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十五

目录 读史方舆纪要
◀上一卷 卷一百十五 云南三 临安府 澂江府 广西府 广南府 元江军民府 下一卷▶

临安府 编辑

临安府,东至广西府维摩州界二百五十里,南至安南国界三百三十里,西至元江府二百八十里,北至澂江府二百里,自府治至京师一万九百九十里。至布政司四百二十里。

禹贡》梁州徼外地,古句町国。句一作“钩”。颜师古曰:“读句挺。”汉武开西南夷,置句町县,属牂牁郡。《汉纪》:“始元五年益州夷叛,钩町侯母波击反者有功,立为句町王。河平二年与夜郎、漏卧相攻,牂牁太守陈立斩夜郎王兴,钩町、漏卧震恐受命。莽始建国初遣使南出隃徼外,历益州,改句町王为侯,勾町不服,因起兵为边患。莽天凤三年遣兵击句町,不克。”后汉仍属牂牁郡。蜀汉属兴古郡,晋以后因之。梁末废。唐为羁縻牁州地,属黔州都督府。天宝末没于南诏,置通海郡都督府。宋时大理改为通海节度,寻改秀山郡,又改为通海郡。其后蛮酋互相侵夺。或属鄯阐,或属阿僰。元宪宗六年内附,置阿僰部万户,至元八年改为南路,十三年改为临安路。治通海县北五里,以通海为附郭县。明朝洪武十六年改为临安江府。移治建水州。《通考》“临安诸夷居于西南境外者曰干泥蛮,巢居林处,其在旁郡者曰乌爨、梅鸡、獛溂、些袁等,皆凶悍,潜匿山谷,以剽虏为事”云。领州五、县五、长官司九。
府南邻交趾,北拱会城,为滇南之上阃,作边陲之保障。西南窃发、筹边者所当先加之意也。唐天宝初越嶲都督竹灵倩通安南,因开步头。九载遣鲜于仲通伐南诏,大军分道出南谿会同,而命安南军自步头路入是也。

建水州,附郭。唐时乌么蛮地,古称步头,亦曰巴甸。元和间蒙氏筑城名惠𠠝,汉语曰建水。段氏时为些么蛮苴𠠝所据。元初内附,置建水千户所,属阿僰万户。至元十三年改建水州,属临安路。今因之。编户八里。

曲江城,在府治北,临曲江。有二城,一筑于汉,一筑于蒙氏。元为建水州治,改筑土城。明初洪武二十年易以砖石,成化十六年复修城濬濠。今城周六里有奇。○段氏古城,在府城南五里泸江乡,今为无垢寺址。又城西二里莲花池亦有段氏古城遗迹。
贲古城,在府东南。汉县,属益州郡,后汉因之。蜀汉属兴古郡,晋因之。东晋时废。又胜休城,在府南。汉县,亦属益州郡。蜀汉属兴古郡,晋成帝时改属梁水郡。刘宋改曰胜休,齐因之。梁末废。

宝山,城西南二里。相传山产石宝,夜有火光。又里许为乐荣山,相传山泥有香,作饼炙之可食。又象山,在府南五里,以山形如象而名。

石岩山,在府东十五里。或谓之蒙山。山岩有洞,异龙湖、泸江诸水流入此洞,复流出入阿迷州界。志云:山峭壁千仞,其受水洞合五河之水汇为一泓,折而入。西阻华盖,连冈叠嶂,绵亘数百里,为郡城右臂。又《滇纪》云:“去蒙山五里有岩洞,亦谓之颜洞,以迁客颜闳所开而名。洞有三:曰云津洞,今名水云洞,门可容数百人,曲径萦纡,众水伏流其中,东会于盘江,游者架桥列炬而入;岩洞后曰南明洞,上有两窍,阳光射入,中多奇胜;曰万象洞,巉岩绝险,跻石蹬数十级,隐隐闻风雷声。亦曰钩町三洞。”
火焰山,府西北十里。土有硫黄气,履之灼足,著枯叶即焦,人卧其上,可去湿疾。又黑冲山,在府西北四十里。云树深黑,经年不霁。多瘴疠,人不敢往。又有石门,在府西北百里。箐口凿石为门,以通车马,下临曲江,险狭可守。
判丈山,府南五十里。高千馀仞。中有三峰耸峙。段思平外舅爨判者常居其上,因名。后以北拱学宫,改曰判文山。明嘉靖中又易为焕文山。○连云山,在府南二十里。山高耸,时有云气旋绕,因名。又有晴山,在府北二十里。一名北岭。山势嵯峨,林木葱蒨,与判丈对峙,为一郡主山。
泸江,在府南。源自石屏州异龙湖,东流径州境,入阿迷州南为乐蒙河,入于盘江。○曲江,在府东北九十里。源出澂江府新兴州,繇嶍峨县、石屏州会诸水流入境,又东入于盘江。夏秋水溢,洚洞可畏。
礼社江,在府西。源出大理府赵州之定西岭,流经楚雄府定边县合阳江之水为定边河,东南流经镇南州为马龙河,又南经𥔲嘉县而入新化州界谓之摩沙勒江,又历元江府东南入府西南境,经纳楼茶甸为渌丰江,历亏容甸为亏容江,过蒙自县为梨花江,又东南流入交趾界合于清水江。
建水,在府城南,广五亩。今堙塞过半。《元志》“建水城,每秋夏之间,溪水涨溢如海,夷谓海为惠,为大𠠝,故以惠𠠝名城”,盖即此水也。○白龙潭,在府西北二里,灌溉甚溥。亦曰白龙泉,有桥跨其上。又东北有甘泉,甚清冽,汲之不竭。又莲花池,在府西二十里。广二里,清彻如鉴,民引以溉田。
曲江驿,在府东北八十里。下临曲江,为往来津要。曲江巡司亦置于此。志云:府北九十里有曲江桥,府通判驻焉。
大关,府西北三十里,道出江川县,为往来襟要。
纳更山寨。在府东南百里。有土巡司。明嘉靖十二年议讨安南,安南酋莫登庸闻之,遣人行觇,至纳更山,为土舍所擒是也。

石屏州,府西七十里。北至澂江府新兴州界百二十里,西南至元江府界百十里。

古南蛮地,蛮曰旧欣。犹汉言林麓也。唐乌么蛮所居,筑城名末束。宋时阿僰蛮夺而据之,名石坪邑。志云:蛮辟地得石坪,方五里,聚为居邑,因名石坪。至元七年改邑为州,属临安路。明朝洪武十五年改曰石屏州。编户八里。
州环水为险,襟带南藩。
石屏城,今州治。故石坪邑,向无城垣,明嘉靖三十年始筑土城,寻圯。万历二十四年因旧城重筑,周三里有奇。
乾阳山,州北五里,高五百丈。上有石洞,林木郁葱。○菜玉山,在州东十五里。产石似玉。又州南二十五里,有锺秀山,产紫石,可为砚。山高三百馀丈,绵亘百馀里。其西北又有宝山,产石如圆珠。今州东有宝秀驿,兼置宝秀巡司,盖皆以山名。
曲江,在州东。自河西县流入府境,又东入州界。○落矣河,在州西八十里。阔三丈,源出元江府境,南流入亏容甸。今有落矣河桥。又五塘沟,在州南。有五温泉注其中,资以灌溉。
异龙湖。州治东。有九曲,周百五十里。中有三岛,其小岛曰孟继龙,有蛇虫,不可居,昔时蛮酋每窜罪人于此。中岛曰小末束,蛮居其上,筑城曰小末束城,今名穵断山。其大岛曰和龙,立城其上,汉名水城。元至顺初云南诸王秃坚等作乱,攻略郡县,石屏镇将朱宝以和龙岛有垒堑可保,引众据守。贼帅战舰来攻,宝拒却之。三岛四面皆巨浸,东流至府境为泸江。

