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千二百五十一 永乐大典
卷之五千二百五十二
卷之五千二百六十八 

永乐大典卷之五千二百五十二  十三萧

辽控制诸国

契丹志控制诸国 沙漠。控制沙漠之北。置西路都招讨府。臭隗都族卫。驴驹河统军司。倒挞岭倚。镇抚鞑靼蒙骨迪列诸军。云中路。控制夏国。置

西南面都招讨府。西京兵马都部置司。金肃河清军。五花城南北大王府。乙室王府。山金司。燕山路。备御南宋。置燕京都总管府。节制马步军控鹤

指挥使都统军司。牛栏监军寨。石门详稳司。南北皮室司。猛拽刺司。并隶总管府。中上京路。控制奚境。置诸军都虞候司。奚王府大详稳司。大国舅

司。大常衮司。五院司。六院司。沓温司。辽东路。控扼高丽。置东京兵马都部署司。契丹奚汉渤海四军都指挥使。保州统军司。阳河详稳司。金吾营窊

灼司。长春路。镇抚女真室韦。置黄龙府兵马都部署。咸州兵马详稳司。东北路都统军司。 论曰契丹之兴。其盛如此。其王也忽马。惜哉。四至邻国

地里远近。 东南至新罗国。西以鸭渌江。东八里黄土岭为界。至保州一十一里。次东南至五节度女真部族。共一万馀户。皆杂处山林。尤精弋

猎。有屋舍居舍。门皆于山墙下辟之。耕凿与渤海人同。无出租赋。或遇北主征伐。各量户下差充兵马。回各逐便归本处。所产人参。白附子。南星。茯

苓。松子。猪苓。白布等物。并系契丹枢密院所管。差契丹。或渤海人。充节度管押其地。南北七百馀里。东西四百馀里。西北至东京。五百馀里。 又次

东南。至熟女真国。不属契丹所管。其地东西八百馀里。南北一千馀里。居民皆杂处山林。耕养屋宇。与熟女真五节度同。然无君长首领统押精于

骑射。今古以来。无有盗贼词讼之事。任意迁徙。多者百家。少者三两家而已。不与契丹争战。或居民等自意相率。赍以金。帛。布。黄蜡。天南星。人参。白

附子。松子。密等诸物。入贡。北番。或只于边上。买卖讫。却归本国。契丹国商贾人等。就入其国买卖。亦无所碍。契丹亦不以为防备。西至东京。二百馀

里。东北至生女真国。西南至熟女真国界。东至新罗国。东北不知其极。居民屋宇耕养。言语衣装。与熟女真国并同。亦无君长所管。精于。骑射。前

后屡与契丹为边患。契丹亦设防备。南北二千馀里。㳂边创筑城堡。搬运粮草。差拨兵甲。屯守征讨。三十年来。深为患耳。南界西南至东京六百里。

又东北至屋慝国。阿里眉国。破骨鲁国等国。每国各一万馀户。西南至生女真国界。衣装耕种屋宇。与女真人言语异。契丹枢密院。差契丹或渤

海人。充逐国节度。使管押。无不出征赋兵马。每年惟贡进大马。蛤蛛。青鼠皮。貂鼠皮。胶鱼皮。密蜡之物。及与北番人。任便往来买卖。西至上京。四千

馀里。正东北至铁离国。南至阿里眉等国界。居民言语衣装。屋宇耕养稍通阿里等国。无君长。皆杂处山林。不属契丹统押。亦不与契丹争战。复

不贡进。惟以大马。蛤珠。鹰鹘。青鼠。貂鼠等皮。胶鱼皮等物。与契丹交易。西南至上京五千馀里。次东北。至靺羯国。东北与铁离国为界。无君长统

押。微有耕种。春夏居屋室中。秋冬则穿地为洞。深可数丈而居之。以避其寒。不贡进。契丹亦不争战。惟以细鹰鹘鹿。细白布。青鼠皮。银鼠皮。大马。胶

鱼皮等。与契丹交易。西南至上京五千里。 又次北至铁离喜失牵国。言语衣装屋舍。与靺羯稍同。无君长管押不贡进。契丹亦不争战。惟以羊马

牛駞皮毛之衣。与契丹交易西南至上京四千馀里。正北至蒙古里国。无君长所管。亦无耕种。以戈猎为业。不常其居。每四季出行。惟逐水草。所

食惟肉酪而已。不与契丹争战。惟以牛羊駞马皮毳之物。与契丹为交易。南至上京四千馀里。 又次北至于厥国。无君长首领管押。凡事并与蒙

古里国同。甲寅岁。曾率众入契丹国界为盗。圣宗命驸马都尉萧徒欲。统兵大破其国。迩后更不复为盗。惟以牛羊駞马皮毳之物。与契丹为交易。

东南至上京。五千馀里。 又次北西至𪛆古里国。又西北。又次北。近西至达打国。各无君长。每部族多者。三二百家。少者五七十家。以部族内最富

豪者为首领。不常厥居。逐水单。以戈猎为业。其妇人皆精于骑射。常与契丹争战。前后契丹屡为国人所败。契丹主命亲近为西北路兵马都统。率

番部兵马十馀万防讨。亦制御不下。自契丹建国已来。惟此二国为害。无奈何。番兵困乏。契丹常为所攻。如暂安静。以牛羊駞马皮毳为交易。不过

半年。又却为盗。东南至上京六千馀里。 西近北至生吐蕃国。又西至党项突厥等国。皆不为契丹国害。亦不进贡往来。盖以熟土浑突厥党项等

部族所隔。东南至云州三千里。 正西与西昊贼黄河为界。 西南至麟州府州界。 又次南近西定州。北平山界。 又南至霸州城北界河。 又

次南至遂城北鲍河为界。又南近东至沧州北海。又南至安萧军。自涧河为界。 又南近东至登州北海。 又南至雄州。北拒马河为界。 又南

至海。 辽东边远不记州十馀。县二百。馀外见记五处。 金肃。 河清。曷童。 五花。 振武。 诸藩臣投下州二十三处。 徽州。 濠州。 驩州。

卫州。 荆州。 问州。 随州。 和州。 澄州。 全州。 义州。 遂昌州。豫州。 员州。 福州。 荣州。 唐州。 栗州。 黑州。 河州。 茂州。

麓州。 宗州。 南北朝馈献礼物。契丹贺宋朝生辰礼物。 宋朝皇帝生日。北朝所献刻丝花罗。御样透背御衣七袭。或五袭。七件紫青貂鼠翻

披。或银鼠鹅项鸭头纳子。涂金银装箱金龙水晶带。银匣副之。锦绿帛皱皮靴。金玦。京皂白熟皮靴鞋。细锦透背。清平内制。御样合线楼机绫。共三

百匹。涂金银龙凤鞍勒。红罗匣金线绣方鞯。二具。白楮皮黑银鞍勒。毡鞯二具。绿褐楮皮鞍勒。海豹皮鞯。白楮皮里筋鞭一条。红罗金银线绣云龙

红锦器仗一副。黄桦皮缠楮皮弓一。红锦袋。皂雕翎羱角骲头箭十。法渍法曲面麹酒二十壶。密山果十束。棂碗密渍山果十束。棂疋列山梨柿四束。

棂榛栗。松子。郁李。黑郁李。子面枣。楞梨。堂梨。二十箱。面秔麋梨粆十碗。芜萸白𥂁十碗。青𥂁十箱。牛羊野猪鱼鹿腊二十二箱。御马六匹。散马二百

匹。 正旦御衣三袭。鞍勒马二匹。散马一百匹。国母又致御衣致珠貂裘钿锦刻丝透背。合线御绫罗绮纱榖。御样果实。杂粆腊肉。凡百品。水晶鞍

勒。新罗酒青𥂁。国主或致戎器。宾铁刀。鸷禽曰海东青之类。承天节。又遣庖人持本国异味。前一日就禁中造食。以进御云。宋朝贺契丹生辰礼

物。 契丹帝生日。南宋遗金酒食茶器三十七件。衣五袭。金玉带二条。乌皮白皮二量。红牙笙笛。觱栗。台板。鞍勒马二匹。缨复鞭副之。金花银器三

十件。银器二十件。锦绮透背。杂色罗纱绫榖绢二千匹。杂彩二千匹。法酒三十壶。的乳茶十斤。岳麓茶五斤𥂁蜜果三十罐。干果三十笼。其国母生

日。约此数马。 正旦。则遗以金花银器。白银器。各三十件。杂色罗绫纱榖绢二千匹。杂彩二千匹。 宋朝劳契丹人使物件。 契丹每岁。国使入南

宋境。宋遣常东官内职各一人。假少卿监诸司使以上接伴。内诸司供帐。分为三番。内臣主之。至白沟驿。赐设。至贝州赐茶药。各一银合。至大名府

又赐。及畿境。遣开封判官劳之。又命台省官诸司使馆伴迓于班荆馆。至都亭驿。各赐金花银灌器。锦衾褥。朝见日。赐大使金涂银冠。帛罗毡冠衣。

八件。金䩞鞢带。乌皮靴。银器。二百两。彩帛二百匹。副使。皂纱折上中衣七件。金带。象笏。乌皮靴。银器。一百两。彩帛二百匹。鞍勒马各一匹。其从人上

节十八人。各练散锦袄。及衣四件。银器二十两。彩帛三十匹。中节二十人。各实照锦袄及衣三件。银器十两。彩帛二十匹。下节八十五人各紫绮袄

