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农候杂占
卷一
卷二

农候杂占卷一

 福州梁章钜撰  男恭辰校刊

正月占 编辑

元旦,值甲,谷贱,人疫。值乙,谷贵,民病。值丙,四月旱。值丁,丝绵贵。值戊,米、麦、鱼、盐贵。值己,米贵,蚕伤,多风雨。值庚,田熟,民病,金铁贵。值辛,禾平,麦、麻贵。值壬,绢、布、豆贵,米、麦平。值癸,主禾伤,人民厄。 见《月令广义》

难拜年,易种田。 《田家五行》云:“元旦雨雪,吉。”引谚云云。

岁朝东北,五禾大熟。 《群芳谱》东北风主大熟。引谚云云。

元旦清晨,风自东南来,岁大稔。东风次之,东北又次之,西则歉。西北有红黄云则稔,白黑则歉。 见《苏州府志》

岁旦西北风,大水妨农功。 《田家五行》云:“壬癸亥子之方,谓之水门,其方风来,主大水。”引谚云云。

正旦决八风。风从南来,大旱。西南,小旱。西方,有兵。西北,豆成。北方,中岁。东北,上岁。东方,大水。东南,疾疫。 见汉《天文志》

元日,甲寅,谷、畜贵。丙寅,油、盐贵。戊寅、壬寅,谷先贵,后贱。庚寅,谷、畜贵。如上旬内先得丙寅,雨少,夏至雨多。戊寅,秋雨多。壬寅,冬雨多。 同上。按《开元占经》云:正月一日得寅,谷贵,尽十二日以占十二月。

元日,甲申,五谷有收。丙申,谷损,虫食菜。戊申,六畜灾。壬申,涝。 同上。

元日,乙卯,荆、楚米贵。丁卯,周、秦米贵。辛卯,韩、魏米贵。癸卯,宋、鲁米贵。 同上。

一日鸡,晴,主人安国泰。二日犬,晴,主大熟。三日猪,晴,主君安。四日羊,晴,主春暖,臣顺。五日马,晴明,四望无怨气。六日牛,晴明,日月光明,大熟。七日人,晴明,民安,君臣和。八日谷,夜晴,五谷熟。所值之日晴暖,则安泰蕃息。 此通行占书。按《开元占经》引《京房占》亦略同。又,九日,主蚕。

江南民言,正旦晴,万物皆不成。元丰四年正旦,九江郡天无片云,风日明快,是年果旱。 见《玉芝堂谈荟》引《谈苑》。按通行谚有云:元旦黑,农事吉。《谈苑》引《便民书》亦云:元日晴和,无日色,主有年。其说屡验,今人但知元旦要晴明,实未确也。

一日值雨,人食百草。 见农占

一日晴,一年丰;一日雨,一年歉。 同上。今人谓元日宜晴,亦有所本。

元旦有雷,主禾、麦皆吉。 见《田家五行》

上旬得辛,一日旱;二日小收;三、四日主水,麦半收;五、六日主小旱,七分收;七日、八日主岁稔。一云:八日得辛,主春旱,不收。又占书云:一日得辛,麦收十分;二日,禾、蚕收;三日、四日,田蚕全收;五日、六日,麻、粟、麦、蚕平收。七日、八日,宜早禾麻麦粟少收,丝贵。 见《月令广义》,两说微有不同。

上旬,三日得甲,为上岁,四日为中岁,五日为下岁。又《资生书》云:月内有甲寅,主米贱。 同上。

上旬,一日得卯,主十分收。二日,低田半收。三日、四日大水。五日、六日,半收。七日、八日,主春涝,秋收。 同上。

上旬,一日得辰,雨多。二日,风多,先旱,低田全收,七月,雨多,麻、豆全收。三日,雨晴匀。四日,七分收。五日、六日,丰稔。七日,水损田,荞麦收。八日,先旱后涝。九日,大麦收,主仲夏水灾。十日,旱禾半收。十一日,主冬大雪,五谷不收。十二日,主大雪,五谷收。 同上。

上旬,一日、二日得酉,岁丰。三日、四日,民安。五日至十日,中岁,民不安。十一、十二日,大熟。一日乙酉,荆、楚吉。丁酉,周、秦吉。辛酉,韩、魏吉。癸酉,齐、鲁吉。己酉,燕、赵吉。 同上。

甲子丰年丙子旱,戊子蝗虫庚子乱,惟有壬子水滔滔,只在正月上旬看。 见《周益公日记》 按《田家五行》云:十日无子,人死一半。

田木命。 《研北杂志》云:世谓正月三日为田本命,又为田生日。浙西人谓之夏正三,言夏正之三日也,俗以是日称水,以重为上有年,极验。 见《无颜录》

年八风,括到三月终。 此扬州谚,谓正月初八也。

十二日为花朝,晴则百果实,夜尤宜晴。雨则四十日夜雨,久阴。 见《田家五行》 按,今人但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而不知正月十二日亦为花朝也。

