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目山诸祖缘起碑记

水目山诸祖缘起碑记
作者:杨士宗 
康熙九年四月
1670年
碑存于云南省祥云县水目山宝华寺北五祖坟塔院内,高180厘米,宽80厘米,石灰石质。两面刻文。碑阳额篆“水目山诸祖缘起碑记”,碑文直行楷书,23行,行60字。碑阴额篆“菩提流光”,碑文直行楷书,24行,行60字。杨土宗撰文,清康熙九年(1670年)四月立。

水目山另有一块《水目寺诸祖缘起碑记》,于此碑两个月前(康熙九年二月)立,撰者李元阳。李元阳碑所记为六祖,而杨士宗增补了“妙峰彻庸理禅师”,是为七祖。两碑对诸祖的行实记录基本一致,但颂词、序言各异。

碑阳

水目山诸祖缘起碑记一行

盖闻大觉觉世,拈花示于鹫峯,饮光光祖,受莂定于鸡足。□□□十八代达磨西来,□□正传一宗六祖,南续曹溪,溢万派于南。大理为最盛者,乃古之佛土。菩二行萨承记治罗叉,所多遗圣迹,今属赵州云县之南,水目一峯,雪岭肇其脉,点苍过其峡,□□鼎络青华,嵩峦正峙,若巍巍弥勒坐千叶宝莲。山名宝华,始以因三行之。左象回顾,右狮嚬呻。重重龙乕,跻跻辅弼。玉案之前,地坦无际。玉枕之后,天生有桥。千峰拱揖,万壑盘旋,可谓灵特之一绝也。自世界既成以来,毓秀锺英四行。逮普济禅师而始开发,诸祖迭出迭兴。惟山之盛,非人卷之欤?非根深果茂,源远流长者欤?五行

普济庆光禅师,姚安人。髫龀出家,习大小乘兼宏律部。初参崇圣寺道悟国师,悟一见而默器之,俾掌书记。每问:“如何是宗?”声犹未绝,悟以坐具辟面打,云:“道甚六行么师?”从此悟入。后诣南岳马祖、石头,法席颇盛,师皆亲承印可。师问马祖曰:“如何是西来意?”祖便打。师曰:“和尚未曾施棒,灵根早抛出也。”祖点首深肯之。嗣马七行祖师礼辞,遍游中国,十有馀年。后归云南,道德日隆,名誉益远。时八行唐宪宗元和捌年,为诸大臣请,开此山,师以杖卓之,而涌泉清莹,因名水目。复制木犬,凡山中庥咎,皆辄吠之。开堂日,有龙虎出现于堂前。法席既盛,衲子千馀九行。六诏诸王,咸来问道。弄栋都督府迎于姚郡,开兴宝、妙光二寺。未几,复归水目。入寂,蒙氏谥为“普济庆光禅师”,铸金像以奉之,至今存焉。

非相行禅师颂曰:十行

如何即是宗?撞遇迅雷公。
击破千年梦,岚风往上翀。
须弥山压倒,露现主人翁。
石臼呵呵笑,指西又话东。十一行

净妙澄禅师,姓高氏,大理国段氏国公仁懿太后之父,天子之外祖。有兼济之才,虽秉政十馀年,而恒斋素不辍。因读《楞严》至“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处有疑。一日十二行,问玄凝尊者曰:“如可免却生死?”者曰:“把将生死来。”公拟议,者以扇打桌一下。公有省,后祝发为僧,嗣玄凝,住水目。寿七十馀岁,端坐而化。塔曰“圆明”。十三行文安帝命翰林学士苏达为记云:天开七年七月二十一日,迁化于水目禅室。越翼日,火化于北岗而建塔焉。公居台辅之任,有匡济之功,群贤慕其德,生民赖十四行其惠,饭著董而千氛散,马蹄飞而四海清,非旦,奭不侔焉。及其功成身退,剃削云峰,与侄渊公结方外之友,目击则道存,不容声于拟议矣。身如枯木,心若澄十五行潭,齐彼我于梦幻,等荣辱于空花。自非得如幻三昧,其始终能若是耶。

相师颂曰:

若要见楞严,光超赤肉团。
三千都照遍,木刻老擎拳。
细听泥牛语,他言没十六行表边。
时人亲会得,万事不相迁。十七行

皎渊智玄禅师,政国公高明量之孙,护法公量成之子。生而英姿卓茂,气韵清远,昂昂若云鹤之处群鸡,自有不羁之态。视富贵等于浮云,观三界犹如火宅。慨十八行然有出世之心,不肯终为凡夫志。年二十,一日辞父母出家,父母知其志不可夺,不得已,壮而许之。遂投玄凝尊者剃染。是时公侯将相、朝士大夫及舆台走十九行卒之辈,莫不衔恨,以为失命世之才。师于是昼则精研经论,夜则达旦跏趺。衣钵之外,分寸无馀。甘心寂静,克念进修。准华严为极则,依善财作标准。一日,问二十行玄凝尊者曰:“如何是如来境界?”者良久师傍思,者复谓师曰:“伟哉,师子儿勿错过了也!”师豁然洞见本性。者曰:“自汉暨于南国,代不失人,吾受道悟国师心印二十一行,今付于汝,善自护持。”嗣玄凝。后居此山,至天开十年甲戌十月二十四日,端坐而化,塔于北岗,曰“实际”。命大学士赵佑为记,立碑存焉。

