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读书记 (四库全书本)/卷06

卷五 义门读书记 卷六 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义门读书记卷六
  翰林院侍读学士何焯撰
  孟子下
  离娄篇离娄之明章 通章皆为当时君臣非先王之道者而发
  第四节 注所行不过差按所行接上节行字来末节 我非尧舜之道不敢陈于王前正与此处相发规矩方圆之至也章 惟圣人能尽其性故为人伦之至而所由无不尽其道焉
  爱人不亲章第二节 此正字与大学絜矩矩字同意我之仁智礼无所不到也
  天下有道章第四节 可学问所谓小国七年者非谓封建小国恐是燕韩之类曰然见滕文公问为国章下所以多二年是兼要略宁外侮
  第五节殷士肤敏 诗中多连举殷商然此殷字乃非商之变文当解为众也 上云斯二者天也以气化言之诗云上帝既命以主宰言之仁者上帝生物之心所以反乱为治而维气化之衰也故有以独当天心而非大小强弱之可论自不可为众矣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章首节 本其身之所固有故曰自暴自弃注中着两身字于自字极醒
  第二节 道理若待外求则暴弃犹可解也今人人生来性中有个仁居之便是人之安宅人人生来性中有个义由之便是人之正路莫非固有无待外求岂吾身所不能乎而反甘自暴弃是则可哀也己
  道在尔而求诸远章 上章警不求者此觉悟求者此与上章盖一时之言亲亲长长仁义之发最切近者也
  淳于髠曰章末节 权字即是义字与术字不同权正在道上见离道言权便似将称锤打在无星处如何称得一物淳于诮孟子以不援正不知权耳孟子以为不足与深言故聊以手援一语谢之其实权非枉道求合之谓不得将权字㸔坏
  人不足与适也章 语类云首三句当作一句读 注间字上亦当有与字按辨疑云中原古注本间上本有与字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章 易变盈流谦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子云言山杀瘦泽增高此好为人师之善喻也
  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章第二节 舎馆未定则是仅偕之行非亲附王驩者也故下章但以𫗦啜责之末节 注非好善而笃信之按陈氏所谓笃信与有诸已之谓信稍别
  孟子谓乐正子曰章 但从之来不竟与之居徒𫗦啜只以道途言之
  仁之实事亲是也章 仁义是性事亲从兄是道性之所发惟此为实际处尽道乃所以尽性也下礼乐只作中和两字㸔不可误认注意使经文俱成倒说 程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处最分晓此章可以参观而得之 参以程子论孝弟为仁之本语实字乃得分明
  天下大悦而将归已章首节 顺者父母所为合乎道子所为亦合乎道彼此无违逆之谓非顺从之顺舜生于诸冯章第三节 注得行其道于天下也按此道字乃指散见于礼乐文章谟训功烈者言之
  第四节 惟其道无不同故为国班爵禄二章孟子但因其大略即可因略以致详推旧而为新不拘尽得其迹而自有以不拂乎先王之意也子思曰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亦犹是而已矣
  子产听郑国之政章第三节小水则驾木大水则造舟 均人掌均人民牛马车辇之力政读为征注云力征人民则治城郭涂巷沟渠牛马车辇则转委积之属巾车庶人乘役车 言转委积则薪刍可知委人敛薪刍亦为之役也
  君之视臣如手足章第三节然后收其田里 季彭山读礼疑图云三年不收其所入谁与掌乎盖存之以待去国之臣之归耳按此语㸔得下落分明
  人有不为也章 张子云不为不仁而后可以为仁不为不义而后可以为义 有不为须兼辨之明守之严两意盖辨之愈明则其心有主而其有为也释然不疑其所行守之愈严则其气自充而其有为也沛然莫御其所往本安溪
  仲尼不为已甚者章 注本分之外不加毫末按朱子云然所谓本分者乃义理之至当非茍然已也
  大人者言不必信章 当作一句读义见语类格心章总注尹氏云云朱子曰亦言外之馀意
