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斋先生文集 (田愚)/后编卷三
书
编辑答田相武癸丑
编辑𫖯喩谱序。敬悉崇指。但此事系是数百年来。几多先辈所未定之疑案也。而愚以后生陋见。何敢质其是非。而立为百世不刊之正论乎。万一有差。将获罪于天地神明。是岂非二十分慎重。不敢率尔之事耶。昔年所撰大谱序。已觉其失。而至于还收。矧敢再乎。〈窃闻达宗不议于愚。而自印鄙文。此决非子孙为先之体。宗族相与之义也。不谓吾宗中。乃有此骇异之事也。〉由其如是。故不敢闻命。而自谓得疑事毋质之礼也。抑又有一言可复者。使愚也的知达牒之误。则诸公之听否勿论。愚将一番谏止。不但已也。顾其误既不明核。而其正亦不确信。此所以默无一言。而亦不肯作序以赞其成。区区所存。庶可谅矣。○此事义理。未能晓然。故心不敢自断。此是心主于理。而为吾儒之宗旨。若此心自认为理。而任意行之。此为实行主气。〈此气非麁糙底气质。乃以湛明灵觉之心而言。〉而假名主理之学也。世闲何事不如此。此朱子所以言必有是理然后有是心。有是心而后有是事。有是事然后有是言。四者如形影之相须。而未始须臾离也。
答田相武乙卯
编辑愚直一海上多口不齿之人。名流庸辈。无不讪骂。宗氏乃岭湖间老成士。士友推之。异类敬惮之。窃覸雅存。每有相师之意。愚既不敢承。又不知高见何为如此。顷遇舜衡。又道崇命而劝其勿辞。今又专书。诵其怀东平十返之贽。慕公明三年之学。而勤勤恳恳。惟以一出门下。为平生之愿。区区于是益见高明不惮屈己下人之盛心。又知爱举世之所恶。敬众人之所慢。此古人之行。而非今世之易觏者。愚不敢终逆尊意。则谨以前人所谓师友之间者待之。而惭䩄之私。有不可言者矣。仍有所仰闻者。愚尝读心经易坤六二章。至附注第一条。是程伯子之言也。首言不必远求。只明人理敬而已。戒躐等务博而示守约矣。〈程子曰。学者。有所得不必在谈经论道间。当于行事动容周旋中礼得之。○按今之士。专务悬空谈理。高占地步。其于应酬是非。容貌敬慢之际。全不留意。遂为口耳之习。甚可叹。〉既而并举敬义。而谓至于圣人。亦止如是。言由贤入圣。只有一涂。次及天人无二。而教以养气。终以思无邪毋不敬结之。盖思无邪则诚。诚则圣矣。毋不敬则可以对上帝矣。〈上帝朱子谓之理为主。栗翁谓之无一毫私伪。则其无一毫过错明矣。近儒乃有指气数之舛。为上帝之失者。不知何据也。人之心能毋不敬。则亦是理为主而无私伪。故可以与帝相对而无愧矣。〉百回庄诵。有以知其味之隽永。叹其言之周遍。学者用之。可以贤而圣而天矣。愚虽未能。既见其切于日用之功。故奉以为献。幸反己而自体。因以通读一部心经。如退陶先生信之如神明。尊之如父母。而终身佩服焉。区区不胜恳祷之至。示及入悔篇。意想诚切。而其中朝闻夕死之云。尤有馀味。论语本章集注。须要仔细理会。岂可徒然一发于吟咏而遂已也。
程子以史记不食周粟。为不食其禄。则饿死只是竆饿而终身之谓也。近日编史者之谓无饿死。盖缘程语及史注而然也。然或有指谏伐饿死为逆天者。真是孙觌顺天之流。其无耻无义。何足责乎。明儒王直所著伯夷十辨。使马迁复起。恐无可开喙也。滔滔一气气字。若指心气质无辨之说。犹或可也。然谓之亡国。则未知湖论诸贤孰为当路者。无乃为抑勒语耶。若指栗,尤,农,老心属气分者而云尔。则尤为笑话。盖自家认得气之知觉神灵以为理。而有此诗。岂非自呼其名者耶。近闻湖士以人物性同。为亡国之罪。何其罪洛论者之多也。清之考证家如杨慎纪匀辈。谓北宋亡于程子。南宋亡于朱子。又谓程朱亡天下。今此岭湖云云。无或近之欤。
答田相武
编辑心师。窃意张子之意。以心之原于性命者言。若只凭灵觉为师。是禅佛之见。决然不可也。此尤翁所以又发师心易差之说。以尽其义矣。至于性师。孟子直从性善处说。故朱子以随处发见。无不可师者明之。夫性既可师。则师性者非心而谁。愚故创立心弟二字。以告夫天下之为心者。使于知思应酬之际。一一视性。为模范而师法之。庶几上可以守圣门本天之传。下可以订近儒心理之误也。盛喩叹或有驱一世之后进者。愚谓此只驱得不明者而去。若遇明者。便成琉璃甁子学。何必与之辨诘。〈二字。来书中语。〉以犯交口竞辨之戒。而博流俗讪笑之资乎。
俯询明刚两字下手处。如精一博约。格诚择执之教皆是。而程子曰。聪明睿知。皆由敬出。〈伊川。〉又曰。敬则无己可克。〈明道〉此又敬为此两字之本。最宜留神无忽。愚尝谓敬宜如何用功。曰。心本性而无自用。彼硬将心为理。而不肯以性为主者。恐似不曾向己分上。用敬字功夫。心苟不敬。将何所顾惮而不为恶乎。所谓恶。岂必待别出一心以行乖悖。然后谓之恶乎。只此自心自认为性为尊。而不肯俯首受教于纯粹至善之性。已失钦承之体而犯了昏狂之罪矣。君子于此。讵可不长虑却顾而惕然悟,幡然改乎哉。〈钦承昏狂。出尊德性斋铭。〉
答田相武丁巳
编辑前承动静二患。愚亦正苦此尔。向呈心经易坤之说。固是当剂。既而读中庸首章。思得一慎字。亦自可济。盖常存戒惧之中。加以慎独之功。自无透漏处。近因论明道生性之义。得慎生二字。生者。气也。灵觉气形。皆生也。静之思虑纷扰。动之气火愤激。〈来书语。〉皆是这生字为崇。若能以一慎字持之。彼二者。将渐次入涂辙矣。日夕闲专以此用功。如何。此似与前禀不同。然五峯居敬所以精义之说。晦翁称其精切简当。况慎独又与义方为一类。则彼此无不同矣。
与田相武辛酉
编辑孔子曰。天下有道。某不与易。此圣人济世之仁也。事之正也。朱子曰。衰乱已极。虽有圣人。亦拱手而不能有为。此圣人制物之义也。事之中也。世人以愚之不与共事为非。吾不知圣人居今之世。果不分华夷。而欲救世之焚溺也耶。高明如遇智者。试举而质之也。
答田相武壬戌
编辑修谱之事。如海受水。清浊皆归。以其所从来者。皆水也。苟是祖之孙。虽有美恶。而谱不得不载。亦理势然也。
海之受水。是无情识无辨正之物。至于人之修谱。安得无好恶之情,是非之识。亦安得无顺逆之辨,黜陟之正乎。二者。恐不得无辨也。
春秋之义。寓褒贬于一字。则谱规之从是例何如。
一字褒贬之说。朱子深以为非。如云今要去一字上。理会褒贬。如何知得圣人肚里事。又云春秋只是直载当时事。要见治乱兴衰是非。于一字上定褒贬。是也。今于谱规。不知当如何从之。○徐家祺作春秋宗朱辨义序云。紫阳先生自易诗外。如春秋亦第言其槩。而疑前此一字褒贬之说。不可以比例。后之学者。仍执一字之褒贬。附会牵引。不顾其安。使圣人故为隐深曲异之文。于彼于此。几不可测云云。
假使先生。独修派谱。则门内之毁形者。如何措处。
门子侄之毁形异服。甘心从夷者。是彼自绝于祖宗。如何浑载于谱牒而示后孙乎。昔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没之后。不得葬于大荣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方正学集宗仪。有谨行章云。斁天伦者。天之所诛。人之所弃。生不齿。死不服葬不送。主不入祠。谱不书其名。今以尊明斥元而杖毙之壄隐。为国御倭而战死之判官。为先祖而髡首为夷者之罪。视诸包方两贤所论。其轻重何如。而可以列于谱乎。
世级日降。子弟之虑后修谱。何必力折。傍人之劝同事。何必归之无父与弃师。此皆管见所不能出也。
为先祖而不欲载后孙之得罪者。正为异日子孙虑也。傍人不知而劝则已。若知厥父誓不为辱先之行。而犹且劝之。则子而无父。弟而无师之责。安得免乎。
答赵性钦丁巳
编辑慎生功夫最妙。生。气也。〈心灵气质形骸。皆气也。〉自慎思慎独慎言慎动。以至慎于未发。皆是此两字功夫。而其能此者。惟心钦承性命之理。既自捡束。〈勉斋曰。敬是束得虚灵知觉住。又曰。虚灵知觉。吾无以捡之。则为气所昏。为欲所乱矣。〉因而捡束其气。〈朱子栗谷。皆有此教。不可忽也。〉羁束其四体。使皆不敢逾越乎规矩绳墨之外。此是尽性至命之学也。此愚近年所得之说。而未之有进。敢以奉闻。不审盛解以为如何。
答赵性钦己未
编辑学。安敢不学之学。安。愿安承教之安。言。各言尔志之言。三句造语甚妙。可堪咀嚼。大抵吾人合下欠却誓死求道之志。〈志是心之之道。是性之德。涪翁云以心求道。愚亦云将心学道。〉故未尝不承圣人之教。而莫能安意而学焉。遂被幺麽胡孙所乱。几作没主宰无骨力底人。而辊到七八十岁。岂不可愧可恨。晦翁言。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何其言之有味。每读之。未尝不感叹尔。
答赵性钦庚申
编辑艮论甚合鄙意。盖艮是心之妙用而时止时行者也。背是理之本体而无声无臭者也。故学。要治心以求合乎理而已。〈此句。是圣门正传。〉近世乃有心即理之说。是认能为所。又有理有为之说。是指所为能。两皆差误。此处不明。即流于别派矣。
士之居于今世者。时当止乎。时当行乎。窃意天地闭贤人隐。圣人点醒吾儒行止之义。时人不达。骂其无为。任之已矣。
答李起薰庚申
编辑近见学者。多以言语观圣人。亦喜以言语节自己。而莫能反己实体。以求尽夫元来所禀天理之无些不足者。故下者以文章辩论为工。上者口讲指画。全要拈得一介心字。定为至尊物事。虽至善之性。亦在其下。其于圣人语默动静。正见随在是此实理。吾儒理会践履。都要触处尽是正道。彼二家全然不识。故究竟落在形而下之科。此可戒而不可学也。
答韩道性壬戌
编辑性同气异只此四字。晦翁以为包含无限道理。若于此见得。则于圣贤之言。都无窒碍矣。此处气字。当主气质。而兼形字看。〈朱子论入物处。每兼言形气。〉巍近二说亦然。来喩本然五性。圣凡人物皆同。但因气禀而所发有全不全之异。此说正得洛闽遗意。以此立定纲领。则此馀诸说。可因而疏决矣。
答李圭哲戊午
编辑虞廷授受。是道学之源。而人道者。心之名目也。中者。道之本体也。精一者。此心学道之功夫也。精一之义。中庸章句序。已揭其奥矣。语类又有一段云。志气清明。思虑精一。炯然不昧。而常有以察于几微之间则精矣。立心之刚。用力之勇。毅然自守。而常有以谨于毫厘之失则一矣。此视序文。尤加详密。而学者。可以体验于身心之间矣。后有明儒吕抱独〈坤〉云。只有一毫粗疏心。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不然则众论淆之而必疑。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不然则利害临之而必变。愚谓是虽差异于朱子。然于吾儒锻炼此心以钦承帝衷之道。亦极有补矣。
与李源在乙卯
编辑人身上有形气心性四者。而性即天所赋之理。不以尧舜而全且善。不以桀跖而偏且恶。只敬以奉之而已。形体愆和。则寻医求药以疗之。气质发用有失。〈未发用前。无浊驳蔽心性之失。此一义。宜子细理会。〉而物累世习。与之夹插。生出无限败阙。则为心者。宜加猛省痛克之功。是亦可以有济矣。〈客气宜并与物欲俗习而克除之。〉惟心有邪妄奸慝。则此天下大患。而又无能治得心者。将若之何。〈思之便可痛哭〉惟此心。自惭怍自省克。则上可以事性天。〈愚尝有一心事天语。此可以续前緖而辟异学矣。〉下可以御形气矣。日自求己之疾苦。假如有十种。每日去其一。则十日当尽去。有百种病痛。亦用百日工夫。誓克除之。苟能此道矣。焉有不入圣者乎。
答郑斗铉丁巳
编辑卿欲师我。能悉仆平生而然欤。抑凭外面虚声而然欤。仆赋性轻驳。每检点疵累。总是气疾。夫君师父兄。不善事也。是气疾。为礼不敬。有丧不勉。闻义不服。见过吝改也。是气疾。遇事不思。为善不力。幽独不慎。枢机不审。辞受无节。性命不能尊畏。心不自操。德不自明。诸如此之类。不胜枚举。而都被气字坏了。行年八十。无一善状可以对人言者。如是者。为人弟子且不可。况可以为人师乎。况今三官俱废。百务皆旷。七分是鬼。纵使有学有德。不能与人讲授。为人模范矣乎。无以则有一焉。宜以要诀小学为基础。语,孟,庸,学成宫室。其他圣贤书。皆以为目下酬应之助。则庶几能事毕矣。
答赵大镛戊午
编辑程子曰。颜子视听言动。不敢非礼。所以事天也。朱子曰。佛家只认那视听举履便是道。更不问道理如何。此是圣学主性。异端主心之一大公案。有志之士。所宜精察而明辨之。〈凡古今异端之士。无不以视听言动。为道为性为理。而信心任意。无复顾忌。千古以来。如印一板。吾儒必须用戒慎恐惧之功。虽至圣人地位。亦无不忧勤惕厉。以保存天理也。〉
答金秉燮甲寅
编辑圣人〈心〉之学。学夫性也。能学者心也。所学者性也。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夫浑然至善之性〈太极全体。〉一也。汩于私欲而失之者心也。无私欲之蔽而尽之者。亦心也。此圣人所以每言制心操心。每言畏天命尊德性也。若为心者。自谓我是性。我外无性。性外无我则非心之学性。乃心自学也。然则程子何必讥释氏之本心。朱子何必称惟圣之性者。卿须反己自省。如何是性。如何是心。必使心用敬致知。以学仁义也。
答金秉浣壬戌
编辑愚昔二十一岁。读大学。先师全斋先生见教曰。格致固是初程。诚意实是第一紧关。其意盖曰。虽知未至之前。而好善恶恶之意。则且随所见分数。而到底实之也。如温公元城。知处尚欠几分。其用心则不可谓不诚矣。昔墨翟以诈伪诋孔子。沈继祖,余嚞等。目朱子为伪学。近日又有指梅山先生为伪学者。此于圣贤。实无所损矣。然我辈须是十分靠得真实地头。虽毫发虚伪。亦要细细洗涤得尽。方可谓之诚字学矣。
答李治镐丁巳
编辑所示备经蹇难。此是今世常事。只有守正一义而已。斯义也涪翁于易之蹇卦发之。正好受用。苟庵申先生言。孟子之不动心。只是敬。愚亦谓圣人之死生在前而元不动心。只是诚。〈伊川遇风波。心存诚敬。拜宜参会。〉今吾辈遇小小事变。亦不能不动心。固是识不到。亦缘诚敬欠分数。要更于此三者。加之意焉。
答李治镐
编辑道理在吾身心。诚然诚然。读书以竆理。反身以体道。使书理涵入身心。身心依傍书理。久久不息。必有人即道道即人之验矣。此事言之虽易。而行之甚难。宜大家著力。无使师友讲论或归于空言也。
以情属理。以神属气云云。盖情虽载理。而其恻隐喜怒。实心之发用也。神虽妙理。而其灵明光彩。即气之精英也。若以恻隐之情。明性之善。则指其所载以为理。以不测之神。为道之用。则幷其所配以为理。此又自为一说也。
答黄中极壬子
