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蓝溪先生文集
卷之三
作者:表沿沫
1914年
卷四

附录

编辑

诸贤诗章

编辑

毕斋先生

持身才足备三孱。处世真同窃一班。才尽梦探怀里笔。春归日皱镜中颜。茅茨谩卜东西瀼。词赋还惭大小山。吾党如君知者寡。雪车冰柱可追攀。

与朴三嘉来访先生。记冬暖。

编辑

言邀嘉树宰。来访玉堂人。过涧凌神窜。开樽腊味新。蜉蝣争弄日。杨柳已摇春。只见头流顶。搀天剥玉尘。

按庚戌。先生以翻库御史往江界义州等地。毕斋先生作此诗送之。

编辑

祈梁铁面带风霜。肯惮关西道里长。锦树秋容连鸭绿。绣衣行色动龙荒。百城戍守储胥壮。一路将迎组练忙。谁念白头京兆尹。米盐馀暇报诗章。

兪㵢溪

青丘一点渤海碧。缥缈岱舆粘天壁。珠宫贝阙云重重。绝代美人耿独立。手缫扶桑如瓮茧。札札河女支机石。誓将赤心贡玉皇。灿烂五彩分天章。何时补丹衮。火龙黼黻归虞唐。天鸡啁哳海色曙。玉轸新腔愁凤凰。

曺适庵

几年高卧养长材。一策金门云路恢。莫道长安春太早。时来桃杏一般开。按庚寅冬。先生闻开别试。有闻道长安春太早。满城红杏碧桃开之句。壬辰。先生登第。适庵反其意以戏。

金止止堂孟性

望眼山遮断。枯肠日九回。岂无重酿酒。谁与共传杯。怀抱此时恶。笑谈何日开。和诗仍涕泪。心事已成灰。

附毕斋先生答书原书逸

编辑

足下有美行。而欲避其名。今累数百言。求以驳报牒而追改之。其意恳恻。其语无所矫饰。呜呼。此足下所以为不可及也。仆识足下于京师。积有年纪。但以文学目推重耳。未尝闻有至性如是也。今待罪为邑长于斯。往往与兪林游。兪林吃吃说足下治丧之美。乡长党正交荐之。兪林。信士也。况乡党之公言乎。仆于是乎益深叹服。适有朝旨。令搜访孝子顺孙忠臣烈女以闻。遂不敢隐蔽。而与朴由孝,金烈妇。幷报于监司。仆曷有私于足下耶。足下之行。有三难焉。吾东方丧制坏缺。虽文献故家。不能拔乎流俗。不恤于陷为不孝之人。足下之治丧则不于易而于哀。而礼亦无所缺焉。此其所难也。世之人。苟有小善。鲜不呫呫自言。犹恐人之不知也。而足下则畏人之知。此其所难也。七七之设。果虽浮屠之法。然足下则只祭于几筵。非世俗谄佛者之比。且所谓隧道者。其能备石室,金柜,刍灵,茅马。以之杂陈于圹内乎。苟不能是。则先瘗外柩于地。而开一面纳棺。不可谓之隧也。亦不可谓之僭天子之礼也。礼有读礼之文。则观书无妨。又有服药之语。则啜酒何伤。凡此数者。绝不为之。固大善也。然事有不得已而为之。此亦仁者之过也。今足下以不慊于心者。自引以为大罪。此尤其所难也。足下能为人所不能为。有是三者。而推让于由孝。由孝不学。尚且为孝子。足下独不得为孝子乎。以如是之行而闻诸朝。编诸史策。岂欺国家云乎。传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他日鹗立朝右。竭匪躬之节。将联书于忠义之传。仆非足下之望而谁欤。节迫吹帽。可与足下一话否。

诸贤赞述

编辑

四佳亭徐先生。讳居正。字刚中。谥文忠。达城人。历事五朝。四勋。赞成。与先生谈话。每称其讨论经籍。无所阙疑。常曰。公之智量之大。道德之盛。世所罕及云。先生之在玉署也。四佳撰东国通鉴。先生相其役。编摩删述居多。四佳甚奖与之。四佳又尝著笔苑杂记。上以颂国朝祖宗刱垂之大德。下以美贤士大夫道德文章之可为模法者。备录无遗。先生跋其文。以为是篇大有功于扶世道。垂名教。可传于后世云。

