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堂先生文集/卷十一

卷十 溪堂先生文集
卷十一
作者:柳畴睦
1928年
卷十二

杂著

编辑

溪亭讲会节目

编辑

一。小学一书。虽是小子所读。乃大学之根本也。朱夫子言此书为做人底样子。寒暄堂金先生尝表章小学。而谓小学童子。静庵赵先生亦以小学为磨世范俗之具。而列圣朝前后颁行是书之盛意。夫岂偶然而已哉。自夫学庸论孟诗书易礼春秋通鉴纲目诸经史。以及濂洛关闽之书。孰非讲读讨论之资。而盖士之明五伦敦百行。莫如小学。不习小学。不可以做人。不读小学。不可以读大学。处于家而爱亲敬长。就于外而隆师亲友。以至立于朝而致君泽民。皆由这里出来。则儒生之蒙学读过。年既长成。不复从事。有若初不经览者。可以更转头作补足工夫。故今以是书。首先读讨事。

一。吾人起居言动之节。具在此书中。今之所以讲此。岂徒讲为己。盖将于古人言行上且看读且体念。为做实工夫。不作共归于文具事。

一。晨兴梳洗。整饬衣冠。

进见于长老后。皆敛形端坐。以待开座行礼事。

一。朝饭后开座。

食堂罢后少顷。使斋直告开座。一齐出开座所。分上中下三等及左右列而坐。序齿事。

一爬任。

执礼一员。读法一员。直日四员。日记六员。东班首一员。西班首一员。曹司二员。到记二员。

定座后。先出曹司二员。曹司进纸笔墨砚于训长前。训长即于其各任名下。呼某名荐出。则曹司书之。揭荐纸于壁上。俾各察任。○到记二员。前一日书名出付。使之预为时到事。

一。行相揖礼。

依图式笏记而行之事。

一。设讲席。

训长在上座当中。诸长老列坐训长左右。两班首坐训长下诸生上。分坐东西边。曹司坐班首下居中。讲生列坐前行及左右列事。

一。开讲。

训长前置册床。床上置小学。讲生入再拜。因敛衽跪坐册床前。训长出大文。讲生读之。字音必明白。句读必精审。声无太扬太扬则涉越无意味无太弛。太弛则昏垫无开发读讫谨听发明其文意。之素所习通者。以己见对。所不习通者。以不知对。更请旨义。承晓解而后乃掩卷而退。退时再拜而出。直日及日记坐讲生后。谛听问答。详记之事。

一。勿围立。

盖静坐然后人安重而学坚固。亦必明听而精察之。座不齐整则威仪都丧尽。无足可观。况前后左右簇拥环立。无复伦次乎。其骇听视为如何哉。其各惕念。无或犯此戒事。

一。勿无端起立。

罢座前。若非大小便气不平则不得起出事。

一。勿喧哗。

喧哗则不但讲读问答之声。纷纭迷错。不分了了。其为乱杂无统。反不如不讲之为愈。如有此弊。岂非当日会席之不幸耶。其各惕念事。

一。言笑无妄。

讲说外无搀及佗酬酢。至於戏谑。尤为切禁事。

一。诸生相敬。

虽平居辈行相处者。讲席皆相敬事。

一。午饭后复讲如初仪。

厨人告午饭。曹司请罢座。使斋直告罢座。自训长以下齐起入私室。午饭后开讲。自当如初仪事。

一。当夕止讲。

止讲如午饭仪。夕食后诸生复会。或讲究所讲书文义。或论义理说话。或论古今儒贤事迹。或论通鉴纲目中人物。或论经礼疑义。间以文字诗句相唱酬。又或规责过失。又或劝勉程课。以尽切磋之道事。

一。每日如初仪。

一。诸生次第来会群居。而未应讲时。必须交戒互饬。及当讲席。端坐齐整。心志专一。然后路脉不差。意趣自别。凡诸谐谑浮薄之习。切宜禁绝。一以观善辅仁为法事。

一。有诸己而后教诸人。古人之学也。凡此皆我之所不能者也。然如以己之所不能。而导诸生以非其道可乎。诸生其无曰未出于正。敬受此书。一心不懈。自当有循序渐进之效。诸生其各尽心焉事。

祭问

编辑

有问于不佞曰国恤卒哭前。不许卿士庶人庙墓祭。国之典也。今若损其仪文物品而行之。可无干典之嫌。而得伸子孙追慕之情。岂有不可者乎。曰噫。不佞非深于礼者。恶足以知之。然窃尝以为礼由情起。情因礼伸。国典酌乎情礼之宜而施之者也。夫国君神人之主也。故国君薨而在殡也。梓官未及安于寝兆。陟降未及妥于神次。上下神人。胥不遑宁。宗庙山川百神。既不之祀焉。则卿士庶人之家。不暇礼享其祖先之灵。卿士庶人之灵。不暇顾歆其子孙之享。乃幽明固然之理也。是以国典之不许卿士庶人庙墓祭。盖亦推神之道而正人之事者也。今虽损其仪物。必有焚灌奠献之节矣。恶有开庙门出主将事而非祭者乎。国典所不许而行之。是非礼之祭也。因非礼而伸情。过情也。由过情而行礼。过礼也。过礼过情。非所以事神。其可曰祭之以礼乎。假曰非祭。情与礼非徒行者也。凡祭之仪。必备其礼而伸其情。徒情不以礼则黩矣。徒礼不以情则伪矣。今损其仪礼。固不为祭。则是不主于礼而主于情而已。岂不为黩之归乎。礼尚严而神尚静。今礼不可备。而特为子孙之伸情。动主出龛。尤岂当于理也哉。且礼有五服。成服前废祭之文。而遭缌功者虽值丧馀之日。未尝为伸情之说者。重其礼也。礼者圣人之制。典者时王之法。其重一也。而为差殊于其间。岂可乎哉。典之所不许。苟可以伸情。则礼之所不许。亦可以伸情耶。礼之所不许。既不得伸情。则典之所不许。亦不得伸情。当然之义也。故不佞断然以不行为宜。谨为之说。以俟知礼君子之财焉。

