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武政〔2020〕23号
2021年1月5日
发布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规范性文件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经研究,现将《武汉市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

2020年12月19日


武汉市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国函〔2020〕111号)和《商务部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商服贸发〔2020〕165号)等文件精神,为加快推进我市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服务贸易对稳外贸稳外资的支撑作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开放路径、促进机制、政策体系、监管模式、业态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提升“武汉服务”品牌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打造服务贸易发展高地,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努力使武汉成为连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通过3年全面深化试点,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规模、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增强服务出口能力,打造一批特色服务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服务贸易领军企业,探索形成一批试点创新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探索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完善统筹协调和决策咨询机制。发挥市服务贸易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综合协调、实施推动、信息通报和措施保障。建立服务贸易专家咨询委员会,完善服务贸易发展决策咨询机制。探索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完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探索服务贸易发展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探索创新服务行业管理制度和模式,认真做好国家和省级部门行业管理和审批权限下放承接工作。贯彻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优化政务服务审批流程。推进联动协作。完善省、市、区三级政府部门协同机制,推动武汉城市圈服务贸易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服务贸易区域发展优势互补、协调联动新格局。

(二)全面探索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有序拓展开放领域。落实重点行业领域试点开放措施,取消或者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落实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有序放宽或者取消相关限制措施。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实施管理。提升开放发展成效。创新投资促进方式,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体系,保障外商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强服务业精准招商,吸引高端品牌、新兴业态在汉集聚,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建设国际合作园区。加强与重点服务贸易伙伴合作,加快推进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中日产业园、中德国际产业园、中印(武汉)科技产业园、中美大健康产业园等国际产业园建设。鼓励重点服务进口。立足产业发展需要,促进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咨询服务等重点生产性服务进口,鼓励教育、文化、医疗等高端生活性服务进口。

(三)全面探索提升服务贸易便利水平

推进技术流动便利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建立完善支持创新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进出口管理体制,优化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无纸化办理工作。推进资金流动便利化。加快推进人民币在服务贸易领域的跨境使用。实施资金便利收付跨境金融管理制度。持续完善外汇管理措施,探索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措施。推进人员流动便利化。优化境外专业人才流动服务机制,畅通外籍高层次人才来汉创新创业渠道。探索与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相适应的灵活就业制度与政策。加强外国人员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宣传,吸引更多外国人员在合适时间来汉旅游、就医、购物和文化交流。推进国际消费便利化。支持江汉路步行街在营造国际化消费环境、增加高品质消费供给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市内及空港免税店落地,完善多语种导购、多币种支付等国际化配套服务。推进数字营商环境便利化。建立数字经济、线上经济应用场景征集、遴选和发布制度,搭建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对接平台。围绕建设智慧城市,每年公开发布智慧城市需求清单。进一步拓展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应用,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优化通关流程和模式,提升与服务贸易相关货物进出口便利化水平,为旅游、展览、医疗、体育、演艺等相关暂时进出境货物通关提供便利。

(四)全面探索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模式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服务经济线下线上融合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带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入全球价值链。深化文化、旅游、体育、会展、夜间经济融合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发挥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促进协同发展。推进区域集聚发展。优化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空间布局,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服务出口基地,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集聚发展。支持国家网络安全基地、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中国武汉人力资源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夯实服务贸易发展基础。推动“保税+”服务发展。支持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创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打造“数字贸易港”。支持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等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优势,开展保税维修、保税研发、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等新兴服务贸易。促进传统领域开放发展。推动旅游、运输、医疗、教育、文化等产业国际化发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着力加强旅游、体育等领域国际合作。积极发展中高端入境游,促进来汉留学、就医和购物,提升生活服务业国际化水平。

(五)全面探索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

增进国际交流合作。大力培育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武汉峰会等服务贸易交流合作平台。支持商业行业协会等机构开展各类服务贸易促进活动。支持本市会展企业在境外举办服务贸易综合类和专业性展会。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服务贸易展会。鼓励各类投资贸易类展会增设服务贸易展区,加强服务业招商引资和宣传推介。创新海外促进机制。建立武汉服务贸易促进联盟,探索建设一批境外招商中心、贸易促进中心。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离岸接包中心、境外营销服务中心,打造一批海外促进平台。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资源整合与统筹利用,建设若干公共服务能力强、覆盖范围广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信息、语言翻译、技术支撑、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优化企业涉外服务。建立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和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打造“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中心和商事仲裁中心,开展服务贸易领域仲裁业务。充分发挥商务部应对贸易摩擦工作站服务作用,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贸易摩擦预警和法律服务。

(六)全面探索优化服务贸易政策体系

优化财政支持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优化资金支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能,支持企业开拓海外服务市场,鼓励新兴服务出口。完善区级服务贸易政策体系,推动服务贸易扩规模、优结构、促出口。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结合全面实施营改增改革,对符合条件的研发服务、设计服务、广播影视节目(作品)的制作和发行服务、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等服务出口实行零税率政策。创新金融服务举措。拓宽服务贸易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应服务贸易特点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汉融通”平台作用,做大做优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用足用好中小微企业纾困贷款专项资金政策。优化出口信贷和出口信保政策,助力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

