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第327卷

经济汇编 食货典 第三百二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三百二十七卷
经济汇编 食货典 第三百二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三百二十七卷目录

 玉部汇考三

  诗经卫风木瓜 齐风著三章 秦风渭阳 大雅崧高 大雅韩奕 商颂长发

  礼记曲礼 月令 礼器 玉藻 明堂位 杂记 聘义

  仪礼觐礼

  周礼夏官

  尔雅释器

  山海经南山经 西山经 北山经 东山经 中山经

  玉历通政经玉瓮

  财货源流

  魏略

  广志

  宋书符瑞志

  孔帖玉河

  宋程棨三柳轩杂识古玉

  明杨慎玉名诂玉名七十七条

  陈继儒妮古录

  本草纲目玉 玉屑 玉泉 白玉髓 青玉 玉英 合玉石

  遵生八笺论古玉器

  天工开物

食货典第三百二十七卷

玉部汇考三

编辑

《诗经》

编辑

《卫风木瓜》

编辑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 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琼玉之美者。琚,佩玉名。琼瑶,美玉。《说文》云:“美石。”琼玖,玉名。正义琼,玉之美名,非玉名也。《聘义》注云:“瑜,玉之美者。”亦谓玉中有美处谓之瑜,瑜非玉名也。《有女同车》云:“佩玉琼琚”,故知琚,佩玉名。瑶、玖,亦佩玉名。瑶言美石,玖言玉名,明此三者皆玉石杂也。《丘中有麻》传云:“玖,石次玉。”是玖非全玉也。大全庐陵罗氏曰:“琚处佩之中,所以贯蠙珠,而上系于珩,下维璜冲牙者也。”《说文》曰:“玖,玉黑色。”

《齐风著三章》

编辑

尚之以琼华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尚之以《琼 英》乎而?

朱注《琼华》,美石似玉者,即所以为“瑱”也。《琼莹》,亦美石似玉者。《琼英》,亦美石似玉者。大全孔氏曰:“木谓之华,草谓之荣,荣而不实者谓之英。”然则琼华、琼莹、琼英,皆玉石光色。

《秦风渭阳》

编辑

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琼瑰》“石而次玉。”正义“琼”者,玉之美名,非玉名也。“瑰”者,美石之名也。以佩玉之制,唯天子用纯,诸侯以下则玉石杂用,此赠晋侯,故知琼瑰是美石次玉。

《大雅崧高》

编辑

锡尔介圭,以作尔宝。

朱注《介圭》,诸侯之封圭也。大全东莱吕氏曰:韩奕云:“以其介圭入觐于王。”则是诸侯之瑞圭。介之为言大也,非《周官》之介圭也。《郑氏》曰:“圭长尺二寸谓之介”,非诸侯之圭,故以为宝。

《大雅韩奕》

编辑

“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入觐于王。

朱注《介圭》、封圭,执之为贽,以合瑞于王也。大全曹氏曰:《周官典瑞》五等,诸侯各执其圭璧,以朝觐、宗、遇、会同于王。既觐,则王辨而复之,乃以车马、旗服赐之。

《商颂长发》

编辑

《受》小球,大球。

朱注小球、大球之义未详。或曰:小国,大国所贽之玉也。郑氏曰:“小球,镇圭尺有二寸;大球,大圭三尺也。皆天子之所执也。”大全曹氏曰:《玉藻》云:“笏,天子以球玉,美玉也。”《周礼?典瑞》曰:“王搢大圭,执镇圭。”注:镇圭尺二寸,以四镇之山为瑑饰,所以镇安四方。大圭三尺,杼上终葵首,明无所屈也。

《礼记》

编辑

《曲礼》

编辑

凡祭宗庙之礼,玉曰《嘉玉》。

无瑕之玉也。

《月令》

编辑

孟春之月,天子服《仓玉》。

孟夏之月,天子服赤玉。

季夏之月中央土,天子服黄玉。

孟秋之月,天子服白玉孟冬之月,天子服元玉。

《服玉》,冠冕之饰及佩也。

《礼器》

编辑

圭、璋特,琥、璜爵

诸侯朝王以圭,朝后则执璋。玉之贵者,不以他物俪之,故谓之特,言独用之也。《周礼·小行人》:“掌合六币,圭以马,璋以皮。”然皮与马皆不升堂,惟圭、璋特升于堂,亦特之义也。琥为虎之形,璜则半环之形也。此二玉下于圭、璋,不可专达,必待用爵。盖天子享诸侯,及诸侯自相享,至酬酒时,则以币将送,酬爵又有琥璜之玉以将币,故云《琥璜爵》也。大全延平周氏曰:“飨至于酬爵,则礼成矣。圭璋,春、夏迎气之玉,有生物之意;琥璜,秋、冬迎气之玉,有成物之意,有生物之意。故不待礼成而特达于天子,有成物之意。故必待礼成,然后附爵而通也。”

大圭不琢,

“天子所搢者,长三尺,不琢”不为鑴刻文理也。大全陈氏曰:“不琢而抒上”,所以象天之藏物而无为也。

《玉藻》

编辑

天子《玉藻》,十有二旒。

玉,冕前后垂旒之玉也。藻,杂采丝绳之贯玉者也。

既服习容观,玉声乃出。

《既服》,著朝服毕也。《容观》,容貌仪观也。玉声,佩玉之声也。

笏:天子以球玉。

球美玉也

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征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 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 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 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征、角、宫羽” ,以玉声所中言也。

君在不佩玉。左结佩,右设佩,居则设佩,朝则结佩,齐 则𬘬。结佩而爵韠。

《君在》谓世子在君所也。不佩玉,非去之也,但结蹙其左佩之绶,不使玉之有声。玉以比德,示不敢表其有如玉之德耳。“居则设佩” ,谓退而燕居则佩玉如常也。凡佩玉者,遇齐时则𬘬结其佩,谓结其绶而屈上之也。