  君子深造之以道章 此章重处固在自得然逐句之次又不容略须参观或问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章 仲尼所取于水者道体其事则圣人之纯一不已其意亦未尝不在学者故程子补出君子法之一层孟子因徐辟之病而药之止告以务实者之立心似乎狭矣然斯耻也与中庸恶文之著同耻无实之不可继则时时省察自不容己故实即是本朱子谓学圣人者必自孟子耻过情之语始第四节 注暴得虚誉二句按暴得虚誉与上节注中两渐字反不能长久与上节注中两不已反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章首节 注而能有以全其性按明庶物察人伦由仁义正是全其性
  禹恶旨酒章第五节 四事之中其所以操心省身能尽其性者无不合也其所以施政立教尽人之性者则时异势殊容有不合者矣有字作如此解则施字更有下落 安溪先生全章文云其有不合者是三王有未兼也更现成得好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章首节 欧阳公云霸者兴变风息焉谓诗尽亡者独公一人之论如此 龟山云雅亡则无政春秋所为作也 安溪云诗亡殆谓正风正雅亡也周之盛也天子举巡狩之典陈诗观风于是庆让行焉诸侯修述职之礼朝会雅歌于是劝戒继焉夫是以王道行而功罪劝惩明也及周之东天子不巡狩则太师无采也故谓之风亡其有风者列国讴谣相为传播者耳诸侯不述职则朝会无闻也故谓之雅亡其有雅者贤人君子思古念乱者耳夫是以王道不行功罪劝惩不明诸侯僭大夫叛子弑其父臣弑其君其所由来者渐矣是故春秋之褒贬所以申王事之劝惩也按郑渔仲始疑胡氏雅亡之说谓美刺之诗亡而褒贬之书作矣非有定义诗亡于陈灵公乃孔子未生之前故曰诗亡然后春秋作东莱亦谓盖指笔削春秋之时非谓春秋之所始也
  第二第三节 后之学者不知所以作之由不以春秋为经世之大法而但以史视春秋则晋楚鲁三国之记载其始固一也要之乃未经笔削则然耳岂知其事则桓文而已辨其名实其文则史而已正其名分不惟大义数千炳如日星抑且时措从宜莫非制事之权衡道揆之模范孔子自言曰其义则窃取之矣
  第三节 义字兼正名尽性二意方能贴到存心 义者宜也尽性命之理故皆得时措之宜
  可以取章 首段不重恐人过与而轻死也或问甚明当参观之
  逄𫎇学射于羿章末节今日我疾作 赵注疾作疟疾注庾斯虽全私恩二句 废公义之说不必拘曰侵
  则为患小曰追则不过驱之速去使毋轻我为无备而已不必殪其将取其师也多阅春秋事自见
  西子章 赵注𫎇不洁以不洁污巾帽而𫎇其头面天下之言性也章首节 照注故利并重照语类则独重在利末节反牵合难晓
  故者以利为本 故有善恶两件故必以利为本 注犹所谓善言天者二句按此荀子性恶篇文
  第三节 若将首节则字㸔得有不足之意则末节历学中亦当挽入利字
  公行子有子之䘮章首节 疏云䘮其子故有子之䘮亭林云礼父为长子斩衰三年
  第二节 简略也谓于礼不足故下即以礼折之第三节 注若周礼三句按周礼宰夫三公六卿之䘮与职䘮帅百官有司而治之凡诸大夫之䘮使其旅帅有司而治之注旅冡宰下士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章首节 语录节问一条下云集注非定本 存心只是处心与尽心篇存其心不同本语录
  末节 许鲁斋云草木到秋精气展尽故风霜亦揺落之人精神耗散故疾病侵之到徳行亏时便患难及之人若徳行充实虽祸患不害也孟子有浩然之气只是徳行充实里头缩一分外面侵一分人有召祸之由则凡物皆能为祟难防备以此意㸔此节书则更无渗漏矣 又云坎不盈祗既平无咎人行到忧患处如水到流得满然后过去少些子不满过去不得所以要宏毅坚重如舜事瞽瞍只得竭力供子职负罪引慝而已到底豫时是坑坎自满然后流得出天下事到行不得处皆如此只得动心忍性以待不敢怠躁到见㡬而作不俟终日时却又不得如此以此意㸔终身二字亦妙禹稷当平世章第四节 禹稷所任乃转旋天下之责直欲万物皆得其所非效一官而已切天下剔发出有饥溺则其急宜乎倍万方是解上三过其门不入也若空空描取思字则以圣人之材处此绰有馀裕何为如是急哉
  末节 闭户暗贴乐字乃有味
  曾子居武城章首节沈犹行 沈直深切广韵在二十一侵中