衣四件。银器十两。彩帛二十匹。并加金涂银带。上节中节。又加丝鞋。就馆赐生饩。大使秔栗各十石。面二十石。羊五十。法酒。糯米酒。各十壶。副使秔

栗各七石。面十五石。羊三十。法酒糯米酒。各十壶。承天节。各别赐衣一袭。遇立春。各赐金涂银镂幡胜春盘。又命节帅。就玉津园伴射弓。赐来。使银

饰箭筒。弓一。箭二十。其。中的。又赐窄袍衣五件。金束带鞍勒马。在馆遇节序。则遣臣赐设。辞曰。长春殿赐酒五行。赐大使盘裘。晕锦窄袍。及衣六件。

银器二百两。彩帛一百匹。副使紫花罗窄袍。及衣。六件。银器二百雨。彩帛一百匹。并加金束带。杂色罗锦绫绢百匹。从人各加紫绫花絁绵袍。及银

器彩帛。将发。又赐银瓶合盆。纱罗等。又令近臣饯于班荆馆。开封府推官饯于郊外。接伴大。使。副使。复为送伴。绿路累赐设。西京本末。 上京太

宗建。上京临潢府。乃大部落之地。离来州数十里。即行海岸。俯挹沧溟。与天同碧。穷极目力。不知所际。有讷都乌河。番语山。为胡都。水为乌。其东北

三十里。即长洎也。涉沙碛过白马淀。渡土河。亦云撞撞水。聚沙成墩。少人烟。多林木。其河边平豦。国主曾于此处过冬。又至木叶山。三十里许。有居

人瓦屋。及僧舍。 中京。承天太后建。中京之地。奚国王牙帐所居。奚本曰库莫奚。其先东部胡宇文之别种也。窜居松漠之间。俗甚不洁。而善射

猎。好为寇抄。其后种类渐多。分为五部。一曰辱纥。二曰莫贺弗。三曰契个。四曰木昆。五曰室得。每部一千人为其帅。随逐水草。中京东过小河。唱叫

山道。北奚王避暑庄。有亭台。由古北口。至中京北。皆奚境。奚本与契丹等。后为契丹所并。所在分奚契丹。汉人渤海杂处之。奚有六节度。都省统领

言语风俗与契丹不同。善耕种。步射入山采猎。其行如飞。又契丹图志云。奚地居上东燕。三京之中土。肥人。旷西临马孟山六十里。其山南北一千

里。东西八百里。连亘燕京西山。遂以其地建城。号曰中京。南京。大宗建。南京。本幽州地。乃古冀州之域。舜以冀州南北广远。分置幽州。以其地在

北方。阴幽也。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楼烦。白檀。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潭沱。易水。唐置范阳节度临制奚契丹。自晋割弃。建为南京。又为燕京析津府。户

口三十万。大内壮丽。地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锦绣组绮。绝天下膏腴。蔬蓏菓实稻梁之类。靡不毕出。而桑柘麻麦羊豕

雉兔。入问可知。水甘土厚。人多技艺。秀者学读书。次则习骑射。耐劳苦。石晋未割弃已前。其中番汉杂斗。胜负不相当。既筑城后。远望数十里开。宛

然如带回环缭绕。形势雄杰。真用武之国也。东京。太宗建。东京。本渤海王所都之地。在唐时为黑水靺鞨二种。依附高丽者。黑水部。与高丽接。胜

兵数千。多骁武。古肃慎氏地也。与靺鞨相邻。东夷中为强国所居多依山水。地卑隰。筑土如堤。凿冗以居。其国西北与契丹接。太祖之兴。始撃之。立

其子东丹王镇其地。后曰东京。 并合部落。初契丹有八部族之大者。曰大贺氏。后分为八部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人为王。建旗鼓以统八部。

每三年则以次相代。或其部有灾疾。而畜牧衰。则八部聚议。以旗鼓立其次而代之。被代者。以为元约如此。不敢争。及阿保机。乃曰中国之主无代

立者。由是阿保机。益以威制诸国。不肯代其立。九年诸部共责诮之。阿保机不得已。传其旗鼓。而谓诸部曰。吾立九年。所得汉人多矣。吾欲别自为

一部。以治汉城可乎。诸部将许之。汉城在炭山东南滦河上。有𥂁铁之利。乃后魏滑𥂁县也。其地可植五谷。阿保机率汉人耕种为治。城郭邑屋廛

市如幽州制。汉人安之。不复思归。阿保机知众可用。用其妻述律策。使人告诸部大人曰。我有𥂁地之利。诸部所食。然诸部知食𥂁之利。而不知𥂁

有主人可乎。当来犒我。诸部以为然。共以牛酒会𥂁地。阿保机伏兵其旁。酒酣。伏发。尽杀诸部大人。复并为一国。东北诸夷皆畏服之。东都事略甚

矣中国之有夷狄也。蛮夷猾夏。见于尧舜之时。昆夷俨狁。见于文王之世。夫尧舜文王。帝王之盛也。夷狄犹未尽率服。则后世可知矣。在汉则有凶

奴之强。而唐亦有突厥。回纥吐蕃之暴。汉唐尚然。则非汉唐又可知矣。太祖受命。夷狄畏威。不敢犯塞。太宗既下太原。乃移兵幽蓟。自是有契丹之

师矣。李继捧以挚𩂳夏之地。归吾职方。而继迁因以叛乱。至真宗之世。契丹直抵澶魏。真宗决策亲征。一战而胜。与之讲好。于时继迁亦死。德明请命。

于是两边晏然。自三代汉唐以来。盖未有也。宝元庆历之间。元昊谋僣。契丹生衅。北边既已再和。而西师旋亦解严。且叛则讨之。服则绥之。此仁宗

盛德大度也。神宗雄材大略。有开拓四夷之志。虽复地于熙河。寻败师于灵武。逮至元祐。力主和戎之议。绍圣复建用兵之策。蔡京既收湟鄯。王黼

谋取燕云。驯致金兵。扰我甸服。断丧帝室。屠害生𩂳。而二驾俱北狩矣。可不痛哉。此其服叛去来。为中国利害者也。其它四夷。在祖宗时。率皆慕义

向化。且不为中国利害者。则皆阙而不书。辽国。即契丹也。盖东胡之种。在潢水之南。本鲜卑之旧地也。自后魏以来。名见中国。初契丹之先。有一男

子。乘白马。一女子。驾灰牛。相遇于辽水之上。遂为夫妇。生八男子。一男子。即大贺氏也。八子为八部。一曰但利皆。二曰乙室活。三曰实活。四曰纳尾。

五曰濒没。六曰内会鸡。七曰集觧。八曰奚唱。部之长。号大人。常推一人为王。得建旗鼓。唐光启中。其王钦德。侵略鞑靼。奚室韦而役属之。钦德衰。诸

部以耶律斡里少子阿保机代为王。阿保机强并八部为一部。乃僣称皇帝。自号天皇王。称年曰神册。龙德。天赞云。唐天成元年。阿保机死。德光立。

二年。改元天显。䧟营平二州。晋高祖立。求援于德光。割幽蓟十六州与之。乃以德光所居。为上京临潢府。幽州为燕京幽都府。渤海国为东京辽阳

府。天福三年。改元曰会同。国号大辽。开运四年。德光南牧度河。还至栾城死。突欲之子兀欲立。名璟。改元曰天禄。自称天授皇帝。立五年。以弑死。周

广顺元年。德光子齐王述律立。名明。改元曰应历。自称天顺皇帝。显德六年。世宗复三关。述律喜睡。国人自曰睡王。七年与河东连兵寇镇定。恭帝

命我太祖北征。俄闻太祖即位。惊曰。中国有英主矣。于是遁去。开宝二年。庖人因述律醉而杀之。兀欲之子明记立。更名贤。改元曰保宁。自称天赞

皇帝。立时年九岁。七年。其涿州刺史耶律琮。以书遗雄州孙全兴。乞修好。其书有云。臣无交于境外。言则非宜。事有利于国家。专之亦可。全兴以闻。

太祖命以书答之。遂遣其臣克妙骨谨思来聘。太平兴国二年。复遣使来贺。太宗即位四年。改元曰乾亨。太宗征河东。遣使起居。随寇石岭关。以援

太原。为郭进所败。王师既平河东。遂北征。勒兵幽州而还。明年寇雄州。太宗复北征。师次大名。遂遁去。明记立。十五年而死。谥明孝成皇帝。有子三

人。隆绪。隆裕。隆庆。梁王隆绪立。年十二。自称天辅皇帝。尊母燕燕为承天皇太后。改大辽为大契丹国。燕燕专国政。以三万骑来寇潘美。撃败之。日

利月利等。十一族。七万馀帐。内附降者。又三千帐。获羊马万计。八年。改元曰统和。诸将言契丹主㓜。国事皆决于母。大将韩德让。宠幸用事。国人嫉

之。请乘衅以取燕蓟。太宗以为然。雍熙二年。以天平节度使曹彬。将幽州道行营前军。出涿州。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副之。马军都指挥使米信。将幽

