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三十一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
第三十一卷目录
桥梁部汇考
诗经〈大雅大明〉
尔雅〈释宫〉
国语〈周语〉
史记〈天官书注〉
说文〈说桥〉
广志〈独木桥〉
唐书〈百官志〉
明会典〈工部〉
畿辅通志〈顺天府 保定府 河间府 真定府 顺德府 广平府 大名府
宣府〉
山东通志〈济南府 兖州府 东昌府 青州府〉
山西通志〈太原府 平阳府 汾州府 大同府〉
河南通志〈开封府 归德府 彰德府 河南府 汝州〉
陕西通志〈西安府 延安府 汉中府 庆阳府 临洮府〉
江南通志〈江宁府 苏州府 常州府 扬州府 太平府 凤阳府 广德州〉
浙江通志〈杭州府 宁波府 绍兴府 台州府 严州府 处州府〉
江西通志〈南昌府 饶州府 广信府 南康府 建昌府 临江府 吉安府
袁州府〉
湖广通志〈武昌府 黄州府 德安府 荆州府〉
福建通志〈福州府 福宁州〉
四川通志〈成都府 重庆府 顺庆府 泸州 眉州 东川军民府〉
广东通志〈韶州府 惠州府 廉州府 雷州府〉
广西通志〈桂林府 梧州府〉
云南通志〈大理府〉
贵州通志〈平越府 威宁府〉
桥梁部总论
大学衍义补〈道涂之备〉
考工典第三十一卷
桥梁部汇考
编辑《诗经》
编辑
《大雅大明》
编辑
“亲迎于渭”,“造舟为梁。”
〈朱注〉造作梁桥也。作船于水,比之而加版于其上以通行者,即今之浮桥也。《传》曰:“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张子》曰:“造舟为梁,文王所制,而周世遂以为天子之礼也。”〈大全〉《尔雅》注曰:“造舟,比船为桥,维舟连四船,方舟并两船,特舟,单船。”
《尔雅》
编辑
《释宫》
编辑
堤谓之“梁”,石杠谓之徛。
〈注〉梁即桥也。或曰石绝水者为梁。徛,聚石水中以为步渡彴也。《孟子》曰“岁十一月徒杠成。”或曰今之石桥。
《国语》
编辑
《周语》
编辑
天根见而水涸,水涸而成梁,故《夏令》曰:“十月成梁。”
〈注〉天根,氐、亢之间也。涸,竭也。谓寒露雨毕之后五日,天根朝见,水潦尽竭也。《夏令》,夏后氏之令,周所因也。《成梁》,所以便民,使不涉也。
《史记》
编辑
《天官书注》
编辑
“《王良》五星,在奎北”河中,天子奉御官也。客星守之,则 津桥不通。
《说文》
编辑
《说桥》
编辑
桥,水梁也。东楚谓桥为“圯。”
《广志》
编辑
《独木桥》
编辑
独木之桥曰“榷”,亦曰“彴。”
《唐书》
编辑
《百官志》
编辑
诸津:令各一人,正九品上;丞二人,从九品下。掌天下 津济舟梁。灞桥、永济桥,以勋官、散官一人莅之;天津 桥、中桥则以卫士拼扫。凡舟梁之备,皆先儗其半,袽 塞竹。所在供焉。
唐改津尉曰“令。” 有录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典事三人,津吏五人,桥丁各三十人,匠各八人。京兆、河南诸津隶都水监。便桥、渭桥、万年三桥有丞一人,从九品下。府一人,史七人,典事二人,掌固二人。贞观中废。
《明会典》
编辑
司起造。若用渡船去处,须要置造船只,佥点水手。所 用桩木灰石等项。于本处丁多户内起夫、附近山场 采办。在京本部自行随时计工成造修理”
《畿辅通志》
编辑
《顺天府》
编辑
卢沟桥 在府西南三十里。金眀昌初建。插柏为基, 雕石为阑,阑上石狮子母抱负不可数计。桥东筑城, 为九馗咽喉。月晦五更,他处不见月,惟卢沟桥见之。 称“京师八景之一。”
