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海错疏
闽中海错疏 作者:屠本畯 明 |
卷上
编辑〔鹾大夫曰:鳞介之品,山海错杂,先王以是任土作贡,贸迁有无,乃立冬官川衡,掌巡川泽之禁令而平其守,辨其品物腥臊珍异,以为祭祀燕享,奠其庶馐胾腊燔炙,以为鼎俎馈遗,所由来远矣。畯,鹾丞也,何预海错,第汉唐司农府隶于冬官,山泽之禁,亦所当领。作海错疏。〕
○鳞部上
编辑△鲤 黄尾 大姑(金鲤) 鳢
编辑鲤,鲤也,当胁正中一行,自首至尾,无小大皆三十六鳞,鳞上皆有黑点文。
〔按:鲤能变化,飞越山海死不反,白鱼之健而神者也。龙,阳也,具九九八十一鳞。鲤,阴也,备六六三十六数。鱼跃龙门,过而为龙,惟鲤或然,是以仙人骑龙,亦或骑鲤。〕
黄尾,似鲤而尾微黄,食之微有土气。
大姑,似鲤而差小,大鳞,有脊骨,无细鲠。冬月子肥味美,生湖塘间,四明谓之密姑。金鲤,色红黄,大姑生子,为日所晒而成。
鳢,文鱼也。一名乌鲤,圆长而斑,首有七点作北斗象。肉美胆甘,无鳞,夜则昂首北向,岭南谓之元鳢。
〔鲤鱼《毛诗》注:“鲖也,细鳞有黑花纹。”《本草》注云:“蛎蛇所变,然亦有相生者,诸鱼中唯此鱼胆甘可食。”〕(补疏)
按:鳢夜仰首北向,有自然之礼,制字从礼,惟胆甘;制字以醴,惟肉美。古人所重,惟首戴斗象,道家指以为厌,盖天厌雁;地厌犬;水厌鳢,皆禁而不食。夫鳢胎生,还复自食其鲵。枭食父;獍食母;鳢便食子。凡鳢一尾入人家池塘,食小鱼殆尽,人每恶而逐之。〕
△鲫(金鲫) 乌鱼(金箍) 棘鬛(赤鬃、方头、乌颊)
编辑鲫,鲋也,似鲤,体促腹大,脊隆肉厚,色白而微黑。
〔按:《酉阳杂俎》云:“东南海中鲫鱼,长八尺,食之宜暑而避风。浔阳青林湖中大者亦二尺,食之可止寒热。”罗愿云:“此鱼好旅行,吹沫如星,以其相即也,谓之鲫;以其相附也,谓之鲋。”〕
金鲫,能变幻,可畜盆中供玩,闽人呼为盆鱼。乌鱼,似鲫而大,尾鬛俱黑,力能跋扈。金箍鱼,三尾,色如朱砂,盆鱼中品之佳者。(补疏)
棘鬛,似鲫而大,其鬛如棘,色红紫。《岭表异录》名“吉鬛”,泉州谓之鬐鬛,又名奇鬛。赤鬃,似棘鬛而大,鳞鬛者皆红色。
〔《宋志》云:棘鬛与赤鬃味丰在首,首味丰在眼,葱酒蒸之为珍味。十月此鱼得时,正月以后,则味拗不可食。〕(补疏)方头,似棘鬛而头方,味美。
〔《通志》云:方头似棘鬛而头方,或云方当作芳,言其头为味芳香也。
乌颊,形与奇鬛相似,二鱼俱于隆冬大寒时取之,然奇鬛之味在首。
△鲂 鲳
编辑鲂,青鳊也,板身锐口,缩项穹脊,博腹细鳞,色青白而味美,不减槎头。一名贴沙,又名鳊鱼。
〔按:鱼贴沙而行,鱼之弱者也。汉水中常以槎断水,用禁人捕,谓之槎头。〕
