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万历云南通志
卷十三 寺观志第九
卷十四 

云南通志卷之十三

寺观志第九

编辑

其目二:寺观、仙释。

夫寺观之在天下,虽与治道无预,然其恬淡清虚、萧然寂然之境,有以消人势利之心,故达人高士涉世既倦,往往有托而逃焉者。况刻印具官,持教祝禧,亦制典所不废。高皇帝圣谕谓:佛老之教,阴翊王度。大哉圣谟,包括无外矣。若夫为老氏而至于登仙,为释氏而至于证果,其淡泊之操、凝静之域,又岂浅学所能则识?而欲执箕帚以尾韩昌黎之后,吾恐其力不足而徒自诬耳。故作寺观志,而以仙释系之。

云南府

编辑

寺观

编辑
  • 习仪道纪司长春观。在云南府治南。景泰二年,右佥都御史郑颙、总兵官沐璘合议创建殿字,翼以两庑,仪以重门,每遇庆贺,习仪即焉。〔太子少保兼翰林学士萧镃记略〕:云南长春观,旧在府城崇正门东,图经不载其所始。正统己已春,毁于火。景泰王申,总戎都督同知沐公璘、参赞机务兼巡抚右佥都御史郑公颙相谓曰:长春观为祝釐之所,顾旧址湫隘不称,盍徙而新之?议既克合,即具疏请于朝,许焉。于是沐公偕其弟琮出金若干为之倡,而乡公极力经营劝募,以相其成。中为殿,曰三清,后曰玉皇。三清殿之东西各为殿,曰三官,曰梓潼。其外为门,曰灵星,次为山门,又次为中门。中门之外,左为殿,以庇轮藏;右为祠,以祀黔宁王。其稍后,则左为道纪司,右为斋堂、钟鼓楼、方丈室,与夫廊庑、庖湢、库圉之所,既完以密,而像设、供玩、日用、什器之类,靡不毕备。盖经始于是年四月,而落成于明年八月。总为屋凡若干区,栋字言言,檐阿翚飞,丹垩鲜治,金碧辉焕,高明邃深,环伟轩豁。环而望之,则金马起其左,碧鸡倚其右,后附商山,前临滇池,而太华、玉案诸峯,皆效奇献秀于顾盼之间。命道纪司都纪凌道崇以典祠事,虽不改旧名,而胜槪壮观,视昔百倍,邦人相与叹羡。拓地于阓阓,而居民一无所扰;用工以万计,而役徒不以为劳;赀费以千亿,而上下不知所出。不有以纪之,将何以垂后?乃寓书京师,属真人邵公以正图之,而邵公以请。予惟道在宇宙间,无乎不有,包天地而不以为大,运日月而不以为功,贯古今而不以为久。自黄帝、老氏清净无为之说兴,而为其徒者相与推演之日益甚。故自京圻以远于中州,通都大邑,靡所不备。下至远方,虽僻陋荒忽,穷边侧境,山海万里之外,莫不尊奉。盖其教之行也久矣。然而其兴其废,莫不有数。至若废而复兴,非得其人,则有不能幸成者。此则虽道家之说,有所不能异也。滇南自永乐中刘公渊然以道法显,仁宗皇帝召用之,锡以长春真人之号,而观名因之。既而邵公得长春之传,今上所宠,锡以守玄冲靖秉诚专确志道衍教妙悟静虚弘济真人之号,俾领道教事,眷礼优厚,而斯观适成,固不有数哉。
  • 僧纲司觉照寺。在府城南,俗呼大东寺。
  • 五华寺。在府城中五华山,旧名悯忠寺。元至元初建,云南诸刹之最者。内有楼曰聚远,曰无边风景,曰旷怡,曰竹梧。深处有堂曰泰然,亭曰真意。皆国朝定边伯汰昂曁都督同知沐璘修建。〔沐昂题聚远楼诗〕:开帘见南山,情景偶相得。从来方外游,稍近烟霞客。于兹久延伫,万籁喜俱寂。时来抱琴弹,曲终还对奕。赋诗延景光,煮茗沃胸臆。风凉雨初歇,渺茫烟水白。览之意不尽,徜徉聊自适。缅怀陶远徒,千载留遗迹。恍若在匡庐,遂此山林癖。〔沐璘题真意亭诗〕:高亭屹立五荜巓,虽在人寰地自偏。心远已能忘世虑,意真聊得复吾天。望中归乌飞吟处,菊外南山落酒边。莫道陶翁今寂寞,此中兴味夜依然。〔都御史郑颙和旷怡楼诗〕:上人栖迹云霞中,楼居背倚青芙蓉。映帘花木四攒绕,深幽雅称金仙宫。古闻滇阳擅佳丽,五华特秀西南丛。沧波远引势吞吐,城阐俯瞰烟溟濛。楼台万井互参列,浮图百尺高凌空。面前图峦总奔附,嵯峨宛若君山峯。〔参政姚肇游五华寺诗〕:五华山高几千尺,快阁凌空近奎壁。朱阑倒映岩壑间,露浥岚光翠堪挹。〔长史胡粹中晚入五华寺诗〕:向晚寻幽寺,明霞飞远林。四山新雨歇,一径缘苔深。松老齐僧腊,泉鸣和梵音。堦前两驯鹿,去住识禅心。〔童轩登五华寺戒上人楼诗〕:乘闲时倚远公楼,一段风烟豁醉眸。山色遥连梁岳晚,潮声初涌海门秋。酒旗城郭西风急,禾黍人家宿雨收。莫怪吟馀重回首,五华东北是神州。
  • 太华寺。在府城西碧鸡山腹,元僧玄鉴建。俯瞰滇池,旁近以寺名者,曰太平,曰罗汉,曰普贤;以庵名者,曰即心,曰松隐,曰悟空,而惟太华寺为最胜。寺内有碧莲方丈,亦玄鉴所建。一碧万顷阁、思召堂,俱僧人佛财建。〔沐昂游太华寺诗〕:胜日寻幽入太华,奉陪旌节兴尤嘉。慈云长护堦前竹,法雨先开槛内花。百尺寒泉如泻练,一杯春酒胜流霞。清时正尔堪寻乐,不管风吹乌帽斜。〔沐璘诗〕:连日看花兴未穷,踏青又到梵王宫。半空紫气千峯出,十里烟霞一迳通。窗影暖摇松桧日,园香晴度杏花风。颜游不为东林社,要与边民乐事同。〔沐僖诗〕:七年不到此名山,今日来游且尽欢。新构僧楼宜远眺,旧题诗句喜重看。一林岚气侵衣润,万壑松声入耳寒。滇海茫茫极夕照,几回翘首倚橺杆。〔定襄伯郭登诗〕:太华山高处,金银佛寺遥。断崖吹石雨,虚阁贮松涛。入社还拨酒,临溪欲弃瓢。白头僧自老,闲坐说前朝。〔都御史郑颙诗〕:并辔同登湖上山,馀生又得片时闲。花枝不改年年色,须发惟添种种斑。竹树烟云诗兴裹,风帆沙乌酒杯间。跻攀未厌穷幽兴,日暮何妨秉烛还。〔潘仁诗〕:天风吹鬓酒初醒,太华峯头且共登。山色惯迎逃世客,虎声常送渡溪僧。定中龙去云生钵,梦裹猿啼月在藤。最爱石窗风雨过,早凉先到读书灯。〔督学蔡云程诗〕:太华峯连云水乡,丹泉翠璧树苍苍。林寒乍见天花乱,晚霁犹看佛日长。松奏临风添度曲,烟光凝槛促飞觞。空门欲去仍多恋,却望诸天隔上方。〔郡人郭文诗〕:晚晴独倚㫋檀阁,烟景苍苍一望开。湖势欲浮双塔去,山形如拥五华来。仙游应有飞空舄,僧去宁无渡水杯。不为平生仙骨在,安能躬诣妙高台。〔督学彭纲诗〕:珠林隐青莲,上与云为党。弃舟策短舆,取道收奇赏。登登绿蹊曲,坐坐芳亭爽。谷花喷异香,岩泉送清响。楼殿郁嵯峨,门庭净宏敞。山僧各自好,开轩当沆漭。穷年治官书,暂此息尘鞅。况当使君行,共缘残往。佳境幽会更,酒到饮须强。碧鸡已去遥,青松常自长。〔沐僖题一碧万顷阁诗〕:华峯屹千仞,俯瞰昆明池。池吞三百里,茫茫浩无涯。有阁峯之巓,雄檀湖山奇。天光湛窗几,云景明轩墀。时当景新霁,一镜无织疵。空濛倒万象,冲漠涵二仪。烨如金芙蓉,置在青琉璃。像有石门秀,襟抱旷以夷。寥寥绝尘想,心境淡相宜。
  • 圆通寺。在螺山下盘谷间,穷幽极阻。内有轩,有楼,有亭,有雪窟,各依崖穴为之。后有潮音洞,深黑莫测。尝有人燃炬入其中,行两日,阻水而返。〔元廉访使李源道记〕:滇城之北陬一里许,有岩曰盘坤。谽谺玲珑,万石林立,一峯屏峙,势如偃箕,极其幽胜。下且衍,可庐可栖。有寺曰圆通,云南行省左丞阿昔思公之所新也。公之言曰:宥人不德,少也来斯,老于斯。繇微以曁乎显,报称无所。尝据𧧐输愿,崇建殿字,庄严梵身,招礼苾蒭。上以祝皇帝无疆之寿,下为元元祷祠,使岁无札瘥,时和年登。此楼,楼之念力也。往昔蒙氏窃有兹士,岩洞穴,蛟潜其中,在为民害。蒙即岩而寺曰补陀罗以镇之,而蛟害息。俚俗传闻如此。几甲寅,世祖皇帝天戈南指,十𧸘六诏,稽愿厥角,望风来庭,六龙既北。明年,馀寇陆梁,而寺毁于兵燹矣。自是为蓬藋之墟,蛇豕之家者,馀三四十年。公与其叔父临安路治中阿的木,始谋而大之。会叔去世,公一以底办自任。大德五年己丑岁,乃基岩之巓,创观音殿三楹。由西行,蹑虚而登,高朗雄丽,山川城郭,一目可得。岩之南,建殿三楹,以庋藏经舟,致于杭,上所赐也。又南,为殿三楹,像释迦其中。又南,为重屋,栖钟其上,树两塔其旁。金碧丹雘,尡耀夺目。门闳斋寡,庖湢庾廥,丈室云堂,跂翼左右。后土有祠,常住有田,汤沐有室。卉木篁竹,果林蔬图,映带后前。皇庆元年壬子,天子赐玺书,嘉乃用心。延祐六年,岁在已未,工始落成。住持僧佛日、圆照等,执行高洁,宗风振焉。其年,走由翰林,蒙恩廉问南方。公方受代,屡以寺无刻文为请。尝试论之:大雄氏之教,行乎中国子有馀年。顾其书之多,又不知其几千万言。其言高,其教宏,大学者罕能尽通。其说。自昔帝王多尊礼之,以启神武不杀之仁。盖其性善一言,有与儒合。淑人心而美风教,际天蟠地,薄海内外,与南化并行,无间遐迩,罔不奔走崇奉之者。滇以南,俗尚狰狞,喜格阙攻夺,刑教所不能束,而奉三宝尤至。户有梵,昕夕熏燎,钟磬声相闻。少老牢自持律,不轻毙一蚁。岂非三恶、八难、十缠、九恼之戒,有以革其面而律其心欤?所谓性善之报,其油然而生矣。嗟夫!佛之力庸可既哉?公之是果也,举大善以介繁禧,不于已归而国乎?归而含生是归,又岂凡夫所可及者?予既纪新修颠末,复申言其故,庶徼福灵,惩恶劝善,来者益起信焉。故为之记。〔沐璘诗〕:螺岩深处事幽潜,雪色轩窗翠竹帘。老鹤有时鸣苏迳,白云终日宿茅檐。地炉毁芋灰烦拨,石鼎煎茶火旋添。几度玄谈成坐久,不因风景解相淹。〔郑颙诗〕:公馀扣禅关,寻僧向何处。雪洞闻清香,悠然淡忘处。眷此空寂门,徘徊未能去。安得支遁流,一转圆机语。〔大学士夏言诗〕:古寺翠崖阴,危亭绝顶临。鹤窠松有梦,云出崘无心。仄迳扳萝上,丛台刻竹吟。南蛮秋日暝,哀响答𤠔音。〔都御史顾应祥诗〕:平生踪迹遍尘实,又向滇南此看山。云拥数峯环寺立,烟开一迳傍城湾。翻怜我亦游方外,始信僧能出世间。坐久物情皆自得,兴来诗句未应悭。〔副使胡尧时诗〕:亭开石壁阴,春服此登临。探古得岩迹,参禅起道心。冈高应凤过,海近有龙吟。静听林间岛,时和自好音。
  • 常乐寺。在府城南。俗呼东寺。
  • 慧光寺。在府城南。俗呼西寺。二寺俱唐贞元初弄栋节度使王嵯颠建。各有白塔,高十三丈。其慧光寺塔,弘治十二年冬地震,十七年太监刘昶幷滇人募众重建。二塔对峙,最壮远观。
  • 筇竹寺。在玉案山。唐贞观初建。其寺深邃,花木竹石,幽雅可掇。相传昔有人于此见数僧甚异,就之不见,但见笻竹数本,遂即地建寺。〔郭文诗〕:玉案山中寺,来游属暮春。轩窗交竹树,楼阁涌金银。僧爱能诗客,花娇殢洎人。兴阑留偈别,归骑拥芳尘。
  • 大德寺。在五华山东。〔副使周鉴重修记略〕:大德寺在黔城祖遍山之巓,传者谓前代金仙氏卓锡于兹,特方丈尔。大德间,尚人释陀连增广殿庑,颜以佛像,号曰极乐宝宫,与寺之圆通、五华相对峙。虽䂓制有未若,而灵贶则过之,黔之人岁时禳灾祷雨者多归焉。厥后更名大德寺,因前修于大德间而得名也。国初,寺之地半为昆明县治,由是殿宇大废,仅存者前殿之与门庭而已。天顺丁丑,县亦他迁,其地复归于寺。居士何仲渊慨然有志重建,乃请于总兵官沐公廷章,公如其请。仲渊遂市材集工,相基拓址,兼县治而一之。中建大殿,外建两庑,僧茇有舍,官憩有馆,登眺有楼,庖福有所,百凡毕备,墙垣四周。经始于戊寅年九月,讫工于己卯年六月。
  • 白龙寺。在府治东。
  • 地藏寺。在府城东。宋末蜀僧永照、云悟建,宣德四年僧人道贞重修。
  • 妙应寺。在广烕门外二里。
  • 华亭寺。在碧鸡山。元延祐中僧玄峯建,国朝景泰四年太监黎义重修。〔张𬘘诗〕:行过松溪与世分,华亭楼阁映青云。何当海阔天高处,长倚禅林作隐君。
  • 文殊寺。在府城北五里。五代时僧赟陀见文殊,现其地建寺。
  • 涌泉寺。在文殊寺北商山之麓。
  • 圆照寺。在玉案山腹。有大杉三株,絜之数围。〔彭纲诗〕:尘中望葱蒨,欣然生赏心。聊于忙取暇,行到寒溪浔。还转逢小桥,崖分见茂林。白云拥萧寺,正在山之岑。登登不辞倦,历历意所歆。好花散丽绮,流水送鸣琴。耽耽殿庭广,窅窅岩扄阴。山僧迎到客,游人爱闲禽。兴尽下山来,樵歌有好音。〔沐昂诗〕:东风吹柳拂扄纱,一入祇园景最佳。惟爱日长山寺静,小窗开遍杜鹃花。
  • 宝昙寺。在玉案山腹。
  • 宝印寺。在玉案山,永乐十三年僧慧峯建。
  • 宝珠寺。在玉案山,前有瀑布。
  • 云居寺。在玉案山。
  • 妙高寺。在西山,制宏景幽,太监梅忠建。
  • 宝华寺。在西山普坪村。
  • 妙湛寺。在官渡。
  • 海源寺。在西山,元平章脱懽普化建,内有大悲阁,木刻千手观音像,下有龙湫,凡遇雨旸愆期,祈祷累应。〔沐昂诗〕:览胜游兰若,心清俗处忘。经馀闲贝叶,僧定静禅房。夕照明花坞,春波漾柳塘。徜徉应得趣,显咏付诗章。
  • 龙华寺。在府城西梨园村,元平章政事答鲁麻建,宣德间重修。
  • 偏觉寺。在玉案山,又名小筇竹寺。
  • 黄龙寺。在西山。
  • 灵应寺。在金马山麓,正统二年建。
  • 归化寺。在金马山腹,成化问黔国公沐琮建,内有礼宾亭。
  • 安国寺。在府城南七里许,唐宣光五年建。
  • 法定寺。在官渡,永乐间建。
  • 商山寺。在府治北门外。
  • 金井庵。在普吉村。
  • 玉泉庵。在石鼻村。
  • 宝华庵。在涌泉寺。
  • 清真寺。有二,一在崇正门内,一在崇正门外,俗呼礼拜寺,俱元平章赛典赤建。
  • 昭灵寺。在黔宁庙下,洪武间建。
  • 贞庆观。在府城东三里,宣德间改建。〔侍读学士周叙记略〕:太傅黔国沐公偕弟都督公,以世动镇云南,绥怀夷落,民物丕阜。顾瞻东城,实为通衙。朝廷诏命之颁布,皆于是奉迎。朝臣使节之临莅,皆于是出入。非有崇宫邃宇,不足以壮上下之伟观。乃即真武旧祠,思新而大之,而难其人。询谟于众,谓非得奉玄教者不可。遂命耆民诣长春观,请今长春刘真人弟子道士蒋日和主之。日和至,揭虔妥灵,夙夜不懈,募材鸠工,经营劬觔。中建真武殿,而峙真庆阁于其后。凡门庑藏殿之制,一时俱举。穹崇磊砢,翼翼巍巍,丹碧髹垩,照耀远迩。东郭之间,辉然增胜。而商山、金马、碧鸡诸峯,悉若献奇舒秀于檐楹窗户之表。入其境,瞻望其胜者,莫不遂其伟观。而向之所谓诏命之所奉迎,使节之所出入,又皆由是有攸止焉。且足以见云南民物之富,而成事之易也。然非黔国之审于择人,日和之勤于其教,亦讵克尔耶?。
  • 龙泉观。在龙泉东,旧名龙泉道院,洪武间黔宁王建。
  • 玉泉观。在府治北板桥驿。
  • 三元宫。在府治东城外。
  • 习仪应护寺。在富民县南四里,习俨即之。
  • 灵芝寺。在县南二里。
  • 观音寺。在县东二里。
  • 法华寺。在县北五里。
  • 觉海寺。在县南四里。
  • 普济寺。在县东五里。
  • 东岳观。在县北一里。
  • 南岳观。在县南半里。
  • 习仪僧会司法明寺。在宜良县城东隅,唐僧摩伽陀建,永乐二年重修,习仪即之。
  • 白莲寺。在县东南四十里,唐时建,永乐间重修。
  • 云泉寺。在县城南二十里,永乐间建。
  • 万福寺。在县西三十里,弘治间重修。
  • 水莲寺。在县北二里。
  • 岩泉寺。在县西岩泉山。
  • 温泉寺。在县北三十里,下有温泉。
  • 真武观。有二:一在县北半里,永乐间建,嘉靖间重修;一在县南三十里。
  • 涌泉庵。在县西北五里,有泉三池。
  • 蓬莱庵。在县北八里蓬莱山顶。
  • 习仪圣化寺。在罗次县东北二里,习仪即之。
  • 玉龙寺。在县东南十里,永乐间建,嘉靖间重修。
  • 灵通寺。在县南二十里。
  • 罗汉寺。在县南三十里。
  • 大觉寺。在县治南三十五里。
  • 吉祥寺。在县南三十里。
  • 虎谿寺。在县北二十里。
  • 玉泉寺。在县炼象关。
  • 真庆观。在县北练甸屯。
  • 穹荡庵。在县穹荡山。
  • 月影庵。在县东山。山如月影,故名。
  • 习仪僧正司法轮寺。在晋宁州西南隅。宋时建,习仪即之。
  • 盘龙寺。在州东五里,布政张𬘘更其额曰具足禅院,有记。天地之间,人类甚夥,基保养辅翼之道,不惟中国圣人兴教化以移风俗,虽远城殊类,其间亦有卓行异识,超出群伦,能因其俗而导之者。盖五兵之惨,四夷为甚,彼性若豺虎然,因不可以仁义喻也。故佛氏以因果之说,倡于西方,流于遐迩,得其说而悔其过者,不为不多,然而冥然无知,悍然不顾者,犹尔也。西南诸种,曰僰,曰爨,曰獠,曰夷,而旁孽庶丑,又不可悉纪,独僰人修缮刹宇,寻袭师宗,事佛惟谨,馀种皆不之信,盖其气习使然,无足怪者。洪武王戌,天兵下云南,予首沗藩政,地僻俗殊,每寥寥无与语,暇则径诣诸山,见其宏丽整饬,宛如华制,辄心目洒然,忘其于旅也。明年癸亥夏五月,省事晋宁,此州之东不逾十里,有山深秀,万松织翠,无隙可窥,中有胜刹,亦可谓宏丽而整饬者,遂宿院之西轩,与僧夜话,问其兴制之由,知有崇照号莲峯者,实经始于至正之丁亥,而同志无文等相之。庵本一湫,有龙宅焉。照公祝之曰:吾谨候于水左,寺果不成,当有异兆。不然,道场其在此矣。凡候三画,夜竟无所见。于是遂致其土水之功,而名之曰盘龙,迄今三纪。照之嗣祖源,克肖厥师,肯构之心,有加无替。凡今视之,佛有殿,禅有堂,肃宾有筵,居憎其室。高者为阁,敞者为轩,幽邃者为寝,而华且泽者为金碧彩黝。维其矢心之专,致力之久,故其所成者,如此其完且美也。今思其始而推其终,照之德,源之功,皆吾辈之所不敢忘,第恨无言以示于后焉。子应之曰:庵之得名有是乎?盖山川之迹,古今或异,而法之在世者,固自若也。一锡之所,或创始焉,或继述焉,随其所愿,各已具足。而性之本然者,又岂有不具足者哉?宜以庵为院,更其额曰具足,庶不负尔续灯之志矣。一日,祖源来请曰:晋宁经值兵燹,而寺不毁,源与二三子与有幸焉。意者此土之荫其远乎?是不可以无辞,敢请。予既悯诸夷之寡识,而喜僰人之易化,特为叙其本末,俾归而纪诸石。
  • 万松寺。在州东五里。
  • 罗汉寺。在州东五里。
  • 观音寺。在州西一里。
  • 金砂寺。在州金砂山元时建。
  • 海宝寺。在州北七里。〔杨滇诗二首〕:客行频过古宁州,此际初寻海宝游,渔父帆摘船作宅,仙人台榭石为楼。峯头挺见长安日,濯足真夸万里流。图画眼前看不尽,蓬瀛物外祇须求。横紫烟光凝上方,人家宛在永中央,一重一掩肺腑地,某水某丘游钓乡。忆我频年枉书札,与君连曰醉壸觞,诗瓢不似仙人瘦,大雅堂高接盛唐。
  • 万寿观。在州阳城堡内。
  • 习仪遍照寺。在归化县东南,洪武间建,习仪即之。
  • 白云庵。在罗藏山。
  • 习仪元亨寺。在呈贡县西南一里许。
  • 归正寺。在县东南二里。
  • 北山寺。在县北一里。
  • 习仪僧正司虎丘寺。在安宁州治北三里。布政张𬘘更其额曰妙果禅院,〔有记略云〕:佛以大悲大愿弘济群生,能示人以妙因,而不能必人以妙果。非不能也,奈人之不修何?今学者因戒以生定,因定以生慧,必能尽其所因,斯能证其所果。然而或者瞋目攘臂,贪婪俱作,视诸戒蔑如也。顾虽加之以神咒,而迷缪胶固,犹或不足以拯之,又何以成其定慧之果哉?是知富贵福泽所以为世之因果者,特在夫人之自取尔。方便有大门,修行有正路,能从者佛不尔拒,不愿者亦不强也。安宁本螳乡川,州北山麓旧有虎丘寺,乃土官董赐参礼之所也。洪武王戌,天兵下云南,董赐率先归附。既而诸部复叛,云南城守甚孤,乃能拔出群辈,举家来附,仍偕守兵时出战御,迄事定,赖其力焉。于是大将褒之以书,承制俾署鹤庆府知府,又召其州之子弟从戎,锄强抚顺,屡有奇绩。事闻,加授世袭指挥佥事,两觐天颜,宠锡蕃银锦缯帛以百计,楮币以千计,衣带皆出内府,又岂非奉佛之果乎?妙果如此,可更虎丘之额曰妙果禅院,佛殿曰慈光,寿殿曰祝祷。鸣呼!世之十习六报,皆众生迷妄所造,火坑毒海,其苦无涯。而妙果法门,上不在空,下不在水,近在州里之北,可以企而望之。欲超脱者,或望门瞻叩,或向座饭依,但能起一念善,不逆天命,不忘父母,不犯国法,则必有殊胜之报。谓予不信,请以董氏为征。
  • 曹溪寺。在州西北十里葱山,山傍有湖水一脉,潮汐如期。〔修撰杨慎夏日曹溪禅房卧疾喜禺山张子见过诗〕:安石登山携汉妓,维摩卧病对胡僧。花官夜气清丹壑,树抄泉声落翠层。肯泛浪舟来宝筏,还邀白曰繋金绳。玄言寂寂倾莲漏,微月娟娟隐慧灯。
  • 法华寺。在州洛阳山,段氏建,即凿罗汉之所也。〔扬慎游法华寺晚归再饮遥岑楼诗〕:罗崎绊山游,云林意转幽。苔愁金屐齿,花妒锦缠头。阳焰红将敛,晴岚翠欲流。清樽兴不尽,邀月坐岑楼。
  • 龙宝寺。在州治东三里。
  • 玄帝观。在州治石宝山右。
  • 习仪佑圣殿。在禄丰县北。
  • 三清殿。在县北。
  • 大极观。在县北。
  • 万融寺。在县西。
  • 龙顶寺。在县北十五里。
  • 习仪僧正司慈照寺。在昆阳州北。
  • 万寿寺。在州西三里。
  • 普照寺。在州西六里。
  • 龙泉寺。在州东十里。
  • 仙鹤寺。在州北。
  • 战胜寺。在州东。
  • 大云寺。在三泊县南四十里。
  • 朝阳寺。在县西四十里。
  • 习仪高真寺。在易门县守御所城内。
  • 观音寺。在所治西二里。
  • 习仪僧正司宗镜寺。在嵩明州北蛇山。
  • 法界寺。在州西五里灵云山。
  • 凤谿寺。在州西南。
  • 妙峯寺。在州东十五里。
  • 白龙寺。在州南十里。
  • 地藏寺。在州东二里。
  • 舍城寺。在杨林城西。
  • 玄天观。在杨林城东南。