《高梁桥 景物略》曰:“水从玉泉来,三十里至桥下,荇 尾靡波,鱼头接流,夹岸高,柳丝丝到水。岁清明,都人 踏青高梁桥,舆者骑者以万计。”
草桥 在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方十里,皆泉也,会 桥下伏流十里,道玉河以出,四十里达于潞故李唐 万福寺,寺废而桥存。
弘仁桥, 《景物略》曰:“出左安门东行四十里,石桥五 丈,曰弘仁桥。桥下水从琉璃河西来,馀百里,过桥,水 东北去,不足百里,入于运河,为一支桥,东头元君庙, 西向临桥,若梯阶之桥,左右水若特意环之,避其霤 中。”
思乡桥 在丰润县西。过沙岩寺北,曰浭水,出岩儿 口,由运河入于海。凡水东流,而此水独西,人谓还乡 河也。河在鱼梁务,旧有桥。宋徽宗北辕过桥,驻马四 顾,泫然曰:“吾过此向大漠,安得似此水还乡矣?”已而 曰:“赵氏子孙文弱耳。”仰而曰:“天兴后圣,雪吾耻仇!”因 不食而去。人乃谓思乡桥也。
《保定府》
编辑
方顺桥 在满城县南五十里。石空雕阑,坚致雄伟。 隋开皇时建。
田村桥 在安肃县北二十里,源出平地,三派分流, 俗名“鸡爪泉。”经柳湾入卫河。明天顺间,垒石为桥,以 通往来。
升仙桥 在新城县南关。相传金时有人卖药桥上, 自号“药仙。”忽一日白昼飞升,因名。
东渡桥 在高阳县东南二十里,明崇祯六年建。势 极高耸,远望如长虹饮水。
《河间府》
编辑
五节桥 在献县,即单家木桥。明正德六年,五女遭 寇,死此桥下,故改名“五节。”崇祯间,知县李粹白改建 石桥。
《真定府》
编辑
雕桥 在府城西十五里。桥下有穴数十,泉涌不息, 环流于城。值旱,资以灌溉,民多利之。故《府景》称为“雕 桥涌泉。”
安济桥, 在赵州南五里洨河上,一名“大石桥。”制造 奇特,隋匠李春之迹也。唐中书令张嘉贞有铭。
《顺德府》
编辑
南寒桥 “在南和县,跨澧水而南,为往来轮蹄之所。 桥北有寺,寺中有楼,楼外看山,桥头问水。杨柳参天, 秋花满路。”
《广平府》
编辑
学步桥 在邯郸县北门外。相传寿陵子学步于此。
《大名府》
编辑
富庶桥 在濬县南新镇,有高阜,曰“适卫”,次桥曰“冨 庶桥。”相传子适卫与冉有问路处。
《宣府》
编辑
武林桥 在保安卫城南四十里,跨桑干河,武林二 姓人建,故名。
鸡鸣桥 在鸡鸣山右侧,洋河左岸。石柱七十有二, 东西横列,长百步许;柱高一丈,围如之。
《山东通志》
编辑
《济南府》
编辑
鹊华桥 在府治西北古明湖上。桥之侧有元大书 《湖名石刻》。桥之南旧有百花桥,桥侧有百花洲,洲上 有百花台。又环湖之桥有七:曰芙蓉,曰水西,曰湖西, 曰北池,其三失名。
黄冈桥 在府城西黄冈。嘉靖十二年,巡抚都御史 袁宗儒与巡按御史方远宜议开濬黄冈废河。自筐 山铺经长清县界,抵段店、华家口诸水隘塞处,悉疏 掘之,达于盐河,以防岱阴、济泺暴雨泛涨。迺因筐山 西废桥甃石新之,又建板桥于西南河津。教谕王僎 记。
《兖州府》
编辑
跻云桥 俗谓“斗子桥”,在滕县南半里,跨南梁水,邑 人王元宾有赋。
席桥 在东平东五十里架坎河上。相传宋真宗东 封泰山,车驾经行,以“席”铺藉,故名。
《东昌府》
编辑
冰桥 在武城县,架木以渡,冰解方撤,故名。
===明弘治七年,桥毁。万历二十二年,知府卫一凤、知县 刘养浩甃石。长二十丈,阔一丈,改名“万年桥。”
月样桥 在府城东南二十五里白马庙东。采石凝 结如天成。
《山西通志》
编辑
《太原府》
编辑
赤桥 在太原县西南七里,晋水北渠上,智伯引水 灌城,初名“豫让桥”,宋太宗凿卧龙山,血出成河,因更 今名。
