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万一千六百十五 永乐大典
卷之一万一千六百十六
卷之一万一千六百十八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千六百十六 十四巧

养老二

魏书太武时。居蛇侯罗结年百七岁为长狄卿。后年一百一十。诏听归老赐。大宁东川以为居业。并筑城。即号曰罗侯城。朝廷每有大事。骑马询访

焉。齐书罗侯代人。世祖初。为散骑常侍迁侍中。总三十六曹事。年一百七岁。精奭不衰。世祖以其忠悫。甚见信侍。诏听归老。赐大宁东川以为居业。

并为筑城。即号曰罗侯城。至今犹在。  文成帝纪。和平二年三月幸中山至于邺。遂幸信都。舆驾所过皆亲对高年。问民疾苦。诏民年八十以上。一

子不从役。四年三月。赐京师民年七十以上大官厨食以终其年。 孝文帝纪。延兴三年十一月。赐高年布帛。太和元年十月。诏七十以上一子不

从役。又宴京邑耆老于大华殿。赐以衣服。三年五月。诏曰。昔四代养老问道乞言。朕虽冲昧。每尚其美。今赐国老各衣一袭。绵五斤。绢布各五匹四

年七月。改作东明观。诏会京师耆老赐绵彩衣服几杖稻米蜜面。复家人不徭役六年三月。幸武州山石窟寺。赐贫老者衣服。十五年八月议养老。

十六年二月。赐京邑老人鸠杖。八月司徒尉元以老逊位。以元为三老以前鸿胪卿游明根为五更。诏曰。夫大道凝虚。至德冲挹。故后王法玄猷以

御世。圣人崇谦光而隆美。是以天子父事三老。兄事五更。所以训孝悌于万国。垂教本于天下。自非道高识博。孰能处之。是以五帝宪德。三王乞言。

若求备一人。同之古哲。叔世之老。孰能克堪。师上圣。则难为其举。传中庸则易为。其选。朕既庸寡德谢曩哲老更之选。差可有之。前司徒山阳郡公

尉元。前大鸿胪卿新大伯游明根。并元亨利贞。明允诚素。少著英风。老敷雅迹位显台宿。归终私第。可谓知始知卒。希世之贤也。公以八十之年。宜

处三老之重。卿以七十之龄。可充五更之进。于是养三老五更于明堂。国老庶老于阶下。帝再拜三老。亲袒割牲。执爵而馈。于五更行肃拜之礼。赐

国老庶老衣服有差。既而元言曰。自天地分判。五行施用。人之所崇。莫重于孝顺。然五孝六顺。天地之所先。愿陛下重之以化四方。臣既年衰。不究

远趣。心耳所及。敢不尽诚。帝曰。孝顺之道。天地之经。今承三老明言。铭之于怀。明根言曰。夫至孝通灵。生顺感幽。孝顺之道。无所不格。愿陛下念之

以济黎庶。臣年志朽弊。识见昧然。在心之虑。不敢不尽。帝曰。五更助三老以言至范。敷展德音。当克已复礼。以遵所授。礼毕。乃赐步挽一乘。诏曰。夫

尊老尚吏。列圣同致钦年敬德。绵哲齐轨。朕虽道谢云风。识昧则然仰禀先诲。全遵犹旨。故推老以德。立更以无父焉斯彰。兄马斯显矣前司徒

公元。前鸿胪卿明根。并以充德悬车。懿量归老。故尊公以三事更以五虽老吏非官耄耋罔禄。然况事既高宜加珠养三老可给上公之禄五更可

食元卿之俸。供食之味。亦同其倒。其复车驾幸邺。明根朝于行宫。诏曰游五更养业蓬檐。归终衡里可谓朝之旧德。国之老成。可赐帛五百匹榖五

百觧。敕太官备送珍羞。复车驾幸邺又朝行宫。赐毂帛如前。为遣甲第国有大事常壐书访之。旧𤵜发动。手诏问疾太医送药。时奚护为外都大官。

诏以护年迈。既未致仕。令依旧养老之例。通鉴纲目武帝永明十年。魏主养老子明堂。 注。魏司徒财元。太鸿卿游明根。累表请老。魏主引见。赐

元官冠素衣。明根妻貌青纱卑衣而遣之。至是亲养老于明堂。以见为三老。明根为五更。帝再拜三老。亲经割壮。执爵而转。肃拜五更。且乞言焉。元

明根劝以孝友化民。又养国老庶老于阶下。禄三老以上公。五更以见卿。集览。玄冠。记玉藻篇注云。重冠委貌也。青纱单衣。单与禅通。音丹。前江

充。衣纱榖禅衣。师古曰。禅衣。若今之朝服中华。后公孙述为马援制都事单衣。又白缉单衣。注见去年。肃拜。诗话云。至身肃容而微下手。且乞言犹

记内则篇曰有乞言。注有读曰又。又从之求善言也。国老。庶老。记王制篇䟽去。国老乡大夫士之老者。庶老庶人在官之老者。唐礼乐志。所司奏五

品以上致仕者为国老。六品以下致仕者为庶老。十七年八月。帝南伐至肆州。民年七十以上赐爵一级。九月济河。诏洛怀并肆所过四州之民。百

年以上假县令。九十以上赐爵三级。八十以上赐爵二级。七十以上赐爵一级。十八年正月。帝南巡。诏相兖豫三州百年以上假县令。九十以上赐

爵二级。七十以上赐爵一级。孤老不能自存者赐栗五石。帛二匹。八月丙寅诏六镇及御夷城。人年八十以上而无子孙兄弟。终身给其廪粟。七十

以上家贫者各赐粟十斛。十一月辛未。诏冀定二州。民百年以上假以县令。九十以上赐爵三级。八十以上赐爵二级。七十以上赐爵一级。十二月

丁卯。诏郢豫二州之民百龄以上假县令。九十以上赐爵三级。八十以上赐爵二级。七十以上赐爵一级。鳏老不能自存赐以榖帛十九年四月。幸

彭城。赐百岁以上假县令。九十以上赐爵三级。八十以上赐爵二级。七十以上赐爵一级。老疾不能自存者赐榖帛。六月帝自伐齐回。车驾所经。百

年以上假县令。九十以上赐爵级。八十以上赐爵二级。七十以上赐爵一级。孤老不能自存者赐以榖帛。十月曲赦相州民百年以上假郡守。九

十以上假县令。八十以上赐爵三级。七十以上赐爵二级。孤老不能自存者赐以榖帛。二十年二月。诏畿内七十以上暮春赴京师。将行养老之礼。

三月燕群臣及国老庶老于华林园。诏曰。国老黄耇以上假中𢽵大夫郡守。耆年以上假给事中县令。庶老直假郡县名。赐鸠杖衣裳。二十一年二

月。诏并州士人年六十以上假以郡守。三月诏汾州民百年以上假县令。九十以上赐爵三级。八十以上赐爵二级。七十以上赐爵一级。五月泛渭

入河。诏雍州士人百年以上假华郡太守。九十以上假荒郡。八十以上假华县。七十以上假荒县。庶老以年各灭一等。七十以上赐爵三级。时裴安

祖为河东州主管。后闲居养志。不出城邑。帝幸长安至河东。存访故老。安祖朝于蒲坂。帝与语甚说。仍拜安邑令。安祖以老病固辞。诏给一时俸以

供汤药焉。北史魏文帝纪太和二十一年九月。诏司州洛阳人年七十以上无子孙。六十以上无期亲。贫不自存者。给以衣食。及不满六十而有废

痼之疾。无大功亲。穷困无以自疗者。皆于剔坊遣医救护。给大医师四人。豫请药物疗之。 宣武帝景明三年八月。以前大夫平阳公丕为三老。

孝明帝纪。熙平二年四月。诏京尹所统百年以上赐大郡叛。九十以上赐小郡板。神龟元年正月。诏京畿百年以上给大郡板。九十以上给小郡板。

八十以上给大县板。七十以上给小县板。诸州百姓百岁以上给小郡板九十以上给上县板。八十以上给中县板。正光四年七月。诏曰。聿遵斯在。

齿预一焉。崇敬黄耇。先代通训。故方叔以元老处位。充国缘自强见留。虽七十致仕。明乎典故。然以德尚壮。许其絷维。今庶寮之中。或年迫悬车。循

礼宜退。但少收其力。老弃其身。言念勤旧。春然未忍。或戴白在朝。未尝外任。或停私历纪。甫授考级。如此之徒。虽满七十。听其莅民。以终常限。或新

解县吏。或外佐始停。已满七十。方求更叙者。史部可依令不奏。其有高名峻德。老成髦士。灼然显达。为时所知者。不拘斯例。若才非秀异见在朝官。

依令合解者。可给本官半禄。以终其身。使辞朝之叟。不恨归于闾巷矣。孝庄帝纪建义元年五月。诏上党百年以下。九十以上。板三品郡。八十以

上四品郡。七十以上五品郡。邢邵傅养黄发以询哲言。魏书孝静帝纪。天平三年十二月。遣使者板假老人官。百岁以下各有差。北齐书文宣帝纪。

天保九年七月。给京畿老人刘奴等九百四十三人版职及杖帽各有差。孝昭帝皇建元年八月即位。大赦改元。诸郡国老人各授版职。赐黄悁

几杖。后周书昭帝武成二年六月己巳。版授高年刺史守令各有差。 武帝纪保定元年正月甲戌。诏光经有戎官年六十以上。及民年七十以上。

节级版授官。杜佑通典后周武帝保定三年四月。诏以大传燕国公于谨为三老。赐延年杖。皇帝幸太学以食之。三老入门。皇帝迎拜门屏之间。三

老荅拜。设三老席于中楹南向。太师晋国公宇文护升阶。设几于席。三老升席。南面凭几而坐。大司寇楚国公豆卢宁升阶正舃。皇帝升立于斧奉

之前西面。有司进馔。皇帝跪授酱豆。亲𥘵割牲。三老食讫。皇帝又亲跪受爵以酳。撤去。皇帝北靣立访道。三老乃起立于席后。皇帝曰。猥当天下重

任。自惟不才。不知政理之要。公其诲之。三老荅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諌则圣。自古明王圣主。皆虚心纳谏。以知得失。天下乃安。惟陛下念之。又曰。为

国之本在乎忠信。是以古人云去食去兵。信不可失。国家兴废在于赏罚。若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益。为恶者日止。若有功不赏。有罪不