州西北道行营之师。出云中。代州观察使杜彦圭。副之。步军都指挥使田重进。将定州路行营之师。出飞狐口。蕲州刺史谭延美。副之。忠武军节度

使潘美。将云应寰朔州行营之师。出雁门。云州观察使杨业。副之。曹彬克固安城。又下新城。重进战飞狐南。斩首五百级。美攻寰州。降其刺史赵彦

文。克涿州。美进围朔州。其节度副使赵希赞。以城降。虏万骑来援飞狐口。重进大破之。擒其大将大鹏翼。康州刺史马𫖳。马军都指挥使何万通。又

战涿州南。斩首千馀级。杀宰相驾斯美。遂围应州。其节度副使艾正。以城降。重进攻飞狐。下之。又下虚丘。美克云州。吐浑节度副使党承德来降。重

进围蔚州。押牙李存璋等以城来降。潘美已下。寰朔云应。重进得山后要害之地。曹彬之将。闻美等屡胜。自以领重兵而功少。遂欲徼功。彬不得已。

寰五十日粮。再趋涿州。且行且战。历二十日。始至城下。属盛暑。士卒疲乏。不能进。还至岐沟。契丹蹑战。王师遂败。彬宵涉拒马河。营于易水之南。彦

进回军亦为契丹所败。因诏美部迁云应寰朔四州之民五万户。及其吐浑突厥三部落。安庆等族八百馀帐。分处河南。既而燕燕与其大臣耶律。

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愓隐众十馀万䧟寰州。杨业与战于陈家谷。死之。是岁寇易州。又寇代州。四年。复寇三关。瀛州帅刘延让战于君子馆。败绩。

先锋贺令同高阳将杨重进。死之。遂䧟易州。又冠定远军。端拱元年。寇满城。大将郭守文。李继隆等。与战于唐河。败之。斩首万五千级。获马万匹。继

隆部送粮草。入威虏军。为虏将于越邀战。巡检使尹继伦。袭破于唐徐二州之间。杀其大将皮室于越。遂遁去。虏将韩德威。率数万骑。诱党项勒浪嵬

族。木六大首。领马尾等。自振武入寇府州。折御卿大败其众于子河汊。勒浪等族反攻其后。虏众大溃。死者什六七。于是勒浪等族。悉款塞内附。至

道元年。寇雄州。何承矩败之。枭铁林大将一人。咸平二年。大寇镇定。真宗亲征。次大名。知府事折御昌等。引兵入五合川破技黄大尉砦。三年寇瀛

州。高阳帅康保裔。战于裴村。死之。大将范迁召。追撃于莫州东。斩首万馀级。夺其所掠老㓜数万。真宗还京师。复寇威虏军。何承矩。自雄州界河率

师攻平州。以牵其势。镇定行营帅王显等。亦以大军至。遂破虏二万馀众斩统军铁林等十五人。六年。复寇定州镇定。高阳关三路帅王超败之于

望都南。既而虏众数万至。副帅王继忠。战于康林。䧟焉。景德元年。举国大入。分寇威虏顺安军。又寇北平。总管田敏等破之。又寇定州。驻阳城淀。假

王继忠为书。抵莫州请和。真宗谓宰相毕士安等曰。和戎之利。自古有之。然夷狄变诈。未可信也。士安等曰。比来降虏皆言国中恐陛下复有幽燕

之举。又锐气屡挫。而退归无名。其请和固不为疑。于是遣右班殿直曹利用。持书答之。然虏益进攻围瀛州。利用至大名。而知府事王钦若。留不遣。

真宗北征。继忠又奏契丹兵不敢劫掠。以待王人。而王人不至。乃诏钦若。遣利用。虏复进兵䧟德清军。攻澶州。伏弩发射。杀其贵将顺国王挞览。遂

大溃。利用乃与其飞龙使韩杞。见行在。议盟。又遣右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献御衣饮食。真宗御行宫。南燕从官召东之与因遣使交驰誓书。真宗

谓辅臣曰。初欲令石普。杨延节。邀其归路。而以精兵踵其后。腹背撃之。可无噍类矣。然兵连祸结。何时已哉。故徇其请。以休息天下之民。若彼自渝

盟。以顺代逆。覆亡之。殆未晚也。明年令雄霸州安肃军。置榷场以通其贸易。自是交遣使贺。生日及正旦。岁以为常。仍遗以银绢三十万。又明年。其

国人上燕燕号。曰肤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储仁圣武开统氶天皇太后。上隆绪曰。洪文宣武至德广道孝皇帝。置中京于七金山下。其地本英王

牙帐也。大中祥符元年。号阿保机庙曰太祖。德光曰太宗。璟曰世宗。明曰穆宗。贤曰景宗。明年燕燕归政于隆绪。未逾月而卒。燕燕姓萧氏。宰相思

温之女。有机谋。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先是蕃氏欧汉人死者。偿以牛马。汉人则斩之。仍以其亲属为奴婢。燕燕一以汉法论。每戎马南入。亲

