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千九百七十八 永乐大典
卷之八千九百七十九
卷之八千九百八十 

永乐大典卷之八千九百七十九 二十尤

北史列传 宗室 广川公测。字澄镜。文帝之族子也。高祖中山。鲁祖豆颓。祖骐𬴊。父永。仕魏位并显达。测性沈密。少笃学。仕魏位司徒右长史。尚

宣武女阳平公主。拜驸马都尉。及孝武疑齐神武。诏测诣文帝密为之备。还封广川县伯。寻从孝武西迁。进爵为公。文帝为丞相。以测为右长史。委

以军国。又令。测详定宗室昭穆远近。附于属籍。历位侍中开府仪同三司。行汾州事。政在简惠。颇得人和。地接东魏。数相抄窃。或有获其为寇者多

缚送之。测皆命解缚置之宾馆。然后引与相见。如客礼焉。仍宴设于还其国。卫送出境。自是东魏。人大惭。乃不为寇。两界遂通庆吊。时论方之羊叔

子。或有告测怀贰。文帝怒曰。测为我安边。何为。间骨肉。乃命斩之。仍许测便宜从事。转行绥州事。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人

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乃于要路数百处并多积柴。仍远斥候。知其动静。是年十二月突厥从连谷入寇。去界数十里。测命积柴处一时纵

火。突厥谓大军至。惧而道走。委弃杂畜辎重不可胜数。自是不敢复至。测因请置戍兵以备之。后卒于太子少保。文帝亲。临恸焉。仍令。水池公监护

丧事。谥曰靖。测性仁恕。好。施与。在洛阳之日。曾被窃盗。所失物。即其妻阳平公主之衣服也。州县禽盗𠇋物俱获。测恐此盗坐之以死不认焉。遂遇

赦免。盗既感恩。请为测左右。及测。从孝武西迁。事极狼狈。盗人亦从测入关。并无异志。子该嗣。位除州刺史。测弟深。深字奴于。性鲠正。有器局。年数

岁。便。累石为营。折草作旌旗。布置行伍。皆有军阵之势。父永遇见之。喜曰。汝自然知此。后必为名将。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人多逃散。深时为子都督。

领宿卫兵。抚循所部。并得入关。以功赐爵长乐。县伯。大统中。累转尚书直事郎中。及齐神武屯蒲坂。分遣其将窦泰趋潼关。高敖曹围洛州。周文帝

将袭泰。诸将咸难之。帝隐其事。阳若未有谋。独问策于深。深曰。窦氏。高欢骁。将。欢每仗之御侮。今大军就蒲坂。则欢拒守。窦必援之。内外受敌。取败

道也。不如选轻锐潜出小关。窦性躁急。必来决战。高欢持重。未即救之。则窦可禽也。虏窦欢势自沮。回师御之。可以制胜。文帝喜曰。是吾心也。军行

果获泰。齐神武亦退。深又说文帝进取弘农。复克之。文帝大悦。谓深曰。君即吾家陈乐也。是冬。齐神武又率大众至沙苑。诸将皆惧。惟深独贺。文帝

问其故。对曰。欢抚河北。甚得众心。虽乏智谋。人皆用命。以此自守。未。易可图。今悬师度河。非众所欲。唯欢耻夫窦氏。愎谏而来。所谓忿兵一战可禽

也。不贺何为。文帝然之。寻大破齐军。果如所策。俄进爵为侯。六官建。拜小吏部下大夫。武成元年。迁豳州刺史。改封安化县公。保定初。除京兆尹。人

为司会中大夫深少丧父。事兄甚谨。性多竒谲。好读兵书。既居近侍。每进筹策。及在选曹。颇有时誉。性仁爱。从弟神举神庆㓜孤。深抚训之。义均同。

气。世亦以此称焉。卒于位。谥曰成康。子孝伯。孝伯字胡王。其生与武帝同日。文帝甚爱之。养于第内。及长。又与武帝同学。武成元年拜宗师上士。

时年十六。性沈正謇谔。好直言。武帝即位。欲引置左右。时执政在家臣不得专制。乃托言。少与同业受经。思相启发。由是护弗之猜。得入为右侍上

士。恒侍读。及遭父忧。诏令服中袭爵。武帝尝谓曰。公与我犹汉高与卢绾也。赐以十三环金带自具。恒侍左右。出入卧内。朝务皆得预焉。孝伯亦竭心

尽力。无所回避。至于时政得失。外间细事。皆以奏闻。帝信委之。当时莫比。及将诛𣈆公护。密与卫王直图之。惟孝伯及王执宇文神举等颇得参预。

护诛。授开府仪同三司。历司会中大夫左官正。皇太子既无令德。孝伯言于帝曰。皇太子德声未闻。请妙选正人为其师友。调护圣质。不然悔无所

及。帝敛容曰。卿世载鲠正。竭诚所事。观卿此言。有家风矣。孝伯拜谢曰。非言之难。受之难也。深愿陛下思之。帝曰。正人岂复过君。于是以尉迟运为

右宫正。孝伯仍为左宫正。宗师中大夫。累迁右宫伯。常因侍坐。帝问我儿比进。不答。曰。皇太子比惧天威。更无罪失。及王执因内宴将帝须言太子

之不善。帝罢酒贵孝伯曰。公常谓我云太子无过。今执有此言。公为诳矣孝伯拜曰。臣闻父子之际。人所难言。臣知陛下不敢割情忍爱。遂尔结舌。

帝知其意。默然久之。乃曰。朕已委公。公其勉之。及大军东讨。拜内史下大夫。令掌留台事。军还。帝曰。居守之重。无忝战功。于是加授大将军。进爵广

陵郡公。𠇋赐金帛女妓等。复为宗师。每车驾巡幸常执其手令居守。后帝北讨至云阳宫寝疾。驿召孝伯赴行所。执其手曰。吾自量必无济埋。以后事

付君。是夜授司卫上大夫。总卫宿兵马。令驰驿入京镇守。宣帝即位。授小冢宰。帝忌齐王宪意欲除之。谓孝伯曰。公能图之。当以官位相授孝伯叩

头。曰。齐王戚近功高。栋梁所寄。臣若顺旨。则臣为不忠陛下。不孝之子也。帝因踈之。乃与于智郑译等图其事。令智告宪谋逆。遣孝伯召入诛之。帝

之西征也。在军有过行。郑译时亦预焉。军还。孝伯及王执尽以白武帝。武帝怒挞帝数十。乃除译名。至是帝追憾被杖。乃问译我脚上。杖痕谁所为

也。译曰。事由宇文孝伯及王执。译又说执将帝须事。帝乃诛执。尉迟运惧。私谓孝伯曰。吾徒必不免祸。奈何。孝伯曰。今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为

臣为子知欲何之。且委质事人。本徇名义。谏而不入。将焉逃死。足下若为身计。冝且远之。于是各行其志。运寻出为秦州总管帝荒淫日甚。诛戮无

度。孝伯频谏不从。由是益踈。后稽胡反。今孝伯为行军总管从越王盛讨平之。及军还。帝将杀之。乃托以齐王事诮之曰。公知齐王谋反。何以不言。

对曰。臣知齐王忠于社稷。为群小媒蘖。加之以罪。臣以言必不用。所以不言。且先帝属微臣辅陛下。今谏而不从。实负顾托以此为罪。是所甘心。帝

惭俛首不语。令赐死于家。时年三十六。及隋文帝践极。以孝伯王轨忠而获罪。并令收葬。复其官爵尝谓高颕曰。宇文孝伯。寔有周良臣。若此人在

朝。我辈无措手处子歆。嗣东平公神举。文帝之族子也。高祖普陵。曾祖求男。仕魏位并显达。祖金殿。魏

兖州刺史安喜县侯。父显和。少而袭爵性矜严。颇涉经史膂力绝人弯弓数百斤能左右驰射孝武之在蕃。显和早蒙眷遇。时属多难。尝问计于显

和。显和具陈宜杜门晦迹。相时而动。帝深纳焉。及即位。拜阁内都督。封城阳县公。以恩旧遇之甚厚显和所居隘陋。乃撤殿省赐为寝室。其见重如

此。及齐神武专政。帝每不自安。问显和曰。天下汹汹。将如之何。对曰莫若择善而从。因诵诗云。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帝曰。是吾心也。遂定入关。策

