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二百六十五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二百六十五卷目录
朝贺部汇考九
宋二〈太宗太平兴国四则 淳化四则 雍熙二则 端拱二则 至道一则 真宗咸
平六则 景德三则 大中祥符九则 天禧三则 乾兴一则 仁宗天圣七则 明道二
则 景祐一则 宝元一则 康定一则 庆历三则 皇祐一则 嘉祐二则 英宗治平
二则〉
礼仪典第二百六十五卷
朝贺部汇考九
编辑宋二
编辑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受朝于乾元殿乐悬而不作并复视朝旧制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纪》,开宝九年“十月癸丑,帝即皇帝位。” “十一月癸亥朔。帝不视朝。十二月甲寅。御乾元殿受 朝乐县而不作大赦。改是岁为太平兴国元年。庚申, 节度使赵普、向拱、张永德、高怀德、冯继业、张美、刘廷 让来朝。” 按《礼志》,开宝九年四月,诏旬休日不视事。 及太宗即位,复如旧视朝。退进食讫,则易服御崇政 殿。先群臣告谢,次军头引见司奏事于殿下,次三班、 审官院、流内铨、刑部及诸司引见官吏。如假日起居、 辞见毕,即移御坐,临轩视事。既退,复有奏事或阅器 物之式者,谓之“后殿再坐。”
太平兴国二年正月,以大行殡,不视朝。十一月,日南 至,始受朝。
按《宋史太宗本纪》,太平兴国二年春正月“壬戌,以大 行殡,不视朝。”“八月乙丑,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来朝。 九月乙卯,镇东军节度使钱惟濬来朝。”十一月庚寅 日南至,帝始受朝 按《礼志》,太平兴国二年三月“二 十五日,吴越钱俶来朝,宴于长春殿,亲王、宰相、节度 使刘𬬮、李煜皆预。”是后外国君长来朝,先遣使迎劳 于候馆,使者朝服称制曰:“奉制劳某主。”国主迎于门 外,与使者俱入,升阶,使者执束帛称有制。国主北面 再拜稽首,受币,又再拜稽首,以土物傧使者,再拜受。 国主送使者出,鸿胪引诣朝堂,所司奏闻。通事舍人 承敕宣劳,再拜就馆。翌日,遣使戒见日如仪。又次日, 奉见于乾元殿,设黄麾仗及宫县大乐。典仪设国主 位于县南道西,北向;又设其国诸官之位于其后。所 司迎引,国主服其国服,至明德门外,通事舍人引就 位。侍中奏“中严”,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出自西房,即 御位。典仪赞拜,国主再拜稽首,侍中承制降劳,皆再 拜稽首。敕升坐,又再拜稽首。至坐,俛伏,避席。侍中承 制曰:“无下拜。”国主复位。次引其国诸官以次入就位 再拜并如上仪。侍中又承制劳还馆。通事舍人引国 主降复位,再拜稽首出,其国诸官皆再拜,以次出。侍 中奏“礼毕”,皇帝降坐。其锡宴与受诸国使表及币,皆 有仪。具载《开宝通礼》。
按《文献通考》:御殿仪仗及宫中导从之制。“太平兴国 初,增主辇二十四人,改服高脚幞头。辇头一人,衣紫 绣袍,持金涂银杖,以督领之。捧真珠七宝翠毛华树 二人,衣绯袍;捧金宝山二人,衣绿绣袍;捧龙脑合二 人,衣绯销金袍,并高脚幞头。执拂翟四人,鬅头衣黄 绣袍。”旧衣绫袍、紫衣者,悉易以销金及绣。复增司簿 一人,内省一人,司仪一人,司给一人,皆分左右前导, 凡一十七行。每冬正御殿,祀郊庙,步辇出入,至长春 殿,即用之。其乘辇,则屈右足,垂左足而凭几,盖唐制 也。
太平兴国三年正月朔,不受朝,群臣诣阁贺。三月,钱 俶来朝。
