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汀州府志
卷之八 物产
卷之九 

卷之八 物产 编辑

《周礼》: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动物则有毛、鳞、羽、介、裸之分,植物则有皂、膏、核、荚、丛之分。凡山林、川泽、邱陵、坟衍之地,莫不各有其性之所宜,以备物而致用焉。汀地瘠多山,无方物之贡,而日用之需,耳目之玩,未尝尽取给于他方,则其地之所生,不可没也。况审形考义,亦博雅之君子所不遗乎。志物产。

谷之属 编辑

  秔稻。国税再熟之稻,闽南独多。早稻春种夏收,晚稻则早稻既获再插,至十月收者,米皆有赤、白二色。宋马益诗“两熟潮田天下无”,盖谓此也。一大冬稻,春种冬收,有寄种,与早稻同种,与晚稻同收,则岁只一熟矣。一占城稻,《湘山野录》云:宋真宗自占城国移来者,性耐旱,与高田相宜。考《宋会要》:大中祥符五年,遣使福建,取占城禾,分给江淮、两浙。则种入中国,又似更前。

  糯稻。《古今注》曰:“稻之粘者为秫。”亦有早种、晚种及大冬,俱与粳同收,赤谷者可酿酒。

  麦。《广雅》曰:“大麰也,小秣也。”《说文》曰:“麦,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古称麦为接绝续乏之谷。《通志》曰:有类麰而壳稍异,俗呼米麦。所谓穬麦,疑即此也。又有一种荞麦,实三棱而黑,秋花冬实。

  黍。《说文》曰:“以大暑种,故谓之黍。”其类有粘、不粘,如稻之有粳、糯。不粘者为饭,粘者亦名秫,以为酒。《古今注》:“术之粘者为黍”,盖指此也。《诗》“芃芃黍苗”。《礼记》:“仲夏之月,农乃登黍,捣以为饧,谓之𫗠𫗮。”《楚辞》曰:“粔籹蜜饵有𫗠𫗮。”

  稷。说文曰:“稷,五谷之长也。”古者号稷为首种,今不甚珍,惟祀事用之。《礼》:“稷为明粢”。《左传》:“粢食不凿。”粢者稷也。《尔雅》亦谓粢,稷。《本草》一名穄。《穆天子传》:“赤乌之人,献穄百载”。

  粟。《尔雅》曰:“虋,赤苗;芑,白苗。”郭注曰:“虋,赤粱粟;芑,白粱粟也。”《说文》曰:“粟之为言续也。”《尔雅翼》曰:“谷之最细而圆者为粟。”古无粟名,以粱统粟,非二物也。粱最益胃,但性微凉。故黍从暑,粱从凉。

  菽。豆之总名,大者黄、黑二色,小者有绿、赤、白、黑、斑数色。又有豌豆、豇豆、蚕豆、虎爪豆、蛾眉豆、羊角豆、刀鞘豆、及黑白扁豆。

  麻。有二种,一曰胡麻。《广雅》云:“巨胜。”膏可压油。《本草》名脂麻。一曰大麻。《尔雅》云:“枲皮可绩布,其实为黂。闽中名苎麻,绩之曰縩,以成夏布。”

帛之属 编辑

  丝。五月蚕熟,煮茧抽丝。《闽中记》:此地蚕桑差薄,所产多类。

  䌷。宁化出。

  苎布。《周礼》:“掌枲掌布,缌缕纻苎”,即苎麻也。以灰水沤之,其色白,治以为布最精。圆纱者曰夏布,扁纱者曰縩布。

  麻布。有黄麻、青麻。《诗》:“麻衣如雪”。子夏《丧服传》曰:直经者,麻之有蕡者也。牡麻者,枲麻也。然此类通名麻枲。

  絧布。练苎为之,色白如雪,出宁化。

  葛布。《周礼》曰:“掌葛以时,征𫄨绤之材。”《诗.葛覃》:“是刈是濩,为𫄨为绤。”汀产以连、上、武、永所出为佳。

  蕉布。《南方草木状》曰:其茎解散如丝,以灰练之,可纺绩为𫄨绤。

货之属 编辑

  铁。出长汀、上杭、宁化三县。

  蓝淀。叶大丛生,茎短有节,折其茎,以土壅之,辄生。蔡襄《江南日录》云:采以器盛水浸,除滓梗,搅之以灰,即成。一种,叶如蓼而圆者,曰蓼蓝;一种,小叶者曰槐蓝。

  蜜。蜂所课也。有岩石间作者,有木枝间作者,皆不若人家畜者,蜜浓而味美。郭景纯曰:“散似甘露,凝似割肪。冰鲜玉润,髓滑兰香。穷味之美,极甘之长。”

  糖。甘蔗饧,一名石蜜。王敬美《闽部疏》曰:蔗有二种,饴蔗节疏而短小,食蔗节密而长大。凡饴蔗,梼之入釜,径炼为赤糖;赤糖再炼,燥而成霜,为白糖;白糖再炼,则曰冰糖。又有响糖、牛皮糖之属。他以米蘗煎秫成者为饴。

  茶。《茶经》曰:茶者南嘉木,木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名曰茶、曰槚、曰蔎、曰茗、曰荈。