鲳,似鳊,脑上凸起连背而圆,身肉白而甚厚,尾如燕子,只一脊骨而无他鲠。
△鲨(虎鲨、锯鲨、狗鲨、乌头、胡鲨、鲛鲨、剑鲨、乌鬐、出入、时鲨、帽鲨、黄鲨)
编辑虎鲨,头目凹而身有虎文。锯鲨,上唇长三四尺,两傍有齿如锯。
狗鲨,头如狗。
乌头,颊尾黑,背大。有百馀斤者,浅在海沙不能去,人割其肉,潮至复去。其皮用汤泡净,沙缕作脍,鬐鬛泡去外皮存系,亦用作脍,色晶莹若银丝。
胡鲨,青色,背上有沙,大者长丈馀,小者长三五尺,鼻如锯,皮可缕为脍,[1234]以为修,可充物,亦名锯鲨。鲛鲨,似蛟而鼻长,皮可饰剑靶,俗呼锦𪻐。
剑鲨,尾长似剑,[1234]鲞味佳。乌鬐,颊尾皆黑。出入鲨,初生随母浮游,遇警从母口中入腹,须臾复出。时鲨,有肉无腹,大者刳其肉烹之,多油,可啖亦可燃。
帽鲨,鳃两边有皮,如戴帽然,又名双髻鲨,头如木拐,又名双髻𫚉。黄鲨,好食百鱼,大者五六百斤。
〔按:鲨之种类不一,皮肉皆同,惟头稍异。此外又有青鲨、淡鲨、夹鲨,而吹鲨别是一种,故列在下文。辟类鲨,故附。△吹鲨 辟
吹鲨,大如指,狭圆而长,身有黑点,常张口吹沙。
〔按:吹鲨,小鱼也,味甚美,故鱼丽之诗称焉。罗愿曰:非特吹沙,亦止食沙,大者不过二斤。江南小溪中每春鲨至甚多,土人珍之,夏则随水而下。自是以后,时亦有之,然罕至矣。来春复举,大抵正月辄至。鱼之最先者,次则鲤至,次则鳜至,桃花水至而鳜肥,则三月矣。此鱼生流水中,非畜于人。
辟,背有肉二斤,干之名金丝鲞,形俱类鲨鱼翅。
△鳉(鲳、斗底鲳、黄腊樟)
编辑鳉,板身,口小项缩,肥腴而少鲠。鲳,鳉之小者,其形匾。
斗底鲳,鲳之小者,其形圆。黄蜡樟,亦鲳也,鳞金点而差厚。
〔按:鱼以鲳名,以其性善淫,好与群鱼为牝牡,故味美;有似乎娼,制字从玻
△𫚖 鳘
编辑𫚖,头长而狭,腹薄而腴,多鲠,脊如刀刃,故谓之刀𫚖。
〔按:𫚖,《山海经》云:“食之可以已妒,与石首。”鳘,形似鲈,口阔肉粗,脑腴骨脆,而味美。
〔按:鳘身类鲈,口类石首,大者长丈许,重百馀斤。四明谚云:“宁可弃我三亩稻,不可弃我鳘鱼脑。”盖言美在脑也。
△䰵(拨尾) 鲪草鱼 鲢(红鲢) 乌鰡(黄鰡)
编辑䰵子,似乌鱼而短,身圆口小,目赤鳞黑,一名鲻,味与鲥相似。冬深脂膏满腹,至春渐瘦无味,一名鲐。
拨尾,䰵鱼之小者,○子鱼以至子月肥极,故云其子尤佳,莆田县东北五十里迎仙桥下潭所产,极为珍味。(补疏)鲪,似锱而目大,似鲤而鳞粗,能以鬛刺水蛇,食之。
草鱼,似鰡,身圆而长,以其畜于池塘,饲之以草。鲢,口小,鳞细,色白。红鲢,似鲢而色红。
(按:草鲢二鱼,俱来自江右,土人以仲春取子于江,曰鱼苗,畜于小池,稍长,入{艸犀}塘,曰{艸犀}麃,可尺许,徙之广池,饲以草,九月乃取。
