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四部丛刊本)/卷第十一
荀子 卷第十一 唐 杨倞 注 景上海涵芬楼藏黎氏景宋刊本
|
荀子卷第十一
登仕郎守大理评事扬 倞 注
彊国篇第十六
形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火齐得谓生孰齐和得宜〉
〈考工记云金有六齐齐才细反〉剖刑而莫邪已〈刑与形同范法也形范铸剑规模之器也剖开〉
〈也莫邪古之良剑〉然而不剥脱不砥厉则不可以断
绳〈剥脱谓刮去其生涩砥厉谓磨淬也〉剥脱之砥厉之则蠫槃盂
刎牛马忽然耳〈蠫割也音戾蠫槃盂刎牛马盖古用试剑者也战国䇿赵奢谓田单曰吴〉
〈干将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槃盂皆铜器犹刜锺无声及斩牛马者也忽然言易也〉彼国者亦
彊国之剖刑已〈如彊圑之初开此也〉然而不教不诲不
调不一则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教诲
之调一之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彼
国者亦有砥厉礼义节奏是也〈节奏有法度也〉故
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人君者隆礼尊
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
谋倾覆幽险而亡〈幽深倾险使下难知则亡也〉威有三有道
徳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
〈暴察谓暴急严察也〉此三威者不可不孰察也礼乐则
修分义则明〈分谓上下有分义谓各得其宜〉举错则时爱利
则形〈形见也爱利人之心见于外也〉如是百姓贵之如帝高之
如天〈帝天神也〉亲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故赏
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威行夫是之谓道
徳之威礼乐则不修分义则不明举错则
不时爱利则不形然而禁暴也察其诛不
服也审其刑罚重而信其诛杀猛而必〈申商〉
〈之比〉黭然而雷击之如墙厌之〈黭然卒至之貎文云黭黑色犹暗〉
〈然黭乌感反厌读为压〉如是百姓劫则致畏〈见劫胁之时则畏也〉嬴
则敖上〈稍嬴缓之则傲慢嬴音盈〉执拘则最得间则散〈最聚〉
〈也间隙也公羊传曰会犹最也何休曰最聚也〉敌中则夺〈敌人得中道则夺其国一曰中击也丁仲〉
〈反〉非劫之以形埶非振之以诛杀则无以
有其下〈振动〉夫是之谓暴察之威无爱人之
心无利人之事而日为乱人之道百姓讙
敖则从而执缚之刑灼之不和人之心〈讙喧哗也〉
〈敖喧噪也亦读为嗷谓叫呼之声嗷嗷然也五刀反〉如是下比周贲溃以离
上矣〈贲读为愤愤然也民逃其上曰溃〉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夫是之谓狂妄之威此三威者不可不孰
察也道徳之威成乎安彊暴察之威成乎
危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也公孙子曰子
发将西伐蔡克蔡获蔡侯〈公孙子齐相也未知其名后语孟尝君客〉
〈有公孙成岂后为齐相乎或曰公孙名忌子发楚令尹未知其姓战国䇿庄辛谏楚襄王曰蔡圣侯南游乎高陂北〉
〈陵乎巫山左枕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闲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子宣王系以朱丝而见之史记〉
〈蔡侯齐为楚惠王所灭庄辛云宣王与史记不同〉归致命曰蔡侯奉其社
稷而归之楚〈归致命于君言蔡侯自奉其社稷归楚非己之功也〉舍属二
三子而治其地〈舍子发名属请也之欲反二三子楚之诸臣也治其地谓安辑其民也子发〉
〈不欲独擅其功故请诸臣理其地也〉既楚发其赏〈既谓论功之后发行也〉子发
辞曰发诫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徙举相
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是
众威也〈诫教也凡发诫布令而敌退则是畏其主徙举相攻而敌退则是畏其将合战用力而敌退则〉
〈畏其众也〉臣舍不宜以众威受赏〈是时合战用力而灭蔡故曰众威此以上公孙〉
〈子美子发之辞也以下荀卿之辞也〉讥之曰子发之致命也恭其
辞赏也固〈固陋也其致命难其 辞赏则固陋非坦明之道也〉夫尚贤使能
赏有功罚有罪非独一人为之也〈自古皆然〉彼
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
也〈彼彼赏罚也言彼赏罚者乃先王之道齐一人之本善善恶恶之报应也〉治必由之
古今一也〈为治必用赏罚〉古者明王之举大事立大
功也大事已博大功已立则君享其成群
