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百四十三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一百四十三卷目录
祀典总部汇考七
皇清〈总一则 顺治十三则 康熙十七则〉
礼仪典第一百四十三卷
祀典总部汇考七
编辑皇清
编辑《大清会典》。
国家典制、祀事为重。爰自
太宗建:
坛立。
庙大祀。《肇兴》
世祖乘时定制,群祀具举。
皇上考定乐章,礼文悉备。自
京师至天下郡县俱有祀典,其间仪文、度数详略、
不同。兼综并列,以昭一代之典则云。
凡祭祀日期、礼部于每岁九月中、札钦天监选择。该监择定、于十月中、开送祀册至部、随札知太常寺、于每祭祀前、预行具题
天坛:
地坛:
祈谷坛于二十五日前题。
太庙、
社稷坛、
朝日坛
夕月坛
历代帝王庙
文庙
太岁坛、于二十日前题。其馀群祀、于十五日前题。
凡
天坛:
地坛:
祈谷坛:
太庙、
社稷坛为“大祀。”
皇上亲祭、或遣官恭代、及
太庙后殿、遣官致祭。从坛两庑、遣官分献。俱礼部先期
题请今由太常寺
凡
朝日坛
夕月坛
历代帝王庙
文庙
先农坛为中祀。遇甲、丙、戊、庚、壬年、
皇上亲祭。
朝日坛,遇丑辰未戌年。
皇上亲祭。
夕月坛、或遣官恭代。其馀各年遣官致祭
皇上亲祭。
历代帝王庙
文庙
先农坛、系特行旷典。其每年遣官致祭、俱礼部先
期题请今由太常寺
凡
太岁
神祇等坛
先医
东岳
城隍等庙、为小祀。每年遣官致祭、俱礼部先期题
请今由太常寺
“凡致斋、大祀三日、中祀二日、斋戒前一日、礼部太常寺题请进斋戒牌铜人。” 预设黄案一、于
后左门。至斋戒日早、礼部太常寺官各具补服、遇
朝日用朝服。“遇忌辰用素服。遇雨雪用常服。” 捧斋戒牌在前、铜人在后、排御仗一对前导、至
午门御仗撤退。礼部太常寺官由中路进
中左门至
后左门入设黄案于
乾清门。中间。东檐下,斋戒牌向南,铜人向西、置黄
案上铜人手执“斋戒铜牌。” 其斋戒朱牌、贴黄纸、书。致斋日期置毕。堂官一跪三叩头退。今由太常寺
凡各衙门斋戒。遇斋戒日、各衙门俱设斋戒木牌。若
天地祈谷大祀,应陪祀王以下、公以上、各于本府致斋。
“镇国将军、民公以下、阿达哈哈番” 佐领以上。满
《汉文官员外郎》等官以上、汉武官游击以上、及满科道、《汉六科》掌印给事中、在各部院本衙门斋宿。不在部院衙门者、于
天安门外桥南斋宿。都察院遣官至斋所点斋。其
祀
太庙、
社稷、
朝日
夕月
“历代帝王庙参领、阿达哈哈番” 以上、满、汉文官郎
中等官以上,汉武官游击以上,及满科道、汉六科掌印、给事中,在本家斋宿,预期沐浴。祭日,各具朝服赴坛庙陪祀,不许喧哗失仪,越次先散,及随从人役喧拥。违者,御史、礼部等官指名题参。如遣官恭代,王以下公以上不斋戒,文武等官斋戒同。
凡陪祀、致斋各官,不理刑名,不办事,不宴会,不听音乐,不入内寝,不问疾,不吊丧,不饮酒,不食葱韭薤蒜,不祈祷,不报祭,不祭墓,其有灸艾、体气、残疾、疮毒未愈者,俱不许入坛。各官遇有期年以下之服,该衙门预咨都察院注册。临祭祀时,复咨都察院对册详查。有捏报者,指名题参。凡小祀不进《斋戒牌》,各衙门亦不致斋。
凡祝文、由内阁撰发。礼部预期恭写。今由太常寺
天坛祝版,天青纸,朱书。
祈谷坛同。
《地坛祝版》,黄纸墨书。
“太庙祝版”、白纸墨书,黄纸镶边
社稷坛同。
朝日坛祝版,红纸朱书。
夕月坛祝版、白纸墨书、黄纸镶边。各送内阁恭填
御名:
历代帝王庙
先农坛如遇
皇上亲祭之年、太常寺官送祝版至内阁、与
夕月坛同
凡视祝版。前期二日、礼部题请视祝文玉帛香、并派读祝官。今由太常寺是日预设黄案一、于
太和殿西旁。前期一日、太常寺官具补服。如遇朝
日仍用朝服进至
太和殿。将所设西旁黄案安设正中。捧祝官至内
阁请祝版跪接捧举排班前导。至
午门捧玉帛香官亦至
午门。銮仪卫领校尉舁香炉亭在前。祝文亭在中
《玉帛香亭》在后。由中路进至