上元日晴,春雨少。谚云:上元无雨多春旱,清明无雨少黄梅。 见《台笠须知》

立春日贮水,谓之神水,酿酒不坏。 见《四时纂要》

立春日雨,伤五禾。 见《师旷占》

上旬,甲、乙日雨,主春雨多。丙、丁、戊、己日雨,主夏雨多。庚、辛日雨,主秋雨多。壬、癸日雨,主冬雨多。 见《月令广义》

正月内,有三子,则叶少蚕多;无三子,则叶多蚕少。有三卯,则旱豆有收;无则少收。有三亥,主大水。 见《谈荟》引《周益公日记》

百年难遇岁朝春。 见《岁时通考》“凡元日立春,主民大安。”引谚云云。 按《藜床沈馀》“崇祯元年元旦立春,适值改元,天道更始,人事聿新,圣作物睹其以不言示欤。”又按,《三冈识略》则言节气相值之难,非以为瑞也。

正月有甲子,籴初贵后贱。 见《开元占经》引《神农占》

熟不熟,但看年头三个六。 此通行谚,谓正月初六、十六、二十六三日晴明,则主丰熟也。

正月逢三亥,湖田变成海。 《浩然斋视听钞》引吴谚云,谓水之大也。 按,道光壬辰正月,初六己亥,十八辛亥,三十癸亥,是岁大涝。癸巳正月亦有三亥,然一亥在立春前,是岁无水灾。

正月日食,人疫,夏旱。月食,粟贵,盗多。 见《月令广义》

上元,一夕晴,麻小熟。两夕晴,麻中熟。三夕晴,麻大熟。 见《谈苑》禅师惠南云绝有验。

上元雾,主水。 见《台笠须知》

上元雨灌,百物减半。 见《乐清县志》

风吹上元灯,雨打寒夕坟。 见《纪历撮要》

正月十六日东南风,为入门风,主大熟。 见《田家五行》

正月十六日,古谓之磨耗日。唐张说耗日饮诗云:磨耗传兹日,纵横道未宜,但今不忌醉,翻是乐无为。 见《田家五行》谓此日以不事事为宜,如今社日谓之耗日,官司不开仓库也。

正月十六谓之落灯夜,晴,主高低皆熟。西北风,主旱。 见《陶朱公书》

秋收日。 《月令广义》云:正月二十日为秋收日,晴,主秋成,百果蕃茂。 按,吴俗以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晴则雨少,如遇雨则雨水必多。又按,《田家五行》以十七为秋收日,亦晴主秋成也。

正月见三白,田公笑赫赫。 见《朝野佥载》

晦日风雨,耀贵禾恶。 见《田家五行》

二月占 编辑

二月朔,值惊蛰,主蝗虫。值春分,主岁歉。风雨,主米贵。 见《陶朱公书》

二月内有三卯,则宜豆;无则早种禾。 见《经世民事录》

二月甲戌日,风从南来者稻熟。乙卯日不雨者,稻不熟。 见《师旷占》

春分无雨病人稀。 《陶朱公书》云:“春分雨人灾。”引谚云云。

《礼记.月令》择元日,命民社。注:春事兴,故祀社稷,以祈农祥。元日谓近春分前后戊日。元,吉也。 按《潜确类书》立春后第五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戊日为秋社。又按《周礼》社之日,莅卜来岁之稼。

春社无雨莫种田。 《岁时通考》云:春社日雨,年丰果少。 按《谈苑》云:社公社母,不食旧水。故社日必有雨,谓之社公雨。 《田家五行》亦引谚云:社公不吃干粮。社日雨则谷重而果稀,故曰社雨报年丰。陆龟蒙诗:几点社公雨,一番花信风。

