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阿含经/卷二十二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十二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第四分世记经三中劫品第十一

佛告比丘:“有三中劫。

何等为三?一名刀兵劫,二名谷贵劫,三名疾疫劫。

云何为刀兵劫?此世间人本寿四万岁,

其后稍减寿二万岁,其后复减寿万岁,转寿千岁,转寿五百岁,

转寿三百岁、二百岁,

如今人寿于百岁少出多减;其后人寿稍减,当寿十岁,

是时女人生五月行嫁。时,世间所有美味,酥油、蜜、

石蜜、黑石蜜,诸有美味皆悉自然消灭,

五谷不生,唯有稊稗。是时,有上服锦绫、缯绢、劫贝、

刍摩皆无复有,唯有麤织草衣。尔时,

此地纯生荆棘、蚊虻、蜂螫、蚖蛇、毒虫,金银、琉璃、

七宝珠玉自然没地,唯有石沙秽恶充满。

是时,众生但增十恶,不复闻有十善之名,

乃无善名,况有行善者?尔时,人有不孝父母,

不敬师长,能为恶者,则得供养,人所敬待,

如今人孝顺父母,敬事师长,能为善者,

则得供养,人所敬待。彼人为恶,便得供养,

亦复如是。时人命终堕畜生中,

犹如今人得生天上。时,人相见怀毒害心,但欲相杀。

犹如猎师见彼群鹿,但欲杀之,无一善念。

其人如是,但欲相杀,无一善念。尔时,

此地沟涧、溪谷、山陵、[土*追]阜,无一平地,时,

人行来恐怖惶惧,衣毛为竖。 “时,七日中有刀剑劫起,时,

人手执草木、瓦石,皆变成刀剑,刀剑锋利,

所拟皆断,展转相害。

其中有黠慧者见刀兵相害,恐怖逃避,入山林、坑涧无人之处,

七日藏避,心口自言:‘我不害人,人勿害我。’

其人于七日中,食草木根,以自存活,过七日已,

还出山林。时,有一人得共相见,欢喜而言:

‘今见生人,今见生人。’犹如父母与一子别,

久乃相见,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彼亦如是,

欢喜踊跃,不能自胜。是时,人民于七日中,

哭泣相向,复于七日中,共相娱乐,欢喜庆贺。

时人身坏命终,皆堕地狱中。

所以者何?斯由其人常怀瞋怒,害心相向,无慈仁故,

是为刀兵劫。”

佛告比丘:“云何为饥饿劫?尔时,

人民多行非法,邪见颠倒,为十恶业,以行恶故,

天不降雨,百草枯死,五谷不成,但有茎秆。

云何为饥饿?尔时,人民收扫田里、街巷、道陌、

粪土遗谷,以自存活,是为饥饿。复次,饥饿时,

其人于街巷、市里、屠杀之处及丘冢间,

拾诸骸骨,煮汁饮之,以此自存,是为白骨饥饿。

复次,饥饿劫时,所种五谷尽变成草木,时,

人取华煮汁而饮。复次,饥饿时,草木华落,

覆在土下,时,人掘地取华煮食,以是自存,

是为草木饥饿。尔时,众生身坏命终,堕饿鬼中。

所以者何?斯由其人于饥饿劫中,常怀悭贪,

无施惠心,不肯分割,不念厄人故也,

是为饥饿劫。”

佛告比丘:“云何为疾疫劫?尔时,

世人修行正法,正见,不颠倒见,具十善行。

他方世界有鬼神来,此间鬼神放逸淫乱,不能护人,

他方鬼神侵娆此世间人,挝打捶杖,

接其精气,使人心乱,驱逼将去。

犹如国王敕诸将帅有所守护,馀方有贼寇来侵娆,

此放逸之人劫于村国。此亦如是,

他方世界有鬼神来,取此间人,挝打捶杖,接其精气,

驱逼将去。” 佛告比丘:

“正使此间鬼神不放逸淫乱,他方世界有大力鬼神来,

此间鬼神畏怖避去,彼大鬼神侵娆此人,挝打捶杖,

接其精气,杀之而去。譬如国王、若王大臣,

遣诸将帅守卫人民,将帅清慎,

无有放逸;他方有强猛将帅人,兵众多来破村城,

掠夺人物。彼亦如是,

正使此间鬼神不敢放逸,他方世界有大力鬼神来,

此间鬼神恐怖避去,彼大鬼神侵娆此人,挝打捶杖,

接其精气,杀之而去。时,疾疫劫中人民身坏命终,

皆生天上。所以者何?斯由时人慈心相向,

展转相问:‘汝病差不?身安隐不?’