太和殿内、安设香炉亭在东。祝文玉帛香亭在西
礼部堂官奏、“请视祝文玉帛香。” 今由太常寺
上便服陞殿、东立西向。太常寺官捧举祝版玉帛香
次第由中路进至
太和殿内置所、设黄案上、一跪三叩头、退至西旁
避立。太常寺堂官一员进至案前、展祝版袱、退
上诣案前、视祝文玉帛香毕。行一跪三叩头礼。转至
东旁立。太常寺官仍至案前、裹祝版退。捧祝官捧玉帛香官进至案前、一跪三叩头、各捧置亭内、一跪三叩头退。司香官一员在香炉亭东旁捧香盒跪。太常寺堂官二员导
上至亭前立,先上柱香,次三上块香,转至拜位,行《一》
跪三叩头礼。复至东旁立。捧香官置香盒于亭内。銮仪卫官领校尉舁香炉亭祝文亭玉帛香亭、照前次第由
太和殿中阶下。太常寺堂官跪奏“礼毕。”
上回宫。校尉举亭前行。礼部太常寺官随后送至 坛内。各就亭前一跪三叩头。捧祝文玉帛香送
神库内案上安设上香、一跪三叩头出。今由太常
寺内惟
天坛:
“祈谷坛,视玉帛香。”馀各
坛庙、止视祝文。其《行礼仪注》并同
凡视牲。遇大祀。前期五日
皇上亲诣牺牲所视牲。或遣官视牲。前期二日遣礼。
部堂官省牲。礼部先期题请。今俱由太常寺。凡宰牲、前期一日、礼部、都察院、太常寺、光禄寺官、上香监宰、并瘗毛血
顺治元年
编辑《大清会典》:“顺治元年,以定鼎燕京,祭告。”
天坛:
太庙。遣官供献行礼。是日、祭告
福陵。遣官供献行礼。
又悬
大清门牌额、遣工部堂官行祭告礼
又上
太宗文皇帝尊谥。祭告
《天地》、
太庙、
社稷。遣官供献行礼
十一月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
上亲诣
太庙行告辞礼。礼部太常寺官先行陈设祭品。至日早
贝勒以下文武各官、俱朝服集
午门外照翼排立。大学士奏请
皇上出宫陞辇。王等内大臣侍卫随后。
驾至午门。排班各官跪送
上至。
太庙旁门降辇。太常寺官导
上进。
太庙。升丹陛、入殿左门。赞引官奏“就位。”
上就正中拜位、北向立。赞引官奏“上香。”捧香官于左
旁跪进
上诣
《太祖》、
武皇后位前三上香、毕。又诣
太宗位前。三上香、毕。仍就拜位立。赞引官奏跪、叩、兴。 上行跪叩礼、兴。王等在殿外随行礼内大臣等在两
旁立。不跪叩。典仪唱“行初献礼。” 执事官捧爵、诣
《太祖》、
武皇后。
太宗位前供献毕。退。赞引官奏“跪。”
上跪。王等俱跪。赞引官赞“读祝文。”读祝官进殿内。捧
祝文跪读毕。仍置案上、一跪三叩头、退。赞引官奏“叩、兴。”
上率王等行叩头礼。兴。典仪唱行亚献礼。与初献同。
〈不读祝〉典仪唱行终献礼。与亚献同。赞引官奏“跪、叩、兴。”
上率王等行跪叩礼。兴。典仪唱“捧祝文送燎炉。”赞引
官导
上转立东旁向西立,候祝文过。
上仍复位立。祝文焚讫。赞引官奏“礼毕。”
上出庙门、陞辇。
午门外各官仍跪迎
上还宫。各官俱退
顺治二年
《大清会典》:“顺治二年,以江南平定,祭告。”
《天地》、
太庙、
社稷。遣官行礼。〈后凡遇地方奏捷俱行祭告礼〉
顺治五年
《大清会典》。顺治五年、以
太庙工竣、奉安
神位。前期一日、祭告
太庙。遣官行礼。
十一月冬至奉
太祖配享
圜丘。并上。
四祖尊号。前期三日祭告
《天地》、
太庙、
社稷。分遣大臣四员行礼
顺治六年
《大清会典》。顺治六年正月,恭遇
万寿圣节、祭告
太庙。遣官行礼。〈是后岁以为常〉
顺治八年
《大清会典》。顺治八年正月上。
文皇后尊谥礼成。前期一日、祭告
《天地》、
太庙、
社稷。遣官行礼。
二月恭上
昭圣慈寿皇太后尊号。前期一日祭告。
《天地》、
太庙、
社稷。分遣大臣四员行礼
又议准
天坛:
地坛:
朝日坛
夕月坛定例凡遇
皇上躬祭之年、俱前期祭告
太庙。祭毕、又告太庙。以后俱行停止
八月,行“大婚礼。” 前期一日祭告。
《天地》、
太庙。分遣大臣三员行礼
又恭上
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徽号。前期一日祭告。
《天地》、
太庙、