(七)全面探索完善服务贸易监管模式

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立以市场主体信用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实施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完善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领域创新创业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方式。支持服务贸易商协会组织发挥作用,推进行业诚信建设。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加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信用信息归集查询应用,建立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支持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建设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和动植物源性生物材料进出口服务平台,创新审批、通关、仓储、物流等一站式服务机制。拓展保税监管范围。加强对服务外包企业的信用培育,引导更多规范守法的服务外包企业成为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企业。探索研发用品跨境便利监管措施,对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进出口试验用材料等实施风险分类目录清单管理。优化重点领域监管。探索创新技术贸易管理模式,完善技术进出口监测体系。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重点发展领域,探索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建立跨境数据流动与数据安全、个人隐私安全相协调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探索数字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八)全面探索健全服务贸易统计体系

完善统计机制。完善服务贸易统计监测、运行和分析体系,优化服务贸易统计方法,提升服务贸易统计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数据报送。健全服务贸易重点企业联系制度,落实商务部服务贸易统计制度要求,提高统计监测企业覆盖面。拓展统计范围。探索符合本地实际、涵盖四种模式的服务贸易全口径统计方法。探索数字贸易统计方法,建立统计数据和企业案例相结合的数字贸易统计模式。

三、重点发展领域

(一)培育数字服务领域新动能

服务外包。深化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推动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以示范区为主体、专业园区为支撑,结构合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格局。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鼓励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离岸与在岸业务协调发展,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水平建设“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围绕“光芯屏端网云智”关键环节,构建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加快建成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和数字贸易高地。推动骨干企业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及营销网络,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跨境电商服务。积极推进跨境电商线上线下互动与协同,提升跨境贸易商品展示、全球营销推广、跨境支付结算、互联网金融、物流供应链等服务水平,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提升效率,助推跨境电商蓬勃发展。

(二)打造传统服务领域新优势

建筑服务。高质量建设“世界设计之都”,加强与各类国际建筑服务行业组织、企业合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支持企业抱团“走出去”,鼓励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展海外建筑服务市场,鼓励企业承接国际工程承包业务。运输服务。加快推进智慧物流建设,促进物流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提高仓储、运输、分拨配送等物流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推动网络货运等新型运输组织形式发展,促进道路货运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光谷城市货站”建设运营,提升通关服务质量。旅游服务。实施全域旅游空间优化计划,构建“一轴一心一山三城百湖”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实施旅游服务提升计划,提升入境游服务水平。面向全球市场加强旅游资源推介宣传。做强做优“知音号”等一批文旅品牌项目。

(三)提升潜力服务领域新增量

技术贸易。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和运行机制,积极促进中外技术研发合作和创新交流。鼓励跨国公司、外资机构在汉设立研发机构。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提升PCT国际专利申请的能力和水平。金融服务。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推动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和金融服务能级。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与境外机构开展深度合作,稳步拓展国际金融业务。支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文化服务。加快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动漫游戏、在线文娱等新兴文化服务,支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创新发展。办好武汉斗鱼国际直播节、中国游戏节等品牌文化节会。完善文化营销网络,推动武汉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支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会展服务。积极推进国家会展中心城市建设,完善会展配套设施,提升品牌展会能级,培育本市会展业市场主体。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品牌展会论坛,提升会展国际化、专业化水平。

(四)促进特色服务领域新发展

专业服务。加快发展工程设计、工业设计、文化创意设计等设计服务产业,打造“武汉设计”品牌。加快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培养一批高质量涉外法律人才,推进涉外法律服务业开放。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等高质量发展,培育一批领军企业。积极引进国际知名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机构,提升专业服务发展规模和质量。教育服务。制订实施新一轮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三年行动计划,提升我市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推动国际教育园区建设。设立留学生政府奖学金,打造“留学武汉”品牌。推进孔子学院新汉学计划,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在海外建立“鲁班工坊”。支持光谷在线教育产业集群发展,鼓励在线教育企业国际化发展。体育服务。积极申报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推动体育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加快“国际赛事名城”建设,培育一批特色品牌赛事,引进一批高端国际赛事,扶持一批体育服务贸易领军企业。医疗健康服务。大力发展医药研发、远程诊疗等医疗健康服务业。鼓励外资在汉设立合资合作医疗、康养、护理等机构。鼓励设立港澳台独资医疗机构。支持在汉医疗机构设立国际门诊,完善国际化医疗环境和服务。创建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完善中医药服务贸易统计。扩大中医药服务国际合作。推动中医药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支持建设国家和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纵向协同、横向联动”推进机制,定期研究试点任务落实情况,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确保试点工作实效。将服务贸易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紧抓试点机遇推动服务贸易加快发展,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督查考核。各相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对接、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制订细化落实方案,定期报送试点进展和成果。各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风景区管委会)、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制订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服务贸易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或者发展规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推动服务贸易提质升级。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商务局)要强化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开展督导评估和经验推广。

(三)加强政策保障。加强试点工作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等联动改革、集成创新,积极借鉴北京等城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先进经验,梳理整合现有政策,研究制订符合发展实际且具有较强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形成全方位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合力。

(四)加强人才支撑。加强服务贸易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专业化、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扶持和引进力度。支持在汉高校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增设服务贸易教学内容,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扶持建设一批服务贸易人才培训基地。加大对服务贸易工作的人员、经费等保障力度,积极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相关国际交流合作和培训活动。

(五)加强宣传推广。进一步发挥试点的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动作用,结合武汉实际,加强创新实践和经验总结,力争形成一批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或者创新案例。加强对“武汉服务”品牌的宣传推介,积极营造社会各界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