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驚心的對比

觸目驚心的對比
泰興縣永福大隊貧下中農教育革命委員會
1968年12月1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大叛徒、大內奸、大工賊劉少奇,長期以來,反對毛主席的無產階級教育路線,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設置重重關卡,排斥工農子弟入學,鼓吹「智育第一」,妄圖培養資產階級接班人。

從我們大隊的兩個調查情況,可以看出劉少奇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的滔天罪行。

第一個調查:我們大隊第四生產隊共有貧下中農二十一戶,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前,他們應入學的子女四十七人,只有二十一人入學。在已入學的貧下中農子女中,又有十八人因為過不了「分數關」、「年齡關」,被趕出了學校。

第四生產隊四戶地主、富農,有子女九人。他們全部入學了,其中一個讀到大學畢業,兩個讀到高中畢業,六個讀到高小畢業。

從這些數字看,貧下中農子女入學的只占應入學人數的百分之四十四點六,而地、富子女則是百分之百。進入高中、大學的完全是地、富子女,一個貧下中農子女也沒有。

第二個調查:第六生產隊的一戶貧農和一戶地主比較。這戶貧農有六個孩子,只有一個男孩子讀到小學畢業,其餘就根本沒進學校門。這戶地主有兩個孩子,一個讀到高中畢業,一個讀到大學畢業,都分配在城市工作。這個地主在村里猖狂地向貧下中農說:「我只要寄封信給孩子,幾十塊錢馬上就到了手!」

這兩個調查深刻地說明了一個問題:在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的統治下,在教育工作中有着極其嚴重的問題;學校的大門是為地、富子女開的,而大批的貧下中農子女卻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實際上,貧下中農在文化上沒有得到翻身,沒有得到解放。

黨的八屆擴大的十二中全會公報的發表,宣告了劉少奇和他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徹底破產。我們貧下中農一定要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教導,把學校管理好,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可靠的接班人。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8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4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