初二天晴东作兴,初七八日看年成,花朝此夜晴明好,何虑连绵夜雨倾。 见《陶朱公书》

二月八日,东南风主水。西北风主旱。 见《月令广义》 按《陶朱公书》东南风谓之上山旗,西北风谓之下山旗。

二月八日张大帝生日,前后必有风雨,甚准。俗谓请客风,送客雨。正日谓之洗街雨,初十日谓之洗厨雨。 见《田家五行》

二月十九日为观音大士生日,晴明为吉,雨则谷菜百物少收。 同上。

二月十五日为劝农日,晴明主丰,风雨主歉。 见《谈苑》

有利无利,但看二月十二。 此吴谚,见《明诗综》,谓花朝日晴,则百果少实也。

惊蛰闻雷米似泥。 同上,引《杂占》

春分日,风自东来,麦贱,年丰。南来,五月先水后旱。西来,麦贵。北来,价倍。 见《月令广义》

社了分,米谷如锦墩;分了社,米谷如苔鲊。社了分,米谷不出村;分了社,米谷偏天下。 同上。又《田家五行》云:“社在春分前主岁丰,社在春分后主岁恶。”引谚云云。

花朝。 同上云云。二月十五为花朝,晴则百果实,夜不宜晴,宜阴雨。

二月朔日雨,稻恶,籴贵;晦日雨,人多疾。 见《四时占候》

茶是草,箬是宝。 《农桑衣食撮要》卷上“二月摘茶,略蒸,色小变,摊开,搧气通,用手揉,以竹箬烧烟,火气焙干,以箬叶收。”故谚云云。

二月初二为上工日,雨主妨农。 见《陶朱公书》

三月占 编辑

三月朔,值清明,主草木茂;值谷雨,主年丰。风雨,主民病,木多虫;雷,主五谷熟;雨猛,主旱。 见《月令广义》

三月朔日,雷,主旱;无雷,多盗。 见《田家五行》

三月初三雨,落至茧头白。 此杭州通谚。又云:三月初六为露白日,是日雨,则道路一白即雨。 一说:三月三日清明之节,将修事于水侧祷祀,以祈丰年。 见《卷施阁文集》

上巳有风,梨有蠧。 《本草纲目》云:“梨花如雪六出,上巳无风,则结实必佳。”故古语云云。

四日雷岁熟,五日阴蚕吉,七日十六日南风主旱歉。 同上。

五日寒食便下田。 《吴下田家志》方言。

雨打墓头钱,今岁好丰年。 一作“雨打纸钱头,麻麦不见收;雨打墓头钱,今年好种田。” 《月令广义》云:“寒食日雨,主岁丰。”引谚云云。

清明插柳青,农夫休望晴;门前插柳焦,农夫好作娇。 《农政全书》引谚云云。

清明嫁九娘,一去不还乡。 见田汝成《游览志馀》

一点雨,一个鱼。 《农政全书》云:“谷雨日雨,主多鱼。”引谚云云。清明要晴,谷雨要雨。

河朔人谓清明雨为泼火雨。 见《退斋雅闻》

谷雨日辰值甲辰,蚕麦相登大喜忻,谷雨日辰值甲午,每箔丝棉得三觔。 《田家五行》引谚云云。

三月无三卯,田家米不饱。 同上。亦见《周益公日记》 按《开元占经》亦云:三月,有三卯,大豆好;无三卯,旱。

三月十一日为麦生日,喜晴。 见《嘉定县志》

三月十六日为黄姑浸种日,其日西南风,主大旱。或云:上乡人见此风,即悬百文钱于檐下,风力能动则举家失声相吊,言风愈急愈旱也。 见《月令广义》

廿七廿八吹得庙门开,蛳螺蟛蚬哭哀哀。 见《崑新合志》。言三月廿七廿八两日南风主旱。引谚云云。

三月沟底白,莎草变成麦。 《嘉定县志》云:此月无雨,麦乃有秋。

三月雪经日不消,秋禾不成,米贵三倍,人相食。 见《田家五行》

清明前一日为寒食,必有疾风甚雨,是日雨,必多梅雨。谚云:晴明无雨旱黄梅。 见《陶朱公书》

十六日风,主桑叶贵。谚云:三月十六皎皎晴,桑树头上见人情。 同上。

谷雨前一两朝霜,主大旱;是日雨,主雨多。 同上。

四月占 编辑

四月谓之雩月。 《左传》龙见而雩。《续汉书》注称服虔云:雩,远也。远为百谷求膏雨也。

四月初一见青天,高山平地任开田,四月初头满地涂,丢了高田去种湖。 按《四时占候》云:“四月朔,大风雨,主大水;小风雨,主小水。”引谚云云。此日最要紧。

四月朔,值立夏,主地动;值小满,主岁凶。 雨主水,晴主旱。见《文林广记》

四月朔,风从南来、西来者,秋籴贱;逆此者贵。 见《师旷占》

四月初一雨濛淞,六阳湖里好栽葱。 此扬州谚,谓旱也。

立夏日,南方有云,主岁丰。 见《田家五行》

立夏得食李,能令颜色美。 立夏日俗尚啖李,故是日妇人作李会,取李汁和酒饮之,谓之驻色酒。一曰是日啖李不病夏。 见《元池说林》

立夏不下,田家莫耙。《月令广义》谓“立夏宜雨。”引谚云云。 按,若夜雨多损麦及蚕。

立夏晴,蓑笠满田临;立夏雨,蓑笠挂屋柱。 同上。

小满不满,芒种莫管。 同上。谓小满宜有雨,则岁熟也。

有利无利,只看四月十二。 《纪历撮要》云:此日宜晴,忌西南风。 按,此与《田家五行》所引先后差两日,其为宜晴则一也。

四月,一日雨,百泉枯,言旱也。二日雨,傍山居,言避水也。三日雨,骑木驴,言踏车取水,亦旱也。四日雨,馀有馀,言大熟也。 见《谈苑》

一番晕添一番湖塘。 《农政全书》云:“立夏日日晕,主水。”引谚云云。

四月初八晴料峭,高田好张钓;四月初八乌漉秃,不论上下一齐熟。 《广信府志》引《周益公日记》云云。又引《通考》云:四月初八日,最宜密云不雨。 按,沅湘农谚又云:四月八日晴,打鼓莳茅坪;四月八日雨,打鼓求木主。