阿迷州,在府东南百二十里。东至广西府弥勒州一百七十里,北至宁州一百三十里。

古蛮夷地,元初立阿宁万户府,至元初隶南路总管府,至德中隶临安路。明朝洪武十五年改立阿迷州,编户十二里。属临安府。土知州普姓。志云:阿宁古蛮名,今讹为阿迷。
阿迷城,今州治。旧无城,正统中始筑土城。嘉靖四年复展筑。万历四十五年始易砖石,周五里有奇。又阿迷守御城,在州东百二十里,地名虚卜桶,旧为獛溂贼所据,万历二年抚臣邹应龙荡平之,复置戍守于此。
杨广城,志云:州有杨广城,凡三所:一在州东南二里通安桥,宋皇祐初侬智高奔窜,狄青使其将杨文广追之,屯兵于此;一在州之市平铺;一在石头寨。
鸟兖山,州东十五里。一名东山,东山口巡司盖置于此。山之西为渌丰山,又西为蓬和山。三山相连,环抱州治。
买吾山,在州东南。明万历初抚臣邹应龙击逋贼于此,忽震雷,杀贼数人,因易名曰雷公山。有南洞,亦曰通灵洞。邹应龙《记》云:“阿迷州南有岩穴数处,旧为逋薮。即买吾诸山也。”○傍甸洞,在州东南百四十里,有声如风雷。又府西南二十五里集甸境有传声洞云。
交岗,在州南。其地东西绵亘,与交趾分界。明天启二年水西安邦彦作乱,霑益土酋亦应之,乌撒安效良复叛,引兵入霑益,抵交岗,犯安南长官司。竜古哨上官沙源击走之。竜读陇。志云:交岗旧属安南长官司,后为州界,交人亦置戍守于此。相近者又有地名南外,亦交趾分界处。
盘江,州北二十里。府境之水自澂江府新兴州经建水州界流至此,俱汇为一江,浩荡奔轶,乃十八寨夷人出没之限隔也。州与广西府弥勒州亦以此分界。又为南盘江之别源。
乐蒙河,在州东。其上源即泸江也。自建水州流入境,回折而东入于盘江。○火井,在州东北三十里。其水溢出于田。常有烟气,投以竹木则火燃,夜则有光。
合江口寨,在州东。宋皇祐初侬智高败遁,谋入大理。狄青遣将杨文广追之,至阿迷州合江口不及而返是也。或曰合江口即三江口,盘江与众水合流处。
多萸铺,在州南。《滇程记》:“自教化三部而北有舍苴河菁口,又北为教化河外,近州界有琐罗城,又北至歪头山,又北次多萸铺乃至州治,渡小盘江至彭堡,接弥勒州界,为北走会城之通道。”又《滇纪》云:“州有阿迷、矣马、罗台三驿。”
蛇花口。在州北,为州境之险。又州境有佴革竜山,势险恶,夷酋往往恃以为固。

宁州,府东北百八十里。北至澂江府一百五十里,南至阿迷州百三十里。

汉益州郡地,蜀汉为兴古郡地,梁为南宁州地。唐初析置西宁州,贞观八年改黎州。天宝末没于蛮,地名浪旷,夷语谓旱龙也。步雄部些么徒蛮据之,寻属爨部,又属宁部。元初置宁部万户,后改宁海府,至元十三年改宁州,属临安路。明亦曰宁州,编户七里。土知州普氏,嘉靖中改渌氏。属临安府。
州北接澂江,南翼郡城,为肘腋要地。
梁水城,今州治东。晋成帝分兴古郡置梁水郡,治梁水县,宋、齐因之,梁末废。《唐志》:“贞观中改西宁州为黎州,领梨水、绛二县是也。”后为蛮所据,元始置宁州于此。今州城明嘉靖十三年筑,周四里有奇。
西沙城,在州东,宁部蛮世居此。其裔孙西沙筑此城,因名西沙笼。元初其酋普提内附,置西沙万户,至元十三年立为西沙县,二十六年以县隶宁州,至治二年省。《通志》:“西沙笼在州之老寨后大菁内,酋语城为笼。西沙县故址则在州南二里仁善坊内。”○武侯城,在州东二里。相传武侯南征时筑。今谓之宁州古城。又宁海府故址,在州西五十里大雄寺傍。今亦名旧州。
万松山,州东九里。山麓盘回,峰顶峭立。上有松林,四时苍翠。又登楼山,在州东南二十里。高可千丈,袤八十里,登之则远近之景,举在目中。巅有池,方百步。又天平山在州西南。志云:自登楼山至天平山六十馀里,渡江道通纳楼茶甸。
木角甸山,在州东百三十里,地名备乐村。产芦甘石。旧封闭,明嘉靖中开局铸钱,取以入铜,自是复启。又东为阳暮山,夕阳倒景,金紫万状。中有龙洞,分上中下凡三,幽奇瑰异,不可穷究。○碧玉峰,在州北五十里。岩石磷磷,下瞰澂江府之抚仙湖,波光涵浸,如碧玉然。一名石钟岩,以有石如悬锺也。志云:州北有竹子山,道出云南府宜良县。
婆兮江,州东六十里。源自澂江府抚仙湖,流经州境,汇于婆兮甸,下流入盘江。○浣江,在州西南三里。水从州北晴龙潭流下,夹岸林树阴森,为行客饯别之所,经州南,又东南会于婆兮江。志云:州南有瓜水。浣江之水自北至,思永之水自西至,转而东南,丁矣冲之水与之俱会于茶部冲,形如瓜字,故名。思永河,在城南四里,即海眼。泉水甚清澈,热如沸汤。海口有池曰汤池。
高河泉,在州西南四里团山顶。外窿中洼,周二百馀步,涝不旱,雨不溢。又州东北十里有巅岩泉。两岸相对,下有谿涧,一泉自山巅下垂,如瀑布然。又通井,在州治南。水甚洁,虽旱不涸。
甸苴关。在州西北四十里。《滇纪》:“宁州有甸苴关,旧置巡司于此。”

通海县,府东北百五十里。东北至澂江府江川县百二十里。旧阿僰蛮居此,一名阿亦,又名尼部。蒙氏于此置通海郡,段氏时为秀山郡。元初立通海千户,隶鄯阐万户府。至元十三年改通海县,隶宁海府。二十七年隶临安路,后又改隶宁州。今因之。编户二里。