  蜡。有黄、白二种。白蜡如冬青树,取蜡虫滓煎炼而成;黄蜡取蜜脾底煮治而成。

  纸。竹穰、楮皮、薄藤、厚藤,凡柔韧者皆可造。而竹纸多出连城、归化。

  油。有茶、麻、桐、菜、柏、蓖麻六种。

  香。有枫、柏、檀诸类。

  漆。皮白叶似椿,秋至以刀划树,取其流液。多出清、归、宁数县。

  红曲。出清流县。

  纸帐。出长汀县。

  苎。皮可以织布,一科数十茎,宿根至春自生,岁三四收。

  竹丝器。出长汀、归化、宁化数县。

  枕。古用木为枕,今以细竹丝编成,漆之,精妙可观。出永定县。

  扇。上杭洒金扇,清流油纸扇。惟永定竹掌扇,薄嫩如绢,最为工致。

  竹锁。出上杭县。

  磁。款质不雅,惟农之家习用之。

  薯榔。茎蔓似薯,根似何首乌,色黑肉红。染皂者,捣其汁用以为地,则色易深。

蔬之属 编辑

  芥。叶辛辣,其品不一,有青芥、紫芥、白芥、南芥、花芥、石芥,皆菜之美者。王安石《字说》云:芥者界也,发汗散气,界我者也。

  萝卜。《尔雅疏》曰:紫花菘也,俗呼温菘,一名葖,一名莱菔。性能消食,尤制面毒。

  胡萝卜。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似萝葡,故名。根有黄、白二种,生、熟皆可啖。

  菠棱。又作波棱。刘禹锡曰:“本出西域颇棱国,讹颇为波耳。”《闽中记》:以叶如波纹、有棱,故名。竹波棱茎长而爽,石波棱茎短而甘。

  苦荬。《诗》名芑;《本草》云:可傅蛇伤,蚕妇忌食之。

  莙荙。茎烧灰,淋汁浣衣,白如玉色。

  苋。赤苋茎叶深赤,白苋色青而大。紫苋色紫,性解毒通窍,利大小肠,人受三春湿郁之气,积热在内,适生此菜,解散除治之。忌与鳖同食。又有一种马齿苋,野草蔓生者。

  茼蒿。时珍云:形气同于蓬蒿,故名。叶似艾,花如单瓣菊,一花结子近百,多食令人气满。《学圃杂蔬》谓之堇蒿。

  白菜。今人呼菘为白菜,有二种:一茎圆厚微青,一茎扁薄而白叶,皆淡青白色。本出北地,今南方亦种之。周颙曰:秋末晚菘。陆佃曰:菘凌冬晚凋。

  油菜。叶如白菜,青色,根微紫,子可压油。

  蕹菜。蔓生,花白,茎中虚。摘其苗以土压之辄活。一名瓮菜,《遁斋闲览》云:本生东夷古伦国,番舶以瓮盛之,故名。能解野葛毒,其汁滴葛苗立蒌。

  芥蓝。菜如蓝而厚,青碧色,亦菜之美者,薹心尤佳。

  莴苣。《遁斋闲览》云:莴苣出莴国,有毒,百虫不敢近。又有一种如莴苣,叶有白毛,曰白苣。

  葵菜。土名蕲菜,味甚柔滑,经霜益柔。

  茄。一名落苏,有紫茄、黄茄、白茄、清水茄。春种夏实。

  匏。《埤雅》曰,长而瘦上曰瓠,短项大腹曰匏。瓠夏熟味甘,匏则经霜后可取为器。《诗》:“甘匏累之”,又曰:“匏有苦叶”。

  芋。《本草图经》云:蜀川生者,形圆而大,状如蹲鸱,谓之芋魁。闽中出者,形长而大,小者如卵,生于芋魁之旁,味尤美。

  薯藇。本草名薯蓣,汀人呼薯,有红、白二种,其白者又呼山药、雪薯。

  番薯。一名甘薯。明万历间,闽人得之外国。瘠土、砂砾之地皆可种。其味甘甜,有红、白二种,生食、熟食、晒干、磨粉皆宜。亦可酿酒。闽地粮糗,半资于此。又有一种略短而员,内色纯黄者为芋薯。

  枸杞菜。《诗》曰:“集于苞杞”。陆玑曰:苦杞。春生,作羹味微苦。

  芹。生池泽中,有荻芹、赤芹,并堪作葅。《诗》曰:“薄采其芹”。《尔雅》谓之楚葵,一名水采英,又名水蕲。

  蕨。《尔雅》云:蕨,鳖也。初生可茹,根可为粉。

  蔊菜。味辛辣。洪舜俞《老圃赋》云:蔊有烈士之风。朱文公饭后,辄以蔊茎供蔬品。

  笋。有苦、甜二种。江南竹、苦竹,其笋皆苦;筋竹、筀竹、石竹、猫竹,其笋皆甜。

  茭笋。生水泽中,一名茭白。叶可以束。

  香蕈。《尔雅》云:蕈似盖。《本草》云:木生为蕈,地生为菌。土人总呼曰菰。其品不一,有松菰、茅菰、朱菰、鸡肉菰,香菰味最甘。

  姜。老者为母姜,嫩者为子姜。

  葱。有胡葱、香葱二种。《礼记》曰:“葱渫处末。”又有长生葱,七月种。

  韭。《说文》云:一种而久,古谓之韭。《纂要》云:一剪一加粪,一岁不过五剪。又名草中乳,性暖。

  薤。《本草图经》云:似韭叶阔,多曰无实,谓之菜芝。《尔雅》谓之鸿荟。古礼:“脂用葱,膏用薤”。

  蒜。小者为蒜,大者为葫,无瓣者俗呼独脚蒜。

  藠。一作荞。

  胡荽。张骞使西域始得种,故曰胡荽。俗呼为蒝荽。西方书名兴渠,为五荤之一。多食令人善忘及发腋气。

  壶。《埤雅》曰:似匏而圆曰壶。亦曰壶卢。《古今注》曰:匏之无柄者也。《鹖冠子》曰:中流失船,一壶千金。

  西瓜。五代胡峤陷虏,于回纥得瓜,种以牛粪,实大如斗,味甘,能解渴。

  冬瓜。《广雅》一名地芝,经霜而上白衣,性解毒,消渴。

  丝瓜。性寒。老则其中有丝,去皮取丝可以擦锅。土人呼为乱绩,亦以筋丝纷乱如麻绩耳。

  王瓜。《本草》一名土瓜,《月令》:四月,王瓜生。

  苦瓜。皮皱味苦。浙人谓之金荔枝。

  甜瓜。质长文微,瓣瓤黄色,俗呼黄瓤瓜。曹氏“浮甘瓜于清泉”,其即此欤。

  金瓜。色黄,圆而有瓣。

  土瓜。《尔雅翼》曰“鸡齐”。一名鹿藿,又一名黄斤,色青白,味甘,能解醒消渴。

  稍瓜。一名越瓜,形长可酱。

  雪瓜。似西瓜而长,出长汀古贵里者佳。

  带豆。俗呼豆角。

  油菜头。苗苦不可食,根圆而扁,大如碗,味颇似萝卜,生熟皆可食。

菓之属 编辑

  梅。《书.说命》:“若作和羹,用汝作盐梅。”其品不一。江南梅熟时,连日细雨,谓之梅雨。《齐民要术》有作白梅、乌梅法,汀人亦能之。又渍蜜为青梅,渍甘草为甘梅,和糖为梅酱,皆佳。

  桃。《尔雅翼》曰:“桃早盛,盖三岁而有子。”《诗》:“有蕡其实”。江文通颂曰:“惟园有实,惟山有丛,丹花擎露,紫云绕风。”

  李。《尔雅翼》曰:李,木之多子者。故从子。其品不一,有朱李、粉李、清水李、胭脂李、夫人李、真珠李。

  杨梅。木似荔枝,叶细阴青,竟岁如翠林。《邑记》曰:青时极酸,熟则如蜜。闽产以建安为佳。今汀亦有红、白二种。

  栗。外刺如猬,熟则𨯼折。《夏小正》曰:“八月,栗零零者降也。”

  梨。初种以山梨小本,用佳梨种接之。旧志云:出武平、连城者佳,今宁化泉上香水梨、长汀南寨梨亦佳。

  香橼。《本草》作枸橼。《南方草木状》曰:枸橼,皮似橙而金色,气极芳香,肉厚白如芦菔,汀人呼为香橼,为气缘袭人衣也。近有佛指香橼,又名佛手柑,种自福州来。

  葡萄。一名马乳。西汉时,其种自西域来,有青、紫二种,今但有青者。性不能自举,作架承之,叶密阴厚,可以避暑。昌黎诗:“賸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枇杷。叶大骡耳,四时不凋,冬花夏实,子如弹丸。

  菱。芰叶浮水上,花黄白色,实生渐向水中。《埤雅》曰:楚谓之芰,秦谓之薢茩。《武陵记》云:四角、三角曰芰,两角曰菱。古者采菱作歌,相和甚盛。

  柯子。榛之类,一名椎,饥乃熟。通志云:似栗而绝小。

  枣。大者枣,小者棘,于文重“朿”为枣,并“朿”为棘。《诗》曰:“八月剥枣”。郭璞赞曰:“赤心耿直。”

  柑。叶厚色青,花白而香,俱冬熟,其品不一。

  橙。亦柑类,大似佛酥柑而皮光,实味酸甜。

  柚。亦名香柑,叶重台而大,花五瓣而卷,气甚香冽,实金黄色,皮厚肉小,味甘酸。

  橘。树如柑而叶差小,花白而香,冬熟,其品亦不一。

  柿。有数种,为赤实果。《酉阳杂俎》曰:柿有七绝,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华可玩、六佳实、七落叶肥大。

  椑。他柿至熟则黄赤,惟此虽熟亦青黑色,𢭏碎浸汁,谓之柿油,可糊扇、伞诸物。

  橄榄。木端直而高,味先苦后甘。《本草》谓之谏果。出上杭。有自福州来者,差小,名丁香榄,尤佳。

  莲。花有红、白二种。藕及房、蒂、须、叶皆可入药。

  石榴。夏花秋实。《酉阳杂俎》:甜者曰天浆;千叶者,花红艳不实。

  查子。汀人取之为查糕。

  鸡头。《埤雅》云:蓬蹲似鸡首。故名。

  木瓜。春末开花,深红色,实可食又可入药,能治脚气。

  甘蔗。赤者曰昆仑蔗,白者曰荻蔗。土人捣取其汁,以为沙糖。

  杨桃。杨字亦作洋。《异物志》云:杨桃色青黄,有五瓣,或谓之五瓣子。

  银杏。即白果,又名鸭脚子,叶似鸭掌,故名。

  落花生。种出西国,俗名番豆。种宜沙土,豆蔓生数尺,黄花开时,随以沙土压之,即于土中结实,冬后掘土取实。

药之属 编辑

  薏苡。春生苗,叶如黍,开红白花,结实如珠。一名米,谓坚硬有如赣强之意;一名回回米,一名屋葵,一名薏珠子。久服之,轻身益气。

  黄精。产山谷中,其茎叶类姜。《本草》谓,久服轻身。食法须九蒸九曝,不则戟喉。

  菖蒲。荃也,一名荪。其本芳辛,叶长数尺,有脊如剑,性益聪。切之为葅,谓之昌歜。生石上者为石菖蒲。

  地黄。叶生布地上,有皱纹;根如手指,通黄色。郭璞曰:“一名地髓。”