六稿记事

编辑

国初鲁陵事出。当时六臣。即世所称六先生者也。六先生中朴成河李柳先生。皆集贤词臣。诗文盛大可传。若兪先生发迹武科。管弓马事。其制作视五家歉然。无怪然也。见行六稿。朴成各一卷。河李柳兪合一卷。共三卷。嗟呼。六家墟。亲戚故旧及祸。复谁有著手作传后之图欤。彼即秋江冒禁立传之意。而家藏正学集。坐死犹不止者流耳。其盛大尚千百十一。况兪诗一绝。一毫芒也。风焰飏烬。无复下落。可胜言耶。未祸故脍炙人口。竟扶全而备数。靡此六稿将阙一。后人遗憾当如何。此非天理人事照应来处也欤。余尝于朴友奎铉甫家读此稿。不胜掩卷感慨。从朴君请借。辞以自家全族只此一本。余不敢强。谂板本所在在宁越彰节祠。祠僻远终莫能致。会家君佩瀛符。觐路出关东。忽念前日六稿事。私语于心曰祸乱也而收稿者何人也。因便也而不效于既刊之本者何人也。遂委路入粤中。谒仙寝宿禁梦庵。有高僧净一者颇识故事。亹亹说鲁陵事始末无错。余问六稿板安在。净云衲老于此。凡系本院无论书籍器物若事实。无不详,谛。未见方伯守牧大夫士之印玆稿者。如有之岂然。余闻不胜讶惑。其翌晋拜六臣祠。仍遍搜。迺于西斋得之。不特岁久刓弊。贴在地面。尘土充积。上渗下湿。太半腐烂。净僧所谓未见印者果矣。士类之慢藏如此。山衲又何以知其存不存耶。嗟叹者久之。即使册工梳洗。贸纸印二本。一酬朴君也。板本中又有成谨甫先生集题目者。谨甫成忠文公也。意者此刊时。先生爵衔未复。别号为世讳故欤。其文固已收入于六稿。则此集似不当重复印出。特念古人之义。玆又幷印之。为传世计。后仍语朴君曰六稿板弊矣。且伸褒若撰述公私文迹。幷不登刊。盍续图之。

书姜孝子事

编辑

故孝子姜公文辑字和俊者。系出晋山。而居陜川之愚谷。殷烈公民瞻之后戆庵翼文五世孙。公天性至孝。自幼而长。于养亲事。无不至诚。最以承顺养志为务。家窭甚。带经而耕。以供菽水。力服田。岁荒亦不匮。与六昆弟联枕。极湛和以事亲。亲常悦。母夫人病革。血指稣五日。及丧毁逾礼。居倚庐。枕苫草食以终制。考公病革。又血指稣四日。居丧一如前丧。时大歉。尽斥家庄厚送。终丧晨夕哭墓。丧终间日省墓。幷不废风雨寒暑。国有大禁酿。公素嗜酒。遂沈曲断飮。丙申元陵宾天。于家后尝为位望哭哀。齐素三年。遇国忌。恒不御酒肉。族姻知故曁巷里贱肄。急则恤丧则赙。凶问日为之却肉。凡此皆实行。而至诚所推者也。家状为言公嗜读书。事亲之暇。必笃学。诵经史不辍。夫质虽美而不知学。无以成其美。则其效亦有不可诬。又言家贫亲老。举业有妨于供养。早废不复举。其审于内外轻重之分又如此。公之子以周至性类公。以文学称。号愚窝处士云。公之曾孙和永北来三百里江上。为示其家藏文字。请所以传其行。余曰诚不可泯没也。录用之不及于其世。旌赠之尚阙于其殁。在公何戚。而岂非后人之所憾也耶。然实迹自在。公论不泯。又何如容力而耀观听也。畴睦不文。何足以发挥。顾其请益恳。去而复来。则有不可终辞者。遂撮其行实而为之书。

书闵孝子事

编辑

闵孝子名致元。善山府之新谷县人也。孝子事父母孝。自幼谨。母夫人患风痹十年。须人为转侧。孝子必躬扶抱。飮食之便屎之。不使妻与二弟代。汤饵牏濯。无不手自亲。及丧毁逾礼。后父公亦寝疾四载。而终其奉将持制一如前。李明窝丈为立传。赵省愆斋翁叙之幷详尽。余语孝子子凤镐君之托五易岁。以余于立言事。何所可当也。见君之久而恳如是。如不可已。庶乎出手。尚郑重之一于退者。岂是例让耶。余自是不尽分。实不敢耳。然二老言足可信。何庸多述然后为阐发也。若其鸡狗之异。诸述备矣。虽略之不叠床可也。今余所草出。即尊严实事。此岂细小耶。非诚曷以为此。诚之为物。岂非大处乎。君亦可谓知有所分者矣。君家其不匮夫。

书曹孝子事

编辑

曹昌凤者。昌宁人。居清道。故佐翼功臣孝文之后也。昌凤性孝。父老而病。水冰思生鱼。昌凤持网去川上泣。冰忽自解。鱼十数跃出。供之病差。盛热父遘痢㞃。昌凤尝粪进剂效。其丁忧持丧之节如礼。及葬日三省哭三年如一日。大风雨寒暑不废。拜跪处草不生为坎。噫孝子事亲之道。自有常行之正。不必待征于异事。然至诚所到。天人感应之理。亦自昭昭。不然王祥黔娄何以有此事。而朱子特编入于小学也。余素不识昌凤为何许人。其邻人朴雅寅秀为余道之甚详。其言可信。遂书此以付之。其亦出于乐道人之善云。

识花砚事

编辑

凡天不事。有吉有凶有消有长。此其理无不在。感与应之中。即天道也。而易之为言。载是道耳。叔程子说易。又发挥出感应之理。可谓尽矣之理也。不特大小大事。如细微迳路。方且洋洋流行。无一息停住。圣人岂欺余哉。余不敏何所识知。或因物感思。寻常推类。其亦有一端透漏处。即此花砚事庶几耳。虽不肖甚上忝祖先。独于祖先事。时有所不敢放过处存。丘垅之山木美矣而斧斤不寻。遗书也而散者聚敝者补。以至器用屏簇先泽所在。斤斤收辑。尔来十有馀年之间。虽其事力不从心。其心实未尝一日少弛。性且爱古。金石款识书籍器物一切属旧远者。至诚致之。其不可致者。无近远有闻辄一再造。求见乃已。玆非真正道理。大槩癖好则然也。一善康上舍起元大能甫吾家宅相也。年辈而叔于余。从吾王考学。以儒雅见称。壬子十月之吉下第归。历顾余江上。话次及花砚事始末详尽。盖善乡蒙台坊文殊村后山麓。有一大葬荒废久。今不辨谁家谁葬。七月雨水。冢左边崩陷潦落。樵竖过之。土石堆溃中有石二。一稍大色紫。一较小黑。紫面斲刻。斲隙土塡。塡处时见文理微露。黑之为纯形者同在一处。腹背相案。必初藏时下置黑。安紫于上也。竖怪而拓出之。亦不知何物。示村居李氏家。李氏即退陶老先生所撰墓铭之李孝子公薰之后也。李氏业士者见之砚也。发黑视紫背。背上有刻文曰谢义州柳牧使彦遇令公赠花砚十三字为题。其下方以五言排律。分上下各五句。二层双书为十句。第一句彩砚阿谁作。雕专造化工。第二句圆青天样面。方赤地形容。第三句质滑玛瑠润。光凝琥珀浓。第四句初看龙尾赤。还讶马肝红。第五句全句空。第六句崖下梅发萼。上空一字。岩下成䕺。上空二字。第七句全句空。第八句心如临嵌窦。下对崆峒上空二字。第九句全句空。第十句谢君千里远。下重上四字空。末书嘉靖三十有六年正月日蒙村。于是乡士闻之多来翫。为之嗟叹不已。李氏尤珍藏之。独不知柳义州蒙村为谁氏先人。谂诸乡士之可知者皆不识。大能从叔某娶于李氏。说大能此事。由大能雅知彦字遇字为吾家立岩公之表德。故方认是砚之为吾家物也。大能因向余言斯砚也。所在何莫非绝宝也。在于君家为尤绝。君家之君好古。归之君然后所谓尤绝者益称。盍图之。吾为君介之。君族叔之为吾妹婿者。知吾足介于是。以是恳余甚。余不是为者为夫君耳。余静听已。不觉惊喜。顾其义不可以徒得也。议欲酬之金不可。大能熟计。谓吾先集可当博易具。余善之。从族侄道准季文借西厓集原集十卷。别集四卷。大能墨传也。幷借之。合十四卷。腊之念雪夜访大能。大能躬诣李氏者数。又劝起其堂叔之李氏娶者。曁佗为李氏孚者。致力勤甚。李氏初抵之。终则幸听。天也。翌年中春。替送家季偕大能之李氏。进先集谢之。奉砚而归。于是不肖得上手敬览。仍复考审之。嘉靖是大明世宗皇帝年号。而嘉靖之三十有六年。即丁巳岁也。永慕录府君行年纪。乙卯十一月十七日陞通政大夫为义州牧使。十二月十二日。由淮阳路赴义州。此刻云丁巳正月。则乙卯十二月后不日为丙辰。丁巳正月前不日为丙辰。义之讵善为一千六百里。不于上任后丙辰不几时送来。其能诗之刻之若是敏哉。独恨夫蒙村姓讳字阙。竟无以详也。或蒙村号者行。其世代所处左。非所言耳。谁某置勿说。蒙村固自见也。即蒙村可知其居蒙台而号蒙村为无疑。则此墓之在蒙台。又安知非蒙村冠履之藏乎。且念赤罗延李氏。府君外乡也。蒙与罗壤。渭阳过从非切至。即童交心契。又未可知。非此何以二千里边塞新莅氄务。惟是之先事也。不以铭之。无以表厥心而示诸后。为是诗顾安所后时也。呜呼。此其际可见。信哉金石之有关于人也。不然孰知夫立岩与蒙村之事有如是耶。砚质紫。紫淡面带黄。黄紫相间。紫亦隐隐。细理成纹。如画微黄。长一尺广六寸二分高七分。

