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翻一遍 增產一倍

深翻一遍 增產一倍

——河南省許昌縣宋莊大隊深翻改土的調查報告
新華社通訊員 新華社記者
1970年10月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河南省許昌縣尚集公社宋莊大隊的貧下中農,在向生產的廣度和深度進軍中,以階級鬥爭為綱,認真貫徹農業「八字憲法」,學習長葛縣深翻土地的經驗,創造了耕地深翻一遍糧食增產一倍的新成績。

宋莊大隊位於許昌城北,有耕地八百三十畝,每人平均一畝一分多。這裡雖是平原地區,但土地高低不平,土質是沙土。過去,糧食產量很低。人們說它:「上層火沙,下層流沙,吃肥漏水,不成莊稼。」一九六三年冬這個大隊開始深翻土地,以後每年深翻二百畝,到一九六六年冬全部耕地深翻一尺五寸以上,同時進行整修,實現園田化。從一九六七年冬到一九六九年,全部耕地又深翻了五分之四,結合平整土地,改善水利設施。這樣,糧食產量逐年提高。一九六三年,這個大隊平均畝產量只有三百八十多斤,一九六四年就提高到五百一十斤。從一九六五年到一九六九年的五年中,每年平均畝產在八百斤以上。宋莊大隊的實踐又一次地證明:深翻一遍增產一倍,至少增產百分之幾十。增產的措施土壤應放在前邊。

在鬥爭中前進 編輯

深翻土地是農業生產中的一場大革命,始終貫穿着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激烈鬥爭。宋莊大隊的土地大翻身,也是「斗」出來的。

早在合作化時期,宋莊就開始嘗試深翻土地。一九五八年,在三面紅旗光輝照耀下,在毛主席提出的農業「八字憲法」指引下,宋莊大隊學習了長葛縣的經驗,當年深翻一百多畝地,獲得了顯著增產,人們看到了「低產地區」奪取高產的光明前途。但是,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趁我國經濟暫時困難時期,大刮「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妖風,干擾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當地的階級敵人也公開跳出來誣衊深翻是「挖戰壕」,「得不償失」。宋莊的貧下中農堅定地回答:不深翻地,棄農經商,這是走回頭路,咱們不答應!大隊黨支部率領貧下中農批判了資本主義傾向,打退了階級敵人的進攻,壓下了邪氣,社會主義正氣升上來。一九六三年冬,宋莊大隊又恢復了深翻土地。

一九六四年,偉大領袖毛主席發出了「農業學大寨」的號召,更加激發了宋莊大隊社員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雄心壯志,全面開展了深翻土地活動。他們以大寨為榜樣,找差距,比幹勁。大家說:宋莊和大寨耕地數量差不多。大寨在太行山,宋莊在平川,條件比大寨好,為什麼每畝地產量比大寨差幾百斤?大寨社員用一個肩膀兩隻手征服窮山惡水,為什麼我們不能用鋼杴讓土地來個大翻身?深翻土地不花錢,不要投資,只要有大寨精神苦幹實幹,就能當年見效。大隊黨支部根據群眾的迫切要求,結合宋莊的實際,制訂出了深翻土地規劃:合理倒茬,每年深翻二百畝,四年把全大隊八百畝耕地普遍深翻一次。為了搞好這項工作,大隊黨支部書記宋廷智多次到長葛縣「取經」,和社員群眾一起搞實驗,用典型引路,有力地推動深翻土地活動的不斷發展。

在實踐中發展 編輯

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實踐中,宋莊貧下中農看到填平的井坑、河溝,能長好莊稼,就對翻地能增產有所認識。但是這種認識是感性的,行動上帶有很大的盲目性。一九五八年,他們深翻了一塊地,翻了幾尺深,打亂了土層,結果不僅沒有增產,反而減產了。實踐向人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深翻土地要有正確理論的指導,才能在實踐中不斷地認識和掌握深翻土地的規律。