  天门冬。《山海经》所谓𧄸冬。《尔雅》曰:“髦颠棘”。郭璞曰:“细叶有刺蔓”。

  麦门冬。《尔雅翼》曰:叶如韭,四季不凋,根生连珠,形似穬麦。《本草》谓,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半夏。《本草》一名地文,一名水玉。茎端三叶,色颇似竹叶而光,皮黄肉白,采根以灰裛之,汤洗曝干。

  𦻎莶。俗呼大炊草。张咏知益州,进𦻎莶丸。

  艾。《尔雅翼》曰:庶草治病,各有所宜,惟艾可灸百疾,故名医草。叶有大、小二种。

  天南星。苗似荷梗,高尺许,叶以蒟蒻,两枝相抱,花似蛇头,结子作穗,根似芋而圆。

  益母草。《诗》谓之蓷,《本草》谓之充蔚。郭璞云:叶似荏,方茎白花,花生节间。今园圃、田野多产之。叶茎皆如郭说,但花色淡红小异耳。

  香附子。即莎根,一名雀头香。

  金樱子。生郊野中,似蔷薇有刺,开白花,实如小石榴。

  香薷。似白苏而叶细,一作香葇。生山谷石上者尤佳。

  金银花。即忍冬藤花,一名老翁须,黄白花相对,又名鸳鸯草。治毒最效。

  何首乌。本名交藤,因何氏服之疾愈而发不白,故名。有雌雄两种,赤者雄,白者雌。

  蓖麻子。子大如豆,去斑壳,仁有油。此药外用多奇效,内服不可轻率。

  千里及。《本草》曰:藤生,道旁篱落间有之,叶细而厚。

  骨碎补。一名猿姜,附榕木而生。《本草》曰:引根成条,短叶附之,又有大叶成枝。唐明皇以主折伤,甚验。

  羊蹄草。俗名秃菜。陆玑曰:《诗》言“采其蓫”,即此物也。叶狭长,色深绿,茎节间紫赤。采根醋磨,涂癣速效。

  茯苓。深山有大松处皆有之,是多年松脂流入土中变成者,自作块,不附着根上,其抱根而轻虚者为茯神。茯苓千年,又化为琥珀。

  薄荷。有大小二种,叶尖,冬不死,夏、秋采茎叶曝干,性清凉。

  剪刀草。按《本草图经》,生近水沙碛中,叶如剪刀,苗最软嫩,色深青绿,开小白色四瓣,蘂深黄色。根大者如杏,小者如杏枝,色白而莹滑。一名慈菰,一名白地粟,一名河凫茨,采其根叶,治痈肿。

  紫苏。叶下紫色甚香,夏采茎叶,秋采实,俱入药。

  茱萸。夏开花黄色,秋结实如珠,性温,补肾利气。重九日,人采以泛酒。

  山栀子。即黄栀子,一作支子,其实七棱,亦名越桃,可入药。

  楮实子。初生时可用蜜煎。

  车前子。即芣苡也,大叶长穗,好生道旁。

  柏子。其色黄,其皮最凉。

  桃仁。碎桃核取之。

  香茅。苗叶如葇而香,可煮汤作浴,辟邪气。

  南藤。生依南木故名。茎如马鞭,有节紫褐色。一名丁公藤。

  萆。俗名硬饭头。

  吉钩藤。其根入地,融结成香,即降真香也。

木之属 编辑

  松。有五鬣,有三鬣,花上黄粉名松黄,其节名松光,皮上绿藓衣名艾纳香,和诸香爇之,其烟不散。

  柏。叶有圆、匾、刺三种,性坚而香。樊宗师园诏谓,柏为仓官。其子香而可爇。又有叶侧向而生者为侧柏。

  𬄫。叶如侧柏。

  椤。木可为器,最耐久远。

  檺。亦可为栋宇,然久则蠧腐,不及杉远矣。其皮白,最刺挠人。或煮其汁,合诸毒药以射虎。

  枫。似白杨,叶圆而岐,有三尖,经霜则色丹,取其脂可以为香。

  桐。有四种。花叶不相见,花不结子,材中琴瑟。《禹贡》“峄阳孤桐”,即冈桐也。叶有三权,结子如胡椒可食者,即《尔雅》所谓梧桐。一名荣桐,又名榇梧也。二月开淡红色,子可压油者,谓油桐。不花不子,与油桐相类曰白桐。

  桧。柏叶松身,一名栝。《禹贡》曰:栝,物之坚致者。

  杉。一名沙木,类松而劲直,叶附枝生,若刺针然。土人作宫室、棺椁,以此木为上。

  桑。

  柘。与桑异种,皆可饲蚕,其丝作琴瑟弦,清亮异常,亦可为弓干。

  槐。虚星之精,性畅茂多阴。《埤雅》曰:槐棘丑乔,桑柳丑条。

  檀。叶似槐,性坚实,有黄、白二种,又有至夏始生叶者,俗呼为傲春檀。

  水绵。类杉,修干而细叶。郡城内外,凡滨水处多植之。

  (木睹)。《玉篇》无此字,乡人读如睹音。其树颇高大,叶略似桂,其子如苦槠,圆而稍长,去其壳而磨之,作冻可食。

  黄莲茶。木高二三丈,叶似槐而尖长,春初芽始生,可治以代茗,亦可为茹,其味香美,俗又呼凉茶树。

  加条。《闽中记》:其叶可用以磨犀角、象牙,即道家降真香,又名美龙藤。

  朴。叶如加条差小,皮鳞皱而厚。

  罗汉松。叶长而狭,色苍秀可爱,凌冬不凋。

  铁树。叶红而干如铁。

  柳。叶细长而青,枝干柔脆,纵横倒颠倒植之,皆生。

  榉。皮如槐、檀,叶如樗而狭长,生水侧,名榉柳。

  乌桕。花黄子白,叶可染皂,子可压油,即桕油也。

  㯶榈。俗名粽,亦曰栟榈,叶大如车轮,其毛可用,子嫩未吐者可采充茹,曰㯶鱼。

  樟。即豫章,生七年乃可知者也。《水经注》谓,其枝叶扶疏,垂荫数亩,叶似柟而尖长,其气极辛烈。为大舟及诸器皿多用之。禽鸟含种所生曰鸟樟。

  梓。似桐而叶小、叶紫。《齐民要术》曰:白色有角者为梓。《埤雅》曰:梓为木王。

  柟。即楠木也。宋子京曰:让木即柟,其木直上,柯叶不相妨。《山海经》曰:柟负霜腾翠。盖今古以为美材。

  柽。俗名西河柳。《尔雅》谓“河柳”。《翼》曰:“叶细如丝,婀娜可爱。天将雨,柽先起气应之,故名雨师。”夏着花粉红如蓼。

  榕树。《海物异名记》曰:榕作槦,言材不中梓人也。或曰:荫覆宽广,故谓之容。垂须入地,辄复生根,常有一树作十馀干。相传,千年榕树上生奇南香。

  黄杨。《埤雅》曰:黄杨,性坚致难长,岁长一寸,闰年倒退一寸。苏子瞻诗:“山中草木随时长,惟有黄杨厄闰年”。《酉阳杂俎》曰:世重黄杨,以其无火,伐必以阴晦夜,不见一星,则不裂。