甸町废县,县东北五里。相传汉甸町县盖治此,后汉因之。蜀汉以后俱属兴古郡,梁大宝初始没于蛮。唐初为牂柯州地,蒙氏置通海郡于此。其后段氏改置秀山郡,蒙古置临安路,皆治焉。明初移临安府于建水州,因改置今县,而置守御通海前前千户、右右千户二所于此。《滇志》:“通海二所,洪武十五年与临安卫同置。创筑土城。二十四年易以砖石,周二里有奇。又有旧土城,在县东五里。相传大理段智兴时筑此以御诸蛮,今废址尚存。
秀山,在县南六十里。又名青山。列翠如屏,下瞰长河,即海子也。旧有启祥宫,大理段智祥时所建。山半又有判府泉,亦因爨判而名。王奎云:“逾滇以南,深渊绝壑,通海为最胜。环通海数十里,峻壑遥峰,秀山为最胜。秀山之奇曰浮屠者三,涌金为胜”云。○诸葛山,在县东南三里。相传武侯南征屯兵于此,因名。
通海湖,县北三里。源自河西县来,注于此,周八十里。似环而缺,一名杞麓湖,俗名海子。○新生泉,在县东十里,可溉田百亩。
宁海关。在县境。志云:县有宁海关。又青口铺,在县东南三十里。

河西县,府西北百八十里。东至澂江府江川县百九十里,北至澂江府新兴州百三十里。唐武德中于姚州南置西宗州,贞观中改曰宗州,河西县隶焉。天宝后没于蛮,地名休腊,本属步雄部,后阿爨蛮易渠夺而居之。元初内附,属阿僰万户。至元十三年始为河西州,隶临安路,二十六年改为县。明朝因之。编户四里。

古城,在县东北一里。相传唐宗州故城也。今废。
琉璃山,在县治北。元时土酋建城寨于其上,凡三层。其西为普应山。又有佛光山,在县西十里。○螺髻山,在县西五里。山峰尖峙,因名。又碌溪山,在县东北。山多石近磎,四围皆水,即碌磎河也。通海湖之源出于此。
曲江,在县东。自嶍峨县流经此,又东入石屏州界。○渌卑江,在县西五十里。一名沾夷江。源自新兴州,流经县境,东入于曲江。
碌磎河,在碌磎山下。自县北水磨村流入,周回八十里。中产鱼族,甚美。流经通海县为通海河。○东湖,在县东南二十里。延四百步,袤三百步。其北有西湖,延百步,植堤蓄水,资以溉田。又县北有三龙泉,县西南十里有九龙泉,延百步,皆有灌溉之利。
曲陀关,在县北三十里,蒙氏所置,亦曰万松营。元至元二十年立元帅府于此,为商旅辐辏之地。明初废于兵燹。旧有曲陀巡司,万历中裁。
龙马槽寨。县北五十里。相传尝有龙马现此,因名。昔为蛮酋恃险处。又鞑靼营,在县东南东湖旁,蒙古尝屯兵于此而名。

嶍峨县,府西北二百六十里。北至云南府昆阳州二百里,南至元江府界二百三十里。唐时有僰蛮嶍猊居此,名嶍峨部,后并于阿僰。元初置嶍峨千户,隶阿僰万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嶍峨州,二十六年降为县,隶临安路。后又改属宁州。明初改属府。土知县渌氏、主簿王氏。编户十五里。

筇洲废县,在县西北九十里。元初置县于此,属河西州,后废为筇洲乡。志云:旧嶍峨县治在今县东北二里嶍峨山之阳。又县有废城二:一在县西怕念乡,元时有百夫长居之;一在平甸乡,元末梁王备兵之所。
桂峰山,县南二里。高峰峭拔,上多桂树。其相连者为龙山。下有龙泉,四时不竭。又嶍峨山,在县东北二里。县北又有萃秀山,环拥县治。○五凤山,在县西南九十里。五山连峙,其势如飞。山麓有凤山洞。
三元洞,县西十五里。两山并峙,东西二门,高十馀丈。洞分三层,可容一二百人。又有筇洲洞,在县西百里。○邃岩,在县西二百二十里兴依乡,深邃广阔。旧有兴依乡巡司,岩在其南,万历中司废。
曲江,在县东。自澂江府新兴州流入境。又合流江,在县东南二里。一源自新化州流经县北为大河,一源自石屏州流经县南为小河,合流入于曲江。
丁癸江,在县西北二百五十里。源自三泊,流经丁癸村。其水深阔,居民刳大木为舟。下流入于曲江。
伽罗关。在县西,有巡司。又嶍猊寨,在县西北四十里。元时所建,基址尚存。一名唐嶍猊寨,旧置巡司,明万历中裁。又有褚市屯,在县东三十里。

蒙自县,府东南一百五十里。东至广西府故维摩州百五十里。本蛮地,以目则山而名,汉语讹为蒙自。南诏时以赵氏守此,至大理时为阿僰蛮所有。元初置蒙自千户所,隶阿僰万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县,隶临安路。今因之。编户十五里。

目则山,在县西三十里,即汉语讹为蒙自者也。其山横列二十馀峰,秀丽如画,百里外举目皆见。《元史》:“山有古城,白夷所筑,下临巴甸,故县盖治此。”
云龙山,在县东三十里,回环盘束几数十里。中有石室,可坐千人。又有石洞,足容百人,经行者夜宿其中。其馀危峰森束,林箐深广,岩壑幽胜,不可名状。又北为小云龙山,亦奇峭。○耳罗山,在县东北三十里。每风雨雷电自山峰中起,年必大丰,土人以为验。东有仙人洞,四面石壁悬注,如钟鼓然。
羡裒山,县东九十里。其上石笋森立,绝顶平广,有田千顷。中有三池,水草四时丰衍,宜牧放牛羊。
梨花江,在县东南。源自纳楼茶甸境,流入县界。其上源即礼社江也。又倘甸河,在县东南七里,流入梨花江。
长桥海,县东二十里。构木为梁,长十八馀丈,四面皆水。又二十里为矣波海,中多鱼虾海菜。志云:县西南二十里之水曰西溪,有二所,一出银矿,一出锡矿云。又有草湖,在县治南百里。
莲花滩,在县南。为入安南之道,即澜沧江下流,交趾洮江之上流也。明永乐初沐晟出蒙自莲花滩,进讨安南。嘉靖中莫登庸作乱,抚臣汪文盛以莲花滩当交、广水陆之冲,遣兵据其地,为诸来归人声援,登庸大惧,即此。《舆程记》:“由莲花滩达安南之东都,可四五日而至”云。
大窝关,在县西南,亦曰大窝子,有险可恃。又南曰打巫白箐,箐深道峻,下马攀援乃得前。又南至江浒地,名矣吝母,渡江为勒古薄地,入交趾界。《滇记》:“县有箐口关,旧置巡司。”
杨柳河关,在县西南,近王弄山长官司。山高箐密,深险可恃。志云:自关而南地名老寨,旁有白木、乐龙、老火等箐及奚乌石洞,皆险僻处也。
发果寨,在县东南。傍有五山,峻拔险固可恃。○八寨,在县南。《滇记》:“自老寨雾露结箐、洒哈诸地至八寨,又进至江底,其傍曰猛撒箐,渡江即交趾界。又有哑得白箐,自溪楮山南出之道也。渡江为交趾境内之阿别波哨。”《滇记》:“孟撒至交趾境内者兰州三十里。”
贺谜寨,在县东南。《滇记》:“县有溪楮山,去八寨二十馀里。又南至大江,地名安边。由县至底泥,又前渡三岔河,即至贺谜。其地有万山相接,正中地名慢老,左曰磨莫,右曰八洒,俱近安边。自慢老至江底皆崇山峻岭,旁有黄角榆诸处。江南为笼阴山箐,入交趾界。”
柏木芦寨。在县南。据山绝顶,四面悬崖峭壁,外建墩台以护水道。又南渡江入交趾界。《滇记》:“县南有雾露结箐,繇此抵柏木芦寨。又有薄喇寨,去交趾者兰州仅五里。”○鸡街寨,在县西北,道出府城,此为要口。