被甲督战。及通和亦出其谋。然天性残忍。多杀戮。与耶律隆运通。遣人缢杀其妻。又幸医工迪望姑。有私议其丑者。辄杀之。隆绪畏莫敢言。既卒。谥

曰宣献。年五十七。隆运即韩德让也。事明记为枢密使。兼行营都统。明记疦亟。诸子切。大臣握兵在朝。隆运不俟召。率其亲属赴行帐。白燕燕分其

兵权。明记卒。乃立隆绪。奉燕为皇太后。隆运既幸于燕燕。又以策立功。为司徒政事令。封楚王。赐姓耶律氏。改令名。又拜大丞相。蕃汉枢密使。南北

面行营都统。徙封齐王。隆绪亲书铁劵以赐之。迁尚书令。徙晋王。赐不拜。乘车上殿。置护位百人謢位。惟其国主得置之。隆绪以父事隆运。日遣其

弟隆庆。隆裕。一问起居。隆运既卒。与燕燕同移而葬。无子。以隆裕子周王宗业为后。初燕燕死。隆绪阍弱。而隆庆桀黠。国人多附之。又缮甲兵。遣亲

信以私书交结贵臣。隆绪常召之。辞以避暑不至。其亲信录其书。抵雄州。且言隆绪不能敦睦亲族。国人背恩归汉。真宗敕边吏勿报。五年。改元曰

开秦。隆绪自辽阳伐高丽。为其所败。将士没者过半。尺禧五年。改元曰太平。真宗崩。仁宗遣使告哀。隆绪即集蕃汉臣。举哀号恸。谓其宰相吕德𢡟

曰。与南朝约为兄弟。𡸁二十年。今匆报登遐。吾虽少两岁。硕馀生几何。因复大恸。又曰。闻嗣皇帝尚少。恐未知通好。始末苟为臣下所间。柰何。又谓

其妻曰。汝可致书大宋皇太后。使汝名传中国。遂令燕京悯忠寺。置真宗灵御。建道场百日。又令国中。有犯真宗讳。悉令易之。隆绪病。召东平王萧

孝穆。上京留守萧孝先。使辅立其子。水不孤。而无失朝廷信誓。死于大斧河。年六十一。立五十年。庙号圣宗。其妻曰。齐天皇后。妃曰顺圣元妃。齐天。

平州节度使萧猥思之女。耶律隆运之甥。有容色。隆绪宠爱之。事其姑燕燕甚谨。燕燕亦以隆运故。深爱之。燕燕既死。乃与国事。权势日盛。置宫闱

司。补官属出教命。号仁慈翊圣齐天彰德皇后。齐天善弹琵琶。与乐工燕文显。李有福通。元妃以白隆绪。隆绪不纳。又为著书投隆绪寝中。隆堵得

之。曰。此必元妃为之也。命焚之。隆绪死。水不孤立。木不孤。隆绪弟八子。名宗真。母即元妃也。以遗令立齐天为皇太后。元妃为皇太妃。元妃匿之。自

为皇太后。令人诬告齐天谋反。坐死者百馀人。以小车载后。囚于上京。未几缢杀之。太后总军国事。改元曰景福。明年又改曰重熙。加号。法天皇太

后。多杀其功臣。专用其兄弟分监南北蕃汉事。至其家奴。授团练观察节度。使四十馀人。幽人无赖者。往往愿为萧氏奴。初宗真尝以酒一器。赐琵

琶乐工。萧氏怒。乃加朴棰。宗真疑内品所告阴遣人杀之。乃下吏杂治。宗真语人曰。我贵为天子。与囚同答状。内不平。景祐元年。率兵逐其母。以黄

布车送至庆州。使守隆绪蒙。杀永兴军都统高常哥。及内侍数十族。命内军都提点王继恩。内侍都知赵安仁。监南北面蕃汉臣寮。明年加号文武

仁圣昭孝皇帝。后游猎过祖州北山。见齐天冡。泣下。初隆绪将死。谓宗真曰。皇后事我四十年。以其无子。故命汝为嗣。我死。汝母子母杀之也。宗真

追感其言。命改葬于阿保机墓之旁。其国人有劝迎其母以观朝廷岁聘之物。又一日。内道场命僧讲报恩经。感悟。遣使迎至中京门外馆。择日相

见。遂为母子如初。加号法天应运仁德章圣皇太后。然出日舍止。相距常十里。以阴备之。庆历二年。闻赵元昊反。遣萧英。刘六符。来请石晋所割瓦

桥关南十县。以富弼。张茂实。往报。许岁增银绢二十万。语在弼传。明年加号聦文圣武英略睿哲仁孝皇帝。上母。仪天体道至仁广德慈顺章圣皇

太后。皇祐元年。来告西征。明年来告捷。又遣使赍其尽像来。且言两国交劝。而未尝识面。因请御容。许之。未及往而死。宗真立。凡二十五年。年四十

三。谥曰文成皇帝。庙号兴宗。宗真常与教坊使王税轻十数人。结为兄弟出入其家。或拜其父母。常夜宴。与刘四端兄弟。及王纲等数十人。入乐队

命后妃易衣。为女冠。后父萧磨尺。言汉官皆在此。后妃入戏。非所宜也。宗真撃碎后父首。曰。我尚为之。若。女何人也。间尝变服入酒肆寺观。七重浮

图。法僧有拜三公三师。兼政事令者。二十人。左右所亲信。多擢为将相。宗真死。洪基立。嘉祐二年。遣使求御容。以为后世子孙之夸议者。虑有厌胜

之术。仁宗曰。朕待之厚。岂有此理哉。遣御史中丞张𣅹送之。洪基具仪服迎谒。及见御容。惊肃再拜退。而谓左右曰。中国之主。天日之表。神异如此。

真圣人也。我若生在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捧。盖为一都虞候而已。其畏服如此。治平二年。洪基改元曰咸宁。二年改国号大辽。至熙宁七年。遣萧禧

来言代此对境。有侵地。请遣使同分画。神宗许之。遣太常。少卿刘恍为使秘书丞吕大忠为副。已而大忠丁家难。有诏起复。忱对便殿奏曰。臣受命

以来。在枢府考核文据。未见本朝有尺寸侵虏地。臣既辱使指。当以死拒之。忱出疆。神宗手敕曰。虏理屈则忿。卿姑如所欲与之。忱不奉诏。洪基又

遣萧禧来。神宗遣中使赐韩琦。富弼。文彦慱。曾公亮。诏曰。朝廷通好北虏。几八十年。近岁以来。生事弥甚。代北之地。素无定封。故造衅端。妄来理辨。

比敕官吏。同加案行。虽国籍甚明。而说辞不服。今横使复至。意在必得。虏情无厌。势恐未巳。万一不测。何以侍之。古之大政。必谘故老。卿其具奏。琦

言虏人见形生疑。引先发制人之说。又不可谓虏形势已衰。幽苏可复。宜遣使报聘。厚其礼币。如河北置三十七。将。此深有见疑之形者也。谓宜罢

之。以释虏疑。弼言。朝廷诸边用兵。虏所以先期求衅。不若委边臣语而严备之。来则御。去则备。亲征之谋。未可轻举。且选人报聘。虏藉吾岁赐。方能

立国。岂无欲安静之理。彦慱言萧禧之来。欲以北亭为界。绿庆历西事未平之时。来求黄嵬之地。容易与之。中国御戒。守信为上。必以誓书为证。若

萌犯顺之心。当豫备边使。战胜守固而已。若袭幽燕。恐将噬脐公亮言。夷狄畏强侮弱。故要控制得术。嘉祐间。夏国妄认同家堡为界。延州牒问。遂

围大顺。寇边不已。绝其岁赐。方始恳求帖服。今待虏人极包客矣。不使知惧。恐未易驯服。控制之术。母使倒持。夷狄知中国之不可窥。则奸谋自息

矣。时刘忱。吕大忠。势不可与执政。知不可夺乃罢。忱许大忠终制。于是王安石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以笔画其地图。以天章阁持制韩缜。奉使画