以此因缘得生天上。是故名为疾疫劫。

是为三中劫也。”

    佛说长阿含

    第四分世记经世本缘品第十二

佛告比丘:“火灾过已,此世天地还欲成时,

有馀众生福尽、行尽、命尽,于光音天命终,

生空梵处,于彼生染著心,爱乐彼处,

愿馀众生共生彼处。发此念已,有馀众生福、行、

命尽,于光音天身坏命终,生空梵处。时,

先生梵天即自念言:‘我是梵王大梵天王,

无造我者,我自然有,无所承受,

于千世界最得自在,善诸义趣,富有丰饶,能造化万物,

我即是一切众生父母。’其后来诸梵复自念言:

‘彼先梵天即是梵王大梵天王,彼自然有,

无造彼者,于千世界最尊第一,无所承受,

善诸义趣,富有丰饶,能造万物,是众生父母,

我从彼有。’彼梵天王颜貌容状常如童子,

是故梵王名曰童子。 “或有是时,此世还成世间,

众生多有生光音天者,自然化生,

欢喜为食,身光自照,神足飞空,安乐无碍,寿命长久。

其后此世变成大水,周遍弥满。当于尔时,

天下大暗,无有日月、星辰、昼夜,亦无岁月、

四时之数。其后此世还欲变时,

有馀众生福尽、行尽、命尽,从光音天命终,来生此间,

皆悉化生,欢喜为食,身光自照,神足飞空,

安乐无碍,久住此间。尔时,无有男女、尊卑、

上下,亦无异名,众共生世,故名众生。 “是时,

此地有自然地味出,凝停于地,犹如醍醐,

地味出时,亦复如是,犹如生酥,

味甜如蜜。其后众生以手试尝知为何味,

初尝觉好,遂生味著。如是展转尝之不已,

遂生贪著,便以手掬,渐成抟食,抟食不已,

馀众生见,复效食之,食之不已。时,

此众生身体麤涩,光明转灭,无复神足,不能飞行。

尔时,未有日月,众生光灭,是时,天地大暗,

如前无异。其后久久,有大暴风吹大海水,

深八万四千由旬,使令两披飘,取日宫殿,

著须弥山半,安日道中,东出西没,周旋天下。

“第二日宫从东出西没,时,众生有言:

‘是即昨日也。’或言:‘非昨也。’

第三日宫绕须弥山,东出西没,彼时众生言:‘定是一日。’日者,

义言是前明因,是故名为日。日有二义:

一曰住常度,二曰宫殿。 “宫殿四方远见故圆,

寒温和适,天金所成,颇梨间厕,二分天金,

纯真无杂,外内清彻,光明远照,一分颇梨,

纯真无杂,外内清彻,光明远照。

日宫纵广五十一由旬,宫墙及地薄如梓柏。” “宫墙七重,

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宝铃、七重行树,

周匝校饰以七宝成,金墙银门,银墙金门,

琉璃墙水精门,水精墙琉璃门,赤珠墙马瑙门,

马瑙墙赤珠门,车璩墙众宝门,众宝墙车璩门。

又其栏楯,金栏银桄,银栏金桄,琉璃栏水精桄,

水精栏琉璃桄,赤珠栏马瑙桄,马瑙栏赤珠桄,

众宝栏车璩桄,车璩栏众宝桄。金网银铃,

银网金铃,水精网琉璃铃,琉璃网水精铃,

赤珠网马瑙铃,马瑙网赤珠铃,车璩网众宝铃,

众宝网车璩铃。其金树者银叶华实,

银树者金叶华实,琉璃树者水精华实,

水精树者琉璃华实,赤珠树者马瑙华实,

马瑙树者赤珠华实,车璩树者众宝华实,

众宝树者车璩华实。宫墙四门,门有七阶,周匝栏楯,

楼阁台观、园林浴池,次第相比,生众宝华,行行相当,

种种果树,华叶杂色,树香芬馥,周流四远,

杂类众鸟相和而鸣。 “其日宫殿为五风所持:

