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先生文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六十二

卷第六十一 临川先生文集 卷第六十二
宋 王安石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明刊本
卷第六十三

临川先生文集卷第六十二

  论议

   郊宗议

   荅圣问𢋫歌事

   看详杂议

   详定十二事议

    郊宗议伏奉 圣问撰议缴进

问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二

者皆配天也或于郊之圆丘或于国之明堂或以冬

之日至或以季秋之月或以祖或以祢或曰配天或

曰配上帝其义何也对曰天道升降于四时其降也

与人道交其升也与人道辨冬日上天与人道辨之

时也先王于是乎以天道事之秋则犹未辨乎人也

先王于是乎以人道事之以天道事之则宜远人宜

以自然故于郊于圆丘以人道事之则宜近人宜以

人为故于国于明堂始而生之者天道也成而终之

者人道也冬之日至始而生之之时也季秋之月成

而终之之时也故以天道事之则以冬之日至以人

道事之则以季秋之月远而尊者天道也迩而亲者

人道也祖远而尊故以天道事之则配以祖祢迩而

亲故以人道事之则配以祢郊天祀之大者也遍于

天之群神故曰以配天明堂则弗遍也故曰以配上

帝而已夫天与人异道也天神以人事之何也曰所

谓天者果异于人邪所谓人者果异于天邪故先王

之于人鬼也或以天道事之萧合稷黍臭阳逹于墙

屋者以天道事之也呜呼天人之不相异非知神之

所为其孰能与于此此礼也尚矣孔子何以独称周

公曰严父配天者以得天为盛天自民视听者也所

谓得天得民而已矣自生民以来能继父之志能述

父之事而得四海之驩心以事其父未有盛于周公

者也

    荅圣问𢋫歌事

臣闻叙有典秩有礼命有德讨有罪皆天命也人君

能敕正则治不能敕正则乱所以敕之不可以无其

为一也然为于可为之时则治为于不可为之时则

乱故人君不可以不知时时有难易事有大细为难

当于其易为大当于其细几者事细而易为之时也

故人君不可以不知几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

惟几此之谓也人君虽知此然贤臣不心恱而服从

则不能兴事造业而熙百工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

起哉百工熙哉此之谓也夫欲股肱之喜盖有其道

矣盖人君率其臣作而兴事在明乎善而巳明乎善

在所为法以示人者当所为法以示人者当乃股肱

之所以喜也股肱喜而事功成事功成而能屡省以

不怠废此又股肱之所以喜也为是者在钦而巳矣

皋陶拜手稽首飏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

屡省乃成钦哉此之谓也盖宪者为法以示人之谓

也所为法以示人者当率法慎为能然钦慎而不明

乎善亦何能济故人君者以明乎善为难苟明乎善

矣则人臣孰敢为不善人臣无敢为不善事其有不

治者乎乃𢋫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此之谓也人君不务近其人论先王之道以自明而

苟欲以耳目所见闻緫天下万事而断之以私智则

人臣皆将归事于其君而不任其责淫辞邪说并至

而人君听断不知所出此事之所堕也又歌曰元首

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此之谓也然则人君欲

股肱良而庶事康不在乎他在明乎善而已明乎善

不可以责诸人也伏惟天锡 陛下以尧舜之材自

秦汉以来欲治之主固未有能髣髴者然百工未熙

庶事未康者殆所谓近其人论先王之道以自明者

尚有所缺而非可以他求也臣昨日𫎇德音喻及尚

