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讹类编续补
订讹类编续补 作者:杭世骏 清 |
卷上
编辑义讹
编辑青蒲
编辑以青规地曰青蒲。非后妃不得至。史丹以勋戚得直入卧内。伏青蒲而谏。后世谏官动引青蒲。可笑。
仁祠
编辑七修类稿。后汉楚王元英传。远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仁祠指佛寺。唐时多以寺为仁祠。权载之诗。逸气凌颢清。仁祠访金碧。是也。温公通鉴及纲目以祠为慈。并非。
秦人
编辑日知录。卫律为单于谋。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与秦人守之。师古曰。秦时有人亡入匈奴者。今其子孙尚号秦人。非也。彼时匈奴谓中国人马秦人。犹今言漠人耳。西域传。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匄若马。师古曰。谓中国人为秦人。习言故也。是矣。其言与秦人守者。匈奴以转徙为业。不习守御。凡穿井筑城之事。非秦人不能为也。大宛传。闻宛城新得秦人。知穿井。亦谓中国人。后汉书邓训传。发湟中秦胡。袁绍传。许赏赐秦胡。秦者中国人。胡者胡人。犹后人之言蕃汉也。
丁文
编辑九思。思丁文兮圣明哲。哀平差兮迷谬愚。吕傅举兮殷周兴。忌嚭专兮郢吴虚。此援古贤不肖君臣各二。丁谓商宗武丁。举传说者也。注以丁为当。非。
不佞
编辑瓮牖闲评。香湾类稿谓。懒真子录以不佞为不才。非也。乃以为谄佞之佞。亦非也。惟洪庆善解论语。以佞为口辩。此说极为得之。公孙丑云。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而独遗仲弓者。以仲弓无口辩也。故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孔子答。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佞非口辩而何。卫子行。敬子言于灵公曰。会同难。啧有烦言。莫之治也。其使祝佗从。及其将长蔡也。赖佗一言而卒长卫侯。故孔子曰。不有祝𬶍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则不佞非无口辩而何。
顿挫
编辑使事而不知其义。朱可轻甩也。顿挫犹言抑扬耳。故后汉书孔融赞云。音情顿挫。是矣。一士人谢及第启云。顿拌场屋。比幸尘忝。顿挫乃作摧挫解。朋非抑扬也。
兽畜
编辑柳南随笔。麋、鹿、虎、豹、马、牛、羊。狗。皆兽属也。而尔雅以麋、鹿、虎、豹归之释兽。马。牛、羊、狗归之释畜者。何欤。盖一育于山林。一为人所养故也。今人则物之四足者。概以兽目之。不复知兽畜之分矣。
乖剌
编辑言鲭。势有不便顺。谓之乖剌。剌音类。读作刺。非也。东方朔谓。吾强乖剌而无当。杜钦谓。陛下无乖剌之心。今俗骂人曰歪剌。沿此。
胍𦘴
编辑天香楼偶得。胍𦘴。胍音孤。𦘴音都。架景文笔记曰。关中人以腹大为胍𦘴。俗音谓杖头大者亦曰胍𦘴。后讹为骨朵。朵音端罗反。
庯峭
编辑齐魏间。以人之有仪矩可喜者。谓之庯峭。韵书。庯音逋。屋上平也。集韵。庯。屋不平也。今造屋。形势曲折曰庯峭。俗转语为波峭。《湘烟录》。魏收有庯峭难为之语。人多不解其义。文潞公以问苏子容。子容曰。向闻之宋元宪。云事见木经。盖梁上小柱。取其有曲折之势耳。乃用此事作诗为谢。曰。自知伯起(魏收字。)难庯峭。不及淳于善滑稽。
开秩
编辑柳南随笔。古者以十年为一秩。自六十以外。便可云开七秩。乐天诗。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又云。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是时年六十二。此其证也。自七十以外。便可云开八秩。乐天诗。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自注。时俗谓七十以上为开第八秩。此其证也。自八十以外。便可云开九秩。司马温公作庆文潞公八十会致语云。历历行看九秩新。此又其证也。据此。则已满七十者。止可云七秩。已满八十、九十者。止可云八秩、九秩。若仍加一开字。则失之矣。查浦辑闻。礼八十有秩。故云八秩。今人六十、七十寿俱用秩字。非也。
书柬
编辑宦游随笔。书柬名称。古人皆先书某启。然后入事。间有书名于后者。必曰某再拜。至某执事、某门下、某侍史之类。盖即礼所谓卑不敢当尊意。若曰执事、侍史之人代某诵之使闻云尔。古人之书。莫不皆然。时下多有于某称下复缀曰我师、曰如胞。以示尊之、亲之之意。而不知失体甚矣。并有书某称于末。而次行书某顿首者。理尤难通。又右军帖。草书羲之顿首四字。盖全柬皆革。故随笔而下。亦草书之。今人全柬俱楷。而独于顿首二字学右军草书。可笑极矣。
㞚㞏
编辑《天禄识馀》:㞚㞏音插直。从后相及也。答宾戏。其馀焱飞景附。㞚㞏其间者。吴都赋。㞚㞏鳞接。俗不解义。妄作霅霵。
折枝
编辑孟子古注考。为长者折枝。后汉书注。折枝。若今之案摩也。案。此见张皓王龚传论。岂同折枝于长者。以不为为难乎。毛奇龄四书改错引云。刘熙注。案摩不为。岂是难能。正孟子之解。未知所据何本。
案。赵注。折枝。案摩折手节解罢枝也。少者耻见役。故不为耳。刘峻广绝交论。折技舐痔。本此。郑注礼记内则抑搔曰。即案摩也。屈抑枝体。调和血脉。乃少事长、贱事贵之常礼。即导引之法也。陆善经直以折草树枝解之。夫折草树之枝诚易也。与长者何涉乎。陆筠翼盂以磬折腰肢解之。差近。
潦倒
编辑七修类稿。潦倒乃酝藉也。后人以为不偶。误矣。如史云。宋武帝举止行事如刘穆之。此非酝藉潦倒士耶。又北史崔瞻传云。容止酝藉者为潦倒生。可见矣。
调
编辑日知录。袁盎传。调为陇西都尉。此今日调官字所本。调有更易之意。犹琴瑟之更张乃调也。(张释之传。十年不得调。)如淳训为选。未尽。
削柹
编辑颜氏家训。后汉书杨由传云。风吹削[QWXC]。此是削札牍之柹耳。古者。书误则削之。故左传云削而投之是也。或即谓札为削。王褒僮约曰。书削代牍。苏竟书云。昔以摩研编削之才。皆其证也。学士解云。是屏障之名。妄矣。此是风角占候耳。风角书曰。庶人风者。拂地扬尘转削。若是屏障。何由可转。
绛帕头
编辑老学庵笔记。孙策传。张津尝著绛帕头。帕头者。犹今言襆头也。韩文公云。以红帕首。已为失之。东坡云。绛帕蒙头读道书。增一蒙字。其误尤甚。
谊义粤越亮谅字
编辑读书质疑。谊乃古义字。汉书贾谊亦作贾义。今人以义为道义、文义字。以谊为气谊字。粤乃古越字。或作发语声。或作国名。或训逾。今人专以越为吴越。以粤为百粤及发语声。而逾越字无作粤者。亮即谅字。孟子。君子不亮。恶乎执。注云。与谅同。今人鉴亮字无作谅者。揣谅字无作亮者。又专以谅训信。凡此皆沿袭之谬。
墨杘{匡大}奊褦襶
编辑墨杘音眉。痴呆貌。今俗见人无所可否而多笑颜者曰乜乜痴痴。意亦相似。{匡大}奊音列挈。胸次不平貌。今俗作劣蹶。褦襶。衣厚貌。一云不晓事。非也。今俗见人衣服粗重者曰衲裰。此即褦襶之讹耳。
四累之上
编辑天香楼偶得。吕览顺说篇。惠盎说荆王论勇力之说。凡四更端。故云。居四累之上。大王独无意耶。高氏训解以四累为卿。大夫。士。民四等。君处其上。故曰四累之上。何异盲人说梦。
居者行者
编辑吕览知接篇。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仲引齐鄙人谚曰。居者无裁。行者无薶。盖谓人之居止者。凡物皆不当载负。人之行徙者。凡物皆不当薶藏。高氏训解以居为居职。行为即世。甚谬。至下文云。今臣将有远行。然后以远行喻死耳。
大诰减等
编辑客下闲集。元世祖笞杖之刑既定。曰。天饶他一下。地饶他一下。我饶他一下。自是合笞五十。止笞四十七。合杖一百。止杖九十七。明洪武初。以大诰颁行天下。令官民人等有此一本者。若犯笞杖徒流罪名。每减一等。无比者。每加一等。今之断狱者不知其原。凡案牍皆曰大诰减等。失其旨矣。
世俗沿冒之误
编辑读书质疑。魏善伯云。今人以文字就质于人。称曰正之。忽念政者正也。改称曰政。又念政者必须删削。乃曰削政。又念斧斤所以削也。转曰斧政。又念善斧斤者莫若郢人。易曰郢政。且或单称曰郢。而最奇者。以为孔子肇削春秋。而春秋绝笔于获麟。遂曰麟郢。愈文而愈不通。令人绝倒。今俗人作古文。地名、官名之属务称古号。以为新别。而复多错谬。否则杜撰牵合。如称给事为给谏。状元为殿撰。三公、三孤。保其一也。而通曰宫保。牵强支离。竟不成语。著于文章之内。真所谓金瓯玉戋盛狗矢也。又如。日居月诸。居、诸乃语词。而称日月为居诸。刑于寡妻。友于兄弟。于乃语词。而日刑于、友于。司马迁、诸葛壳、司马长卿而曰马迁、马卿、葛亮。则古人已先不通。时俗又何足怪乎。鄙背之远。不能不望于君子。
轶
编辑字汇。杨用修曰。轶与辙通。陈晦伯正之曰。国策。聂政姊嫈曰。轶贲、育。高成荆。注。车相遇也。史记。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索隐曰。散轶也。安得为辙乎。
诞
编辑诗生民章。上文言栈生载育。故下文言诞弥厥月。诞洲大。非洲生育也。令人生辰直谓诞辰。庆生直谓庆诞。是谓大辰舆庆大矣。
厕
编辑挥麈新淡。字书。居高临垂边曰厕。则知汉武帝据厕以见卫青。非溷厕明矣。盖近代字学不明。故往往以一义注释古书。而不知一字有数义存焉。安可以一义该之。
瑕
编辑天禄识馀。诗。遄臻于卫。不瑕有害。朱子注云。瑕、何古音相近。通用。不知瑕即瑕瑜之瑕。言纵曰不瑕。亦有害矣。今言不何有害。文义欠顺当。倒转云何不有害。善始稍通。又周颂。假以溢我。旧注。假。大也。溢。盈也。朱注以假为何。以溢为恤。夫瑕既为何矣。假又为何。古人胡为谬写如此。依旧注。假、大。溢、盈。于义为顺。即不依旧注。亦当云假令有以盈溢于我。我当收其溢而不使放失也。奚必转其字。而谓之何以恤我也。
宗尊古通用
编辑丹铅总绿。孝经。宗祀文王于明堂。郑玄曰。祭法云。祖文王而宗武王。文王称祖矣。孝经云宗祀文王。是文王称宗。王肃驳之曰。郑引孝经以解祭法。而不晓周公本意殊非仲尼之义旨也。祖宗自是不毁之名。非谓配食于明堂也。审如郑言。则经当言祖祀文王于明堂。不当言宗祀也。宗者尊也。王肃之言可证郑玄之谬。而宗者尊也四字有根据。慎按。宗与尊古字通用。左传召伯宗。公羊作召伯尊。古帝尊卢氏。亦作宗卢字。可以为证。
略
编辑说文。略。经略土地也。左传。天手经略。诸侯正封。注。聚土为封曰略。经为巡行。略为边界。即聚土为封之略。孟子所谓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是也。后世不知略之为聚土。陆词黄公绍谓巡行为略。失之远矣。巡行可以解经字。而不可以解略字。经略之云。犹云防边也。犹云出塞也。二字相联为义。若以略为巡行。则谓边云防御。谓塞为征行。可乎。略也、边也、塞也。皆实字也。边、塞字易明。人皆知之。略字义少隐。故解者不以为实字而虚之。转解转谬矣。再考左传中凡言略者。皆谓聚土为封也。如云侵败王略。又曰与之武公之略。又曰吾将略地焉。又曰略塞垣。其义皆同。尚书云。嵎夷既略。谓立边防以界嵎夷。正天子经略之事也。孔颖达不识略字本义。以为俗称忽略、简略之略。乃注云。用功少曰略。何其俗而且陋。谬而可笑哉。孟子曰。此其大略也。略字本喻言。谓得其边而未尽其中也。亦犹庄子所谓道无封。为是而有畛也。郭象注云。道无封。故万物得恣其分域。妙得庄旨。
史记张良传
编辑略地。谓取其地而立我封疆也。唐蒙传。略通夜郎。谓通夜郎之略也。古文简奥如此。或曰。兵法有黄公三略。何义也。曰。略与韬对。韬。弓衣也。义取藏器。略。封畛也。义取固守。决非简略之略也。若依集韵谬解。则三略之名又将曰略书名矣。用此以证略之为宇愈益明。赵充国传。图上方略。图。画本也。方。乡道也。略。边界也。注谓方略为计策。亦谬。王右军帖。王略始及旧都。
肺附
编辑瓮牖闲评。史记、汉书肺胕二字。亦有作肺附者。古人多假借用字。盖喻亲族。犹人之有肺胕。常相依者也。注家不能深考其义。乃妄为解释。遂有肝肺相附之说。余谓作附处下。当云附读与腑同。而徐广注史记。却于腑字下音为附字。殊非作史者之意耳。
禀禀
编辑班马字类上声。禀字下从禾。又有禀字下从示。于从禾禀字下云。史记礼书。不禀京师。于从示禀字下云。汉书西域传。须诸国禀食。余疑不禀京师当从示作禀字。须诸国禀食却当从禾作禀。恐是其错误也。
宽
编辑今人作宽字。于见字旁须著安一小点。盖宽丰从苋。音胡官切。乃桓字。白羊是也。能宀其山羊。惟宽为可。故宽字从宀从苋。若妄作苋字。乃是菜名。非宽字之义也。
虱
编辑西溪从话。韩退之泷吏诗云。不知官在朝。有益国家否。得无风共间。不武亦不文。仁义饰其躬。巧奸败群伦。古本风作虱字。或引阮嗣宗虱处禅中为解。非也。按秦公孙鞅书靳命篇云。国以功受官予爵。则治省言寡。以六虱授官予爵。则治烦言生。六虱曰礼乐。曰诗书。曰修善。曰孝悌。曰诚信。曰贞廉。曰仁义。日非兵。日羞战。国有十二者。上无使农战。必贫至削。十二者成群。此谓君之治不胜其臣。官之治不胜其民。此谓六虱胜其政也。(此言十二。乃止九条。)杜牧之云。彼商鞅者。能耕能战。能行其法。基秦为强。曰彼仁义虱官也。可以置之。比昌黎之意也。
济
