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与互惠─中华民国对“九九”澳门情势的立场

稳定与互惠─中华民国对“九九”澳门情势的立场
中华民国88年(1999年)12月
1999年12月
中华民国行政院大陆委员会

提要

■我对葡萄牙政府结束在澳门的统治表示欣慰:

葡萄牙政府将在今年十二月二十日结束在澳门四百多年的统治。中华民国政府对此表示欣慰。但对于澳门回到中国大陆专制政权手中,我们则感到遗憾。除继续维护澳门居民的权益与福祉外,我将发展与澳门间的各项交流关系。我希望澳门能保持稳定发展,也希望大陆当局能遵守其对澳门的承诺。

■“九九”后我与澳门之往来以香港澳门关系条例为规范:

“九九”后我与澳门间的各项往来系以“香港澳门关系条例”及相关办法作为规范。在该条例及相关办法中,涉及澳门之部分将自民国八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开始施行。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澳门事务处亦将于同一天正式成立,以统筹处理我与澳门间之相关事务。除强化在当地之服务功能外,并将加强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之联系。

■我将在尊严与务实的前提下处理参加澳门移交相关活动:

关于参加澳门移交仪式或活动与否,我方人员不仅应避免受到矮化,并应争取适当之礼遇。对于在澳门当地或海外地区所举办的各项庆祝活动,我方人员虽不加排斥,亦不须主动参加。

■大陆实施民主有助于两岸统一:

在大陆一党专政的统治下,港澳所实施的“两制”或许是一种进步。但是若将所谓的“两制”强加于已经民主化的台湾,则是一种退步。大陆若实施民主、自由及均富社会的制度,两岸统一自然会逐渐水到渠成。

民国八十八年十二月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 台北市济南路一段二之二号十六楼

电话:二三九七五五八九   传真:二三九七五三○○   网址:www.mac.gov.tw

一、我乐见葡萄牙政府结束在澳门的统治

编辑

澳门在葡萄牙政府四百多年的统治之后,将于今年十二月二十日重回中华民族的怀抱。对此一结果,中华民国政府表示欣慰。但对于澳门回到中国大陆专制政权手中,我们则感到遗憾。

我政府希望“九九”后的澳门能继续稳定发展,也希望大陆当局能遵守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承诺,让澳门更加进步与蓬勃。

“互惠、务实、尊严”是政府处理对澳门关系的原则。“九九”后,我们将继续维护澳门居民的福祉,并进一步强化与澳门的各项交流与发展。任何不当干预或限制,都会对双方的互动关系造成损害。

二、现阶段密切的台澳关系

编辑

政府于一九八九年在澳门设立“驻澳门台北贸易旅游办事处”,专门负责我与澳门的各项交流与发展业务,而其他国家则均仅由驻港领事馆兼管澳门事务。“九九”前我驻澳门办事处是唯一一个由其他国家派驻澳门的机构。在我设立办事处之后,双方民间交往亦逐渐频繁。

根据澳门政府最新的统计,澳门现有约四十三万人。近十年来澳门赴台升学之学生累计约六千人左右,来台就业的澳门居民亦约三万人。此外,一九九五年台澳通航后,以“一机到底”及免签证之优势,澳门成为继香港后另一重要之两岸中介地。一九九七年自台湾赴澳门或经澳门转赴大陆之旅客超过九十万人次;一九九八年因受治安恶化影响,赴澳旅客较少,约八十二万馀人次;而台澳航线旅客量亦占赴澳门旅客的百分之五十四点七七。

目前我在澳门的投资,除台北国际商业银行、长荣航空和复兴航空外,经由澳门赴珠海投资之台商计三百一十五家,中山一带约四百家。双方经贸往来一九九二年仅九千七百万美元,至一九九八年增为三亿六千万美元,其中我对澳门出口金额为三亿一千九百万美元,自澳门进口金额为四千一百万美元,出超两亿七千七百万美元,为澳门在亚洲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由以上所陈可知,台澳关系向来极为密切,期在“九九”后两地的关系能持续成长。

三、建立稳定与互惠的台澳关系新架构

编辑

台澳关系虽不如台港关系引人注意,但彼此间仍能维持适当程度的互动。“九九”后双方更应在目前的基础上,积极建立台澳关系的新架构,期使澳门能展现其在两岸关系及东西方文化上的独特中介地位,让“九九”后的台澳关系能够继续有所进展。?鉴此,为因应“九九”后澳门地位的改变,政府已早为筹谋。兹将政府之相关作为与安排说明如下:

(一)政府已落实之作法

编辑

■“香港澳门关系条例”之立法及施行:

“九九”后澳门地位改变,成为大陆的“特别行政区”。基于维持并拓展我与澳门间各项关系之必要,台澳间各项往来关系将比照“九七”后的台港关系,以“香港澳门关系条例”及相关办法作为规范。

“香港澳门关系条例”及相关办法中涉及澳门之部分将自民国八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开始施行。根据该条例的基本精神,“九九”后我与澳门间的往来,包括居民入出境、航运往来、经贸交流及来台就学等,基本上均将依循原有方式进行,以促进双方之关系。?应注意者,由于现有为数不少的澳门居民来台打工,依该条例规定,应于事先申请工作许可,否则将会因违反相关规定而遭强制出境。

■澳门事务处之成立与运作: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澳门事务处将于民国八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正式成立,下设综合、联络及服务三组,分别办理文书认证、旅行证件、经贸投资及学术文教交流等事项。未来该事务处将继续推动我与澳门间的往来,并统筹处理台澳间相关事务,加强服务功能。

(二)政府之具体主张

编辑

■台澳间服务功能应更方便、更有效:

自民国八十八年七月开始大陆人士经澳门来台者已可直接赴我驻澳门机构领取入台证。此安排较之以往须赴香港领证之作法,为大陆人士提供更方便、更迅速的服务。政府希望“九九”后澳门事务处能发挥更大的服务效率,对澳门、台湾,甚至大陆人士提供更为便捷之服务,也希望澳门能发挥作为两岸中介角色的功能,以利推展我与澳门间的关系。

■台澳沟通管道应更畅通、更正常:

目前我驻澳门机构可就相关事务与澳门政府部门直接联系,“九九”后澳门成为大陆地区的一个特区,我希望与澳门间之沟通方式不致于较葡萄牙政府统治之时期倒退。 为有效解决我与澳门间往来之各项实质问题,宜维持目前之直接联系方式,俾使双方沟通管道持续顺畅。

■台澳交流应更全面、更宏观:

澳门由大陆接管后,我们希望其在两岸关系中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台澳双方应在互惠互利的情况下持续及加强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并希望透过各项实质关系的维持,进一步增进双方人民的信任与了解,借由此种通思维及通情感的方式,深化两地间的关系。

