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阴先生集/卷二十一

卷二十 清阴先生集
卷二十一
作者:金尚宪
1654年
卷二十二

疏箚二十二首

编辑

南汉扈从赏加辞免疏丁丑五月

编辑

伏以臣本病人。加以年老悖眊。陨心于擢发数罪之书。失性于天地反复之际。形存神死。有同土木。无复有立朝从仕之望。转辗流落。朝夕待尽。不意伏闻南汉扈从诸臣。俱受赏加。而臣名亦在其中。臣始焉惊疑。终焉惭惧。涉月经旬。愈不自安。方驾驻山城也。大臣执政争劝出城。而臣敢以死守之义。妄陈榻前。臣罪一也。降书文字。所不忍见。手毁其草。痛哭庙堂。臣罪二也。两宫亲诣敌营。臣既不能碎首马前。病又不得随行。臣罪三也。臣负此三罪。尚逭刑章。岂敢与诸臣之终始羁靮者。均蒙恩数也。伏乞殿下亟收成命。以昭劝征之道。如臣滥侧者。必有公论改正之事。而远伏荒野。闻见未逮。猥此烦吁。无乃谬乎。且臣伏念寒暑不辍则裘葛不可废。敌国未灭则战守不可忘。伏愿殿下。克励薪胆之志。增修保障之地。免使国家再辱焉。呜呼。毋信一时之要盟。毋忘前日之大德。毋过恃虎狼之仁。毋轻绝父母之邦。谁能以此为殿下恳恳陈戒乎。夫以千里。为仇人役。古今所羞。每思先王奏文万折必东之语。不觉泣涕霑衣也。伏愿殿下。念之哉念之哉。臣狂惑迷乱。又复妄发。万死万死。臣不胜惶恐战灼之至。谨昧死以闻。

请勿助兵沈阳疏己卯十二月

编辑

负罪臣金尚宪。诚惶诚恐。顿首顿首。冒万死谨上言于主上殿下。伏以臣积毁砭骨。分甘投荒。伏蒙天地父母之恩。行遣既免。职牒继还。偃息田庐。没齿为期。自念老病馀生。朝夕待尽。无以报盛德之万一。惟日夜感激涕泣而已。顷者伏闻上候违豫。久未复常。臣子之心。虽切忧虑。素昧方技。末由效诚。近日又闻道路言。朝廷从北使之言。将发兵五千。助沈阳犯大明。臣闻之惊惑未定。不以为然。夫臣之于主。亦有可从不可从。子路,冉求虽臣于季氏。孔子犹称其有所不从。当初国家势弱力屈。姑为目前图存之计。而以殿下拨乱反正之大志。卧薪尝胆。今已三年于兹。雪耻复仇。庶几指日可望。岂意愈往愈微。事事曲从。终至于无所不至之地乎。自古无不死之人。亦无不亡之国。死亡可忍。从逆不可为也。有复于殿下者曰。人有助寇仇攻父母。殿下必命有司治之。其人虽善辞以自解。殿下不赦。必加以王法。此天下之通道也。今之谋者以为礼义不足守。臣未暇据礼义以辨。虽以利害论之。徒畏强邻一朝之暴。而不惧天子六师之移。非远计也。自丁丑以后。中朝之人。未尝一日忘我国。特恕其亡救而败。拜戎。非本心也。关下列屯之兵。海上楼舡之卒。虽不足于扫毡裘复辽疆。而其于禁我国之为梗则有馀也。若闻我国之人为伥鬼于虎前。问罪之师。雷奔霆击。帆风一日。直到海西圻岛之间。毋谓可畏者独在于沈阳也。人皆曰彼势方强。违之必有祸。臣以为名义至重。犯之亦有殃。与其负义而终不免危亡。曷若守正而俟命于天乎。然其俟命者。非坐而待亡之谓也。事顺则民心悦。民心悦则根本固。以此守国。未有不获其佑者也。我太祖康献大王举义回军。建二百年巩固之基。宣祖昭敬大王至诚事大。被壬辰年拯济之恩。今若弃义忘恩。忍为此举。则纵不顾天下后世之议。将何以见先王于地下。亦何以使臣下尽忠于国家哉。伏望殿下赫然改图。亟定大计。勿为强暴所夺。勿为邪议所訹。以继太祖宣祖之志。以副忠臣义士之望。臣受国厚恩。久从大夫之后。虽在废退。当此国家莫大之事。义不可泯默。前日柳琳之行。臣居远事迫。未及献言。茹恨在骨。至今耿耿。兹敢不避忌讳。辄陈愚悃。恭俟𫓧钺之诛。伏愿殿下垂察焉。臣不胜惶恐战灼之至。谨昧死以闻。