编辑天禄识馀。王吉曰。延及儒生。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济。今俗本作跻。非。吉本传亦作济。颇氏注。域。界也。若是跻字。合注登陟之义。域。平衍之区。非有崇高之意。何取于登陟。舒子史纂曰。未济。则民在天横之乡。既济。则民履仁寿之域。济字义为长。
齐斧
编辑陈琳云。腰领不足以膏齐斧。服虔以为与资斧同。张晏。公以整齐天下。故云齐斧。应劭云。齐。利也。俱未安。虞喜志林。齐。侧阶切。凡师出斋戒。入庙受斧。故云齐斧。
冶容
编辑天禄识馀。冶。销也。遇热则流。遇冷则合。遇冰同志。故冶字从冰。女之艳媚。亦令人销神流志。故曰冶容。按。易。冶容诲淫。冶。陶冶。盖修饰之意。未必如此解。
称
编辑天香楼偶得。杜预曰。衣单复具曰称。谓一单衣、一复衣。复犹今俗言夹也。称字读作去声。又礼丧大记云。衣必有裳。谓之一称。小敛、大敛。君、大夫、士各有称数。今俗始死取敛衣往桥上用称称之。盖因误解称字之义耳。
中酒
编辑日知录。樊哙传。项羽既飨军。中酒。中酒谓酒半也。吕氏春秋谓之中饮。(晋灵公发酒于宣盂。宣孟知之。中饮而出。战国策。楚王觞张仪。中饮再拜而请。)凡事之半曰中。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中置。谓馈之半也。(上云馈之始至。下云馈之毕。)史记河渠书。中作而觉。谓工之半也。吕氏春秋。中关(音弯。)而止。谓关弓弦正半而止也。中酒犹今人言半席。师古解以不醉不醒。故谓之中。失之矣。(司马相如传。酒中乐酣。师古曰。酒中。饮酒中半也。一人注书。前后不同。)
绝倒
编辑宾退录。晋琅琊王澄有高名。少所推服。每闻卫玠言。辄叹息绝倒。时人语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今流俗谓大笑为绝倒。非也。
雷门
编辑毋持布鼓过雷门。汉王尊语。师古注谓。雷门。会稽城门也。有大鼓。越击此鼓。声闻洛阳。故尊引之也。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曾文清诗。败鼓无声强自挝。不堪持过阿香家。似用王语点化。而误以雷门为雷霆之雷。洪文敏续笔谓。城门名用一字者为雅驯。历举左氏、公羊诸书所裁。亦独遗此。
三殇
编辑仇池笔记。李善注文选。本末详备。所谓五臣者。真俚儒荒陋者也。泳张子房诗云。苛慝暴三殇。此礼所谓上中下三殇。言秦无道。戮及幼稚。而注乃引苛政猛于虎。吾父、吾夫、吾子皆死。谓父谓夫为殇。此类甚谬。
事讹
编辑戏马台
编辑瓮牖闲评。东坡作徐州戏马台诗云。路失玉钩芳草合。林亡白鹤野泉清。若据后山诗话所载。台下有路号玉钩斜。唐高宗东封。有鹤下焉。乃诏诸州为老氏筑宫。名以白鹤。此广陵戏马台。非徐州戏马台也。正犹潘岳作西征赋。以陕之曲沃为成师所居。不知成师所居乃晋之曲沃耳。岂不为错误耶。
峡山寺
编辑东坡作英州峡山寺诗。所载孙恰化猿事。乃端州峡山寺。非英州峡山寺也。
孙汝权
编辑听雨增记。孙汝权乃宋朝名进士。有文集行世。玉莲则王十朋之女也。十朋劾史浩八罪。乃汝权嗾之。孝宗虽不听。而史氏子姓怨两人刺骨。遂作荆钗记。以玉莲为十朋妻。而汝权有夺配事。其实不根之谤也。
杨庄荐雄
编辑读书质疑。荐相如者狗监杨得意。扬雄答刘歆书曰。雄始草文。先作县邸铭、王佴颂。阶闼铬及成都城四隅铭。蜀人有杨庄者。为郎。诵于成帝。成帝好之。以为似相如。遂以此得外见。乃知荐雄者乃杨庄。文似相如乃成帝之言。非庄荐雄之言也。诗家多误用。
扬雄非莽大夫
编辑扬子云。古以比孟、荀。紫阳著通鉴纲目。书曰。莽大夫扬雄死。诛其仕莽美新也。不知雄至京见成帝。年四十馀矣。自成帝建始改元至天凤五年。计五十有二年。以五十二合四十馀。计九十馀岁矣。又考雄至京。大司马王音奇其文。音薨在永始初年。则雄来必在永始之前。然则谓雄尚及仕莽者非也。又桓谭新语曰。雄作甘泉赋成。梦肠出。收而纳之。明日遂卒。而祠甘泉在永始四年。雄卒永始四年。去莽尚远。剧秦美新文。或云谷子云所作。考之法言云。汉兴二百一十载。爰自高帝至平帝末。盖其数矣。则雄卒永始亦未必然。计雄之终或在平帝末。其年正七十馀矣。因雄历成、哀、平。故称三世不徙官。若复事莽。则四世矣。由是知雄无仕莽投阁美新之事。紫阳或未详考也。
严震直
编辑世演搜山打车诸剧。为严震直搜获建文君。感程济言。释而自刭者。人多不察而信之。郑晓逊国名臣记。严震直奉使安南。至滇。见建文君。悲怆吞金而死。永乐本纪。甲辰。尚书严震直、王钝、府尹薛正言等。巡视山东、山西诸省。严震直列传。命以故官。巡视山西。至泽州病卒。纪载照野史固非实录。而传奇尤失之诬矣。
退之事误
编辑孔毅夫杂说称。退之晚年服金石药致死。引香山诗。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为证。吕汲公辨之云。卫中立字退之。饵金石。求不死。反死。中立与香山交好。非韩退之也。韩公之痛诋金石。已见李虚中诸人墓志矣。岂有身反服之之理。
牛耕始于叔均
编辑丹铅总录。困学纪闻论牛耕不始于赵过。引冉耕字伯牛是也。但未有明证。按山海经曰。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王伯厚岂亦未考及比耶。
鬻爵之始
编辑坚瓠集。事物纪原。鬻爵始于汉文帝受晁错言。令人入粟舆官。及援武帝、灵帝事。殊不知秦始皇时飞蝗蔽天。诏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盖在汉文之前。此鬻爵之始。
井田之坏不始于秦
编辑天禄识馀。世儒罪秦废井田。不知井田之废始于管仲作内政已渐坏矣。至秦乃尽坏耳。元陈孚题管仲井诗云。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平生一勺潢汗水。不信东溟浪沃天。可谓阐幽之论。
有惭不可借用
编辑瓮牖闲评。绍兴初。省闱试兼听尽天下之美赋。魁卷第六韵云。三千同德。谁云大武之有惭。四七合谋。孰谓中兴之未尽。美则美矣。惜有惭二字乃成汤。非武王也。左传。季札观周乐。见舞韶者。曰。圣人之宏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札言盖本仲虺之诰得来。有惭二字岂可借用。
错父不弃市
编辑晁错诛死。洪景卢作客斋随笔。谓其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然本传载错父闻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欢哗。遂从颍川来。饮药而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则错父初不曾弃市也。洪说误矣。
舞非唐儿
编辑汉书。景帝召程姬。姬有所避。而饰侍者唐儿使夜进。上醉。不知。以为程姬而幸之。遂有身。已乃觉非程姬也。及生子。因名曰发。立为长沙定王。以其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注云。后二年。诸王来朝。有诏更前称寿歌舞。定王但张袖小举手。左右笑其拙。上怪问之。对曰。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帝乃以武陵、零陵、桂阳益焉。苏东坡作赵伯成母生日致语口号断句云。愿得唐儿舞一曲。莫嫌国小向长沙。舞者乃长沙王发。非唐儿。东坡错误也。
绿野非闲居事
编辑鼠璞。闲居用绿野。乃裴度于文宗时留守东都治堂。虽野服萧散不问事。时尚保厘留台。非闲居事也。宫观用莲社。乃白居易致仕。与僧如满在香山修净土。号白莲社。是致仕后事。
雁塔题名不专属登第
编辑唐雁塔题名石刻。凡留题姓名。僧道士庶。前后不一。非止新进士。唐进士特于曲江宴赏之暇有此会。犹今北使过钱唐。例于浙江观潮、天竺烧香耳。若泛以雁塔题名为登第庆贺之词。则观潮烧香亦可专言穹庐之来使乎。
伏羲即重卦
编辑读书质疑。王辅嗣谓伏交画卦即重卦。为六十四是已。若郑康成以为神农重卦。孙盛以为夏禹重卦。史迁又以为文王重卦。何说之谬哉。使伏羲止画八卦。则必筮者止揲三爻而后可。必伏羲时未生蓍制筮而后可。然天锡洪范九畴。七、稽疑。占用二。曰贞。曰悔。盖兼内外卦也。则非禹重卦可知矣。而又何俟文王哉。夫子云。圣人作易。幽赞生蓍。言伏羲也。况虞书枚卜功臣。龟筮协从。则筮之从来旧矣。筮必兼六爻。备贞悔。孰谓重卦非由伏羲哉。
骑射不始于赵武灵王
编辑日知录。诗云。古公亶直父。来朝走马。古者马以驾车。不可言走。(董氏曰。顾野王作来朝趣马。)曰走者。单骑之称。古公之国邻于戎翟。其习尚有相同者。(程大昌雍录曰。古皆乘车。今曰走马。恐此时或已变乘为骑。盖避翟之遽。不暇驾车。)然则骑射之法不始于赵武灵王。
宿平康里是郑合敬事
编辑宾退录。唐僖宗乾符二年。礼部侍郎崔沆下进士三十人。郑合敬第一。唐摭言载其宿平康里诗云。春来无处不闲行。楚闰相看别有情。好是五更残酒醒。时时闻唤状头声。注云。楚娘、闰娘。妓之尤者。韵语阳秋谓为郑谷作。误矣。
学奇字是刘非刘歆
编辑汉书扬雄传云。刘棻尝雄学作奇字。韩文公题张十六所居诗云。端来问奇字。为我讲声形。然传但云学作奇字。不言问奇字。后来相承而用。盖又以韩诗为本。传又云。家素贫。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与前学作奇字凡隔数十字。了不相涉。而近世文人多云。载酒问字、载酒问奇字之类。不知何所本也。艺文志云。萧何草律。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师古曰。古文谓孔子壁中书。奇字则古文而异者也。许叔重说文解字云。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与颜注合。其后晋卫巨山四体书势、元魏江式论书表皆同。然则奇字者。与科斗文字略相似。而异于小篆。六书之一体耳。今人才见书籍中难字。便谓之奇字。非也。容斋三笔摘周礼中字。如[1234]、{石}、飌、鱻之类。凡数十。为一则。题曰。周礼奇字。且云。前贤以为此书出于刘歆。歆尝从扬子云学作奇字。故用以入经。盖亦失于详考。学作奇字者。歆之子棻。亦非歆也。
字讹
编辑毋丘
编辑读书质疑。贯丘氏即毋丘。索隐云。毋音贯。作巫、壮二音者俱非。贯丘。古国名。卫之邑。汉有毋丘与。魏有毋丘俭。皆同。俗今分为二姓。曰毋。曰丘。而以毋为父母之母。今有母侬者。为县令。不惟人不知。而母氏子孙亦不知也。
苻
编辑丹铅总录。晋苻坚以应图谶文改姓。其字从草。不从竹。今多书作符。非也。符音蒲。其音亦别。又左传萑苻之泽。杜预注。苻亦音蒲。
锺繇
编辑锺繇字元常。取咎繇陈谟。彰厥有常之义也。今多以繇音由。非。晋世说裁庾公谓钝会曰。何以久望卿遥遥不至。盖举其父讳以嘲之。此可证矣。
霄雪
编辑瓮牖闲评。尔雅释天。冰雪杂下曰霄雪。俗谓探听音信曰消雪。非。宜作此。
肖
编辑日知录。太史公自序。申吕肖矣。肖乃削字脱其旁耳。与孟子鲁之削也滋甚义同。徐广注以为痟者非。
瘠
编辑园亡捐瘠者。瘠。古胔字。谓死而不葬者也。娄敬传。徒见赢胔老弱。史记作瘠。后汉书彭城靖王恭传。毁胔过礼。大戴礼。羸丑以胔。皆是瘠字。则此瘠乃胔字之误。当从孟康之说。(苏林音渍。是。)
壮月
编辑山东人刻赵氏金石绿李易安后序。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不知壮月之出于尔雅。(八月为壮。)而改为牡丹。凡万历以来所刻之书。多牡丹之类也。
别字
编辑后汉书儒林传。谶书非圣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别字。近鄙者。犹今俗用之字。别字者。本当为此字。而误为彼字也。今人谓之白字。乃别音之转。
鳏
编辑于定园传赞。哀鳏哲狱。毛诗、礼记凡鳏寡之鳏皆作矜。此亦矜之误。哲则折之误也。师古以传中有哀鳏寡语。遂以释此文。而以哲为明哲之哲。
误字
编辑史书之文中有误字。要当旁证以求其是。不必曲为之说。如此传解嘲篇中。欲谈者宛舌而固声。固乃同之误。东方朔割名于细君。名乃炙之误。有文选可证。而必欲训之为固、为名。此小颜之癖也。顿氏家训云。穀梁传。孟劳者鲁之宝刀也。(僖元年。)有姜仲岳读刀为力。谓公子左右姓孟名劳。多力之人。为国所宝。与吾苦诤。清河郡守邢峙。当世硕儒。助吾证之。赧然而服。此传刻割名之解。得无类之。
杨
编辑通鉴。突厥立刘武周为定杨可汗。注云。将使之定扬州。非也。杨者隋姓。下条云。刘武周为定杨天子。郭子和为平杨天子。犹言定隋、平隋尔。杨字从木。
东坡误字
编辑瓮牖闲评。苏东坡任翰林院学士日。作除范纯仁右仆射制云。得臣奉己而不在民。若以左氏传考之。乃𫇭吕臣。非楚得臣也。又作吕公著除司空制云。仁莫大于求旧。书。人惟求旧。恐非仁字。殆传写之误耳。
苏黄诗中误字
编辑东坡诗云。关右玉酥黄似酒。碑本乃作土酥。土字是也。况末句又云。明朝积玉高三尺。无用两玉字之理。则是土字无疑。
黄太史谢张宽夫送棕栮颂云。张子羞我助贫餐。下句云。桑鹅楮鸡不足云。馀疑乃飧字。盖传写之误。字书云。熟食曰飧。以飧字叶故也。
前辈误字