  储子曰王使人𣊺夫子章 朱子谓杨氏所论得之杨曰圣人人伦之至也岂有异于人乎哉尧舜之道曰孝弟不过行止疾徐而已皆人所日用而昧者不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章 宋元刊本以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按上文云𣊺良人之所之此卒之字之祭者字之他字𦂳相贯注大全不从朱子而从旧读谬矣
  万章篇舜往于田章第二节 竭力耕田犹是养口体之粗节必是于视无形听无声有不到处不知以何事得罪于父母耳于我何哉须是孝子心里已打筭到那穷处故下节说个如穷人无所归
  末节 热中赵注以为心热恐惧犹言忧心如焚也近之
  大孝终身慕父母 亲亲仁也慕亲乃所性之仁根于心者物欲害之则孝衰矣圣人尽性斯浑然天理身终不足以移之只大概透发不失本心不可即贴舜说娶妻如之何章第一节 故为孤孑之行以遂其孤愤之私是为怼
  末节然则舜伪喜者与 与疑词非诘词盖欲求其义理之归也
  象日以杀舜为事章第二节杀三苖于三危 尚书纂言曰左传云蔡蔡叔孟子曰杀三苖字异音同古字通用也
  末节 赵注源源而来如流水之与源通
  咸邱𫎇问曰章首节 注齐东齐国之东鄙也按赵氏解为东作田野之人故释此句 东鄙则海滨之野人也
  第二节普天之下四句 引诗之意是举远以该近我独贤劳也 北山诗云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孟子即以诗说诗也 注此诗今毛氏序云按此注独取小序为说
  第三节 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孝思维则之谓也
  人有言至于禹而徳衰章 安溪云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天字似以气数言天之所废天字似以天心言要之皆气数而理存乎中如尧舜之有败子仲尼之不遇其君气数之不幸也天心亦不得已而废之夏商周继世有人是气数之幸也天心亦因而不废之
  第二节 一以二十又八载一以十七年一以七年故曰相去久远施泽于民当根荐于天说方与上下相应第四节 伊尹周公非客也万章问意原统自禹以后言之故并推论商周之事若仲尼则生于王泽既竭乃有圣人之徳而不在天子之位其遇独与舜禹异此又其事理之变故并推明其有徳无荐之由使天意人事详尽无遗耳
  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章第二节系马千驷弗视也韦昭国语注系马良马在闲非放牧者也
  第三节 若讲成高蹈避世便不是伊尹心事盖耕野而乐尧舜之道便是自任以天下之重但非有王者兴则不可为名世必成汤果大有为然后出而于吾身亲见之所谓逹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
  第六节 只縁已是先知先觉常处𤱶亩斯其责不可他辞不就汤聘便属推而纳
  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章第二节 注故不谏而去之秦按元板无秦字
  末节 注然此事当孟子时已无所据按辨疑云孟子言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又言年已七十所指之事亦已详矣末可谓之无据也注文盖见孟子之言与史记所载有不同故有此说读此章者当以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为句去谓去位也之秦年已七十矣则与史记所言晋虏走宛秦赎之授以政自不相妨不必言已无所据
  伯夷目不视恶色章首节以待天下之清也 徳盛化隆既洗腥闻又不烦放伐方是伯夷所谓清而与神农虞夏若合符节也
  第四节 龟山云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然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何迟迟之有曰孔子之欲去鲁也久矣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故迟迟其行也燔肉不至则得以微罪行矣过此复无辞以去故不税冕而行非速也
  第六节 条理二字亦要重 注若独奏一音三句按此有始终而无条理 而后击特磬以收其韵按李云此于三礼无所考不知朱子所本