谢赐御札貂裘疏

编辑

到湾上联名疏右二首见雪窖集

编辑

到门外陈情退归疏乙酉二月

编辑

伏以臣久絷异域。艰苦万状。伏蒙天地父母轸恤之仁。一橐一𫗴。罔非雨露。缕命丝息。延至今日。获返故国。复瞻修门。枯杨华荑。朽骨丰肌。未足以喩圣恩也。区区感激之衷。只自铭镂心肝。九原之下。结草图报。是臣至愿也。第念臣逋慢积戾。转入坎窞。抚心怵惕。尚未湔白。不敢冒进阙庭。祗谢鸿渥。加以重婴疾病。几废运动。矫望枫宸。末由致身。犬马之齿。已迫八旬。测景视晷。朝夕懔懔。一投田庐。永隔天日。尺疏缄辞。但有涕泪。臣不胜悚蹙屏营之至。谨昧死以闻。

陈情疏三月

编辑

伏以臣屏伏田庐。窃闻下政院之教。臣诚陨越。死罪死罪。臣性禀褊滞。识见昧陋。发言虑事之际。不能方便委曲。动为中行之论所不与。此不独同朝诸臣之所共知。亦殿下之所洞烛也。臣六年异域。幸得不死。终返故国。复见天日。无非我殿下布德覃惠之所及。其日夜感激铭镂之私。讵能以文字形容也。顷至都下。寓身西郊。引领向阙。且喜且悲。欲进禁门一步地。仰瞻穆穆之容者。岂有量哉。顾臣昔年西去之日。初谓永辞于阙下。而未有明命。不敢冒进。当时岂知有今日也。臣伏承中使传命。不觉泣涕沾襟。臣之此情。鬼神监临。今之归也。陈疏十日延伫郭外者。亦以未有明命。不敢冒进。不然臣之老病。虽不得陈力就列。一望清光。固臣至愿。何忍若是恝也。若公言请见。亦非臣之所敢也。臣心炳炳。一毫无饰。第臣之家庙在于城中。臣一番展谒者。诚以君臣父子之间。恩义攸分。礼有时而不同故也。臣立朝亡状。平生言行。不能见信于君父。及遭严威震薄。乃敢仰首鸣冤。此实臣之罪。此实臣之罪也。臣年迫八旬。路经千里。气力已竭。四体不遂。不得归命司刑。滥达章疏。此又臣之罪也。臣无任兢惶战栗之至。谨昧死以闻。

辞左议政疏丙戌三月

编辑

伏以三月二十八日。史官洪命夏赍传右副承旨郑维城成贴。有旨以臣为议政府左议政斯速乘驲上来者。臣在杨州村舍祗受。臣屏伏田里。分甘没齿。千万梦寐之外。有此新除。且下召命。感激惶骇。罔知所处。臣立朝五十馀年。厚蒙国恩。未有涓埃之报。罪戾山积。曲被宽贷。以至今日。苟有一毫效力之地。糜身粉骨。亦何敢辞。第念臣本以驽质。年迫八旬。屡经患难。九死一生。精力已竭。视听俱废。百病所铄。朝夕就木。见臣者无不恻然哀怜。此实举国之人所共知。非臣饰言也。虽小官庶务。尚不堪一日供职。岂意爰立之命。谬及不似也。虽然此则犹涉于臣之身事也。臣前自沈阳来时。窃闻彼人举臣名以谓今日纵遣。虽看本国面上。废锢终身。永勿收用云。想必有国书文字之可考者也。不但此也。顷年一大臣奉使入沈也。沈人致诘曰。有罪之人。何以拜相入来。答以非我自求。复问曰虽非自求。既拜之后。何不固辞。偃然当之。此实慢命而然也。遂乃拘囚经岁。困辱万状。况臣之见憎于彼。视前日大臣不啻百倍。今若闻臣忝据本职。亦必咆哮盛气。责问于朝廷。到此地头。臣身固不足恤。其于辱国何哉。伏乞圣明。察臣老病庸驽。不堪任职。重念今日彼此事势。亟命递臣本职。并收新授加资。以全公私。不胜幸甚。臣无任兢惶战灼之至。谨昧死以闻。