四、我将在尊严与务实的前提下处理我方人员参加澳门移交相关活动

编辑

由香港移交之经验,可推知在澳门移交前后,不仅在澳门当地将由特区政府及各有关团体举办各项庆祝活动,在大陆及海外地区亦会办理类似活动,藉以营造热闹气氛。

对于是否参与上述各项官方仪式及庆祝活动,我方人员应避免受到矮化,并应争取适当之礼遇。对于在澳门当地或海外地区所举办的各项庆祝活动,因具有庆贺大陆接管之意涵,我方人员虽不加排斥,亦不须主动参加。如参加时,亦宜以庆祝澳门重回中华民族的心态对待。

五、大陆加速民主化方有助于统一

编辑

(一)“两制”强加于已经民主化的台湾是一种退步

编辑

港澳实行所谓的“一国两制”,其本身即具有矛盾性、过渡性及压制性。逻辑上,“一国”和“两制”在本质上存有冲突及不调和;时间上,“两制”亦终将趋向于一党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上,“两制”是以大陆为主体,两岸并未立于对等的地位。因此,不论“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实施情况如何,都不适用于两岸统一。大陆当局与其一味推销对台湾民众毫无吸引力的“一国两制”模式,不如致力于各项民主化的改革开放措施。

相较于大陆共产党专政的统治,港澳所实施的“两制”或许是一种进步。但是若将所谓的“两制”强加于已经民主化的台湾,则是一种退步。我们希望未来大陆在澳门除了要落实“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承诺外,更应以务实的态度,在澳门进行民主与法治的实验。

(二)大陆实施民主有助于两岸统一

编辑

我与港澳地区皆为自由的社会,对于自由与民主均有很深的期望。我们非常企盼大陆同胞也能享受民主和自由,并以大陆民主化作为商议统一的基本前提。统一若缺乏民主化的基础,将是脆弱而不实际的。对于两岸统一问题,我们仍将依循国家统一纲领的进程规划,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共识,则两岸统一方能水到渠成。

六、附录

编辑

附件一、澳门基本资料

编辑

一、历史

编辑

西元1152年中国设立香山县,管辖澳门。1535年葡人来澳贸易。1849年葡人趁鸦片战争后清廷势弱,逐渐蚕食占领澳门。1974年葡萄牙政变,新政府承认澳门属中国领土。1979年大陆与葡萄牙建交。1987年双方签订联合声明,明定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移交。

二、地理位置及面积

编辑

位于广东省珠江口西岸。三面环海,北与广东省珠海市相接,东北距广州145公里,东距香港61公里。澳门由澳门半岛(9.1平方公里)与两个由大桥相连的离岛乙水仔(6.33平方公里)、路环(8.07平方公里)组成,总面积为23.5平方公里(约等于台北市南港区之面积)。

三、人口及语言

编辑

■总人口:至1999年6月30日,为435,300人(略等于新店市与芦洲乡的人口总和)。

■以国籍区分:中国籍(68.7﹪);葡国籍(27.2﹪);其他(4.1﹪)。

■以语言区分:使用中文人口(96.1﹪);使用葡文人口(1.8﹪)。

四、教育状况

编辑

计有幼稚园69所、小学80所、中学40所、大学4所(澳门大学、澳门高等警官学校、澳门理工学院、亚洲公开国际大学)。据澳门政府1991年的统计,在三岁以上的常住人口中,具有大专学历的有4.3﹪。高中学历的有8﹪,国中学历的有21.4﹪,小学毕业的有26﹪,小学未毕业的有21.4﹪,无任何学历的有18.9﹪。换言之,澳门总人口中,只有小学程度或无任何学历的居民所占比重高达66﹪以上。

五、经济状况

编辑

■旅游业尤其是博彩业收入占政府收益的三分之一。

■1998年国民所得为16000美元;经济成长为-4﹪。

■今年第三季失业率为6.9﹪。

■目前澳门有22间银行。(台北国际商银在澳门设有分行)

六、对外关系

编辑

■“九九”前澳门政府的外交关系由葡国总统掌管,并无驻外之外交机构,仅在各国若干大城设立经济或旅游等代表处。“九九”后则只有葡萄牙在澳门设有领事馆。

■澳门与欧洲联盟于1992年签订了贸易和合作协议,订定了双方在培训、商务合作及文化保存等领域的合作关系。欧盟并将于1999年底委派一名协调员长驻澳门,以利于在治权移交后继续与澳门保持紧密的合作联系。

七、对外交通

编辑

■澳门国际机场于1995年启用。

■港澳:可搭直升机、定期船班往来。需办理入出境手续。

■台澳:台湾旅客可免签入境20天。目前台澳航线由澳门航空、长荣航空、复兴航空共同经营。每天二十馀个航班往来。由于采“换航班号、一机到底”直飞两岸模式,使澳门成为国人赴大陆的重要中介地。另自1996年至1998年六月,我国人由澳门经拱北海关进出大陆已达120馀万人次。