  周室班爵禄也章第四节天子之制地方千里 百倍公侯 凡言方者皆四方齐一之数当开方计筭方千里者千倍一百万里也方百里者百倍一万里也七十里者七十倍四千九百里也五十里者五十倍二千五百里也附庸四十里者四十倍一千六百里也三十里者三十倍九百里也二十里者二十倍四百里也十五里者十五倍二百二十五里也 礼王制注小城曰附庸庸古墉字 厚斋云王莽曰附城盖以墉为城也 以姓名通谓之附庸犹言属城也
  第五节 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 王官不言公者官阙而不备也受地止言视侯者朱子谓古者天子之三公八命及其出封然后得用诸侯之礼盖仕于王朝者其礼反有所厌而不得伸今但视其禄耳公侯皆方百里故受地惟凖之侯也亦有本为侯伯入为卿士者则亦受畿内之地盖国禄所入自以守宗庙之典籍此则所以报其功不嫌其富倍也且王畿备五等之制而陪臣极隆杀之殊又不使侯国得拟于天子耶 注王畿之内二句按国不继世故畿内得以容之
  第六节 注徐氏曰大国君田三万二千亩云云按三万二千亩三十五井三千二百亩不及四井八百亩不及一井 庶人在官府史胥徒也按府史由辟召胥徒给徭役
  第七节 安溪先生谓君田皆三万二千亩卿田皆三千二百亩徐注误矣但次国三卿下卿命于其君小国三卿中卿下卿命于其君皆止食大夫之禄故有三之二之之杀耳按但以大夫倍上士之数核之又不合上下文法正同不应大夫士不用合筭也姑如徐说可矣朱子谓周礼王制不同姑勿一一以求其合可也况王制有下大夫五人若以四千八百四倍筭之与三卿又不合乎
  敢问友章第二节 注张子曰献子忘其势云云按或问中不满张子说
  敢问交际何心也章第二节 托于诸侯章云无常职而赐于上者以为不恭也此云尊者赐之是盖有君臣之义存焉故末节云际可之仕也公养之仕也交际即是仕于其国而所得之禄赐孟子为卿于齐其禄十万乃交际之一端也而况受其句上冠以孔子之仕于鲁也可见交际与仕不是两事但将以为行道之机非徒贪其豢养耳旧文皆作前论交际后论仕合者反离多费穿插可谓愦愦
  第三节 注孔子受之云云按下文于卫之事即是本身证佐引阳货烝豚事却稍远
  第四节 罔不譈是众之所共弃而无复可以交接之理矣 私笺云所不辞二句一说三代相传以此法不须辞问也于今为烈烈明法如之何受其馈也此承不待教说来甚明顺按此本赵注
  第五节 与之交际非徒免死而已矣盖亦化之于善使诸侯闻吾教而能改则可以取民有制以三代之治民者治民即此人也
  充类至义之尽也 义即义乎不义乎之义当云合道得宜守溪用权变推移未谛
  第六节 注亦欲小试行道之端以示于人按示于人见字明白
  第七节孔子有见行可之仕 见即上注中所谓示也见行可即是为之兆万历癸未文都不合上节注意
  大全中辅氏说得之 世得云以所就三章观之则见行可不根为之兆亦未为不是
  仕非为贫也章首节 道不可行于时本不当仕然家贫亲老或需禄养则我身有时而不得不仕也 汉书儿宽传注养主给烹炊者也故赵注云不能亲执釡灶注道与时违按四字乃吃𦂳当着眼
  第二第三节 郝京山文两用不敢也甚合
  第三节其职易称非茍简之谓职小任专反无挠之使不得行其道者也 国外百里为郊郊外有关抱关迹最踈远与下立朝相反行夜击柝则凡清昼攫金不与其责矣 注柝夜行所击木也按元板作行夜朱子本用赵注
  末节 立乎人之本朝二句申明有时二字 罪也此卑贫所以宜居耻也此尊富所以当辞
  士之不托诸侯章第五节 使之亟拜则亦㡬于赐矣养君子之道杨氏引周礼王燕则以膳夫为献主之
  说甚妙
  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章首节 管子注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
  一乡之善士章首节 一乡之善士亦有散在一国之中天下之大惟我之善盖于一乡自然心同理同相为契合矣尽字须如此㸔 注随其高下以为广狭也广狭指善说若㸔作人之众寡则上半截便说不去第二节 知其人则非徒想像之而已亦还以自验吾身之善如何 尚友何所为取诸人以为善也
  告子篇性犹𣏌柳也章 告子但知气之为性而不知理之为性故妄谓知觉运动乃人生所固有仁义礼智则皆自外而至乃人所本无必待为之而始成遂设𣏌柳杯棬之喻孟子亦未与正言性为天理仁义之根于性只就一为字折倒渠使无所置辨既而告子自病其说之偏于恶也于是下章复为湍水之喻谓善恶皆性之所无而生于习则终以气为性而已