张庆桥 在榆次县西南二十里。巨石为梁,下为水 门四,虽洪流巨浸,不能冲毁。给事中张国儒有《记》。 天桥, 在保德州东北二十里,下临深涧,上接石峡, 桥跨两山之崖。
《平阳府》
编辑
飞虹桥 在襄陵县西南三十里义店村。众木攒成, 不见斧痕,俗呼“鲁班桥。”
豫让桥 在赵城县南十里。昔豫让为智伯报仇杀 赵襄子,伏于其下。明正统中,知县何千聪甃石为之, 后人改名曰“国士桥。”
蒲津桥 在蒲州西门外,横跨黄河,即唐明皇帝所 制浮桥也。
孟盟桥 在蒲州东一十里。秦将孟明伐晋,济河焚 舟,盟师必克,故以名桥。
义桥 在稷山县。绛州人。孝子。三十丧父母,五十犹 衰麻。尝成桥于稷山县汾水上,乡党义之,因名。崔祐 甫有记。
《汾州府》
编辑
彝吾桥 在石楼县东,以晋公子彝吾封屈而名。县 东二十五里有彝吾馆。
《大同府》
编辑
八角桥 在广灵县东十里。相传有民八家环居于 此,共建,后人误称曰“八角桥。”
涞源桥 在广昌县东一里,左右水碾、水磨,周围树 木丛茂,盛暑乘凉,最为胜境。明嘉靖五年建,有《碑记》。
《河南通志》
编辑
《开封府》
编辑
陈桥 在府城北四十里。即宋太祖拥立处。
南关桥 在新郑县南门外溱洧河上。子产以乘舆 济人,即此处。
虹桥 在汜水县西北一里。石介有“雨霁𬟽光横古 岸,月明龙影浸寒波”之句。
《归德府》
编辑
酂城桥 在永城县南二十里,一名“圯桥”,即《张良进 履》处。
《彰德府》
编辑
石窦桥 在临漳县西南。昔魏武帝引漳水入邺城, 道经石窦,即此。
《河南府》
编辑
天津桥 在府城外西南。隋大业间建,邵雍《闻杜鹃》 处。
皋门桥 在府城西,晋惠帝建。潘岳《西征赋》:“驻马皋 门”,即此。
河桥 在孟津县东北。晋杜预请建桥于富平津,即 此。
《汝州》
编辑
洗耳桥 在州城西门外,即许由洗耳处。
《陕西通志》
编辑
《西安府》
编辑
灞桥 在府城东二十五里。隋开皇二年造。汉时送 行者至此,折柳赠别,取江淹《别赋》句,又呼为销魂桥。 中渭桥 在府城西北二十五里。本名横桥,又名三 桥。秦始皇作离宫于渭南北,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 桥南度,以法牵牛。广六丈,南北二百八十步。六十八 间,七百五十柱,二百二十二梁。
东渭桥 在高陵县东南二十里,灞水合渭之地。汉 高帝造,以通栎阳道。唐德宗有碑在桥侧,旌表西平 克复之功。
崇仁桥 “三原县南北城,对跨深谿,清水贯其中,往 来直下数十丈。夏水暴涨,艰于罂绠。”明少保温纯采 北山青石规建,作“白虹属天之势,自是南北相通,平 如砥矢。”
板桥, 在商州北四十里。唐诗“人迹板桥霜”,即此。 圣女桥, 在白水县东南三十里,传三神女一夜成 之。
驻马桥 在华阴县西门外。华山之秀,过者皆于此 揽辔驻望,因名。
《延安府》
编辑
石坂桥 在葭州西五里。下瞰深涧,上眺危峰,鸟道 百尺。
===可渡,天然生成,不假人力,最为奇崄。
《庆阳府》
编辑
清水桥 在合水县西南一里。天雨滂沛,流而不浊, 故名。
《临洮府》
编辑
泄湖桥 在河州东三十里。禹未凿时,州地即湖也, 既凿,入黄河,故名。两岸禹凿,石迹犹存。
《江南通志》
编辑
《江宁府》
编辑
淮青桥 在府大中桥西,以接秦淮、青溪二水,故名。 乌金桥, 在溧阳县北五十五里,石出乌金。
《苏州府》
编辑
乘鱼桥 在子城西北,昔琴高乘鲤升仙之地。 临顿桥 在府临顿,吴时馆名。吴王尝顿憩军士,因 此置桥。唐陆龟蒙居此。
百口桥 在府东。汉顾训五世同居,聚族百口,故因 其居名桥。
鹤舞桥 在府内。吴王夫差葬女舞鹤于此,故名。 织里桥 在府本。吴王织里,故名。
石岩桥 在府治西。唐刺史白居易建,名“白头桥。”有 石刻三字。
