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日下旧闻考 (四库全书本)/卷141

卷一百四十 钦定日下旧闻考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四十一
  京畿密云县二
  原鲍邱水出御夷北塞中南流迳九庄岭东俗谓之大榆河水经注
  等谨按据
  大清一统志鲍邱水即今之潮河
  又按水经注以濡水为经白檀白檀今密云地非濡水所经恭绎
  御制滦河濡水源考证并
  御制热河考
  指示郦注之疏误以汉书地理志之洫水为濡水按洫水今潮河非濡水也谨辨其误于潮河条下
  御制全文已恭载
  钦定热河志卷内兹不复缀
  原大榆河又东南峡迳安州旧渔阳郡之滑盐县南王莽更名匡德也汉明帝改曰盐田世谓之斛盐城西北去御夷镇二百里水经注
  等谨按原书此条及后滑盐废县二条入平谷县卷内考水经注原文大榆河又东南出峡经滑盐县南又南迳傂奚县故城东又西南迳犷平县故城东是其地形递次而南滑盐在傂奚之北傂奚又在密云东北至平谷在密云西南七十里相去甚远境内不应有滑盐县地今据地理沿革表改正
  原鲍邱水又南迳傂奚县故城东王莽更之曰敦徳也水经注原道人溪在县东北源发龙门流经县界入于潮河方舆纪要
  等谨按据

  大清一统志潮河发源古北口西北三百里许郭家屯西古开平南境水经注所谓鲍邱水出御夷北塞中是也自古北口西流入密云县界即折而西南至县东南与白河会明时潮白两河犹分流会于牛栏山下自嘉靖三十四年遏潮河不使入顺义境由密云合白河于是牛栏山以上潮河故道遂为白河所经据此是密云以北二水分流密云以南旧时犹分今汇为一矣
  增乾隆二十九年
  御制潮河诗 白河过浮桥厗奚历迤逦潮河帯城南弗渡遵其涘近郭列市𨞬枕堰非高峙缓急何所赖寻思盖久矣谋安民自知宁必更张屡汹涌奔新涨竹箭莫喻驶昨晚东北雷闻声今见尔
  等谨按潮河
  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馀不备录
  补余有丁密云县疏河记 密云岩邑王畿之左辅也城东为潮河出孤山折而东注西则白河会之岁甲寅秋大雨两河离常流夹城而下城受啮中丞刘公开府于是谋于中丞杨公都䕶戚公宪使王公析渠引河陈畚锸具甓甃积土涂缮城堡不匝月而功成计东堤三百五十馀丈西一百馀丈高各三丈五尺 余文敏集增密云东北九十五里潮河崖有潮河神祠密云县册
  臣
等谨按潮河神祠乾隆十七年
  敕建
  增潮河浮桥在南天门之麓密云县册
  等谨按潮河由喀喇河屯入古北口经柳林曲至南天门四山环束波流迅驶每岁
  秋狝木兰
  乘舆过此例造正副浮桥以渡南天门
  敕建观音寺寺旁精舍
  御书额曰揽胜轩
  御制诗篇恭载卷内
  增乾隆六年
  御制南天门观音寺遥望诗 古刹礼大士虚堂息劳身旋起凭栏望旧径还如新谷转见行骑山高截半云是时秋始孟绿树犹繁纷两山辟仙境一路无纎尘袅袅旌斾影隐现出嶙峋逸兴一以畅转益忧怀频念彼随从者䟦涉良苦辛
  增乾隆八年
  御制揽胜轩小憩诗 偶来精室憩征鞍𥦗启岚光送晓寒谷里蜺旌烟里度座中羽骑画中看盘盘古柏阴犹翠的的秋英露未干不向空王陈罪福阇黎空自羡人檀
  增乾隆十七年