  首节 注如荀子性恶之说也按性无善无不善此告子宗旨所在与荀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所见自别注意当浑之
  性犹湍水也章末节其势则然也 势字与理字相反食色性也章第三节 且谓长者义乎二句当如存疑兼长马长人之说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章 孟季子初是谓所长非所敬辨上章长之者为外及孟子剖析出斯须之敬则又谓敬如此随人转变则并敬亦不由内也始之外长蔽于一偏既乃外敬则䧟于性本无善之说而莫悟矣答问间有两层意思
  首节 未逹长之者义乎之言故私论义内为不可解也
  第三节 上章就敬之同处谓其在外此章是就敬之异处见其在外两般说话一様机锋也
  第四节 为尸是为祖尸语类云古者为尸必隔一代孙可以为祖尸子不可为父尸以昭穆不可乱也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章首节 未发以前何尝有所谓善恶
  第二节 此言虽未可定于初但教化所系者大此近荀子说
  第三节有性善有性不善 二有字对第一节二无字下又言非他人所能为对第二节似驳两家
  第五节 乃若之若旧训顺故注特云发语辞 须㸔注中但字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即此节以情言性之意也情之发也兼善恶而此言但可以为善不可以为恶者故者以利为本情之发而为善则本乎性而理之顺者也其为恶乃凿而使逆其所发者也
  第六节 此处才字孟子从性字一滚说下只在理上论未曾论到气程子之说当从言外补出夹杂便失语意 注乃物欲䧟溺而然按此已起下章
  第七节我固有之也 有字正破告子无字
  第八节 上即情善而溯源于性此又举孔子之说诗见惟性本善故情善而孟子之独言性善非无徴也性不可见故以情言然断乎以善为固有者人之性天所命也推本生民之始是固有二字下落有物有则有字与上节有字相应 秉彛指性商书所谓恒性也懿徳指仁义礼智中庸所谓性之徳也虽一理而层次有分 注是民所秉执之常性也按千万人所同千万世不易故曰常
  总注 学而知之按此所谓思也求也 孔子所言下愚不移者按此所谓舍则失之
  富岁子弟多赖章第二节 麰麦是降才之同能同生同熟者不䧟溺者也其不同生同熟者䧟溺则然也曰播种曰其地曰树之时是三者皆非从天降也而可云皆熟以上明降才之同乎 不同熟者地之不齐雨露之不齐人事之不齐非麰麦之才有殊也
  末节 邵子曰命之在我之谓性性之在物之谓理牛山之木尝美矣章第二节 此节气字根脉须要分晓语录中有两条最善而大全皆遗之叶味道问良心与气合下虽是相资而生到得后来或消或长毕竟以心为主曰主渐盛则客渐衰主渐衰则客渐盛客盛然后胜得这主故曰志动气者十九气动志者十一吕昭徳问夜气一章曰这病根只在放其良心上盖心既放则气必昏气既昏则心愈亡两个互相牵动所谓牿之反复按此则放其良心下当先补出气昏一层日夜所息中又当就无所作为补出气定而性复之意然后转出平旦清明良心必有发见前后意方融贯
  虽存乎人者 人字谓人之本来质地方与下未尝有才相应以下气字自贯注
  有梏亡之矣 有当读去声
  鱼我所欲也章第二节 义非外至乃所欲有之所恶有之盖本心也是故从其甚者耳 此处是精义事第四节 此处是省察事即省察此良心之失与不失也
  第五节 此节重在皆字见非但可以望贤者而不可以责中人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能常存之则必能舍生取义矣
  第七节 临事不能省察者由于平日先无精义之功良心虽有时发见却易为利欲所昏蔽故不辨礼义而至于䘮失也
  末节 注本心谓羞恶之心按羞恶之心是义然义皆从仁出盖谓失其仁义之心也故下章以求放心言之总注 是以君子不可顷刻而不省察于斯焉按此所以下章说求放心
  仁人心也章首节 私笺云有此心即有此仁心而不仁即非人矣
  末节 私笺云心即仁也求放心即求仁也 注盖能如是云云按自盖字以下乃朱子以程子之意推而论之所以防异端之流弊也不必入口气 程子云云按约之使反指未学问人寻向上去指既学问人 此章大意新安陈氏之说甚明