皋桥 在阊门内。汉议郎皋伯通居其侧,梁鸿所寓 也。
都亭桥 在府承天寺西。吴王寿梦尝于此作“都亭”, 以招贤士。
吴门桥 在府上,有石刻三大字,旧名“新桥。”下有三 洞,最长,又称“三条桥。”
宝带桥 在府西南十五里,跨澹台湖南北,长三十 馀丈,今呼为“小长桥。”相传为唐王仲舒建,捐带助费, 故名。
状元泾桥 在维亭。有“潮到维亭出状元”之谶,故名。 垂虹桥, 在吴江县东门外,东西千馀丈。桥中有垂 虹亭,下开七十二洞。洪武、正统间,相继重修。
甘泉桥 在吴江县,又名“第四桥。”其水甚清冽,在《水 品》第六。
《常州府》
编辑
长桥, 在宜兴县南二百步。晋周处斩蛟之所。
《扬州府》
编辑
二十四桥 在府旧城,隋置,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后 韩令坤置州城,分布阡陌,别立桥梁二十四桥,存废 莫考矣。
小市桥 在北水关外,俗呼为“宵市桥。”相传隋炀帝 时于此开夜市。
凤凰桥 在府城北三十五里。相传昔有凤凰止于 此。
惠政桥 在邵伯镇梵行寺东。旧谓“谢安以政惠民”, 故名。
胥浦桥, 在仪真县西十里,即伍子胥渡江处。 瑞芝桥, 在宝应县东北,跨市河,尝产芝草,因名。 鱼骨桥, 在通州馀东场东,以鱼骨为之。
《太平府》
编辑
南津桥 即上浮桥,明洪武二年建,走青山道也。 孝烈桥 在芜湖县东南一里金马门外。宋烈女詹 氏投水于此。
《凤阳府》
编辑
北炉桥 在定远县城西九十里。相传有人于此置 炉铸剑,故名。
胭脂桥, 在泗州南门外,桥下有池,水色红紫。 凤凰桥, 在天长县前,石上凿凤形。
七星桥 在颍州城南五十里,水中有七石,形如北 斗,故名。
《广德州》
编辑
星桥 在州治东五里无量溪上。旧传,此地星陨为 石,因名“福星桥。”
暗桥 在建平县东北六十里,护形山之麓。旧传伍 员奔吴,避于山中,追者至此,云气护之,员及桥而天 暗,遂名为“暗桥。”
《浙江通志》
编辑
《杭州府》
编辑
六桥: 第一桥名“映波”,通赤山教场营;西湖“环碧”,东 指西泠,营构完密。明末时有媚珰者尝于此为之立 庙,而桥遂非当日旧址矣。第二桥名“琐澜”,通赤山麦 岭。第三桥名“望仙”,通花家山巷。第四桥名“压堤”,通茅 家埠。第五桥名“东浦”,通面巷。第六桥名“跨虹”,通耿家 埠。
丰乐桥 此桥南属钱塘,北属仁和,在一郡正中处。 宋时桥上有丰乐楼,朝士每多会饮于此。金鱼紫貂, 解悬栏楯,璀璨照映,行者伫观。桥南有谢氏卖酒,酤 饮甚多,盖即古丰乐楼。酒家子孙世业,至今有名焉。 “侍郎桥” 在钱塘县。宋郡人郎简以工部侍郎致仕居此,里人贤之,因名。
石湖桥 在仁和县,以宋相范成大号“石湖”,居此,故 名。
上粟桥 在仁和县。正统初,岁饥,里人夏诚出粟二 千馀斛赈济一方,旌表其门。是年更新此桥,故以“上 粟”名之。
桂芳桥 在仁和县。宋时里人徐宣与弟寅垓同登 进士,垓居榜首,故名“桂芳。”
瓜桥 富阳县南五十里感化村,世传孙锺设瓜于 此桥。
白鹤桥 富阳县东二十里。世传赤松子驾鹤于华 盖山,鹤鸣此桥,因以名之。
葫芦桥 馀杭县东南一里,跨南渠河。相传东汉时 隐士张俨植葫芦以贸积钱造桥,故名。
丁公桥 馀杭县西八里,跨山涧。梁天监初,丁遵为 临安县令,性恬淡,薄名利。交代之后,筑室山间,隐而 学道,为桥以济不通。
双仙桥 馀杭县西南一十八里,洞霄宫九锁山门 外。汉武帝时,晋葛仙翁、郭真君讲道于此,故名。
《宁波府》
编辑
丽泽桥 在慈谿县前。其底聚石为《离卦》,以县治为 《离卦》象也,故桥以“丽泽”为名。复恐火盛有伤,乃于骢 马桥之北,街之东西,凿两池两井以解之。此皆昔人 虑远之遗制也。
