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释教录 (四库全书本)/卷11下

卷十一上 开元释教录 卷十一下 卷十二上

  钦定四库全书
  开元释教录卷十一下
  唐 释智昇 撰
  如幻三昧经二卷或三卷或四卷西晋三藏竺法䕶译第二译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或四卷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第五译七译四銕
  右二经与宝积第三十六善住意会同本异译
  太子刷䕶经一卷西晋三藏竺法䕶译第一译出法上录
  太子和休经一卷或作私休僧祐录云安公录中失译经第二译今附西晋录右二经与宝积第三十七阿阇世皇子会同本异译上六经十卷同帙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二卷或一卷西晋三藏竺法䕶译第二译五译三缺问下加大字
  右一经与宝积第三十八卷大乘方便会同本异译
  大乘显识经二卷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第二译出大周录
  右一经与宝积第三十九贤䕶长者会同本异译
  大乘方等要慧经一卷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第一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四十一弥勒问八法会同本异译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一卷西晋三藏竺法䕶译第一译二译一缺右一经与宝积第四十二弥勒所问会同本异译
  佛遗日摩尼宝经一卷亦名古品遗日说般若经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䜟译第一译摩诃衍宝严经一卷一名大迦弃品晋代译失三藏名旧在汉录今且依旧第二译右二经与宝积第四十三普明菩萨会同本异译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广经一卷亦云胜鬘经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陁罗译第二译三译一缺
  右一经与宝积第四十八胜鬘夫人会同本异译
  毗耶婆问经二卷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出序记第一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四十九广博仙人会同本异译其序记云魏兴和四年岁次壬戌月建壬申朔次乙丑婆罗门名瞿昙流支沙门昙琳于尚书令仪同高公第译建功辛巳甲午毕功凡有一万四千四百五十七字诸录皆云勒那摩提或云菩提留支译者二皆误也今依序记为正此毗耶婆经旧译为小乘单本今勘为大乘重译
  右八经十一卷同帙
  大集部但是大集流类皆编于此总二十四部一百四十二卷一十四帙
  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或四十卷三帙北凉天竺三藏昙无䜟于姑臧译第三译三译一缺
  谨按梁沙门僧祜大集记云有十二叚说共成一经
  第一璎珞品第二陁罗尼自在王品第三宝女品第四不眴品第五海慧品第六无言品七不可说品八虚空藏品九宝幢分十虚空目分十一宝髻品十二无尽意品今检经本与祜记不同第一陁罗尼自在王菩萨品亦有经本分为璎珞品者不然此是一叚不合分二后大哀经即是此品第二宝女品第三不眴菩萨品第四海慧菩萨品第五虚空藏菩萨品第六无言菩萨品第七不可说菩萨品第八宝幢分第九虚空目分第十宝髻菩萨品第十一日密分寻检群录此大集经卷无定凖或云二十九或云三十或三十一或三十二或四十卷今时大集多分三十其日密分文不具足合少一卷其三十一卷者文应备具今寻求未获然僧祐记中无日密分有无尽意品者不然今以无尽意经虽是大集别分非无䜟译又非次苐不合入中其虚空藏品祐在不可说后未详所以今从陁罗尼自在王品至日密分总十一分其日藏经与日密分同本异译亦是第十一分日密日藏初俱云说虚空日安那般那甘露门已次说此今又日密分既于空虚日后说准义不合隔宝髻品今经本中有此品隔未详所以又日密日藏虽是同本其日密分又文极撮略后问复缺可少卷馀月藏经是第十一分或有经本题云大乘大集经月藏分第十二经初又云化诸龙众说日藏经已次说此经十轮经是第十三分初云说月藏经已次说此经此十轮后第十四分本在西方未流于此湏弥藏经是第十五分经初题云大乘大集经湏弥藏分第十五第十六分合是虚空孕经初云授功德天记莂法已次说此经然湏弥藏经因功徳天问如来方说故知此经合居其次其日藏经初在迦兰陁竹园说次昇须弥顶后因龙请往法罗帝耶山月藏等四经并在法罗帝耶山说次苐如是其念佛三昧贤䕶譬喻王无尽意经等虽是大集别分既不知次苐难可编纪然隋朝僧祐合大集经乃将明度五十校计经题为十方菩萨品编月藏后及无尽意经成五十八卷者非也既无凭准故不依彼其合大集经亦有六十卷成者三十一二两卷重有宝髻品足成六十其宝髻品在日密前二十六七卷是此后重编未详何意又日密日藏梵本不殊重重编载误之甚矣若欲合者前大集中除日密分有二十七卷以日藏分替处续次日密日藏梵本虽同日密分中文略阙少故以日藏替之次月藏次地藏十轮唐译十卷成者次湏弥藏次虚空孕后之四经虽不知说次以意合之亦将无失虚空孕后次念佛三昧以宋朝译六卷者充其隋译十卷者后阙二品次贤䕶次譬喻王未无尽意总成八十卷亦将契矣其无尽意经初首题云大集经中无尽意菩萨说不可尽义品将三十二品即分也是第三十二分然僧𠡠记中在宝髻品后及僧就所合大集编之于末者是非明矣又有善住意天子所问经详其文义合是大集别分人已编入大宝积中不可双载故此缺