四月八日晴,鱼儿上高坪。 此湘邵间农谣。按《四时占候》亦云:四月八日雨,鱼儿岸下死;四月八日晴,鱼儿上蒿林。《广信府志》蒿林,亦作高坪。

四月八日佛生日,晴明,果子好收成。 见《田家五行》

虹见主米贵,月蚀主岁饥,晦朔大雨主蝗灾。 同上。

四月十二,忌西风生,喜东南风。 同上。

四月十四,得东南风吉。十六黄昏时日月对照,主夏秋之交旱,月上迟有白色主大水。 见《月令广义》

有利无利,但看四月十四。 《田家五行》云:“十四日晴,主岁稔。”引谚云云。又曰:“吕洞宾生日,晴,主岁稔。”

有谷无谷,但看四月十六。 同上,引谚云云。言是日可卜月影也。 见下《群芳谱》

四月十六日卜月。谚云:月上早,低田收好稻;月上迟,高田賸者稀。 见《月令广义》 又按《群芳谱》云:“是月十六日,立一竿量月影。月当中时影过竿,雨水多没田,夏旱,人饥。长九尺,主三时雨水。八尺、七尺,主雨水。六尺,低田大熟,高田半收。五尺,主夏旱。四尺,蝗。三尺,人饥。

四月十六雨飘飘,高乡播种杂唠嘈。四月十六多雨点,乡人只把脚来赶。俱主水。 见《田家五行》

熟不熟,但看四月二十六。 此通行谚。吾郡又相传“四月二十六,天上一剥啄,地下去一斛。”盖是日最忌雷声。

《致富书》云:月内虹见,主米贵。

五月占 编辑

五月朔日,当热而风雨者,米贵,人食草木。 此《开元占经》引《京房占》

初一雨落井泉浮,初二雨落井泉枯,初三雨落连太湖。 《周益公日记》引谚云云。

朔日夏至、晦日夏至,并主五谷熟。二日、三日、六日、二十五日、三十日同二十二日、二十四日夏至,主岁不熟。 见《月令占候图》 又《田家五行》引谚云:“夏至端午前,坐了种田年。” 按《玉芝堂谈荟》“坐了作抄手”。

朔日,风雨,大饥;风从北来,人相残,米贵。十日得辰,早禾半收。十一日得辰,五谷不收。 见《月令广义》

端午晴干,农夫喜欢。 同上,引谚云云。

夏至雨名黄梅雨,沾衣服皆败黦。 见《周处风土记》

五月十三连夜雨,来年早种白头田。 见《田家五行》

五月十三雨满,饶州好贩大碗。 见《乐清县志》

夏至连端午,家家卖儿女。 同上,引谚云。或作“夏至伴端阳,家家饥断肠连。”或作“逢儿或作男”。 又《岁时记》云:夏至在初二三主米麦贵,初七八米麦平,二十大饥,上旬米贱,中旬大丰,末旬大歉。 按此与《月令占候图》微有不同。又按《麈史》大观戊子五月五日夏至,安陆老农相谓云云,秋稼不登,冬艰食,卖子以自给,至有委于路隅者,明年大旱,人相食,弃子不可胜数。

十五日谓之五日,前十日谓之端午。 按古人五日皆当是十五日,今楚俗亦以十五日为大端阳,初五日为小端阳。

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 同上,引谚云云。 又云:雨芒种头,河鱼泪流;雨芒种脚,鱼捉不著。

芒种雨,百姓苦。 见《谈苑》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连绵。 见《古占年语》

芒种后逢壬立梅,夏至后逢壬断梅。 《通书》芒种后逢壬日或庚或丙日进梅,前半月为立梅,立梅宜雨迟,有雨主旱。谚云:雨打梅头,无水饮牛;雨打梅额,河底开坼。 《田家五行》云:一说主水。谚云:迎梅一寸,送梅一尺。大抵梅雨主旱,虽有雨亦不多。 又“雨打梅头”云云,更见《四民月令》。 按何景福诗:“雷声填填云羃羃,雨打梅头麦穗黑,老翁倚耒向天泣,污邪水深耕不得。”与谚语相反,今农家所占,仍以古谚为验。 又按《涌幢小品》引俗语云:“芒种逢壬便立梅。“梅”作“霉”。霉后积水,烹茶甚香冽,可久藏,一交夏至便迥别矣。试之良验,细思其理有不可晓者。或者夏至一阴初生,前数日阴正潜伏,水,阴物也,当其伏时极净,一切飞潜草木之气不能杂,故独存本色为佳。但取法甚难,须以磁盆布空盛之,霑一物即变。贮之亦难,其地宜高洁。某年无雨,挑河水贮之,亦与常水异,而香冽不及远矣。”