乌鰡,形似草鱼,头与口差小,而黑色,食螺。
黄鰡,鳞色黄,俱出邵武。
△鲥 鳓 𬶭(江𬶭) 黄炙
编辑鲥,板身扁首,燕尾,青脊白鳞,大者长数尺,肥腴多鲠,春末有之。又一种春涨溯流而上,月长一寸,至十月盈尺者佳。
鳓,似鲥,而多鲠。
〔按:鲥、鳓其美在腴。鲥侈口圆脊多鲠,大者长三四尺,重七八斤。鳓狭口剑脊多鲠,大者长三四尺,重三四斤。鲻小口圆身少鲠,大者长五六尺,重二三十斤。《泉志》云:鲥与鳓形相似,《福志》云:鲻与鲥味相似,俱误。
𬶭,如鲥而小,鳞青色,俗呼青鲫,又名青鳞。
〔按:𬶭,四明奉化县有之,鳞脊俱青故名青鲫。冬月味甘腴,春月鱼首生虫,渐瘦不可食。
江𬶭,出洪塘江,三四月方有之,味美,但小而多刺。(补疏)
黄炙,似鳓而小,多鲠细鳞,味不甚佳。
△石首(黄梅、命)
编辑石首,鯼也,头大尾小,无大小,脑中俱有两小石如玉。鳔可为胶。鳞黄,璀璨可爱,一名金鳞。朱口厚肉,极清爽不作腥,闽中呼为黄瓜鱼,[1234]鲞不及四明。
黄梅,石首之短小者也,头大尾小,朱口细鳞,长五六寸,一名大头鱼,亦名小黄瓜鱼。
〔按:黄鱼首有二白石如棋子,医家取以治石淋,肉能养胃,鳔能固精,奄糟食之已酒病。四明海上以四月小满为头水,五月端午为二水,六月初为三水,其时生者名洋生鱼,其[1234]鲞也。头水者佳,二水胜于三水,八月出者名桂花石首,腊月出者为雪亮,其鳓鱼出此时者名亦如牛。《吴地志》云:“石首鱼至秋化为寇凫,今寇凫头中犹有石也。”
命,形如石首而差大,鳞细口红。
△鱓(土龙、地龙) 鳗(状鳗) 鳟 鲶(央乚)
编辑鱓,似蛇无鳞,黄质黑章,体有涎沫,生水岸泥窟中,能雨水中上升,夜则昂首北向,一名泥猴。
〔按:鱓形既似蛇,又夏月于浅水作窟,如蛇冬蛰夏出,故亦名蛇摐。今闽中之摐,肉涩而味不及吴中。○《汉书》“鹳雀衔三鳣”。鳣即鳝字,或作摐。陶隐居谓:荇芩根所化者,又以为人发所化,今腹中有子,未必尽是化生。〕(补疏)
土龙,似鱓而小。地龙,似鱓而大,多鲠,脊中有一线血,甚腥。
鳗,似鱓而腹大,有黄色,有青色,春生者毒。产海中者相类而大,土人名慈鳗,又名锅狗鱼。○海鳗之大者百馀斤,小者二三斤,鲡鳗之大者亦有八十馀斤,肥美无比,产在咸淡水之介。(补疏)
(按:《兴化志》云:“鳗肉滑;摐肉涩,鳗脊骨圆;摐脊骨方。”《埤雅》云:“焚鳗骨可辟蠹鱼,有雌无雄,以影漫鳢而生子。”赵辟公杂说曰:凡以咶抱者,鸺鹠鹳雀也,以影抱者龟鳖鼋也。有鳗鲡者,以影漫于鳢鱼,则其子皆附鳢之鬐鬛而生,故谓之鳗鲡也。鳗鲡善攻碕岸,便辄圮。
状鳗,生江水中,头似鳗而身似珝,味美多油,中惟脊骨,旁无他刺。(补疏)鳟,似鳗,目中赤色一道,横贯瞳。食螺蚌,好独行。