先生尝与四佳。登钓贤堂一作台游赏。其意清且逸矣。相与唱酬。携杖散步。而举目西天。每有日边之思。后寒暄金先生。尝游海印寺。访文昌读书堂。则莫知其所。转进数里。登钓贤堂。周览壁上诗板。乃是徐四佳,金毕斋,表蓝溪,兪㵢溪诸先生之所题。而又有金濯缨所记。有曰徐四佳,金毕斋,表蓝溪,兪㵢溪。皆当世之贤。善鸣国家之盛。而振大雅高风者也云云。寒暄堂吟之大喜曰。不复探其奇胜者也云。见陜川郡志

西厓柳先生。状先生略曰。全文逸先生。聪明绝人。文章鸣世。少从占毕斋金先生学。金先生传之以斯文之统。门下诸贤。称先生而不敢字焉。其渊源之正。造诣之深。树立之卓。百世之师表也。其为国之忠。事亲之孝。服丧之礼。千载之模楷也。君臣之际。则以成庙名卿。昏朝罹祸。而中庙更化。伸枉致祭。其师友之盛。则寒暄,一蠹,睡轩,濯缨及曺梅溪,兪㵢溪,金止止,金颜乐诸贤。或以道义相引重。或以文章相奖诩。盖先生之德业行谊。大有补于世教云。

占毕集旧序云。郑伯勖,表少游。皆以文章行谊。树大名于世云。

含城儒行录云。表沿沫。字少游。号蓝溪。新昌人。儒学教授继之子也。成化壬辰。以生员登第。占毕斋为倅时。以孝行闻于朝。所与游。皆一时名流。燕山戊午。坐史祸。杖配庆源。咸昌,咸阳。俱有院宇俎豆之。居郡东柏石。

咸阳邑志云。表沿沫。文章名行。为一世所推。又以孝闻于朝。中司马登第。燕山戊午。以金宗直门人被祸。肃庙辛巳。享于龟川院。龟川志云。蓝溪表先生。讳沿沫。成庙壬辰登第。历职两馆提学。官至吏曹参判而卒。先生之道学文章。一时名流。莫不推重。盖出于占毕斋先师所尝教导成就者也。戊午史祸。与郑一蠹,金寒暄诸先生。俱被惨祸。又以服丧尽礼。忠孝兼全。闻达天聪。命加一资。惜其遗稿。失于兵燹。岂不叹哉。

请追雪褒赠疏中宗大王二年丁卯六月日。艺文馆奉教金钦祖,郑忠梁,待教金瑛,李希曾,检阅权橃,李沫,郑熊,尹仁镜,尹止衡,文瓘,金希寿,苏世让等。

编辑

伏以书契作而有史学。有史学而后是非明。是非明而后天下万世之公论不泯。故虞夏之史。不讳瞽瞍,伯鲧。商周之史。不讳桀,纣,幽,厉。卫完鹑奔之丑。圣人著之于经。唐宗麀聚之乱。史氏书之于策。未闻有一人以史事见诛。祸及后嗣者也。恭惟我朝列圣继作。尤重史学。至于废朝。二三奸臣。导君为恶。史事变乱。古所未闻。殿下承大乱之后。祛废朝新法。复祖宗彝章。死者封爵。亡者表闾。万姓欣欣相庆。而至于金宗直等事。臣窃痛之。昔者。成宗大王。亲览吊义帝文。尚不以嫌者。意必有在也。戊午修史之官。徒以私嫌。不顾公议。阴嘱大臣。使之挑怒。子光从而唱之。同议密启。终致大祸。是则阴欲掩过。而卒不得掩。更使暴扬于当日。累及于后世。一以毁万世史家之法。一以启人主喜杀之心。其祸蔓延于甲子。尽歼士流。宗社倾危。国运中绝。如此基祸之奸。罪当不原。而赏反及焉。臣等不胜痛悒。比来皆以戊午之祸为戒。士气摧绝。臣等非以驲孙等为惜。深恐史家笔法。从此尽废。而万世之公论。泯灭无传。愿殿下更立科条。亟收推官等赏赐。各还被罪人家产。变乱史法者。随轻重以正刑章。以史事被罪者。幷皆封赠。以快公论。则殿下此举。卓冠千古矣。