以其母老。令预为计。对曰。今之事忠孝不并。然臣不密。则失自安。敢预为私计。帝怆然改容曰。卿我之王陵也。迁朱衣直阁阁内大都督。改封长广

县公。从孝武入关。至溱水。周文帝素闻其善射而未之见。俄而水傍有一小鸟。显和射。中之。文帝。笑曰。我知卿工矣。进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

骑常侍。建德三年。追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神举早孤。有夙成之量。及长。神情倜傥。志略英赡。眉目踈朗。仪貌魁梧。明帝初。起家中侍上士。

帝留意翰林而神举雅。好篇什。每游幸。神举恒从。袭爵长广县公。天和元年。累迁右宫伯中大夫。进爵清河郡公。建德三年。自京兆尹出为熊州刺

史。齐人惮其威名。及帝东伐。从平𠇋州。即授刺史。州既齐氏别都。多有奸猾。神举示以威恩。远近悦服。封武德郡公。进柱国大将军。又改封东平郡

公。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及幽州人卢昌期等据范阳反。诏神举讨禽之。时齐黄门侍郎卢思道亦在反中。贼平。将解衣伏法。神举乃释而礼之。

即令草露。属稽胡反寇西河。神举与越王盛讨之。时突厥赴救。神举以竒兵撃之。突厥败走稽胡款服。即授𠇋州总管。神举见侍于武帝。处心腹之

任。王轨宇文孝伯等屡言皇太子之短。神举亦颇预焉。及宣帝即位。荒淫无度神举惧及祸。怀不自安。初定范阳之后。威声甚振。帝亦忌其名望。兼

以宿憾。遂使人赍鸩酒赐之。薨于马邑。时年四十八。神举美风仪。善辞令。博涉经史。性爱篇章。尤王骑射。临戎对寇。勇而有谋。莅职当官。每著声绩。

兼。好施爱士。以雄豪自居。故得任兼文武。声彰外内。百寮无不仰其风则。先辈旧齿。至于今称之。子同嗣。位至仪同大将军。神举弟庆。庆字神庆。

沈深有器局。少以聦敏见知。初受业东观。颇涉经史。既而谓人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业乎。时文州贼乱。庆应募从征。以功授

都督。卫王直镇山南。引为左右。庆善射。有胆气。好格猛兽。直甚壮之。稍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及诛宇文护。庆有谋焉。进授骠骑大将军。加开府

从武帝攻河阴。先登攀𡍕。与贼短兵接。中石乃坠。绝而后苏。帝劳之曰。卿勇可以贾人也。复从武帝㧞𣈆州。齐兵大至。庆与齐王宪轻骑觇。卒与贼

窘。宪挺身而遁。庆退据汾桥。众贼争进。庆射之。所中人焉必倒。贼乃稍却。及㧞高壁。克𠇋州。下信都。禽高湝。功并居最。进位大将军封汝南郡公。寻

以行军总管撃延安反胡。平之。历延宁二州总管。隋文帝为丞相。以行军总管征江表。次白帝。以劳进上大将军。帝与庆有旧。甚见亲待。令督丞相

军事。委以心腹。寻加柱国。开皇初拜左武卫将军进上柱国数年。除凉州总管。岁馀征还。不任以职。初文帝龙潜时。尝与庆言谓曰。天元质无积德

其。相貌寿亦不长。加以法令繁苛。耽恣声色。以吾观之。殆将不久。又诸侯微弱。各令就国。曾无深根固本之计。羽翮既翦。何能及远。尉运迥贵戚。早

著声望。国家有衅。必为乱阶。然智量庸浅。子弟轻佻。贪而小惠。终致亡灭司马消难。反复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在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

过自鼠江南耳。庸蜀险隘易生艰阻。王谦愚蠢素无筹略。但恐为人所误。不足为虞。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