编辑愚旧所得古道书。不减百数。常患不得其实。所以未敢直应之。今愚与高明。幸而得黄汝强为介。黄卿直谅士。决不欺人。高明既以实心问道。愚亦可以实心报礼。愚也少有所受于全翁者。曰艮其背。不获其身。不见其人。既而再承敦艮之教。今至七十馀岁。宜若可以有成。顾以材不美。究之亦浅。尚不识个背字。甚自忸焉。虽然。不敢以癃疾自画。犹且求之不已。高明年迫六旬。料亦衰矣。视愚尚少几日。当自策励志气。竆经讲义。以求这个字而止之。不问利害祸福。并不恤称讥与夺。骎骎至于其道光明而还以辅我。庶几生师俱立。世道有赖。而为不负黄卿矣。
答金教润
编辑巩豊言。饥信粗。旅信奴。病信药。老信书。苟翁以为若药或误病。老而不能信书。亦将如之何哉。愚谓书亦有误人者。今须将石潭要诀所举诸书。信之如神明。无一字一句误得人。其劝之者力行。戒之者勿犯。以是而终身焉。
庄子称至人无己。子綦丧我。而吾儒亦有圣人无我。不获其身之说。此如何辨。今我辈又当立己克己。都要细会。近见士流。多要己尊己胜。而竟至于失己。可叹也已。
答金潜
编辑伯程子曰。以气明道。气亦形而下者。据此则亦以气行道。如人能弘道。君子道四。某未能一。皆是也。这个气字。非麤糙渣滓之气。乃至神至灵之心。盖非至神至灵之心。莫能明道而行道也。但心之为物。与理无闲。而疑于形而上者。故程子特区别以示人。其虑后世也远矣。若乃气质精神之属。何待说亦形而下者耶。今学者工夫。专要自心自省。自去昏乱之病而后。明道行道。可得而言矣。
答郑云教乙卯
编辑崇喩谓君心民性之说炽而倒竖本末。不可为也。仆表毁坊之行作而徒事事功。不可从也。此数句说得的当。夫心吾知其能为善。而亦能为恶。性吾知其本至尊。而自为心宰。为心者。能俛首受学于性师。〈孟子归求有馀师。师正指性善之理。程子师者。理也。义也。论语学道学礼学仁义。皆心学性之说也。〉则不失正路。而德行自成矣。至于事功。则又当以道义为主。〈亦奉性为师之学也〉而遇可为之地。则敬以为之。〈临事而惧。非独行军为然。凡事皆当畏慎。不可放胆自用。〉不然。虽使掀天揭地事功在前可做。若于礼义有些未安。一不宜妄动。是则所谓非义之义。非礼之礼。大人不为者也。若是者事功。自道学中出。只见道学。不见事功。从古圣贤。维持世教之丰功伟烈。初不系于隐显出处之分。士之识此义者殊少。可胜叹哉。夫内而心性位置。外而事功成就。无不得宜。是为儒者全体之学。圣人本天之教也。今当以尊所闻行所知。为相与勉励之术。可矣。昔年枉顾之日。亡友金仁父与之偕。今者书贽之礼。仁父不可见。噫。其可悲也已。此友庶几事亲之仁。而差欠察理之智。其最后一著。未免为过于孝。而遗恨于百载之下。此程,朱,栗,尤诸老先生所以以识见为先者也。夫人识到。则气到行到。而可以成全德君子矣。切愿高明于此。加之意焉。
识见为先之说。更宜精察。若如近世以来。不务实德。专谈理气。相与角胜。而终陷于无礼不逊刻薄害仁之罪者。虽说得尽相似。毕竟归于无识之科矣。其就身心彝伦上。随时随处。究见得至当不可易之道理。以成就了无过不及之事行者。乃可谓之真识见也。今遇吴而见。尽谈高明心事。而使愚洞悉于胸中。亦一仁事。而总以论之。其慈祥和厚之性。精义明理之学。及吾门者。殆鲜其俦。我死后。庶不失先师之传。贤辈宜与之丽泽相资。连峯对起。以张吾军也。
与郑云教
编辑论语是天壤间独一无二之书。开首第一字。要识得透彻。后觉者效先觉之所为。能觉是气之虚灵处。所觉乃性之全善者。所为为字。兼知仁勇言。所为所字。是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道也。圣门论学。固多端。其归在于小心以复其性而已。思传邹书。皆以开道学门庭。而首以性命仁义为的。朱子于小学大学。亦皆以四性明复做个头脑。足以见尧舜以来相传正法。端在于学性。而其诸舍理而主灵。贬性而尊心者。不得不归于傍蹊矣。夫性善之理。无大不包。无微不入。则此心学性之功。亦当无一事之或遗。无一息之或闲。千古圣贤。所以日干夕惕。而无须臾之懈毫厘之差也。今我辈时习体道之功。恶可不战兢策励。以终其身哉。今夜无寝。念到高明。欲以对订而不可得。则未免以书替发。而不觉至于多言。如招仁父而同看。当得无竆欢喜。只恨九原不可作。把笔怆涕也。
答徐相珉丙辰
编辑圣学。以去人欲为要。人欲去则天理存。其始以笃志劬经为务。而今太贤已六旬矣。群经未易轮诵。先将语孟二书。潜心硏究。是为入书之法。从而殚诚践履。是又出书之术。如此则要而不烦。简而易明。以躬行为重。不以文具自误也。昔贤言。学圣人者。但自用意。语,孟之篇。心既有所主。则散看诸书。方圆轻重。皆为规矩权衡所正。〈语孟诸经所载。皆吾人性命之理。而学者将心去硏究体行。以为无为之主宰。是为性师心弟之说也。〉
答赵东奎丁巳
编辑一眴息一毛发。皆受生于天地父母。而眴息毛发。咸有礼义。所谓礼义。与生俱生。不问气禀如何。而礼义之体。大全无缺。纯善无疵。自玆以往。一念虑一喜怒。一吃著一解行。亦莫不有礼义。而不可须臾离也。然而此心不自戒慎恐惧。以至于亏损其所谓礼义者。则岂所以为事天事亲之仁孝矣乎。夫子而悖亲。人而亵天。其为罪孰有大于此者乎。须先择善而固执之。而二者又皆当用敬字以贯之。
答李敦炯庚申
编辑古学切实而效验亦然。今学反是。而茫然无所得也。盖颜子始亦仰钻瞻忽。未遽有得。必从博文约礼之教。日夜不休。然后前之恍惚者。到此始端的有见。曾子初亦无入头处。只就道之用处。随事察行。渐次捱到。方悟得一贯之指。非独二子为然。虽孔子先好古敏求。不食不寝。吃尽辛苦。然后始得通体都是道理。今人日用礼仪。全然疏阔。先就上面无形影无稽考处。妄想胡说。故切近工夫。遂成厌苦。都没滋味。此儒门之至戒也。愚之喜举小学论语。缘此书无一句说玄说妙。只教人就低平处下手。循循有序。积以岁月。自然心与理一。不知不觉。此身已入圣贤之域矣。老夫不欺诳。子宜舍命信取。
答徐相洪丙辰
编辑道在迩而非远。在易而不难。思之可得。勉之可中。今人往往忽其迩易。而犯圣人悬空竆理之戒。故非惟言愈多而道愈不明。或反辨愈详而争愈不息。然则其于勉之之功。尤何可问乎。夫学原于思而成于勉矣。然必思之慎而后。义可得而精矣。勉之笃而后。仁可得而熟矣。人自顶至踵。无非道之所在。从朝抵暮。无非道之所行。只从迩与易处。求其是而蹈其是而已矣。
在迩在易而无为者。道之所以为形而上者也。能思能勉而有功者。心之所以为形而下者也。道为性之德而纯善无恶。故无修治之功。心为性之器而时或放逸。故有存省之戒。
答徐柄甲丙辰
编辑方逊志正统论。夷狄,贼后,篡逆三者。虽统一天下。不得以正统许之。此义至严。不可违也。彼虽用华制。而秉史笔者。但当书之。以微见其嘉之之意而已。不可遽将先王之正统以与之。此正所以存天下之大防。以垂万世之至戒也。
慎独之难于得力。诚如所喩。但常用敬。令此心炯炯不昧。而卓然自主。期以随事精察而力行之。〈此八字。见论语一唯章注。〉如是渐习渐精。而持守渐力。则浮念亦渐减少。其邪思之萌。亦渐易觉而易于刷除矣。晦翁所谓不向用时勤猛省。却于何处味真腴者。真不我欺也。〈随事之事。用时之用。皆已包得独字。在其中矣。〉
操心也危。常如临百尺之崖。过独木之桥。则私意人欲。安从生乎。欲得力于慎独。请从持敬始。
答徐柄甲
编辑志山乙巳讨逆疏。闻而未见。为恨。今得卿写寄来。盥手庄诵。有以见忠毅之气。上薄苍穹。而其为国办一死之志。足令鬼神慑伏。不觉敛衽敬叹之至。其小贴子荐人一款。亦是不可已之事。而当时虽得施用。毕竟归于曾传所谓无如之何矣。然其亡也。君上死社稷。诸臣死君父。犹足以有辞于后世而不至如今日之污秽矣。惜乎其未也。但其以贱臣充其一焉。是则志令之失。而鄙生之愧也。顾此癃病垂尽之日。不能不念此令不弃之意。而不敢不谨慎于言为之际。则区区之受赐。不为不厚云尔。
答徐柄甲丁巳
编辑凤西金公学问渊源及践履规模言论风旨。闻之甚可敬叹。如非高明。何从得此。此可自幸。心纯善三字。出自何贤。试问于志令翁子而示之。如得全文。尤幸尤幸。宋子年谱。告孝庙有心纯善语。然是宜活看。不可与性善同科也。盖心只可言本善。若谓纯善。则与朱子有未合也。
韦观可谓世湖而言论公正无偏。至于同异之说。置之不辨。意象甚好。其尊塘老一款。吾辈亦岂不然耶。但尊敬辨明。有不可不两行者耳。
邪说盛行。陵侮圣贤。靡所不至。至于士流。尤被凶虐。而年来后进上学者甚众。诸人虽未必皆英才。其中往往有可望者。岂天意有不忘者欤。只愧倡率之无术耳。
卿亦有学徒十数辈相从。甚善甚善。大抵指引以躬行为重。而躬行以当然为主可也。当然之极。是人性之善。天命之正。而吾心之准的也。此则日使之讲明而不可舍。至于心性理气所从出之源头。人物同异所由分之名目。且俟十数年后。徐徐究之。未晩也。
与徐柄甲
编辑魏庄渠私淑于胡敬斋。其与李献吉论学。极言天根之学。须培养深沈。切忌漏泄。其平日。又每言人心须立个主宰。万事可治矣。又曰。天之主宰曰帝。人之主宰曰心。又曰。虚灵主宰谓之心。其论性则曰性上添不得一物。只是他纯粹至善底。又曰。性惟本善。故除却气质不善。便纯是善。如此说处极多。未暇尽举。又曰。荀,扬,韩论性淆乱。伊川一言以断之曰。性即理也。彼皆不攻而自破矣。此外又有论性论学诸说。而都无一半句性恶心恶之云者。而向来志山之疑庄渠谓心恶。韦观之目以荀扬学者。窃恐未及细考而云尔也。但庄渠尝言。静时性被气禀夹杂。先藏了不善之根。故动时。情被物欲污染。不善之萌芽始发。区区于此言。深所未晓。而南塘集淑慝种子之云。与之近似。故愚昔年猥举。魏语以拟之。遂被湖中诸公骂之以讥斥塘翁。岂不冤乎。近求明儒学案。检得如此而略与呈似。高明只可自看。不须与人校辨。盖恐别生他梗也。〈它梗非谓志,韦两公有言。大抵传者或众而讹。则安知其必无年前李诬之起耶。吾辈于今日须谨之又谨。不使卞庄子从傍用术。实为士流相爱之道也。〉
答徐柄甲戊午
编辑睡翁告尤庵曰。栗谷后朱子。尤翁告门弟子曰。栗谷先生。真朱子之嫡统也。〈见答兪公佐书。〉夫栗翁之处心行己论人议事。与凡心性理气之说。皆万世而不可易也。昔年某人。跋芦猥。有指后贤之尊信栗翁。云㬥扬其过失于天下后世。其言之无严。至于如此。此人不归于异蹊而何归焉。〈岭南一派。直斥栗翁为气学之源。而以某人为知道。其流弊渐阔。莫可救止。柰何柰何。〉
朱子曰。太极是阴阳五行之理皆有。〈句。〉不是空底物事。若谓人物同具太极。而物则不尽具五常。则五常是五行之理。五行之理之外。更有五常之性欤。可疑。
与徐柄甲,金圣九
编辑尤翁丁巳十月。答朴景初书云。所谓性恶者。是于发时随气或刚或柔。而发之不中。非于未发之前。与善性相对而立也。又云。来谕谓未发者杂糅。则所发者不和矣。此说大误。又谓性发不中。则谓之恶。以已发而言者也。是为先生七十一岁往复。而与湖中先辈未发前气质性有善恶及气质性不可言于发后之说。不同。未审盛见于此。以为如何。
答徐柄甲
编辑圣人不令人悬空竆理。此朱子语也。愚小时不免此病。后来觉得无补于实际。又见并世诸公亦多如此。究竟只资口耳而反害心术。其害道极大。以故比年来。痛改故习。才举心性。便从涵养处立论。才说气质。即向矫揉上著语。如此。非惟不沦于空无之失而已。其意味与享用。亦觉大异于前日规模矣。如遇不如此靠实下功。而徒欲骋辩取胜者。但自默默加省察。而未尝与之上下其说矣。卿亦取用此法为善耳。动箴性字本然气质皆通。而鄙见心经释疑。初说恐得正义。盖圣贤多将习与气对说。如太甲论语近思录陈克庵诸处皆然。故愚常主气质看。其以本然言者。龟峯梅山又如来示。此等处。两存无妨。
答徐柄甲己未
编辑愚尝读论语。见得吾人身上心字是有为底。心上道体是无为底。如言士志于道。又言心不逾矩。是也。此理晓然无可疑。而近世乃有指有为之心为理。而遂使朱栗理无为之训。不复著明于世。而世之人所见。眩瞀不明。纷挠无定。再不见得道理自在之体。因以天理为有知觉能运用底物事。而不免与佛性陆理几几乎同归一辙。大可忧也。后之墨守其说者。不信圣贤之训。而不觉至于埋没性理。夫号为学道。而其病至此。不知其何所学也。今愚因力守朱栗。而被其诬蔑。假使遂致灭死之𥚁。但当含笑入地。了无毫发㤪悔也。
所示吕圭亨郑万朝金泽荣辈。攻斥尤翁。罔有纪极。此从前稔闻。而其文字则不见矣。然此辈此习。不敢发之于前日。而乃因天下大乱孔孟被蔑之时。而稍稍露出凶肠。其不足为光华。亦已甚矣。昔崔鹤庵取看仁弘文字。则尤翁责之曰。彼所谓衣冠之寇。正指牛溪,松江而言。其凶惨亦甚矣。何必舍圣贤之说。而硬读其书也。今彼既攻斥尤翁。则其凶何下于指牛松为寇耶。今愚以微未小子。猥受诟骂于此辈。其为荣宠。顾不大欤。来喩欲但当明吾道正吾学。以俟后世具眼者之取舍。此意甚善甚善。
未发前气质性有善恶。南塘之意。亦非谓此是大本。此则令圣九。可更消详。至于发后不可言气质性云者。果与前贤之言不同。大抵此等。不须数数言之于侪友之间。且当涵养体察。久之。自有昭晰呈现之日矣。
承喩六十一岁方觉得平日所闻无非无极之妙。而不外乎日用之间。不待求之于冥漠之中。此是道理见识长进之验。然须是随事实体。而无霎时之违。方是足目俱到。心理相契。而庶几于仁矣。但此只是说而已。未曾实体于身心之闲也。今愚垂及八旬。而每被客气所挠。而无极之妙。遂至于埋没不可见之境。甚可惧也。
答徐柄甲
编辑理有善恶。朱栗二说。如盛解善矣。朱子亦有以实理说处。善看皆可通也。所论心理一派。得志恣行。安知其无士祸。此以金所以待柳者观之。亦似然也。某令看金文。不知所见云何。愚之有小进。实赖其訾嗷之力矣。此意余于答李默信书。言之详矣。毁辱潜迹。不关世事。此不察出处语默之义。而只凭胸臆以肆口气者之事。如何将文墨抵当得。道理久则自明矣。且如茶公闻已惩削。甚可惊骇。大抵国未及复。而身先为夷。恐圣贤不肯为。吾于某令。心窃爱赏。而其不如茶遭。未可知。则日夜忧虑。不能小置也。顺天李哥之说。鄙之初闻。任之而已。大抵世之欲中伤者。环立而俟隙。然曾读论语。推类而得两句云。人之将生也欤。命也。人之将死也欤。命也。彼诸人者。其于命何。我心便自贴然无事矣。
遏欲存理。圣贤定法。尊华攘夷。春秋大义。两事。都要精识妙敬。
答徐柄甲
编辑来喩谓孔,孟没后。始有朱子。则有不学。学之。当以朱子为宗。既宗之。又必以集注章句为主。文集语录或问之有异处。当随其所指而通之。不宜因彼而疑此。此是铁板正案。不可移动也。又谓愚尽死力。从事于朱子者。诚区区志愿之所在。今得高明道得出来。可谓知我者矣。若曰真个是超越卓异。非馀人所及。则何敢云尔。惟愿高明之实践其言也。