新平县,在府西北三百三十里。本嶍峨部地,元初为嶍峨千户地。至元中设平甸县,属嶍峨州。后改平甸乡,仍隶嶍峨县。明为丁苴白改夷所据,万历十九年夷酋普应春叛,讨平之,置新平县。有土城。编户二里。

镇元山,县南三十里。又南二十里曰金营山。○南峒山,在县南二百里。南峒巡司置于此。山有七十二洞,名胜不一。又倚楼山,在县西百里。崇岩峻石,若楼阁悬空。
平甸河。在县东十里,众流所汇。又东五十里有大罗河,水势汹涌。○洪本泉,在县治西。流灌郊郭,为利甚溥。又西里许有瑞木井,源出木下,味甘冽。

新化州,府西北五百三十里。南至元江军民府界二百七十里,西至者乐甸长官司界三百四十里,北至楚雄府南安州界四百三十里。

古蛮夷地,蛮名马龙、他郎二甸,阿僰诸部蛮居之。元初内附,立为二千户所,属宁州万户府。至元十三年以马龙等甸管民官并于他郎甸为马龙部千户所,属元江万户,二十五年属元江路。明初改为马龙他郎甸长官司,直隶云南布政司。弘治中改为新化州,万历十九年改属临安府。
州江山险要,控扼群蛮。
新化城,今州城。旧为长官司治,本无城垣,明嘉靖五年建土城,周五里。
迤陑山,在州治东。山势来自昆阳,连属不绝。又迤阻山,在州治西,与迤陑山对峙。○彻崇山,在州治北五十里,林木蓊郁,岩石峻险,延长一百五十里。路险,人迹罕至。下有温泉。又礲阁山,在州北百里。五峰耸峙,有泉下注于摩沙勒江。
马龙山,州西百里。旧名马笼,蛮酋结寨其上,因名马笼部。又北有陀崆山,陀崆山之北又有法龙山,皆蛮酋结寨处也。
摩沙勒江,在州东南八十里,即马龙江之异名也。自楚雄府𥔲嘉县流经此,又东南经元江府境为礼社江之上源。《元史》谓之鹿沧江,秋潦有瘴。志云:马龙诸山在江之右,迤阻诸山在江之左,群山夹江,其隘如峡云。元至元中平缅叛,结寨于马龙他郎甸之摩沙勒。明初洪武二十一年平缅土酋思伦发入寇,亦结寨于摩沙勒,沐英遣将击却之。既而复寇楚雄之定边县,英昼夜兼行,凡十五日抵贼营,悉平其党。今有摩沙勒巡司。
阿怒甸。在州东北,其相近有喇乌得箐,俱近新平县界,为两境之要地。

纳楼茶甸长官司,府西南一百八十里。蒙诏时为茶甸地。元置茶甸千户,隶阿宁万户。至元中分为二千户,后又改今名,属临安宣慰司。明初改为长官司。土官普姓。临安九司,司独在江内云。

通曲山,司西南八里。山下有泉两派,一流入渌丰县,一流入司东北五十里之仙人洞,亦谓之石洞。又松子山,在司南一里。山多产松子而名。○羚羊洞,在司北,中产矿炼银。其高耸处有羚羊,飞石层积,人不可到。又司东二十里有风洞。司东南六十里有鱼洞。志云:司旧有矿场三,曰中场,曰鹅黄,曰摩柯。今皆封闭。
渌莲渡,司南四十里。又司东南百里有乍甸渡。又司东百五十里有呵土渡。所谓纳楼三渡也。
倘甸。在司东,道通蒙自,为边境要地。明天启二年增设倘甸守备于此。

教化三部长官司,府东南三百五十里。唐时强现蛮居此,为强现、牙车等三部酋地,华语讹为教化。元为强现三部,隶临安宣慰司,后属强现四部。明初改为长官司,属今安府。土司张氏。

波些山,司西四十里。孤峰秀削,冠群山之上。
鲁部河,司西南三十里。源出礼社江,经司境,流入蒙自县之梨花江。
牛羊箐。在司南。有酋长守其地。志云:繇教化三部而南地名枯木箐,亦有酋长戍守。又南为斗嘴三关,险固可守。自三关而南即抵牛羊,与交趾接壤处也。
王弄山长官司,府东南二百五十里。元为王弄大小二部,明初改置长官司。土官阿氏,万历中沙氏世袭。
木底河箐。在司境。志云:司境又有梭罗洞、锁狸城洞、黑打洞、弄弄山箐,俱设险处也。

亏容甸长官司,在府西南百四十里。旧为铁容甸部,元至元中内附,隶元江路。司治亏弓村。其地上湿下热,多病瘴,常以安置罪人。明初改置长官司,隶今府。土司阿氏。

亏容江。司西五里。源自元江府流入境,至司东,经车人寨出宁远州。一云即礼社江之上流也。○槟榔渡,在州西北五里。又有茶渡,在司北四十里。

溪处甸长官司,在府西南一百五十里。旧为七溪之溪处甸部,其酋名贺殢,华讹为和泥。初本一部,后分为三溪,处甸其一也。元置军民副万户,隶云南行省,后属元江路。明初改长官司,隶今府。土司赵氏。志云:司治左作村。部夷有僰夷、倭泥二种。

溪处山。在司治西。奇峭延长,民居山上,中有溪涧。

思陀甸长官司,在府西南二百五十里。旧为官桂思陀部,管落恐、溪处二部,后分为三部。元置和泥路,隶云南行省,后属元江路。明初改为思陀甸长官司,隶今府。土司遮氏,后为李氏。

