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弗庵先生文集/卷十

卷九 百弗庵先生文集
卷十
作者:崔兴远
1808年
卷十一

与仲弟丁卯

编辑

闻还家。可想快乐。君之痘庆。若在乙卯以前。其欢乐尤如何。瞻望庙宇。想益感伤。余亦向日移寓时。以轿舁过广村。而既不能具衣冠。故未敢进拜墓下。暂下轿于道傍。徒然顾瞻飮泣而来。此病后心事自弱。易于凄楚而然也。

答仲弟叔弟季弟兴厚

编辑

昨书带支保音。夜来更各奚似。此中依昨哀苦。他何足言。山占今鸡鸣。就穴上占之。得咸之大过。本卦山泽通气可谓之吉。而变卦不吉耳。廿三日祭祀既不可阙。则令服轻者代设。通从及宇儿可行。吾何须往会于外。然若有乘则廿二间欲出去。能有觅送之道否。仲房之肉脱非细忧。食补之节。断不可少缓。肉味虽未能遽进。蔬菜饭羹等物。叔房必从傍勉进。仲房亦抑其心气。肯受所劝如何。大抵吾辈心术间病痛。辞气上动用。多在于自行好胜。而无一分温恭推恕自然之态。已作骨髓难拔之证。如此而不得罪于孝悌者几希。是实哀痛处。万须痛加相勉。以收桑楡之功。至望至望。

与诸弟

编辑

不闻问数日。各保何如。吾如昨。最是夜咳难堪。闷闷。素馔仲房所送足矣。又何使子妇一时觅付。如是之侈耶。惟上食等节。常常捡教之可矣。叔房之初度设奠。如事生之为。正是孝思之发。恨不得与之参哭也。

与叔弟

编辑

去后安否何如。龙儿所感轻重。又末由知。可虑。固欲发人探来。而闻其证情似是外感。不必动心。且君行适及其时。置傍抚救。曷异乎其父。以是定情。以至于今矣。脱却世故。喜从好友于百里之外者。乃君之勇于为学。而不图客里。又有此忧虑之扰以妨其工。世间事每如此。可叹可叹。然随遇而安。知所用心。乃儒者之学。勿以一番恼扰而仍成颓惰。随分讲究终有所得而归。则此病兄之所望幸于吾弟者也。如何如何。

与叔弟

编辑

今留读达田耶。告期太过。反面尚迟。所以贻慈虑滋甚。尔非忽于斯者而乃如此。其必有不如意处故也。郁虑可涯。家中慈候近因日气不调。不无微添。而不至大段。兄病中披玩太极图及说。又取退陶天命图。交互参订。其于天人性命之源。不无一斑之窥。所谓大学中庸尽在这里者。略见得真个如此。此前日所未到者。但心气萎弱。无以堪思索。正可惧也。

与叔弟

编辑

奴回得复。知客里眠食姑安。殊慰。归事过期。其势应尔。大学读久不辍。可见深究精诣。味所不味。何等好消息耶。但汝刻意究索。往往不免有执滞偏枯之病。切须宽著胸次。常要澹澹平平。不使有毫分系累于其间然后。早晩看玩。义理自解。方是无病败耳。且欲思索则每患不能多读。亦宜熟读。姑令眼口先熟然后。乃加潜玩体究之工。乃古人读书之法也。兄病意日加。多少看究。废且有日。晩功不接续如此。可为大惧耳。

答儿周镇丁巳

编辑

见书。知夜间眠食之好。日课之不废。良慰良慰。但父所戒之意不答可怪。劝学文及小学题辞。每日朝夜一诵之。以念父之先教汝孝经小学之意。至可至可。

寄周镇

编辑

送尔已数十有馀日。其间眠食何似。所读何书。所见闻言行亦几何。汝在家。不勤读书。日与损者游戏。必无可望之理。故今送留贤师之侧。使从学焉。汝能知父之心而笃志勤学。信从师教耶。勤谨二字。是朱子之所以望于子者。吾亦以此望于汝。汝须勤文学。谨言行。亲胜友。毋少放过。以免伎俩至可。不然则他日归来。以何面目见父母亲戚也。但儿时离父母。则为思归之情所乱。不能专心于学者或有之。是亦为汝虑之。而若勤学学成。则其归自易矣。若不成学。则其归无期。勤学为速归之道也。勉之勉之。送捣纸十七张。作册日记师教。又誊所欲誊者。而作字必精。他日归示父。凡所分付。一一告答可可。

