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茶馀客话‧卷一
作者:阮葵生 
卷二

满文原始 编辑

天聪八年,命额尔德尼巴克什等由蒙古文创立满文,翻译汉字书籍,记注我朝政事。崇德六年,命大海加国书十二字头圈点分别语气,增外字以备汉字之对音,复连二字切成一字。于是清文大备。大海,满洲正蓝旗人,九岁通满汉文,事太祖专司文翰,侍内廷。凡与明代及蒙古各国往来词命,悉出其手,能操汉音传宣诏旨。见国史列传。巴克什,汉语文儒也。国初大臣以文儒著称者甚众,大学士希福、索尼、刚林尤敏赡。蒙古吴内格、满洲龙什西翰,皆赐巴克什之号。汉军高鸿中、鲍承先,亦办事文馆。

建旗辨色 编辑

建旗辨色,制始统军,尤以相胜为用。八旗分为两翼:左翼则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右翼则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其序次皆自北而南向离。出治,两黄旗位正北,取土胜水;两白旗位正东,取金胜木;两红旗位正西,取火胜金;两蓝旗位正南,取水胜火。水本黑色,而旗以指挥,或夜行则黑色不辨,故以蓝代之。五行之中虚木,盖我国家创业东方,木德先王。比统一四海,满汉一家,乃令汉兵全用绿旗,以备木色。先是天命十年乙卯,太祖初设四旗,旗以纯色为别:曰黄,曰红,曰蓝,曰白。后复镶之,添设四旗,参用旗色,共为八旗。以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馀五旗统以宗室王公。按《史记·天官·正义》,河鼓两旗,左旗九星,右旗九星,皆天之旗鼓,以为旌表。又九斿九旗在玉井南,则天子兵旗也。《周礼》司常掌九旗之物名,盖在天垂象,惟圣时宪,莅军征众,于旗有取。

清帝甲弓 编辑

盛京实胜寺藏太祖所御甲胄,数人举之弗能胜。又藏太宗所贻弓,壮士弗能开,矢长四尺馀。太宗体丰铠重,乘小白行百里,乘大白止行五十里。今昭陵前肖其形立石马二,呼曰小白、大白。

盛京宫殿规制 编辑

盛京宫殿规制:大门曰大清门,东门曰东翊,西门曰西翊。大殿曰笃恭殿。大殿之西为正殿,曰崇政殿。殿后台上楼曰翔凤楼,台下阁曰飞龙阁。楼后为中宫,曰清宁宫。东曰关雎宫,西曰麟趾宫,次东曰衍庆宫,次西曰永福宫。

宗室世爵 编辑

我朝宗室世爵,列为九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以上将军,初封俱三等,后遇加封至二等一等,又奉恩将军。其馀俱为宗室。亲王一子封世子嗣亲王,馀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长子嗣郡王,馀子封贝勒。贝勒子封贝子,贝子子封镇国公。镇国公子封辅国公。辅国公一子封辅国公,馀子授镇国将军。镇国将军子授辅国将军,辅国将军子授奉国将军,奉国将军子授奉恩将军。奉恩将军子孙,世授奉恩将军。贝勒贝子庶出子授奉恩将军。

中宫宗室女爵 编辑

中宫所生女为固伦公主,妃所生女为和硕公主,亲王女为和硕格格,汉文称郡主。侧妃生者降二等为郡君。郡王女为多罗格格,汉文称县主。侧妃生者降二等为县君。贝勒女为贝勒多罗格格,称郡君。侧夫人生者降二等为乡君。贝子女为固山格格,称县君。侧夫人生者食五品俸。公女为公格格,入八分公称乡君。侧夫人生者食六品俸。未入八分公者以下皆称宗女,不授封。凡诸格格有为中宫抚养下嫁者,亦称和硕公主。

宗室夫人称号 编辑

亲王、亲王世子、郡王正室,俱称妃。贝勒以下辅国将军以上正室,俱称夫人。奉国将军正室称淑人,奉恩将军正室称恭人。

八分 编辑

天命年间,立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凡朝会宴飨,皆异其礼,赐赉必均及。是为八分。天聪以后,宗室内有特恩封公及亲王馀子授封公者,皆不入八分。其有功加至贝子,准入八分。如在故降至公。仍不入八分。

八旗六部二院 编辑

创立八旗,设十六大臣,以理政事。天聪五年,初设六部,每部以贝勒一人领其事。设满承政二员,蒙古承政一员,汉承政一员,参政八员。汉承政,即乌真超哈人员也。崇德三年七月,增设都察院、理藩院,是年始定部院,各设承政一员、参政二员。停王贝勒领部院事。

国务刑政军政大臣 编辑

先是{{YL|天命十一年]]九月,设八大臣,经理国务,为八固山额真,总理事宜:正黄旗纳穆泰,镶黄旗额驸达尔汉,正红旗额驸和硕图,镶红旗侍卫博尔晋,镶蓝旗额驸顾三台,正蓝旗拖博辉,镶白旗车尔格,正白旗喀克笃礼。设十六大臣,佐理国政,审断狱讼,不令出兵驻防:正黄旗拜尹图、楞额礼,镶黄旗伊荪达、朱户,正红旗布尔吉、叶克书,镶红旗吴善绰、和诺,镶蓝旗舒塞康、喀赖,正蓝旗屯布禄、萨壁翰,镶白旗吴拜、萨什喀,正白旗孟阿图、阿山。又设十六大臣,专备出兵驻防征讨之事,以时调遣:正黄旗巴布泰、巴奇兰,镶黄旗多内、扬善,正红旗汤古代、察哈喇,镶红旗哈哈纳、叶臣,镶蓝旗孟坦额、孟格,正蓝旗昂阿喇、色勒,镶白旗图尔格、伊尔登,正白旗康古礼、阿达海。

内三院 编辑

太宗初设文馆,处文学侍从之臣,称为文馆大学士。崇德元年,改文馆为内三院。一曰内国史院,掌记注起居、诏令,收藏御制文字。凡用兵行政事宜,编纂史书,撰拟郊天告庙祝文,及庆贺表文,纂修实录,撰拟圹志文,编纂一切机密文移,及各官章奏,记官员升降,册拟功臣诰命,追赠贝勒等册文。凡六部事宜,可入史册者,选择记载。外藩往来书札,俱编入史册。一曰内秘书院,撰与外藩往来书札,掌录各衙门奏疏词状,及敕谕各官敕书,谕祭文武官员文字。一曰内弘文院,注释历代行事善恶,进讲御前,侍讲皇子,教诸王,颁行制度。按自崇德元年定三院,至顺治二年,此十年中任大学士者,为刚林、范文程、希福、鲍承先、洪承畴、祁充格、甯完我,凡七人。

蒙古官制 编辑

外藩蒙古,以一百五十丁为一佐领,披甲五十副,设骁骑校各一员,领催各六员。十家各设一长。有六佐领,总设参领一员。佐领众多之旗,设都统一员、副都统二员。十佐领以下之旗,设都统一员、副都统一员。外藩蒙古王贝勒,各照内王贝勒,设长史、司仪长、护卫外,亲王,四五品典仪各一员;郡王,五六品典仪各一员;多罗贝勒,五品典仪一员;固山贝子,六品典仪一员;公,六品典仪一员。

台吉塔布囊比照内官 编辑

台吉塔布囊顶带、坐褥,照在内官。一二等者同一二品,三四等者同三四品。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骁骑校等顶带、坐褥,比内各卑一级。