社稷。分遣大臣四员行礼
顺治九年
《大清会典》:“顺治九年六月,以忠义公兔尔格、昭勋公”
图赖入
庙配享。前期一日、祭告
太庙。遣大臣一员行礼。
十月尊上
麟趾宫。“大贵妃”为
皇考懿靖大贵妃。
衍庆宫淑妃、为
皇考康惠淑妃。前期一日祭告
太庙。遣大臣一员行礼。
顺治十二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二年正月建造。”
乾清宫
景仁宫
承乾宫
永寿宫前期一日祭告
《天地》、
太庙、
社稷、及后土司工之神。遣官行礼
六月奉
谕改《禁城后山为景山》。西苑为“瀛台。”悬挂牌额遣官。
行祭告礼
顺治十三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三年七月
上移宫。前期一日、行祭告礼、遣官恭代。
十二月
册封。
皇贵妃、前期一日、祭告
太庙。遣官行礼。
又加上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皇太后徽号。前期一日、祭告 天地。
太庙、
社稷。遣官四员行礼
顺治十四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四年三月恭奉
太宗配享
圜丘、
祈谷坛行《奉安》。
神位礼。前期一日、祭告
《天地》、
太庙、
社稷。遣官行礼。
三月恭奉
《太祖》、
太宗配享
方泽坛行《奉安》
神位礼。前期一日、祭告
《天地》、
太庙、
社稷。遣官行礼。
顺治十五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五年题准
天坛、冬至日子时。
地坛、夏至日卯时
祈谷坛,正月上辛日子时。
太庙时享、俱用寅时
社稷坛,二月八月上戊日子时
朝日坛春分日卯时
夕月坛秋分日酉时
历代帝王庙:八月择吉,用“子时”
文庙二月八月上丁日子时。
三皇庙二月十一月上甲日子时
先农坛二月“择吉用子时。”
《城隍庙》,“八月择吉,用子时。”
太岁坛,“正月初旬,十二月岁暮用子时。”
万寿节、祭
真武庙
东岳庙
城隍庙,俱用“子时。”
顺治十六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六年五月,祈晴祭告。”天坛:
地坛:
社稷坛、并
天神坛
“地祇坛。” 各遣官一员行礼
十二月、岁暮、举祫祭礼于
太庙前殿。前期一日、遣官一员、祭告
四祖又遣官一员祭告:
《太祖》、
太宗各行礼。
顺治十七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七年三月举行。
奉先殿祫祭礼。凡遇元旦、
《万寿节》:
皇太后圣诞、俱奉
太庙后殿、
四祖神位、与
《太祖》、
太宗合享于
奉先殿。前期一日、太常寺题请遣官一员祭告 太庙后殿。礼仪院题请遣官一员祭告
奉先殿、〈嗣后岁以为常〉
四月、举“合祀礼。” 于
大享殿。前期一日、祭告
天坛:
地坛:
太庙、
朝日坛
夕月坛
历代帝王庙
太岁坛。各遣官一员行礼
五月,祈雨,各遣官一员祭告
天坛:
地坛:
社稷坛、
天神坛
地祇坛供献行礼
顺治十八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八年正月
皇上登极、各遣官一员祭告
《天地》、
太庙、
社稷。供献行礼如常仪
三月进
大行皇帝尊谥册宝、前期一日祭告
《天地》、
太庙、
社稷。各遣官一员行礼
十月封
皇祖母寿康太妃。前期一日、祭告
太庙。遣官行礼。
十一月恭奉
世祖章皇帝神主、入
庙前期二日、
《上陞》。
中和殿。视祭告祝版。次日祭告
太庙。遣官行礼。
康熙元年
编辑《大清会典》。康熙元年恭上。
太皇太后、
皇太后尊号。前期一日、祭告
《天地》、
太庙、
社稷。各遣官行礼。
康熙六年
《大清会典》。康熙六年恭奉
世祖配享
圜丘、