再疏四月

编辑

伏以臣猥被殊渥。叨此重任。感铭肌骨。即当扶曳入城。祗谢恩命。疾病颠沛。有不暇顾。而第念臣所仰吁者。非区区身计。故兹敢罄竭卑衷。冀蒙垂察。恭承圣批。开示丁宁。臣伏读再三。感激弥切。臣详闻前日国书中。有曰闵圣徽等四人。因世子求用。姑允所请。其馀仍不许叙用。所谓其馀。臣在其中。其言不啻分明。今若泛然不察。一体收用。则日后致责。必无少宽也。臣抵死一出。无益万分。贻辱国家。有不可胜言。伏愿圣明。俾考前后文书。兼询阅变大臣。亟命递臣本职。并收新授加资。以尊国体。以全微臣。千万幸甚。臣无任惶恐祈恳之至。谨昧死以闻。

三疏四月

编辑

伏以臣当国家多事。宵旰忧勤之日。叨蒙简擢。未即出谢。徒以区区危恳。累渎宸严。自知罪不可逭。方俟诛谴。不意近臣临门。敦谕丁宁。臣虽愚蠢。宁不感动。第臣之所控者。非为臣私便之图。不得不更竭微诚。冀垂睿察。臣伏见备局回启之辞。有曰译人云云。夫译舌之难凭。从前惯知。设令万有一信。臣幸备置相之列。虽极驽劣。亦何能随译舌为进退哉。羞朝廷辱名器。莫此之甚。所谓不可闻于邻国者也。伏愿圣明。亟赐夬断。递臣本职。并收新授加资。以尊国体。以安愚分。公私幸甚。臣无任兢惶战灼之至。谨昧死以闻。

出仕后辞免箚四月

编辑

伏以臣不量筋力。感激恩私。抵死趋命。颠仆是期。适会多事。连日在公。头颅沉重。眼目昏眩。心神恍惚。立则左欹右倾。行则前颠后倒。尺地寸步。不能自致。傍观之人。莫不指笑。臣之中心。亦极赧赧。具瞻之地。岂有如此宰相哉。借令臣出谋发虑。有益国家。犹不敢逾越圣制。既退复进。况臣之驽质庸资。重以昏耄。不顾廉耻。不恤人言。锺鸣漏尽。尚贪夜行。则实为名教之罪人。安所逃其责哉。臣本世臣。逮遇圣明。益被抆拭。复蒙礼使。于今二十有馀年矣。其在今日。或可比簪履之遗也。伏乞圣慈。曲念旧物。退之以礼。使将死之命。永毕于松楸之下。则天地父母之恩。何可量也。即今潢池残孽。次第就辟。朝野清宁。指日可待。病骨残骸。此时可请。臣无任恳祷切祝之至。取进止。

请还收廪米兼陈所怀箚五月

编辑

伏以臣病未供职。不敢受廪。盖不仕则不受廪。分义当然也。昨日廪人称有教命。输送今月廪粟。臣不胜未安之至。臣自揆分义。不敢例受。而今反重烦公役。偃然坐致。分义何在。廉耻何在。伏乞圣慈。俯察愚悃。还收月廪输给之命。且臣得见于朝报。前掌令李应蓍上书论事。获被严谴。臣窃惑焉。国家既畀以言责之任。是使之言也。既使之言。言而罪之。谁敢复言。自古乱亡之道非一。而罪言者尤甚。布在方策。历历可指。目今变故多端。人人疑惧。不见之祸。若在朝夕。朝廷举措。尤当一一谨慎。以镇人心。岂宜遽施威怒。重骇群听哉。伏愿殿下深思焉。臣老病昏霿。言不知裁。惶恐俟罪。取进止。