按《宋史太宗本纪》,“太平兴国三年春正月丙戌朔,不 受朝,群臣诣阁贺。甲午,浚汾河。雅州西山野川路蛮 来朝。三月己酉,吴越国王钱俶来朝。”
太平兴国七年春正月甲午朔,不受朝,群臣诣阁称 贺。
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淳化二年正月朔不受朝十二月行入阁仪并定辞谢及转对仪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纪》,淳化二年春正月壬申朔,不受朝, 群臣诣阁拜表称贺。冬十二月丙寅朔,行入阁仪。 按《礼志》,“淳化二年十一月,诏以十二月朔御文德殿 入阁,令史馆修撰杨徽之、张洎定为新仪。前一日,有 司供帐于文德殿。”〈宋初曰文明〉是日既明,先列文武官于 殿庭之东西,百官、军校、行军副使等序班于正衙门 外屏南阶下。次御史中丞、三院御史序立,中丞独穿 金吾班过揖,两班一揖,归本位。次监察御史两员监 阁于正衙门外屏北阶上,北面立。次中书、门下文明、 翰林、枢密直学士、两省官分班立。次司天奏“辰刻”,次 阁门版奏“班齐。”皇帝服靴袍,乘辇至长春殿驻辇,枢 密使以下奏谒前导至文德殿,殿上承旨索扇卷帘, 皇帝升位,扇却。仪鸾使焚香,次文武官等拜,次司天鸡唱,次阁门勘契,次阁门使承旨呼“四色官唤仗。”南 班有辞谢者,再拜,先退。中书、门下班对揖序立正衙 门外,屏北阶上,次翰林学士、两省官、中丞、侍御史序 立,次金吾将军押细仗入正衙门后,横行拜讫,分行 上黄道仗随入。金吾将军至龙墀,分班揖讫,序立。次 吏部侍郎执文武班簿入,对揖立。次中书、门下学士、 两省、御史台官入,北面拜讫,上黄道将至午阶。靴, 急趋赴丹墀弹奏。御史至吏部侍郎南,便落黄道,急 趋就位。起居郎、舍人至兵部、吏部侍郎后,急趋而进, 飞至香案前,皆揖讫,序立。次金吾大将军先对揖,并 鞠躬。靴行至折方石位,又对揖北行。至奏事石位, 鞠躬。一员奏“军国内外平安”,倒行就位。次引文武班 就位,揖讫,鞠躬。靴,急趋入沙墀。次引侍从班横行。 宰相祝月起居毕,分班序立,文武两班出,序立于衙 门外。刑法待制官赴监奏位,中书门下夹香案侍立, 两省御史台官、学士、兵部吏部侍郎、金吾将军、监阁 御史,并相次出,就衙门外立。惟学士立门侧北,候宰 相、中书、门下诣香案前奏曰:“中书公事,臣等已具奏 闻讫。”乃退,揖殿出。次刑法官、待制官各奏事,并宣徽 使答讫,乃出就班。次弹奏官、左右史出,阁内失仪者 弹纪如式。弹奏官失仪,起居郎纪之;起居郎失仪,阁 门使纪之;阁门使失仪,宣徽使纪之。凡出者皆靴, 急趋揖殿。次中书、门下学士就位,阁门使宣放仗,再 拜。赐廊下食,又再拜。次阁门使奏,“阁内无使文武官 出”,殿上索扇垂帘,辇还宫。其赐廊下食,自左右勤政 门北,东西两廊,文东武西,以北为上。立定,中丞至本 位,面南一揖,乃就坐。食至,台吏赞,乃搢笏食。食讫,复 赞,食毕而罢。五月朔,命有司增黄麾仗三百五十人, 令文武官随中书门下横行起居,徙翰林学士位于 参知政事后,与节度使分东西揖殿出。 初,群臣见、 辞谢,皆赴正衙,淳化二年,知杂御史张郁言:“正衙之 设,谓之外朝。凡群臣辞见及谢,先诣正衙见讫,御史 台具官位姓名以报,阁门方许入对。”此国家旧制也。 自乾德后,始诏先赴中谢,后诣正衙,“而文武官中谢 后,次日并赴正衙。内诸司遥领刺史、阁门通事舍人 以上新授者,亦赴正衙辞谢。出使急速免衙辞者,亦 具状报台,违者罚俸一月。其内诸司职官并将校至 刺史以上新授者,欲望同百官例,赴正衙谢。”从之。 百官转对,自《建隆诏》内殿起居日,令百官以次转对, 限以二人,其封章于阁门通进,复鞠躬自奏,宣徽使 承旨宣答,拜舞而出,著为阁门仪制。淳化二年,诏自 今内殿起居日,复令常参官二人次对,阁门受其章。 淳化三年,御朝元殿受朝贺,定上寿仪并《申朝仪》十 五条。