传曰。金宗直,金驲孙等辞连被罪者。果有暧昧。宜复其爵。其馀幷皆追赠。其时推官尹弼商,卢思慎,柳子光等赏赐之物及戊午史局事泄人。令日记厅考启。

赐祭文

编辑

维正德四年己巳四月二十五日。

国王遣臣某。谕祭于故吏曹参判,两馆提学,同中枢表沿沬之灵。惟卿心怀醇正。学问该博。蔚乎儒林。如鸡群独鹤。扬于王庭。如秋天一鹗。昔我成考。潜心经籍。日开讲幄。延访俊哲。卿于是时。启沃实深。将拟大用。遽遏八音。嗣王临政。薄于儒术。卿罹罪罟。乃死于谪。冤气干乎星斗。幽魂悲于窀穸。今予缵服。方伸郁抑。闻卿非命。恻然是惊。伻陈菲薄。尚格我至诚。

褒赠筵启

编辑

丁丑二月。赵静庵光祖。以经筵官启曰。士习颓靡。莫大之患也。变化之道。岂无其方。如金宏弼,郑汝昌,表沿沫褒奖。则可以扶植斯文矣。

领议政郑光弼,右议政申用漑与金诠,安瑭,李继孟,曺继商高荆山等献议曰。金宏弼,郑汝昌,表沿沫,金驲孙。学术醇正。践履笃实。一时学者所共推服。废朝。以金宗直门徒被罪。当宁愍其无辜。例加赠爵。但此等人。世所罕出。没齿之后。志于道学者。尚多慕之。例赠未足表异。请加赠其爵。岁廪其妻。搜访其子孙。录用何如。伏惟上裁。

郑光弼等。又议金宏弼,郑汝昌,表沿沫例赠。未足表异。请依前议施行。加赠其爵。子孙录用。岁廪其妻何如。启依允。赠先生资宪大夫。吏曹判书。

临湖书院列享位

编辑

吏曹参判,两馆提学。赠吏曹判书蓝溪表先生。

吏曹参判,大提学文匡公虚白亭洪先生。

讳贵达。字兼善。缶林人。

礼曹参判。赠左参赞襄靖公懒斋蔡先生。

讳寿。字耆之。仁川人。

校理兼直提学。赠都承旨桐溪权先生。

讳达手。字通之。安东人

献纳休庵蔡先生。

讳无逸○追享

龟川书院列享位

编辑

吏曹参判,两馆提学。赠吏曹判书蓝溪表先生。

校理春塘朴先生。

讳孟智。罗州人。

同敦宁逸老堂梁先生。

讳灌。字沃之。南原人。

县监琴斋姜先生。

讳汉。字宗于。晋阳人。

吏曹参判。赠吏曹判书九拙斋梁先生。

讳喜。字惧而。逸老堂孙。

处士愚溪河先生。

讳孟宝。字大哉。晋州人。

临湖书院奉安文

编辑

县监张璶

五峯之下。剑池之浒。谁修贤祠。有国之故。伟哉诸贤。刚大天界。资禀既粹。充养亦至。进施于朝。际遇休明。王道荡荡。贞吉汇征。胡始之亨。而否于终。时命乃谬。大难以蒙。忧心悄悄。谗口嗸嗸。侃侃蓝溪。直道飘飖。玉色金声。埋没荒秽。占毕渊源。茫茫坠緖。笃实文匡。弘大英毅。格非贞忠。累挫弥励。大者既立。馀事文艺。懒斋俊迈。豪气盖世。尽瘁于朝。博学耆儒。晩岁优游。快哉亭高。桐溪妙年。所处尤难。崇奉之争。雷霆赫然。众惧而逡。勇往而前。直不顾身。祸不累人。猗欤四公。百世师表。夷险一致。所立卓尔。冲波砥柱。大冬松柏。十年天道。剥极而复。朝有闵书。表闾命爵。百岁桑乡。士钦馀馥。亲炙无由。依归是度。爰立寝庙。以妥明灵。遗风凛然。謦欬如承。孰不兴起。多士在庭。