《绍兴府》
编辑
题扇桥 在府城内蕺山下。《晋书王羲之传》:“常在蕺 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五字。 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 答。”
兰亭桥 在府城西南,晋王右军修禊处。桥下细石 浅濑,水声昼夜不绝。
隐鹤桥 在馀姚县。唐莫盛携鹤至此,鹤忽隐不见, 故名。
子猷桥 在嵊县东五里。晋王子猷返棹处也。 “悔桥”, 在新昌县。唐司马承祯隐天台山,被征至此 而悔,因名。
《台州府》
编辑
元绛十桥 在府城。古有三河,曰清源,曰新泽,曰清 水。旧《志》载,先因城中水多壅塞,自括苍门疏而之东 南,又东汇于崇和门,以池积水,号广惠渠。自钱氏归 宋后,堙为平陆。每霖雨则内水淹沮,值潮溢迸城,飘 荡相望。宋庆历中,文简公元绛守台,始开凿通舟,建 十石桥以度车马。曰“平桥”,在台治小厅前。淳熙中,宋 守颖重建。跨池为屋,左右植芙蓉,曾守几有诗赞之。 锦衣桥 在临海县东二十里。旧为邵家渡,后有布 政蔡潮出己衣以成桥,故名。
赤栏桥 在临海县东南一百二十五里。桥上旧有 亭,东南有楼。晋成公绥为章安令,尝登楼制《雪,赋》 利涉桥 在黄岩县拱辰门外澄江上。旧为江亭渡, 宋嘉定四年杨令圭建。长一百丈,广三丈,为台温通 衢。叶适有记。
孝友桥 在黄岩县西一里。修六十丈,广三丈,跨大 江别浦。宋元祐中,张令元仲累石为之。元仲字孝友, 因以名桥。元末年圯,后赵伯云重筑。桥有五洞,桥面 亦五折。
利渡桥 在黄岩县西十五里,旧为断江渡,江流湍 悍,渡者多溺。袁令应祺建,秦尚书鸣雷有记。
《严州府》
编辑
聚星桥 在淳安县东南五十里。相传宋时近桥有 邵氏前后五人登第,因以名之。
独石桥 桐庐县北四十里,吴仲高建,以独石为之, 亦一邑之奇也。
《处州府》
编辑
黄灵桥 在丽水县。唐郡守李邕于此撰《叶慧明神 道碑》,有云“徇赤松之游,纵黄灵之术。”故名。
百丈漈桥 在青田县南田水口。其漈去桥一里,计 高峻百馀丈。半漈有大石柱,瀑流飞激,其声如雷。傍 有石室。故老云:“昔有陶真人炼丹于此。”
《江西通志》
编辑
《南昌府》
编辑
石镇桥 在府城西北十里,旧名石头渡。春夏水涨, 行者病涉。明邑人张位首倡造桥,名曰“石镇。”复筑堤 七里,接章江寺。
罗溪桥 在进贤县西二十里钦风乡。跨罗溪水,以 鄱湖为汇。每春夏淫潦,群水奔会于此,一望漭泱,渡 者有风涛之险。明正德间,知县张冲筑罗溪堤,延袤 二里,中造桥以通溪流,后逓修逓圮。万历三十年,知 县黄汝亨重造石桥六,孔堤二百七十五丈,护以桩 木,植柳环之。寻为洪水冲啮,堤稍溃。三十六年,知县
周光祖复筑,崇、广更加丈尺。其北岸尽砌以红石,仍用石墁之,并修石桥,至今孔道益固。永济桥 在武宁县下南乡,跨白石山涧,旧名“黄婆 桥。”明成化十九年,知县冯琦伐石重造,郡人张元祯 有记。
跨鳌桥 在宁州治西二里。跨鳌坑之水。下有数石, 崛突若鳌头,故名。
《饶州府》
编辑
王公桥 在府城西隅。宋知州王十朋徙知夔州,民 走诸司,乞留不得,至断其桥。十朋乃以车从间道去, 众葺断桥,因名。
胭脂桥 在府城永福寺东,鄱阳王萧俨宅。宫人尝 遗胭脂,水流出,故名。
格勒桥 在府城三都,跨湖水尾,东通小渡铺路。晋 王遥升仙,从者王氏方担柴经其地,闻之弃而去。俗 以担柴器为“格勒”,故名。
孝烈桥 在安仁县二都。宋谢叠山女,适金竹周铨, 早寡,闻父与母李氏死节,遂出奁赀作桥。桥成,赴水 死。乡人义之,故名。
《广信府》
编辑