祈谷坛。前期一日祭告
《天地》、
太庙、
社稷。遣大臣四员行礼
又恭奉
世祖配享
方泽。前期一日、遣官祭告如前仪
康熙八年
《大清会典》:康熙八年六月,迎安
太和殿
乾清宫吻祭告琉璃厂正阳门。
大清门
午门
太和门。是日、满洲蒙古汉军参领郎中阿达哈哈
“番等官以上、汉文官四品以上、科道掌印官、武官三品以上、俱朝服齐集正阳门外、排立行礼。祭毕、随吻入” 至安吻处、请安毕方散。其
乾清门另遣大臣祭告
七月
坤宁宫安吻
交泰殿宝顶成。遣官祭告如前仪。
十一月
上移宫。前期一日、遣官祭告如常仪。
康熙九年
《大清会典》:康熙九年正月,祭
祈谷坛:
上躬诣行礼。前期三日、遣大臣一员祭告
太庙、
五月恭奉
章皇后神牌升祔。
太庙。前期三日、
《上陞》。
太和殿。视祭告祝文。各遣大臣一员祭告
《天地》、
太庙、
社稷。前期一日、遣官一员、祭告
奉先殿、
八月恭谒
孝陵。前期一日、
上躬诣
太庙。行祭告礼。
康熙十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年二月,经筵开讲前期一日遣官。”
一员祭告
文庙是日祭告
奉先殿、〈嗣后岁以为常〉
四月,始开《日讲》,遣官一员祭告。
文庙
九月
上恭谒
福陵。
昭陵。前期一日、
上躬诣
太庙。行祭告礼。
十一月自
福陵。
昭陵回京。
上躬诣
太庙。行祭告礼。
康熙十一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一年
上行耕耤礼。前期一日。遣官祭告
奉先殿、
康熙十二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二年,议准凡祭坛庙,俱于黎明时。”
行礼惟“夕月。” 坛定于酉时。
凡祭日
皇上亲诣祭所。或遣官诣祭所时。太常寺官一员、至
乾清门所设斋戒铜人案前。一跪三叩头、捧斋戒。
牌铜人至
午门外置红柜。内排御仗一对、送太常寺库收贮
凡祭日、如遇雨雪、奏请具常服行礼
凡玉五等:曰“苍璧,曰黄琮,曰赤璋,曰白琥,曰方珪,惟祀。”
天地社稷,日月用之。
凡帛七等:曰《郊祀制帛》,曰《奉先制帛》,曰《礼神制帛》,曰《展亲制帛》,曰《报功制帛》,曰《告祀制帛》,俱织成满、汉字,又有白色素帛。
凡牲四等:曰犊,曰“特牛” ,曰“太牢” ,牛一,羊一,豕一;曰少牢,羊一、豕一。其牛色尚骍或黝。大祀入涤九旬,中祀三旬,小祀一旬。设牺牲所官,属太常寺。
凡祭肉
国初用熟献。顺治间用生献。惟
太庙陵祭用熟献。后定各处祭肉、俱用生献
凡祭品,登一、实以太羹。〈煮肉汁不用盐酱。〉铏二,“实以和羹。”〈盐酱肉汁〉笾十二,“实以形,盐,槁,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白面造〉黑饼。〈荞粉造〉糗饵。〈米粉造〉粉糍。〈糯米糕〉豆十二,实以韭,俎。〈以韭切去本末用中四寸〉菁俎芹俎,笋俎醯醢。〈猪肉鲊用盐酒料物调和〉鹿醢兔醢,鱼醢《脾析》。〈用牛百叶细切汤熟用盐酒造〉豚胉。〈猪肩上肉〉𩠂食。〈用糯米饭羊脂蜜熬〉糁食。〈粳米饭用牛羊豕肉细切同熬〉“簠二簋二,实以黍稷、稻粱。”其用,笾十者,无糗饵、粉糍;豆十者,无𩠂食、糁食
凡乐四等:有九奏,有八奏,有七奏,有六奏。所奏乐器:金钟十六,玉磬十六,琴十,瑟四,箫十,笛十,箎六,排箫二,埙二,笙十,大鼓一,搏拊鼓二,柷一,敔一,木笏十,干戚六十四,羽籥六十四,麾旛一,旌节四舞皆八佾用文舞生六十四人,武舞生六十四人,惟
文庙。舞六佾。止用文舞生三十六人。其
先农坛
三皇庙
真武庙
东岳庙
城隍庙
火神庙
关帝庙、俱教坊司鼓乐承应
凡乐舞生服色
圜丘、用天青销金花服。祈谷坛同
方泽。用黑色销金花服。
朝日坛、用红色销金花服
夕月坛、用月白色销金花服
文庙用红色补服。馀俱用红色销金花服、绿䌷带
裹金铜顶武“生顶有三乂。”