  大方等大集日藏经十卷或十五卷一帙第十一分隋天竺三藏那连那耶舍译与日密同当第四译
  右一经与前大集经末日密分同本异译日密文咯此中稍广
  大集月藏经十卷或十五卷一帙第十二分齐高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单本大集大乘地藏十轮经十卷第十二分一帙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二译大方广十轮经八卷失译今无北凉录第一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旧十轮经大周录云昙无䜟译出长房录检长房八藏录中乃云失译周录误也
  大集须弥藏经二卷第十五分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舎共法智译单本
  上二经十卷同帙
  虚空藏菩萨经一卷或无菩萨字姚秦罽賔三藏佛陁耶舍归罽賔译寄来秦国第一译虚空藏菩萨神咒经一卷宋罽賔三藏昙摩密多译第三译
  虚空孕菩萨经二卷合是第十六分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后四译一译缺本
  观虚空藏菩萨经一卷亦名虚空藏观虚空无观字宋罽賔三藏昙摩密多译单本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或无菩萨字宋天竺沙门功德直共玄惕译第一译
  上五经十一卷同帙
  大方等大集菩萨念佛三昧经十卷一帙隋天竺三藏达摩笈多译出内典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隋译本比于前本后缺二品文不足矣
  般舟三昧经三卷或加大字或二卷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䜟译第一译
  拔陂菩萨经一卷或云拔波僧祐录云安公古典经是般舟经第五出初四品异译今附汉录大方等大集贤䕶经五卷亦直云贤䕶经或六卷隋天竺三藏暗那崛多等译第七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后七译四译本缺
  上三经九卷同帙
  阿差末经七卷晋曰无尽意或四卷或五卷西晋三藏竺法䕶译第五译
  无尽意菩萨经六卷亦云阿差未经出大集经宋凉州沙门智严共宝云译第四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五译三译缺本
  上二经十三卷同帙
  大集譬喻王经二卷大集别品隋天笁三藏阇那崛多等译拾遗编入单本大哀经八卷或云如来大哀经或六卷或大卷西晋三藏笁法䕶译
  右一经是大集经初陁罗尼自在王菩萨异译出第一卷初至第五卷半
  上二经十卷同帙
  宝女所问经三卷亦云宝女问慧经或四卷西晋三藏竺法䕶译
  右一经是大集经宝女品异译出第五卷半后至第七卷半前
  无言童子经二卷或曰无言菩萨经或一卷西晋三藏竺法䕶译
  右一经是大集经无言品异译出第七卷半至十八卷过半
  自在王菩萨经二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于逍遥园译第一译
  奋迅王问经二卷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等译出序记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奋迅王经序记云魏兴和四年岁次壬戌月建在申朔次乙丑甲午之日启夹创笔沙门昙琳瞿昙流支于尚书令仪同高公第译凡有一万八千四百三十一字诸录皆云菩提留支译者误也今依序记为正又上二经内典录云抄大集经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异译者不然寻其文理悬绝不同但可为大集别分耳或可比之大经非大集分但以上代群录皆云异译抄陀罗尼自在王品勘检虽则不同且记于大集之末
  上四经九卷同帙
  宝星陁罗尼经十卷或八卷一帙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密多罗译出内典录译本右一经内典录云是大集经别分谨检前大集经中宝幢分佛于欲色二皆中间大宝坊中重说此宝星陁罗尼经故宝幢分初云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中告大众言我昔初得菩提已住王舍城迦兰陁竹林尔时城中有二智人一名优波提舍一名拘律陁等次苐至未文意并同此经可为重说不可为重译也又旧录中有宝髻菩萨所问经是宝髻品异译今编八宝积在第四十七会既入彼中此不重载又有虚空藏经八卷检无异本即是虚空藏品抄出别行又有虚空藏问持经得㡬福经亦是虚空藏品别文抄出既是别生除之不录又内典录及大周录中更有大集经八卷寻其文句即是合部大集经第六帙也初之二卷名十方菩萨品此品乃是明度五十校计经不知何故编入此中后之六卷乃是无尽意经既是繁重亦除不录
