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反
作者:樊炳清
中华民国3年(1914年)12月1日
1914年12月1日
公布于东方杂志1914年11卷第6期
本作品收录于《东方杂志

  甚矣哉、天下事理。无往而不见其反也。其所谓反。非独紫之夺朱。郑之乱雅。足以荧人视听已也。有两得乎真。而适成其反者矣。又非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故甲之所谓真伪。异乎乙之所谓真伪也。有以一人之身。兼持两说。而不嫌其为矛盾者矣。又非独人之知力。后有胜于前。而见地因之以殊也。有两说幷时当前。而不能真彼伪此者矣。故虽谓理成于反。而永于反。亦无不可。苟举厥例以实之。将更仆而不能穷。今夫肆情歌咏。耽心麹糵。以闲适无为为高。以放逸不羁为达。此诗人之所叹羡也。而言修德者诋之。缮甲兵以固其圉。倡勇武以教其民。斯亦谋国之大经矣。而好生者訾兵革为不祥。或曰、宇宙事物。由简而繁。由野而文。则群治盖日进而无所曁者。或曰、不然。古今治乱兴衰。循环往复。昔人为之而既蹶者。后人再取而演之。语其变则纷。诘其实则一。是二说者。两无以难之也。或曰、文物日进。而贪伪残忍之风。于焉以滋。是以去古益远。民德益漓。或曰、不然。精神界之进化。后于物质界。今之物质文明。有非初民所能梦想者。他时民德之进程。亦当如是。前说谓古胜于今。后说谓今迈于古。两无以难之也。厌世者曰。人之有乐。生于偿欲。人智益拓。所欲益奢。其偿之也亦益不易。欲不易偿。痛苦转甚。是世界人生。终古沈沦于痛苦之域而已。乐天者曰。乐存于有所欲。而不存于偿欲。所知弥广。所欲弥宏。是正人生福祉所归也。世果有苦而无乐耶。抑有乐而无苦耶。吾恶乎决之。又有说者。以为凡民蠢蠢。囿于故说。染于时论。故恒辗转颠踬乎迷途。而永无所进。其有进也。必自尚自由重创作始。反其说者。则谓人之思想情感。靡不自其祖先及其左右。熏陶涵濡而来。故虽圣哲。不能有创。有所谓创。实亦以受而得之者。合而成之。果有创耶。抑无创耶。吾又恶乎决之。或曰、惟英雄能转移运会。古今事变虽蕃。不外数十英雄活跃之影。俗子纷纷。其傀儡也。或曰、英雄皆因人成事者。时势之未逮。虽有才智。莫得而成功。英雄造时势耶。时势造英雄耶。无以决之。则两存其说而已。或曰、拂众意而行。终不足以成事。或曰、智寡而愚众。是故徇时阿俗。智者之所弗为。顺众之为得耶。逆众之为得耶。无以决之。则亦两存其说而已。且不观夫任人者乎。或曰、少年诐于情。短于识。多言而寡效。不若老成之足与谋也。或曰、世故熟而暮气深。则有退婴。无进取。惟年富气锐者。乃可与肩大任耳。吾恶知老成之愈于少壮。抑少壮之愈于老成也。又不观夫言政者乎。或曰、衣食不足。礼义不兴。是故经国字民。拓利其先。或曰、以言利诏民者。民亦相罔利。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则又恶知为治者之宜先利而后义。抑先义而后利也。不但此也。反乎反者谓之壹。既有反。即有壹。是亦反矣。故有以有反为贵者。有以无反为贵者。有以有反为真者。有以无反为真者。以有反为贵者曰。惟反斯竞。惟竞斯进。是故学以辩而明。政以党而昌。国以敌而强。以无反为贵者曰。治成于壹。不壹则乱。是故民族之不壹。终于分崩。政权之不壹。卒于覆亡。或谓反有利。或谓反不利。是一反也。如前所云云。事理之相反而不害其为真者。如彼其众也。则谓真有反。真也。而反之者亦曰。至真无二。其有二也。其一必伪。惟夺其伪。而真乃见。谓真无反。亦真也。是又一反也。不但此也。两说相反而不能决。则中之说以起。曰、真理惟存乎中。畸于极者失之。反之者曰。两说各有所短者。必各有所长。一言中。则互杀其短。亦互没其长。故耑于中者无所得。或主中。或不主中。是又一反也。甚矣哉。天下事理。乃无往而不见其反也如此。顾何以有反。