敦谕后辞免箚五月

编辑

伏以臣累牍丐免。圣旨不许。辞穷情迫。神气索然。苟陈浅薄之辞。未彻深远之听。宜殿下之不谅微诚。视同循例也。虽然臣病实状。屋漏可证。岂敢文饰以瞒天听乎。昨蒙承宣敦谕丁宁。非臣谫劣所能承当。臣曾备迩列二十馀年。以殿下圣明。何所不察。而乃有此教也。臣之强壮。尚不如人。及今衰耄。宁有补益万一之望乎。倘蒙早赐骸骨。俾藉蝼蚁。则死日生年。未足以喩大恩也。臣不胜徊偟闷蹙之至。取进止。

敦谕后辞免箚五月

编辑

伏以近臣敦谕。异数出伦。比月重临。益所罕见。人皆耸听。在臣何堪。臣诚悸栗。若坠重渊。臣窃以樗栎之材。本非栋梁之用。犬马之齿。已迫帷盖之掩。适丁变故。屡经险艰。一息厪存。百病交攻。八颠九倒。殆不成人。此臣之实状。亦圣明之所俯察也。屏伏田庐。没世为期。岂图垂死之日。谬膺枚卜之命。感激趋召。扶曳入城。臣岂不知思虑之已昏。筋力之不逮。事势之难便也。只欲肃谢新恩。望见清光。退返丘壑。瞑目就尽。奈何积年衰疾。乘时顿剧。眩晕大作。腰脚全痿。至于今日。愈往愈甚。出入天陛。永无期日。自顾初心。但增悲叹。今臣既无陈力就列之望。又负尸位妨贤之诮。唯当乞身退归。更无他计。伏惟圣明。推诚体下。使臣以礼。在廷群僚。罔不自遂。必不夺老臣区区自守之志也。臣日夕屏营。伏俟兪命之遄降。取进止。

病重乞退兼陈所怀箚五月

编辑

伏以臣窃闻今日忧国之论。大抵皆曰天变警告。民心怨苦。可惧也。武备废弛。经用匮竭。可虞也。纪纲紊乱。风俗败坏。可骇也。此无非切迫之患。而难救之病。忧之诚是也。虽然臣之所大忧。有急于此者。殿下若采臣之言。国可保也。不然。国未可保也。何以言之。殿下当积年忧勤之馀。值一时灾厄之会。变生宫闱。致䀌圣心。始怒一人。终疑满朝。大臣。殿下之腹心。殿下疑之。台谏。殿下之耳目。殿下亦疑之。元首之所以尊临安固以保四体者。外是何赖哉。今殿下弃腹心塞耳目。尤然居首。血脉内痞。阴邪外奸。欲运四肢而四肢不仁。欲退阴邪而阴邪反盛。到此之后。虽有兪扁妙技。望见却走。更无可救之术。此臣所谓国未可保者也。夫姜氏不顺不孝。得罪君父。天下所不容。大臣台谏。皆殿下素培养而信任之者。义虽君臣。情犹父子。言辞进退之际。虽多过误之失。徐究其心。岂有一毫背殿下而向他人乎。设令姜氏身在。不过宫中之一寡妇。况今已死。火冷灰寒。君子喩义。初无私护之理。小人喩利。亦绝后冀之萌。为彼报复。万万无此理者也。伏望殿下勿复下此教。以安群臣之心。臣白首馀生。死在朝夕。岂敢怀奸。以欺圣明哉。殿下断自今。虚心察理。回日月之明。廓乾坤之量。收雷霆之威。亲发德音。昭告远迩。凡前后以言获罪者。悉皆荡涤。赦既往之愆。责将来之效。则人心胥悦。国势永固矣。今日士气之摧伤。正类经寒之草木。若不大布阳和。煦嘘滋灌。尽其长养之道。则恐未易成就也。士气之盛衰消长。系国家治乱安危。不可少忽也。臣尝窃观古之人君。留心学问。讲论治道。庆赏威刑。咸欲一出于中正。而及其遇事处变。不免为喜怒所使。贻悔一时。作戒后世者多矣。此无他。所谓讲学。只事口读文字之上。所谓论道。不过寻常事为之末。而不用力于涵养本原之地故也。果能明此道。则心源澄澈。鉴空水止。非理之言。不能以摇惑。而喜怒之发。皆得其中。宁有一事之未尽也。殿下即位以来。勤御经筵。勉勉不已。进益之功。岂不大有所获也。夫何近年以来。乾道日亢。臣道日卑。上下未孚。人心涣散。无复有可为之势。此岂殿下素所自期者哉。殿下静言思之。亦必慨然而伤叹也。殿下勿以世道日降。归之天数。益自奋励。用迓续景命于将坠也。昔卫武公九十。犹作抑戒。使人日诵于前。以资警益。斯可为法也。臣又闻汉臣贾谊。常以识时务自许。而其拳拳竭论者。在于辅翼太子。真可谓知所本矣。即今元良得人。万民延颈。进德修业。此正其时。机会所关。岂有重于此者哉。见在宫僚。必多名流彦士。各称厥职。然更须博选广求方正笃学声实已著之人。不限科目。别立官称。俾得出入于资善之地。则必多所益也。臣叨窃宠荣。无阶上报。病缠肌骨。既不得进蹑天陛。留无所用。退将永塡沟壑。不胜区区之怀。欲陈一言。以效愚忠。而精神荒落。未能发明其心。诚不足仰尘睿览。倘蒙圣明俯赐察纳。臣死无憾。仍乞亟许递免。以全公私之义。取进止。