罚。则天下善恶不分。下人无所措手足。𠕋府元龟。治国之道必须有法。法者国之纲纪。纲纪不可不正。正之道在于赏罚而已。又曰。言行者立身之

本。言出。行随。诚宜相顾。陛下。三思而言。九虑而行。若不思不虑。必有过失。天子之遇。事无大小。如日月之蚀。莫不知者。愿陛下慎之。三老言毕。皇帝

再拜受之。三老荅拜。礼成而出。通鉴纲目陈文帝天嘉四年夏四月。周主养老于太学。 注胡氏曰。宪老乞言。古先哲王成已致治之要道也然三

代而后。寥寥千五百年。行此礼者不越数君。然亦好名慕古以耸一时观听而为之。未有贞得进言之益者也。乌乎。古之善政。若井田封建之类。其

遂不可行于世耶。 集览。中楹。两楹之间也。记檀弓篇。孔子梦坐奠于两楹之间。注。两楹之间。南面卿明。人君听治正坐处。几。业属也。人所见坐所

以安身。故加诸老者。少者不及焉。舃。履也。崔豹古今注。以木置履下。干腊不畏泥湿。故曰舃。斧扆注见汉平帝元始五年。酳。音胤。漱口也。以酒曰酳。

以水曰漱。宪老乞言注见汉明帝永平二年养老礼。𠕋府元龟保定三年七月丁丑。幸津门。问百年。赐以钱帛。又赐高年版授有差。建德二年。诏曰。

尊年尚齿列代弘规。序旧酬劳哲王明范。朕嗣承洪业。君临万邦。驱彼兆庶。寘诸仁寿。军民之间。年多耆耋。眷言衰暮。宜有优崇。可颁授老职。使荣

霑邑里。 宣帝时。柱国阎庆于武帝朝抗表致仕。庆既衰老。恒婴沉痼。帝以其先朝耆旧。特异常伦。乃诏静帝至第问疾。赐布帛千叚。医药所须。令

有司供给。大象二年。拜上柱国。隋书礼仪志。仲春令辰。陈养老礼。先一日三老五更斋于国学。皇帝进贤冠玄纱袌至辟雍。入总章堂。列宫悬。王公

已下及国老庶老各定位。司徒以羽仪武贲安车迎三老五更于国学。并进贤冠玄服黑舃素带。国子生黑介帻青衿单衣。束马从以至。皇帝释剑

执珽迎于门内。三老至门。五更去门十步则降车以入。皇帝拜三老五更摄齐荅拜。皇帝揖进。三老在前。五更在后。升自右阶。就筵。三老坐。五更立。

皇帝升堂北面。公卿升自左阶北而。三公授几杖。九卿正履。国老庶老各就位。皇帝拜三老。群臣皆拜。不拜五更。乃坐。皇帝西向肃拜五更。进珍羞

酒食。亲袒割。执酱以馈。执爵以酳。以次进五更。又设酒酏于国老庶老。皇帝升御座。三老乃论五孝六顺。典训大纲。皇帝虚躬请受。礼毕而还。又都

下外州。人年七十以上赐鸠杖黄帽有敕即给不为常也。 文帝纪。文帝践极。令皇太子就周致事柱国阎庆第问疾。仍供医药之费。 炀帝纪。大

业五年二月丙辰。宴耆旧四百人于武德殿颁赐各有差。十月癸亥。诏曰。优德尚齿。载之典训。尊事乞言义彰胶序。鬻熊为乘。一本作师取非筋力。

方叔元老。克壮其猷。朕永言稽古。用求至治。是以厖眉黄发更令收序。务简秩优。无亏药膳。庶其卧治。伫其弘益今岁耆老赴集者。可于近郡处置

年七十以上。疾患沉滞。不堪居职。即给赐帛。送还本郡。其官至七品以上者。量给禄廪。以终厥身。六年四月。帝在江都宫宴江淮已南父老。颁赐各

有差。七年二月。诏曰。武有七德。先之以安民。政有六本。兴之以教义。高丽高元。亏失藩礼。将欲问罪辽左。恢宣胜略。虽怀伐国。仍事省方。今住涿郡

巡抚民俗。其河北诸郡。及山西山北年九十以上者。板授太守。八十者授县令。唐书礼乐志。孟月及季夏。皇帝亲养三老五更于太学。所司先奏三

师三公致仕者。用其德。行及年高者一人为三老。次一人为五更。五品以上致仕者为国老。六品以下致仕者为庶老。尚食具牢馔。前三日尚舍设

大次于学堂之后。随地之宜。设三老五更次于南门外之西。群老又于其后。皆东向。文官于门外之东。武官在群老之西。重行东西向。皆北上。前一

日设御座于堂上。东序西向。莞筵藻席。三老座于西楹之东。近北南向。五更座于西阶上东向。国老三人座于三老西阶不属焉。皆莞筵藻席。众国

老座于堂下西阶之东。西面北上。皆蒲筵缁布纯。加莞席。杜氏通典。玄帛纯。若三品以上则莞筵纷纯。加藻席尽纯。凡五品以上致仕者为国老。设

庶老席于国老之后。皆蒲筵缁布纯。六品以下致仕者为庶老。大乐令展宫县于廷。设登歌于堂上。如元会典仪。设文武官五品以上位于县东西。

六品以下在其南。皆重行西向北上。蕃客位于其南。诸州使人位于九品之后。学生分位于文武官之后。设门外位如设次。又设尊于东楹之西北

向左玄酒。右坫以爵。其日鸾驾将至。先置之官就门外位。学生俱青衿服。入就位鸾驾至太学门。回辂南向。侍中跪奏请降辂。降入大次。文武五品

以上。从驾之官皆就门外位。太乐令工人二舞入。群官客使以次入初鸾驾出宫。量时刻遣使迎三老五更于其第三老五更俱服进贤冠。乘安车。

前后导。从。其国老庶老则有司预戒之。鸾驾既至太学。三老五更及群老等俱赴集。群老各服其服。太常少卿赞三老五更俱出次。引立于学堂南

门外之西。东面北上。奉礼赞群老出次。立于三老五更之后。太常博士引太常卿升立于学堂北户之内。当户北面。侍中板奏外办。皇帝出户。殿中

监进大珪。皇帝执大珪。降迎。三老于门内之东。西面立。侍臣从立于皇帝之后。太常卿与博士退立于左。三老五更皆杖。各二人夹扶。左右太常少

卿引导惇史执笔以从。三老五更于门西东面北上。奉礼引群老随入。立于其后。太常卿前奏请再拜。皇帝再拜三老五更去杖摄齐荅拜。皇帝揖