一曰持风,二曰养风,三曰受风,四曰转风,

五曰调风。日天子所止正殿,纯金所造,

高十六由旬,殿有四门,周匝栏楯。

日天子座纵广半由旬,七宝所成,清净柔软,犹如天衣。

日天子自身放光照于金殿,

金殿光照于日宫,日宫光出照四天下。

日天子寿天五百岁,子孙相承,无有间异。其宫不坏,

终于一劫。日宫行时,其日天子无有行意,

言我行住,常以五欲自相娱乐。日宫行时,

无数百千诸大天神在前导从,欢乐无倦,好乐捷疾,

因是日天子名为捷疾。 “日天子身出千光,

五百光下照,五百光傍照,斯由宿业功德,

故有此千光,是故日天子名为千光。

宿业功德云何?或有一人供养沙门、婆罗门,

济诸穷乏,施以饮食、衣服、汤药、象马、车乘、房舍、

灯烛,分布时与,随其所须,不逆人意,

供养持戒诸贤圣人。由彼种种无数法喜光明因缘,

善心欢喜。如刹利王水浇头种初登王位,

善心欢喜,亦复如是。以此因缘,身坏命终,

为日天子,得日宫殿,有千光明,

故言善业得千光明。 “复以何等故,

名为宿业光明?或有人不杀生,不盗,不邪淫,不两舌、恶口、

妄言、绮语,不贪取,不瞋恚、邪见,以此因缘,

善心欢喜。犹如四衢道头有大浴池,

清净无秽,有人远行,疲极热渴,来入此池,澡浴清凉,

欢喜爱乐。彼十善者,善心欢喜,亦复如是。

其人身坏命终,为日天子,居日宫殿,

有千光明,以是因缘故,名善业光明。

“复以何缘名千光明?或有人不杀、不盗、不淫、不欺、

不饮酒,以此因缘,善心欢喜,身坏命终,

为日天子,居日宫殿,有千光明,以是因缘故,

名善业千光明。 “六十念顷名一罗耶,

三十罗耶名摩睺多,百摩睺多名优波摩。日宫殿六月南行,

日行三十里,极南不过阎浮提,

日北行亦复如是。” “以何缘故日光炎热?有十因缘。

何等为十?一者须弥山外有佉陀罗山,

高四万二千由旬,顶广四万二千由旬,其边无量,

七宝所成,日光照山,触而生热,

是为一缘日光炎热。二者佉陀罗山表有伊沙陀山,

高二万一千由旬,纵广二万一千由旬,

周匝无量,七宝所成,日光照山,触而生热,

是为二缘日光炎热。

三者伊沙陀山表有树提陀罗山,上高万二千由旬,纵广万二千由旬,

周匝无量,七宝所成,日光照山,触而生热,

是为三缘日光炎热。

四者去树提陀罗山表有山名善见,高六千由旬,纵广六千由旬,

周匝无量,七宝所成,日光照山,触而生热,

是为四缘日光炎热。

五者善见山表有马祀山,高三千由旬,纵广三千由旬,周匝无量,

七宝所成,日光照山,触而生热,

是为五缘日光炎热。

六者去马祀山表有尼弥陀罗山,高千二百由旬,纵广千二百由旬,

周匝无量,七宝所成,日光照山,触而生热,

是为六缘日光炎热。

七者去尼弥陀罗山表有调伏山,高六百由旬,纵广六百由旬,周匝无量,

七宝所成,日光照山,触而生热,

是为七缘日光炎热。八者调伏山表有金刚轮山,

高三百由旬,纵广三百由旬,周匝无量,

七宝所成,日光照山,触而生热,

是为八缘日光炎热。复次,上万由旬有天宫殿,名为星宿,

琉璃所成,日光照彼,触而生热,

是为九缘日光炎热。复次,日宫殿光照于大地,

触而生热,是为十缘日光炎热。”尔时,

世尊以偈颂曰:

“以此十因缘,  日名为千光,

光明炎炽热,  佛日之所说。”