  楮。《诗》谓之榖。生子如杨梅,皮可织为布,亦可捣作纸。《尔雅翼》曰:皮斑者是楮,白者是榖;有瓣者曰楮,无瓣者曰构。

  冬青。其叶常青,四时不改,肌理白文如象齿。韩子苍云“万年枝也”。许浑诗:“未秋红实浅,经夏绿阴寒”。一名女贞。《典术》云:少阴之精,凌冬青翠。俗呼为蜡树,有虫出其树而成白蜡。或云,叶微团而子赤者为冬青,叶长而子黑为女贞。

  椿。木之寿者,质实而叶香。方春,其芽可啖。

  楝。《尔雅翼》曰:木高丈馀,叶密如槐而尖,实如小铃,谓之苦楝子。《东皋杂录》:江南自春至夏,有二十四风信,梅花最先,楝花最后。唐诗云:“楝花开后风光好”。

  山樆。结实似梨,小而酸涩,其木理细腻坚致,可用镌刻。邢昺《尔雅疏》曰:梨生山中者名樆。

  金荆。《闽中记》曰:木坚有文彩,可为床榻器用。

  肥皂荚。树高大,五六月开白花,结荚肥厚多肉,可用浣衣去垢。《南史》云:“黄尘污人衣,皂荚相料理。”

  苦槠。一作柞,子可食,作屋柱不腐。

  柞。俗名凿子树,性坚忍,经冬不凋,花碎白,子可啖。

  梌杉。似缨络松,但垂条仅尺许耳,冬亦不凋。

  柯木。俗名河木,质坚韧可镌刻。

竹之属 编辑

戴凯之《竹谱》:竹有生日,谓五月十三日,移植最宜;亦谓竹醉,将枯则生花;或云,劈竹多用辰日。山谷诗云:“夏栽醉竹逾千个”。又云,“根须辰日斸。”

  慈竹。吴筠曰:慈竹生必内向,示不离本。《述异记》:所谓南中有子母竹是也。又名孝竹。宋子京《方物赞》曰:根不他引,是得慈名,中实外坚,笋不时萌,末或下垂,苒弱绿荣。

  筀竹。性坚,色苍白,可破丝织器。《山经注》曰:筀竹大者围二尺、长四丈。石介诗:“断霞半赭燕支木,零露偏留筀竹丛”。又名防露,言其上密防露,下疏来风。

  箭竹。细小而紧实,可为箭干。《尔雅》曰“篠箭”。谢灵运《山居赋》:“二箭殊叶”。自注云:苦箭大叶,笄箭小叶。

  苦竹。《图经》曰:出闽中者,本极粗大,笋味殊苦。《齐民要术》有青苦、白苦、紫苦、黄苦。孟浩然诗“风霜苦竹馀”。又有苦伏竹,笋冬生,土人以为珍味。

  紫竹。质小,生二年色乃变,三年而纯紫。

  凤尾竹。梢叶森秀,如凤尾然。

  观音竹。高仅尺馀,密蓧扶疏,可供盆石之玩。

  人面竹。节密而凸,宛如人面,一名佛眼竹。

  含竹。大如指,土人以编藩篱者。

  猫竹。方言谓之麻竹,大者径七八寸,土人或取其叶以裹角黍。笋夏生,亦极甘美。

  黄竹。小而黄色,一名界金竹,其笋季方生。

  江南竹。笋冬生。麤大而坚直。

  斑竹。古传湘妃洒泪成痕。又有一种斑如罗纹,疏密相间,蒙以青膜,拂拭之加显,名小斑竹。

  苦油竹。肉厚而叶长阔,可为枪,以中虎即毙。

  石竹。节疏而平,可为器用。

  筋竹。肉厚而窍小,可为弓弩。

  定光杖竹。

  方竹。外方内圆,可以为杖,笋秋末生。

  䇹竹。干小而叶大,其叶可以为斗篷、船篷。

  车竿竹。

  赤竹。节长可为箭。

  箓竹。

花之属 编辑

  梅。其品不一,有绿萼梅,色白蒂绿而瓣繁。有红梅,汉上林苑所植,朱梅、紫花梅、胭脂梅,皆其种也。有品梅,一花三实,又曰双梅。有千叶梅、鹅梅、山梅及花香如梅,类女工撚蜡所成者,曰蜡梅。

  兰。黄山谷云:一干一花而香有馀者曰兰,一干数花而香不足者曰蕙。朱子《离骚辨证》言:古之香草,必花叶俱香,而燥湿不变,故可刈佩。今之兰蕙,但花香而叶乃无气,质弱易蒌,不可刈佩,必非古人所指甚明,不知何时误也。今闽人所植,一干五七花,及紫白二种,皆谓之兰。外此兰称甚繁。有赛兰,一名翠兰。杨用修曰:赛兰小如金粟,香特馥烈,佛经伊兰即此。有紫兰,《诗》所谓士女秉蕳者也。《埤雅》曰:紫兰,至秋而红。有拜节兰,色微紫,以岁首开花,一名独占春,汀俗呼为报春魁。有风兰,一名吊兰,花叶皆蓝,裹而悬之,不土自荣。有素心兰,瓣无朱丝,心无斑点,色嫩香清,可治难产。

  树兰。一名木兰,其花碎圆清香。王敬美《闽部疏》曰:赛兰蔓生,树兰木生。

  玉兰。即宋人所谓迎春也。夏季而苞,春初苞脱,千干万蘂,不叶而花。

  木笔。即辛夷,俗名木莲,一名木兰,花似玉兰而紫,发如笔。

  岩桂。一名木犀,有丹、黄、白三色,凡色胜则香薄。四时开者,曰月桂。

  𨢬醾。蔓生,承之以架,花白而香,春晚极盛。又有檀心而紫色者尤香。又有茎叶似𨢬醾,而花差小者,曰木香。

  山茶。花深红色,冬盛开。东坡诗云:“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头丹”。

  山丹。其花一蒂百馀蕊,状如绣球,深红色,一花四英。东坡所谓“错落玛瑙盘”是也。亦有粉红者,四月开花,至八月尚烂熳。又有四时常开者。

  茉莉。原出波斯国,移植南海。稽含《草木状》作“末利”。《洛阳名园记》作“抹厉”,佛经作“抹利”,《王十朋集》作“没利”,《洪迈集》作“末丽”。杨慎《丹铅录》:《晋书》“都人簪素花”,即今末利花也。是花夜开,惟闽中有之。有单叶者,有重叶者。又有一种曰蕃茉莉,叶如茉莉,花如素馨,其香差薄。又有红色者,曰红茉莉,穗生,有毒。

  素馨。蔓生,夏开白花,露浥愈香。蔡襄诗:“素馨出南海,万里来商舶”。宋傅伯成诗:“昔日云鬟锁翠屏,只今烟冢伴荒城。香魂断绝无人问,空有幽花独擅名。”诗注:素馨,汉宫女名。今广州花田有宫人斜,其地遍产素馨。

  瑞香。枝干婆娑,柔条厚叶;冬春之交,开花成簇;长三四分,如丁香状,有黄、白、紫三色。其种有枇杷叶者,有杨梅叶者,有柯叶者,有球子者,有挛枝者,花紫香烈。苏东坡词曰:“领巾标下瑞香风,惊起谪仙春梦”。

  萱。即谖草,可以忘忧。《诗》曰:“焉得谖草”。《埤雅》云:一名鹿葱。《风土纪》云:孕妇佩其花则生男,故《本草》又名宜男。

  玉簪。一名白鹤,质素而香,治骨哽。

  剪春罗。四时开花,淡红色,旁如剪刻。

  月桂。似荼蘼,其色红,俗呼为月月红。

  滴滴金。叶露滴地而生,秋开花黄如金色。陶弼诗云:“九秋珠露滴成牙”。

  紫罗伞。《本草图经》名鸢尾。叶似射干,花色紫碧,不抽高茎。俗呼紫罗伞。其根即鸢头,亦入药。

  玉楼春。一名栀子,花开六出,色白,气香。

  夜合。叶与皂荚、槐等,极细而繁密,至暮而合;花红白色,瓣上若丝葺葺然,至秋而实作荚,子极细薄。一名合欢,一名合昏。

  含笑。其香酷烈,开尽则香减,故以含笑名。有纯紫者,有外白内紫者,白者曰牙笑。

  木槿。有红、白、紫数色,纯白无间者名舜英,其花朝开暮落。《诗》云“颜如舜华”。

  杜鹃。一名踯躅,一名山石榴,一名映山红,有深红、浅红及紫者。白居易诗:“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啼得一花开”。俗传杜鹃啼血,滴地而成此花,故名。