■“中”澳:澳门与珠海陆地相连,水路贯通。未来将以莲花大桥连接澳门与珠海。广珠铁路、京珠高速公路亦将延伸至澳门。由澳门国际机场至拱北海关或港澳码头约需20分钟。

附件二、澳门大事纪

编辑

单位:西元

单位:西元

日 期 事 例
1152 中国设立香山县,管辖澳门(旧称香山澳、濠镜澳)。
1277 中国居民开始定居澳门。
1535 葡人开始来澳进行贸易。
1557 葡人在澳长期居留。
1573 居澳葡人每年向中国政府缴纳地租五百两白银。
1584 居澳葡人组议事局,管理葡人的行政事宜。
1685 清政府在澳门设立“关部行台”(位居当时中国四大海关之一)
1849 葡人趁鸦片战争后清廷势弱,逐渐蚕食占领澳门。
1887 中、葡签订“中葡友好通商条约”,明文“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惟中国并不承认上述不平等条约,中葡亦一直未勘订澳门界址。
1922.5.29 葡澳政府镇压工运,下令戒严,取缔工会。
1928.7.6 国民政府外交部正式照会葡萄牙公使,声明终止1887年签订之“中葡友好通商条约”。
1928.12.19 中葡签定“中葡友好通商条约”。
1952.7.25 粤澳边境发生武装冲突。经何贤协调,葡方致歉。
1966.12.3 葡国军警镇压抗议民众,引起大规模群众骚动,华人罢工、罢市,通称为“一二.三事件”。
1974.4.25 葡萄牙革命成功,新政府实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认澳门属中国领土。
1975.12.31 最后一批葡萄牙驻军撤离澳门。
1979.2.8 “中”葡建交,双方共同肯定澳门是中国领土,至归还时间与细节将在适当时间由两国政府谈判解决。
1984.10.3 邓小平接见港澳同胞国庆观礼团时指出,澳门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一国两制”。
1986.6.30 “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第一轮谈判在北平举行。双方再次确认中国对澳门拥有主权。
1987.4.13 经过九个月共四轮的谈判,“中”葡两国总理在北平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明定澳门自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廿日起移交予中共。
1987.9.21 “新华社澳门分社”成立,周鼎出任首任“社长”。
1988.1.15 “中葡联合声明”生效,澳门正式进入过渡期。
1988.9.5 中共第七届“人大常委会”通过澳门特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名单,共四十八人,其中澳门各界人士十九人。
1988.10.25 “全国人大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立,澳门基本法起草工作开始。
1989.4.9 澳门特区基本法谘询委员会名单公布,共九十人。
1990.5.25 郭东坡抵澳任“新华社澳门分社社长”。
1991.2.22 中共“外长”钱其琛访问葡萄牙,与葡外长达成协议,中文即日起成为澳门官方语言。
1993.1.15 澳门特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通过澳门特区基本法草案。
1993.3.31 中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暨附件: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的全国性法律。
1995.5.19 王启人抵澳任“新华社澳门分社”社长。
1996.9.22 澳门选举产生第六届立法会。
1998.4.29 中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组成名单。
1998.5.5 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于北平成立并举行首次全体大会。
1998.5.6
  • 筹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闭幕,会中通过筹委会工作规则;设立政务、法律、经济、社会文化等四个工作小组。
  • 江泽民会见筹委会委员表示,“邓小平创立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我们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澳门回归祖国,将为‘一国两制’再次创造一个光辉的范例,有利于最终解决台湾问题”
1998.7.10-12
  • 筹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北平举行。会中通过四个意见文件及一项决定:“关于加快澳门公务员本地化的意见”、“关于二000年度澳门财政预算草案编制问题的意见”、“关于澳门社会治安问题的意见”、“关于澳门邮票过渡性安排的意见”、“关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三十一日澳门公众假日安排的决定”。
  • 筹委会秘书长陈滋英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特区第一任长官将由一个二百人的推选委员会选出。
1998.9.18-19
  • 筹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北平举行。会中通过决定在澳门特区设立廉政公署、审计署和海关;对解决澳门公务员退休金问题提出意见;对澳门二000年公众假日作出安排。
  • 钱其琛于开幕致词指出,澳门移交后,中共将在澳门派驻“适量、精干”的部队。
1998.11.6-7
  • 筹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珠海举行。会中通过“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具体产生办法”、“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守则”、“关于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中国国籍法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一些具体问题作出解释的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关于成立澳门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活动委员会的决定”。
  • 钱其琛闭幕致词指出,尊重葡萄牙后裔居民的意愿,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国籍。
1999.1.15-16
  • 筹委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北平举行。会中通过“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产生办法”、“基本法第廿四条第二款的意见”、“特区区旗区徽使用的暂行办法”
  • 钱其琛于开幕致词中宣布关于处理“九九”后澳门涉台问题的七项基本原则和政策。钱氏称此七原则将有利于继续发挥澳门在两岸关系中的独特作用,推动两岸关系向前迈进。
1999.2.24 参选特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的报名截止。共有二千二百九十一人递交报名表。
1999.3.2-3
  • 筹委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北平举行。钱其琛开幕致词指出,“未来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关系,也是两岸关系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澳门特区的涉台问题,凡属涉及国家主权和两岸关系的事务,由‘中央人民政府’安排处理,或者由澳门特区政府在‘中央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处理”。
  • 本次会议通过“澳门特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候选人的建议名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有关机构和主要官员职位设置的意见”
1999.4.9-10
  • 筹委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北平举行。
  • 会中选举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成员。以无记名和差额选举的方式选举产生一百八十五名推委会委员,连同“全国人大”澳门地区“人大代表”四人为当然委员,及由“全国政协”澳门地区“政协”自行投票产生的十一名代表,共计两百名。
  • 会中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具体产生办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关于设立推荐法官的独立委员会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公共机构的徽记、印章、旗帜问题的决定”。
1999.4.12 区宗杰宣布参选第一届澳门特区行政长官选举。
1999.4.15 何厚铧宣布参选第一届澳门特区行政长官选举。
1999.4.23
  • 推委会第一次会议于澳门旅游活动中心举行,投票提名特首候选人,何厚铧与区宗杰分获一百二十五及六十五票,获得提名。
  • 钱其琛强调澳门特首既无“内定”亦无“钦定”。
1999.5.7-8
  • 推委会第二次会议。何、区两位候选人介绍政纲。
1999.5.15 推委会选举特首。何厚铧当选首任行政长官。
1999.5.16
  • 筹委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于珠海举行。
  • 会中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关于报请国务院任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的报告”。
1999.5.19 葡国外长伽马与大陆“外长”唐家旋于北平会商后表示,江泽民将于年底前访问葡萄牙。但对大陆军队进驻澳门未达协议。
1999.5.20 朱镕基主持“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签署第264号令,任命何厚铧为澳门特区首任特首。
1999.5.23 何厚铧携夫人赴京接受任命。并会见江泽民、李鹏、朱镕基、廖晖。
1999.6.27 何厚铧表示考虑由香港协助培训澳门特区的公务员。
1999.6.28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1999.7.2-3
  • 筹委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于北平举行。
  • 会中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在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前展开工作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人员就职宣誓事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具体产生办法”等文件。
1999.7.28 何厚铧委任杨允中等人成立独立委员会,负责向特首推荐各级法院法官。
1999.8.9 澳门特区筹委会办理现届立法会经选举产生议员,过渡为特区立法会议员的申请手续。
1999.8.11 大陆正式任命由何厚铧提名的七名主要官员及一名检察长。
1999.8.18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特区筹委会经济小组召集人”、“澳门立法会议员”吴荣恪遭歹徒袭击受伤送医,澳门各界对治安恶化表示忧心。
1999.8.20 澳门现任立法会议员过渡为澳门特区第一届立法会议员申请结束,除陈继杰议员因遭通缉未提出申请外,其馀十五位经直(间)接选举产生的议员均提出申请。
1999.8.28-29
  • 筹委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于北平举行。
  • 钱其琛于致开幕词中批评李登辉总统有关“特殊国与国关系”的言论。
  • 现届十五名经直(间)接选举产生的澳门立法会议员获确认可过渡为澳门特区第一届立法会议员。
  • 会中并通过“关于澳门特区首届立法会在十二月十九日前展开工作的决定”、“关于对原澳门最后一届立法会议员由选举产生的议员过渡为澳门特区首届立法会议员的资格确认和缺额补充的决定”、“关于澳门市政机构问题的决定”、“关于处理澳门原有法律问题的决定”、“关于增加澳门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问题的建议”等文件。
1999.9.20 澳门特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举行第四次会议,由推委投票选出一位特区立法会议员,填补陈继杰放弃过渡后的议席空缺。结果容永恩当选。
1999.9.24 何厚铧宣布特区第一届立法会委任议员名单。特区立法会廿三名议员确定。
1999.9.25 何厚铧委任十名行政会议成员。
1999.10.7 何厚铧任命各级法院法官。
1999.10.12 澳门特区第一届立法会第一次会议在澳门举行。选举曹其真为主席,刘焯华为副主席。
1999.10.26-27
  • 江泽民访问葡萄牙。
  • 葡国同意大陆于澳门移交前派遣一支“技术性及非武装部队”进驻澳门。
1999.10.30 何厚铧任命23位特区检察官。何氏并表示特区政府的筹组工作已全面完成,并已开始运作。