外藩封爵 编辑

外藩公主之子、亲王之子弟,为一品。郡主之子、郡王贝勒之子弟,为二品。县主郡君县君之子,贝子公之子弟,为三品。台吉塔布囊等子弟,概为四品。以上俱于十八岁给爵。

台吉袭爵 编辑

一二等台吉,许以一子袭职外,馀子概为四品。

索伦总管印 编辑

外藩四十九旗管旗扎萨克及索伦总管,俱照内都统给印一颗。索伦总管三品,副总管四品。

蒙古诸部喇嘛 编辑

外藩四十九旗,比内八旗。至蒙古诸部喇嘛厄鲁特喀尔喀,视四十九旗为外,属柔远司。

民世爵 编辑

民世爵:公三等,侯三等,伯三等。精奇尼哈番,正一品一等袭十四次,二等十三次,三等十二次,今改为子。凡三等。阿思哈尼哈番,正二品一等袭十次,二等九次,三等八次,今改为男。凡三等。阿达哈哈番,正三品一等袭六次,二等五次,三等四次,今改为轻车都尉。凡三等。拜他拉布哈勒番,正四品,今改为骑都尉。拖沙拉哈番,正五品,今改为云骑尉。乾隆三十二年又增立恩骑尉,正六品。

封爵册印 编辑

凡封亲王用册宝,郡王用册印,贝勒、贝子有册无印。

长白山 编辑

长白山,在船厂东北四百馀里。康熙十四年,遣塞呼礼、觉罗、吴默等五人,查长白山形势。五月起程,至吉林乌喇地方。六月十三日,行三日,闻有鹤声。十七日,云雾敷布,不识山向,因寻鹤声前进,得鹿行踪迹。寻迹上山,直至长白山下。又行半里,有白波罗树成行,香木丛生,黄花遍岭,上下云雾遮蔽,不能全见。宣读圣旨,虔洁行礼,渐见山势分明。向一小路而上,见山渐平坦,摄衣而登。约百里许,俱积雪成冰。山上五峰回绕,水池一曲,势如倒泻。正中一峰特立,旁如门屿。清泉甚多,左流入噶松礼乌喇,右流入大纳音小纳音等江。礼毕下山,见鹿百馀,从山滚下。内有七鹿对面,应手而得。因叩头,携鹿下山。回看云雾遮盖,一无所见节录吴默清字译汉。按长白山,即歌尔民商坚阿邻,《山海经》作不咸山,《唐书》作太白山,亦曰徒太山。《明一统志》称在会宁府南六十里。是山高二百馀里,绵亘千馀里。山上有潭,曰闼门,周八十里,源深流广,鸭绿、混同、爱滹三江出焉。鸭绿江自山南西流,入辽东之南海。混同江自山北流入北海。爱滹江东流入东海。三江孕奇育秀,产珠玑珍贝,为世宝重。其山风劲气寒,奇木灵药,应时挺出。

满洲建国 编辑

本朝发祥于长白山。山之东,有布库里山。山下有池,曰布库里湖。有天女降池畔,生吞朱果,遂孕生圣子,体貌奇异。及长,母告以故,与小舠乘之,顺流下。母遂凌空去。舠至河步,其地有三姓,争为雄长,乱靡有定。有取水河步者,见而异之,归语众曰:“吾取水河步,见一男子,察其貌,非常人也。天必不虚生此人。”众往视之,皆以为异,问之。曰:“我天女所生天男,姓爱新觉罗氏,名布库里雍顺,天生我以定汝之乱。”众惊曰:“此天生圣人也。”遂交手舁至家。三姓定议,以女百里妻之,奉为贝勒,定居长白山东鄂多理城,国号满洲。是为开基之始。数传至皇始祖肇祖原皇帝,拓地千五百里,居赫图阿拉。又三传至兴祖直皇帝,生子六人,各筑城分居。其四子,为我景祖翼皇帝,居祖基赫图阿喇地,生我显祖宣皇帝,传位我太祖高皇帝。初征尼堪外阑,克图伦城。癸巳,建都兴京。辛丑,以诸国降服人众,编三百人为一牛录,每一牛录设一额真。己亥,灭哈达。丙午,灭辉发。乙卯,削平诸国,增设甲喇固山梅勒额真,增镶四旗。丙辰,建号天命元年。戊午,取抚顺城界凡。己未,破明四路兵二十万于萨尔浒,经略杨镐败走,刘𬘩战死。取开原、铁岭二城。灭叶赫,擒金台吉。辛酉,复定沈阳,取辽阳,袁应泰自缢。壬戌,破广宁。乙丑,定都沈阳,是为盛京。明杀熊廷弼。丙寅,太祖高皇帝宾天,太宗文皇帝即位。丁卯,天聪元年,以七大恨告天,征明。明人自杀经略袁崇焕。辛未,围大凌城,降祖大寿。癸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先后来降。甲戌,行考试。丙子,太宗文皇帝即尊位,国号大清,改天聪十年为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丁丑,入塞,破宝坻、昌平,回师。戊寅,入蓟州,杀总督吴阿衡及在籍辅臣孙承宗,又杀督帅卢象昇。己卯,克济南,执明德王,回师。壬午,克锦州,杀巡抚邱民仰,降经略洪承畴于松山,入蓟州。冬,又破兖州,回师。癸未,师抵江南海州、沭阳,旋。是年八月,太宗文皇帝宾天,世祖章皇帝即位。甲申三月,明亡。九月,定鼎京师。

清兵入关 编辑

顺治元年四月十九日己卯,大兵进山海关,破走李自成。五月己丑,师至燕京。八月乙亥,上自盛京迁都来燕京。九月甲辰,上自正阳门入宫。十月乙卯,上以定鼎燕京,告祭天地,即位。

三朝功臣 编辑

三朝国史功臣,圣祖亲定一百一十五人。

曼殊切音 编辑

乌思藏进表,皆称曼殊师利大皇帝。曼殊是佛妙观察智更切音,与满洲二字相近,故云。见上御制诗注。

八旗方位 编辑

八旗方位:一、北之东为镶黄旗,居安定门内,西至鼓楼大街,南至东直门大街,东北皆至城根。二、北之西为正黄旗,居德胜门内,东至鼓楼大街,南至西直门大街,西北皆至城根。三、东为正白旗,居东直门内,北至东直门大街,南至朝阳门大街,西至皇城根,东至城根。四、西为正红旗,居西直门内,北至西直门大街,南至阜成门大街,东至皇城根,西至城根。五、东之南为镶白旗,居朝阳门内,北至朝阳门大街,南至东单牌楼,西至皇城根,东至城根。六、西之南为镶红旗,居阜成门内,北至阜成门大街,南至西单牌楼,东至皇城根,西至城根。七、南之东为正蓝旗,居崇文门内,北至东单牌楼,西至东长安门,东南皆至城根。八、南之西为镶蓝旗,居宣武门内,北至西单牌楼,东至西长安门,西南皆至城根。