  华严部华严本部及眷属经皆纂于此总二十六部一百八十七卷一十八帙
  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或五十卷六帙东晋天竺三藏佛陁跋陁罗等译大本初译
  右此经总七处八会各三十四品会列如左
  第一寂灭道场会合二品四卷
  第二普光法堂会合六品四卷
  第三忉利天宫会合六品三卷
  第四夜摩天宫会合四品三卷
  第五兜率天宫会合三品十卷
  第六他化天宫会合十一品十三卷新经开为二会
  第七普先法堂重会二品七卷
  第八给孤独园会一品一十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八帙唐天后代于阗王藏实义难陁等译新编入录大本再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新译经总七处九会合三十九品会列如左
  第一会菩提场中说合六品十一卷
  第二会普光明殿说合六品四卷
  第三会忉利天宫说合六品三卷
  第四会夜摩天宫说合三品十二卷
  第五会兜率天宫说合三品十二卷
  第六会他化自在天宫说一品六卷
  第七会普光明殿重说合十一品十三卷
  第八会普光明殿重说十品七卷
  第九会给孤独园说一品二十一卷
  信力入印法门经五卷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单本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一卷失译今附秦录第一译
  右一经大周录云元魏三藏菩提留义译出长房录今按长房等录留支所译无此经名今为失译附于秦录又云与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及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同本异译者误也今寻文理义旨全殊名虽似同所诠乃异求其旨趣乃与佛华严入如来德智不思议境界经等同本异译故移编此
  佛华严入如来德智不思议境界经二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出内典录第三译
  大方广入如来德智不思议经一卷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义难陁译新编入录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新旧四录一译本阙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一卷或二卷唐天后代于阗三藏提云般若译出大周录第一译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一卷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义难陁译前编入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一卷亦名金刚鬘菩萨加行品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出大周录缺本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一卷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堤云般若译新编入录单本
  右八经十三卷同帙
  大方广普贤菩萨所说经一卷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寔义难陀译新编入单本庄严菩萨心经一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四译
  大方广菩萨十地经一卷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第五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五译三译缺本此菩萨十地经大周录云是华严十住品异译者谬也寻阅文句义旨悬殊但可以为华严眷属耳
  右信力入印法门等十一经并与华严分有相似是眷属摄而非正部以其三种世间严事劣故
  兜沙经一卷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䜟译
  右一经是华严经品如来名号品异译旧经在第五卷新经在第十二比于大本此经稍略
  菩萨本业经一卷亦直云本业经亦云浄行品经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诸菩萨求佛本业经一卷或无诸字西晋清信士聂道真译