 

附件三、李总统发表国庆祝词

编辑

   中华民国八十八年十月九日

李总统登辉先生在中华民国八十八年国庆前夕发表祝词指出,我们虽然因为震灾的侵害,蒙受生命与资产的重大损失,但是,我们相信,苦难会让我们更团结,困厄会让我们更奋发。只要我们携手同心,坚定意志,一定能化创痛为重建契机,集众志为新生力量,昂首阔步迈向新世纪,建设我们共同的美丽家园!

总统国庆祝词全文为: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今天是中华民国八十八年国庆日。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无比欢喜的庆祝国家的生日。但是,今天,我们却要以肃穆的心情,重新思考立国精神,凝聚团结共识,期能超越悲痛,开创未来。
  九月二十一日凌晨,台湾地区发生规模七点三的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的伤亡和损失,不但震惊了国际社会,也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两个多星期来,登辉深入灾区,实地了解灾变的情况与救灾的进度。面对残破的家园,和受苦的同胞,登辉有著极深的哀痛,但也更坚定了与全民一同奋斗,重建家园的决心。
  事实上,自地震发生以来,政府机关、民间团体、全国民众都展现了最高的效能,全力投入救灾、救难工作,充分发挥了同胞之爱与手足之情,让灾区民众获得及时的照顾,也感受到人情的温暖。这种携手同心,共度难关的信念与勇气,将是我们重新出发,建设美丽家园的最大动力。
  而震灾发生之后,国际社会的关怀和援助,以及海外侨胞的热烈捐输,更让我们备感温馨。特别是亚洲、欧洲、美洲的二十个国家及联合国,共派遣了三十八个救援团队,七百多名救援人员,来台参与救灾工作。登辉在此,要代表中华民国政府和人民,对国际社会的关怀和协助,表达最诚挚的谢意。同时,也要重申,今后中华民国将以更积极的作为,善尽国际义务,为国际社会的发展,作出具体的贡献。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苦难的淬炼,是重生的契机。地震的发生,虽然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法弥合的伤痕,但是,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以最短的时间,完成重建工作。并在兼顾各地人文特色与民众需求的基础上,让家园呈现和谐的新风貌,让民众享有安全的新生活。同时,我们更要坚定国家建设的步伐,为跨世纪的国家发展,开拓宽广的空间: 在内政方面,我们要继续推动政府再造、司法改革、教育改革,落实民主理念,增进政府效能,激发民间活力,强化国家整体实力,以因应未来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厚植国家发展的有利基础。 在经济方面,我们要以自由化、国际化、多元化为主轴,积极排除投资障碍,加速产业升级,健全经济体质,以维持经济的稳定成长;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我们既有的优势条件,建设台湾成为科技岛,以开拓经济发展的新纪元。
  在社会建设方面,我们要充实社会福利制度,保障弱势族群,以充分体现社会公义,建立高度人文关怀的现代社会;并要厉行法治,严防天然灾害,加强维护治安,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国防安全方面,我们要以防御固守、有效吓阻的战略原则,持续推动国军精实案,完成二代兵力整建,确保国家安全。同时,要积极参与亚太区域安全机制,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合作与繁荣。 在两岸关系方面,我们了解,当前国家尚未统一,台海两岸对“一个中国”各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们认为,两岸关系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乃是历史与法律的事实。两岸应当正视此一事实,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建设性对话,经由对等分治、和平竞赛,追求未来的和平统一。中华民国在台湾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主境界,更已在中国大陆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典范作用。希望中共当局早日进行民主改革,为两岸的逐步融合创造有利条件。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中华民国自建国以来,曾遭逢无数艰险挑战,但在全国民众的坚忍奋斗之下,终能不断突破困境,开创新局。特别是五十年来,由于朝野一心的团结努力,我们更在台湾地区缔造了自由、民主、繁荣的辉煌成就。今天,我们虽然因为震灾的侵害,蒙受生命与资产的重大损失,但是,我们相信,苦难会让我们更团结,困厄会让我们更奋发。只要我们携手同心,坚定意志,一定能化创痛为重建契机,集众志为新生力量,昂首阔步迈向新世纪,建设我们共同的美丽家园!


附件四、李总统接受德国之声专访

编辑

   中华民国八十八年七月九日

李总统登辉先生今天接受“德国之声”录影专访。总统分别就两岸关系、港澳问题、我国对外关系及未来发展等,作深入而明确的答复。

“德国之声”总裁魏里希(Dieter Weirich)偕该台亚洲部主任克纳伯(Gunter Knabe)及记者西蒙嫚索(Simone de Manso Cabral)下午由行政院新闻局局长程建人陪同,到总统府专访总统。

“德国之声”是世界第三大广播公司,下午的访问内容将于德国当地时间今年七月廿五日晚间九时在该台的英语卫星频道向全球播放,随后将陆续以其他语言,在该台的广播频道向全球播送。此外,专访内容也将在德国“周日世界报”(Welt am Sonntag)刊登。

总统答问内容为:

问:台湾的经济成就为举世所钦羡,另一项印象深刻的成就则是近年来台湾成功的民主化。然而北京政府却视台湾为“叛离的一省”,这也正是两岸关系长期紧张以及中共对台造成严重威胁的主因。您如何因应这项危机?

答:我要就历史及法律两方面来答复。中共当局不顾两岸分权、分治的事实,持续对我们进行武力恫吓,的确是两岸关系无法获得根本改善的主要原因。历史的事实是,一九四九年中共成立以后,从未统治过中华民国所辖的台、澎、金、马。我国并在一九九一年的修宪,增修条文第十条(现在为第十一条)将宪法的地域效力限缩在台湾,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统治权的合法性;增修条文第一、四条明定立法院与国民大会民意机关成员仅从台湾人民中选出,一九九二年的宪改更进一步于增修条文第二条规定总统、副总统由台湾人民直接选举,使所建构出来的国家机关只代表台湾人民,国家权力统治的正当性也只来自台湾人民的授权,与中国大陆人民完全无关。一九九一年修宪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乱团体,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个中国”的内部关系。所以,您提到北京政府将台湾视为“叛离的一省”,这完全昧于历史与法律上的事实。面对台海两岸的情势发展,我们将持续慎重推动两岸间的交流,积极促成彼此对话与协商;并继续促进我们民主制度的完善,追求稳定的经济成长;同时积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接触,以保障我们的生存发展。我们相信从交流中凝聚互信,从互信中营造稳定的关系,是化解危机的最有效途径。台湾与大陆应当发展出互惠与互利的双赢关系。

问:宣布台湾独立似乎并非实际可行,而北京“一国两制”模式则不为台湾大多数人民所接受。在以上两种路线间,是否有折中的方案?如果有,其内涵为何?