  御制南天门诗 牝谷晨行冲晓霭是处淙淙鸣石濑回谿复岭数十盘莲宫始见青云外到来初地空尘心凭虚万景𥦗前绘举鞭旋复度岩扉真教隔绝仙凡界天关虎豹信森严此或当然我所戒
  增乾隆二十九年
  御制揽胜轩放歌 北河涧接南河涧谷中晓气金风翻须臾日出高峯朗䟦马真是羾天门横岭入云潮河帯其下俗名南天门轩在寺旁祗园左侧有精舎我向名之揽胜轩每来憩坐必揽胜萦青缭白罗嶟嶟偨池夏木犹馀翠低㽔高叶纷繙㠾九阍何必守虎豹䕫䕫为忆三闾言
  等谨按南天门
  御制诸诗谨绎有关纪述者恭载卷内馀不备录增三城水出臼里山西迳三城谓之三城水又迳香陉山又西迳石窟南又西北迳伏凌山南与石门水合又西南迳犷平城东南而右注鲍邱水水经注
  增渔水出渔阳县东南平地泉流西迳渔阳县故城南城在斯水之阳故名又西南入沽水同上
  増黄门子河在县东九十里源出黄门关口泉水西流入潮河 大清一统志
  增汤河在县东北七十里源出司马台关口泉南流西折贯古北营城中西出又南入潮河同上
  增白马关河在县北一百里源出口外自马关口东流入界南流入白河同上
  增冯家峪河在县北九十里源出口外自冯家峪流入白河同上
  增水峪河在县北三十里源出口外自水峪口流入白河同上
  原黒城川在县北四十里平顶山后唐之镇远军也密云县志
  原要水出塞外三川并导谓之大要水东南流迳要阳县故城东本都尉治王莽更之曰要术矣水经注
  増干塔河在县东北一百四十里源出口外自黒峪关流入西流迳古北城内会清水河又西南入潮河 大清一统志
  原濡河东出峡入安州界东南流迳渔阳白檀县故城地理志曰濡水出县北蛮中汉景帝诏李广曰将军其帅师东辕弭节白檀者也水经注
  等谨按此条沿水经之误以濡水为经密云
  御制热河考并滦河濡水源考证
  厘订原委密云之并无濡水明甚详前潮河条下原渤海泉在县东三十里泉涌如珠时有云气砦有清修寺唐建成化间修谷夀寺在县东三十里元建密云县志原县东北六十里为石匣城昌平山水记
  等谨按石匣城明弘治十七年巡抚洪忠建筑土城周四里有奇嘉靖四十五年改筑石城修撰陆泰有记
  本朝特设副将驻守东北三十三里为古北口凡古北
  口事迹并
  御制诗篇谨详边障卷内兹不复缀
  
  圣祖御制石匣营作 青岭横峯䕃薜萝时方小暑绿新荷蒲编诗兴光岩穴虎士桓桓扣角歌
  原石匣东南渡潮河十五里为石盆谷有龙潭潭上石如盆形水悬崖而下入于潭潭外为盆水从潭靣历盆扺峡而下数里入于潮河有龙宅焉其深无底潭中有石门水浅则见土人曰龙所从出入也上有庙距县东北五十里昌平山水记
  等谨按石匣龙潭神祠乾隆四十三年
  敕修建祠前坊座南靣额曰石林水府北靣曰云影天
  光殿内
  御书额曰普泽昭灵聨曰宅胜境而灵川渟岳峙润群
  生者广云行雨施皆
  御书并
  御制龙泉寺瞻礼诗恭载卷内
  增乾隆四十四年
  御制龙泉寺瞻礼二十韵 石匣白龙潭旧传为灵境往来每遥瞻瓣香遣致敬昨岁夏值旱特以专官请昨夏久不雨适召见摄京兆事胡李堂询其田禾情形据奏农氏望泽甚切若即得透雨尚可有收并奏石匣龙潭向来祷雨辙应即命其亲往诚请翊日甘霖大沛远近均霑禾稼顿觉芃勃复命时又奏言潭上祠宇及其前龙泉寺岁久颓圮特发内帑万金鼎新之兹工已落成因巡幸避暑山荘便道至祠瞻礼应祷普被霖旧宇因新整北巡值落成亲诣抒诚秉取道九松山东北循山迳近寺趣顿殊树密峯峦静三潭叠㵼瀑寻源更遥迥石洞𥥆首潭其深不可等想即神所安一泓含溟涬便风亦不波虽冬而恒泂神祠临峭崖像设闻欬謦四围陡壁间松柏森劲挺一川冰雪飞五月衣裳冷所见奇迹多似此颇鲜并祠旁构精舍以备小憩领疏𥦗既纳凉曲槛堪凭景无须劳步履坐揽得全省意谓此多哉吾岂为游幸惟祈雨旸时鸿庥利民永
