指孔子曰:“彼 何为者也?”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客问其族,子路对 曰:“族孔氏。”客曰:“孔氏者何治也?”子路未应。子贡对曰: “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上以忠 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 也。”又问曰:“有土之君欤?”子贡曰:“非也。”“侯王之佐欤?”子 贡曰:“非也。”客乃笑而还。子贡还报孔子,孔子推琴而 起曰:“其圣人欤?”乃下求之。客曰:“礼乐不节,财用穷匮, 人伦不饬,百姓淫乱,天子有司之忧也。今子既上无 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 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 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 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 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夏殷所损益,曰: ‘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 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孔子语鲁太师:乐,其 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吾自 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古者诗三千馀篇, 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 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睢》之乱以 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 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晚而喜《易》, 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 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 千焉。

《叔孙通传》:汉已并天下,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 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臣愿颇采古 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征 鲁诸生三十馀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 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 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 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 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 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为 《绵蕞》野外习之。

《汉书礼乐志》:“叔孙通没后,河间献王采礼乐古事,稍 稍增辑,至五百馀篇。”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苍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乃 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 数。”

《梁书伏曼容传》:“永明初,曼容为太子率更令,侍皇太 子讲。卫将军王俭深相交好,令与河内司马宪、吴郡陆澄共撰《丧服义》,既成,又欲与之定礼乐。会俭薨,迁 中书侍郎、大司马谘议参军,出为武昌太守。”

《司马褧传》:“天监初,诏通儒治五礼,有司举褧治嘉礼, 除尚书祠部郎中。是时创定礼乐,褧所建议,多见施 行。”

《贺玚传》:“天监四年,初开五馆,以玚兼五经博士,别诏 为皇太子定礼,撰五经义,玚悉礼旧事。时高祖方创 定礼乐,玚所建议,多见施行。”

《魏书乐志》:“苻坚既败,长安纷扰。慕容永之东也,礼乐 器用多归长子。及垂平,永并入中山。”

《隋书·音乐志》:开皇九年制曰:“制礼作乐,圣人之事也。 功成化洽,方可议之。今宇内初平,正化未洽,遽有变 革,我则未暇。”

《牛弘传》:仁寿二年,献皇后崩,王公已下不能定其仪 注。杨素谓弘曰:“公旧学,时贤所仰,今日之事,决在于 公。”弘了不辞让,斯须之间,仪注悉备,皆有故实。素叹 曰:“衣冠礼乐尽在此矣,非吾所及也。”

《中说述史》篇叔恬曰:“‘敢问《元经》书陈亡而具五国,何 也’?子曰:‘江东中国之旧也,衣冠礼乐之所就也。永嘉 之后,江东贵焉,而卒不贵无人也。齐、梁、陈于是乎不 与其为国也。及其亡也,君子犹怀之。故《书》曰:‘晋、宋、齐、 梁、陈亡,具五以归其国’。且言其国亡也。呜呼!弃先王 之礼乐以至是乎’?”叔恬曰:“晋宋亡国久矣,今具之,何 谓也?”子曰:“衣冠文物之旧,君子不欲其先亡。宋尝有 树晋之功,有复中国之志,亦不欲其先亡也。故具齐、 梁、陈以归其国也。其未亡,则君子夺其国焉,曰:‘中国 之礼乐安在?其已亡,则君子与其国焉,曰:‘犹我中国 之遗人也’’。”叔恬曰:“敢问其志?”文中子泫然而兴曰:“铜 川府君之志也。通不敢废书。五国并”时而亡,盖伤先 王之道尽坠,故君子大其言,极其败,于是乎扫地而 求更新也。期逝不至,而多为恤,汝知之乎?此《元经》所 以书也。

《魏相》篇:子曰:“《书》以辩事,《诗》以正性,《礼》以制行,《乐》以和 德,《春秋》元《经》以举往,《易》以知来,先王之蕴尽矣。”王孝 逸曰:“惜哉!夫子不仕,哲人徒生矣!”贾琼曰:“夫子岂徒 生哉!以万古为兆人,五常为四国,三才九畴为公卿, 又安用仕哉?”董常曰:“夫子以续《诗》续《书》为朝廷,《礼论》 《乐论》为政化,赞《易》为司命,元《经》为赏罚,此夫子所以” 生也。

裴嘉有婚会,薛方士预焉。酒中而乐作,方士非之而 出。子闻之曰:“薛方士知礼矣,然犹在君子之后乎?” 江都有变,子有疾,谓薛收曰:“道废久矣,如有王者出, 三十年而后礼乐可称也,斯已矣。”收曰:“何谓也?”子曰: “十年平之,十年富之,十年和之,斯成矣。”

《关朗篇》:王珪从子求续经子曰:“叔父通何德以之哉?” 珪曰:“勿辞也。当仁不让于师,况无师乎?吾闻关朗之 筮矣:积乱之后,当生大贤。世习礼乐,莫若吾族。天未 亡道,振斯文者,非子谁欤?”