进。三老在前。五更。从。仍杖夹扶至阶。皇帝揖升。俱就座。复立。皇帝西面再拜三老。三老南面荅拜。皇帝又西向肃拜五更。五更荅肃拜。俱座。三公授

几。九卿正履。殿中监尚食。奉御进珍羞及黍稷等。皇帝省之。遂设于三老前。皇帝诣三老座前。执酱而馈。乃诣酒尊所取爵。侍中赞酌酒。皇帝进。执

爵而酳。尚食奉御以次进珍羞酒食于五更前。国老庶老等皆坐。又设酒食于前。皆食。皇帝即座。三老乃论五孝六顺。典训大纲。格言宣于上。惠音

被子下。皇帝乃虚躬请受。敦史执笔录善言善行。礼毕。三老以下降筵。太常卿引皇帝从以降阶。逡巡立于阶前。三老五更出。皇帝升立于阶上。三

老五更出门。侍中前奏礼毕。皇帝降还大次。三老五更升安车。导。从而还。群官及学生等以次出。明日三老诣阙表谢。 高祖武德三年。幸稷州。召

父老置酒高会赐帛。五年三月。宴京城父老赐布。 太宗贞观三年四月。诏高年八十以上粟二石。九十以上三石。百岁加绢二疋。十月幸陇州。诏

岐陇二州八十以上赐物。百岁以上就加优恤。五年十二月。幸温汤新丰。赐高年帛。六年三月。幸九成宫。八十以上赐粟帛。五月宴岐州父老赐帛。

九月幸庆善宫。赐故老帛。十一年正月。宴长安父老于玄武门。赐以榖帛。三月幸洛阳宫。宴父老于乾元殿。赐以粟帛。是年车驾在洛阳。幸甄权宅。

礼高年也。权颕川人。精锐药术。为天下之最。时年一百三岁。拜朝散大夫赐以粟帛被褥几杖。因诏百岁以上者给侍五人。十二年二月宴洛阳父

老。赐帛有差。十三年正月。朝于献陵。三原县人年八十以上赐物有差。十四年正月。幸魏王宅。赐同里老人物有差。十五年正月。如洛阳。所过州赐

高年榖帛。五月并州父老请临幸。帝赐宴于武成殿。仍赐物遣之。十一月蒐于伊阙。诏所经之县。遣使存问高年。赐绵帛各有差。玉海。贞观十五年

二月癸丑。要从官及山东宗姓洛阳高年于贞观殿。奏九部乐赐帛。十六子十一月甲子。幸处善宫。召武功之邰城立节三时丰义四卿士女七十

已上及居宫侧数百人赐宴。父老争上寿。赐帛有差。十七年六月。并州父老诣阙贺皇太子疏爵晋藩。赐宴及物以遣之。十一月以贞石表瑞。制男

子年七十以上。量给酒米。十八年十月癸卯。以将征高丽。宴雍州父老。百岁以上。毡被袍各一。帛十疋。粟十石。九十以上物五叚。粟五石。八十以上

物三叚。粟一石。上海。贞观十八年十月癸卯。宴布州父老千一百人于上林死。循省风俗。则先问高年。时临旧都。乃宴术故老。或赐饮于瑞阙。或回

与于私室而又因灵休之集。平嘉祀之礼。则锡之鸠杖。贲之束帛。登贩授之秩。开石窌之封。斯教化之大本。盛王之令典也。十一月壬申至洛州。遣

使赏壐书诣郑汝怀泽四州问高年。宴赐各有差。壬午宴洛州父老一百九十人于仪鸾殿。班赐有差。十九年二月。发洛阳征辽所经州县高年赐

粟帛。行幸次河阳。女子吕年百七岁。太宗幸其宅存问之。赐毡被袍各一。绵帛十叚。次汲县女子翟张并年百岁。太宗幸其宅。存问之。赐物如河阳。

三月。次平棘张道鸿之庐。赐以衣服。道鸿往鄙野。无他事行。少时常游名山得服食之诀。居人间每饵金膏。时年百四十六岁。十月决营州。召父老

年七十以上赐缯绵绫锦等。二十年。幸井州。引太原父老宴之赐物有差二月发并州。赐所过高年粟有差。七月。幸灵州。赐高年粟帛有差。八月丁

卯。见京城父老于北阙。赐食及粟帛。二十二年三月。至玉华宫。赐所过高年粟帛。二十三年五月。以甘雨降。赐天下八十以上粟帛。 太宗赐李靖

灵寿秋。 高宗永徽六年十月。立武氏为皇后。赦天下。八十以上老人各赐粟二石。帛三叚。百岁以上各赐粟五石。帛十叚。显庆元年正月辛未。立

皇太子。赦诸年八十以上各赐粟帛。己卯宴京城老人八十以上赐物各有差。二年二月幸洛阳。父老百岁以上毡被一具。袍一领。彩绢十叚。粟二

十石。仍遣使就家存问。九十以上各赐绵绢五叚。十月幸郑州。赐八十以上老人粟帛有差。闰十二月。以驾幸东都。诏所经处八十以上老人赐毡

袍绵绢及粟有差。五年三月幸并州。老人年八十以上板授刺史县令。并赐毡被粟帛各有差。龙朔元年九月。驾幸河南县妇人张氏第。年一百三

岁。遂赐绢三十疋。毡被一具。皇后太子亦亲问。赐以衣物及缯彩。乾封元年正月改元。诏诸老人八十以上者假授刺史司马。量赐粟帛。总章二年

九月。幸岐州。赐高年衣服粟帛。咸亨元年十一月。将幸东都。宴京城父老。有不能行者。仍许子弟扶至殿庭。仍节级赐物及黄袍而遣之。正元三年

三月。自以州温汤还。赐八十以上老人帛弘道元年二月。大赦天下老人百岁以上者板授下州刺史。妇人板授郡君。九十以上者板授上州司马。

妇人板授县君。八十以上者板授县令。妇人量赐粟帛显庆四年闰十月辛巳。赐民八十以上毡衾粟帛。五年三月丙午。皇后赐妇人八十以上毡

食粟帛。 睿宗太极元年正月。籍田大赦。赐老人年九十以上板授下州刺史。绯衫牙笏。八十以上板授上州司马绿衫衣笏。玄宗开元二年九

月。引京师恃老宴于含元殿庭。诏曰。古之为政。先于尚老。居则致养。礼传三代。行则就见。制问百年。盖皇王之劝人。教黎庶之为子。朕寅奉休历。祗

膺圣谟。因秋归而岁成。属星见于郊祀。念其将智。尤重乞言。俾仲恩于几杖。期布惠于乡国。九十以上宜赐儿杖。八十以上宜赐鸠杖。所司准式。天