书𢋫歌之事而愚憧仓卒言不及究故敢复具所闻

以献伏惟 圣心加察幸甚

    看详杂议

臣今月二日至中书曽公亮传 圣旨以杂议一卷

付臣看详臣谨具条奏如后

 议曰官有定贠则进趣虽多不能为滥宜定台省

 监寺之贠须有阙然后用

臣某曰今之台省监寺之官虽名曰职事官而实非

前代之所谓职事官而与前代刺史等所带检校官

无以异前代检校官之类亦不能定贠待有阙然后

拟前代所谓职事官即今所谓差遣是也今之差遣

固已有定贠须有阙然后用人矣若欲令今所谓职

事官亦有定贠则今职事官以差遣贠数校之几至

两倍而有功有考当陟者又未有以御之欲有定贠

所谓可言而不可行者也

议曰内外之官正其名称出则正刺史县令之名

 入则还台省之名

臣某曰前代有勲官有散官有检校官有职事官勲

官散官当其有罪则皆得议请减而应免官则又可

以当官而检校官与今行守之官无异故朝廷与夺

皆足以为人荣辱利害今散官勲官检校官既不足

以为人荣辱利害为人荣辱利害者唯有职事官与

差遣而已今若令内外官正其名称出则正刺史县

令之名入则还台省之名则是丞郎知州谓之刺史

京朝官知州亦谓之刺史不知职事官之贵贱何以

别乎又其禄秩位次不知当复如何若同之则理不

可行若不同则与未名之时又何以异臣以为今州

郡长吏谓之知州非不正名所领职事官乃与前代

刺史等带检校官无异何伤于正名而欲改之乎且

汉以丞相史刺察州郡谓之刺史今欲名州郡长吏

为刺史则何得谓之正名

 议曰罢官而止俸

臣某曰文王治𡵨仕者世禄武王克啇庶士倍禄盖

人主于士大夫能饶之以财然后可责之以廉耻方

今士大夫所以鲜廉寡耻其原亦多出于禄赐不足

又以官多贠少之故大抵罢官数年而后复得一官

(⿱艹石)罢官而止俸恐士大夫愈困穷而无廉耻士大夫

无廉耻最人主所当忧且邦财费省之大原乃不在

此议者但知引据唐事乃不知唐时官人俸厚故罢

为前资未至困乏今官人俸薄则与唐时事不得同

且不吝于与人以官而欲吝于与官以禄非计之得

 议曰以厘务实日并为三年以叙磨勘之法以符

 考绩之义

臣某曰今欲以厘务实日并为三年以叙磨勘之法

窃以为不厘务者非人情之所欲也厘务者非人情

之所苦也今等之无功而厘务则计日得迁等之无

罪而不厘务则不得计日而迁恐未足以符考绩之

义而适足以致不均之怨也且黜陟之法务在沮劝

罪功不知立法如此有何沮劝

 议曰置兵部审官院

臣某曰崇班以上置兵部审官院此恐可议而行然

崇班以上差遣尽付之兵部则不可行当约文字之

法相度所任轻重缓急有付之审官者有属之枢密

者至于磨勘则官视卿监以下皆付之兵部审宫可

 议曰置兵部流内铨以代三班及置南曹

臣某曰三班院无以异于兵部流内铨何必以代三

班乎今三班自无阙事而又增置南曹则非省官之

议曰废江淮荆浙发运使

臣某曰江淮荆浙发运使尝废矣未几复置者以不

可废故也盖发运使废则其本司职事必令淮南转

运使领之淮南转运所緫州军已多地里已远而发

运司据六路之会以应接转输及他制置事亦不少

但以淮南转运使领发运则发运一司事多壅废此

盖其所以废而复置也臣比见许元为发运使时诸

路有岁歉米贵则令输钱以当年额而为之就米贱

路分籴之以足年额诸路年额易办而发运司所𭣣

钱米常以有馀或以其馀借𦔳诸路阙乏其所制置

利便多如此类要在拣择能吏以为发运而已废之

不为便也

 议曰废都水监

臣某曰都水监亦恐不可废今议者以谓比三司判

官主领之时事日烦费日广举天下之役其半在于

河渠堤埽故欲废之此臣之所未喻也朝廷以为天

下水利领于三司则三司事丛不得专意而河渠堤

埽之类有当经治而力不暇给故别置都水监此所

谓修废官也官修则事举事举则虽烦何伤财费则

利兴利兴则虽费何害且所谓举天下之役半在于

河渠堤埽者以为不当役而役之乎以为当役而役

之乎以为不当役而役之则但当察官吏之不才而

不当废监以为当役而役之则役虽多是乃因置监

故吏得修其职而无废事也何可以废监乎且今水

土之利患抂置官不多而不患其穴也

 议曰合三部句院

臣某曰三部句院臣未知其详然恐由近岁三司帐

籍钩考之法大坏而不举故三司句院有事简处若