《文中子世家》:王秀生二子,长曰元谟,次曰元则。元谟 以将略升,元则以儒术进。元则字彦法,即文中子六 代祖也。仕宋,历太仆、国子博士。常叹曰:“先君所贵者 礼乐,不学者军旅,兄何为哉!”

《王氏家书杂录》:叔恬黜为胡苏令,叹曰:“文中子之教, 不可不宣也。日月逝矣,岁不我与。”乃解印而归。大考 六经之目而缮录焉。《礼论》《乐论》各亡其五篇。

唐太宗与房、魏论礼乐事,大唐龙飞,宇内乐业,文中 子之教,未行于时,后进君子,鲜克知之。贞观中,魏文 公有疾,仲父太原府君问候焉,留宿宴语,中夜而叹。 太原府君曰:“何叹也?”魏公曰:“大业之际,征也尝与诸 贤侍。”文中子谓征及房、杜等曰:“先辈虽聪明特达,然 非董、薛、程、仇之比,虽逢明主,必愧礼乐。”征于时有不 平之色。文中子笑曰:“久矣,临事当自知之。”及贞观之 始,诸贤皆亡,而征也,房、李、温、杜,获攀龙鳞,朝廷大议, 未尝不参预焉。上临轩谓群臣曰:“朕自处蕃邸,及当 宸极,卿等每进谏正色,咸云‘嘉言良策,患人主不行。 若行之,则三王不足四,五帝不足六’。朕诚虚薄,然独 断亦审矣。虽德非徇齐,明谢濬哲,至于闻义则服,庶 几乎古人矣。诸公若有长久之策,一一陈之,无有所 隐。”房、杜等奉诏舞蹈,赞扬帝德。上曰:“止引群公内宴, 酒方行。”上曰:“设法施化,贵在经久。秦汉已下,不足袭 也。三代损益,何者为当?卿等悉心以对,不患不行。”是 时群公无敢对者,征在下坐,为房、杜所目,因越席而 对曰:“夏殷之礼,既不可详,忠敬之化,空闻其说。孔子 曰:‘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礼》,公旦所裁;《诗》 《书》,仲尼所述,虽纲纪颓缺,而节制具焉。荀、孟陈之于 前,董、贾伸之于后,遗谈馀义,可举而行。若陛下重张 皇坟,更造帝典,则非驽劣所能议及也。若择前代宪 章,发明王道,则臣请以周典,惟所施行。”上大悦。翌日, 又召房、杜及征俱入。上曰:“朕昨夜读《周礼》,真圣作也。 首篇云:‘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 为人极’。诚哉深乎!”良久,谓征曰:“朕思之,不井田,不封建,不肉刑,而欲行周公之道,不可得也。大《易》之义,随 时顺人,周任有言,陈力就列。若能一一行之,诚朕所 愿。如或不及,强希大道,画虎不成,为将来所笑。公等 可尽虑之。”因诏宿中书省。会议数日,卒不能定,而征 寻请退。上虽不复扬言,而闲宴之次,谓征曰:“礼坏乐 崩,朕甚悯之。昔汉章帝眷眷于张纯,今朕急急于卿 等,有志不就,古人攸悲。”征跪奏曰:“非陛下不能行,盖 由臣等无素业尔,何愧如之!然汉文以清静富邦家, 孝宣以章程练名实,光武责成委吏,功臣获全。肃宗 重学尊师,儒风大举。陛下明德独茂,兼而有焉。虽未 冠三代,亦千载一时。惟陛下虽休勿休,则礼乐度数, 徐思其宜,教化之行,何虑晚也!”上曰:“时难得而易失, 朕所以遑遑也。卿退,无有后言!”征与房、杜等并惭栗, 再拜而出。房谓征曰:“元龄与公竭力辅国,然言及礼 乐,则非命”世大才,不足以望陛下清光矣。昔文中子 不以礼乐赐予,良有以也。向使董、薛在适,不至此噫, 有元首,无股肱,不无可叹也。