坐必跪。口不谈戏谑之事。儿时不习跪不戒谑。则既长虽不欲为麁狂之汉难矣。切须信从焉。龙岭乎龙岭乎六字书送。佩之衣带。朝夕开见而行之。勤学勤学。早成文行。归侍病父。

坐必跪。口无谑。别纸。双行大书。

寄周镇

编辑

久不闻眠食。岂一刻忘于怀也。即今秋意已深。其罢制业。始读书耶。今年若不极力读得。他日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也。十分勤读。余日望之。

家之兴替。惟在尔之学不学。学不学惟在尔之勤不勤。勤不勤惟在尔立志之如何耳。

别作一册。日日记日用事及所闻见与师教。无日或阙至可。此则父之所教。汝不可不信从也。

寄周镇

编辑

月半阻闻。尔函丈所患加减何居。尔之眠食亦何似。制课无所休废耶。前送诗看来。殊无古色。必是多诵科作之致。是欠。昼虽制诗。夜间须诵小学。慕古人用心行己而軆习于身。坐必跪。语必正。勿戏谑。是病父之望。

近来暑热猝剧。人多受病。为汝忧之。眠食能如前。制工亦笃实。渐知向方耶。所制可送之。交游之间。切勿以麁悖戏谑为事。惟以责善喜闻过为心。余深望之。

此时极热。脾土受邪最易。须加飮食。益元气以胜邪焉。汝从前当夏。引飮无限。此固可虑。惟食后飮热水数三杯。更不贪飮。而冷水尤不可飮也。所作古风。可谓少进。而更不加勤。则还失其路脉。岂不惜哉。大抵其志不大。则其辞难免于拙。知此用力。以期速晓向方至可。二墨送之。分用于接中。扇则不欲苟求。无以得送。然幼于尊前。不可弄扇。

见汝前后所作。一向无古色。又无志气可观。必是前日所读。只为口耳之习。而少无軆得于心者。且见书札。作字荒乱。语意不明。此亦不肯軆看古今书牍之故。汝年近十五。足可志学。而尚不能弃其幼志。将使病父无可望之理耶。时时请学朱子序记与韩文中序论各三四首。深察文义语法而诵之。制工辍后。请教作论序十五六首后。还读孟子可也。

父之责子。非其疾之也。盖欲勤于学而必成好人耳。汝其知之乎。知之则惟当勤学。勤学则岂无所成乎。通鉴亦有治乱之迹可观。读时深察某人善某人恶。谁言是谁言非。善与是者学之。恶与非者戒之。则可谓善读矣。

寄周镇

编辑

久阻。眠食何似。制工不止。而时诵何书。所业能勤之否。常常所望。惟汝早成文行。速得归侍。汝何不念此也。闻每脱上衣。只以小衣参坐云。此极不可。况读小学者宁若是乎。十分操心。少勿放惰。放惰成性。则白首他日。难免小人之归矣。凶年甚。汝亦请食麦饭蔬酱可也。古人曰不食菜根。不足以当大事。汝亦知之而行之否。

答周镇戊午

编辑

见书。知眠食之安。大慰大慰。所读尚在小学。而有意勤谨云。若真然则不无可望之理。然汝本有始勤终怠之病。恐不得如一。是虑是虑。且小学虽读之至再。若不深于思索。不习于身心。则无益于行事矣。必须中夜。静思其所学。验于日用行事。方有显然所得。不然读之何为。更须勉之。切避群居。必择静处读书。而作诗作文。俱不可不为。惟从师教可也。至若习书。汝尤无工夫。作字不精。不但于笔法极害。亦有妨于操心不细。后勿如是。性理大全。以十四两买于安东李进士弟处。今已持来见之。果为月川先生所尝读。而老先生所书题者也。极可宝玩。为汝将来授教。汝当知之。笔二墨一砚匣一白纸数十张送之。凡器用皆可精用。况是砚墨等物。尤当慎之。先世忌日勿忘。须行素一日。师之所教。每即私记于册。有益矣。