思陀山。在司治东。山顶平夷,有思陀寨遗址。

左能寨长官司,府西南二百三十里。本思陀甸寨,明初置长官司,隶今府。土官吴氏是也。

乐育甸。在司东。《滇记》:“自石屏州界坝罕渡江而南,至乐育是也。”○崇府寨,今司治。志云:高山连亘,崖谷之险,倍于他司。

落恐甸长官司,府西南二百里。旧名伴溪落恐部,属思陀甸。元置落恐军民万户,隶云南行省,后属元江路。明初改长官司,隶今府。

大寨。在司西南。《滇记》:“由石屏州坝罕甸出猛甸遂抵落恐大寨。又西近元江府境。自大寨而东北地名乃龙,出纳楼等司境。”

安南长官司。府东南百九十里。本阿僰蛮所居,旧名裒古,亦曰部袅踵甸,阿僰裔孙舍资居此,因名舍资部。元初置舍资千户,至元十三年以舍资地近交趾,为安南道防送军千户,隶临安路。明初改为长官司,正德六年省入蒙自县。天启二年复设,后又并入王弄长官司。

澂江府 编辑

澂江府,东南至广西府弥勒州二百五十里,南至临安府宁州一百五十里,西北至云南府晋宁州百里,北至云南府宜良县百十五里,自府治至至京师一万七百四十五里,至布政司百八十里。

禹贡》梁州南徼地。汉为益州郡之俞元县,蜀汉属建宁郡,晋因之。宋改属晋宁郡,齐因之。梁属南宁州,大宝初没于爨蛮。隋属昆州。唐为南宁、昆二州地。元史•志》:“唐牂州地也。”天宝末复没于蛮,号罗伽甸。初么些蛮居此,后为僰蛮所夺。上元中南诏取其地,改置河阳郡。大理时析蛮为三部:曰强宗,曰休制,曰步雄部。后居罗伽甸者号罗伽部,元取其地置罗伽万户府,至元三年改为中路,十六年升为澂江路。明朝洪武十五年改为澂江府。领州二、县三。
府北倚会城,南接临安,襟水负山,称为饶沃。介壤甸之中,厚藩翰之势,亦雄郡矣哉。

河阳县,附郭。汉俞元县地,晋、宋以后因之,梁末废。南诏置河阳郡于此。元初置罗伽千户所,至元中改河阳州,寻降为县。今因之。编户六里。

河阳城,即郡城也。志云:府城旧建于绣球山,弘治中迁于金莲山。正德中迁旸溥山麓,嘉靖中复迁金莲山南。隆庆四年与县同迁于舞凤山,环城为濠,引东西泉水会入濠中,复达于抚仙湖。今城周四里有奇。
西古城,在县治西。元时筑,遗址犹存。城西十里别有西街城,居民稠密。正德六年以寇警,守臣唐臣谕众民以其屋地所占及第户之高下分筑为城,周匝三里,为五门,与郡城相犄角。
舞凤山,今府治后。势自罗藏山之中支逶迤而来,如凤首览辉而下,左右两山并峙,如展翼然。明隆庆四年郡守徐可久迁治于山麓,旧志云:在府西北七里。又回龙山,在府治东南。一名象鼻岭。石骨低回,蜿蜒如入湖状。其脊分垅旋转,北望罗藏城郭,左顾若龙蟠然。又治西北有山曰龙爬山。○金莲山,在府治东五里。一名龟山。高圆平正,众山环拱。日光照耀,有若金莲。又旸溥山,亦在治东五里。上有诸葛营,为武侯驻兵之所。《一统志》:“府治北有玗扎山,一名无诈山,今名乌札。其麓有泉,流为玗扎溪,南入抚仙湖。又云龙山,《滇记》云:“在府东十里。一名订盟山,相传诸葛武侯誓蛮于此。”
罗藏山,府北十里。《后汉志》:“装山出铜。”后误为藏。又蛮语虎栅为罗藏,昔有虎自碧鸡渡滇池为民害,土人造栅取之,因名也。山高五千尺,上宽平,有龙湫,时兴云雾。元梁王结寨其上,亦名梁王山。明初梁王瓦尔密闻曲靖破,走入罗藏山是也。南有泉流为罗藏溪,入抚仙湖。北有泉流为锦溪,西有泉流为弥勒石溪,俱经阳宗县入于明湖。山之东又有菜花坪,以野菜蔓生而名,相传梁王宴游处。○阙摩山,在府北三里。多岩穴泉窦,其水流为北波沼。又府西有盘龙冈,石岩下双湫夹出,曰西峃,一云即西浦龙泉也。旧传水自地中接昆明池,双涌于西山之麓,流不百步,南折入于湖。今为闸堰之,蓄泄以时。
涌拔山,府西南三十里。孤高突秀,有玉笋之形,一名玉笋山,屹立于抚仙湖上。又八仙岩,在府西十五里,壤接荍甸。寇盗窃发,往往经此。昔有亭鄣戍卒,今废。
抚仙湖,城南十里。一名罗伽湖,一名清鱼戏月湖。周三百馀里,北纳诸溪流,南受星云湖,涵泓清彻,一碧万顷。中多石,尾闾东会于盘江。○龙泉溪,在府西十五里,乱石中流入于抚仙湖。
铁池河,府东二十里。源自曲靖府陆凉州,流经宜良县,至铁池铺入山峡,数十里会抚仙尾闾,又东入路南州谓之铁赤河。河外竹山五丛,林木深密,伏戎之莽,扼河可守,盖天堑也。
漱玉泉。志云:府东街有漱玉泉,出重珠山下,有漱玉桥。又庄镜泉,出碌碕山下,有庄镜桥,附郭田畴资其灌溉。又西街有立马闸,防龙泉溪之水;太平闸,防梁王冲之水。又有太平桥,在治西二里,跨罗藏溪。

江川县,府东南九十里。西南至临安府河西县百九十里。汉时名碌云异城,蛮名易笼。唐时南诏徙曲旺蛮居此,以白蛮守治之。大理以些么徒蛮子孙分管其地,名步雄部。元初置千户所,至元十三年改为江川州,二十年降为县,属澂江路。明属澂江府。今因之。县系土城。编户二里。

部椿城,县北二十里。昔蛮易昌所筑,元置双龙县于此,今为双龙乡。
龙凤山,县西三里,崇冈叠阜,为县镇山。下有温泉、冷泉,泉水四绕,合流而注于星云湖。又西里许有西山,峰峦起伏。又城东三里有东山。山顶浮圆唐天宝二年建。○海瀛山,在县东南。特起湖中,四壁如削,凭虚视下,竞秀争流。一名孤山。
蟠坤山,县南十五里。东临抚仙湖,西际星云湖。山顶石皆赭,童无草木。又屈颡颠山,在县北十五里。山半涌泉三派,西入滇海,东入抚仙湖,南为阿件溪,入星云湖,溉田甚博。志云:土人谓犬为屈,惜为颡,尝有猎是山而不获者,因名。
绿笼山,县西北十里。林木苍翠,下有泉流为六部溪,东南流入星云湖。○覆盆山,在府西南三十里。山皆螺甲,形若覆缶。
星云湖,在县治南,周八十馀里,东流五里繇海门入抚仙湖。
海门桥。县东南五里,临安要路也。星云湖水经其下,繇此入抚仙湖。