臣享其功〈享献也谓受其献也〉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
庶人益禄〈爵谓若秦庶长不更之属官人群吏也庶人士卒也秩禄皆谓廪 食也〉是以
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上下一心三军同
力是以百事成而功名大也今子发独不
然反先王之道乱楚国之法堕兴功之臣
耻受赏之属〈人皆受赏子发独辞是使兴功之臣堕废其志受赏之属惭耻于心〉无
僇乎族党而抑卑乎后世〈夫先祖有宠锡则子孙扬其功族党〉
〈遭刑戮则后世蒙其耻今子发自谓无功则子孙无以称虽无刑戮之耻而后世亦抑损卑下无以光荣也〉案
独以为私廉岂不过甚矣哉故曰子发之
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
荀卿子说齐相曰处胜人之埶行胜人之
道天下莫忿汤武是也处胜人之埶不以
行胜人之道〈以用〉厚于有天下之埶索为匹
夫不可得也桀纣是也然则得胜人之埶
者其不如胜人之道远矣夫主相者胜人
以埶也是为是非为非能为能不能为不
能并己之私欲必以道夫公道通义之可
以相兼容者是胜人之道也〈并读曰屏弃也屏弃私欲遵达公义〉
〈也〉今相国上则得专主下则得专国相国
之于胜人之埶亶有之矣〈亶读为擅本亦或作擅或曰亶诚也〉然
则胡不驱此胜人之埶赴胜人之道〈驱谓驾驭之也〉
〈或作讴歌此胜人之埶误也〉求仁厚明通之君子而托王焉
〈求贤而托之以王使辅佐也〉与之参国政正是非如是则国
孰敢不为义矣〈国内皆化之也〉君臣上下贵贱长少
至于庶人莫不为义则天下孰不欲合义
矣〈天下皆来归义也〉贤士愿相国之朝能士愿相国
之官好利之民莫不愿以为齐为归是一
天下也相国舍是而不为案直为是世俗
之所以为〈不为胜人之道但为胜人之埶〉则女主乱之宫诈臣
乱之朝贪吏乱之官众庶百姓皆以贪利
争夺为俗曷若是而可以持国乎今巨楚
县吾前〈楚在齐南故曰前县联系之也〉大燕䲡吾后〈燕在齐北故曰后䲡〉
〈蹴也藉也如蹴踏于后庄子风谓蛇曰䲡我必胜我本亦或作蹲吾后也〉劲魏钩吾右西
壤之不绝若绳〈魏在齐西故曰右钩谓如钩取物也西壤齐西界之地若绳言细也〉楚
人则乃有襄贲开阳以临吾左〈襄贲开阳楚二邑在齐之〉
〈东者也汉书地理志二县皆属东海郡贲音肥〉是一国作谋则三国必起
而乘我〈一国谋齐则三国乘其敝〉如是则齐必断而为四
〈三国分齐则断为四谓楚取其二魏燕各取其一也〉三国若假城然耳〈言齐如三〉
〈国之寄城耳不久当归之也〉必为天下大笑曷若〈天下必笑其无谋灭〉
〈亡问以为何如也〉两者孰足为也〈两者胜人之道与胜人之埶一则天下归〉
〈一则天下笑问何者可为也〉
天桀纣圣王之后子孙也有天下者之世
也〈世谓继世〉埶籍之所存天下之宗室也〈埶位国籍之所在也〉土
地之大封内千里人之众数以亿万〈其数亿万〉
俄而天下倜然举去桀纣而犇汤武〈倜然高举〉
〈之貎举皆也犇与奔同〉反然举疾恶桀纣而贵帝汤武〈反音〉
〈番番然改变貎恶乌路反〉是何也夫桀纣何失而汤武何
得也〈假设问荅〉是无他故焉桀纣者善为人之
所恶而汤武者善为人之所好也人之所
恶者何也曰汗漫争夺贪利是也〈污漫谓秽污不修絜〉
〈也或曰漫谓欺诉也污乌路反漫莫但反〉人之所好者何也曰礼义辞
让忠信是也今君人者辟称比方则欲自
并乎汤武〈辟读为譬称尺证反〉若其所以统之则无以
异于桀纣而求有汤武之功名可乎〈统制治也〉
故凡得胜者必与人也凡得人者必与道
也道也者何也曰礼义辞让忠信是也故
自四五万而往者彊胜非众之力也隆在
信矣〈而往犹以上也言有兵四五万以上者若能崇信则足以自致彊胜不必更待与国之众也若不崇〉
〈信虽有与国之众犹无益故曰非众之力也〉自数百里而往者安固非
大之力也隆在修政矣〈有数百里之地修政则安固不必更待地广也〉
〈荀卿常言汤武以百里之地王天下今言此者若言常人之治非论圣人也〉今已有数万之
众者也陶诞比周以争与〈陶当为梼杌之梼或曰当为逃谓逃匿其〉
〈情与谓党与之国也〉已有数百里之国者也污漫突盗
以争地〈突谓相陵犯也〉然则是弃己之所以安彊
而争己之所以危弱也损己之所以不足
以重己之所以有馀〈损减也重多也不足谓信与政有馀谓众与地也〉若
是其悖缪也而求有汤武之功名可乎辟
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咶与舐同经缢〉
〈也音径救缢而引其足缢愈急也〉说必不行矣俞务而俞远为
人臣者不恤已行之不行〈上行下孟反下如字〉苟富利
而已矣是渠𧘂入穴而求利也〈渠大也渠𧘂攻城之大车也诗〉
〈曰临𧘂闲闲韩子曰奏百狸首射侯不当彊弩趋发平城距冲不若堙内伏橐或作距𧘂盖言可以距矢石〉是仁
人之所羞而不为也〈屈大就小务于苟得故羞而不为也〉故人莫
贵乎生莫乐乎安所以养生安乐者莫大
乎礼义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
犹欲寿而歾颈也〈歾当为刎〉愚莫大焉故君人
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
诗曰价人维藩大师维垣此之谓也〈大雅板之篇义 已解上〉
力术止义术行曷谓也曰秦之谓也〈力术彊兵之术〉
〈义术仁义之术止谓不能进取霸王也言用力术则止用义术则行发此论以谓秦也新序李斯问孙卿曰当今之时为〉
〈秦奈何孙卿曰力术止义术行秦之谓也〉威彊乎汤武广大乎舜禹然