寄周镇甲子

编辑

回便闻中路落伤。可惊。人皆无落伤。汝独每每如此。必是马上假寐之致。汝去时坐忙。不能有教戒之说。送后思之。心自如失。这般责望处。汝宜会之。思所以一半分軆遵也。汝妻之病见差大幸。汝以无母而有无母之妻。当于此先尽自家絜矩之道。而继之以造端之义至可。凡事惟从主人丈所命。切勿强自请归。制读间必诚勤。动静间必省审。步履言语。益加慎重。毋为人所侮。亦望择交友相从。

寄周镇乙丑

编辑

日前书必达。眠食安否何居。其间制得几许。见识得力亦如何。新行猝迫。而百节没㨾。心緖多关著。可笑。有事之家。人马想无暇。玆以送之。必早发缓驱。归时必辞于诸长老。虽侪辈间。或以道义相讲交者。必加致意焉。若尔意欲访谒好长老。如权弼善丈惟在。其志断断不顾他矣。

寄周镇

编辑

朋友之义至重。见其有患难。当忘私以救。故排傍议送留之。汝或会其意。然岂可不谨寝食以致病乎。凡欲修义理者。当先强加恶食菜根。以充其气力然后得。汝辈终无这个气象。所以为之闷慨焉耳。向日归路马上。偶吟短律一绝。佑之或已成服示之。未成服勿示之。

答周镇

编辑

昨承悉好到。可慰。一房若难容。随便分处。惟诚勤笃工似宜。直夫昨到此。欲与汝向银海。而以汝既入桐华。故劝去于尔辈。为益岂小小乎。任兄若又入会。则公山此会。前后所未易得。欲从学者当各自耸意随之。讲义笃学。无失此好会中好事。至望至望。

寄周镇

编辑

去后眠食安否何居。能亲胜己。随入静域。果真有志于文学而奋发者。则我心如有得。而犹不能亶然于心。此则所望深故也。夫与朋友初交。不但以文字相期而已。起居语默之间。必以责善䂓过相加然后。方可有辅仁之效。至如文章乃馀事。而亦必先学其布置关锁。紧其脑节。而下字句法。亦须有力。所可避者。陈言俗谈也。

答周镇丁卯

编辑

便中承悉眠食之安。制工之勤。大慰。况汝聘翁书云终日端坐。手不释卷。汝之回心学古。以慰父深望可见。更须加意。必勿终怠。则何幸何幸。书札亦儒者事。时时軆看诸先辈书。而老先生书尤紧矣。诗工独做。虽恐孤陋。自得向方。则似有胜于随人偸袭之为。忍苦刻意。必二日卒一篇。而字句必尚奇健。程式必尚缜明。不必欲徇时軆。苟软拙弱而不知察也。闻其门有善于诗者而方居忧云。或相对。不可以交踈而遽问诗事。其亦知之否。浩而兄须时去访候。而曾见孝则甫。甚是明悟。可与交也。

答周镇

编辑

见书。欲学贤朋友而留。其意甚佳。汝每如此好学。我虽饥寒于沟壑。何不乐之有乎。但闻行李冒风甚多。虑必发病。虽客中扰处。须加餐饭慎寝处。毋至发病然后。可望学问矣。此中亲候幸无添。而身病一向往复。盥栉未易。自官出送境内都训长。望日催其入来。再呈而不听。方欲三呈四呈而期于必递。似不免大得官责。此等义理。亦发问于贤朋友间以取正焉可也。所讲何书。讲近思录则似好。启蒙似不切于初学者自近自卑之功。且讲学之际。不但从人见为得。亦须先自思得义理。以自树立。参以人之所论则可得矣。必加谨其言动。勿为君子笑弃。千万至望。

寄周镇

编辑

日前法兴归使所付书。无浮沉得见否。其间安否何居。所读何书。果已多会萧寺。日夜讲得许多好文义耶。任友亦来会耶。李命吉与之同讲尤好矣。直夫处尚不得通报。可恨。归期当待尔告送人马。而若可以久留讲学。则何必速归乎。心经搜送耳。李佐郞前。不能更作书。盖由客挠。传告恨意。休文兄顷书今始答。亦传之。所会某某。幷告之所学得随说随录。归示可矣。

答周镇,从子思镇。

编辑

李命吉归时所付书必达。雪后风寒。眠食各如何。所相讲辨何书。而所得浅深亦几许。尔辈于景文兄。已有以授受之分自处耶。亦须商量始终而毋致颠倒之患焉。凡言行各别谨重周密。思不失义。或有可看书册。借来可也。