举与之。盖东西弃地五百馀里。绍圣三年。改元曰昌寿。洪基号圣文神武全功大略听仁孝惠天祐皇帝。在位四十七年而死。建中靖国元年也。洪

基庙号道宗。其孙延禧立。辽国延禧。号天祚皇帝。改元曰乾统。女真有俊禽曰海东青。次曰玉瓜骏。俊异绝伦。一飞千里。非鹰鹯雕鹗之比。延禧纵

施失道。荒于畋猎。喜此二禽。善捕天鹅。命女真国人。过海诣深山穷谷。搜取以献。国人厌苦遂叛。政和元年。延禧改元曰天庆。遣内侍童贯为国信

使。辽之君臣相聚指笑曰。大宋乏人材如此。遣一腐夫为奉使官。何邪。贯回至卢沟河。有兼人马植者。北朝大族也。行污而内乱。燕人不齿。乃夜见

童贯。侍者自陈有灭燕之策。贯召见天奇之。因拥以归。易姓名曰李良嗣。荐之于朝。浸加显擢。又赐姓赵氏。是时辽与女真交兵。已四五年。良嗣

献策曰。女真恨辽人切齿。又其主天祚淫荒失道。本朝若遣使自登莱州涉海。结好于女真。不一月可到。与之相约。夹攻辽国。则其国可图也。议者

以谓自祖宗以来。虽有此海道。然以其地边接诸蕃。禁商族舟船。不许通行。几二百年矣。恐夷人窥伺中国也。贯不听乃遣登州都巡检马政。与良

嗣往使女真。约夹攻辽国。为政本熙何人。其子扩应武举。有口卞。令随父使女真。相约城辽国之后。中分其地。会大臣有力争者。遂已。宣和三年。延

禧改元曰保大。四年延禧悉国中兵与女真大战而大败。遂䧟上京东京。延禧徒燕京。女真又以精兵攻之。延禧裒残众与之接战。复大败。与其子

赵王。梁王。遂弃于北界不毛之地。由汉阳岭入夹山。初延禧留宰相张琳李处温。与秦晋国王淳。守燕。延禧入夹山。国人无主。处温与其国人谋立

淳。淳延禧叔也。宗真之孙。洪基之妷。初洪基囚其子濬。欲立淳为储贰不果已而立延禧。淳守燕十二年。人号燕王。又谓之覃湘大王。处温等。师燕京

数万人。入燕王府劝进。唯张琳有难色。曰。居摄可矣。何必为真。处温曰。天意人心如此。尚可易邪。淳出。遽以赭衣被之。遂即位。以处温。守太尉。左企

弓。守司徒。曹义勇。知枢密院。虞仲文。参知政事。张琳。守太师。十日一朝。平章军国大事。虽外以元老尊之。实处温不欲其在上也。淳号天锡皇帝。改

保大二年。为建福元年。废延禧为湘阴王。辽国自此分矣童贯知延禧失国。乃请兵北伐。徽宗以贯为河北河东宣抚使。引兵北向。徽宗以三策付

贯。如燕人悦而从之。因以复旧疆。上也。如耶律淳纳土称蕃。中也。如燕民未即悦服。按兵巡边。全师而还。下也。贯用刘韐。宇文黄中。为参谋。程唐。王

序。为转运使。而掌行文书者。李宗振也。宗振本曹州刀笔吏。奸滑而善舞文。自陕西开边。贯倚为腹心。贯虽有文士为幕属。而裁决机务。一委宗振。

贯又起兵于陕西。引种师道为都统制。师道。宿将也。以此举为非。而贯不听。贯聚兵于雄州。以五月中旬。命种师道。与知雄州和说兵五万。屯于白

沟。淳遣萧干。引精兵二万。及常胜军迎敌。干本寞人。蕃名夔离不常。统辽国。渤海。奚人。汉人。四色军马。号四军大王。干引军捣师道右军。右军溃。又

犯左军。左军惊扰。师道遣杨可世。率骁锐五千人。遇桥北。撃辽之中军。辽军乃回。而杨可世。身被重创。师道军已沮。遂引军夜遁黎明萧干以骑兵

五千尾撃之。师道与诜度河而走。徽宗以燕苏未可下。乃诏班师。淳以书责贯辄败祖宗信誓。于盛夏之日。举无名之师。已为吾撃退。今欲如保。贯

不能对。会淳已病。延禧自夹山传檄天德云内等州。会诸蕃五万骑。约以八月入燕。李处温。萧干等。议曰。莫若迎秦拒湘。湘者延禧。而秦者延禧次

于也。令百官从吾议者。东立独。南面行营都统耶律宁趋西。处温问其故。对曰。若天祚果能兴复。力足举燕是天数。何以拒之。如其不然。秦湘父子

也。今迎子而拒父。岂理也哉。处温奏曰。宁摇众。请诛之。淳抚几歉曰。此忠臣也。岂可杀之。天祚果能来。吾有死而已。将何辞以相见。延禧兵出渔阳

岭。仅复丰应等州。又为女真所败。其元妃诸王。皆被虏。再弃夹山。淳疾亟。乃授李处温蕃汉马步军都元师。欲以后事托之萧干。大石林牙等言处

温。恃翊戴之功。軽侮僚属。若令授此职。吾辈得以安乎。乃矫诏召宰相左企弓。曹勇义。虞仲文。康公弼等。以待病为名。共议此事。独处温不至。而处

温阴聚武勇二千人。从间道乞王师为援。是夕淳卒。秘不发丧。萧干会百官于球埸议。宣言曰。今上无嗣。欲立皇后萧氏权主军国事。奉迎天祚次

子秦王为帝。从吾议者书之。群臣无敢异者。萧后遂即位。改建福元年。为德兴元年。萧后者。淳妻。秦晋国妃也。以干有援立功。封为越王。乃召处温

欲斩之。处温来。后以时方多艰。不欲诛大臣。但毁其元帅宣札而已。延禧闻淳死。下诏夺其官封。妻萧氏降为庶人。贯闻淳死。耻兵败。思立功以报

天子。谓辽国陉无主。有。间可乘。复自莫州回雄州。奏乞益兵。王黼为太宰。力主再兴师之议为贯大发陕西将兵。及鄜延路副总管刘延庆赴贯戏

下。期九月会于三间。贯与蔡攸谋再举。会女真已破云中府。扣居庸关。势已盛。改号大金国。乃移文于贯。诰问元约夹攻辽国。何为背约不进丘。贯

恐惧。遂定议大举。常胜军者领郭药师叛。以涿州来胮。易州闻涿州降。亦胮。萧干闻王师再压竟。自燕来涿州。药师疑干阎已。使人谕之。干怒曰。吾

尝荐尔于朝。岂可背邪。药师乃不敢加害。干亦虑虑及身。遽起。启钥而去干见萧后俯伏待罪。萧后曰。卿与诸将。早为措置。收复涿易。多方招诱。善

之善也。萧后既失涿易州。又闻贯攸益兵欲举。金人夹攻燕苏知不能立国。乃遣使韩昉。斋表诣贯以降。愿称臣称贡。贯攸不纳昉谓贯攸曰女真人

面兽心。贪狼如豺狼。岂可与之为邻。他日必悔大朝不要错贯攸叱回。遂以十月进兵。命刘延庆。为都统制。统兵十万自白沟入界。令郭药师为

选锋。延庆行至艮乡。萧干率万人迎撃。延庆与战不利。遣大将高世宣。与药师入燕山。萧斡。留精兵三千人在城中。与药师巷战。药师败走。世宣死

之。药师径走涿州。延庆闻败。亦弃大将旗鼓而走。是岁金国主阿骨打。以锐兵入居庸关。晡时至燕京。萧后闻居庸关守失。夜率萧干等。并老㓜出

城。声言迎敌。实出奔也。萧后欲归我以求全。未果。而金国游骑已至城下。统军萧乞信。开启夏门纳金人。于是左企弓。虞仲文。曹勇义。刘彦宗。并萧

乞信等。皆降。萧后奔松亭关。与大臣共议所向。大石林牙辽人也。欲归天祚。萧干奚人也。欲归奚王府立国。有萧勃迭者。淳之婿也。曰。今日固合归

天祚。然胡颜见之。大石林牙怒曰。尔敢异议耶。即斩之。令军中曰。此不欲归天祚者。于是辽人与奚人。列陈而分。辽军从萧后。与大石林牙趋夹山。

归延禧。延禧斩萧后。而赦大石林牙。奚人与渤海军。从萧干留奚王府。遂僣号大奚国。称神圣皇帝。改元曰天嗣。阿骨打死。童贯。蔡攸。帅。师入燕。抚

定。奚人饥。干领众出卢龙岭。攻䧟蓟州。寇掠燕城。王安中为燕山宣抚使。命郭药师领兵破之。大战于峯山。获耶律德光尊号宝检。契丹涂金印。干

既大败。奚渤海军皆失其家。归怨于干。其部白得哥杀之。传首京师。时宣和六年也。延禧得大石林牙七千馀骑。又阴结鞑靼。毛褐。室韦。三万骑助

之。延禧谓中兴有日。欲捣山后之虚。复燕云地。林牙谏曰。不可。自车驾奔夹山。不能一战。今举国为金人所有。乃欲婴其锋。非计也。不如蓄锐待时。

无轻举。延禧不听。林牙称疾不行。延禧疆率诸军出夹山。越渔阳岭。取天德军。东胜宁边云内等州。南侵武州。遇金人兀室军。兀室帅。山西汉儿乡

兵为前驱。以女真千馀骑伏山间乃出。鞑靼等顾之。大骇而溃。兀室遣娄室孛堇。领五百骑撃之。延禧跳身投夏国。未至。伏发。兀室下马跽于延禧

前曰。奴婢不倿。乃以介胄犯皇帝天威。死有馀罪。因奉觞而进。遂为兀室所擒。削封海濒王。送长白山东。筑城居之。后逾年而卒。辽国自阿保机创

业。德光恢廓疆宇。其后并吞诸蕃。割据汉界。南北五千里。东西四千里。子孙相继二百馀年。尝与中国抗衡。曾。无一日秋毫之警。至延禧失道。金人

称兵。道尾攻战。十有六年。卒以亡国云。臣称曰。昔尹洙之叙燕。曰。战国世。燕最弱。二汉叛臣。恃燕挟虞。蔑能自固。以伯圭之强。卒制于𡊮氏。独慕容

乘石虎乱。乃并赵。虽胜败异术。大槩谕其强弱。燕不能加赵魏。赵魏一。则燕固不敌。唐三盗连衡百馀年。虏未尝越燕侵赵魏。是燕独能支虏也。自

燕覆于虏。虏日炽大。显德世虽复三关。尚未尽燕南地。国初虏与并。合势益张。然止命偏师备御。王师伐蜀伐吴。秦然不以两河为顾。是赵魏足以

制虏明矣。并寇既平。悉天下锐。专力于虏。不能扰尺寸地。尝以百万众驻赵魏讫敌退莫敢抗。世多咎其不战。然我众负城有内顾心。战不必胜。则

事亟矣。故不战未当咎也。原其币。在兵不分。设兵分为三壁于争地。掎角以疑其势。设覆以待其进。边垒素固。驱民以守之。俾其兵顿坚城之下。乘。

间夹撃。无不胜矣。盖兵不分有六弊。使敌蓄勇以待战。无他榰梧。一也。我泉则士怠。二也。前世有善将兵者。必问才知能将几何。今以中材尽主之。

三也。大众傥北。彼遂长驱。无复顾忌。四也。重兵一属。根本虚弱。纤入。易以干。说。五也。委大柄不无疑惑。复命贵臣。监督进退。皆由中御失于应变。六

也。兵分则尽易其弊。是其六利也。且胜败兵家常势。悉内以撃外。失则举所有以弃之。符坚肥水。哥舒潼关。是也。则制在谋。不在众矣。以赵魏燕南。

益以山西民足以守。兵足以战。分而帅。之。将得专制。就使偏师挫衄。他众尚奋。讵能敌国家安危哉。师覆于外。而根本不摇者。善敌也。昔者六国有

地千里。师败于秦。散而复振。几百战犹未及其鄙守国之固也。陈胜项梁。举关东之众。朝败而夕灭。新造之势也。以天下之广。谋其国不若千里之固。而

袭新造之势。徼幸于一战。庸非感哉。今兵久弛。士大夫诵圣言。谓百世不复用。非妄也。不谈。然兵果废则已。设后世复用之。鉴此少以悟世主。故迹其胜

败焉。李清臣亦有言。臣使云中道涿幽妫蔚。爱其形胜。每私自叹息。恨其为夷狄。有自石晋。以十三州赂契丹。凡汉唐所以御夷狄者。反为彼用。非

契丹实强。中国乱也。我失其地。而累朝不能复。以天下之大而栗焉。尝忧寇盗之至。非特人谋弱。亦地形然也。乌虖。真宗以礼毙结隆绪。仁宗以信

义怀宗真。圣人一视同仁。兼爱南北盖如此。至延禧立。乃畋游无度。虐用其众。喜海东青以传天鹅。好乐。无厌。遂以覆国。书曰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其延禧之谓欤。辽史宗室传义宗名倍。小字图欲。太祖。长子。母淳钦皇后?萧民。㓜聦敏好学。外宽内挚。神册元年春。立为皇太子。时太祖问侍臣曰。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对。太祖曰。佛非中国教。倍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恱。既建孔子庙。诏皇太