  钧是人也章第二节 注心得其职则得其理按理即天之理 若能有以立之按此句是操存根本 则事无不思按谓无不得其理 操存涵养使常清明乃所谓先立其大也事至能思当留在不能夺中讲
  总注 君子存诚二句按纯乎天理之谓存诚在思之先敬则不昏故常能思 天君泰然按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出荀子天论篇
  有天爵者章首节 南轩云仁义又言忠信忠信只是诚实此二者 双峯云须忠信乐善仁义方为我有乃为可贵 天爵性分也人爵势分也
  欲贵者人之同心也章首节 贵于已者已有可贵之实人亦从而贵之兼内外两层说故下文既言仁义又言闻誉
  末节 以食比仁义以衣比闻誉盖二者又有内外先后略分轻重也 膏粱赵注膏细粱如膏者也 令闻广誉根仁义来 文是衣绣是裳 欲贵之情有贪与夸二种闻誉二句又对夸者言之也不然只说仁义贵于己之理尽矣
  羿之教人射章首节 尽其性
  第二节 由其道 上节立志希圣下节用力有渐此章言教与学不是空谭须从实地做得到家方能有成圣譬则力也规矩方员之至也本非易事㸔得彀与规矩粗浅是时文之谬也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章第三节 不识性则但知甘食悦色而以义为外不知教则纵其甘食悦色之欲而以礼为轻岂知礼本于羞恶辞让之天则不如是则违禽兽不远而无以立也可与立而后可与权
  第五节 孟子以本末破他轻重二字下上之解不如赵注云夫物当揣量其本以齐等其末知其大小轻重乃可言也数语明畅
  末节往应之曰 孟子言当应任人如是也
  人皆可以为尧舜章第三节奚有于是 朱风林四书旁注作言安有食粟而已之理却不若后来林次崖云是字指形体而言所以为尧舜者不在于形体在于作为也口气较合
  弗为耳 弗为者不尽其才者也
  第四节 注陈氏云云按道性善称尧舜原是一事今人只读杨氏说便非
  公孙丑问曰高子曰章第二节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 须㸔注中一发字谓其犹有戚之之意则所性之仁见于父子者赖以未泯耳两截固有次第
  第三节 此问最善善于说诗即亦可以通乎孝之变矣
  第四节 过小孔疏母遂不嫁之说甚善 幽王黜嫡妻废嫡子已是人伦之大变不须更推到宗社安危上孟子居邹章第五节 成字从上节及字中来
  末节储子得之平陆 赵注储子为相得循行国中淳于髠曰先名实者章末节 注则亦未为深知孔子者按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小不知其大也
  总注 尹氏云云按未尝知仁第一第二节未尝识贤第三节至末
  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章第二节 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必有纲纪法度则兵争可息逐层叙致正见讨伐为最重之事而不轻于劳师动众也五伯搂伐则无王剿民斯为罪之魁矣然桓盟之盛犹不约而信岂若今之诸侯争城争地者乎以下章连类参观则今之大夫所为逄长者亦可以得其实矣 王制名山大泽不以封其馀以为附庸闲田诸侯之有功者取于闲田以禄之其有削地者归之闲田曰禄之则以其地所入者为庆及身而止非此地世世属之此国也注益其地句当酌赵氏于制度未暇详也然王制固有加地进律之语更详之
  第三节无有封而不告 安溪先生云此句系在交邻之后盖存亡继绝如城楚邱之类非指本国臣下鲁欲使慎子为将军章第三节 赵注曰山南曰阳太山之南谓之南阳也
  君子不亮章 语类云亮信之小者孟子所谓亮恐当训明字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章末节 人将曰者中心逹于面目人一望而识之描写之如此也
  舜发于𤱶亩之中章首节 孟子羞称五伯何以带说三子为以下即是中人也
  第二节 须㸔是人人字原与下节不同其生也有自来命于帝廷为大任也然既生之后或不能无气质之蔽习尚之染故必先磨炼一番此又存乎其人之善体天心自能成就乃因材而笃耳 苦心志是动心劳筋骨三句是忍性行拂乱是益不能陈定宇分配极好第三节 而后作如太甲悔过自怨自艾处仁迁义后字对上先字
  第四节 法家拂士对上徴色发声敌国外患对上困心衡虑举有国以包在下者不是又推开说