下诸州侍老。宜令州县遂穏便设酒食。一准京城赐凡杖。其妇人则送凡杖于其家。三年十月。诏古者亲问百年。义在养老。其侍年老。九十以上并

笃疾各赐物四叚。绵帛各一匹。十一年正月。车驾幸北都。诏太原府父老八十以上赐物五叚。板授上县令。赐绯妇人板授上县君九十以上赐物

七叚板授上州长史赐绯。妇人板授郡君。百岁以上赐物十叚。板授上州刺史。赐紫妇人板授郡夫人。十一月亲祠南郊。礼毕大赦。诏百岁老人赐

帛五叚。粟五石。县令至其家存问给付。十三年十月。东巡至濮州河南河北五百里内父老各赐帛二匹。十一月封禅礼毕。徐曹亳汴许仙豫等州

父老各赐帛二匹。十二月至东都。京兆父老拜贺。共赐帛以遣之。十五年。诏曰。史部选人。有衰老不堪釐务者。优其资致仕。量赐多少粟帛。十七年

十一月。诏诸州侍老百岁已上赐绵帛十叚。九十以上赐五叚。八十以上赐三叚。二十年十月。祠后土毕。诏天下侍老百岁已上赐粟五石。八十以

上三石。二十三年正月。籍田礼毕。诏天下侍老百岁已上板授上州刺史。九十中州刺史。八十上州司马。七十以上所司量给酒内。各令存问。二十

四年八月。千秋节。召京兆父老宴。敕并宜坐食讫乐饮。兼赐物二十六年七月。册皇太子。大赦。诏天下侍老八十以上赐粟三石。帛三叚百岁以上

赐粟五石。绵帛五叚。并加板授。二十七年二月。加尊号。大赦。诏天下侍老百岁以上板授下州刺史。妇人板授郡君。赐。粟五石。绵帛五叚。九十以上

板授上州司马。妇人板授县君。粟三石。绵帛三叚。八十已上板授乡君。粟两石。绵帛两叚。天宝元年正月改元。诏天下侍老八十已上者。宜委州县

官。每加存问。仍量赐粟帛。侍丁者。今其养母。孝假者。矜其在䘮。此王政优容。俾中情礼。而官吏不依令式。多杂投使。自今已后。吏不得然。三载十二

月。祀九宫贵神礼毕。诏天下侍老百岁已上赐绵帛五叚。粟三石。八十以上绵帛三叚。粟两石。六载正月。亲祠南郊礼毕。诏天下侍老百年以上赐

绵帛五叚。粟三石。八十以上绵帛三叚。粟两石。仍令长官存问。七载五月加尊号。诏京城父老各赐物十叚。七十以上板授本县令。其妻板授县君。

六十以上板授本县丞。天下侍老百岁以上板授下郡太守。妇人板授郡君。九十以上板授上都司马。妇人板授县君。八十以上板授县令。妇女板

授乡君。仍赐酒面。八载闰六月。册尊号礼毕。诏高年给属存养。因时定式。务广仁恩。其天下百姓大夫七十五以上。妇人七十以上。宜各给一人充

侍。仍自简择至八十已上。依常式处分。十载正月。亲祠南郊。礼毕。诏天下侍老百岁已上赐绵帛五叚。粟五石。八十已上绵帛三叚。粟三石。大夫七

十以上。妇人七十已上。绵帛两叚。粟两石。十三载二月。册尊号礼毕。诏天下侍老百岁以上板授本郡太守。妇人板授郡夫人。各赐绵帛五叚。粟三

石。八十以上板授本县令。妇人板授县君。各赐绵帛两叚。粟两石。 肃宗至德元年。即位于灵武。诏天下耆寿各赐物五叚。侍老板授太守县令。仍

各赐物五叚。二年十二月。赦诏天下侍老八十以上板授有差。并赐绯鱼袋。上元二年。赦诏天下侍老未板授者与板授。 代宗广德二年二月。亲

祠南郊礼毕。大赦诏天下侍老九十以上板授刺史。七十以上板授上佐县令。 德宗兴元元年六月。发兴元。诏本府耆老与板授本县令。仍赐绯

员元五年四月。以太子少传兼礼部尚书萧昕为工部尚书。前太子少詹事韦建为秘书。并致仕。仍给半禄料。后授致仕官者。并宜准此旧例给半

禄。及赐帛。其俸料悉绝。帝念归老之臣。特命赐其卒焉。致仕官给卓禄自昕等始也。 顺宗即位初大赦。百姓九十以上板授及赐各有差。仍今宦

史就家存问。 宪宗元和元年正月。诏天下百姓高年赐来帛羊酒。十四。七月。册尊号大赦。委中书门下选黜陟使分巡天下。百姓高年者颁赐

有差。 穆宗以元和十五年正月即位。十一月合郑覃往镇州宣慰。其四州之内有高年不能自存者就给东帛。长庆元年正月。郊禋禋毕。赦制天

下百姓高年者赐来乃绵绢有差。三月以卢龙军节度使刘总归。语管内高年不能自存。差官就问。给赐粟帛。册府元龟。臣钦若守曰。唐自武宋已

无实录。故事多闷刘蒉策文宗陛下养高年以教人悌。五代史唐庄宗纪。同光元年四月即位。制诏应诸道管内有高年逾百岁者。便与给复。水

俾除名。自八十至九十者。与免一子免役。州县不得差傜。十月德音有年过八十者免一子从征。明宗纪。天成二年十月辛且。诏曰。敬老之规前

王所重。养亲之道。为子居先。应有年八十以上及家长有废疾者。宜免一丁差役。俾遂奉养。晋高祖纪。天福二年四月丁亥。制洪荒之内。乡党之

中。宜弘养老之规。式表问年之道。天下百姓有年八十以上者。与免一子差徭。仍今逐处简署上佐官六年八月。常十邺都。利管内耆老八十以上

者。并与板授上仿。 周太祖。纪。广顺二年十一月。左监门卫上将军李建崇。右神武大将军安伸左领军将军慕容业。右领卫将军刘彦璋。各赐紫

欹正锦祀。金涂银东带。时建崇等皆年七十馀。太祖以旧将累为刺史留后老居班列。故有是赐。仍今每日内殿起居。退就公食。宋史礼仪志。养老

于太学。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来金辂。至太学酌献文宣王。三祭酒再拜。归御幄。比车驾初出。量时刻遣使迎三老五更于其第。三老五更。俱服朝

