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先生文集 (曹好益)/附录卷一
年谱
编辑皇明嘉靖二十四年〈仁宗大王元年〉乙巳
十月二十一日庚戌。先生生于昌原府芝介洞里第。〈在府北十里。先生之先。昌宁人也。七代祖参判公。当丽季。退居于永川郡之苍水里麻丹村。至曾祖净友堂公夫人朴氏以亲家绝祀。遂移居于昌原之芝介洞。○先生生有异质。人穪颜闵复生。〉
二十五年〈明宗大王元年〉丙午〈先生二岁〉
二十六年丁未〈先生三岁〉
二十七年戊申〈先生四岁〉
二十八年己酉〈先生五岁〉
二十九年庚戌〈先生六岁〉
三十年辛亥〈先生七岁〉
三十一年壬子〈先生八岁〉
始学于大人参赞公。〈先生颖悟绝伦。甫入学。能通大义。常处一小房。读书不出户。家人称小房儿。○参赞公号鲁斋。以文学行义。见重于世。与周慎斋世鹏,林葛川薰。为道义交。〉
三十二年癸丑〈先生九岁〉
三十三年甲寅〈先生十岁〉
从龟峯周校理〈博〉学。〈仲兄聚远堂公光益。尝从学龟峯。先生亦随而隶业。自后博读经史。旁通举业。○聚远堂公天分亦异。蚤志为学。先生常对案讲劘。交相长益。〉
三十四年乙卯〈先生十一岁〉
三十五年丙辰〈先生十二岁〉
三十六年丁巳〈先生十三岁〉
三十七年戊午〈先生十四岁〉
三十八年己未〈先生十五岁〉
三十九年庚申〈先生十六岁〉
厉志力学。讲究经理。〈先生已志为己之学。求见朱子大全及皇极经世书。龟峯不许曰。此非年少举业者所宜观。先生遂益自奋励。以斯道为己任。夜则悬髻警睡。朝则终篇乃已。殆忘寝食。〉魁晋州夏课。○秋。赴乡解。并中生员进士两试及文科试。〈先生虽为亲应举。未尝存心于得失。而声名日益著。〉
四十年辛酉〈先生十七岁〉
闰五月。往拜退溪先生于陶山。遂请学。〈先生手书册面曰。辛酉闰五念六。见退溪先生。○先生尝言退溪先生。纯粹温润。尝侍坐。和气袭人。想明道也是如此云。〉
四十一年壬戌〈先生十八岁〉
四十二年癸亥〈先生十九岁〉
迎拜退溪先生。讲大学。〈先生手迹有云。先生昌家草亭书壁。又云。讲义康诰作新民。盖退溪先生因事到昌原。而先生讲质大学疑义也。〉
四十三年甲子〈先生二十岁〉
四十四年乙丑〈先生二十一岁〉
同聚远堂公。进谒陶山。〈按聚远堂实录。讲质朱子语类,近思录等书。〉
四十五年丙寅〈先生二十二岁〉
中乡解。
隆庆元年丁卯〈先生二十三岁〉
六月。谒退溪先生于陶山。仍陪入洛。〈时退溪先生被召还朝。而先生亦将赴礼围。故少留讲业。因陪行入都。〉
二年〈宣祖大王元年〉戊辰〈先生二十四岁〉
三年己巳〈先生二十五岁〉
四年庚午〈先生二十六岁〉
十二月。哭退溪先生。〈挽祭等文。以焚稿而并逸无传。〉撰退溪先生行录。〈略述平日所见知。以寓尊慕之诚。〉李喜白来学。
五年辛未〈先生二十七岁〉
奇高峯〈大升〉荐于朝。〈高峯侍讲经筵。上问当今贤材。高峯以李栗谷珥,郑寒冈逑与先生仲兄聚远堂及先生对。而于先生称以实行。○按先生之丁卯入洛也。朝廷以国恤退行覆试。而退溪先生又屡月留泮。时高峯盖与先生久相从游师席。而知其学行。故有是荐。〉十一月五日。丁参赞公忧。〈先生事亲极诚。枕席之设。滫瀡之供。亦必躬执不懈。及丧。慎终诸治。一遵礼仪。哀毁逾制。几至灭性。〉
六年壬申〈先生二十八岁〉
春。葬参赞公于昌原府北玉碑洞酉坐原。〈净友堂公夫人之墓。在昌原府芝介洞之左麓。而朝家以净友堂清白。赐玉石碑二坐。其一竖于夫人之墓。故人名其原曰玉碑洞。至是以公祔。〉十二月。丁贞夫人张氏忧。〈先生居丧。盖尝一遵家礼。而及重遭内忧常变之礼。亦参用诸家仪节。〉