(按:鳟好独行,制字从尊,鳟读如蹲。《诗》九{或}之鱼,鳟鲂以鱼美而称之。亦有二三尾同行者。)
鲶,一名鳀鰋,额两目上陈,头大尾小,口方,背青黑,无鳞,多涎。
央乚,似鲶而小,边有刺,能螫人,其声鋋枿,《本草》名黄颡,至能醒酒。(央音于方切)
(按:央乚,四明谓之央,颡有三刺,一生背上,二生两腮,其刺取发痘如神。一说鲶亦产鳗,盖乳子三分之二为鲶鱼,其一鳗也。)△海(泥 鳅鱼 田耨)
海,最巨,能吞舟,日中闪鬐鬛,若簸朱旗。
(按:海喷沫,飞洒成雨,其来也移若山岳。乍出乍没,舟人相值,必鸣金鼓以怖之,布米以厌之,攸然而逝,否则鲜不罹害。间有毙沙上者,土人梯而脔之,刳其脂为油,念船甚佳。)
,似鱓而短,首尖而锐,色黄无鳞,以涎自染难渥。按:好与鱼为牝牡,制字从鱼从酋,[1234]鲞乃佳。泥,产水田中,大如指,夏月最多。
鳅鱼,似棨,小大错生,吐涎最多。(补疏)
田耨,似鳅而大,鲜食腥,[1234]鲞味美。(补疏)
△比目 鲽鲨
编辑比目,状如牛脾,鳞细,紫黑色,一眼,须两鱼相合乃行。(按:比目,闽广谓之鞋底鱼,南粤谓之板鱼,又谓之箬叶。)
鲽鲨,形扁而薄,邵武名鞋底鱼,又名漯沙。
(按:漯音挞,鱼在江中,行漯漯也。左目明,右目晦昧,今闽广以此鱼名比目。盖比目只一目,必两鱼相合乃行,而此鱼独行,殊非比目也。四明谓之江箬,以形如箬故名,又谓之箬漯,以其行漯漯故名。)
△过腊
编辑过腊,头类鲫,身类鳜,又类鲢鱼,肉微红,味美,尾端有肉,口中有牙如锯,好食蚶蚌。以腊来春去,故名过腊。
(按:过腊,四明谓之铜盆,又名郭砖,四时有之。好入人家田中食蚶蚌,入口壳辄碎,亦犹凫食螺,鸡食蜈蚣,气之制也。)
卷中
编辑○鳞部下
编辑△乌鲗 柔鱼(墨斗、猴染)
编辑乌鲗,一名墨鱼,大者名花枝,形如鞋囊。肉白皮斑,无鳞。八足,前有二须极长,集足在口,缘喙在腹。腹中血及胆正黑,背上有骨洁白,厚三四分,形如布梭,轻虚如通草,可刻镂,以指剔之如粉,名海鳔鮹。医家取以入药,古称是海若白事小吏,一名河伯从事。
(按:乌鲗遇风波,捉石浮身水上,见人及大鱼辄吐墨,方数尺,以混其身,人反以是得之。其墨能已心痛。小鱼虾过其前,辄吐墨涎致之。性嗜乌,每暴水上,乌见以为死,便往喙之,乃卷而食之。《月令》:九月寒,乌入水化为乌鲗(《唐韵》所载)。罗愿云:“此鱼乃𪇰鸟所化。”盖水鸟之似鶃者,今其口足并目尚存形似,且以背中之骨验之。晒干者,闽浙谓之明府。)
柔鱼,似乌鲗而长,色紫,一名锁管。
〔按:柔有骨如三层纸厚,白而差纫,云无骨非也,但鲗作腥,柔不作腥而味佳。〕墨斗,似锁管而小,亦能吐墨。(补疏)
猴染,比墨斗稍大,比锁管稍小。(补疏)
△马鲛(嘉酥鱼) 鳁
编辑马鲛,青斑色,无鳞有齿,又名章鮌,《连江志》谓之章明。