寄周镇

编辑

得客中眠食之安。讲学之笃。喜可知也。更会之期尤佳。而若但参听讲说而已。无所课读则岂可乎哉。初学当以初学事自处。有疑处就正于长者。凡动止语默。十分周悉。庄敬之道。须勿少忽。凡可看文字如讲录刊补之类。借来得矣。

答周镇

编辑

见告知眠食之安。至如读工之不得专一。固已料得。若非先自定䂓模立威仪。则安有一分可望乎。盖见学者无远大志气。则设或有多少知见。终不过为小人利口之资。反不如初无识字。只作全愚之宁可矣。汝辈苟能先自励而勉人。各有所得焉。则何幸何幸。士豪,养吾,仲宾处。不能作书。幷以右意传致焉。

寄周镇

编辑

汝辈既往勤怠得失不欲问。惟是从游之人甚多。则汝不能严谨噵率必矣。是虑则不浅浅。苟自严谨毋怠。毋敢暂与人作闲笑语。而责督人亦如治己。则庶不至于误人也。乃父平生有志莫遂者多。汝又因常习故。则必不免长父之过而为罪大矣。士豪乎不能各书。惟望安详谨密。耐苦耐烦。又加目容端之工而后。乃勤读究千万。

答周镇

编辑

昨自市得见安报。为慰。心经看誊甚喜。然凡所见知。必载诸身行诸事然后。方可谓学。景文兄之见亦如此。汝必闻之矣。必使志气牢确至可。明间辉当入去耳。

答周镇

编辑

承悉好会无他挠。可慰。夜来更何似。若与之朝夕。作好言语。养好气象。使所立之志一于正。而无挠夺于程文之工。庶可免于误己而误人也。如何如何。中心竹颇生笋云。护养之意。分付诸奴。

昨见告。知无病看誊。大慰。第奴辈农器事有不好之端。可叹。人既归农之后。衣食之欲。自然蔽塞。不知不觉。误至如此。岂不惧哉。吾岂不欲好衣食。而有见于此极明。故每勉人乐饥寒。家计日寒。粮道每乏。虽不欲动念。亦难矣。然既不可以致禄。则惟当以义理为粮。不忘沟壑可也。以此伤志气则哀矣。加勉加勉。退溪集及二笔送之。

寄周镇

编辑

子病欲死。父乃弃归。似非人情。而义理轻重有在矣。汝能知之否。大病新差。食补当勤。而吾方力渴。无以如情觅给。此亦势也。惟安分正心。粥饭充腹可矣。

答周镇

编辑

前后承书。躄苦终无可步之望。自今转益吁叹。俄间得何㨾。此心之虑。惟天知之。调治之道。不可但已。而汝本性缓。终不力试方药。只曰久后或望完固。是果自修听天命者乎。仲宾士教之会可乐。然言动收拾之节。不宜敢忽。汝为头目。所当先之。可无误也。而今则汝病废。其何可望也。然言动间。勿以文词为重为先。此所害人大矣。曾龄既欲终始同事。则亦当以变化气质为急务。而但看汝教法。每有馀于徇俗泛课。作一学究事业。若是而已。则其宁无教。方可免罪于天。无负于师。如何如何。今所调养。期于快降火热然后。可望生路。千方莫如重汤。童便加意勿辍。黄柏只术丸。食后每服八九十丸。又披究医书。静心默会千万。

答从子尚镇乙丑

编辑

去后翼日午大风寒。深为之虑。见告知好到。而湿足恐致病。极是失慎事也。每事皆如此。则岂可使父母缓忧乎。后须自慎。此处慈候感苦不快。尔父尚不归。为虑不一。须慎重言语。徐缓步趍。绝勿戏谑。戏谑最害事也。吾之所教。一一记识施行至可。

寄尚镇辛未

编辑

中间去来。虽得客味之安。读工之不废。而更无闻殊久。良郁。寒事渐紧。不知更如何。所事亦能一勤。有新得之益否。所读鲁论固好。而若无真个体验之工。则虽从贤师读圣书。卒无益于实得。而徒为外餙口谈之资矣。反可忧深。须于先后大小之分。益加讲问得定。笃志勇行千万。