记朴译事

编辑

古者史法。事有可书则书。不异乎其人之贵贱也。然其书也。常详于公卿大夫而略于匹夫匹妇。亦其势也。闾巷匹夫。虽有善可书。孰传孰闻而表章之哉。是以韩子书圬者。柳氏书梓人种树。莫不发潜扬陋而欲其有传。此外史之所由作也。以余所闻。朴译人虽微。其事有足述者。朴译密阳人也。名不记。习日本语属舌官。通货异邦。取奇赢为业。貌甚魁伟。轻施重然诺。尝输官银至户曹。会女子哭曹门外。问之故。言其夫负曹银千馀竟自毙。今追妾至此且死矣。译闻之愍然。乃入曹中。还以所持银。即注削其夫名债案。已而女得释。译故雄产业。然专事施人竆急。由是赀屡匮。人益诵其义不衰也。译尝贷军门银十万两未还。李贞翼浣为大将。按簿觉之。诣阙白上曰朴某以小译。敢窃弄国货。请置期不纳银。可枭其头。上可奏。李遂出坐军门。拿某跪前。谓曰与尔期十日。银不办当斩。署其状。译即署趋出。然实无藏银。译尝有所善友人。至是行过之。谓其友曰多市酒。吾今日署断头状。且与若诀。具语其友。友曰银岂足死尔也。且飮酒。酒罢友捉臂谓曰第期日早来。及期译造其友。友曰吾有银可生若。然吾曩者恐吾子与孙之挠吾事也。已计送之乡庐。因亟以银出付译。既纳银得不死。由是李公贤之。复入白上。言朴某期旬日纳十万银。非才义有过人者固不能。请久任倭译训导以奖之。上从之。居数岁译赍二十万银送之其友。友怒骂曰尔视我为利息者耶。还其半。绝不与通。译既为训导。财复饶。益喜施。盖其天性然也。今其后孙蕃衍登仕籍。至郡县官者亦且数人。岂非阴德之报耶。呜呼译可谓贤矣。而惜其友不传其名姓。微某之贤。何以友其人哉。若世之士大夫身馀粱帛而吝锥针末。朝吐胆肝而夕背之者。其尚不愧而死耶。

记老逸说齐家事

编辑

有赵中植者。问于吴祭酒煕常吴居惊湖号老洲。赵吴门人。咸阳人居京。曰。某人以学行膺抄选。其修之身而齐于家者。宜有以异乎人之为教。今其子弟不谨。多有不能导率之谤。反不若凡众人之门庭。此无或自家心身正修底工用有所未尽而致之者欤。吴曰看人大槩当于自家用意行事之肖不肖而为之贤不贤而已。何可以其家之不幸有不驯子弟而律之以不能齐家之失乎。如未详其人本末虚实实处。未可遽以此吹毛也。虽其人闻其谤已。受之以为咎而无所辞。然此何有益于惩其子弟之恶也。只不过幷其父兄而陷于过耳。李生明九出入吴门。为余道其问答如是。故漫记之。

余作吴赵问答说。客过之见而难之曰。子之作此文。其必是吴之言也。吴言是欤。曰不徒是也。是真有工夫之言耳。客曰然则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等传文圣训。皆可为虚文而无所著落处矣。恐其弊遂至于或问所谓专务修己。都不治人。而拱手以俟其自化者耳。恶可也。余曰盂方水方。丧端景正。天下事物之理。本自如此。身之所修。家安得不齐哉。圣人之有是言。即是理之常。耒耟陶冶。一或不齐。生人之道。有不足矣。况乎孝悌慈。人道之大端乎。自大学自治而治人。次第工效言之则诚然矣。然吴岂不知大学之说为天地之常经人事之达道而为是言也。又闻吴于彼中近来抄选者流。最称学识端的。人亦稳谨。余尝见其子弟之为本牧者。雅拙修饬。真可谓父兄子弟。若是人者亦岂故为新异之言。以自归于背经者类耶。此不过出于因万世之常道而参一时之变处。自其所遭而言。自其变处而言。斯不失其本情之常而已。故其言也如是。是亦仁人君子恕之一端也。即其言而方识其用工处。吾之所以作说而发明其意者然也。客曰子之为吴之言则似然。然以吾所见则吴之为某人说。特其有过中求无过之意耳。若某之为学制行。诚有可疑。如其刑于宜其之道。无所瑕累。子弟之愚顽无识。虽无所比。必不敢生非僻之心而甘自陷于悖戾之科。此世为人之学。例多居室之违者。正类木病而蠧生也。余才闻其言。便竦然起坐而请客曰客休矣。诚如子言。张子之谓即于其亲已有物我者。方是寻常话头。而了翁之云见其有不是处者。不幸而近之矣。设使其父兄矫情饰行。毕竟取败。为其子弟方将隐过之不暇。几谏之有道而庶得为纳父兄于无过之地者。其非为为人子弟者之事乎。焉有为人子弟。而潜怀不服之心。而显售无忌惮之所为乎。尧大圣。柳下惠大贤。其子丹朱不肖。其弟盗跖巨恶。以大圣贤之训。而父子兄弟之间。尚不能使之陶染变革去恶从善。则其人所遇之人。若是中人之性而无甚害理。虽非如某者。人姑将导之以齐也。若于其子弟一则戾锺难化底物。其人真有自家心身上实工夫。自家自自家。何与于此等耶。大槩此等。好则人怒则兽。其可以家尊父兄之嘉言善行。而为之承受感悟。敬将归念。不敢肆其恶。而做得革心向化乎。不然程子何以云圣人与居。不能化而入也。吾故曰最难者齐家。而治国之易。易如反掌也。客曰然则大学齐家。何所取义。而子所云治国易者。其说可得闻欤。曰大学不云乎。五僻二莫知其非。为不能齐家之第一病根乎。有一于此。失其好恶之平而陷于一偏。身不修而家不齐矣。本经之旨。不外于是矣。今余所云即其变处。而子乃以常理而强而同之左矣。治易于济者。以其有刑政也。尧舜不能化四凶则流放而窜殛之。孔子不能化少正卯则诛之。程子曰心虽绝于善道。其畏威而寡罪者。非此之谓乎。至于家道则教化无所行。刑罚亦无所施。此吾所谓治易于齐也。子以为如何。客唯唯而退。