  珍珠。花有单叶者,有千叶者。许将诗:“䔩䔩圃英淡粉妆,肯随桃李媚春阳。金刀不到春风外,草密林深只自香。”

  凤尾。有二种,大者高丈馀,花穗生,黄心而白英,长竟尺,若凤尾然。一种高数尺,花疏而香胜,一名凤柳,一名七里香,置书帙中可辟蠧。

  御带。枝长,花密如带。

  半丈红。花如御带而差大,一名棠棣。

  鹰爪。藤生,花淡黄色,末锐似鹰爪,夏开,香如烂瓜气。

  罂粟。花有五色,实如小罂,子如细粟,一名御米。

  御𠎣。一曰丽春花,有小罂如小罂粟。

  宝相。花类酴釄而秀整过之。

  玉屑。藤生,花白,状如碎玉。

  锦竹。一名石竹,丛生,高尺许,花如缬锦。李太白有“石竹绣罗衣”之句。俗呼天南竹。

  金灯。茎直上,末分数枝。枝一花,光艳如灯,闽中呼为天蒜,花、叶不相见。

  指甲。花小如密,色可染指甲,过于凤𠎣。一名七里香。汉帝常植于扶荔宫。

  鹤顶红。一茎挺生,花开如鹤顶,鲜红可爱。

  胜春。一名鬭雪红,又名月季花,如玫瑰,香色次之,四时常芳。

  海棠。花如紫锦,又有垂丝海棠,色淡红而多叶。

  菊。有黄、白、红、紫诸色,季秋开,性宜冷。一种花深黄色,如滴滴金者,夏开。

  木芙蓉。一名拒霜,花红、白二色,有单瓣者,有重瓣者。朝开色白,午后渐红者,曰醉芙蓉。

  绣球。一叶众蕊,团团凑合,如簇球然,初青后白,其大如碗。又一种花小如盏,开时亦烂熳。又一种花祗八蕊,簇成一朵者,名八仙花。

  蔷薇。枝干有刺,花红紫色,三月盛开如锦。亦有黄蔷薇,花如棣棠,金色。有淡黄蔷薇,又有野蔷薇,香亦清烈。

  玫瑰。一名梅槐,似蔷薇,有白、紫二色。

  紫薇。俗谓之不奈痒花,爪其本则枝叶皆动。又,自五月开花,至九月尚烂熳,谓之百日红。梅圣俞诗:“薄肤痒不胜轻爪,嫩干生宜近禁庐”。杨万里诗:“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常放半年花”。

  紫荆。叶如白杨,枝似来禽,先花后叶,自下至上,皆甲间发花,深紫可爱。古称田氏兄弟欲分异,睹三荆同枯,惊叹,复合。

  金钱。一名子午花,来自毗尸沙国,花深红色,圆薄如钱。

  金凤。花如飞凤,有红、白、紫、粉红数种,一名凤仙,又名小桃红,又名好女儿花。张宛邱呼为菊婢,韦后呼为羽客。

  老少年。一名秋红,一名雁来红,叶初生即纯红。

  长春。枝干有刺,花粉红色,四时常开,其白者名牙香,又有晓白晚红者。

  凌霄。藤生附大木,其花黄,亦有毒,凌晨仰视,花露滴目则丧明。古诗云:“凌霄倚树生,树倒凌霄死。劝君莫倚势,倚势亦如此。”

  豆蔻。其苗如芦,其叶似姜,花开一穗数十蘂,淡红色。杜牧之诗“豆蔻梢头二月初”。

  蜀葵。花有深浅红、黄、白、紫诸色,开时自本渐至末。颜延之《葵赞》:类麻能直,方葵不倾。盖即《尔雅》所谓:菺,戎葵也,花小者名锦葵。又有一种,叶尖狭,多刻缺,花淡黄,心下有紫色,名黄蜀葵。

  水红花。俗呼大节蓼,即红蓼也,其花可入药。

  頳桐。叶微似桐,高不逾四尺,青干繁花,鲜红如火,为夏秋荣观,俗呼百日红,或名贞女花。

  玉蝴蝶。叶似菖蒲而大,其花一茎数蘂,与蝴蝶相肖。

  鸡冠。秋开,紫色如鸡冠,亦有白者。佛书谓之波罗奢,又俗名矮脚鸡冠,即寿星鸡冠也。又有名垂丝鸡冠者,花最大。又有秀出五色者,又有水红者,或云即后庭花。

  燕子花。《溪蛮丛笑》云:紫花全类燕子,一枝数葩,俗呼鸟子花,闽中呼为紫燕。

  芭蕉。一曰芭苴,一曰甘蕉。卞敬宗《甘蕉赞》:扶疏似树,质则非木。高舒垂荫,异秀延曯。厥实惟甘,味之无足。蕉子长者六七寸,味似葡萄,惟广中蕉有之。又福州有銕蕉,赣有凤尾蕉,状稍异。

  美人蕉。《图经》曰:花出瓣中极繁盛,红如火炬,谓之红蕉。《闽部疏》曰:秋发一红瓣,上抽绿苗,三四日间齐放,簇若朱莲,经月不坏。

  百合。茎高三尺许,叶如柳,四面攒枝而上,四五月开白花,长蘂下覆,花心有檀色,根小者如蒜,大者如碗,数十片相累,如白莲花,故名百合。可蒸食,亦可入药,或以为粉。子生枝叶间,不附花,一名强瞿,俗呼倒仙,又呼玉手炉,亦名天香。又一种花斑红,名虎皮百合。亦有茎叶俱小而花深红者。