录前言为表奏之。上省表大恱。下诏曰朕言之验。自是偶然。公乃不忘。弥表诚节。深感至意。嘉尚无已。自是上每加优礼。卒于家。子静乱。尚隋文女

广平公主。位仪同。安德县公。熊州刺史。先庆卒。静乱子协。位右翊卫将军。宇文化及之乱遇害。协弟皛。字婆罗门。大业中养于宫内。后为千牛左右。

炀帝甚亲昵之。每有游宴。必侍从。至于出入卧内。伺察六宫。往来不限门禁。时人号为宇文三郎。与宫人淫乱。至于妃嫔公主。亦有丑声箫后言于

帝。皛闻。惧不敢见。协因奏皛壮不可久在宫掖。帝不之罪。召又待之如初。化及杀逆际为乱兵所害论曰。宇文测兄弟。驱驰于经纶之日。孝伯神举

尽言于父子之间。观其智勇忠槩并可追踪于古人矣。司马光稽古录文帝以关中之众。东迎孝武。收疲散之兵。抚贫困之民。任贤使能。列官布职。

明部分。务农桑。以辅魏室。虽以高氏之强不能陵也。其所为典法。施于后世。可不谓贤乎。武帝以英杰之资受制强臣。恭默端拱。十有馀年。须其罪

盈恶熟。为众所弃。一旦除之若拨䵄振槁。可谓知柔知刚。智勇兼备者矣。然后亲统六师。以征东夏齐之险阻不守。士卒不战。数月之间。缚其君臣。

致于鼓下。使有周之境。东渐于海。传于江。虽魏室全盛之时。不能及也。惜乎宣帝恣其淫侈。逞其竒谲。自绝于天。结怨于民。不及三年而为异姓所

有。悲夫。小学史断北周起于宇文泰。因元魏扰乱。孝武西奔。遂挟天子而令之。披草莱。立朝廷。其为君为国也微矣。然卒能取威定霸。以弱为强。南

清江汉。西举已蜀北控沙漠。东据伊𤁄。而又得苏绰之竒才。修一代之文物。迺摈黜魏𣈆。宪章古昔。依周礼而建六宫。搜人才以为牧守。作九命以

叙官爵。自三代以来。官名法度。少有可观者。唯宇文氏耳。伊川语录。晦庵语录然泰既鸩孝武。又黜废帝。迹其所为。特乱臣贼子之所作。视贺六浑

有惭德焉。史谓其功业如此。能以善终。吾谁欺。欺天乎。迹魏自孝武西奔以来。宇文泰居西。高欢居东。辛勤百战。皆能变家为图。是二人者。其在当

时亦有优劣乎。曰是二人者皆一时之杰。戎狄之豪。有挟其主令诸侯之志。而其用兵又皆地丑德齐。莫能相尚者也。然贺六浑为人朴质。一时文

物虽不逮周。而其悔过事君之心。实胜焉。宇文黑獭为人谲诈。一时文物虽远迈齐。而其废君弑主之罪实浮焉。权其轻重而论之。则高欢之用心。

或者其尚可取耳。不然高欢临终之时。犹拳拳于其君。宇文𡸁死之夕。惟恋恋于其子。二人之用心亦可知矣。宇文觉以冲龄嗣霸。曾未几时。宇文

护遽取魏鼎而授之。是为周闵帝。立国之初。权归于护。政出私门。虽负刚强之姿。终致萧墙之祸。以此开基。何以永世。护弑宇文览。明皇继之。厥鉴

不远。惩前车之覆辙。芟除而剿灭之。冝也。夫何机务虽收。而军旅大权犹揔于护。既不能翦夷祸根。而又资以兵柄。虎而傅翼。自殒其躯。帝遇毒崩

哀哉。若夫。推付托之公心。恢宇文之洪业。盖亦足为明矣。宇文护再行弑逆。而鲁国公邕践祚。是为武帝。虑谋深远。以蒙养正。及诛护后。始亲政事。

听览不倦。用法严整。臣下肃然。性天明察。布德立行。皆欲度越前人。身。衣布袍。无金玉之饰。锦绣纂组。一皆禁。断。后宫嫔御。不过十数。劳谦接下。亹

亹忘疲。寻崇儒术。老释兼罢。以海内未康。锐情阅习。校兵训武。步行山谷。履涉艰苦。皆人所不堪。性又果决。能断大事。故能得人死力。以弱为强。及

入齐境。虽残伤苗稼者。亦皆以军法从事。数年之间。克平齐土。盛矣哉其有成功也。齐平之后。撤宫室之华侈。省妃嫔之员数。雕琢之物悉赐贫民。

信可谓善处胜矣。而适嗣子之非才。即宣帝昧宗社之大计。但欲威之捶楚。期于惩肃义方之训。岂若是平。是以宣帝即位之初。即肆凶虐季父至

亲。一朝杀之。如毙犬彘。杀齐王宪丧仅逾年。恣情声乐。鱼龙百戏。旁午殿内。自是而后。游宴沉湎。旬馀不出。群臣奏事。宦者。五后并立。纪纲荡

然。得保首领。已为幸矣。静帝越自㓜冲。绍兹衰乱。内外挟孙曹之诈。戚藩无齐代之强。杨坚谈笑。遂移神鼎呜呼。宇文黑獭。名泰亲弑孝武。黜辱废

帝。把握魏政。逾二十年。至其子觉遂纂取之。得国不三四年。二主觉毓俱被弑戮。未及三十载。杨坚遽奄有其国。且尽宇文之裔。俾无遗种。积恶之

报。良可畏夫后周之有国。凡五传二十有五年。起陈武帝永定元年丁丑。讫宣帝太建十三年辛丑。而隋取之焉。时宣帝之太建十三年也。考论南

北立国之数。自东𣈆而下。在南朝者齐二十年。陈三十年。宋与梁仅五六十年。在北朝者。宇文之周。高氏之齐。亦不过二三十年。独拓跋之魏。出自

北狄。其都洛之久。至近百年。岂天理果私于夷狄欤。然则史以南北并称。其果无分于正朔欤。昔者先儒尝断之矣。曰。于时正朔相承。乃在江左。南北

不能相并。则拓跋岂能免索虏之讥致堂管见不然符秦立国几奄天下之全。而王猛临终。犹拳拳以正朔相承为说。猛岂无所见而自抑哉。或曰。

以正朔属江左。信矣而前辈述中尝欲自宋元嘉之后。合元魏太武之年而并书之。其意果何谓欤。曰。魏自太武之后。国势浸强。与中国等。而典章

制度。则又渐过之。自王通诸人。已有欲诱而进之之意矣。然奈何天无二日。氏无二王。夷夏大分。岂容对七。作史者不必立异第祖述司马通鉴之

书。以南朝之正朔为正。而以北朝之号附注于其后焉。庶乎适取含之正矣。南北虽分。普六茹坚卒取周人之国。其后复赝平南陈以一天下。至是

南与北合。郭璞有言。江东分主三百年。复与中国合。自𣈆元帝渡江都建康。而中原悉为左祍之区。至是洽三百年而合于隋。匪天意夫。反复南北

之间。战争相寻。几数百年。而终定于此。其气类之迁变。非一朝一夕而然。南朝起自东𣈆。已罢遣生徒。帝不修孔庙。孝武十七提衣冠文物。浸就

颓毁至宋及齐。纂弑之主。几七八梁陈而降。又崇尚释教遍国从夷则已有变夏为夷之道矣。北朝起自元魏。如太武。如孝文。文德武功。冠冕南

北。又求遗书。祠孔子。禁胡语。胡眼。迨至宇文。制度典章。仪刑古昔。则已有用夏变夷之道矣。人谓南北之合在于隋文平陈之年。君子溯其本源。则

南之决不能并北。非二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文苑英华卢思道后周兴亡论周太祖文皇帝。㓜而机惊。疑作警智数过人。属魏末多故。召

募关陇。值二将相屠。三军未一。见推为主。遂握兵符。俄而魏武西巡。奉迎车驾。挟天子以会诸侯。万世所一时也。抚养荒馀。鸠聚兵甲。同心之旅不

满万人。齐神武以大兵数十万。将清灞浐。雷动云移。萃于渭曲。太祖以数千弊卒。振旅而还。遂基王业。卖泰以劲兵深入。一战丧元。高敖曹以锐气

先登。临阵受首。兵革一作革车岁动。败鲜胜多。高氏虽怙其众。力莫敢先。至邙山之举。我师败绩。收合亡散。退守有馀。及萧氏将亡。边服震扰。荆郢

内附。庸蜀来王。器械完整。货财充实。带甲百万骁将如林。晏驾之辰。国与齐人相埓矣。闵帝以嫡嗣承基。应天纳禅。弱龄厌世。未及称皇。以庶长见

立。纂我鸿绪。从容文雅。亦守文之良主焉。二帝景命不融高祖始登大位。于时大冢宰𣈆公字文护。太祖之犹子也。负图作宰。亲受顾命。国柄朝权。

烦去王室。高祖高深视弥。历岁年。谈议儒玄。无所关预。祭则寡人𣈆公之不忌也。但自下裁物。其主不堪。累世权强。一朝折首。其于党与。咸见夷戮。

恶禽臭物。扫池无馀。尔乃叶奢淫。去浮伪。施一德。布公道。屏重肉之膳。躬大布之衣。始自六宫。被于九服。令行禁止。内外肃然。以释氏立教。本贵清

静。已近世以来。糜费财力。下诏削除之。亦前王所未行。一作得非也值季失德。取乱侮亡。亲御戎轩。再举而灭。军令肃然。秋毫莫犯。数旬而定。不戮一

人。未及下车。革其弊政。山东士女。欣戴如归。但天性严忍。果于杀戮。血流盈前。无废饮啖。行幸四方。尤好田猎。从禽于外。非夜不还。飞走之类。值无

免者。识者以此少之虽有武功。未遑文德。彝章礼教盖阙如也。练甲治兵。将扫沙漠。远图不遂。暴疾升遐。宣帝初在东宫。已多罪失高祖每加严训。

不能修改。嗣位之初。饬情自励。逾提已后。变态转兴。耽酒好色。常居内寝。角抵逸游。不舍昼夜。分命使人。征求子女。积之宫中。以千万数。此石虎之淫

风也。宠姬四人。并立为皇后。车服节文。与内言无别。此刘聦之乱政也。少在储宫。颇览经籍。临朝对众亦有精神。但禀猜狂。持诡异。衣冠形色。皆

与旧制不同。文武侍臣。屏弃遐裔内外门阁。皆别令臣者着守。出入去来。并录其数。殿省以同相视。然朋淫于家。无所简择。乃至长乐。亦有丑声。大

象之末。匆焉𢡖虐。鞭挞朝士。动至数百。背及胸腹。一时下不。楚毒之理。不可忍见。祖宗庙号。讳不得称。变易官名。回官疑姓疑。车乘轮辐。并有贵贱

之殊。妇人妆点。亦为上下之异。后庭𡣕妾。房有数人。自旦至夕。怕令危坐。相对有不如汉。便即捶楚内外命妇。朔望朝谒。皆令。为丈夫拜伏。以示肃

恭。自号为天。不复称朕。此外小事异同不可胜纪。狂惑妖僻。开未之有也。客曰齐武成。荒悸庸暗。怨结人神。厥嗣不昌。理则然矣。周祖聦明神武。冠

世雄竒。因愚子以至颠覆。岂人事平。天道也。蒙有惑焉。请闻其说。主人曰。寒暑晦明。一仪之不同也。贤愚治乱。五胜之相形也。是以酒池肉林。乃周

王之缔构。坑儒灭学。亦汉后之驱除。齐自天保受终。迄于武平丧国。孝昭之外。竟无令主。河清已后。国基渐坠。昏主慢游于上。黎民怨讟于下。逮于

末叶。君弱臣愚。外崩内溃。周人取之。犹坂上走丸也。周武任数矩疑愔。果敢雄断。拥三秦之锐。属攻昧之秋。削平天下。易同俯拾。木及三祀。宫车晚

驾。嗣子披猖。肆其凶慝。具人革命。宗庙为墟。此盖天所以启大隋。非不幸也。王安国后周书序周书本纪八。列传四十二。合五十篇。唐令狐德

棻请撰次。而诏德棻与陈叔达庚俭成之。仁宗时出太清楼。本合史馆秘阁本。又募天下献书。而取夏竦李巽家本下馆阁。是正其文字。今既镂板

以传学官。而臣等始预其是正又序其目录一篇曰。周之六帝。当四海分裂之时。形势劫东。毅然有志。合天下于一而材足以有为者。特文帝而已。

文帝召苏绰于椆人之中。始知之未尽也。卧与之言。既当其意。遂起并昼夜。咨诹酬酢。知其果可以断安危。治乱之谋。而诎已以听之。考于书唯府

兵之设。敛千岁。已散之民而系之于丘。庶。几得三代之遗意。能不骇人视听以就其事。而效见于后世。文帝尝患文章浮薄。使绰为大诰以劝。而卒

能变一时士大夫之制作。然则势在人上而欲鼓舞其下者。奚患不成。虽然。非文帝之智。内有以得于已。而苏绰之守。外不诎于人。则未可必其能

然也。以彼君臣之相遭。非以先王之道。而犹且恳恳以夸言之。又况无所待之豪杰。可易以畜哉。夫以德力行仁。所以为王霸之异。而至于诎已任

人。则未始不同。然而君能畜臣者天下之至难。传曰。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盖道极于不可知之神。而人有其质推之为。天下国家之用者。