答从子恒镇

编辑

前书所告。三复叹尚。以汝妙年初学。能有见于轻重之分取舍之辨。思所以专力于此学而请之父兄。汝之志气固可信。而汝父积年蒙养之正。亦于是而验矣。诚能因其所觉。勉勉做去。唱率群从。共修古道。则区区科名。盖不足言。父兄之望。在此靡他。然此事甚大。前路悠悠。岂可轻易立说。猝遽发足。不念中途力尽。徒取人指点之为可畏乎。有父兄在。惟当听其所命。且先辈论此不为不详。所谓先重后轻。月半兼修者。莫非平正确实之论。此皆可考也。若谓有意于彼则不免有损于此。必绝意于彼然后。乃可以专力于此云尔。则惟自量气力。有以处之。而每以气象发露为戒。深加含蓄真实之工千万。

答恒镇戊寅

编辑

尔之愿学于苏湖。其意固有可望。又不以文字讲解为先。而必欲见长者动止威仪之则。与夫事亲敬兄待人接物之日用节度。以求其学焉。则可谓有见于本末之序而知所先后矣。尤为可尚。但人心无常。早志易变。况尔有文笔之才。父兄侪友之所期待。方且以科名进取为急务。其能不为所动。固守初心。岂不难哉。虑始之日。亦须虑终。到彼后进退请受节次。晦翁送子帖。训诲条目甚详。须先取熟诵默习。俾临时受用。无窘窒龃龉之弊。尔父书又细言之。吾不叠床。周儿近读邹篇。自是志气不专。工夫不接续。恐无益也。仲宾,士教来处溪亭。但噵率无人。难望进益。早晩欲劝其游学于彼。如尔之为。而何可易乎。

寄恒镇

编辑

静地从师。日有讲质。天下之乐。加于是。期望之心。固欲其久留毋还。而忧虞之故。将有分散之意。安知非造物者之戏剧耶。可慨也。改题文字已得请。幸甚。不迁礼之重节。而乃许使改题。不惜为文。其意可谅。何可违乎。顾自不肖。甚多难安之节。惶恐惶恐。溪亭记何必续有烦恳。徐看前头不妨。

寄恒镇

编辑

牛血其间所服几何。寄食之窘。势所难免。况其所处不宜静养者乎。为之闷虑。不但为调病地也。大抵尔病。不喜静寂而喜与人多言笑。可见其证源所自。先须定志帅气而后。服补血之剂。可望心血生而神室安。未知医见亦或及此否。若不能养心。则虽日飮牛血。恐无益也。石役已讫磨。当即书刻。而谁可善写。惟郑昌伯在意中。篆欲使宇往请于李木川。果皆如意未必也。邑志改修。是朝令云否。先祖行迹。当任者欲得闻知。故碣铭及行状册封送。盖公道不可以私录私示故也。看隙见一如从出示。使从意见。抄录要语似得。仁洞公田碑。吾不欲有所云云。惟在当任者从公论。采取事实而已。

所服药至几贴。而有动静可闻否。自是缓剂。速应不可望。况其所处不但不宜于调病。又安得无妨于养心。昨得大山兄答尔书。其勉戒之说。切中汝病。又多合己见。故就加点标以送。此意庶可谅矣。邑志事。未知如何究竟。先祖行迹。若已抄录得出。家乘一一坚封信还至可。

自见尔病之根委不浅。便自心坠胆落。盖其证源。吾已得其大槩。病者须先定志遏欲。察其去来之端而预加调适。有如主人之防盗。则我心有主。病邪听命。有不敢大肆其气。如是然后。乃间以攻治之药。庶或有效。如其不然而徒欲以一散半剂。投之积邪横肆之间。则非徒无以收功。其所摧败。又将不胜其后悔也。夫修短死生。决不可动心。惟此治心一术。乃所以治病。而古人所谕。不啻为妙方良剂。此吾平生已试之验。而真所谓折肱而知医。须信听试用。以无失修人事之道。为无自愧也。如何如何。

答从子宇镇后改光镇○辛未

编辑

以尔幼年。离父母之侧。虽欲顷刻忘怀难矣。即见手毕。以知好眠食不废课。可慰可爱。以一枝管。答尔诗中改过二字。

答宇镇辛巳

编辑

所读课诵否。专彼不专此之谕。终是用意不正。见理不明而然。然正所不正。明所不明。惟在自家立志如何。父师亦无如之何矣。老亲气息日甚奄奄。煎惧之状。未可形言。晬辰虽无盛设。子孙外处不可。十三间当还侍焉。