不然则此三部句院理不可合

 议曰提举百司不当用内制但用如张师颜者

臣某曰提举百司多用内制而今患其与三司并行

指挥库务异同难禀臣以为唯权均体敌乃可以相

检制事有异同则理有枉直近在阙门之外则非理

皆得上闻库务官司亦何嫌于难禀今若只用如张

师颜者一人与三司表里纲纪细务则恐与三司权

不均体不敌虽足以纲纪细务而三司措置百司失

理莫能与之抗议今使内制一人緫其权以敌三司

又使如张师颜者一人躬亲点检细事小既足以究

察诸司奸弊大又足以检制三司如此处置未为失

也若以为费而当省则提举百司于内制但为兼职

废之何所省乎

 议曰废宫观使副都监

臣某曰宫观置使提举都监诚为穴散然今所置但

为兼职其有特置则朝廷礼当尊宠而不以职事责

之者也废与置其为利害亦不多若议穴费则宫观

之类自有可议非但置使提举都监为可省也

 议曰外则并郡县

臣某曰中国受命至今百馀年无大兵革生齿之众

盖自秦汉以来莫及臣所见东南州县大抵患在戸

口众而官少不足以治之臣尝奉使河北疑其所置

州县太多如雄莫二州相去才二十馀里闻如此者

甚众其民徭役固多财力雕弊恐亦因此然臣不深

知其利害不敢有言

 议曰诏执事之臣下逮有司俾行审官铨选之职

 稍稍宽假使时有简拔

臣某曰今朝廷使监司守倅及知杂以上各以所知

同罪荐举人材然尚患其所举不如举状今若令有

司行审官铨选之职时有简拔臣恐以一二人之耳

目不足以尽天下之材而所简拔不足以塞士大夫

之非议又其所任或不免交私则于时政徒有所损

而已

 议曰择判司簿尉三考四考有两𥿄三𥿄举状者

 引对给笔札条为治目不拘文辞咸以事对命官

 考验有理趣者除县令三考绩效有闻委提刑转

 运上其实状除京官再入两任知县如政绩显白

 与减一任通判便除知州

臣某曰议者以为近世县令最卑有出身三考无出

身四考不问其人材如何但非赃犯则以次而授焉

甚非重民安本之谊臣以为今有出身三考无出身

四考皆有三人举主乃得为县令非不问其人材如

何而特以次授也盖近岁朝廷举令之法最善故近

岁县令亦稍胜于往时但朝廷诱养之道未纯督察

之方未尽大抵人才难得非特县令乏人今议者欲

择判司簿尉三考四考有两𥿄三𥿄举状者引对欲

除以为令则与举令之法无甚异也若欲以笔札条

对求治民之材臣恐不必得治材之实但得能文辞

谈说者尔又以为绩效有闻则提刑转运上其实状

即除京官若令提刑转运举者至于五人而后与转

京官则得转京官者少若但要提刑转运举状不必

五人而后转则如此选擢之人何以知其贤于举令

而遽优异之如此又以为两任知县政绩显白与减

一任通判便除知州不知政绩如何而可以谓之显

白若有殊尤可赏则朝廷自当选擢及有升任指挥

若不足以致选擢及升任指挥则其政绩不为甚异

政绩无甚异而更不用关陞之法便减一任通判与

除知州臣恐入知州者愈穴而所除又未必贤

 右臣所闻浅陋不足以知治体谨具条奏并元降

 杂议封上取 进止

    详定十二事议

起居舎人司马光起请旧官九品之外别分职任差

遣为十二等以进退群臣十二等之制宰相第一两

府第二两制以上第三三司副使知杂御史第四三

司判官转运使第五提点刑狱第六知州第七通判

第八知县第九幕职第十令录第十一判司簿尉第

十二其馀文武职任差遣并以此比类为十二等若

上等有阙则于次之中择才以𥙷之奉 圣旨两制

详定闻奏王珪等详定司马光起请难尽施行外致

治之要在任官之久欲乞知州令满三年为一任通

判人縁审官院见今贠多阙少候将来差遣得行亦

别取指挥知县人今后𥘉入者并满六周年方入通

判仍乞下审官详定条约闻奏者臣愚以谓司马光

十二等之说王珪等既以为难行而珪等所议知州

三年为一任知县六年方入通判亦无𥙷于官人失

得之数朝廷必欲大修法度甄序人材则以至诚恻

怛求治之心博延天下论议之士而与之反复必有

至当之论可施于当世凡区区变更而终无𥙷于事

实者臣愚窃恐皆不足为


临川先生文集卷第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