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翻一遍 增产一倍
深翻一遍 增产一倍
——河南省许昌县宋庄大队深翻改土的调查报告 |
|
河南省许昌县尚集公社宋庄大队的贫下中农,在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中,以阶级斗争为纲,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学习长葛县深翻土地的经验,创造了耕地深翻一遍粮食增产一倍的新成绩。
宋庄大队位于许昌城北,有耕地八百三十亩,每人平均一亩一分多。这里虽是平原地区,但土地高低不平,土质是沙土。过去,粮食产量很低。人们说它:“上层火沙,下层流沙,吃肥漏水,不成庄稼。”一九六三年冬这个大队开始深翻土地,以后每年深翻二百亩,到一九六六年冬全部耕地深翻一尺五寸以上,同时进行整修,实现园田化。从一九六七年冬到一九六九年,全部耕地又深翻了五分之四,结合平整土地,改善水利设施。这样,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一九六三年,这个大队平均亩产量只有三百八十多斤,一九六四年就提高到五百一十斤。从一九六五年到一九六九年的五年中,每年平均亩产在八百斤以上。宋庄大队的实践又一次地证明:深翻一遍增产一倍,至少增产百分之几十。增产的措施土壤应放在前边。
在斗争中前进
编辑深翻土地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场大革命,始终贯穿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宋庄大队的土地大翻身,也是“斗”出来的。
早在合作化时期,宋庄就开始尝试深翻土地。一九五八年,在三面红旗光辉照耀下,在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指引下,宋庄大队学习了长葛县的经验,当年深翻一百多亩地,获得了显著增产,人们看到了“低产地区”夺取高产的光明前途。但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趁我国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大刮“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妖风,干扰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当地的阶级敌人也公开跳出来诬蔑深翻是“挖战壕”,“得不偿失”。宋庄的贫下中农坚定地回答:不深翻地,弃农经商,这是走回头路,咱们不答应!大队党支部率领贫下中农批判了资本主义倾向,打退了阶级敌人的进攻,压下了邪气,社会主义正气升上来。一九六三年冬,宋庄大队又恢复了深翻土地。
一九六四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更加激发了宋庄大队社员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雄心壮志,全面开展了深翻土地活动。他们以大寨为榜样,找差距,比干劲。大家说:宋庄和大寨耕地数量差不多。大寨在太行山,宋庄在平川,条件比大寨好,为什么每亩地产量比大寨差几百斤?大寨社员用一个肩膀两只手征服穷山恶水,为什么我们不能用钢锨让土地来个大翻身?深翻土地不花钱,不要投资,只要有大寨精神苦干实干,就能当年见效。大队党支部根据群众的迫切要求,结合宋庄的实际,制订出了深翻土地规划:合理倒茬,每年深翻二百亩,四年把全大队八百亩耕地普遍深翻一次。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大队党支部书记宋廷智多次到长葛县“取经”,和社员群众一起搞实验,用典型引路,有力地推动深翻土地活动的不断发展。
在实践中发展
编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宋庄贫下中农看到填平的井坑、河沟,能长好庄稼,就对翻地能增产有所认识。但是这种认识是感性的,行动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一九五八年,他们深翻了一块地,翻了几尺深,打乱了土层,结果不仅没有增产,反而减产了。实践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深翻土地要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和掌握深翻土地的规律。
宋庄大队在深翻土地时学习长葛的办法,先把表层熟土翻在一边,然后把肥料放在生土上,再用铁锨把第二层生土翻开,与肥料搅拌,打碎坷垃后仍放在下层不动,挨着翻第二行,把第二行熟土放在第一行生土上,依次翻下去,表层土不变。在实践中他们逐步认识到:不打乱土层,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是深翻的一条基本规律。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宋庄贫下中农通过自己的实践,用毛主席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了不打乱土层的办法,认为:不打乱土层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不打乱土层不利于改造生土。要想使生土变熟土,就要敢于把沉睡几千年的死土翻上来,使之经受风吹、日晒、雨淋、雪浸。至于打乱土层造成农作物减产,是因为农作物播种在生土上的缘故。土是死的,人是活的。人们完全能够把农作物种在熟土上。宋庄大队在实践中创造了熟土、肥料、生土三集中的翻地法。即:土地经过施肥后,先把表层熟土翻在一边,然后把第二层生土翻活,堆在沟的一侧,高出地面成埂背,再把第三层生土翻活不动,挨着翻第二行,把第二行熟土放在第一行的沟内,与地面平。这样依次翻下去,生土集中于埂背,熟土和肥料集中于沟内。农作物栽种在沟内。这种办法,既保持了表层熟土不变,而且增加了耕作层,又利于改良土壤的结构,加速生土风化,同时肥料集中使用,充分发挥了肥效。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达到增产,这是深翻土地的目的。因此,深翻中还要针对各种农作物生长不同的特点,实行不同的深翻办法。宋庄大队在实践中,根据玉米喜墒大、需要阳光、空气充足,红薯喜半墒、高温的特点,又创造了一种玉米、红薯间作间隔深翻的办法。以双行玉米、双行红薯间作为例:先把玉米种植行的表层熟土翻到红薯行上,使之成为高出地面的宽大埂背,然后再把玉米行沟翻开和肥料搅拌不动,依次翻下去,便成一埂一沟。埂栽红薯,沟种玉米。这样,既满足了红薯喜高温的需要,又满足了玉米喜墒大,充分利用了地力、阳光和空气。
在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指引下,宋庄大队在不断实践中,初步掌握了一些深翻土地的规律,提高了贯彻落实农业“八字宪法”的自觉性。
不断解决新问题
编辑“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宋庄大队在土地深翻一遍后,又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由于土地深翻后蓄水量增大,原有的水利条件就不适合增产的需要了。由于深翻分层施肥,需肥量大大增加,这就要求广开肥源以满足增产的需要。这些新问题,宋庄大队正在努力解决。水,采用打深井和一般浅井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肥,以多养猪积肥为主,又结合采用秸秆高温积肥法解决。
事物在变化。土、肥、水基本解决后,种子的问题又突出了。宋庄大队贫下中农在实践中认识到:种子和土、肥、水的关系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在外界条件基本适应的情况下,种子的优劣对增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他们特别重视良种的选育。在选育良种过程中,他们发现,不论多么好的良种,都有产生、发展、退化和最后被更新的过程。他们在生产中,不断地对现有品种和引进良种,进行各种条件的对比实验,优中选优,进行推广,实现全部良种化。
在为革命种田,用科学种田实践中,宋庄大队贫下中农加深了对农业“八字宪法”的理解,认识到:农业“八字宪法”是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整体,就其作用说,土是根,肥是劲,水是命,种是本,这些都是客观条件;而“密、保、工、管”,特别是“管”,又体现出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他们深有体会地说:农业“八字宪法”是增产的根本大法,是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最锐利的武器。我们一定要落实、照办,创造性地掌握和运用它。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70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