仙释

编辑

〔唐〕

编辑
  • 道清。姓杨,滇人。殉道忘躯,日课经典,感现观音大士,遐迩钦风。渔者焚其纲,酒家隳其具者,以利物为心。蒙氏册为显密融通大义法师。一日,微哂而化,火中彩云盘磺,舌根不烂,如红莲然。
  • 脱空。讳觉胤,戒律高洁。母亡,庐墓,刺血书经,卓锡五台。尝游滇池,住一庵,名乐道。后归五台,沐浴焚香而化。三日,面如生,异香馥郁。化所忽生灵芝三萼,获舍利子百馀颖。

〔元〕

编辑
  • 赵迦罗。昆明人。世精阿叱力教,尤通梵经。大德间,乡有蛟化为美少年,尝淫妇女。父老请治之,即遣黑魄胡奴擒至,以水噀之,蛟见其形,因斩之。胡奴云:即大黑天神也。后不知其所往。
  • 莲峯禅师。名宗照,至正间得道人。晋宁东山相龙湫中可建梵刹,乃迁龙于东岸,遂建寺,名盘龙。又建一塔,跌会其中。忽一日沐浴,呼寺僧祖源书偈云:三界与三涂,何佛祖不游。不破则便有,能破则便无。投笔而化。三日,其体温软如生,祖即塔中布漆之,时放异光,因知其有舍利,窃之,光遂灭,迄今真形宛然。远方闻其灵异,常斋香物来献不绝。

〔国朝〕

编辑
  • 永亨。字道隆,昆明人。住山三十馀年,化后舍利无数。
  • 云山和尚。昆明人。自幼居禅林,精戒行。宣德间,授憎录司左觉义,遗召至京师,槟说菩提妙义。钦归大学士金幼文、武襄公俱有诗赠之,黔宁忠敬王尤礼重焉。
  • 刘真人。名渊然,赣州人。将诞时,祖母梦紫衣道人入其妇室,寻生子。年十六,师赵原阳,原阳奇之,授以玄秘,埒召风雷,役使鬼物。既而又授以金火返还火丹之诀,栖神炼气,神悟超然。洪武间,被召,赐号高道,擢右正一。永乐初,迁左正一,建金箓大斋,有醴泉、甘露、鹭、鹤之瑞。无何,谪滇南,凡滇民灾患,皆往求济。洪煕初,召巡,赐号长春真人。
  • 邵真人。名以正,晋宁人。将诞时,母感梦玉桃之异,自幼丰神秀颖,超然物表。时长春真人寓滇,遂往师之,尽得其道。被召,历至灵演法左正一,赐号弘济真人。