芒种逢丙进霉,小暑得未出霉。 见《神枢经》

梅里西南,时里潭潭。 《风土记》芒种后、夏至前雨为黄梅雨,最长久有一日,西南风主时里三日雨。又云:西南风急,名哭雨风,主雨立至易过。

黄梅天日,多几番颠。 见《田家五行志》,言此时阴晴易变。又云:黄梅天气𨂝向老婆头边,也要带了蓑衣箬帽去。

倒转黄梅四十天。 此通行谚。

黄梅雨未过,冬青花未破。冬青花若开,黄梅便不来。 《黄氏日钞》“梅雨中,冬青花开,主旱,盖此花不落湿地。”引谚云云。

芒种为节者,言时可以种有芒之谷,故以芒种为名。 见《三礼义宗》

芒种一声雷,时中三日雨。 见《农政全书》

打鼓送黄梅,一去不复回。 此吴中谚言。送霉日有雷则后少雨。 《田家五行》又引谚云:迎梅雨,送时雷,送了并不回。又云:三梅三送,低田白弄。

夏至在月头,农家不须愁;夏至在月中,耽搁籴米翁。 《月令广义》云:“夏至在月初,端午前则雨水调。”引谚云云。又按《古占年语》云:“夏至月头,一边吃一边愁;夏至月中,白饭满童童;夏至月尾,禾黄米价起。”则微有异。

急风急没,慢风慢没。 《月令广义》云:“夏至日,西南风,主六月横水人殃。”引谚云云。

夏至无雨,确里无米。 《月令广义》云:“夏至日雨,谓之霖时雨,主雨调岁稔。”引谚云云。 《田家五行》引谚云:夏至日个雨,一点值千金。

月内有三卯,宜稻及大豆。 见《月令广义》 按《京房占》亦云:五月无三卯,旱。

甲申犹自可,乙酉怕杀我。 《苏州府志》“五月尤忌甲申、乙酉日雨,则有大水。”引谚云云。 按《吴中旧事》云:是二日雨,则大小麦不收。又按,二语宋时即有之,见范石湖诗注。

五月壬子破,大水穿山过。 此湘郡间农谣。按,今东南河防亦忌此日。

迎时雨,送时雨。 《嘉定县志》云:夏至后分为三节共十五日,若初雨为迎时,末雨为送时。谚云:高田只怕迎时雨,低田只怕送三时。盖初时雨主旱,末时雨主潦也。若中时而雷,调之腰报,亦主多雨。谚云:中时腰报没低田。 按《台笠须知》云:末时得雷,主久晴。

五月小,种瓜吃不了。 见《田家五行》

五月小,水浸杨柳杪。 同上。

黄梅三时才出门,蓑衣蒻笠必随身。 陆泳《吴下田家志》引《方言》如此。

时里一日风,准黄梅三日雨。 《群芳谱》“夏至后半月名三时,首三日为头时,次五日中时,后七日末时。风在中时前二日,大凶。”谚云云。 又按《四时占候》云:五月雨,忌中时,若到末时,微雨亦善。故谚又云:夏至未过,水袋未破。

夏至先后各五日,可种牡麻。注:牡麻,有花无实。 见《齐民要术》

种大豆,夏至后二十日尚可种。戴甲而生,不用深耕。 同上。

《陶朱公书》云:端午日,晴主水,雨主丝贵。谚云:端阳晒得干蓬头,十片高田九片浮。

夏至,在月初,主水。是日雨,主风水大。谚云:夏至无云三伏热,其日若雨年必丰。 见同上。

六月占 编辑

六月初一一剂雨,夜夜风潮到立秋。 《农政全书》引谚。

六月初三雨,七月多哺时。 此福州谚。俗以夏令午后雷雨一阵谓之哺时雨,每发必连三日。又《月令广义》云:六月三日雨一阵,上画耕田下画困。俗谓“眠”为“困”也。 又《纪历撮要》云:六月初三晴,山篠尽枯零。 按《玉芝堂谈荟》作:六月三日一阵雨,夜夜风潮到处暑。 又谚云:六月初三一个阵,早起耕田下晚困。六月初六一个阵,七十二个赶狗阵。又谚云:六月初三打一暴,高山顶上都收稻。义同。