  等谨按龙泉寺
  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馀不备录
  原金沟馆在县东北四十五里亦谓之金沟淀方舆纪要原檀州五十里至金沟馆将至馆川原平旷谓之金沟淀国主常于此过冬自此入山诘曲登陟无复里堠但以马行计日约其里数王文正上辽事
  原获野馆在旧城西门外五里万历二年建密云县志增共城即舜流共工之地在密云县东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原共城在檀州燕乐县界括地志
  原渔阳城在县南十八里秦郡治此二世发闾左戍渔阳即此城也方舆纪要
  增狸阳故城在密云县南史记赵世家
  增博陆城在县东南水经注洳水出傂奚县东南迳博陆故城北 大清一统志
  原厗奚废县在县东南汉置属渔阳郡方舆纪要
  原后汉曰傂奚县晋废魏书志皇始二年置密云郡初治提携城即厗奚之讹也同上
  原白檀废县在县南汉置以县有白檀山而名后汉废建安中曹操历白檀破乌桓于柳城即白檀故城也同上
  臣
等谨按白檀山今在怀柔县界
  原要阳废县在县东南六十里汉县渔阳都尉治此方舆纪要
  原盖延渔阳要阳人后汉书
  原后汉废要阳后魏复置属密云郡北齐废方舆纪要原滑盐废县在县西北汉置属渔阳郡后汉县废北魏时有斛盐戍孝昌三年安州石离穴城斛盐三戍兵反应上谷贼杜洛周洛周自松硎赴之石离穴城二戍盖在斛盐戍西同上
  原滑盐地冝五谷有盐池之利括地以上二条原在平志 谷县卷内今改移原安乐郡旧置安州后周改为元州开皇十六年州徙寻置檀州隋书
  补柳应芳陪张尚书登檀州北城楼作 纵目层楼上时开旅客颜山临燕塞断水绕汉城湾秋色孤鸿外边声万马间令公多暇日登眺不知还 明诗正声
  原安市废县在县东北五十里汉辽东属县后魏桥置于此太武帝延和初置交州治焉太平真君二年改置安乐郡兼领土垠县方舆纪要
  原后齐废土垠入安市后周废安市入密云县隋书臣等谨按旧志土垠故城在县东北一百八十里陈宫山下今入丰泽县
  原燕乐废县在县东北八十里汉厗奚县地后魏延和九年置燕乐县又侨置益州于此太平真君九年改广阳郡北齐郡废以广兴方城二县并入隋大业初置安乐郡治焉唐初郡废仍为燕乐县属檀州亦谓之广阳城宝应二年史朝义败走广阳广阳不受即此方舆纪要原燕乐县初治白檀城长寿二年移治新兴城旧唐书原梁乾化三年晋将周德威伐燕刘守光奔燕乐被擒县寻废方舆纪要
  原燕乐汉厗奚县地五代时废为燕庄其地平旷可屯续通典
  原元至和初上都兵入古北口留重兵于燕乐方舆纪要原方城废县在县东北魏主焘以方城并入密云方城盖慕容燕所置县魏主宏于皇兴二年置安州治故方城同上
  原天平中陷元象中寄治幽州北界魏书
  原普泰初复置方城县属广阳郡盖即旧城置北齐废方舆纪要
  原行唐废县亦在县东本定州属县同上
  原辽太祖掠定州破行唐尽驱其民北至檀州择旷土居之凡置十砦仍名行唐县辽史
  原龙庆仓在密云县四镇三关志
  原密云中卫领左右中前四千户所与县同城而居昌平山水记