大理府

编辑

寺观

编辑
  • 习仪僧纲司普宁寺。一名无量寺,在府治南三百武,有印,习仪即之。国初汝南王建。
  • 道纪司栖霞观。在府治西北,宣德七年刘渊然之徒芮道材创建,有印。
  • 阿叱力僧纲司大我寺。在府治南,有印。
  • 朵弓薄道纪司银相寺。在府治北五十里,有印。
  • 感通寺。在府城南十二里,又名荡山寺。汉时摩腾竺法兰由西天竺入中国时建,有高皇帝御制诗十八章,碑于殿前。今不敢与臣下诗并录。有〔僧无极记略〕:洪武十四年,上以颖川侯傅公董六师征云南。既平,以西平侯沐公保麓之。越明年,又以吉安侯陆公镇大理,昭勇将军郑祥为大理卫指挥使,中顺大夫杜瑜为大理府知府。于时臣无极请归钦篆御赐诗一十八章幷序记,将欲石刻荡山,永传不朽。指挥使曁太守曰:然。乃拜手稽首而言曰:我皇御宇,譬如日月之无不照临,万邦统焉;譬如天地之无不覆载,万类囿焉。万机之暇,赐雅以长江之韦,奎章灿焉;赐臣以苍山之诗,琳琅响焉。虞书之所歌,周雅之所咏,孰知其古与今也。然圣上之所以崇上佛法之意,岂臣无极之所得窥其万一。虽然,敢不勉焉。谨拜手稽首记。〔张𬘘奉命存问存无极有记〕:洪武壬戌,天兵下云南。明年,取大理。大理为郡,负山面海。由唐以来,蒙段氏据而有之,殆六百年。二氏皆白人,西南夷为类虽杂,知文教者惟白焉。其俗事佛而尚释,段氏有国,用僧为相,或已任而更出家,故大理佛教最盛,而僧之拔萃者亦多收附之。初因见其地多浮图,人皆善良,故有征无战,其梵字婚流,悉获安堵。律师无极,能知性学,兼通词章。岁次癸亥,率其徒入觐,上大怪,试以词赋,皆立就,屡宠锡之。曁命为僧官,重以奎壁天章,所以光贲之者甚备。无极本居感通寺,寺之由来尚矣,而石有未记。岁庚午,无极持状请曰:大理山明水秀,称于前闻。城西南陬可六里许,有荡山寺,又名感通寺,宗辈相传为汉摩腾、竺法南由西天入中国时所建,或又为李成眉贤所建。至蒙氏时,有僧赵波罗更葺之。元末兵燹,而中殿世尊火烛不及。后段武威公感其异,因旧址构殿,而华饬有加焉。中殿之后为大藏,北有香积,南有法堂。无极居香积之北,曰白云、方丈,其馀芸房花坞,景之奇胜,不可枚举。然一事最为灵异,此寺所成之日,住持者焚香默祷,一夕有佛像自城中飞来,奠于位,即今大雄殿未燔之佛也。此寺奇异,愿为记之。予曰:寺之得名,岂非以是灵异而称之乎?且佛像之设,可谓寂然不动矣,而一念之顷,遂能致之,故能感则土苴为神奇,不能感则神奇为土苴。学佛者知此,诣真空之境,如在给孤独园,盖不止于飞来而已,神而明之,在其人焉。无极名法天,受法于海印,海印受法于断崖,断崖受法于高峯。今文瑚、文熹、文齐、文彦,又无极之惟肖者也。所奉御制,悉刻诸石。然则兹土荷国洪荫,加于诸方,则其祝釐以报洪庥,应无止极也。〔逯昶道中望荡山诗〕:入关地平少丘坂,旌旗微茫城尚远。碧水渔洲白日寒,黄虚旗店秋风晚。半山佛寺郁嵯峨,树色溪声云气多。不得饭依此中住,几回焉首暂经过。〔沐璘游咸通寺诗〕:暂停绛节访林陬,芳树阴阴曲迳幽。泉带落花飘洞口,月明积雪烂岩头。玉壸泻酒春凝斝,石鼎分茶雾满瓯。禅院参差三十六,恍疑身到洞天游。〔布政使陈文诗〕:玉镜光涵千岭雪,宝花香发满林风。〔御史刘信诗〕:三月阴岩明霁雪,六时香雨落天花。〔修撰杨慎梦游感通寺简董西羽诗〕:李白题诗寺,文萧写韵楼。海光浮树杪,山翠滴床头。热想寨泉濯,春曾煖谷游。暝铜萝月下,清梦一相求。
  • 崇圣寺。一名三塔寺,在府城西北一里,莫详其始。有三浮屠,其一高四百馀尺,十六级,旁二浮屠差小,各错金为顶,顶有金鹏。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以此压之。唐开元元年癸丑,南诏请唐匠恭韬、徽义重造。国朝正德九年五月六日,地大震,城中墙屋皆倾仆,中塔裂二尺许,人谓塔将仆,旬日复合。寺中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氏民董善明者,吁天愿铸。是夕,天雨铜,无欠无馀,仅足铸像。像成之日,五色光瑞,覆盖全境。门内有楼,上悬鸿钟,声闻百里。一方晨昏作息,视以为节。南诏建极十三年造,为唐咸通十三年也。〔元李源道记〕:太素雕而皇极立,大明昇而烟火熄,圣人作而海宇一也。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以仁圣之资,贵介之弟,肃振天威,奋扬神武,大举六师,亲征云南。一鼓而出萧关,再驾而克大理。西南夷之巨防,段氏国之馀三百年。天戈一举,望风底定,而居民安堵,不知有兵。段氏族属,皆有保宥,使永其世祀。巍巍乎圣人之一海字,神武不杀之仁,振古蔑以加矣。南方既平,悉郡县之,控以大阃,大理亦釐为一郡。段氏之先,佛力攸赖,蒙被世祖好生之德,一门生聚,不陨锋镝。于是发大愿,建佛字,以祝我皇上万世灵长之祚。寺在郡之点苍山下,蒙氏所创也。寺既灾,武定公为檀越,出己财缮治庄严,经像殿庑,焕然复新。三塔峙立,金碧交辉,巨丽与山埒,望之如崑间状。舍田供僧,日百许人。住持僧曰觉性,亦两被玺书覆护,寺益顾矣。余自翰林出参滇省,隆遣介走书请曰:昔者赵清献公知杭,以龙山妙因院为钱氏表忠观,文忠苏公作碑,以记镔氏之动。我先人臣属天朝,勤劳王家,建崇圣佛刹,思报国恩。敢请太史之文,如钱氏故事,刻先氏功德,以垂示方来。予按吴韯,国钱俶三世,历八十一年,以十三州地归命于宋,未闻有宣力之功也。段氏以三百年幅员万里之士,纳款于我朝。癸丑之后,厥祖摩诃罗嵯奉命四征不庭,至于宋境,深入邕管、安南之区而死于事。中统初,武定公入觐,上嘉之,锡以金虎符牌,领旧士。受命以来,益自奋励,抚绥蛮夷,奖錬士卒,攻鄯闱,下拓城,克新兴,取寻甸,挫舍利畏三十万师于滇海之上,破释多罗十馀万众于洱水之滨。有制褒之日,段实款附而来,忠勤益著,庸示至优之渥,以彰同视之仁。大哉王言,以见公之忠,动简在上,知当不在钱氏下。顾斐然之文,不足以发明其趋,惜无文忠公之笔。继参大政,始终七观阙庭,赏赉无等,为大推重,生荣死哀,以裕厥家。诸孙之为方伯连帅者,又十数人。鸣呼!国家所以待段氏之意,可谓渥矣。岂佛之力有以阴助之乎?而段氏所谓思报国,思者将安取衷也?尝试论之,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法天地以行其道,而运不息之机焉。犹如雨露不择地而坠,庶类蒙之以生植,无非过化存神之妙。盖有无迹之迹,不然而然矣,何尝责报于人哉?人蒙厚施而不食其报,亦理之常,无足怪者。而西方氏之法,至神无私,有感必通;正智无情,在机必兆。面有善恶之报,为段氏之子孙者,无他焉,在乎迁善远恶,毋羞尔祖,厉尔民,以悲愿悯生识,以忠励报国家,如斯而已矣。夫如是,天其必有以祐庇之,我佛果有以阴相之。天人相感,将见披尔休风,介尔冥福,不特若子若孙克永其世,祝一方生民咸臻仁寿之域矣。乃系以诗曰:苍山址兮洱水濡,蔚绀宇兮浮青莲。旃旜赫兮廨祇园,白毫相兮紫荆田。维能仁兮天中天,日证果兮道本圆。慈航泛兮达泥莲,惠炬烛兮光大千。千亿化兮同一原,八万总兮归一言。趋众妙今观八埏,矧南荒兮渺乎滇。启香城,结胜缘,利含生兮福黎元。鲸息波兮蛰在渊,扬大法兮尊大仙,帝龄永兮万斯年。〔国朝程本立过三塔寺诗〕:眼中城郭与山川,坐我江南罨画舡。云气半峯飞白雪,水光一镜落青天。野墙㯶树人家住,官路梅花驿使传。最是禅房听梵呗,此心能洗百忧煎。〔冯诚游诸佛刹诗〕:昔定诸夷汗马劳,烟尘不动解征袍。两关虎踞吞沧海,三塔龙飞上碧霄。爨僰远降来岁贡,甲兵永镇栱天朝。水光山色升平日,仰戴皇风万古高。〔杨慎会宿三塔寺得飏字诗〕:命驾候晓月,骈装传晨飏。眷兹名山游,不惮峯磴危。香界枕苍麓,窣波簪洱湄。再临圭籥换,剡若尘刹移。今夕复何夕,良期偕心期。玄言倾彼已,清襟照等夷。金声掷铿然,玉德交温其。飞栖迥异林,羽毛夙同池。沧浪我缨歌,城阙子衿诗。愿言附三岛,相寻方蓬陲。人生忽若寓,无令白日驰。
  • 瑞鹤观。在崇圣寺左,嘉靖间建。〔修撰杨慎记〕:点苍山应乐峯之下,三浮屠之次,有瑞鹤观者,本崇圣寺之遗址。寺在唐贞观间,为屋千楹,既更朝代,存者无几。皇明嘉靖间,郡人御史吉谿公元阳,始经营之,尽捐家资,兴废补敝,数年之内,殿阁楼庑,视旧有加,一方快睹,人心懽悦,乃大建齐醮以落之。斋之初晨,祥云弥天,竟日不灭,帅堂蜡炬,不火而燃,聚魂之处,神虎现形,双鹤翩然,集于殿脊,老幼哗呼,顷之乃隐。众谓天贶昭灼,宜复旧观,公遂庀材鸠工,孹画位置,中建上帝阁,阁之四周,白石扶阑,以严台级,后为玄元殿,又后为三清殿,各有翼室,以处羽流,左为二楼,曰群仙,曰青青,右为二室,曰监斋,曰钵堂,前为桥池,桥前为四圣殿,为三门,门外为六帅堂,堂下有龙虎门,亦各有庑,以备法像,在左左者,曰师真,曰真官,在右右者,曰文昌,曰神虎,北出二殿,为三官,为斗母,又北为三檐茵阁,以蔽亏疏,上奉真武,下安灵官,阁左为台榭,曰望仙,阖观圣像,类多泻铜涂金,间有塑者,亦出良工之手,瞻者莫不起敬。先是公梦神人三十六,于云端下大木,去地丈许,悬空而止,及规画正殿,相广高卑,累石丈许,乃得架屋,果与梦符。兴建以来,工大费钜,力尽一家,赀罄累世,弟元春供亿粮糇,元期躬亲炊爨,元和奔走先后,诸郎书计工作,而酒浆馈给,出于阃闼者,月无虚日,勤渠二十馀年,曾无厌倦,落成之日,太守郑题其额曰瑞鹤,识景贶也。观工既竣,寺亦复完,重楼杰阁,互为蔽亏,金碧丹垩,交相辉映,钟磬铃泽之声,锵如也。袈裟羽衣之众,檐如也。千年灵迹,既坠复兴。顿觉点苍叠𪩘,如增而高。洱波万顷,如增而深。入其境而望,郁郁苍苍,令人欲去百事而老其中。盖不独为南中佳处,即寰宇名胜,盖鲜其匹矣。公一日招余来游,因以碑记见属。且曰:某之修崇塔庙,非为求福也。吾郡山水如此,若非寺观,则远游立览之徒,无从托迹。骚人墨客,安所寓怀。况前人作之,后人不继,某窃羞之。余曰:古之达人,往往舍宅为寺。余家在三千里外,自怜不得与公结香火社,以老此身为憾耳。因操笔而叹曰:夫有形胜而无塔庙,则登览之兴不成。有亭榭而无湖山,则绵还之观易索。况祝釐保境,必奠百灵。利物化人,莫先幽赞。公之所以为之而不倦者,意其在此乎。公文章气节,卓冠一时。宦辙所经,泽流百世。此士林推重,藉藉在人者也。归里以来,硏穷理道,造诣宏深,德重乡评,望隆师范,有非谓劣所能窥者。曰:昔刘更生博学之宗,而作列仙传。颜清臣忠义之士,而好言仙神。古之君子,思欲倏然远游,却立垢氛之外,当托赤松丹丘之流,以自见其志。鸣呼!吾于公而重有所感矣。遂书其颠末,以吿后来云。
  • 弘圣寺。一名一塔寺,旧名王舍寺,在府城西南。有浮屠,高二十丈,为级十六。世传周时阿育王建。〔杨慎重修记〕:城于苍洱之间者,大理府也。汉晋隋唐,或名益州郡,或名云南郡,或名建宁,多至不可胜纪。汉书注谓邪龙、云南者是已。邪龙一名罗镡,能为变怪,以厉生民。在昔观音大士以正法胜之,闭罗刹于岩下,古老相传,即今上羊溪洞门,宛然在焉。罗刹既伏,因作浮屠以镇之。在城北者三,其寺曰崇圣;在城南者一,其寺曰弘圣。高者五百馀尺,次者亦不下四百尺,盖赛中浮屠之钜丽,蔑以加矣。在崇圣者有塔,项铁铸,款识云:贞观尉迟敬德监造。在弘圣者,或曰周昭,或曰隋文,莫详其始。苍山溪涧在上,城郭人民在下,秋水时至,奔湃汹涌,城郭恃以无恐者,四浮屠也。弘治间,南涧出怪物,涌水高百丈,状如雪山,至弘圣寺,勒留久之,然后分倒而去,人以为浮屠之功。其水势虽分,然比倒入城者,犹损数百家;向使不分,满城皆鱼毙矣。正德九年,地大震,城郭室庐,仆阙无算,独浮屠无恙。崇圣中,塔初亦折裂几颓,旬日后,复合如故,岂非神力哉!昔隋文皇帝方隐约时,遇异人,以舍利一掬遗之,曰:以此福苍生。后周失御,隋文果受命。盖诏分舍利于天下八十三州,大建浮屠,弘圣其一也。然则浮屠之阴翊王度,福利苍生,其来久远。若夫大理之塔,与城郭同休戚,是尤不可不崇修者。惟智士仁人,为能先民之忧而忧,吾于中谿李公见之。公起家史馆,以文章闻;出为御史,以风节闻;三更,郡邑之遗爱闻。盖海内儿童走卒,皆知公名,其所自树立于当世者,人人类能言之。归田以来,尽捐己赀,重修四浮屠。于凡山川旧观,一洗而新之,以至桥梁道路,济寒救饥之事,知无不为。赀已罄而施不已,老将至而心不懈。予见其自王寅至今二十年间,曾无一日辍也。人或谓公太劳,公竟不歇。旭而出郭,暝而还家,风雨不能为之阻,往来溪山之间,吟讽终日,晏如也。予闻之师曰:君子以化利为乐,人见其化人利物之劳,而不知其先人后己之自乐其乐也。予旅食博南,路出苍洱,每见四浮屠与𪩘雪秋蟾争为皎洁,感公之志大有利于斯土也,因为四浮屠记以见其人云。〔永昌张含诗〕:兹山海内称为最,造化含灵日月通。白雪红云窥掩映,紫岩丹壁互巃嵸。孤峦翠积如吞凤,老桧鳞磨欲游龙。石畔六丁频守护,幻移天巧出良工。
  • 玉局寺。在府治西南四里玉局峯麓。寺左有唐杜公祠。公名光庭,青城人,以文章教邦人,故祠之。〔元李伯强游寺诗〕:海风吹晓上层台,玉局仙人安在哉。一带山河无限好,百年怀抱此时开。菊从雨后都开遍,雁到秋深不青来。一曲浩歌归兴晚,夕阳人影共徘徊。〔国朝杨慎诗〕:仙是青城客,山留玉局名。深如故乡地,偏动故乡情。〔董难玉局寺用唐人韵送春诗〕:杜鹃枝上春可怜,杜鹃声裹雨如烟。蒌蒌满目芳草碧,杳杳一发青山悬。忽悲陇麦客游次,却忆栋风花信前。惆怅池塘绿阴树,惊心一曲南薰弦。
  • 无为寺。在府城西北点苍蔺峯之半,永乐八年建。〔汝南王游山记〕:叶榆多名山,拔地峭竖,相拱林立。其紫城西北有曰银溪山者,盖苍山名峯之一。其麓有溪,出自峯之北崦,其圆约二十弓许,东流入洱海。寒泉清冽,可饮可濯。时雨乍晴,飞澜走湍,泠然可听。溪之旁多秀石香草,翠肌而玉脉,碧叶而金花,好事者往往取为窗轩之玩。由溪而入,榛莽蒙翳,路若穷然。思欲回履,忽闻绝壁峭岩之间有人声,知为幽胜之所。遂披藤扪萝,且歇且进,历幽峦,蹑石蹬,倏然若飘浮骞黱,则身已在万顷云上矣。流盻容与,愈进愈佳,松涛响空,兰气袭人,乃忘其向之疲也。行可数里,两山豁然,奇秀迭出,中有龙泉之宫。数缁衣导余以入,烧枯松,煮寒泉。有名龙苑庵者,构于风篁云水之杪,又龙象尤胜之所。因而登之,海霞岛云,来吾目中,天风虚岚,牵衣萦发。余即床跏趺,对僧无语,不觉时移,而夕阳在木之末矣。既而叹曰:人之处世也,其志虽洁,其劳役则不克以安乎外;其行虽清,其思虑则不克以佚乎内。余生也,乐安佚,爱清洁,故自髫岁已抱潇酒之怀,尘表之想,以时多乖,不克即遂。重蒙伯父皇上拯余一生于万死之中,置之极安之地,心怡身荣,故得探此胜事,亦足以惬素怀。譬池鱼笼鹤,游泳翺翔于巨壑青冥耳,何其幸哉!向之所谓志洁行清者,其或庶几乎!噫,景因人而胜,人寓景以乐。昔兰亭不遇右军,则修竹芜于榛林,清流混于污池矣。是峯也,使余不记其梗㮣,则山川秀气湮没于遐陬,将来岂不为云林之愧欤?僧妙谈等请志诸石,以为好事游览之故事云。〔沐璘诗〕:白石磷磷积翠峦,翠峦深处有茅庵。煮茶迎客烟生竃,剔笋出山云满蓝。香爇龙涎清沴气,壁悬鹿尾罢禅谈。野禽不断人来往,惊触岩花下碧潭。〔杨慎诗〕:凉宇敞金天,溟峦凝紫烟。复有兔鹿径,斜通龙象颠。馀霞带飞阁,流波澄远川。危磴三休至,层台四望悬。佳游惜落景,愁思怯离弦。非关兴尽返,良为怀抱牵。〔又观汝南王玉磬碑引〕:汝南弟子真天人,冰壸玉树凌风尘。心源早契空门地,意象远寄荒岑滨。步折峯头翠肌草,直登万顷层霞抄。金鞭九马沧烟丛,电旌千骑红云岛。伐石何人得磬襄,丰碑摩挲声琳琅。凤凰毛羽落丹穴,蛟龙文移蟠银潢。山图郡乘难攸采,波澜东逝星辰改。眼见双林成古丘,谁问君王仙迹留。可怜南浦西山外,犹有鸣銮歌舞楼。
  • 帝释寺。在府城西北应乐峯。其地灵应,夜半常闻钧天奏乐,历历明彻,绝与世音不同。〔郡人教授陈时雨诗〕:常时看竹过禅宫,架壑松杉护石囱。十九龙溪和玉泻,三千兰若并霞红。道因学久必方悟,诗为吟多句转工。昨上点苍岩半宿,碧霄仙乐下天凤。〔杨慎诗〕:帝释山头云满谿,东庵飞雨西庵泥。碧潭照眼石鲸励,翠微当面林鹦啼。濛濛香雾花层泾,漠漠生烟树点齐。傍阴银鞍应未怯,玉壸清酒为君携。〔主事许勉仁诗〕:雨洗清林润,春归石室闲。杂筵增怅望,胜景共追攀。欲听钧天乐,须眠产释山。所嗟微宦累,日暮已言还。
  • 天台寺。在府城南龙泉峯麓,一名祭天台。有〔敦素子撰文云〕:汉丞相诸葛公征南中,顾苍洱奇丽,停车止于此者数月。公尝见玉局峯下五云缥缈,双凤飞空从集,乃揽辔躬行荆棘中,得梓刓三皇五帝像。公叹异之,乃建阁奉像其中而祭之,以于石上画八卦,建浮屠三十六座而去。
  • 救疫寺。在兰峯无为寺之上。寺有井,世传此水曾救在疫,故名。
  • 大悲寺。在府治东南隅。
  • 普贤寺。在府治东。
  • 文殊寺。在府治东南隅。
  • 兴福寺。在府城西南石宝邑,天顺间重修。
  • 清真寺。在府治南。
  • 光胜寺。在府城西。
  • 三圣寺。在府城西。旧为南诏家庙,内有观音三像,世传自西天竺来者。南诏有七圣,此七圣中之三圣也。
  • 遗爱寺。在府城北戮魔石之南。人思观音遗爱,故建寺。
  • 观音阁。在府城北上羊溪戮磨石。世博观音,既罔罗刹,以此石压之,后人建阁其上,因名。
  • 合会寺。在府城东北凤冈村。野史载:观音买罗刹国时,会合国人耆老于此,后人建寺。
  • 普济寺。在府城北三阳峯麓。元末建。
  • 妙佛寺。在府城北塔桥村。
  • 鹤云寺。在府城北二十里鹤云峯麓。世传常有真仙乘云鹤来石上围棋,因名。
  • 石云寺。在府城北白云峯麓。相传昔人见岩下有光,因于其处掘地得石佛,乃建寺,凡祈嗣者多应。
  • 观音寺。在府城北二十里五台峯麓。
  • 觉岸寺。在府城北洱河滨磻溪村。有分河石。
  • 法资寺。在府城北江渡村。元时建。
  • 龙泉寺。有二:一在府城东水潮村,一在府城北弯桥村。
  • 灵会寺。在府城北院塝村。昔蒙氏征摩㱔,渡金沙江,一木自水中逆流而上,异而取之,造成千光玉佛像,置于彼中蓝婆寺。忽大雨浃旬,村民烟火尽灭,惟此佛前灯不灭,军中乃得火。因迎像还大理,建寺奉之。
  • 宝庆寺。又名石乳寺,在府城北莲花峯麓。
  • 大慈寺。在府城北三十五里。唐时南诏建,内有卓锡泉,相传僧慧普者,以锡卓地而泉涌出。
  • 报德寺。在府城北作邑村。元至正二十七年建。
  • 再光寺。在府城正西。
  • 尊胜寺。在府城东南月溪乡。弘治间建,岁造春牛即焉。
  • 弘圭寺。在府城北四十五里。唐南良创坛场之一。
  • 圆照寺。在府城西南。元世祖尝驻驿于此。内有罗扇井。
  • 光明寺。在府西一里。
  • 国母寺。在府城西大纸房。
  • 地藏寺。在府城南。
  • 崇恩寺。在府城南九里。一名药师寺。昔有神僧乘三角青牛至此,禅坐石床而化。后段思平当逃难至此,自分必死,顷之而追者不入,免难出视,则门封蛛纲矣。
  • 神通寺。在府城南十二里。为感通寺之别院。
  • 法真寺。在府城南佛头峯麓。
  • 三仙堂。在府西北。
  • 鹤顶寺。在府城南佛头峯之半,盘龙禅师所建。佛殿中礼拜石上有禅师足印,深六分,嘉靖间重建。〔李逸民略记〕:鹤顶寺在太和村之上,亦名和顶,点苍山十九峯之一也。余嘉靖乙已春日寻山至焉,嘉其地势之美,于草莽中见破殿一楹,因刮藓而坐,有拜石焉。石有手足印痕,知其为得道人所居也。时随吾游者吴生懋、张生斗儿,粲粲粻煌也。诸子奉觞,跪而合辞曰:盍复古观,以答山灵。余然之。明日,召工僦功,命羽士马鹤林董其役。山迳峻折,运负为难,盖至丁未冬而后落成,计费约百馀两,计日盖三载矣。羽士苦村人之侵扰,拂袖而去。余乃招僧明中住持,频年以树松为业,历十有七年,始蔚然成林。林无杂木,一望皆青松。东抵山麓,南抵涧底,西抵门限山,北抵小涧,集翠连天,白云萦带,一入谷中,翛然不知其为人世也。夜宿,虽风天霜冬,寒气不到,信栖真之美地也。于是缉治田畴,以资焚修,得田若干塍,以其坐落及其轮之官、取之佃之数目并列之石,以吿其后来云。
  • 灵鹫寺。在府城南马耳峯之半,世传旧有千僧道场。
  • 宝华寺。一名金龙寺,在府城北二十五里,段氏时建。
  • 阳南寺。在府城南马耳峯之半。
  • 佛圆寺。在府城南二十里,唐顺宗时建。
  • 莲花寺。在府城阳皮邑之南。
  • 灵塔寺。在府城南斜阳峯麓。唐段赤城入蟒腹诛蟒,既死,人思其功,于蟒腹中取其骨葬之,建塔其上,焚蟒骨垩塔。
  • 宝林寺。在府城南斜阳峯之半。
  • 海会寺。在龙尾关将军洞。
  • 普济寺。在府城南龙尾关。
  • 玄真观。在府治前。毁坏无存,嘉靖间郡人李元阳迁建于点苍中峯之半。
  • 妙悟寺。在府城西南。
  • 觉真寺。在府城南龙尾洞。
  • 罗筌寺。在府洱河东玉案山。初,洱水多邪龙,往往覆舟,神僧道安结庵此地,夜见童子百馀人语曰:师至,吾属不安,盍迁去?师厉声曰:是法住,法住,安从迁?明日,水浮死蟒百馀,海患乃息,因创寺。寺西有观音阁,悬崖结构,下临无地,山环吞海,澄然如镜,又名天镜阁。
  • 罗汉寺。在罗筌寺左。岩下有礼拜寺。
  • 海印庵。在府城西二里。指挥王槐建。〔郡人李元期宿海印庵诗〕:仙人驾鹤老山椒,秋雨江千厉影遥。覆局共凭王粲槛,时危谁献子云韬。揭鞭海角成惆怅,丛桂山中已寂。寥一云房话清夜,香岩明月忆同袍。
  • 习仪僧正司遍知寺。在赵州城西。唐高将军建,习仪即之。
  • 龙华寺。在龙华山之麓。
  • 飞来寺。旧名赦开寺,又名千佛阁,在州北五里。昔传有佛像飞来,因以名之。
  • 圆通寺。在州治西南九十里。
  • 灵通寺。在州治北十三里。
  • 道胜寺。在州治南百里。唐玄宗嘉张建成来朝,赐以浮屠像、井佛书。建成归,创寺藏之。
  • 清泰寺。在州治东五里。
  • 相国寺。在州东北十五里。世传观音建国时,登此山相度形胜,故名。
  • 兴隆寺。在州东南三里。
  • 宝印寺。在州治西三十里。
  • 佛华寺。在州东南一百里。
  • 华藏寺。在州华藏山,唐高将军建。
  • 罗和寺。在州东南二里。
  • 高娘寺。一名孤乌寺,在州南六十里。世传张姓家有婢名高娘,常以一白猪自随。偶一日,忽白猪化为象,乘云上升,因立寺焉。
  • 妙音寺。在州治东二里许。
  • 法藏寺。在州东南十五里。
  • 云会寺。在州东南十五里。
  • 玄帝观。在州治南。
  • 三官观。在州治北。
  • 建封观。在州东南七里。
  • 遍照寺。在白崖石孔邑山麓。隆庆元年,僧真语建。〔李逸民记〕:遍照寺,在彩云州白崖之东,石孔邑之上。嘉靖间,默庵禅师之所建也。寺址山势,自高顶而下,至此融结为一奧区。默公因置草庵,日诵华严其中。既而知其地脉有助道之益,遂建遍照一寺,以为䌷绎华严,阐杨海印之地。余因竣其所未成,足其所未具,更买园林土地以拓之。初建寺时,垦土五尺,见垣趺瓦砾,乃古寺遗墟,不知昉于何代。信佛地为神明诃护,时如有待,事非偶然。观此,则默公之创,诸人之施,皆业因比所使,非人所能也。寺成,公来乞余述其颠末。余谓华严大教,一文之妙,慑义无馀;一偈之功,能破地狱;盥掌之水,尚拯生灵;读诵思修,功齐种志。故曰:见闻为种,八难超十地之阶;行解在躬,一生圆旷劫之果。然则能于华严法师所而施一米一木者,利益岂有穷哉!其为最初檀者曰刘氏,续此为众檀,皆得书名于碑阴云。
  • 玉峯寺。一名小王寺,在白崖西山。
  • 习仪僧会司智光寺。在云南县西城外。
  • 九项寺。在县治西北二十里。〔修撰杨慎诗〕:路绕羊阳转,云从马首开。半崖交草树,绝壁倚楼台。碧涧鸣幽玉,丹丘问劫灰。佛缘甘苦寂,僧行厌喧豗。野鹿郊花过,山禽荐果来。独耽尘外趣,人世莫相倩。〔董难宿九项寺诗〕:片身凌碧落,九项堕青层。宝日烘貌座,香风护象乘。栈迷寻洞客,云贴补衣僧。为款支郎宿,晨炊借佛灯。
  • 宝华寺。一名金龙寺,在县治西北。段氏时建,中有龙潭。
  • 殷若寺。在县城北八里。段氏时建。有宝灯飞入以塔中,夏夜常有光明。
  • 水目寺。在水目山麓。段氏时,杨普济经始。洪武二十四年,僧智圆成之。旧有白虎窝、黄龙、木犬之异,至今遗址尚存。世传有贵客至,则木犬预吠。
  • 龙泉寺。在县东五十五里龙洞山下。
  • 上帝观。一名佑圣宫,在县治南。
  • 玄真观。在县治南。
  • 习仪僧正司万福寺。在邓川州卧牛山麓,元至正间建。
  • 锺山寺。在州治西二里,段氏时建。
  • 顶圣寺。在州治东十里。
  • 真济寺。在州汉左半里,永乐间建。
  • 真慈寺。在州治右三里。
  • 观音寺。在州治东十里,成化间父老于此山掘得一白铜佛放光,乡人遂建寺。
  • 白云庵。在州南二十里龙首关内。
  • 竹林寺。在州治东北十五里。
  • 习仪僧会司护明寺。在浪穹县治西,洪武间建。
  • 摽楞寺。在县治西北十里,世传七圣僧所创。
  • 鹤林寺。在县南凤羽乡,洪武间建。
  • 智光寺。在凤羽乡。
  • 正觉庵。在县西山麓。
  • 随求庵。在县西山麓。
  • 真实庵。在县西山麓。
  • 习仪三元宫。在宾川州治东,嘉靖间建。
  • 崇福寺。在州北大场曲村。
  • 高兴寺。在金龙㵞侧,寺后巨石上有牛足幷龙蟠迹。
  • 观音寺。在州自塔市。
  • 津梁寺。在州今字山。
  • 玉龙寺。在州治北六十里。
  • 圆觉寺。在州治北五十里。
  • 龙泉寺。在州罗营左。
  • 慈济寺。在州西七十里。
  • 寂照寺。在州西二十里,宗保禅师建,有岩龛,乃师证道之迹。
  • 观音箐寺。在洱水东,嵓谷奇绝,有石洞可容数十人,又一穴中有天生观音石像。
  • 白石庵。在鸡足山南支。〔董难诗〕:雪泊山叶红,松牵水花碧。畅哉人外赏,迟日少林夕。
  • 福缘寺。在鸡足山麓。
  • 传衣寺。一名圆信庵,按佛统纪云:释迦文佛入湟之日,以金缕袈裟付与大弟子迦叶波,手持以待弥勒补释迦文佛之位,故迦叶守衣入定。鸡足山今称华首门者,即其入定处也,故名传衣。
  • 净云庵。在传衣寺北。
  • 八角庵。在传衣寺东北。
  • 弥陀庵。在传衣寺后。
  • 圆通庵。在传衣寺后。〔李逸民记〕:按内典传教正宗载:迦叶尊者馀光大定于鸡足山,今山巓南向有石岩千仞,宛如闽门,即其处也。世呼迦叶门,今讹称华首。四方学佛之徒,皆睹补陀、五台、峨嵋、鸡足,谓圣迹所在,用称胜览。自迦叶门东南下十里许,有庵曰圆性,其傍庵数所,唯通见称于墨客,为其结构丽密,有精蓝风致云。初,庵僧海印者,为榆海点苍山人。少厌市廛,中岁弃妻子入山,访开山名衲性玄者于鸡足,遂得剃度。寻于师庵之左侧,别创兹庵。虽屋止二楹,而用周大厦;地止一亩,而纡回有容;奉像不多,而法器咸具。入其庵,则海印之好尚夐然可挹,宜其断绝尘缘,毅然独往也。愚雅慕名山,拟生海印一榻,林恢夙心。会印以记见属,即于三塔寺阁前书此与之。
  • 般若庵。在净云庵北。
  • 菩提场。在般若庵西。
  • 罗汉寺。在大龙潭。
  • 五华庵。在罗汉寺西。
  • 圆净庵。在五华庵西。
  • 大乘庵。在圆净庵西。
  • 龙华庵。在了空庵后。
  • 了空庵。在龙华寺前。
  • 云海庵。在龙华寺南。
  • 玉皇阁。在海会庵西。
  • 海会庵。在玉皇阁东。
  • 弥勒寺。在玉皇阁北。
  • 石锺寺。据鸡足山之阿。
  • 白水庵。在石锺寺东南。
  • 大士庵。在石锺寺东北。
  • 净觉庵。在石锺寺西南。
  • 袈裟寺。在弥勒寺西,即迦叶寺。〔李逸民记〕:鸡足山为佛弟子大迦叶波入定之地,大顶下石门千仞,即其处也。藏经载:平阳僧法显入西竺求经,逾葱岭而南,备历艰辛。将至鸡足山,路遇老人,庞眉伟貌,不悟其为神人。顷有一沙弥至,法顾始问耆老为谁,答曰:此头陀弟子大迦叶波是也。比至迦叶门,为大石所横显,流涕而去,即其事也。今山在滇叶榆泽之东,为宾川巨镇。岁元旦,四方咸睹,人以万计。未至石门五里许,有寺曰袈裟殿,谓迦叶守佛衣以俟弥勒,故名。游人至此,骑者止,徒行者息,饥者待爨,渴者须汤。然崖倾屋秧,置炊无所,客颇病之。郡守阿君捐赀凿崖拓地,为殿、为楼、为门堂、为厨湢,置陶甓,作旨畜,出以御客。于是宾至如归,游者日以众。嘉靖丁未十月,宾守新泉朱官招余来游,坐客则大理贾文元、杨湜、韩宸、张文璧、董难、吴懋、杨正、秦世道,幕宾则孟县行𥗑、华容王绕。是日秋高气晶,客懽未罢,元庆洗石索记,遂为之书。〔李元期诗〕:白波西海明,香雾南崖泾。欲献鸽王花,雨花台上拾。〔董难诗〕:塔影胃百波,松声喧玉鬣。石门竟不开,秋露泣迦叶。〔吴懋诗〕:翠虹天上路,白塔海门螺。回首袈裟石,悬灯在薜萝。〔参政石简诗〕:美尔㴜传以树心,西来大地尽黄金。谛观总识真如面,磬罢谁闻空座音。
  • 铁瓦殿。在华首门东。
  • 护法堂。在舍利塔东。
  • 曹溪庵。在华首门西,有八功德水。〔董难诗〕:功德八水名,来自曹溪脉。滴滴云根香,灵山洗秋碧。
  • 北麓寺。在鸡足山北。
  • 奉真院。在鸡足山后。
  • 寂光寺。在石锺寺西,嘉靖间建。
  • 放光寺。在鸡足山石门下。
  • 普光寺。在鸡足山大顶。
  • 钵孟寺。在石锺寺东北。〔李逸民记〕:天地之中,有山曰须弥,环山为四洲,南曰阎浮提,今之中国与五天竺是也。其地向离,故其人刚健明利,非他州比𧧐习之以善,教之以道,其入圣可立而待也。故诸佛兴慈,以次降生焉。释迦牟尼之后,应补佛位而降生者,曰弥勒。释迦命大弟子迦叶、饮光持佛衣,待其出而授之。饮光入定鸡足山,盖正像末三法未竟,故俟时也。先佛在灵山捻花示众,独迦叶微咲,深契佛旨,故托之以传衣,传诸佛之心云尔。此皆如实之语,非夸诞也。按内典,鸡足与耆阇崛山相邻,当在中天竺。然则此山之名鸡足,特佛之应迹,与世传小澄之事。石门訇然中开。嘉靖间,有一僧岩栖三载,其志恳到。尝于定中游石门,一入则见殿宇绀碧,沙门众多,榜扁联偶皆金书,历历记忆,虽世间老于文学者有所不及,谓非灵地可乎?石门之不时见光瑞,或圆相,或摄身,与五台、峨嵋大都相似。余即其地创建精蓝,因字之曰放光焉。枕崇罔,面列嶂,怀抱比密,风气翕藏。至其地者,则见诸刹皆在山之肩背面,放光独当胸臆之穴,为可嘉也。余乃白诸名衲,上自大顶,下至圣峯、寂光,合诸镡而为伴,崇、放光以为主。岁约一期,长者百日,短者半之,又短者又半之,岁恒一周焉。庶通假有借无之名,而入于实相;妙体空析色之迹,而造乎真源。当有入弥勒之阁,契迦叶之咲,捻世尊之花者矣。彼区区致诘于鸡足之是否者,又恶足与议哉!。
  • 祝寿寺。在五井提举司东北,习仪即之。