按《宋史太宗本纪》,淳化三年五月甲午朔。御文德殿, 百官入阁 按《礼志》,淳化三年正月朔,命有司约开 元礼定上寿仪,皆以法服行礼,设宫县万舞酒三行 罢 是年令有司申举十五条:“常参文武官,或有朝 堂行私礼,跪拜待漏,行立失序、谈笑喧哗,入正衙门, 执笏不端、行立迟缓,至班列行立不正、趋拜失仪,言 语微”喧,穿班仗出阁门不即就班,无故离位,廊下食, 行坐失仪,入朝及退朝不从正衙门出入,非公事入 中书,犯者夺奉一月,有司振举,拒不伏者,录奏贬降。 按《文献通考》,淳化三年正月朔,服衮冕,御朝元殿受 朝贺,礼毕,改通天冠、绛纱袍,升座,受群臣等上寿。 淳化四年春正月庚寅朔,享太室,群臣诣斋宫、拜表 称贺
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淳化五年春正月甲寅朔,不受朝,群臣诣阁拜表称 贺。
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雍熙元年春正月壬子朔不受朝群臣诣阁拜表称贺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雍熙四年春正月甲子朔,不受朝,群臣诣阁拜表称 贺。
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端拱元年春正月己未朔不受朝群臣诣阁拜表称贺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端拱二年春正月癸未朔,不受朝,群臣诣阁拜表称 贺。
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至道三年二月帝不豫不视朝三月真宗即位十二月群臣上寿于崇德殿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纪》,至道三年二月,帝不豫,三月壬辰, 不视朝 按《真宗本纪》,至道三年三月,奉遗制即皇 帝位,“夏四月丙申,群臣请听政,表三上,从之,戊戌,始 见群臣于崇政殿西序。十二月癸巳承天节,群臣上 寿于崇德殿。”
====真宗咸平元年春正月辛巳僧你尾尼等自西天来====朝称七年始达。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咸平二年。八月辛亥。御文德殿。文武百官入阁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咸平三年五月朔,以雨,命群臣常服起居。十一月,御 朝元殿受朝。
按《宋史真宗本纪》,咸平三年十一月辛卯,日南至,御 朝元殿受朝。 按《礼志》,“真宗咸平三年五月朔,雨,命 放仗,百官常服起居于长春殿,退诣正衙,立班宣制。” 咸平四年五月壬申朔,御乾元殿受朝。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咸平五年秋七月癸丑,诏“许高州蛮田彦伊子承宝 等入朝,赐器帛冠带。”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咸平六年,诏详定《阁门仪制》。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咸平六年,命翰林 学士梁颢等详定阁门仪制,成六卷。因上言:“三司副 使序班朝服比品素无定列,至道中筵会在知制诰 后郎中前,今请同诸司少卿监班位在上,如官至给 谏卿监者,自如本品。朝会大宴,随判使赴长春殿起 居引驾。其朝会引驾至前殿,与诸司使同退。”