奉安文○常享文○告由文

编辑

良川书院忠平公静轩洪先生奉安祭文

编辑

丽有大臣。圃老死国。倡自先生。异代同德。人亦有云。不愧其职。匪直相业。一代准则。见于危难。益验有识。吾岂吾身。素讲者即。高墉住扎。一丝衣敕。山呼星散。繄老臣特。紫焰焦苍。西华嶷嶷。魄毁气全。宇宙充塞。丽道将坠。或几乎熄。不有先生。臣纪谁植。继有作者。于斯为式。旷怀先生。其道不惑。观北而东。清䜩首直。礼乐经术。盖本学殖。杀身成仁。求仁而得。从容取义。见义而克。先生所就。实惟学力。儒贤忠义。金石合勒。二忠而已。之言靡忒。视此裔云。于何游息。良川有祠。坡潭先食。世代虽远。自厥绍翼。崇报尚阙。神庶其恻。于焉跻奉。旧降新陟。一堂三贤。可诏千亿。山川改观。衿佩靓饬。永久流芳。俾惠拂拭。致悫象存。歆我馨稷。

常享祝文

编辑

国之元臣。世之宗儒。勋忠节义。既具且殊。

右忠平公静轩洪先生

学以排异。节则从容。有绍有翼。为百世宗。

右文正公阳坡洪先生

行自家得。学由师传。敛昏仪明。其跲也全。

右西潭洪先生

河上世祠奉安文

编辑

曰惟祭社。崇德报功。沿流溯源。匪私伊公。于赫典书。肇迹鸿逵。煌煌簪绅。令望令仪。自丰之河。实启我柳。维时河曲。旷不人守。山盘水抱。窈奥其中。惠而携手。裵公与同。退处田野。适我之愿。世代虽逴。足征文献。允矣立岩。资特珪璋。考律修乐。推田养庠。伸贤独启。斥奸先见。待夷得体。辞直意眷。湾清海肃。北钥西钺。陶山寄意。抚襟嗟咄。朱节嘉惠。后学起敬。有学有业。厥施未竟。是宜笃生。文敬文忠。遂大而昌。用延无竆。亦粤龟邨。同堂贤弟。承运迭作。蚤占高第。翰注贤赏。先公有子。玉署正笏。闭奸辞仕。我林我泉。捿捿初服。最后收叙。弊莅边筑。柄戚所嘱。公不陨闻。霜台晋长。颓纲几奋。大行监董。丧事立办。庆诏迎颁。服议众幻。一言折中。了若龟烛。百僚动容。礼仪遂缛。西顾重卑。微公畴可。斯民无福。大命中堕。猗我三祖。实维根柢。凡厥佑启。可食百世。矧伊河东。始大门户。俎豆之议。繄自父祖。之功之德。匪享曷以。一体崇报。宁敢或异。有待今日。莫非先意。非直追远。寔逌好懿。来之董之。有严明宫。衿佩静肃。粢黍洁丰。合堂餟食。情理允宜。世序高下。视礼靡亏。以元以配。以诏千亿。碧泓增清。丹崖动色。匪德奚述。匪功曷追。惟其后人。尚监在玆。

常享祝文

编辑

德著而基。迹微而义。有绍有翼。百世不坠。

右告元位

松岭祠常享祝文

编辑

孝友庭闻。文学乡推。遗风有自。诵慕不隳。

右告箭溪

工著遗书。行慕小学。成德不施。百祀匪邈。

右告一默斋

凤林书院深谷张先生常享祝文

编辑

学力深实。襟怀洒落。遗风百世。诵慕无斁。

虎溪书院东川李公常享祝文

编辑

义著劳绩。德树贻裕。是庸报祀。愈久愈慕。

忠烈坛岁一祭祝文

编辑

忠存社稷。义效封疆。视彼衣衿。万古纲常。

右赠左承旨权先生

忠烈之气。仁义之学。一旅原壄。所立者卓。

右赠吏曹参议金先生

迹屈州掾。义薄云旻。为国为官。炳烺千春。

右赠掌乐院正朴公

道南书院埋版告由文

编辑

于惟先生。绍古圣统。陋矣汉唐。光于赵宋。笃生东方。渊源流通。吾道在南。有侐明宫。青襟将事。秩秩豆笾。瞻慕兴起。引之岁年。将废也命。天丧斯文。撤令遽及。象设遂沦。聚首丘墟。伤痛以归。奠献斯止。于何更依。

凤林书院松窝张先生,岐山张先生分奉后。元配位告由文。

编辑

于惟鹤翁。明宫揭虔。崇慕自昔。讲议已年。席间函丈。父子同祠。厥有幷议。曰松曰岐。一堂合享。情理允宜。次序高下。礼数匪差。谨承定规。敬恭遵守。何图分餟。伊其左右。象设湛乐。如失在傍。后生依依。惄焉含伤。各尊有云。郑重谁诹。玆当席虚。式陈事由。

右鹤渠元位

自顷合享。家庭幪屏。严侍叔陪。怡愉典型。情理无间。瞻慕弥切。于焉分奉。松岐座撤。警咳仪刑。如闻如睹。事虽靡常。义各有主。谨玆因由。敢昧陈辞。不显亦世。父子一祠。

右深谷配位

凤林书院松窝先生,岐山先生还安时。鹤渠,松窝,岐山,深谷四先生合祭告由文。

编辑

一堂四贤。几载瞻依。天伦之乐。存没宁违。中间分餟。义或参差。不远而复。可见同彝。更事之始。亦讲规仪。世序以次。列享斯宜。公私合辞。家学渊源。肆涓吉辰。敬荐椒樽。玉山增重。洛水益清。相我鼎来。俾永厥诚。