康熙论治 编辑

康熙十九年四月壬戌,上御懋勤殿,讲官库勒纳讲《尚书》毕,上曰:“朕观《尚书》内,古来君臣,交相诫勉,如此何忧天下不治。嗣后大小臣工,毋得贡谀词,当永以为戒。”八月己卯,御史拉色奏禁火器,上曰:“治天下在政治之得失,火器何与。夫火器孰有多于吴三桂者,因其悖道,即致灭亡,则火器不足恃可知矣。”四十五年三月,上曰:“汉朝灾异见,即诛一宰相,此举甚缪。宰相佐君宣化之人,休戚共之。或有凡事悉畀宰相,乃其君之过,不得独咎宰相。康熙十八年地震,魏象枢言有密本,因独留向朕密言,此非常之变,重处索额图、明珠,可以消此灾矣。朕谓此皆朕身之过,与若辈何涉。魏象枢不能对。”四十八年十月,上谕:“俞益谟、张谷贞在湖广地方,甚有裨益,彼处苗人,须伊等弹压。昔赵良栋领兵三万,进征云南,实数止有一万,挑选武勇,三倍其粮,是以人人用命,至今人犹感颂。近来老将销磨殆尽,止存俞益谟等数人耳。”平定厄鲁特时,上谕诸部落云:“朕尊为天子,富有四海,在京师饮食宴乐,无不备具。今朕出征,日止一食,羊肉外无他物。栉风沐雨,夜寐夙兴。每至一处,朕皆步行。及闻噶尔丹确信,朕亲率前锋穷追,凡此特欲为尔诸部落咸得安居耳。”诸蒙古王奏云:“皇上垂念外藩,不辞劳苦,七旬以内,于无水草处行三千里,立奏肤功,从来未有,边境永安。圣德神功若此,无不倾心诚服。”五十年,谕曰:“封疆重臣,当察其大节,琐屑小事,不可苛求。宽则得众,信则民任。治天下以宽为本,若吹毛求疵,天下人安得全无过失者。尝见不饮酒之人,必欲人不饮;不用烟之人,必欲人不用。此皆不可。朕即不用烟酒。若以赵申乔任性为之,必杀尽天下之用烟酒者,恐大小臣工不能一日安矣。”又谕:“官之清廉,不在受礼不受礼。张鹏翮居官甚清,在山东亦受人规例,安置田庄。张伯行官亦清,刻一部书,动费千金。此等皆不必究。两淮盐差送人礼物,朕非不知,何必追求。总之愚民断不可欺,居官好者人即知其好,不好者人即知其不好。故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盖民意即天意也。”四十六年,谕揆叙云:“医书有一方,又有数方附之,果此方已尽善,又何用多方,盖著书者亦不能自信也。至服补药大无益。药性宜于心者不宜于脾,宜于肺者不宜于肾。朕尝谕人无服补药,药补不如食补。夫好服补药者,犹人之喜逢迎者也。天下岂有喜逢迎而可为善乎!先年满洲内老人皆不服药,朕亦从不服药,太皇太后、皇太后一生皆不服药,尔等当以是为法。”四十八年十一月,谕曰:“明季事迹,有万历老内监曾在朕前,闻之甚详。正统在沙漠生一子,今有裔孙。天启呼魏忠贤为老伴。杨、左受杖,老监有目击者,能具言之。陈新甲所议,本受指于崇祯,及科道弹劾,崇祯反畏人言,咎新甲。贼兵破外罗城,由西便门攻阜成门,崇祯微行襄城伯家,方闭门演戏。回登万寿山,欲奔。太监王承恩止之,曰出恐受辱于贼,乃止,以身殉国。又胜国宫中脂粉银四十万两,宫女至九千人,内监至十万人,饭食不能给,日有饿死者。城西御沟,相传石板下出水,石板上出尸。宫中用马口柴,长三四尺,净白无点黑,两端刻两口。建极殿后阶石,高厚数丈,采运之费不赀,不能入午门。太监参奏,此石不肯入午门,乃命将石捆打六十御棍。崇祯学骑马,两人执辔,两人捧镫,两人扶秋,甫乘辄坠,乃责马四十棍。如此举动,岂不发噱。皆由生于深宫,长于阿保,不知人情物理,遂至于此辛巳秋,寓大学士梁诗正赐第,见政治典训数册,皆纪仁皇帝圣政。文谟武烈,炳照千古,而厚德深仁,沦肌浃髓,尧舜三代之治,无以加兹。惜是书纂而未成,葵生所见,又仅数册,敬记数则,殆窥天以管云。”

大臣寿考 编辑

康熙辛丑元旦,圣祖御极之六十年,早朝庆贺礼毕,大臣同诣内廷献寿。时相国马公、松公、萧公永藻、王公、王公琐龄、张公鹏翮、大司农田公从典、大宗伯贝公和诺、蔡公升元、大司马孙公、大司寇赖公、张公廷枢、总宪党公阿赖、冢宰陈公元龙,共十四人。时华亭年已八十,松、萧、太仓三相国、张遂宁、田阳城,皆七十以上。马相国、贝宗伯、孙司马、赖司寇、党总宪、陈冢宰,皆七十。蔡宗伯、张司寇年六十八。上有寿考之圣人,下即有平格之硕辅。白眉耆艾,赓拜一堂,一时之盛事,直万古所希闻矣。

康熙诞辰宴会 编辑

康熙五十二年,圣祖六旬万寿。三月□□日,赐宴在京之各省现任致仕汉官员及士庶等年六十五岁以上者,共四千二百四十人。越三日,又赐宴满洲、蒙古、汉军官员及护军兵丁等二千六百五人。上谕诸老人云:“今日之宴,朕遣皇子皇孙宗室,执爵授饮,分颁食品。尔等入宴时,勿得起立,以示朕优待老人至意。”二十八日,又赐宴八旗年老妇人,宴于皇太后畅春园宫门前。

康熙赏赐老民 编辑

圣祖六旬万寿,恩诏赏老民。户部奏销各省七十以上至百岁外者,共一百四十二万一千六百二十五人,赏布绢等价银八十九万两,米十六万五千馀石。此专指老民老妇,而臣工衿士,不入此数。寿为五福之先,称七十曰古稀。乃一人有庆,而寿国寿民,其众若是,非厚泽深仁,涵濡渐被,曷克臻此。

康熙三大事 编辑

康熙二十八年,上谕廷臣云:“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工、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未尝偶忘,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见靳辅本传。

康熙至孔庙 编辑

圣祖驾幸阙里,由奎文阁升诗礼堂,御讲筵。大学士明珠、王熙等左翼立,诣圣裔右翼立。上谕兖州府知府张鹏翮,为官清正,亦准听讲。传入,列巡抚之下。讲书官孔尚任讲《大学》圣经首节,孔尚𫟷讲《易经·系词》首节康熙二十二年,见幸鲁盛典

裁兵之变 编辑

康熙二十七年五月,湖广督标裁兵夏逢龙作乱,胡耀干、李廷秀、金奇功、傅尔学等七八十人闭城劫杀。巡抚柯永升出城自缢,各官溃散,粮道叶映榴、都司宣仁皆殉难。贼设六镇八协两水师,分兵各府,袭破汉阳、黄州、常德三府。上闻之,料贼必败,不发一禁兵,饬江宁京口将军瓦岱等额亦都之孙,敖德第三子,及附近总兵,督师逼剿。七月十五日,伪提督徐治都败走。黄冈令汪灏灏,山阳人,国初庠生,率生员某,生擒以献,斩之。仅五十八日,不出睿算外。噫,亦神矣。