佛告比丘:“何故冬日宫殿寒而不可近,

有光而冷?有十三缘,虽光而冷。

云何为十三?一者须弥山、佉陀罗山中间有水,

广八万四千由旬,周匝无量,其水生杂华:优钵罗华、

拘勿头、钵头摩、分陀利、须干提华,日光所照,

触而生冷,是为一缘日光为冷。

二者佉陀罗山、伊沙陀罗山中间有水,

广四万二千由旬,纵广四万二千由旬,周匝无量,

有水生诸杂华,日光所照,触而生冷,

是为二缘日光为冷。

三者伊沙陀罗山去树提陀罗山中间有水,广二万一千由旬,周匝无量,

生诸杂华,日光所照,触而生冷,

是为三缘日光为冷。四者善见山、树提山中间有水,

广万二千由旬,周匝无量,生诸杂华,日光所照,

触而生冷,是为四缘日光为冷。

五者善见山、马祀山中间有水,广六千由旬,生诸杂华,

日光所照,触而生冷,是为五缘日光为冷。

六者马祀山、尼弥陀罗山中间有水,

广千二百由旬,周匝无量,生诸杂华,日光所照,

触而生冷,是为六缘日光为冷。尼弥陀罗山、

调伏山中间有水,广六百由旬,周匝无量,

生诸杂华,日光所照,触而生冷,

是为七缘日光为冷。调伏山、金刚轮山中间有水,

广三百由旬,周匝无量,生诸杂华,日光所照,

触而生冷,是为八缘日光为冷。复次,

此阎浮利地大海江河,日光所照,触而生冷,

是为九缘日光为冷。阎浮提地河少,

拘耶尼地水多,日光所照,触而生冷,

是为十缘日光为冷。拘耶尼河少,弗于逮水多,日光所照,

触而生冷,是为十一缘日光为冷。弗于逮河少,

郁单曰河多,日光所照,触而生冷,

是为十二缘日光为冷。复次,日宫殿光照大海水,

日光所照,触而生冷,

是为十三缘日光为冷。”佛时颂曰:

“以此十三缘,  日名为千光,

其光明清冷,  佛日之所说。”

佛告比丘:“月宫殿有时损质盈亏,

光明损减,是故月宫名之为损。月有二义:

一曰住常度,二曰宫殿。四方远见故圆,寒温和适,

天银、琉璃所成,二分天银,纯真无杂,

内外清彻,光明远照,一分琉璃,纯真无杂,外内清彻,

光明远照。月宫殿纵广四十九由旬,

宫墙及地薄如梓柏,宫墙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

七重宝铃、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

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

“其月宫殿为五风所持:一曰持风,二曰养风,三曰受风,

四曰转风,五曰调风。月天子所止正殿,

琉璃所造,高十六由旬,殿有四门,周匝栏楯。

月天子座纵广半由旬,七宝所成,清净柔软,

犹如天衣。月天子身放光明,照琉璃殿,

琉璃殿光照于月宫,月宫光出照四天下。

月天子寿天五百岁,子孙相承,无有异系。

其宫不坏,终于一劫。月宫行时,

其月天子无有行意,言我行住,常以五欲自相娱乐。

月宫行时,无数百千诸大天神常在前导,

好乐无倦,好乐捷疾,因是月天名为捷疾。

“月天子身出千光明,五百光下照,五百光傍照,

斯由宿业功德故有此光明,

是故月天子名曰千光。

宿业功德云何?世间有人供养沙门、婆罗门,施诸穷乏饮食、衣服、汤药、象马、

车乘、房舍、灯烛,分布时与,随意所须,

不逆人意,供养持戒诸贤圣人。

犹是种种无数法喜,善心光明。如刹利王水浇头种初登王位,

善心欢喜,亦复如是。以是因缘,身坏命终,

为月天子,月宫殿有千光明,

故言善业得千光明。

“复以何业得千光明?世间有人不杀,不盗,不邪淫,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不贪取、瞋恚、邪见,以此因缘,善心欢喜。

犹如四衢道头有大浴池清净无秽,有人远行,

疲极热渴,来入此池,澡浴清凉,欢喜快乐。

彼行十善者,善心欢喜,亦复如是。其人身坏命终,

为月天子,居月宫殿,有千光明,

以是因缘故,名善业千光。

“复以何因缘得千光明?世间有人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以此因缘,善心欢喜。身坏命终,为月天子,