答宇镇

编辑

昨书为慰。当初强动转入。太半为偸隙处静。得与尔辈作多少讲讨。而以家中无托。诸忧乘谻。不欲独自就便。乃即出山。初计左矣。怅恨如失。在尔缺叹。乌得不如谕。叔望见到云。相益可知。举业之勉。必不待吾言。须以大于此者。申申相期。或有进益。则岂但为一身之幸而已哉。加勉加勉。忙未为书于叔望。此纸同见无妨。

答宇镇庚寅

编辑

承审大慰。随录校雠事。自初一切被促。还可苦恼。但药岘之托。义不可负。可考经传与诸家集册。先为抄录。急通使家。要使趁时觅送。以为详细考校。期于无亏欠。不须动挠于申促。但士教辈有拘不来则可闷。方欲为书劝动之。果如意否。

与宇镇

编辑

苟能弃其浮习。点捡九容九思。幷诵四勿箴。而尤于言箴益致力。变化气质。无伤烦伤诞之失。则岂非处静第一所得乎。至望至望。

答宇镇

编辑

静中浑吉。不无收拾之益。大慰。德夫既入矣。同宿讲讨。或可意否。与之言。颇觉开豁。而皆未究竟。以渠归意太促遽也。湜儿两时各半升足矣。若加之似过矣。此儿外虽安详。其性终不免浮忽。知此而先自整齐。以化噵之可可。读书莫善于体认。不然则何益于养心乎。

答宇镇

编辑

静里看究之益。窃期日新。今何外挠之作妨。每为此等。极叹惜焉。然亦不须留著。惟以义理灌注而自持之为得也。士教看节要。其志似有可闻。而此君言论或胜。是为可念。

寄宇镇,华镇

编辑

各何眠食。居处洁净静寂。华也又以心经讲质是事。则或有多少进益可言者否。为学不止诵说而已。看得一句。须就自家心上。点检这一句意思。要于念虑微处。辨得理欲分界。其从己私上发者。必用力克去。其从性命上发者。必扩而充之。且当昼所言所行。夜必一一思绎。日日如是。夜夜如是。使一豪私意无所容于其间。则自然露得本体。便见有澹然意象。于是而又加以戒惧之功。守而勿失。或乍失旋求复焉。真是工夫。苟不如是。徒讲说是力。则直是口耳耳。恐无足贵也。此中所与一二讲说者。亦只于文义上用心。自家方寸上。了无体察存守之功。若一向如是做去。其所资于讲说者。不过为口耳小人之归。愿尔曺之相与深戒也。

寄诸儿

编辑

年年入寺。徒致寺弊。汝辈亦非木石。独不愧乎。今之制业。实不实进不进。亦不欲问。惟望笃志归学。忘他冗戏杂说。归家后日夜意在看读。凡家中忧贫谋富之习。切为鄙闷。而清高卓立。必以古人自期。吾今虽死。何恨之有。吾兄弟已失初志。于孝悌之行问学之业。无一可使汝辈观效者。而犹望汝辈之勉学。是果爱子甚于爱己耶。汝辈其勉之矣。顷日韵。汝辈各次言志。使余有一分况耶。强管草此。

寄华镇

编辑

奉老寓居。居室甚窄。天时极热。兼以蝎侵。焦煎之状。宜如所告。况殡户久锁。莫哭多旷。情事罔极。乌得不然。念之哽怆。继以忧愍。吾昨昨移处洞舍。堂阔风快。居止稍适。又以曺君锄暇来讲。不无警发。以是往往膈里生凉耳。老来无他意。只愿得好个朋友互相磨刮。涤此肝肺。以尽馀日。而德孤寡邻。恒自介介。偶此侨寄。得与此君相从。虽其狷介之性。兼以孤陋。然力田养亲。又能向学不怠。亦自难得。倘携与久处。岂无可望。

答华镇己丑

编辑

尔之欲自尽于丧制者。所以永为孝悌。则违亲拂兄。粗守小节。是孝悌乎。顺亲从兄。俾缓忧虑。是孝悌乎。不但今日母兄之过为忧虑。尔父生时。每忧尔之疾而虑尔之弱。追体父心。事死如生是孝乎。宁贻冥戚。必行己志是孝乎。吾闻丧制有四。有恩有理有节有权。其说具在。惟其如是而后。可谓得居丧之道矣。尔则不然。不恤母兄之忧。而必欲固守小节。不知伤生之为冥冥之念。而只欲自行己志。则以此执丧。果可谓永为孝悌乎。礼五十而不毁。五十者岂无哀痛之心。然必节抑之。以全其生。所以追体父母之心而全其孝也。否则虽尽于其节。犹谓之不孝。在尔道理。惟当曲意承顺。追体父心。毋或致有伤生然后。可以无愧于孝矣。须与尔兄究得吾志意所在而听之千万。