  右二经是华严浄行品异译旧录在第六卷新经在第十四其支谦译者兼十住品略无偈大周入藏录中更有菩萨本案经一卷亦是异译浄行品寻本不获故缺之耳
  菩萨十住行道品一卷亦直云菩萨十住西晋三藏竺法䕶译出法上经录拾遗编入菩萨十住经一卷东晋西域三藏祗多密译
  右二经是华严菩萨十住品异译旧经在第九卷新经在第十六卷略无他偈
  渐备一切智德经五卷或十卷西晋三藏竺法䕶译
  上九经十三卷同帙
  十住经四卷或五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共佛陀耶舍译
  右二经是华严十地品异译旧经从第二十五卷至第二十九新经从第三十四卷至第三十九天亲菩萨造十地释论十二卷
  等自菩萨所问三昧经二卷一名普贤菩萨定意或三卷西晋三藏竺法䕶译右一经是新华严十定品异译从第四十卷至第四十三旧华严经无十定品此等目所问经周录为单本今勘为重译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一卷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右一经是华严夀量品异译旧经在第三十一卷新经在第四十五
  如来兴显经四卷一名兴显如幻经西晋三藏竺法䕶译
  右一经是旧华严宝王如来性起品及十忍品异译从第三十五卷半至第三十七卷尽其十忍品在第三十卷此略无他偈不知何故前后差异新经名如来出现品从第五十卷至第五十二其十忍品在第四十四旧录中又有如来性起微密藏经二卷即是旧经性起品抄出别行其文不异但取第二会初录标于经首加证信序既非别翻故不重载
  上四经十一卷同帙
  度世品经六卷或五卷西晋三藏竺法䕶译
  右一经是华严离世间品异译旧经从第三十八卷至第四十新经第五十三卷半至第四十九
  罗摩伽经三卷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出内典录
  右一经是华严入法界品异译此罗摩伽经比于本品文缺不足于其间译出少分旧经从第五十一卷无上胜长者至五十三卷初妙德救䕶众生夜摩天所其文即尽新经从第六十七卷半至第七十卷初
  大方广佛华严经续入法界品一卷或无续字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出大周录
  右一经续旧华严经入法界品或有经本续入大部之中在第五十七卷
  上三经十卷同帙从兜沙以下十三经并是大部之中别品异译
  𣵀槃部及支𣲖经并纂于此縂六部五十八卷六帙
  大般𣵀槃经四十卷或三十六卷四帙北凉天竺三藏昙无䜟于姑藏译第五单重合译其𣵀槃经宋文帝代元嘉年中建于建业时有豫州沙门范恵严清河沙门崔恵观陈郡处士谢灵运等以䜟前经品数踈简乃依旧泥洹经加之品目文又过质颇亦改治结为三十六卷行于江左比于前经时有小异有论一卷略释大经又论一部释本有今无一偈
  大般𣵀槃经后译茶毗分二卷亦云阇末分亦云后分唐南海波凌国沙门若那跋陀罗共唐国沙门会宁于彼国译出大周录单本
  右一经是前大般𣵀槃经之馀㤭陈如品之末兼说灭度已后焚烧等事义浄三藏求法传云益府成都沙门会宁麟德年中往有天竺到南海诃凌国遂与彼国三藏沙门若那跋陁罗唐云智贤于阿笈摩经抄出如来𣵀槃焚烧之事非大乘𣵀槃经也遣使寄来方之天竺今寻此经与长阿含初分游行经少分相似而不全同经中复言法身常存常乐我浄佛菩萨境界非二乘所知于大译槃义理相渉经初复题陈如品末文势相接且编于此后诸博识详而定之
  大般泥洹经六卷
  右一经是大般涅槃经之前分尽大众问品同本异译兼茶毗分前后七译四译缺本
  上二经八卷同帙
  方等般泥洹经二卷亦名大般泥洹经或三卷于西晋三藏竺法䕶译第一译四童子三昧经三卷或直云四童子继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一译右二经同本异译按群录中又有哀泣经二卷或三卷云与方等涅洹同本异译亦不述其翻译所有寻其文句即是方等泥洹更无有异其方等泥洹初品名为哀泣但取此品题目以作经名比于方等泥洹同本三品馀并无别既是繁重删之不录也
  大悲经五卷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共法智译单本
  上三经十卷同帙方等泥洹等三经𣵀槃支𣲖
  五大部外诸重译经二百七十三部五百八十八卷五十一帙
  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一名神通游喜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出大周录第四译普曜经八卷一名方等本起西晋三藏竺法䕶译第二译四译二缺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大庄严经周录编为单译䕶有以普曜经在小乘藏者二俱误
  上二经二十卷二帙
  法华三昧经一卷法华支𣲖宋凉州沙门释智严译单本
  无量义经一卷法华前说萧齐天竺沙门昙摩伽陁耶舍译第二译二译一缺
  萨昙分陁利经一卷是以出法华宝塔天授二品各少分僧祐录云安公录中失译经今附西晋录拾遗编入
  妙法莲华经八卷二十八品或七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五译