答:刚才已经说得很清楚,中华民国从一九一二年建立以来,一直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又在一九九一年的修宪后,两岸关系定位在特殊的国与国关系,所以并没有再宣布台湾独立的必要。解决两岸问题不能仅从统一或独立的观点来探讨,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制度”的不同。从制度上的统合,逐步推演到政治上的统合,才是最自然、也是最符合中国人福祉的选择。现在,中华民国可说是华人社会中首先实现民主化的国家,我们正努力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因此,我们也希望中共当局能早日进行民主改革,为民主统一创造更有利条件,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要维持现状,在现状的基础上与中共维持和平的情况。

问:香港在回归中国大陆后,成为一“特别行政区”的处理模式,以及今年十二月澳门由葡萄牙交还中国大陆,都可能被中共视为是和平接收台湾问题的预演。就世界其他国家观点看来,这似乎不失为一个可解决中国问题,以避免区域危机的可行方案。您认为如何?

答:中国问题影响区域安全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港澳的回归,也不在于台湾是否回到中国,中华民国在台湾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殖民地,这是与港澳不一样的地方,关键的问题是,大陆过份强调民族主义,在制度上没有施行民主。大陆不仅曾对我文攻武吓,且从未放弃以武力犯台,并在国际上处处打压我方,此种蛮横霸道的作风,无助于推动和谐的两岸关系,也不利于保持亚太地区的稳定。一个强调民族主义的大陆又在军事上不断扩张,很自然的引起其他邻近国家的疑虑。长久的解决之道应该是以民主取代极权,这样才能化解地区的紧张。大陆对港澳所承诺的“一国两制”模式,对台湾并无丝毫的吸引力。主要原因是“一国两制”互相矛盾,违反民主的基本原则,又否定中华民国的存在。大陆虽想将“一国两制”的港澳模式套用于我方,但台湾不是港澳,港澳原为殖民地,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两者有根本的不同。未来两岸只有分别施行自由、民主,才能真正确保亚洲的安全与和平。

问:海峡两岸的紧张关系倘不慎导致双方采取军事行动,您将以何种方式,以及依靠台湾本身之外之何国,以为防御?

答:两岸之间的问题,我们强调应当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不要用武力。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与坚持的立场,也是国际社会的期望,中华民国在一九九一年已宣布终止动员戡乱时期,不再以武力方式来达成国家统一的目标,我们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大陆当局始终不愿放弃以武力解决的企图及准备,这是造成两岸紧张,区域安全受到威胁的关键所在。国际社会应当督促中共放弃对台使用武力,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共同维护这个地区的稳定。台海情势与亚太地区安全及和平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本人于今年四月八日在国家统一委员会中提出“建构两岸和平稳定机制”的理念,希望两岸透过协商及交流方式,达到良性互动,并推展双方关系,进而确保两岸及区域间的和平与安全。

除了强调台海安定与亚太和平不可分的关系外,我国也非常重视与美国的合作。这些年来,美国一直提供台湾防卫所需要的军事装备,两国在经济、文化和科技方面的交流也不断成长。在可见将来,台湾与美国的安全合作关系仍然是维持台海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问: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都十分垂涎于中国大陆的广大市场,也因此无可避免的降低他们对台湾的支持。这是否代表台湾的未来将因此而更加黯淡?

答:近年来世界各国基于本身的利益考量,而与中共加强建立经贸往来的关系,我们可以理解。但台湾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经贸关系,也十分密切,不容忽视。如以美国为例,台湾是美国第七大贸易伙伴,也是美国第七大出口市场。截至目前为止,台湾向美国购买的商品总额,是大陆向美国进口总额的一.三倍到一.六倍。此外,从大陆内部的发展来看,也有很多问题存在,内部结构性的经济问题接连发生,因此,其未来整体发展仍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值得注意。相对于大陆的不确定性,台湾的发展相当稳健。台湾的重要性在于两方面:一是对民主与人权的维护;二是西太平洋的重要战略地位。现在大家普遍重视民主与人权,对大陆的期望也是如此。而“民主”、“人权”是世界各国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国际社会对大陆的普遍期望。近年来我们推动民主政治、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努力改善两岸关系,赢得国际的肯定。因此,台湾经验在催化大陆现代化、民主化过程中可以发挥积极的功能。此外,台湾的地理位置正好控制西太平洋的海线交通,对于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非常重要。所以,台湾不论在两岸关系或区域稳定上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问:虽然台北和北京双方在政治上存在巨大鸿沟,但台湾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却有数十亿美元之谱。如此多的投资将使台湾有被北京在经济上勒索的可能。您如何避免北京领导阶层采取此种行动??答:我国企业在大陆的投资正逐渐形成上、中、下游的体系,对我国经济确已造成若干竞争压力。因此,如何在发展两岸经贸的过程中,维持台湾经济的优势与自主性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一个根本的问题是,台湾与大陆的经济不是竞争性的,而是互补的。本人曾经提出两岸关系应“戒急用忍、行稳致远”的政策方向,主要以理性且温和的态度,针对大陆投资做合理的规范,包括限制高科技、基础建设等项目的投资,以及对五千万美元以上的大型投资做更谨慎的评估审查。

另一方面,我们也加强科学园区的硬体建设,促进台湾内部产业的升级。目前,我国出口品中,高科技产品已占百分之四十以上。同时,政府更进行国营事业民营化,及鼓励民间参与公共建设,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希望能使企业“根留台湾”,以壮大台湾的经济发展。

问:中共正为大量失业人口所导致的经济及社会问题所苦,因此北京政府可能被迫必须将人民币贬值,以解决其经济困难及社会问题。人民币贬值是否会严重影响台湾经济?

答:在中共对外汇仍有各种管制的情况下,即使人民币贬值,应不致出现失控的现象。因为两岸的经济关系,处在互补关系并不是竞争关系,虽然人民币贬值可能会使大陆某些产品与台湾低价竞争,但整体而言,由于大陆出口增加后,对台湾中间产品的需求会增加,因此,对我出口的影响并不会很显著。此外,人民币贬值可能引起台币将跟著贬值的预期心理,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汇市及股市的安定。对于这一点,我们将积极加强宣导,使民众了解,人民币的贬值与否,对台湾的经济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台币与人民币的走势并无必然的关连性。不过有一点值得担心的问题是,人民币的贬值是否会影响大陆台商的财务问题,连带的影响到台湾,对此我们也有充分的准备。

问:贵国是否仍有意愿购买德国的潜艇?