居月宫殿,有千光明,以是因缘故,名善业千光。

六十念顷名一罗耶,三十罗耶名摩睺多,

百摩睺多名优婆摩。若日宫殿六月南行,

日行三十里,极南不过阎浮提,是时,

月宫殿半岁南行,不过阎浮提;月北行亦复如是。


“以何缘故月宫殿小小损减?有三因缘故月宫殿小小损减:一者月出于维,

是为一缘故月损减。复次,

月宫殿内有诸大臣身著青服,随次而上,住处则青,是故月减,

是为二缘月日日减。复次,日宫有六十光,

光照于月宫,映使不现,

是故所映之处月则损减。是为三缘月光损减。

“复以何缘月光渐满?复有三因缘使月光渐满。

何等为三?一者月向正方,是故月光满。

二者月宫诸臣尽著青衣,

彼月天子以十五日处中而坐,共相娱乐,光明遍照,遏诸天光,

故光普满。犹如众灯烛中燃大炬火,遏诸灯明。

彼月天子亦复如是,以十五日在天众中,

遏绝众明,其光独照,亦复如是,

是为二因缘。三者日天子虽有六十光照于月宫,

十五日时月天子能以光明逆照,使不掩翳,

是为三因缘月宫团满无有损减。

复以何缘月有黑影?以阎浮树影在于月中,

故月有影。”

佛告比丘:“心当如月,清凉无热,

至檀越家,专念不乱。

复以何缘有诸江河?因日月有热,因热有炙,因炙有汗,

因汗成江河,故世间有江河。

有何因缘世间有五种子?有大乱风,

从不败世界吹种子来生此国,一者根子,二者茎子,三者节子,

四者虚中子,五者子子,是为五子。以此因缘,

世间有五种子出。 “此阎浮提日中时,

弗于逮日没,拘耶尼日出,郁单曰夜半;

拘耶尼日中阎浮提日没,郁单曰日出,弗于逮夜半;

郁单曰日中,拘耶尼日没,弗于逮日出,

阎浮提夜半;若弗于逮日中,郁单曰日没,

阎浮提日出,拘耶尼夜半。阎浮提东方,

弗于逮为西方;阎浮提为西方,拘耶尼为东方;

拘耶尼为西方,郁单曰为东方;

郁单曰为西方,弗于逮为东方。

“所以阎浮提名阎浮者,下有金山,高三十由旬,因阎浮树生,

故得名为阎浮金。阎浮树其果如蕈,

其味如蜜。树有五大孤,四面四孤,上有一孤,

其东孤孤果乾闼和所食;

其南孤者七国人所食:一曰拘楼国、二曰拘罗婆、

三名毘提、四名善毘提、五名漫陀、六名婆罗、

七名婆梨;其西孤果海虫所食;

其北孤果者禽兽所食;其上孤果者星宿天所食。

七大国北有七大黑山:一曰裸土,

二曰白鹤,三曰守宫,四者仙山,五者高山,

六者禅山,七者土山。此七黑山上有七婆罗门仙人,

此七仙人住处,一名善帝,二名善光,

三名守宫,四名仙人,五者护宫,六者伽那那,

七者增益。” 佛告比丘:“劫初众生食地味已,

久住于世,其食多者颜色麤悴,

其食少者颜色光润,然后乃知众生颜色形貌优劣,互相是非,

言:‘我胜汝,汝不如我。’以其心存彼我,

怀诤竞故,地味消竭。又地皮生,状如薄饼,

色味香洁。尔时,众生聚集一处,懊恼悲泣,

椎胸而言:‘咄哉为祸!今者地味初不复现。’

犹如今人得盛美味,称言美善,

后复失之以为忧恼,彼亦如是忧恼悔恨。后食地皮,

渐得其味,其食多者颜色麤悴,

其食少者颜色润泽,然后乃知众生颜色形貌优劣,互相是非,

言:‘我胜汝,汝不如我。’以其心存彼我,

怀诤竞故,地皮消竭。 “其后复有地肤出,

转更麤厚,色如天华,软若天衣,其味如蜜。时,

诸众生复取共食,久住于世,食之多者颜色转损,

食甚少者颜色光泽,

然后乃知众生颜色形貌优劣,互相是非,言:‘我胜汝,汝不如我。’

以其心存彼我,怀诤竞故,地肤消竭。

其后复有自然粳米,无有糠[米*会],不加调和,

备众美味。尔时,众生聚集而言:‘咄哉为祸!

今者地肤忽不复现。’犹如今人遭祸逢难,称言:

‘苦哉!’尔时,众生亦复如是懊恼悲叹。

“其后众生便共取粳米食之,其身麤丑,有男女形,

互相瞻视,遂生欲想,共在屏处为不净行。

馀众生见言:‘咄此为非!

云何众生共生有如此事?’彼行不净男子者,见他呵责,

即自悔过言:‘我所为非。’即身投地。

其彼女人见其男子以身投地,悔过不起,女人即便送食。

馀众生见,问女人言:‘汝持此食,欲以与谁?’