《旧唐书音乐志》:“隋文帝家世,士人锐兴礼乐,践祚之 始,诏太常卿牛弘、祭酒辛彦之增修雅乐。隋末大乱, 高祖受禅,擢祖孝孙为吏部郎中,转太常少卿。时军 国多务,未遑改创,至贞观二年奏之。太宗曰:‘礼乐之 作,盖圣人缘物设教,以为撙节。治之隆替,岂此之由’? 魏徵进曰:‘古人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 钟鼓云乎哉!乐在人和,不由音调’’。”太宗然之。

《萧德言传》。德言升春宫,仍兼侍读,寻以年老,请致仕, 太宗不许。又遗之书曰:“朕历观前代,详览儒林,至于 颜、闵之才,不终其寿;游、夏之德,不逮其学。惟卿幼挺 珪璋,早标美誉,下帷闭户,包括六经,映雪聚萤,牢笼 百氏。自隋季板荡,庠序无闻,儒道坠泥涂,《诗》《书》填坑 阱,眷言坟典,每用伤怀。顷年已来,天下无事,方欲建 礼作乐,偃武修文。卿年齿已衰,教将何恃?所冀才德 犹茂,卧振高风。使济南伏生,重在于兹日;关西孔子, 故显于当今。令闻令望,何其美也!念卿疲朽,何以可 言。”寻赐爵封阳县侯。

《宋史田敏传》:“周世宗即位,拜太常卿,检校左仆射,加 司空。显德五年,上章请老,赐诏曰:‘卿详明礼乐,博涉 典坟,为儒学之宗师,乃荐绅之仪表。朕方资旧德,以 访话言,遽览封章,愿致官政。引年之制,虽著旧文,尊 贤之心,方深虚伫。所请宜不允’。”

《孙奭传》:“大中祥符初,得天书于左承天门,帝将奉迎, 召宰相对崇政殿西。庑又召问奭,奭对曰:‘臣愚所闻, 天何言哉,岂有书也’。”帝既奉迎天书,大赦改元,布告 其事于天下,筑玉清昭应宫。是岁,天书复降泰山,帝 以亲受符命,遂议封禅,作礼乐。

《陈旸传》:“旸字晋之,福州人。中绍圣制科,授顺昌军节 度推官。徽宗初,进《迓衡集》以劝导绍述,得太学博士、 秘书省正字。礼部侍郎赵挺之言:旸所著《乐书》二十 卷,贯穿明备,乞援其兄祥道进礼书故事给札。既上, 迁太常丞,进驾部员外郎,为讲议司参祥礼。乐官魏 汉津议乐用京房二变四清。旸曰:‘五声十二律,乐之 正也;二变、四清,乐之蠹也。二变以变宫为君,四清以 黄钟清为君。事以时作,固可变也,而君不可变;大簇、 大吕、夹钟,或可分也,而黄钟不可分。岂古人所谓尊 无二上’之旨哉?”时论方右汉津,绌旸议。进鸿胪、太常 少卿、礼部侍郎,以显谟阁待制提举醴泉观。祥道字 用之,元祐中为太常博士,终秘书省正字。所著《礼书》 一百五十卷,与旸《乐书》并行于世。

《乐志》:“理宗享国四十馀年,凡礼乐之事,式遵旧章,未 尝有所改作。”

《蔡元定传》:“元定于书无所不读,于事无所不究,义理 洞见大原,下至图书礼乐制度,无不精妙。”

《图书编》:洪武二年六月,上读《叔孙通传》,至两生不肯 行,因谓侍臣曰:“叔孙通虽云窃礼乐之糠秕,然创制 礼仪于煨烬之馀,以成一代之制,亦可谓难矣。如两 生之言,不无迂耶?若礼乐必待百年而后可兴,当时 朝廷之礼废矣。朕闻先王之礼因宜,孔子曰:‘期月三 年必世’。亦因时制宜之谓。若谓必待百年,则诚迂矣。” 八月,礼部尚书陶凯等言:“古者人君进膳,日一举乐。 今拟举行。”上曰:“古之帝王,德隆治洽,熙然太和,日一 举乐,似未为过。今天下虽定,人民未苏,北征将士,尚 在暴露。朕宵旰忧勤之不暇,而可自为逸乐哉?”寝之。 洪武四年六月,命吏部尚书陶凯制《宴享九奏乐章》, 成,上之:一曰《本大初》,二曰《仰大明》,三曰《民物生》,四曰 《品物亨》,五曰《御六龙》,六曰《泰阶平》,七曰《君德成》,八曰 《圣道成》,九曰《乐清宁》。上命协音律者歌之,谓侍臣曰: “礼以道敬,乐以宣和。不敬不和,何以为治?”元时古乐 俱废,惟淫词艳曲,更唱迭和。甚者以古先帝王祀典 神祇,饰为舞队,谐戏殿廷,殊非所以导中和、崇治体 也。今所制乐音,颇协音律,有和平广大之意。自今一 切流俗諠𫍢淫亵之乐,悉屏去之。