阳宗县,府东北四十里。北至云南府呈贡县界一百里。唐时么些蛮强宗居此,号强宗部。后讹为阳宗。元初置阳宗千户所,至元十三年改为县,属澂江府。今因之。县有土城及濠。今编户二里。

黑相城,在县治东。一名输纳笼城。又梁王屯,在城东南二里棋坪山。上有废垣,元梁王曾城其地。志云:明初征滇,伪梁王使其部酋屯于此,阴决沟引水以灌我军,有沙锅者侦以告,因绝其水,遂灭之。今亦名沙锅寨。
夹浦山,在县城西。弥勒石溪及冷水塘二水夹流其下,因名。又棋坪山,在县东南二里。顶若棋坪,上有梁王屯。《一统志》作“棋和山”。又化石祖山,在县西北七里。其南有泉,流为日角溪。一作“觉卜山”。
天马山,在炒甸南三十里。山形肖马,故名。两山并峙,峰峦起伏,茂林曲涧,蓊郁盘旋。陟其巅见宜良大池江,南望澂江抚仙湖,西连阳宗梁王屯,北睹汤池万佛寺。山麓流泉,环绕若带。《滇记》云:“山在县东三十里。”
明湖,在县北。一名夷休湖,一名阳宗湖。源出罗藏山,下流入盘江。周七十馀里,两岸陡绝,山水赤色,产鱼甚佳。○弥勒石溪,在县西。发源罗藏山,流经县治东北而入明湖。
大冲河。在县南五里,源出罗藏山北,诸水汇而为河,下流亦入于明湖。隆庆中堤决,县令文嘉谟复濬而深之。又日角溪,在县西北百里。出化石祖山,伏流至天生桥下,复出成溪,又东北入于明湖。志云:县西有锦溪,亦汇于日角溪。

新兴州,府西一百二十里。南至临安府石屏州百二十里,北至云南府昆阳州一百里。

古滇国地,晋新兴、弄栋二县地,后因之。梁末土人爨瓒居此,分为西爨地。唐贞观中置求州,属戎州都督府。天宝末没于南诏。蒙氏置温富州,段氏时么些徒蛮分据其地。元初置部旁、普舍二千户所,至元十三年改置新兴州,隶澂江路。今因之。编户二里。
州山川环列,居然奧区。
休纳城,今州治。志云:昔有强宗部蛮之裔,长曰部旁,次曰普舍。部旁据普具龙城,亦名休制部。元初立部旁千户所。至元七年改为休纳县,十三年置州于此,寻省县入州。明正德间始筑土城,万历六年改筑砖城,周三里有奇。○白城,在州西北。昔部旁、普舍二城之西有此城,汉人所筑,二酋屡争之,莫能定。又州治西南有渌匡城,州治南有昌人城,相传汉时所筑。
普舍城,州北二十五里。强宗部蛮之裔普舍者居普札龙城,元初置普舍千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县。明初省入州。○研和城,在州南三十里。昔么些徒蛮部雄居此,元初其孙龙锸者内附,立百户,至元十三年改为研和县,明初省入州。又畔龙城,在州西十里。元至元中置县,后省入研和。志云:研和县有王乞城,汉筑。又州西有中古城,州北有黑村、马桥二城,俱元置。志云:有大营城,去州十馀里。
奇梨山,在州治西。林木茂蔚,下有泉流为奇梨溪,下流入大溪。○罗么山,在州东北二十里。今名石崖山。下有白龙泉,流为罗么溪,溪凡九曲入于大溪。又灵照山,在府东十里。山高峻,日出则光先照,因名。
博螺山,在州东南。《滇记》:“自州境出博螺、龙马诸山,道宁州入蒙自县界。”
大棋山,在州西北十五里,元末蛮酋据险设寨于此。又蒙习山,在州西北七十里。一名适饥山,山顶与晋宁州分界。○关索山,在州西。道险引绳而渡,谓之关索,驻驿处。
大溪,州西北五里。源出州北之夹雄山,自东北流绕于州之西南,过罗么、奇梨二溪,出临安府之嶍峨县入于曲江。○九龙池,在州西北二十里。池聚九泉,分灌赤壤。志云:州北十里有莲花池,下流入于大溪。
萝木箐河,在州北。自晋宁州流入境,又西南流入临安府嶍峨县界。又密罗河,在府西。源出密罗村,亦西南流入嶍峨县。
铁炉关。州北三十馀里,为北出昆明之要路。向有巡司戍守。志云:州东有棠梨坡砦,自州至江川县此为次舍处。

路南州,府东百三十里。东北至曲靖府罗平州百二十里,南至广西府弥勒州二百二十里,北至曲靖府陆凉州二百三十里。

古滇国地,蜀汉为建宁郡地。唐为昆州地,夷名路甸。天宝末为黑爨蛮落蒙所据,号落蒙部。元初置落蒙万户府,至元十三年改为路南州,《元志》:“至元七年并落蒙、罗伽、末迷三万户为中路。十三年分中路为二路,改罗伽为澂江路,落蒙为路南州。”属澂江路。明初因之。编户三里。
州旁控蛮甸,雄峙东陲。
撒吕城,州东北一里。志云:州旧城也,即黑爨蛮之裔落蒙所筑,因有落蒙部之名。后废。明弘治中始筑土城,隆庆六年重筑,万历四十八年复修治。周二里有奇。
邑市废县,州东北八十里。旧有邑市、弥沙等城,落蒙子孙分据之。元至元十三年即邑市、弥歪二城立邑市县,弥沙等五城立弥沙县。二十四年并弥沙县入邑市,隶路南州。明初因之,弘治四年邑市县省入州。志云:弥沙城在州东南,相近又有河头城,俱汉时筑。
达子城,州东三十里。夷语为底伯卢。其城起自曲靖,底于广西,绵延三百里,昔蛮酋弟兄筑此分界。
竹子山,在州南五十里。山高千仞,周百里。旧为贼巢,明弘治中方伯陈金平之。环向有蜡蠋、香炉诸峰。○遮日山,在州东南十五里。峰峦峻拔,阳辉掩映。一名些亦山。又札龙山在州东八十里。峰峦高耸,下有小石可炼为铜。志云:州治旁有鹿母山,治南半里又有紫玉山。
照镜山,州西北二里。山前有池,如镜倒影其中。又休柔山,在州东北十五里。今名九盘。下有流泉曰休柔溪,南流入于盘江。○羊鼻山,在邑市废县东北十五里,以形似名。顶有泉,引以灌溉。又木龙山,在邑市废县东南十五里,高可五百馀仞。志云:州北三十里有关索岭,高三十馀丈,险峻难度,若关隘然。
巴盘江,在州西。源自曲靖府陆凉州,流经云南府宜良县入府境,过邑市废县,至州西南合铁赤河,东南流入广西府界。
铁赤河,州西四十里。自府境流入,过瓦渡、双龙溪至州西南,又过兴宁溪,下流入于盘江。○兴宁溪,在州东二里,绕州治,西南流入于铁赤河。
天生桥。有二:一在州北五十里,一在州东北十二里。皆石梁可渡,不假人力,因名。又州境有革泥巡司及和摩驿。