  剪秋纱。一名剪红纱,茎高一二尺,花圆大如盏,红色,周围若剪。

  虎刺。高不盈尺,四月开白花,其花四出,开时子犹在树,花落又结子,至冬红如丹砂,霜雪不萎。

  水仙。叶如蒜,一茎数花,花白中有黄心如盏,故俗呼金盏银台。黄山谷有“山矾是弟梅是兄”之句。

草之属 编辑

  蒲。水草也。似莞而褊,有脊,生于水厓。滑而温,可为席。嫩者可食。《诗》:“维笋及蒲”。

  𬞟。叶圆阔寸许,季春始生,五月有花,白色,谓之白𬞟。

  藻。聚藻也。《尔雅翼》曰:根生水底,叶敷水上也。其茎如钗股,叶如蓬蒿。又一种叶似鸡苏,茎大如箸,长四五尺。𬞟与藻皆可糁蒸为茹。

  萍。有大小二种。《尔雅翼》曰:水上小浮萍,江东谓之薸。《埤雅》曰:无根而浮,常与水平,故曰萍。

  菅。《尔雅》曰:白华,野菅。陆机曰:菅似茅而滑泽无毛。《诗》:“白华菅兮”。根下五寸许有粉者,柔韧可为索。《逸诗》:“无弃菅蒯”。

  蓼。丛生,叶绿、茎长、节虚,在陆为荼,在水为蓼,用以造曲酿酒。

  鼠曲。生平冈熟地,叶有白毛,黄花。可杂米粉作糗食。

  蒉。生有三棱。《尔雅》谓之𦹑,江生者为淡蒉,近海者为咸蒉。土人采以捆屦织席,亦可为缆。

  莣。似茅,可为绳索、履屦,亦可为帚。

  石龙蒭。俗名龙须草,今人以为席者。此草生水石处,亦可以割束养马,故谓龙蒭。

  鸡肠。一名蘩缕,叶似荇而小,其茎作蔓,断之有绿缕,细而中虚,似鸡肠,因名。

  𠎣人掌。多贴石壁上,生如人掌,故名。能治肠痔泻血。

  𠎣草。生山谷中,捣烂纹汁和米粉,煮之成冻。

  芦。或谓之葭,小者曰萑。

  虎耳。俗呼狮子耳,人多栽石上,以为玩。

  灯心。丛生泽地,茎圆细而长直,析取中心白穰,可燃灯。

  茅。其类甚多,苗出地曰茅鍼,花曰莠,根曰茹。白茅与青茅最擅名,古用包裹礼物,充祭祀缩酒。今人编用以盖覆者,则呼为黄茅。

  野葛。俗名断肠草。一枝三叶,叶大如蒌。《本草》名钩吻,人服之即死,以羊血或以蜜灌之可解。《南方草木状》曰:以蕹汁滴其苗,当时萎死。

  山蜡烛。一名水蜡,叶如蒲,花如蜡烛,有二三层,烛内如绵,可取为褥。治金枪,亦有效。

  薜荔。《本草》:络石也,在石曰石鳞,在地曰地锦,绕丛木曰长春藤,又曰龙鳞,又曰扶芳藤,或谓凡木蔓皆曰薜荔。

  木贼。丛生直上,长三尺,状似凫茨。苗中空有节,无枝叶,节面糙涩。治木骨者用以磋擦则光净,亦主治目翳、积块、血痢等疾。

  烟。一名淡芭菰,种出东洋,海内竞莳之。茎叶皆如秋菊而高大,花如蒲公英,子如车前子,取叶晒干之,细切如丝,置少许于管中,然而吸其烟,令人微醉,可以辟瘴。

畜之属 编辑

  马。禀火气而生,健决躁速,故能驰。

  牛。黄牛角缩而短悍,水牛丰硕而重迟。新孳,治其乳以充馔,曰牛乳。

  羊。性善群,故于文,羊为群。《古今注》:羊名长须主簿。《繁露》云:羊之为言祥也,故以为贽。《周礼》:祭祀割羊,登其首。

  猪。《尔雅》曰:彘,或谓豕,其子曰豚。《礼记》:豕曰刚鬣,豚曰腯肥。《古今注》:猪名参军。

  犬。俗呼为狗。《尔雅》云:长喙曰猃,短啄曰猲獢。

  猫。轻捷能捕鼠,去苗之害,故字从苗。猫睛旦暮皆圆,至午则直敛如线,鼻端常冷,惟夏至一日暖。

  鸡。《曲礼》曰:翰音,阳物,阳动则鸡鸣。汀近有一种鹿角鸡,冠生二角如鹿。

  鹅。一名舒雁。《食物本草》云:白者善,苍者发疾。鹅能惊盗,又却蛇。

  鸭。一名舒凫,不能伏卵,雄者声小。

  鸽。鸽与雀性最淫,以雌乘雄,逐月有子。善认主家,远去辄飞还。张九龄谓之飞奴。

毛之属 编辑

  虎。《埤雅》曰:虎奋冲破,又能画地观奇偶卜食,食物值耳,则止,食犬则醉。

  豹。尾赤而文黑为赤豹,文圆者为钱文豹,又有玄豹、黑豹。古诗云:“饿狼食不足,饥豹食有馀”,言狼贪豹廉也。

  熊。《埤雅》曰:熊似犬豕,当心有白脂如玉,味甚美,俗呼熊白。性轻捷,好攀援高木,冬蛰不食,饥则自舐其掌,故其美在掌。《尔雅翼》曰:熊行有跧伏之所,谓之熊馆,出而不迷,故开道者首熊以出焉。

  鹿。性惊防,分背而食,食则相呼,群居则环其角外向,以防物之害己也。《说文》曰:解角兽。《尔雅翼》曰:鹿与麋为友。鹿阳兽,夏至,得阴气而解角;麋阴兽,冬至,得阳气而解角。《诗》注:牝鹿为麀。

  麞。麞麑也。《尔雅》谓之麕章,性喜文彩,故名。《埤雅》曰:麞胆怯,饮水见其影,辄奔走。《古今注》云:有牙而不能噬。

  麂。《尔雅翼》曰:虎所在,麂必鸣以告。鹿属冯而安者,其声几几然,实麞类也。皮可作履舃。

  麈。《埤雅》曰:似鹿而大,其尾辟尘,置帛中,能令红色不黦;以拂毡,能令不蠧。谈者多执之以挥。

  豺。似狗而长尾,白颊,高前广后,其色黄,季秋取兽,四面陈之,谓之祭兽。今俗呼豺狗。

  狼。大如狗,青色。其鸣诸窍皆沸。将远逐食,必先倒立,以卜所向。边庭候望,以其粪燃烟,风吹不斜。

  猴。一名狙,又名猱,俗呼胡孙,性燥而多智。

  猿。似猴而长臂,善啸,便攀援。或谓,猿性静缓,其寿八百,好引气也。或杀其子,必自投而死,剖之,肠皆寸断。亦名猿父。

  狐。似狸而黄,鼻尖尾大,性多疑,能媚人为妖。腋下毛白,故称狐白。

  兔。耳大而锐上,唇缺而无皮,前足稍短。为明月之精,视月而孕。其目尤了,《礼》称为明视。居有三窟。毫可作毛锥。

  獭。似狐而小,青黑色。孟春,取鱼于水潏,四面陈之,进而弗食,谓之祭鱼。

  狸。口锐身长似猫。有香狸,过处草木皆香;有玉面狸,面白色;有九节狸,尾有九节。脊毛可制笔,其味皆佳。

  山羊。《尔雅》名羱羊,生深山岩穴中,力能陟峻。

  野猪。亦名山猪,似家猪而腹细脚长,毛色褐,牙利如镰刃。又有毫猪,毛黑如锥,鬃有刺,大如笄,白本而黑端,怒则奋刺以射人。

  竹䶉。苍色如鼠,食芦苇根,亦名菅豚。王彪之《闽中赋》:竹则桃李育虫。注:育虫,竹䶉也。《赞宁杂志》云:竹根有鼠,亦名稚子,人或竹刺入肉,不可出者,㗖此物立消。

  鼯𪕌。形如鼠狼,苍赤而小,尾多毳,善缘萝藤而走。《埤雅》云:粟鼠也。取毫于尾,可以制笔。

  鼯鼠。似蝙蝠而小,膏疗耳聩。

  山鼠。一名山𤟤,状如鼠,其尾方。腊而食之,香美。

  土蜦。似兔,穴居土中,薰而出之,其味肥厚。

  穿山甲。色乌而有鳞,伏土中食蚁,可入药。

  鼠狼。生山野中,似鼠,善捕鼠。

  鼠。穴虫之黠者,善窃。昼伏夜动,俗称为耗虫。《抱扑子》谓之仲。山中谓之社君。其类最繁,不可胜记。

羽之属 编辑

  鸜鹆。一名寒皋,似鵙而有帻,断舌可使言语。南唐李煜谓之八哥。《酉阳杂俎》曰:交时,以足勾足,鼓翼如鬭状,往往坠地。又有白色者差小。

  白鹇。白质、黑章、红颊,尾长数尺。《尔雅》所谓鶾雉。郭注:江东呼为白鶾。《西京杂记》:汉闽越王尝以献高帝。

  山鹊。俗呼山鹧。《尔雅》:鸴,山鹊。注:似鹊而有文彩,长尾,嘴脚赤。

  鹧鸪。一名越雉,又名随阳鸟,形似牝鸡,臆前有白圆点,背间有紫赤毛。鸣云:钩辀格磔。性怕寒露,夜以草覆背,飞必先南翥。

  喜鹊。《禽经》曰:鹊俯鸣则阴,仰鸣则晴,人闻其声则喜,故曰喜鹊。《埤雅》曰:鹊知人喜,作巢取花杪,不取坠地者。传枝受卵,故曰乾鹊。《西京记》曰:干噪而行人至。

  乌。纯黑反哺者,谓之慈鸟;腹白不反哺者,谓之鸦,亦名鸴。《诗》:“弁彼鸴斯”。又一种似乌而小,群飞作鸦声者,曰慈鸦,今谓寒鸦。

  鸠。《诗》曰:“宛彼鸣鸠”。《集传》曰:鸣鸠,斑鸠也。陆玑曰:似鹁鸠,顶有绣文,一名鵻。《诗》:“翩翩者鵻”。《埤雅》曰:鵻性慈孝悫谨。《禽经》曰:拙莫如鸠。《本草》云:斑鹪,又名斑鸠,春分化为黄褐候,秋分复为斑鸠。又云:黄褐候如鸠,作绿褐色,声如小儿吹竽。又有一种大于斑鸠而青色,曰青鸠。

