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言/卷四十二

卷四十一 记言
卷四十二
作者:许穆
1689年
卷四十三

许氏先墓碑文子孙碣附

编辑

陜川郡守墓碣阴记

编辑

公讳薰。字子芳。姓许氏。始祖讳宣文。事高丽太祖。拜孔岩村主。村主。古郡邑官名。村主生尚衣奉御玄。奉御生内史舍人元。舍人生礼部侍郞正。侍郞生太尉载。太尉生工部尚书纯。尚书生直史馆利涉。直史馆生礼宾少卿京。少卿生礼部尚书遂。尚书生佥议中赞珙。中赞生版图佐郞冠。佐郞生都佥议赞成伯。赞成生知申事䌹。知申事生典理判书锦。判书生判奉常寺事愭。判奉常生襄阳都护。府使扉府使生公。自始祖至公为十七世。太尉中赞佐郞,典理,判书事。在丽史本传。公又李孝靖公贞干之外孙也。初选博士弟子。遂通籍于朝官。止通训大夫行陜川郡守,晋州镇管兵马同佥节制使。五十七殁。令人固城李氏。高丽大学士峤之五世孙。而直宝文阁云老之孙也。生二男二女。男郡守珉,库令瑗。二婿郡守金德源,太学生员崔泗珉。生碛。以其女为成宗诸王子完原君夫人。初授别提。以恩例追爵左赞成。瑗生磁。明宗世为吏曹判书。说部曰。与宋纯协心荐贤。忤用事者李芑。远贬卒。赠领议政。追爵三世。公为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府事。令人为贞敬夫人。坟墓。在杨州治松山李氏族葬未向之原。贞敬夫人墓。在前冈。戌向为封。