朔日,值夏至,主大荒;值小暑,主大水;值大暑,主大疫。 见《月令广义》

小暑一声雷,稻熟做黄梅。 此杭州通行谚。“稻熟”或作“倒转”,颇验。 按《谈苑》称小暑雨,名黄梅颠倒转,主水。

六月雷不鸣,蝗虫生。 见《四时占候》

伏里西北风,腊里船不通。 同上,引谚。主秋稻秕,冬冰坚也。又云:“夏末一阵雨,赛过万斛珠。”言及时雨绝胜无价宝也。按与《群芳谱.天谱》略同。又按,夏至后三庚为初伏,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曹植谓之三旬,见《初学记》阴阳书。又《魏氏春秋》何晏以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

秋前生虫,损一茎,发一茎;秋后生虫,损一茎,没一茎。 《月令广义》云:“月内西南风,主虫伤稻,秋前损根可再抽萌,秋后损者不复抽矣。”引谚云云。

六月内逢甲乙丙丁无雨,主旱;月食,亦主旱;丙寅、丁卯有雨,主米贵;虹见及晦日风,亦主米贵。 见《月令广义》

六月防初,七月防半。 此福州谚也。福州六七月间必有暴风,俗呼为风台,拔木偃禾,百果皆空,六月多发在初旬,七月多发在中旬,发必连三日,初起北风转南风愈大而止。

六月秋要到秋,七月秋不到秋。谓早稻收获时也。又,南风吹过北,有钱籴不得;北风吹过南,仓下无人担。 见《古占年语》

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农人相贺,曰喜雨。 见《荆楚岁时记》

六月有大雨,名濯枝雨。 见周处《风土记》

《陶朱公书》云:六月六日晴,主收干稻;雨,主有秋水。又,日蚀,主旱。

七月占 编辑

七月朔日虹见,主年内米贵。 见《田家五行》

秋霹雳,损晚谷。 或作:秋历鹿,损万斛。 《月令广义》云:立秋日有雷,损晚稻。《农政全书》云:大抵秋雷多,总损禾,非但忌立秋日也。

立秋日,天气晴明,万物多不成。 见《纪历撮要》

三日三石,四日四石。 《纪历撮要》云:“立秋日有西南风,主田禾倍收。”引谚云云。

立秋日虹见西方,万物皆贵。 见《田家五行》

立秋后虹见为天收,虽大稔亦减分数。 见《苏州府志》

月内有三卯,田禾熟;无三卯,宜晚麦。日月蚀,主人灾。甲子雷,多暴疾。 见《农政全书》

或问董勋云:七月七日为良日,饮食不同者,何。勋曰: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所以糜为珍。 见《北堂书钞》

七月七无洗车,八月八无蓼花。 同上,云:“七日有雨,名洗车雨,主八月有蓼花。”引谚云云。 按《荆楚时记》云:“七月六日为洗车雨,七日为洒泪雨。”稍异。

《周书时训解》处暑后又五日,天地始肃,又五日,禾乃登。按《月令》《吕氏春秋》并作农乃登谷。 又《国语》云:处暑之既至,虻䗽之既多。

处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 同上。又见《月令广义》“枉相逢”作“空用功”。又引谚云:处暑根头白,白露枉来霖。 《田家五行》云:处暑喜雨。引谚同,“枉相逢”作“枉用功”。

处暑若还天不雨,总然结实也无收。 此吴谚,见《崑新合志》及《嘉定县志》

七月十五日为荞杆生日,雨,主水。 见《谈苑》 《田家五行》云:十五荞杆生日,雨谓之做荞生日,主撩水稻;有雷谓之打折杆头,撩不成。

良田畏七月。 见《麈史》,盖百谷秀实之时正需雨也。

立秋坤卦用事,晡时西南凉风至,黄云如群羊,宜粟谷。 见《月令占候图》

十六日雨,谓之洗钵盂,主年荒。盖十方大刹每年四月十六结夏上堂,七月十六解夏散堂,若雨来,年荒歉,必停堂也。 见《陶朱公书》

八月占 编辑

八月朔日,值白露,果谷不实;值秋分,主物价贵。 见《岁时通考》

早禾怕北风,晚禾怕南风。 见《农政全书》

朔日晴,主冬旱。 同上。又云:凡朔日宜晴,惟此月朔日宜雨,好种麦。 《田家五行》又云:“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则又一说也。

八月一日雨,则角田下熟。 见《谈丛》。角田,豆也。

白露雨,来一路,苦一路。 《农政全书》云:“白露雨为苦雨,稻禾沾之则白飒,蔬菜沾之则味苦。”引谚云云。又云: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其时有片云即雨,稻花见日正吐,遇雨即收,正吐之时暴雨忽来,卒不能收,遂致白飒之患。若连朝雨反不为灾,惟不免担阁吐秀有皮谷厚之病耳。