志令相见。有何说话。如以此举自满。士所当为者不止此。此田承君告邹志完语。吾辈于此令。当以第一等十分道理。相期也。
答徐柄甲庚申
编辑孟子牛山章正文三个气字。不知曾如何看。以为心气。则与良心相叠。以为血气。则血气不能存心。不得不以气质当之。而其元初之清明。据集注可见。然则心与气质有辨。气质本体清明。皆如视诸掌纹矣。近闻一老成学人。闻余此说。大斥曰。气质体清。即是心。心气质无辨。是自为湖论。而误后学。试以是微叩于志令。看有何语。因笔示及。
尤翁作集义斋记云。阴阳生于太极。而阴阳运用乎太极。此篇之作。似在癸丑。先生年六十七岁也。此一义。大全屡见焉。心理一派。于运用太极之云。深疑之。愚见朱子每谓性太极。心阴阳。与此心运用此理。而尤翁之言。实出于此矣。诸家于此。并与朱子而不之信矣。渊斋续编近思录。不收尤翁此说。岂亦被一边之言所动而然欤。若谓心无运用则已。如曰有运用。则非运用此理。而何所运用。谓阴阳无运用则已。不然。舍太极之理。而何所运用乎。此为易见之理。尚且多言。况其他乎。〈臣子禀命于君父。而君父之命。为臣子之所运用。用命赏于祖。非尚书之文乎。〉
答徐柄甲
编辑所示道心明德不可直指为理。未发敬畏之心。亦原于性命之说。志令幸皆归一。又于金柳心理云云。皆谓怪悖。至于栗,尤。学之全体。诚无闲然。而心性之见。不敢以为是。是为金说。而志令以为妄率且主气。此亦是矣。但柳于晩年。改定心说。始被金斥。至谓陷师射父。大起风波。爻象不好。及其没前四十馀日。始许柳说。然则柳当为华门第一功臣。而金又不次也。然则前者未定之说。不宜追咎矣。但柳于明德。终是以为理。遂与栗翁定论背而驰矣。甚矣。见道之难也。
师丧加麻。葬讫除之。非惟志令以为然。此闲柳永善检考得来。极明详。可喜耳。
答徐柄甲辛酉
编辑延平答问心与气合之气。非以气质言。果如盛喩也。心与气质有辨。大学或问气质有蔽之心一句。分明道破。其他诸语。善观之。亦可以见矣。今且举一二。以槩其馀。程子皆水也。至海无污。〈气质。〉何烦人力。〈心。〉下文澄治之功。〈心。〉张子有气质之性。〈气质。〉善反之。〈心。〉杨氏四者〈愚鲁喭辟。〉性之偏。〈气质〉使知自励。〈心。〉谢氏从性偏难克处。〈气质。〉克将去。〈心。〉吕氏昏明强弱之禀。人所异也。〈气质。〉诚之者。所以变其异也。〈心。〉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特一边士友。不甚致察。故云云耳。
与权永巽乙卯
编辑以性为恶者。荀况也。谓善恶混者。扬雄也。谓无善无恶者。王守仁也。以性为人欲者。今之洋妖所以易天下。不知何日殄灭洋说。而反之于性耶。正可作复性书矣。此苟庵说也。窃意四者皆足以祸性。何特举洋而欲殄灭之。岂彼皆有前人辨斥。而西妖则为见今天下惨毒之祸。故然欤。近日又有以性为不可独当太极者。有指性为心君之民者。有以为小理下理者。又有以性理为随气异禀而元初不齐者。此类又如何。试并思之。
与权永巽兼示黄锺复庚申
编辑壬午秋。愚至讷巷。金仁父,黄启阳亦至。与令再兄士精及座下。共诣凤岩。拜蔡丈。话闲有传清阃具完植。率兵入京救乱。士率父母妻子。送至蜈蚣市。相与哭别。蔡丈与诸人。登屋后山脊见。军皆白衣不持兵。无伍散行。蔡丈叹曰。军容如此。何以御贼。几日后闻坤殿复位。愚与蔡丈及诸君。无一人知其里许者。是岁贱臣获忝儒选。久后扈驾被选之说。稍稍流行。此出于李某。宋金两门。皆有是说。溪云金丈闻之曰。当时家儿参奉在京。知杓亭移书金某。令荐某授官云。顷来兪晩往以布衣直除持平。非所以待儒者。今田某宜从初仕陞六而后。转授台衔。可也。其书家儿亲见。而传于我矣。如以扈驾之故。则岂有满朝无知者。而独李某知之。近日南中后进。有问其曲折者。愚以是答它。然此等讹言。例多千口成公。久传成实。然亦无如之何矣。惟士谦与启阳。皆当日参席者。聊此奉白。○使贱臣居近而知坤殿还宫。则此为何等大欢喜事。出伏道左祗送。何至大罪。而况初无是事耶。而金监役对众诵言曰。此可以知其人矣。使自家而处此地。则必恬视而止。岂分义之所当出乎。使知言者闻之。未知以为如何也。
答崔中谟庚申
编辑小学书。不讲久矣。世道日卑下。问学无靠实。以至今日。入于夷兽之域。可胜叹哉。今卿奋起衰俗。自能用功。足见向学笃切之志。益加勉旃也。
答黄凤立癸丑
编辑示喩柳边人专谈鄙短。余谓此无伤而有益也。如人有个屋子。不能善修治。被他指点。因而葺理。岂不是有益。为主人者。只知为幸。何用罣怀。且彼虽毁我。而使为无状小人。此犹是易事。至于自家自省。销得一片胜心倒。是至难。贤辈虽推我而名为上知大贤。此犹是易事。至于诸子自励。完得一团实心。岂非难事。须以此两端审处焉。
与黄凤立甲寅
编辑孟子杯水车薪之喩。正今日之谓也。圣人救世之心何如。而到不得做时。亦只恁休了。吾愿儒流诸人。一以头戴仁天。心畏圣言。躬行常道。为大根本而培植之。此外如心气宜操束。名利宜黜远。又如盖地事功在前可做。义少未安。心便勿动。无根毁讪。入耳可怒。学本在己。理定勿校。此个义理。玩之有味。体之有得。须写一通。遍示同志诸生。令虔心奉持。罔或失坠。此为老夫将死之善言。卿宜识之。
答黄凤立兼示北艮诸生
编辑来示天下万物。皆非我有。惟有存心养性。是吾事。爱亲敬长。是吾事。从师讲学。是吾事。敛膝正容。做事真实。以至动静语默。循环无违。皆是吾事。而其要亶在敬之一字。此段立意甚好。子路问君子。孔子曰。修己以敬。夫修己以安人安百姓。不出于首句之外。今此云云。庶几得此意。可敬可敬。古人云。说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吾于此言。甚有愧焉。愿与诸君。共持循无失。
示喩诸人必欲打破吾道。非惟彼中然也。举世皆然。夫所谓吾道。是人心所尝禀命于天而为性之德者。亦人生所当奉行于己而为天下法者。如何打破得。古人云。天下赖两种人保命。耕夫织妇是已。世人不甚重之。是自戕其命。愚谓天下赖一种人保性。前圣后儒是已。今不惟不重之。乃反侮之。侮之不足。又欲杀之。噫。不思甚矣。诚一思之。岂不㤹然动而憬然悟矣乎。岂不赧然悔耻而奋然兴起矣乎。然吾儒于彼之不思何。只宜存矜恻之念。是为吾道之一粒仁种也。〈我辈后生。虽不足重轻。毕竟是士林中物。如今贸乱之世。已亦不宜自轻。人之待之。亦须存爱惜之意。而彼我俱不能然。既以自愧。复以伤世也。〉
窄袖一款。近世士流。先自占便宜。以至于此。此可叹也。愚每谓士子广袖。虽不过数尺。直从黄帝尧舜累数千年。世守而不敢废者。柰何去之。圣人言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使其复起而见今之士。岂不曰夷狄之有袖。不如儒流之亡也。令人伤叹。柰何柰何。
学是心之能事。而所学是性之至理也。心学性岂新奇创造之说。亦岂深奥难知之理乎。惟其心自上自大自道自圣者。最恶闻之。然天理之实如此。六经之传如此。此是天地闲所元有之大义。千万世不可破之正论也。今既幸见得此理。亦必要践得此言。方可谓恢复得自家旧传之物。〈欲践其言。须是费得几多岁月。用了无限心力下。得精一博约许多功夫而后。可矣。〉若但揭空言。〈言者。心之声。〉以号于众曰。是圣传也。此又何补于性命之实理乎。
道之在天地也。其体则未尝亡。而其在人者。则或曰。幽厉不由。或曰。知愚贤不肖之过不及而已。古之圣贤。未尝以道之不明不行。而自杀其父母之遗体也。愚从事儒术五十馀年。所亲知往来。不知几千人。而平生所作志状之类。不过数十篇。故以惜文号于世。以不酬应。取怒于人也。伯棠性偏滞。所闻又误。不免疑之过矣。
与黄凤立乙卯
编辑阅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终不可以为人者。今之所谓流俗也。洋毒入髓。其心非人类。特其形似人已矣。此苟翁语也。圣人言鸟兽不可与同群。而愚尝云鸟兽同群倒似中。甚言流俗之不可近也。
或举韩文云。有颜如渥丹者。其貌则人。其心则禽兽。恶可谓之人。此意如何。程子曰。人只要存一个天理。〈止此。〉如此。方是心貌皆人而与天合。此一个存字。关系甚大。因此思之。某甲谓人随气质之异。而所禀之理元来不同。不待发后始异。〈元来不同。是本然不同之注脚。而彼又有单指则同之说。不待发后始异。是未发已异之注脚。而彼又有未发皆同之说。甚可笑也。〉今学者。欲从事于程子之教。当存得异禀底。抑当存得皆同底。若曰当存得一同之理。不当存得异禀之理。则上天至仁。何故赋人以不当存底赘疣物耶。〈彼谓天所赋本同。而人所受自异。此人不曾读中庸或问耶。怪哉怪哉。〉若曰气质之异理。本然之同理。只是一理。此又逃躱之说。禀受以后发用以前。各异之理。那个时分变形幻身耶。遁辞知其所竆。孟子岂欺人哉。
愚尝病异说之尊心逾于尊性。而与人言。必曰心当自卑而尊性。岭南一老儒。语田玑镇曰。子之师尊性。盖讥之也。吾儒岂有不尊性。而可以希圣者乎。为此语者。恐其心失其尊。而不觉其陷于亵天命。则惑亦大矣。今见苟庵集说证篇。言考证之言曰。宋尚道理。天下岂有舍道理而可以为人者乎。此厌恶道学之言。而不自知其身之不可以为人。则不知孰甚焉。愚读此以为。此古今人之遥遥相对。而贻祸于性道者也。〈考证。指杨慎,阎若璩,朱彝尊,周密,毛奇龄,纪匀也。此辈。专以诋毁朱子为平生事功也。匀视朱子为血仇。不欲与之俱生。启口握笔。无非诟骂污辱之辞。故苟翁以为天下之亡。由于考证。近日一番人。往往侮詈栗谷先生。至谓之气学。而指尊栗翁者。为㬥拓其过失于天下后世。噫。自心自尊之弊。一至此哉。〉
答黄凤立丁巳
编辑子因父恶而死者。恐难言。渠亦命。我亦命。若老夫者。只有敬以畏天。勉以及礼为中道。而此又是难能也。太上忘情。恐未合中。子死而哀。是礼也。特不当过乎中耳。
来示。自谓危坐默诵性为心师心要学性八字。以为毕生之符。甚善甚善。近见岭人变作性父心子以辨斥之。然性母心子。出于朱子论四端处。而彼未之考耶。然鄙人师弟之说。必自有孔孟程朱之训。而为不可易之道理。则彼虽云云。不足畏也。〈学礼学道学仁义。归有馀师。师者。何也。理也义也。性善之发。无不可师。皆有明据。〉
今日士子。谁不能言太极阴阳天命性道。及撞著事。却与所尝讲者不同。此甚可惧。昔陆门人杨敬仲言。读书者盈天下。省己者万无一千无一。朱门人廖益仲言。今之言学者满天下。家诵四子之书。人习四子之说。究观其实。不惟应事接物。与所学不相似。而其举足动步。全不类学者所为。此两语者。今日我辈之所不能无愧也。请继此以往。将所读经传。视为日用笏记。不问难易远近。只要随读随行。使书中道理。〈书中道理。即心中性理。亦即世间事理。〉一一从身心上体贴出来。习之既久。所就必别。○身心是载道之器。久久成德。始可言身心即是道理。道理即是身心。未至此。大苦恼。已至此。极快活。
答黄凤立戊午
编辑心之本体。固无圣凡之殊。但其用则不能无纯杂之别。昔陈明仲。自谓其心与孔孟无异。则晦翁谓其言之过而不自知也。今吾辈学人。须将圣贤之言。〈言即心之声而理之寓也。〉反求诸心。验其所存所发果能不悖于理。然后孔孟之心。始可得而识矣。
吾党诸子。最要策英豪之志。而存敬畏之心。以成明诚博约之功。而进于参赞化育之地。其闲卫辟尊攘辞受出处之道。只须藉敬知慎行以得之。非别有一个事功。今之士往往不务其本而专事其末。所以成就得杂糅而不纯正。宜可戒也。〈参赞化育地位。非始学所及。但所志。则不可不以此为准也。〉
答黄凤立己未
编辑所示李斯文宪纪。不安于心学性。骤看。容或无怪。但再问公之所学是何物。必曰道也。〈中庸道不可离注。有云性之德而具〉〈于心。论语人能弘道注。亦以性解之。孟子人之有道注。又以性解之。〉再问公之身上何物是学道底。不得不曰心矣。岂非心学性乎。
心而不学性则自用。自用则其弊当何如哉。
自古无学心之说。学所以正此心也。此是吕晩邨语。见载汪订论语心不逾矩头注。
答黄凤立庚申
编辑某人所谓此何时代而谈心性相雌黄者。恐合商量。今日大事。尤宜以纲常为重。以尊攘为务。而舍礼义莫可下手。夷狄之教。以三纲平等为是。是从心而不从礼也。时务之人。谓髡首胡服无害。是从心而不从义也。虽行军临阵。非仁义不可。而误认心之所发。直以为理。则必败无成。观于古人兵书。可见也。某人平昔云云。恐只是口耳。而不曾实体于用心行事之间。故不自知其言之误也。然不必声言以益其纷纷之习也。
答吴信泳甲寅
编辑学者何所学。学夫性也。谁学之。心学之也。或曰。学者学夫心也。此异端之说。不可从也。盖人身上。只有性心气形四者而已。将谓性学心乎。则性是无为底。如何能学。谓气与形学心乎。则是又皆无灵觉无好恶底物事。如何能学。然则不得不曰心自学心矣。夫心一而已。安有一心而复学一心乎。此决然误矣。吾圣人门下。万难容著。或曰。学性有据乎。曰。学道学礼学仁义。皆学性也。
答朴兰緖甲寅
编辑士虽竆居。独善其志。当思有益于天下。欲有益子天下。须先从自己分上拣别是非两字。令十分清楚。无一毫拖带。凡是中之非。非中之是。似是而非。似非而是者。都要细辨。是底纵碍于目前。必达于异时。非底虽合于俗情。必戾于天命。今不问如何若何。惟务去非而就是。是为善自修。亦为善补世也。比见儒林。或不暇究核是非。未免诡随世俗。是者反指为非。非者强唤做是。是为瞒心昧己。而甚于窃劫之盗也。士而用心如此。君子之道。何所赖而明且行哉。宜乎本心上利者之众。而圣传晦塞。天下贸乱也。噫。自薰于此。其知所以勉戒也。
与朴兰緖庚申
编辑程子曰。顺理则格。朱子曰。逆理则获罪于天。此二先生垂示万世之大劝戒也。必先致知。见得此理之在人心。未尝随气而有一毫之疵偏。〈近日此说。颇行于士友间。〉而后又必殚诚毕力。一味依顺将去。如是积累久之。心与理一而始见合德于天矣。〈或者。槩指凡众之心为理。而教人以天自处。不复以性为本。真异学家言论也。〉只被此心有时失于思虑。而不免于逆理。如是时为心者。必深庸自责而亟改之。不可妄引天地气数之失正者。以为吾心之有错。亦类是云尔也。余每于此理逆顺之分。辄不胜兢惕之至。今遇自薰。因论学而及此。此是吾儒紧要处。不可不明辨而谨守之。
答赵宇衡庚申