宋莊大隊在深翻土地時學習長葛的辦法,先把表層熟土翻在一邊,然後把肥料放在生土上,再用鐵杴把第二層生土翻開,與肥料攪拌,打碎坷垃後仍放在下層不動,挨着翻第二行,把第二行熟土放在第一行生土上,依次翻下去,表層土不變。在實踐中他們逐步認識到:不打亂土層,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這是深翻的一條基本規律。

「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宋莊貧下中農通過自己的實踐,用毛主席的「一分為二」的觀點分析了不打亂土層的辦法,認為:不打亂土層有利於農作物生長,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不打亂土層不利於改造生土。要想使生土變熟土,就要敢於把沉睡幾千年的死土翻上來,使之經受風吹、日曬、雨淋、雪浸。至於打亂土層造成農作物減產,是因為農作物播種在生土上的緣故。土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們完全能夠把農作物種在熟土上。宋莊大隊在實踐中創造了熟土、肥料、生土三集中的翻地法。即:土地經過施肥後,先把表層熟土翻在一邊,然後把第二層生土翻活,堆在溝的一側,高出地面成埂背,再把第三層生土翻活不動,挨着翻第二行,把第二行熟土放在第一行的溝內,與地面平。這樣依次翻下去,生土集中於埂背,熟土和肥料集中於溝內。農作物栽種在溝內。這種辦法,既保持了表層熟土不變,而且增加了耕作層,又利於改良土壤的結構,加速生土風化,同時肥料集中使用,充分發揮了肥效。

有利於農作物生長,達到增產,這是深翻土地的目的。因此,深翻中還要針對各種農作物生長不同的特點,實行不同的深翻辦法。宋莊大隊在實踐中,根據玉米喜墒大、需要陽光、空氣充足,紅薯喜半墒、高溫的特點,又創造了一種玉米、紅薯間作間隔深翻的辦法。以雙行玉米、雙行紅薯間作為例:先把玉米種植行的表層熟土翻到紅薯行上,使之成為高出地面的寬大埂背,然後再把玉米行溝翻開和肥料攪拌不動,依次翻下去,便成一埂一溝。埂栽紅薯,溝種玉米。這樣,既滿足了紅薯喜高溫的需要,又滿足了玉米喜墒大,充分利用了地力、陽光和空氣。

在毛主席光輝哲學思想指引下,宋莊大隊在不斷實踐中,初步掌握了一些深翻土地的規律,提高了貫徹落實農業「八字憲法」的自覺性。

不斷解決新問題 編輯

「矛盾着的對立面又統一,又鬥爭,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和變化。」宋莊大隊在土地深翻一遍後,又遇到了許多新的問題。由於土地深翻後蓄水量增大,原有的水利條件就不適合增產的需要了。由於深翻分層施肥,需肥量大大增加,這就要求廣開肥源以滿足增產的需要。這些新問題,宋莊大隊正在努力解決。水,採用打深井和一般淺井相結合的辦法解決。肥,以多養豬積肥為主,又結合採用秸稈高溫積肥法解決。

事物在變化。土、肥、水基本解決後,種子的問題又突出了。宋莊大隊貧下中農在實踐中認識到:種子和土、肥、水的關係是內因與外因的關係。在外界條件基本適應的情況下,種子的優劣對增產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他們特別重視良種的選育。在選育良種過程中,他們發現,不論多麼好的良種,都有產生、發展、退化和最後被更新的過程。他們在生產中,不斷地對現有品種和引進良種,進行各種條件的對比實驗,優中選優,進行推廣,實現全部良種化。

在為革命種田,用科學種田實踐中,宋莊大隊貧下中農加深了對農業「八字憲法」的理解,認識到:農業「八字憲法」是相輔相成的對立統一的整體,就其作用說,土是根,肥是勁,水是命,種是本,這些都是客觀條件;而「密、保、工、管」,特別是「管」,又體現出人的主觀能動作用。他們深有體會地說:農業「八字憲法」是增產的根本大法,是向生產的廣度和深度進軍的最銳利的武器。我們一定要落實、照辦,創造性地掌握和運用它。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