编辑前辈作字亦有错误处。初不是假借也。米元章帖写无耗作无好。东坡帖写墨仙作默仙。周孚先帖写修园作修园。以至王荆公作诗。其间有千竿玉三字。却写作千岸玉。恐皆是其笔误耳。
貌侵
编辑酉阳杂俎。今人谓丑为貌寝。误矣。魏志。刘表以王粲貌侵而体弱通脱。不甚重之。注云。侵。不足也。
宗
编辑礼记。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注。宗皆当为荣字之误也。释文。幽宗、雩宗并依注读为荣。荣敬反。
捋
编辑颜氏家训。礼王制云。赢股肱。郑注云。谓捋衣出其臂胫。今书皆作擐甲之擐。国子博士玄该云。擐当作捋。音宣。擐是穿著之名。非出臂之义。
桃莱
编辑后汉书。冯衍遗田邑书曰。晏婴临盟。拟以曲戟。不易其词。谢息守郕。胁以晋鲁。不丧其邑。由是言之。内无钩颈之祸。外无桃莱之利。而被畔人之声。蒙降城之耻。窃为左右羞之。章怀太子注。案。谢息得桃邑莱山。故言无桃莱之利也。莱字似枣。文又速桃。后学者以桃枣易明。桃莱难悟。辄改莱为枣。衍集又作菜。展转乖僻矣。洪迈谢入馆启。桃莱难悟。[1234][1234]本同。
陶诗误字
编辑懒真子。世所传五柳集。数本不同。游斜川诗。开岁倏五十。非也。近得庐山东林旧本。作五日。宜以为正。
韩碑讹字
编辑六一题跋。南海神庙碑。韩愈撰。陈谏书。以馀家旧藏集本校之。皆同。惟集本云。蜿蜿蜒蜒。而碑为蜿蜿虵虵。小异。当以碑为正。
杜牧诗讹字
编辑芥隐笔记。杜牧之诗。老翁四百牙爪利。掷火万里精神高。盖用天蓬咒舌苍绿齿四目老翁。而今本误以目为百耳。掷火万里亦用度人经掷火万里流铃八衡语。
文君婿
编辑闻见后录。东坡为董毅夫作长短句。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奇语也。文君婿犹虞姬婿云。今刻本者不知。有自改文君细知否。可笑耳。
古今诗话
编辑韦蟾左丞至长乐驿。见李玚给事题名。因书其侧云。渭水秦山照眼明。希仁何事寡诗情。只应学得虞姬婿。书字才能记姓名。
术有序
编辑日知录。学记。术有序。注。术当为遂。声之误也。周礼。万二千五百家为遂。按水经注引此。作遂有序。周礼。遂人之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皆有地域。沟树之。使各掌其政令。(遂人。中大夫二人。遂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土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遂大夫。每遂中大夫一人。)又按月令。审端径术。注。术。周礼作遂。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径。小沟也。春秋文公十二年。秦伯使术来聘。公羊传、汉书五行志并作遂。管子度地篇。百家为里。里十为术。术十为州。术音遂。此古术、遂二字通用之证。陈可大集说改术为州。非也。
驾
编辑尔雅。舒雁。鹅。注。今江东呼𪀉。𪀉即驾字。(古加字读如哥。诗君子偕老之珈、东山之嘉。并与何为韵。)山海经。青要之山。是多驾鸟。郭璞云。未详。或云。当作驾。其从马者。传写之误尔。(汉书古今人表。荣驾鹅。师古曰。驾音加。今本亦误作驾。今左传本亦多作驾。犹诗乘乘駂之误作鸨也。)
勘书
编辑凡勘书。必用能读书之人。偶见焦氏易林旧刻。有曰环绪倚鉏。乃环堵之误。注云。绪疑作佩。井堙水刊。乃木刊之误。注云。刊疑作利。失之远矣。
梁简文帝长安道诗。金椎抵长乐。复道向宜春。是用汉书贾山传。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三辅决录。长安十二门。三涂洞开。隐以金椎。周以林木。左出右入。为往来之径。(水经注同。)今误作金槌。而又改为椎轮。唐阎朝隐送金城公主适西蕃诗。还将公主贵。嫁与傉僻檀王。是用晋书载记。河西王秃发傉檀。今误作耨檀。而又改为褥毡。比于金根车之改金银。而又甚焉者矣。
庄子。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一本作所师。盖魏晋以后写书多有作草者。故以所而讹石也。
说文长笺误字
编辑左氏成六年传。韩献子曰。易觏则民愁。民愁则垫隘。说文{执}、垫二字两引之。而一作厄者。古隘、厄二字通用也。笺乃云未详何出。野下引左传身横九野。不知其当为九亩。又穀梁传之文。而非左氏也。
枝历
编辑颜氏家训。太山羊肃。亦称学问。读潘岳赋。周文弱枝之枣。以枝为杖策之杖。世本。容成造历。以历为碓磨之磨。谈说制文。援引古今。必须眼学。勿信耳受。
叶
编辑冷斋夜话。温公谓魏野诗烧叶炉中无宿火俗。改叶为药。误矣。
智永千文
编辑妮古录。智永禅师写真字千文八百本。每了。人争取之。但是律召调阳。即其真本。石本是内降贞观年中刻。俗本称律吕调阳。误也。
千字文讹字重字
编辑沈毅斋(志祖)云。敕员外散骑侍郎。今本俱作梁员外。杨文公云。唐始用敕。六朝时命令未加敕字。且谓梁舛为敕。当由草书笔画转移之讹。董广川亦主是说。愚意梁与敕。草法大不类。考汉华山庙碑。敕监都水掾。杨著碑。诏书留敕。则汉时已用敕字。何疑于梁。按周兴嗣本传。高祖以三桥旧宅为光宅寺。敕兴嗣与陆垂制碑。此则当时敕字明证也。智永、怀素俱从敕。今仍之。又。女募贞洁。纨扇圆洁。洁字重。今贞洁漫作[B096]。汉梁休碑。秉忠蹈[B096]。范缜碑。[B096]拟季文。洪氏隶释云。[B096]与洁通。因稍异其体以别之。工颦妍笑。世多作嚬。广韵注云。吨。笑也。颦。眉蹙也。笑嚬义复。漫从颦。
七修类稿。千字文重字。女墓贞洁典纨扇圆洁同洁字。吴枋野乘云。宜改造清贞。予意清字亦有夙兴温清矣。不若改为贞烈。人以为华亭张东海看出。非也。布射辽丸之辽。当作僚。盖宦僚非此辽也。并皆佳妙。从上文对读来。当作并佳皆妙。庶几文理方通。
魁梧
编辑书传正误。汉书张良传赞。魁梧奇伟。苏林。梧音悟。颜师古注。可惊悟也。或读吾。非。
梨号五脏刀斧之讹
编辑湘山野录。李建勋罢相江南。出镇豫章。一日。游西山。因闻茅屋老叟教数村童。公觞于其庐。连食数梨。宾僚有曰。梨号五脏刀斧。不宜多食。叟曰。鹖冠子云五脏刀斧。乃离别之离。非梨也。盖离别戕伐胸怀。甚若刀斧。遂就架取小册。振拂以呈丞相。乃鹖冠子也。
纯
编辑陈祥道礼书。周礼曰。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释曰。纯实缁字。考之于史。曰锦绣千纯。又曰文绣千纯。则纯。两端也。周礼所谓纯帛。乃匹帛也。郑改以为缁。误矣。匹帛无过五两。则庶人不必五两。大夫士不得过焉。非谓庶人用缁。大夫用玄𫄸也。先王之制。婚礼其用财不过如此。则妇之所饰可知矣。以为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而不在财也。是以梁鸿鄙孟光之绮绣。袁隗却马伦之囊装。后世之俗。有以金帛相高。盖不知此。
敖
编辑天香楼偶得。敖。平声。说文云。出游也。傲。去声。说文云。倨也。尚书益稷篇。傲虐是作。传云。傲戏而为虐。谓之傲虐。是借傲作敖。音五羔反。至孟子。般乐怠敖。赵注云。怠惰遨游。本义自明。朱注敖音傲。是以平声之敖。读作去声之傲。而义仍训偷安。不训倨慢。失之矣。盖敖游敖字不当以去声读也。
掺
编辑日知录。祢衡为鼓吏。作渔阳挝掺。掺乃操字。(操下。)按后汉书。街方为渔阳参挝。蹀习而前。注引文士传。作渔阳参捶。王僧孺诗云。散度广陵音。参写渔阳曲。自注云。参音七绀反。乃曲奏之名。后人添手作掺。后周庾信诗。玉阶风转急。长城雪应暗。新绶始欲缝。细锦行须篸。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隋炀帝诗。今夜长城下。云昏月应暗。谁见倡楼前。心悲不成掺。唐李颀诗。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正音七绀反。今以为操字。而又倒其文。不知汉人书操。固有借作掺者。而非此也。(掺。七绀反。音憾。)
揵
编辑西溪丛话。南唐世家。号揵马牌。按南唐史亦作揵字。举世以为揵字。非也。说文。揵字从建。音纪偃切。马行不利也。考工记云。终日驰骋。左不揵。是也。
咄诺
编辑刘羲叟云。咄嗟而办。当作咄诺而办。汾晋之间。尊者呼左右云咄。左右必诺。
查
编辑丹铅总录。说文。查。浮木也。今作槎。非。槎音诧。邪斫也。国语。山不槎蘖。是也。今世混用。莫知其非。略证数条于此。王子年拾遗记。尧时。巨查浮西海上。十二年一周天。名贯月查。一曰挂星查。道藏歌诗。抉桑不为查。王勃诗。涩路拥崩查。又送行序云。夜查之客犹对仙家。坐菊之宾尚临清赏。骆宾王有浮查诗。刘道友有浮查砚赋。水经注。临海江边。有查浦。字并作查。至唐人犹然。任希古诗。泛查分写汉。孟浩然诗。试垂竹竿钓。果得查头鳊。又云。风土无缟纻。乡味有查头。又云。桥崩卧查拥。路险垂藤接。皆用正字。不从俗体。此公匪惟诗律妙。字学亦超矣。杜工部诗。查上觅张骞。又。沧海有灵查。惟七言绝。空爱槎头缩项鳊。七言律。奉使虚乘八月槎。古体近体不应用字顿殊。盖七言绝与律乃俗夫竞玩。遂肆笔妄改。古体则视为冷局。俗目不击。幸存旧文耳。
荣
编辑荣音与融同。楚越齐鲁。其音皆同也。按淮南子云。圣人之能固已多矣。而所守又约。故动而必荣。愚人之知固已少矣。其所事者多。故动而必穷。以荣与穷叶。越绝书云。种留封侯。不知令终。二贤比德。种独不荣。以荣舆终叶。古韵已如此。后世入庚字韵。盖误以萦为荣也。
够
编辑广雅云。够。多也。音遘。今人谓多为够。少日不够。是也。文选魏都赋。繁富伙够。不可单究。五臣注误音作平声。不知够、究本文自协韵也。
菩
编辑储光羲京口题崇上人山亭诗。叫叫海鸿声。轩轩江燕翼。寄言清净者。闾阎徒白<缶>。按字书。<缶>。毕裴切。缶别音。其音与翼韵不叶。或是菩字。菩。唐韵音蒲北反。草也。言间阎民穷。惟白草而已。
摒挡字误
编辑读书质疑。摒挡二字。俗训收拾。晋已有此语。按世说。长豫与丞相语。常以谨密为端。承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尝为曹夫人并当箱箧。今作宋诗者。喜用此二字。多作摒挡。要当以并富为是。
寿
编辑颜师古纠缪正俗。或问曰。年寿之字。北人读作受音。南人则作授音。何者为是。日。两音皆通。诗云。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此即音受。嵇康诗云。颐神养寿。散发岩蚰。此则音授。今或皆读如授。则失之矣。
雥
编辑雥。徂合切。音杂。群鸟也。元赵古则以雥为集。杨升庵云。非也。按隋许善心神雀颂曰。景福氤氲。嘉贶雥集。可砭赵氏之谬。雥之与集。犹氤之与氲。以雥即为集。谓氤即是氲。可乎。
麦含金
编辑梁鸿传载鸿诗二首。麦含含兮方秀。刻本皆如此。艺文类聚引之。作麦含金为是。金与含相似。而衍为二字也。比当表出之。
𫟅
编辑蒲城王孝斋名𫟅。谒选县令。唱名读如梁。王不应。唱至再三。王趣进曰。知县名读如京。而呼作梁。未政应耳。吏部哄然曰。汝进士出身。即己名尚未识耶。𫟅为系冠之绳。古谓之帻梁。故字书止有梁音。汝乃以偏傍读之。谬矣。
{雨天}
编辑瓮牖闲评。{雨天}字从天从云省。故易曰。云上于天。{雨天}。{雨天}字不从而也。今人作需字乃从而。盖篆文天字与而字相类。后之作字者失于较量。各从其便书字。其误甚矣。五经文字云。需音须。遇雨而不进。从而非也。
祸
编辑汉书晁错传。此将不省兵之祸也。今诸本皆作祸字。余谓此祸字当是过字。盖前云此不习勒卒之过也。此二过字皆同。必无别用祸字之理。
徕
编辑往、来二字。一体也。安有往字从彳。而来字不从彳者。彳。行字之省文耳。来字若不从彳。乃是来牟之来。虽曰来字。非往来之来也。汉书云。氏羌徕服。又云。天马徕从西极。用此徕字极是。夫古人制字。未尝无义。皆为后世所更变。遂不容稽考。非古人之过也。
减
编辑今人作添减字。添字从氵。是也。而减字从冫。冫乃是冰字。于减字有何意义。其谬误有如此者。苏东坡书皇太后阁春帖子云。宫中侍女减珠翠。作减字。方为得体。
伇
编辑役字古或从亻。五经文字言之甚详。米元章盖知之矣。故其帖文陋邦幸得君子与游。天良款而行役相仍。作此伇字是也。又字说云。成则操戈。役则执殳。馀谓此役字不必从彳。止作伇字。
吴
编辑笔谈辨吴字本从口从矢。非从天也。非从天良是。然从矢者亦非也。盖吴字从口从矢。矢即大字。其义与{口天}同。皆训大声。故从口从大。吴字正不当从口天。前辈论之甚详。蔡君谟有美堂记云。以资富贵之娱。娱字却写作娱字。非也。
景
编辑蔡君谟写东阁记。景字头上从口。洪景卢自书其表德。景字头上亦从口。均误也。独不见汉书音义解景字云。日居于头上。京在其下。故为景耶。
犁明
编辑七修类稿。徐广曰。犁犹比也。比至天明也。诸言犁明者。将明时也。吕静曰。犁。结也。程大昌曰。诸犁、黎。古字通。黎。黑也。黑与明相杂。欲晓未晓之交也。犹曰昧爽。昧。暗也。爽。明也。亦明暗相杂也。迟明即未及乎明也。厥明。质明则已晓矣。予以惟程说最是。但犁、黎字考之韵会等书。古不通用。惟黎、黧通用。盖犁。耕也。田器也。恐此犁字误刻。
廿