敦谕后辞免箚五月

编辑

伏以臣病伏中。窃闻湖西逆谋又发。民心之罔极。国运之不幸。一何至斯。仰屋长叹。益切腐心。不意昨日。近侍荐降敦谕至三。惊惶感激。措躬无地。殿下不知臣之老耄昏愦如此。疾病沈痼又如此。谓可以更备驱策。充位伴食。既下误命。复加异数。德至厚也。恩至渥也。臣虽不人。尚有视息。当此国事孔棘之日。岂敢不思尽瘁之义。徒怀自便之计。冥顽不灵。自同土木哉。只以不堪供职之势。实如前后所陈。伏乞圣慈。曲垂怜愍。亟赐递免。以济公私。不胜幸甚。取进止。

辞禄箚六月

编辑

伏以臣病不供仕。不仕受禄。义所不安。故前以此意。仰吁宸严。恭俟渎扰之诛。圣恩宽大。不惟不加之罪。至下温批。臣感激惶恐。祗承德意。不敢再有所辞。然至今中恧。若无为容。兹者仓官又以恩命。输送今月料米。臣虚带职名。徒窃廪粟。自揆分义。益增惭惧。伏乞圣明。还收料米输给之命。以安微分。取进止。

陈情乞退箚六月

编辑

伏以臣至情所发。不避烦渎。沥血吁号。章三十上。而圣恩隆厚。不准所请。臣徊徨闷蹙。不知所出。顾念臣不可不退者有四。疾病丛身。筋力已竭。不能奔走就列。其不可立朝从仕一也。年纪衰迈。志虑昏眊。不能揆事图政。其不可立朝从仕二也。言无可采。行不见信。狂瞽之说。不入于黈纩。世俗之见。动疑于进退。其不可立朝从仕三也。官府文书。辄有妨碍。率义循势。两无所届。其不可立朝从仕四也。臣有四不可。无一可者。而尚且贪恋冒据。苟且度日。岂不为明时士大夫之羞乎。伏乞圣明。察臣情势。愍臣老病。亟许遄归。俾保晩节。则不但微臣之幸。其于盛朝遇下以礼之道。亦大有光也。臣近遭私戚。不获连章申恳。以致旷职弥久。尤不胜惶恐之至。取进止。

退归石室后待罪疏六月

编辑

伏以臣病未从仕。虚带官衘。妨贤窃禄。仰惭俯愧。不避渎扰。累干天听。伏蒙圣恩。得释重负。闻命感激。如新受职。臣非不欲匍匐诣阙。龚行拜谢。再陈微悃。从容辞退。而适遭暑湿。痿痹益甚。末由致身于大庭祗肃之地。危症交侵。死亡日迫。舁至江边。木道经归。虽出于大不得已。逋慢之罪。实无所逃。不胜惶恐待罪。谨昧死以闻。