以其粗尔。然非致其精于已。则其租亦不能以为人。惟能自爱其身。则内不欺其心。外不蔽于物。然后。好恶无所作。而尚何有已哉。能无已。始可以

得已。而足以揆天下之理。额人之言。而邪正无以廋其实。尚何患乎论之不一哉。于是贤能任使之尽其方。而吾所省者以天下之耳目。而小人不

能托忠以诬君子。又从而为之劝禁。则小人忿欲之心已黜于冥冥之际。君子乐。以其类进而摩厉其俗。凛然有耻。君臣相与谋于上。因敝以新法

度。而令驰骛于下者有忠信之守。而无传会迁就之患。则法度有拂于民。而下不以情赴上者平。盖虚然后能受天下之实。约然后能操天下之烦。

𡸁缨摄衽。俯仰明堂。无为以应万几者。致其思而已矣。夫。思之为王者事。君臣一也。势则异焉。世独颂尧舜之无为。而安知夫。人主自宜无为。而思

则不可一日已也。书曰。思曰睿。杨雄曰。于道则劳。其不然欤。盖夫法度善矣。非以道作其人则不能为之守。而民之多寡。物之丰。杀。法度有视时而

革者。必待人而后谋。则是可不致其思乎。苟未能此而徒欲法度之革者。是岂先王为治之序哉。彼区区之周。何足以议此。徒取其能因一时君臣

之致好。犹足以见其效。又况慨然行先玉之道。而得大有为之势乎。是固不宜无论也。习学记言后周书称宇文泰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

灭。子孙遁居朔野。有葛乌莬者。鲜卑奉为主。田泰父肱至普回二十三世。普回至乌莬不能纪也。鲜卑何用世次。史祖魏收。收祖司马迁。迁以匈奴

为禹后。持记事推引之滥。盖无所媚附。而收之称舜臣。狐令德棻之称炎帝后。则专以诳笔造謟语。刘向班固言汉承尧运者耶。高欢宇文泰。虽同

于篡魏。泰贺。㧞岳所奖用。岳既见杀。其下无主。扳泰而归之则近于势之自至也。魏孝武身落人手而不常其德。先为高欢所逐。后为宇文泰所鸩。

夫败孽亡孺。自古皆为乱臣贼子之饵。彼妄遇一无赖奸人。即以伊周事责之。哀哉。古之帝王。所以外建诸侯。内立百官者。非欲富贵其身。而尊

荣之。盖以天下至广。非一人所能独治。是以博访贤才助己为治。若知其贤也。则以礼命之。其人闻命之日。则𢡖然曰。凡受人之事。任人之劳。何舍

已而从人。又自勉曰。天生隽士。所以利时。彼人主者。欲与我为。治安可苟辞。于是降心而受命。及居官也。则昼不甘食。夜不甘寝。思所以上匡人主。

下安百姓。不遑恤其私而忧其家。故妻子或有饥寒之弊而不顾也。于是人主赐之以俸禄。尊之以轩冕。而不以为惠也。贤臣受之亦不以为德也。

位不虚加。禄不妄赐。为人君者诚能以此道授官。为人臣者诚能以此情受位。则天下之大。可不言而治矣。昔尧舜之为君。稷契之为臣。用此道也。

及后世衰微。此道遂废。乃以官职为私恩。爵禄为荣惠。人君之命官也。亲则授之。爱则任之。人臣之受位也。可以尊身而润屋者。则迂道而求之。损

身而利物者。则巧言而辞之。于是至公之道没而奸诈之萌生。天下不治。正。为此矣。今圣主中兴。思。去浇伪。诸在朝之士。当念职事之艰难。负阙之

招累。夙夜兢兢。如临深履薄。才堪者。则审已而当之。不堪者。则收短而避之。使天官不妄加。王爵不虚授。则淳素之风。庶几可反。观此可验苏绰用

事大意也。然天下能为绰之言者不少。拘于时而不敢言。及其奋然言之而不获用则多矣。惜其不及君臣。分定之时。不为贤主之诏。而徒为逆臣

之今尔。 泰再行篡逆。其史抑虬既执简而书其咎。泰又令卢辨作告以谕其过。高贵公谓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泰举动如此。欲以谁欺。王莽篡

而作大诰。泰用周礼亦然。岂从周之伪者固当尔耶。石勒之于刘曜。符坚之于慕容𬀩。周孝武之于高纬。皆以一取一。孝武始自五年十月至六年

正月。马足未遍。而数千里地尽得。虽乘群愚自溃之机。然不勤身苦力以赴之亦未能也。及其轻锐之念溢发不制。欲以廓清混一之功。取必于岁年

之顷。呜呼。幸而遽得死。不然将遂毙于锋镝。为后世笑。岂止其子之不肖足以亡国哉。九尾妖狐也。示亡征焉。不知忧惧。而犹欲求不受瑞之名。其

实以为瑞无大于此者尔。五品时叙。四海和平。家识孝慈。人知礼让。其君臣但摹仿十数板周官。便自谓已能如此。是真可笑也。余论周武帝若史

所言。布怀立行皆欲逾越古人。正孟子谓齐王将以求吾所大欲也。然孟子谓齐王以若所为。不可以求若所欲。使其见周武帝所为。必谓可以求

若所欲矣。汤武既有截法。而王道逾不可行于后世。此开利门之大者。而学者乃以为能闭之。何也。周武帝初行刑书要制。持仗群强盗一匹以

上。不持仗群强盗五匹以上。监临主掌自盗二十匹以上。小盗及诈伪请官物三十匹以上。正长隐五户及十丁以上。隐地三顷以上。皆死。至天元

患其严重太甚。且海内初平。恐物情未附。遂大醮告天而除之。孟子言。康诰杀越入于货。睯不畏死。凡民罔弗熟。是不待教而诛者也。殷受夏。周受

殷。所不辞也。魏周分田。权在正长。隐五户十丁。与地三顷。其罪及赃著矣。设法禁奸。由孟子之论。要制所行。适与罪称尔。非重也。李康子患盗问于

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

则哀矜而勿喜。善为政者。当使民不为欺盗。不当因其欺盗而遂杀之。然则孟子之论。孔子曾参之所不许也。且周武帝廉节自励。用已律人。故必

行重刑而不疑。其子奢纵任情推已恕人。故以行重刑为不可。后世据已定之法。初不知奢俭之所在。唯欲其重而不轻。又当在二人之下矣。固无

暇考圣贤之异同也。周武帝一举平齐之功。齐王宪十居八九。方其正明君权以臣畜使之。不以兄弟数也。自谓如此。能革累世悍辅因辱之弊。使

孺子刲割狐豚于牢豢中。与𣈆司马攸。魏元缌。祸出一轨。而三国相随为墟。不然。则如齐孝昭武成挺刃而夺之矣。悲夫。本朝太祖监唐末五代㓜

君之败。不私其子。根本既成。祚命永延。赏谊谓天下可以数术制御。其言曰。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然则汉之衰亡。岂非遗腹委裘耶。尔朱

破灭。高欢事已大谐。而暴横欲速。粗有志节者遂皆惊散。宇文泰寒远窭子。坐收其用。如贺㧞胜年位材豪。决去江南。死心为役。他可知也。贺㧞岳

人微众弱。然经为其禆校者。无不立功𡸁名。岂必尽能。而泰亦何足以使之。特以魏孝武弃东就西。轻重势激而然。主威既夺而成臣之威。可不惧

欤。因于谨为三老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观高宗所言过于传说之所知矣。而不自为规矩律度以先天下。必委于臣之能言者而后以身

从之。得用九见群龙无首之义。盖平世持盈守成之常道也。古之圣人。皆备道成德。首出庶物。其行在前。其谏在后。独高宗处乐以忧恭默思道。自

疑弗类。待谏而行。百王未有。此经生学士。考论所不到也。谨从横乱世。甲裳腥膻。坠典偶兴。旷官承乏。肤习书句。苟应其名。然后世之效法先王。未

尝不如此。岂足启悟也。尔朱荣为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宇文泰等因之。故号八柱国家。二典有四岳九官十二收之等。周官言惟王建国。辨