服。乘安车。导。从至太学就次。国老庶老有司预戒之。各服朝服集于其次。天乐正帅工人二舞入。立于庭东上。阁门御史台太常寺客省。四方馆。自

下分。引百官宗室客。使学生等以次入就位。如视学班。太常博士赞三老五更俱出次。引国老庶老立于后。重行异位。礼直官通事舍人引左辅奏

请中严。少顷。又奏外办。皇帝出大次。侍卫如常仪心大乐正令撞黄钟之钟。右五钟皆应。协律郎跪俛伏举麾兴。宫架乾安之乐作。皇帝即御坐。乐止

典仪曰。再拜在位官皆再拜。三老五更杖而入。各左右二人夹扶。太常博士前引。史臣执笔以从。三老五更入门。宫架和安之乐作。至宫架北北向

立。以东为上。奉礼郎引群老随入。位于其后。乐止。博士揖进。三老在前。五更在后。仍杖夹扶。宫架和安之宋作。至西阶下。乐止。博士揖三老五更自

西阶升堂。国老。庶老立堂下。三老五更当御坐揖。群老亦揖。皇帝为兴次奉礼郎揖国老升堂。博士引三老五更率礼郎引国老以下各于席后立

典仪赞各就坐。赞者承传宫架尊安。之乐作。三老五更就坐。三公授九。九卿正履讫。殿中监尚食。奉御遣珍馐及泰稷等。免诣御坐前进呈。逐谩于

三老前。乐止。尚食奉御诣三老坐前执酱而馈讫。尚醖。奉御诣酒尊所取爵的酒。奉御执爵。奉于三老次大官。良醖令以次进羞酒食于五更群老

之前。皆食。大栾正引工人升登歌。奏惠安之乐三终。史臣既录三老所论善言善行。宫架作申安之乐。宪言成福之舞毕。文舞退。作受成告功之舞

毕。三老以下降筵。博士引三老五更于堂下当御坐前奉礼郎引群老复位。俱揖皇帝为兴。三老五更降阶至堂下。宫架和安之乐作。出门乐止。礼

直官通事舍人引左辅前奏礼毕。退复位兴仪赞拜讫。皇帝降坐太常卿导。还大次。百僚以次退。车驾还宫。三老五更升安车导从还翼日诣阙表

谢政和五礼新仪嘉礼皇帝。养。老于太学仪 陈设 前期三日殿中监帅其属尚舍设大次于太学敦化堂之后仪鸾司设三老五更次于学堂

南门外之西群老次于其南。皆东向又设文武百僚次。文官于门外之东西向武官于群老之南东向皆北上又设三公亲王使相执政官以下次

于国子监门外前一日尚舍设御幄于文宣王庙殿之东又设于敦化堂上当中间铺御座于幄中皆南向仪鸾司设三老座于西楹之东五史座

于其南设国老三人座于三老五更之复。设众国老座于堂下西庑。设庶老座于众国老之后俱东向北上大岁陈登歌之栾于堂上前楹开。稍南

北向。设宫驾于庭中。立舞表于酂缀之间。设兴乐位于宫粲之北。大乐令位于登歌乐虞之北。恊律郎位二。一于堂上前楹问近西稍南一于。宫架

之西北。俱东向尚醖设酒尊于东楹之北西向加元酒有站以置爵。尚食陈珍羞秦稷之属尚辇奉舆辇缴扇于堂下翰林设众国老庶老。滴器于

西庑。车驾诣太学。前期殿中监帅其属尚舍设御幄于大庆殿复殿上前楹施帘。仪鸾司设导驾官次于殿门之外夫岁陈宫架之乐于宣德门外

稍南北向。所同陈法驾卤薄于宣德门外。其。日来明二刻。诸侍卫之官。各服其器服乘黄令进金辂于宣德门内南向。设千率将军一员位于辂前

北向。门下侍郎一员位于左辅位之前赞者二人位又于其前尚辇陈平辇于垂拱殿庭文武百官俱就次各服其服通事舍人等自下分引知枢

密院事以下诣垂拱殿庭立班东上闾门附内侍进班齐牌。垂拱殿帘降皇帝东与出至殿上少驻。辇官迎驾自赞常起居宣辇官上殿。帘卷鸣鞭。

行门禁卫诸班亲从迎驾自赞常起居。次舍。人先赞。知内侍省官以下。常起居。次枢密以下通班。常起居赞祗候引驾枢密知客省事以下至签书

东上闾门官分左右立。六尚局应奉官祗应通侍大夫以下武功大夫以下并光退次管军臣僚宣名常起居赞祗候引驾。并分左右前导辇降东

阶。垂拱殿门外禁卫诸班亲从自赞常起居皇帝至大庆殿复闾降舆入西闾导驾官以下就次。各易其服少顷东上阁门御史台太常奇分引左

蜅门下侍郎。太仆卿乘黄令。诣大庆殿西阶下立北向东上。东黄今。其复次引导驾官在其后分东西相向立定。以俟奉迎前导禋直官通事舍

人引左辅奏请中严凡在左辅门下侍郎奏请。皆礼直官通事舍。人引少顷又奏外办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乘舆以出。降自西阶。称警跸。侍卫如