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佩玉有冲牙。君子无故玉不 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天子佩白玉而元组绶,公侯 佩山元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 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瓀玟而缊组绶。

凡佩玉,必上系于衡,下垂三道,穿以蠙珠,下端前后以悬璜,中央下端悬以冲牙,动则冲牙前后触璜而为声。所触之玉,其形似牙,故曰“冲牙。” 绶,所以贯佩之珠玉而相承受者。元组绶,谓以元色之组为绶也。山元水苍,如山之元,如水之苍也。瑜,美玉也。綦,杂文也。瓀,玫,石之次玉者。缊,赤黄色。

《明堂位》

编辑

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灌用玉瓒大圭,荐用玉豆 雕篹,爵用玉盏。

以玉饰瓒,故曰“玉瓒。”以大圭为瓒柄,故言“玉瓒大圭”也。“玉豆”,以玉饰豆也。雕饰其柄,故曰“雕篹。”夏世爵名盏,以玉饰之。

“大璜、封父龟”,天子之器也。

郑注大璜,夏后氏之璜。

《杂记》

编辑

《赞大行》曰:“圭,公九寸,侯伯七寸,子、男五寸,博三寸,厚 半寸,剡上左右各寸半,玉也。藻,三采六等。”

《赞大行》,古《礼书》篇名也。其书必皆赞说大行人之职事,今记者引之。子男执璧,非圭也,记者失之。博三寸,圭也,厚半寸,圭璧各厚半寸也。剡,上削杀其上也。藉玉者以韦衣板,而藻画朱白苍三色为六行,故曰“藻,三采六等”也。

《聘义》

编辑

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䃉者,何也?为 玉之寡而䃉之多与?”孔子曰:“非为䃉之多故贱之也, 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 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 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揜瑜,瑜 不揜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 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 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郑氏曰:䃉石似玉。缜,致也。栗,坚貌。刿,伤也。义者不苟伤人。越,犹扬也。诎,绝止貌。《乐记》曰:“止如槁木。”瑕,玉之病也。瑜,其中间美者。 陆氏曰:“尹,正也。孚尹,犹言信正。” 应氏曰:“尹当作允。孚允皆信也。”疏曰:“圭璋特达”,谓行聘之时,惟执圭璋,特得通达,不加馀币也。 马氏曰:能柔能刚,能抑能扬,能敛能彰,而能备精麤之美,以全天人之道者,玉之为

“物也。能柔则温润而泽,所以为仁;能刚则廉而不刿,所以为义;能抑则垂之如队,所以为礼;能扬则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所以为乐;能敛则缜密以栗,所以为智;能彰则瑕不揜瑜” ,瑜不揜瑕,所以为忠;孚尹于中,旁达于外,所以为信。始之以仁,而成之以信,凡此皆麤而为人道也。于气如白虹,所以为天;精神见“于山川,所以为地;圭璋特达所以为德;天下莫不贵之,所以为道。” 凡此皆精而为天道也。七者合而言之,皆谓之德,君子所贵以此德也。温者德之始,言始所以见终。《论语》言孔子之五德则始于温。夔教胄子以四德,亦始于温。《诗》亦曰:“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古人用玉,皆象其美,若镇圭以召诸侯,以恤“凶荒,用其仁也;齐有食玉,用其智也;牙璋以起军旅,用其义也;国君相见以瑞,相享以璧,用其礼也;乐有鸣球,服有佩玉” ,用其乐也;邦国玉节,用其信也;“琬以结好,琰以除慝,用其忠也;两圭祀地,黄琮礼地” ,用其能达于地也;“四圭祀天,苍璧礼天” ,用其能达于天也;“圭璋特达” ,用其能达于德也。“已聘而” 还圭璋,已朝而班瑞,此皆古之为器而用玉之美者也。古之善比君子于玉者,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曰“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曰“如圭如璧” ,曰“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 ,曰“玉振终条理” ,曰“瑾瑜匿瑕” ,曰“如玉如莹,爰变丹青” ,此古人比君子于玉者也。

《仪礼》

编辑

《觐礼》

编辑

诸侯觐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 四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东 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元下黄。设六玉:上圭 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

六色象其神,六玉以礼之。上宜以苍璧,下宜以黄琮,而不以者,则上下之神,非天地之至贵者也。设玉者刻其木而著之。

《周礼》

编辑

《夏官》

编辑

《职方氏》:“正西曰雍州,其利玉石。”

订义易氏曰:《禹贡》于雍州言,“厥贡球琳、琅玕。”孔氏谓球、琳,皆玉名,琅玕,石而似玉。 郑锷曰:“即蓝田出玉也。”

《尔雅》

编辑

《释器》

编辑

璲,瑞也。玉十谓之区。

《诗》:“鞙鞙佩璲。”璲者瑞玉。双玉曰玨。五玨为区。

璆,琳玉也。

《璆琳》,美玉名。

珪大尺二寸谓之玠;璋大八寸谓之琡;璧大六寸谓 之宣,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 环。

肉边也。好孔也。

䍁,绶也。

所佩之玉名“璲”,系玉之组名“绶”,以其连系璲玉,因名其绶曰“䍁。”

《山海经》

编辑

《南山经》

编辑

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金玉。又东三百里,曰“堂。” 一作常庭之山,多水玉。

“《猿翼》之山多白玉。” “《基山》其阳多玉。”

青丘之山,“其阳多玉。”

“箕尾之山,汸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柜山,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 尧光之山,其阳多玉。