内阁沿革 编辑

崇德元年,改文馆为三院。至顺治元年,俱仍旧制时未设内阁,惟兼用汉大学士。二年,兼用汉学士,定为正二品。衙门以翰林官分隶,称曰内翰林国史院、内翰林秘书院、内翰林弘文院。十五年,改三院为殿阁,衔曰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各设大学士,兼尚书衔。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别设翰林院于东长安门外,以学士一员掌院事,仍兼礼部侍郎衔。十八年七月,复改内阁为内三院。至康熙九年,仍改为内阁,分殿阁,兼部衔。别设翰林院,如今制。

内阁办本 编辑

内阁办本,分为五堂:一满本房,满侍读学士统之,专司缮写清字,校正清文。一汉本房,满汉四侍读学士统之,专司翻清译汉,汉中书三人缮写本单。一蒙古堂,蒙古侍读学士统之,专司翻译外藩章奏,及缮写颁行西番等国诰敕。一满票签处,满侍读三人统之。一汉票签处,汉侍读二人统之,专司票本,及本内应批驳入奏之事。汉中书二十七人司写签撰文,记载丝纶,外纪谕旨,及各馆纂修校理之事。部院本章兼清、汉文者,由各衙门当月官送票签处,拟旨书签。各省本章不兼清文者,由通政司送汉本房翻译,满本房誊写,学士侍读阅定无讹,送汉票签处,拟旨书签。乾隆十三年谕:向来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题本用印,奏本不用印,式沿前明。因内阁通政司借以上下其手,同一入告,何必分别,以后著概用题本,以示行简之意贴黄俱仍旧制,相传故明崇祯元年辅臣李国所增

汉唐相权 编辑

汉以丞相御史为三公,分任庶政。至武帝之世,才臣进用,丞相权轻。其后霍光、金日珝受遗辅政,以将军宿卫,共领尚书。至此权归台阁,不论何官,但录尚书事者,即为政府丞相,御史奉行,不得与议。此汉制之变也,魏、晋以后因之。《唐书》以尚书、仆射为首相,其后政归禁苑,中书门下二省号为执政。即五品以上,同二省平章,即为真相,而尚书、仆射反居外奉行,不得称宰相。故李适之、张九龄去相位,俱拜为左右仆射,罢政事,此唐制之变也。

唐宋宰辅沿革 编辑

唐因隋制,以三省长官尚书令、中书令、侍中为真相秦时侍中乃丞相之史,汉加官得入禁中,品位崇高。中叶后,不以独授,常以他官兼宰相,称参预朝政、参议朝政,则参知政之始。盖唐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是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至仆射李靖,以疾间日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则平章之名昉焉。至李𪟝以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则同三品之名昉焉。自是以降,或稍更定,要以二品为准。晚唐颇兼众职,用兵则为节度使,崇儒则为大学士,理财则领度支、盐铁、转运。至太清宫诸使,皆宰相兼摄。以百揆之尊,分理庶职,相体轻矣。宋因唐初制,惟同平章事为真相,皆以三省之贰或他官贵要者充其任。又昭文、集贤二大学士,监修国史,以近密示重,二三相臣次第居之。至神宗元丰间,革平章之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各兼门下中书侍郎,行侍中、中书令事,以通三省之政。又别置中书门下侍郎、尚书左右丞,为仆射之佐,实即参知政事也。徽宗政和中,徇蔡京意,改左右仆射为太宰、少宰,正公相位,元丰之制大坏。南渡建炎中,乃复其旧。乾道中,直称左右丞相,可谓名实俱正者,终宋之世未改。其最重者,惟平章军国重事,而或兼枢密使、御营使、制国用使、都督诸路军马,皆因时取名,而责实寡效。惟以枢密院本兵柄,与宰相并称两府五代时以中书为相,枢密为将,谓之两府,兵民判若两途。自真、仁而后,皆用儒臣专任。其以武勋授者,百之一二耳旧制无同佥书枢密院者,治平中始以郭逵为之。按枢密之名,始于唐代宗置枢密使,以宦者为之。当时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贮文书而已。后僖、昭时,杨复恭等欲夺宰相权,乃于堂状后贴黄,指挥公事,此其始也。后梁革唐宦官之弊,开平元年改枢密院为崇政院,始更用士人,以备顾问,命宰相郭崇韬兼使,又置院使一人,遂权侔宰相矣。后以枢密使为内辅臣,宰相为外辅臣,宰相之权日轻。如郭崇韬、安重诲,皆以佐命功,入为枢密。刑赏黜陟,无不由之。惟后晋主惩其横恣,废枢密,以印付中书。及后汉乾祐中,除枢密使降麻比于宰相,宋因而不改。有使。有副。有知院。有同知。有佥书。其兼官叙进。两府略同。执国之政。均可以宰辅称中书令汉之宦官。至江左而为宰相。枢密使唐之宦官。至五代而为辅臣

论明代之相权 编辑

明之相权最重,而不蒙相名。中叶后,非由翰詹起家,无由入阁。为词臣者,以书生从田间来,不出国门,二十年中,优游坐食,洊升台鼎。唐宋以来,无此制度。推其所由,则因洪武初年罢丞相,盖罢相则政归六部。内外相维,本属善制。彼时太阿在握,大小诸臣率职奉行,是以权不至于旁落。洎文皇选翰林入直文渊阁,后人皆以此为三百年相权畸重,实萌蘖于此。不知其职止于分掌文案,综理制诰,不过如唐之左右司。其人亦不尽由翰林来,与宰相二字固风马牛不相及也。至宣宗之世,三杨在任既久,位日益高,始类相职。嗣是或轻或重,渐启相端,至嘉靖而真相成矣。然使是时竟显名之曰相,慎选才望大臣,隆其品秩,以正端揆,何不可行。乃又拘于太祖之禁,有其实而独靳其名。于是职非昔日之职,官仍昔日之官,并居是官之人,亦仍昔日资格,非是者不得与,而翰林捷得之势成矣。是因太祖之不设丞相,转巧为三百年翰林入相阶梯也。按相权之萌,起于宣宗之世,历英、宪、孝、武四朝,其间君能视政,则其权尚微。君不视政,则其权渐炽。至嘉靖,则大柄全归政府,君若赘旒。世庙以张璁言礼进用,始举外臣入阁。沿及季世,非词臣不与阁选,亦终二百年不改。至庄烈,始大破成局,间用一二外僚。翰林诸臣龂龂争之如水火,即黄石斋之阻杨文弱,其果出于大公乎?周延儒、温体仁奸私误国,胡不闻翰苑之力阻耶!