(按:《闽志》称鲳鱼肉理细嫩而甘,马鲛肉稍涩,气腥而不及鲳,此说非也。盖鲳细口扁身而圆,无鳞无肠;马鲛锐口圆身而长,无鳞有肠。)
嘉酥鱼,海中鱼之极大者,重千斤,琉球人以其脊为酥,贩鬻闽中。(补疏)
鳁似马鲛而小,有鳞,大者仅三四寸。
△酬鯯 黄雀 青鲛
编辑酬鯯,板身多鲠而肥,《尔雅》谓之当魬。
黄雀,似而小,冬月最盛。
青鲛,类黄雀而不甚大。
△带鱼(带柳)
编辑带,身薄而长,其形如带,锐口尖尾,只一脊骨,而无鲠无鳞。入夜烂然有光,大者长五六尺。带柳,带之小者也,味差不及带。
(按:带,冬月最盛,一钓则群带衔尾而升,故市者独多。或言带无尾者,非也,盖为群带相衔而尾脱也。)
△鱆鱼 石拒 章举(涂婆)
编辑鱆,腹圆,口在腹下,多足,足长,环聚口旁,紫色,足上皆有圆文凸起,腹内有黄褐色质,有卵黄,有黑如乌鲗墨,有白粒如大麦,味皆美,明州谓之望潮。
(按:皞有腹无头,而俗以腹为头,非也。有名同而质异者,广南有蟹,亦名望潮,他日广浙相传,慎勿以此物即彼物也。)
石拒,似𫄨而极大,居石穴中,人或取之,能以足粘石拒人。
章举,红举也,似石拒而大。
涂婆,章举也,似石拒而足短。
(按:明州所产章举,大有至五六斤者,与鱆鱼性俱寒,不可多食,能发宿疾。)
△䲅
编辑䲅,鲑也,一名胡儿,一名鯸鲐,一名河豚,状如科斗,腹下白,背上青,有黄文,眼能开闭,头无腮,腹无胆,触物辄嗔,腹张如鞠,浮于水上。味至美,然有毒,能杀人。
(按:䲅无腮无胆,故肝最毒,肝血及子入口皆烂舌,入腹烂肠。以其味美,吴浙喜食之。今烹者必覆盖蒙密,忌炱灼落其中,杂以荻芽或橄榄煮之,方可食。予在两淮食河豚,而隶卒取其子去,制以市人,皮肚洁白,俗呼西施乳。
△水母
编辑水母,一名宅,一名鲊,海中浮沤所结也,色正白,濛濛如沫,又如凝血,纵广数尺,有知识,无腹脏,无头目、处所,不知避人,随其东西。以虾为目,无虾则浮沈不常,虾凭之,其泛水如飞,虾见人惊去,鲊亦随之而没,潮退虾弃之于陆,故为人所获。○《本草》谓水母为樗蒲鱼,《北户录》谓水母为鲊,一名石镜,南人治而食之。性热,偏疗河鱼疾也。(补疏)
(按:《物类相感志》云:“水母大者如床,小者如斗,明州谓之𫛛鲊,其红者名海蜇,其白者名白皮。子皮切作缕,名水母线。《岭表异录》云:“淡紫色,大者如覆帽,小者如碗,腹下有物如悬絮。”)
△𫚉鱼(党𫚉、水盖、斑车、黄貂)
编辑黑𫚉,形如团扇,口在腹下,无鳞,软骨,紫黑色,尾长于身,能螫人。○此鱼头圆秃如燕,身圆褊如簸,尾圆长如牛尾,其尾极毒,能螫人,有中之者,日夜号呼不止。以其首似燕,名燕𫚉鱼,以其尾似牛尾,故又名牛尾鱼。其味美在肝,俗呼共鱼。(补疏)