仙释

编辑

〔东汉〕

编辑
  • 杨波远。人号为神明大士。唐永徽以后,常骑三角青牛,逍遥以游。偶逢神僧于二阳峯麓,为设一供,陈石案,长丈六,阔六尺,但以一手持将。今石案犹存,千夫莫举。后不知其所终。

〔唐〕

编辑
  • 杨都师。创洱河东罗筌寺,寺前有田四十亩,每栽插约三日。佣者戏师曰:若能繋日,当为毕栽。师默念咒,田栽既,而日乃暝。佣归,而后知已历三画矣。山下有黑龙,常作风浪覆舟。师以白犬吠之,龙怒而出。师视龙犹蜒蚓,若教诲之。有顷,龙驯俛而去。先是,河浪九叠,师以念珠鞭之,去其三叠,河乃翕顺可渡。
  • 董细师、王玄兴、杨会舍、赵永牙、杨头鲁。六人者,持械通明,各以业精如神,游行于渠酋之间,能献神术,使渠酋知畏。或言天不容伪,不不可欺;或为祈晴致雨,以利黎庶;或以慧眼察知山窍地脉,令水行地中,使不为患;或开导顽梗之夷,使输赋供上,免于屠戮。此其积功累仁之事。若白古通载其咒猪头为鬼魅,以供其役;化蔓草为龙蛇,以供戏弄。此则西域之幻术,非其本业之正。如役鬼食以炭惇,庭中曝麦,田野注雨,此又世外难晓之事。
  • 周寿海。唐龙纪间,南诏大旱三年,人民饥馑,祈雨不应。诏闻西天竺有白胡师者,有祈雨法,乃沐浴斋戒,焚疏请之。白胡师应感而至,国人咸悦,设坛请祷。但见阴云密布,欲雨不雨者数日。而白胡师以竹竿刺云,雨滴随竿下。师谓诏曰:汝国中必有圣人,汝等不知识耳,曷往求之?诏乃敕国中大索之,不得。人或吿南天祠有一人礼拜,诏召之,不赴。诏与师同往见之,师一见寿海,即下拜。诏怪问之,对曰:是吾师也。诏曰:何以知之?师曰:其额上有五字印。师谓寿海曰:顾师慈悲,雨济生灵。海云:昔者汤有七年之旱,请以人祷。汤以身代牲,积薪自焚,神明挥霍,天地暝冥,乃大澍雨。此人君有道,感天动地而然也。今诏杀及无辜,闭郁不雨,不因悔罪,何以回天?诏乃自誓曰:自此不复虐民。言已,雨即澍。
  • 张子辰。南诏七师之一,习天竺持明法。常讽诏为善,勿嗜杀人。诏重建寺成,以问子辰:有何功德?子辰曰:勿腾口说,当为证明。端坐露地,前置一钵。顷之,钵中有水晶观音,乘云升空。
  • 王左梨。南诏时秘僧,以功行称,点苍玉局峯。月望夜,则天乐自空冉冉而下。诏谓左梨曰:孤闻此乐甚美,安从得之?对云:臣能取之。至日,作持明法,预候其地,天乐果至。鸡鸣时,但见群鸡翔空,遗有玉琵琶、龙吟筝、竹笛、方响之器,世上不得其音,贮之内藏。
  • 萗模师。又曰:萗师渔人,以洱海岸得鹏遗卵,收之。有顷,破卵而出为婴儿。渔人异之,不敢加害。婴儿能食,即解种种伎俩。常居萗模庄,人呼为萗模师。既长,能呼致风雨,驱役鬼神,指使如意。又能以符咒化水石为酒食,千百人皆醉饱。南诏惮之,师辄化为雕飞,即高兴寺,不知所终。
  • 赵波罗。南诏景庄时,居荡山波罗岩,修观,建荡山寺。落成,欲南诏官内世尊像安镇,以白诏,犹豫未决。是夜,像乘空而来,诏异之,遂留像寺中。像去之夜,有神僧李选倌者,闻天乐声,起诵神咒,见空中坠二金刚像。远曙,人始寻知在像。到寺,而金刚为选倌所留云。
  • 尹嵯酋。南诏孝恒时僧,以功行著闻。诏与吐蕃战,嵯酋建坛于峨崀峯顶,持咒助兵。吐蕃见天兵霋屯,遂奔北。自是诏叝吐蕃而尊唐。
  • 罗逻倚。南诏幽王时,能以神力转运嵓石,补点苍山巓。今观其石,如象如牛,堆朵而起,宛如人为,然非神莫能也。
  • 杨法津、董奖疋、蒙阁陂、李畔富、段道超。五人,并能役使鬼神,召致风雨,隆龙制水,救灾禳疫。与张子辰、罗逻倚,皆西天竺人,先后为南诏蒙氏礼致,教其国人,号曰七师。尝讽诏尊唐,诏于其言,或用或不用,然知其无他,益信遇不衰。
  • 杨常满。住峨崀山。南诏昭成时,诵咒能起死回生,称山缩地。
  • 无言和尚。姓李氏,绍祖父精密法教。尝持一铁钵,入定咒诵,欲晴则钵内火光烛天,欲雨则钵内白气上升,遂雨。蒙氏封为灌顶国师。尝于崇圣寺讲经,有老翁立听毕,乘风云而去。众惊问之,曰:洱水龙也。
  • 道安。蒙氏时,河东脸人。自幼嗜佛书,为僧于天常寺,精修苦行。常欲于寺建浮屠郎。有洪水自苍山漂水石而至,罗筌岛有毒龙频覆舟。道安创寺于其所,害遂息。其他神用莫测。坐化之夕,毫光五彩。茶毘之日,顶骨有庵室利伽诃阿六字梵书,人始知其为文殊之化。以灵瓶盛其灵骨,化为清水云。
  • 赵叱力者。呈庄人。尝捕龙祈雨,龙怒,两山欲合,将倾。赵制之益力,龙乃伏。赵与龙立券,刻之涧璧,互相保护。
  • 张惟中。得达么西来之旨,承荷泽之派,为云南五祖之宗。
  • 李贤者。姓李,名买顺。道高德重,人呼为李贤者。唐南诏重建崇圣寺之初,李贤者为寺厨侍者。一日殿成,诏讯于众曰:殿中三像,以何为中尊?众未及对,贤者厉声曰:中尊是我!诏怒其不遍,流之南甸。至彼坐化,甸人茶毘痊之。冢上时有光怪,商人裹其骨而货之。富人购以造像,光怪如故。诏闻其异,载像归崇圣,果贤者之骨云。西域僧谓其商那和修之应身,理或然也。
  • 施头陀。因禅得悟,不废礼诵,宗家以为得观音圆通心印。施传道悟,再传玄凝。
  • 道悟国师。以定慧为禅家所宗。
  • 玄凝宗师。日以写经为课,笔法尝如神助浑洒,须臾便能累纸。坐化之日,计其平生手书藏经,多至万卷。玄凝传凝真。
  • 凝真。以道行闻。自施头陀至真,皆住崇圣寺。
  • 杨青胜。讲经,天花粉坠。
  • 二如。住崇圣寺,使其弟洪老腾空至西天天竺取经。
  • 白伽师。南诏云南王时,以修行精严,尊为国师。时大旱饥馑,师能衣食万姓,皆取其宅中而给之,人皆知其为神化。
  • 崀阳白当师。口吐白霞光,光内现诸佛。
  • 禅陀子行。铸观音像,临化日,观音接引,众共见之。
  • 张健成。喜州人。唐时入觐,过成都大慈寺,适寺钟新成,僧戒曰:击钟一声,施金一两。健成连扣八十,僧惊问故,曰:南使张健成也。僧为易名成化,复曰:佛法南矣。遂学佛书,归授乡人。
  • 冲举仙。住鹤云峯四十馀年。尝坐一石围,暮一日辞山,谓人云:吾明日行矣。翌午登石,片云在足下,冉冉腾空而去。