万历元年癸酉〈先生二十九岁〉
春。祔葬贞夫人于参赞公茔右。〈既葬。庐于墓侧。以终两制。〉
二年甲戌〈先生三十岁〉
三年乙亥〈先生三十一岁〉
二月。服阕。〈以仁顺王后丧未卒哭。不能行禫事。〉三月。都事崔滉诬启请。全家徙边。〈时崔滉以本道都事。籍军入府。勒令先生为检督之任。先生以丧未终制。且以病重不起。滉怒其违令。督纳闲丁五十名。先生尽出家僮。无以准数。滉益肆㬥怒。至加刑杖。仍构以武断。启请全家徙边。遂有江东之命。南中儒士通谕列邑。至有抗章叫阍之议。〉
四年丙子〈先生三十二岁〉
三月。发江东谪行。〈江东去家二千里。远近知旧皆来唁。先生曰。命也。怡然无怨色。先告辞家庙。省先墓。遂将家属以行。前到武溪津。别诸兄弟。伯兄参议公。又随至甘州而别。乃与弟谦益偕行。〉过洛。诸贤友出饯江上。〈裵公某亦共是饯。以君子处困可亨九死不移等语勉之。先生尤感其知己也。〉至碧蹄驿。别聚远堂公。〈公与先生。同志相劘。恩义兼重。不胜陟冈之怀。乃追后而遇于一善。不忍相别。偕行至是驿。〉到江东馆于池姓人家。〈英宗己丑。六代孙学臣。出宰咸从。其从子应九从之。谒清溪书院庙。访旧馆池姓人孙。年九十馀。言其祖逮见先生。身长中人以上。颜面魁梧而长云。〉作西征赋。〈凡一百五十二句。有君子所重在道。可行蛮貊。素患难行患难。上不怨下不尤等语。〉读周易。〈先生以义理象数。蕴深于易。而其进退消长吉凶悔吝。尤可收用于行患讲理四子之馀。常专意是书。硏究体认。深有默契也。〉以纸牌。行考妣位忌祭。〈先生以远迁绝徼。无由躬参祭奠。遂讲支子各祭之礼。而以纸牌将事。及还寓永阳。亦以是为常。〉冬至。行祖祢时祭。〈先生以为兄弟远居者。亦各行时祭。则在迁谪。尤宜遵用是礼。而将事诸节。极致诚敬。器用别具以藏。井泉豫为淘净。不使混汲。家众执事者皆令前期沐浴。以布掩其口鼻。然后即事。求得南土所产。亦别贮。时至而用之。〉
五年丁丑〈先生三十三岁〉
卜居于高芝山下。〈在县东五里许。谷邃林深。有石窦穹窿。泉水流出成渊。投石。其响琮琤。先生筑台其上。名以鸣玉。斋曰遂志。堂曰风雷。左右图书。端坐其中。硏精覃思。箪瓢屡空。而处之晏如。于是作幽居赋以见志。时李栗谷珥送酒。而以诗劳之曰。神舂滩上下帷人。想得门无好事宾。寄与一甁秋露色。倦来时润读书唇。其道学相奖亦如此。盖石窦一名神舂滩也。〉学徒坌集。书舍不容。〈西土不尚文学。及闻先生风。远近请业者。殆数百人。○哲宗朝。洪尚书祐吉按岭。尝语人曰。顷年出守成川。官属以学行。望重一方。乡之士子。别荐为鹤翎院任。余闻而嘉之。召见而问其渊源所渐。则曰芝山先生。盖先生之为西土景慕。至今如此云。〉
六年戊寅〈先生三十四岁〉
行乡饮酒礼。〈西俗贸甚。不识古礼。先生乃设坛行礼。以示揖让之节。〉制深衣缁布冠。〈质诸记玉藻。参以丘琼山说。制为古制。时时服之。西人莫不惊叹。有诗曰。缁撮深衣古制淳。唐虞遗像是天真。相逢莫怪多惊俗。唤做殷周以上身。〉三月。迎拜聚远堂公。〈公为见先生。求为平安道都事。及赴任。亟来谪所。留与同处。与李栗谷书中。备叙其意。〉五月。哭聚远堂公于任所。〈公以先生赐环无期。常自闷郁。或以酒遣怀。寝成疾病。至是捐馆于官。先生尤极悲恸。敛终榇归。极致其诚。〉十二月。哭季弟司直谦益。〈司直公从先生于江东。久共患厄。还乡。甫逾岁而卒。先生尤以是茹感。为文具奠送祭。极致伤惜之意。〉
七年己卯〈先生三十五岁〉
立学规。〈先生以学徒狃于习俗。未易振拔。遂严立学规。奖励不倦。虽祈寒暑雨。非有疾病。未尝撤讲席。于是关西。菀然有西河之风。○关西。门人知名者。朴大德号合江,尹瑾号愚泉,金翼商号西庵,洪德辉号寒泉。而朴大德尤著。后配享于鹤翎书院。〉