而忧患不可胜校也〈校计〉𫍰𫍰常恐天下之
一合而轧已也此所谓力术止也曷谓乎
威彊乎汤武汤武也者乃能使说己者使
耳〈说音恱〉今楚父死焉国举焉负三王之庙
而辟于陈蔡之闲〈此楚顷襄王之时也父谓怀王为秦所虏而死也至二十一年〉
〈秦将白起遂拔我鄢郢烧先王墓于夷陵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保陈城庙主也辟如字谓自屏远也或曰读为〉
〈避〉视可伺闲案欲剡其胫而以蹈秦之腹
〈视可谓观其可伐也剡亦斩也〉然而秦使左案左使右案右是
能使仇人役也〈秦能使仇人为之徒役谓 楚襄王七年迎妇于秦城十五年与秦伐燕二十〉
〈七年复与秦平而入太子质之类也〉此所谓威彊乎汤武也曷谓
广大乎舜禹也曰古者百王之一天下臣
诸侯也未有过封内千里者也〈封畿之内〉今秦
南乃有沙羡与俱是乃江南也〈汉书地理志沙羡县属江夏郡〉
〈此地俱属秦是有江南也〉北与胡貉为邻西有巴戎〈巴在西南戎在〉
〈西皆隶属秦〉东在楚者乃界于齐〈谓东侵楚地所得者乃与齐为界也〉在
韩者逾常山乃有临虑〈汉书地理志临虑县名属河内今属相州也〉
在魏者乃据围津即去大梁百有二十里耳
〈围当为圉汉书曾参下修武度圉津颜师古曰在东郡岂古名圉津转写为围或作韦津今有韦城岂是耶史记朱忌谓魏安〉
〈釐王曰秦固有怀茅邢丘城垝津以临河内河内共汲必危垝围声相近疑同垝居委反〉其在赵者
剡然有苓而据松柏之塞〈剡然侵削之貌苓地名未详所在或曰苓〉
〈与灵同汉书地理志常山郡有灵寿县今属真定或曰苓当为卷按卷县属河南非赵地也松柏之塞盖赵树松柏与秦〉
〈为界今秦据有之〉负西海而固常山〈负背也常山本赵山秦今有之言秦背西海东〉
〈向以常山为固也〉是地遍天下也威动海内彊殆中
国〈秦之彊能危殆中国殆或为治〉然而忧患不可胜校也𫍰𫍰
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已也此所谓广大
乎舜禹也然则奈何曰节威反文〈节减威彊复用文理〉
案用夫端诚信全之君子治天下焉〈全谓徳全〉因
与之参国政正是非治曲直而听咸阳〈使听〉
〈咸阳之政〉顺者错之不顺者而后诛之〈错置也谓舍而不伐〉若
是则兵不复出于塞外而令行于天下矣
若是则虽为之筑明堂于塞外而朝诸侯
殆可矣〈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于塞外三字也以前有兵不复出于塞外故误重写此三字耳殆庶几〉
〈也秦若使贤人为政虽筑明堂朝诸侯庶几可矣或曰塞外境外也明堂坛也谓巡狩至方岳之下会诸侯为宫方〉
〈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左氏传为王宫于践土亦其类也或曰筑明堂于塞外谓使他国为秦〉
〈筑帝宫也战国策韩王谓张仪曰请比秦郡县筑帝宫祠春秋称东蕃是也〉假今之世益
地不如益信之务也
应侯问孙卿子曰入秦何见〈应侯秦相范睢封于应也杜元凯云〉
〈应国在襄阳父城县西南也〉孙卿子曰其国塞险形埶便
山林川谷美〈谓多良材及溉灌之利也〉天材之利多〈所出物产多也〉
是形胜也〈形地形便而物产多所以为胜故曰如高屋之上而建瓴水也〉入境观
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流邪淫也污浊也不〉
〈流污言清雅也〉其服不挑〈挑偷也不为奇异之服诗序曰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
〈民则民徳归壹也〉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
官府〈及至也至县邑之解署〉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
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楛音苦滥恶也一曰读为王事靡盬 之盬盬〉
〈不坚固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
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
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
大夫也〈倜然高远貌〉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
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朝间朝退音古苋反〉
〈恬然安闲貌如无治者如都无听治处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是所见也故曰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
治之至也秦类之矣〈虽佚而治虽约而详虽不烦而有功古之至治有如此者〉
〈今秦似之〉虽然则有其𫍰矣〈𫍰惧〉兼是数具者而
尽有之然而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
然其不及远矣〈县音悬谓远系〉是何也则其殆无