忠烈坛忌日行祀时告由文

编辑

今以本祠既撤。寓慕无所。士林本孙。惄焉含伤。玆用设坛于祠庙遗址。迺以每年四月二十四日殉义之日。设行岁一祭之礼。谨以酒果。先事敢告。

苍石李先生加赠焚黄告由文

编辑

大东煕运。儒贤作兴。陶山集成。大道遂弘。孰得其宗。有卓文忠。主敬之学。如日之中。猗欤先生。天笃降之。有见有闻。早自得师。埙篪而涧。伯仲于愚。敬义夹持。绳墨罔逾。仁为己任。工不等躐。蕴之德行。行则事业。扬于王庭。尧君舜民。敛之吾身。溯洛证闽。历值时艰。应机殚诚。昏辟愈庸。群奸交横。退勇守正。西山荒径。长陵临御。俊贤盈廷。起废膺明。望实弥隆。刳肝纸入。屡动宸聪。勋贵殷咆。我以昌言。秉礼履经。全恩理冤。忠至义大。亘古及今。纵阏当时。寔赖吾林。箴诫二篇。诗警八帖。木石绣铭。德蔼道浃。繄古豪杰。间世挺生。道学名节。亦各殊程。显允先生。式克兼之。渊源直接。统緖昭垂。嗟惟爵谥。盛朝令典。匪直酬贤。亦以劝善。所以由来。几许阐扬。独我先生。幽贞含章。原从例赠。夫岂崇终。伊昔排云。好懿攸同。彼议竟格。多士赍郁。逮我当宁。圣作睹物。元老陈谟。天心感发。冢宰正秩。丹诰若曰。百年孱仍。感泪霑臆。岂伊力为。实惟时适。玆涓吉日。牲币是将。德音不瑕。斯文增光。功存世教。泽及来裔。尚其昭格。惠我永世。

文简公苍石李先生延谥告由文

编辑

于惟先生。道尊德盛。学资先师。业赞两圣。春嘘物茁。金刚矢直。而始自任。阐明扶植。其气浩然。充塞宇宙。其书炳如。端的受授。或畸于时。有待后贤。道不坠地。文不丧天。旷世恩裦。幷及爵谥。匪直酬报。亦以劝示。道德博闻。一德不懈。曰文曰简。名实靡差。王人来宣。衿绅齐饬。观慕兴起。世万无极。西山苍翠。伊水泱泱。恭承恩礼。拜稽趋跄。涓吉奠泂。敢告事由。尚其歆格。俾永垂休。

文翼公归岩李先生延谥告由文

编辑

猗欤先生。挺出间世。天赋特异。令闻夙诣。正直弘毅。英明鬯彻。本以孝友。奋以忠节。粤在妙龄。已自修治。益磋以切。尊闻行知。溯厥渊源。庭潭函泗。穆之之才。希文之志。世则虽旷。身俱以担。持此以往。畴诚不堪。内行外检。咸可称述。如其事业。尤光史笔。裒然大阐。晋涂载辟。自昔在褐。人期皋奭。斥祀靳首。为是之以。屡著劲直。台端鹗峙。众叹神明。瀛馆狐焚。湖𫔶巽竞。清查戢狺。皇华遴干。傧章登谣。阶试逞嚆。彼白者僚。瞋目语难。曷用万科。手纸抵相。洞陈祟魔。惟其苦心。两款之控。一罢体府。一均岭贡。圣依善继。礼釐统正。当告义大。宁顾射影。囊封恳激。幄对密勿。君臣一心。天神可质。兼长国子。以身为率。肃肃皋比。多士祇栗。载是教法。往钦南土。宜国利民。有石穹古。上不郊迎。俾按胡吃。创流殷鉴。上党之炮。异已则匪。曷以私遏。铨衡自平。府院任劾。十一兼管。恒戚尽分。孽竖恣黩。曷关忠谨。两戚负阴。二仪冤塞。罗织无端。体府为目。请罢者谁。复设者谁。今以复设。迺反咀持。终古凶壬。一法传神。秋风血泣。土雨日湮。竆痛极冤。于何可泄。不有天定。人孰为雪。己巳伸复。首先侑赠。副学登筵。玉音咽凝。尔父之冤。予悔无及。中间甲戌。纵复剥夺。天心大悟。卄年之辰。贤孙鼓闻。名相议陈。台梗踵丑。祸心弥撞。岂予再误。幷依由降。恩诰日炳。魑魍晦形。惟是党人。世盘于廷。哀荣易名。旷不举行。百世新化。此日盛典。勤学好问。思虑深远。曰文曰翼。象德允名。吉月良辰。清酌洁牲。王人来宣。衿绅齐跄。鹤山增翠。洛水弥长。伏读告辞。天地莽苍。来云感祝。泪澈泉壤。伏惟尊灵。降鉴微衷。庶赐歆格。以启后蒙。

孝贞公耕斋郑公延谥告由文代本孙作

编辑

恭惟府君。月翁贤胤。冶老闻弟。禀性之仁。力学弥启。克全其天。以事其亲。生养葬祭。诚礼幷臻。终制于墓。毁甚鸡骨。终身于庙。不废下室。遗逸之荐。为亲而仕。莅之以冰。弃之如屣。昔嗜羊枣。或阙奠尝。岁暮风雪。即庙彷徨。夜哭朝视。七株萧森。白子离离。可供来歆。公去树枯。邑审𫔶闻。百世之旌。三纲之训。世谓公孝。神明感通。亦知公学。渊源所充。盛典初行。公议犹慊。世代愈邈。懿迹将掩。来云力孱。士林声彻。有感天衷。恩数旷绝。慈惠之孝。清白之贞。难谖者实。不没者名。王人来宣。衿佩齐跄。恭陈仪物。载升芬香。拜稽恩荣。祇荐醴炙。洋洋如在。庶赐歆格。

孝肃公东圃裵公延谥告由文代本孙作

编辑

丕哉忠孝。人纪之极。以此维持。世教靡忒。终古及今。尽分者几。有或是实。宠典克伟。猗嗟先祖。二致一事。所以成就。实行兼备。少小事亲。畴不称孝。引虱尝粪。辄应其效。推以友于。宁忽分寸。券纳于圹。自取荒顿。文武备具。又是全才。遂慨拘习。投笔为魁。北荡南缮。海鏖江遮。凡几折冲。功孰有加。忧深行在。车械舟税。两平营烧。层楼酋殪。闲幸漆碧。权李同俦。百战万死。一身弥遒。士女蚁沸。饥疫式月。生赈死殓。千秋肉骨。高坐麟云。或无劳记。而处公者。亚卿兵水。屏树圃静。冰蘗穟冷。追惟武事。亦文学幷。识推之鉴。粤懒柏松。传信之笔。眉雪磻重。赠忠旌孝。纵出崇报。原从之录。恒切舆懊。渊衷旷感。易名增秩。曰孝曰肃。允副名实。伻官来宣。衿佩齐迎。恭陈仪物。拜稽恩荣。鹤山增翠。鉴水弥长。尚冀陟降。佑我无疆。

