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始斋先生文集/序
近始金先生文集。无卷第合一编。其论学则。有知旧书䟽禀辨。其倡义则有乡兵日记西征录等帙。而兵燹荡析之馀。皆霾漏坏污而不可读。其粗完缮写者止此。呜乎。先生禀天地精粹之气。生邹鲁诗礼之乡。动静食息。不离典训之内。又能劬学笃志。近求远取。以博其义理之趣。而业成于家。德修于身。则誉实相孚。华闻弥大。荐剡交章。除拜连年。盖尝一至京师。而名公巨卿皆折官位辈行而愿与之交。及其坼号奏名而百僚相贺。至欲荐闻于天朝。其生质之美。学问之力。固不可诬。而抑鲁无君子。斯焉取斯乎。故尝就其居之南。辟小斋读书其中。而扁之曰近始。盖取朱子求言自近始之义。而先生先君子后雕公兄弟。早游退陶老先生门下。闻其旨诀。先生之学。得之家庭。而陶山又在乡而近。则先生之求道也。于是焉始之。而斋名所以志也。呜呼。近大贤之居若此其甚也。去大贤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而其求之又若此其近而正也。是以修之于身则门路真的。事可师法。行之于家则孝友出天。人无间言。其所以为学则日取圣贤之言。沉潜反复。而尤勤于礼。博采众说而服行之。旁及史氏杂家之流。亦无不贯穿剔抉。以知其说。其文平铺典实。不事雕镂而理自到。诗亦清远萧散而不流于浮靡。见之者皆知其实有所事而知其非空言也。若使天假之年。卒就其志。则其所存所立岂若是而已耶。德邻居比壤。又获与先生之曾孙锡胤甫游。一日锡胤甫。袖一篇来示。叹且谓曰。此吾先祖遗集也。先祖少有志于学业。幸及月川赵先生之存而往来质疑。又与一时诸君子讲其所闻。积有书疏。及倡义讨贼。则如乡兵日记,西征录等篇。载方略斩获而详。而丧乱中俱坏烂不收。其幸存者。大惧其泯泯无可征。子序而传之。德邻辞谢不敢当。作而言曰。其论学书疏若西征录等书。必有可观者。今不全。固可惜也。抑以余论之。人之所以孝于亲忠于君者。莫非天赋之本然。民彜之固有。而学者学此而已。行者行此而已。夫岂外是而他求哉。先生以孝盖一世。而又鞠于世母。其事世母如事父母。生则养之。殁则哀送之。又以馀力治学明礼。日有孶孶。若将终身焉。一朝岛夷内讧。京邑失守。陵庙陆沉。玉辂西狩。则先生投袂而起。泣血登坛。约誓同志。团结民兵。直欲引锄制梃。鞭挞坚锐。虽暴露殄悴。大命陨坠。未见其廓清之日。而其志则亦韪矣。然则先生之学。有不假言语而传。先生之事业。有不待文字而立。况孝录之题。指意恳切而见终身之慕。对垒之作。忠义奋发而决死绥之志。其他断简片言得之坏烂之馀。虽不能见其全文。亦足以窥其一斑。则若是而传世行后无疑。奚容德邻赘焉。锡胤甫固要不置。不得终辞。而谨书而归之如此云。
上之三十四年戊子元月日。后学汉阳赵德邻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