编辑我辈为学。须知大本而后。用心以求至其地也。朱子曰。大本者。天命之性。天下之理。皆由此出。吾故曰。凡世闲千般善万般善。无一非性之善。而所谓心者。但能为善者也。如忠孝臣子之职所当为。而圣庸之心所共有也。然人有尽其道者。有不能尽其道者。何也。由其心有敬有不敬也。前告小心奉性为师。高明既以为然。而复以钝质为忧。愚以为天虽赋我以鲁钝之资。而不能禁我之敏功。敏功久则气质变而心性合矣。此圣贤遗意。高明其勿疑焉。
答吴时泳丁巳
编辑此学。只要此心纯一于天理。〈此句。便见心理非一物之实。亦便见真个是主〉〈理之妙。未可草草看过。〉若是毫发气欲之杂。其德必败。故圣人教人。于其杂处。子细辨别。断然决去。而犹恐有馀孽残贼。或复侵突。日夕兢惕。不敢少解。南轩张子举武侯汉贼不两立。鞠躬尽力两语而称之曰。其扶皇极正人心。挽回先王仁义之风。垂之万世。与日月同其光明。今高明年已六旬。而不计功程。锐然向道。使人敬叹。虽然。有一于此。此心或不能一于理。而有气欲之夹带者。是犹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也。须要精白纯一。而期以死而后已。与武侯之志同。然后方可以有辞于圣贤之门矣。高明勿以贱子老耄无成。而蚤夜尽心焉。
答文锤丙辰
编辑承喩以人性皆同而气有不齐。故有师教以变化而复其性。因以求助于愚。顾此陋劣。每患为气所胜。至于老而无成。如此者。何能为人谋乎哉。若使举其所欲勉者。以相与进修。而得近于前贤之门。则恐无僭逾之罪矣。夫人之肆欲妄行。欺天罔圣。万般衅累。无一不自气上造出。此栗谷先生所以教人捡束其气。使复其气之本然而已。盖降伏得此一字。他无足忧也。此可谓要言不烦矣。然非自创。实出于朱子。盖胡伯量戊午所闻之语曰。口之欲味。耳之欲声。人人皆然。虽禀得气清。才不捡束。流于欲矣。此为朱子六十九岁定论也。吁。彼异言之士。不曾体验于己分。并不曾考检于前言。而乃敢斥之为气学。殊可笑也。夫捡束其气而使欲不肆。可不入圣乎。虽气清者。朱子之教且如彼。况今之士。其质未必尽粹。而徒据夫气之灵明精英者以为理。而曰我为主理之学。愚意与其执虚名而无其实。又孰若捡气则私胜性复而为真主理乎。近时岭儒有以为气上无一半分修为者。此尤怪妄之论。而不足与辨也。
答文锤己未
编辑有言气发而偏恶时。性亦随而偏恶。此说大谬。且如晷刻放之。千里其奔。此只是心之事。性则自在。又如颜子违仁。亦是心自如此。仁何曾随他去不仁。为此说者。不曾反己体察。只作口耳家计。故全说不著。今须是靠著性理为主。治得心气为辅。圣学切要在此。
答金思珉戊午
编辑学者。学圣人也。圣莫如尧舜。而语其德者。不过曰性之。故小学首举性命。而曰俾为师者知所以教。而弟子知所以学。学之所本。可知已矣。虽然。僧徒称佛。亦曰圣人。而此乃以灵觉神识为本。而卒不可与入尧舜之道矣。故曰惟圣性者。而不曰惟圣心者。故又曰性焉安焉之谓圣。而不曰心焉之谓圣。此学之邪正判焉。子其慎哉。
时讲多不重性字。余甚怪之。朱子论性命处。辄用恭敬奉持严惮钦承字。苟非陆主馀派。孰敢非议。借曰朱子差误。至于易之奉夫时。论语之畏天命。思传之尊德性。通书之至贵者道之类。亦一切差误耶。将谓时命性道四者。原无奉畏尊贵之理。而圣贤强戴之耶。区区左见。认得性命是至尊无二底。惟恐其或亵焉。故才见不甚重之者。便与之辨难。至于遭谗受辱。而不之悔也。
心之于性。且不肯敬。则他如立朝莅官。临事承祭。执经请业。居室趋庭之类。一切万务。都不须敬。纣之谓敬无益。不幸而近之矣。
心之于性。且不背师。则三人行必有师。姑勿问。便圣人不足师。〈人之为圣。以其性之而然也。梁启超自谓学陆,王。而教人勿为圣贤之奴隶。是其心已高于圣人矣。〉六经不足师。〈经之为师。以其载道而然也。陆象山自言。六经皆我注脚。何必读六经。是陆氏之心。可以为六经之师矣〉自馀大贤,小贤,四书,小学。又何足以之为师矣乎。若曰我亦未尝如是云尔。则是圣贤经传。皆高于性命而然欤。可谓遁辞矣。
与金思珉己未
编辑石潭先生天分绝异。不待矫揉。而气自循轨矣。后学之失理。只缘气失本然。故先生使之捡束其气。真要言不烦也。〈语类捡束其气。见胡泳录。捡束此心。见徐寓录。先生之言。实出于此矣。昧者。讥之以气学。使人代惭。〉而承学之士。莫肯熟究而实体之。甚可愧也。今希彦欲闻学要。愚敢以己之所未能者告之。子其诚心受用。使先生之训。不坠于地。而希彦之德。得齐于圣人也。因请以景石。名其读书之室云尔。
与金思珉辛酉
编辑圣贤隐见之分。有铁板定本。乃立古今异宜一题以坏之。华夷内外之判。为麟经大义。却将功利为重一念以混之。我辈于此两义。宜细加究勘。
答张垠九己未
编辑朱子因答曾氏战兢之问曰。此是戒谨恐惧。常恐失之。君子未死之前。此心常恐保不得。愚窃意所谓此心。是兼动静,该知行,统出处贯死生而言者。勿认保心为偏静底功夫。须观下文内而思虑外而应接云云。可见矣。其下又曰。人道危微。只理会这个道理分晓。此见戒惧里面。包得世闲许多功夫。无数事业。而惜乎。读者不察。而只做得一边静功看也。
答孙允吉甲寅
编辑伯程子曰。以气明道。气亦形而下者。晦翁曰。今讲学用心。却是用这个气。去寻道理。此皆以心气言。心气当操制也。中庸之百倍其功。邹书之善养其气。皆为竆理尽性地尔。卿于日间。专须就气上。吃紧下手。不使有违仁凿性之失也。如此则方可谓之真本天实主理矣。若借衔于理字而不管心气之自用者。不过为五伯之久假而不归也。
答崔锺和丙辰
编辑所示或说。近世诚有此疾。但恐所矫过其直。而反成一枉。卿以为甚有理。岂亦有激而云欤。昔有以诗书自为一说。观学者向背而宠辱之。使靡然趋己者。晁以道讥以较之焚坑。其术更甚。若此者。真可恶也。使孔门诸子。有为乖僻之言。或借尧舜以节己说。为正道之害者。当时师友避嫌而不之辨。辨之不从而愈甚焉。且畏人言而任之而已。是岂儒者卫圣辟异公心直道之意哉。又使当时之士。槩认儒门为势涂谗窟。而慕异端之玄虚。以自托于造化之游。则岂不为有识之笑乎。试思之。
中庸章句人物性同之说。真西山以为生我者。太极也。成我者。先生也。时有刘某者。学于朱子之门。晩年不满中庸注说而曰。如此则犬之性云云。当如告子之见。因著就正录。而张皇其说。欲朋友皆如其见。则真氏引觞解之曰。平生窃笑汉儒聚讼。吾侪岂可又为后世所笑。姑各行所学而已。〈真氏。此一著甚好。后贤及近日士友。殊不然。〉愚谓所见不同无害。但其论至曰天命之性专言人。而或者谓必兼人物。似也而差也。此以或者目朱子。不知此人之礼性埋没在甚处。其眼中有师友乎。立心发言如此。而谈说性命。何所补乎。假使刘氏欲己说之胜。吴柏丰没后。诬造吴语。以欺罔同门士曰。某也无恙日。谓余曰。师门理气说。多异前贤。必贻后讥。则高明以此为何如人。且如同门士。有闻其说者。避谗谤之嫌。而不敢公诵于师友之闲。则当时识者。以为如何。
答崔锺和
编辑梅翁祝式献议后。复上疏自陈其未正。正与退翁事相类。心事光明。义理正当。当为后人法也。近世诸家往往訾毁。其亦向退翁诟詈乎。昔韩忠献笃信欧公。故于濮议。至欲尊为皇考。此大谬也。故温公议中。斥政府为欺罔天下之人。然其后作韩公祠堂记。称其有大功于社稷。为神祇所相佑。使近世诸家。遇韩公之误礼不改。则其所𬺈龁何如哉。可见古今人见识度量。相悬如霄壤也。
答崔锺和丁巳
编辑五礼仪疑。目昏莫细检。无以明析。愧叹。○殿下同牢无拜。岂因士昏礼而然欤。○王世子冠毕。先拜师傅。其仪简。至于朝谒殿下王妃。其仪稍繁。故后行欤。○王世子吊师傅时。只哭而无拜。以上文即哭位注云。先拜灵。乃即位故。不复拜欤。○祭宗庙社稷山川。爵皆在南端。惟文昭殿懿庙。俗节朔望及忌辰。盏在北端。此诚可疑。更考山陵亲享及四时俗节。爵在北。厉祭。盏在南。此又非一例。不知如何而乃尔耶。朱子释菜仪。爵在北。而后世文庙。与此不同。又何也。
近年禽兽逼人。利欲滔天。纲常礼义。几于灭亡。识者之忧泣已久矣。重以吾东之倡心理者。尚事功者。能文章者。病党目者环立。而视儒流如私仇然。然而远近后进之来者。日以益众。或者上天悔祸。默有以相之欤。第以精力日衰。疾病日剧。无以酬其诚意。甚可忧叹耳。未知彼中何如。而所以教导之者何说。愚见恐只令熟读小学四书。而亲切体行。使之立大本为先。若心性理气名义之争。有损而无益。稍加戒严可也。
愚每喜说小心尊性。此天地间不可易之道理也。夫性尊而心卑。故有此礼也。心而不欲尊性。是僭矣。近日心理一派。视心卑两字。如恶毒之物。必尽力以打去之。殊不知佛禅陆王尽皆尊心先生。何故相率而甘为其弟子也。尹和靖曰。何以有是差等。一本故也。朱子解之曰。既是一本。其中便自然有许多差等。二本。则二者幷立无差等矣。愚亦曰何以有性心尊卑之等。一本故也。若性心俱尊。则二者幷立而无复差等矣。然则圣人之本天。释氏之本心。更无邪正之别。其不为率天下而祸仁义者。鲜矣。
与苏学奎,苏昌奎庚申
编辑三纲。天地之元气也。而谓君可仇。父可弃。〈不祭祖先。亦一类也。〉夫可离。圣人。万世之宗师也。而谓何必为其奴隶〈不敬近代先贤。亦一心也。〉性者。万善之源。而有谓非大本者。〈谓性为心之下者。同一所见。〉敬者。百务之本。而有欲打破者。〈摆脱衣带。亦非细故也。〉今日吾党急切之务。只于此数者。尽死力以反之。不然而曰尊华攘夷。卫正辟异者。皆无真实得力处也。
与李裕兴乙卯
编辑孟子曰。存心养性。所以事天。此心犹是合尖于天者。至于程书所谓圣人本天。人以心言。此心却是源本于天者。故愚尝有一心事天语。说至于此。彼心宗诸家。更无转身一路。可谓寸铁杀人。今就晦翁墨刻。集此四字。印得二本以往。幸切体之。
圆觉经疏云。真理即是此心。何乃将心更观真理。宋儒杨氏𥳑曰。此心即大道。何必更求归宿。求归宿。反害道。明儒李氏中曰。心即理。理即心。何以言存天理。凡言存天理。心尚与理为二。岭儒李氏震相曰。性即心也。而曰心能尽性。又似别有心。此如以心使心。若判心性。大本不一。愚谓四家皆认灵灵昭昭能知觉视听者。以为理。而谓之心即理。理即心。其所主本者。可知已矣。吾党诸子。宜识戒焉。
答李裕兴辛酉
编辑明道说。气外无神。神外无气。谓清者为神。则浊者非神乎。愚亦曰气外无心。心外无气。〈合阴阳五行言。○启阳。以阴阳为元。气。五行为游气。〉谓元气为心。则游气独无心乎。朱子曰。谓清为道。则浊中果非道乎。愚亦曰元气是心。则游气中独无心乎。启阳见此。未知如何立对。〈程,朱二说。皆为张子清虚一大而发。〉
横渠言。客感客形。与无感无形。朱子曰。未免有两截之病。圣人不如此说。今启阳以阴阳游气。判作两片。谓一有心灵。一无心灵。恐圣人不如此说。
阴阳无聚散。则当如启阳之言。然周子言。无极二五妙合而凝。〈凝。聚也成也。〉程子言。元气会则圣贤生。朱子言。易大传所谓物。张子所谓物。皆指万物而言。但其所以为此物者。皆阴阳之聚散耳。大学或问亦言。所谓阴阳五行者。必因其聚而后有是形。语类言。阴阳聚散。非止一再矣。启阳认阴阳无聚散底。故于气聚为心。〈农岩〉形坏心亡〈朱子〉之说。未免听莹也。然此友自信已笃。不肯轻改。且此非今日急务。不必与之纷争也。
二五皆本善。非二独善且灵。而五乃降而兼善恶。且无精英而为游气也。若论其末则二五皆有清浊善恶。中庸章句言。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虽上知大圣。亦禀此气。语类论与道为体云。如阴阳五行。为太极之体。此何尝截二五为两层。如启阳之见乎。〈此只可自理会。不必与人辨诘也。〉
答高济奎庚申
编辑有为心尊之说者。曰心统性情。曰心者性情之主。曰心运用性情之理。余谓此皆似也。而又有可诘问者。曰天子统摄天地。曰王者宗庙社稷之主。曰臣子运用君上之命。〈书曰。用命赏于祖。〉则其尊卑之分。何如。吾故曰不反诸身而用功者。不可与言理气也。
答金洛奎洛斗乙卯
编辑圣贤教学宗旨。世儒〈二字。勿太浅看。〉未曾理会到底。今学人欲求道立德。岂可看他眼尾。管他鼻息。以为伸缩。彼未曾自身做得。何尝梦到义字界分。任佗间言语。我自端的向是处著脚。挠动不得。〈是处。是事理至善处。〉
答金洛奎洛斗丙辰
编辑幷祭。当用一分馔之说。非梅翁所创。据古礼及后贤说。则自周礼一敦一几。礼记铺筵设同几。小牢特牲。皆用一几一筵。张子全书。同几一位。以精气合也。五礼仪考妣合馔。鹿门集。若各设。恶在其同几之义乎。老洲集。精气合之义。岂有闲于尸与主耶。此皆梅山说之所本也。国朝群贤。虽有各馔之论。恐不宜舍古礼而从之也。
答金洛奎洛斗丁巳
编辑示喩夜里所思而期之者。才及天明。一切扫如。此缘只凭精神做主。不以道义立本而然也。盖精神有时聚。有时散。而道义无须臾闲断。故本乎道义者。为圣学。〈今以十五志学章观之。志立不惑。知顺不逾。皆心之本于理也。〉至乎精神者。为异术。〈孔丛子所载孔子言。心之精神。是谓圣者。是伪书。而其指意。决非圣人之言。而陆门人杨敬仲。平生欛柄。全籍此一句。以为陆学之传。〉晦翁言夫子之所志。颜渊之所学。子思孟氏之所传。皆是学也。〈止此〉夫安老信友怀少。天地之仁也。克己复礼。明善诚身。集义养气。无非为仁之术。而总之。不过圣人本天之传也。〈圣人以心言。天以性言。本以妙用言。而为人天心理合一之机栝也〉今必敬以存心。诚以竆理。正以行己。使心之所思。身之所行。一一不违规矩。久久不辍功夫。是为全体不息之道也。苟能此道矣。则斥邪继统之责。不必误归于愚。而将自任之矣。愿与贤昆仲。交修互勉焉尔。
周尺。曾从石帆赵丈。〈鼎淳。深于礼学。〉见本朝所印铁尺。乃与便览合。当以此为正。
期服人笠子白黪之说。恐当以栗谷语录为正。而陶庵黪笠之说。是在裒成栗谷全书之前。而未及修改而然。不然。何不一言及于栗语。而但主黪制耶。来喩观玄冠不吊。则虽缌。亦当用白。如此则岂不善乎。而难可人人责之也。
答刘绮丰乙卯
编辑向得两规。极知其为老人养气。后辈循序之道。曷不欣然领纳。但念诸生之来。非有世俗之求。只欲得讲讨之益。则虽知病中多言之损气。然且与之语尔。至于言性。又有其由。非苟然也。盖近世有推戴心字过隆者。曰。心大性小。心君性民。心当太极而性不可独当太极。则异端本心。圣门主性之辨。将见倒置。而性学不复可闻于吾林之间矣。又有主张气字太重者。曰。性才在气。便非本然。遂使上帝所降圣门所本之性。不免为污虽不净亏缺不全之物。而性虽百年在气。依旧是浑然至善。未尝有恶之吾宗单传。将晦塞而不明不行。则恶可坐视性命之厄。而不极言竭论以救之哉。且况虽后生小子。其日夜思惟而运用者。无非此心此性。而性弱心强。弊病百出。莫可持保。所以不免指示大体。使之知大本而趋正路也。此以小学首揭天道人性。每篇篇题又言性命。以为一部骨子者观之。恐无躐等陵节之病也。虽然。此只言所以言之意而已。非所以拒谏自圣也。因书辄以法言见警。吾当佩服而无斁矣。