瞿父之山多金玉。

句馀之山多金玉。

成山,其上多金玉。

会稽之山,其上多金玉。

《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

洵山,其阴多玉。

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

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

《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

仑者之山,其上多金玉。有木焉,其状如谷而赤理,其 汗如漆,其味如饴,食者不饥,可以释劳,其名曰“白。”䓘 可以血玉。

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

《西山经》

编辑

小华之山,其阳多㻬琈之玉。 石脆之山,其阳多㻬琈之玉。 竹山多苍玉。丹出水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 玉。

羭次之山,其阳多婴垣之玉
考证
又西百五十里,曰《时山逐》。一作遂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其中多水玉。

大时之山,阳多白玉。

黄山,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

《翠山》,其阳多黄金玉。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无草木,多玉。

《钤山》,“其下多玉。”

泰冒之山,浴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藻玉。

玉有符彩者。

《高山》,其下多青碧。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 磐石青碧。

碧,亦玉类也。

龙首之山,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泾水,其中多美玉。 鹿台之山,其上多白玉。

《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

大次之山,“其阴多碧。”

薰吾之山多金玉。

众兽之山,其上多㻬琈之玉。 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

“峚山,其上多丹木,圆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 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 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元玉。 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 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锺山之阳,瑾瑜之玉 为良,坚栗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 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

槐江之山,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

乐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是多白玉。 蠃母之山,其上多玉。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长留之山》,是多文玉石。

章峨之山多瑶碧。

《符惕之山》,下多金玉。

《騩山》,其上多玉而无石。

天山多金玉。

《泑山》,“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

《翼望之山》多金玉。

罢父之山,洱水出焉,其中多茈碧。

申山,其阳多金玉。

《鸟山》,其阳多玉。

申首之山,是多白玉。

泾谷之山,是多白玉。

刚山多㻬琈之玉, 英鞮之山下多金玉。

中曲之山,其阳多玉。

《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玉。滥水出于其西,西流注 于汉水。多请帮助识别此字。《魮之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鱼尾, 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

崦嵫之山,“其阴多玉。”

《北山经》

编辑

“求如之山”,其下多玉。

“带山”,其上多玉。

“虢山,其阳多玉。”“虢山之尾,其上多玉而无石。”

石者之山,其上多瑶碧。

潘侯之山,其阳多玉。

《大咸》之山,其下多玉。

《少咸》之山多青碧。

《浑夕》之山,无草木,多铜玉。

管涔之山,其下多玉。

少阳之山,其上多玉。

《县雍》之山,其上多玉。

狐岐之山,胜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苍玉。 白沙山,是多白玉。

狂山,“狂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浮水,其中多美玉。 诸馀之山,其上多铜玉。”

敦头之山,其上多金玉。

《钩吾》之山,其上多玉。

北嚣之山,其阴多玉。

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姑灌之山,“其阳多玉。”

《洹山》,“其上多金玉。”

《敦题》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大行之山,其上有金玉。

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马成之山,其阴多金玉。

《咸山》,其上有玉。

《阳山》,其上多玉。

《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

教山,其上多玉而无石。

发丸之山,其上有金玉。

《景山》,其阳多玉《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

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

京山有美玉。

《虫尾》之山,其上多金玉。

彭毗之山多金玉。

泰头之山,其上多金玉。

谒戾之山,其上有“金玉。”

沮洳之山,无草木,有金玉。

《少山》,其上有“金玉。”

锡山,其上多玉。

《景山》有美玉。

《题首之山有玉》。

绣山,其上有玉。

敦与之,“山无草木有金玉。”

柘山,其阳有“金玉。”

维龙之山,其上有碧玉。

白马之山,其阳多玉石。

泰戏之山多金玉。

《石山多藏金玉》。

《陆山》多美玉。

干山,其阳有金玉。

碣石之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帝都之山有金玉。

《东山经》

编辑

藟山,其上有玉。

《栒状》之山,其上多金玉。

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诸绳之水出焉,东 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又南三百里,曰岳山,泺水出 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独山》,其上多金玉。

《泰山》,其上多玉。环水出焉,东流注于江。一作海其中多 水玉。

又南三百里,曰“竹山”,无草木,多瑶碧。

峄皋之山,其上多金玉。

缑氏之山多金玉。

《姑逢之山》多金玉。

凫丽之山,其上多金玉。

请帮助识别此字。“山,其上多金玉。” “踇隅之山,其上多金玉。”

东始之山,上多苍玉。

钦山多金玉。

剡山多金玉。

《太山》上多金玉。

《中山经》

编辑

发视之《山》,其上多金玉。

《豪山》,其上多金玉。

鲜山多金玉。

《葌山》,其上多金玉。

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

敖岸之山,其阳多㻬琈之玉,其阴多赭黄。金。神熏池 居之,是常出美玉。

《騩山》,“其阴有㻬琈之玉。” “宜苏之山,其上多金玉。”

和山,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 “鹿蹄之山,其上多玉。”

釐山,其阳多玉。

“箕尾之山,其上多㻬琈之玉。” “柄山,其上多玉。”

白边之山,其上多金玉。

《首山》,其阳多㻬琈之玉。 《超山》,其阴多苍玉。

历山,“其阳多玉。”

尸山多苍玉,“尸水出焉,南流注于洛,其中多美玉。 升山黄酸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璇玉。” “《缟羝》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廆山》,其阴多㻬琈之玉。 娄涿之山多金玉。

西四十里,曰白石之山,惠水南注于洛,其中多水玉。 又西七十二里曰密山,其阳多玉。

长石之山多金玉。

《傅山》,“其中多珚玉。”

橐山,其阳多金玉。

“常烝之山,潐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 “夸父之山,其阳多玉。湖水出焉,北流注于河,其中多 珚玉。”

