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關懷青年一代的成長

要關懷青年一代的成長
河南濟源縣王屋公社革命委員會
1970年3月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各地農村的同志應當歡迎他們去」的最新指示發表之後,廣大知識青年積極響應毛主席的號召上山下鄉。鄭州和焦作市的五十四名知識青年,來到我們王屋公社安家落戶。廣大貧下中農和革命幹部懷着無限忠於毛主席的階級感情,對他們進行了認真的、耐心的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通過一年多的實踐,我們深深體會到:在對知識青年進行再教育的過程中,公社革委會必須加強領導,發動廣大貧下中農,熱情關懷青年一代的成長。只有這樣,才能把毛主席交給我們的對知識青年進行再教育的工作做得好上加好。

用毛澤東思想解決矛盾

編輯

知識青年剛到王屋山的時候,貧下中農象招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問寒問暖,親密無間。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有些幹部、群眾同知識青年的關係逐漸「冷落」下來。這是怎麼回事呢?公社領導同志發現,這是由於少數知識青年剛到山區,「抬頭見山頭,低頭見石頭,抬手動腳不如城裡頭」,因此情緒不安,怕苦怕累,辦了些錯事,說了些錯話。這樣一來,有些貧下中農看不慣,感到「城裡人難纏」,產生了消極情緒,出現了對知識青年放任自流現象。說:「咱大老粗管不了這些洋學生,乾脆任馬由韁吧!」有的基層幹部「恨鐵不成鋼」,產生了急躁情緒,不講究教育方法。一小撮階級敵人就乘機挑撥知識青年和貧下中農的關係。面對這種情況,公社革委會經過分析研究,認為必須提高貧下中農對再教育的思想認識,使他們學會用毛主席關於一分為二的觀點,正確地去看待知識青年的長處和短處,循循善誘,讓青年堅定地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虛心做貧下中農的小學生。同時,還要狠抓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中兩條路線的鬥爭,堅決打擊一小撮階級敵人的破壞活動。為此,公社幹部分別下去幫助各隊舉辦了不同類型的毛澤東思想學習班,一方面,組織貧下中農學習毛主席關於「要為青年們着想,要關懷青年一代的成長」等偉大教導;另一方面,組織知識青年學習毛主席關於「沒有貧農,便沒有革命」的偉大教導,全面落實毛主席關於對知識青年進行再教育的一系列最新指示。通過學習,廣大貧下中農和基層幹部認識到,這些青年能夠聽毛主席的話,離開城市到山區來,就是進步的表現。他們大方向對頭,並且有肯學習、熱情高、幹勁大、接受新事物快等優點,這是主流。另一方面,由於他們受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的毒害,在接受再教育的過程中,思想出現反覆和動搖也是難免的。使他們在毛主席指引的革命化大道上,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既不能「任馬由韁」,也不能有急躁情緒。應該是關心、關心、再關心;教育、教育、再教育。廷芳大隊老貧農、政治隊長徐懷玉在學習班上說:「我犯了急性病,沒有『一分為二』看待學生。我們有時遇到不順心的事,還想發個脾氣,難道對一個剛走出校門的青年學生,就不允許他們思想出個岔子?」從此以後,他主動和青年們一起學習毛主席著作,一起憶苦思甜,一起鬥私批修,一起生產勞動,勇敢地挑起了教育知識青年的重擔。

運用典型帶動一般

編輯

在各隊普遍辦過學習班之後,為了進一步加強領導,從公社到大隊、生產隊,都成立了有幹部、貧下中農、知識青年參加的三結合的再教育領導小組,把再教育工作逐步推向新的階段。但是,不久又出現了另一種傾向。那些沒有參加再教育小組的基層幹部和貧下中農說:「現在知識青年的生活有人管,勞動有人領,思想有人抓,咱可用不着操心了。」一度出現了少數人忙得很,多數人不關心對知識青年再教育的現象。公社革委會發現這種傾向以後,認真學習了毛主席有關群眾路線的論述,認識到對知識青年的再教育,由專人負責是必要的,但是,還必須發動廣大貧下中農和革命幹部關心再教育,參加再教育,做到專人負責與群眾性教育相結合,才能抓得廣,抓得深,抓得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公社革委會遵照毛主席關於「拿出一些時間到群眾中去走一走,……從其中找出先進經驗,加以推廣」的教導,堅持「眼睛向下」,就地取經,以點帶面。公社革委會一位領導成員在大路大隊發現了這樣一件事:一次,有個知識青年站在一個反革命分子家門口看娶媳婦,一個貧農家裡的紅小兵立即把他拉開;這個孩子的父親知道後,三次同這個知識青年談話,揭露那個反革命分子的罪惡;老支書知道後又領着青年們參觀階級教育展覽館,對他們進行階級教育。這個青年激動地說:「大路村貧下中農人人是老師,處處是課堂。」公社革委會抓住這個典型,在大路大隊召開了現場會,推廣了大路「專人管」和「人人管」相結合的先進經驗。隨後,全公社範圍內就出現了一個對知識青年人人負責、人人關心的新局面。不少貧下中農和知識青年結成了「一對紅」,不少革命幹部主動和知識青年促膝談心,幫助解決他們的思想問題。使下鄉知識青年隨時隨地都能學到貧下中農的好思想、好作風。

總結經驗繼續前進

編輯

這些知識青年在農村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精神面貌有了新的變化,階級覺悟有了提高,生產勞動也學會了。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就認為再教育工作搞得差不多了,一些同志也產生了滿足現狀的思想。

再教育工作究竟做得怎麼樣?公社革委會負責同志遵照毛主席關於「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偉大教導,組成調查小組,負責同志親自帶領,深入再教育工作比較好的愚公大隊,和貧下中農一起總結經驗,肯定成績,尋找差距。大家一致感到:再教育工作儘管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離把知識青年培養成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可靠接班人的標準還差得遠,離黨和毛主席對我們的要求還差得遠。當前還存在着「三多三少」現象:即抓生活、勞動多,抓政治思想工作少;發現問題後再解決多,抓住思想苗頭進行教育少;看表面現象多,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少。在和知識青年座談中也發現:由「身入」農村到「心入」農村,還需要一段很長的過程。在知識青年內心深處,有人打算在農村取得「合格證」後就離開農村;有人打算頂多接受一兩年的再教育,就「大功告成」,收兵回「城」。這都充分說明劉少奇的「下鄉鍍金論」、「讀書做官論」的餘毒還遠遠沒有肅清。根據這些事實,公社革委會幫助各大隊舉辦了專題學習班,總結再教育工作的經驗,找出再教育工作的差距。使大家認識到,對知識青年進行再教育,是一項長期、艱巨而細緻的工作,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或一勞永逸的事情。從而克服了鬆勁自滿情緒,繼續深入細緻地、扎紮實實地對知識青年進行再教育工作,決心要把知識青年培養成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可靠接班人。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