八年庚辰〈先生三十六岁〉
筑高芝寺。〈令山僧数人。起一禅刹于芝谷邃处。为诸生隶业之所。先生亦时时移栖。啸咏赏胜。及南还。亦恋念不忘。○未详何年。姑附于此。〉
九年辛巳〈先生三十七岁〉
李时稷来学。〈号竹窗。从其祖出宰江东。受业于门。先生亟称曰。此后生可畏。及归。出送江皋。而有书签之赠。后死节江都。〉
十年壬午〈先生三十八岁〉
五月。受由南还。省先墓。〈是行。到商山。哭姨兄郑元沉。有祭文。〉
十一年癸未〈先生三十九岁〉
九月。郑寒冈〈逑〉来访。〈寒冈与先生。契诩最密。时西川君郑崑寿出宰坡州。公从兄任所而委访焉。〉
十二年甲申〈先生四十岁〉
十三年乙酉〈先生四十一岁〉
四月。游妙香山。〈关西镇山。有游山录及唱和诗。〉六月。游香枫山。〈成川名胜。有游山录及唱和诗。〉
十四年丙戌〈先生四十二岁〉
讲启蒙。〈金公兴宇学揲蓍等篇。〉金堉来学。〈号潜谷。公之祖棐出宰江东。使其子兴宇,兴孝。受业于门。公亦随父请学。极蒙奖训。后登第。为世名相。及先生殁。筑室墓侧。三月而返。〉
十五年丁亥〈先生四十三岁〉
读家礼。考证疑义。〈标识于逐条板头。以备观省。后手授门人金堉。〉崔滉有书谢过。
十六年戊子〈先生四十四岁〉
春。受由南还。省先墓。○崔滉来见。〈先生受由南还。路过京城。崔滉就邸。握手而泣曰。闻君自居江东。无一言怨我。真知命之君子。我恐以陷君之罪。酷受天殃。〉崔滉入启经筵。讼先生冤。〈奏曰。曹好益以善人君子。谪居江东。今几十三年矣。臣之始请罪者。为其王法之不可不严。以今观之。则不必如是。而年少时事。诚为怪讶。臣请伏诬贤之罪。以励颓俗。〉台官交章请放还。上奖谕不允。〈批曰。曹好益之事。予亦非不知之。而第关西一路。素无文献。自好益谪居之后。人知问学。从师者甚众云。姑留好益。以为劝奖之阶也。〉
十七年己丑〈先生四十五岁〉
关西儒生黄庆华等。上章伸理。上不允。乃手书关西夫子四大字。特赐以奖之。
十八年庚寅〈先生四十六岁〉
十九年辛卯〈先生四十七岁〉
二十年壬辰〈先生四十八岁〉
四月。游山寺。〈东望忽愀然。人问故。曰故国松楸为贼窟。后数日倭乱闻。〉金堉来谒。〈金公避倭难。与其叔父兴孝。挈家属数百口。来请同寓。〉五月。除义禁府都事。先生趍召拜行在。因承命。倡义讨贼。〈是岁四月十四日。倭大举入寇。三十日。车驾西巡。及到松京。西厓柳文忠公陈先生冤。上特命放释。召以金吾郞。先生闻命。驰谒于中和。上曰。闻尔久居关西。人皆爱敬。趣召募义旅。以付江滩守将。未几。大驾又离平壤。先生还向行在。遇西厓于林畔驿。语及王室。泣涕如雨。西厓改容叹曰。食禄王臣。反不如草野忠诚。且谓先生曰。勤王不如讨贼。子归召募。于是先生。即还江东召募。西厓乃具由启闻。又以军器助焉。〉往来中和,祥原间。屡战克获。〈与门人朴大德,尹瑾,金翼商等。募得壮士五百馀人。每朔望。建牙布陈。西望行在。痛哭四拜。一军莫不感动。时贼据平壤。四出摽掠。先生率兵抄击于中和,祥原之间。斩馘甚多。贼惮之。为假像加刃曰。尔为曺某乎。西厓闻之曰。曺某儒生。不闲弓马。徒以忠义。激励士心。故多所克捷。○先生在军。寝不脱衣。竹笠皮袜。下同卒隶人。或以冠靴进。先生不受曰。仇贼未灭。何用此为。尝于夜半。急呼褊裨。使之移阵。皆言不可。先生曰。违令者斩。遂移之。少顷。贼兵掩至。而军已远去。众莫不惊服。〉十一月。除掌隶院评事。寻迁刑曹正郞。○十二月。升通政。除护军。〈先生屡有战功。而一不报闻。宣庙闻而嘉之。再转郞署。至是有陞秩之命。〉是月。迎天兵于安州。〈闻天将李提督如松率大军而至。先生乃领兵往迎。〉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四十九岁〉