《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

放臬之山,明水出焉,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苍玉, 大请帮助识别此字。之山,“多㻬琈之玉,多麋玉。 少室之山,其上多玉。”

讲山,“其上多玉。”

《婴梁》之山,上多苍玉
考证
《敏山》,其阳多㻬琈之玉。

《大騩》之山,其阴多美玉青垩。

《景山》,“其上多金玉。”

“骄山”,其上多玉。

女几之山,其上多玉。

宜诸之山,其上多金玉。洈水出焉,南流注于漳,其中 多白玉。

《陆》。请帮助识别此字。之山,其上多㻬琈之玉; 岐山,其上多金玉。

《灵山》,“其上多金玉。”

若山其上多㻬琈之玉, 《玉山》其上多金玉。

珉山,“其上多金玉。” 《鬲山蒲》。请帮助识别此字。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白玉。 “隅阳之山,其上多金玉。”

勾。请帮助识别此字。“之山”,其上多玉。 “熊山,其上多白玉。”

騩山,其阳多美玉。

首阳之山,其上多金玉。

涿山,其阳多《㻬琈》之玉。 帝囷之山,其阳多《㻬琈》之玉。 视山多金玉。

即谷之山多美玉。

《游戏之山》多玉。

毕山,其上多㻬琈之玉; 婴山,其上多金玉。

倚帝之山,其上多玉。

《妪山》,其上多美玉。

《声匈》之山多玉。

《奥山》其阳多㻬琈之玉。 杳山多金玉。

云山,其下多㻬琈之玉。 风伯之山,其上多金玉。

《暴山》,其上多黄金玉。

“即公之山”,其下多㻬琈之玉。 “真陵之山,其下多玉。”

《玉历通政经》

编辑

《玉瓮》

编辑

《玉瓮》者,圣人之应也。“不汲自盈”,王者饮食有节则出。

《财货源流》

编辑

《玉》

编辑

“玉,天地之精也。”有山元文者,有水苍文者,有白如截 肪,赤如鸡冠,黑如纯漆者,黄如蒸栗者。

《魏略》

编辑

《玉》

编辑

大秦国出五色玉。

《广志》

编辑

《玉》

编辑

白玉,美者可以照面,出交州;青玉,出倭国;赤玉,出夫 馀。瑜玉、元玉、水苍玉皆佩用。

《宋书》

编辑

《符瑞志》

编辑

《玉马》王者精明,尊贤者则出。

《玉羊》,《师旷》时来至。

《玉鸡》,王者至孝则至。

《璧流离》王者,不隐过则至。

《玉英五常》,并修则见。

《元圭》水泉流通四海,会同则出。

《黄银紫玉》,王者不藏金玉,则黄银紫玉光见深山。

《孔帖》

编辑

《玉河》

编辑

于阗其南千三百里,曰玉州,山多玉者也。其河源所 出,至于阗分为三:东曰白玉河,西曰绿玉河,又西曰 乌玉河。三河皆有玉而色异。每岁秋水涸,国王捞玉 于河,然后国人捞玉。

《宋程棨三柳轩杂识》

编辑

《古玉》

编辑

曾见《玉麟符》,如今香囊,白玉为质,石碾麒麟。又有片 玉,长可八寸,阔三两指,如刀有把,名“抶衣”,古帝王既 御袍带,以此抹腰,无折绉。又片玉甚薄,上锐下阔,多 压舌,殉葬含玉也。又块玉如笋,名“代指”,讲进相,以点 显经籍,汉遗物。

《明杨慎玉名诂》

编辑

《玉名七十七条》

编辑

瑗,肉倍好也。     璧,好倍肉也。

环肉好若一也。又曰“玉空边”等也。

《珑》祷旱,瑞玉刻为龙文也。

“琥发兵”,瑞玉,刻为虎文也。

珵,楚玉也。珵六寸,光自照。

《璠玙》,鲁玉也。     珚,齐玉也。

请帮助识别此字。《晋》,玉也。      琼,赤玉也; 瓐,碧玉也      ;瑎,墨玉也。 瑿,元玉也。      玭,紫玉也。

请帮助识别此字。玉,半白半赤也。   𫞩,玉赩色也; 《㻶,青》白玉琯也。    理,玉肤也。 璞,玉未理也。     琢,玉始理也。

琈,玉采也。      《璘㻞》。玉文也。 玲,玉声也。      璄,玉光也。 瑜,玉中美也。     璪,玉加瑑饰也。

《玓𬍛》,玉点也。     玷,玉缺也。

珙,大璧也。      琡、璋大八寸也。

瑄、璧大六寸也。    璋,半圭,判白也。

琦,片玉也。      玨两玉。

请帮助识别此字。奉使玉盛之车,笭间者也。 璱,玉华相带,如琴弦也。 请帮助识别此字。“《玉英》罗列”,秩秩也。 《瑞》,舜所辑玉也。    《琯》,舜所受西王母献玉也。 《琰》,夏桀宠女,名刻于玉也。

《琬》,周王结好圭也。   请帮助识别此字。以玉事神也; 玚,祀天玉也     ;璹,玉器也; 瑁,圭头邪刻也    ;𤪌,玉饰弁也; 瑁,玉佩之长也    ;瑬,玉垂玉饰冕也; 珩,佩玉节步也    ;玦,玉珮不连也。