  且夫真之为言。有绝对之真焉。有相待之真焉。谓方为方。谓圆为圆。谓白为白。谓黑为黑。此皆意尽于言。自非五官有恙者。无所事于辩焉。所谓绝对之真也。说事明理之言。则性质异是。人之假言以明理也。不独有言中之涵义。兼有言外之环象。而言虽明确。但能襮其中涵之义而已。外环之象。俟诸闻者之自察焉。谓能领悟人言者。亦谓闻者意中。能唤起其言外之象。适与言者意中所谓言外之象。彼此契合云尔。故犹是言也。而异其人则异其解者。以此故也。人恒有言。此理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以此故也。吾辈读书阅事。贵在涵养知力。而不以搜聚知识为能者。亦以此故。谓夫知力充者。意中乃能产出种种境象。以体察人言。以烛见无定之理也。其有理赜难晓。或自来无定论者。明非言语其物之不易解决。则亦以言外环象。或广漠而无垠。或糢糊而不显故也。说事明理之言。其性质如斯。故吾之闻人言而判其真不真也。非徒即其中涵之义判之。实兼以其外环之象判之。持是境象。以观其言。而见夫外环之象。与其中涵之义相适。则从而目之曰真。方是时、盖举一切不相融合之境象。姑尽除之。不以置诸心目也。若夫易境象以观。则有于彼见其真。于此见其不真者矣。有于前见其不真。于后见其真者矣。故有其言明明为真理。而浅人不解。强施抨击者。其人意中。不能适得言者意中之境象。而偏执不相适之境象以迎之也。有援名言为护符。适陷于谬妄者。泥夫真理之为有常。而取以施诸不相适之境象。斯则引律断狱失轻失重之类也。是故真生于适。适则真。不适则不真。故曰相待之真。谓夫言中之涵义。有待于言外之环象。而始成其为真者也。且夫真之生于适。与美善之生于适。奚以异。联数字以为句。人之所同也。而声色厚重异焉。合五官以为貌。人之所同也。而嫱施盐嫫殊焉。是美生于适也。杀人罪也。以接战而杀敌。则非罪。博施善也。以沽名而市惠。则非善。是善生于适也。真之与美善。一体而三相。知美与善之生于适。则又何疑乎真之不生于适也哉。惟真生于适。故往往甲乙两说。各适其适。则虽相反而不害其为真。明乎此。然后事理之纷纠矛盾以惑吾者。举可涣然释。譬如人有言曰。思以创为贵。此言其不可不如是也。曰思有受而无创。则言其自然如是也。曰群治无进。此以优劣之义言进。指进步也。曰群治有进。则不以优劣之义言进。指进化也。曰古胜于今。此第观于古所长今所短。而忘其反者也。曰今胜于古。则又第观于今所长古所短。而忘其反者也。其它相反之论。靡不类是。正如登高眺远。移步易形。所在不同。所见自异。所见既异。所言自殊。是故信某说之真。而亟疑其反焉者之妄。妄也。信某说之真。而遂谓其无往非真。亦妄也。(凡下一论断、苟表以完密之语、应曰、自某方面言之、则当如是、或曰从广义则如何、从狭义则如何、但如是言之、未免不便且不文、故槪从省、惟愚者不悟、遂由此而生误会耳、又人有恒言、此片面之真理、或部分之真理云云、然非谓部分真理而外、别有全体真理、与之对峙、亦非能摄部分真理于全体真理之下也、惟言外环象、广狭不同、有仅能应用于狭小之境象、始见为真理者、因谓之部分真理尔、其实此类真理、皆有待于一定之境象而始成立者也、)然则真理果无定乎。既无定矣。犹得谓之真理乎。是又不然。曰真生于适。则真若无定。若不止于一。然而真必生于适。不适则不真。是真之为真。又有定而无二者矣。然则天下事物之理。谓为有反可也。谓为无反亦可也。苟不然者。理有矛盾。而无统一。则人智已穷于用。又何真伪之足云哉。

  自析理言。则真伪之说也。自决事言。则又是非之说也。言乎是非。尤纷然其相反者矣。有以刚为是者。即有以柔为是者。有以革为是者。即有以因为是者。有以冒险为是者。即有以镇定为是者。有以锐进为是者。即有以渐进为是者。有以权专而能断为是者。即有以权分而能牵为是者。大抵可谓之是者。执其反以观。亦可谓之非。可谓之非者。执其反以观。亦可谓之是。故虽圣贤豪杰之所为。而恶之者。得援大义以相攻焉。虽乱臣贼子之所为。而私之者。得托善名以相袒焉。若是乎是非之无定也。惑之者不将曰。世无真是非。何为而不迳吾情遂吾行乎。呜呼、岂其然哉。岂其然哉。是非之生于适不适。犹诸真伪之生于适不适耳。何谓适不适。则以有利害为之准故。有利无害。斯谓之适。有害无利。斯谓之不适。然而天下之事。其仅有利无害。与仅有害无利者。盖罕也。智者权其利害之轻重缓急。以为是非。以大利而受小害者。谓之是。以小利而召大害者。谓之非。利在永久而害在一时者。谓之是。利不可必而害已先见者。谓之非。是故是非之为言。若无定而有定者也。若相反而实无反者也。事之利害。因时与地为转移。以无定之利害为是非之准。则是于彼者非于此。是于昔者非于今。诚哉其无定也。其相反也。然而是必生于适。不适则非。是是非果有定也。果无反也。

  嗟夫、天下事理之如彼其众也。真伪是非之相反而纷然以呈者。又如此其甚也。虽在智者。澄其虑以衡之。虚其心以究之。而真伪是非之不能决。与决之不当者。犹往往然焉。明白事理之称。所以似易实难也。若夫靡靡之夫。既浅其识。复卤莽其心思。又或怀自便之图。挟先入之见。朝闻甲说而奇之。心以为真。则谓理之真者。尽于甲矣。夕闻乙说而新之。心以为是。则谓事之是者。尽于乙矣。至有反乎甲乙之说。亦真亦是者。不遑察也。而似真实伪似是实非之言。偏易得群愚之附和。一旦衍成风气。转有执谬说为定论者。直至其伪已襮。其非已见。而向之附和者。终疑彼说为天经地义。不敢指斥。有明达者。进而诤之。而言者意中之言外境象。又群愚所莫能喩。则亦终始挟持其所奉为天经地义者。以自筑重墉而已矣。虽然、使仅托诸空言。犹可说也。寖假而见诸事。施诸政。则贻害滋大。甚有以是覆其身家。墟其邦国。而犹谬托正论。迷不之悟者。呜呼、吾见夫袭美名而贾实祸。古今往往一辙也。吾恫焉。是以有兹篇之作也。


这部作品在1930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31年逝世,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作者终身加80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国本地版权期限更长,但对外国外地作品应用较短期限规则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