正月初二日。随天兵。攻破平壤贼。〈随天将骆尚志,吴惟忠等。从普通门入。冲突贼阵。斩戮甚多。于是提督督大军并进。贼不能支。退入内城。先生又随天兵。乘胜攻内城。贼于城上。潜设壁穴。乱发铳丸。提督知贼已困。收军出城。以开归路。先生知贼夜走。即往𬇙江。设伏以待。是夜。贼果遁去。先生邀击。斩首数百级。又追至临津。大破之。后吴,骆两将语人曰。平壤之战朝鲜诸将无敢先登者曺好益随我入死地。意气益倍。其忠胆不可及也。〉遂入北道讨贼。追至杨州。又破之。〈贼既过临津。先生闻两王子入咸镜道。为贼所擒。即趍北路。至永兴。蹑清正之后连战。至杨州。设伏要路剿击。大破之。〉三月。上下旨褒谕。宣赐鹿皮一领。〈谕曰。尔自中和。尽诚讨贼。平壤既拔。旋赴北道。转斗南下。能致斩获。予甚嘉悦。玆遣宣传官。宣赐鹿皮一领。用表尔功。尔其体予至意。更加戮力。〉四月二十五日。夫人许氏殁于江东。〈通政裕之女。极贤哲。从先生于江东。及先生讨贼。夫人独留。至是遘疠而殁。未克返葬。仍窆其地。后门人金堉,李井男,朴大德等。立碑记事。士林守护。○聘年未详。故不著于篇。〉五月。蹑贼南下。留阵于梁山。〈时贼退据釜山。剽掠沿海诸郡。天兵列屯梁,蔚之间以御之。先生亦屯于梁山。以援经理。〉六月。除大丘府使。寻递。〈都元帅权栗。以不即赴任启递。〉七月。送金翼商,朴大德还乡。〈金朴二公。自关西从先生。转斗而南。至是。天将遣使虏中。议修好。诸营兵。皆屯守不战。故二公俱辞还。先生以诗赠别。〉十一月。哭第三兄生员公。〈讳希益。公亦起义于永川。互为声援。至是卒。先生益加悲恸。〉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五十岁〉
三月。除星州牧使。○访郑寒冈于百梅园。○十月。弃官归永川。〈为元帅所忤。将解归。军民遮道不得行。暂留视事。乘间而归。〉聘夫人慎氏。〈处士复振之女。有贤行。〉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五十一岁〉
四月。除义兴尉副司正。○还江东。〈时南土。兵燹未净。且夫人许氏未遑安厝。故遂将家属还江东。〉五月。除安州牧使。〈上问于经筵曰。曺好益今在何地。郑崑寿对曰。臣昨遇于道。闻其家累饥饿。还向关西矣。上特命是除。〉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五十二岁〉
三月。上宣赐表里一袭。〈上下谕曰。今观御史李覮状启。尔至诚供职云。极为可嘉。宣赐表里一袭。尔其领受。〉五月。以疾解官。○寓居成川之玄明山下。〈有凤翔岑锦水之胜。于是逍遥其间。日与学徒。讲论经理。〉刱建书院于高芝山下。拟尊祀朱子及退溪先生而未果。〈至欲上请于朝。草具一路儒疏而未达。疏略曰。书院之兴。盛于宋时。而采菽之化。虽不能止丛薄馀吠之祸。学力扶持之馀。崖山一叶。足以载三百年之帝业。甚矣。学之晦明。有关于国之存亡云云。〉郑寒冈来访。〈时为成川宰。〉八月。除成川府使。〈正贡物蠲徭役兴学校尚礼乐数月之间。政化大行。人称神明。载成川地志。〉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五十三岁〉