子春秋释奠。尝从征乌古。党项。为先锋都统。及经略燕地。太祖西征。留倍守京师因陈取渤海计。天显元年。从征渤海。㧞挟馀城。上欲括户口。倍谏

曰。今始得也而科民。民必不安。若乘破竹之势。径造忽汗城。克之必矣。太祖从之。倍与大元帅德光为前锋。夜围忽汗城。大𬤇撰穷蹙请降。寻复叛

太祖破之。改其国曰东丹。各其城曰天福。以倍为人皇王主之。仍赐天子冠服。建元甘露。称制。置左右大次四。相。及百官一用汉法。岁贡布十五万

端。马千匹。上谕曰。此地濒海。非可久居。留汝抚治。以见朕爱民之心。驾将还。倍作歌以献。陛辞。太祖曰。得汝治东土。吾复何忧。俉号泣而出。遂如仪

坤州。未畿诸部多叛。太元帅讨平之。太祖计至。倍即日弃赴山陵。倍知皇太后意欲立德光。乃谓公卿曰。大元帅功德及人神。中外攸属。宜主社稷

乃与群臣请于太后而让位焉。于是大元帅即皇帝位。是为太宗。太宗既立。见疑。以东平为南京。徙倍居之。尽迁其民。又置卫士。阴伺动静。倍既归

国。命王继远撰建南京碑。起书楼于西宫。作乐。田园诗。唐明宗闻之。遣使跨海持书密召倍。倍因畋海上。使再至。倍谓左右曰。我以天下让主上。今反

见疑。不如适他国以成吴太伯之名。立木海上。刻诗曰。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携高美人载书浮海而去。唐以天子仪

卫迎倍。倍坐般殿。众官陪列上寿。至汴。见明宗。明宗以庄宗后夏氏姜之。赐姓东丹。名之曰慕华。改端州为怀化军。拜怀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

察。使。复赐李姓。名替华。移镇滑州。遥领䖍州节度使。倍虽在异国。常思其亲。问安之。使不绝。后明宗养子从珂。弑其君。自立。倍密报太宗曰。从珂弑

君。盍讨之。及太宗立石敬瑭为晋主。加兵于洛。从珂欲自焚。召倍与俱。倍不从。遣庄士李彦绅害之。时年三十八。有一僧为收瘗之。敬瑭入洛。丧服

临哭。以王礼权厝后太宗改葬于医巫闾山。谥曰文武元皇王。世宗即位。谥让国皇帝。陵曰显陵。统和中。更谥文献。重熙二十年。增谥文献钦义皇

帝。庙号义宗。及谥二后。曰端顺。曰柔贞。倍初市书至万卷。藏于医巫闾绝顶之望海堂。通阴阳。知音律。精医药砭𤋲之术。工辽汉文章。尝译阴符经。

善画本国人物。如射骑。猎雪骑。千鹿图。皆入宋秘府。然性刻急好杀。婢妾微过。常加刲灼。夏氏惧而求削发为尼。五于。长世宗。次娄国稍隆先。道隐。

各有传。契丹国志诸王传。东丹王。东丹王名突欲。太祖长子。母曰述律氏。太祖攻渤海。援其夫馀城。东名曰东丹国。命其长子突欲。镇东丹。号人皇

王。时唐明宗初年也。太祖崩于渤海。述律后使少子安端少君守东丹。与长子突欲奉太祖之丧。发渤海。先是突欲镇东丹时。乃渤海国亦有宫殿。

被十二旒。冕服。皆画龙像称制行令。凡渤海左右平章事。大内相已下。百官皆其国自除授。岁贡契丹国细布五万疋。麄布十万匹。马一千疋太祖

崩。述律后爱中子德光。欲立之。至西楼。命与突欲俱乘马立帐前。谓诸将曰。二子吾皆爱之。莫知所立。汝曹择可立者。执其辔。诸将知其意。争讙跃

曰。愿事元帅太子。后曰众之所欲。吾安敢违。遂立之。为天皇王。称皇帝。突欲愠。帅。数百。骑欲奔唐。为逻者所遏。后不罪。遣归东丹。唐明宗长兴元年。

突欲自以失职。帅部曲四十人。越海自登州奔唐。明宗赐姓东丹。名慕华。以为怀化节度使。瑞镇等州观察使。其部曲及先所俘将愓隐等。皆赐姓

名。愓隐姓狄。名怀惠。 次年明宗更赐东丹慕华姓名。曰。李赞华。明宗长兴三年。以替华为义成节度使。选朝士为僚属。辅之。赞华但优游自奉。不

豫政事。明宗嘉之。虽时有不法亦不问。以庄宗后宫夏氏妻之。赞华好饮人血。姬妾多刺臂以吮之。婢仆小过。或抉目。或刀刲火灼。夏氏不忍其残。

奏离婚为尼。 替华之归唐。乘舡逾海。因于海岸立木为碑。惟书二十汉字诗云。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替华性。好读书。