名山藏永乐七年上。采辑圣贤格言为书四卷,曰《圣
考证
学心法》。序云:“夫礼,国纪也;乐,情统也。教民敬莫善礼,

教民和莫善乐。治天下者先修礼乐焉。”

《大政纪》:“弘治元年,给事中贺钦上疏曰:‘陛下绍基之 初,罢黜浮屠妄诞之邪术,奉行朱子丧葬之正礼,真 所谓守成业而致盛治也。但初政之施方发其端,而 颓败之俗尚仍其旧,礼让之化未行,淫秽之风日甚。 乞申明正礼之当行,革去教坊之俗乐,则国不异政, 家不殊俗,而风俗自美,民心自善’。”

礼乐总部杂录

编辑

《春秋胡传》:“志敬而节具,与之知礼;志和而音雅,与之 知乐。”

《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 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夏》。”

《大戴礼保傅》篇:“天子食以礼,彻以乐,失度则史书之 工诵之,三公进而读之,宰夫减其膳。”是天子不得为 非也。

《曾子天圆篇》:“神者,品物之本也,而礼乐仁义之祖也。 圣人立五礼以为民望,制五衰以别亲疏,和五声之 乐以导民气。”

《小辨》篇:“天子学乐辨风,制礼以行政。”

《朝事》篇:“君亲致雍,既还圭,飨食、致赠、郊送,所以相与 习礼乐也。诸侯相与习礼乐,则德行修而不流也。故 天子制之,而诸侯务焉。”

古《三坟》人皇神农氏政典。礼者,制也,制尔情;乐者,和 也,和尔声。

《庄子天道》篇:“礼法度数,刑名比详,治之末也;钟鼓之 音,羽旄之容,乐之末也。”

“通乎道,合乎德”,退仁义,宾礼乐,至人之心有所定矣。 《缮性》篇“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信行容体而顺乎文”, 礼也。礼乐偏行,则天下乱矣。

《天下》篇:“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谓之君子。” 其在《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 “礼以道行,乐以道和。”

《荀子儒效》篇:“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 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书》《礼》《乐》之归是矣。《诗》言是,其 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 《春秋》言是其微也。”

《王制》篇:“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兼覆而调一 之,辟公之事也。”

《乐论》篇:“先王之道礼乐,正其盛者也,而墨子非之。故 曰:‘墨子之于道也,犹瞽之于白黑也,犹聋之于清浊 也,犹之楚而北求之也’。”

“礼乐废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故先王贵礼 乐而贱邪音。

“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

《成相》篇:“世无王穷,贤良暴人刍豢,仁人糟糠,礼乐灭 息,圣人隐伏。”

《大略》篇:“推恩而不理,不成仁;遂理而不敢,不成义;审 节而不知,不成礼;和而不发,不成乐:故曰:‘仁义礼乐, 其致一也’。”

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师旷,言治者予三王。三王 既已定法度,制礼乐而传之,有不用而改自作,何以 异于变易牙之和,更师旷之律?

《淮南子俶真训》:“以道为竿,以德为纶,礼乐为钩,仁义 为饵。投之于江,浮之于海。万物纷纷,孰非其有 本?”《经训》:“阴阳之情,莫不有血气之感,男女群居,杂处 而无别,是以贵礼。性命之情,淫而相胁,以不得已则 不和,是以贵乐。是故仁义礼乐者,可以救败,而非通 治之至也。”

《礼》者所以救淫也,乐者所以救忧也。

“和失”然后“声调”,“礼淫”然后《容饰》。

知仁义,然后知礼乐之不足修也。

《主术训》:“古之为金石管弦者,所以宣乐也。兵革斧钺 者,所以饰怒也。觞酌俎豆酬酢之礼,所以效善也。衰 绖菅屦,辟踊哭泣,所以谕哀也。”