诸溪桥 在府城西十里。宋绍兴间建。按《图志》以溪 岸多槠木,名槠溪。或曰众流之所会也,故从今名。 戴星桥 在贵溪县北五里。元至治间造成桥之日, 其夜乡人见有星坠其间,故名。
龙津桥 在贵溪县南七十里龙虎山前,乃圣井龙 神出入之所。明洪武间乡人胡子亮建。
《南康府》
编辑
三石梁 在府西三十里庐山上。长数丈,广不盈尺, 杳然无底。世传晋吴猛与弟子蹑石梁而渡,见金阙 玉房,有老人坐桂树下,以玉杯盛甘露浆与猛弟子 窃一宝器。须臾云雾晦冥,梁化如指。猛令送还,乃手 引诸徒,闭目而返。唐李白诗:“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 倒挂三石梁。”即指此也。
枕流桥 在白鹿洞书院口。桥下即小三峡,峡勒“枕 流”二字。
《建昌府》
编辑
通福桥 在府城东二里,跨东江上。以其路通福建, 故名。
龟湖桥 在府城东三里。宋淳祐五年,知县赵必揆 因洪水冲破,造四浮桥,一通福建,一通沙溪,一通潭 步源,一通龟峰入大源。今之通福桥,其龟湖四桥之 一也。
《临江府》
编辑
惠政桥 在新淦县城南。宋元祐中,苏轼谪岭南,道 经此,题曰“惠政。”
暮膳桥 在峡江县城南五里。宋隆祐孟太后道经 此,进暮膳,故名。
莱公桥 在峡江县城西一里。宋寇莱公谪潮时经 此,故名。
《吉安府》
编辑
集仙桥 在安福县北门外。宋绍兴间,邑令向子贲 建。相传居人夜闻桥上仙乐缭绕,旦往视之,惟见书 “吕洞宾”字于桥柱,故易今名。
凤停桥 在安福县北。唐元和间,有异人以凤毛浮 水而下,遇止处,立庙,揭名曰“凤停庙。”宋熙宁间,道士 朱龟岳就庙前架木为桥,因名。
《袁州府》
编辑
万年桥 在分宜县清源古渡东。明嘉靖丙辰,少师 严嵩建,名以“万年”,祝天子万寿,自为《记》。
萍实桥 在萍乡县西南,以楚昭王得萍实名。吴宝 鼎间,邑人李熹甃石为桥,而屋其上。
宗濂桥 在萍乡县东五十里卢溪镇。宋周濂溪监 税于此,因名。
康乐桥 在万载县东北。谢康乐袭封康乐公,频游 此,因名。
《湖广通志》
编辑
《武昌府》
编辑
朱紫桥 在崇阳县上津渡。有宋孟珙“朱紫桥”三大 字碑存,桥废。
甘棠桥 在崇阳县。宋张乖崖咏为令时,民多种茶 为业。令曰:“茶利厚,官将榷之,不如栽桑。”后果榷茶。他 邑民多为茶失业,而崇桑已成,又为凿山引水溉田, 惠爱甚沃,民为立甘棠桥,以志不忘。
《黄州府》
编辑
海棠桥 在府治。宋时有老书生家桥侧,海棠丛开。 秦观尝醉卧于此,明日题其柱,有诗。
绿杨桥 在蕲水县,因东坡醉卧桥上,有“解鞍欹枕 绿杨桥”之句,遂名。
《德安府》
编辑
绩麻桥 在孝感县。世传居民女绩麻所建。
渡蚁桥 在应山县。即宋郊编桥渡蚁处。
===壕堤上。明弘治中,江水泛涨,冲塌城楼。荆州左卫指 挥张朝造此以杀水势。
照影桥 在石首县西八仙山下。相传有仙人于此 照影。
天生桥 在枝江县南三里三郎溪上。两岸逼近水 中卧巨木如天生然,故以名桥。
花桥 在长阳县,有二,一在县南安得乡,一在西安 宁乡,俱建自元,因鑴有花草,故名。
《福建通志》
编辑
《福州府》
编辑
沈字桥 在古田县四十一都。旧传造桥时,有谢神 童过,题桥梁曰:“圣人必得寿,月重轮,星重辉,中国有 至仁。书同文,车同轨。”又曰:“衣锦东归,拥高车,乘驷马; 扬鞭西上,骑白凤,跨红鸾。”又曰:“款石梁,蹴天津,升仙 有便。撼乾枢,斡地轴,利涉无边。”又曰:“铁柱千年,屹西 新之旧址;玉虹万丈,据南郡之上游。”又曰:“含元殿,承 恩亭稳为柱石,般若舟,菩提岸,广植津梁。其字题在 桥梁上,沈入半寸,故名。”
《福宁州》
编辑