常享祝文

编辑

翊赞李惟樟

学由师传。孝为忠源。明夷志正。名教功尊。

龟川书院奉安文

编辑

县监郑岐胤

惟我先生。师事占毕。熏陶涵泳。服膺弗失。幼学壮行。有志君民。尽礼事君。修己安人。君子道消。命与仇谋。群小慆淫。亦孔之忧。一网而打。善类云亡。爰及暄蠹。幷命罹殃。谓之何哉。天理茫茫。斯文气沮。邦国殄瘁。吾党之悲。久而未已。贤者之天。百世乃定。增秩褒美。追雪冤枉。惟孝惟忠。可质神明。俎豆未遑。蛾子歉焉。呜呼先生。有不可谖。

常享祝文

编辑

司谏崔启翁

渊源有本。寔自明师。未展所学。祸烈河麋。生何不辰。没犹见思。溪水泱泱。万古凄悲。

龟川书院上梁文

编辑

教官崔是翁

蔚然辈出于乡。宜为士林之矜式。没而可祭于社。爰举庙享之盛仪。焕矣维新。成之不日。念兹一区之天岭。素称三韩之地灵。孤云之惠化大行。俗跻邹鲁。一蠹之遗芬未沫。道接关闽。盖有薰德而善良。亦多闻风而兴起。春秋诗礼之有教。弦诵洋洋。东西院祠之相望。俎豆处处。顾惟七贤初议幷享李青莲后白之行义。实为百世之钦崇。春塘之还学行藏。岂东峯之敢拟。逸老之懿行风范。与松堂而堪伦。仰止高山。琴樽彭泽之襟韵。瞻彼蓝水。学问占毕之渊源。拙爷之节义忠贞。帝庸嘉尚。莲翁之文章事业。世争推尊。况愚溪至孝之感天。类古人寒冰之跃鲤。斯皆间世之人杰。虽异代而齐芳。亦见故家之天才。有以孙而承祖。入而振作乎儒化。郁郁乎文。出而黼黻乎王猷。巍巍其迹。岂但当时之模范。实是后学之师宗。代谢有期。柰此龙亡而虎逝。光阴易改。秪增羹慕而墙思。众议愈久而不泯。宁无报祀之道。多士合志而同力。聿怀妥灵之方。择必处仁。里既称以孝友。名固有实。俗亦尚其谨愿。揭嘉名以龟溪。伐瑰材而鸠聚。受规三农之郤。应响百里之间。见氓俗之争先。可知仁声之深入。沥肝胆而恐后。何患大事之难成。匪朴匪雕。足寓章甫之景仰。苟完苟美。允合君子之芋宁。议于前而成于今。数固存矣。尊以道而享以礼。一大幸焉。少长拭目而耸观。儒林动色。远近啧舌而兴喟。吾道增光。兹实旷百之鸿休。可无于万之燕贺。遂将短引。助举修梁。抛梁东。钵峦苍翠映帘栊。学山气像当如此。屹立千秋倚半空。抛梁西。一带琼瑶泻碧溪。看取滔滔流不舍。盈科学业与之齐。抛梁南。智异千峯耸翠岚。入户端为仁者乐。寻真何必海中三。抛梁北。德裕山色通宸极。南翁稽首祝无疆。海国文明传万亿。抛梁上。日月星辰光朗朗。委照人寰作福祥。沦精厚士除灾障。抛梁下。满庭槐影阴黉舍。先贤手泽尚今存。嗟尔生徒勤早夜。伏愿上梁之后。兟兟胄子。翼翼小心。执尔豆。傧尔笾。无愆享禋之节。想其人。慕其德。益尽讲劘之诚。