  上四经十一卷同帙此妙法莲华经第五卷初提婆逹多品萧齐武帝时外国三藏逹摩菩提共扬都僧正沙门法献于瓦宫寺译其经梵本是法献于于阗将来其第八卷初普门品中重诵偈周武帝时北天竺三藏阇那崛多于益州龙渊寺译秦本并缺后复续入又第八卷中药王菩萨等咒译大唐三藏玄奘重译在音义中此不别出
  正法华经十卷或云方等正法华或七卷一帙西晋三藏竺法䕶译第三译
  妙法莲华经七卷三十七品或一卷隋天竺三藏崛多笈多二法师添品出经前序及内典录右二经同本异译其添品序略云正法䕶翻妙法什译检验二本文皆有缺䕶所缺者普门品偈也什所缺者药草喻品之半富楼那及法师等二品之初提普达多品普门品偈也什移属累在药王之前二本陁罗尼并置普门之后其间异同言不能极窃见提婆达多品及普门品偈先贤续出补缺流行余景仰遗风宪章成范大隋仁夀元年辛酉之岁因普曜寺沙门上行所请遂共崛多笈多二法师于大兴善重勘天竺多罗叶本富楼那及法师等二品之初勘本犹阙药草喻品更益其半提婆逹多通入宝塔品陁罗尼次神力之后属累还结其终字句差悮颇亦改正倘有披寻幸勿疑惑兼此添品总成六译三在三缺
  维摩诘所说经三卷一名不可思议解脱或直云维摩诘经姚秦三藏鴋摩罗什译第六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
  维摩诘经二卷或三卷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第二译
  说无垢称经一卷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七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后七译四译缺本
  大方等项王经一卷一名维摩诘子问亦名善问童子经西晋三藏竺法䕶译第一译大乘顶王经一卷亦名维摩儿经梁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第三译
  上四经十卷同帙
  善思童子经二卷隋天竺三宝藏阇那崛多等译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其善思童子经外周录在单本中是也前后四译第三本缺
  大悲分陁利经八卷亦云大乘悲失译今附秦录第二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
  悲华经十卷一译北凉天竺三藏昙无䜟于姑藏译第四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四译二译缺本
  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一帙唐天后代三藏义浄译新编入录第五译
  金光明经八卷二十四品隋大兴善寺沙门宝贵合出当第四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序略云而金光明见有三本初在凉世有昙无䜟译为四卷成十八品其次周世阇那崛多释为五卷成二十品后逮梁世真谛三藏于建康译三身分别业障灭陁罗尼最浄地依空满愿等四品足前出没为二十二品宝贵每叹此经秘奥后分如何竟无嘱累旧虽三译本疑未周长想梵文愿言逢遇大隋驭宇新经印来帝𠡠所司相续翻译至开皇十七年法席小间因劝请此天竺犍达国三藏法师此云志德重寻后本果有嘱累品法有银主陁罗尼品在京大兴善寺即为翻译并前先出合二十四品写为八卷学士成都费长房笔受通梵沙门日严寺释彦琮校练撰录者曰此合部经文义备足其无䜟四卷真谛七卷崛多五卷并皆有缺故此五经无烦重载谨按长房录等周武帝代天竺三藏耶舍罗多译出一本名金光明经更广夀量大辨陁罗尼经五卷成部今详此名乃非全译但于无䜟四卷经中续演二品其夀量品更续其文大辨品中更广咒法馀品之中亦有续者故云更广夀量大辨陁罗尼经故六卷合经序云夀量大辨又补其缺以此证知但是续缺非是别翻又序记云阇那崛多译为五卷房等诸录乃云耶舍崛多者此二三藏乃是同师当时共翻互载皆得其合部经有六卷本与此八卷明同异者其六卷经一品颠倒比校新经八卷者又是二经属累文意全别六卷属累又与法华属累大况相似未详何意今勘八卷之本亦与新经扶同二本少殊不可双载故存八卷为正编之入藏后寻览者幸无惑焉兼此合经总成五译二本在藏三本入删繁录
  伅真陀罗所间经二卷或三卷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䜟译第一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
  大树𦂳那罗王所问经四卷亦名说不可思议品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佛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二卷亦名佛昇忉利天品经或三卷西晋三藏竺法䕶译第一译
  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四卷一名合道神足经或二卷或三卷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三译第三缺本
  上三经十卷同帙
  宝雨经十卷一帙唐天后代南印度三藏达摩流支等译出大周录第三译
