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的对比

触目惊心的对比
泰兴县永福大队贫下中农教育革命委员会
1968年12月17日
本作品收录于《人民日报

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刘少奇,长期以来,反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设置重重关卡,排斥工农子弟入学,鼓吹“智育第一”,妄图培养资产阶级接班人。

从我们大队的两个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刘少奇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滔天罪行。

第一个调查:我们大队第四生产队共有贫下中农二十一户,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他们应入学的子女四十七人,只有二十一人入学。在已入学的贫下中农子女中,又有十八人因为过不了“分数关”、“年龄关”,被赶出了学校。

第四生产队四户地主、富农,有子女九人。他们全部入学了,其中一个读到大学毕业,两个读到高中毕业,六个读到高小毕业。

从这些数字看,贫下中农子女入学的只占应入学人数的百分之四十四点六,而地、富子女则是百分之百。进入高中、大学的完全是地、富子女,一个贫下中农子女也没有。

第二个调查:第六生产队的一户贫农和一户地主比较。这户贫农有六个孩子,只有一个男孩子读到小学毕业,其余就根本没进学校门。这户地主有两个孩子,一个读到高中毕业,一个读到大学毕业,都分配在城市工作。这个地主在村里猖狂地向贫下中农说:“我只要寄封信给孩子,几十块钱马上就到了手!”

这两个调查深刻地说明了一个问题:在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统治下,在教育工作中有着极其严重的问题;学校的大门是为地、富子女开的,而大批的贫下中农子女却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贫下中农在文化上没有得到翻身,没有得到解放。

党的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公报的发表,宣告了刘少奇和他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彻底破产。我们贫下中农一定要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把学校管理好,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可靠的接班人。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马来西亚以及新西兰属于公有领域。但1968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4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