明内阁诸臣 编辑

郑晓端简《文渊阁诸臣表序》云:初设中书省,韩、魏二国公以太师太傅兼左右丞相。汪、胡继之,不得领三公。党狱起,死徙数万人,遂诏罢中书丞相,以五府九卿,分理庶务。时翰林春坊官看详诸司奏启,署翰林兼平驳诸司文章。虽殿阁大学士如宋讷、吴伯宗,止侍左右,备顾问,不得平章国事如丞相。至成祖,省公孤,而召解缙、黄淮、胡广、杨荣、杨士奇、胡俨、金幼孜七人直文渊阁。内阁之预机务,自建文四年始也,阁中有文渊阁印。印文独异诸司,凡封进诏草登答章疏用之,不得下诸司。其下诸司者,以翰林院印诸司上。内阁亦称翰林院,翰林院之入内阁,自解缙始也。已而解出为交趾参议,胡俨为祭酒。文简、黄淮下诏狱,胡文穆广早卒。杨、金三公事长陵永乐二十三年,官不过五品。献陵洪熙复设公孤,西杨士奇始加少保。内阁之登三孤也,自西杨始也。东杨以榆木川有大功,特置大学士谨身殿。谨身殿之有大学士,自东杨始也。景泰时乃有孤卿入内阁者,盖自王文始也。先朝重冢宰,虽内阁元辅,历二三十年不得领吏部尚书。内阁之领吏部,亦自文始也。内阁未有兼四官者,有之亦自文始也。陈循、高谷遂至领五官。徐有贞以武功伯兼大学士,自署掌文渊阁,益无谓矣。有贞后二十人,惟万安、邱濬以孤卿入阁,馀皆修撰、赞善、通参、少卿、少詹事、侍郎。自焦芳至于今,非孤卿,则六卿,惟翟銮以侍郎兼学士。以故内阁职事重于中书,体统尊于三公府,省府之名虽废,而内阁之权益隆。先是内阁亦外调。宣德中,陈山、张瑛以干请诸司出,山教小内使书,瑛为南京礼部尚书。景泰中亦出江渊为工部尚书,不独解与胡也。其入内阁也,亦未必尽出翰林也。西杨士奇齐府审理也,黄文简中书舍人也,金文靖幼孜户科给事中也,薛文清监察御史也,李文达吏部主事也。近日丹徒、永嘉、安仁、南海、贵溪,亦中书主事给事中也。列圣严于防奸,广于求贤,故内阁诸臣,类多效职。三杨参合,历事四朝,文经武纬,内戢外宁,四十馀年,号称平治。昭后既崩,裕陵正统亲政,一时五相,才器寻常,权归奄振,国社几摇。景泰诸臣,因人碌碌,强者恣睢,弱者韬默。或阴主邪谋,或曲从密旨。储宫易位,官赏纷然。天顺英宗复辟,诛窜削逐,台阁一空。自是辅臣乍进乍退,恩数轻微,至有囊头诏狱,荷戟边隅者。南杨既出复留,最专且久,造膝陈谟,露章抗论,六卿得人,万几无丛。成化间,文宪、文毅,事关纲常,扣阍力谏。时值佞幸,请剑行诛。弘治初年,大奸距脱,海内忻然。洛阳端靖宽绰,长沙、馀姚文雅谅直,泰陵弘治昼接再三,虚怀霁色,励精访落,将大有为。而诸君子志在包荒,意存裕蛊,多思少断,坐失良期。然十八年间,财以足民而富,兵以薄伐为威,刑以缓死为恩,士以骤进为耻。正德康陵初,逆瑾用事,尽逐方正大臣。芳宇本衣冠之盗,厕迹纶扉,数年间浊乱天下。新都杨廷和守正应变,绰有馀才,硕果尚存,巨川攸济。虽大礼之议,未协宸闱,而救时之功,登于鼎铉。今上独秉乾纲,辅臣仰承休德,岂非牖巷之遇贤于梦卜,都俞之风几于献替乎!

明宦官擅权滥觞自唐 编辑

明之阉寺擅权,流毒宗社,虽宰相无如之何。按之唐代,正复一辙。唐末,两枢密使柄事,与宰相相表里,号为中贵,则明司礼监之滥觞也。金吾卫属南衙,犹明之锦衣卫。羽林卫属北衙,犹明之东厂。李辅国署察士数十人,潜令听察细事;鱼朝恩于北军置狱使,令坊市恶少罗告富室。则成化、崇祯西厂之前车矣。

张说辞大学士 编辑

张说传:帝始欲授说大学士,辞曰:“学士本无大称,中宗崇宠大臣,乃有之。臣不敢以为称。”固辞乃免。后李泌加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建言学士加大,始中宗时,及张说固辞,仍以学士知院事。至崔圆又加,亦引泌让而止。

阁老 编辑

唐时称舍人年久者,曰阁老,非宰相之谓也。杨文公诗题有《寄第三厅阁老》,注云:《王沂公言行录》记杨大年呼沂公为第四厅阁老。又宋胡邦衡除龙图阁学士,周益公贺诗,有“龙图便为黄阁老”之句,此阁老之变也。

阁学 编辑

明时称大学士曰阁学,无中堂之称。按阁学之名,起于宋宣和末。陈亨伯为龙图阁直学士,称龙学。显谟阁、徽猷阁二直学士欲效之,而难于称徽学、显学,乃易阁字。然古称大学士,正曰大学。明代《殿阁词林记》,又有殿学、阁学、詹学诸名。明初不立宰相,以本学士加官,故无印,止有文渊阁一印,以备钤封进御之件。此外文移,皆借用翰林院印。故于翰林院堂上设公座,视相公几位,则设几座,故称曰中堂。是堂乃翰林院之大堂,非内阁之堂也。

诰敕虚饰 编辑

张秉用初名孚敬,尝言成化以前,诰敕之体,犹为近古。其本身不过百馀字,祖父母父母不过六十字。言者无费词。受者无愧色。后来饰伪藻情,张百成千,以万乘之尊,过誉匹夫匹妇之贱,大非政体,请加厘正。诏自今诰敕从简实,不许竞饰浮词,致亵体制。其实抑扬褒贬,多为中书贿嘱之地如故也。

诰敕之滥 编辑

康熙年间,命翰林按官职所掌撰拟告身文字,无须临事猝办,不必专切一人。积弊廓清,无能行其私智。今毛大可集中数篇,即当日分撰者。近日国家覃恩叠被,锡类弥广,凡貤封伯叔兄嫂,以及外祖父母舅氏者,悉蒙恩准,而当日并未撰拟此数项文字。近日诰敕房不敢另拟,即以父母之文,加于伯叔兄嫂外氏,窃有未安。康熙戊子,直隶总督赵弘燮为其外祖郭某请貤封。御史王奂曾劾其怙宠非忠,忘本非孝,语戆而刻。圣祖特允其请,许给诰命,并许凡外祖乏嗣者,皆得援例奏请。翰林某侍读撰制词。有云:“缘情作则,厥施用慰夫荩臣;溯本推恩,其义实通于将母。”当时传为佳句。盖因人以撰文,事由特旨,不得为例。

告身书法 编辑

中书科所书告身,皆佐史之笔,著泥金五色者,润笔尤丰。明隆庆中,司马王崇古以泥金书轴,为言官所纠,甚无理解。唐制皆名手,颜公自书朱巨川一人,而鲁公、季海同为之书,巨川赖此以传。至宋时,则当制之人兼书,字体不拘真行,故当时以得欧、苏手笔者为瑰宝。

唐宋封赠 编辑

唐时封赠,虽宰相止及其父母一代而已。若以恩回赠,则其祖与异姓皆及之。权德舆以检校尚书恩,乞其祖赠礼部郎中,户部尚书杨于陵请回赠祖吏部郎中是也。又如刘总外祖故瀛州刺史张懿,赠工部尚书,制曰:“有外贤孙,为吾阃帅。”外祖母李氏赠赵国夫人,制曰:“段公威德,当流庆于外孙;令伯孝心,愿推恩于祖母。”至宋时,官至宰辅,多为其女请封号,不知其夫作何称,谬亦甚矣。贤如欧公,亦不免俗,不可解也。