宗叔贞简公丰安君延谥告由文

编辑

恭惟我公。厓祖祀孙。健陵名臣。世德渊永。天赋纯仁。学不自居。行为人师。守确识微。动合其宜。早岁誉髦。晩暮荣显。退如急流。处若怯愞。正笏垂绅。秋旻长庚。青蓑藜杖。野渡舟横。一德全归。百世完名。惟时节惠。例及正卿。曰贞曰简。恬若平易。纵云常典。实副舆议。王人来宣。衿佩齐跄。恭陈仪物。载升馝香。拜稽恩荣。祇荐鱐腊。洋洋如在。庶赐歆格。

葛川林先生加赠焚黄告由文

编辑

伏以圃老倡学。吾道遂东。群贤承奋。渊源流通。寒蠧正脉。静晦极功。斯道之明。如日之中。谁为学禁。榛我圣路。人虽可戕。道岂终瞀。退陶集成。山海高诣。接夫千载。卓尔百世。维时先生。幷运而生。资本纯粹。志亦专精。内敬外义。有立有觉。仁为己任。圣斯可学。入同三贤。契在深密。谟存诚笃。出共六逸。屡典之绩。粗见端因。苟非自修。何以新民。德成行备。而莫不式。追惟源本。孝斯为极。恩旌优礼。纵及当时。去世伊远。哀荣莫施。岂无诵公。寔由仍替。儒章近郁。辇路始揭。廷议佥同。王言孔宣。锡以冢宰。宠以儒贤。久阙可欠。今举有待。不显其光。于昭如在。维弟瞻慕。幷时旌赠。事既不偶。恩亦相称。载诹吉辰。牲酹是虔。太中在座。伯叔后先。衿佩瞻聆。孰不钦耸。三洞长清。德岳增重。功存世教。泽流来裔。尚其格思。惠我永世。

瞻慕堂林公貤赠焚黄告由文

编辑

煕运休明。河南作兴。有卓葛翁。大道以弘。先生是承。发轫之初。脱去吴略。反读邹书。操存于中。绳尺其表。孝悌为本。二连齐皦。宏博之学。无所不通。尤于大易。深臻其功。惓惓教人。必以躬行。庶几礼乐。绍古作程。德言其崇。年位不称。水丘之心。圣诔可证。嗟二先生。兄弟师友。席间函丈。生没前后。生同旌表。殁共赠制。一心相传。百世无弊。圣明所烛。章甫所仰。祇奉宠光。感慕冞长。蠲吉合祭。敬溯本原。本原维何。性理渊源。凡玆秉彝。岂有今古。陟降如在。尚冀鉴𫖯。

赠童蒙教官崔公焚黄告由文

编辑

非亲何子。非君何臣。孝竭忠尽。乃可为人。显允惟公。之言也髫。黑齿豕突。民邑荡飘。旸谷火迫。负母求全。道遌有人。义事可连。夺其枪蹑。首级数百。且骂且哭。曰亲曰国。本天岂殊。彼贼亦感。采采为养。萝葍岩𥦔。寻盟本郡。其倅曰裵。廓彼氛秽。清堵崔崔。君亲两全。即此之故。献馘何心。大树风溸。既尽其分。遂晦终身。耕山自给。居安任贫。慕老有诗。幽潜寔阐。如我不信。请看斯撰。百年沈屈。实由仍替。所以迩来。乡道议继。辇路揭迹。天恩涣发。童教貤赠。有诰若曰。日辰吉良。牲醴肃将。追惟德义。俾也可忘。山水增光。衿佩齐跄。尚此昭格。惠我无疆。

孝子赠教官姜公焚黄告由文代本家作

编辑

于惟府君。天赋孔仁。克全其天。以事两亲。髫而惕老。小学中人。支不承祀。生养可伸。夫爨妇滫。甘旨无阙。父痢跨岁。不见秽湿。母痾积月。厥移虮虱。指断露祷。粪尝冰浴。行有至难。命乃少须。血泣追柴。丧祭遵朱。风雨木拱。阶砌草枯。寤寐亲颜。寝墓不稣。凡此至行。备具者谁。耳眼环堵。不肖其私。尤其大处。此由学来。几之善恶。性情之培。曁夫位育。排图致知。义正守确。斥洋之邪。先民有言。有德有言。惟我府君。庶几斯论。公议久郁。辇路近闻。𫔶状曹启。始发其蕴。闾表纵未。官教且荣。爵以孝名。岂府君情。朝家令典。崇奖风励。不肖情私。感祝咽涕。玆涓吉良。且速宾朋。宣教黄燎。改题香升。谨以清酌庶羞。式陈明荐。

赠持平永慕庵崔公焚黄告由文代本孙作

编辑

伏以山海之乡。湖溪之家。懿我高考。躅美遁嘉。高考有行。孝盖源之。性自天出。闻亦世遗。温凊滫瀡。出告入面。务供欢笑。历陈闻见。老莱之婴。终身之慕。丧而祭而。动合仪度。凡此之仪。一出于朱。手抄朱礼。自昔坐隅。皎行宁屑。常处煞高。常之为诚。天心所绸。积雨川溢。亲輀莫涉。临水号天。风䨓尽烨。于焉水断。俄倾之间。此鲜史觏。岂徒绘斓。举路凄心。倾槖助葬。公车何物。变彼巨创。人已虽间。轻重可衡。无所为为。某也奚名。伊后之艰。稽兆叶嘏。彼梦何人。锦江哭者。孝感之应。阴德之报。理固然矣。书经是诰。高考有行。盖撮而识。纵由天分。实资学力。童而白纷。一心渊冰。燕居之室。不废夙兴。缚柴门外。无一物俗。白竹含风。清池受月。奚知于人。所全者天。莫泯者存。公议百年。今为奏本。辇路载飏。不待揆曹。霜台上偿。荣动泉隧。光被衿细。矧伊来仍。黄甲同辰。庶几志事。万一粗诚。涓吉燎黄。牲腆醴清。尚其降格。惠我永世。恭奉教旨。不胜感涕。

赠持平进士晩斋张公焚黄告由文代本家作

编辑

德尹嵬烈。竹翁靖修。懿哉先考。厥緖是由。先考有行。孝盖源之。性自天出。闻亦家遗。亲有告癠。孩不笑啼。抱而不乳。若色容低。早时失怙。病不终事。是常哽怆。纩属而已。曁长成来。闱节靡安。爨煎躬以。替莫之干。宵不承目。或旬或月。伊志与命。宁敢小咈。体煖寝燠。旨甘备丰。不知手胼。惟觉心融。视我所奉。藿空胫露。一指再血。母稣叔诉。丧祭以礼。一遵于朱。深峡高葬。人所靡途。返虞风雪。独旋往省。家人震恐。结庐为屏。高山童然。匪水所在。亲汲数里。朝夕奠酹。山溪早涸。呼号煎灼。傍有石罅。一线渗滴。手之为坎。樽罍洋洋。撤庐随渴。限彼三霜。庐柱华叶。不以冬萎。污米责躬。山鼠自累。处湿剧痢。灵液神致。亦有大虫。卫若家字。凡此灵异。至诚所藉。有感有应。理固然者。是以书经。笋鲤不忒。纵由天分。实资学力。童而白纷。一心渊冰。燕居之室。不废夙兴。言必性理。讲必心近。异说必辨。奥义必櫽。一庠晩登。我遂初服。缚柴门外。无一物俗。白竹含风。清池受月。臞形静观。象数渊窟。八耋归全。墓草三宿。之行之卓。公议愈笃。撮为奏本。辇路载飏。喉彻春启。大僚筵尚。霜台报可。上鉴赫临。荣动泉隧。光被绅衿。矧尔不肖。恸缠风树。庶几志事。万一粗寓。玆涓吉良。用备牲醴。谨奉恩宠。以告以祭。乌山增翠。洛水益清。伏惟先灵。尚鉴斯觥。