常仪。宣赞舍人赞左辅以下常起居。次导驾官常起居已起居者止奏圣躬万福。太仆卿出诣金辂所。摄衣而升。正立执辔。导驾官前导。皇帝出。大

庆殿门外至金辂所千牛将军前跪执辔。左辅进当舆前俛伏跪奏左辅具官臣某言请皇帝降舆升辂奏讫俛伏兴。退复位凡左辅奏请准此乘

黄令稍前东尚进金辂皇帝降舆升辂太仆卿立授绥导驾官分左右前导门下侍郎进当辂前俛伏跪奏门下侍郎具官臣某言请车驾进发奏

讫俛伏兴。退复立凡门下侍郎奏请准此大乐正令撞黄锺之锺右五锺皆应协律郎跪俛伏举麾兴上鼓祝宫架奏采茨之乐凡乐皆恊律郎举

麾兴。上鼓祝而后作偃麾戛故而后止。车驾动称警跸左辅先诣宣德门内以俟。门下侍郎及赞者夹侍以出。千牛将军夹辂而趍车驾将及宣德

门。至侍臣。上马所。门下侍郎奏请车驾少驻敕侍臣上马左辅前承旨。退称曰。制可门下侍郎传制称侍臣上马赞者承传敕侍臣上马诸侍卫之

官各督其属。左右珝驾在黄麾内。符宝郎奉八宝前导。殿中监后部从。导驾官夹侍于前。赞者在左辅门下侍郎之前侍臣上马毕门下侍郎奏请

车驾进发车驾动称仇跸乐止。鼓吹振作。法驾卤簿前导诣太学。车驾将至学。东上阁门御史台太常寺客省四方馆分引文武官宗室客使礼部

祠部郎官太常寺国子监太学官并诸生俱诣门外立班。再拜奉迎讫退。内已起居者止奏圣万。车驾及门少驻。文武侍臣皆下马。导驾官步

导入门车驾动千牛将军夹辂而趍。至庙门外。回辂南向导驾官分左右立千牛将军立于辂右。左辅奏请皇帝降辂乘舆。尚辇奏御进舆于辂后

皇帝降辂乘舆以入。侍卫如常仪。通事舍人承旨敕群官各还次以俟酌献文宣王。前期太常设祭器于文宣王神像前。光禄实之左一笾实以

脯。右一豆。实以臡。爵一。在笾豆前。檥尊一。在殿上前楹间。实以供内法洒。香炉一。在神前。又设配享十哲及两庑从祀位各左一笾。实以脯右

一豆。实以鹿臡。爵一在笾豆前。象尊四。一于殿上前楹之东一于前楹之西。二分设于两庑之北。供实祠祭法酒。皆有坫设良醖令位于文宣王

酌尊所北向。其日皇帝既归御幄。礼直官太常博士天常卿立于幄前东向。礼直官通事舍人引三公宰臣亲主使相执政官御史台。东上阁门引

尚书侍郎以下文武官各朝服入诣殿下位。如陪祠班。引左辅奏请中严少顷。又奏外办。太常卿诣御幄前。俛伏跪奏。太常卿臣某言请皇帝行酌

献之礼。奏讫。俛伏兴。帘卷。礼直官太常博士太常卿前导皇帝出幄升自东阶。谕文宣王神像前。太常卿奏请皇帝跪。又奏上香。再上香三上香侍

臣执爵诣酒尊所。良醖令酌酒以授侍臣。倚臣跪以爵酒进。皇帝受爵。三祭酒。奠爵。俛伏兴。太常卿奏请再拜。皇帝再拜。赞者曰。再拜。在位官皆再

拜太常卿前导。皇帝降自东阶归御幄薕降。太常卿诣御幄前跪奏礼革。薕卷。皇帝出幄。乘辇诸太学如别仪礼部祠部郎官太常丞博士及国子

监太学官分诣殿上配享十哲及两庑从祀位分奠如常仪养老其日车驾初出宫量时则遣中使迎三老五更于其第三老五更俱服朝服乘安

车前后导从至学门下车就次国老庶老有司预戒之各服朝服皆集于其次皇帝既谒至圣文宣王毕。大乐正帅工人二舞入立于庭东上阁门

御史台太常寺客省四方馆自下分引文武百僚宗室客使学生等以次入就位。如视学班太常博士赞三老五更俱出次。引立于学堂南门外之

西东向北上。奉礼郎先赞国老次众国老。次庶老并出次引立于三老五更之后。重行异位。礼直官舍人引左辅奏请中严少顷。又奏外办皇帝服

通天冠绛纱袍出大次侍卫如常仪太常卿太常博士礼直官前导。皇帝将出。大乐正令撞黄锺之锺。右五锺皆应协律郎跪俛伏举麾兴宫架干

安之乐作。皇帝即御座南向。乐止。典仪曰。再拜。在位官皆再拜。三老五更皆杖而入。各左右二人夫扶。太常博士前引史臣执笔以从。三老入门宫

架和安之乐作至宫架北北向立以东为上。奉礼郎引群老随入。位于其后立定乐止太常博士揖进三老在前。五更在后仍杖夹扶如初宫架和

安之乐作至西阶下乐止太常博士揖三老五更升自西阶国老众国者庶老立于堂下三老五更至当堂上。当御座前北向躬揖群老揖于下皇

帝为兴。次奉礼郎揖国老升堂太常博士引三老五更奉礼郎引国老以下各于席后立典仪赞各就坐赞者承传宫架尊安之乐作三老五更以

下俱就坐。三公授九。九卿正履讫。殿中监尚食奉御进珍羞及黍稷筭。先诣御座前进呈。遂设于三老之前乐止次尚食奉御诸三老座前执酱而

馈讫尚醖奉御诣酒尊所取爵酌酒奉御执爵奉于三老次大官良醖令以次进珍羞酒食于五更国老庶老之前国老庶老等皆食大乐正引工

人升登歌。奏惠安之乐三终。吏臣执笔录三老所论善言善行事终宫架作申安之乐。宪言成福之舞既毕文舞退作受成告功之舞既毕。三老以

下降筵太常博士引三老五更于堂上当御座前奉礼郎引群老复。堂下位。俱北向躬揖皇帝为兴三老五更降阶至堂下宫架和安之乐作出门

乐止。引左辅前奏礼毕退后位典仪曰拜赞者承传。在位者皆再拜皇帝降座。太常卿前导。皇帝还大次。文武百僚客使学生等以次退三老五更

升安车。导从而还。明日诣阙表谢。车驾还内。前期殿中监帅其属尚舍设御幄于大庆门外之东南向。其曰养老礼毕。皇帝既还大次。所司转仗御

卤薄于还远。如来仪。文武百僚宗室客使并先诣宣德门外就次以俟主班奉迎。东黄令进金辂于庙门外南向。千牛将军一员执长刀立于辂前

尚辇奉御进舆于学堂前。导驾官俱诣学堂西阶下奉迎左辅奏请中严。少顷。又奏外办。帘卷。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乘舆以出。应导驾官等并迎

驾。奏圣躬万福讫。步导出门。太仆卿先诣金辂所摄衣而升。正立执辔。皇帝乘舆。降自西阶。至金辂所。左辅奏请皇帝降舆乘辂。有司仍其大辇。若

乘辇即奏云降舆乘辇。太仆卿立授绥。千牛将军驭驾如来仪。门下侍郎奏请车驾进发。车驾动称警跸。侍卫如仪。将至侍臣上马所。门下侍郎奏

请车驾少驻。敕侍臣上马。左辅前承旨。退称曰。制可门下侍郎传制称侍臣上马。赞者承传。敕侍臣上马门下侍郎奏请车驾进发。车驾动称警跸。

鼓吹及诸军乐振作。车驾将至宣德门文武百僚俱诣门外立班。再拜奉迎。车驾至宣德门外少驻。文武侍臣皆下马步导。千牛将军降立于辂右。

车驾动。千牛将军夹辂而趍。大乐正令撞蕤宾之锺。左五锺皆应。宫架奏乘茨之乐。入门乐止。车驾至御幄前。左辅奏请皇帝降辂乘舆。若乘辇即

奏云降辇乘舆。皇帝降乘舆以入。至大庆殿后。阁门左辅奉解严。通事舍人承旨敕群官各还次将士各还其所。三老仪注末局札子臣等谨按

礼记食三老五更于太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漱见而总干则古之人君所以宪德乞言。以尊事耇老者可谓至矣。然而亲拜之文不。

见于经。后汉明帝永平二年以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始迎拜于门屏之间。与之交礼。复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以尉元为三老。游明根为五更

而高祖亲拜焉。故唐开元礼本朝开宝通礼。皇帝养老于太学。皆有交拜之仪盖遵用后世故事也。今欲于仪注内删去亲拜之文。以合经典又老

者不以筋力为礼。则三老进见。欲乞特与免拜但令赞礼者。引当御座前躬揖。皇帝为兴。其执酱执爵亦乞命近臣为之庶不失礼意。伏望揆自圣

学。批降指挥修立。取进止。政和二年十一月初九日。奉御笔依拟定修立。文献通考养老 仲秋之月择吉辰。皇帝亲养三老五更于太学。所司先

奏定三师三公致仕者用其德行及年高者一人为三老次一人为五史尚食先具牢馔。銮驾将至。通事舍人引先置之官皆就门外位学生俱青

衿服。入就位。銮驾至太学门。回辂南向。侍中号奏请降。俛伏兴。皇帝降辂乘与入大次。彩扇侍卫如常。通事舍人引文官五品以上从驾之官皆就

门外位。大乐令帅工人二舞就位如正会之礼。通事舍人引群官客使入就位。銮驾出宫。量时。刻遣使迎三老五更于其第。三老五更俱服进贤冠

具服乘安车前后导从如常礼。其国老庶老则有司先戒之銮驾既至太学三老五更及群老等俱赴集其次。群老各服其服太常少卿赞三老五

更俱出次。引立于学堂南门外之西东面北上。奉礼赞群老出次引立于三老五更之后。太常博士引太常卿升立于学堂北户之内当户北向。侍

中版奏以办。皇帝出户。侍卫如常侍中负宝陪从如式殿中监进大珪皇帝执大珪。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每太常卿前导皆博士先引。协

律郎号俛伏举麾太和之乐作皇帝降迎三老于门内之东西面立。侍臣从立皇帝之后。太常卿与博士退立于左。皇帝立定。乐止。三老五更皆杖

各二人夹抉。左右太常少卿引导。敦史执笔以从。三老入门。舒和之乐作。三老五更立于门西东面北上。奉礼引群老入立于其后。初三老立定。乐

止。太常卿前奏请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三老五更去杖摄斋以荅。再拜毕。皇帝揖进。三老在前。五更。从。仍杖夹扶如初。至阶皇帝揖升。俱就座。复