景德二年诏三馆秘书阁尚书省二十四司诸寺监并赴文德殿常参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景德二年,光禄寺 丞钱易言:“窃睹文德殿常朝班不及三四十人。盖以 凡掌职务止赴五日起居,颇违旧章。望令并赴朝参。” 乃诏应三馆、秘书阁、尚书省、二十四司、诸司寺监朝 臣内殿起居外,并赴文德殿常参。其审刑院、大理寺、 台直官、开封府判官、推官、司录两县、司天监、翰林天 文“监、仓场库务等,仍免”
景德三年,复诏群臣转对。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景德三年复诏群 臣转对。其在外京官内殿崇班以上。候得替先具民 间利害实封于阁门上进。方得朝见。”
景德四年春正月己亥朔,御朝元殿受朝。十一月戊 辰,日南至,御朝元殿受朝。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大中祥符元年十月御朝觐坛受朝贺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元年冬十月,驻跸泰山。 癸丑,御朝觐坛之寿昌殿,受群臣朝贺。”
大中祥符二年,左屯卫将军失朝,降太子左卫率。诏 罢上寿及明年元会,又以常参不整,令知班申奏。 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二年三月己卯,左屯卫 将军允言坐称疾不朝,降太子左卫率。十二月辛巳, 诏晋国大长公主丧,罢承天节上寿及明年元旦朝 会。 按《礼志》,大中祥符二年,御史知杂赵湘言,“伏见 常参官每日趋朝,多不整肃。旧制并早赴待漏院,候 开内门齐入。伏缘每日迨辰以朝,以故后时方入。又 风雨寒暑,即多称疾,宜令知班驱使官视其入晚者 申奏,疾者遣医亲视。”
大中祥符三年闰二月辛亥,帝御文德殿,群臣入阁。 夏四月甲子,契丹国母葬,废朝,禁边城乐。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大中祥符四年,详定阁门仪制。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大中祥符四年闰 三月。太常礼院阁门言:“准诏同详定阁门使李端悫 所奏,阁门仪制,宰臣与亲王立班坐位分左右,各为 班首。宰臣、枢密使带使相或带郡王并使相作一行, 总为中书门下班。其亲王独行一班者,准《封爵令》:兄 弟皇子皆封国。谓之亲王,所以他官不可参缀。检会 坐《次图》,直将宗室使相辄缀亲王,盖更张之时,未见 亲王,遂致失于讲求。近见朝拜景灵宫,东阳郡王颢 亦缀亲王班,窃恐未安。今取到《阁门仪制》,其合班宰 臣、使相在东,亲王在西,分班立。”又祥符元年宴《坐次 图》,宰臣王旦与使相石保吉在东,宁王元偓、舒王元 偁、广陵郡王元俨、节度使惟吉在西,分“班坐,其元俨、 惟吉是郡王,与节度使,许缀亲王班。窃虑当时出自 特旨。今来检寻元初文字,不见在先朝,只依祥符元 年宴坐次图,亲王及带使相、郡王在西为一班。臣等 参详,请依《阁门仪制》,亲王在西,独为一班。宗室郡王 带使相,许缀亲王,立班坐次,即系临时特旨。”从之。 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戊寅溪峒张文乔等八百人 来朝。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大中祥符六年。春正月。癸巳朔。上御朝元殿受朝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大中祥符七年。二月戊午。次襄邑县。皇子来朝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大中祥符八年正月朔,谒玉清昭应宫,还,御崇德殿 受贺。四月,王能自镇、定来朝。