花桥 在宁德县石堂。宋淳熙间,朱熹过此,语人曰: “后数十年,此中出儒者。”淳祐甲辰,陈普生,有鹧鸪百 数绕屋之祥。
《四川通志》
编辑
《成都府》
编辑
升仙桥 府城北七里。司马相如尝题柱云:“大丈夫 不乘驷马车,不复过此桥。”
万里桥 在成都县南门外,旧名七星。《寰宇记》:昔孔 明于此饯费袆聘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又《唐史》 载,明皇狩蜀过此,问桥名,左右对以万里。明皇叹曰: “开元末,僧一行谓更二十年国有难,朕当远游至万 里之外,此是也。”因驻跸于成都焉。列代因之以名。
《重庆府》
编辑
孝感桥 綦江县治南六十里,绍兴中,有里妇从其 姑过溪,姑落水中,妇救之,漂至滩下,恍若有人扶之 而出,妇姑俱全,因建。
《顺庆府》
编辑
至喜桥 广安州治东。昔欧阳修自吴入蜀,喜路险, 至此始平,因名“至喜。”
《泸州》
编辑
特棱桥 州治东北三十里。宋有女子,因母病归省, 骤雨水阻,号泣不能渡。俄有一木横亘水上,渡讫不 见,人以为孝,寻造桥。
《眉州》
编辑
忠孝桥 彭山县治北。傍有汉张纲晋李密祠,因名。 埋轮桥 彭山县治北二十里。汉朱遵与公孙述战 于赤水门,先埋其车轮于桥侧,后因以名。
麒麟桥 彭山县治南。后汉朱褒获麟于马颊领,因 以名桥,一名“任公桥。”
《东川军民府》
编辑
索桥 治北一百二十里,牛栏江下流。江阔水急,彝 人用木筒贯以藤索,人过则缚以筒,游索往来,相牵 以渡。
《广东通志》
编辑
《韶州府》
编辑
遇仙桥 上通泷水,远接宜章。嘉靖二十六年,知府 陈大纶梦游芙蓉山,次日登庵,果见一人修炼。询之, 云汉康容,随隐身不见。桥成,即名遇仙桥。
浈峡桥 在英德县。知府符锡新开峡路,叠石为之。 后为𣊻水倾圮。康熙元年砌筑,下至清远,上至浈阳, 为桥五十三座,数百里内皆成坦途。
《惠州府》
编辑
东新桥 在惠阳门外。宋绍圣三年,道士邓守安以 舟为浮桥,苏轼捐犀带助成之。
西新桥 在西湖上。宋僧希固筑,苏轼以金钱助之。 绍熙丙辰,郡守林复易以石桥,旧名“丰乐”,坡公名曰 “西新。”其长十一丈五尺,广二丈一尺,崇三寻有三尺。 许骞《记》。
济人桥 在海丰县石桥场,计二百六十五间。创建 已,逸其人。两岸皆水,而桥居海中。世传有谶云:“石桥 场,卧水窟,五百年来状元出。”
《廉州府》
编辑
仙人桥 在郡治东五十里新寮堡之前。溪中突起 一石,俨如巨舟;长四丈许,阔半之。南岸斗石联穹,北 岸条石横架,上有巨人迹,南有石人夹侍。西岸有地 址如城池。过东又一石桥,桥架小溪,桥头有石佛、石 盘,又名“石溪桥。”
《雷州府》
编辑
龙凤桥 在府治中道左。右有龙亭、“凤仗”二坊,故名。
《广西通志》
编辑
坡突起,高约三丈,大可五十围,形如础柱,故名。 “横桥”, 在府南门外,旧建以扼全城水势。明弘治间, 桥圮,西水遂不能障,而东流灵气尽泄,以至全城,民 物不如前日之盛。
遇龙桥 在阳朔县西二十里遇龙堡。相传古鲁班 所造,缺一角,至今屡修不全。
《梧州府》
编辑
登龙桥 在北流县东。初名化龙,宋时学前桥也。旧 有谶云:“金在后,水在前,学连桥,出状元。”古以竹木为 梁。宋开庆二年,县尹余传始甃石构亭。
《云南通志》
编辑
《大理府》
编辑
天桥 在城西南三十五里,俗谓观音。凿石以泄洱 水,下断上连,石梁跨之。两岩激水溅珠,宛如梅绽,人 呼为“不谢梅。”
仙桥 在赵州白岩川西山。南诏时,有杜老蛮者即 岩构寺。上有独木桥,其木异常。每月十五夜,桥木自 换。又有奇树,名“菩提树”,一名“思维树。”
《贵州通志》
编辑
《平越府》
编辑