  末节 论来末节只宜顶人恒过两节不宜因尹氏注总上四节来
  尽心篇尽其心者章第二节 存心似致中养性似致和 操而不舍是敬以直内顺而不害是义以方外总注然智而不仁云云按如释氏之学是也
  万物皆备于我矣章首节 安溪云万物直以人物言不兼事类说尤与下文仁恕相贯免费曲折
  末节 进于万物一体之公则无所亏于皆备之本然矣
  子好游乎章末节 独善其身谓其徳望足以辅世长民而仍不枉道以求合
  待文王而后兴者章 此为当世学者不知信从孟子而发 世得云不云待圣人而后兴而曰待文王而后兴隐隐有权徳兼优意思若道徳不藉势位而常存乎人心虽去圣千载诵诗读书与并世无异
  霸者之民章末节 注举一世而甄陶之按如阳和一煦万物皆新
  仁言不如仁声章 四项都不可少而其效有浅深故当务其至者
  无为其所不为章 安溪云而已矣三字在能扩充上见 注不能以礼义制之私笺云又添出一层按礼义是能反是心之实非添一层也
  人之有徳慧术知者章首节 先生云术如四术之术在心之理谓之徳得之于天处事之方谓之术得之
  于人
  第二节 徳而动忍之使慧生则知㡬其神矣术而增益之使智全则诚能动物矣操心危故戒惧于预而常觉虑患深故修省益密而常慎也 操心徳慧之本虑患术知之发 操心危则涵养到虑患深是阅历熟有事君人者章第二节 为悦当对下二种人说不当以首节佞媚比儗能安社稷其人品亦高矣只是太着意耳注中如小人之务悦其君句有病
  广土众民章第三节 分如左传四国皆有分之分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性之禀其全者其分同也然欲动情胜利害相攻无以定之者多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则分定之说也以太极图解证之定字不可落空明甚语录所谓合下都定者言圣人不待勉强耳
  第四节 此节为定之之蕴蕴积也指四徳之根于心若误为韫椟而藏之韫谓四徳乃性之所藏失朱子本义矣 注气禀清明性之也无物欲之累不为他隔断总注 然其所得于天者按此句是分
  伯夷避纣章末节 注赵氏曰三句只解得上半截五十以下又反复言之若无王政则虽有美意亦不能使老者皆得其养不煖不饱二句正与上节两足以一可以反应孟子言之重辞之复须着体贴不可只与上半截一直说了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章第二节 安溪云澜与容光不是大处亦未是本处盖所由以观本者但观断港绝潢必无潆洄湍急而雷电爝影不能㡬微毕照可见总注 此章言圣人之道大而有本按本犹之基也杨子取为我章第一第二节 㧞毛摩顶是孟子形容不可㸔作实有此事
  总注 中之所贵者权按只是辨中
  饥者甘食章 心不在则食而不知其味人心一向迫于饥渴便此心做不得主失饮食之正上四句中须隐隐见得没有为味之主宰者方好人心亦皆有害是道心为人心所汩口腹以人心之知觉为主则知所择而不失其正味矣人心以天命之秉彛为主则知所择而不失其正理矣正字还他分晓始得
  柳下恵不以三公易其介章 不易当对不辨礼义而受万锺㸔盖察义至精而常不失其本心故也 陈夀翁云介有刚介介特廉介之意惟其分辨所以能如此亦如廉本训廉隅惟其廉隅分辨所以清廉廉洁有为者辟若掘井章 此章不可作始勤终怠等语盖掘井九仭原是能用力者所差不及泉耳犹如读书穷年累月所读颇多但未通耳茍其及泉虽不九仞何害但不及泉虽更加九仞之功倍于九仞之功亦不得不然耳何则井中本自有泉及泉而后为井乃已焉而弃其井乎如此方不是为山九仞章公共话头
  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章 孝者所以事君弟者所以事长无亲戚则必并君臣上下而亡之矣
  孟子自范之齐章首节 私笺云居移气二句当虚说不专属贵的一边按夫字始落到王子身上只言尽人之子皆有可移但患自不肯移耳
  第二节 广居人所固有却必待养而始成始之求放心终之得安宅动心忍性等事皆所以移之也
  形色天性也章 须体会总注中程子意今人只是杨氏说耳