编辑天禄识馀。颜之推稽圣赋。魏妪何多。一孕四十。中山何伙。有子百廿。廿音入。说文。二十并也。俗音念者误。又三十并为[C068]。音撤。四十并为册。音锡。始皇禅梁父刻石词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饰。廿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乃以三句为韵。四字为句。而今史记刻本皆作二十有六年。一字改作二字。非也。
八采
编辑齐文帝崩。文士各作挽诗十首。择其善者用之。每人不过一二首。惟卢思道十首采择八首。故时人称为八采。元微之酬乐天云八采诗成未伏卢是也。后讹采为米。黄山谷诗。尊前八米句。窗下十年书。徐师川诗。字直千金师智永。句称八米继卢郎。皆非也。
潢
编辑升庵外集。唐六典有装潢匠。注。潢。光上声。谓装成而以蜡潢纸也。今制笺法犹有潢浆之说。人多不解。作平声读。又别为装池。其谬甚矣。
舟旋
编辑查浦辑闻。磬折舟旋。今误舟为周。
琴晖
编辑琴晖论。自古晖十有三。其一象闰。盖用螺蚌为之。近代用金、玉、瑟瑟、水晶等宝。未闻有弦绳之义。所以示其明莹以节奢纵而已。俗传晖作徽墨之徽。误矣。
句讹
编辑干湖
编辑丹铅总录。王敦屯千湖。帝至干湖。阴察营垒而去。比晋纪本文。干湖。今之历阳也。帝至干湖为一句。阴察营垒为一句。温庭筠作湖阴曲。误以阴字属上句也。张耒作干湖曲以正之。
百姓
编辑唐明皇问张说曰。今之姓氏。皆云出自帝王后。古者无民邪。说对曰。古者民无姓。有姓者皆有土有爵者也。故左传云。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得姓者十四而已。其后居诸侯之国土者。其民以诸侯之姓为姓。居大夫之采地者。以大夫之姓为姓。莫可分辨。故云皆出自帝王也。说此言。考古证今。不刊之论。予因以知尚书所称百姓。论语所言百姓。可以类知矣。尧典曰。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蔡氏注云。百姓者。畿内之民。黎民者。四方之民。此不通古今之说也。圣人之视民。远近一也。岂分畿内与四方哉。百姓盖禄而有土、仕而有爵者。能自明其德。而后协和万国。万国诸侯协和。而后黎民于变时雍。此其序也。若以百姓为民庶。则黎民又是何物。亦岂有民庶先于诸侯者哉。舜典曰。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此二句。今之句读以如丧考妣为一句。三年四海遏密八音为一句。非也。百姓如丧考妣三年为一句。四海遏密八音为一句。乃协文义。百姓。有爵命者也。为君斩衰三年。礼也。礼不下庶人。且有服贾力役农亩之事。岂能皆服斩衰。则但遏密八音而已。此当时君祭礼制。如今大行遗诏。非百姓、四海不由上令而自为也。至周人尚文。则人皆有姓。所称百姓则民庶也。论语曰。修己安人。又曰。修己以安百姓。书曰。百姓有过。又日。非敌百姓也。是时人皆有姓矣。故指民庶亦曰百姓耳。尧典百姓昭明。以百姓为有爵命者。其说出孔安国尚书古注。安国汉人。孔子之后。其说必有所授。蔡氏生千年之后。何据而变之耶。
礼经讹句
编辑云麓漫抄。礼记。问入之年。若二十。则曰弱冠。盖不习句读。将两句作一句读了。夫人生十年曰幼。学。亦两句读。论年则幼。在礼则当学矣。二十曰弱。冠。年虽弱。在礼则当冠矣。三十始壮。在礼有室矣。四十曰强。而仕矣。五十曰艾。在礼则服官政矣。六十日耆。在礼可以指使矣。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在礼不加刑矣。皆当作两句点。今人并作一句点。误矣。
信
编辑天禄识馀。晋武帝炎报帖末云。故遣使还。南史。晨起出陌头。属与信会。古者谓使者曰信。黄诰云。公至山下。又遣一使见告。谢宣城传云。荆州信去倚待。陶隐居云。明旦信还。仍遇取反。虞永兴帖云。事已信人口具。凡云信者。皆谓使者也。今遂以遣书馈物为信。故谓之书信。而谓前人之语亦然。谬矣。王右军十七帖有云。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谓昔尝得其来书。而信人竟不取回书耳。世俗读往得其书信为一句。遂不取答为一句。误矣。古乐府云。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奠作瓶坠井。一去无消息。包佶持云。去札频逢信。迥帆早挂空。二诗尤可证。
结
编辑丹铅总录。韩文石鼎联句序。长颈高结。喉中作楚语。结字断句。结音髻。义亦同。西汉书髻皆作结。文公正用此。今多作结喉。误矣。且中作楚语。成何文理。
玉溪诗句误
编辑李义山题白石达花寄楚公诗原本云。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镫。空庭积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程梦星笺以为七绝。恐未必然。(骏)按。此诗必七律。第二联不对者。或当时缮写误以结联置于颔联耳。且题诗而寄某人。则寄人意必于结处见之。岂有颔联即见者耶。故愚定为。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镫。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空庭积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以结联与颔联对换。则体备而意顺。前人未论及此。特为拈出。
书讹
编辑刀剑录之讹
编辑天香楼偶得。南史宋后废帝纪。元徽五年七月七夕。帝令杨玉夫伺织女度。报己。因与内人穿针讫。醉卧仁寿殿东阿毡幄中。玉夫取千牛刀杀之。而陶弘景刀剑录乃云。顺帝准于升明元年掘得一刀。铭日。帝血光照一室。至二年七月。帝使杨玉候织女。玉候女不得。惧死。用以弑帝。果如铭。盖误以后废帝为顺帝。以杨玉夫为杨玉也。顺帝于元徽五年七月即位。即改是年为升明元年。至三年四月始禅于齐。亦无二年七月遇弑之事。杨玉夫弑后废帝。本系萧道成指使。非关候织女。且史云。伺织女度。报己。或限以报明时刻而已。乃云候女不得。惧死。尤属荒怪。
晋献帝
编辑日知录。晋献帝醉虞侍中。命扶之下。按晋书虞啸父传。为孝武帝所亲爱。侍饮。大醉。拜不能起。帝顾曰。扶虞侍中。啸父曰。臣位未及扶。醉不及乱。非分之赐。所不敢当。帝甚悦。传首明有孝武帝字。引书者未曾全读。但见中间有贡献之献。适与帝字相接。遂以为献帝。而不悟晋之无献帝也。
田完
编辑田敬仲完世家。敬仲之如齐。以陈氏为田氏。比太史公之误。春秋传未有称田者。至战国时始为田耳。
蒙嘉
编辑秦皇帝任中庶子蒙之言。师古曰。蒙者庶子名也。今流俗书本蒙下辄加恬字。非也。按史记。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为先言于秦王。非蒙恬。蒙亦非名。传文脱一嘉字。
褒姒
编辑诗白华笺。褒姒。褒人所入之女。姒其字也。字当作姓。此康成之误。孔氏曰。褒国姒姓。言其字者。妇人因姓为字也。乃是曲为之解耳。
铁氏二女诗
编辑列朝诗集。逊园诸书载铁氏二女诗。谓铁司马就义。二女没入教坊。献诗于原问官。上闻。得赦小嫁士人。考铁长女诗。乃吴人范昌期题老妓卷作也。诗云。教坊落籍洗铅华。一片春心对落花。旧曲听来空有恨。故园归去却无家。云鬟半軃临青镜。雨泪频弹湿绛纱。安得江州司马在。尊前重为赋琵琶。昌期字鸣凤。诗见张士瀹国朝文纂。同时杜琼用嘉亦有次韵诗。题曰无题。则其非铁氏作明矣。次女诗所谓春来雨露深如海。嫁得刘郎胜阮郎。其论尤为不伦。宗正陆挈论革除事。谓建文流落西南诸诗。皆好事伪作。则铁女之诗可知。革除间事。野史所裁大半伪谬。本朝闺阁持。出好事假托者居多。如章纶母金节母诗。谁云妾无夫一篇。高季迪诗也。陈少卿妻野鸡毛羽好一篇。释道原乐府也。甄节妇泉流不归山长歌。罗一峰诗也。今尽削之。
注疏小引书之误
编辑日知录。尔雅释山。多草木。岵。无草木。亥。(疏。亥当作屺。)石戴土谓之崔嵬。土戴石为砠。毛传引之互相反。郑康成笺诗蘩。引少牢馈食礼。主妇被裼。误作礼记。皇矣引左传。郑公子突。使勇而无刚者。尝寇而速去之。晋士会。若使轻者肆焉。其可。误合为一事。注周礼大司徒。引左传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误作吾子疆理天下。引诗。之山川。土田附庸。误作土地。射人引射义。明乎其节之志。以不失其事。则功成而德行立。误作乐记。县士引左传。韩襄为公族大夫。误作韩须。注礼记月令。引夏小正。八月丹鸟羞白鸟。误作九月。引诗。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误作受福无疆。范武子解穀梁传。庄十八年引玉藻。天子玄冕而朝日于东门之外。误作王制。郭景纯注尔雅。引孟子。止或尼之。误作行或尼之。引易。巩用黄牛之革。固志也。误以革、遁二爻合为一传。韦昭国语注。公父文伯母赋绿衣之三章。误引四章。高诱淮南子注。引诗。鼍鼓逢逢。误作鼍鼓洋洋。孔颖达左传文十八年正义。引孟子。柳下惠圣之和者也。误作伊尹圣人之和者也。苏轼书传伊训。引孟子。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误作从流上而忘反谓之游。朱震易传井大象。引诗。维此哲人。谓我劬劳。误作知我者谓我劬劳。赵汝易辑闻蹇大象。引孟子。我必不仁。我必无礼。误作我必不仁不义。朱元晦中庸章句。引诗。后稷之孙。实维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误作至于大王。诗集传。闵予小子。引楚辞。三公穆穆登降堂只。误作三公揖让。
麻沙板
编辑老学庵笔记。三舍法行时。有教官出易义题云。干为金。坤又为金。何也。诸生乃怀监本至帘前请曰。先生恐是看了麻沙板。若监本。则坤为釜也。教授惶恐谢。
大清律
编辑查浦辑闻。大清律率依明律。如云依大诰减等。则明初有大诰。国朝未尝有大诰。宜改正。
续文献通考之误
编辑绩文献通考艺文。载及琵琶记、水浒传。谬甚。宗室。郑、越、襄、荆、淮、滕、梁、卫八王并仁宗昭皇帝子。而曰成祖子。其误尤甚。
中山狼传
编辑静志居诗话。中山狼小说乃东田马中锡所作。(觚賸续编。为宋谢良所著。)今载其集中。世传以訾献吉者。数其负德涵。考之康、李未尝隙末。黄才伯有读见素救空同奏疏诗云。怜才不是云庄老。愁杀中山猎后狼。然则当日所訾乃负见素耳。见素。林尚书。名俊。字待用。莆田人。
高力士诗
编辑七修类稿。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此诗见高适集中。唐诗纪事又入于高力士下。以力士无集。因一高字误入。殊不知力士曾贬永州。五溪其地也。况段柯古叙力土事。证亦有咏荠之作。高适但往还于山陕四川。未尝至湖湘间。此必力士之诗无疑。达夫集中收者。反为高字传讹也。且适集斤作荠。题既咏荠。又可复云。但力士集中终作部。此或适集终字尚是也。
迥波词误
编辑《日知录》:刘肃大唐新语。中宗宴兴庆池。侍宴者并唱迥波词。给事中李景伯歌曰。回波词。持酒卮。微臣职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谊哗窃恐非仪。首二句三言。下三句六言。盖迥波词体也。今《通鉴》作迥波尔时酒卮,恐传写之误。
李白姑苏十咏之伪
编辑读书质疑。姑苏十咏。乃姑苏溪、丹阳湖、谢公宅、凌台、柏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矶、灵虚山、天门山是比。其诗相传为太白所作。浅近粗俗。不类李白。乃李赤持也。柳千厚李赤传云。李赤。江湖人也。尝曰。吾善为歌诗。类李白。故自号曰李赤。后为鬼所惑。卒死于厕。
易无周公
编辑本义云。象者。卦之上下两象。及两象之六爻。周公所系之辞也。此说非也。易无周公。扬雄解难、魏伯阳参同契、刘勰文心雕龙可证。盖卦之六爻亦文王所系之辞也。如上下皆干。则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水雷屯。则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此孔子大象传也。六爻。如潜龙勿用为文王之辞。孔子则以阳在下也释之。如盘桓为文王之辞。孔子则以志行正也释之。此小象传也。全与周公无涉。
班固汉书云。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以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也。与周公绝无干涉。故系辞传累举庖牺、文王。而略不及周公。扬子云曰。伏羲绵络天地。经以八卦。文王附六爻。孔子错其象。彖其辞。然后发天地之藏。定万物之基。班、扬去古未远。较世儒所传。当得其实。
万历间。慈溪傅文兆著有羲经十一翼。曰。太初易。古周易。玩辞篇。观变篇。观象篇。玩占篇。大与举子业不同。而推明古易次序。上下二篇。十翼十篇。将三圣易学阐明深切。及汉儒费直乱易根因。剖辨无馀蕴。且力主文工作爻辞之说。绝与周公无干。盖谓扬雄、魏伯阳、刘勰俱直言文王、伏羲。原无一字及周公。两汉及梁去古未远。所见不差。而周公系爻之说。但始于唐孔颖达附会。未便可信也。
鹅群帖