三日前雨稻,三日后雨草。 见《乐清县志》白露雨占。

白露逢壬便立詹。 《月令广义》云:八月初三至二十三为詹天雨。

入霑有雨出霑晴。 《蜀语》“秋分后逢壬谓之入霑,十日满谓之出霑。霑谓雨多也,十日内谓之霑天。”引谚云云。 按此语又与“白露逢壬”异,而詹字则不如霑字之有意,宜并存之。

八月雨谓之豆花雨。 见《荆楚岁时记》

麦秀风摇,稻秀雨浇。 《月令广义》引谚云云。言将秀得雨,则堂肚大谷,穗长秀实;后得雨,则米粒圆,收数足。

秋分日,阴雨,来岁吉;晴明,主无年。 同上。又云:是时酉时西方有白云起如群羊,为正气,主大有年。

秋分秋社同一日,低田尽叫屈。 同上,引谚云云。又云:秋分在社前,斗米换斗钱;秋分在社后,斗米换斗豆。

有三卯,低田吉;无三卯,不宜麦。 同上。 按《开元占经》引《神农占》云:八月有三卯,麦大善。故《月令通考》云:八月有三卯三庚,低田麦稻吉;三庚二卯,麦宜高田。 又杭州谚云:三卯三庚,麦出低坑;三庚三卯,麦出坳巧。 见《田家五行》

秋社无雨,莫种田园。 见《农政全书》

八月一日、二日、三日以准来年正二三月之雨,凡月色黄者其月少雨,月色青者其月多雨。 同上。

八月十一日可卜来年水旱,侵晨或隔夜于水边无风浪处作一水测字,至晚看之,若没主水,露主旱,平主小水,名曰横港。 见《田家五行》

八月十二日为盐生日,十三日为卤生日,雨则盐贵。 见《嘉定县志》

八月十五晴,正月十五看龙灯。 此通行谚。又云:云蔽中秋月,雨打上元灯。 按《月令广义》作“云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谓中秋无月,主来年灯时雨。又引一则云:雨打上元灯,早稻一束草。

八月二十四日为灶君生日,若雨,主柴荒米贵。 见《田家五行》

八月二十四日为稻藳日,是日雨,虽得藳亦腐。重九晴,则藳干。 见《苏州府志》

八月大,无果卖。 见《田家五行》,按以大字叶卖,南方谚也。

十六夜看月色,万里无云,主来年大熟。一云:十六云遮月,来年防水没。 见《陶朱公书》

九月占 编辑

九月自一日至九日,以日占月,遇此日风,则此月谷贱。 见《戎事类占》

九月朔日,值寒露,主冬寒;值霜降,主岁歉。 见《文林广记》及《月令广义》

九月朔日,风雨,主春旱;若东风半日不止,主米麦贵。 见《田家杂占》

重阳无雨一冬晴。 《田家五行》云:重九晴,则冬至、元日、上元、清明四日皆晴;雨,则皆雨。 或作:重阳戊雨一冬晴。或作:重阳雾雨一冬晴。又作:重阳戊遇一冬晴,重阳酉遇一冬阴。

九月一日晴,不如九日明;九日明,又不如十三灵。 《月令广义》引谚云云。 《嘉定县志》云:九月十三日为稻箩生日,宜晴。又云:十三晴,不如十四灵;十四晴,钉靴挂断鼻头绳。 按杭州谚亦云:九月十三晴,钉靴挂断绳。占书亦谓是日晴,主冬晴,柴贱。又“九月十三晴”二句见冯梦祯《快雪堂日记》