赠教官高公焚黄告由文代本家作

编辑

伏以惟我府君。生丁愍凶。在乳失恃。已泪盈瞳。父痈廿载。其浓满口。泣彻秋旻。有烂星斗。非时之蚣。不期之参。有感有应。理无古今。必禀不专。恒侧不离。施诿亲命。衰犹婴戏。丧致其哀。葬以其诚。章甫相礼。数郡其倾。大节细行。实合论撰。列院相告。诸老有传。公议愈郁。辇路以闻。𫔶状曹启。始发其蕴。闾表纵未。官教且荣。爵以孝名。岂府君情。朝家令典。崇奖风励。不肖情私。感祝咽涕。玆涓吉辰。敢速宾朋。宣教黄燎。改题香升。谨以清酌庶羞。虔告事由。

张忠贞公享祀告由文代本孙作

编辑

恭惟先祖。有大名德。显于丽末。屋社罔仆。祇今玉山。过式如昨。子姓荫休。蝉联舃赫。大贤挺生。益征善积。惟世既远。祀祧已毕。祭社伊始。历禩几百。朝令有严。事竆心极。由来享仪。于何可肃。出入瞻墟。愈深怵惕。人情所同。礼仪可式。本始之思。庸敢或斁。立春先祖。厥有祭族。询咨佥同。来云千亿。亦粤祖妣。匹德垂隲。追远之享。曷不配食。其始自今。永永祇饬。尚冀尊灵。俯垂鉴格。

新堂郑先生墓道立碣告由文

编辑

于惟先生。道德为宗。乡冶里毕。承寒授松。纯粹滢澈。高明正大。知至物格。案上山外。操励顽廉。蜜柏寓讽。或发之微。或验之梦。一顾壬犀。独举冥鸿。百世后先。邈矣高风。身虽不遇。道不容磷。人尊学问。世秉彝伦。爵谥哀荣。纵久不备。俎豆崇奉。有举靡坠。矧玆丘垅。体魄所安。仪卫尚阙。行路攸叹。孝思由来。岂无追远。石输海逴。文要樊健。几代含诚。力不从心。敬埋谨箧。有待来今。事力匪赢。世故靡常。临猝经纪。载屹于冈。请识其由。以贲石末。或欠仪节。更俟拾掇。衿佩济济。相礼虔诚。乌冷增重。洛镜弥清。陟降惠我。俾永无斁。馨香始升。怆慕遗泽。

松堂朴先生祠庙移奉告由文代本孙作

编辑

恭惟先祖。偏邦挺出。一变之资。奋起南服。履艰际明。出处正纯。攻苦学力。造诣深真。道尊德盛。儒贤咸宗。天未丧斯。承启迺崇。眷玆省谷。先祖攸庐。遗祠有俨。三百年馀。迩来来云。纵甚单弱。如可保守。宁敢迁易。支裔数三。东西漂泊。一线孤宗。香火不绝。宗孙锺基。不幸夭折。只有孤寡。又无弟侄。藐玆孤儿。时甫十禩。孑然独存。谁与尸事。惟彼瓦城。泉甘土肥。地邻桑梓。士袭光辉。裔孙光梓。已先侨住。即今事势。莫可奠旧。既舍此土。盍彼之图。祖以孙依。宗以支保。神理人情。允合慰悦。顾瞻感怆。祇增摧咽。今以吉辰。敬奉神主。安于寓所。庙宇如故。玆将事由。谨具酌馨。伏惟尊灵。永世是宁。

梅湖曹承旨公影祠还安告由文

编辑

数朔移奉。夙夜靡安。匠事甫讫。庙貌复完。椅卓还正。瞻依如前。吉涓酌泂。厥由告虔。

畏斋柳公墓安石告由文代族侄作

编辑

恭惟我府君。邃学高识。承家庭而足以为儒林之宗主。潜德懿行。裕后昆而足以为乡邦之表式。旧堂岿然。忠孝扶植。祖考嗣兴。家声弥增。积善馀庆。于是乎征。惟是墓道。尚阙仪物。无以示于今与后。纵云已缓。盖有所受。诸宗合议。齐心协力。经纪多年。告功在即。凡所得磨治者。床石一香炉石一望柱石二。床石前面刻考妣位姓贯爵衔。即从曾孙道性笔也。玆于今日。安于墓前。庶几有以用卫茔域。永久垂示。使子子孙孙。瞻慕奠安。劝忠勉孝。以无忘我府君贻谟锡衍之意。固是私门一大庆事。只是孱力莫纾。赍诚未遂。尚未有以具府君事行一通。借手于当世君子立言之下而为志碣之备。幽明之间。不胜怆恨惶兢之至。谨以清酌庶羞之奠。将此事由。虔告窀穸。伏惟尊灵如在。尚赐歆格。

王考江皋先生文集告成文

编辑

恭惟我先生易箦。于今十有九年。音容日远。而盛德光辉之在人心目者。愈久而愈未泯焉。咸以为先生遗书失今不刊行。世道人事终有不可知。相与各出如干物财。竭诚鸠殖。许多年所。头緖稍成。始于庚子春。裒稡乱稿之在巾箱者。搜辑往复之在各处者。得数十巨袠。谨与及门徒弟远近同志。或会山庵。或于江庐。考证校雠。靡不用极。三四更本。十分精审。玆定为十篇文字。缮写一通。迺于戊申夏。开刊于道南书院。凡系民彝。好德攸同。乡道士友。迭来相事。送赙助需。大小蕫工。率皆乐心兴役。始事四个月而工告讫。可谓速矣。而印出之未克趁时者。不但大役之后。力不遑暇。补刊之合商。讹缺之追正。有似埽尘。因循迁就。以至三四年之久。则于是乎不肖等之罪。益无所逃。今庸敬加梳洗。更无未尽。至善。然后监印精糚。先布亲知。次及乡邦。又将续续随刊。俾作广传永久之图。呜虖先生。叔世斯兴。心传闽洛。道绍陶屏。践实知真。粹集醇如。准则吾儒。不知不愠。百世之下。有欲考信。其庶有感于斯集。谨以酒果。用伸虔告谨告。