  齐宣王欲短䘮章第三节 注陈氏云云按陈氏耆卿字夀老著孟子纪𫎇 厌于嫡母按厌于王耳母不厌子此赵注也亦误 阎若璩曰陈氏之误亦有自来赵岐注王之庶夫人死迫于嫡夫人不得行其䘮亲之数当岐同时康成亦注孟子未知其解云何要以䘮服记公子为其母练冠麻麻衣縓縁既葬除之郑注曰诸侯之妾子厌于父为母不得伸权为制此服不夺其恩也传曰何以不在五服之中君之所不服子亦不敢服也盖诸侯尊绝旁期以下何有于妾公子被厌不敢私服其母父卒犹有先君馀尊所厌亦不过服大功其严如此晋胡澹生母䘮嫡母尚存疑不得三年以问范宣宣答曰嫡母虽贵然厌降之制父所不及妇人无专制之事岂得引父为比而屈降支子也说与郑注合不知何縁孔颕逹疏戴记多有厌嫡母之说流传至宋䦨入集注朱子亦有取此遂成不刊之典且公子为母练冠之下麻衣之上仍有一麻字盖以麻为绖带何竟遗去是不独陈氏之说当请刊正所引仪礼亦当请加补正云君子之所以教者五章第二节 草木之生亦须先问其种子如何其天资诚如颜之明健曾之宏毅又当用力已至乃可言雨化耳为注中补此一层方是五教第一句
  第五节 重在君子使人得以私淑与予私淑诸人句不同
  道则高矣美矣章末节 注中道而立言其非难非易按非难非易不可平对中道句只对针不可㡬及耳君子之于物也章 上四句入讲宜云君子所施不自物始其于物也但爱之而弗仁君子所厚不自民始其于民也但仁之而弗亲
  知者无不知也章 郑氏礼记注放饭云去手馀饭于噐中人所秽此从赵注以流字例之赵注是
  总注 虽遍知人之所知二句按出荀子儒效篇有人曰我善为陈章第四节 革车兵车也左传吴用木楚用革留侯曰殷事以毕偃为轩
  民为贵章 得乎天子者得乎君也即于民为贵对面引起君为轻脉络复言得乎诸侯者诸侯亦君理如是始备也有此句则下节发明君为轻即可承诸侯来说不言天子而义自显且亦言之无罪矣孟子文章周密稳当如此所以为经
  仁也者人也章 此章只言道之所由名故曰合而言之不说体道上 注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也按此释人也句
  齐饥章首节须㸔国人皆以四字不问其义之可否而但欲以众情动之也
  第二节 则之野句法阎引周书则至于丰为证口之于味也章 安溪云两谓字是辨明性命之说盖不与命合一者非真性不与性合一者非正命也不是果有两项性命而君子有意伸抑其间本文所谓性也命也乃就世俗所谓性命言之如论语野人也君子也之比
  第二节圣人之于天道也 圣人与仁义礼智相承天道与人伦相对今人俱误读注意
  浩生不害问曰章 朱子答敬夫此六位皆他人指而名之之辞
  第三节 注可欲而不可恶按语录作有可欲而无可恶更明
  人皆有所不忍章第一节 注物欲之蔽按蔽字极好人心一为私欲所蔽到处有物隔碍壅塞见得这边昧却那边仁义虽吾固有不能坦然由之矣须猛力抉去其蔽使豁然洞逹方能自此至彼通行无碍而克全吾仁义之本然也 如水然抉去壅塞方能通流决逹也充则洊至习坎之功清流既导又流而不已
  第二节 逹是由此及彼用力做去充则更能满其量也自是两层若两节一意则赘设矣
  尧舜性者也章第二节 或能于暂而不能于久或顾其大而不暇于细即非盛徳之至
  养心莫善于寡欲章 安溪云寡欲是就见成说其所以寡欲则自克己持敬中来又云养心是养其仁义之心非徒养其虚灵之心也
  曾晳嗜羊枣章首节 羊枣非枣也乃柿之小者初生色黄熟则黑似羊矢其树再接即成柿矣余乙亥客授临沂始睹之沂近鲁地可据也今俗呼牛奶柿一名㮕枣而临沂人亦呼羊枣曰㮕枣此尤可证柿之小者通得枣名不必以尔雅遵羊枣之说为疑若邵武士人伪作正义以羊枣为樲棘之属则甚谬此乃本草所收酸枣也自出山石间色赤味酸
  第二节 脍是生肉炙是熟肉
  孔子在陈曰章第七节 又不可得与上不可必得相应
  第十二节 义信亦徳之类特佞与利口所乱者一节而乡原贼徳五常百行无不为所乱耳
  由尧舜至于汤章首节 朱子谓得以闻之赖于见者经文语势固然㸔先有首句既言尧舜以是传诸汤矣而又叙见之大意似个中间接续人孟子亦自任如此耳讲章辄谓㸔此得以二字便见是见知重殊觉误会朱子本意
  第三节 尚书大传曰闳夭南宫适散宜生学于太公望见群辅录
  末节 上而为君者其事行则圣人作而万物睹孔子不得位垂诸文以传诸其徒一时或无由尽知莫为之后恐其淆乱所以独幸邹鲁之近故此节比上文但言世之相去又多一层亦正与君子之泽章相表里也然而句指见知则亦句指闻知说无正是说有 注不敢自谓已得其传此正文然而句而忧后世遂失其传此正文则亦句然乃自见其有不得辞者此正文二句交关处此层须于言外或篇终见之 所以明其传之有在然而句又以俟后圣于无穷则亦句


  义门读书记卷六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