“齐俗。”训古者,非不知繁升降槃还之礼也,蹀《采齐》,《肆 夏》之容也,以为旷日烦民而无所用,故制礼足以佐 实喻意而已矣。古者非不能陈钟鼓,盛筦箫,扬干戚, 奋羽旄,以为费财乱政,制乐足以合欢宣意而已。 礼饰以烦,乐,优以淫,崇死以害生,久丧以招行,是以 风俗浊于世,而诽誉萌于朝,是故圣人废而不用也。 有虞氏之祀,其社用土,祀中霤,葬成亩,其乐《咸池》《承 云》《九韶》,其服尚黄。夏后氏,其社用松,祀户,葬墙置翣, 其乐《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其服尚青。殷人之礼, 其社用石,祀门,葬树松,其乐《大濩》、晨露,其服尚白。周 人之礼,其社用栗,祀灶,葬树柏,其乐《大武》,三象棘下, 其服尚赤。礼乐相诡,服制相反,然而皆不失亲疏之 恩,上下之伦。

《氾论训》“夫弦歌鼓舞以为乐,盘旋揖让以为礼,厚葬久丧以送死,孔子之所立也,而墨子非之。”

《诠言》“训乐之失刺,礼之失责。”

《泰族训中》,“考乎人德,以制礼乐。”

恭俭尊让者,礼之为也;宽裕简易者,乐之化也。 《说苑修文篇》:“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夫功 成制礼,治定作乐,礼乐者,行化之大者也。孔子曰:‘移 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是故圣王修 礼文,设庠序,陈钟鼓,天子辟雍,诸侯泮宫,所以行德 化。《诗》云:‘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 之谓’”也。

扬子《法言渊骞篇》:“或问近世社稷之臣。”曰:“若张子房 之智,陈平之无误,绛侯勃之果,霍将军之勇,终之以 礼乐,则可谓社稷之臣矣。”

《问神篇》:“或问经之难易。”曰:“如周之礼乐,庶事之备也, 每可以为不难矣;如秦之礼乐,庶事之不备也,每可 以为难矣。衣而不裳,未知其可也;裳而不衣,未知其 可也。衣裳其顺矣乎!”

《申鉴杂言》篇:“使遽者揖让百拜,非礼也;忧者弦歌鼓 瑟,非乐也;礼者,敬而已矣,乐者,和而已矣。匹夫匹妇 处畎亩之中,必礼乐存焉尔。” 《论衡齐世》篇:“礼乐之制,存见于今,今之人民肯行之 乎?今人不肯行,古人亦不肯举,以今之人民,知古之 人民也。”

《宣汉》篇: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然后仁’。三十年而天 下平。”汉兴至文帝时二十馀年,贾谊创议,以为“天下 洽和,当改正朔,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文帝初即 位,谦让未遑。夫如贾生之议,文帝时已太平矣。 《中论艺纪》篇:“礼以考敬,乐以敦爱。”

《魏书礼志》:“秘书丞孙蕙蔚上言:孝文皇帝合德乾元, 应灵诞载。元思洞微,神心畅古。礼括商周,乐宣《韶》《濩》。 六籍幽而重昭,五典沦而复显。举二经于河中,一姬 公于洛邑。”

《乐志》:高祖诏曰:“礼乐之道,自古所先,故圣王作乐以 和中,制礼以防外。又礼乐事大,乃为化之本,自非 博通之才,莫能措意。”

永平三年,诏曰:“礼乐之事,盖非常人所明。”

永熙二年,长孙稚祖《莹表》曰:“古先哲王,制礼作乐,各 有所称。”

《中说·天地篇》:“子曰:‘义也清而庄,靖也惠而断,威也和 而博,收也旷而肃,琼也明而毅,淹也诚而厉,元龄志 而密,征也直而遂。大雅深而弘,叔达简而正。若逢其 时,不减卿相。然礼乐则未备’。”

《事君》篇:子曰:“吾于《礼》《乐》也,论而不敢辩;吾于《诗》《书》也, 辩而不敢议。”

《礼乐》篇:子曰:“姚义之辩,李靖之智,贾琼、魏徵之正,薛 收之仁,程元、王孝逸之文,加之以笃固,申之以礼乐, 可以成人矣。”

《旧唐书李翱传》:“翱奏议曰:‘弓矢既櫜,礼乐为大’。” 《宋史乐志》:南渡之后,大抵皆用先朝之旧,未尝有所 改作。其后诸儒朱熹、蔡元定辈出,乃相与讲明古今 制作之本原,以究其归极,著为成书,理明义析,具有 条制,粲然使人知礼乐之不难行也。惜乎宋祚告终, 天下未一,徒亦空言而已。