封赠本生父母 编辑

宋以前,无封赠本生父母者。李文靖昉为宰相,上言:“臣叔父超,故任工部郎中集贤殿学士;叔母谢氏,故陈留郡君。是臣本生父母。臣不报罔极之恩,为名教罪人。今郊祀覃恩,望与追荣。”太宗嘉予之,赠超太子太师,谢氏郑国太夫人。至真宗元年八月辛未,诏文武朝官,凡父不在,无嫡母继母者,许叙封本生父母。惟我国家近例,凡愿以本身告身貤封者,悉准给。锡类之恩。均四海迈千古矣。

兼官称号 编辑

汉制,以本任兼他职者,曰兼常惠以右将军兼典属国。以高官摄卑职,曰领刘向以光禄大夫领校书。唐制又曰摄如侍中摄吏部。唐时又有行、守、试之别,大约职事高者曰守,职事卑者曰行,未正名命者曰试。宋制,则高一品曰行,下一品曰守,下二等曰试。元祐以后,又置权官如以侍郎权尚书

朱熹论夫妻封号 编辑

朱子论夫妻封号曰:妇人封号,有夫为秦国公而妻为魏国夫人者。亦有封两国者,秦桧封两国。范伯达笑之,曰一妻而为两国夫人,是何义理。故蔡京皆改随其夫号,如夫封建安郡,则妻亦封建安郡夫人。夫封秦国,则妻亦封秦国夫人。侯伯子男皆然,如淑人、硕人、宜人、孺人之类,亦京所定,各随其夫官带之。后人谓淑人、硕人非妇人所宜称,看来称硕人亦无妨,惟淑人则非所宜耳。但有一节未善。有夫方封某郡伯,而妻已先封某国夫人者,此则与京所改者相值,龃龉不可行。盖其封赠格法如此。当初合并格法,也与整顿过,则无病矣,遂使人得以咎之,谓其法自相违戾如此。是亦京不子细,乘势粗改,后人以其出于京也,遂不问是非,一切反之。

内阁票签 编辑

内部票签旧例,凡关两部者,必明票某部某部。三部以上,始票该部。明天启后,阁臣不谙故事,悉趋简便,遂有一部亦票该部者,其后相沿不改。至旧传通本部本式样,皆依样画葫芦也,甚不足为典要。而该部议奏一签,尤宜讨论。记雍正元年,有将已经条奏事,复行陈奏,阁中仍票该部议奏者蔡珽所奏。奉旨严加申饬,以为漫不经心者戒。大学士免冠谢罪。则票签一席,甚不易易,非胸有百年典制掌故者,吾不敢许其称职。

内阁夜直 编辑

内阁无夜直之官。明初,内阁大堂不得举火,夜则悬匙于门,掩门而出。宣德中,始会食堂上。旧制,辅臣在直,辰入申出,率为常。崇祯壬申后,二鼓始散。己卯后,至四鼓,间至彻夜者。周宜兴议,轮一员宿精微科,候传票,乃夜直之始,而不专派中书。精微科屋九间,属内阁,在午门外西庑,其南接兵科,北为尚宝司。

大学士带殿阁衔 编辑

明代大学士,带殿阁衔名,俱以次升迁,由东阁递升至中极,亦有超授一阶二阶者。惟文华不轻授,终明之世,仅二人耳。我朝初不以此分轩轾,亦无累迁之制。昔惟桐城张文和公于雍正丁未年十月,授文华殿,至戊申年五月改保和殿。后此多以初入之衔为定,后不复再更。即如今相国延清先生刘统勋,拜相十年,犹带东阁。而后入者,尹继善、高。俱文华,阿、温。俱武英,陈宏谋、刘。俱文渊,文渊初无其地。其行走班次,不以殿阁为叙。按本朝殿阁,首中和,次保和,次文华,次武英,次文渊,次东阁。近年二杨相公应琚、廷璋。皆授体仁阁,前此未之有,二杨皆不终其位。

文渊阁 编辑

文渊阁无其地,遍质之先辈博雅诸公,皆无以答。王白斋司马、申笏山光禄皆以为在大内,亦臆度之词。予意今之内阁大库,仿佛近之。当时杨廷和在阁,升庵挟父势,屡至阁翻书,攘取甚多。又典籍刘伟、中书胡熙、主事李继先奉命查对,而继先即盗易其宋刻精本。观此情形,必非内庭深严邃密之地。而沈景倩谓制度隘,窗牖昏暗,白昼列炬,当时俱属之典籍云云。则与今日大库形势,宛然如绘。且紫禁殿阁,绮窗藻井,罘罳玲珑。惟皇史宬为明季藏本之地,则石室砖檐,穴壁为窗,盖以本章要区,防火为宜。今大库之穴壁为窗,砖檐暗室,较史宬尤为晦闷,则为当日藏书之所,正与史宬制度相合。

陆深所记文渊阁 编辑

陆文裕深《玉堂漫笔》一则云:王文端公直《抑庵集》中题梁用之诗后,谓内阁在东角门内紫禁城之东南角,常人不能到。其外为文渊阁,则翰林诸公之所处也。今内阁榜曰文渊,而不在东角门之内。诸学士所处者,则在左顺门之南廊,而榜为东阁云。按文裕所记,已非文渊初制,然皆在紫禁城之东南角门外,与今之内阁大库皆相近也。

内阁办事处所 编辑

明臣入阁办事,预几务,曰文渊阁,又曰东阁。本朝改为秘书、国史、宏文三院,大学士皆集昭德门之东南隅办事。惟新拜之日,于内阁一设公案。至康熙二十八年,始办事于阁中。见《畿辅志》。

陈廷敬在内阁 编辑

内阁北墙下,有楮树一株。陈午亭廷敬先生爱之,公事毕,移书案坐其下,焚香啜茗。召中翰数人,分札咏诗,以为常。遂命禹鸿胪之鼎绘卷子,曰《楮窗图》。午亭先生先题二诗,薇省诸名士皆和之。尔时相臣风雅,阁务清闲,皆可想见。

清帝巡幸送本定制 编辑

康熙年间,圣驾巡幸,凡驻跸口内,间一日送本。出口外,间二日送本,恤驿递也。近制,自启銮日起,皆间二日送本。其各官陈奏封事,交留京办事王大臣收接,随内阁本箱寄行在,内阁随本进呈。

行在内阁办事人员 编辑

行在,内阁以满票签侍读一人、满中书四人随跸,专司行在交出谕旨,及由京送到本章奏折,及折本改签等事。汉中书一二人,专司汉字应发应折应奏之件,俱随本报寄在京内阁,转发各衙门。其紧要速办之件,则由行在当发行在各衙门,到京后,仍传在京各衙门照抄。

翰林中书混杂 编辑

翰林,著作之庭;中书,丝纶所出。自古并重。明初洪武间,朱孟辨以编修改中书舍人。永乐间,黄淮以舍人召入翰林,备顾问。若庶吉士张孟授中书舍人,仍兼翰林供职。姚友直以舍人升洗马,庶吉士高谷等七人同授中书舍人。景泰元年,舍人陈学诗等四人同改编修,仍兼内阁办书。《明实录》中所载最多,盖当时以为常典耳。自舍人有胄子而任渐轻,其后贰郎混拜,不问出身,遂多具员。然明之翰林,八股之外无文,一退之外无望。而流品猥杂,唐、宋尤甚,画工、棋博士、茶酒司咸称待诏于翰林,非两制并重遗意。