儒邪故曰粹而王〈粹谓全用儒道〉駮而霸无一焉
而亡此亦秦之所短也
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积微细之事月〉
〈不如日言常须日日留心于庶事不可怠忽也〉凡人好敖慢小事大事至
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于
小事者矣〈敦比精审躬亲之谓〉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
数其县日也博其为积也大〈数音朔博谓所县系时日多也〉
〈大谓积小以成大若蚁垤然也〉大事之至也希其县日也浅其
为积也小〈时日既浅则所积亦少也〉故善日者王善时者
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善谓爱惜不怠弃也补漏谓不能积功累业至〉
〈于敝漏然后补之大荒谓都荒废不治也〉故王者敬日〈敬谓不敢慢也故曰吉人为善唯日〉
〈不足〉霸者敬时〈动作皆不失时或曰时变则惧治之不立也〉仅存之国危
而后戚之〈戚忧〉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
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所悔之事不可胜举〉
〈言多甚也〉霸者之善箸焉可以时托也〈霸者其善明箸以其〉
〈所托不失时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日记识其政事故能功名〉
〈不可胜数〉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
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徳𬨎如毛民鲜克举
之此之谓也〈诗大雅烝民之篇𬨎轻也引之以明积微至著之功〉
凡奸人之所以起者以上之不贵义不敬
义也〈上行下效〉夫义者所以限禁人之为恶与
奸者也今上不贵义不敬义如是则下之
人百姓皆有弃义之志而有趋奸之心矣
此奸人之所以起也且上者下之师也夫
下之和上辟之犹响之应声影之像形也
故为人上者不可不顺也〈不可不顺义或曰当为慎〉夫义
者内节于人而外节于万物者也〈节即谓限禁也〉上
安于主而下调于民者也〈得其节即上安而下调也〉内外
上下节者义之情也〈义之情皆在得其节〉然则凡为天
下之要义为本而信次之古者禹汤本义
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乱
故为人上者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
此君人者之大本也〈慎或为顺〉
堂上不粪则郊草不瞻旷芸〈旷空也空谓无草也芸谓有草可芸〉
〈锄也堂上犹未粪除则不暇瞻视郊野之草有无也言近者未理不暇及远鲁连子谓田巴曰堂上不粪者郊草不〉
〈芸也〉白刃捍乎胸则目不见流矢〈捍蔽也捍蔽于胸谓见斩刺也〉
〈惧白刃之甚不暇忧流矢也〉拔㦸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言不惜十〉
〈指而救首也拔或作校或作枝〉非不以此为务也疾养缓急之
有相先者也〈疾痛也养与痒同言非不以郊草流矢十指为务痛痒缓急有所先救者〉
〈也言此者明人君当先务礼义然后及他事也〉
天论篇第十七
天行有常〈天自有常行之道也〉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
之以理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吉凶由人天非爱尧而恶桀也〉彊
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谓农桑〉养备而动时
则天不能病〈养备谓使人衣食足动时谓劝人勤力不失时亦不使劳苦也养生既备动作〉
〈以时则疾疹不作也〉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贰即倍也〉故水
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祅怪
不能使之凶〈畜积有素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既无饥寒之患则疠疫所不能加之也〉本
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
则天不能使之全〈略减少也罕希也养略谓使人衣食不足也动希言怠惰也衣〉
〈食减少而又怠惰则天不能全也〉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
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薄迫也音博〉祅怪未
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非天降灾人自使然〉故明于天