〔宋〕

编辑
  • 慈济。不知何许人。尝在洱海东北青巓山险石上礼迦叶佛,日课百拜,人名其石为礼拜石,下临不测之渊。济后立化,今无能摄其石者。
  • 午正和尚。津梁寺住持,戒行清白,龙前知。

〔元〕

编辑
  • 照本。尝访中峯禅师于天目山,将于中峯语问其徒曰:客有自云南来者,汝怀镜出门迎之。照本至门见镜曰:师教我矣。众问其故,本曰:吾名照本,师呼吾名吿吾,若曰不必千里访师,但照见本来面目,即得师矣。徒以问,师曰:然。甚为中峯所取。临别,中峯赠歌一章,有叙云南福元通三上人,远逾万里,访予穷山,坐夏未了,欲归故乡,结庵为禅居,以图究明已事,预乞为庵立名。余以即心二字示之,盖大梅常和尚参马祖,闻即心是佛,一住空山,誓不再出毁,有志于住庵,当追古风以继芳躅,庶几吾道之有望也。乃为之歌曰:庵即心兮心即庵,十方世界无同参。灵山四十九年说,舌头施地空喃喃。却笑少林言直指,已是白云千万里。未形言处钱恽沦,才要口开都不是。三个道人归故乡,秋江万里秋风凉。洙茅就树𬘯间屋,即心二字悬高梁。心不自心安用即,心即即心谁辨的。百亿日月绕四栏,光射银山穿铁壁。一庵内外赤条条,拾来总是心王苗。龟毛束破混沌壳,蒲团压折虚空腰。云南即是西岸顶,两头踏断俱非境。偁若无端唤作心,依旧随人认光影。见地不脱还茫然,己眼不透成虚捐。只消坚起生铁眷,不拘岁月勤加鞭。待伊咬得即心破,是佛是魔俱按过。等闲竖起个拳头,住庵活计大来大。
  • 妙观和尚。讳定号妙观至元丁已七月十二日生将诞之日母有异梦长而能书讲首楞严经,感金甲神现身,遂集楞严经幕要注十卷,诵金刚经。会中放白光轮菌,久而不散,作金刚方语集解、华严心镜二卷、玄谈辅翼八卷、外集三卷。茶毘之日,舍利莹然。

〔国朝〕

编辑
  • 存真道人。人呼之曰杨先生。栖鸡足嵓中二十馀年,歌咏自得。卒之日,亲邻皆见其来。又有人于贵竹道中见之,寄语诸孙,是日已过三千里外矣。
  • 无极。名法天,感通寺僧。洪武癸亥,率其徒入觐,献白驹一、山茶一。高皇帝临朝纳之,山茶忽开一朵。帝喜,以宸翰荣之。又命翰林侍讲学士李翀奉制赋诗以赠之。
  • 圆护。写经,龙化砚泉。
  • 昌禅师。说法,群牛伏听。
  • 芮道材。少业儒,后从长春真人刘渊然受栖神炼气之术,殓峨崀孽龙,除蒙化妖怪。宣德初入觐,特赐都纪,给驿以还。弘治壬子秋,创栖霞观,以道法授徒三十馀人,尸解而化。
  • 赵寿。感通宝庆山僧。受持密教,戒行精严,驱邪降龙,祈祷屡应。宣德、天顺两诏至京,赐礼甚隆。卒,蒙谕祭。
  • 何清。精勤持明,往见岛思藏大宝法王受戒,得法书。既回,至澜沧,路遇猛虎,清叱之,虎靡然伏。正统六年,奉从正鹿川结坛行法有功。天顺六年,敕取入京,卒。上遗礼部主事曾卓谕祭。

临安府

编辑

寺观

编辑
  • 习仪僧纲司指林寺。在府治西。〔元动卫郭登重修记略〕:指林禅寺者,其肇创之始无考。地多林木,居人常见一鹿上于中,因率众捕之,无踪迹。少顷,一异人出,指其林曰:鹿处此非一朝夕,汝辈欲何如耶?言既,亦复不见。众皆惊走,以为神,相与立祠祀,甚著灵应。元真间,郡人何明始建一殿二塔,绘塑菩萨大士之像,以为休息之所。取前异事,书指林二字,扁其楣。岁久倾圮。永乐丁亥,都纲得海来领教事,乃奋志葺之,功未半而海入。今住持温成师者,世为鲁人,自幼离俗出家,驻锡于此,见殿字湫隘,始谋大之。不数年间,周垣廊庑,无不具备,幢幡杂遝,钟鼓振扬,复于南铺置田三区。正统癸亥,余莅是邦,始至之日,假馆寺中。时成师年逾七十,疏食菜根,淡然无欲,动而观其所为,静而觏其所守,类夫有道者。间请予曰:兹寺所历,既以代计,而复兴于今,曾无片言记其事,惧夫日远泯没,愿不吝馀光,以照丛林。予惟佛氏之教,行乎中国,始则福田利益之言,足以化庸愚;久则明心见性之说,足以悦贤智。是以智愚贤不肖,莫不从而信之。繇汉、晋、隋、唐、宋、元以迄于今,可谓盛矣。〔按察使林俊诗〕:半亩禅宫杂市廛,上方心远地应偏。云生竹院鹤相对,日转苔堦僧正眠。白酒漫陶闲岁月,碧纱还护旧诗篇。迩来学得无生法,不向人间种福田。〔副使敖和诗〕:城外青山秀插天,城中佳寺景无边。寒潭雨歇苍龙返,幽谷云深白鹿眠。穿户影重花外竹,到池声静涧中泉。老僧出定因无事,坐看天花雨席间。〔都督沐璘诗〕:过城公暇兴偏賖,跃马来游释子家。级映隔窗罗汉竹,红开满树佛桑花。山光水色如迎客,蒌叶槟榔当啜茶。又得浮生闲半日,此身忘却在天涯。
  • 天王寺。在府治东南。元时建,成化间重修。〔翰林侍讲黄洵记略〕:临安郡东南隅有天王寺,肇建于元。郡之人凡水患必祈,疾疫必祷。国初,古刹多罹兵燹,惟此巍然屹立,相传以为有灵。用是守臣都阃万公若忠、若僖,累世绵造之力居多,而义官柴庸又赞相之,相与捐资拓充旧隘,作殿宇,建廊庑,营斋舍门垣,延僧众以事焚修。僧有号良明者,即住乃山,董乃事。奈何世远人殊,不无废坠,又推戒行精专,宗风振举者,则本戒继主其席。成化癸酉,本戒惟已募人,乃增一殿于天王殿后,中塑佛及罗汉像,栋楹榱桷,巍巍整饬。壬子岁,郡之父老王洪者,偕士友辈,谓是寺之修,其制虽备,而岁费不足,各捐己资。后募于众,得财资若干数,贾田若千亩,以赡僧众,盖以重本戒之行也。夫世之为人子者,承先人之业,荀能守之,足称孝子。本戒虽寄身方外,而能守先师之业,方足以为良备,况能修置之以增大于前,其不为良僧之表表者乎?则本戒之功,诚不可不录。而洪辈相与募缘舍施,以成厥志,及君子与人为善之心,亦不可泯也。本戒走书京师,征余文以记其事,于是乎书。
  • 诸天寺。在府东城外。〔何经诗〕:上方楼阁远尘俗,石磴萦回路纡曲。门掩青山几片云,乌啼当户数竿竹。禅中自觉太虚空,身外那知荣与辱。我来相与说无生,洗出烦襟三万斛。〔杨樊诗〕:诸天星落玉峯高,门掩清风路寂寥。一指禅中无语悟,三生石上有魂招。我驱宦辙来寻社,自悔名缰怪折腰。对榻谈僧不须寐,洒窗风雨夜萧萧。
  • 无垢寺。在府南城外五里,俗呼南山寺。〔左明善重修记略〕:无垢禅寺,在临安建水泸江乡南山北麓,无碑记可考。圣朝正统甲子,僧证空理者,自江右飞锡来,行南山之鄙,周章四顾,面北岭,枕判山,腰泸水,环群峯,幽𨵙寥迥,亢爽头敞,憩息久之,真佛境界也。访耆旧,云:院毁于兵燹,碑碎于郡人,田没于横强,基埋于榛莽。于是证登愿重兴,众乐力阞,遂翦荆棘,结草庵。乙丑冬十二月,佛殿立,佛像成,僧舍墙垣渐以成就。景泰甲戌,土木之力半,而空入灭。性灏者,由普庵蹑空,如金齿,如大理,及楚雄,底临安,桂锡继之。禅堂、伽蓝、祖师三门,舍僧之室,供佛之器,成未成,备未备,化富室曾廷辉市祝献田,以充常住,岁入以斗四百。曾出价之八而五,祝蠲价之八而三。恐其久而弊生,谒予求文以记。
  • 万明寺。在府西城外。医官王用宾重修。〔给事中曾煊记略〕:临安城中不一里,有山曰西山,寺曰万明远阓。阓,美林麓,一大丛林也。事始创于前。元宣光间,道人有毛姓者,建庵栖息于此。有僧惠聪、惠照,相继住持。香火虽存,庵渐倾圮。正统间,有弥上人号固安者,从金陵朴庵祝发,卓锡是寺,遂罄己之衣钵,复募缘以修葺之。于是法像庄严,梵宫雕饰,以至禅堂、方丈、井厨之烦,无不毕备。寮官王用宾辈,施财置西庄水田计若干塍为堂住。既而师竟入灭。都纲纯、朴庵曁弟子永祥、净源辈曰:若师一念之勤,至于如此,无文以永其传,可乎?来需言以识其始末。
  • 观音寺。在府北城外。永乐间建,正统间修。〔御史王璟记〕:郡城西北隅有古刹,旧名观音禅寺。其肇创无所考,逮元兵燹颓毁,惟存遗迹。正统壬戌,郡人李伯亨舍财,始一殿两庑,绘塑佛像。后殿一杰阁,上塑观音大士,下塑地藏及冥官。前创天王殿,左右伽蓝、祖师堂。晨香暮灯,以为休息之所。岁久倾圮。景泰甲戌,僧净戒奋志修葺,功未半入灭。有僧觉禅,世为临安人,自幼离俗出家,知善根,泛游京师,后推为崇寿寺住持。未几返锡,众悉推荐为是寺领袖。禅师始至,欲增两廊,乃储材计费,期必底于完。时镇守太监罗公圭、郡守刘公芳,咸赞其成。不二三载间,殿阁翚飞,金碧相照,凡周垣廊庑,无不备具。然有居必有食,复请伯亨置田数区于白鹤铺,以资日费,其用心亦懋哉。成化丙午,今住持本超,实禅师之嫡派,了因之高弟,谋诸伯亨孙应、郡人李能辈曰:田少用多,盍增大之。由是各捐己赀,复置田若干塍于碗窑后,合前田度其入,足以供佛饭僧,间求余文勒诸石。宁州、阿迷、河西、蒙自皆有之。
  • 燃灯寺。在府东城外。
  • 接待寺。在府东城外。元百户赵益辞职为僧,以其居为庵,并施田三段赡僧,故名。
  • 华严寺。在府北城外。知府赖瑛重修。〔参政桂茂之诗〕:梵王宫倚北山开,地僻人稀半是苔。绿竹几行森玉立,远峯四面送青来。云寒石洞龙眠稳,日暝松巢鹤未回。清趣满前因坐久,洒然心地绝纤埃。〔刘信诗〕:十里松云入北山,野花啼乌共僧间。浮生自古终成幻,灵药何人复驻颜。流水多随鸟语去,落花香寴马蹄还。九疑却忆巡游后,千古湘筠泪血斑。
  • 普庵寺。在府北城外。
  • 地藏寺。在府东城外。
  • 宝藏寺。在府东城外。
  • 龙泉寺。在府曲江东山麓。
  • 香林寺。在府东北二十里。
  • 栖禅庵。在府东城外。指挥王𣹟修。
  • 白云庵。有二:一在府东城外二里,一在曲江六龙山。
  • 北极宫。在府治东。千户刘昭、刘玑重修。
  • 文昌宫。在府治西。元时建,内有桂香楼。〔韩宜可诗〕:文昌宫裹桂香楼,传是神君旧所游。几树秾华依月窟,满天清馥遍瀛洲。碧窗日暖栖丹凤,金榜云深护玉虬。便欲焚香看仙籍,姓名今复为谁收。
  • 观音阁。在府治西南。
  • 三清观。在府曲江沙坝。乡人祝桧建。河西县亦有。
  • 习仪诸天寺。在石屏州治东南。元时建。
  • 善觉寺。在州治北三里。元时建。
  • 圣安寺。在州治西宝秀乡。
  • 秀山寺。在州治西宝秀乡。
  • 万德寺。在州治西南。
  • 崇德寺。在州治西。
  • 乾阳寺。在州乾阳山。元时建,正德、嘉靖间重修。
  • 九天观。在州治西。通海亦有。
  • 崇玄观。在州治正西。
  • 习仪善觉寺。在阿迷州治东。
  • 万德寺。在州滂甸村。
  • 西寺。在州滂甸村。
  • 南寺。在州南村。
  • 习仪万寿寺。在宁州治西盘龙山下。
  • 宁寿寺。在州治西北。
  • 龙洞寺。在州治北石涧中。
  • 正觉寺。在州路居村。
  • 玉皇阁。在州孤山。
  • 海瀛寺。在州孤山。〔王绍宗诗〕:泛桌抚仙湖,扶笻海瀛寺。烟景似金山,钟声到江次。
  • 大雄寺。在州治西。
  • 梓潼殿。旧在文庙东,后徙城隍庙右,每不利于科目。隆庆间,生员刘相复迁于城内万寿寺左,乃有中式者。通海县亦有。
  • 习仪广福寺。在通海县治西。洪武间建。
  • 涌金寺。在县秀山顶。元僧东岩建。〔学士王景常重修记〕:逾滇以南,深渊绝壑,惟通海为最胜。环通海数十里,峻岩遥峯,琪树琅玗,惟秀山为最胜。据秀山之奇,为浮屠者三,涌金为胜。盖涌金弘踞绝𪩘,上涵天光,平俯诸峯,下瞰巨浸。城郭居室之盛,山林岛屿之蟠蚪,晨钟暮鼓,隐隐疑在天上也。若其蛇蟺扶,与絪缊轇,出入眇忽,四时昕夕,云霞岚雾,荡摩曳击,与松风萝月争光霁,真诸天兜率之宫,岂人世之所有哉!初憎铁牛之大弟子月智,游东南至天目,见断岩,得衣钵之传。归而开丛林于云麓曁东崖,肇创涌金寺于山巓。其弟子联山实守其传。元元帅述律杰为文刻诸石,班班可考。其高弟子慧庭嗣有其字,博极经秘,大振宗风。一时继流,西自叩笮,北自嶲、昆明,莫不曏风慕义,叩首归命。自时厥后,法亦密,律亦坚,增其耀灵,号为滇阳大刹。历劫既久,龙象亦逝,泰极而不,兵燹继之。楼阁颓圮,金碧无迹,松柏擢折,祥光下降。其徒镜涵发大愿,力矢辞诸天曰:所不能绍复先绪,浮屠更始,有如白水。斋志不酬,凡几年。会天朝德化被殊浴,干清坤宁,夷夏胥庆。于是飞锡天衢,上扣帝阙,拜天人师。有旨宠袈裟,赐游江浙诸名山。阅四年归,始克成前志。乃遍礼公侯士庶大檀那,得赀金凡若干缗。鉴乃苦心劳力,殚志竭虑,鸠工发帑,一毫不以私诸己。东楼西柱,易栋更楹,先构大殿。殿成,凡涌金门、积翠亭、西梵堂、明玄庵,凡旧所有,率皆新之。旧所未备,今率落之。厩库庖湢,靡一或遣。凡为槛若干,为工以日计之凡若干。既成,山若增而高,海若濬而深,天云下垂,万水皆立,神用盛矣。乃为徒喜颜来谒记,将勒于石,以垂永久。予叹曰:自有天地,二五绳绳,夏后、商、周,继以姬、孔,道备矣。而今通祀于郡国者,惟夫子而已,乃仅见其一。大雄氏以慈悲为教,而寺字被海岳,岂其徒力能致之,抑亦有为之变通而神之欤?为吾徒者,其谓斯何?或曰:自其以善恶恐人,人多归向之。或又曰:彼以神通善幻,故眩耀若此。殆非矣。天地非不大也,然为坛溥天下,惟一而已。虽祀典祭法五,其一曰法施于民,然上下有制,非民可得通祀也,制自夫子立也。彼大雄以兼爱为化,无间上下,民利其欲,故上之人亦从其利而导之。矧其徒皆归于儒,得以庸之,果神而变通欤?予观慧庭博极经秘以光其宗,镜涵发大誓愿以壮其业,亦儒者博学力行之似者,惜其本二而不统也。自非有过人才识,安能俾㫋檀宝盖照耀于中天哉?於戏!此予之所以有感于彼者欤?辞曰:矗矗秀山,控制滇南。上摩空濛,下压重阴。蜿蟺坱北,肇自鳌极。昆仑两戒,发于西城。雪山以东,岷岍以西。正气回干,与天俱齐。云南酋区,星土有截。井钱参旗,胚胎凝结。神扃鬼凿,郁为宝林。既晦于古,彰于今。相时铁牛,载朴载斵。曁于月智,曰丹曰。东崖矫矫,营山之椒。涌金有殿,岌嶪层霄。维尔联山,爰究爰度。无替成美,灯光续续。述律有文,镌诸坚石。涵弘演肆,光被南国。一时闻望,归于慧庭。守道不二,观于厥成。否泰相仍,龙象斯逝。景光飏举,夷级颠陞。猗欤镜涵,志行真坚。一钵一锡,万里朝天。遨游名山,年月四期。耳濡目染,心旷神怡。松枝南指,飞锡聿至。赀金泉涌,栋宇山委。遂殿实林,遂开涌金。遂亭积翠,荡轨阴阳。金榜王与,龙驭象床。莲花宝坊,华盖霓幢。凡昔之废,今悉渠渠。凡今之构,皆古所无。煌煌金碧,炫燿南离。匪我之力,惟神之为。於戏休哉,无坠厥初。有永其承,利及海隅。秀山倚天,通海澄波。百千万劫,石泐勿磨。〔杨慎诗〕:鹫顶金波涌,龙宫玉镜分。香台净旭日,芳树翠朝云。日暇华簪集,天空清梵闻。空林具花事,缘酒映红醮。
  • 清凉寺。在县秀山。元僧铁牛建。〔御史宁州张西铭重修记〕:按佛氏经有云华严者,载雁门郡之山曰清凉,即五台也。岁积坚冰,夏月飞霜,五峯耸出,像五髻然。唐僧澄观居之,号清凉国师。所疏华严经号清凉疏,而通海秀山华严亦号清凉者,则非经见。旧志不存,而斯志又皆缺而不书,名昉莫之究焉。周山寺凡有五:曰涌金,曰慈云,曰妙高,曰善光,而清凉居其一也。每峯峦一叠,而寺一建焉。岂以形胜,仿佛五台而名之?抑或取释氏谓地狱人世为热恼,而出清凉之法以变之者以名,是未可知也。传闻永乐中,僧性充者,尝为是寺住持。当是时,广殿长廊,翚飞云构。山之章而前者若屏,负而后者若程,高而平者为陆,潴而下湿者为池,旁围而左而右者为宫为防。蔚然而林木茂,杂然而幽芳馥。凭栏俯瞰,碧蘸湖水中,其为清凉,匪直福地境界乃尔也。继此无所事。时寺既寖毁,而景亦迁。屏者塞而程者颓,陆者莽而池者堙,与宫防焉以围者殊,亦偪仄于左若右也。荆桧栉比,曁为丘墟,湖波杇墁,适足以殷泛滥尔,焉有境界得复所谓清凉者耶?噫!兴复于人世,信相仍之不可逭也。岁成化戊戌,普光寺僧净宗禁足山居者凡二年,日事樵采,得清凉遗趾于慈云寺之上方,誓欲兴复,顾费不赀。时厥父师名传悟者,方吏丽江府幕,往就谋焉。父闻之,逃吏归释,祝发于大理之鸡足山,并受戒持。遂归修,为募缘计,求榖栗金帛于富贵之家者,帑蔬有差,除秽薙荒。寻断础于丛薄,拓废基于瓦砾,土木间作,规画百出。正殿构于中者凡三楹,而轩数如之。旁翼以廊,前启以门,逮夫庖湢之所,委曲悉具。缭以周垣,像以绘塑,金碧辉映,后先相望,而丹垩错杂,巨细攸宜。工肇壬寅春,而讫于己酉冬,凡八禩始落成也。由是屏山前章,程峯后负,底陆于原潴池于隰,惟官惟防,胥左右焉。草日以夭,木日以乔,湖光浮碧,涵浸倒影,仰登俯临,不啻据方壸而陵弱水,较清凉于畴昔。抑又加而与涌金诸峯仍列为五,远瞻近眺,咸谓秀山之景物复焉。鸣呼!斯其释氏之致然否?敞抑人心感激,自欲兴厥废欤?抑亦修复之从事致力欤?使分人国之事者,是之事者,将无行之不可复也。伊何宗周人庙悲兴禾黍,而晋官之门不守铜驼哉?否则释教人心皆有于昔,而清凉台寺独复于今,是必有所致也。矧夫割田以饭僧,而范金以为供佛之具,聿修于新,非有所致而能然乎?事事之力,不可以不然也。其谓毫光东现于营修之始日,则释氏之所谓幻化者,吾弗知也。而纪工役之颠末,斯吾执笔者任也。夫为释氏徒而佛寺是兴,传悟辈知所尚矣。擅那杨永清氏等相与共成之,亦有赖焉。悉用刻诸碑阴云。
  • 妙高寺。在县治南。
  • 慈云寺。在县秀山,元至正间僧一元重建。
  • 普光寺。在县秀山,宋时建。
  • 灵宝寺。在县治东北杨广村,元至正间建。
  • 香崖寺。在县治东。
  • 真庆观。在守御城东关内。
  • 习仪大兴福寺。在河西县北,洪武间建,嘉靖间重修。
  • 兴国寺。在县治北,元至正间建。
  • 圆明寺。在县治西一里,元至正间建。
  • 天王寺。在县曲陀关东北。
  • 慈荫寺。在县北五里翠微山下。
  • 海金寺。在县治东三十里,洪武间建。
  • 三元观。在县治南。
  • 北极观。在县治北。
  • 习仪三元宫。在嶍峨县治西二里。
  • 登云寺。在县治东北隅。
  • 如是庵。在县治南四里,洪武间建。〔周灯南寺晨锺诗〕:梵王楼阁远尘氛,一枕蒲牢曙色分。东谷响传西谷应,上方声彻下方闻。翻经台落凄凄月,洗钵池封淡淡云。回首桂峯村舍近,隔林惊起几鸦群。
  • 梅庵。在县治东。
  • 习仪鹿苑寺。在蒙自县治南。
  • 东林寺。在县治东北。
  • 习仪东寺。在阿迷州治东。