珕蜃,饰佩刀也。    玑珠不圆也。 珽圭,长三尺也。    玫火,齐珠也。

瑛,水晶珠也。     瑫,玉在椟也。 “玩儿”,弄璋也。     珈,以玉饰笄也。

瑱,以玉充耳也。    琫,佩刀下饰也。

请帮助识别此字。《玉剑鼻》也。     请帮助识别此字。印,鼻也。 珖,玉琯也。      珂,以玉饰,马御也。

珰,穿耳,附珠也。    瑁,蛮女充耳玉也。

珬老雕入海化为珂珬,蚌属,即车渠也。 瑑圭,有凸鄂也。    珧江,珧蚌也。

珨,蜃器也。      琇琇,莹美石也。

瓖,马上饰玉,所谓“金䤹玉瓖”也。 请帮助识别此字。以玉相赠遗也。   玖,黑色,玉可作镜也。 《碔玞》,珉石似玉也。   瑕,玉病也。 𤩽,玉上大下小也。

《陈继儒妮古录》

编辑

《玉》

编辑

◎环内之空处,名之曰“好。”玉之圆者为肉,其大者璧 也。肉倍于好,孔小而身大,璧之用亦甚大。

◎此《环》也,肉好若一,谓之“环”,肉内之孔,与玉之肉等 也。

◎此《瑗》也,好倍肉,谓之“瑗。”

请帮助识别此字。请帮助识别此字。此玦也,古不谓之玦而谓之璜,故曰“半璧谓之 璜”,亦玉环之半者也。

余藏《汉玉杯》,乃细腰半瓢而下琢瓢叶细茎承之,真 有宋人三年为楮之意。人言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 拙,而沈括谓“古物至巧,正由民醇”,知言哉!

王恽《玉堂嘉话》云:“东坡《洗玉池铭》擘窠大字极佳。洗 玉,龙眠以十六古玉洗于池中,云时置之几上,则不 应有擘窠书,想别写一大石也。”

《本草纲目》

编辑

《玉》

编辑

释名

元真。

李时珍曰:按:许慎《说文》云:“玉乃石之美者,有五德:润 泽以温,仁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也;其声舒扬远 闻,智也;不挠而折,勇也;锐廉而不技,洁也;其字象三 玉连贯之形。”葛洪《抱朴子》云:“元真者,玉之别名也。服 之令人身飞轻举。故曰:服元真者,其命不极。”

集解

《别录》曰:“玉泉玉屑,生蓝田山谷,采无时。”

陶弘景曰:“好玉,出蓝田及南阳徐善亭部界中,日南 卢容水中,外国于阗、疏勒诸处皆善,洁白如猪膏,叩 之鸣者,是真也。其比类者,甚多相似,宜精别之。”所以 “燕石入笥,卞氏长号也。”

李珣曰:《异物志》云:“玉出昆仑。”《别宝经》云:“凡石韫玉,但 将石映灯看之,内有红光明,如初出日,便知有玉也。” 苏颂曰:“今蓝田、南阳、日南,不闻有玉,惟于阗国出之。 晋鸿胪卿张匡邺使于阗,作《行程记》,载其国采玉之 地云。玉河在于阗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 里,至于阗界牛头山,乃疏为三河:一曰白玉河,在城” 东三十里;二曰绿玉河,在城西二十里;三曰乌玉河, 在绿玉河西七里。其源虽一,而其玉随地而变,故其 色不同。每岁五六月,大水暴涨,则玉随流而至。玉之 多寡,由水之大小。七八月水退乃可取,彼人谓之“捞 玉。”其国中有禁,器用服食,往往用玉,中国所有,亦自 彼来。王逸《玉论》载玉之色曰:“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 如截肪,黑如纯漆,谓之“玉符”,而青玉独无说焉。今青 白者常有,黑者时有,黄赤者绝无,虽《礼》之六器,亦不 能得其真者。今仪州出一种石,如蒸栗色,彼人谓之“栗玉”,或云亦黄玉之类,但少润泽,声不清越,为不及 也。然服食者惟贵纯白,他色亦不取焉。

陈承曰:“仪州栗玉,乃黄石之光莹者,非玉也。玉坚而 有理,火刃不可伤。此石小刀便可雕刻,与阶州白石 同体而异色尔。”

李时珍曰:按:《太平御览》云:“交州出白玉,夫馀出赤玉, 挹娄出青玉,大秦出菜玉,西蜀出黑玉;蓝田出美玉, 色如蓝,故曰蓝田。”《淮南子》云:“锺山之玉,炊以炉炭,三 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得天地之精也。”观此诸说,则产 玉之处亦多矣。而今不出者,地方恐为害也,故独以 于阗玉为贵焉。古礼元珪、苍璧、黄琮、赤璋、白琥、元璜, “以象天地四时而立名尔。”《礼记》云:“石蕴玉,则气如白 虹,精神见于山川也。”《博物志》云:“山有谷者生玉。”《尸子》 云:“水圆折者有珠,方折者有玉。”《地境图》云:“二月山中 草木生光下垂者有玉,玉之精如美女。”《玉书》云:“玉有 山元文,水苍文生于山而木润,产于水而流芳,藏于 璞而文采露于外。”观此诸说,则玉有山产、水产二种。 中国之玉多在山,于阗之玉则在河也。其石似玉者, 碔、玞、琨、珉、璁、璎也。北方有罐子玉,雪白有气眼,乃药 烧成者,不可不辨,然皆无温润。《稗官》载:“火玉色赤,可 烹鼎。暖玉可辟寒,寒玉可辟暑。香玉有香,软玉质柔, 观日玉洞见日中宫阙”,此皆希世之宝也。

寇宗奭曰:“燕玉,出燕北。体柔脆如油,和粉色,不入药 用。”

《玉屑》

编辑

修治

陶弘景曰:“玉屑,是以玉为屑,非别一物也。《仙经》:服玨 玉,有捣如米粒,乃以苦酒焙消,令如泥,亦有合为浆 者。凡服玉,皆不得用已成器物及冢中玉璞。”

苏恭曰:“饵玉当以消作水者为佳,屑如麻豆服者,取 其精润脏腑滓秽,当完出也。又为粉服者,即使人淋 壅,屑如麻豆,其义殊深。化水法在《淮南三十六水法》 中。”