答:这个问题已经和贵国政府讨论很久,不过,贵国政府考虑到中共的态度始终不敢批准售予我国潜艇。中共在东海布署了一百多艘新旧潜艇,在这广大的海域中,我们如果采取潜艇对潜艇的方式来防御台湾,所购买的潜艇数量是否足够是一个问题;同时,潜艇对潜艇的防卫策略是相当辛苦的,是否能够充分发挥效用,需要再作检讨。

附件五、连副总统接受美国时代杂志驻上海分社社长麦卡西专访

编辑

中华民国八十八年七月廿五日

连副总统本(七)月廿一日,由总统府副秘书长林碧炤陪同,在总统府接受美国时代(Time)杂志驻上海分社社长麦卡西(Terry McCarthy),及台北分社记者沙荡(Donald Shapiro)的专访。该专访预定于八月一日该期刊出,内容并将载于该杂志全球资讯网上。访谈内容如下:

一、台湾民众对李总统日前的宣示,反应如何??答:据我所了解,此间民众绝大部份都支持李总统。根据日前此间欧亚学会的民意调查,有百分之七十三的受访民众支持李总统的宣示,显示民众有相当强的共识。

二、何以李总统选择此一特殊时机宣示其改变对两岸关系的政策?这项宣示系为国内政治与明年总统选举的考量?或是还有其他重大的理由??答:我首先必须强调的是,自从孙中山先生在一九一二年建国以来,中华民国一直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李总统只是再一次说明现实状况,而且,就如本人从前多次提到过的,两岸关系必须从现实出发,双方才能有效解决现实所造成的问题。现实的情况就是:过去八十八年来,中华民国一直是主权独立的国家。过去我们把两岸定位为对等的政治实体,但是中共却没有平等对待我们,不仅在国际社会孤立我们,还企图以“一国两制”强加于我们,视台湾为其“叛离的一省”,所以我现在必须厘清现实。此外,基于以下三点理由,目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来厘清现实状况:

(一)、随著今年秋天汪道涵先生即将来访,我们希望能有一个新的动力来帮助我们进行两岸的对话。但两岸如果要在汪道涵来时开始进行政治对话,对台湾而言,将会是政策上很大的一步。在两岸互信不足的状态下,双方若要进行政治对话会有极大的风险,所以我方必须对两岸定位问题先做出厘清。尤其是,我们担心美国政策上对中共的倾斜,将不利于我们主张对等地位。

(二)、我们了解为了维持这个地区的和平及稳固,美国期待我们会进入政治性议题的讨论,为准备将来两岸之间的政治谈判,我们有必要在两岸定位上作出厘清。

(三)、正当我们寻求这样厘清的机会时,德国媒体在这时候提出访问李总统的要求。德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用来解释,在两个国家有著相同文化根源及历史联系,在时机成熟及条件适当时,达成彼此统合(integration)的共同目标。另一方面,我必须强调,李总统的宣示与我国明年的总统大选毫无关系,总统看的是国家长远的发展。

三、这项政策的改变是如何形成的?

答:我们的宣示也许会让某一些人感觉不舒服,但我们是要提醒国际社会正视我们的现实状况。但厘清现实并不代表政策的改变,我们的大陆政策并未改变。我们也不了解何以对现实的厘清会被诠释为政策的改变。

四、这项宣示是否针对国内政治情况而发?

答:我们不会这么做,因为国内民众的素质和自主性受到民主化的影响,已大幅提高,对于国家的各项议题的参与感和重视程度日益升高;我们的民众当然很关切两岸关系,这件事也有可能成为总统选举中的一项议题,但台湾已是一个多元化的自由民主社会,民众关心的问题非常多,相信他们也同样会关心其他重要议题。

五、李总统作这项宣示前是否曾谘询过您的意见?

答:身为副总统,我经常有机会就重大议题与总统见面,相互讨论。

六、您认为中共会如何回应?会不会有类似于一九九六年时对台军事演习的动作?您认为当时谁是输家?

答:根据我方所获得的资料,以及对照中共过去的制式反应,中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大动作,但是中共当局应当了解,愈是以这种不理性的方式对待台湾两千两百万人民,就会愈引起我们的反感。我们很遗憾中共当局这次对于我们动机的误解,进而导致在两岸有不必要紧张情事的产生,因此我要呼吁中共领导人,面对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以理性、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岸问题。至于你提到一九九六年的情况,中共当时的作法,坦白说,反而使自己成为输的一方,由后来情势的发展及国际社会的反应,就足以证明,所以,中共也应该由上次的例子获得教训。

不过,我必须再度强调,两岸关系绝不是军事的对峙,而是制度的评比,让所有中国人能由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与生活方式,来做比较、选择。

七、您认为中共这次的反应是否会较缓和,因为相较于一九九六年时,大陆经济状况目前较差,所以会担心他们在贸易、投资方面可能受到影响?

答:经济因素是每一个政府都应该考虑的,台湾与大陆彼此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台湾更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外来投资者,双方如能维持良性关系,对彼此都有好处。而且,中国大陆的竞争优势已渐渐不如东南亚国家,这也是值得中共注意的。不过,经济关系应纯由经济因素来考量。

八、倘若台海情势恶化,您对美国支持台湾的立场,是否保有信心?

答:我们知道,国际社会-包括美国-已一再向中共重申,台海问题应该透过和平方式解决,这与我方向来主张两岸积极对话、并透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我们也希望中共能了解我们的立场,两岸必须以“合作”取代“对立”,以“善意”化解“敌意”,以和平、理性的方式,化解双方的歧见。这也是符合各方-包括美国与世界各国-利益的。假如中共真的采取军事行动,虽然这是我们最不愿见的情况,相信美国会依照台湾关系法采取必要的行动,以维护台海地区及西太平洋的安定。

九、柯林顿总统日前在与江泽民的电话谈话中,重申美国“一个中国”的立场,您对柯林顿的态度是否会感到忧虑?

答:我要再度强调,李总统只是说明两岸关系的现实状况,台湾民众的期望其实非常简单,他们希望能获得公正、公平的对待,两千两百万人的声音能被听到,国家的存在能被尊重。现在中华民国被国际社会孤立,民众感到十分挫折,只希望国际社会能还我们公道,能了解我们的立场,这是最低限度。中华民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做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我们对于亚太地区及全世界的繁荣、和平、安定,都可扮演相当的角色,如果我们变成像中华人民共和国那样的一个封闭社会的一部份,对本区域或全世界并没有好处。过去八十八年来,中华民国一直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这原本就是事实,不过,有一少部份人主张“台湾独立”,那则是另一回事,我认为他们是冒进主义者(adventurists)。

十、倘明年获选为总统,您对中国大陆的政策为何?