仙释

编辑

国朝

编辑
  • 僧温成。号大机,指林寺住持。悟心性,参禅慕道。寿一百二十坐化。
  • 衍乘。接待寺住持,号铁船。慕儒书,晓佛法,戒腊精专。尝作偈曰:铁船渡苦海,虾蟆上树枝。若能悟此理,便是出尘时。寿八十二坐化。
  • 畔富。新兴州人。少绝荤,投天长寺受戒。游锡通海,见洪水横流,乃涉秀山,相其水脉,径往东北石笋丛立处,以锡杖穿之,水随尾间下泄,民居奠安,遂隐秀山。尸解,真像现出石上,至今宛然。后人立塔龛之以祀。〔邑人马信诗〕:滔滔洪水一方愁,卓锡穿通入海流。在昔若无僧畔富,至今那得秀山幽。

永昌军民府

编辑

寺观

编辑

  • 习仪纲僧司法明寺。在府城内,西枕太保山麓。蒙氏时创,天顺间重建,习仪即焉。〔沐昂诗〕:古寺殊潇酒,僧房在翠微。幽深穷幻化,长啸惜馀晖。诗向梅边得,琴从竹下挥。煮茶供款语,坐久澹忘归。〔郡人汤琮诗〕:无心因逐白云归,静锁岩前白板扉。客有渊明方置酒,徒无弘忍不传衣。风号石室松声急,月到纱窗竹影肥。饥饭困眠无一事,满山空翠淡忘机。
  • 龙泉寺。在府城南门外。前有池,泉从地底涌出,因以名之。〔郡人张含诗〕:金银宫阙耀龙漪,碧艳摇翻阿耨池。渺渺雨华香雾噀,钤钤仙乐雕宫移。金襕燕坐常留偈,彩笔登临定赋诗。白马传经旧游地,空王踪迹使人悲。
  • 卧佛寺。在卧佛山东麓。
  • 卧狮寺。在卧狮山下。
  • 天王寺。在府治北二十五里。
  • 法宝寺。在法宝山。蒙氏牟寻所建。
  • 报恩寺。在栖贤山南。蒙氏时建,元泰定间重建。〔郡人徐云达诗〕:废址千年在,浮华一径空。藓碑看断石,雨础识遗踪。说法无三乘,虚传有六宫。慈云笼慧日,片雨织晴虹。急溜喧深涧,悲风射曲砻。劫灰忘妄想,天地乏全功。灭相真成幻,无言妙始通。言归山色暝,樵唱乱松中。
  • 圆光寺。在乙丑山麓。
  • 百花寺。在郎义村西。〔郡人滕槟诗〕:石涧东风百种花,百花深处劫僧家。凤溪绕涧分晴霭,鹫岭当窗落绮霞。深院雨馀留鹤迹,小园日午散蜂衙。前村后寨皆蒲僰,竞向新春摘茗芽。
  • 桃花寺。一名东明寺,在府治东十里青英村。
  • 金凤寺。在卧狮山麓。
  • 清真寺。在府治南,回回礼拜之所。腾越州亦有三处。
  • 观音寺。在法明寺东。
  • 地藏寺。在沙木和北一里。
  • 性华寺。在沙木和东南三里。
  • 石碑寺。在沙木和西三里。
  • 宝场寺。在府治南门外三十五里许。
  • 道纪司三清观。在法明寺右。〔沈杲诗〕:栋宇翚飞十二楼,晴霞遥映宿烟收。双松覆地不知暑,万竹吟风常似秋。仙客未归丹竃冷,洞门深锁碧窗幽。攀跻自愧羁尘鞅,翻笑刘郎忆故坵。
  • 真武观。在三清观下。
  • 习仪普济寺。在永平县西一里。
  • 玉泉寺。在县东八里。
  • 兰若寺。在县南三里。邑人锺亮重修。
  • 宝峯寺。在县东五里。
  • 龙泉寺。在县东百里打牛坪巡检司东。
  • 金地寺。在县西南三十里。
  • 观音寺。在娘娘叫狗山。年远圮壤,兵备副使张辐重修。
  • 小川寺。在县北十里。
  • 玉皇阁。在县东八十里观音寺之绝项。
  • 文昌宫。在县西一里普济寺之上。
  • 白石庵。在漾濞大堡。
  • 习仪僧正司西盟寺。在腾越州西城外,景泰三年建,习仪即焉。
  • 来凤寺。在州来凤山冈,古为龙凤神祠。〔参政卢翊重修记略〕:腾治南二里许,有古刹一区,曰来凤,盖取案山仪附之形名之也。其初建世远莫考,正德丙子秋,太监王公举命指挥陈废辈修之。予惟佛寺之修,吾儒所弗尚,然因俗以道民,亦儒教之仁术也,乃纪之石。〔佥事李宗泗诗〕:云散烟消万境开,一天清气拥楼台。小桥送客携壸过,幽径寻僧煮茗回。流水似龙随化去,远山呈凤欲飞来。夕阳沙草游人醉,几点寒鸦落古槐。
  • 华严寺。在州城南五里。
  • 金轮寺。在州城西五里。
  • 宝峯寺。在州城西十里,高僧摩伽陀修定之所。寺毁,上有天池绝壁,今建。玉皇产松柏,茂郁川原一览。
  • 石佛寺。在州城南门外。
  • 护珠寺。在州城外西十五里。
  • 天应寺。在州罗生山墀前之地,雨则暵,晴反浥,故名。
  • 水应寺。在州罗生山麓,周匝皆水。
  • 妙光寺。在州南城外矣罗村。
  • 东山寺。在州城东十里。
  • 盘龙寺。在州龙川江营。
  • 龙华寺。在州城东五里许。
  • 慈顺寺。在州城中。
  • 水月寺。在州城中。
  • 道正司佑圣观。在州城西北隅。

仙释

编辑

〔唐〕

编辑
  • 道超。段姓,幼出家,投法律禅师,以苦行感黄鹦白岛,衔花狎驯,旬日方去。常有麋鹿伏榻下,午四十有五而卒。先是谓其徒曰:吾当死于西山之阳。及三年后,尝启视之,至期启视,颜色如生,遂立塔于葬所,累著神异。
  • 摩伽陀。天竺人,蒙氏时卓锡于腾冲长洞山阑瑜伽,教演秘密法,祈祷必应。至今云南土僧名阿叱力者,皆服其教。

〔国朝〕

编辑
  • 志登。永昌人,姓马氏,有戒行,结庵于龙泉门外,入山五里而居之。忽一日谓其徒曰:炊十三人饭,备碗箸及龚,皆如其数,中夜以俟。至夜有盗入,果十三人,志登坐床不动,徐曰:昨已知汝辈来矣。盗入,视其所备,皆如其人,遂罗拜而去。前辈以之比董五经云。