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知在人不在天斯为至人〉不为而成
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之职任如此岂爱憎于尧桀之间乎〉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
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
谓不与天争职〈其人至人也言天道虽深远至人曽不措意测度焉以其无益于治若措〉
〈其在人者慕其在天者是争职也庄子曰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也〉天有其时地有
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人能治天时地财而用之〉
〈则是参于天地〉舎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舍人〉
〈事而欲知天意斯惑矣〉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
阴阳大化风雨博施〈列星有列位者二十八宿也随旋相随回旋也炤与照同阴阳〉
〈大化谓寒暑变化万物也博施谓广博施行无不被也〉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
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
谓神〈和谓和气养谓风雨不见和养之事但见成功斯所以为神若有真宰然也〉皆知
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言天道之难知〉
〈或曰当为夫是之谓天功脱功字耳〉唯圣人为不求知天〈既天道难测故圣人但修〉
〈人事不务役虑于知天也〉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
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夫是之谓天情〈言人之身〉
〈亦天职天功所成立也形谓百骸九窍神精魂也天情所受于天之情也〉耳目鼻口形能
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耳辨声目辨色〉
〈鼻辨臭口辨味形辨寒热疾痒其所能皆可以接物而不能互相为用官犹任也言天之所付任有如此也〉心
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心居于中空虚之地〉
〈以制治耳目鼻口形之五官是天使为形体之君也〉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
之谓天养〈财与裁同饮食衣服与人异类裁而用之可使养口腹形体故曰裁非其类以养其类是〉
〈天使奉养之道如此也〉顺其类者谓之福逆其类者谓之
祸夫是之谓天政〈顺其类谓能裁者也逆其类谓不能裁者也天政言如赏罚之〉
〈政令自天职既立以上并论天所置立之事以下论逆天顺天之事在人所为也〉暗其天君〈昏乱其心〉
乱其天官〈声色臭味过度〉弃其天养〈不能务本节用〉逆其天
政〈不能养其类也〉背其天情〈好恶喜怒哀乐无节〉以丧天功〈丧其生成〉
〈之大功使不蕃滋也〉夫是之谓大凶〈此皆言不修故违天之祸〉圣人清
其天君正其天官备其天养顺其天政养
其天情以全其天功如是则知其所为知
其所不为矣〈知务导逹不攻异端〉则天地官而万物役
矣〈言圣人自修政则可以任天地役万物也〉其行曲治其养曲适其
生不伤夫是之谓知天〈其所自修行之政曲尽其治其所养人之术曲〉
〈尽其适其生长万物无所伤害是谓知天也言明于人事则知天物其要则曲尽也〉故大巧在
所不为大知在所不虑〈此明不务知天是乃知天也亦犹大巧在所不〉
〈为如天地之成万物也若偏有所为则其巧小矣大智在所不虑知圣人无为而治也若偏有所虑则其知窄矣〉
所志于天者已其见象之可以期者矣〈志记识也〉
〈圣人虽不务知天犹有记识以助治道所记识于天者其见垂象之文可以知其节候者是也谓若尧命羲和〉
〈钦若昊天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者也〉所志于地者已其见宜之可
以息者矣〈所以记识于地其见土宜可以蕃息嘉谷者是也〉所志于四时
者已其见数之可以事者矣〈数谓春作夏长秋敛冬臧必然之数〉
〈事谓顺时理其事也所记识于四时者取顺时之数而令生长收臧者也〉所志于阴阳
者已其见知之可以治者矣〈知谓知其生杀也所以记识阴阳者〉
〈为知其生杀效之为赏罚以治之也知或为和〉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
也〈官人任人欲任人守天在于自守道也皆明不务知天之义也〉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
同也〈或曰当时星辰书之名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