  等谨按密云中卫署今废
  原卫在县治东洪武四年明一统志
  原密云有太古墓围十馀里高与山等昔人欲发之将及墓门有群蜂飞出螫人遂不敢入相传以为辽太后所葬燕山丛录
  原龙兴寺在县治北唐建太安中重修明一统志
  原龙兴寺元大德丁酉重修明成化十七年嘉靖元年又修俗名锥塔寺密云县志
  原祐国寺在县南十里至元八年同上
  原香岩寺在县东二十五里元至正年建内有鸭脚子一株俗名白果寺同上
  原冶山上寺冶山下寺辽重熙八年同上
  原崇福寺在县东北十里栗园庄元至正年建明嘉靖年重修同上
  原大安寺在县东北五十里旧名白猿院北齐天保五年建金承安四年重修同上
  原三教寺在青铜山下又有卧佛寺唐建明嘉靖中重修同上
  原县故有大悲庵嘉靖戊子御史王大用为赤肚子展居室改题曰栖真院大学士夏言更题其门曰了师庵同上
  原赤肚子不知何许人正德辛未入密云城入豕圈与豕同眠无秽气人皆异之后徙学宫傍又徒滕家巷居民檐下垒砖为井踞坐以足顶尾闾两拳握六指不放如勾问之则不言与之食则食不食晕酒不多食过午则不食与之衣则裂之避之与之货则给僧以诵经赤身鬅首覆以片毡祈寒盛暑勿侵也居民市鬻者与之辄多利竞致之入人寝室如其家不避妇女有戏之者亦跃足昻首嬉然而笑置囹圄中数日不食亦不死许内臣为绘象京师及四方好事者俱呼以仙嘉靖壬辰春夏大旱居民强令祈雨凡八日不食至五月十二日雨乃食十三日又雨人益异之赤肚子传
  原庆峯观在县治南元建洪武十六年重修密云县志原清都观在县西北十里大安二年羽士杜宗道建至元中改洞真宫洪武二十四年置道箓司同上
  原清都观在清都山距县东北五十里同上
  原霞峯观在霞北四十里元道士魏志和建延佑五年周道昌重修同上
  原王道亨霞峯观记 檀州北有水谷出乾维山谷间与白水合中有遐峯观国初李尊师结庵此地弟子魏志和史志端季道纯力事营造已又得杨道勉刘道本共成之原李志宁霞峯观记 白檀山北曰水谷袤延峯岭林木森秀有宗师霍道隆于延祐二年栖隐其间建道院一区既而道友王宏 道协谋经营堂宇炳焕一新焉
  原乾亨二年十二月如蒲瑰坂猎于檀州之南辽史太平五年八月猎于檀州北山射兔于平川同上原珠嘉佛绅蓟州猛安人贞祐二年为提控与同知顺州军州事温特赫伊扎尔俱守密云佛绅家属在蓟州元兵得之以示佛绅曰若速降当以付汝否则杀之佛绅曰吾事本朝受厚恩战则速战终不能降也岂以家人死生为计耶城破死于阵伊扎尔被执亦不屈而死诏赠佛绅开府仪同三司枢密副使封宿国公伊扎尔镇国上将军顺州刺史命树碑以时致祭金史忠义传按珠嘉旧作术甲从八旗姓谱改正佛绅满洲语柄也旧作法心伊扎尔蒙古语根源也旧作咬查剌今俱译改补钱藻备兵密云有二京军劫人于通州获之不服州以白藻二贼恃为京军出语无状藻乃移甲于大门之外独留乙鞠问数四声色甚厉已而握笔作百许字若录乙口语状遣去随以甲入绐之曰乙巳吐实事由于汝乙当生汝当死矣甲不意其绐也忿然曰乙本首事何委于我乃尽白乙首事状藻出乙讼之遂论如法智囊永乐十五年十一月金水河太液池冰凝结众像态状奇巧其时密云亦献瑞冰如水晶含玉者凡七与金水河所结无异泊庵集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四十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