雄楚府

编辑

寺观

编辑
  • 习仪道纪司玄真观。在府治东,都督袁义建,长春真人刘渊然书额。内有泉,凡病疫者饮之即愈。〔知府董朴记略〕:楚雄府玄真观,洪武间指挥袁义所创也。弘治乙丑,朴奉命来守是郡。秋七月越三日,恭遇先帝孝宗万寿圣节,先期率僚属于是观习仪,至则曰:三清殿者,栋宇倾颓,薨瓦脱落,面其神像,覆板以蔽风雨,谨奉龙亭于檐楹之间。成礼太息而退。且闻父老有言,郡之民罹水旱凶札之灾者,恳祷于神,神辄应,故民多仰赖之。今正德纪元春正月,指挥施敬之等出所需之物,倡而修之,庶民蒋伦辈与观之,住持谢大用、李道云以董其事,九越月而工毕。父老数十辈皆应眉皓发,诣庭请予记其事,义弗容辞,遂为之记。
  • 僧纲司广严寺。在府治西峨㟤山麓。元时建,后有妙严寺。
  • 云泉寺。在府治西一里鸣凤山。岩中隐怪石,学之有声,又名响石寺。内有二古井,泉味香冽。永乐间,汝南王更今名。〔佥事蒋芝诗〕:古树青松最上头,荒原白骨动边愁。石根僧定云常护,谷口龙眠泉不流。日落草黄平淡淡,风长溪碧去悠悠。天涯杯酒成何意,塞上音书设未休。〔御史孙用诗〕:晴日探奇到上头,林香山翠匶邀游。楼台半入丹霁近,城郭平临碧树稠。岛向花枝窥榻静,云移泉气傍帘幽。眼中题品知谁是,笑豁吟怀对楚州。
  • 古山寺。在府治西凤山支陇。蒙氏时建。〔教授大理陈时雨诗〕:水寒钵底来龙卧,云暖庭前看鹤翔。牟栏松风吹梦醒,六时花雨沃心凉。
  • 金龙寺。在府治西北三里。宣德元年建。
  • 平南寺。在府治西南一里。孔明南征时建。嘉靖间,知府王遵修复。〔自为记〕:予来守楚雄,省方问俗,见凤山之右有冈阜,巍如突如,蜿蜒抱负于治西日山,佳哉!父老进日故寺址也。昔孔明驻节时,廉郡人奉佛,遂创浮图八于西山之巓,而创寺支懽,颜其额曰平南。意将以空化执,以福利化贪,以地狱化顽悍。且民庶畏天烕,矧习佛教,咸帖然听约束。少有违犷者,必相率斥之曰:汝不畏诸葛公有如此塔。岁时诣寺稽顿祈祝,凡水旱疫疠必趋焉,亦频有征验,人以比之岘碑违。我圣祖既荡定南中,即命袁都督义来分镇。义以南山逼郭上,请展拓之,而寺适拱峙于新城西矣。袁观兵楼橹,睇梵官而寄遐想,按古算而定今谟,乃北望叹曰:我主上神坚越今古矣。授西域僧以佛子法王,俾因俗为治,遂通道荒服,孔明宁无翊赞于千载前哉!往迹可寻,睿图当广,寺勿令稽圮废也。乃出金倡民缉之,凡遇庆贺,咸习仪于殿墀。钱古训留题云:为祝九重天子寿,落成四大梵王宫是已。至今百八十奇禩,民物阜饶,灾异殄息者,固皇仁远治,亦兹山镇氛干运之助矣。第正德间,主僧失守,焚爇无遗础。今兵荒间作,议者谓寺废无所寓吁祈也,敢请建复。予呀然曰:有是哉!圣朝礼乐刑政,融洽宇内有馀裕,顾需佛法哉?父老恳曰:吾民奉佛素矣。昔佛如来慈悲济度,法雨遍润于四大部州,而楚雄去印度为最近,尤先霑者,故灵踏时著,而善知识代有其人。即阿南名箐,婆罗命涧可征,匪讵,是以郡民由信而生解,修因而证果者,率以此。况如来昔以佛法属国王大臣,为未来世间,在利益门。今明府见宰官身为一方福德主,幸俯遂民愿。子绝然曰:有是哉!迺讯之大夫士,稽之舆地考,悉符父老言,遂幡然以荀可导民为善者,因不拘于方类。而名园兴废,征洛阳之盛衰,兹亦平世胜事也,姑从其请。迺耆民杨保安留侨僧智献,募缘以创其规。既而戒僧海澄悉力润饬之,庀材鸠工,陶士范金,役不俟勚,财惟乐轮。不几时而寺复厥旧,设像绘壁,殿门轩庑,助列完具。乃杂莳奇花,多植嘉木,以拟檐卜。而檀越诸人捐常稔田若干亩,海澄出己赀置田数亩以供僧,属予复像接引佛于殿之前,而亭以覆之。琳宫耸翠,钳宇凌霄,宝树团烟,乔章拂日,丛林森焕于西冈矣。守僧朝夕具烕仪,诵经咒,祝圣天子万寿,锺鼓之韵,远彻郡斋,子每怜而嘉之。凡郡上喜复孔明之遗迹,而登览者成向往甯静,益勋致远之志,若汉燹之云集,种善因者殆难悉计。噫!是寺之复,信郡中胜事也。以祝国禧而摅爱君之忠,以壮形势而增御海之武,以专民俗而翊其从善去恶之情。具兹三物,虽不出于孔明,而孔明之徒所必建已;虽无关于治理,而达治机者必顺其宜已。矧迹沿于古,制不倍于今哉!复之诚是也。耆民辈复来问记,予谕之曰:若知复寺之意乎?佛像接引,欲引汝于善也。自汝能事乃心修,治乃根尘,复乃其如之本体,不胶佛迹,而善学佛心,则明伦于家,即奉法于刹,非法不服,即非缁不披,遵宪度以持戒,循信义以为定,文风郁而慧光生,丰年屡而福田种,俾楚雄为西南一极乐国,则峨岩之墟,即印度士民之身,亦如来南陲永平、太平不难矣。是复寺之意也。若徒奉佛法而罔知即心是佛,徒泥地近天竺而不知反求诸身,抑末矣,岂余所望于汝者哉!佥怃然曰:命某矣。遂书为建复平南寺记。
  • 智明寺。即曲甸寺,在府治东三十里,凡遇灾疫旱涝,祷之即应。
  • 七宝寺。在府治西四里紫溪村。
  • 盘山寺。在府治西四里硙盘山下。
  • 灵山寺。在府治北二十里花香村。
  • 观音寺。有四:一在府治西十五里卧龙冈北。景泰间,山下村父梦观音大士谓曰:吾卜汝山作法场,蕃衍此郡生民。次日,水漂一枯木蚁于山麓,鍜如观音像。村人骇异,遂创屋山巓祀之,求嗣者多应。一在镇南州沙桥驿。一在定远县旧市平村内。一在定边县治东一里许。
  • 紫谿庵。在府治西三十五里。〔安若山诗〕:载醪遥指万松庵,嶿嵲城西第一山。檐迥平看云聚散,林深侧听鸟间关。披襟岸帻尘嚣外,寻壑经丘紫翠间。幽兴方浓天欲暝,结庐何日遂吾闲。
  • 玉皇阁。在府治西凤山麓。嘉靖间建,前有三元官。
  • 钵盂庵。〔御史大理李元阳重修记〕:钵盂庵在楚雄县南三十里,山谷盘旋,泉石幽绝,不知创于何代。梁倾瓦脱,僧用不栖。嘉靖间,有县僧慧堂,云游伏牛少室,得正定禅,僧俗仰止。其徒某募檀信,合心重建兹庵,仍其旧名,示不忘也。庵既落成,遂有舍田者相继而至,得若干馀。惧其久而失也,因采苍山石以镌垂久远,乞余一言记之。余谓浮图六波罗密,以布施为首。盖谓氓之蚩蚩贪爱习,流浪生死,无有出期,故先教以割爱布施,以为入道之基耳。慧堂已具波若无漏,犹为修佛之事,其心盖谓化人,非谓身谋也。余嘉其心,故为之操觚。
  • 习仪玄真观。在广通县治右,永乐间建,习仪即焉。
  • 蟠龙寺。在县汉北一里。
  • 兴广寺。在县治东一里。
  • 云会寺。在县罗其里。
  • 宝山寺。距云会寺一里。
  • 石头寺。在县治南五十里。
  • 龙泉寺。在罗苴甸,下有龙泉。
  • 礼拜寺。在县治东门外,即回回礼拜之所。
  • 龙蟠寺。在罗苴甸东,嘉靖间建。
  • 戒定庵。在县东山中。
  • 聚圣庵。在县治东北三里。
  • 弥陀庵。在县治西北二里。
  • 清虚庵。在县治西北三里。
  • 北庵。在县治东北三里。
  • 仙羊庵。在县治西一里。
  • 龙真宫。在罗苴甸西,嘉靖间重修。
  • 观音阁。在县治北。
  • 僧会司北山寺。在定远县治北一十五里。
  • 广德寺。在县沙场甸村。
  • 燃灯寺。在县南三里。
  • 竹林寺。在县东南八里。
  • 东山寺。在县东二里。
  • 九龙寺。在县治西四十里。
  • 灵山寺。在县治北八里。
  • 仁山寺。在县北二十里。
  • 习仪普福寺。在定边县治东一里许。
  • 竹扫寺。在县治北凤凰山中,有石佛,竹叶落时,随即风扫,故名。
  • 习仪紫石寺。在南安州紫石山南。
  • 紫山寺。在州东一里。
  • 习仪广福寺。在镇南州治东,永乐间建。
  • 西山寺。在州治西三里,山顶有泉曰寒泉,深三尺,四时澄清不涸。
  • 南山寺。在州沙桥驿南二里。
  • 普照寺。在州白土城。
  • 光明寺。在州雨落村之内。
  • 高陀寺。在州高陀村。
  • 福田寺。在州沙桥村。
  • 习仪龙门寺。在黑井盐课提举司北。
  • 真觉寺。在司万春山。〔元学士李源道记〕:滇池西走六驿,有郡曰感楚。东北五舍,沿深山入长谷,有嵯井,取雄于一方,以佐国用,以资民生,厥利至溥也。井之西一里许,有山曰万春,墙立屏峙,耸出天外。万山连延,束龙江之水,踞虎岭之楚,巨石嵌空,居人在山谷间,惟万春为胜处也。延祐乙卯,僧曰君山者,泊上之耆宿,相与议谋曰:吾侪介于裔夷,蕞尔绝徼,荷县官之庥,铜山泽之利,食士之毛,皆帝之力与佛之造也,可无报乎?于是捐己赀,集众力,建佛宇于山之阳,名曰真觉禅寺,即万春之额,以祝天子万年之寿也。殿寝堂奥,横山跨谷,位毘卢遮那佛、照化佛、文殊、普贤之像。右有选佛场,左有㫋槟林,前有栖钟楼,后有庋经阁。法堂方丈,斋庑庖廥,堦砌闼髹,彤黝丹垩,焕耀金碧。荒遐僻绝之境,见兹亢爽,夫谁不喜也?尝谓夫佛法入中国,子馀年来,华人尊崇之谨犹一日也。远而至于殊方绝域之外,又至于深山穷谷之间,人迹所不到之地,亦奔走崇奉如是之笃也。鸣呼!我佛以平等为性,以慈愍为心,以浮荣为幻,以寂灭为乐,以五兹为空,以三归为戒,导人之迁善去恶,明心证性,如斯而已。不知者以为其言宏阔胜大,以生死祸福动人,则非西竺圣人之旨矣。虽然,西方氏之教慈矣,而西方氏之律则严也。顾其善恶因果之说,往往与易书合,容或有不可诬者。盖人之生禀,二五清浊之不同,有以五戒自持,欲正其法身者;又有以十业自稔,以沦于外道者,岂非善恶之区别乎?冥冥之中,昭昭之报,犹影响然。予尝谓世之人装严佛身,顶礼佛足,尝范金雕木矣。庸讵知明心证性,固能成佛之为妙也。明心证性者,启为善之根也;范金雕木者,皆有漏之因也。君山轨行峻洁,弘杨于圣教,而亦尝虑及于兹乎?其刻斯文以示南人。南方俗虽暴悍,而崇信浮图甚至,庶几因敬生悟,人知向方,有迁善而去恶者,则君山总持创建之力也。
  • 圆通寺。在司真觉寺下。
  • 密塔寺在司治南。
  • 灵感寺。在司绝顶峰。
  • 七宝寺、开宁寺、普照寺、奇峯寺。俱在司琅井。
  • 积庆庵。在玄圣观左。
  • 玄圣观。在龙门寺左。
  • 三元宫。在司治南。

仙释

编辑

〔唐〕

编辑
  • 李阿召。大理人,居七局村。所蓄有黑牛饮于池中,肥泽异常。阿召因踪迹得卤泉,遂报,蒙诏始开黑井。官之不受,但求为僧,赐紫袈裟。井民立祠祀之。

〔元〕

编辑
  • 源空。威楚人,三岁能诵佛号。元时入薇溪山为僧。尝游螺髻山,有虎伏于崖下。又游九重岩,入定绝粒经月。凡有斋事,必先知之。一日端坐而化,茶毘之日,祥云羃焉。
  • 连精。定远人,通瑜伽秘密教,降龙役鬼,应难如神。元至正间,云南旱,梁王迎之以祈雨。师于净瓶中出一小蛇,遂大雨。王赠以金帛,固辞。归之日,役鬼为荷携。一日辞亲戚,端坐而逝。

曲靖军民府

编辑

寺观

编辑
  • 习仪僧纲司报恩寺。在府东青龙山。万历二年火,郡人唐时英重建。
  • 朗目寺。在朗目山。
  • 圆通寺。旧名尼姑庵,在府治西。
  • 天王寺。在府治西北隅。
  • 安国寺。在府治南真峯山下。
  • 真峯寺。在府治南二十里真峯山。
  • 龙顶寺。在真峯山。
  • 正法寺。在府治南一十五里南城村。
  • 观音寺。在府治南观音山东。
  • 北山寺。在府治北山麓。
  • 崇真寺。在府城内。
  • 翠峯庵。在府治西北翠峯下。
  • 玄虚观。在府治东一里。
  • 习仪安国寺。在霑益州北一里,永乐间建。
  • 龙华寺。在州治南一百七十里龙华山。
  • 东山寺。在州治南东山。
  • 妙严寺。在州交水村。
  • 三清观。在州治西北隅。
  • 三元宫。在州治西。
  • 习仪大觉寺。在陆凉卫城内,洪武十四年建。
  • 龙凤寺。一名正觉寺,在州东七里狂容山。元。至正七年建。
  • 石墙寺。在州治西北七里。
  • 习仪上真观。在属龙州治南。
  • 玉泉寺。在州治东南三十里安仁乡。
  • 玄武观。在州西南四十五里中和山。〔都御史蒋宗鲁鼎建记〕:中和山玄武祠,嘉靖庚戌之冬所创建也。元以前尚有寺曰公安,观曰高真。山发自宜良,蜿蜒起伏,至此结为二。中峯前后突兀,左右层峦环列,若旗鼓状。后枕寻甸,以山大海,而小山曲水迥绕于前,俨然龟蛇盘辟也。又有仙人洞、五龙潭,上下平田千顷,云南前卫屯兵数百家居之。嵩明州慕赵昂者,贵之思州人也。丁未岁,奉屯檄而来,顾瞻徘徊,欲陟其巓。众谓上有黑虎在焉,樵采所禁。昂曰:第勿恐,且往视之。既而曰:龟蛇成形,神仙窟宅也。昔闻太和山玄帝修道之所,常有黑虎巡山,兹非其难欤?少顷,帝见像中峯之顶,昂乃率众罗拜,咸愿即其上开山立官。事初就绪,未几以年老去,命其子生员赵应鹏代,且曰:不即工,勿归。鹏受命唯谨,竭力僝功。于是上自黔国,下逮士民,闻者各来输助,用始饶。庚申冬,予奉命来抚是方,过南宁,霁轩唐公曁诸父老吿予曰:帝福国庇民,功用孔钜,数年灵明赫奕,宜亟相厥役,民愿是从。维时总戌云楼沐国公亦命官敦匠事,鹏乃增建棹楔者一,天门者三,宫观者二。子亦捐俸铸金像于其中,侍御台山孙公亦阅压赞成之。壬戌三月,鹏将吿归致父命,众仍留之,复诣省恳予纪其事。念予弱冠叨入仕籍,逮今二十有五年,吾母太恭人每感奇庇。辛亥冬,备兵临安,梦帝赐旗七星,幸平元江之变。迩者戡定东川,咸帝力也。吾儿思忠思孝,计偕北上,谒祠吿虔。时龟蛇见云端,风卷黄旙,飞扬天表,众皆异之,谓鲁世受帝思冈极矣。鲁固不敢私神福,亦乌容以不文辞。粤稽我太祖高皇帝平定海宇,惟帝默相,尝建庙祀于南都。成祖文皇帝肃清内难,惟帝纳祐,特于太和山大建宫祠,复于北都建行宫祠祀之矣。我皇上敬天法祖,玄应屡昭,特遣大臣重葺之,海内臣民益加仰慕。滇在徼外万里,华夷错居,固西南一大会区也。水旱疾疫,有祷必应,是帝之扬灵顾于边徼者,与中士同。不金石刻,无以腾神功,诏后嗣。帝以虚危二宿之精,降灵人世,感召天神,受无极上道。丹成上升,归司北极之位。而遗世垂训,无非欲人忠孝友悌,修己化民,每以贪淫奸邪为戒惩,实非异教。故能使天下之人,靡不奔走寅畏,遐迩同心,以其翊运治世,作福元元也。否则奚为亹亹焉,将事不倦耶?继自今,风雨宜榖麦,人康食而无或艰,用长我大明历服,以至于亿万年。日月所照,荷神之休,岂惟滇之人受福已哉!是用勒文于石,垂之悠久。效劳与轮助者,爰列碑阴。
  • 文昌宫。在州治前。
  • 观音寺。在罗雄州治南喜旧村。

仙释

编辑

〔唐〕

编辑
  • 段长老。俗名阿阇黎。得异术,能驱龙祈禳,不事符牒,所求辄应。遇远方求召,令其使者先回,常骑龙而往,先使而至,人异之。

〔国朝〕

编辑
  • 真峯长老。名镜中。正统间住寺,苦行四十馀年,昼夜不寐。黑衣,常以数珠撤池,一一探之,仍集成串,终夜不寝。徒问:师何苦如是?中曰:不苦不成真,吾炼睡魔耳。养性灵,辄预知明日之事。客至,预办斋食以待。一日,有贼数十人,盗取衣钵,中以饮食遣之行。贼负荷盗物,驰走不停。及天明视之,贼众旋绕两廊,尚未及出寺门,俱以物拜还,中不与较。后欲建寺,卜地得一龙潭,中祝曰:尔龙须上山,借我此地,建弥陀大殿,作一佛寺,尔亦有功。次日视之,水已迁于山顶矣。今水滴溜树抄,穿厨绕廊,甘冽异常。

澂江府

编辑

寺观

编辑
  • 习仪凤翔寺。在府治东北。隆庆五年知府徐可久建,习仪即焉。
  • 僧纲司华藏寺。在府治北缺摩山。〔元丞相埜喇诗〕:法锺声远透禅关,华藏招提烟雾间。浮世已更新态度,青山不改旧容颜。洞门水湛潜龙卧,松顶风生野鹤还。扰欲敲开名利锁,洗心常伴老僧间。
  • 万寿寺。在府治东五里。
  • 普照寺。在府北旸溥山。
  • 慈应寺。在普照寺北。
  • 金莲寺。在旸溥山。
  • 观音寺。有三:一在府治东南二里梅王村,一在江川县治东五里,一在阳宗县治南。
  • 清虚观。在旸溥山。
  • 玄天观。有二:一在吴官营,一在大河口。
  • 玉虚宫。在府城西街。
  • 文昌宫。在府城外五里。
  • 习仪云岩寺。在江川县治西六里。〔知县皮日伟重修记略〕:云岩寺旧名涌泉寺,创于前古,不知几百年矣。寺在江川县西北数里许,山势清奇雄峙,皇明太传黔国沐公改今名。时寺僧得真者主之,巡检李荣、居士李茂、何溥辈因其基而新之,足为一方胜槪。历数十年,风雨损坏,殿宇擢颓,金碧污墁。弘治改元,住持洪澄偕檀那道真等欣然集一境军民,捐钱帛,市材木,命匠重修正殿一所,绘以诸佛圣像,僧行日聚诵经典,祝圣寿,与凡乡民水旱祷之,悉于此瞻奉。弘治元年,寺主圆旭、永祥以寺乏供给,募缘贾田三亩,里甲徭役之费悉为优免,以寺为朝廷敕授故也。嘉靖癸未,永祥吿予求记刻石。
  • 海瀛寺。在县治东三里。
  • 东山寺。在县城外三里。
  • 华阳寺。在江川驿前。
  • 云集寺。在县龙凤山。〔参政晁必登记略〕:江川县云集寺,去县治数里许,亦官属习仪之所。旧名龙凤,相传创于唐。国朝西平侯沐公征交南过之,易以今名。云集之形胜,后倚西峯,前抚云湖,黑龙潭在其左,温泉在其右。永乐中倾圮,知县徐延道、云南左卫百户黄恭协力重修。外为山门,中为佛殿,后为阁,左右俱僧房,前为常住田以供僧。其寺年久,风雨捐坏,耆民何琛等重修之。正德二年,知县思南宋君玑、典史安县邓林适吏兹土,复渐就隳敝。主僧洪澄具言于邑,宋君辈乃命邑民朱文庆等与偕,劝于民间善人重修,又增创一阁于后。越明冬,工吿成。〔董难诗〕:石宝白云间,丹崖手可攀。雨吹临瀑布,溪转学螺鬟。妙响声灵籁,浮生觉梦关。禅栖萝月下,清露洗秋山。
  • 玄圣观。在云岩山顶。
  • 真庆观。在县治北一里。
  • 三元宫。在县治东。
  • 习仪龙泉寺。在阳宗县治东。
  • 玉皇阁。在县沙甸土官村。
  • 习仪广法寺。在新兴州治西,后有观音阁。
  • 灵照寺。在州治东十里灵照山。
  • 龙泉寺。在州治西南。
  • 宝光寺。在州治西。
  • 瑞云寺。在州治西。
  • 习仪正觉。在路南州治西北。
  • 金山寺。在紫玉山东。
  • 兴福寺。在州治西五里狮子山。
  • 灵应寺。在州废邑市县东南半里。
  • 活佛寺。在废邑市县西十里。

〔元〕

编辑
  • 和观。在州治西五里狮子山。

仙释

编辑

〔国朝〕

编辑
  • 石坚。前卫人,诚信直朴,好善乐施,洪武间无疾而化。
  • 朱文庆。江川县人,酷尚佛老,轻财乐施,隐居云集寺,寿六十坐化。

蒙化府

编辑

寺观

编辑

  • 习仪僧纲司等觉寺。在府治东隅,蒙氏所建,永乐间重修,内有昆卢阁、轮藏殿、观音殿、烯灯殿,习仪即焉。
  • 圆觉寺。在府城东山七里,成化间寺僧慧俨重修。
  • 云隐寺。在珑玗图山。〔杨慎诗〕:二妙北招携,双林狎遁栖。禅僧香雾窟,樵子青云梯。宝树𩙪埃净,昙花色相迷。有为应叹法,诗句续灯题。
  • 伏虎寺。在府治东南庄里,蒙氏时建,世传二虎拽木创缉。
  • 圆融寺。在甸头巡检司北。
  • 冷泉庵。在等觉寺外。
  • 弥陀庵。在云隐寺内。
  • 法云庵。在府北。〔知府左祯诗〕:碧涧层阴落木风,晚扶朱杖上花宫。隔林一笛夕阳下,为客八年尘梦中。白鹤向人欲起舞,玄猿何事笑相从。岩花阶草无颜色,惟有青山与旧同。
  • 玄珠观。在府城东五里。成化间建。
  • 玄真观。在府城东北隅。
  • 玉皇阁。在北内。嘉靖间士官知府左柱石建。
  • 文昌宫。在府治东南隅。都指挥杨濬建。
  • 龙华寺。在东山玄珠观左。