答:针对大陆政策,我过去就曾提出“三不”和“三要”的说法。“三 不”就是“不独”、“不统”与“不对立”。所谓“不独”,就是台湾没有本钱独立成为所谓的“台湾共和国”,但是,中华民国原本就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这点十分明确。所谓“不统”是指现在两岸统一的条件尚未成熟,台湾不急于和大陆统一,更不能变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份,因为没有任何台湾民众愿意生活在共产制度之下。“不对立”是指,两岸不应该相互刺激与排斥;两岸关系上不要刻意产生对立或对抗,造成不安。而“三要”则包括“要和平”、“要交流”及“要双赢”。我们认为,现阶段两岸关系的最佳模式是“交流”,两岸社会持续的交流不仅在于增进双方了解,也在于减低敌意与预防冲突。我提出的“要和平”意思是说,两岸关系的基础是和平的环境。两岸社会循序渐进的“交流”与良性互动是维持台湾海峡和平的最好方法。“要双赢”指的是,两岸政权的领导人要以“双赢”规划与推动两岸社会的交流。双赢的结果是,海峡两岸都能从交流中获得利益。台海两岸分享交的共同的利益,双方可避免冲突,维持和平。

十一、如果北京对台施压,台湾人民是否会支持政府起而抗拒?

答:我们还能有其他选择吗?不过,我仍要强调,台湾人民与美国人民一样都热爱和平,崇尚自由民主,我们一直希望能加强台海两岸的对话机制,以避免军事冲突,我们不愿见到台海出现危机。我也曾一再强调,两岸分治五十年,必须求同化异,加强交流,才能创造双赢,因此我们会以“和平、理性、对等、互惠”的原则,推动我们的大陆政策,毕竟两岸都是中国人,同文同种,应化干戈为玉帛,逐步达成国家统一的目标。

十二、台湾民众对李总统谈话的反应如何?台湾股市似乎也是一个反应的因素。

答:在一个自由市场中,股市的涨跌乃是自然现象。我相信台湾的民众大多支持李总统及政府的立场。

十三、倘台海局势变得更恶化,台湾是否有信心能抵抗中共的武力入侵?

答:我们绝不希望看到海峡两岸发生武力对抗的情况,我相信这也不是全体中国人及国际社会所乐见的。我们一再强调,两岸问题不是军事的对峙,双方应该尽一切努力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我国的大陆政策及追求国家统一的目标并未改变,我们会持续推动两岸的对话及交流,在两岸对等的基础上,也可以进行政治议题的谈判,这是我们所表现的善意。在此我也呼吁中共放弃武力犯台的政策,以和平、理性、对话的方式,化解双方可能的误解及歧见。但是我也必须说明,由于中共至今未放弃对台用我的政策,我方仍必须加强战备,巩固国防,以防万一。而如果真的发生战事,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及能力来自我防卫。

十四、台湾会加入战区飞弹防防御系统(TMD)吗?

答:我方保留参与TMD的权利,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已经决定加入,端视中共的回应而定。

十五、您如何看待美国的反应?您认为美国在这件事情的态度上可能会较偏向中共吗?

答:过去几天我们一直在向美方说明我们的立场,我们希望美国能用长期性、建设性与前瞻性的思考,来看待我国所提出的主张,正视中华民国两千两百万人希望被国际尊重与参与国际活动的权利。中华民国绝不是一个麻烦制造者,只希望国际社会能尊重我们,但眼前的事实是,我们却一直遭受孤立。本人要强调,我们的生存与繁荣,对国际社会以及美国绝对是一个正数,中华民国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国家,我们在中南美洲、非洲、科索夫都提供了许多援助,我们愿意回馈国际社会,也希望国际社会也能公平地将中华民国视为一员。我们一再强调,中华民国一直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的事实,但我们绝非主张台独。我们相信,面对现实,才能解决现实所产生的问题。

此外,就亚太地区局势而言,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与存在的地位的确立,对美国与日本在亚太利益的维护以及美日安保关系的强化也有积极的作用,台湾的民主制度与战略地位,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资产,我们期待美国充分认知海峡两岸的现实状况,在与两岸交往过程中维持适度的平衡。我们绝不会在美国与中共关系低潮之际去从中获利,反而希望美国与中共能经由协商化解紧张情势,但我们也绝不希望美国与中共在交往时牺牲中华民国的权益。因此,我认为华府、北京、台北三方的三套双边关系应该可以平行发展,这对本区域及全世界都有好处。

 

附件六、行政院二六三七次院会院长谈话稿

编辑

李总统日前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将两岸关系定位为“特殊之国与国关系”,再一次彰显政府大陆政策一贯的务实与开创精神。

多年来我们始终以善意的态度与具体行动,致力推展和平、对等、互惠与建设性的两岸关系,然而中共方面非但没有相对的善意回应,却持续以其无限扩张的“一个中国原则”及“一国两制”模式在国际间打压我们,并刻意中断两岸的制度化协商,阻碍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面对未来新世纪两岸关系的发展,我们有必要针对两岸地位,依据事实状况加以明确界定,以维护我国的尊严,并在未来两岸对话、谈判时,争取平等之地位及更宽广的运用空间。

虽然我们对两岸的定位问题做了符合事实的明确表示,但政府的相关政策并无改变,我们推动两岸建设性对话与良性交流的政策不变,追求两岸“双赢”的决心不变,以及追求未来和平民主统一的新中国目标也不变。在此一对等的基础上,预定在今年秋季举行的辜汪会谈,将可就包括高度政治性议题在内的任何议题进行深入的对话。所以,李总统的宣示不仅务实,而且具有前瞻性与建设性。

我们呼吁中共要理性面对两岸地位的政治与法律现实,并深刻理解我方对推展两岸良性互动的用心,如此才能共同开创两岸正常的长期互动关系。

面对这样一个新的局面,我们要以充份的准备来掌握情势及因应变化。本人要请财经、国防、交通、内政各部会妥善规划相关的因应措施,对可能发生的变化预作沙盘推演;外交部、陆委会及新闻局要立即将此一务实前瞻的作法对国际及中共作恳切的说明;新闻局及陆委会也要对国内民众加强说明,使全国同胞能团结一致,以最大的信心,支持国家的立场。本人将于本周内召集会议,听取各部会的规划。

附件七、对等、和平与双赢——中华民国对“特殊国与国关系”的立场

编辑

一、以对等地位开创跨世纪的两岸关系

李总统本年七月九日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就“北京视台湾为叛离的一省”提问时表示,两岸关系的定位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 李总统对两岸定位的这项陈述是基于维护国家利益与尊严的前提,从政治、历史与法律的观点,对既存事实作明确的说明,既未扭曲事实,也未夸大渲染,更没有排除未来两岸统一为民主新中国的目标。这项务实、前瞻并且充分反映中华民国在台湾二千二百万人民心声的主张,是为了奠定两岸对等的基础,以提升对话的层次,进而建立民主和平的两岸交往机制,开创跨世纪的两岸关系。