答李喜琎癸丑
编辑来喩定省拜揖。晦翁未曾确定。故朝夕哭。不言拜欤。此恐考之未详。家礼晨夜唱喏。语类每日受早揖。小学唐氏每日拜姑。此皆明据也。王裒庐墓。亦常侍而朝夕拜谒。此不可移行于几筵耶。
几筵常侍无拜。高明疑得来是。盖父母舅姑在而子妇常侍。且行朔望之拜。晨夜之损。何独于朝夕哭云然乎。家礼二卷廿六板右。南溪所引朱子说。见语类居丧礼。而常侍者无拜五字。南溪所添。非本文也。镜湖宜略与辨破。而不免放过矣。
与李喜琎
编辑性相近性字。明是气质之性。饶说大意虽善。但非集注本指。汪氏非之是矣。第其所引带著气质理与气合二段。却须细勘。尝见前贤论气质性时。固多以兼杂带合言者。其于言太极性道处。亦用此等字。不可不察。如云才说太极。便带著阴阳。才说性。便著带气。又云周邵说太极。和阴阳滚说。又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道须合理与气看。又云凡人说性。只是说继之者善。便兼气质了。又云人生而静。已是夹形气。此类岂可因兼合夹带和滚之字。而遂指太极性道。一倂打做气质了。学者读书。须要得活法。不然。通于此而碍于彼。行于东而踬于西。终未见四通八达。胸次洒然之象矣。学者最要于理气夹带滚合之中。见得真精有辨之实。用得尊卑不乱之敬。始是真竆格实进修也。
答李喜琎
编辑某氏赞华西以活理翁。正指心之致中和而云尔也。夫以心为活物。前贤已言之矣。然孟注以群圣之忧勤惕厉。为天理之所以常存。而人心之所以不死。心既对理。则非理明矣。又以忧勤惕厉。为心之不死。则人生时心且有死。况气尽而死者。其心又安所寄乎。大抵理之无死生。元无可疑。至于心则何必又蹈五峯之失。以骇学者之听。如朱子之所讥乎。然则心即理三字。当不待攻破。而自不得立矣。〈禅家谓其心。光辉灵圣。天生完具。弥满世界。千万亿劫。不死不灭。凡性命道德仁义礼智。都是此一物而异名。此说详见于陈北溪答郑节夫论陆学书矣。〉
性是太极浑然之体。故一而无对。心是二气精英之聚。故两而有对。金监役所谓心一性二之云。则其门人柳稺程。亦以为最所不安处。此则置之。勿复道可也。
答李喜琎乙卯
编辑李尧卿所举程子百官万务一段。愚见用敬致知二者。功力到时。将有遇万变无一事之验矣。朱子所谓吾之所以为心者如何。而能无入而不自得者。亦只于此二者而得之。来喩云云。无乃说得太多耶。意若未契。欲闻回教。
辟领。用周书则折之为方四寸。领之加于前后。各只二寸。恐太短。须用家礼之制。前后各得四寸。今欲从大全。未知其意安在。愿闻之。
与李喜琎
编辑近世心宗一派。硬将神明心觉之类。皆指为性为理。此与外学。同一议论。然而犹自谓吾宗朱子。绝不可晓也。中庸序言。知觉原于性。答徐子融书言。释氏以识神为本。若吾儒则此乃心之妙用。如何无得。但以此言性。则无交涉耳。又言。前书云性有昏明。则又将性作知觉看矣。玉山讲义言。复世之言性者。多杂佛老而言。所以将性字。作知觉心意看了。非圣贤所说性字本指也。此等训辞。与彼说相冰炭。而彼每曰我朱子。朱子有灵。岂不大苦之耶。今我们为学。必使心意知觉神明之属。一切自处于形下之位。又必以仁义之性。为大宗师。而日夕戒惧兢惕。庶几免于大罪戾矣。〈昨所看勉公与朴杨口书。所论分明与朱子说异矣。〉
中散为万事。晦庵先生以知仁勇九经祭祀鬼神当之。观此。申仲肃涨问。自不立矣。吕抱独言。越聪明底人。越不可教。余谓不可教而欲教之。是自家先失言也。〈申以达德为理。而为圣人所独。则亦将以九经祭祀鬼神。皆为圣人独擅之理乎。〉
答李喜琎及诸生
编辑所疑章句礼乐刑政。似未包得教。以学问格致之功者看得。更如何。因人之所当行者而品节之此句。恐该得知字。夫行云者。有单说行处。如言笃行之是也。有兼言知处。如言所以行之者三。是也。章句之礼乐刑政大纲说。而以之属两字。广其所指。又看政之一字。非独言制民之产。而学校之政。亦在其中。则凡民诚不可使知之。至于入学之士。自有古者教人之法。而三纲八条之说。皆立学官以教之。固非不教之以知。而徒然使之硬行也。况或问又言圣人因是道而品节之。以立法垂训于天下。则其说尤分晓。而其教更极周备矣。如是讲贯。得无病否。窃又思之。君子之戒慎。是体道之功。体道如言尽性。尽性元该知行。况戒慎恐惧四字。非但可用于践行之时。亦宜施于格致之地。如病夫处下而窥高。戒其陵躐也。慎思正言慎也。竆索之际。有恐其游骑之出太远而无所归也有惧其粗心之思未精而无所得也。况所谓道者。无物不有。无时不然。然则格致之事。亦物也。思索之顷。亦时也。而何独无道之可行者。而不加戒慎恐惧之功也乎。况自未发而遇事物之至。思虑之萌。则是又可谓格物致知之正面。凡此云云。只因自家一时所见而发。非有前贤议论之端的可证明者。不敢自信。愿高明与诸生同共商量。明白示破。
答李喜琎丙辰
编辑柴也愚。民有三疾两章注中性字。岂非所谓当初禀受气质性者耶。〈此一句。是栗翁语。而卿与济卿。于此区处不下。因生出极殊性异与赋同受异之说。以与诸人争诘者也。〉然则四偏三疾。是当初禀受得种种各别之理欤。
今依来说而云。单言气则当曰气愚气狂质鲁质直。合理说〈此理是一同底。抑万殊底。请更子细示破。〉则当曰性愚性狂性鲁性直矣。未审气愚性愚。何所分别欤。
性近注云。气质性。上知注云。承上章言气质相近之中云云。上著性字。下删性字。此的有单言合说至妙。至妙底道理而然欤。
克己注。性偏之性。应是当初禀受之性。而亦可曰合理说欤。虽愚必明注。变化气质。此气质。亦是当初禀受底。而又当曰单言气。而与性偏之性。有可以分别言者欤。古有动心忍性忍气呑声语。忍性忍气。亦有单合之妙欤。
来书所据语类有是理则有是气。有是气则有是理之说。是有恶理则有恶气。有恶气则有恶理之谓欤。〈偏全昏明缓急仿此。〉浅拙之见。窃谓是字不重。只是有理则有气。有气则有理之意也。然昏眊特甚。未敢自信。以俟明者正之。
吕注云。反其同而变其异。以卿与济卿之言推之。非但变其气之异。亦必变其理之异。乃可谓圆满工夫欤。
朱子自言。某之气质。病在忿懥。东莱自言。小时性气粗㬥。不知朱子气质单言气。而不可谓之气质性。东莱性气合理说。而不可谓之气质欤。
负性带气。残生伤性。皆当以单合区而别之欤。
性癖气癖。高朋皆将以单言气合理说之云者。言之于禀受之初欤。〈性癖。见蒙斋笔谈。气癖。见裴相辞爵表。性质气质。又将如何分。〉
比见士流于人物性。不从湖不从洛者。类多高占座席于九层台上。俯视陶巍塘屏诸先生。而扬臂掀髯。高谈大笔。其势可畏。然以礼孙之性观之。几于凿而伤之。不意卿与济卿。俱染此疾。区区甚忧甚恐。而莫知所以救之也。
答李喜琎
编辑近日觉得空谈性理影象。不如实做存养功夫。欲做存养功夫。却先须识得心是气之有觉而为性之妙用。者。性是理之纯善而为心之本体者。〈心而日有觉。则性之无觉可知。性而曰纯善。则心之本善可知。心而曰性之妙用。则上而与理无间。下而与气质有辨可知。性而曰为心之本体。则凡心之所以体太极配天地者。皆出于性而非心之所自辨。可知也。〉而又须用诚敬二字。以充其所见。乃为圣门真传也。
答李喜琎
编辑九月书追见。而所论浩气血气之说。据集注。不如来说。更加检详可也。敬父云。浩血本未之说。曾闻自觉其误。然则无复可言者。若乃所主谟录。不能淫移屈皆低之说。尤不可晓。今不欲多为说以增其错。只请更将大丈夫章白文及集注及语类闳祖大雅二录。子细硏究。尽将旧见一洗洗去。然后更教之也。至如闲中问答所论人物随气而禀性不齐之说。此于四书注说。庸学或问。有一二字依俙近似底影象否。其评洛说处。恐高明未曾梦见诸先生脚板。如何敢大开口耶。其说上而与奇门相似。下而与郑某同归。不知近日读书硏理。存心择义如何。而胡叫乱唤。至于如此耶。朱子答江德功书。言其易说之乖戾。而曰。朋友清素朴实。无世间种种病痛。未有如德功者。私心常窃爱慕。欲以补万分者云云。自顷至今。所见愈僻。展转支离。日益乖张而不悟。不知用心何故至此。更不可晓。但窃叹恨而已。此详见大全四十四卷四十六板。试详检看。愚于高明。所尝爱慕。与今日叹恨。恰如朱子之于德功也。使愚之所见。自不免错误。而真有如洪柳之指师说为乱命者。则犹云幸也。万一不然。则高明将得罪于前贤。贻讥于后世矣。是岂不分外审慎而可以肆口矢言。奋笔胡写者耶。千万更加虚心以察之。如未即改见。不如且置此等性理说话。但将操存省察之说。逐日自用功夫。久久回头看。今日议论。将自不觉其可笑而即与弃灭之也。
与李喜琎丁巳
编辑平生性直。不解微词广譬。道人于善。故见人有失。每忍而不欲言。至于不得已而有言。则冲口而出。必至于伤事而后已。此亦太阳之馀证也。此朱子答吕东莱书也。愚每患性气径直。待人必至于伤忤。今已八耋衰耗之日。遇事不如意。辄发㬥悍之辞。势将抱此恶疾而死。甚自悼叹。每见季润。天禀宽裕。与物无忤。欲学而未能自医治心。甚愧忸耳。因此思得。晦翁性直。是元初所受气质之性。此只是禀得阳气偏多者。非关性理同异。如郑济卿之见也。至于认此性字。为为气所拘之本然性。如金行源之见。尤觉说不去。而季润始颇疑难于二子之言。未审比来见得。更脱洒无馀痕耶。近见后进中。往往发出异说。恐误他人。以此颇生心恙而不能平。柰何柰何。〈愚性径直。季润天禀宽裕。二者亦与性理有交涉耶。试幷勘校。〉
答李喜琎戊午
编辑昨询未发道体之疑。愚略有所对。不知竟作如何究勘。窃意道体。被人不敬后便不立。若能敬。道即在此。今仿佛语云。只怕敬不纯。不怕敬纯后道体不立。晦翁尝言。人才敬时。心便在身上了。愚继之曰。心才敬时。道理便在心上了。晦翁更言。人能存得敬。则吾心湛然。天理灿然。无一分著力处。亦无一分不著力处。此语宜细体。然如非敬得纯者。竟亦体不得。
答李喜琎己未
编辑所论湖洛同异。其然而未然。愚不敢谓然。且问理同之理。是天命性外。又有一物欤。则非愚所闻也。性不同之性。是所禀本然之性欤。〈湖说如此。〉抑所发气质之性欤。〈洛说如此。〉只此数语。理会得有下落处。则彼此同异。始可得而判矣。不然。只是说自己意见。却与两家所说。本指不同矣。大抵读书讲义。异者异。同者同。恶可强捉异者。硬作同者耶。
答李喜琎
编辑来书言。气异则理亦随异而禀于人。自解云。气理皆以在人者言。此谓男女之气异则男女之理亦随异而禀于男女耶。知愚华夷之生。亦皆然耶。且禀于人之先。已言理异。则岂不为禀受前气质之性耶。高明喜引孔隙日光之喩。未知方圆长短之隙异。则日光亦随而有方圆长短之异。而入于孔隙耶。且日之入隙。既有此许多分裂。则孔隙分上日光全体。却于何处见得耶。凡此皆所未晓。自恨其昏塞之甚也。近世心学炽而性小性贱。使人忧惧不堪。今高明再以理异禀人之说。助其馀波。而不顾尊性主理之学。不复可行于人世间。此虽系运气。然每一思至。直令人臆塞而气短。柰何柰何。
羔舆张路四贤胚胎之初。其气已异矣。然则四贤之理。亦随异而为愚鲁辟喭。而禀于四贤。此盛论之意也。四贤胚胎之初。其气虽异。而在天之理。毫无少异。而全体都赋。及后情意知识之发见也。随其当初禀受气质之异。为愚鲁辟喭之病。是则所谓性之偏而当知自厉者也。此鄙人之见也。请以是二说。濯旧虚中。以纳新知焉。
高明既被愚诘云。太极亦变否。曰无变。此则则是矣。今曰气异则理亦随异。愚复诘曰。所谓气所谓理。非太极阴阳。而复有一种理气欤。如此则已。不然。理之异非太极之变而何。
气异则本心也。神明也。明德也。浩气也。种种皆异而禀于人否。如曰然也。高明独得之见。非愚所能及也。如曰不然。则太极之理。尚可曰随异。而彼四者。何独不然也。岂四者倒高于理欤。请下一转语。
问李喜琎庚申
编辑禀性同异。累年诲示。殆万馀言。顾以麤性。〈此二字。高明必兼理看。〉未察盛意。且厌世儒徒尚空谭。所以未敢承教辄对。〈曾于郑济卿。已如此。此意盖有在也。〉有负指引之至心大矣。今只有一问。请下数字便可了也。○人物禀性之时。均受太极全体。彼此既无异见。第未知受得全体讫。复有些子异理。夹插于其间欤。抑此全体随气亦异而禀于人欤。〈前日来书。气异理异。两理气字。皆指在人者言。〉如曰两皆无也。愚当闻命矣。〈前日诸书。一幷扯灭之为得。不然。恐又为闲中问答之既削还存也。〉如曰恶得无此。则愚当从此缄口焚笔。以俟来生之有悟己矣。〈吾儒安有前后生。甚言其必不悟也。〉
答李喜琎
编辑朱子就气变处。论理有两端。一则气虽变而理自恁地。一则气变则理亦被牵引而不好。如此说处非一二。至于论气质性亦然。故有数条妄论。今更思之。徒增纷纭。无益于身上亲切工夫。另加扫涤。不复留于心胸闲。下烛伏望。〈此最后追上。〉
所谓朱子气变则理亦被牵引而不好。未审高明真个认得太极德性变其本来好相。而为今日不好相耶。鄙见太极德性。只一个好底。再无历万古而或少变易者也。若太极德性。亦有变易而不好者。〈不好里面。天下万古许多舛逆凶奸淫慝怪妄。无不包了。〉我将取百斥铁椎。一举碎尽矣。据程朱栗三先生之意。此当曰不好底。只是气。不是理也。凡言性易理多寡理偏全之类。都是此意。若执言以迷指。是自为痴人而闻梦矣。自为燕人而说郢矣。自为误己而误人矣。是恶可不倍加慎思。而勇行改革哉。今高明自谓徒增纷纭。无益于亲切功夫。另加扫涤。不复留于心胸间。信能如是。诚亦善事。但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勿谓鄙人不信。从几年来。自谓改见而不复言者。不止于三五矣。我之出此言也。不亦宜乎。虽然。来书有注字云。此最后追上。故前之所不察察言之者。今乃如是云云。盖亦望其不复如昔者频复之厉尔。且使高明从后复发其口。而再行其说。吾如高明何哉。假如乐正章丑诸贤。力主告子杨墨之论。则孟子之处之也。恐不以在门墙之内。而缓其距诐之论矣。高明其深谅而自待焉。虽然。鄙稿所记。欲再与高明。一番看详而存删之。不欲其尽数毁削。盖恐后人有复为此论者故尔。昔吕与叔,蔡季通,吴伯丰。程朱门下第一流人。伊川斥吕以无忌惮。晦翁讥蔡以为恶近刑。评吴以桓魋家臣。而彼三贤者。不少芥滞。后人亦不以是而少三贤矣。人须要识见高而器量洪也。大抵高明之病。在欲精而反粗。又在有意为公而或反陷于私意矣。此宜细检而痛改也。