崇报祠奉安文

编辑

嗣孙庆曦

伏以斯文运剥。迄三百历。异言其豗。冥涂失烛。馨德日远。缅慕弥笃。恭惟府君。成庙名硕。野有纪载。朝有简策。毕门高弟。暄蠹之益。师友互资。门路的确。秉义履正。文博礼约。造诣之深。树立之卓。诚竭事亲。忠著卫国。际会明时。眷遇斯奕。焕厥黼黻。资以启沃。泰极而否。时值百六。酿成大祸。忠贤屏迹。携手同归。騈首漠北。欲言当时。血涕沾臆。圣人乃作。更化改玉。群枉毕伸。衮褒隆赫。秋天一鹗。鸡群独鹤。王言郑重。信若金石。宗胄久绝。睿鉴斯恻。爰命宗伯。乃立之适。谷朝明宫。虔奉以式。陟降如在。容声有肃。享祀不忒。洎于千亿。

常享祝文

编辑

参判姜世纶

道同暄蠹。师表百世。王命立祠。报祀不替。

崇报祠上梁文

编辑

姜稷

儿郞伟。君子有食报之理。特蒙继存之圣恩。嗣孙笃追远之诚。肆举芬苾之明荐。三架之庙貌倏耸。百世之风烈弥彰。伏惟蓝溪先生。成庙名臣。毕门高弟。早承渊源之学。切磋乎一蠹,寒暄。善鸣黼黻之文。颉颃乎濯缨,颜乐。湖堂讲读。幷列一时之俊英。史局编摩。屡被四佳之推奖。君心犹可格也。遂致龙滩之抱樯。王法乌敢干乎。恒戒燕席之禁肉。矧兹一生之践履。尤在百行之本原。甘毳之供。愉婉之容。克笃志体之养。浮屠之斋。刍灵之具。壹洗累蔑之风。礼靡愆于始终。宜有贤师之荐牍。行不求于闻达。讵无㧑谦之驳书。猗其忠孝之根天。冞见学问之实地。呜呼贤良之祸。惨烈于著雍。于焉屏逐之行。招些于绝塞。重明日月之像。快伸夜台之幽魂。涣发云汉之章。特喩秋天之逸翮。静庵文翼之启。汲汲乎斯道扶植之方。临湖龟川之祠。恳恳乎多士崇奉之悃。庶几哀荣之无感。尚幸矜式之攸存。高名与山斗峥嵘。懿迹垂竹帛炳烺。天理久而必定。睿教倏焉诞宣。据旧章之显忠。乃立宗嗣。采众论之属望。爰取繁支。故就宗胄之居。亟创崇报之庙。数楹之丹雘照耀。摠云物之改观。一巷之门楣参差。庶神理之悦豫。肆其筵陈其几。恍见陟降之洋洋。悫则著。爱则存。匪徒仪文之秩秩。玆奏短引。聊举修梁。抛梁于东。朝旭曈昽。缅惟心学。皦如其衷。抛梁于南。列岫晴岚。百代瞻仰。气像与参。抛梁于西。花树连蹊。精灵如水。于兹托兮。抛梁于北。遥遥京国。不昧丹忱。长悬宸极。抛梁于上。天日昭朗。烛彼冥途。忠魂肸蚃。抛梁于下。殖殖斋舍。牲洁粢馨。永言受嘏。伏愿上梁之后。栋宇巩完。溪山拱护。默佑阴骘。先生之芳泽愈深。盛服斋明。后属之诚慕靡怠。丕兴四时之弦诵。胥勖一门之惇亲。

祭文

编辑

安芦溪遇

呜呼惟灵。才明质美。冰清玉温。早擅声誉。先窥道藩。师门亟许。朋侪莫逮。为亲暂屈。遂擢高第。翺翔玉署。际会盛世。不幸戊甲。吾道云否。君于此时。亦罹文网。季通南徙。卒以忧亡。天道无知。善反受殃。念之及此。有泪盈眶。今此内从。自遭梁痛。杜门穷山。与睡为邻。无意斯世。已过十年。念昔亲朋。一网打尽。白首踽踽。伥伥何之。登高望远。以叙郁怀。幸今圣明临御。幽枉毕伸。一喜一悲。如梦如真。忍泪把笔。略抒衷曲。悲哀塡臆。有言莫吐。抚柩致伤。泪落笾豆。呜呼。孰无内外至亲。而莫如君我之情挚者也。一朝相分各天。况以无罪而遭罹昏朝之祸变。一时贤友。不得其死。殆古人所谓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正指此也。言不尽情。文不尽意。寄哀恸而致奠。魂庶几兮来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