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溪先生文集 (黄俊良)/内集跋

卷四 锦溪先生文集
内集跋
作者:黄应奎
1584年
卷一外集

世之人以文名者,多矣,或渔猎前人制作,抽黄俪白,绣绘组织,以求悦于人。或务为险绝奇诡之语,以夸世而惊俗。

锦溪黄公之文,则异于是焉。观其为诗,本诸性情,而谐于音律,华实兼备,意味深远。尤长于文,操纸笔立书,初似略不经意,读之则如春云行空,天葩映日,圆熟浑厚,无涯涘可窥。岂寻常文人才子之所可企及乎?

况公晩年,深恶浮华之习,笃好为己之学,其志日益励;其功日益深,则诗文之作,特其緖馀耳。世之观公者,皆知以文名世,而不知脕年志学之愈笃。皆知困于人谤,而不知清修高行之可贵。此则于吾公,固无损益,而岂非吾辈之一大憾乎?

公尝守于之人曁邻邑士子,多被成就之力,感公之赐,久而不置。属孙郡守汝诚,诚于好善,与乡邑同志者,思所以酬其遗惠而不得。则收拾遗稿,因请于退溪先生,纂成编帙,缮写而寿诸榟,以求永其传。

一日,公之季秀良氏,持此集来示余,且致退溪先生之命曰:“予既叙行状,且撰是集。知锦溪者,莫如某,盍索某一语,录诸卷尾乎?”。余于锦溪公,非燕游一朝之好。悼亡感旧,情不自己,且有先生之命,乌敢以不文辞乎?韩山李山海。谨跋。

集中诗文,多误字,盖锓者之效也。应奎思先生遗风;读先生遗集,间或有未解处,凡十三字。逮考守成,果非出于先生之诵口者。深惜之,遂证正,别附如右。万历甲申秋。昌原黄应奎识。考异凡十三字,今本尽依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