答李喜琎壬戌
编辑非气不生。未生无性。此所以云生之谓性。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胚胎之初。只可言性。〈天命之性。〉若子思所谓未发之中。张子所谓弗性之性。不可搀论于此时也。鄙之此段。语虽不繁。而来喩所举诸说。皆可以是折衷矣。试更潜心细绎而再见喩也。
老洲虽尝言未发不可言气质性。而其以明道生性。为气质性。以其认做杂理与气为言也。全翁之辨生性。不举未发者。只以虽即气而性存。而不害其为天命之性。非以其被命之初。不可作未发看。如来疑也。禀生之初。气有不齐。直指为未发。寻常疑之。此高明旧说之病根。更加虚心体究。如何。胚胎之始。未发之中与弗性之性。不宜搀论。已见前段。
与李喜琎
编辑气质性为发后名目。以君子弗性观之。自无可疑。某令错认做作用是性。殊不知晦翁雅言七情皆中节而无过。这便是性。此见语类程书门道夫录。〈九十八卷十二板〉夫中节无过者。岂非本然性。而犹可言于发后。况为气所掩。而只可谓之气质性者。直以奉安于未发之时。才闻洛说。则既不察理之当否。幷不问援证有无。辄驱之为儒释无分。岂非使气信心而自归于党同伐异之科欤。
答李喜琎
编辑贱身惟知性一。而心欲崇奉。乃被抬心者所挤而落于井。今又因性亦不一之论所冤而将不瞑矣。为之柰何。
天性在尧舜汤武。犹有浑全不浑全之分。则桀纣操懿更当何言。获闻天性人皆浑全之喩之前。区区愚见。不得不认为祸性败教之论。而不复与之相为谋矣。幸谅之。〈非吾本意。不察人言。此两语。贤者。以之为护己御人之万里长城。虽欲进言得乎。自此退矣。〉
此一义。贤者频改频复。屡屈复起。又不免面从后言。欺老诱少之策。恐非君子直方之道。反类一种眩幻之术。何为其然也。窃为之耻焉。
非湖非洛。朱,栗是宗。四通八达。无少窒碍。此是高明自诵语。然据愚论之。首句今或近似。而终必归于湖矣。第二句。黄屋左纛。聊以自娱则可。朱栗二先生。决非理随气而异禀。尧,汤天性各殊之别派。勿认为自家祖宗。三句四句。愚不欲挂诸口矣。
董叔重言。卦中无全好者。亦无全不好者。大率敬即好。不敬即不好。朱先生颔之。此见语类易门泰卦。未知高明于敬字如何体。吾辈于敬之妙处。心力恐未至也。未知于慎思工夫。果有实体否。愿闻之。九耋病汉。六月酷炎。挥汗亲写。虽不精楷。亦系诚意。理当敬察。恐不可以其未合盛见而拂略一看即弃也。〈欲纳微忱。翌日再禀。〉
性之之字。前人虽有贴道字看。然却与程,朱性之性者无异释之意相戾。且注天性不得为理底性。尤觉不稳。顷与柳重益语。是一时之误。不足据也。
答赵弘淳庚申
编辑暮年得书。真意洋溢。可但以问死生为感己哉。第称恶稿为大贤文字。后学龟鉴。虽贤者。究未免妄相推许。厚召讥訾之疾。良足闷叹。惟所谓徒恃美种而不至成熟。则稊稗之讥。又恶得免者则善矣。然朱子所发不可以仁之难熟而甘为佗道之有成一义。亦不可不念也。昔宋时李德远言。若论学。惟佛氏直截。如学周公,孔子。乃是抱桥柱澡洗。徐子谊言。与晦庵月馀说话。都不讨著落。与象山说话。一句即讨著落。愚每谓捷径人多易趋。正道师戒陵节。盖恃心自用易小心奉天难。故吾家上圣。不逾十人。而三世诸佛。弥满世界矣。气质体清。与心自别。以孟子夜气章或问语类推之。元无可言。告上之告。音用入声。以论语告朔集注古笃观之。尤自分晓。盖疑而谤者。自为病我。何须较辨。〈告上之告。当用入声。韦观志山两令。皆同鄙见。〉
答金冕泽丙午
编辑士当愈竆厄。愈自淬砺。使彼为我制。无使彼制我。方见志槩。我此一念。苟得坚定。气质杂糅。且自融化。邪魔障碍。亦将退伏。终之天地神明。又必与我为一。彼区区饥冻之苦。夷兽之逼。岂能沮吾之进。反资之以开智术。而熟仁功矣。今我辈生于危乱之世。既结为师友之义。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眼中只见得是字不差。顶上只载得帝不违而已。外佗更无苟简自恕之论。乃可谓之石交也。然此须从小心稽古始。
答崔炼洙
编辑人于义利不分。则三纲何由而立。三纲不立。则中国而化为夷狄。而夷狄至矣。况以夷狄而主之。而举天下惟利是趋。甚矣利之为害也。可以亡天下国家者。其利也夫。此苟庵老爷语也。余谓义利不分四字。随在致祸。在朝廷则政治乱。在儒林则道术亡矣。故不问帝王儒者。必皆以义为利。然后可以有成。不然其所就可知已矣。程朱所论辨别义利之说。必考诸四子注及文集语录可也。〈义者。天命固有之性也。利者。人心所生之私也。〉
与李锡升癸丑
编辑道理大包天地。细入毫厘。今之士遇事之大者。谓当致知用敬。其小者。往往放过。恐非圣人察迩言矜细行之意也。尝记朱子大全云。今凡一小事才实理会。便自然见道理渐渐出来也。〈答东莱书。〉语类云。圣人无所不用其敬。虽至小没紧要底物事。也用其敬。〈周礼春官门僴录。〉此两语。极有味。要当体会。
答李锡升
编辑谗贼谤书。稍有见识者。无不嗤骂。而独某人喜看而好播之。亦可笑也。其人尝对成舜在言。年前倭人持金入旺岛。使老夫在绝海。就暗室。受仇金。不过旬月。邦人无不知之。如何某人独闻之也。此与昔年新闻记者之诬老夫以被削者。不甚远也。
依天者。有独知之契。虽独立宇宙之内而不为孤。众倾之。众毁之。而不为动。此之谓男子。是为吕新吾名言也。鄙虽极陋。而其志则有依天之愿。〈前呈反己审天一句。是休天之根因。记取记取。〉而慕男子之槩也。卿辈于外人如某某倾毁之言。未须为之闷惜。
答李锡升
编辑所疑命率二字。似涉气分。容亦无异也。盖才说命时。便是就阴阳造化上指点。便已不独是理。〈朱子曰。才说命则气亦在其中矣。〉虽在气上。然气自气。命自命。初未尝无辨。〈朱子曰。太极虽不离乎阴阳。而亦不杂乎阴阳也。○近有认理之在气。理不离气。为气质之性。因以做出百端弊病者。〉及其气聚而成形也。气上所载之理。一时赋予。是则所谓犹命令者也。〈孟子注云。天理当然。若使之也。今此命字。亦若命之也。〉命虽乘著阴阳而堕在形气。然其所命则专是理。〈栗谷谚解天이命ᄒᆞ산거ᄉᆞᆯ일온性이오。官本及小学谚解。幷同。〉而不是气也。盖上帝对下民言。天命个心。方是性。在天之命。在人之性。只是理。实无气字交涉之嫌也。至于道者。是合理与人而言者。〈孟子仁人也。合而言之则道也。参看。〉故非人则无能率其性者。然率非出于人之智力。故曰非人率之也。如言因地势之自然。则山之平险。水之曲直。莫不原有吾人当由之路。非因后始有个路。则是因虽人。而所因者地势。亦犹率者虽人。而所率者。性理也。〈栗谷谚解。性을率ᄒᆞᆫ거ᄉᆞᆯ일온道ㅣ오。官本率ᄒᆞᆫᄉᆞᆯ。小学谚解조차ᄆᆞᆯ。恐皆未若栗解之精。〉窃谓如此分疏。或可以释左右之疑。而庶几发圣贤之指也欤。须质于韩门。而示其可否也。
答李锡升庚申
编辑寿之为福。在觉非而补过。为最要。盖人少壮时。恃气错行。而靡所畏惮。至于老衰。则阅历多而谙炼熟。其悔悟宜切。而改革宜勇矣。不然。终于禽兽而已。岂不痛哉。今余八旬。颇自验其理。端的如此。高明亦自以六十年枉生虚老为恨。而问所以善后之图。余谓近世儒门。亦鲜务实之风。遂使天也元气。寝以衰薄。有识之忧叹深矣。〈先师全翁。临终。屡叹学者不务实曰。盈天盈地。都是虚伪。此见于星田执烛录矣。〉今吾与子。日以务实二字。仰答上天降寿之恩意。而庶几为返朴还淳之一助则善矣。高明应以余言为然。
答金韺声丁巳
编辑心为天君则性何寄宿之疑。尽会问也。心是气之虚灵底。须要将性做个主脑。始名为心君。然则性定在心君头上。大抵心君。但可谓奉性之心。不可直指为理。若浑沦说。则又不妨以理言也。〈天帝亦然。〉
答金元载己未
编辑来书丘隅黄鸟之所止也。先生之门。士之所止也。愚欲改下句先生之门为道者。如此。则与子之欲闻道者。吻合矣。所谓道者。只人生日用所当行者。是也。然而道体无觉无为。不能自闻。而必也此心。精以察之。敬以奉之。〈此两句。宜与吾道一贯。择乎中庸注。参考。〉然后始可谓之真闻道矣。柰何。今之士其心自号为道。而无事于闻之之实功。其流之弊。奚但如老,佛,杨,墨〈四字来书语。〉之害而已哉。
答金元载庚申
编辑吕元膺为东都留守。常与人对棋。棋侣乘吕阅览文簿。私易一子以取胜。吕先已见之。而棋侣不悟。翌日遣慕侣佗适。赆以束帛。人皆莫测。棋者亦不会。后十年。吕疾亟。命儿侄列前曰。交友宜慎择。昔有棋者。如是如是。吾以佗事令去。当日一棋子。不足介意。但心迹可畏。若言之。虑其忧畏。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交游。言讫而卒。余谓棋者所欺者一子之易。所昧者全体之心。故知几慎独之君子。不以微细而忽之。由是而进。可以入于圣人之至诚。可不谨哉。
答朴寅铉辛酉
编辑古人云。夫松柏之子。大不逾豆菽。而函参天拂云之气性。鹰鸢之卵。小仅如弹丸。而具摩霄凌风之羽翮。余亦曰。人心之形。大不过㭨子。而蕴齐圣合天之性理。苟善充之。〈此一句内。包含静存动察。明善诚身成己成物。许多事功。都在里许。〉必有奠安邦家经济宇宙之验矣。不善用之。或至于斁灭纲常。败乱天下之祸矣。噫。其可畏也已。吾儒于此。可不审其善不善之几哉。
答朴寅铉壬戌
编辑小心望道。文王也。低心顺理。朱子也。忧勤惕厉。千圣心法也。戒惧慎独。儒门旨诀也。近世心说盛行。而性字掩翳。心心自圣。事事失理。区区所常忧虑。向与一知旧言。正师教人〈即心字〉循理。实欲以救世学之弊。乃反见疑。盖认心为理上物事也。大学序君师治而教之。〈此之字指民心〉以复其性。即愚所发六字义也。欲望高明。每自养察此心。思虑语默动静行事。教入涂辙。毋或一时自用也。
答禹缵基庚申
编辑所喩心性师弟之说。不易见得到此。甚仰甚仰。大抵心不肯学性而恶心弟之名。自为君师而欲治性而教之。则必其视听思虑动作。只出于灵觉之用。而非由乎性命之正矣。其宅心如是。操术如是。而不入于异蹊者。有之否乎。彼诸家诚一反己体察。不俟多辨而自觉其误矣。
来书云。门下明德主心言。则明之之功主敬可乎。愚谓虚灵不可谓之理。具理不可谓之理。〈此句。见栗谷语录。〉应事不可谓之理。则明德非心之尊称而何。至于明之之功。则物与知。非敬不明。意心身。非敬不诚。观敬止二字。可见矣。敬。朱子谓此心自做主宰处。恐非如来喩主宰之主之谓也。
复其初。大学章句则专以明德言。至于论语注。以性善言。孟子注。以浩气言。朱子大全李继善问目。以气质言。各随本文看可也。
答朴元镐己未
编辑近年金志钢,金成焕,赵泳善诸人。日以龁余为务。在彼虽有舍己芸人之失。而在我却得闻谤省己之益也。今得善长书。颇以成之兄济焕剃头后作文谤余之事。有少辨语。愚窃谓此不必然。昔尤翁论时人之病云。大槩不求是而惟喜纷纷。故只以无言为得。此一是字。是上蔡所言竆理只是寻个是处叔子只是成就一个是之是字。正指性之理而言也。纷纷。是心不循理而口徒多言之谓也。加之惟喜此习。则是情之流于恶矣。故先生于此。只以无辨为得。得是谁之得。又何所得。谓此心得夫理之是处。只此是心本性之学也。
与朴来源金振玉
编辑圣贤千言万语。只教人为善。善者。人心所受于天之全体正理也。然圣人恐后人未易知而全之。故为之立言以示之导之也。晦翁先生言。此事别无奇妙。只是见成说底。便是道理。只要虚心熟翫。久之。自然见得实处。自是不容离畔。便是到头。若更用别求见解。即是邪说。鲜不流于异端矣。〈见答刘公度书。〉贤辈远来相访。顾余衰疾已甚。无气力得说。只举此以诵之。幸相与讲究。而持循于日用身心之间也。今有曰。人之受性。不待气异而自有偏全者。又有曰。人之受性。各因气异。而原有善恶者。又有曰。人欲是天性。而解性字为欲字者。噫。性理之祸。至此极矣。吾闻人欲非性。而性之受于天者。不问气质如何若何。只一个全体至善而已。贤辈其精察而钦承之。
与吕达燮戊午
编辑圣贤之教。以心为气之虚灵神明。而钦承乎仁义之性矣。我辈为学。必如是而后。始可以得正矣。〈此数句。质诸圣〉人。亦必印可矣。尤庵先生曰。释氏认心为性。〈赵氏正如此〉故以心之发用。皆谓之性。〈见朱子大全箚疑。陆氏所谓若识得心。万法流出。正如此。〉此圣人本性。释氏本心之大界分也。
与吕达燮己未
编辑尤庵先生论心说八条。别纸录往。览之。可以见圣门相传之宗旨。不似今人说得儱侗淆杂。不可分解之之论也。第一条。性心分属理气。自孔子至宋贤皆然。而心是气一言。为栗翁之有功于后学也。第二条。谓心之知觉即是气。第三条。言心之虚灵分明是气。第四条。以虚灵为性者。为释氏之见也。第五条。以师心者为易差。第六七八条。皆以本心本天。分正道异端。心即气也。天即性也。先生之承先圣正脉。而为后学津筏。如是之明白。乃以渊斋门人。特立心性一物之说。而不顾朱陆无别之虑。区区窃为诸公惜也。
与李熺丁巳
编辑诚字工夫。不可间断。意起则诚行于动。意息则诚立于静。如此。方无透漏之失。而可以待第二番意动。而即施戒欺求慊之功矣。盖动时诚。是着力底而为自在者之施也。静时诚。是自在底而为着力者之本也。其实一诚也。吾故曰诚意之诚。通乎静境。此须实下工夫者。始信其不我欺也。
答李教铎丁巳
编辑孔子之从心不逾矩。起于志学。颜子之发圣蕴教万世。始于有为若是。孟子之养浩气塞天地。本于忧不如舜矣。三圣贤所就之德。我辈小子。未敢窥测。而其求端用力之方。何为多让而望之如天然哉。夫好古躬行。博文约礼。知言集义。皆其下手著脚。端的靠实处。而罔非将心体道奉性做本之旨诀。今请以虚一而静。为终身功业。盖虚者。敬也。一者。诚也。静者。其所主也。
答金建周兼示诸生乙卯