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今忽自称柱国大将军。是何义。盖夷胡无艺。妄以意造尔。宇文泰与苏绰卢辨依周礼设官。而杂用元魏及

秦汉以后名称。仲尼虽学官名于郯子。然无所慕效也。周本与戎狄杂居。直以圣贤迭兴。法度最久。故孔子从之。从世苟以为从其实不从其名。则

汉𣈆之官。同于任事。姑从之可也使名实皆正。必如成周。则一字不可增损矣。泰自贪柱国之号耳。出尔朱荣后。既不能改。而绰方与之法象周公。

龟兹王褚。谓所讥依然故在是。真可笑矣。抑庆关西文士。苏绰患近代华靡轻薄。使为贺白鹿表以革之。庆操笔立成。辞兼文质。绰笑曰。抧橘犹

自可移。况才子也。庆词不传。无以验其是非。典谟训诰。固非笔墨之巧所能转移。而其体制亦各随世不同。绰作大诰。令为文者皆依此体。止是皮

毛上模出一重麄俗。使如此而便为尧舜三代之文。则俚儒迂叟。先极其工。而豪俊之士。反阁笔无措矣。余颇记少时闻。长老言有数士。各效名人

文字。以相夸耀。或为韩柳。或为欧曾。高者为西汉。其一人曰未也。遂特为诗书之文以盖之。绰所欲革。与此何异。以为于变一世。恐未可也。柳弘

死时年三十一。杨素誺之曰。山阳王弼。风流长逝。颕川笋粲。零落无时。修竹夹池。永绝梁园之赋。长杨映沼。无复洛川之文。是弘以清言而兼丽笔。

表枪大槊。数十年间。仅闻此尔。得非所谓正始之音也。自宇文泰起。接隋唐。百年中。精神气脉。全在苏绰一人。三代既衰。佐命之材不世出。惟管

仲乐毅萧何诸葛亮王猛苏绰尔。亮地势不足自立。猛无坚凝之功。而绰随文守义。仰取俯拾。遵腐儒之常说。据旧籍之陈言。能使泰总已听命。麄

细重轻。惟其所裁不为新竒。坐致实用。岂特以其国强富兼𠇋而已。由𣈆以后。南北判离。弃华从戎。至是自北而南。变夷为夏。使孔子复出。微管仲

之叹。不付馀人矣。然则学者岂以能言为贵哉。顾其所行何如耳。王通。或问苏绰曰。俊人也。其道何如。行于战国可以强。行于太平则乱矣。夫。自许

以英豪者。用材无本。自命为圣哲者。穷理不尽。行于太平而必乱。行于战国而不强。古今皆是也。奚绰之病哉。且何俊之有。六条平实无华。诸葛

亮王猛。欧世人而用之。不暇及也。死而无继。泽不𡸁远。不亡何待。自董仲舒萧望之刘向崔实王符仲长统之流。皆论治道。而无一言之几。然则如

绰者。亦未易也。独孤信深入湘川。百计拒敌。相持经岁。竟以全归。自前世言之为大功。乃坐失地除名。史谓宇文护谬政至此。然亦由当时望外

成事者多矣。不然何以能奋于至弱。取天下之十九乎。此又未可以赏罚常情论也。郭贤策高欢言贺㧞岳初死。关中震骇。不能乘时取。雍州。是

无智。魏孝武西迁寡弱。毛鸿賔丧败。关门不守。又不能并力要战。是无勇。此高欢所以失关陇之由。诚是欢之党人筭画未有及此者。刘晔欲因降

张鲁取蜀。而曹操不敢。盖从昔智计。必有用之不敢尽者。然欢趑趄放过于狼狈汹汹之时。而乃噤𬹼决死于安徐已定之后。冝其屡进而屡欲哉。

耿豪言大丈夫见贼。须右手㧞刀。左手把槊。直刺直斫。慎莫皱眉。邙山之役。大呼独入。奋刀而还。当其前者死伤相继。又谓左右。吾岂乐杀人。壮

士除贼。不得不尔。若不能杀贼。又不为人所伤。何异逐坐人也。豪虽凶麄不足取。而以关张比之。则又其细尔。李穆蔡祐。丞相臂膊。耿豪王勇。丞相

咽项。泰能得武夫之用如此。安得不以弱为强乎。宇文泰用韦孝宽法令。诸州夹道一里种一树。十里种三树。百里种五树。然则此法未行以前。

原野尤萧瑟矣诗云有枤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又曰。柞棫㧞矣。行道兊矣。岂变墟莽为桑麻。自古圣贤。以为难事耶。迁固以文采