仙释

编辑

〔唐〕

编辑
  • 张彦成。蒙舍川人。南诏蒙晟罗遣彦成使于唐,礼待甚厚,赐以浮屠像而归。南中事佛自兹始。

〔国朝〕

编辑
  • 王旻。号德清,成都华阳人。祖义,永乐初以安宁判官署蒙化州事,没于官,旻留此。少有灵异,州境每旱,礼致之,祈祷辄应。邓川州孽龙为患,知州阿昭请旻至境,龙遂遁去,一境获安。成化甲午夏五月,与郡人诀曰:吾明日当去矣。至期,乃衣冠端坐,倏然而逝。

鹤庆军民府

编辑

寺观

编辑
  • 习仪僧纲司玄化寺。在府治南半里。昔蒙氏因梵僧赞陀崛卓锡通水,遂建此寺。洪武十五年火毁,二十年土官同知高兴重建。正德十五年五月,地大震,殿宇倾圯,副使朱衮以废址改儒学,迁佛宇于学西隙地,习仪即之。
  • 龙华寺。在府治东南十八里。元至正间土官高仲建。
  • 兴佛寺。在府西二十里。
  • 广佛寺。在府治西南十里。
  • 观音寺。有三:一在府治西南一里,一在观音山驿南五里,一在剑川州治西南三十里。
  • 兰若寺。在观音山驿西三里,中有石洞,深五丈,关三丈,岩嶂幽阴,藤萝延蔓,上有石泉飞瀑,清色袭人。〔董难诗〕:宝铎敲崖月,罗幡杂涧虹。法螺三界外,清梵五云中。松定归依鸽,泉驯守护龙。远公知姓字,洗钵愿相从。
  • 石碑坪寺。在观音山驿四南十五里。
  • 智镜寺。在府治后,蒙氏时建。
  • 朝霞寺。在府治西南十八里,成化十年僧人月庭子锺募缘重建,每晨有霞照映,故名。
  • 宝庆寺。在府治南一百二十里。
  • 天寿寺。在观音山驿西南三里。
  • 天王寺。在天寿寺南二里。
  • 龙江寺。在府治北二十里。
  • 石宝寺。有二:一在府治东十七里,一在剑川州石宝山。〔杨慎诗〕:回涧数峯合,丛篁一径斜。翠氛林翳日,斑碧横霞。石栈重悬阁,云亭半蔽花。𧂛颇惊燕雀,窟迥错龙蛇。昏晓更天界,阴阳窜物华。檀施象教著,幻巧鬼工奢。千尺罗幕,双堆拥玉厨。人羮缘笋,溪客饭胡麻。单袷春身健,空山雨夜哗。诸天人不到,来往白云车。
  • 水洞寺。在府治南二十五里,知府周集新建。〔参议黄朝聘诗〕:众眠山下暂停骖,谩尔凭高俯碧潭。花外百川归绝壑,雨馀千丈启晴岚。寻幽避俗须何处,澈石食霞此独堪。分付仆夫休促辖,跻攀未已兴初酣。
  • 栖云庵。在龙华寺内。
  • 玉皇阁。在府治南。
  • 太玄宫。在府治东。〔御史太和李元阳记〕:鹤庆太玄官,在府治东一里许。郡守潼川万峯周侯成其始,邻邦端峯木侯成其终。故其规制宏钜,藻关丽密,为南中宫观之最云。初,鹤庆畏雷,民之死于雷者,岁常十许人,少亦五六人。郡人欲作庙以厌之,积岁弗举。比周侯至,父老以吿。侯曰:此山川沴气也,厌胜宜莫如庙矣。且习仪之典,自国都而下,皆依寺观,此祖宗朝盖有深意于其间。鹤庆为郡,不可谓不久矣,而习仪亡所,非阙典欤?乃驿闻台院监司,佥谓一举两得,特可其请。侯遂度地于城中,计己之俸入,岁若干,尽以施之。郡人感其德,趋者子来。邻邦募其风,施者踵至。百工操其伎,自献者四面而集矣。于是宫广若干亩,制屋为正殿者一,后祠天帝,前祠三清。依于前殿而祠者,曰统天元圣,曰朱陵度命,曰太乙,曰玉枢。翼于后殿而祠者,曰文昌,曰真武。殿庭左右二堂,一祠三官,一祠东岳。两庑祠三十六雷。仪门祠四灵,朱雀、玄武、青龙、白虎是也。凡天神之位置,皆据道典阶差而备列之。其肖像等威,或铸或塑,务极精到。而天帝之像高丈许,涂金为室,庄严殊特,此则木侯之所作也。官垂成而侯去位,因以所未具者嘱累木侯。木侯曰:此宇宙内胜事也,吾何敢后。明日,复捐金帛米粟,鸠工召匠,严地以墁,易士以石,坚其垣墉,豁其窗户,厨湢库庾,秩然备具。复于宫后作庵,以居修真者。置腴田若干亩,以为芗膏养赡之资。宫墙内外,杂艺卉木,盖苍乎茯幽,菀乎其深之势,已在人心目中矣。凡周侯之所欲为而不及为者,木侯皆足成之。斯役也,经始于降庆改元,落成于明年戊辰,首尾垂二载,雷不为厉。乡之榗绅父老,咸谓天人感应,捷于桴鼓。乃命士人杨经纬、董儒,持张郡博东山时宜书,来征阳为记。阳闻之,鹤庆在太始为水泽,有尊者卓锡,窍其尾间以泄之,然后人得平土而居。盖与大理开于观音,其事本同。大都开物成务,必有其时,固有天意默运于其中,假人力以助之。今太玄宫之作,工钜而劳稀,事难而成易,人力不至于此,冥漠之中,当有握其机者,得非斯郡吉祥之一会乎?周侯名赞,木侯名高,董役施赀者,列名于碑阴。铭曰:鹤山四回元气结,晞光洞开氛祲截。太素神僧入其畷,飞锡一卓洪滔竭。至今后土留灵穴,朅来遗甓顽愚媟。膏芗弗修祈飨绝,雹雷岁有为民蠥。谁其吁天声哽咽,周侯欲滴心头血。构宫妥圣矢神列,楼阁苍然冠嶻嵲。胜事难成势中辍,仁哉邻伯完其鈌。参赞江山赖贤哲,两侯相继成玄烈。灵祇垂鉴应无时,有卿云含藻棁。气候调和旸雨节,强场人民无夭折。黍稷年年奉懽悦,金堂玉室常芳洁。
  • 习仪僧正司光明寺。在剑川州治东半里。
  • 崇真寺。在州治南一十里。
  • 灵佛寺。在州治南二里。
  • 广明寺。在州治南十五里。
  • 盐井寺。在州治西四里,上有崖泉微咸,故名。
  • 地藏寺。在州治西北二里。
  • 圆通寺。在州治西二里。
  • 中山寺。在州治南四十里。
  • 兴教寺。在州治南六十里沙溪村。
  • 宝应寺。在州治西一百三十里。
  • 金华寺。在州治西五里。
  • 东山寺。在州治东南二十里。

仙释

编辑

〔唐〕

编辑
  • 赞陀崛多。神僧蒙氏,保和十六年自西域摩伽国来,为蒙氏崇信,于郡东峯顶山结茅入定,慧通而神。晋天启二年,僧悯郡地大半为湖,即下山以锡杖穿象眠山麓石穴十馀孔泄之,湖水遂消,民始获耕种之利。后莫知所终。

姚安军民府

编辑

寺观

编辑
  • 习仪僧纲司德丰寺。旧在城中,因遭兵燹,永乐二年移南关西,嘉靖三十八年知府杨日赞重修,总兵沐璘匾其堂曰真如境界。〔沐昂诗〕:人生天壤间,赋禀有恒性。何以导愚蒙,启迪赖贤圣。修身及穷理,工夫在安静。象教自西来,亦复发深省。斯人惠远流,而能得要领。云开山月白,鹤唳秋天迥。心迹两相忘,是乃真如境。
  • 妙光寺。在府治蒲海场。元至元中,有庆禅师建。〔欧阳玄记〕:至顺二年辛未,姚安路总管高侯归至京师,既奉命陞州为路,宣授明珠虎符。退自感激,荷国厚恩,蔑以报称,乃捐己赀,即私第之里,缮修妙光报恩禅寺。面势罔陵,占胜林石,中建宝殿,像释迦文佛,旁褓两庑,外施三门,以及丈室禅房,具以法式。又割上腴若干,以钵四方之僧,命之朝夕梵㖵,祝釐皇家。月吉望日,侯洁斋至寺,率众围绕庆赞,作礼白佛,蕲皇帝寿,永锡民福。此寺之所由作也。是山昔无泉饮,得庆禅师住山,以锡杖卓于岩谷之阴,而泉涌焉,故来请记。昔者先王之制,于五方之民,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故列国之风,豳之农桑,秦之车马,陈之巫觋,歇舞采诗之官,归献于王,诏于大师,列于乐官,三时巡则陈而观之,岂必皆有所美刺哉!今夫云南之事佛,俗有所从受也。然而佛之于云南,有足以助时君之化者,其来亦非一日也。彼其沉毅悍挚之性,一旦归于清净慈俭之宗,此盖威武之所不能屈,教化之所未易渐。而净名之徒,深居寡言,衣坏食淡,合掌趺坐,伏而扰之,若不劳馀力焉,亦岂小补之哉!世祖皇帝自征氏羌归,乃表异释氏,隆其师资,至于宫室服御,副于乘与,盖有以察其风俗之宜,因以为制远之术焉。顾世之人,不足以喻此也。然则兹寺之建,不独专事于祝釐,可以为报恩也。侯名明,胜国高升泰九世孙,有惠爱于姚安,其民甚德之云。
  • 龙华寺。在白塔村。
  • 慈应寺。在府治东山㫠,旧名护国寺,唐刺史张虔陀建。
  • 地藏寺。有二:一在府治南,一在大姚县治南。
  • 观音寺。有二:一在府治南,一在提举司治西南。
  • 报恩寺。在龙华寺下。
  • 礼拜寺。在府治南关。
  • 兴宗寺。在白的邑。
  • 白鹤寺。在府治东山。
  • 玉皇阁。在东山。
  • 兴善寺。在弥兴村内。
  • 光严寺。在府治西北一十四里。
  • 师和寺。在府治东北三十里。
  • 真武观。在府治北关。
  • 习仪僧会司观音寺。在大姚县治西一里,习仪即焉。
  • 普照寺。在县治西一里。
  • 佑圣观。在县治西北。
  • 习仪妙华寺。在提举司治西,旧名白莲寺,习仪即焉。
  • 清凉寺。在司治北,旁有三清、玄真二观。
  • 文昌宫。在司治北隅。
  • 文殊寺。在司治南。〔知府吴嘉祥诗〕:曲径绿萝上,巉岩带阁悬。树深云护石,风疾鸟摩天。井火催盐急,溪流入市旋。年来行役苦,登览觉清便。
  • 诸天寺。在司治西一里。
  • 三官殿。在司治西北。
  • 老君庵。在司治东。

仙释

编辑

〔元〕

编辑
  • 庆禅师。居妙光寺,山旧无泉,师以锡杖卓于岩谷之阴,泉遂涌出。

广西府

编辑

寺观

编辑
  • 习仪万寿寺。在府治西九里,习仪即焉。
  • 广福寺。在府治东十里。
  • 观音寺。在府治东六里。
  • 习仪万寿寺。在师宗州东隅,习仪即焉。
  • 习仪报国寺。在弥勒州西半里,习仪即焉。
  • 咸和观。在州治西五里。

寻甸军民府

编辑

寺观

编辑
  • 习仪僧纲司报恩寺。在府治北,元至正间建,习仪即焉。
  • 圣严寺。在府治东,洪武二十一年建。
  • 观音寺。在府治北,成化间建。
  • 归龙寺。在府治南四里,成化间建。
  • 清真寺。有二,一在府治北,一在北城外。
  • 普照庵。在府治东北五里。
  • 圆觉庵。在府治南五里。
  • 活佛庵。在果马土主山。
  • 普明庵。在府治北二里。
  • 竹林寺。在木密所西北。
  • 三清观。在所治西。
  • 圆通寺。在府治东北三里。

武定军民府

编辑

寺观

编辑
  • 习仪大法明寺。在府治北,习仪即焉。
  • 正续寺。在府治西三里狮子山。〔定边伯沐昂诗〕:一路寻幽兴趣嘉,穿云又到梵王家。绿摇槛外潇潇竹,红落崖前点点花。绝顶僧房开日月,半空佛阁傍云霞。山光水色浑如旧,不觉年来鬓有华。〔参政萧俨诗〕:罗武城西有好山,振衣直上翠微间。树头鹤载清风去,洞口龙擎细雨还。十里松阴芳迳窄,半庭云影老僧闲。更看不受红尘处,满湄新篁箨护斑。
  • 玉皇阁。在府治西狮子山。
  • 观音阁。在狮子山崖。
  • 玄虚阁。在正续寺上。
  • 狮子阁。在狮子山上。
  • 玄真观。在府治南一里。
  • 习仪报恩寺。在元谋县治东,习仪即焉。
  • 保安寺。在县治新村。
  • 燃灯寺。在县治法纳禾方山。
  • 洪福寺。在县治班庄山。
  • 三清观。在盘龙山。
  • 习仪观音寺。在二:一在禄劝州治东,习仪即焉;一在元谋县境内。

景东府

编辑

寺观

编辑
  • 习仪开化寺。在府治南,习仪即焉。
  • 龙泉寺。在府治西南三里。
  • 观音寺。在城山顶。
  • 圆通寺。在府治南二十里。
  • 普安寺。在府治南三十里。
  • 白云寺。在府治北五十里。
  • 玄珠观。在府治北二里。
  • 梓潼观。在上帝庙左。

元江府

编辑

寺观

编辑
  • 习仪万德寺。在府治北,习仪即焉。
  • 兴福寺。在府治西南三里。
  • 妙莲寺。在府治西南一百三十里,因远乡。

丽江军民府

编辑

寺观

编辑
  • 观音堂。在白沙村。

广南府

编辑

寺观

编辑
  • 社寿寺。在府治。

顺宁府

编辑

寺观

编辑
  • 习仪僧纲司万庆寺。在府治东四里。正统十四年知府猛盖建,习仪即之。〔董难诗〕:疋马双童萧寺来,芙蓉沁露马头开。官槐夹道凉吹袂,野水澄空净洗埃。香隔白莲珠室邃,使烦青岛玉书裁。沉吟落日秋江上,羁旅偏惊赋客怀。
  • 普光寺。在府治南五里。〔同知任尚升诗〕:寻幽来宝地,怯险傍银鞍。写景携摩诘,题诗任谢安。山禽迎杖履,露竹洗琅玕。自信侯门饷,花间送玉盘。
  • 慈恩寺。在新生村。寺邃而古。〔董难诗〕:两月闭门苔藓泾,雨晴骑马过新村。山翁注茗瀹诗胏,野寺询碑摩篆痕。沃土旱禾无蟘子,短篱嘉竹有龙孙。隔墙呼取一鸱至,潦到茅檐树色昏。
  • 观音寺。有二:一在府治西北二里,知府猛寅建;一在大江坡,把事何智建。前有观音水井,见古迹。
  • 清真寺。一名礼拜寺,在府治西北二里。
  • 玄真阁。在府治后。景秦七年知府猛朋创建。

仙释

编辑

〔国朝〕

编辑
  • 相八。幼好道术,旷达不羁。性嗜酒,遇人辄饮,绝无尔我之界。醉后歌唱,徜徉自适。年近八袠,面如婴儿。一日忽感异梦,无疾而卒。
  • 赵波庆。大理人。嘉靖初徙居于此。为人绝无贪嗔妄想,镇日诵经默坐。人有延之祈禳者,不受赀财,颇著灵验。年近百岁,一夕踟趺而化。
  • 高景阳。滇海人。自幼无室,斋疏终身。夏不衣葛,冬不挟绩。饮酒自乐,不知所终。
  • 杨崇六。江右人。游学至此,遂家焉。善易卜,颇知吟咏。居万庆寺,造纸为业。得纸价,随即沽饮,饮必至醉,与世无忤。七十馀岁,无疾而卒。

永宁府

编辑

寺观

编辑
  • 永宁寺。在府治北三里必溪村。

镇沅府

编辑

寺观

编辑
  • 广福寺。在府治东九十里矣邦村。

北胜州

编辑

寺观

编辑
  • 习仪真庆观。在州治北,本州习仪即焉。
  • 习仪僧纲司开化寺。在州治东一里,澜沧卫习仪即之。〔兵备石简诗〕:诘曲山环一径斜,傍岩林护两三家。骚人墨客闲来往,落雪松梢谩煮茶。
  • 僧正司西山寺。在州治西五里。
  • 诸天寺。在州治西二十里。
  • 天王寺。在州治西十五里。
  • 兴福寺。在州治南八十里。
  • 㠄崀寺。在龙潭山左。
  • 贤者寺。在龙潭山左。
  • 观音阁。在州治东四里。〔学正管镛记略〕:沧城之东,有山名曰观音箐。箐之山上石壁间,有镌刻观音、释迦二像,傍题曰唐吴道子笔。政光六年,始覆以阁,因名焉。国朝洪武、永乐间,尝因其蔽而葺之。岁久倾圮,二像岿然独存,过者凄然。天顺癸未,大旱,都阃陆公兴守备兹土,屡祷于神,弗应。箐之巓,俄有一巨蛇,白而丈馀,人见异之,因吿于公。公遂秉诚叩祷,果获灵惠。乃倡众出赀,建阁饰像,期年而落成焉。
  • 三真观。在州治南城外。

仙释

编辑

〔国朝〕

编辑
  • 陶浚。澜沧卫人。少习普庵法,为人祈祷,不取赀财。卒后数年,礼部移檄于卫云:张天师于三天门见浚,为置薄都史,乃免其子孙差役。至今崇其法者,尚著灵验。

新化州

编辑

寺观

编辑
  • 习仪万寿寺。在州南门外。
  • 玄帝观。在分司左。

督梓:大理府知事李可华

考阅:太和县学生董学舒

缮写:赵胤

云南通志卷之十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