翰林无禁选 编辑

唐之学士初入院者,试以制书批答三篇,如白居易试段祐加兵部尚书领泾州制、韩偓试武臣受东川节度制是也。若舍人则不复试,多自学士迁授。宋制,知制诰必召试中书而后除,欲观其敏也。其不试者,号为异礼,当时以为荣。凡试之日,制诰三篇,宰相视其纳卷方上马。次日进呈,除目方下,盖重之也。今政府代言之职,即古之知制诰,于内阁中书内选擢,亦试以拟旨一二,择楷书端速,文思敏赡者用之。近日间有不试而用者,盖大臣素知其才,不须更试。亦有仅供行走者,又不必试。迩来机务益繁,部务亦多,并集档目三数倍于前,故间选部郎内有学识或世臣子充是职。故事,中书改翰林,即离直。甲戌,庄本淳及第,春和相国欲留之任事,汪文端由敦援故事止其留。予按雍正十一年五月,奉旨,张若霭著在军机处行走。时张方授编修,是翰林无禁选之说。

内阁大库 编辑

内阁大库藏历代策籍,并封贮存案之件。汉票签之内外纪,则具载百馀年诏令陈奏事宜,九卿翰林部员有终身不得窥见一字者。部库止有本部通行,惟阁中则六曹咸备。故中书品秩虽卑,实可练习政体,博古通今。予辛巳夏直票签,九月,即派入武英殿缮宝谱地球图说,未得久于其地。计百馀日中,粗翻外纪,一遇夜直之期,检阅尤便。每次携长蜡三枝,竟夕披览不倦。当时十五六日方轮一夜班,每代友承直,他人亦乐以见委。闻近日中翰以夜班为苦,互相推避,予则以日浅未得快睹大库为憾。缘典籍掌库事,资深者方转典籍,惟探开库之期,随前辈一观。尘封插架,随意抽阅,片牍皆典故也。

内阁副本 编辑

内阁副本,每届年终,派汉本堂中书查封,送贮皇史宬内。辛巳之冬,祝宣诚前辈维诰应斯役,予偕往观。百数十年之章疏,积若崇山,而毛西河所称史宬规制仿古石室金匮者,皆得亲睹其盛。今之史宬,即明之南城旧址,惟所称异种名葩,则无有矣。

按科分叙前后辈 编辑

内阁翰詹科道吏礼二部,皆按科分叙前后辈,终其身不异,不以官职年齿为低昂。初衰于吏部,礼部继之。后翰林人众,后生居多,往往脱略。近则内阁不甚如旧。予初入内阁,见陈星斋、曹冰持、钱稼轩诸先生,官皆九列,于前辈老中翰致敬尽礼。公宴之日,拂座奉卮,皆长揖甚恭,今则有此调不弹之叹○十二卷本戴璐附识曰:各道御史初授,先以侍生帖拜诸前辈,见必长揖。进署按资而坐,稍紊者前辈诃之。予与先生先后入台,犹见此风。今则罕有入陕西道列坐者矣