春。重修降仙楼。〈在东明王馆西。有江山之胜。有宴楼诗。〉五月。以疾弃官。○李井男来学。〈李白沙恒福。久服先生重名。遂命子请学。〉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五十四岁〉
移寓安州三阡村。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五十五岁〉
二月。病剧。尽焚平日杂稿。〈尝曰。经传诸书。有朱子集注。又有或问及章图义理之密。训释之详。无复馀蕴。不必赘为辞说。以取架叠之讥。故至是尽焚其平日所著。○如易传辨解,儒释辨等书。皆不传。其他著述。亦皆后儒掇拾煨烬之馀。而残编烂简十存一二。可胜惜哉。〉
三月。除定州牧使。〈六月病递。〉七月。除副护军。○撤寓南还。○改葬昌原先茔。〈先是。倭拔先墓。先生自西还至鸟岭。闻于侄以咸。号恸几绝。星夜驰下。竭诚营窆。参用丘琼山改葬礼。〉九月。寓居永川郡西陶村。〈先生自蒙恩赦。久有乡关之思。而出没干戈。未遑遂志。至是。始还寓陶村。有诗曰。宗社危初定。山河洗欲新。居然得破屋。方觉有玆身。〉起小宗家庙。造主祭告。〈乱中。举家奔窜山谷。埋奉木主。至是。命宗子以恒。始治庙屋。造主祭告。〉十月。朴大庵〈惺〉来访。〈先生与大庵。道契蚤深。闻先生还寓。自周王来访。以操存出处等义。娓娓讲劘焉。〉李体察〈元翼〉来访。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五十六岁〉
春。游孔岩。〈先生以陶村嫌近官途。有移卜静界之志。闻孔岩山水之胜。与门下诸生往赏焉。〉夏。召募沿海郡县。九月。辞还。〈时倭寇才退。海郡荡虚。体察使李公强要先生以召募之任。先生义不敢辞。遂设阵于蔚山。募集军民。及秋报罢。少留巡边幕下而归。〉与朴大庵书。〈送干杮一束曰。此物十子一串。十串一束。以况高明之学。物物一理。以一会万。克造一贯之地耳。大庵又尝曰。朱子称藉溪以蔚然有隐君子之趣。若芝友者非耶。〉冬。与金铉,朴大德书。〈壬辰倡义。金朴二公。实相先后。至是。闻北虏多聚兵马于我境二百里之地。遂与书二公。更议纠合义旅。○先生尝曰。自古有南变。必有北患。闻女真以射猎为事。驰峻阪如平地。须于险阻处。设砦以备。可得全。至丁卯丙子而验焉。〉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五十七岁〉
春。与李体察书。〈时晋州士林。为金鹤峯立祠矗石之傍。而方欲关听于李公。故先生委书。深言其精忠大节。而劝其还朝启闻。〉
三十年壬寅〈先生五十八岁〉
往吊柳西厓。〈成龙〉○三月。以校正厅〈经书谚解。校正厅。〉堂上催召。病辞不赴。〈按赵月川年谱。月川与先生同被召命。七月十月。又屡召不赴。据此则先生盖亦屡膺召命。而连呈病辞也。〉著周易释解〈先生虽未赴校正命。自以易之传与本义。发挥彖象。俱极精密。而旧传谚释。较诸经文。其句读旨义。犹有异同。遂著是解。凡五卷。〉秋。访朴大庵于周王山。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五十九岁〉