不喜射猎。初在东丹时。令人赍金宝。私入幽州市书。载以自随。凡数万卷。置书堂于医巫闾山。上扁曰望海堂。以南至海自三十里有望海寺也

潞王未年。石晋内叛。求援契丹。潞王已危。乃遣宦者秦继旻。皇城使李彦绅。杀之。替华遇害于其弟石晋。诏赠赞华燕王。遣使送其丧归国。其后太

宗破石普。入中原。求得李彦绅。秦继旻。杀之。以其家族财物。赐东丹王子兀欲。兀欲后即位。为世宗。葬之医巫闾山。谥让国皇帝。 平王隆先。字团

隐。母大氏。景宗即位。始封平王。未几兼政事令。留守东京。薄赋税。省刑狱。恤鳏寡。数荐贤能之士。后与统军耶律室鲁。同讨高丽有功。还。薨。葬医巫

闾山之道隐谷。平王为人聦明博学能诗。有阆苑集。行于世。保宁之季。其子陈哥。与渤海官属。谋杀其父。举兵作辞。上命轘裂于市。晋王道隐。字留隐。母

高氏道隐生于唐。人皇王遭李从珂之害。时年尚㓜。洛阳僧匿而养之。因名道隐。太宗灭唐。还京。诏赐外罗山地居焉。性沉静。有文武才。时人称之

景宗即位。封蜀王。为上京留守。乾亨元年。迁守南京。号令严肃。民获安业。居数年。徙封荆王。统和初。病薨。追封晋王。论曰。自古新造之国。一传而

太子让。岂。易得哉。辽之义宗。可谓盛矣。然让而见疑。岂不兆于建元称制之际乎。斯则一时君臣昧于礼制之过也。东书浮海。寄迹他国。思亲不忌。

问安不绝。其心甚有足谅者马。观其始慕泰伯之贤。而为远适之谋。终疾陈恒之恶。而有请讨之举。志趣之卓。盖已见于早岁先祀孔子之言欤。善

不令终。天道难诘。得非性卞嗜杀之所致也。虽然。终辽之代。贤圣继统。皆其子孙至德之报。昭然在兹矣。章肃皇帝。小字李胡。一名洪古。字寞隐。

太祖第三子。母淳钦皇后萧氏。少勇悍多力。而性残酷。小怒辄黜人面。或投水火中。太祖尝观诸子寝。李胡缩项卧内。曰。是必在诸子下。又尝太寒。

命三子采薪。太宗不择而取。冣先至。入皇王取其干者。东而归。后至。李胡取少而弃多。既至。䄂手而立。太祖曰。长巧而次成。少不及矣。而母笃爱李

胡。天显五年。遣徇地代北。攻寰州。多俘而还。遂立为皇太弟。兼天下兵马大元帅。太宗亲征。常留守京师。世宗即位镇阳。太后怒。遣李胡将兵撃之。

至奉德泉。为安端留哥所败。太后与世宗隔潢河而阵。各言举兵意。耶律屋质。入谏太后曰。主上已立。宜许之时李胡在侧。作色曰。我在。兀欲安得

立。屋质曰。奈公酷暴失人心何太后顾李胡曰。昔我与太祖。爱汝异于诸子。谚云。偏怜之子不保业。难得之妇不主家。我非不欲立汝。汝自不能矣。

及会议。世宗使解䬢而言。和约既定。趋上京。会有告李胡与太后谋废立者。徙李胡祖州。禁其出入。穆宗时。其子喜隐谋反。辞建李胡。囚之。死狱中。

年五十。葬玉峰山西谷。统和中。追谥钦顺皇帝。重熙二十年。更谥章肃后曰和教。二子。宋王喜隐。卫王宛。喜隐字完德。雄伟善骑射。封赵王。应历中。

谋反事觉。上临问有状。以亲释之。未几复反。下狱。景宗即位。闻有杀。自去其械而朝。上怒曰。汝罪人。何得擅离禁所。诏诛守者。复寘于狱。及改元保

宁。乃宥之。妻以皇后之姊。复爵王宋。喜隐轻傈无恒。小得志。即骄上。尝召不时至。怒而鞭之。由是愤怨谋乱。贬而复召。适见上与刘继元书。辞意卑

逊。谏曰。本朝于汉为祖。书旨如此。恐亏国体。帝寻改之。授西南面招讨使。命之河东索吐蕃户。稍见进用。复诱群小谋叛。上命械其手足。筑圜土囹

祖州。宋降卒二百馀人。欲劫立喜隐。以城坚不得入。立其子留礼寿。上京留守除室擒之。留礼寿伏诛。赐喜隐死。论曰。李胡残酷骄盈太祖知其不

才。而不能教。太后不知其恶。而溺爱之。初以屋质之言。定立世宗。而复谋废立。子孙继以逆诛。并及其身。可哀也已。夬。自太祖之世。刺葛安端。首倡

祸乱。太祖既不之诛。又复用之。固为有君人之量。然惟太祖之才。足以驾驭。庶乎其可也。李胡而下。宗王反侧。无代无之。辽之内难。与国始终。厥后

嗣君虽严法以绳之。卒不可止。乌虖。创业垂统之主。所以贻厥孙谋者。可不讅欤。 顺宗名濬。小字耶鲁干。道宗长子。母宣懿皇后萧氏。㓜而能言。

好学知书。道宗尝曰。此子聦慧殆天授欤。六岁封梁王。明年从上猎。夫连发三中。上顾左右曰。朕祖宗以来。骑射绝人。威震天下。是儿虽切。不坠其

风。后过十鹿。射获其九。帝喜设宴。八岁立为皇太子。大康元年。兼领北南枢密院事。及母后被害。太子有忧色。耶律乙辛。为北院枢密使。常不自安。

会护卫萧忽古。谋害乙辛。事觉。下狱。副点检萧十三。谓乙辛曰。臣民心属太子。公非阀阅。一日若立。吾辈措身何地。迺与同知北院宣徽事萧特里

持谋构陷太子。阴令护尉太保耶律查刺。诬告都宫使耶律撒刺。知院耶律速撒。护卫萧忽古。谋废立。诏案无迹。不治。乙辛复令牌印郎君萧讹都

干等。言查刺前告非妄。臣实与谋。欲杀耶律乙辛等。然后立太子。臣若不言。恐事发连坐。帝信之。幽太子于别室。以耶律燕哥。鞠案。太子具陈枉状。

曰。吾为储副。尚何所求。公当。为我办之。燕哥乃乙辛之党。易其言为款伏。上大怒。废太子为庶人。将出。曰。我何罪至是。十三叱登车。遣卫士阖其扉。

徙于上京。囚围堵中。乙辛寻遣达鲁古撒八往害之。太子年方二十。上京留守萧挞得。绐以疾薨。闻上哀之。命有司葬龙门山。欲召其妃。乙辛阴遣

人杀之。帝后知其冤。悔恨无及。谥曰。昭怀太子。以天子礼改葬玉峯山。干统初。追尊大孝顺圣皇帝。庙号顺宗。妃萧氏贞顺皇后。一子延禧。即天祚

皇帝。论曰。道宗知太子之贤。而不能办乙辛之诈。竟绝父子之亲。为万世惜。乙辛知为一身之计。不知有君臣之义。岂复知有太子乎。奸邪之臣。

乱人家国如此。可不戒哉。可不戒哉。 晋王。小字教卢干。天祚皇帝长子。母曰。文妃萧氏。甫髫龀。驰马善射。出为太丞相。耶律隆运后封晋王。性乐

道人善。而矜人不能。时宫中见读书者辄斥。教卢斡尝入寝殿。见小底茶刺阅书。因取观。会诸王至。阴袖而归之。曰。勿令他人见也。一时号称长者。

及长积有人望。内外归心。保大元年。南军都统耶律余睹。与其母文妃密谋立之。事觉。余睹降金。文妃伏诛。教卢斡。实不与谋。免。二年耶律撒八等

复谋立。不克。上知敖卢干得人心。不忍加诛。令缢杀之。或劝之亡。教卢干曰。安忍一为蕞尔之躯。而失臣子之大节。遂就死。闻者伤之。 论曰。天祚不

君。臣下谋立其子。适以杀之。敖卢干重君父之命。不已而死。申生其恭矣平。契丹志恭顺皇帝。 自在太子。名阮。太祖第三子。母曰。述律氏。少豪侠

有智略。善弹。工射。太祖奇之。曰。吾家铁儿儿也。征渤海时。山坂高峻。士马惮劳苦。太子径于东谷绿崖。而进。屡战有功。后渤海平。封为自在太子。寻薨

葬于祖州。追谥曰恭顺皇帝。一子拽刺封赵王。为景宗所害。 孝文皇太弟。孝文皇太弟隆庆。番名菩萨奴。母曰萧氏。景帝第二子。生而岐嶷。俨

若成人。㓜时与群儿戏为行。伍战阵法。指挥意气。无敢违者。景宗奇之曰。此吾家生马驹也。长善骑射。骁捷如风。定州之战。隆庆封为梁王。加兵为

大元帅。从其母萧后以行。力战深入。典擒王继忠有功。拜西京留守。封秦晋国王。又拜尚书令。寻薨。葬祖州。谥曰孝文皇太弟。齐国王隆裕。 齐

国王隆裕。番名高七。母曰萧氏。景宗第三子。性况毅。美姿容。始封郑王。遥授西南面招讨使。拜吴国王。自少时慕道。见道士则喜。后为东京留守。崇

建宫观。备极辉丽。东西两廊。中建正殿。接连数百间。又别置道院。延接道流。诵经宣醮。用素馔荐献。中京往往化之。后萧太后一年而薨。追封齐国

王。 鲁王宗元。 鲁王宗元。兴宗同母弟也。少而雄耿。狠复过人。始封郑王。又加兵马大元帅。封晋国王。性极残忍。每出一囚犯死罪者。命众集射。

斩而脔之。流血满前。饮㗖自若。意志不臣。每伺时衅。洪基嗣立。奉长乐之命。以为皇叔。后因游猎。伺间弑帝。左右遮救得免。宗元并其子洪孝。受诛。

 晋王宗懿。晋王宗懿。番名查个只。圣宗弟。孝文皇太弟。隆庆之子也。少有气局干略过人。圣宗雅爱诸侄。每诫之曰。汝勿以才能陵物。勿以富

贵骄人。惟忠惟孝。保家保身。始封中山王。历龙化州饶建宜平州节度使。改封晋王薨。燕王洪道。 燕王洪道。番名叱地好。道宗同母弟也。颇有