衒耀。其人辞多而实寡。如王罴韦孝宽傅正尔率拙。然功名壮伟不可掩。学者能详看所长。气力不少矣。只泥住蔺相如赵充国等。无复新意。此读

书大病也。薛慎传载宇文泰于行台置学。取丞郎及府佐德行明敏。者充生。悉令旦理公务。晚就讲习。先六经。复子史。又于诸生中简淳懿者侍

其读书。余尝恨刘裕质可语上而刘穆之痼之。然则苏绰之力多矣。汉高祖言乃公马上得之。安事诗书。至溺儒冠。史臣乃谓其不修文学而性明

达。嘻。甚矣又安足述乎。今狐整率乡亲二千馀人。随军征讨。泰尝从容谓整。卿远祖立志而去。卿今立忠而来。可谓积善馀庆。世济其美。史言整

远祖汉建威将军迈。不为王莽屈。其子称避地河右。故泰称之。此事今粗见於姓家。然则隋唐以前史记。汉书之外。别自有书。李翺乃言读前汉与

后汉书。生熟如何。盖屡更兵乱。载籍焚毁。他书多不存。其存者又以。非文句所资。不暇熟读。如翺尚然。是又可叹也。司马裔辞封赵肃。傅。元日

行朝礼。非有封爵者不得预。不知用何典故。苏亮。绰。从兄。绰文章稍不逮亮。至于经画进趣。亮又减之。故世称二苏。柳虬论史。谓汉魏以还。密

为记注。徒闻后世。无益当时。故著汉魏者非一氏。造𣈆史者至数家。后代纷纭。莫知准的。请今记事者皆当胡。显言其状。然后付之史阁。庶令。是非

明著。得失无隐。使闻善者日修。有过者知惧。事遂施行。后汉李法但能言史官记事不实。后不明信而已。当时议论。开张至此。故泰废立。虬能执简

书过也。虬死在魏恭帝元年之冬。不然值宇文护行禅代事。或有惮否耶。天地之初。皆夷狄也。相攘相杀。以力自雄。盖其常势。虽矣黄以道御之不

能止也。及尧舜以身为德。感而化物。远近丕变。功成治定。择贤退处。不为已有。而忠信礼让之俗成矣。夫先人后已。徙义远利。必出于心之自然。而

明于理之不可悖。故汤既放桀。惟有惭德。而其臣反作诰以谕解之。若夫。乱臣贼子则不然。公为弑逆。而。恶大恶之闻。崔抒所以杀太史。将行篡夺

而畏正论之禁。曹操所以杀孔融。至于彼自行之。此自书之。不杀不争。两不相忌。而天下易姓。此又抒与操智虑之所未工。而虬固不足以知之也。

悲夫。自元伟以下十四人。皆有大位于周。与高氏相绝矣。此末世之盛事也。不可不记。梁武但云我若依而行之。谁谓不可。又云少待自知我心而

已。王莽曹丕司马炎。皆不杀旧君。杀旧君自刘裕始。王执宇文孝伯乐运贞良骨鲠。盖弈叶长养成就所有。近似殷周世臣同存亡者非。复偏方

草创。邂逅相遇可得也。运言令宿卫之官有一人夜不直者。罪至削除。因而逃亡。遂便籍没。此则大逆之罪与。十杖同科。先未经变法时立法何轻

也。当考。又云虽为法愈严。恐人情愈散。一人心散尚或可止。若天下皆散。将如之何。秦网密而国亡。汉章疏而祚永。可谓富哉之言矣。泰言平吴之

利。二陆而已。定楚之功。诸贤毕至。可谓过之。又言吾即王氏甥。卿等即五舅。当以亲戚为情。勿以去乡旨意。其释囚礼士。齐桓公以上也。泰本尚古

文。务救时弊。如王褒庾信之淫靡。非所。好也。特以其有江东盛名为文士宗伯。故敬礼如不及。宰物者能因人所长。不以已。好恶格之。盖难事也。史

叙次北方能文。自杜广徐光封奕朱彤胡义周刘延明以降。而谓苏绰务存质朴。虽属词有师古之美。矫枉非适时之用。故莫能常行。夫古之圣王。

教养天下之英材。尽其性命之理。使言语文字各极其至。故能不约而自合。绰既无所建明。奈何以一人之势。徒取经训之已传者一切效之。使庸

鄙者易就。颕秀者难立。是反助徐庾之锋。激天下而从之也。周武帝发诏遣。使聘沉重。踵门谒熊安生。虽二人未足以当此礼。而帝诚心好贤。屈已

忘势。干戈之际。独高经师。征尘未洗。先驱陋巷。在𣈆阳城下。死而。复生。胡念及此。心期卓越。殆战国以来所未有也。汉武以安车蒲轮征申公。儒生

尚夸之。刘备为左将军。三诣诸葛亮。后世尚以为难。视此何区区哉。帝不幸早殂。功业不究。未知真有佐王之材者过之如何尔。乐逊徐遵。明诸

生。陈时宜。五条其言。有非俗儒所能道者。如自非军旅之中。何用过为迫切。申侯将奔。楚子诲之曰。无适小国。政狭法崚。将不汝容。敬仲入齐称曰。

幸若获宥。及于宽政。国家虽强。详不受弱。诗云。德则不竞。何惮于病。惟德可以芘民。非恃彊也。及陈事上议之徒。亦应不少。当有上彻天听者。未闻

是非。陛下虽念存物议。欲尽天下之情。而天下之情犹为未尽等语是也。泰崎岖关陇。诸子相继。鞭挞宇内。成其所欲。虽大要不过强兵。亦其国是

所定。立论常向上一着。故如逊等辈亦能言之。夫。以国家天下之大。而其言语迫蹙卑陋。同出一律。饮食嗜。好。不越酸咸之间。则名号虽存。而亡形

具矣。姚僧垣吴人而医术行于关中。伊娄穆病。言自腰至脐。似有三䌸。两脚缓纵。不。复自持。僧垣处汤三剂。服其一。上䌸即解。次服。中䌸。复解又

服悉除。更合一剂。足稍屈伸。曰。终待霜降。此患当愈。至九月乃能起行。高祖东伐至河阴。过疾。口不能言。𡸁垂覆。目不复赡视。一足短缩。又不得行。

僧垣以为诸藏俱病。不可并治。军中之要。莫先于语。帝遂得言。次又治目。目便愈。末乃治足。足乃廖。史记方多矣。不言其所以治之由。而徒载其受

验之的。亦多如此不可得而考也。余顷岁得病。两腹之间有䌸或以为气不升降而然。服胃气圆百馀剂。䌸愈急。𡸁二千年不觧。医终莫能名。夫讳

病不受治。一二而已。有病不能治。群医皆是。可叹也。萧察至子岿以一城之地为周附庸。而所用文武谋臣知名者数十人。岂其地之多材耶。抑

材之偶聚耶。昔鲁卫宋郑皆小国。而人材卓然称于后世。至察始。复见之。惜其地不足也。材有馀而地不足。犹可言也。地有馀而材不足。不可言也。

宋晁景迂集读周书唐国子祭酒令狐德棻周书纪传五十卷。其赞论二十九篇。则岑文本所作。熙宁初。王平甫序目录上之。昔魏裂而为东西。

变而为齐周。齐唯故壤。周实新造。其强弱之势异矣。区区新造之弱周。举非齐之敌。而齐战则多北。君臣卒为周之俘囚者。何也。周之谋臣猛将。凡

厥人材盛矣。其经国纬民之术。尝措意而建立之。其所继者正也。夫其为国所继者正。则其为史官者其义直。其意壮。其文雄健卓落矣。方太祖艰

难羁旅之际。有众一旅。而于谨之徒观天下之大势。慷慨陈辞。劝其。迎天子。都关中。魏帝仅存朝夕之。洛阳。危若缀旒。东逼于河北虎狼之众。西未

知关中之安危。王思政柳庆宇文显和之徒。明见逆顺。决策不疑。而劝魏帝西狩。方是之时。群情去就。纷纷向背之际。赵刚张轨薛憕之徒。既自知

所择。又纳忠于众。而使得所事。或崎岖冒锋镝。出万死一生之计。去乡庐不顾妻子来归我者。有如卢辨。裴宽。裴侠。裴果。崔猷。扬纂。令狐整。高宾之

徒。或结宗党。保介城社。以忠诚相誓。忘其众寡安危之势。同心向顺。号为举义之众者。有如郑愇。崔真穆。司马裔。韩雄。陈忻魏玄之徒。或挺然守郡

邑。不敢自利。终为我臣。以其土地效顺者有如薛善。敬祥。敬珍刘之徒。或介于二国之间。义之所守。不饵于彼之高官重宝。以一城为一敌国者。有

如郭贤李长寿子延孙韦法保之徒。远及巴夷。曰虎蛮之类。亦知为我守固而同诸近辅。大抵人尚节槩。多殉忠死职之士。虽其国将亡而尉迟回

宇文胄王谦辈有馀忠存焉。惜乎世之久徒知苏绰有王佐之才云矣。夫其为史官者。不亦肆矣乎。彼为齐史者难为功。则以齐之不正故也。予

每多德棻当武德之初。首建议修梁陈齐周隋等正史。顾其文有负其志。惜哉。山堂考索后周书类唐令孤德棻撰初周。柳蚪隋牛洪各尝论次。

率多抵梧。唐初诏德棻与陈叔达庾俭同加修纂。历年不就。正观三年。与岑文本崔仁师撰次为纪八。传四十二。凡五十卷。书日先是苏绰秉周政。

军国词今。多准尚书牛弘。为史尤务清言。德棻因之以成是书。故多非实录。仁宗时出太清楼本。合史馆秘阁本。又募天下献书而取夏踈李巽家

本。下馆阁是正其文字。而后林希王安国上之。注解通系论后周之兴自宇文泰至其子觉受禅西魏。凡五传二十八年而。禅于隋。时南朝陈宣帝

太建之十三年也。按北史周纪文皇帝讳泰。姓宇文氏。代郡武川人。西魏文帝伐高欢。立大功。遂专政。泰卒。子觉嗣其位。魏帝封觉为周公。寻受其

禅。是为闵帝。追尊泰为文皇帝。在位二年以于护专权谋诛之。事泄。护废帝而立帝弟毓。是为明帝。在位四年。为于护寘毒于糖锤杀之。遗诏以其