二月。移卜于芝山村。〈在治南三十里五芝山下。有林泉之胜。既卜筑。扁其堂曰拙修。斋曰翫馀。亭曰忘怀。筑池锺水。曰桃花潭。种桃潭上。隐映水面。潭上有台。曰知鱼。乘月汎舟。使歌陶山十二曲。左右图书。乐道宽闲。郑桐溪蕴尝屡拜先生于拙修,忘怀之间。见其逍遥泉石之际。常以册子在手。服其笃学之志曰。其一生精神眼目。无一日不在于圣贤之书。则放心何患乎不收。私欲何自而投其间哉。是以。心身内外。罔不修饬。动静语默。罔或愆度。主倅黄汝一又造送艓子。以助游潭之胜。〉郑湖叟〈世雅〉来访。〈论道讲旧。共赏林泉后。又济以药物。〉李惟圣来学。〈时李惟弘为主倅。与弟惟圣俱登门请业。讲受周易。〉修治灵芝庵。〈芝村上谷。旧有禅刹。属经兵燹。兄有数间颓甍。先生以洞天幽邃。宜遁世者所居。遂得缁徒数人。干其缮治。更名灵芝庵。有记及诗。〉题徐花潭鬼神死生论后。〈花潭论气无终始。有认气为理之病。故先生引程朱说以辨之。〉诸书质疑成。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六十岁〉
▣月。除善山府使。不赴。○郑寒冈来访。〈先生南还后。寒冈陆续书问。复委访。又遣子樟受业。〉答李汉阴〈德馨〉书。○答郑愚伏〈经世〉书。〈深相奖诩。有风雨中鸡鸣语。〉答郑四震〈守庵〉礼说问目。○九月。追赠鲁斋公议政府左参赞。〈朝廷录先生宣武一等勋。有是追恩之命。〉书曺南冥关西问答辨后。〈辨中。讥斥晦斋先生。故先生为之伸辨。〉按使李时彦启荐先生学行。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六十一岁〉
冬。张旅轩〈显光〉来访。○读周易。推说彖象疑义。〈先生尝著易传辨解。而入于焚稿。至是。读易推明疑义。贴录于逐条板头。后儒裒集誊出。谓之易象推说。〉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六十二岁〉
▣月。除南原府使。不赴。〈先生尝以久赴国难。不能专意旧业。故自南还以来。杜门晦养。虽恩命荐臻。而终始病辞焉。〉撰曲江书院奉安晦斋先生文。〈又撰常享文。〉徐按使〈渻〉来访。〈又有馈物。先生有答书。〉以第三兄生员公之第三子以需为嗣。〈与书李白沙。呈出礼部立案〉答任屹〈梅轩〉太极图说敬斋箴问目。○心经质疑考误成。〈先生以心经质疑虽录退陶讲义。未经师门是正。不无记录之误。每讲习。考证疑异。至是书成。〉十月。哭朴大庵。〈先生使嗣子以需赍书往吊。及返葬。輀行过郡。先生出奠路傍。〉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六十三岁〉
三月。撰圃隐先生诗集重刊跋。○张旅轩来访。〈旅轩与从学诸彦来。以心经,近思录等书。讲论数日。〉答郑湛〈复斋〉论祭礼书。○五月。哭柳西厓。〈与张旅轩书中。论西厓德行事业之盛。而深致恸惜之意。〉答任屹礼说及小学问目。○十一月。制送郭忘忧堂〈再祐〉沧岩亭诗。〈忘忧堂筑亭沧岩。屡请记文及诗。先生辞记文。而制送长篇一律。后逸不传。〉学徒建书斋于忘怀亭侧。〈曺琼,郑四象,郑樟,李宜浑,李宜潜,朴暾,金就砺等。合谋营建。〉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六十四岁〉
二月。宣庙昇遐。〈先生感知遇之恩。每月朔十五日。设坛北向四拜而哭尽哀。〉六月。力疾赴因山。〈先生自二月。斋素疏食。渐就澌惫。至是。又冒热千里。遂成疾。〉京中学徒讲质学业。〈金堉,李惟圣等来侍讲学。及先生归。皆出饯江津。〉
三十七年〈光海元年〉己酉〈先生六十五岁〉