揖立。乐止。侍卫之官量人从升。皇帝西面再拜三老。三老南面荅再拜。皇帝西向再拜五更。五更荅再拜。休和之乐作。三老五更坐。三公授几。九

卿正履讫。殿中监尚食。奉御进珍羞及黍稷等。皇帝者之。遂设于三老前。乐止太常卿引皇帝诣三老座前。执酱而馈讫。太常卿引皇帝诣酒尊所

取爵侍中赞酌酒讫太常卿引皇帝进执爵而醋。尚食奉御以次进珍羞酒食于五更前国老庶老等皆坐。又设酒食于国老庶老前。国老庶老等

皆食。皇帝即座大乐令引工升奏韶和之乐三终。三老乃论五孝六顺。典训大纲。格言宣于上。惠音被于下皇帝乃虚躬请受。敦史执笔。录善言善

行终。二舞作于悬中讫。礼毕。三老以下降筵。太常少卿及奉礼引导皆如初。太常卿引皇帝从以降阶。太和之乐作。皇帝逡巡立于阶前乐止三老

五更出。舒和之乐作。太常卿引皇帝升立于阶上。三老五更出门。乐止。侍中前奏礼毕。退复位。太常卿引皇帝降还大次。三老五更升安车。导从而

还。通事舍人引群老及学生等以次出。明日三老诣阙表谢。銮驾还宫。一掌仪玉海宋皇祐燕京畿父老。二年九月辛亥。大飨明堂。十月乙亥。燕京

畿父老于锡庆院。容斋三笔晁无咎云。大观元年。大赦天下。民百岁。男子官。妇人封。仕而父母年九十。官封如民百岁。于是故漳州军事利官晁仲

康之母黄氏年九十一矣。其第四子仲询走京师状其事。省中为漳州请。丞相以为可而上之。封寿光县太君。容斋随笔唐时赦宥推恩。于老人绝

优。宋制百岁者始得初品官封。比唐不侔矣。淳熙三年以太上皇帝庆寿之故。推恩少优。有增诡籍以冒荣命者。使如唐日。将如何哉。辽史圣宗纪。

统和十二年正月。霸州民李在宥年一百三十岁。赐东帛锦袍银带。月给羊酒仍复其家。元文成宗纪。帝谕集贤大学士阿鲁浑撒里等曰。集贤翰

林乃养老之地。自今诸老满秩者陞之。勿令辄去。或有去者。罪将及汝。其谕中书知之。文苑英华养老德音。诏令作太上皇康后诏。 门下。书不云

乎。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朕䖍奉大安。爱敬崇极。日严之养。祗慓斯在。近日圣躬违豫。寝膳有亏。忧惧在怀。不遑宁处。博求医术。备尽蠲疗。祈告明灵。

具陈恳为。上玄降福。遂蒙昭祐。应时康愈。万福咸宜。喜聿之隆。实兼家国。思班恺乐。洽于卿士。然而尚齿崇孝德教所先。飨饩是加。义超常等。诸州

都督刺史及文武官人。老人八十已上。并孝子旌表门闾者。并宜节级赐物。以申飨宴。庶使万国之内。同此欢心。施于四海。皆知朕意。刘公是见生

集四代养老论。时年十七。养老盖以尽孝慈也。刘子曰。以养莫善于燕。莫不善于飨。而食次之。以养义莫喜于飨。英不善于食。而燕次之。周人备矣。

所谓养老者。养其体者也。故择其柔嘉。选其声香。洁其酒醴。品其豆笾。修其簠簋。奉其牺象。谨其被除。于是乎体解折而共饮食之。又为折阻加豆。

是以惠丰而德洽。民之见者以为尽心也。莫不加爱焉。故莫善于燕。夫飨所以训恭俭也。而养老所以充体气也。修其物笃其意而不得躬之。酒盈

而不饮。肉干而不食。设几而不倚。一献而百拜。恶在其惠也故莫不善于飨。是有虞氏所以不从也。所谓养义者。养其贤者也。年者天下之达尊也

爵者天下之达尊也。以达尊之爵。养达尊之年。其意犹不敢亵为之。故一献而百拜。民之见者以为至恭也。莫不加肃焉。故英善于飨。夫养义者贵

其养志也。若曾子之养曾晢者也。而食者无百拜之恭。无一献之节。此所谓养口者也。若曾元之养曾子者也。民之见者可。易也。故曰英不善于食。

是夏后氏所以不从也。虽然。三圣之作。非以相及也。养老以彼。养义以此。所以尊其年尚其德也。尊其年仁也。尚其德义也。仁且义。所以天下无所

为而晏然矣。故周人通其道。达其意修而兼用之。兼之是谓大备。不可改矣。孝之道达。则子咸若。悌之道达。则㓜咸若。登歌清庙。则君咸若。下管象

武。则臣咸若。所以虑之以大。爱之以广。行之以礼。修之以孝。纪之以义。终之以仁。一事举而众美具焉。孔子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此之谓也。 养

老有惇史赋君养贤老皆有惇史昔者五帝之世。三代之君。养贤老以致孝。为惇史而垂文。恺尚引年。俾无遗于寿耇。书成缉御。必广记于见间岂

不以王者天下之达尊。老者君上所当养。或宪其德以躬法。或乞其言以自广。史也不具。世兮安仰。是故。虽学异于庠序。礼珠于燕飨。必有执简之

士以著其徽猷。必有传信之书以存其忠谠。想夫肃肃耆德颙颙上贤往授之几。既肆之筵。行发乎迩。则下从而化。言脱乎口。则众忻而传。勒成一

家因旄期而纪善。度越诸子。由忠孝而名篇。且夫柱下偏任也。犹有主方书之官。宫中燕处也。尚存贻彤管之道。孰贵乎天爵。孰尊乎国老。作而为

万乘之师。语而为历代之宝。书之于策。俾众兆以皆传。必也正名。信惇厚而能保。岂非徒善者民弗信。徒法者众不怀。南面之主至尊也。而老必养。

养老之礼至备也。而史必皆。事父事见。谅温文之斯在。记言记动。微凉薄之能偕。汉以书法著神君之祠。楚以祷机纪凶人之咎。语义则非正。观名

则不厚。岂若临雍讲礼。推子道而躬行。直笔成书。垂孝称而绊有。所以教诸侯使之悌。所以明天子必有尊。假良史之善述。昭耆年之树惇。是使垂

之将来。弭贪凉于衰俗。施于当世。连信厚于群元。发挥礼经。钦若政纪。询黄发者尚谓之无过。存典刑者固所以致理。大哉三五之治醇乎醇得之惇史

秘府书林论历代养老其礼不同。李泰伯曰。养老之礼。自古帝王未始不隆之也。凡四代之制。虽时有改。然其道则莫之变也。卿大夫之致仕者为

国老。士为庶老。其馀非贤不可皆养。亦引户校年以行复除。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晏元献公类要。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

政。废于人事也。养老之礼有三老焉。有五更焉。天子无父矣欲为人子不可得也。无兄矣。欲为人弟不可得也。故父事三老。所以教天下之为人子

也。兄事五更。所以教天下之为人弟也。亲冤而总干。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献。视饐在前。视鲠在后。公卿奉杖。大夫进履。天子之尊。四择之内。

其义异不焉臣。然而以父兄事人者。孝弟之心无所用之。曰以教天下之孝弟也。天子之尊。且事他人为父见。天下之民。故遗其亲父亲兄乎。是一

举而孝弟之风洋洋九州矣。李文昔鲍宣尝患漠朝无白首耆艾之臣议论通古今。忧国如饥渴者。李固亦曰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