广西府 编辑

广西府,东至广南府四百八十里,南至临安府阿迷州二百二十里,西至临安府宁州二百四十里,东北至曲靖府罗平州二百十里,西北至澂江府路南州二百五十里,自府治至至京师一万九百六十五里,至省城三百十里。

禹贡》梁州南徼,汉为牂牁郡地。蜀汉属兴古郡,晋、宋因之。隋属牂州。唐时东爨、乌蛮弥鹿等所居,后师宗、弥勒二部强盛,历蒙氏、段氏皆不能制。元初内附,隶落蒙万户府,至元十二年立广西路。明初改为广西府。土知府旧昂姓,今为土照磨。属夷有黑爨、僰夷、土僚、沙蛮、猡猡五种杂居。《筑城记》:“广西东临水下沙夷,西近龟山寇巢,南连路南州,北接陆凉旧越州,土舍、夷猡四面杂处,而沙夷尤称犷悍。旧为矣邦、生纳下村,土官掌之,成化十四年以后属于流官。”领州三。
府东瞰粤西,南控交趾,山谷幽阻,民夷富强。志曰:诸山为屏,八甸为堑,弹压乌沙、土僚诸蛮,是郡之大势也。
广西城,府治旧在矣邦、生纳二村,无城,成化中始筑土城,寻圯,隆庆五年易以砖石。周三里有奇。
发果山,在府治北。培𪣻相接,环于府治。城中有山曰锺秀,城南二里曰翠屏山,皆与府治相环带。
阿庐山,在府西三里。山延亘四十馀里,南连弥勒,北跨师宗,有山洞深邃莫穷,洞中流泉入于西溪。山下诸蛮旧曰阿庐部。又有吉输山,在府东南五里。○临光山,在府西十里,与阿庐山相接。
巴盘江,在府西北百里。一名潘江,亦作半江。自澂江府流入,又东至师宗州界而入曲靖府罗平州境。又有盘江,在府西五十里。自临安府阿迷州流经弥勒州界,复东北流经府西,至师宗州而会于巴盘江。
西溪,在城西。志云:师宗州诸水多伏流于地,至阿庐山洞始出而为溪,流经府城西,环抱城南,与东溪合,下流入于矣邦池。
矣邦池。在府西南。一名龙甸海,亦谓之干海,周三十馀里,半跨弥勒之界。有二源,一出阿庐山麓石窍,一出弥勒州吉双乡。南流入盘江。中有小山。明弘治十二年李韶言:“府南有干海,后有平壤一带,有水利,可开屯田。”是也。

师宗州,在府北八十里。北至曲靖府罗平州一百二十里,西至澂江府路南州一百二十里。

古蛮夷地,地名匿弄甸,爨蛮师宗者据之,号师宗部。《一统志》:“宋时爨蛮居宕浪甸,其后师宗居匿弄甸。元初隶落蒙万户府,至元十二年置师宗千户总把,领阿宁、豆勿、阿庐、豆吴四千户,属广西路。二十七年改为师宗州。今因之,编户六里。属广西府。
州山高水深,称为雄险。
师宗城,今州治。志云:元置师宗千户总把,治于州东南槟榔洞,后徙今治。旧有土城,万历二十八年修筑,四十年复展拓之。城周三里有奇。
恩容山,州北五里,三峰峭拔。○锁北门山,在州北十二里。二峰高耸,经行其间,如门扃然。志云:州西南七十里有龟山,极高峻。去府城亦七十里,为夷猡之薮。万历四十八年筑土城于此,周一里有奇,谓之督捕城。府通判驻守其地。
英武山,州东八十里。峰峦峭拔,高可千仞,洪武中设英武驿于其下。山饶盗贼及虎,行人稀阔,驿遂废。○绿德山,在州东百二十里。孤峰秀削,一名六德山。有六德废驿址。在山下地名阿反村,多暴官。
马者笼山,州东二百四十里。山高峻。又州东二百里有高耒山,高三百仞。志云:高耒山西南三十里即马者笼山。
巴盘江,在州西北五十里。自府境流至此,又东北入曲靖府罗平州界。又州西二十馀里有盘江,亦自府境流入,而合于巴盘江。志云:州近治有大河口,盖盘江经此,回曲而为大河也。
槟榔驿。在州东南五十里,今为槟榔洞村。又东为英武驿,又东为六德驿。三驿俱洪武初设,寻废。

弥勒州,府西九十里。西南至临安府阿迷州百七十里,西北至澂江府二百五十里。

古蛮夷地,本名郭甸、巴甸部笼之地,些莫徒蛮之裔弥勒者据此,因名弥勒部。元初隶落蒙万户府,至元十二年以本部为千户总把,领吉输、裒恶、部笼、阿欲四千户,属广西路。二十七年改置弥勒州。明朝因之。编户十六里。
州襟带山川,控扼蛮僰。
弥勒城,今州治。旧为甸村,元置千户所于此,明弘治十一年始筑土城,周四里。
卜龙山,州南五里。旧部笼部千户所置于此。叠嶂重峦,环绕州治。又阿欲山,在州西十里,旧阿欲部千户所治也。冈峦重叠,下有温泉。其山绵亘七十馀里,东接北倾山。○北倾山,在州北三十里阿欲乡。中高五十馀仞,西连阿欲、构甸二山。
盘江山,州东南百里。有东西两山相峙,盘江流其中,东抵师宗州,南抵阿迷州。中有石窍,深广丈馀,浊水涌出,注于盘江。
盘江,在州东南。自临安府阿迷州流入境,又东北入府界。○八甸溪,在州治北。其源有三:一出旧村,一出阿欲山,一出北倾山,至州治东而合流,南入盘江。或谓之巴甸江。治前有桥曰玉津桥,跨溪上,长五丈,阔七尺。
十八寨。在州西南。有十八寨山,山箐连属,其中夷种最繁,盖盗薮也。寨东五里有白马河。○新哨,在州西南。自阿迷州之彭堡达于新哨乃至州治。又北出板桥,接云南府宜良县界。