典舰别提府君墓碣改撰见下

编辑

抱川县监府君墓志

编辑

公讳乔。字维岳。又字寿翁。姓许氏。本阳川人。库令讳瑗之曾孙。左赞成讳磁之孙。典舰别提讳橿之少男。母晋州姜氏。中古相肃献公讳龟孙之曾孙也。明庄皇帝隆庆元年八月廿一日。公生。少学诗于垂胡子。学史记于申鹏生。又从王方山人游。及见朴枝华先生。遂师事之。壬辰之乱。别提公避乱峡北。殁而归殡涟西。时两湖西境独兵革不及。姜夫人已七十。而兄弟姊妹孤寡百口。转客湖甸。苦身备物。返而营葬。人皆曰善乎。孝子之葬亲。可谓无憾矣。尝聚粟海上。乘舟过祖江。见渔父钓鱼。以粟易之。具言为养。渔父喜曰。吾渔于此数日。不得一鱼。今得鱼而遇公。迺知孝子之所感云。戊戌。有宰相金公命元。荐其行能。除军资监参奉。时江浙兵皆集京城。掌匪颁军食。皆曰能。累转司赡寺直长。判度支者不悦罢。癸卯。大夫人殁。既三年。为义禁府都事。明年。迁缮工监直长。后年。昭敬王薨。公掌凡设菆诸小事。以疾改闲官。为内资寺直长。掌供荐羞豆实。至卒哭后。由殿中出为阳城县监。一年。移高灵县。有伪讼者退而语人曰。吾屈而无恨矣。明法禁伪。果有若人。傍邑有杀人者。有力者匿之。久为疑狱。公为推官。钩问诸囚。立决之。其仇者出涕叩头。郭公再祐叹之曰。后世必有阴德云。乙卯。当大营作。公监修懽庆,景春二殿。丁巳。以典牲署主簿。为居昌县监。及戊午狱起。草堂子孙皆嘿嘿无罪连坐。公以前世旧谊。至都下问祸难。皆免死流海岛。执手泣谢。托其妻子焉。癸亥。去山阴家居。时有反正之事。李文忠公复入为相。公私相见叹息曰。虽功业盖世。君子有不为者。相公改容叹之曰。善乎。东崖公子孙。有若此人云。秋。为任实县监。任实,高灵,居昌,山阴。皆在湖,岭外千馀里。山阴最峡中。邑多嵁岩修濑。尝因旱。祷雨祭神潭。登智异山。居昌时。领渡辽兵千馀。至宁海。观日出。甲子。登德裕山游九千磊。高灵时。游光风濑。遇郭公同登白云峯。公无推挽者。拓落无聊。未尝揣摩而于于世。丙寅。有启运之丧。尊崇之礼未举。而犹用后妃礼。将设菆而殡。疑其制。以为戊申先王之殡。掌工作者某也。召问之。公谢不对而去。壬申。惠陵之葬。公为抱川县监。供桥梁小祀之牲。尝有疾而剧。其十二月二日。殁于官。寿六十六。疾病。戒不肖曰。布衣而殓。葬之先人之次足矣。慎无以非礼之礼。违已化者心。明年二月。葬先茔北垄。南向为封。其葬也。李文忠公哭之曰。抚恤宗族。至诚不怠。吁其仁也。历典七邑。棺殓无物。吁其贫也。上不负贤祖考。下又有贤子侄。浩然返丘垄。如是而足矣。不肖自能食能言。侍侧三十有五年。常戒之曰。见利思耻。闻义必勉。毋自辱以媚人。又曰。吾事亲于乱离之际。竭力劳身以养。每远出而返。一日不敢后期。以贻倚闾之忧。公历治七邑。未尝营立产业。喜鼓琴。不操世俗之音。尝独叹曰。平生自期如古人。世无知己。干斗筲之禄。与众人同趋。良愧初心。每过朴枝华先生旧闾。必下马曰。少时趋敬之地。老而不敢忘也。有仆隶死。必解衣具棺。谨其葬理曰。不足酬服役之劳也。从兄有子女死而出殡于江上。不肖以久病不视殡。其夕。邻有客邀相语。公责之曰。是日一门之内。哭泣如初。非不得已。不出。不肖闻命悚然畏饬。至今老死之年。训戒在耳。不敢忘者也。宜人罗州林氏。礼曹正郞讳悌之女。生三男。长不肖穆。以争礼贬三陟府使。次懿。为松禾县监。次舒。为宁越郡守。侧室有子女五人。子操,安,达,顺。女缮工监监役权复吉之妾也。穆三男。翧,𦑘,翿。二女婿。尹昇离,郑岐胤。懿有庶出子三人。舒四男。羾,翀,䎁,䎘。二女婿。沈根,赵泰胤。不肖男通训大夫前行三陟都护府使兵马同佥节制使穆。叙述。

妾曾祖姑金氏墓表

编辑

妾曾祖姑讳润贞。议政府舍人光州金公禹瑞妾女子也。年十六。侍我曾祖考赞成公。公以三朝宰相。庄敬祗肃。姑不敢衣文绣。谨饬媛顺。承事惟严。犹恐其有过也。盖亦舍人公为时名人。其家素所教训亦如此耶。我赞成公卒后二十三年。姑无子。依我祖考别提公以殁。年六十二。而万历元年八月十日也。葬干赞成公墓前阶下。置祭田。祭祀不绝也。

李淑人葬铭改撰见下

编辑

淑人李氏禫祭文

编辑

月日不居。奄及禫事。感悼悲怀。至此愈苦。呜呼。君以妇人。知我之义。勉我之道。求之丈夫亦难得。呜呼。细细烦悲。言之屑矣。衰老丧偶。益知居此世无懽。诸儿憔瘁嫠孀者尤可哀。摧心疚怀。增我恻怆。呜呼。以此终此生。良苦。天道变改。礼制有终。呜呼。丧有尽而人之情无尽何也。神道有知。歆此香酒。