葛镜桥 在府城东五里。明万历间,郡人葛镜建。屡 为水决,三建乃成。靡金巨万,悉罄家赀,厥功最伟。总 督张鹤鸣砻碑题“葛镜桥”三字,记以诗文。
《威宁府》
编辑
天生桥 在府西五甸站东。峻岸间有石梁悬亘,高 十馀丈,长里许,仅容一人,须鱼贯而进,往来相值则 不得前。行者每举烟以示。
桥梁部总论
编辑《明丘濬大学衍义补》
编辑
《道涂之备》
编辑
《诗大明篇》曰:“亲迎于渭,造舟为梁。”
臣按:造舟谓联比其船而加版于其上以为桥,杜预所谓“河桥” 是也。
《春秋:昭公元年》,“秦公子鍼奔晋,造舟于河。”
臣按:《初学记》“公子鍼造舟处在蒲坂夏阳津” ,今蒲津浮桥是也。
《尔雅》:“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庶人乘 泭。”
臣按:“造舟、维舟” 、“方舟” 即今所谓浮桥,特舟即今渡船,泭即今𥱼筏。
《国语》:周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 楚。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候不在疆,司空不视涂, 泽不陂,川不梁。单子曰:“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 水涸。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故《夏 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
臣按:《夏令》,夏后氏之令,周所因也。除道所以便行旅,成梁所以便民,使不病涉也。
《孟子》曰:“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 也。”
臣按:先王之治非独其大纲大法无有偏而不举之处,则虽一道径之微、一津河之小,民所经行之处亦必委曲而为之处置焉,惟恐其行步之龃龉、足胫之皲瘃也。圣人仁民之政无往而不存,其小者尚如此,况其关系之大者哉?
汉薛宣子惠为彭城令。宣至其县,桥梁邮亭不修。宣 心知惠不能。
臣按:郑子产以乘舆济人于溱洧,孟轲氏讥其不知为政,陈国道茀不可行而川不梁,单襄公知其必亡,盖道路、桥梁虽于政治无大系,然王道至大而极备,一有所阙,虽若无甚害者,然而一人不遂其欲、一事不当其理、一物不得其济,亦足以为大段之累、全体之亏也。故大人为政,虽受一命、居一邑亦无不尽其心焉者。薛宣见其子之为邑,桥梁不修而知其无所能,由是推而大之,知夫觇人之国者,因其涂不治、川不梁,则知其国之不振也。岂不然哉?是以君子欲成其大,必尽力于其小,欲成其全,惟恐其一之或亏也,良以此夫!
晋杜预以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 津。议者谓殷、周所都,历圣贤而不作者,必不可立故 也。预曰:“造舟为梁,则河桥之谓也。”及桥成,武帝从百 僚临会,举觞属预曰:“非君,此桥不立也。”对曰:“非陛下 之明,臣亦不敢施其微巧
臣按:《元和志》云:“河阳浮桥,架黄河为之,以船为脚竹。”亘之初,预造桥,时议者多谓殷、周无有作桥于河者,预引《诗大明》“造舟为梁”为证。然诗不言其所造之处,《史记》秦昭襄王五十年十二月,初作河桥,盖桥作于河也。然是时秦未有孟津之地,所作之桥不在此尔。唐开元九年,复作于蒲津。
唐开元九年,新作“蒲津桥,镕铁为牛。”
臣按:凡于水必用铁,非徒以其坚,亦以其能厌水物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