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八年春正月壬午朔,谒玉清昭应宫,奉表告尊上玉皇大天帝圣号,奉安刻 玉天书于宝符阁,还御崇德殿受贺 按《礼志》:大中 祥符八年四月,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王能自镇定 来朝,宴于长春殿。阁门言,“旧制,节度使掌兵无此礼 例,既赴坐,则殿前马军都校当侍立,于品秩非便。”遂 令皆预位。后仍旧制。凡宰相、枢密、执政、使相、节度、外 国使见辞及来朝,皆赐宴内殿,或都亭驿,或赐茶酒, 并如仪。
大中祥符九年,诏定《宗室班图》。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大中祥符九年 正月,兴利州团练使德文言,男侍禁承显赴起居,请 在惟忠子从恪之上。时从恪虽侄行,而拜职在前,遂 诏宗正寺定宗室班图以闻。宗正言:“按公式令,朝参 行立,职事同者先爵,爵又同者先齿。今请宗子官同 而兄叔次弟侄者,并虚一位而立。”
天禧元年秋七月丁未霖雨放朝十二月丙子严寒放朝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天禧四年七月先天节,群臣上寿。九月,以雨放朝。十 月,诏定视事、起居之仪。
按《宋史真宗本纪》:“天禧四年九月己未,久雨,放朝。冬 十月戊寅,命依唐制双日不视事。十一月辛未,诏自 今群臣五日于长春殿起居,馀只日视朝于承明殿。”
按《礼志》:天禧四年十月,中书门下言:“唐朝故事五”
“日一开延英,只日视事,双日不坐。方今中外晏宁,政 刑清简,望准旧事,三日、五日一临轩听政,只日视事, 双日不坐。至于刑章、钱谷事务,遣差臣僚,除急切大 事须面对外,馀并令中书、枢密院附奏。”诏礼仪院详 定,双日前后殿不坐,只日视事,或于长春殿,或于承 明殿,应内殿起居群臣,并依常日起居,馀如中书、门 下之仪。俄又请“只日承明殿常朝,依假日便服视事, 不鸣鞭。”诏可。
天禧五年冬十月壬子,依《汉》、唐故事,五日一受朝,遇 庆会,皇太子押班。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乾兴元年二月皇太后以遗旨垂帘听政宰相率百官称贺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乾兴元年二月,帝大渐,遗诏皇太 子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权处分军国事。 按 《礼志》,乾兴元年,真宗崩,遗旨以皇帝尚幼,军国事兼 权取皇太后处分。宰相率百官称贺,复前奉慰,又慰 皇太后于帘前。有司详定仪式,内东门拜表,合差入 内都知一员,跪授传进皇太后所降批答,首书“览表 具之”,末云“所请宜许或不许。”初,丁谓定皇太后称“予”, 中书与礼院参议,每下制令称“予”,便殿处分称“吾”,皇 太后诏止称“吾”,与皇帝并御承明殿,垂帘决事,百官 表贺。
按《笔录》:乾兴初,先帝遗制,皇太后权兼军国重事,其 听断仪式,久而未定。宰相丁公谓欲每议大政,则皇 太后坐后殿朝执政,朔望则皇帝坐前殿朝群臣。其 馀庶务,独令入内押班雷允恭禁中附奏,传命于中 书、枢密院决之,众皆以为不可。时上下隔绝,中外惴 恐,俄而擅移山陵皇堂,事觉,丁遂罢去,始采用东汉 故事,上在左,母后在右,同殿垂帘坐,中书、枢密院而 下以次奏事如仪。自是群情乃安,迄明道末,不改其 制。