诸儿心丧三年后至禫月告享文

编辑

礼有所屈。情则未伸。谨守心制。以毕加隆之报。二十七月尽矣。永慕终天。

许松禾葬铭

编辑

亡弟讳懿。字仲徽。我阳川之许。自孔岩以来。至吾兄弟之身。为二十二世。曾祖考讳磁。官至左赞成。祖考讳橿。以行谊除典舰别提。不出。先考讳乔。以治理闻。为七邑。终抱川县监。先妣罗州林氏。春官正郞讳悌之女。吾先考嫡子三人。君为仲子。少聪明多艺。通于律吕。闻鼓琴吹箫。不学而传其操。此天才。人莫及也。又善于画。人物惟肖。我先府君殁后。君追写图像。不肖髣髴如在之感在此。而又模高丽李文靖公古画。子孙立影堂。其散画以吾所见者。达麻图,白鹿仙人图最奇。孝宗世。君筮仕为重林道察访。累转太乐主簿。考雅乐修乐器。咸曰得人。一年。出为松禾县监。寻罢。仍落南。宰相欲白上。复召掌雅乐。不果。君积疾三年。死于宜宁。年六十八。吾今年七十有四。忽然不乐。有死变之感。独凄怆叹息以为人老将死。其心固然。不料君遽先我。而讣至。迺知同气死。其前感如此。呜呼恸矣。妻泗川李氏。龟岩李副提学桢之四世孙。而国子进士大一之女。有至性善行。无子死。而又其家绝祀。临死。乞葬于其先人之次。为所后子托焉。嗟乎。顷年。吾贬官海上。季弟死。而今君又客死日南。死而不见其死。独老不死。陨心孤独之悲。徒呜咽。葬泗川之坎谷。与其妻同原。铭曰。

有生本于何。归尽终于何。喜爱生于何。悲哭作于何。归化者漠然。后死者茫然。生有涯。泣无涯。

祭文

编辑

自君南归。闻君病日沈绵。衰老不涉千里相见。前年春夏来。病中书皆非亲笔迹。危笃可知。而君每书以服药差轻宽我。然吾二人俱在老死之年。远别千里。常忧念煎心。每前致远奴问。一日食朝夕。居处动作。以占差剧。十一月得书。迺君亲笔迹。心喜幸以为疾渐瘳。能复操笔如此。自此长久可期。但满纸书。皆死别语。此无他。别日已久。衰病之感适然耳。岂料未浃旬日。长逝之讣遽至耶。君能宽我。而我独忘君。不觉死别之言如此。叩心悲号。掩抑欲绝。吾前以言事贬官日。出未数月。季弟死而才一月。又从兄观雪翁去世。骨肉亲爱。相继弃背。吾两人相依在世。而苦家贫。各从衣食。君流落远途。不相见又已六七年。今吾发尽白。齿尽落。目昏耳聋。特一息未绝耳。君少于我六年。康强不衰。吾老多病。身后诸儿之托。专属于君。君又奄忽长逝。令我垂死。孤独无亲。泪尽眼枯。嘿嘿怨恨久不死。亦奈何。自入冬来。意緖忽忽不乐。若凄怆寂寞。有时自宽曰。此老人将死之感。自料居此世不久。然死生有常。至今思之。骨肉摧折。同气相感。先知如此。吾家无禄。高祖库令府君五十七。曾祖赞成府君五十六。王父典舰府君七十三。先府君六十六。伯仲诸父皆无命。不及四十。或三十。宁越五十。君六十八。吾今年七十五。白首悲哀于悒。后死良苦。人欲观居此世久。不死何心。前时父母无故。兄弟俱在。当年懽侍嬉戏。追思如一日。陨涕摧心。百感呜咽。君平生善恢谐。乐与人交权。今而已而。往事凄凉。寂寞无馀。君其有知耶。其无知耶。徒使未死者。恸结长终。