编辑东观馀论。鹅群帖。前辈谓大令真笔。仆观此帖词云。崇虚刘道士鹅群。按崇虚馆乃宋明帝太始四年建。子敬晋人。相去五十馀年。何得已称之。其伪可无疑。
笔阵图
编辑《天禄识馀》:笔阵图乃羊欣作。李后主续之。今陕西刻石李后主书也。以为羲之。误矣。
草书心经
编辑《丹铅总录》:草书《心经》乃唐驸马郑万钧所书,张说有序。见《唐文粹》。今陕西碑林有此石刻。或以为右军书,非也。
书评
编辑《宾退录》:梁武帝命袁昂作书评。其答启曰。奉敕遣臣评古今书。臣愚短。岂敢辄量江海。但天旨诿臣斟酌是非。谨品字法如前。今淳化法帖第五卷智永书此一段。谓梁武帝评书。中兴馆阁书目亦然。误也。
卷下
编辑人讹
编辑孔子无须
编辑《孔丛子》:子思告齐君,先君生无须眉,天下王侯不以损其敬。则孔子当无须。今像多须,恐误。
叶法喜
编辑《类函》:佛经法喜,谓见法生欢喜也。唐道士叶法喜,盖取于此。或作法善,恐非。喜,处州人。明皇尝赠以诗:“清溪道士人不识,上天下天鹤一只。洞门深锁碧窗寒,滴露研朱点周易。”今处州有点易亭。
去胡来王
编辑去胡来卫唐兜。师古曰:为其去胡而来降汉,故以为王号。非也。《西域传》若羌国王号去胡来王。
共和
编辑史记周本纪。厉王出奔于彘。厉王太子静匿召公之家。周公、召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二相乃共立太子静为王。以二相为共和。非也。汲冢纪年。厉王十二年。出奔彘。十三年。共伯和摄行天子事。号曰共和。(汉书古今人表有共伯和。师古曰。共。国。伯。爵。和。其名。)二十六年。王陟于彘。周定公、召穆公立太子靖为王。共伯和归其国。此即左氏王子朝所谓诸侯释位以间王政者也。但其言共伯归国者未合。古者无天子之世。朝觐讼狱必有所归。吕氏春秋言共伯和修其行。好贤仁。周厉之难。天子旷绝。而天下皆来请矣。按此。则天下朝乎共伯。非共伯至周而摄行天子事也。共伯不以有天下为心。而周公、召公亦未尝奉周之社稷而属之他人。故周人无易姓之嫌。共伯无僭王之议。庄子曰。许由娱于颖阳。而共伯得乎共首。(共首。今之共山。亦谓之共头。荀子。武王伐纣。至共头而山隧。吕氏春秋。武王使召公就微子开于共头之下。而与之盟。)盖其秉道以终。得全神养性之术者矣。
王亘
编辑《肇庆府志》。宋王亘淳熙中为博罗令。筑随龙、苏村二堤。民赖其利。后知南恩。一统志误作王旦。今博罗名宦称宋丞相文正公前博罗令。而不知文正未尝为此官。(《宋史王旦传》。起家以大理评事。知平江繇。)淳熙又孝宗年号也。盖士不读书而祀典之荒唐也久矣。
百里奚子
编辑读书质疑。《吕氏春秋》。蹇叔有子。曰申与视。注。申。白乙丙是也。视。孟明视是也。皆蹇杈子。按。孟明视乃百里奚之子也。故左传曰。获百里孟明视。连父姓而称其名也。或以百里为孟明视之字。如所称子玉得臣者。非也。
严光非馀姚人
编辑杨升庵曰。予见故迹遗文。有严光碣。略云。光本姓庄。字子陵。新野人。其妻。梅福季女也。少与光武同学。及长。避乱会稽。又考任延传云。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廷为会稽都尉。如董子仪、严子陵。皆待以师友之礼。以此证之。子陵非馀姚人明矣。范晔失于考也。
关侯生日
编辑关壮缪祖石盘公。讳审。字问之。居解州常平村宝池里。冲穆好道。以易、春秋训其子。生于和帝永元二年。卒于桓帝永寿三年。父讳毅。字道远。性至孝。父没。庐墓三年。于桓帝廷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侯。侯长。娶胡氏。于灵帝光和元年戊子五月十三日生子平。其大略如此。见蒲州守朱牧关侯祖墓碑记。今世传侯五月十三生。乃平也。而关侯八字四戊午之说亦末确也。
董仲深
编辑董仲舒说道术。以比方马迁、相如。其文章亦不同调。相传织女为董永妻。生一子名仲深。精于天文术数之学。后乃讹仲深为仲舒。
少游非苏门婿
编辑老泉有二女。一适其母兄程璿之子之才。作诗曰。女母之兄汝伯舅。求以厥子来结姻。乡人婚嫁重母族。虽我不旨将安云。一适柳子玉之子。并非秦淮海也。少游淮海集有徐主簿行状云。君有三女。尝曰。子当读书。女必嫁土人。后以文美娶予。如其志云。又与傅斌老尺一云。老苏先生。仆不及识其人。今中害补阙。则尝身事之矣。则少游之妻为徐氏。初亦未尝踵苏氏之门。而况于为乎。即欧阳之志苏老泉亦云。三子。长曰景。早卒。轼、辙为某官。三女亦皆早卒。而东坡与李方叔书云。顷稠人中骤得张秦黄晁及方叔履长。比经历四方。更求其似。邈不可得。则少游之非苏婿。不辨而自明矣。
陆琉
编辑清河书画舫。陆琉。字士瑶。晋史讹为陆玩。至米芾又讹为陆统。孰谓偏旁点画之误。仅为细故欤。
王鹅
编辑法帖刊误。羲之鹅还帖。鹅者。王氏子姓之小字耳。犹袁羊、顾虎之类。或以此鹅即逸少所爱之鹅。甚可鄙笑。
屯莫如
编辑风俗通。混屯。太昊之良佐。子孙因以为氏。汉有屯莫如。今儒林传作毛莫如。误矣。
白阳山人
编辑陈淳字道复。号白阳山人。吴郡人。善写花卉。子括。字沱江。能世其业。竹坨先生题云。白阳山人陈括。误。
甪里
编辑《资暇录》:汉四皓,其一号甪里。甪音禄,今多呼为角。魏子友孔氏秘记虑将来之误,直书禄里。
王侨
编辑丹铅总录。史记封禅书注引裴秀冀州记云。缑氏仙人庵者。昔有王侨。犍为武阳人。为柏人令。于此登仙。非王子乔也。唐诗。王子求仙月满台。又云。可怜缑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盖世以王侨为王子乔。误也久矣。
李阳冰
编辑李阳冰字少温。见于宣和画谱。吴子行及云。阳冰即李潮之字。亦犹晁公武以张唐英为张君房也。唐英字次功。新津人。张商英之兄。仁宗明道中状元。见黄东发古今纪要。选举考误作唐卿。亦当正之。
丁觇
编辑蔡君谟在杭日。坐有客曰。隋世称丁真永草。永乃知名。丁何人也。蔡云。道护岂其人耶。法书要录。丁觇与智永。同时善隶书。世称丁真永草。非道护也。君漠误矣。
苏老泉
编辑老泉者。眉山苏氏茔有老人泉。子瞻取以自号。故子由祭子瞻文云。老泉之山。归骨其旁。而今人多指为其父明允之称。盖误于梅都官有老泉诗故也。
董秦
编辑卢仝月蚀诗。有官爵及董秦之句。人疑蕃将董秦来降。赐名李忠臣。现在贵官。卢仝不应讥之。姚宽西溪丛话以为。董秦者。漠之幸臣董贤、秦宫也。此似有理。
干宝
编辑董汉阳谷碧里杂存。宝本姓干。后人讹为于。
鹤林玉露
编辑杨廷秀用干宝事。相承作于。有吏在旁曰。本是干字。检字书以呈。下注晋有干宝。廷秀喜曰。此吾一字师也。
米元晖
编辑清河书画舫。元章实生友仁、友智。友仁。孟。字元晖。云浦跋云。南宫弟兄。谬甚矣。
郝天挺有二
编辑池北偶谈。金元间有雨郝天挺。一为元遗山之师。一为遗山弟子。余考《元史郝经传》云。其先潞州人。徙泽州之陵川。祖天挺。字晋卿。元裕之尝从之学。裕之谓经曰。汝貌类祖。才器非常者是也。其一字继先。出于朵鲁别族。父和上拔都鲁。元太宗世。多著武功。天挺英爽。刚直有志略。受业于遗山元好问。累拜河南行省平章事。追封冀国公。谥文定。为皇庆名臣。尝修《云南实录》五卷。又注唐人《鼓吹集》十卷。元时汉人赐号拔都。惟史天泽、张弘范。见《辍耕录》。汉人言勇也。近常熟刻《鼓吹集》。乃以为隐逸传之晋卿。而致疑于赵文敏之序称尚书左丞。又于尚书左丞上妄加金字。误甚。
两李愿
编辑韩文公送李愿归盘谷。别是一人。非西平子也。西平。(李晟。)洮州人。贞元七年。以临洮未复。请附贯万年。当为长安人。安得于济源之盘谷曰归乎。其为两李愿明矣。或曰是当时隐士同姓名者。愿传亦无归盘谷事。
两蔡邕
编辑《觚賸续编》。或谓当时有两蔡邕。皆字伯喈。一陈留人。即中郎。一上虞人。以孝行举。终隐不仕。乃辨柯亭之竹、撰孝娥之碑者。事固有巧合者。遂致传讹耳。
两王肃
编辑王伯厚云。王肃字子雍。魏志有传。集说以肃为元魏人。讹也。有两王肃。在元魏者宇恭懿。不以经学名。
人因相类而讹
编辑日知录。墨子。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网之中。授之政而西土服。于传未有此事。必太公之误也。吕氏春秋。箕子穷于商。范蠡流于江。范蠡未尝流江。必伍员之误也。史记。孙权敖三得相而不喜。三去相而不悔。孙叔敖未闻去相。必令尹子文之误也。淮南子。吴起、张仪。车裂支解。张仪未尝车裂。必苏秦之误也。易林。贞良得愿。微子解囚。微子未尝被囚。必箕子之误也。晋潘岳太宰鲁武公诛。秦亡蹇叔。舂者不相。蹇叔之亡。不见于书。必百里奚之误也。后魏穆子容太公吕望碑文。大魏东苞碣石。西跨流沙。南极班超之柱。北穷窦意之志。班超未尝南征。必马援之误也。后周庾信拟咏怀诗。麟穷季氏罝。虎振周王圈。季氏未尝获麟。必叔孙之误也。晋书夏统传。子路见夏南。愤恚而伉忾。子路未尝见夏南。盖卫南子之误。
因子我而误
编辑瓮牖闲评。史记。李斯上书谏二世。其略云。田常为筒公臣。布惠施德。下得百姓。上得群臣。阴取齐国。杀宰予于庭。是宰予不从田常。为常所杀也。弟子传乃云。宰予与田常作乱。而灭其族。孔子耻之。苏东坡作志林。力辨此一段事。谓李斯、荀卿去孔子不远。宜得其实。弟子传妄也。东坡之意。盖欲明宰予之非与田常作乱。是固然矣。然不知宰予未尝被杀。齐田常之乱所杀者乃阚止。与宰予皆字子我。太史公取左氏传而作史记。见子我被杀。不能深究。便认以为宰予。而有孔子耻之之说。抑何谬误至于如此。
庸奴
编辑颜师古解汉书庸奴其夫。谓不恃赖其夫。视之若庸奴。考史记张耳传云。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然则庸奴乃是人名。非鄙视之如庸奴也。
琴张非子张
编辑孔子弟子琴张。琴牢也。子张乃姓颛孙。名师。绍兴中。太学试仁天子尊爵赋。取上第一人、第二人。皆以琴张为子张。第一人云。琴张难与。终怀干禄之疑。第二人云。笑琴张难与并为。徒怀干禄。而试官与举人皆不悟。抑何卤莽至此耶。
苏黄米蔡非蔡襄
编辑张青甫云。宋人害例称苏、黄、米、蔡者。谓京也。后世恶其为人。乃斥去之。而进君谟书焉。君谟在苏、黄前。不应列元章后。其为京无疑矣。京笔法姿媚。非君谟可比也。
定江南是陈婴
编辑《宾退录》。章贡志谓汉高帝六年。命灌婴略定江南。令天下城县邑。始置雩都县。按高纪。六年冬十月。但书令天下郡邑城而已。馀皆无所见。雩都置县。地理志不书岁月。考纪及传。灌婴踪迹未尝到江南。凿空著书。可付一笑。洪驹父豫章职考乘亦谓灌婴在汉初定江南。故祀以为城隍神。今江南郡县城隍多指为灌婴。其实非也。友人萧子寿(大年)考功臣侯表。始知其为陈婴。盖婴自定东阳为将。属楚项梁。为楚柱国。四岁。项羽死。属汉。定豫章、浙江。封堂邑侯。都渐。颜师古谓。渐。水名。在丹阳黝县南蛮中。婴既定诸地而都之。地理志。黝音伊。字本作黟。其音同。始知定江南者为陈婴。流俗所传。不为全无所据。但误其姓耳。
苏小小非唐人
编辑读书质疑。乐府解题有钱唐苏小小歌。小小非唐人也。世见乐天、梦得诗多称咏。遂谓与之同时耳。按郭茂倩所编广题云。苏小小。钱唐名娼也。盖南齐时人。西陵在钱唐之西。故古词云。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王昭君蓦非鄚人
编辑鄚州有坊曰昭君故里。按志。神武第几子妃娄氏。小字昭君。鄚州人。非汉昭君也。行人有以青冢琵琶吊之者。失考耳。
岳王无银瓶女
编辑浙臬者。乃鄂王宅署之左建忠佑庙祀王。王卒时。有女尚幼。抱银瓶赴井死。附祭于庙。俗称银瓶娘子。孝宗初。追复王原官。以礼改葬。访其后录用。子孙繈褓以上皆官之。女则官其夫。王有女安娘。女夫高祚。补承信郎。岳云女大娘□女二娘三娘。各候出嫁日官其夫为进武校尉。则银瓶小姐殉孝而死。宁有不经御旨追赠而编中曾不一及之耶。
李波小妹
编辑《西溪丛话》。《香奁集》。后魏时相州人作李波小妹歌。疑其未备。因补之。李波小妹字雍容。窄衣短袖蛮锦红。未解有情梦梁苑。何曾自媚吴宫。谁教牵引知酒味。因令怅望戍春慵。海棠花前秋千畔。背人撩鬓道匆匆。韩偓所补。似言闺房之意。大非其实。北史。李安世出为相州刺史。广平人李波。宗族强盛。残掠不已。刺史薛道标讨之。大为所破。公私成患。百姓语云。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裳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安世设方略。诱波等杀之。州内肃然。
供春
编辑敬业堂词注。供春。吴颐山婢名。始制宜兴茶壶。俗以为龚春者讹。
皇媪
编辑日知录。陆机漠高帝功臣颂。侯公伏轼。皇媪来归。乃不考史书之误。汉仪注。高帝母。兵起时死小黄。后于小黄作陵庙。本纪。五年。即皇帝位于氾水之阳。追尊先媪为昭灵夫人。则其先亡可知。而十年有太上皇后崩。乃太上皇崩之误。文重书而未删也。侯公说羽。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九月。归太公、吕后。并无皇媪。
天文讹
编辑令日
编辑言鲭。俗谓异日为另日。音令。说文、五篇无有也。只当作令日。战国策。赵燕拜武灵王胡服之赐曰。敬循衣服。以待令日。即异日也。注谓善。非。
劈历
编辑绩博物志。王充论衡曰。图画之工。图雷之状如连鼓形。又图一人若力士。谓之雷公。使左手引连鼓。右手椎之。春秋。震夷伯之庙。谓劈历破之是也。霹雳。俗字也。
地理讹
编辑八柱擎地