仁宗天圣元年夏四月丁未乾元节百官及契丹使初上寿于崇德殿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天圣三年春正月辛卯,长宁节,近臣及契丹使初上 皇太后寿于崇政殿。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按《礼志》。仁宗以四月十四 日为乾元节。正月八日皇太后为长宁节。诏定长宁 节上寿仪。太后垂帘崇政殿。百官及契丹使班庭下。 宰臣以下进奉上寿。阁门使于殿上帘外立侍。百官 再拜。宰臣升殿跪进酒。帘外内臣跪承以入。宰臣奏 曰:“长宁节臣等不胜欢忭。谨上千万岁寿。”复降再拜 三称万岁。内臣承旨宣曰:“得公等寿酒,与公等同喜。” 咸再拜。宰臣升殿,内侍出帘外跪授虚盏,宰臣跪受, 降,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内侍承旨宣群臣升殿,再拜。 升陈进奉物当殿廷,通事舍人称宰臣以下进奉。客 省使殿上喝“进奉”,出。内谒者监进第二盏,赐酒三行。 侍中奏:“礼毕”,皆再拜舞蹈。太后还内,百官诣内东门 拜表称贺。其外命妇,旧入内者即入内上寿,不入内 者进表。内侍引内命妇上寿,次引外命妇如百官仪。 次日大宴。
天圣四年十二月,帝欲元日先上太后寿,后受朝。诏 礼院修定《仪注》。
按《宋史仁宗本纪》:天圣四年十二月丁亥,帝白太后, 欲元日先上太后寿乃受朝,太后不可。王曾奏曰:“陛 下以孝奉母仪,太后以谦全国体,请如太后令。” 按《礼志》:仁宗天圣四年十二月,诏明年正月朔,先率百 官赴会庆殿,上皇太后寿酒毕,乃受朝天安殿。仍令 太常礼院修定仪制。
天圣五年正月朔,率百官上皇太后寿。十一月,贺皇 太后于会庆殿。
按《宋史仁宗本纪》,天圣五年“春正月壬寅朔,初率百 官上皇太后寿于会庆殿,遂御天安殿受朝。十一月 癸丑,祀天地于圜丘,大赦,贺皇太后于会庆殿” 按 《礼志》:“天圣五年正月朔,晓漏未尽三刻,宰臣百官与 辽使诸军将校并常服班会庆殿。内侍请皇太后出 殿后幄,鸣鞭升座,又诣殿后皇帝幄,引皇帝出。帝服 靴”袍于帘内北向褥位再拜,跪称:“臣某言:元正启祚, 万物惟新,伏惟尊号皇太后陛下膺时纳祜,与天同 休。”内常侍承旨答曰:“履新之祜,与皇帝同之。”帝再拜, 诣皇太后御坐稍东,内给侍酌酒授内谒者监进,帝 跪进讫,以盘兴,内谒者监承接之。帝却就褥位跪奏 曰:“臣某稽首言:元正令节,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 再拜。内常侍宣答曰:“恭举皇帝寿酒。”帝再拜,执盘侍 立。教坊乐止,皇帝受虚盏,还幄。通事舍人引百官横 行,典仪赞再拜,舞蹈,起居。太尉升自西阶称贺,帘外 降还位,皆再拜,舞蹈。侍中承旨曰:“有制。”皆再拜。宣曰: “履新之吉,与公等同之。”皆再拜,舞蹈。阁门使帘外奏: “宰臣某以下进寿酒。”皆再拜。太尉升自东阶,翰林使 酌御酒盏授太尉,执盏盘跪进帘外,内谒者监跪接 以进。太尉跪奏曰:“元正令节,臣等不胜庆忭,谨上千 万岁寿。”降还位,皆再拜。宣徽使承旨曰:“举公等觞。”皆 再拜。太尉升,立帘外,乐止。内谒者监出帘,授虚盏,太 尉降阶,横行,皆再拜舞蹈。宣徽使承旨宣群臣升殿, 再拜。升及东西厢坐,酒三行,侍中奏:“礼毕”,退。枢密使 以下迎乘舆于长春殿,起居称贺。百官就朝堂易朝 服,班天安殿朝贺。帝服衮冕受朝。礼官、通侍舍人引 中书令、门下侍郎各于案取所奏文,诣褥位,脱剑、舄, 以次升,分东西立。诸方镇表祥瑞案,先置门外,左右 令使绛衣对举,给侍中押祥瑞,中书侍郎押表案入, 分诣东西阶下对立。既贺,更服通天冠、绛纱袍,称觞 上寿,止举四爵。乘舆还内,恭谢太后如常礼。