寄华镇壬辰

编辑

冤日渐近。尔怀可想。顾吾既见其死。又见死日复至。一何支离。祭需几入手否。切戒外美。惟随分竭诚。可望昭格。晩来渐觉祭义真是如此。然内外长少谁能信得及此。冤日与时祀相值。不可往哭。今是朔日。切欲趁是以往。以图一番泄哀。而背不著绵。头无遮风。风寒强触。非七十人生道。冥冥之不安。不可不念。所以姑缓以俟寒解耳。自失汝兄。所以期望于汝者实不浅。欲使读究小学。以涵养其秉彛。而不知汝果回头向我者耶。

答华镇

编辑

色忧往复。为之深虑不置。惟是讲学之志。使吾若有所得。须愿志之所向。无少回互。无少等待。决然而往。如将血战而后已。方有所得。是为期望焉耳。九会虽服人皆可会。盖为讲睦族论祭仪。非他宴会比也。然且当别坐。不宜与无服人混也。

见书。每有沉郁不平之意。我心亦为之不乐。然何可以贫竆之故而害其志乎。必其志之有所不立。见之有所不透也。尔兄之损其天年。未必不由于此。念之悲痛。幸须十分猛省而加意焉。湜方读中庸。从傍听之。便可喜。遂取新帙。翻阅数十回。尽觉有新味。意思自别。大抵此书非初学所易窥。然亦须先识准的之地然后。其志方有所向。欲识准的。不可不读是书。尔辈岂曾不读。但无体认之功。则便是不曾读耳。

孤寓窘束。每不胜其困。素位而行。岂无其道。而吾家子弟长养于安逸。不知安分自守之为何事。是甚可闷。惟读书体认。深加精一克治之功。则自然义理专胜。私欲退听。饥寒之来。不能害吾之乐。此外无可言。须猛省加力千万。

斗室困暑。理所难免。然玩究之馀。果有所乐者在。则外来困厄。可以自忘。但恐乐处未可易论。须因其开发处。勉勉做去。一切虚心涵泳以求味于无竆。则毕竟古人乐处。岂无可到之日耶。

答华镇

编辑

科行将启。赍资甚窘。固可念。然至走恳于密。则大非所料。不但苟且为甚。丈夫志气。岂宜碌碌如此。汝之处事。每患才胜少儒雅。不于此自慎。则虽有百善。未必其非伪也。吾年来用工于此等处最力。不无所自得者。故辄以此戒人。往往取迂怪之诮而犹不知止。又以戒汝。未知汝意又以为如何耶。

寄华镇

编辑

尔亦试制六字否。此时此工。盖人人之所同力为。而其中自有圣贤所教不可以顷刻可忘者。不知会中年长如士教辈。能以此道理提醒。俾不至没头于一边耶。垂死之年。恒以是期望于手下学子者。固非老瞽自意妄计。乃天之所与而使相授受者也。这道理谁肯真知深谅。不目之以迂怪耶。仰天默祷而已。药饭是节食而既阙荐于庙。则安敢私悦于口。但勤意不可孤。少尝馀与昌吉。为诱悦经夜计。非细幸也。

答华镇

编辑

承审浑支为慰。第其窘束之状。每令我不乐甚耳。然忧之何益。惟随分。无饭则粥。无酱则塩。麁食恶衣。奉接以简。毋侈身口。坚忍以去。亦足以无损天年。大抵贫儒为家。当如是立法然后。可以不渝吾志。而读究古人固竆谋道之方。有以自得于心。则其饥如饱。为乐无竆。彼贫贱恶敢动吾哉。顾自有微验些得。其说如此。须谅之也。尔家侈用成习已久。遽欲节约。则内间愁㤪。亦所不免。然十分宽容。以身先之。无意必于其间。如是积久。庶或得化否。吾依旧瞑默。不无存养之益。而但应用处。每患筋力不堪。虽欲安受顺处。固亦难矣。柰何。