答曰:‘彼悔过众生堕不善行者,我送食与之。’

因此言故,世间便有不善夫主之名;

以送饭与夫,因名之为妻。

“其后众生遂为淫逸,不善法增,为自障蔽,遂造屋舍,

以此因缘故,始有舍名。其后众生淫逸转增,

遂成夫妻。有馀众生寿、行、福尽,从光音天命终,

来生此间,在母胎中,因此世间有处胎名。

尔时,先造瞻婆城,次造伽尸婆罗捺城,

其次造王舍城。日出时造,即日出时成。

以此因缘,世间便有城郭、郡邑王所治名。 “尔时,

众生初食自然粳米时,朝收暮熟,

暮收朝熟,收后复生,无有茎秆。时,

有众生默自念言:‘日日收获,

疲劳我为?今当并取以供数日。’即时并获,积数日粮。

馀人于后语此人言:‘今可相与共取粳米。’此人答曰:

‘我已先积,不须更取。汝欲取者,自随意去。’

后人复自念言:‘前者能取二日馀粮,

我岂不能取三日粮耶?’此人即积三日馀粮。

复有馀人语言:‘共取粮去来。’此人答曰:

‘我已取三日馀粮。汝欲取者,自随汝意。’此人念言:

‘彼人能取三日粮,我岂不能取五日粮耶?’

取五日粮已。时,众生竞积馀粮故,

是时粳米便生糠[米*会],收已不生,有枯秆现。 “尔时,

众生集在一处,懊恼悲泣,拍胸而言:

‘咄此为哉!’自悼责言:‘我等本皆化生,以念为食,

身光自照,神足飞空,安乐无碍。其后地味始生,

色味具足,时,我等食此地味,久住于世。

其食多者颜色转麤,其食少者色犹光泽,

于是众生心怀彼我,生㤭慢心言:“我色胜,

汝色不如。”诤色㤭慢故,地味消灭。更生地皮,

色香味具。我等时复共取食之,久住于世。

其食多者色转麤悴,其食少者色犹光泽,

于是众生心怀彼我,生㤭慢心言:“我色胜,

汝色不如。”诤色㤭慢故,地皮消灭。更生地肤,

转更麤厚,色香味具。我等时复共取食之,

久住于世。其食多者色转麤悴,

其食少者色犹光泽,于是众生心怀彼我,生㤭慢心言:

“我色胜,汝色不如。”诤色㤭慢故,地肤灭。

更生自然粳米,色香味具。我等时复共取食之,

朝获暮熟,暮获朝熟,收以随生,无有载收。

由我尔时竞共积聚故,便生糠[米*会],

收已不生,现有根秆。

我等今者宁可共封田宅,以分疆畔。’ “时,即共分田以异疆畔,

计有彼我。其后遂自藏己米,盗他田谷。

馀众生见已,语言:‘汝所为非,汝所为非。

云何自藏己物,盗他财物?’即呵责言:‘汝后勿复为盗。’

如是不已,犹复为盗,馀人复呵言:

‘汝所为非,何故不休?’即便以手杖打,将诣众中,

告众人言:‘此人自藏粳米,盗他田谷。’

盗者复言:‘彼人打我。’众人闻已,懊恼涕泣,

拊胸而言:‘世间转恶,乃是恶法生耶?’

遂生忧结热恼苦报,此是生、老、病、死之原,坠堕恶趣。

有田宅疆畔别异,故生诤讼,以致怨仇,

无能决者。‘我等今者宁可立一平等主,

善护人民,赏善罚恶,

我等众人各共减割以供给之。’ “时,彼众中有一人形质长大,容貌端正,

甚有威德,众人语言:‘我等今欲立汝为主,

善护人民,赏善罚恶,当共减割以相供给。’