气味

甘平无毒。

李珣曰:“咸,寒,无毒。”

李时珍曰:“恶鹿角,养丹砂。”

主治

《别录》曰:“除胃中热,喘息烦满,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 服轻身长年。”

《大明》曰:“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

《李珣》曰:“滋养五脏,止烦躁。宜共金银、麦门冬等同煎 服,有益。”

附方

小儿惊啼:“白玉二钱半,寒水石半两,为末,水调涂心 下。”圣惠方

痃癖,鬼气,往来疼痛,及心下不可忍者,不拘大人小 儿,白玉、赤玉等分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 汤下。圣惠方

《面身瘢痕》真玉,日日磨之,久则自灭。圣济录

《玉泉》

编辑

释名

《玉札》 玉浆, 《璚浆》。

《吴普》曰:“玉泉,一名玉屑。”

陶弘景曰:“此当是玉之精华者,质色明澈,可消之为 水,故名玉泉。今人无复的识者,通一为玉尔。”

马志曰:按别本注云:“玉泉者,玉之泉液也。以仙室玉 池中者为上,故一名玉液。”今《仙经》三十六水法中,化 玉为玉浆,称为玉泉,服之长年不老,然功劣于自然 泉液也。

寇宗奭曰:“《本经》言玉泉生蓝田山谷,采无时。今蓝田 无玉,而泉水古今不言采。陶氏言玉为水,故名玉泉。 如此则当言玉水,不当言玉泉。泉乃流布之义。今详 泉字乃浆之误,去古既远,文字脱误也。《道藏经》有金 饭玉浆”之文,唐李商隐有“璚浆未饮结成冰”之诗,是 采玉为浆,断无疑矣。别本所注,不可取也。若如所言, 则举世不能得。亦漫立此名耳。

李时珍曰:“玉泉。”作“玉浆”甚是。别本所注。乃《玉髓》也。《别 录》自有条。诸家未深考尔。

修治

《青霞子》曰:“作玉浆法:玉屑一升,地榆草一升,稻米一 升,取白露二升,铜器中煮,米熟绞汁,玉屑化为水,以 药纳入,所谓神仙玉浆也。”

陈藏器曰:“以玉杀朱草汁,化成醴。朱草,瑞草也。术家 取蟾蜍膏,软玉如泥,以苦酒消之成水。”

气味

甘平无毒。

《吴普》曰:“神农、岐伯、雷公:甘。李当之:平。畏款冬花、青竹。”

主治

《本经》曰:“五脏百病,柔筋强骨,安魂魄长。”请帮助识别此字。肉,益气,利 血脉。久服耐寒暑,不肌渴,不老,神仙人。临死服五斤三年色不变。

《别录》曰:“疗妇人带下十二病,除气癃,明耳目。久服,轻 身长年。”

《大明》曰:“治血块。”

发明

许慎微曰:《天宝遗事》,杨贵妃含玉咽津,以解肺渴。王 莽遗孔休玉曰:“君面有疵,美玉可以灭瘢。”后魏李预 得餐玉之法,乃采访蓝田,掘得若环璧杂器形者,大 小百馀枚,捶作屑,日食之,经年,云有效验。而好酒损 志,及疾笃,谓妻子曰:“服玉当屏居山林,排弃嗜欲,而 吾酒色不绝,自致于死,非药之过也。尸体必当有异 于人,勿使速殡,令后人知餐服之功。”时七月中旬,长 安毒热,停尸四日,而体色不变,口无秽气。

陶弘景曰:“张华云:‘服玉用蓝田谷玉,白色者。平常服 之,则应神仙。有人临死服五斤,死经三年,其色不变。 古来发冢,见尸如生者,其身腹内外,无不大有金玉。 汉制,王公皆用珠襦玉匣,是使不朽故也。炼服之法, 水屑随宜。虽曰性平,而服玉者亦多发热,如寒食散 状。金玉既天地重宝,不比馀石,若未深解节度,勿轻’” 用之。

《马志》曰:“《抱朴子》云: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但 其道迟成,须服一二百斤,乃可知也。玉可以乌米酒 及地榆酒化之为水,亦可以葱浆消之为炲,亦可饵 以为丸,亦可以烧为粉。服之一年以上,入水不沾,入 火不灼,刃之不伤,百毒不死。不可用已成之器,伤人 无益,得璞玉乃可用也。赤松子以元虫血渍玉为水” 服之故能乘烟霞上下。玉屑与水服之,俱令人不死。 所以不及金者,令人数数发热,似寒食散状也。若服 玉屑,宜十日一服,雄黄、丹砂各一刀圭,散发洗沐,冷 水迎风而行,则不发热也。《董君异常》,以玉醴与盲人 服,旬日而目愈也。

李时珍曰:“汉武帝取金茎露,和玉屑服,云可长生,即 此物也。但玉亦未必能使生者不死,惟使死者不朽 尔。养尸招盗,反成暴弃,曷若速朽归虚之为见理哉?”

