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清史纪事本末
明季战争
卷四 

  明熹宗天启七年,春正月,满洲遣使遗宁远巡抚袁崇焕书议和。先是,崇焕总统关内外诸军,闻满洲新丧,欲乘间修复锦州大小凌河诸城,为持久计,遣使偕喇嘛僧一人至吊,因以觇虚实,满洲主皇太极遣使报之。至是,使者再至,要求偿金与岁币,数各钜万。崇焕覆书,言书中有不顺语,难以奏闻。时满洲兵已入朝鲜,先后陷义州、定州、安州、平壤等处,尽屠其军。皮岛都司毛文龙屯守铁山,亦败走。满洲兵渡大同江,次中和,遣使至书朝鲜主,诘责备至。 二月,满洲进陷朝鲜之黄州,朝鲜主李倧出奔江华岛。满洲兵至瑞兴,朝鲜主上书请成,使者往返协议,以三月和成,约为兄弟之国。贝勒阿敏纵兵大掠三日而还。 夏四月,满洲再遣使遗书袁崇焕及喇嘛,请以辽东归满洲,凡辽西地方所有城堡,明人不得加修葺,并言以后两国通问书式,明皇帝不得与天并列,明诸臣不得与满洲主并列,各当递降一格。崇焕还书,言满洲当将已经占领之辽东地方及俘虏,酌议还付,并撤回朝鲜镇守兵,以复不得再进兵朝鲜。事闻,朝旨咎其非计,数相戒谕;加以双方意见不合,和议卒无成。 五月,满洲大举进攻辽西,时大凌河城工未竣,总兵赵率教守锦州,围之不克,移军簿宁远。袁崇焕令诸将背城据壕,以车为营,环列枪炮。满洲军阳退以诱之,不为动,挥众进击,大败,士卒死伤无算。回军攻锦州,又以壕广不得进,毁大小凌河城而还。 秋七月,魏忠贤使人劾袁崇焕不救锦州罪,崇焕乞休去,以王之臣代之。 八月,熹宗崩,思宗立。 冬十一月,魏忠贤伏诛。

  思宗崇祯元年,夏四月,复起袁崇焕督师蓟辽。

  二年,夏六月,袁崇焕杀皮岛总兵毛文龙。崇焕自宁远一捷,颇自矜,谓满洲人已破胆,可望献地讲和。及再起召封,遂言五年可灭满洲。虑文龙识其诈,深忌之,至是以阅兵为名,泛海抵双龙岛,以计诱文龙,诬以十二罪,杀之。自是岛弁离心,不为用。其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相继叛去,全岛尽属于满洲矣。 冬十月,满洲主帅师入边,以喀喇沁台吉布尔噶为向导。先是满洲侦知辽西有备,故取道蒙古进兵。 十一月,满洲兵由喜峰口毁边墙入,围遵化。城陷,巡抚王元雅自殌死。赵率教闻变赴援,亦战殁。满洲兵遂趋蓟州,越三河,略顺义,进逼北京。总兵满桂帅师相拒于德胜门外,值袁崇焕自山海关入援,督诸路勤王军,营广渠门外。满洲主素畏崇焕,用反间计纵所获太监归言于朝,谓袁崇焕与满洲有密约。时都人士骤遭兵,怨谤纷起,指崇焕拥兵坐视。朝士亦因前通和议,诬其召兵胁和,将为城下之盟。思宗亦以崇焕擅杀文龙,疑其有异志,下之狱。 十二月,满洲分兵陷固安良乡,回军至卢沟桥,破副将申甫营,进次永定门。总兵满桂迎拒,战死。寻遣使持议和书,置德胜、安定两城门外,皆不报,遂移军越通州而来。

  三年,春正月,满洲攻陷永平,回军袭兵部侍郎刘之纶兵于遵化城外,尽歼其众,之纶战殁。之纶自制木,为西洋大小炮,用以击满洲兵,死伤甚众。后其炮裂,复奋斗十二小时,全军尽没,之纶亦被创死。满洲兵拔迁安、滐州,分兵向山海关。守将官惟贤力战御之,还攻抚宁、昌黎,皆不克,复遣书议和,不报。 二月,满洲撤兵还沈阳。 夏五月,华州监军道张春等攻复滐州,满洲贝勒阿敏,时拥皇兵屯永平,见军势甚,不敢赴援,屠城中官民,偕迁安及遵化守将,素城遁,春等追击之,袭杀甚众。关内四城皆复。