答华镇

编辑

诗固难读。然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讽咏之间。有以验之于吾心性情之正。则一言蔽百之旨。庶几其有得。而所谓本末之工。亦不外是矣。至于朱书。亦是儒者最当用心处。然但心法贵主一。一时兼工。恐为玩丧助长之害。古人读书。不曾如是。如读诗。莫若姑置朱书。专意于诗。俟诵得烂熟而后。乃读朱书可矣。

有意时学。须先识彼此本末所在然后。可不受病。每见后辈初志不无可观。而从事科学。便作两项人。伎俩稍进。渐渐没头。遂一切汲汲于得丧。而无复留意于此事。与人酬酢。只粉唇颊。此衿裾禽兽。岂不甚惧乎。尔若有见于此。须精择其间而知所用心是望。景也来与同事。自此庶有回头之望。须相勉励。痛祛浮靡旧习。敦尚儒素。不使贻羞门户千万。

昨接所告。良慰。但养亲薄供。其情可知。苟竭力而止于菽水则是命也。不必深恨。岂日用三牲为孝。最是一动一静一言一行。无敢自轻。不受人侮。乃所以为孝也。不宜以口体之奉不如人。过为沮坠。

答华镇

编辑

承审色忧。一向往复。其所煎虑。宜如所告。况其虑及仓卒。深以治之未豫为悔恨者。尤为矜怜。然徒为悔恨何益。惟有竭力于面前所当为而已。人子事亲。凡事固当豫治。治之不豫。则仓卒苟且之患。在所难免。事欲豫治。先立乎诚。立诚之方。莫如克己。己私既克。则吾之恻怛爱亲之意。自然一出于诚。动辄先意而承顺。罔或后时而致悔。吾固知汝有一端爱亲之诚。故因其所悔恨者而广其说如此。欲使有以反求诸己而知所勉焉。万须加意。

答孙湜

编辑

自尔之归。心身便若无所依。落在路傍。然闻母病急归。亦道理之不得已也。幸吾免别添。以小僮扶持之。尔母亦少安。若后无他添。会在不久。何失心之有乎。须勇加克己之功。则一朝可复孝悌之美矣。血祷血祷。冷处无难之习。必受病而后已。慈情未忍忘怀。而每见其忽于此。柰何。课读惟在尔之猛意著力。吾不欲督之之意。尔宜默体也。

寄湜

编辑

今日至日也。适会来此。汝勿上来。闭户静坐以终日可可。汝能抑气从令耶。吾亦如之计。

寄湜

编辑

临毫。辄怀恶无说。昨见所告。欲以今早发还。夜来果无发病。作行如计否。念其弃归情事。我犹如此。况尔躬击乎。痛矣痛矣。尚忍言尚忍言。敛殡无碍滞。则今朝奠必成服。星儿能受服识哀。其老人气息筋力。能免昏绝而抑情支持否。种种景色。汝何忍见。且念尔有上气之证。性又善动。其必有受伤致病之患。玆给买姜钱。分付石奴。使之取便劝汝。果能忠勤如戒否。飮便则自可进食作气。堪其行役。惟是之切祷。

答从孙溭乙巳

编辑

即见所告。眠食姑好。可慰。处静存养。九容九思。收检而得其味否。窃有期焉。尔去时吾有微节说与之意而未及发。归后或可记谕耶。读书之法。不必贪多。必吃紧玩味。亲切体认。苟如是。自觉心地定静。不患走作矣。然先于日用应接上。毋或放忽。方是读书之效也。惟希笃志勤读。归家日。使人刮目起敬千万。

答从孙濩

编辑

即接所告。如见面目。书辞成说。尤可爱玩。所读小学。不徒句读是习。必以立教明伦敬身等事。一一体之于身心。如是久久。自然与不读时迥别也。幼而孤者。必追念父之志意所存然后。为不失为仁之本。而可与语学矣。更须加勉。

中人以下。只在勉强。汝知之否。常念古人爱亲敬身之语。为本分工夫。千万册笼。日日捡视毋忽。藏锁专恃。

答濩

编辑

意外接书。喜悉眠食连好。居静界有好意。虽不偶然。似或二字。可见非诚意上所发。是未可信也。但因此欲为收拾身心。体认经旨。不专事章句等说。颇可意。然言之不难。行之为难。千万笃实做去。无有间断。异时相对。知有进步。书册之间。亦有可与讲论者。则尔父未了之业。庶可以续之矣。血祝血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