武略。库莫奚侵扰。诏洪道讨之。洪道伏兵林中。佯败而走。奚掠辎重。洪道与伏兵合撃之。尽殪。后渤海高颓乐反。又命洪道讨之。终于燕京留守。封

燕王。梁王信宁。 梁王信宁。番名解里北。大王乌干之子。始以祇候郎君。授林牙。云州。奉圣州。蔚州。节度使。同平章事。与帝同谋。逐太后出宫。拜

南大王。北大王惕隐。南宰。相封梁王。加尚父致仕。 论曰。后不可并。并后则倾。嫡不可匹。匹。嫡则危。契丹起自朔荒。吞噬上国。嫡庶之分。亦安知之。

元帅太子之称。不以属之突欲。而以属之德光。则其立国之初。已可议矣既而述轧生问鼎之谋。宗元受皓首之戮。亦何怪其然哉。辽史国语解。史

自迁固以迄晋唐。其为书雄深浩博。读者未能尽晓。于是裴骃。颜师古。李贤。何超。董冲。诸儒训诂音释。然后制度名物。方言奇字。可以一览而周知。其

助于后学多矣。辽之初兴。与奚室韦密迩。土俗言謮。大槩近俚。至太祖太宋。奄有朔方。其治虽参用汉法。而先世奇首遥辇之制。尚多存者。子孙相

继。亦遵守而不易。故史之所载。官制官卫。部族。地里。率以国语为之称号不有注释以办之。则世何从而知。后何从而考哉。今即本史参互研究。撰

次辽国语觧。以附其后。庶畿。读者无龃龉之惠云。 礼祭。东 国俗。凡祭皆东向。故曰祭东。 敌烈麻都 掌礼官 旗鼓拽剌 拽剌官名军制

有拽剌司此则掌旗鼓 爇节 岁时杂礼名 九奚首 奚首营帐名食殁之次 大行殡出。群臣以羖羊祭于路。名曰食羖之次。 𥜒祭上

于琰切凡出征。以牝牡麃各一祭之。曰𥜒诅敌也。 勘箭 车驾远归。阁门使持雄箭。勘箭官持雌箭。比较相合。而后入宫。 担状 一人肩任曰

担。两人以下。共舁曰床。攒队 士卒攒队。各为队伍。 方栶朵儊殿 凡御宴。官卑。地坐殿中方墩之上。其不应升殿。则赐座左右朵殿。地拍 田

鼠。名正旦日上于窗间。掷米团得只数。为不利。则烧地拍鼠以禳之。迺担咿唲 正月朔旦也。里𡬡 𢘉读作狎。𡬡读作颇。二月一日也。六

月十八日。宴国舅旗。亦曰𢘉里𡬡。 陶里桦 上巴日。射免之节名。讨赛咿唲重午日也 赛伊唲奢 日辰之好者狸褐耐 犬首也

必里迟离 九重月也 戴辣 烧甲也 炒伍侕𡬡 战名也 卓账车立也。帐毡庐也。 百官志 石烈辛衮 石烈官之长 令稳 官

名 弥里马特本 官名后陞辛衮 麻普 即麻都不。县官之副也。初名达剌干。 知圣旨头子事。 掌诰命奏事官。 提辖司 诸宫典兵官

皮室 军制有南北左右皮室。及黄皮室。皆掌精兵者。𠫇房 即工部 梅里 贵戚官名述律。皇后族有慎思梅里姿姑。梅里未详何职。

抹鹘 瓦里司之官 先离挞览奚渤海等国官名。疑即挞林字讹。营卫志。象吻。 黄帝治宫室。陶蚩尤象。置栋上。名曰蚩吻。 瓦里 官府名。

宫帐部族皆设之。凡宫室外戚大臣犯罪者。家属没入于此。抹里官府名闸撒狘。亦抹里官之一 算干鲁朵 算。腹心。拽剌也。干鲁朵。宫也。

己下国阿辇至监母。皆干鲁朵名。其注语则始置之义也。 国阿簟 收国也 夺里本 讨平也 耶鲁碗 兴旺也 蒲速碗 义兴耶鲁鲁

周 女古 金也 孤稳 玉也 窝荐碗 慈息也 阿斯 实大也阿鲁碗 辅佑也 得失得本 孝也 监母 遗留也 也里志。属

珊 应天皇后。从太祖征讨。所俘人户。有技艺者。隶之帐下。名属珊。盖比珊瑚之宝。 永州 其地。居潢河。土河。二水之间。故名。永州。盖以字从二

从水也。 郑颉上慕各切下胡继切渤海郡府名 且虑皆于声 兴中府县名 貕养上责奚幽州泽薮名见周职方 菑时 幽州浸名出同

上 堕瑰 门名辽有堕瑰部野旅寅野。谓星野。旅。谓𨇠次。寅者。辰舍。东北之位。燕分析津之所也。仪卫志。金㚇下祖丛切马首饰也。 果丁

马 马名谓果树下可乘行者。言其小也。 实里薜衮 祭服之冠。行拜山礼则服之。 䩞鞢带上地恊下徒恊勿武官东带也 捍腰 即拄

腰以鹅项鸭头为之。 胡木鍪 胄名 䩥马上音诞马不施鞍辔曰䩥。白毦青饵以白鹭羽为纲。又罽也。兵卫志。捉马 拘刷马也 栏子军

居先锋前。二十馀里。傎候敌人动静。 弓箭铺 辽军马顿舍不设营堑折木捎为弓。以为团集之所。又诸国使来。道旁签置木稍弓。以充栏楯。

食货志云为户。 义即营运字之托也。刑法志。锺院。 有冤者。撃锺以达于上。犹怨鼓云 楚古 官名掌北面讯囚者 皇子表五石烈 即五

院。非是分院为五。以五石烈。为一院也。 六爪 爪百数也。辽有六百家奚。后为六院。义与五院同。二院即迭剌部析之为二百。是也。 裂䴥皮

䴥。牡鹿。力能分牡鹿皮。 先世表莫弗纥 诸部酋长称又云莫弗贺蠕蠕而宦切国名 俟斤 突厥官名游幸表醎鹿 鹿性嗜醎。洒碱

于地以诱鹿。射之。 女环 虞人名 列传可敦突厥皇后之称忒里蹇 辽皇后之称 耨里么 么亦作改耨斡后土称么母称 乙

室㧞里 国舅帐二族名 诸功臣传龙锡金㐽 太祖从兄铎骨札。以本帐下蛇鸣。命知蛇语者神速姑。觧之。知蛇谓冗旁树中有金。往取之。果

得金。以为带。名龙锡金。 撒刺 酒樽名 遥辇纠 遥辇帐下宁也。其书永兴宫分糺。十二行糺。黄皮室糺者。仿此 吐里 官名与奚六部秃

里同吐秃字讹 寝殿。小底 官名辽制多小底官。馀不注 杂丁黄礼。男㓜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军中杂㓜弱。以疑敌也。

退辇克 遥辇帐下掌兵官 抵枑 宫卫门外行马也 榾掘犀 千岁蛇角。又为蔫纳犀 珠二琲下蒲秣切珠五百枚为琲 题里司徒

题里官府名 庢中上庢栗切地名 堂印 慱之采名 临库 以帛为通历。具一库之物。尽数籍之曰临库。 堂帖 辽制宰相凡除拜。行头

子堂帖权差。俟再取二日出给告敕。故官有知头子事。见阴山杂录。 夷离董画者画者人名为夷离堇官。虎斯 有力称纪言虎斯义同。{{{caption}}}

历代帝王纂要谱括辽。今契丹太宗改号辽姓耶律氏。太祖。名亿字阿保机。母曰宣简皇后萧氏。唐咸通十三年生。初母梦日堕怀中。遂有娠。及长。

雄勇有略。卧处夜常有光。并吞诸部。与梁晋连和。其国渐大。遂称皇帝。在位十九年。寿五十五。谥大圣大明天皇帝。葬祖陵。称元年者九。神册六

天贽四。太宗。名德光。字德谨。太祖第二子。母淳钦皇后萧氏。唐天复二年生。神光异常。为人雄桀。改国号辽。灭后唐。立后晋。后伐晋入大梁。回军至

栾城。祖。在位二十二年。寿四十六。谥孝武皇帝。葬怀陵。天显十。 会同十二。世宗。名阮太祖丧子。炎欲之子。母曰柔贞皇后萧氏。诸将立之。荒于

酒色。为察割所弑。在位五年。寿三十四。谥孝和。葬显后。 天禄五 穆宗。名璟。太宗丧子。母曰靖安皇后萧氏。好猎嗜酒。昼常睡。人谓之睡王。为庖人

所弑。在位十九年。寿三十九。谥孝安敬正。后附葬怀陵。应律十九。景宗。名贤。世宗第二子。母曰怀节皇后萧氏。柔弱。喜音乐酒色之事。有风疾。不

能跨马国事决于皇后基业。由是衰矣。在位十三年。寿三十五。谥孝成皇帝。保宁十。 乾亨四。圣宗。名隆绪。景宗长子。十二岁即位。母萧太后临

朝。复称契丹。宋真宗时。与宋争战。后定和议。以宋为兄。辽为弟。在位四十九年。寿六十一。谥曰文武大孝宣皇帝。 统和二十九。开太九。 太平

十一。兴宗。名宗真。圣宗长子。母曰钦里皇后萧氏。在位二十四年。寿四十。谥曰神圣孝章皇帝。景福一。 重熙二十二。道宗。名洪基。兴宗畏子。母

曰仁懿皇后萧氏。在位四十七年。寿七十。谥曰仁圣大孝史皇帝。 清宁十。 咸雍十。 太廪十。大安十。寿隆七。天祚。名延禧。道宗之孙。刑赏

滥。好禽色。女真改号大金。与宋夹攻之为其所获。降封海濒王卒。在位二十四年。寿五十四。 乾统十。 天庆十。 保大四。 右辽九主共二百十

年。括曰。太祖太宗始创紫世穆。景圣。兴道。接天祚以上。共九君。二百十年金所灭。




永乐大典卷之五千二百五十二

重录总校官侍郎臣高拱

学士臣瞿景淳

分校官修撰臣丁士美

书写办事吏臣张天祥

国点监生臣雷辰化

臣马宋孝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