  四年,秋九月,满洲军围大凌河。初,督师孙承宗恢复关内,更理关外旧疆。以七月兴工,筑大凌河城,画夜崔督。工程甫半,而满洲军骤至,围之数周,以城守坚固,攻之不克。辽东巡抚邱嘉禾与总兵吴襄、宋伟等联军赴援。满洲主见其列阵严整,不敢迎击,引军还。联军于是夜趋大凌河,阵长山口。满洲主督军进击,伟等坚阵不动。襄复纵火逼满洲军,忽反风,毁襄营,襄遁走。伟亦以力尽引退。 冬十月,大凌河守将祖大寿以城降满洲。大寿坚守三月,城中粮尽,杀人马以食。满洲主屡以书招之,至是降。寻纵之归锦州,约为内应,毁其城而还。

  五年,夏六月,满洲兵攻察哈尔,降其部落数万。先是,满洲主累岁用兵辽本,皆无功,则以察哈尔阻隔长城之北,致其兵不能深入腹地,至是移兵攻之。部长林丹汗帅众西遁,其部落皆降。

  七年,夏五月,满洲主将兵渡辽河。 秋七月,满洲兵入尚方堡,纵掠至宣府右卫,分兵攻龙门、新城、怀仁、井砰、小西城、赤城,皆不克。 八月,满洲兵围大同,亦不克,攻城兵死伤相属。 闰八月,满洲主班师,退出尚方堡边二十里驻营,时察哈尔部长林丹汗已殂,其妻窦土门福晋携国人来降,满洲主纳为妃。 九月,满洲主还都。

  八年,夏四月,满洲贝勒多尔衮往收察哈尔部落,林丹汗子额哲帅馀众,奉中国历代传国玺降。

  九年,夏五月,满洲主更国号曰清,改元崇德,群臣共上尊号曰宽温仁圣皇帝,时临邦一致承认,独朝鲜主有违言,(时朝鲜国书并无不顺语,譒译官有意挑衅,故将原文譒误,激国主怒致决裂。)将往侵之,恐为中国兵所牵制,议先入扰。 夏六月,清主命英郡王阿济格等分道入边,沿途大掠,出冷口关而归。 冬十二月,清主亲征朝鲜,分兵屯辽河及海口以防中国,师次沙河堡,命睿郡王多尔衮等统兵自宽甸入长山口,豫郡王多铎等帅师潜袭朝鲜之国都。朝鲜主退保南汉山,清军围之。

  十年,春正月,清主渡汉江,营于北岸。初朝鲜事急,乞援于中国,并檄国中诸道勤王兵。中国时方苦流寇,不暇顾藩属,登莱总兵陈洪范率舟师求之,出海,阻风,不得渡,其国中诸道兵亦相继奔溃,不敢前。多尔痛督造小舟,进击江华岛,获朝鲜王妃、王子及宗室大臣家口。清主两次以书谕降,朝鲜主献中国所给敕印,帅群臣步行出降,约岁时贡献表贺。约成,乃还其君臣家属,留其二王子为质。

  十一年,秋九月,清多尔衮及戍王岳讬等分道入塞,蓟辽总督吴阿衡败死,总监高起潜迎战于牛阑山,亦败。清军遂由卢沟桥趋良乡,下畿辅城四十八,诏卢象昇督师迎拒。象昇主战,兵部尚书杨嗣昌主和,各持一议,不相下。清军已分三路深入,一由涞水攻易州,一由新城攻雄县,一由定兴攻安肃。象昇自涿州进驻保定,令诸将分道出御,大战庆都,犹未败衄,而一时列城望风失守。嗣昌遽奏,落象昇尚书衔,著仍以侍郎督师。象昇为嗣昌所扼,兵单饷乏,进至钜鹿,起潜相距五十里,乞援不应。象昇兵仅五千,行至嵩水桥遇清军,围之数垒。象昇奋斗,身中四矢三刃,手格杀数十人乃死,一军尽亡。起潜闻败,帅众遁。先是,帝一日召对六部,杨嗣昌言有盈城、盈野善战者服上刑等语,帝厉声责之曰:“今天天下一统,与孟子列国兵争时不同。今不遇一属夷小丑,纵不能伸大司马九伐之威,奈何为是言耶?”并戒以今后勿复言,后论星变。嗣昌又引汉武疑塞、元和宣慰、太平兴国连年兵败诸故事。给事中何楷奏驳,而帝反谓枢臣不必深求,其得君之专如此!