宜人李氏墓铭

编辑

嫂泗川李氏。龟岩李副提学桢之玄孙也。龟岩公当明宗,宣祖世君子。显用为弘文馆副提学。今万竹山下。有李先生祠。大父鲲变。父大一。皆进士。母顺兴安氏。永兴都护府使世禧之女。东京尹宗道之孙也。嫂早失父母。育于安氏。然李先生家训在子孙。习于心目。又外祖母李夫人教养有法。能不违典训。长则有贤行。十九。归许氏。吾弟懿。字仲徽。少有气槩。立然诺倾人好结交。既得佳配厚奉给。能致远客。仁祖十四年冬。有兵乱。士大夫奔窜岭海。吾举族来依嫂家。日用衣食百需。皆出嫂家。一毫无有彼此。漂泊经年。饥寒途路。一朝温饱自足。至于童稚仆隶。亦莫不忻然。恨其来之迟也。居十年。先妣殁。其奉养之道。送终之节。嫂无爱于发肤。而又其哭泣之哀。乡邑大感。不幸嫂积疾十年。既返葬之三年。不及禫。嫂殁。年四十九。嫂无子。取吾季弟舒之子翀为后。将死诀曰。吾无子死。先人坟墓在晋州。子孙已绝。乞葬于其侧。托所后儿因葬。已而。推其香火之寄。或不即绝。不忍违也。葬于坎谷其先人之次。铭曰。

呜呼孝且慈。殁而无天道之报。斯人之悼也。

许宁越墓记

编辑

季弟舒。字恭叔。姓许氏。孔岩之世也。吾兄弟三人。荷前人馀教。皆至领邑。吾以无似。得官最显。其惭。君少于我十七岁。少聪明嗜学。心信我如古人。一事非问不为。一物非问不取。一食非共食不饱。我惟不如古人。君之志行其可取者如此。而蔼然慈爱。闻善言见善行。必出涕。此天性也。吾甚善之。长而精敏多才。善草隶。人争得之。中年逢世故。我流落岭海。君从仕在京。经乱后。亲戚离散。日与客飮醉。久而成疾。已数十年。飮客皆亡。湖安,绫峯二公子。以断飮得全。麹糱醺人久。则脏腑内销。率多无病而死。每相对戒饬。君亦不以为过言。呜呼。同处时少。飮日常多。又成疾者难医。呜呼。衰老者存。而康强者亡。吾不以为命也。涟上有同宗国子生𫮃。善星厝推命。常谓余曰。自此十年后。出门蹇连。重戚凶。及吾斥守悉直。数月君死。继而有西门传讣。追思今已十年。年至老死。形影益孤。鬼神前知。见于数者如此。已死者茫然。徒使在世者。陨心长号。君始仕于仁祖十五年丁丑。历官康陵章陵参奉,济用监奉事直长,内资寺司仆寺掌乐院主簿造纸署别提义禁府都事司宪府监察。敦宁府判官宁越郡守。君生于万历四十年壬子三月十二日。殁于今上二年辛丑正月十一日。年五十。我三世祖左赞成讳磁。王父典舰别提讳橿。先考抱川县监讳乔。先妣罗州林氏。礼曹正郞讳悌之女。妻元宗别子绫昌大君佺之女。生四男二女。男羾,翀,䎁,䎘。翀。为其仲父后。䎁。从我读中庸,毛郑诗,古文尚书。吾心爱之。每与对卷。追思已化者。增于悒。二女婿。沈根,赵泰胤。

祭文

编辑

呜呼恸矣。人固有兄弟之懽。而自君髫龀之年。信我深。爱我甚。疾痛必于我。喜乐必于我。吾亦视君之疾痛喜乐。以为非我不言。自食嫂之乳。温兄之抱。以至分兄之食。读兄之书。嗜兄之所好。如一食一飮之微。亦思不共则不饱。今吾白首。君亦须发始苍苍白矣。悲乎衰落须臾。死别茫然。吾前冬。出陟州东海穷境。去京都七百里。衰老远别。常恨音闻苦迟。竟不相见而君死。岂谓衰白者存。而康强者亡也。恸哭推胸。不知天道者何也。初闻君死之夕。惊恸。欲绝。且哭且怨。如有警欬在耳。俄而君舍笑开户。举目则无见也。悲乎悲乎。精灵相感。不昧者如此耶。君天性慈良。每有仁爱之感。出涕涟如。今嫠妇孤儿。日夜啼号。闻者皆悲而君不知。兄衰老枯苦。抚榇长呼。而君不应。慈良者漠漠耶。长逝者茫茫耶。呜呼恸矣。永诀永诀。