天圣七年十一月癸亥,冬至,率百官上皇太后寿于 会庆殿,遂御天安殿受朝。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天圣八年十一月,贺皇太后于会庆殿。
按《宋史仁宗本纪》:“天圣八年十一月戊辰,祀天地于 圜丘,大赦,贺皇太后于会庆殿。”
天圣九年春正月丙辰,“长宁节,百官初上皇太后寿 于会庆殿。”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明道元年冬十一月己卯冬至率百官贺皇太后于文德殿御大安殿受朝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明道二年四月己酉,罢乾元节上寿。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景祐元年九月壬辰百官请只日御前殿如先帝故事诏可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宝元 年宋庠奏入阁仪制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宋庠传》:庠宝元中以右 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庠为相儒雅,练习故事,自执政, 遇事辄分别是非。尝从容论及唐入阁仪,庠退而上 奏曰:“入阁乃有唐只日于紫宸殿受常朝之仪也。”唐 有大内,又有大明宫,宫在大内之东北,世谓之东内。 高宗以后,天子多在大明宫之正南门曰丹凤门,门 内第一殿曰含元殿,大朝会则御之。第二殿曰宣政 殿,谓之正衙,朔望大册拜则御之。第三殿曰紫宸殿, 谓之上阁,亦曰“内衙”,只日常朝则御之。天子坐朝,须 立仗于正衙殿,或乘舆止御紫宸,即唤仗自宣政殿 两门入,是谓东西上阁门也。以本朝宫殿视之,宣德 门,唐丹凤门也;大庆殿,唐含元殿也;文“德殿,唐宣政 殿也;紫宸殿,唐紫宸殿也。今欲求入阁本意,施于《仪 典》,须先立仗文德庭。如天子止御紫宸,即唤仗自东 西阁门入。如此则差与旧仪合。但今之诸殿,比于唐 制,南北不相对尔。”又按:唐自中叶以还,双日及非时 大臣奏事,别开延英殿,若今假日御崇政、延和是也。 乃知唐制无过坐朝日即为入阁。其后正衙立仗,因 而遂废,甚非礼也。
康定元年诏定后殿奏事崇政殿入对仪制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康定元年六月丙戌,诏假日御崇 政殿视事如前殿。 按《礼志》,“康定初,诏中书、枢密、三 司,大节、大忌给假一日,小节、旬休并后殿奏事,前后 毋得过五班,馀听后殿对御厨给食。假日崇政殿辰 漏,上入内进食,俟再坐复对。”
庆历元年春正月辛亥朔御大庆殿受朝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庆历三年。诏台省侍从官。随宰相正班北面起居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挥麈后录》:近阅田宣简 《儒林公议》。语简而详。国家承五代大乱之馀。每朔望 起居及常朝并无仗卫。或数年始一立冬正仗。当世 人士。或不识朝廷容卫。迄今阙然。太宗朝常诏史馆 修撰杨徽之等校定入阁旧图。时江南张洎献状,述 朝会之制得失,明著,其要云:“今之乾元殿,即唐之含 元殿也,在周为外朝,在唐为大朝,冬至元日立全仗 朝百国,在此殿也。今之文德殿,即唐之宣政殿,在周 为中朝,在汉为前殿,在唐为正衙。