三月。答李五峯〈好闵〉书。○七月。大学童子问答成。〈关西门生金铉。请录授大学疑义。先生书而赠之。名曰童子问答。〉著理气辨未卒。○著论语辑注补遗。未及成编。○著家礼考证。未及成书。〈丧礼成服以下至祭礼。未及编成。后门人取先生手授金堉家礼册子。板头标识。辑录续成。〉八月十八日丙寅酉时。考终于忘怀亭。〈临终。命扶坐。取案上朱子大全。把翫良久曰。此册子。必以老夫不在为憾也。〉十二月二十五日庚午。葬于永川郡南松青山坐震之原。〈净友堂公兆○金堉,朴大德亦来赴。与同门人共治襄事。士林齐会。〉
四十年壬子
八月。建庙宇于书斋后。〈主倅吴汝橃。与一乡士林合议营建。遂以书斋为讲堂。○后四十二年癸巳。移建于垲爽洞。又二十一年癸丑。还移旧址。〉
四十一年癸丑
十二月初四日丁亥。奉安位板。〈本道士林齐会举缛仪。号芝峯书院。〉
天启六年〈仁祖大王四年〉丙寅
正月初六日。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仁庙甲子。门人朴暾等上疏请褒赠。至是。郑愚伏经世入侍经筵启曰。曺好益宜加赠职。以慰南士之望。重臣亦有奏。遂有是命。〉
〈仁祖大王十三年〉乙亥
四月初八日。关西士林。奉享于鹤翎书院。〈鹤翎。旧有书堂。毁于兵燹。甲戌九月。成川府使金公琂。与本乡士林。合谋重建。以先生及寒冈郑先生并享焉。〉
〈仁祖大王二十年〉壬午
四月。立神道碑于忘怀亭东。〈桐溪郑文简公蕴撰铭。郑双峯克后有识。〉
〈仁祖大王二十四年〉丙戌
九月。行状成。〈潜谷金文贞公堉所撰。〉
〈孝宗大王元年〉庚寅
刊行家礼考证。〈闵公应协为岭伯刊行。〉
〈显宗大王元年〉庚子
▣月。赐鹤翎书院额。又颁经。〈关西门人朴大德等上疏请额。时金判书堉入侍经筵。备陈先生教训西土之功。于是。上仍赐鹤翎书堂时所赐旧额。又命礼曹。颁四书二经。〉
〈显宗大王四年〉癸卯
十二月。本道儒生上疏请谥。〈礼曹回启而未蒙允。〉
〈显宗大王十三年〉壬子
八月。关西儒生上疏请清溪书院额。〈清溪在江东高芝山下。旧有成材书堂。即先生在江东时讲学之所也。先生尝营建退溪书院而未果。及先生易箦后。关西士林。遂建祠于堂之右。尊祀退溪。而以先生配焉。后又从祀潜谷金公。至是。上疏请额而未蒙允。〉
〈肃宗大王四年〉戊午
三月。赐道岑书院额。〈芝峯书院儒生郑时衎等。上疏请额。赐额道岑书院。又遣礼官李尚悌。赐祭本院。○赐祭文中。有寓予深慕之教。故李甁窝衡祥撰定。祠号曰圣慕庙。〉
〈肃宗大王六年〉庚申
刊行心经质疑考误。
〈肃宗大王七年〉辛酉
▣月。墓碣成。〈眉叟许文正公穆撰铭。〉
〈英宗大王五年〉丁未
刊行文集。
〈英宗大王五十七年〉己亥
刊行续集及大学童子问答。
〈哲宗大王十三年〉壬戌
九月。本道儒生又上言请谥。〈辛酉九月。本道儒生柳孝睦等上言。为政院所漏。至是。儒生李能奕等又上言。于是。都承旨闵致庠入启。〉十一月。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摠府都摠管成均馆祭酒。〈以道学忠义卓异加赠事。承传。○吏曹判书李谦在回启。蒙允。〉十二月。礼曹启请赐谥。〈事下该曹。礼曹判书李根友回启。〉
〈哲宗大王十四年〉癸亥
十月赐谥贞简。〈清白自守曰贞。正直无邪曰简。○谥状金炳学撰。〉
〈当宁元年〉甲子
七月。改赐谥文简。〈道德博闻曰文。正直无邪曰简。○以贞简之谥。未称实德。更有廷议。大臣赵斗淳,任百经等。论奏而有是命。〉十月。遣官赐祭。〈礼官金宗焕。〉
〈当宁二十年〉癸未
重刊文集及家礼考证,心经质疑考误,大学童子问答,易象说。〈旧本。有原集,续集。而今则合为一部。易象说。旧本。在续集中。而今则别为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