编辑河图括地象曰。地下有八柱。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按此则八柱乃擎地者。而张说为姚崇墓表乃云。八柱擎天。似误用。
钱唐
编辑七修类稿。钱唐之名。按史记。始皇浮江下丹阳。至钱唐。历代地志亦有钱唐县令。至唐。避国号。始加土焉。辍耕录谓唐字从土。误矣。至以为以钱易土筑塘。避钱湖之水等事。杭志已辨其讹。考之释文。唐。途也。杭地五代以前。路止西北一带逼近于钱湖。(即西湖。)故谓钱唐耳。
武林
编辑言鲭。世传杭州称武林。本名虎林。唐以避讳改为武。非也。《晋书地理志》。吴郡钱唐武林山。武林水所出。当是时。钱唐属吴郡。又见颜师古注汉地理志。
金潾
编辑丹铅总录。张籍蛮中诗。铜柱南边毒草春。行人几日到金潾。金潾。交趾地名。水经注所谓金潾。清渚也。今刻本作麟。非。
琼管
编辑岭南之地曰五管。乃统治之名。犹南中之六诏也。曰广管。曰桂管。曰容管。曰邕管。曰琼管。白玉蟾。琼州人。其文集在琼管集。今作琼琯。非。
汶川
编辑天禄识馀。汶。古岷字。武巾切。晋王羲之书。避同汶岭。尚不改古。今蜀有汶川县。即岷江发源处。因水名之。而俗呼作问川县。字学不明。地理亦谬。岂有蜀川可冒鲁汶乎。
六鳌县误
编辑枣林杂俎。俞宪登科考。弘治己未科三甲进士林文焕。福建六鳌县人。按漳浦县二十三都立镇海卫。辖陆鳌、元锺、铜山三千户所。则县字误也。又海宁县志。永乐十二年。贡生沈尝铜洒县丞。今铜洒县无考。
留城
编辑读书质疑。陈留立祠祀张子房。非也。所封留在沛。今彭城有留城是也。昔宋武北征过陈留。下教修复。其失盖已久矣。
大秦
编辑《日知录》。今之佛经。皆题云大秦鸠摩罗什译。谓是姚兴国号。非也。大秦乃西域国名。后汉书西域传言。大秦围在海西。地方数千里。有四百馀城。小国役属者数十。又云。天竺国西与大秦通。此其围名之偶同。而传以为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固未必然。而晋书载记。石季龙时。有安定人侯子光。自称佛太子。谓大秦国来。当王小秦国。以中国为小秦。则益为夸诞矣。
衡同
编辑京师巷称胡同。其义不典。按南史。东昏侯被弑西弄。弄乃宫中别巷。即今╉字。见陈眉公枕谭。元经世大典谓之火弄。恐北音误仄为平。因呼胡同。
胥母山
编辑丹铅总录。文选七发。弭节五子之山。通厉骨母之场。骨当作胥。史记。吴王杀子胥。投之于江。吴人立祠江上。因名胥母山。古字胥作[B08E]。其字似骨。其误宜矣。今虽善书者亦不知[B08E]之为胥也。
崧
编辑诗。崧高维岳。岳。四岳也。孔云。尧时止有四岳。不主中岳。故曰。崧。高貌。山高大者自名崧。不主中岳而言。今或以崧高通用。误矣。
牛山
编辑孟子云。牛山之木尝美矣。欧阳子曰。环滁皆山也。予亲至二地。牛山乃一冈石小山。全无土木。恐当时亦难以养木。滁州四望无际。止西有琅琊。不知孟子、欧阳何以云然。
回雁峰
编辑筠廊偶笔。衡州回雁峰。因峰势取名耳。世传谬甚。胡循蜚(贞开)游记一篇。辨之甚详。其略曰。世传衡阳雁断。其说有二。一曰山高雁不能过。一曰江有毒。雁饮水死耳。浅人耳食。奉为信史。可笑也。衡阳不过岱华。其间未尝无雁。即峻不能度。岂无径可通。若水毒杀雁。则衡人之饮于江者。靡有孑遗矣。且水既杀雁。亦当杀鱼。是真湘浦鱼沈已。盖衡之七十二峰。从洞庭叠翠南来。如飞如翰。奔八百里至湘江。而一峰夭峤回伏。若雁之落而乘风迅折复起。项领羽翼翩翩欲动者。势使然也。山距城二百步。高二十仞。凡䜩集辄至其地。顺治己丑九日。馀与寮友采茱山阿。南望潇水。微茫若带。忽闻空中嘹呖声。横江西过。馀笑谓左右曰。雁今破例过峰。何以不回。客有不省者。馀乃理前说为记。以质稗史之诬。
高里山
编辑山东考古录。泰安州西南二里。俗名蒿里山者。高里山之讹也。史记封禅书。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汉书武帝纪。太初元年十二月。禅高里。注。伏俨曰。山名。在泰山下。乃若蒿里之名。见于古挽歌。不言其地。汉书武五子传。蒿里传兮郭门。注。师古曰。蒿里。死人里。审若此山为死人之里。武帝何所取而禅祭之乎。自晋陆机泰山吟始以梁父、蒿里并列。而后之言鬼者因之。盖合古昔帝王降禅之坛。一变而为阎王鬼伯之祠矣。
汉书
编辑上亲禅高里。师古注曰。此高字自作高下之高。而死人之里谓之蒿里。其字为蓬蒿之蒿。或者误以高里为蒿里。混同一事。陆士衡尚不免。况馀人乎。
劳山
编辑劳山之名。齐乘以为登之者劳。又云。一作牢。邱长春又改为鳌。皆鄙浅可笑。按南史。明僧绍隐于长广郡之崂山。本草。天麻生太山、崂山诸山。则字本作崂。若魏书地形志、唐书姜橅传并作牢。乃传写之误。
=寰宇记
编辑秦始皇登劳盛山。望蓬莱。后人因谓此山一名劳盛山。误也。劳、盛。二山名。劳即劳山。盛即盛山。史记封禅书。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汉书作盛山。古字通用。齐之东偏。环以大海。海岸之山。莫大于劳、成二山。故始皇登之。史记秦始皇纪。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至射之。自琅琊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正义曰。荣成山。即成山也。按史书及前代地里书。并无荣成山。予向疑之。以为其文在琅邪之下、成山之上。必劳字之误。近见王充论衡实知篇。引此作劳、成山。乃知昔人传写之误。唐时诸公亦未之详考也。遂使劳山并盛之名。成山冒荣之号。今特著之。以著史书二千年之误。
圁水
编辑汉书地理志。西河郡。县。圜阳。注。此县在圁水之阳。按颜师古圜阴县下注云。圆字本作固。县在围水之阴。因以为名也。王莽改为方阴。则是当时已误为圜字。今有银州、银水。即是旧名犹存。但字变耳。
角子湖
编辑岳阳风土记。阁子湖本角子湖语讹。以其在洞庭之角。故谓之角子湖。
长水
编辑日知录。汉书百官表。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师古曰。长水。胡名也。宣曲。观名。胡骑之屯于宣曲者。按。长水非胡名也。郊祀志。霸、产、丰、涝、泾、渭、长水。以近咸阳。尽得比山川祠。史记索隐曰。百官表有长水校尉。沈约宋书。营近长水。因名。水经注。长水出白鹿原。今之荆溪水是也。
湏水
编辑荣阳湏水。湏音会。今写作须。读作需。讹。
玉关非明妃所经
编辑太白诗。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门关。天涯去不归。按。史记言匈奴左方王将直上谷以东。右方王将直上郡以西。而单于之庭直代、云中。汉书言呼韩邪单于自请留居光禄塞下。又言天子遣使。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今在河套内。)后单于竟北归庭。乃知汉与匈奴往来之道。大抵从云中、五原、朔方。明妃之行。亦必出此。故江淹之赋李陵。但云。情往上郡。心留雁门。而玉关与西域相通。自是公主嫁乌孙所经。太白误矣。颜氏家训谓。文章地理。必须惬当。其论梁简文雁门太守行而言日逐、康居、大宛、月氏。萧子晖陇头水而云北注黄龙。东流白马。沈存中论白乐天长恨歌。峨眉山下少人行。谓峨眉在嘉州。非幸蜀路。文人之病。盖有同者。
梁徐悱登琅邪城诗。甘泉警烽候。上谷抵楼兰。上谷在居庸之北。而楼兰为西域之国。在玉门关外。即此一句之中。文理已自不通。其不切琅邪城又无论矣。
淮泗并不入江
编辑郭璞江赋。总括汉泗。兼包淮湘。淮泗并不入江。岂因孟子而误耶。
夏非夏州
编辑中国之称夏尚矣。今以为起于唐之夏州。地邻于夷。故华夷对称曰华夏。(说文长笺夏下。)然则书言蛮夷猾夏。语云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其时已有夏州乎。又按。夏州本朔方郡。赫连勃勃建都于此。自号曰夏。后魏灭之而置夏州。亦不始于唐也。
丹阳
编辑地理志丹阳下云。楚之先熊绎所封。十八世。文王徙郢。此误。按史记楚世家。成王封熊绎于楚。居丹阳。徐广曰。在南郡枝江县。水经注曰。丹阳城。据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东北两面悉临绝涧。西带亭下溪。南枕大江。睑峭壁立。信天固也。楚熊绎始封丹阳之所都也。地理志以为吴子之丹阳。寻吴楚悠隔。䍀缕荆山。无容远在吴境。非也。(山海经。丹山在丹阳南。郭璞注。今建平郡丹阳城。秭归县东七里。)
握发殿
编辑吴越握发殿柱。每条围一十二尺。今讹名恶发殿。云钱王怒即乘此座也。
宣曲宫
编辑三辅黄图。宣曲宫在昆明池西。孝宣帝晓音律。尝于此度曲。因以为名。此说误也。按。武帝时。从宣曲以南置更衣十二所。即宜曲宫也。岂因宣帝度曲而得名乎。
场屋
编辑元相连昌宫词。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因隋书音乐志。每岁正月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观之。谓之场屋故也。今误称场屋为试士之处。
{移}楼
编辑天香楼偶得。{移}字音移。说文。阁边小屋也。一曰。楼阁边小屋。与楼阁相连者。愚按。今人称楼阁两旁侧楼曰挨楼。挨字与{移}字音相近。故传讹耳。当呼{移}楼为是。
青楼
编辑齐武帝于兴光楼上施青漆。谓之青楼。是青楼乃帝王之居。故曹植诗。青楼临大路。骆宾王诗。大道青楼十二重。言其华也。今以妓为青楼。误矣。梁刘邈诗曰。倡女不胜愁。结束下青楼。殆称妓居之始。
东箱
编辑天禄识馀。周昌传。吕后侧耳东箱听。师古注曰。正寝之东西室皆曰箱。言似箱箧之形。今世误作东厢、西厢。非是。
可月亭
编辑虎丘山志。可月亭。刘梦得诗有一方明月可中庭之句。因以可月名亭。云峤类要亦名可月。后俗误以为可中亭。寺毁时。其亭独存。
天竺寺
编辑白乐天题天竺寺。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元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锺清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乃是题虔州城外天竺寺。今杭州府收入钱唐天竺寺。谬也。见东坡诗集第二卷中。
瓦官寺
编辑李白诗注。瓦棺寺。古碑云。昔有僧诵法华经。以瓦棺葬于此。棺上生莲花。又云。晋武时建以陶官。地在秦淮北。故名瓦官。误而为棺。寺中有阁。高十五丈。
招提
编辑《西溪丛话》。唐会昌五年。毁招提兰若四万馀区。又会要。元和二年。官赐额为寺。私造者为招提兰若。僧辉记。梵云拓斗提奢。唐言四方僧物。但传笔者讹拓为招。去斗、奢。留提字也。招提乃十方住持耳。
保俶塔
编辑涌幢小品。杭州有保俶塔。因钱忠懿王(俶)入朝。恐其被留。作此以保之。称名。尊天子也。后误为保叔。至有保叔缘何不保夫。叔情何厚丈夫疏。纵饶一派西湖水。难洗今朝叔塔污之诗。今古流传。谁为杭之妇人洒此奇也。郎仁宝云。咸平中。僧永保化缘筑塔。人以师叔称之。故名塔曰保叔。又霏雪录以为保所塔。不知何据。
庾子山赋误
编辑日知录。庾子山枯树赋云。建章三月火。按史记。武帝太初元年冬十一月乙酉。柏梁台灾。存二月。起建章宫。西京赋。柏梁既灾。越巫陈方。建章是经。用厌火祥。是灾者柏梁。非建章。而三月火。又秦之阿房。非汉也。
皇姑子桥
编辑崇德县皇过此桥。以宋高宗南渡过此。故名。见县志。万历间。桥北沈望云伐竹。得砖葬石刻。宋宁宗姑墓。驸马黄氏。盐官人。始知为皇姑子桥。
横冲桥
编辑西湖便览。行春桥。宋时为左军教场。有马三宝墓。不知何代人。葬教场内。尝欲去之。有黑蜂数百出墓中。不可近。至正十五年六月。军厮名狗儿者掘发之。得铁券一。题曰。雁门马氏。葬横冲桥。至元十五六。狗儿坏我屋。始知行春桥乃横冲桥之讹也。
乐府
编辑日知录。乐府是官署之名。其官有令、有音监、有游徼。汉书张放传。使大奴骏等四十馀人。群党盛兵弩。白昼入乐府。攻射官寺。后汉书律历志。元帝时。郎中京房知五声之音、六十律之数。上使太子太傅韦玄成、谏议大夫章。杂试问房于乐府。是也。后人乃以乐府所采之诗。即名之曰乐府。误矣。曰古乐府。尤误。后汉书马廖传言。哀帝去乐府。注云。哀帝即位。诏罢郑卫之音。减郊祭及武乐等人数。是亦以乐府所肄之诗。即名之乐府也。
季札墓
编辑读书质疑。孔子题季札墓。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君字今误读为季字。非也。陶潜季札讃曰。夫子戾止。爰诏作铭。谓题季子。有吴延陵。此可证其为古无疑。秦观以孔子未尝至延陵。疑其出于唐人。未考陶集乎。
岁时讹
编辑冬住
编辑老学庵笔记。陈师锡家享仪谓冬至前一日为冬住。与岁除夜为对。盖闽音也。唐人冬至前一日亦谓之除夜。诗唐风。日月其除。除音直虑反。则所谓冬住者冬除也。盖传其语而失其字耳。
晚寒
编辑困学纪闻。七月笺、传言豳土晚寒者三。孙毓云。寒乡率早寒。北方是也。热乡乃晚寒。南方是也。毛传言晚寒者。豳土寒多。虽晚犹寒。非谓寒来晚也。
世代讹
编辑梳妆台非辽萧后
编辑张居正杂著。皇城北苑中有广寒殿。相传辽萧后梳妆楼。成祖定鼎北京。勿毁以垂戒焉。万历七年五月四日楼倾。梁上金钱百二十文。云至元通宝。则楼创于元初。非辽时物矣。