凡朔望起居、册拜 后妃、皇太子、王公大臣对四夷君长、试制策科举人, 在此殿也。昔东晋”太极殿有东西阁,唐制紫宸上阁, 法此制也。且人君恭己南面,向明而理紫微黄屋,至 尊至重。故巡幸则有大驾法从之盛,御殿则有勾陈 羽卫之严,故虽只日常朝,亦犹立仗。前代谓之“入阁 仪”者,盖只日御紫宸上阁之时,先于宣政殿前立黄 麾金吾仗,候勘契毕,唤仗即自东西阁门入,故谓之 “入阁。”今朝廷且以文德正衙权宜为上阁,甚非宪度。 况国家继百王之后,天下升平,凡曰宪章,咸从损益, 惟视朝之礼,尚自因循。窃见长春殿正与文德殿南 北相对,殿前地位连横街,亦甚广博。伏请改创此殿 作上阁,为只日立仗视朝之所。其崇政殿即唐之延 英是也,为双日常时听断之所。庶乎临御之式,允协 前经。今论以《入阁仪注》为朝廷非常之礼,甚无谓也。 臣窃按《旧史》,中书、门下、御史台谓之“三署”,为侍从供 奉之官。今常朝之日,侍从官先次入殿庭,东西立定, 俟正班入,一时起居。其侍从官则东西对拜,甚失北 面朝谒之礼。今请准旧仪,侍从官先次入起居毕,在 左右分行,侍立于丹墀之下,故谓之“蛾眉班。”然后宰 相率执政班入起居,庶免侍从官有东西对拜之文, 得遵正礼。至庆历三年,予知制诰时,始诏台省侍从 官随宰相正班北面起居,其他则无所更焉。
庆历七年春正月丙子朔,御大庆殿受朝。六月壬戌, 诏“臣僚朝见者留京毋过十日。”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皇祐五年春正月壬寅朔御大庆殿受朝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嘉祐元年正月朔御大庆殿受朝六月诏双日不御殿伏终如旧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嘉祐元年春正月甲寅朔,御大庆 殿受朝,是日,不豫。二月甲辰,帝疾愈,御延和殿。六月 辛亥朔,诏双日不御殿,伏终如旧。”
嘉祐八年四月,英宗嗣位,皇太后垂帘听政。六月,初 御殿见百官。
按《宋史英宗本纪》,嘉祐八年夏四月,帝嗣皇帝位。乙 亥,帝不豫。丙子,尊皇后曰皇太后。己卯,诏请皇太后 同听政。壬午,皇太后御小殿垂帘,宰臣覆奏事。秋七 月壬子,初御紫宸殿。帝自六月癸酉不御殿,至是始 见百官。 按《礼志》:英宗即位,辅臣请与皇太后权同 听政。礼院议,自四月内东门小殿垂帘,两府合班起 居,以次奏事。非时召学士,亦许至小殿。时帝以疾权 居柔仪殿东阁西室,太后垂帘处分,称:“吾惟两府日 入候问圣体。”因奏政事,退诣小殿,帘外覆奏。太后帝 疾间,御前后殿听政,两府退朝,犹于小殿覆奏。
英宗治平元年春正月己亥寿圣节百官及契丹使初上寿于紫宸殿五月戊申皇太后还政庚戌初日御前后殿
编辑按《宋史英宗本纪》云云。 按《礼志》:英宗以正月三日 为寿圣节。礼官奏“故事圣节上寿,亲王枢密于长春 殿,宰臣百官于崇德殿,天圣谅暗皆于崇政殿。于是 紫宸上寿,群臣升殿间饮献一觞而退。又一日赐宴 于锡庆院。”
治平四年正月,神宗即位,诏“东平、襄阳二王朝朔望, 十二月以来,正日食,罢朝贺。”诏起居日增转对官二 人。
按《宋史神宗本纪》,治平四年正月,帝即皇帝位,诏东 平郡王允弼、襄阳郡王允良朝朔望。十二月辛酉以 来,岁日食正旦,自乙丑避殿减膳,罢朝贺。壬戌,诏起 居日增转对官二人。 按《礼志》:治平中,命御史台每 遇起居日,令百官转对。御史台言,“旧制,起居日轮两 省及文班秩高者二员转对。若两省官有充学士、待 制”,则缀枢密班起居,内朝臣僚不与。寻诏“遇转对日 增二员。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