尹生墓铭

编辑

尹生讳昇离。字云路。坡平望族。光庙相尹弼商之八世孙。今太常正珩之子也。生聪明雅洁。貌与心皆然。又能为应主司之文。娶吾女。从吾读古文。才益就。不幸早夭。二十八死。无子。惟一女在襁褓。吾不忍其秀而无禄。葬我丘墓之乡。恤其祭祀。呜呼。人生才名穷达厚薄寿夭。命也。其于归化者固无憾。而有顽钝者寿厚。而纯秀者短折。不知天道竟何如也。书诸石以哀之。其襁褓女既笄。为儒生李絿妻。

子妇李氏葬表

编辑

李氏。太宗别子孝宁大君𥙷之后。而宣祖癸未持平景㟳之曾孙也。十七。为吾次子𦑘之妻。生一女。二十三死。儿生五岁。其号泣不忍见。而每中夜泣之。问故。梦见其母。觉则亡矣。以故泣云。其母之姨母。类母。儿纵不言。恋恋不忍朝夕离。亦其情可怜。吾既妻死无家有年。而其外祖母前年死。儿所亲爱。言饥寒疾痛者无人。特其父如视母。父以儿故。益怜其母之早夭也。尝戏之曰。我死汝。当何依。儿不答但泣之良久。儿谓人曰。吾幼母亡。不知母爱。又内外祖母俱亡。吾命良苦。吾闻而出涕。书之以志其母之葬。呜呼。死者有知耶。儿聪明辩慧。皆令人怆怀。李氏。崇祯七年十一月廿七日生。至丙申九月八日死。葬涟川水梁北苏若洞。

殇童女殡表

编辑

殇童女者。阳川许穆和父季女也。生八岁死。崇祯间。父避乱岭南。生此儿于宜春。天姿淑而婉。凡嬉戏。无违怫父母意。能以志。常得父母懽心。亲戚皆称之。寓居涞原之明年。父适有千里行。入圻甸省坟墓。累月不得返。忽昼梦。儿憔悴立于侧。觉而大惊。忧其有疾。及返。儿得疟疾半月。卒以痘疫死。已一日矣。其病时。母号且祷。愿以身代。儿曰。母病。儿何恃而生。穷乡既无医药可救。自知必死。其心以为。父还当得药物可治。望其生日深。又冀生见其面。涕泣数日。迺死。父至。哭视棺敛。以须发内之棺中曰。幽明永隔此面目也。仍题其殡曰。呜呼。死者其昧昧乎。其不昧昧乎。徒使父母生而望思汝者茫然。崇祯十八年六月。

亡儿祖奠文

编辑

死生殊途。迁汝即远。将以来日庚申。葬汝于祖考兄姊之侧。使汝体魄。永有依归。

虞祭文

编辑

骨肉归土。魂气靡定。父母俱在。兄姊在傍。设此飮食。以享以安。魂其飨之。

卒哭文

编辑

礼制有节。丧事有卒。始用吉祭。飮食馨香。父母恋死如生。魂可即飨。

许氏先代墓文古事序

编辑

我诸父诸兄。皆不幸早世。先考亦不及稀年。我衰老后死。今过稀年已六岁。于先代古事。博采前古遗文,野史,旧家传说。作碑志十四篇。自李淑人以下至殇童女殡表十篇祭文附焉。傍亲之墓。自伯叔父母以至堂从诸侄殇而死者。又十三篇。先代外家遗事碑碣。自至德祠记至李氏节行传共十篇。昔我观雪公。尝与我言此事如此。今书成而感怀良多。增于悒。上之十一年白露节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