明臣谥法 编辑

明臣谥法。刘基、王守仁文成,李东阳、谢迁文正,曹鼐初谥襄,天顺间改、张孚敬、杨廷和、张居正文忠,杨士奇、徐阶文贞,王直、周经、吴一鹏、高仪、吴山、陈以勤、王家屏文端,薛瑄文清,杨溥、吴宽、王瓒、张邦奇、陈敬宗、蒋冕、王道、何塘、李春芳、陆树声、于慎行文定,邓以赞文洁,王皞、舒芬文节,刘俨、石瑶初谥文隐,隆庆间改。文介,李时勉、商辂、黄孔昭、倪岳、傅珪、罗伦、张治、张四维文毅,仪智、马京、黄淮、刘春、李逊学、毛纪、张碧、毛澄、马汝骥、孙承恩、穆孔晖、许瓒、吕柟、何梦春、湛若水、董玘、吕调阳、郭朴文简,徐善述、钱习礼、王𫛛、何乔新、谢铎、吴俨、刘忠、罗玘、岳正、刘瑞、赵贞吉、王锡爵文肃,王汝玉、金幼孜、魏骥、徐溥、刘健、贾咏、严讷文靖,刘铉、罗洪先、程文德、万士和、孙应鳌文恭,吴讷、耿裕、宋讷、朱善、王鏊、杨濂、鲁铎、温仁和、孙升、丁士美、周子义、林燫、范谦、余继登、杨道宾文恪,叶盛、邱濬、谢一夔、王鸿儒、邵宝、罗钦顺、欧阳德、汪俊、邹守益、马自强、蔡清、殷士儋初谥文通,后改。蔡毅中为左都御史,亦谥文庄。见光山县志、河南通志。文庄,郑赐、王英、刘定之、周洪谟、林瀚、刘龙、李杰、吕本文安,胡广、刘吉、傅瀚、许国文穆,宋濂、彭时、费宏、陈于陛文宪,曹鼐、周忱、杨一清、桂萼、方献夫、唐龙、席书、高拱文襄,苗衷、万安、梁储、李时、顾鼎臣文康,高谷、邹济、杨荣、姚夔、崔铣、李廷相、徐缙、霍韬、馀有丁文敏,李贤文达,白钺、陆深、黄佐、王希烈文裕,刘珝、尹直文和,王一宁、李奎、钱溥、费采、殷士儋文通,吕原、杨守陈、刘宣、储瓘、章懋、翟銮、瞿景淳、诸大绶、罗万化、赵志皋、朱赓文懿,张益、倪谦、董越、黎淳、靳贵、张升、黄珣、顾清、陈升、陶大临、林廷机文僖,林文俊文修,萧维祯、江澜文昭,彭华文思,夏言文湣,石瑶、张治文隐,袁炜文荣。徐达武宁,邓愈武顺,李文忠、陈懋陈、王谟武靖,金朝兴、顾成、高成、薛绶、陶瑾、朱永武毅,朱能武烈,康茂才武义,杨璟武信,胡大海、华高、朱麒武庄,潘毅、柳溥、高显武肃,蒋贵、毛忠武勇,耿再成、梁震武壮,蔡仙、朱崇、沐昂、杨洪、徐亨、朱谦、陈圭、李圭、李旻、刘文、王效、柳珣、周尚文武襄,陆炳武惠,和勇、孙镗、安国武敏,赵德胜武桓,王贵、陈友、周玉、沐琮、吴继爵武僖,廖永安、朱勇武湣。王皞初谥文节,正统间改、李时勉忠文,常遇春、刘荣、张玉初谥忠显,洪熙年改薛禄、郭登忠武,俞通海、徐忠、张辅、孙燧、李如松忠烈,吴云、许逵、杨最忠节,海瑞、杨爵忠介,朱复、蹇义、韩文忠定,张德胜、王简、周长、张武、曹隆、陈怀、郑亨、方政、山云、武兴、王骥忠毅,朱荣、夏原吉忠靖,沐晟忠敬,黄福、刘大夏忠宣,邝野、王翱、于谦初谥肃湣,万历年改忠肃,胡濙忠安,王佐忠简,吴时来忠恪,孙世、孟善、陈亨、林椿、黑春、殷尚质忠勇,濮英、陈珪、金忠、郭资、仪铭、方瑛忠襄,袁容忠穆,张达忠刚,曹良臣、王真、李远、郭亮、薛贵、冀杰、吴瑾、宗礼、赵倾葵、郭都、张纮忠壮、张濂、杨善忠敏,宋瑛忠顺,李贤忠宪,朱冕忠悫,程宽忠威,张玉忠显,张鋋、刘安、朱希孝忠僖,康铎、孙兴祖、程国胜、徐增寿、刘球、张世忠、李彬、李梅、李涞、汪一中、王治道、杨继盛忠湣,陈文孝勇。王恕、刘玉端毅,郑晓、朱裳、刘采、林云同、毛恺端简,马文升、梁才、顾佐、葛守礼、赵锦端肃。杨时乔端洁,冀炼、何维柏端恪,胡世宁、秦金端敏,商大节端湣。徐抃、聂豹贞襄,林俊贞肃。樊莹、孙需、孙枿清简,耿九畴、刘麟、吴廷举清惠,孙继鲁清湣。陈洽、周宪、丁碧、李光启节湣。轩鋋、吴岳介肃。李桂毅勇,刘玉毅敏,王文、马炳然毅湣。馀子俊、王廷相、辛自修肃敏,于谦万历间改忠湣肃湣。邓颙、王、章纶恭毅,年富、潘恩恭定。王廷恭节,陶琰、郑世威、陈有年恭介,赵辅、周用、张润、林鹗、曾钧、熊浃、黄光升、严清恭肃,朱英、尹旻、戴珊、屠楷、魏校、欧阳铎、韩邦奇、王钫、耿定向、李伟、王樵恭简,姚广孝、王忠、蒋用文、张麟、贾铨、李敏、张懋、朱希周、蒋瑶、洪远、王璟、朱希忠、陈其学恭靖,王用汲恭质,卢渊恭顺,孙忠恭宪,陈瑄、马昂、王琼、刘丙、张瓒、江东、赵炳然、许论、石茂华、杨炳恭襄,李贞恭献,杨信民、范镛、章拯恭惠,李让、廖庄、白圭、李燧、李全礼、马森恭敏,张景明、朱辅、许绅、沐朝辅恭僖,周寿恭和,张瀚恭懿,陈瀛、锺同、陈选恭湣。萧彦定肃,陈德定襄。毛胜、王竑庄毅,张赫、张悦、常四三、王复、朱仪、秦民悦、熊绣、闻渊、邹文盛、李浩、乔宇、王学夔、陆光祖、杨成庄简,张峦、胡松、娄志德庄肃,仇成、沐昆、刘天和、俞谏庄襄。周瑄、张蓥、胡拱辰、闵珪庄懿,蒋廷圭、陈文、徐璜、赵璜、宋珪、陈瓒庄靖,曹义、李瑾庄武,徐问庄裕,陈豫、崔恭、杨鼎、林聪、许诰、陶谐、宋棨庄敏,韩邦问、谭祐新宁伯,清河人、焦栋、张永明、舒化庄僖,寇深庄湣。马杰、杨守谦恪湣。李彬刚毅,张钦都佥事赠新泰伯,永乐年谥,睢宁人刚勇。张敷华、周延、黄珂、方良永、屠侨、潘潢、方钝、陈瓒、邱塾、孙植衷、贞吉简肃,陈寿简襄。汤和、于显、冯斌襄武,吴良襄烈,吴桢、李英、谭广、焦礼、程信、项忠、韩雍、秦纮、许进、王邦瑞、潘鉴、彭泽、杨博、王崇古襄毅。顾时、梁瑶、郭应聘襄靖,屠滽、邹守愚、洪锺、张岳、吴文华襄惠,王志、王轼、高友玑襄简,顾溥襄恪,陈亨、郭义、马愉、杨泰刑侍赠户尚,正统年谥,山阳人、王永和、邓棨、李秉、董方、黄镐、李宾、邓廷瓒、王越、张珩、周金、唐泽、王以旗、翁万达、李遂、谭纶、郑洛襄敏,张信襄僖,胡忠宪襄懋,柳升、丁铉、方宽、冯祯、曾铣、张经襄湣,沈清襄荣。蒋琬敏毅,陈寿、李世达敏肃,沐绍勋敏靖。彭韶惠安,沐春惠襄。张鹏懿简。郭宗皋康介,王宪康懿,杨守随、李钺、崔文奎、胡韶康简,孙忠、邹干、卫嵒康靖,陈俊、徐贯、林廷昂康懿,胡富、周季凤、李承勋、杨志学、宋礼、徐文璧康惠,王镇康穆,白昂、赵鉴康敏,李充嗣康和,陆瑜、屠勋、邵锐、周伦、蔡震、王承裕、□栻、李环康僖,方寿祥、刘泰康顺。任礼僖武,廖纪僖靖,王锺、陈镒、吴克勤、周季麟、汤世隆僖敏,吴守义、纪广、蒋信元名把台僖顺,沈荣僖湣。袁洪愈安节,王宗彝安简,常重五安穆。萧绶、张伟靖襄,常六六靖懿。马荣壮武,潭渊壮节,何德壮毅,吴成、马聚、梁成、吴克忠、卫颍壮勇,高文壮靖,赵胜壮敏,冯恩、岳懋壮湣。周武、张灊勇襄。孙岩威武,刘聚威勇,吴复、王聪、杨信威毅,郭英、毛锐威襄,施聚威靖。薛显桓襄,王真桓义。沐英昭靖。丘广、景成、郭子兴宣武。刘俊湣节。陈清崇武。梅殷荣定,墨麟、马亮荣毅,吴中、韩僖、金濂户尚赠沐阳伯,景泰年谥,山阳人、孙继宗、袁宗皋、聂贤荣襄,崔元荣恭,盛端明、邬景和荣简,冉保、罗秉忠荣壮,陈政、周能、翁溥、方锐、王源、顾仕隆、夏儒、陈景行荣靖,李玉、周彧、蒋轮、孙交、孙杲、陈万言、顾可学、钱承宗安昌伯,嘉靖年谥,海州人、徐光祚、顾寰荣僖,汪𬴂、张仑、邵喜荣和,沐斌、朱凤荣康,陈埙荣怀,井源荣湣,朱濬荣愿。郤永隐怀。李珍悼僖。右见明祠部郎顾应鳌所辑《臣谥汇考》,文武几七百人。按是编纂于万历三十七年,故追谥诸臣及后来者皆未载也。七百人中,文臣共四百五十馀人。应鳌之言曰:谥典予夺,掌于祠曹。洪、永两朝五十馀年,仅数十人,而文臣惟王文节、胡文穆广、朱忠定复,燕府长史嘉靖四十五年中至一百八十一人,万历三十七年以前至六十馀人。

文正 编辑

司马温公尝言,谥之美者,极于文正。后竟得之。外此惟王沂公、范希文皆谥文正,终宋世三人而已。若李司空、王太尉皆谥文贞,后以犯仁宗嫌名,遂呼文正,非本谥也。本朝谥文正者,睢州汤公、诸城刘公统勋、大兴朱公。睢州系乾隆年补谥。

刘知几论史官 编辑

刘知几曰:史曹崇扃峻宇,深附九重,地处禁中,入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或终年卒岁竟无删述,而人莫之知也。或辄不自揆,轻弄笔端,而人莫之见也。绣衣直指所莫能绳,强项申威所不能及,斯固素飧之窟宅,尸禄之渊薮也。见陆文裕集。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