编辑所询栗谷全书性不能禀全德一句。正当理会。不必远求。只以下句心不能通众理。交互对勘。可见其所指矣。盖性单指本然全体。则天地人物通同。只是一个道理。〈天地之元亨利贞。与人物之仁义礼智。毫无分别。○程子谓虽牛马下植。皆具五常。〉统举体用本末而观之。凡人之性。亦与圣人异。何以明之。朱子尝言。阴阳合德。五性全备。然后中正而为圣人。然则凡庸〈才说凡庸。便已指点他气质偏驳处。〉亦可言性不能禀全德也。〈非谓天人授受之理。有偏有全。如郑济卿之说。此正毫厘千里之辨。不可不精以察之也。〉辅潜庵论孔子之待阳货。只此一事而五性具。可见圣人之全德。〈此就接人处事上。论其用之全也。此则虽颜子。恐未及孔子。若以此硬说孔,颜禀受之理微有不同。则千古圣门。安有似此蚩蠢无识怪妄非常之论乎。〉朱子答余方叔书言。人为最灵而备有五常之性。禽兽则昏而不能备。今以我辈中人。比之庶物。则幸而得气之秀者。故亦可谓其心最灵。而能备五性。然以之比圣人。则以其不能得秀之秀者。故阴阳偏胜而不能备有五性。然则彼万物之性。不能禀全德。心不能通众理。又何足异哉。此有这般许多层节。非能虚心细释而精察者。恐未易看得破也。今学者。宜如何用功。欲此心惺惺不昏昧。就气分上施磨砻捡束之法。久而有融化之功。则元初禀受的五性本体。不期复而自复矣。不如此真实用功。但以我胜于彼。彼不如我自詑而已。则亦无益其为禽兽同归之科矣。
答闵晋镐戊午
编辑德善。皆非以其至者言。故德必主于善。善必协于一。一是言人心主宰得定。定而明则事理之极处自见。〈朱子曰。德以事言。善以理言。一以心言。〉横渠言善原天下之一。朱子称其说得极好。而曰。一者善之原也。此句骤看。却似此心反为理之原。然此是就行事上说。故必此心纯一于理。而无二三之杂。〈看心一于理句。则岂非理为心之本乎。〉方能揆度参验。得那德之善也。由其如是也。故吾儒之学。要在治心。而使之纯于理矣。万一错将心字。抬起在性命之上。则必陷于释陆之本心矣。慎之慎之。蔡传一本万殊。与一贯注。全无交涉。
答闵晋镐
编辑居士以道自持久矣。一朝超超乎万物之表。不知规矩之果吾法耶。非吾法耶。不知身体之果吾形耶。非吾形耶。此邹道乡语也。所谓超乎万物之表者。读之令人爽然。盖万物岂惟小小得失而已。刀钜鼎镬。亦物也。能超脱乎此者。岂非杰然丈夫哉。然其所举规矩身体两语。非所敢知也。夫身体非我私物。乃载道之器。故圣人贵动容周旋中礼之德。规矩非人所造。实本于天之具。故颜子事非礼勿视听言动之道矣。然则邹公所谓道。岂亦出于禅家之旨欤。此却不可以不审也。〈礼者。性之节文也。中者。心之功夫也。非礼而勿者。亦心也。比性之所以为天。而心之所当事也。此正学主脑。切宜持循。〉
与金璂重乙卯
编辑天命之谓性。子思子上述群圣之旨诀。下立百世之标的。凡吾儒言学之书。无虑累数十万言。要不过使此心敬奉此个性字而已。然则所谓气者。宜无与于此。而晦翁先生之注明此句也。何故先将阴阳五行形气生成等字。立文而后始言性。使人致得带著气质。堕在形气。已非本然之疑也。此不可不慎思而明辨之。先生尝言。非气无形。无形则性善无所赋。故凡言性者。皆因气质而言。但其中自有所赋之理尔。观凡皆二字。天命之性。即在其中矣。虽然。理固不离乎气。而亦不杂乎气矣。学者之于性。因其不离。而惧此气之有蔽也。必存心主敬。以驭其气。因其不杂而虑此理之无助也。必知言集义。以养其气焉。如此。非惟性之不可无气。亦反藉气以成参赞化育之功。然则气岂可少乎。故老佛之却不说著气者。先生尝讥之矣。〈如此论性命理气。则于问学工夫。有所实落。而不至于口耳脱空之失矣。〉
答郑寅昌丁巳
编辑中原新闻所载李氏四七说。目昏难看。只看得七情属私之说。未必皆然。且如孟子之喜而不寐。舜颜之怒。孔子之哀有丧。孟子之吾为此惧。仁者之能爱人能恶人。圣贤之欲人入于善之类极多。此何尝出于形气之私乎。又其形气为大。心气为小之云。又全不成说。将此见识。欲论断前贤之说。适见其不自量也。今欲立辨。须取其原集。尽看而细辨之。不宜如龟山只辨得介甫许多字说中三十字而已也。〈龟山辨。晦翁未善之。〉
与张在学乙卯
编辑贤者所遭。人多愤惋。吾则曰。彼方铸成一团节义以进之。可为奉庆也。了翁自言。吾学佛。故不怖死。吾人孔子读而乃反畏死耶。一缕未绝之前。须常存得浩落快活意象。以养吾理义之性可也。
答张在学丙辰
编辑喜见生还书。闻有讥不死者。死生亦大矣。不遇削役。何必率尔。鄙劝卿树义书。闻入彼国。而卿以为虑。然八十老夫。以此而受刀锯之祸。岂不愈于屋下纩息耶。古人云。沸鼎中开生面。每一讽咏。不觉洒然也。今则只有杜门读书。以开识见而恢德量而已。
与张在学丁巳
编辑士子贵守正。悠悠祸福。何足算也。今贤者父子兄弟共蹈节义。而卒陷危辱。凡在朋友。亦与有光矣。今无可言者。惟有励志劬书。集义养气。用酬无竆之变而已。
答张在学戊午
编辑精金愈炼愈精。彼之一番锻炼。乃我之一番精彩。只见其益。不见其损。为贺为贺。
慎生之生。非生活之生。凡心之能惺寂。能思虑云为。能守死善道。舍生取义之类。无所不包。而以一慎字贯将去。其指岂不广矣大矣乎。高明误谓慎生易。舍生难。恐思之未精也。自古及今。舍生者不百不千。而能慎生而合于道者几人。此所谓白刃可蹈。而中庸不可能者也。〈程先生言。感慨杀身易。从容就义难。此意更要涵泳。〉
与张在学
编辑如吾道三者。可谓男子矣。一时苦楚甚短。百世光华甚长。更取孟子书。益勉道义。以永终誉。老夫死期在即。末由面诀。临纸怅然。惟万万珍励。〈时张道三。以不籍不税。累年被拘。经无限苦楚。竟至绝岛远窜。其弟在圭。又不籍不税。其子和镇。亦如之。幷皆岛配。节义卓然可敬矣。〉
答张在学
编辑苟求生活。固非守义之道。自经沟渎亦非成仁之事。二者皆当慎重。而无敢轻易焉尔矣。上天下地。只有个中字。是道理。前圣后贤。只有个敬字。是工夫。〈近世心即理之说。与此判异。〉须求语,孟二书。蚤夜翫诵。以资应用焉。
答张在学己未
编辑程子曰。虽牛马木植。皆具五常。朱子曰。人物皆禀得健顺五常之性。鄙之所述。出于此。金之谓我人兽无分。岂不有伤于洛闽之教耶。孟子论心善。而曰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程,朱二先生。皆曰心本善。愚见亦如此。此何可目之为儒释无分耶。鄙于近世心理一物。心性一物之说。极力辨明。以为此乃禅陆之见。金某于此曲折。全然不省。妄加訾謷岂不为识者之所笑乎。
答金容禧
编辑听言观行。圣人且云尔。况执事于愚未曾一见其面。但据恶稿数篇。遽以为出于真积力久之馀。而谓舜在之言。犹未足为善言善观者。岂真有以得其实而无少失也乎。舜在固非虚夸人。然之其所亲厚而辟。则恐难保其必无也。众好之。犹必察焉。况一人之好。而可不复审察乎。虽然。愚以为彼世人者。闻有正士则疾之。见人有好文字。则曰此但能言之。有称某也有懿行。则曰是必别有所为耳。若是者。昔人命之曰脑髓已寒之物。今执事之存心发言如此。此非有好善之德者。定不能然。然则遇虽非其人而不敢承。然执事之心。则亦非世俗之所及。而使人敬叹之不已也。
答金容禧乙卯
编辑前辈有言。行之为君子。知之未必为君子。此为不行者言。如不能精察于是非义理之间者。其行往往戾于中。而亦不得为真君子矣。
人生忧乐。循环无端。忧其所当忧者。终必乐矣。忧所不当忧者。终于忧而已矣。今以学不讲。德不修。义不徒。过不改为忧。而忧之不已。安有终于忧而无其乐者乎。
答金容禧丙辰
编辑人既不自认己过。有告之以过者。即又恶。恶所以日长也。今贤者诵过而求警。持此心以往。何过不改。何德不崇。若一时如此。后不如此。又无大益。人须是见得道大。立得脚定。见大时。小事障蔽不得。立定时。万变动挠不得。今且先读书以养志。
答金容禧
编辑近世儒林。以明德之属理属心。心之属理属气。有歧贰之论。而成偏党之习。甚可叹也。然此有一言可决者。凡有觉者非道。道体元无为。朱先生所解先圣语之意如此。此尺童之粗解文理者。亦皆知之而无疑矣。使明德果是理。则无觉无为而可以酬酢万变乎。此个道理。诚一反诸己而密爱焉。不需人言而可以自悟矣。然而犹以为理。则是为尊孔,朱者乎。抑与孔,朱对立者乎。章句所得乎天之下。下个至善无妄等字。则明德之为性理。明矣。下个妍媸粹驳等字。则明德之为形气。亦明矣。今也不然。而必下虚灵不昧字。则明德之主心。不其明乎。此义已决。则心之属气。亦不难见也。〈孟子尽心心字。既与性对言。则心之非性明矣。而其注说与明德章句同。则明德之非理。亦不待辨而明矣。〉但所谓气。非麤糙查滓底。乃是气之虚灵以具理应事底。只被心宗诸家。自错认虚灵为理故才说气字。便呕吐而走避也。
答宋承浩,凤浩,敬浩
编辑欧阳公答李诩书云。修患世之学者多言性。故常为说曰。夫性非学者所急。而圣人之所罕言也。遂及六经。百不一二言性之故矣。愚窃谓圣人于性。固未尝察察言之。及至后世之言性者。乃曰恶曰善恶混。曰灵觉曰心神。曰偏曰小。曰二曰下。曰食色情欲曰视听言动者纷纷。为吾儒者。安得不表揭至善大全之性。以示人而为充养恢复之计也哉。夫性之本原。天道也。时常语之。则起士者之惑。而有害于循序渐进之学矣。若乃性之当然。人道也。禁截不言。则眩始学之见。而不免于堕坑落堑之患矣。欧公之言。有不识时之病。且不察六经四书之言仁智礼义。无非是性。故龟山非之之说。晦翁取之矣。今贤昆仲。皆有意于圣人之学。而俯问于病废之人。极用钦叹。而还复惭赧也。惟望相与就性善之理。发见于日用之间者。识取其所当然精微之极致。而无不虚受其教。以自至于反之之圣也。
答金秉来戊午
编辑开眼便错视。此古人戒辞也。非惟是已。倾耳便错听。启口便错道。举足便错行。是数者。皆此心之失。非关性与太极也。然则当敬以扶策捡束得此心。使之整肃惺惺。靡所闲杂。则视听言动。自合于天理之节文而已。
答李秉孝戊午
编辑戒慎恐惧。或谓此但可用于存养。不可施于格致。然则学问思辨也不慎。讲习讨论也不敬。如此而可以入圣乎。仆为出韵语一篇云。美哉敬之功。成始复成终。讲习思辨时。非敬理不竆。诚正修齐日。非敬德不崇。谓知可舍敬。智礼都成空。圣谓无不敬。谁欤立异宗。愿言吾党士。钦钦奉一中。〈性之中。元具知行之理。心之敬。须通知行之境。此岂难晓之理。特学者不曾反之于身。而专求之于文字。故一切迷惑。〉
答文声骏
编辑不问时之治乱。循礼义以立身则顺。假势利以荣身则逆。此出乎性而可必。彼藉乎外而不可必。昔胡五峯论服天下之道曰。必性存则命立而权度在我。故善为国者。尊吾性而已。吾亦曰。得天性立。则命不须论而伸缩在我。故善持身者。尊吾性以希圣学也。
与梁在日辛酉
编辑纲常。天地之元气。从古圣贤。无不以纲常为主。而乱臣贼子异端邪说。无不欲坏纲常。近世阮元。号为大儒者。乃以君臣夫妇为非天属。而不可入于五伦。又有康有为。自谓尊孔子。而为父子君臣夫妇一切平等之说。而清国以阮入圣庙。东人以康为正儒。是皆无见识之所为致而召天下之乱者也。故程朱论人。皆以识为先而行谊次之。今学者。要须以惟精为惟一之本。格致为诚正之首。然后庶不失圣门相传之正矣。
答梁在日壬戌
编辑来喩既以农天枕种。君子抱道为说。继谓人知无种则死。不知无道则生而类死。诚然诚然。然无种而死死者。形壳也。无道而生死者。本心。本心形壳。孰重孰轻。然则生不如死。又不啻天壤之殊也。此非吾辈所当兢惧修省处乎。未解性理之喩。所谓性理。非别事也。即日用事物中。是是性理。非非性理。何曾高远玄妙之谓哉。高远玄妙之是求。性理晦而异学炽。高明其知戒也。
与金镇基乙卯
编辑闻与季润对看朱书。喜甚喜甚。若听得两贤于此书。随得随体。庶几有成。其喜更当何如哉。苟庵先生言。尺蠖食苍则身苍。食黄则身黄。犹诚之不可掩乎。〈止此〉今使尺蠖。只看得苍黄而已。其身必不苍黄。学者终身读书而未能成性。何也。缘只看圣贤书。而不把来做身心用也。夫读书贵知要。又贵体贴。夫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两句。晦翁一生受用。而教诏后学者。此此书之要处。须将其中所论用敬致知之说。便当求所以下功之方。而久久体贴。则道理森然在心目之间。而灿然见于事为之际矣。是所谓诚之不可掩者也。不尔。虽尽诵一部全书。只成得书厨已矣。岂不可戒哉。
与金镇基
编辑近思首卷第十八条。余常喜诵之。天地生物一句。专说气以成形。下句方说理字。不拘生物形气如何。一以完足之理赋之。更无偏正多寡之异。不待另说单指二字然后足矣。常思以下。专责智愚贤不肖。令致思竭力。以尽其分而后已。〈致思竭力尽分。是三达德之事。而其理则得于有生之初。〉每读之。尽有馀味。若如一种说。则是圣人独得完理。自馀无非零星之理矣。纵令百倍思勉。毕竟未有知之成功一也之时矣。不几于沮天下向善之路。而绝千圣修道之教乎。其为不仁而获罪于天。大矣。
与崔东睃乙卯
编辑气变而理不变。〈气兼天地气数吾人心气世界风气而言。理兼天道人性圣法学则而言。〉愚近日看得此理颇端的。凡遇同志。辄举以告之。盖欲其恃不变之理。而终始守正。勿随其有变之气而泛滥失义。学者宜深识之。
答郑锺玉丙辰
编辑圣人言。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夫子尚且云尔。则躬行之难。可见矣。后世之士。以文为学。以文为学而儒术漓矣。足下天性淳质。宜笃之以实德。用成返朴还醇之需焉。虽然。朱先生尝言。孔子复起。亦必以论语教人。今足下须熟读二十篇。以为终身之用也。
答赵东老丙辰
编辑不谓狂言竟得虚受。可敬可敬。又引朱子上黄端明书中语。以为行之粗厉而不见容于世。心之猛起而或伤和于家。莫能矫揉。转成膏肓。噫。此正写出老夫之实。尽觉警惕。已而念之。彼此同病。宜与之讲究疗治之术。互相持循。以冀其廓清之功。可也。盖今既志于学矣。宜莫急于友直谅以取其益。读语孟以进其趣。更将敬功以行于其间。则平日之粗厉者。渐见轻歇。而温厚和平之气。亦从这里得来。要在默默加功。孶孶不息尔。
峭壁兰才开函。已觉清芬袭人。仇远诗所云。笔上墨兰香可掬者。正道得真也。日以夕之。可作好师友。今此来贶。拱璧不愿与易也。郑板桥采樵者不得折之句。更能使人发恨莫逃世之叹也。窃闻吾人为学。欲自修于己。而无待于外也。今有真兰生于深山石崖之闲。含薰怀馥。而不恨其竟岁无掇者。退陶先生以为此正合于君子为己之义。贤与道汝。于此宜细讲而深体之。
答赵东老
编辑近日后进士遇贤者。能希慕之。闻污行。能忿疾之。然未尝自办得精一志槩。少闲。前之希慕忿疾者。忽已销落。而不免于弃义趋利随俗习非。而与凡庸无别。于是悔其失守。而图所以有立。及乎稍久。又复因循怠弛。再悔复然。脚起脚陷。如此者。千悔万悔。竟无补于身心。而徒取笑于流俗。大可叹也。今卿已老矣。乃肯决意向学。殆所谓尤可爱者。仆欲其志之奋乎一时而迄于终身。凝之中心而达于事为。誓不作凡辈。匹马一鞭。所向无前。前日种种世情。色色己私。一扫扫尽。无复有藕断丝连,磁悬鍼,动底气脉。不知卿能直下承当否。区区不胜其厚冀焉尔。
答姜永鸿