  宝云经七卷梁扶南三藏曼陁罗仙共僧伽婆罗等译第一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新旧三译第二本缺
  阿惟越致遮经三卷或无遮字或四卷西晋三藏竺法䕶译第一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
  不退转法轮经四卷僧祐录云安公凉土异经在北凉录第二译
  广博严浄不退转轮经四卷或六卷宋凉州沙门智严宝云等译第三译右三经同本异译其阿惟越致遮经周录在单本中误也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一卷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出序记第一译又经初序记云魏兴和四年岁次降娄月建在戍朔次庚子壬午之日瞿昙流支沙门昙琳于尚书令仪同高公第译九千一百九十三字诸录皆云菩提留支译者误也依序记为正
  入定不定印经一卷唐天后代三藏义浄译新编入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旧译经周录为单本新勘为重译
  上四经十卷同帙
  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或二卷西晋三藏竺法䕶译第一译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出真寂寺录第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二译一译本缺
  持心梵天经四卷一名庄严佛法又名等御诸法经西晋三藏竺法䕶译或六卷十七品第一译
  上三经十卷同帙按姚秦释僧叡思益序云恭明前帙颇丽其词而迷其旨今按群录吴时月支国优婆译支谦字恭明翻译众极而无思益本同之者其持心经与思益同乃是西晋竺法䕶译叡云恭明先译失旨者误也
  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或直云思益经祐云思益义经姚秦三藏鸠摩罗什第二译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第三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其胜思惟经有释论四卷
  上二经十卷同帙
  持人菩萨经四卷有加所问二字或三卷西晋三藏竺法䕶译第一译
  持世经四卷一名法印经或三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三译第二本缺
  济诸方等学经一卷或无学字西晋三藏竺法䕶译第一译
  大乘方广总持经一卷或无乘字隋天竺三藏毗尼多流支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周录为单本新勘为重译
  上四经十卷同帙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一卷或直云宝藏经或二卷西晋三藏竺法䕶译第四译大方广宝箧经三卷或二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陁罗译第四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四译两译缺本
  大乘同性经二卷亦名一切佛行入智毗卢遮那藏说经或四卷周宇文氏天竺三藏阇那耶舍等译第一译
  证契大乘经二卷亦名入一切佛境智卢遮罗藏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出大周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上四经十卷同帙
  深密解说经五卷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全本初译
  解深密经五卷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全本再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
  解节经一卷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右一经是解深密经初五品异译出第一译
  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一卷亦名觧脱了义经亦云相续解脱经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陁罗译
  右一经是解深密经后二品异译出四五两卷右四经同本异译二是全本二是抄译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二卷隋天竺三藏逹摩笈多译出内典录第一译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卷隋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陁罗译第二译