  信鸟。似鹊而小,能为百禽声,忽鸣而过庭檐间,其占为有喜,又名进鸟。

  百舌。似鸲鹆而身差长无帻,《月令》谓之百舌。《朝野杂记》云:春啭夏止。张芸叟诗云:“学尽百禽语,终无自己声”。

  吉吊。略似百舌,群飞鸣聒,如云吉吊。俗呼噪林鸟。

  彩囊。似鸡而小,顶有五色囊。

  山胡。大如鸠,苍色,两腮有圆点,黑白相映,翔跳不定。善鸣,调如莺。

  画眉。白眉褐质,善鸣好鬭。

  雷舞。苍赤色,闻雷即舞。

  蜡嘴。喙黄色。

  红裙。身绿尾红,名红衣娘。

  海鹘。方言鱼鹰也,苍色似鸱,攫鱼而食。

  雀。一名嘉宾,言栖宿人家如宾客也。《禽经》曰:雀交不一,雉交不再。又曰:雀以猜瞿,今雀俛而啄,仰而四顾,所谓瞿也。有小而黄口者,为黄雀,老而斑者,为麻雀。

  鹞。大如鹰,苍黑色,尾稍短,善击凫雁。其种不一,俊而大者,俗谓之木鹞。最下者,羽毛麤重,鼻根黄如蜡色,俗谓之蜡鼻。

  鸬鹚。蜀名鸟鬼,人畜之以捕鱼。

  杜鹃。一名杜宇,一名子规,一名怨鸟,夜啼达旦,血渍草木。凡始鸣皆北向,啼苦则倒悬于树。《说文》所谓“蜀王望帝,化为子规”是也。至今寄巢生子,百鸟为哺其雏,尚如君臣云。《尔雅》曰:隽周,闽人呼为拨芋,又曰谢豹。