《白玉髓》

编辑

释名

《玉脂》, 《玉膏》 《玉液》。

集解

《别录》曰:“生蓝田玉石间。”

李时珍曰:“此即玉膏也。别本以为玉泉”者,是矣。《山海 经》云:“密山上多丹木,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 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 生元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黄帝乃取密山之玉,禜 而投之锺山之阳,瑾瑜之玉为食,坚栗精密,泽而有 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 之,以御不祥。谨按密山,亦近于阗之间。是食者,服食 也。是飨者,祭祀也。服之者,佩服也。玉膏即玉髓也。《河 图玉版》云:“少室之山有白玉膏,服之成仙。”《十洲记》云: “瀛洲有玉膏如酒,名曰玉醴,饮数升辄醉,令人长生。” 《抱朴子》云:“生玉之山有玉膏,流出鲜明如水精,以无 心草末和之,须臾成水,服之一升长”生。皆指此也。 陈藏器曰。今玉石间水。饮之亦长生润泽。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别录》曰:“妇人无子,不老延年。”

《青玉》

编辑

释名

玨玉。

李时珍曰:谷一作“玨”,又作“玨”,谷、角二音,二玉相合曰 玨。此玉常合生故也。

集解

《别录》曰:“生蓝田。”

陶弘景曰:“张华言合玉浆,用玨玉,正缥白色,不夹石。 大者如升,小者如鸡子。取于穴中者,非今作器物玉 也,出裴乡县旧穴中。黄初时,诏征南将军夏侯上求 之。”

李时珍曰:按:《格古论》云:“古玉以青玉为上,其色淡青 而带黄色。绿玉深绿色者佳,淡者次之。菜玉非青非 绿如菜色,此玉之最低者。”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别录》曰:“妇人无子,轻身不老,长年。”

附录璧玉

《别录》曰:味甘,无毒。主明目,益气,使人多精,生下。 李时珍曰:璧,瑞玉圜也。此玉可为璧,故曰璧玉。璧外 圆象天,内方象地。《尔雅》云:“璧大六寸谓之瑄,肉倍好 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

《玉英》

编辑

《别录》曰:“味甘。主风瘙,皮肤痒。生山窍中,明白可作镜一名‘石镜’。”十二月采。

《合玉石》

编辑

《别录》曰:“味甘,无毒。主益气,疗消渴,轻身,辟谷。生常山 中丘,如彘肪。”

李时珍曰:“此即碾玉砂也。玉须此石碾之乃光。”

《遵生八笺》

编辑

《论古玉器》

编辑

《高子》曰:“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以黄为中色,且不 易得;以白为偏色,时亦有之故耳。今人贱黄而贵白, 以见少也。然甘黄如蒸栗,色佳,焦黄为下,甘青色如 新柳,近亦无之。余见甘黄玉马,长四寸,神气如生甘 青羊头钩螭玦素。”请帮助识别此字。等物,色娇可爱。余得一旧物残 缺者,制为五岳巾圈、蟾钮,二物甚佳;碧玉色如菠菜, 深绿为佳,有细墨洒点,有淡白间杂者次之;墨玉如 漆者佳。西蜀有石类之;红玉色如鸡冠者可贵;“三玉” 世不多见,都中亦宝重之;绿玉类碧色,少深翠,中有 饭糁者佳。外此七种,皆不足取矣。上古用玉,珍重似 不敢亵,故制圭以封“诸侯,制璧以祀天帝,制黄琮以 祀地祇。制璋如半圭,用赤以礼南方;制琥如虎,以礼 西方;制璜如半璧”,用元以礼北方。若璁、珩、双璜、衡牙, 珮之饰也;琫珌、辘轳,剑之饰也。若指南人、蚩托轴、辂 饰诸具。弁星、蚩牛环、螳螂钩、辘轳环、螭彘、蟠璃环、商 头钩、双螭钩、玉套管、璩环、带钩、拱璧,皆王侯舆服之 饰也。珫珥、杂珮、步摇、笄珈、玉填玉琀、琼华、璪玉,皆后 宫夫人之饰也。又如以玉作六瑞宝玺、冈卯、明珰、玉 鱼、玉碗、卮、匜、带、围弁、饰玉辟邪图书等物,何重如之? 后此失古用玉意矣。自唐宋以下,所制不一,如管、笛、 凤钗、乳络、龟鱼帐、坠《哇哇》、树石、炉顶、帽顶、提携袋、挂、 压口、方圆细花带板、灯板、人物神像、炉瓶、钩钮,文具, 器皿,杖头,杯盂,扇坠,梳背,玉冠,簪珥,绦环,刀。𩨜猿、马、 牛、羊、犬、猫花朵,种种玩物,碾法如刻,细入丝发,无隙 败矩,工致极矣,尽矣。宋工制玉,发古之巧,形后之拙, 无奈宋人焉。不特制巧,其取用材料,亦多心思不及。 若余见一尺高张仙,其玉绺处布为衣,折如画。又一 六寸高元帝像,取黑处一片为发,且自额起,面与身 衣纯白,无一点杂染。又一子母猫,长九寸,白玉为母, 身负六子,有黄黑为玳瑁者,有纯黑者,有黑白杂者, 有黄者。因玉玷污,取为形体,“扳附”眠抱,诸态妙用,种 种佳绝。又一墨玉大玦,全身地子灵芝俱黑,而双螭 腾云卷方,皆白玉身尾,初非勉强纽捏。又若玛瑙蜩 蝉,黑首黄胸,双翅浑白明亮。又一弥勒,以红黄缠丝, 取为袈裟,以黑处为袋,面肚手足、纯白种种巧用。余 见大小数百件皆然,近世工匠,何能比方?然汉人琢 磨,妙在双钩碾法,宛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 匀,交接断续,俨若游丝白描,曾无请帮助识别此字。迹。若余见汉人 巾圈,细碾星斗,顶撞圆活。又见螭虎云霞,层叠穿挽, 圈子皆实碾双钩,若堆起飞动,但玉色土蚀迨尽,缀 线二孔,以锈其一,此岂后人可拟?要知巾圈非唐人 始也。又若冈卯,有方者、六棱者,其“钩”字之细,其大小 图书,碾法之工,宋人亦自甘心。其制人物螭玦钩环 并殉葬等物,古雅不烦无意肖形,而物趣自具,尚存 三代遗风。若宋人则刻意模拟,求物像形,徒胜汉人 之简,不工汉人之难,所以“双钩细碾”,书法“卧蚕”,则迥 别矣。汉宋之物,入眼可识。至若古玉存遗,传世者少, 出土者多,土锈尸侵,似难伪造。古之玉物,上有血侵, 色红如血,有黑锈如漆,做法典雅,摩弄圆滑,谓之“尸 古。”如玉物上蔽黄土,笼罩浮翳,坚不可破,谓之“土古。” 余见一玉玦,半裹青绿,此必墓中与铜器相杂,沾染 铜色乃耳,亦奇物也。余有定窑二瓶,周身亦有青绿, 似同此。故近日吴中工巧,模拟汉、宋璃玦钩环用苍 黄杂色边皮葱玉,或带淡墨色玉,如式琢成伪乱,古 制每得高值,孰知今人所不能者。双钩之法,形似稍 可伪真,钩碾何法拟古,识者过目自别,奚以伪为?今 时玉材,较古似多。西域近出大块,劈爿玉料,谓之“山 材”,从山石中捶击取用,原非于阗。昆冈西流砂水中, 天生玉子,色白质干,内多绺裂,俗名“江鱼绺”也,恐此 类不若水材为宝。有种水石美者,白能胜玉,内有饭 糁点子,可以乱真。又如宝定石、茅山石、阶州石、巴璞、 嘉璞、宣化璞、忠州石、莱州石、阿不公石、梳妆楼、肖子 石,俱能混玉,但少温润水色,当细别之。又如古之异 玉器具,如寒玉鱼、温玉棋子、紫玉笛、紫玉九雏钗、五 色玉环、玉膏灭、斑玉、火玉、玉瓮、紫玉函,此皆天地间 秘宝,今入何处,多在内帑,否归仙府,令后世徒知有 此名耳,奇哉!