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繁多也蕃茂也〉畜积
收臧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
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
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
乱治乱非地也〈言皆在人不在天地与时也〉诗曰天作高山
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此之谓也〈诗周颂天〉
〈作之篇引之以明吉凶由人如大王之能尊大岐山也〉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
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
行〈匈匈喧哗之声与讻同音凶又许用反行下孟反〉天有常道矣地有
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
人计其功〈道言也君子常造次必守其道小人则计一时之功利因物而迁之也〉诗曰
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逸诗也以言苟守道不违何畏人之言也〉
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饮水非
愚也是节然也〈节谓所遇之时命也〉若夫心意修徳行
厚知虑明生于今而志乎古则是其在我
者也故君子慕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
者〈在天谓富贵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
〈错置〉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
进也〈求已而不苟故日进〉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在其天者
是以日退也〈望徼幸而不求己故日退也〉故君子之所以日
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皆有慕有不慕〉君子小
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星队木鸣国人
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假设问荅无何也言不足忧也〉是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星坠天地之变〉
〈木鸣阴阳之化罕希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以其罕至谓之怪异则可〉
〈因遂畏惧则非〉夫日月之有食风雨之不时怪星之
党见〈党见频见也言如朋党之多见贤遍反〉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并世起谓一世〉
〈之中并起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
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
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物之已至者人祅则可畏也〈物之既至可畏者在人之祅也〉楛
耕伤稼耘耨失薉政险失民〈楛耕谓麤恶不精也失薉谓耘〉
〈耨失时使秽也政险威虐也薉与秽同〉田薉稼恶籴贵民饥道路
有死人夫是之谓人祅政令不明举错不
时本事不理夫是之谓人祅〈举谓起兵动众错谓怀安失于〉
〈事机也本事农桑之事也〉勉力不时则牛马相生六畜作
祅〈此三句宜承其菑甚惨之下勉力力役也不时则人多怨旷其气所感故生非其类也〉礼义不
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则父子相疑上下
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祅祅是生于
乱三者错无安国〈三者三人祅也错置也置此三祅于国中则无有安也〉其
说甚尔其菑甚惨〈迩近也三人祅之说比星队木鸣为浅近然其灾害人则甚惨〉
〈毒也〉可怪也而不可畏也〈此二句承六畜作祅之下盖录之时错乱迷误失其〉
〈次也〉传曰万物之怪书不说〈书谓六经也可为劝戒则明之不务广说万物〉
〈之怪也〉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若夫君
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
不舍也