  燕。《礼》名乙鸟,《诗》名元鸟,齐人呼为𩾐,《庄子》谓之鷾鸸。往来以社为节。陶隐居云:胸紫身小者,为越燕;胸斑黑而声大者,为胡燕。

  布谷。亦名戴胜。《诗》曰“鸣鸠”。《集传》云“秸鞠”也。常以布种之后鸣,俗呼为催耕。

  啄木。《尔雅》云:䴕,斲木。雌褐而雄斑,喙长数寸,啄木索蠧食之。其声如“剥啄”然。

  白头公。似雀而大,头有白点。

  莺。《诗》云“苍庚”,疏云“黄莺”,又名黄鹂、鹂鹒、黄公、黄粟留。其色黧黑而黄,方春后即鸣,音圆滑可听。

  雉。一名鷮,一名翚,《书》曰:“华虫”。汉避吕后讳,改呼野鸡。性耿介善鬭。雄者有冠,长尾,身有文彩,其羽为翟。

  鹰。一名鷞鸠,苍黑色,鸷鸟也。又曰题肩、曰征鸣。齐人谓之击征,嘴钩爪曲,能捕禽鸟、攫兔,七月则取禽以祭天。

  鸿雁。大曰鸿,小曰雁,性畏寒,秋南春北。一名阳鸟。

  凫。水鸟,似鸭而小,背有文,善飞。《埤雅》云:野鸭为凫,家鸭为鹥。

  鸳鸯。匹鸟有思者也。雄雌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必思而死。

  鹡鸰。一名雝渠,小鸟也。飞则鸣,行则摇。又名雪姑儿。长尾尖喙,毛羽黑白相间。

  鹭。一名属玉,又曰舂锄。色白翰长如丝,善捕鱼。《禽经》曰:鹭啄则丝偃,鹰捕则角弥,藏杀机也。

  鹯。似鹞,青黄色。燕颔勾啄,向风摇翅,乃因风飞急疾,击鸟雀食之。《诗》曰“晨风”即此。

  鸱鸮。恶鸟,攫鸟子而食之。声恶,肉美可作羹。昼伏夜见,欲取,举火烛之即坠。

  鸥。水鸟,生江湖,似鸽小而群飞。《南越志》云:随潮上下。杜诗曰:鸥波浩荡。

  翡翠。雄而赤曰翡,雌而青曰翠。《埤雅》曰:名前为翡,名后为翠,性善捕鱼。江东呼为水狗,又名鱼虎,亦名鱼师。小者名鹬,似燕,绀色。生郁林,羽可为仪。

  鵙。伯劳也。五月鸣,应阴气,残贼之鸟也。其声鵙鵙,故名。《埤雅》曰:鵙善制蛇,鸣则蛇结。服虔以为𫛸鴂是也。

  郭公。头尾黑而身赤。一名赤鸟。

  鹈鹕。一名洿泽,大如苍鹅,颔下有胡如囊,大可容数升。好群飞入水食鱼。俗呼淘河。

  䴔青。似鹜而小,绿衣。《尔雅》曰:鸦,畜之压火灾。《博物志》云:䴔青巢于高树,子生,衔其母翅飞上下。《埤雅》云:此鸟长目,其睛交,故有䴔青之号。

  鹳。水鸟也。将阴雨则鸣。陶隐居云:似鹄而窠树者为白鹳,黑色曲颈者为乌鹳。或取其子则旱,以能飞薄云霄,激散云雨也。性好旋飞,故古有鹅鹳之阵。

  竹鸡。毛羽褐色,多斑赤文,俗呼泥滑滑,盖以其声似之也。相传白蚁闻其声,尽化为水。一名山菌子。蜀人呼鸡头鹘,亦名越鸟。

  相思鸟。细于瓦雀,雌雄不离,畜者羁其一,则虽纵其一而必还,鸟之情者也。

  练雀。似山雀而小,头披一带,雄者尾长。《禽经》谓之带鸟,俗云寿带鸟。张华云“练雀之类”,是也。

鳞之属 编辑

凡水族之无鳞者悉附。

  鲤。《埤雅》一名鳣鲤。其当胁一行自首至尾,无大小,皆三十六鳞,鳞各有黑点。陶隐居云:鱼王,至大者能神变。

  金鱼。初出黑色,久迺变金红或红、白、黑、斑,相间无常。尾三岐如鰕。又名朱鱼,汀呼为盆鱼,以其可畜之盆也。

  草鱼。其种来自江西,畜于池而饲以草,即𩸩鱼。

  鳜鱼。一名罽鱼,亦曰石柱鱼,又曰冰豚,巨口细鳞,背上有黑斑文。

  鲪鱼。似鲻而目大,似鲤而鳞粗,能以鬣刺水蛇食之。

  𩻃鲢。

  鳗。似鳝而大,青色,白腹无鳞,俗呼为白鳝。其骨薰烟可辟蠧。有雄无雌,以影鳗鳢而生子。善穿深穴。

  乌鰡。形似草鱼而身通黑,食田螺小鱼。

  鲢。一名𫚈,口小鳞细,身扁色白,其种来自江西,上人畜于池塘。又一种色红,谓之红鲢。

  鲫鱼。一名鲋,色黑而体促,腹大而脊隆,池泽皆有之。《庄子》所谓“东海波臣”是也。旅行吹沫以相即,谓之鲫,相附谓之𩷺。无小大皆有子,间有赤色者。

  鳢鱼。一曰鲖,俗名鱱鱼。鳞细有黑花文,胆甘可食。其首戴星,夜则北向,道家以为厌。

  鱓。俗谓之鳝,似蛇而无鳞,黄质黑文。体有涎沫,生泥窟中。《汉书》:“三鳣集讲堂”。古字,鱓借用鳣。陶隐居谓:荇苓根所化。《风土记》云:夏出冬蛰。

  鳙鱼。雌生卵,雄吞之,成鱼。青色无鳞,盖庸鱼也,故谓之鳙。

  鲇鱼。《本草》曰鮧。注云:即鳀鱼也。大首方口,背青黑,无鳞而多涎。有五月鲇、黄花鲇。

  弹瑟。穴田堘间,无鳞,有刺弹人,又谓之田瑟。

  鰕。其种不一,须长于身,出江河者多大,出池泽者多小。

  鳡。身厚而长,背青腹白,巨口食鱼。

  鳅。似鳝而短,无鳞,以涎自染,与鱼为牝牡,俗呼泥䲡。

  鲂鱼。缩顶、细鳞、阔腹,鱼之美者。

  黄颡 有黄、白二色, 无鳞,背上并腰间有骨无刺。

  𩸆。种小如针刺,池畜满五六寸而止。

介之属 编辑

  龟。外角内肉,肠属于首,广肩,无雄,与蛇为匹。最寿考之物也。有生于陆者,有生于水者。

  鳖。一名神守,俗呼团鱼。《埤雅》云:鳖以眼听。段成式云:甲虫影伏,鳖伏于渊,而卵剖于陵,此思化也。世谓鳖之所在有浮沫,谓之鳖津。《淮南子》曰:青埿杀鳖,得苋复生。

  蟹。八跪而二螯。螯,其兵也,所以自卫。折其螯,随复更生。故曰:龙易骨,蛇易皮,鹿易角,蟹易螯。俗谓之螃蟹。生水田中而小者,曰田蟹。

  蚌。一作蜯,大曰蛤,小曰蚬,皆生水泽中。蚌、蛤无阴阳牝牡,须雀,蛤以化,久能生珠。

  螺。有螺蛳、田螺、江螺等名。坚而小者解热毒。

虫之属 编辑

  蛇。其种不一。《埤雅》曰:蛇盘向壬,壬北方也。惟蝮蛇胎产,裂母腹而生,最毒。

  蜥蜴。似蛇而四足,尾青碧,以五色备者为雄,不备者为雌。生草泽中,曰石龙子,一名蛇师。一种形小而黑,喜园篱间者,曰蝘蜓、曰守宫。

  蛙。其种不一。背赤绿色,谓之青蛙。大腹而脊青者,其鸣甚壮。孔稚珪云:春日鸣蛙,以当两部鼓吹。

  蜂。其种不一,有土蜂、蜜蜂。排衙应潮,其王所在,群聚旋绕以卫;无王则尽死。

  蚕。阳德,恶水,食而不饮。再蚕谓之原蚕,一名晚蚕。《淮南子》曰:原蚕再登,非不利也,王者之法禁焉,为其残桑而害马也。

  蝴蝶。《古今注》曰蛱蝶。一名野蛾,一名风蝶。《埤雅》曰:蜂、蝶以须嗅。

  蝉。一名蜩,一名螗。《诗》曰:如蜩如螗。夏鸣者曰蟪蛄,秋鸣者曰寒蝉。《淮南子》曰:蝉饮而不食,好鸣树间。

  萤。《尔雅》谓之即炤。《万毕术》曰:萤火却马。注云:取萤火裹以羊皮,置土中,马见之鸣,却不敢行。郭景纯《萤赞》曰:熠燿宵行,物之微么;自出腐草,烟若散漂;物之相煦,孰知其陶。

  蝤虫。状似龙虱,缘壁喜走,好藏厨箧中,吃物食之。

  蚯蚓。一名土龙,一名蜿蟺。《古今注》曰:长吟土中。江东谓之歌女。郭璞赞曰:蚯蚓土精,无心之虫;交不以分,淫于阜螽;触而感物,乃无常雄。

  蟋蟀。《尔雅》谓之蛬,似蝗而小,正黑,光泽如漆,有角翅,善跳,或谓之促织。古语:“促织鸣,懒妇惊”。《诗》:“蟋蟀在堂,岁聿其莫”。盖暑则在野,寒则依人也。

  蚱蜢。蝗属。青色、长股、叠翅,即螽斯也。一种黑身赤首,名莎鸡,能振羽作声。《诗》曰:“六月莎鸡振羽”。一物随时而异也。

  蜻蜓。饮露,六足四翼,其翅轻薄如蝉。

  蜘蛛。《论衡》曰:蜘蛛结丝,以网飞虫,扫其网置衣领中,令人知巧。《字说》曰:设一面之网,物触而后诛之,知诛义者也,故名。

  蟏蛸。今小蜘蛛长股者,亦布网。《诗》曰:“蟏蛸在户”。垂丝著人衣,当喜庆,俗又名蟢。

  蝙蝠。类鼠而有翼,昼伏夜飞。一名伏翼,一名夜燕,一名飞鼠。《变化论》曰:蝙蝠,夜值庚申乃伏。

  蚊。长嘴如鍼,能螫人,性恶烟,以艾薰之则溃。夏秋间最多。

  蛾。《埤雅》曰:茧生蛾,蛾生卵。一种善拂灯夜飞,谓之飞蛾。

  蝇。好交其前足,有纹绳之象,故字从绳。苍蝇声雄壮,青蝇声清聒,其声皆在翼间。值水溺死,以置灰中,须臾即活。

  螳螂。《尔雅》谓之莫貈。其臂如斧,奋之当辙不避。深秋有子,夏初乃生,一生百子,如螽斯。

  蚁。《礼》谓之玄驹。《尔雅》名蚍蜉。小者螘,黄者义鬭,白者能蠧木。蚁有君臣之义,大者不出穴,群蚁取食以饲之。将雨,则辇土为冢,以避湿。

  蜈蚣。多足能制蛇,俗谓之百足虫。旧说,蟾蜍食螂蛆,蜈蚣食蛇,蛇食蟾蜍,三物相值,莫敢先动。

  蛴螬。生木中,内外洁白,所谓石生金,木生蝎是也。《列子》谓,乌足之根为蛴螬,其叶为蝴蝶。

  螟蛉。色青而细小。《尔雅》曰桑虫。郭注注之桑蟃。亦曰戎女。

  蝼蛄。《尔雅》:𧐜,天蝼。郭注曰:蝼蛄也。俗名土狗,孟春鸣,翅小而短,不能远飞,穴土而居,夜则求食。《古今注》谓之石鼠。

  蜣螂。《尔雅》:所谓蛣蜣。邢昺疏曰:黑甲,翅在甲下,啖粪土,取土作丸而转之,《庄子》蛣蜣之智,在于转丸。《抱朴子》:玄蝉洁饥,不羡蛣蜣秽饱。

  白鱼。《尔雅》谓之蝉,郭注曰:衣书中虫。一名蛃鱼。《本草》谓之衣鱼。《穆天子传》:“蠧于羽陵”,即此也。韩昌黎:“岂殊蠧书虫,生死文字间”。

  斑猫。生豆叶上,乌腹尖喙,甲上有黄黑斑文。

  果蠃。《尔雅》名蒲芦,郭注名蠮螉。似𧔧而黑,小腰,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祝曰:类我类我。七日而化为子。

  蝇虎。蛛属,藏壁间,回环周顾,能捕蝇。

  虾蟆。似蟾蜍,背有黑点,腹大无肠,皮上多痱磊。

  蟾蜍。《尔雅》谓之蟾蠩。郭璞注曰:似虾蟆,居陆地。其肪涂玉则软,刻削如蜡。《本草》所谓能合玉石者也。

  黾。一名田鸡,一名水鸡,大腹而脊青,其鸣甚壮。黑色者为蛤子。一种石鳞鱼,生山涧间,亦名锦袄子,又名谷𬟽,俗呼石蜦,其味尤珍。

  𮔣螂。状如龙虱,缘壁善走。俗呼为黄虿。

  蛜蝛。《尔雅》谓之鼠负,一名鼠妇,下湿无人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