尧山堂县记。金章宗为李宸妃建梳妆台于都城西北隅。今禁中琼花岛妆台。本金故物也。目为辽后梳妆台。误。
传记不考世代
编辑日知录。张衡言。春秋元命苞有公输班与墨翟事。见战国。非春秋时。又言别有益州。益州之置在于汉世。以证图谶为后人伪作。今按传记之文。若此者甚多。管子称三晋之君。其时未有三晋。轻重篇称鲁、梁、秦、赵。其时未有梁、赵。称代王。其时未有代王。国语。句践之伯。陈。蔡之君皆入朝。其时有蔡无陈。说苑。句践聘魏。其时未有魏。又言仲尼见梁君。孟简子相梁。其时未有梁。鲁亦无孟简子。又言韩武子出田。栾怀子止之。韩氏无武子。又言楚庄王以椒举为上客。椒举事灵王。非庄王。吕氏春秋。晋文公师咎犯、随会。随会不与文公、咎犯同时。赵襄子攻翟。一朝而两城下。有忧色。孔子贤之。赵襄子为晋卿时。孔子已卒。颜阖见鲁庄公。颜阖穆公时人。去庄公十一世。史记孔子世家。使从者为甯武子臣于卫。孔子时。甯氏已灭。扁鹊传。虢君出见扁鹊于中阙。其时虢亡已久。龟䇲传。宋元王。宋有元公。无元王。庄子见鲁哀公。而其书有魏惠王。赵文王。鲁哀公去赵文王一百七十岁。韩非子。扁鹊见蔡桓侯。桓侯与鲁桓公同时。相去几二百岁。越绝书。晋、郑王。晋、郑未尝称王。又言孔手奉雅琴见越王。越灭吴。孔子已卒。列子。晏平仲问养生于管夷吾。盐铁论。季桓子听政。柳下惠忽然不见。又言臧文仲治鲁。胜其盗而自矜。子贡非之。平仲去管子。季桓子去柳下惠。子贡去臧文仲。各百馀岁。韩诗外传。孟尝君请学于闵子。闵子、孟尝君相去几二百岁。冉有对鲁哀公。言姚贾监门子。姚贾秦始皇时人。相去二百岁。仲尼弟子传。公孙龙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岁。按汉书注。公孙龙。赵人。为坚白异同之说者。与平原君同时。去夫子近二百年。殆非也。且云。少孔子五十三岁。则当田常伐鲁之年。仅十三四岁尔。而曰子张、子石请行。岂甘罗、外黄舍人儿之比乎。
柏粱台诗
编辑汉武帝柏梁台诗。本出三秦记。云是元封三年作。而考之于史。则多不符。按史记及汉书孝景纪。中六年夏四月。梁王薨。诸侯王表。梁孝王武立三十五年薨。孝景后元年。共王买嗣。七年薨。建元五年。平王襄嗣。四十年薨。文三王传同。又按孝武纪。元鼎二年春。起柏梁台。是为梁平王之二十二年。而孝王之薨至此已二十九年。又七年始为元封三年。又按平王襄。元朔中以与太母争樽。公卿请废为庶人。天子曰。梁王襄无良师傅。故陷不义。乃削梁八城。梁馀尚有十城。(汉书言削五县。仅有八城。)又按平王襄之十年为元朔二年。来朝。其三十六年为太初四年。来朝。皆不当元封时。又按百官公卿表。郎中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典客。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炉:治粟内史。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中尉。武帝太初元午更名执金吾。内史。景帝二年分置左内史。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左内史更名左冯翊。主爵中尉。景帝中六年更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右扶风。凡此六官。皆太初以后之名。不应预书于元封之时。又按孝武纪。太初元年冬十一月乙酉。柏梁台灾。夏五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定官名。则是柏梁既灾之后。又半岁而始改官名。而大司马大将军青则薨于元封之五年。距此已二年矣。反复考证。无一合者。盖是后人拟作。剽取武帝以来官名及梁孝王世家乘舆驷马之事以合之。而不悟时代之乖舛也。
鬼神讹
编辑佛化入中国
编辑世传汉明帝时佛始入中国。非也。列子曰。西极之国有化人来。穆王事之。作中天之台。其高千仞。及秦时沙门室利房等至。始皇以为异。囚之。夜有金人破户以出。又霍去病过焉耆山。得体屠王祭天金人。以是考之。周、秦、西汉。佛化流中国久矣。
天竺观音像
编辑七修类稿。杭天竺观音像。晋天福四年。僧道翊一夕见前涧有光。视之。得奇木。询人不识也。因命匠者孔仁谦刻观音大士像。今俗云沈香。非也。墨谈以像为兀术取置燕之玉河乡。建寺名观音以奉。志云匿井。恐墨谈所考多真。如金陵志公泗州僧伽真身。亦为取置北京庆寿寺为圣容殿。可知矣。
阿罗汉
编辑枣林杂俎。真腊国天竺僧侨陈如。自西域来主其国。至其酋姓斜科名质多思那者。日渐强盛。嘉兴严从简殊域周谘录曰。杭州净慈寺装罗汉像五百。以侨陈如为首。今观陈如。特夷狄之主耳。但教人事佛。实非所谓白昼升天、降龙伏虎、有诸佛灵异者也。今乃崇奉香火。以为尊神。则其诞漠可知矣。
湘君湘夫人是江神非尧女
编辑宾退录。山海经。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郭氏注云。天帝之二女。而处江为神。即列仙传江妃二女也。离骚九歌所谓湘夫人称带子者是也。而河图玉版曰。湘夫人者帝尧女也。秦始皇浮江至湘山。逢大风。而问博士。湘君何神。博士曰。闻之。尧二女、舜妃也。死而葬此。列女传曰。二女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为湘君。郑司农亦以舜妃为湘君。说者皆以舜陟方而死。二妃从之。俱溺死于湘江。遂号为湘夫人。按九歌湘君、湘夫人。自是二神。江湘之有夫人。犹河洛之有处妃也。此之谓灵与天地并矣。安得谓之尧女。且既谓之尧女。安得复总云湘君哉。何以考之。礼记曰。舜葬苍梧。二妃不从。明二妃生不从征。死不从葬。义可知矣。即令从之。二女灵达鉴通无方。尚能以鸟工龙裳救井廪之难。岂当不能自免于风波而有双沦之患乎。假复如此。传曰。生为上公。死为贵神。礼。五岳比三公。四渎比诸侯。今湘川不及四渎。无秩于命祀。而二女帝者元后。配灵神祗。无缘当复下降小水而为夫人也。原其致谬之由。由乎俱以帝女为名。名实相乱。莫矫其失。习非胜是。终古不悟。可悲矣。而古今传楚词者未尝及之。书于此以祛千古之惑。
礼制讹
编辑封典
编辑冬夜笺记。封典有再醮不受封之典制。盖谓妻。非谓母也。明会典。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曾祖父母、父母曾犯奸盗除名等罪。及例所封妻不是以礼娶到正室。或系再醮优婢妾。并不许申请。其昭然如此。乃有以母系再醮不请封者。殊失考。
蜜章
编辑言鲭。蜜章二字。见晋书山涛传。唐宋以来文字多用之。刘禹锡为杜司徒追赠表云。紫书忽降于九天。重蜜加荣于后夜。李国长神道碑。煌煌蜜章。孙奭谥议。蜜章加等。增饰下泉。则蜜章二宇例皆用于赠典。或谓赠典既不刻印。而以蜡为之。蜜即蜡也。今蜡炬谓之蜜炬。见周礼黄烛注。愚考今之赠典皆用宝。并非蜡刻。其宝不用油而用蜜。今进士榜中用宝俱以蜜。又官府文书有用水朱而不用油者。则蜜章实以蜜代油。未见以蜡为之。前人未见注蜜章者。故为辨之。
太师
编辑类函。晋初置三上公。以景帝讳师。故置太宰以代太师之名。晋书曰。惠帝太安元年。以齐千冏为太师。当时撰述者之误也。
三署郎
编辑通典注。后汉桓灵间。三署见郎七百馀人。而郡国计吏多留拜为郎。太尉杨秉上疏谏曰。先王建国。顺天置官。太微积星。名为郎位。入奉宿卫。出牧百姓。云云。案。自近代皆谓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为尚书郎故事。凡夫天文有武贲郎位等星。皆在太微帝座之后。为翊卫之象。则应劭、杨秉所言三署郎是也。而世人谓之尚书郎。则误矣。征其失也。盖自梁陶藻职官要录以汉三署郎故事通为尚书郎。循名失实。疑误后代。
岩郎
编辑丹铅总录。汉书百官志。羽林郎以六郡良家补。本武帝以便马从猎。还宿殿陛岩下室中。故号岩郎。岩庑下宫墙叠涩也。岩郎或作廊。非。与前书游于岩廊之上。义各不同。
八座
编辑杜诗有起居八座太夫人之句。今遂以八人扛舆者为八座。按宋、齐所云八座者。五尚书、二仆射、一令。唐六典曰。后汉以令、仆射、六曹尚书为八座。今以二丞相、六尚书为八座。唐不置令。考宋书、六典之言。是八座者入省之官。非八人舁之而行之谓也。南齐王融曰。车前无八驺。何得称丈夫。是则有类今所称八座之说矣。
刺史太守不同
编辑丹铅总录。刺史、太守不同。今混呼为一。非也。观后汉郡国志可见矣。汉制。自三辅之外分九州。九州控郡国。州部有刺史。郡国有太守。如豫州刺史部则颍川、汝南六郡国。冀州刺史部则魏郡而下九郡国。畿内则河南尹、京兆尹而以司隶校尉部之。外则刺史部之。郡国则太守治之。州部则自河南、京兆两尹。至豫、冀、兖、徐、青、荆、益、粱、并、幽、交。为尹二。刺史十一而已。郡国则自河南至日南。为郡国凡一百十有二。太守亦百十有二人。严能鹰扬。有督察之才。刺史之职也。安静宽仁。有恺悌之德。太守之职也。
御史首道
编辑枣林杂俎。御史听选听察。首浙江道。内计掌察。则河南道。盖国初首下浙东。先设官。洪武元年诏开封为北京。示其重也。名胜志云。北宋以河南为京畿道。故寰宇记首列河南。南宋以临安为京畿道。故纪胜要览首列浙江。我朝盖沿宋制。非也。
科目
编辑日知录。唐制。取士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筭。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曰制举。(唐书选举志。)如姚崇下笔成章。张九龄道侔伊吕之类。见于史者凡五十馀科。(困学纪闻。唐制举之名多。有八十有六。)故谓之科目。(宋王安石始罢诸。)今代止进士一科。则有科而无目矣。犹沿其名。谓之科目。非也。
甲科
编辑杜氏通典。按令文。科第秀才与明经同为四等。进士与明法同为二等。秀才之科久废。而明经虽有甲乙丙丁四科。进士朽甲乙二科。自武德以来。明经惟有丙丁第。进士惟乙科而已。旧唐书玄宗纪。开元九年四月甲戌。上亲策试应制举人于含元殿。敕曰。近无甲科。朕将存其上第。杨绾传。天宝十三载。玄宗御勤政楼。试举人。登甲科者三人。绾为之首。超授右拾遗。其登乙科者三十馀人。(册府元龟。)杜甫哀苏源明诗曰。制可题未干。乙科已大阐。然则今之进士而概称甲科。非也。
封禅非古
编辑文献通考。梁武帝天监中。有请封会稽禅国山者。帝命诸儒草封禅仪。欲行之。著作郎许懋建议曰。舜柴岱宗。是为巡狩。而郑引孝经钩命决云。封于泰山。考绩燔燎。禅于梁甫。刻石纪号。此纬书曲说。七十二君。燧人之前。世质民淳。安得泥金检玉。结绳而治。安得镌文告成。妄亦甚矣。若圣主。不须封禅。若凡主。不应封禅。秦始皇尝封泰山。孙皓尝封国山。皆由主好名于上。而臣阿主于下。非盛德之事。不可为法也。上嘉纳之。因推演懋议。称制旨以答。请者由是遂止。
文中子。封禅非古也。其秦汉之侈心乎。太史公作封禅书。则以为古受命帝王未尝不封禅。且引管仲答齐桓之言。以为古封禅七十二家。自无怀氏至三代皆有之。盖出于齐鲁陋儒之说。诗书不载。非事实也。
天子不亲迎
编辑类函。公羊说。天子至庶人皆亲迎。左氏说。王者至尊。无敌体之义。不亲迎。郑康成驳之曰。文王亲迎于渭。则天子亲迎也。天子虽尊。其加于后。夫妇也。夫妇无判。礼同一体。所谓无敌。岂施于此哉。礼记。哀公问曰。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对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乎。此言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之主。非天子则谁乎。是郑以天子当亲迎也。杜元凯以为天子不亲迎。按春秋。祭公逆王后于纪。传曰礼也。刘夏逆王后。讥卿不行。皆不讥王不亲迎。明是天子不当亲迎也。文王之迎太姒。身为公子。迎在殷代。未可据此以为天子之礼。孔子之对哀公。自论鲁国之法。鲁以周公之礼。得郊祀上帝。故以先圣天地为言耳。非说天子之礼。
百拜
编辑日知录。百拜字出乐记。古人之拜。如今之鞠躬。故通计一席之间。宾主交拜。近至于百。注云。壹献。士饮酒之礼。百拜以喻多是也。(徐伯鲁云。按乡饮酒礼无百拜。此特甚言之耳。)若平礼。止是一拜再拜。即人臣于君。亦止再拜。孟子以君命将之。再拜稽首而受是也。礼至末世而繁。自唐以下。即有四拜。大明会典。四拜者。百官见东宫亲王之礼。见其父母亦行四拜礼。其馀官长及亲戚朋友相见。止行两拜礼。是四拜惟于父母得行之。今人书状。动称百拜。何也。
拜
编辑天香楼偶得。古人揖曰长跪。周礼太祝。辨九拜。所谓肃拜即揖也。今朝仪不用揖。竟用两膝跪至地而叩首。若家礼仪节。凡所云鞠躬拜兴。拜兴者。正与朝仪相似。鞠躬亦非揖。特将拜而先屈其身。以示敬耳。拜则谓屈膝。首至地。兴则谓举首而仍旧屈膝。俟再拜再兴或四拜四兴。而后起膝平身。其礼始毕矣。今人先用一揖。然后屈膝叩首。又平身一揖。乃又屈膝叩首。如此四次。谓之四拜。非古制也。
敛衽不专于女人
编辑今世女人拜称敛衽。夫衣之有衽。非女人所专也。苏子瞻舟中听大人弹琴诗有云。敛衽窃听独激昂。则古人男子亦称敛衽矣。
战国策
编辑江乙谓安陵君曰。国人见君。莫不敛衽而拜。留侯世家曰。陛下南面称霸。楚君必敛衽而朝。皆指男子也。今称女拜为敛衽。不知始于何时。