二、反对中共霸权式的“一个中国原则”

中华民国自一九一二年立国以来,一直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目前统治地区虽只限于台、澎、金、马,但仍是全世界第十九大经济体及第十五大贸易国,这是事实。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十年来,两岸隔海分治、互不隶属,一个分治的中国及两岸间的特殊关系至今未变,这也是事实。一九九一年我们主动展现善意,放弃以武力统一中国,承认中共在大陆之治权,并以交流、对话的和平方式取代过去的军事对峙。但是中共不但没有善意回应,反以其霸权的“一个中国原则”,视我为其地方政府,不仅在两岸交流中矮化我方,并将“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岸所有协商议题的前提,欲迫我逐步滑向“一国两制”的安排。同时中共还极力封杀我国际生存空间,使国际社会长久以来习于中共的说法,而逐渐忽视两岸分治对等之既存事实。正因这一事实长期遭受中共片面的扭曲及国际社会的忽视,所以当李总统明确陈述此一简单事实时,反引起各界之高度关注,而忽略了问题真正之根源为中共的霸权式的“一个中国原则”。

三、政治谈判慎于始

各国多年来与中共谈判的经验显示,中共在谈判初始一定坚持设定对己有利的“原则”。此一“原则”一旦设定,结论就大致不出其掌握。自一九九五年中共片面中断两岸的制度化协商以后,北京即置攸关两岸人民权益至钜的实质问题于不顾,一味要求与我进行政治谈判,并对两岸政治谈判预设“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及“一国两制”的结论,视我为地方政府,否定中华民国之存在。我们并不畏惧谈判,但绝不在不平等,及对方已预设结论之霸权压力下谈判。倘我在此情势下与中共进行政治谈判,而仍自居为模糊的“政治实体”,就会自始陷于不利地位。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谈判前对两岸关系明确定位,跳出“政治实体”对“主权国家”的格局,才能与对方展开有意义的对话,并维护国家及人民之尊严与利益。也只有基于平等地位的协商,才能获得人民的支持。

四、两岸应该回到“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共识

两岸对“一个中国”的认知一直有歧异。所以海基会与海协会于成立后的第一年会谈就围绕在“一个中国”的争议。经过多回合谈判,两岸终在一九九二年十一月达成“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共识,亦即双方自此就“一个中国”可以各说各话。这原本是使双方能搁置歧见,继续推动两岸关系之理想方式。然而近年大陆方面却片面抛弃该共识,时而反对该项共识适用于国际关系,时而表示在两岸间仅适用于事务性商谈,不适用于政治谈判,时而甚至否认于一九九二年曾达成该项共识,近年甚至反对我方亦有表述权利。在一九九二年各自表述的共识架构下,我方始终认为“一个中国”指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两岸目前并未统一,而是对等分治,同时存在,因此在统一前可以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加以定位。而两岸关系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具有相同之文化、历史渊源及民族情感,双方人民在社会、经贸等各层面交流密切,非其它分裂国家所能比拟。最重要的是双方均有意愿共同努力,平等协商,追求中国未来之统一。如果双方都能珍视此种特殊关系,回到各自表述的共识,那么透过平等协商,即可超越彼此的政治歧见,共同合作为两岸关系开创新局面,进而更有利于未来之民主统一。

五、陈述现状,不是改变现状;追求和平,不是制造麻烦

我们将两岸关系依事实予以明确定位,目的在确立两岸间的平等地位。我们也一再强调,各项相关政策不变,尤其是推动两岸建设性对话、与良性交流的政策,追求两岸“双赢”的决心,及追求中国未来在民主、自由、均富下统一的既定政策没有任何改变。政策未变,自不存在所谓修宪、修法、修改国统纲领的问题,更谈不上是改变现状或制造麻烦。我们希望相关各方能以理性客观立场看待此事,我们也愿与任何相关各方加强沟通,传达我方整体理念,共同维护台海及亚太地区之和平与安定。

六、竭诚欢迎汪道涵先生来访

汪道涵先生年内来台访问,是去年十月“辜汪会晤”时的共识,我方也正式提出邀请。近半年来,海基、海协两会对此一具重大意义的活动,已进行正式的磋商与准备。我们重申诚挚欢迎汪先生今年秋天来访。我们了解中共方面一直希望藉汪道涵先生访台之行,与我就重要政治议题进行对话。此时我为迎接会谈而对两岸关系明确定位后,双方可以对包括定位在内之各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两岸协商的过程中,双方提出不同的立场与看法,乃是求同存异过程中的必要阶段。既然一方可以表达其立场,当然也要接纳他方表达立场。事实上正因歧见存在,才更需要协商。透过协商,歧见将可获得沟通甚或解决之机会,倘因有不同意见而拒绝协商,必定造成两岸关系的倒退,相信这并非双方人民及国际社会所乐见。我们认为透过辜汪台北对话,可使双方进一步了解彼此的全盘理念,消弥误解。这对降低两岸紧张情势,进一步探讨开创两岸关系的明确方向,必有助益,也可为区域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七、对等和平共造“双赢”

台海的稳定直接影响亚太地区之和平与繁荣,故维持台海和平应该是两岸与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我们现在依客观存在的政治与法律事实明确定位两岸关系,将可使两岸重新开启良性互动的新页。两岸关系正常化后,双方更可透过建设性对话、制度化协商,以及有秩序的交流,逐步发展出和平稳定的长期关系架构,共同追求未来民主统一的新中国。这不仅是两岸的双赢,台海及邻近区域亦将同蒙其利,符合两岸及整个亚太地区的长远利益。我们呼吁中共能面对现实,理解我方推展两岸关系的苦心,以务实开放的心态,与我们共同努力,为廿一世纪两岸良性互动开创新局。

 

中华民国《著作权法》:

第九条(著作权标的之限制)
  下列各款不得为著作权之标的:
  一、宪法法律、命令或公文
  二、中央或地方机关就前款著作作成之翻译物或编辑物。
  三、标语及通用之符号、名词、公式、数表、表格、簿册或时历。
  四、单纯为传达事实之新闻报导所作成之语文著作。
  五、依法令举行之各类考试试题及其备用试题。
  前项第一款所称公文,包括公务员于职务上草拟之文告、讲稿、新闻稿及其他文书。

本作品来自上列各款,在中华民国,属于公有领域。详情请参见章忠信著作权笔记著作权法第九条释义。另外请注意司法院释字第5号解释:“行宪后各政党办理党务人员,不能认为刑法上所称之公务员。”所以自从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12月25日中华民国宪法施行以来,各政党党务作品,不能认为公文。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