《路史》:“两君相见,揖让而入门,人门而悬兴,揖让而陞 堂,升堂而乐阕。入门金作,以示情也;陞歌清庙,以示 德也;下管象武,以示事也。故君子不必亲相与言也, 以礼乐示之而已。《重华》聆钟石而传夏,伊贽载乐音 而归亳,朱干玉戚,夏籥序兴”,岂徒乐而已邪?《韶》用于 齐,八佾舞于家庭,世之人无或非之,是徒见声音节 奏之可乐而已,至孔子则不忍见而闻之。是盖不徇 其情,不丧其心,知其德之不有,而作之不以礼也。雝 者,天子所以享元侯也。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为而 起三家之堂?诸侯僭天子,大夫僭诸侯,其已久矣。设 两观,乘大路,朱干,设锡冕而《大武》,八佾以舞《大夏》,宫 悬而祭《白牡》,此天子之礼,子家驹之所以告也,而昭 公不知,乃曰:“吾何僭?”然则臣下化之而动于恶,何尤 乎?故礼也者,乐之大本也。豢豕为醴,非以贾祸也,而 狱讼以繁;化蚕为袷,非以为夺也,而钳釱益众。是故 钟鼓诚设,笾豆有践。而百拜之不至,则宁酸而不饮; 十献之不至,则宁干而不品。酒酣耳热,拔剑击柱,安 知天子之尊?𫏋脚弄目,筋斗裸逐,夫又安知名教之 乐邪?当此之时,而乐几祸矣。是故君子穷其起,谨其 示,哀乐之分,必以礼终;教训正俗,必以礼成。必礼先 备,而后乐之文得而举。故礼者挈裘领诎,五指而顿 之,顺者不胜数也。礼作乎外而主乎内者也,乐作乎 内而动乎外者也。礼以治外,则见而知;乐以反内,则 闻而知,见而知者观而化,闻而知者感而化。故礼乐 者,观感之术,而不可以偏废也。礼交动乎上,乐交作 乎下,而观感之道得矣。礼极中,乐极龢,中龢之本萃 于吾心,非假它求也。亡国戮民,惟于吾心之所同然 者不致察,而后外此身以求礼乐,而礼乐益远矣。故曰:“化不时则不生,男女无辩则乱成。”化不时,为无乐 也;男女无辨,为无礼也。夏殷之礼,吾能言之,而乐不 及,礼具而乐存也。鲤趋过庭,讯以学礼,而乐不告乐, 必夫自得也。颜子为邦终之《韶舞》,虞帝教胄先之典。 乐非无《诗》《礼》也,立于礼则成于乐矣。乐需礼而立,礼 非乐不成。是故兴世则礼乐之形实,而人因器以达 本;世不足以明道,则礼乐之用为虚文,而人不足以 化其上。偏礼恃乐,伤天地,损人民,所以悖理而害政 者至矣。王德不下通,民欲不上达,而欲人之兴让务 本,国冨家给,是浊源而求清流,虽十舜不能矣。故曰: “节怒莫若乐,节乐莫若礼。”是何有司请定法,笔则笔, 削则削,而至于礼乐,则云不敢。是敢于法杀人,而不 敢于礼乐惠人也,必以俎豆管籥之间,小不备绝而 不事,是去小不备而就大不备也。此汉之礼乐之所 以为可恨,而张奋之所以《自叹郁》,可不惧乎!

《明道先生行状》:“穷神知化,由通于礼乐。”

《金史·乐志传》曰:“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岂二帝三 王之弥文哉。盖有天下者,将一轨度,正民俗,合人神, 和上下,舍礼乐何以哉!”

《研北杂志》:黄钧《太常寺壁记》云:“后世以仪为礼,以器 为乐,其于圣贤之道远矣。惟仪与器又皆因陋就寡, 寖非《六经》之故。”

礼乐总部外编

编辑

古《三坟》:“人皇神农氏。政典,礼正度,过政反僭;乐正和, 过政反流。”

《庄子徐无鬼篇》:“女商曰:‘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吾所 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

《骈拇》篇:“屈折礼乐,呴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 其常然也。”

《马蹄篇》:“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 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孰为 牺樽?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 不离,安用礼乐?”

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县跂仁义以慰天下 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 圣人之过也。

《墨子非儒篇》:“繁饰礼乐以淫人,久丧伪哀以谩亲。” 《淮南子》本经训“立仁义,修礼乐,则德迁而为伪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