称名讹
编辑黄小
编辑天禄识馀。隋书。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按。据此则黄口小儿不得作一解矣。
夫娘
编辑丹铅总录。南宋萧齐崇尚佛法。阁内夫娘。悉令持戒。麾下将士。咸使诵经。见法琳辨正论。夫娘之称本此。谓夫人娘子。盖是美称也。是时。北则胡后却扇于昙献。南则徐妃赠枕于瑶光。龟兹王女纳于鸠摩罗什。反以为荣。千金公主偶于淫毒匄僧。不以为耻。后世以夫娘为恶称缘此。东坡戏语有和尚宿夫娘。相牵正上床。云云。陶九成乃谓为骂语。盖未多见六朝杂说耳。
太夫人
编辑寄园寄所寄。文帝七年。令列侯太夫人无得擅征捕。如淳曰。列侯之妻称夫人。列侯死。子复为列侯。乃得称太夫人。子不为列侯。不得称也。然则妇人称太者。盖如是耳。
打行
编辑亦巢偶记。打行闻兴于万历间。至崇祯时尤盛。有上中下三等。上者即秀才贵介亦有之。中者为行业身家之子弟。下者则游手负担里巷无赖耳。三种皆有头目。人家有斗殴。或讼事对簿。欲用以为卫。则先嘱头目。顷之齐集后。以银钱付头目散之。而头目另有谢仪。散银钱复有扣头如牙侩然。故曰行也。鼎革以来。官府不知其说。而吏胥又不晓文义。故作降字。但此辈惟得钱为人效力耳。何尝欲人之降。此予少时所亲见。今此字久而不变。故记。
稗子
编辑七修类稿。今人见人家子弟性虽聪明而外似能事。所为实非。名曰败子。殊不知乃是稗草之稗。盖似苗而非苗也。宝积经说僧之无行者曰。譬如麦田中生稗子。其形不可分别。是也。
侬家
编辑传奇中女子自称曰奴家。语甚俗。苏东坡诗云。应记侬家旧姓西。后之编传奇者。当称侬家为雅。然在未字之女。则宜若妇人竟称妾可也。
服食讹
编辑纱名
编辑漱石闲谈。轻容、方空。皆纱名。轻容。无花薄纱也。王建宫词云。嫌罗不著爱轻容是也。元微之寄乐天白轻容。乐天制而为衣。作诗答之。而集中容字为流俗妄改为庸字。方空者。纱薄如空也。后呼为方目纱。即今吴中所谓银条纱是也。王荆公诗云。春衫犹未著方空。荆公好奇用之。而不知方空之不可为春衣也。
丧麻
编辑枣林杂俎。丧服用麻布。取其贱恶。古未有棉布也。棉布始自汉。北方麻布贵。棉布贱。又丧家虽隆冬必以麻。非礼也。
只孙
编辑坚匏集。元亲王及功臣侍宴者。别赐冠衣。制饰如一。谓之只孙。赵廉访家传御赐金文只孙一袭是也。明高皇定鼎。令值驾校尉服之。仪从所服团花只孙是也。霏雪录载徐秋云宫词。红锦只孙团晚风。是误以只孙为织成帷幛之类耳。
革带
编辑瓮牖闲评。夷坚乙志云。鬼畏革带。非也。鬼何由畏革带。夫人之死不系带者。盖带乃牛革为之。不欲以人尸与牛带混杂耳。而非畏革带也。
披帛
编辑天香楼偶得。古今注云。女人披帛。古无其制。开元中。诏令二十七世妇及宝林御女良人等。寻常宴参侍令披帛。至今然矣。按此。则今世画工凡画唐明皇以前女人用披帛者。皆失款也。且开元之制亦但施之内官。今世俗婚娶。不论男妇。皆披绛帛。亦流传之失。
裋褐
编辑瓮牖闲评。许慎注淮南子云。楚人谓袍为裋。说文云。粗衣。广韵。敝衣襦也。荀子乃作竖褐者。疑借竖字耳。而注家便解为僮竖之竖。乃云僮竖之褐。汉书。裋褐不完。注家亦云祖者。僮竖所著布长襦也。承荀注之误耳。
戎服
编辑古者三军衣服。上下皆如一。为主主者不可自表暴。以防敌人之窥伺而已。尝笑王则之叛贝州也。在军中尝裹花帽。皆知其是则也。至就擒。花帽终不去身。甚矣夫。则之愚也。苍梧先生杂志云。古者戎服。上下一律。皆重赤。殆欲与殷轮、衅鼓等色相乱。战阵之间。不遽见伤残。以沮士气。故左氏传有均服振振之语。此说良是也。国家自南渡前。天下军州戎服皆用绯。馀尝亲见之。自绍兴末年。忽变为皂色。用墨汁染成。殊非古人之意。略无一人以为非。何也。
经
编辑今人盛酒大瓶谓之京瓶。乃用京师京字。意谓此瓶出自京师。误矣。京字当用经籍之经字。普安人以瓦壶小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者。名曰经。则知经瓶者当用比经字也。
有人饷人酒柬云。五经在门。主人误为束带出肃之。乃五小瓶酒耳。李君实饮酒诗有登楼客在传三雅。问字人来揖五经之句。
三酉
编辑杂纂。唐白乐天以诗酒琴为三友。今人言三酉为酒。音同之误也。
乳饼
编辑今斋食者以佛经许食乳石。故啖乳饼、石首鱼。不知石乃药石之石。或云石耳。乳乃乳田所种。非吴中牛酪所成。嘉定间。黄子中在广中。见韶阳属邑民争乳田。问之。曰村民掘地为窖。以粳米粉遍铺之。杂草罨其上。用粪壤拥之。候雨过气出发之。米粉皆化成白蛹。跻螬状。取蛹汁。和粳米粉蒸成乳饼。昧甚甘美。佛经所食。此乳也。动物讹
鸬鹚
编辑本草会纂。鸬鹚名水老鸦。南方渔舟往往縻畜数十。令其捕鱼。此鸟胎生。从口出。如兔吐儿。故产妇执之易生。善食鱼。凡鱼骨鲠者。默念鸬鹚不已便下。
本草正误
编辑寇宗奭官于澧州。公廨后有大木。上有三四十鸬鹚巢。日夕视之。既能交合。又有碧色卵壳布地。则吐雏之说误也。
摸鱼公
编辑杂纂。鸬鹚即摸鱼公。乃今渔船两旁所载者是也。今入误称摸鱼骨。殊谬。以公为骨。声转而误也。
乾鹊
编辑天禄识馀。诗人以乾鹊对湿萤。惟王荆公以为虔字音。见于鹊之疆疆。易统卦云。鹊者阳鸟。先物而动。先事而应。淮南子曰。乾鹊知来而不知往。此修短之分也。
㘥鹿
编辑言鲭。今制。秋狝谓之哨鹿。猎人冒鹿皮入山林深处。口衔芦管作鹿声。鹿乃群至。然后取之。即古之由鹿也。吕温由鹿赋曰。由此鹿以致他鹿。故曰由鹿。说文云。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名㘥。则由鹿又当作㘥。
貉(音鹤)
编辑本草。貉与獾同穴各处。形如小狐。毛黄褐色。其毛深厚温滑。可为裘服。日伏夜出。捕食虫物。出则獾随之。其性好睡。人或畜貉。以竹扣醒。已而复寐。故人好睡曰貉睡。俗云瞌睡。非。生于北。逾汶即死。
度渑
编辑风俗通。疲马不能度绳。俗云。马赢不能度绳索。或云。不能度种菜畦塍也。谨按。齐有渑水。裁广三四步。言马之疲乃不能度此水耳。
夏马
编辑又云。虾蟆一跳八尺。再丈六。从春至夏。裸袒相逐。无他所作。掉尾肃肃。按。虾蟆无尾。当言夏马。夏马患蝇蚋。掉尾击之。故肃肃也。
牛黄
编辑《本草经疏》云。牛食百草。其精华凝结成黄。犹人之有内丹。故能散火消痰解毒。为世神物。或云牛病乃生黄者。非也。
猴
编辑本草释名。《白虎通》云。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猴好拭面如沐。故谓之沐。而后人讹沐为母。又讹母为猕。愈讹愈失矣。说文云。为字。象母猴之形。即沐猴也。非牝也。猴形似愁胡。故曰胡孙。庄子谓之狙。养马者厩中畜之。能辟马病。俗亦称马留。
蟨蛩
编辑读书质疑。西方有兽。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得甘草。必衔以遗蛩蛩駏虚。将为假之故也。见韩诗外传。盖蟨前足短后足长。蛩蛩駏虚前足长后足短。二兽相附。其行始驶。盖蟨为一物。蛩蛩駏虚为一物。今言相附而行者曰駏蛩。即韩文公赠东野诗亦曰。愿得始终如駏蛩。非也。当云蟨蛩耳。
蟒
编辑《枣林杂俎》、《尔雅》:蟒者。大蛇也。蟒无足无角。龙则具角足。今织蟒俱龙。非礼。见弘治元年都察院副都御史边镐奏禁。
土附鱼
编辑雅俗稽言。鲋。俗名土部。盖声讹也。此鱼尝附土而行。故曰土附。吴兴人又名鲈鳢。以其质圆而长。与黑鳢相似。而其鳞斑驳。又似鲈鱼。故两喻而兼言之。埤雅指为鲫鱼。似误。鱼经。诸鱼皆属火。惟鲋鱼属土。且性亦沈泥。但其形不类黑鳢也。
弓鱼
编辑弓鱼见鱼谱。滇中误作公鱼。而怪其有子。
蜑菜
编辑七修类稿。杭人食蚌肉谓之食淡菜。予尝思之。命名不通。如以淡为啖固通。而菜字义亦不通。又尝见昌黎集载孔戣为华州刺史。奏罢明州岁贡淡菜。亦是此淡字。竟不能通。后见广人云。南海取珠者名曰蜑户。盖以蚌肉乃取珠人所常食者耳。贱之如菜也。其义始通。后读辍耕录。益知久有乌蜑户。则孔奏之字亦讹书者乎。若改为啖食之啖。则又为改金银车者乎。
玄武
编辑纬略。玄武即龟之异名。龟。水族也。水属北。其色黑。故曰玄。龟有甲。能捍御。故曰武。世人不知。乃以玄武为龟蛇二物。
植物讹
编辑竹笋
编辑《本草》:旬若为竹。旬肉为笋。故从竹从旬。作笋。非。
松
编辑《酉阳杂俎》:松。凡言两粒、五粒。粒当言鬛。段成式修竹里私第。大堂前有五鬛松。皮不鳞。仇士良水磴亭子有两鬛松。皮不鳞者。又有七鬛者。不知何自而得。俗谓孔雀松。三鬛松也。松命根遇石则偃。盖不必千年也。
榈木
编辑本草。榈木出安南。性坚。紫红色。有花纹者谓之花榈。可作床几扇骨。为枕令人头痛。性热故也。俗作花黎。误矣。
蜡梅
编辑范成大《梅谱》。人言腊时开。故以蜡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出自河南者名磬口。色香形皆第一。松江名荷花者次之。本地狗缨下也。得磬口。即荷花可废矣。何况狗缨。按。狗缨。群芳谱作九英。
伎荷
编辑《老学庵笔记》。芰。菱也。今人谓卷荷为伎荷。伎。立也。卷荷出水面。亭亭植立。故谓之伎荷。或作芰。非是。
鞠尘
编辑《西溪丛话》。刘禹诗。龙墀遥望鞠尘丝。按。礼记鞠衣注。如鞠尘色。又周礼内司服鞠衣。郑氏云。黄桑服。如鞠尘色。乃知用麹蘖字非是。
薠
编辑《天禄识馀》。相如赋。薛荔青薠。说文。青薠似莎而大。张楫曰。生江湖。雁所食。管子谓之雁膳。别种为白薠。楚词。登白薠兮骋望。今误作薠。
淡巴菰
编辑《宦游笔记》。宋史载吕宋国产淡巴茹。是由来已久。有明崇祯癸未下禁烟之令。民间私种者问徒。法轻利重。民不奉行。寻令犯者斩。然私种亦未能绝。及崇祯末。遍处栽种。三尺童子亦莫不吸烟矣。或云我朝进京后。人始吃烟。谬也。按。淡巴茹一作淡巴菇。烟草也。菇又作菰。
榧实
编辑《瓮牖闲评》。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此苏东坡榧子诗也。赵次翁注云。出信州玉山县。然信州初不出榧子。此玉山乃在婺州。婺州榧子冠于江浙。注书不究地里之是否。而妄意指名。岂不大误。
莼菜
编辑《枣林杂俎》。袁石公盛称湘湖莼菜美。不知湘湖无莼。皆从西湖采去。以湘湖水浸之。莼菜经宿则愈肥。凡泉水河水皆可浸。不必湘湖也。今人但知湘湖之莼。又因石公言。谓非湘湖水浸不佳。皆耳食者耳。李流芳集中莼菜歌。
壶
编辑查浦辑闻。中流失船。一壶千金。人皆以壶为酒。误矣。壶即瓠。诗云。八月断壶。壶大而浮。取以济水。今江船小儿腰间俱带壶。恐其失水也。按。俗作葫芦。非。
杂物讹
编辑筑墼
编辑《天禄识馀》。周纡为渤海太守。免归。廉洁无资。尝筑墼自给。刘攽汉书刊误云。墼非筑所成。当作墼筑。筑为墙。墼为坑也。此说大谬。攽本南人。不知土墼也。宇林。砖未烧曰墼。埤苍。形土为方曰墼。今之土砖也。以木为模。实土其中。非筑而何。
西皮
编辑同话录。髹器称西皮者。世人误以犀角之犀。非也。乃西方马鞯。自黑而丹。自丹而黄。时复改易。五色相叠。马镫磨擦。有凹处。粲然成文。遂以髹器仿为之。
螺钮
编辑字汇。门户上环为螺钮。取螺首能慎闭塞意。尸子。法螺蚌面闭户。俗作炉纽。非。
𭅞妆
编辑言鲭。𭅞妆。盛首饰之器也。今讹为简妆。
琼非赤玉
编辑《字汇》、《说文》:琼。赤玉也。按。诗言玉以琼者多矣。琼华、琼英、琼莹、琼瑶、琼琚、琼玖。皆谓玉色之美为琼。杨升庵亦日。说文训作赤玉。恐非。诗。尚之以琼华。尚之以琼英。尚之以琼莹、则琼为玉之光彩。非赤玉也。
滥胁号锺
编辑天香楼隅得。淮南子修务训有云。鼓琴者。期于鸣廉修营而不期于滥胁号锺。言惟其实。不惟其名也。滥胁号锺。美琴名。注云。滥胁。音不和。号锺。高声。误矣。观上下文自明。滥胁正如焦尾之类。号锺者亦正美其声高朗耳。故马融长笛赋云。若縆瑟促柱。号锺高调。号锺亦指琴名。盖言笛声之美。促若急弦之瑟。高若号锺之琴也。
澄心堂纸
编辑《七修类稿》:澄心堂纸。陈后山以为肤如卵膜。坚洁如玉。此必见之。而言之得如此真也。但在宋时亦罕都睹。刘贡父诗云。当时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万轴。后人闻此那复得。就使得之亦不识。予尝见一幅。坚白则同。但差厚耳。及宋板所榻六帖之纸亦似之。又觉差少黑也。世以此纸为宋物。殊不知澄心堂乃南唐烈祖徐知诰金陵燕居之名。(今南畿志作藏书籍处。误矣。)宋时即误以为知诰之子元宗所造。诗文发原以为后主所造。皆非也。故后山谈丛辨之。今徽州志又以为出于彼地。与李廷珪墨为二绝。则误之尤甚矣。谅后山宋人。且尝见之。辨为烈祖所造无疑。惜欧阳公亦曰但不知出处。
子石
编辑李之彦砚谱。欧阳修曰。端石以子石为上。在大石中生。盖石精也。流俗讹为紫石。
佛狼机
编辑云谷卧馀。今之炮名佛狼机。人多不解其义。近阅筹海图编。始知佛狼机。国名。非器名也。明正德间。顾佥宪应洋著。海道有大舶二直至广城怀邑。称佛狼机国入贡。使者名加必丹。时武宗南巡。使羁会同馆一年。后遣去。因遗此制。遂以地名器。如驴称卫。龟名偻句也。
投子
编辑《坚瓠集》:《列子》,博者射。明琼张中。《史记》:蔡泽说范睢曰。博者或欲大投。李洞诗。六赤重新掷印成。明琼、六赤。皆古投子名。投子取投掷之义。今或言骨所成。作头字。非也。有作骰字者。按诸家韵书。骰即股字。不音投。则知以玉石为掷之义。安有头骰之理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