九日雨,米成脯。 《农政全书》引谚云云。又云:重阳湿漉漉,穰草千钱束。

重阳黑洞洞,一年好收冬。 《月令广义》云:九月九日是雨归路日,有雨,主来年熟。

九月重阳,菱母消洋。 见《吴下田家志》

重阳无雨望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同上,引谚云云。

九月庚辰、辛卯日,雨,主冬谷贵一倍。 见《文林广记》

九月上卯日,北风,主来年三七月米大贵;东风亦然;西北平平。 见《田家杂占》

九月雨为黄雀雨。 见《提要录》

重阳占风色,卜来年丰歉,西北风名范丹口里风,主荒;东北风名石崇口里风,主稔。 见《陶朱公书》

十月占 编辑

十月朔日,风从东来,春籴贱,逆此者贵。 见《齐民要术》

十月朔日为靴生日,以其日阴晴卜一冬寒燠。 见《苑署杂记》。一云:“是日晴,则一冬晴;雨,则一冬雨。”最验。

十月朔日,值立冬,主灾异。值小雪,有东风,春米贱;西风,春米贵。其日用斗量米,若缀在斗底,来春米徙贵,甚验。 见《家塾事亲》

吴俗以十月初五日为五风生日,此日有风,则每五日风雨如期而至,终岁皆然,谓之五风信。 见《天中记》

卖絮婆子看冬朝,无风无雨哭号咷。 《农政全书》云:“立冬晴,则一冬多晴;雨,则一冬多雨,亦多阴寒。”引谚云云。

十月雷,人死用耙推。 同上。云:月内有雷,主灾疫。

立冬值朔日,主灾异,天雨血,地出毛。大雨,则米大贵;小雨,则米小贵。晦占与朔同。 见《月令广义》

立冬日,东南风为关仓风,主来夏米贵。 见《田家五行》

十五日晴,主冬暖;十六日晴,主冬晴。 见《月令广义》

十月有三卯,主籴平;无三卯,主谷贵。 同上。

十月癸巳,雾赤为兵,青为殃。 见《望气经》

十月十五、十八、十九、二十七日,太山府君上天,卯时后有恶风,如无风即雨。又初八、十五、二十二日东岳府君朝玉帝,主有大风。 见《肘后神枢》

十月初一日、初三日、十九日、二十日乃冬天会合日,主有恶风。 同上。

小雪日东风,春米贱;西风,春米贵。 见《田家五行》

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 见《周书时训解》 按《易卦通验》立冬不周风至水始冰,而《符瑞图》云:立冬北方广莫风至。今考《淮南王书》不周风至后,又四十五日广莫风乃至。《符瑞图》说误也。

《后汉书.乌桓传》其土地宜穄及东墙。东墙似蓬草,实如穄子,至十月而熟。

十一月占 编辑

十一月,一日得壬主旱,二日小旱,三日赤旱,四日五谷大熟,五日小水,六日大水,七日河决,八日海翻,九日大熟,十日小收,十一、十二日五谷不成。 见《田家五行》。又《纪历撮要》引《清台占法》亦略同。

冬至雨,年必晴;冬至晴,年必雨。 《农政全书》,又引谚云:干冬湿年,坐了种田。又云:闹熟冬至冷淡年。盖吴人尚冬至,欲晴故也。 又谚云:燥冬至,湿年晏;湿冬至,燥年晏。

冬至前米价长,贫儿受长养;冬至后米价落,贫儿转萧索。按《纪历撮要》云:“冬至前若米价长,往后必贱;落,则反贵。”引谚云云。

冬至在月头,当了棉被买牛头;冬至在月尾,卖了牛头买棉被。 见《农政全书》

冬至日数至元旦,五十日者,民食足;若不满五十日者,一日减一升;有馀,日益一升。最验。 见《淮南术》

冬至日子时至平旦观云,若青云北起,岁丰民安;黄云,大熟;黑云,主水;白云,主人灾。无云,主凶。前后日雪,主来年饥馁兵革。本日雪,主有大盗横行。 见《陶朱公书》

冬至西南百日阴,半晴半雨到清明。 《田家五行》引谚云云。

南风吹我面,有米也不贱;北风吹我背,无米也不贵。 《嘉定县志》云:十一月十七为弥陀生日,忌南风。相传有偈云云,极验。

冬至日南风昼至者,民皆中于虚;风,则多病。 见《京房易占》

《续汉书.礼仪志》云:冬至钻木改火。 按《北堂书钞》称《西域诸国志》云:天竺十一月十六日为冬至,麦秀;十二月十六日为腊,麦熟。

冬至日,树八尺之表,日中视其晷,晷如度者,岁美人和,否则岁恶。 见《易卦通验》

十七弥陀生日,西北风,主米贱。月内雨雪多,主冬春米贱。有雷,主春米贵。 见《陶朱公书》

十二月占 编辑

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 《续汉书.礼仪志》云:季冬之月,星回岁终,阴阳以交,劳农大亯腊。或云:腊者,接也,新故交接也。盖自秦以后腊皆属十二月。

朔日值大寒,有虎灾;值小寒,祥瑞来。 见《月令广义》

上酉日雪,主来年旱涝不均。 见《田家五行》

十二月初三日,俗呼为拗猫日,他月初三晴,则主半月之晴;独此日宜雨。 见《天中记》

立春在残年,主冬暖。谚云:立春日暖,冻杀百鸟卵。 见《陶朱公书》

江湖间,人常于岁除汲江水秤之,至元日又秤,重则主大水。 见《麈史》

除夕可以秤水,取长流水秤其轻重,元旦又换取新水秤之,以较两年之高下。 见《田家五行》

腊鼓鸣,春草生。 《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引谚语云云。

除夕占风,东北为上。谚云:今夜东北,来年大熟;东南风,主来年水大。又除夕烧盆爆竹与照田蚕,看火色。同。兼看火占。 见《陶朱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