《天工开物》

编辑

《玉》

编辑

凡玉入中国,贵重用者尽出于阗。

汉时西国号后代,或名“别失八里” ,或统服赤斤。蒙古定名未详。

葱岭。所谓蓝田,即葱岭出玉别地名,而后世误以为 西安之蓝田也。其岭水发源,名阿耨山,至葱岭分界两河,一曰白玉河,一曰绿玉河。晋人张匡邺作《西域 行程记》,载有“乌玉河”,此节则妄也。玉璞不藏深土,源 泉峻急,激映而生。然取者不于所生处,以急湍无著 手,俟其夏月水涨,璞随湍流徙,或百里,或二三百里, 取之河中。凡玉映月精光而生,故国人沿河取玉者, 多于秋间明月夜,望河候视玉璞堆聚处,其月色倍 明亮。凡璞随水流,仍错杂乱石浅流之中,提出辨认 而后知也。白玉河流向东南,绿玉河流向西北,亦力 把力地,其地有名“望野”者,河水多聚玉,其俗以女人 赤身没水而取者,云阴气相召,则玉留不逝,易于捞 取,此或夷人之愚也。

《夷》中不贵此物,更流数百里,途远莫货,则弃而不用。

凡玉,唯白与绿两色。绿者,中国名“采玉。”其赤玉黄玉 之说,皆奇石《琅玕》之类,价即不下于玉,然非玉也。凡 玉璞根系山石流水,未推出位时,璞中玉软如棉絮, 推出位时则已硬,入尘见风则愈硬。谓世间琢磨有 软玉,则又非也。凡璞藏玉其外者,曰“玉皮”,取为砚托 之类,其值无几。璞中之玉,有纵横尺馀无瑕玷者。古 者帝王取以为玺,所谓连城之璧,亦不易得。其纵横 五六寸无瑕者,治以为杯斝,此已当世重宝也。此外 惟西洋琐里有异玉,平时白色,晴日下看,映出红色, 阴雨时又为青色,此可谓之玉妖,《尚方》有之。朝鲜西 北太尉山有千年璞,中藏羊脂玉,与葱岭美者无殊 异。其他虽有,载志,闻见则未经也。凡《玉由彼地缠头 回》。

其俗,人首一岁裹布一层,老则拥肿之甚,故名缠头回子。其国王亦谨不见发,问其故,则云“见发则岁凶荒” ,可笑之甚。

“或愬河舟,或驾橐驼,经庄浪入嘉峪”,而至于甘州与 肃州。中国贩玉者,至此互市而得之。东入中华,卸萃 燕京。玉工辨璞高下,定价而后琢之。

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

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槃,以盆水盛沙,足踏圆槃,使 转添沙,剖玉逐忽划断。中国解玉,沙出顺天玉田与 真定、邢台两邑。其沙非出河中,有泉流出,精粹如面, 藉以攻玉,永无耗折。既解之后,别施精巧工夫,得镔 铁刀者,则为利器也。

“镔铁” ,亦出西番哈密卫砺石中,剖之乃得。

凡玉器琢馀碎取入钿花用,又碎不堪者,碾筛和灰 涂琴瑟,琴有玉音,以此故也。凡镂刻绝细处,难施锥 刃者,以蟾酥填画而后锲之。物理制服,殆不可晓。凡 假玉以碔《玞克》者,如锡之于银,昭然易辨。近则捣舂 上料白瓷器,细过微尘,以白敛诸汁,调成为器,干燥 玉色灿然,此伪最巧云。凡珠玉金银,胎性相反。金银 “受日精,必沈埋深土,结成珠玉。宝石受月华,不受寸 土掩盖。宝石在井上透碧空,珠在重渊,玉在峻滩,但 受空明水色。盖上珠有螺城,螺母居中,龙神守护,人 不敢犯。数应入世用者,螺母推出人取玉,初孕处亦 不可得,玉神推徙入河,然后恣取,与珠宫同神异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