  十二年,春正月,清军自德州渡河,连陷山东州县十六。山东重兵已为嗣昌檄移德州,济南空虚。清军至,德王由枢以城溃被执。 三月,清主命降将恭顺王、孔有德等以炮围攻松山,副将金国凤死守不下,有德等复请穴地攻城,亦无功,围遂解。

  十三年,春三月,清军分略锦州、宁远。清主知宁、锦诸城不破,不能得山海关,山海关不下,不能图中原。是年命诸王贝勒等更奋往略松、杏、宁、锦。而相持旷岁,未有成功。

  十四年,春三月,清兵围锦州,城中蒙古兵内应,破其外城。 夏五月,辽蓟总督洪承畴等帅八总兵师十三万赴援,屯宁远、锦州间,城守祖大寿遣卒自城中逸出传语,以军营遇敌,毋轻战,承畴持重不发,而朝旨趋战,遂进兵,阵于松山城之北。 秋八月,清主亲统兵至,环松山而营,遣阿济格等夺获其笔架山之积聚,吴三桂等六总兵同时遁去,中途为伏兵邀击,死伤无算,蹈海死者尤众,承畴等入松山固守

  十五年,春二月,松山副将夏承德遣子夏舒,约清兵乘夜竖梯登城。清军夜至,遂拔之,总督洪承畴被擒,巡抚邱民仰、总兵曹变蛟、王廷臣皆死之。锦州城内亦因粮乏,祖大寿帅众出降。杏山、塔山皆下。 夏五月,清主俘洪承畴入盛京,承畴降,清主喜,谓近侍曰:“吾欲取中原,然如瞽者之不识途径。今得承畴,犹水母之有虾也!”时北京传承畴不屈死,帝惊悼甚,诏设坛都城,赐祭十六,并命建祠都城外。承畴、民仰并列。将亲临莫,方祭第九坛。而承畴生降之信至,乃止。 冬十月,杀兵部尚书陈新甲。新甲由武举历任本部,杨嗣昌荐以自代,为款局地也,帝亦欲籍款以纾目前,遂遣马绍愉等至建州,清不表谢,而复得嫚书,帝大悔恨。后新甲复申其说,再遣绍愉行,方至义州,清主欲杀绍愉,绍愉遁归,新甲由是得罪。 十一月,清兵至边,毁长城而入,自蓟辽分道而下,直抵衮州,凡攻克八十八城。

  十六年,夏四月,清军自山东还至近畿,所至屠掠一空,京师大震。大学士周廷儒自请督师,及出,次通州,不敢进。清兵至怀柔,蓟辽总督赵光忭会诸军邀战于螺山,皆溃。总兵张登科、和应荐败殁。廷儒侦清兵还,乃言兵退,请下兵部议诸将功罪,遂反北京。 秋八月,清主皇太极殂。初,清宸妃于十四年九月病卒,时清主方督军攻松山,闻讣,驰返京城,居关睢宫,朝夕悲恸,遂患𦚥疾,语言昏谵无绪,是年殂,看五十有八,葬承德县之隆业山,号昭陵。子福临立,是为世祖,以明年为顺治元年,方议出兵侵中国。值流寇长驱入北京,吴三桂乞师书至,遂乘机入中夏,取明而代之。

 卷二 ↑返回顶部 卷四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匿名别名作品发表起108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包括新加坡、加拿大、韩国、新西兰、两岸四地、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