相师颂曰:

文殊启二十二行少男,别印五三参。
好个慈悲父,牵人人火山。
锦锈今不断,世世满人间。
若要知消息,尚须问皎渊二十三行

碑荫

阿标头陀,洱海人也。问皎渊禅师《心经》“无智亦无得”。渊曰:“你但任么参去,不论岁月,看是个甚么。”时南诏段氏建寺,标为工匠都养,日则奔走劳苦,夜则系髻寺一行梁。遂获灵通,印证于渊师,蒙许嗣皎渊。尝从风洞往还,挈筐入市货物,虽去二百里,四方人皆见之,食顷便回。但闭户默坐,置筐于前,诸物自盈。窥之者喧于二行众,标遂立化,系髻金钩,至今存焉。

相师颂曰:

这物获灵通,秋来卖夏风。
人闻头也痛,万圣得奇功。
一等真无状,翀天顶地𩐠。
能人絻识得,莫是五家宗。三行

妙峰彻庸理禅师,姓杜氏,云南县海稍村人,生于明万历十九年。十一岁,入鸡足山,礼遍周上人□,预梦有青莲华生于殿庭。次日,师至,乃喜之,与剃染,为曹四行洞第十一世。聪慧,过目成诵。时密藏开公游鸡足,师就请益。公示:“与父母未生前,那个是你本来面目?”久久参究,忽炉中火爆,撕破疑团。诣开公请证,曰:“理至五行不疑之地。”公曰:“那个是你本来面目?”师便喝。公曰:“汝解?学喝。”师曰:“于此无补。和尚学个喝看。”公示一掌。师曰:“敢不在侍者家内。”公曰:“已后云南佛法,自子始耳。”六行往与弟子洪如,隐居白云窝,后同开妙峰,因集《曹溪一滴》,住锡水目。崇祯甲戌,偕印天童密云大师,嗣天童临济正宗三十五世,赍藏旋滇,宗幢复镇,寂于妙七行峯。铸金像,奉于宝华。

相师颂曰:

量天度地才,只向寸中埋。
更有包天地,无中回出来。
微尘轮法转,自古一毛开。
活佛人心住,昙华石上栽。八行

无住如禅师,定远县人,姓邓氏。二十八岁剃染于大千大师。参叩于彻公。公命以法名,示“与狗子无佛性”话。当日,通身庆快,如获至宝,牢抱在心。无论城市山林九行,一切众务,常常不醒人事。入白云窝,止清泉一窟,云:是我放身命处也。向空发誓,自矢举“此狗子无佛性”话。静闹闲忙,搃是个无,确志不移。一日,随侍彻公,开十行城赴供。夜坐高楼,忽闻铙声,大悟,遂有“通身是,遍界是”之偈,印证于彻公,大许。同开妙峰,随适吴越,偕印天童,兼秉妙峰,嗣临济三十六世,赍藏南归。时十一行明崇祯十二年,洱邑熊绅众檀缁请建水目宝华禅林,宗风大振,开堂十馀,有语录传世。甲辰六月十二日示寂,塔于本刹之北。时亦有一笑契五聚,讳应十二行东,姚郡白羊贡士参妙峯,彻公命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力究呕血,明此大事,彻公许可,复来水目,印证于住和尚,使其死中得活。随喜颂四书画空录,可十三行谓学佛知儒之有禅者也。

相师颂曰:

我昔得闻名,亲开铁铸门。
金龙由八爪,处处取人心。
你愿同三世,千丝共一纶。
英雄真力士,展翼汉霄腾。十四行

非相行禅师,景东外屯长摩邑孙家营人,姓孙氏,生于万历戊申。五岁丧父,知有大事。十五,母顺世。往鸡足云溪庵德周大师下求剃染,生死逼急,遍参遍叩,只十五行得念佛,杂念纷飞,如一人与百万人敌,无法可治。欲自缢自刺。又闻:上古佛佛授受,祖祖相传,自死何益?二十九岁,得参无住和尚,侍开水目宝华禅林。佛诞十六行日,求授具戒,后请益云:“我心未得宁净,乞和尚为除。”住师云:“你就究取那不净的来。”师于言下。七日七夜,将这不净的元命连根拔起,海底雷打,天外如千日十七行共照,印证于住师,许可,以师首众。二十七年甲辰,住师示寂,将佛法付师:洞下十三嗣,临济三十七世。师庐塔三载。戊申,檀缁三请,方乃出世。初于本刹开堂十八行,公卿士弁入山问道,次普贤姚安妙峯,定远化佛梵仙、黑井万春、鹤庆龙华、大理文殊寺,凡所至处,如风回草偃,万指倾心。老而复本刹结制,有语录传世。

十九行颂曰:

参师志愿坚,惧死断其源。
久久将心杀,天魔活捉犍。
原来家古佛,切莫外寻旋。
转圣超凡见,同升大觉仙。

士宗世虽儒显,自幼有承事佛祖之志,故常二十行登水目。尚忆四灯虽远,未艾馀光;欣际三焰续腾,弘昭丕烈。迨谓前有所启,何美而不彰?后有所继,何盛而不传?阅相师颂,记之,镌诸石以垂永久耳。二十一行

康熙九年岁次庚戌四月朔八日吉旦立。二十二行

岁进士崖川智庵居士杨士宗熏沐拜撰。二十三行

供碑弟子孙承枝男□。二十四行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