弟邕嗣立。即位。是为武帝。在位十八年殂太子赟立是为宣帝。二年传位于太子阐。是为静帝。二年禅位于丞相隋郡王而周亡。周自闵帝至静帝

凡五主。共享国二十八年而隋得之。是时实南朝陈宣帝大建十三年也。古今纪要宇文泰字黑櫴代人。鲜卑种。从葛荣。荣灭从尔朱荣征伐。后以别

将从贺㧞岳讨北海王颢。岳以为司马。事皆决焉。往观高欢。知其逆谋。岳以泰为夏州刺史。岳为陈恱所害。泰即驰赴平凉。魏帝因今统岳军。既斩

陈恱。关陇平。高欢遣书结纳。泰以闻。故魏帝深仗之。恶高欢之逼。轻骑入关。泰迎之。都长安为西魏。泰既鸩孝武。立文帝。用苏绰为富国强兵之法。

详见西魏门泰能驾御英雄。质重明达。崇儒。好古。施设皆。放三代。泰卒以事属宇文护。纪纲内外。人心遂安。子觉嗣位为周公。代西魏有其国。是为

孝闵帝。追称泰为文帝。孝闵帝性刚果。恶宇文护之专。谋诛之。事泄见弑。明帝毓立。护归政。军旅犹緫之。惮帝明敏。遂进毒。帝觉。遗诏立弟邕。武

成二年。陈大加元年。武帝邕享太庙。班太祖所述六官。保定元年陈天加二年幸太学。于谨为三老。始亲政。颇事。威刑。骨肉无所贷。禁佛道。悉还俗。

𠇋淫祀悉除之。谋伐齐。韦孝宽陈三策。灭齐。后梁明帝入朝。诏山东诸军各举明经干治者二人。以齐传伏守节。今宿卫。又以李德林为内史。自是

诰诏。及用山东人物。并委之。毁彻雕斵。并赐贫民庶人以上听衣绸绵丝布。馀悉禁之。外官不过十馀人。陈吴明彻来伐。王轨败执之。帝抚士有恩。

而明断严峻。将士畏威而乐死。帝崩。年三十六。长子赟立。宣帝始立。即逞奢欲。恶人规谏。郑译用事。赞杀王轨。传帝立太子。自称天元。立五后。帝不

豫。刘昉郑译柳裘等引杨坚辅政。静帝立。杨坚革宣帝苛酷。作刑书行之。尉迟迥谓坚将不利于周。谋讨。为韦孝宽所败。自杀。进坚爵为隋王。遂禅

焉。宇文护。泰以为类已。死。以天下托之。嗣子㓜冲。强寇在边。众心持之而定。微发非其书不行。兵卫盛于宫阙。乙弗凤等谋图之。护遂并弑节闵。

立明帝。又弑之。武帝以其暴慢。因入朝杀之。与于谨克江陵。宽和。闱于大体。所任非人。诸子残暴。泰初和亲。突厥谋共图齐。齐以母还讙。故护勉强

与突厥东征无功。宇文孝伯。武帝时出入卧内。时政皆预。委信莫比。尽心竭力。无所回避。时政得失。外间细事。皆以闻。请选正人辅太子。帝以孝

伯与尉迟运辅之。付后事。宣帝追憾杖㾗。运㒛。孝伯曰。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为人为子。知欲何之。諌而不入。将马逃死。频諌不从。卒赐死。不肯

图齐王宪。深孝伯父。获齐将窦泰。泰至沙苑。知其渡河必败。大破之。宇文宪。泰子。年十六。治益州。蜀人立颂刻碑。赞伐高欢。为先锋。大败之。欢围𣈆

州。破之而后食。屡破齐师。齐人闻风惮其勇略。威名日重。潜思屏退。宣帝忌其望重。缢杀之。目亢如炬。事母孝。善兵谋。长于抚御。测守汾州。礼送东

魏之抄切者。宇文贵善骑射。将帅材。恺。有巧思。建仁寿宫。检校将作大匠。造观风行殿。推移倏惠。明堂图议。侯莫陈崇骁勇善驰射。䧟阵擒万俟。丑

奴。擒史归。王谊欲撃朝士不恭者。庐墓。平稽胡宣帝惮其刚正出之平司马消难。隋文妻以女。格苏威减功臣田给人户之諌。隋文幸岐州。

子死逾年。乙公主除服。杨素劾之恩礼稍薄。后以胡僧告之。赐死独孤信为孝。武定荆州。东魏遣高敖曹至奔梁。三年。周文以为陇右大都督。百姓

怀之。声振邻国。周文以其信著遐迩。赐名。猎归帽侧。诘旦皆效之。前后增封。回授诸子。女为隋文后。子陁事犹鬼窃物窦炽射殿前鸱。河桥之

败。以善射独与两骑抗敌。泾州政清静。所游泉人怀之辞造弟周武年长欲劝护归政。元老素望。参议大事伐齐。年老欲行劝进。隋文不肯署笺。贺

兰祥。再为荆州有惠政。夷至者日千数。盛夏境内观政得失。息发蒙之俗。清素赠遗一无所受。萧詧赠竹屏经史。亦付有司。修富平堰。开渠注各。平

吐谷浑。史宁。尝与贺㧞胜幸梁。镇凉州。戎夏服其。威惠。在荆州奢纵名损。子雄。从。猎。天无虚发。权景运。守南阳。免发人防守敌境。百姓立碑颂德。与

东魏争豫州。固留镇荆州。威行南服。恃宠贪骄败。王罴。守荆。以死御梁围三年。南秦数。叛走之齐。遣韩轨入华州袭之。罴徒跣逐之。因大破齐。河桥

之败。开门谕战士任其去留。彻台使饼。食客瓜皮。吏不营产。安贫。王思政。劝魏孝武入关。樗蒲自誓。河桥䧟阵几死。镇弘农。开门解衣而卧。掘得金

送朝廷。竭力守颕川。齐文襄十万攻下之。尉迟迥。为周文取蜀镇之。梁武陵土据蜀。隋文将纂。迥不从。举兵。兵败自杀。王轨。从武帝平并邺。吴明彻

寇吕梁。败之清口。将武帝须曰。好老公但后嗣弱。忠恕乐运孝友直諌。言太子中人諌宣帝公除即吉。諌数赦。舆衬陈帝八失。帝亦感悟郑哗

左迁之两县有赞。以讦直不得为諌官。发帻著諌苑。苏绰。周惠达与谋事荐之周文。周文观渔与语。竟不设网。归而前席达旦。制文案未出墨入计

账户籍之法。并力禽窦。泰。谋与周文合。减官屯田六条诏书。一。守宰先尽心。二。敦教化。三。尽地利。四。擢贤良。五。恤刑狱。六。均赋役作

大诰华文弊。不营产。以天下为己任。积劳成疾卒。韦孝宽名叔裕。以字。行弱寇请为前驱。平萧宝寅。守浙阳与新野。与独孤信号连壁。迁南兖间。牛

道恒崤渑。遂清守玉壁。高兽百计攻之。苦战六旬边死。种槐。代堠闻知齐事。计日城齐要处。纵间诛明月。平齐三策。一有衅。二屯田。三修好。

武帝用其言。平齐。伐陈。平淮南。破杀尉迟迥。好文史。末年患眼。犹令人读之。俸不入私房。兄夐。萧然自逸。时号居士。不应聘。明帝赠诗。日给河东酒

一升。号逍遥公。武帝赐缣。惟取一足。乘旧马。讥字文护峻宇雕墙。陈使者东见虚静。柳蚪。弃官进耕。论史官当明书于朝。常弊衣蔬食。曰。衣不过通

体。食不过充饥。孜孜。营求。徒劳思虑耳。柳庆。年十三。遍诵千馀言。苏绰谓作贺白鹿表。革浮靡。曰。枳橘犹自可移。况才子也。在。雍州。贵戚䧟手。察

盗金沙门诱胡家贼自首。争王茂之死。抗直。扬宽四其故吏。求其罪。终无所得。达奚武。夜入齐军若警夜者。伺敌情。河桥之战。斩高教曹。微时奢侈。

及贵。行常单马。居常掩扉。曰不可顿忘畴昔。祀华岳。独登峯。贪吝。取军中钉金带。赫连达。贺㧞兵死。赞迎周文取私帛酬胡人馈羊。曰。不可。羊入我

厨。而物出官库。蔡祐。为周文斩元进如父子。河桥之战。下马步斗。敌围十重射却之。与高欢战芒山。号铁猛兽。不言功。少与李穆齐名。言安能久处

贫。言讫。各大哭。耿豪。沙苑之战。甲裳尽赤。芒山之战。大呼独入。高琳。母得浮磬之精。河桥之役。勇。冠诸军。与吴明彻昼夜拒战十旬。明彻退走。泉

仚。年十二。冝阳乡人请为县令。丁母忧。请起复。守上洛。走萧宝寅。刺东。雍。惩杨度豪右。无敢犯。清约。在州五年。自乡里运朱自给。每除一官。爱见颜

色。再守上洛为高敖曹所执。戒二子勿以我故亏臣节。二子讨贼。元礼战没。仲遵复刺洛州。颇得时誉。李迁哲。世为山南豪族。为周文讨平洋直州。

与田弘讨信州。诸蛮畏威。镇襄阳。大破陈兵于江陈。知巴州纳降之诈。镇白帝。食葛根。男女六十九人。华侈。缘汉十馀里。第宅相次。鸣筘往来。唐瑾。

文雅雄伟。于谨结为兄弟。江陵衣寇仕族。赖瑾获潇。载书两车。十旬。迁四职。迅雷风烈。晏寝亦起。好施。所遗田惟墝眷。韩雄。在边四十五载。东魏惮

之。子禽擒陈叔宝。贺若敦弯三石弓。湘州御侯填。聚士覆未。士人饷瑱。宇文护逼今自杀。子弼古戒慎曰。申徽。河桥之败。独在左右。瓜州五稔。边人

安之。案牍皆亲览。事无稽滞。襄州俗通饷遗。尽扬震于寝室。题诗清水亭。传诵手迹。陆通。父政。孝感泉鱼通。沙苑力战。处机恭谨。禄赐与亲故共。谓

人患贫而不贵。不患贵而不贫。杨檦。行建州事。威名大振。镇东境十年常胜。以轻敌。败而降齐。韩褒。守。雍州。访盗。皆豪右为之。而阳不知厚加礼。乃

召杰黠少年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分地界。有盗发不获者以故纵论。被署者皆首伏。徒侣皆列姓名。或亡匿者。亦言所在。褒乃藏其簿。大榜州门