维摩州,府东南二百六十里。东北至广南府百七十里,西至临安府蒙自县百五十里,南至安南界一百七十里。

古蛮夷地。元始立维摩千户,隶阿迷万户。至元中以维摩为千户总把,领维摩、屈中二千户,隶广西路,后改为维摩州。明初因之。土知州旧资姓,今李姓。编户九里。
州南瞰交趾,险阻之区也。
维摩城,今州治。元初为维摩千户所,后建为州。明朝洪武初设流官,筑土城于今州西北。宣德以后交趾背叛,土司寝强,旧治遂废,因徙今地。万历二十年始筑土城,周二里有奇。志云:州西南有法土竜城。竜读陇。其城险固,城后有高山壁立,后有石城甚险峻,凭高临下,城中每恃为声援。又西地名江那,亦据险处也。
丘北城,在州西。又东至旧维摩城有箐口,甚险隘。志云:州西又有三乡城,万历二十二年筑,周一里有奇。
曲部山,在州治西。中峰高耸,下有泉流为溪,经州南数里入于石窦。今山下有曲部驿。○万年龙山,在州东北百里。有泉成溪,流入广南府界。又有宝宁山,下亦有泉,流入于宝宁溪。
小维摩山,在州东北八十里,高可千仞。又有大维摩山,在州东南二百里,高出众山之上,昔时土官皆世居此。○阿母山,在州东南九十里,高千馀仞。下有阿母驿。又东七十里为维摩驿。又折角山,在州东南百五十里。下有泉,流为折角溪。○龙定山,在州东南三百馀里,有五峰屹立。
宝宁溪。在州东北百二十里。出宝宁山,南流合万年龙溪及折角溪之水,流入广南府界,汇于右江。

广南府 编辑

广南府,东至广西泗城州三百二十里,西南至广西府维摩州百七十里,南至古器野界六十里,北至曲靖府罗平州界四百里,自府治至京师一万一千四百三十里,至布政司七百九十里。

古蛮夷地。宋时名特磨道,侬智高之裔居之。至和二年,广西经制使余靖遣邕州司户参军石鉴入特磨道,生获侬智高母,即此。元至元中立广南西道宣抚司,领路城等五州。后来安路夺其路城、上林、罗佐三州,惟领安宁州、富州。明初改置广南府,编户六里,土同知侬姓。领州一。
府山崖高峻,道路崎岖,控临边陲,有金汤之固。志云:广南古无郡邑,西洋江限其南,牌头山为之镇,崇崖巨壑,峻阪深林之区也。
广南城,志云:今府治在平关坡上。洪武十九年树木为栅,周四里有奇,设西南二门,栅下有濠。
牌头山,府西北五里。峰峦起伏,其右小山连峙如盾,土人筑砦居之。○莲花山,在府东北二十里。五峰连耸,诸小峰参差旁峙,形如莲花。
西洋江。府南八十里。源出府东南境之板郎山、速部山、木王山,三流相合,东南入于广西田州府之左江。

富州,府东二百里,东至广西安隆长官司界一百里。

本蛮夷地,元至元中置富州。今因之。土知州沈姓。州无城。编户二里。
州山谷峻阻,控御群蛮。
废安宁州,在州西南。元置,明初省。又罗佐废州,一云在州东北百里。亦元置,明初废。
祛丕山,在州治西。形如狻猊,昔土人结屋避兵其上。今呼狮头寨。
玉泉山,州西北七十里。山顶有泉,飞流如素练。下有石池,清碧洄旋,溢流于西洋江。○者鹞山,在州东南九十里。高二百仞,怪石槎岈,夷酋之壑穴也。又西宁山,在州东北百十里,岩洞深邃,蛮潜匿其中,不可究诘。
楠木溪。州东三十里。源出州境之花架山,其水常温。又南汪溪,在州治西。源出州西北之麻卯山暨僻令山,流至州南合楠木溪,东行至石洞伏流,十五里复出,下流入于右江。

元江军民府 编辑

元江军民府,东至临安府石屏州界一百十里,南至临安府思陀甸长官司界二百十里,西至思论设者癸寨界三百里,北至新化州界二百里,自府治至至京师一万一千二百八十五里,至布政司七百九十里。

古西南夷地,蛮名惠龙甸,又名因远部。蒙氏时属银生节度,徙白蛮苏、张、周、段等十姓蛮戍之,又开威远等处置威远睑,睑读简,制若中国之州。或曰与赕同,读淡。后仿此。后和泥蛮侵据其地。宋时侬智高之党窜于此,和泥开罗槃甸居之,后为些么徒蛮阿僰诸部所有。元初内附,后复叛,筑城以拒命。至元十三年遥立元江万户府以羁縻之,二十五年讨平其地,复于威远置元江路。《元志》:“割罗槃、马笼、步日、思么、罗丑、罗陀、步腾、步竭、台威、台阳、设栖、尼陀十二部于威远立元江路。”明初改为元江府,永乐初改元江军民府。领长官司一。土知府那姓。嘉靖三十年土舍那鉴作乱,寻讨平之,革其官,以临安卫署之。寻复故。
府屹峙南陲,制临交趾,山川环屏,道路四通。
因远罗必甸长官司,附郭。本名罗槃甸,元属元江路,明初置长官司。编户八里。
步日城,在府西。蒙氏立此甸,徙白蛮镇之,名步日睑,元为步日部,明初废。志云:今府城,元大德中筑,三面濒河,延袤九里。
玉台山,在府城东。旧名罗槃山,凡二十五峰。悬崖绝壁,险厄难登,苍翠如玉,望之若台。又有天马山,在府治旁,秀如华峰,相对峙学宫前。○自乐山,在府东北十里。状如中原之崆峒,今名栖霞山。志云:山与蒙乐山同脉,故名。
路通山,府东二十五里。旧名马笼山。北瞰礼社江,高峰千仞,蔽亏日月,一线羊肠,通临安路。○嵯峨山,在城西南二十里。中峰嵯峨,状如卓旗,飞舞翔动。又宝山,在府西二十里。圆如螺髻,尖若插簪。俗传昔有蛮藏宝山麓,因名。
因远山,府西四十里。有因远驿,为往来必经之地。泉出岩中,流为仲夷溪,分溉田亩。东流入礼社江。志云:府北有奇山,旧曰龙瓜山,有涵春泉、仙人洞,奇诡万状。又有九龙山,在府西北三百里。产矿,名鱼凫场。
礼社江,一名元江。自新化州流入境,绕府城东南而入临安府境。○崀峨河,在城西四十里阿南村,有混龙桥跨其上,下流入礼社江。
阇力白衣甸。或云在府南境。元至元二十七年云南阇力白衣甸酋长凡十一甸内附,盖皆在府境云。○鱼复寨,在府西,近镇沅府界。明嘉靖三十年镇沅知府刁仁攻那鉴,克鱼复寨是也。

者乐甸长官司。东至新化州界三百四十里,西至镇沅府界二百里,南至钮兀长官司界三百二十里,北至景东府界一百里,自司治至京师一万一千六百四十五里,至布政司一千一百七十里。

古蛮夷地。南诏蒙氏属马龙、他郎二甸,地名猛摩,夷名者岛。后为阿僰诸部所据。元时内附,属他郎甸管民官,隶元江路。洪武末分置者乐甸长官司,土司刁姓。直隶布政司。
司据山附水,称险僻之地。
者岛山,在司治北。岛,讹为乐,司因曰者乐。山高耸,可以望远,为北面之障。
蒙乐山,司西北二百里。一名无量山,巍然高峻,穷日之力方陟其巅。有毒泉,人畜饮之即死。山与景东府接界。今详见景东府。
景来河。在司东。自景东府流经司境,下入马龙江。以自景东府来,因名。
 上一卷 ↑返回顶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