康熙十三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三年册谥
大行皇后为
仁孝皇后。前期一日、遣官一员祭告
太庙行礼。
康熙十四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四年恭奉
仁孝皇后升祔。
奉先殿。前期一日、
上亲诣
奉先殿祭告。至升祔日、遣官行礼
是年册立
皇太子。前期一日、遣官各一员祭告
《天地》、
太庙、
社稷行礼。是日、
上躬诣
奉先殿致祭。又遣官一员往
仁孝皇后神位前致祭。
康熙十五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五年正月加上。
太皇太后、
皇太后徽号、并进册宝。前期一日、遣大臣一员祭告 太庙。又以册封
四妃祭告
太庙、〈嗣后凡有册封永为定例〉
二月建造
仁孝皇后陵。前期三日、遣官一员祭告
后土
司工之神
康熙十六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六年册立。
皇后册封。
贵妃遣官各一员祭告
《天地》、
太庙、
奉先殿、
康熙十七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七年闰三月册谥。
大行皇后为
孝昭皇后。前期一日、遣官一员祭告
太庙行礼。
康熙十八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八年恭奉
孝昭皇后升祔。
奉先殿。前期一日、
上亲诣
奉先殿祭告。至升祔日、遣官行礼
五月改建
奉先殿、及建造
皇太子宫、遣官各一员祭告
《天地》、
太庙、
社稷。又遣工部堂官祭告
后土
司工之神
八月安
奉先殿柱顶石、遣工部堂官祭告
司工之神又安
皇太子宫柱顶石、遣工部堂官祭告
司工之神
又以
奉先殿、及
皇太子宫、竖柱上梁。俱遣工部堂官祭告
司工之神
康熙十九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九年五月,迎
奉先殿、及
皇太子宫吻。遣礼工二部堂官各一员祭
琉璃窑
正阳门
大清门
午门之神
奉先殿、及
皇太子宫安吻。遣工部堂官致祭
司工之神
六月,祈雨,遣官各一员祭告
天神坛
地祇坛
太岁坛
十二月
奉先殿、及
皇太子宫工竣。遣工部堂官一员祭
司工之神
康熙二十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年三月奉。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梓宫、送至
陵寝。前期三日、遣官各一员、祭告
《天地》、
太庙、
社稷、
十二月,以滇南荡平,遣官各一员祭告。
《天地》、
太庙、
社稷、
又册封
皇贵妃
贵妃
惠妃
宜妃
德妃
荣妃遣官一员祭告
太庙、
又加上
太皇太后、
皇太后徽号、遣官各一员祭告
《天地》、
太庙、
社稷、
康熙二十一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一年
皇上躬谒
永陵。
福陵。
昭陵。前期一日、祭告
奉先殿、
又
“太和门安吻合龙门。” 遣工部堂官祭
司工之神
启祥宫
长春宫
咸福宫安。“吻合龙门。” 遣礼部工部堂官各一员祭司工之神。
康熙二十二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二年。
文华殿兴工。遣工部堂官一员祭告
后土
司工之神、安柱顶石竖柱上梁、俱遣工部堂官一
员祭
司工之神供献行礼
十二月,以“平定台湾” ,遣官各一员祭告。
《天地》、
太庙、
社稷。又遣官各一员、祭告
福陵。
昭陵、
孝陵供献行礼、俱与
陵上大祭同。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