曰。可急来首。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以其妻子赏首者。旬日悉。首尽。西凉州。均贫富。汾州纵齐俘。刘璠。事萧晔。独奉其丧还都。事萧修。不从武陵

王纪之召。及马周文所获。力全萧修。为郡。善抚御。不营赀产。妻子随俗食麦。衣皮。柳遐。仕梁。萧察称帝。辞去。读书。察殂。行眼。始仕周。导人务先以德。

吮母疽。无喜愠。好施。予靖。历二郡。人畏爱之。隋文践位。召之不至。闭户自守。足不历园庭十载。子孙有过自责。乡里亦化之。方之王烈儒林。刘献之。

谓离骚狂。谓名法小。谓立身德。行为首。谓多闻博学不过土龙乞雨。张吾贵。别造户牗。诣刘兰三旬。便能讲春秋。好讲说。不屈王侯。刘兰。三十馀始

入小学。且耕且学。三年通五经。排毁公羊。又非董仲舒。鬼求辩而卒。徐遵明。事王聦。张吾贵。田猛略。辄去之而师心讲学。二十馀年。海内宗仰。误书

八寸策为八十宗。因曲为之说。李业兴。师徐遵明辩鲜于灵馥。而遵明学徒大盛。上戊子元历。高隆之修乐器衣服及百戏。请与共事。使梁与梁武

朱异辩难该博。躁隘之儒者风。子崇祖。亦儒学巧思。李铉。师徐遵明。用心精苦。三秋冬不畜枕。生徒恒数百人。燕赵间言经者多出其门。游京师。读

未见书字辩。冯伟。闭门三十年。齐赵郡王强以礼起之。岁馀。固辞而还。凡礼馈束修。一毫不受。邢峙。太子食邪嵩曰。此菜有不正之名。非殿下所宜

食。刘画。以宋世良家。有书五千卷。求为其子博士。六合赋。魏收刑峦皆不取之。上书切直。而非世要。终不见米。死之后。附语得为县令。矜大。张景仁。

工草隶。致通显。史谓苍颉以来八体。取进一人而已。权会。明易诗书礼。恬静不肯为诸王师。贵游多就学。明风角玄象而不言。诵易却怪畏马。乐逊。

扰攘之中。志道不倦。寡交。忠信为本。黎景熙。家传楷篆不事生产。同列车服华盛。贫素无愧色。勤著述。旱上封事。又言风俗奢侈。文苑。温子昇。

峤之后。马坊教诸奴子书射策八百人为最辞人负才遗行惟子昇邢子才玉元景有德素文襄疑之。饿死。李广。博学。惊梦有人出身中云。君用心

遇苦。非精神所堪。今辞去。樊逊。貌丑。书见贤思齐字自劝。或识其静嘿不趋时。作客诲以自广。校定群书。王襄。俭曾孙。七岁属文。位望隆重。愈自谦

抑。与梁元帝降周。燕歌妙尽塞北寒苦之言。江南竞。和。至此方验。周文谓之舅氏。与庾信才名㝡高。游宴常侍。有器局。职政体。庾信。父肩吾。在梁与

徐擒号徐庾体。侯景作乱。信以众先退。为元帝使西魏。因留长安陈请之。周武帝惜不遣。虽位望通显。作哀江南赋以致意。颜之推。年十二遇梁湘

东王讲老庄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好酒不修边幅为周军所获。遇河水暴长奔齐。文宣引之内馆。才辩。工尺牍。应对馆中文书。皆其封署。

周兵䧟𣈆阳。劝帝奔陈不从。齐亡入周。在隋为太子文学。家训二十篇。孝行。王崇。孝感。风雹独不及。表门闾。秦族。终丧二十年。蔬食。不入房室。张

元。六岁不肯露浴。还邻杏。礼拜开祖盲。节义于什门。为魏明元使冯跂。二十四年不屈。汲固。为兖州从事。匿刺史李式满月。子宪。朱长生。于提。并

为魏孝文使高车。高车分因之。三岁不屈。李几。十世共居同爨。一百九十八口。长㓜齐济。风礼著闻。郭世隽。七世同居。犬豕同乳。鸟鹊同巢。盖隽。六世同

居。石文德。五世同居。孙道登。宗女。沓龙超。并贼执使谕城中早降。及登城。告城中努力侯教。皆见杀。循吏明亮辞武勇将军之号。除阳平汲

二郡。清白有惠。杜纂。俭约有恩。降于葛荣。张华原。事高欢。不。为宇文所屈。为兖州有恩信。寇盗寝息。纵囚如期至。六驳食虎。孟业。不受同僚盗绢。赠

送无所受。东郡。宽惠。麦五穗。禾九穗。无升降容。其子结婚骄侈。知而不禁。声望颇贬。苏琼。守南清河。奸盗止息。邻境富人寄赀境内以避盗。以盗为

左右。尽知外事。沙门无计征责。归焚责劵。受瓜置梁上。兄弟争田者。谕以兄弟难得。分异十年。遂还同住。吏曹为学生屋。断淫祀。贷粟活饥。或议其

数雪反逆。曰。所雪者冤枉。不放反逆。酷吏于洛侯。为秦州刺史。酷暴。王元寿等反。魏孝文诏。于州常刑处斩。以谢百姓。李洪之。守河内秦益。颇有

威惠。而刻害之声闻于朝野。孝文令自尽。娶二妻。两宅别居。张赦提。清约后纵妻与僧尼通贿。贪虐。赐死。崔暹。以贪。累败。单骑问村妇崔瀛州如何。

曰。百姓何罪得知此癞儿刺史。隐浼。睦夸。崔浩少为莫逆交。言不及世利。浩每欲屈之。竟不能发言。投之诏书。缪以输祖者窃去。冯亮。隐嵩山。宣

武择其形胜处造闲居寺。艺术眺崇。道武时造浑仪目晕左角。知角虫将死。信都方。祖授之法历术。益精。河内葭荻应节飞著四术周辩宗云。

天覆观以灵宪为文。盖天仰观以周髀为法。难李业兴新历五关灵宪历未成。陆法和。戒。行如沙门。请湘东。乞征侯景。江陵神同行。则扇麾风。

豫请守巫峡。运石横锁。殄武陵王纪。自称可徒欲袭襄阳。入武关梁。元帝止之曰。与主上有因縁。救之耳寿王寺独不及难。戒毒虫猛入齐。

散奴婢钱物。坐绳床而终。空棺。胡氏致知编后周闵帝。宇文泰长子。讳觉。梁太平二年。受西魏禅。即皇帝位。都长安。武帝继立。诛𣈆公护。消佛道

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皆还俗。静帝逊位于隋。孝闵即位一年。明皇四年。武皇十八年。宣皇一年。静皇受内禅立一年。传五主。历年二十

六年。实梁太平二年。北周宇文泰。起长安。挟魏孝武。以摧高欢。以摧者。榷折也。自称太师。而行篡弑。迹其所为。罪浮高氏。罪浮者。罪过也。能

用苏绰更定官文物法度。小有可观。觉以冲龄。遂移魏祚。是曰闵帝。权归于护。觉者。泰之次子也。天王在位。曾未一期。废为略阳。寻复试之。天

王者。觉不称帝而称天王也。废为略阳者。略阳公也。世宗明敏。遇毒糖䭔。武帝自晦。权奸始摧。世宗者。泰之长子也。遇护以毒于糖䭔中毒之。

武帝者。泰之第四子也。权奸始摧者。权奸指护而言。榷者。折也。始亲政事。用法严整。平齐之后。妃嫔益省。宣帝淫虐。贼杀季父。五后并立。

百戏旁午。宣帝。乃武帝子也。季父者齐王宪也。旁午者。旁乃四面。午乃交午也。传位静帝。㓜冲无辅。杨坚任政。竟夺周祚。静帝。乃宣帝子也。

杨坚者。宣帝后父也。陈武丁丑。周始篡魏。讫宣辛丑。隋文禅位。童蒙诗训纵迹留西魏。经营只后周。倾身礼苏绰。古制一时修。






永乐大典卷之八千九百七十九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