其人闻之,即受为主,应赏者赏,应罚者罚,

于是始有民主之名。初民主有子,名曰珍宝。

珍宝有子,名曰好味,好味有子,名曰静斋,

静斋有子,名曰顶生,顶生有子,名曰善行,

善行有子,名曰宅行,宅行有子,名曰妙味,

妙味有子,名曰味帝,味帝有子,名曰水仙,

水仙有子,名曰百智,百智有子,名曰嗜欲,

嗜欲有子,名曰善欲,善欲有子,名曰断结,

断结有子,名曰大断结,大断结有子,

名曰宝藏,宝藏有子,名曰大宝藏,大宝藏有子,

名曰善见,善见有子,名曰大善见,

大善见有子,名曰无忧,无忧有子,名曰洲渚,

洲渚有子,名曰殖生,殖生有子,名曰山岳,

山岳有子,名曰神天,神天有子,名曰遣力,

遣力有子,名曰牢车,牢车有子,

名曰十车,十车有子,名曰百车,百车有子,

名曰牢弓,牢弓有子,名曰百弓,百弓有子,

名曰养牧,养牧有子,名曰善思。

“从善思已来有十族,转轮圣王相续不绝。

一名伽[少/兔]麤,二名多罗婆,三名阿叶摩,

四名持施,五名伽楞伽,六名瞻婆,

七名拘罗婆,八者般阇罗,九者弥私罗,十者声摩。

伽[少/兔]麤王有五转轮圣王,

多罗婆王有五转轮圣王,阿叶摩王有七转轮圣王,

持施王有七转轮圣王,

伽楞伽王有九转轮圣王,瞻婆王有十四转轮圣王,

拘罗婆王有三十一转轮圣王,

般阇罗王有三十二转轮圣王,弥私罗王有八万四千转轮圣王,

声摩王有百一转轮圣王,最后有王,

名大善生从。 “声摩王有子,名乌罗婆,乌罗婆有子,

名渠罗婆,渠罗婆有子,名尼求罗,

尼求罗有子,名师子颊,师子颊有子,

名曰白净王,白净王有子,名菩萨,菩萨有子,

名罗睺罗。由此本缘有刹利名。 “尔时,

有一众生作是念言:

‘世间所有家属万物皆为刺棘痈疮,今宜舍离,入山行道,静处思惟。’时,

即远离家刺,入山静处,树下思惟,日日出山,

入村乞食。村人见已,加敬供养,众共称善:

‘此人乃能舍离家累,入山求道,

以其能离恶不善法。’因是称曰为婆罗门。

婆罗门众中有不能行禅者,便出山林,游于人间,

自言:‘我不能坐禅。’因是名曰无禅婆罗门,

经过下村,为不善法,施行毒法,因是相生,

遂便名毒。由此因缘,世间有婆罗门种。

“彼众生中习种种业以自营生,

因是故世间有居士种。 “彼众生中习诸技艺以自生活,

因是世间有首陀罗种。

“世间先有此释种出已,然后有沙门种。

刹利种中有人自思惟:‘世间恩爱污秽不净,何足贪著也?’

于是舍家,剃除须发,法服求道:‘我是沙门!

我是沙门!’婆罗门种、居士种、

首陀罗种众中有人自思惟:‘世间恩爱污秽不净,

何足贪著?’于是舍家,剃除须发,法服求道:

‘我是沙门!我是沙门!’ “若刹利众中,有身行不善、

口行不善、意行不善,行不善已,身坏命终,

一向受苦。或婆罗门、居士、首陀罗,身行不善、

口行不善、意行不善,彼行不善已,

身坏命终,一向受苦。刹利种身行善、口行善、

意念善,身坏命终,一向受乐。婆罗门、居士、首陀罗,

身行善、口行善、意等念善,身坏命终,

一向受乐。刹利种身中有二种行,口、

意有二种行,彼身、意行二种已,身坏命终,受苦乐报。

婆罗门、居士、首陀罗,身二种行,口、意二种行,

彼身、意行二种行已,身坏命终,受苦乐报。

“刹利众中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求道,

彼修七觉意,彼以信坚固出家为道,

修无上梵行,于现法中自身作证:我生死已尽,

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婆罗门、居士、

首陀罗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求道,

彼修七觉意,彼以信坚固出家为道,

修无上梵行,于现法中作证:我生死已尽,

梵行已立,更不受后有。此四种中,出明行成,

得阿罗汉为最第一。是时,梵天说是偈言:

“‘刹利生为最,  能集诸种姓,

明行成具足,  天人中为最。’”

佛告诸比丘:“彼梵天说此偈为善说,

非不善说,善受,非不善受,我所印可。

所以者何?我今如来.至真.等正觉亦说此偈:

“‘刹利生为最,  能集诸种姓,

明行成具足,  天人中为最。’”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长阿含具足,归命一切智,一切众安乐,

众生处无为,我亦在其例。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