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

要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
河南济源县王屋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0年3月9日
本作品收录于《人民日报

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的最新指示发表之后,广大知识青年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郑州和焦作市的五十四名知识青年,来到我们王屋公社安家落户。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怀着无限忠于毛主席的阶级感情,对他们进行了认真的、耐心的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在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过程中,公社革委会必须加强领导,发动广大贫下中农,热情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把毛主席交给我们的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工作做得好上加好。

用毛泽东思想解决矛盾

编辑

知识青年刚到王屋山的时候,贫下中农象招待自己的亲人一样,问寒问暖,亲密无间。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有些干部、群众同知识青年的关系逐渐“冷落”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公社领导同志发现,这是由于少数知识青年刚到山区,“抬头见山头,低头见石头,抬手动脚不如城里头”,因此情绪不安,怕苦怕累,办了些错事,说了些错话。这样一来,有些贫下中农看不惯,感到“城里人难缠”,产生了消极情绪,出现了对知识青年放任自流现象。说:“咱大老粗管不了这些洋学生,干脆任马由缰吧!”有的基层干部“恨铁不成钢”,产生了急躁情绪,不讲究教育方法。一小撮阶级敌人就乘机挑拨知识青年和贫下中农的关系。面对这种情况,公社革委会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必须提高贫下中农对再教育的思想认识,使他们学会用毛主席关于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地去看待知识青年的长处和短处,循循善诱,让青年坚定地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虚心做贫下中农的小学生。同时,还要狠抓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中两条路线的斗争,坚决打击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为此,公社干部分别下去帮助各队举办了不同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一方面,组织贫下中农学习毛主席关于“要为青年们着想,要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等伟大教导;另一方面,组织知识青年学习毛主席关于“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的伟大教导,全面落实毛主席关于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一系列最新指示。通过学习,广大贫下中农和基层干部认识到,这些青年能够听毛主席的话,离开城市到山区来,就是进步的表现。他们大方向对头,并且有肯学习、热情高、干劲大、接受新事物快等优点,这是主流。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受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毒害,在接受再教育的过程中,思想出现反复和动摇也是难免的。使他们在毛主席指引的革命化大道上,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既不能“任马由缰”,也不能有急躁情绪。应该是关心、关心、再关心;教育、教育、再教育。廷芳大队老贫农、政治队长徐怀玉在学习班上说:“我犯了急性病,没有‘一分为二’看待学生。我们有时遇到不顺心的事,还想发个脾气,难道对一个刚走出校门的青年学生,就不允许他们思想出个岔子?”从此以后,他主动和青年们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一起忆苦思甜,一起斗私批修,一起生产劳动,勇敢地挑起了教育知识青年的重担。

运用典型带动一般

编辑

在各队普遍办过学习班之后,为了进一步加强领导,从公社到大队、生产队,都成立了有干部、贫下中农、知识青年参加的三结合的再教育领导小组,把再教育工作逐步推向新的阶段。但是,不久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那些没有参加再教育小组的基层干部和贫下中农说:“现在知识青年的生活有人管,劳动有人领,思想有人抓,咱可用不着操心了。”一度出现了少数人忙得很,多数人不关心对知识青年再教育的现象。公社革委会发现这种倾向以后,认真学习了毛主席有关群众路线的论述,认识到对知识青年的再教育,由专人负责是必要的,但是,还必须发动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关心再教育,参加再教育,做到专人负责与群众性教育相结合,才能抓得广,抓得深,抓得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社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拿出一些时间到群众中去走一走,……从其中找出先进经验,加以推广”的教导,坚持“眼睛向下”,就地取经,以点带面。公社革委会一位领导成员在大路大队发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有个知识青年站在一个反革命分子家门口看娶媳妇,一个贫农家里的红小兵立即把他拉开;这个孩子的父亲知道后,三次同这个知识青年谈话,揭露那个反革命分子的罪恶;老支书知道后又领着青年们参观阶级教育展览馆,对他们进行阶级教育。这个青年激动地说:“大路村贫下中农人人是老师,处处是课堂。”公社革委会抓住这个典型,在大路大队召开了现场会,推广了大路“专人管”和“人人管”相结合的先进经验。随后,全公社范围内就出现了一个对知识青年人人负责、人人关心的新局面。不少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结成了“一对红”,不少革命干部主动和知识青年促膝谈心,帮助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使下乡知识青年随时随地都能学到贫下中农的好思想、好作风。

总结经验继续前进

编辑

这些知识青年在农村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变化,阶级觉悟有了提高,生产劳动也学会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就认为再教育工作搞得差不多了,一些同志也产生了满足现状的思想。

再教育工作究竟做得怎么样?公社革委会负责同志遵照毛主席关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伟大教导,组成调查小组,负责同志亲自带领,深入再教育工作比较好的愚公大队,和贫下中农一起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寻找差距。大家一致感到:再教育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离把知识青年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可靠接班人的标准还差得远,离党和毛主席对我们的要求还差得远。当前还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抓生活、劳动多,抓政治思想工作少;发现问题后再解决多,抓住思想苗头进行教育少;看表面现象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少。在和知识青年座谈中也发现:由“身入”农村到“心入”农村,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过程。在知识青年内心深处,有人打算在农村取得“合格证”后就离开农村;有人打算顶多接受一两年的再教育,就“大功告成”,收兵回“城”。这都充分说明刘少奇的“下乡镀金论”、“读书做官论”的余毒还远远没有肃清。根据这些事实,公社革委会帮助各大队举办了专题学习班,总结再教育工作的经验,找出再教育工作的差距。使大家认识到,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而细致的工作,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或一劳永逸的事情。从而克服了松劲自满情绪,继续深入细致地、扎扎实实地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工作,决心要把知识青年培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70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