  上五经十卷同帙
  入楞伽经十卷一帙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第三译
  大乘入楞伽经七卷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义难陀译新编入录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新旧四译一译缺本
  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三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陁罗译第一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十卷或七卷或八卷一帙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大方等大云经六卷亦名大方等无相经或四卷或五卷北凉天竺三藏昙无䜟译第二译二译一缺
  大云请雨经一卷内题云大云经请雨品第六十四周宇文氏天竺三藏阇那耶舍等译第一译大云轮请雨经二卷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第二译
  大方等大云请雨经一卷内题云大方等大云经请雨品第六十四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出内典录第三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
  上四经十卷同帙
  诸法无行经二卷或一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一译
  诸法本无经三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三译一译缺本
  无极宝三昧经一卷或直云无极宝经西晋三藏竺法䕶译第一译
  宝如来三昧经二卷一名无极宝三昧经或一卷东晋西域三藏祗多密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慧印三昧经一卷一名宝田慧印三昧经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第一译
  如来智印经一卷一名诸佛法身僧祐录中失译经今附宋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上六经十卷同帙
  大灌顶经十二卷一帙或无大字录云九卷未详东晋西域三藏帛尸梨密多罗译单重合译
  右卷别各是一卷具列如左
  第一卷灌顶三归五戒带佩䕶身咒经
  第二卷灌顶七万二千神王䕶比丘咒经
  第三卷灌顶十二万神王䕶比丘咒经
  第四卷灌顶百结神王䕶身咒经
  第五卷灌顶宫宅神王守镇左右咒经
  第六卷灌顶塜墓因缘四方神咒经
  第七卷灌顶伏魔封印大神咒经
  第八卷灌顶摩尼罗亶大神咒经
  第九卷灌顶召五方龙摄疫毒神咒经
  第十卷灌顶梵天神䇿经
  第十一卷灌顶普广菩萨随愿往生十方浄土经或云普广品第十一即别行随愿往生经是
  第十二卷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即是旧药师经佛游惟耶离者此为本译第一译
  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隋天竺三藏达摩笈多译出内典录第二译
  药师瑠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三译药师瑠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二卷唐三藏义浄于大内佛光殿译新编入录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与前灌顶第十二卷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同本其三藏义浄所译二卷者更加七佛本愿及咒馀文大同奘法师译者其旧药师经郡录皆云宋时鹿野寺沙门慧简所译寻检其文即是灌顶第十二卷析出别行更无异本其随愿往生经群录或云吴时支谦译或云西晋竺法䕶译其见流行者即是大灌顶经第十二品普广卷更无别本比之二经既在大部之中其别生流行者删之不录
  阿阇世王经二卷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䜟译第一译
  普超三昧经三卷或上加文殊师利字或四卷西晋三藏竺法䕶译第二译
  放钵经一卷是普超经举钵品异译出第一卷僧祐录云安公录中失译经安公云出方等部今附西晋录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后六译三译本缺
  上六经十卷同帙

  开元释教录卷十一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