宿儒可备顾问。二子可谓知国体矣。杨杰无为集周兼养老礼赋。兼修三代养老之礼。古之养老礼。莫如周兼三代之常法。新一王之令猷。尚文德

以唱风。典章犹盛。奉年耆而兴教。饮食参修。昔自有虞讫于二代。必重年德以均仁爱。然而礼有质而有文。事或兴而或废。及周之治也。古今之通

制兼明。而老者养之。帝王之馀风尽在。大抵燕者虞之礼。飨者夏之仪。大牢而食。有商所为。天下未有遗年者。周人兼而修用之。就胶庠以致勤。高

年毕萃。顺阴阳而为具。异制同施。莫不鼎殂豆笾。牲牢酒醴。然四代之异制萃一朝而为礼。贡亲尚齿德爵富。虽曰竦风。黑衣素裳深燕缟杂然在

体。至如乐之作也。六乐并用。学之建也。五学相参。而况养庶老而明广爱。事国叟而记高谈。得不比前世而文盛。扰上寿以恩覃。尊耆艾于每年。时

凡有七。严豆触于一日。事遍其三。故得风始朝廷。化流穹壤。春夏焉。先飨而复燕。秋冬马。光食而后飨。舜禹汤之盛事。得以追修。乡国学之殊方。各

随所养。向非岐昌之德盛而大。武发之功肃而严。成王治定。姬公思兼。则何以设珍其以完备。致烝民之仰瞻。且异夫礼用四朝。记者美鲁侯之盛。

文同三代。史臣推汉德之炎。则知兆民莫不亲其亲。圣人惟能老其老。推年龄以优事。监古昔而顺考。孔子曰周郁郁乎文哉。未必不由于此道。程

明道某南庙试策 问礼曰。五帝宪三王有乞言。厚人伦之义也。是以鳏寡孤独皆有养。后世则不然。教化之不明。衣食之不足。黎民老而不得其

巷。饥寒转死于沟壑者往往而是。今将考古养老之礼而行之。惟帝尧而上。不可间也。虞夏商周之时。其所养何老。所处何学。所衣何服。所食何礼。

一岁凡几行之。宜诵所闻悉著于篇。对王者高拱于穆清之上。而化行于裨海之外。何修何饬而致哉。以纯王之心。行纯王之政尔。纯王之心。纯

王之政。此疑衍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㓜吾㓜以及人之㓜。此纯王之心也。使老者得其养。㓜者得其所。此纯王之政也。尚虑其未也。则又尊国老

而躬事之。优庶老而时养之。风行海流。民陶其化。孰有怠于亲而慢于长者哉。虞夏商周之盛王。由此道也。人伦以正。风俗以厚。鳏寡孤独。无不得

其养焉。后世礼废法坏。教化不明。播弃其老。饥寒转死者往往如是。呜呼率是而行。而欲王道之成。犹却行而求及前。抑有甚焉尔。今朝廷清明。政

教修举。方欲稽讲坠典。以风天下。明执事欲将明上意。故访诸生以古之道。俾讲求其说。敢不道其所闻以裨一二哉。盖古者择三公之有年德者。

天子以父事之。谓之三老。孤卿之有年德者。天子以见事之。谓之五史。皆一人尔。大夫士之以年致仕者。亦皆养之于乡里之庠序焉。所处则有虞

氏国老养于上庠。庶老养于下庠。夏后氏国老养于东序。庶老养于西序。商人国老养于右学。庶老养于左学。周人国老养于东㬔。庶老养于虞庠

是也。所胀则深燕缟元之衣。四代所眼也。所食则飨食之礼。三代之制。也周人修而兼用之。一岁所行之数。则礼所谓春飨孤子。秋飨耆老。与夫择

菜释奠之礼。亦其时乎。此古之略也。若夫润饬之。则在乎时矣。刘龙云先生集策间 问三代之养老也。或燕衣。或缟衣。或元衣以然则班序颠毛。以

为统纪。盖自先世已然。况叔末之后世乎。凡人得年多。故所养厚。就事泉故智益明。且其更到之春秋。能铄其暂雕之质。而不能反其弥邵之成德

日削之飨粥。能厌其谢事之欲。而不能泯其谙练之素心。则有天下者亦何事而不取助于无斁之耋老乎。国家火德绍休。教孝乎元元之民。亦可

谓尽矣。至其岁时养老。宪且乞言。则莫或间焉。宁亦有未暇耶。考之礼。有视哽视饐执医执爵之事在焉。参之诗。有乞言以成其福禄之美存焉。揆

之前代。则西汉之于孔光。东汉之于桓荣。晋武之于王祥。其区区典礼有所谓不可诬者矣。今必欲迹累前代之阔典。举而措之吾世。以为甚盛观

当何施而可耶。莅政诫铭养老 盂闻文王发政施仁。未尝不先之以鳏寡孤独四者之民也。文王之德可谓至矣。伏惟皇上奄有四海之广。兆民

之众。常恐一物不遂其生。一民不得其养。每诏民间。如有鳏寡孤独老㓜残疾不能自存者。仰各处官司收养。令郡邑置养济院。按月给衣粮赈赡。

及有病。命官医以药治之。仍仰正官提调。常加存恤。母致夫所。其至仁大德尤有迈于文王者乎。然史民循旧弊。不能体上爱养之意。但怀贿赂之

心。不即具录。迁延沉滞。致使穷民颠连困苦。未免沟壑之患。区区小子。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因知斯𦿔。常为寒心。今寻蒙国恩。一旦擢至

牧养之职。因可革前弊。用心体访。民间应有合养之民。督令里甲随时从实具报。依准收养。如此。上可以副圣君爱养之意。下可以遂穷民乐育之

情。岂不伟欤铭曰。鳏寡孤独。线疾之人。颠连无告。天下穷民唯我皇上发政施仁。先此数者子养惠均。奈乎民史。惟利惟瑉。庶有失养。哀哀莫仲可

革前弊。救孤恤贫。钦遵皇命。布此阳眷。兼金合璧赋偶 华发榛筭。 冰髯桧身。 凡老柱石。 先生绘仲。 想其昌之也。盖使仆仆而拜幽。 想

其贵之也。亦欲常常而见之。 肆筵设席而礼意弥笃。 前锺后鲠而物仪备陈。 于山致大飨之养。 于以祈分寿之春。 文帝道民。而亦必致

礼。 武皇复敬。而常先禄耆。 方叔非壮猷。则圣魏孰谨。 倭公以寿。则鲁酆乃保。 空秋容致礼尊斁旧臣。 则安尔定家益为孝达。 内必

极其爱敬。 外爰加于礼貌 父事高山之老。 师亲渭水之贤。 执酱刘牡。汉其礼。 安车设凡以尊其德。 周玄衣夏缟衣。 虞燕礼夏飨

礼。 幸达上齿之年。 宜守燕毛之礼。 自眷酒。 养以深衣。 传称嘉惠。 礼刺遗年。 选云秦赐豆。 礼曰行粥糜。 鹤发旅进。 龙颜肃

逃。 肆筵授凡而湛露恩厚。 札牡执酱而形云泽施。 三人去兮封迹立畏。 四皓避兮秦邦已。 赐帛以暖其身。 执酱以读其食。 有上

厚右右学之办。 有常珍二膳之差。 杖于国杖于朝。 年弥高德弥邵。传求去论。 咸沐洪休。 赋隔 燕若姚。虞。凡广事亲之遭。 善如文后

益彰问膳之仪。 义取轲书。以及他人之老。 言䅲戴记。未遣天下之年。亦有宽恩。三老荐兴于东帛。 更将厚意。五更射聘于安车。 商山种

起。谋承汉嗣之安。 渭水未归。历遇周年之永。 学重桓荣。犹备汉吏之五。宣王 颂间史克。详言鲁寿之三。文考 北方叔之猷。潜消旱变。 与

太公之遇。坐享天休。 设席以求周后。享无棰之䃾。 临雍而拜汉皇。称有秩之休。 枚秉宿儒。驾藩轮而远过。 孔光重望。赐灵杖以优褒。许鲁

斋语录养主须酒肉。酒肉食之精者。老人宜少食精粗。不宜多食粗粝。盖气弱不胜粝食故也。古人于饮食必谨慎。气体系马。不得不谨。食不饱。则气不

充。气不克。则为之弱。古人以养老为大事。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千六百十六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