溪堂开基告祝文

编辑

家后主麓。其下柴里。先人所卜。四世于此。有山有水。有涯有碛。中通一溪。居然泉石。自厥小迁。芜废百年。松楸雨露。但有凄然。屏世微踪。无闻馀齿。理合归处。先垅之址。迺眷斯区。可易容膝。自信不谋。作事鲜实。始初开拓。竟归无成。几客山中。惄焉萦情。及今经始。岂容小缓。于焉置屋。俾送寒暖。采山钓水。诵诗读书。吾何求哉。其乐只且。恒患靡静。素业不治。且念先所。遗弃增噫。志不近名。迹非犯义。人猜鬼怒。其庶免忌。惟时庇保。寔神之祐。敢不昭事。以冀阴右。玆当开土。敢陈鸡柿。其始自今。于歆永禩。

哀辞

编辑

李乔伯晩臣哀辞幷小序

编辑

余与乔伯知。相谓曰异日无论子与我,孰先死。必一人先死。在世者不可无言。今乔伯先死矣。吾辈所谓异日。指衰而老之日。曷知今日为异日耶。乔伯死而三霜将尽。吾终无一言。是负地下友。遂抆泪而为之辞曰。

我诔子兮。匪敢曰识知。子是老先生之云仍。既秀干而懿资。岂惟干与资。中心服先辞。有美人如许兮。孰处不宜寿若位而施之。况子兮一布衣而早阏而薄命使人悲。呜呼。吾弱冠始见子于东京。立而再见子于京师。三十四年十月之望兮。三见子于达城。追随是皆逆旅而场屋。曷其曰往从之而相期。惟其戊申秋之造弊庐。己酉夏之江院。书。在余心曲而无时遗。呜呼陶谷兮掩柴。罗山兮种术芝。庶几从子而餐芝。芝方秀而子先萎。吾知子风流足以为湖海之豪。持守足以为洪溃之砥。磨之不为磔。泹之不为缁。胡为乎弱子而苴衰。鹤发两亲泪如丝。余于乔伯仲闻再从之幷世而生。既不知其天道之丰于一室者如斯。余于乔伯仲闻再从之止于是而幷时而死。又不知其天道之祸于一室者若是奇。既不可知其生与死。撮其槩而寄。於戏。

郑学初哀辞幷序

编辑

郑君学初之死。余痛惜之。过时而悲。同志之士知学初者。闻学初死。咸对余吊。不知学初者。反疑余之过于悲。然余实非过耳。以余之晩而有志于斯学也。思得当世之质美才良者。相与之讲明切磋。以庶几其成就。而顾人微学浅。僻处竆巷。恨不得如斯人。窃尝从士友闻吾乡之于吾家。二姓而一室者。晋阳郑氏家有少年名再愚字学初者。有质有才而有志。岁壬戌春。余为相学初宗从孙宜默三加之礼。得与学初始识面于稠中。纵未及扣其中之所存。而耳其言目其动静。则此真所谓法家佳子弟。于是知前日所闻于知友者不爽。固已属意于学初。而不知学初之于余乎有意也。其年秋。学初以余修赤壁事。为序诗致书于余。其文甚高。其辞甚敬。甚似实处用心。而亦似复有意于余者。余于是又见学初文字之所就。又知学初意思之有在。上年春。学初乃具一书为贽于余。书中深言两家渊源之重。深叹近日法门之衰。而盖其相期之意。于是乎深且远矣。继又不几月而来见余。留连朝暮之间。所以执礼者益虔。虽其不谅余之庸虚而猥相推重。为未免于失人。然自家处师友好古乐善之实心不靡于俗。有足见者。余以是贤其为而忘吾身之不肖也。抗颜而相处焉。是亦深有感于先故之自别才质之难得。而自托于识道之马。以存爱礼之羊耳。不然余之言行学业。有愧乎学初者不啻大矣。岂敢当岂敢当哉。窃观学初之志。盖将委已于余。而颠沛死生。无所贰焉。余亦将以夫一生馀龄。付与学初。而为累于学初之意。则固非人人所可语者。余之与学初得之固日浅。凡天地古今人物理人事大小大讨论。而那知才得而便失。老衰而不肖者生。少壮而贤者死也耶。是不但学初之命之为可悲。学初之大人之情事。为尤可悲也。余虽欲不以为悲。庸可得乎。学初为人。颀秀重厚有风仪。性孝事父母竭其力。接人无贵贱以礼下之。其所为不合于小学之教者。或鲜愚爷适老之遗教。固有所来处。余方期之以大学之道。而不及见其成。重为之恸惜也。辞曰。

有美一士兮颀而且休。诗礼是承兮穆如自修。华陔洁齐兮以之孝养。肆采进趋兮以之揖让。正路发轫兮遗书盛簏。其闻有馨兮有兰在谷。于北山深兮一衣带水。所怀伊人兮在彼中沚。岁晏谿囱兮皎皎梅花。深衣幅巾兮孤吟靡佳。子摄衣冠兮从我所好。慰我寂寞兮助我谈讨。岂直慰助兮实余所赖。千载相期兮惟道之大。谓此甚乐兮谓有可托。何不少延兮天高鬼恶。自我不见兮于今几时。春草离离兮秋水渺弥。万事亡羊兮千古已而。素书遗墨兮触目酸噫。余向子之大人兮夫何辞而悼亡。渍泪为辞兮只存不忘。

怨招五阕。悼朴汉卿幷小序

编辑

怨招者。老柴居士作也。其友朴上庠汉卿春赴洛。其行过居士门。书谢居士。期归路重谢。居士深心日望。涉秋犹不归。居士尝一书勉归。未见答而汉卿遽以木来矣。居士迎哭于洛东江上。怨其往而不返也。魂魄之飘散于异乡也。遂作怨骚五章。俾招其魂。以导其灵。词曰。

日之下兮云有浮。古往今来兮谩悠悠。君往殂兮于其间。山川重隔兮几时还。几时还兮使我心开。魂兮归来。

倚闾兮枯目。髧髧兮字读。君胡为兮不遄。上慰兮下怜。极浦哀兮断雁回。魂兮归来。

君坎草兮北邙。北邙兮多少年。君莫恨夫君独冤。岂无若乎相怜。总不如父母兄弟故乡闱。生有依兮死有归。短招兮招招。魂兮莫迢迢。

东望兮七陵。南渡兮三田。展也人兮如玉。连蜷来兮风烟。踏秋叶于黄昏。曙烛泪兮霜翻。

朝发兮中原。夕宿兮上州。亲戚兮来迎。乡音兮䪥讴。万事乎已矣哉。魂兮归来。

诔金季源崘秀

编辑

故少友金君季源。天质真实不妄。幼失怙失学。及成人能自力读书。随其兄侨义峡楸庵。惟以掩门日读古人书为事。余尝一之君侨。听其读。其读甚有味。似非口耳腾理。余尝以好人之善为心。深心乐之。今亡矣。闻君之终祥隔日。仓卒成数行辞哭送之。特于世契闬懿玉碎芝焚之外。尤致意于读书一事者。实叹夫读书种子之为无命于斯世也。呜呼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