雩而雨何也曰无佗也犹不雩而雨也〈雩求〉
〈雨之祷也或者问岁旱雩则得雨此何祥也对以与不雩而雨同明非求而得也周礼司巫国大旱则率巫而舞雩〉
〈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筮然后决大
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得求得所求也言为此以示急于灾〉
〈害顺人之意以文饰政事而已〉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
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顺人之情以为文饰则无害淫祀求〉
〈福则凶也〉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
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故日月不高则光辉不赫水火不积则煇
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
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
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
幽险而尽亡矣〈幽险谓隐匿其情而凶虐难测也权谋多诈幽险三者尽亡之道也〉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尊大天而思慕之欲其丰冨孰〉
〈与使物畜积而我裁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颂者美盛徳也从天而美其盛徳岂如制裁天之所禽而我用之谓若曲者为轮一直者为桶任材而用也〉望
时而侍之孰与应时而使之〈望时而待谓若农夫之望岁也孰与〉
〈应春生夏长之候使不失时也〉因物而多之孰与聘能而化
之〈目物而自多不如聘其智能而化之使多也若后稷之播种然也〉思物而物之
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思得万物以为已物孰与理物皆得其冝不使有所失䘮〉
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
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物之生虽在天成之则在人也〉
〈此皆言理平丰冨在人所为不在天也若废人而妄思天虽劳心若思犹旡益也〉百王之无
变足以为道贯〈无变不易也百王不易者谓礼也言礼可以为道之条贯也〉一废
一起应之以贯〈虽质文废起时有不同然其要归以礼为条贯论语孔子曰殷因于夏礼〉
〈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理贯不乱〈知理则其条贯〉
〈不乱也〉不知贯不知应变〈不知以礼为条贯则不能应变言必差错而乱〉
〈也〉贯之大体未尝亡也乱生其差治尽其
详〈差谬也所以乱者生于条贯差谬所以治者在于精详也〉故道之所善中
则可从畸则不可为匿则大惑〈畸者不偶之名谓偏〉
〈也道之所善得中则从偏侧则不可为匿谓隐匿其情礼者明示人者也若隐匿则大惑畸音覉〉水行者
表深表不明则陷〈表标准也陷溺也〉治民者表道表
不明则乱礼者表也非礼昏世也昏世大
乱也〈昏世谓使世昏暗也〉故道无不明外内异表隐显
有常民䧟乃去〈道礼也外谓朝聘内谓冠昏所表识章示各异也隐显即内外也有〉
〈常言有常法也如此民䧟溺之患乃去也〉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
物一偏愚者为一物一偏〈如有不能尽一物也〉而自以
为知道无知也〈以偏为知道岂有知哉〉慎子有见于后
无见于先〈慎到本黄老之术明不尚贤不使能之道故庄子论慎到曰块不失道以其无〉
〈争先之意故曰见后而不见先也汉书艺文志慎子著书四十二篇班固曰先申韩申韩称之也〉老子有
见于诎无见于信〈老子周之守藏史姓李字伯阳号称老聃孔子之师也著五千〉
〈言其意多以屈为伸以柔胜刚故曰见诎而不见信也信读为伸〉墨子有见于齐无
见于畸〈畸谓不齐也墨子著书有上同兼爱是见齐而不见畸也〉宋子有见
于少无见于多〈宋子名钘宋人也与孟子同时下篇云宋子以人之情为欲寡而皆以己〉
〈之情为欲多为过也据此说则是少而不见多也钘音形又胡泠反汉书艺文志有宋子十八篇班固云荀卿道宋子其〉
〈言黄老意〉有后而无先则群众无门〈夫众群在上之开导皆处后而〉
〈不处先群众无门戸也〉有诎而无信则贵贱不分〈贵者伸而贱者〉
〈诎则分别矣若皆贵柔弱卑下则无贵贱之别也〉有齐而无畸则政令
不施〈夫施政令所以治不齐者若上同则政令何施也〉有少而无多则
群众不化〈夫欲多则可以劝诱为善若皆欲少则何能化之〉书曰无有
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此之
谓也〈书洪范以喻偏好则非遵王道也〉
荀子卷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