辞职疏丁亥六月

编辑

伏以臣老病垂死。人事茫昧。退伏田野。饰巾待期。无复有再赴朝列之望。迹似逋慢。情实可矜。虚带宫衔。每增怵惕。伏闻本府今春夏考绩。缘臣之故。不得等第启闻。臣尤切惶恐未安之至。国家常典。自有期限。黜陟转动。待此方行。不可迟延时月。坠废旧章。伏乞殿下命递臣职名。俾遂公私。千万幸甚。臣不胜激切屏营之至。谨昧死以闻。

辞职疏丁亥十二月

编辑

伏以臣疾病日加。筋力日替。一身四肢。不能运动。喘息虽存。实同土木。不可以人事责之也。以此退伏田庐。朝夕待尽。所带职名。今至二年。不得肃谢。逋慢之诛。安所逃也。本府春夏等殿最。以臣之故。尚未举行。冬月垂尽。前头又将有考绩之举。国家重典。岂可以一人之故。屡废不举也。伏乞圣慈。俯谅微情。亟命递臣领敦宁之职。以遂公私。不胜幸甚。臣无任惶恐陨越之至。谨昧死以闻。

辞职疏戊子六月

编辑

伏以臣年迫八十。疾病日深。喘息虽存。形神已脱。凡干人事。全不省识。虚带官衘。尚未乞解。臣之昏耄。据此可知。前头本府将行殿最。以臣气力。万无起动进参之势。前者再度陈疏。未蒙许递。益切惶悚。臣忝居首官。不可每诿同寮。坠损事体。伏乞圣慈。察臣微悃。亟命递臣职名。以便公私。不胜幸甚。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谨昧死以闻。

病中蒙赐药物谢恩疏戊子十月

编辑

伏以臣大耋之期。只隔数月。阴阳所感。自多疾病。朝夕之间。殆无宁息之时。乃于本月朔日。齿根自痛。渐至肆毒。数日之中。病肉满口。传相浸染。遂成危症。一粒之食。不得下咽者至于七八日。形神顿易。气息懔懔。穷山荒谷。医治路绝。人事一分。鬼事九分。见臣如此。孰不以为危且急哉。虽臣之心。自分永讫。幸于此时。伏蒙圣恩。屡遣内医。辄赐成药。神明所通。奇效随应。即今臣之病势。稍得一脉向苏。若非天地父母再生之恩。笃老之年。垂尽之命。安能如枯荑之逢雨露。委胔之还肌肉也。臣朝夕之人。生无以报盛德。唯当衔结于九原之下。以毕馀愿。臣不胜感激流涕之至。谨昧死以闻。

兼带社稷都提调辞疏十二月

编辑

伏以臣伏睹本月初六日政。该曹以臣备拟社稷署都提调望受点者。臣病中闻命震惕。措躬无地。臣去十月。得病垂死。伏蒙圣恩。屡赐药物。获延残喘。感幸罔极。而元气澌尽。诸疾易乘。又得类中之症。半边不仁。精神恍惚。奄奄将尽。本职敦宁府褒贬。亦不得进参。方切惶闷。不意又叨兼带都提调。窃念国家崇奉之重。莫先于社稷。遇事则有祗行奉审之礼。居常则有检饬属官之事。不可以无甚鞅掌。视同闲局。如臣老病委顿朝夕就木之人。何敢一日冒据。以废公事乎。伏乞圣慈。察臣至情。亟命递臣本职及新兼社稷都提调之任。公私不胜幸甚。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谨昧死以闻。

社稷署都提调辞免疏己丑三月

编辑

伏以臣之老病。日以益甚。数月之内。再经大病。虽蒙圣恩。得延馀喘。而两手不能收拾。两足不能运动。目不辨白黑之状。耳不分锺漏之音。如此而尚可谓之人乎。臣之本职。已愧虚衘。心常悚栗。况此兼带社稷署都提调。虽曰闲官。实为重任。尤不可一日冒居。臣之辞退。匪出饰让。伏乞圣慈俯察危恳。亟命递改。以安愚分。臣不胜激切屏营之至。谨昧死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