编辑孚字从爪从子。取鸟抱卵之义。言人心之所存者。实有是物也。〈见语类沈僩录〉余谓此义极宜体会。所谓是物。指实理也。中庸章句言。君子之心。常存敬畏。虽不见闻。亦不敢忽。所以存天理之本然。是亦鸟抱卵之义也。鸟之抱卵。血气潜入。而子随母化。岂在声色。岂事造作。学者悟得此理。只患无诚心以存实理。不患心存实理后无外面名称也。故曰。学问只在自己。又曰。不干别人一钱事。
答尹相德己未
编辑人之心。只有一个上帝所赋纯粹至善之性。乃不肯俯首鞠躬钦钦奉承。而反降之以为亿兆之民而欲治教之。小之以为有对之物而敢藐视之。吾未知上帝爱之以为道心矣乎。
心心念念。事事物物。时时处处。无不有个是字。〈此是性〉人当敬以求是。诚以成是。〈人字。是心。〉如此而已矣。
付相德二子
编辑凡人无有不病者。宜自逐一改之。病虽众矣。改之不已。则病有尽而改无竆矣。改而至于无病。无病者圣人。人岂可不以改病为务哉。尔等勉之。
答朴鲁重辛酉
编辑远承手翰。敬审既自励志竆理。又与强哉启阳。相从讲学。甚善甚善。愚尝见吴醇庵言。圣学归趣。不出存心慎言勤行三者而已。真可谓要言不烦矣。此以四箴充之。似可相当。而妄意欲以精义补入于存心之下。如此则更觉周遍。而或谓慎言二字。自包含精义。此说亦似有理。须与诸友。共加商度而诲示之也。近读近思录,朱子节要。甚善甚善。愚窃谓苟于此二书。深玩而实体之。岂惟有补于身心之学。亦可作乱世之标准。区区不胜其切望焉尔。
答车镇祥己未
编辑子问余以学。学。学道也。道是性之德而至尊者也。故圣人重以事之。子欲学。学道可也。近日乃有自心自道者。自心自道。则学道者谁也。将谓心自学心乎。将谓道自学道乎。使其人千百万亿群聚而议之。吾知其无所决矣。易曰。大人奉天时。语曰。君子畏天命。传曰。君子尊德性。大人君子。以心言也。天时天命德性。以道言也。吾故曰与其巍巍戴心而无得于性命之实际。孰与钦钦奉道而庶几于圣贤之正传也。
答朴铢癸丑
编辑达德是行道底。不可唤做道。此朱子语。故鄙自少至老。每欲主心看。惟仁父虞赞。却唤做性理。理不可谓之行道底。故鄙尝费了许多言语以晓之。虞终不悟而死。今来喩谓彼稿谓鄙前以心言。后以理言。甚可怪也。季润说。虞尝言先生始谓心成。后谓本然。今此之云。似因是而起。审如是也。则彼自错认心之本然为理而云尔也。虞临死之年。立疑目十四条。皆为驳鄙人主心之说。而每段末句。必曰此固可疑也。此固可疑也。然则其谓先生终以理言者。殆与包敏道私为朱子语录。以同于自己之见者。不相远也。凡虞稿所载瞽说。尽行削出。以无重逝者之愆。是亦仁也。
贤者见后说而疑之。此诚是矣。但专做心成看。不复以心得言。则心之所成。岂无本然之明公强而自办出来者耶。须兼两义看。始得完备耳。
安仁不违仁。盛见得之。虞以此仁为道心。道心有觉。仁字自在。而渠创为仁是心为主而合理说及心循仁是仁之说。始终墨守。竟只包得许多鹘突道理而去。可惜可惜。心本善。心之本体未尝不善。二心字。高明问单言心欤。季润亦有此疑。然鄙谓心之明公。与湛一精英。神明虚灵。何尝兼言理。朱子言气之始无不善。又言二气五行始何尝不正。此气字是单言气。不干理事。知此则知彼矣。〈近世心理家。视气殆同浊恶之物而弃之。却与释老外此为道之说。同。〉
与朴铢甲寅
编辑近日敬功何如。区区亦欲专意于此。而筋骸纵缓。收拾不上。神气昏窒。唤醒不开。甚恨从前抛却。可惜光阴也。某人数帝而愚有小文字。苍老欲见。玆写往。须共订示。愚常喜印一心事天字以与人。欲学者知心不可二三。又不可以天自处。而必用敬以奉天。此视存养即是事。心性即是天。更觉精辨。须子细体认取。此虽四字。以理气。则辨得道器上下。以绝此心僭逼之祸。以学术。则判得敬肆界分。以杜异端混淆之患。所系非小事。不知何人能识得老夫心事。而致感叹之意否。今彼言如此。则为心者。居则怀拟天自尊之私。过则有展手援帝之术。教得世间许多学者。放肆无畏忌矣。昔有人与书子静云。立之学荡而无所执。陆复书言。荡本是好语。君子坦荡荡。尧荡荡无能名。诗云荡荡上帝。书云王道荡荡。皆以荡为善。岂可以为不善耶。晦翁见之叹曰。其怪如此。此是古今心宗茶饭话。今日吾们廑能不放言。如此而反而察于心术隐微之间。其无畏敬意象。与一种学问。恐无以大相远。甚可愧惧。容措无地。今须与近上朋友。特加惕念。专力于敬字。渐令此心。不致如前自用而竟得罪于上帝也。
答朴铢
编辑颜子且以非礼勿视听言动。从事数十年而后。始得不改其乐之赞矣。今亦宜从畏义上加功。以至于每事常如此。即自有乐道之验矣。先贤所谓敬则自乐。正谓此也。大抵乐字无工夫。只致知用敬。是工夫也。
答朴铢乙卯
编辑通书注。人心太极之至灵。此语读者多疑之。疑之诚无足怪也。但太极图下。朱子据图推尽说意。而曰。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则所谓人极者。于是乎在矣。然则灵只是太极所在处。〈如鸢鱼飞跃。鬼神屈伸。是道之所在处。〉非直是太极也。又图说注曰。其心最灵而有以不失其性之全。所谓天地之心而人之极也。然则心灵。只是不失太极者。非直是太极也。以此两段观之。通书注。是从太极所在处。指其全体太极之心而为言尔。非直指心为极。指极为灵也。盖阳明阴晦。自是隐微难知底道理。决非粗心可明。必也此心全体太极之至灵者。乃能明之。故朱子云然也。敬存寄示约老。引大学或问人之所以为学心与理一段。以为说者。区区所见。未甚洒然。故顷问之。今承来谕。亦与鄙见槩同为幸。然此是义理至精奥处。时时更加涵泳。翫味而自体之。恐未可略见影象。便谓已到极处也。
与金泰煕辛酉
编辑天下䨓行。物与无妄。无圣凡人物之分也。〈湖中士友。为人兽无分之论。不甚的当。〉人之用心。却有邪妄。〈畿岭心即理之论。恐不及反己自验也。〉或以气质害心。或以习惯悖理。或以物欲自欺。而至于欺人。每观古今人类多陷此。此圣人之教。所以以忠信为主也。愚昔二十时。先师亲授曾传。至六章。见教曰。格致固当先。然无了期。若夫诚意。随知随用。紧莫紧焉。区区终身不敢忘。故今以奉闻。而使之将实心循理四字。为平生诚身符也。此是愚将死之善言。幸勿泛也。
答金益容癸丑
编辑前书所质师丧疑礼四条。今承来诲。一一与鄙意相符。无容更评。〈师丧中时祭。略去胙馂。环绖用单股。而子女冠昏。不自为主则无碍。而一献之〉〈礼。冢妇之馈。幷不行。〉
答金益容
编辑五代祖。虽有支子。不许递迁。夺情之大者。
此在递迁成俗之后。故有是说。然朱子既据圣人一定不易之法。而不问曾玄情意之安否。幷不许递奉。则其于亲子。安得独容阔狭之论哉。
妾母其诸子当次第奉祀。则五代祖之支子。为其父母。不得如妾子可乎。
妾母非有宗统之嫌。故诸子得以祭之。似与支子支孙之祭正位。而有干统之嫌者。异矣。
五代祖有支子。而神主见埋。则祔位亦当随埋。然则三殇之主。犹得祔祀。至于长老之主。虽有当祭之从子。不得伸情。于理安乎。
正位虽以亲尽而祧埋。然其祔位之有至亲者。自当不埋而奉祭。此有春翁说矣。
祭终兄弟之孙之弟字。下不得。若曰弟之子若孙不得祭。则程子何不但曰兄之孙。而必下弟字乎。
成人无后之祭。原无干统之嫌。故不分宗支。皆得祭之。然此亦程子义起之说。非先王之正法也。恐不可以此为五代祖亦当递迁之的证也。
若曰长子亦班祔。而弟之子若孙。以次奉祭。则安有成人无后之长子不立后。而祭止于弟之孙之理乎。
此虽假设之言。然沙翁长子。尤翁伯氏。皆成人无后而殁。然以无受之者。故不得立后。如此者。当祭止于从孙。不必疑也。
此事节节窒碍。然朱子岂虑不及此而立言如是乎。不敢知。不敢知。
此非朱子之自言。乃朱子据圣人一定不易之法。而立论者也。不可杂引小小窒碍。以乱其大体也。
答金益容
编辑大传。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五世则迁者。庙毁不相宗。小记曰。祖迁于上。宗易于下。据此则五世而迁者。宗统已绝。以若迁祖易宗之宗子。不许支子之递奉。则是以小宗妄行大宗之事。岂非干统之大者乎。
古无递迁。自是圣人之制。非出于小宗之不许。今直斥以妄行与干统。则岂其实乎。且如此说。则百世大宗。可以世世自祭五代以上之祖。而不许支孙之递迁矣。此果出于何书。
以支子言之。既以当祧之主。又得许亲尽之宗。以伸其情者。有何干统之嫌乎。
五代亲尽之主。若有当迁之理。周孔何不立其制乎。且得许亲尽之宗。此句未妥。盖圣人未尝立制。则亲尽之宗。固未敢私许其迁。而支子孙亦何敢诿以得许于亲尽之宗。而私祭夫礼所不许之父祖乎。故曰有干统之嫌也。
士虞礼疏。卒哭后祔祭。始合先祖云云。若使不得递奉之子若孙死而葬。则无所祔之祖。岂有与先祖合之礼乎云云。
古无递迁之时。未闻支子孙无祔之虑矣。且后世递迁之制。亦何当为支子孙祔祭而起乎。
答金益容
编辑有问于南塘曰。永窆在权庿三月之末。而明日除服。则复寝宴乐子女昏娶。凡干吉事。无异平人。心所不忍。〈此四字是天理人情之不容已者耶。是邪思妄念之所当克者耶。凡百君子。盍反诸己。鄙尝谓论礼。宜就情理本原上竆究来。不可只就节文细琐处说杀了。〉将抑而行诸。或当更伸三月。未知此老所答如何。梅礼中见柩而举哀。设殡而受服一款。来喩谓之定论。此诚然也。但徒知此说之为正。而不知随事而处变。则亦未尽也。如墓遇毁发。及于棺椁。或已修复。追闻犹服者。见柩设殡。元无可论。此何可执一论耶。
梅全两说。皆在殡未葬。累月持服。而始克永窆者。与今事例不同。恐非的证也。然此人欲更行数月。不与宴乐。不行㛰娶之仪。则岂非加于人一等之事欤。高明将以闲不容发。不可一日阔狭之义。驳之欤。
鄙人答赵某书。正与来谕相符。自今观之。恐未可谓不易之正论也。若使未死前。幸得开悟。安知后之改今。不犹今之改昔耶。孰主孰奴。一主于正。是为礼之中也。鄙今昏聩已甚。正赖诸友警告。而获进寸步。是为至愿之蕴于中者耳。
答金益容,金恒述
编辑撤灵床。当在埋帛时。尤翁此说。本为驳三年不撤之误而云尔。则看者当有参量之道矣。如必以魂帛出入为言。则葬地远而经旬始返魂者。灵未亦当随帛往返耶。可疑。集考增解。与梅全二先生。皆不从尤翁此说。而使撤于迁于厅事之后。岂无所以欤。元谦如事生之说。亦似拕长。然则必如朴潜治,权晩悔,朴玄石终三年不撤之说而后可矣。
答金益容乙卯
编辑丧祭。以男主为重。故虽有高祖母之尊。必传重于玄孙若玄孙妇。而不以为嫌。玄孙若玄孙妇受之。而不以为僭。若玄孙早死无育。又无继绝之望。万不获已。而用妇人为主。则舍尊者而必令卑者为主。抑何义欤。若曰既降之重。不可复升。则假使玄孙妇身死。或他适。此后丧祭更无可主之人乎。是甚可疑。若又曰如此者。可使玄孙母为主。则既降之重。复升于上等耳。但可升之于母。而不可使高祖母主之。亦何义欤。假使母又死。则祖母主之。祖母又死。则曾祖母主之。曾祖母又死而后。高祖母始得为主。则男主自上而下。女主必由卑而及于尊。此又有何等精义于其闲耶。节节可疑。梅翁论姑妇在者。统于尊之云。恐难猝然立说破也。
答金益容戊午
编辑有人出后。于所后祖丧期年内者。其子服祖当否。累度商量。毕竟以当服为定。盖素山重正统之说。亦可思也。非惟于祖为然。虽高曾。亦当然也。来示所引诸说中。惟鹿门父母外不服一条。宜若可为盛据。然鄙见高曾祖即父母也。所以有承重三年之义。岂非以父母视之之故耶。今此子之服期。恐尤无可疑。如何如何。
答金益容
编辑曾高祖承重者。四代之妇。皆服三年。退沙二先生说。无可疑者。而镜湖却引有适妇无适孙妇之说。以违之。愚每意其非是矣。今承高明所驳正者。尤益详明可喜。
承重妾子之子。父在为妾祖母。当一如适孙之于祖庶母矣。今镜湖不奉尤遂二先生之教。别出一说。以乱嫡庶之分。诚不知其何所见也。全翁每谓镜湖多泥古自执之病。今得来喩亦疑之。可幸鄙见之不甚谬也。
答金益容
编辑陷中以追当复职者言之。莫重君上严谴之下。岂敢望后日复官。而预为具书乎。后幸复职。则当用立主后赠职者。不改陷中。只改纷面之例。
削夺者。陶庵虽有陷中非可改而有书官之教。然今此来示。似更正当。当从之。
答金益容己未
编辑补亡章体用。单说知字。定宇却将具理应事言。近翁非之。愚于大学记疑。引孟子尽心章或问以明之。其言曰。竆理而贯通。以至于可以无所不知。则固尽其无所不统之体。无所不周之用矣。以此意去看补传。则晓然矣。今承盛喩。亦说得详。更以孟问参勘。尤无遗憾矣。
礼书固所当讲。佗经亦当熟玩而精择之。若此处才有疏脱之失。则所存所发。无由得正矣。明道先生曰。失之毫厘。缪以千里。深可戒惧。愚每谓戒惧之功。当通贯于知行。此意不可以不察也。
答金益容
编辑慎独一也。而大学欲其意之好恶。无一毫之不实。其下手较重。而谨严益切。中庸虑其心之敬畏。有霎时之或闲。其用功较轻。而缜密愈紧。若两处槩以几善恶分之而已。恐有些粗疏之失。来喩之谓有浅深疏密者。善矣。
答金洛斗辛酉
编辑承嫡者之子妇。已是嫡耳。何为舍嫡祖姑。而必欲祔于妾祖姑耶。如无妾祖姑。则又将舍嫡祖姑。而必欲祔于高祖妾耶。且此妇为继高祖之宗妇。或百世不迁之宗妇。亦欲祔于妾祖姑耶。大义如此。则其馀小小诸说。恐不须拘也。
答李仁洙丙辰
编辑所询学问之要。恐无如主敬。敬则聦明睿知由是而生。仁义礼智由是而成。敬则可以优入圣域。可以对越上帝。敬则可以扶植纲常。可以辅相天地。大矣哉。敬之功也。敬宜如何下手。曰。心之所存。身之所行。口之所言。慎勿自用。而无一不以性为师则敬矣。躬所未能。猥此奉答。幸无以人废言也。
答宋渊求
编辑邦君出宫。国母被祸。贱身纵不能去鲁适齐。如夫子之为然何敢偃息于私第乎。自昨冬以来。至今期年。周流栖遑于山巓海滨。兼不欲见俗辈闻时事以伤我心。此自是道理分义所当然。而昧者错认以为异事。某处所言。不知何谓。谓避巡检。则避巡检。实亦何讥之有。况本邑初无此辈之变乎。谓避柳旅则倡义守义。各自有义。又何相迫相避之有乎。孔子有避世避地之训。曾孟有避寇戒心之事。今不论道理。惟以避为非。则其说之不通甚矣。然此等流言。何必多辨。久则道理自明矣。
答韩圭星甲寅
编辑今凡一小事。才著实理会。便自然见道理渐渐出来。朱子此语。极好体味。今欲添一语云。每日闲事事。若能著实践履。则自然见功效渐渐牢固矣。〈著实两字。是眼前常语。然切勿泛看过。著实则有得。掠虚则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