党𫚉,背厚尾长,有,大者重二三百斤。水盖,背差薄于泬,刳之多水
斑车,背上有斑,肉粗而味腴,大者三四百斤,其腹中有肚,味更佳。
黄貂,似燕而嘴尖,土人薧以为鲞,伪作燕。
(按:枿,其种不一,而骨肉同,诸枿以黄貂为第一。)
△弹涂 白颊 涂虱
编辑弹涂,大如拇指,须鬛青斑色,生泥穴中,夜则骈首朝北,一名跳鱼。《海物异名记》云:“登物捷若猴然,故名猴泥。”
白颊,似跳鱼而颊白。
涂虱,生于泥中如虱,故名。一呼涂虱,有刺弹人,一名弹虱,田塍潭底,往往有之,一名田瑟。
△䱠鱼 白鳔
编辑䱠,长七八寸,骨柔无鳞,类钱之半,有五色文。
白鳔,形圆薄,类钱,一名金钱鳔。
△丁斑 鲂鲆 溪斑 重唇 叠甲
编辑丁斑,大如指,长二三寸,身有花文,红绿相间,尾鲜红有黄点,善斗。人家盆中畜之,一名斗鱼,养成半载,尾上起鬛长寸许。
鲂鲆,大如拇指,有五色。
溪斑,黄质黑斑,身圆鳞细,大者长五六寸。
重唇,头大尾小,无鳞,长三寸许,生石穴中。
叠甲,身圆,长四五寸,鳞有两重,无味。
△银鱼 面条(浆鱼) 白沫
编辑银鱼,口尖身锐,莹白如银条。面条,似银鱼而极大,一名白饭鱼。
浆,似面条而嘴小。
白沫,梅雨时,海水凝沫而成形,雪色无骨,其大如箸,薧之味厚,名丁香鲄。
△鰔鱼 钱串
编辑鰔,状如纮,其喙如针。
钱串,身长而小,嘴长五六寸,青色,亦名青针。
△海燕 飞鱼
编辑海燕,形如飞燕,有肉翅,能奋飞海上。
飞鱼,头大尾小,有肉翅,一跃十馀丈。
△白鱼 黄鱼 鰦 竹鱼 大面
编辑白鱼,板身,色白,头昂,多细鲠,大得六七尺,生江中。
黄鱼,身扁薄而多鲠,色黄。
鰦,头微而小扁。竹鱼,身甚薄。
大面,板身,阔二三寸,尾无鳞。
△镜鱼 圆眼
编辑镜鱼,眼圆如镜,水上翻转如车,亦名翻车鱼。
圆眼,口尖,眼圆而赤。
△黄彡 黄啬 耍鱼 金鲐 寸金====
黄彡,鳞细,黄赤色。
黄啬,鬛黄色。
耍鱼,厥状纤细,名黄丝耍。
金鲐,尾脊有细鳞金色。
寸金,长寸许,黄色,出宁德县七都。
△火鱼 绯鱼
编辑火鱼,随潮蔽江,结阵而来,故名。
(按:《兴化志》不载鱼形色,但云结阵而来,则火字当作伙。)
绯,黄色如绯,○《宋志》云:绯鱼色如绯。今海上有一种红桃鱼全绯,又一种新妇鱼近绯,二者不知何指。(补疏)
△白刀 历 鱱 白泽
编辑白刀,白鳞,形似刀,生江河间。
历,身长,鳞白。
鱱,大者长五六寸,白质黑章,味美少鲠。
白泽,《海物异名记》云群生随波,潮缩在泽。
△鲭鳀 鳙 完
编辑鲭鳀,背青,身长,一名青鱼。
鳙,雌生卵,雄吞之成鱼。青色无鳞,一名松鱼。
完,色微黑,一名鲲。
△枫叶 琵琶 鹿角
编辑枫叶,《海物异名记》云:海树霜叶,风飘浪翻,腐若萤化,□质为鱼。
琵琶,身扁似琵琶,无鳞,生南越者,长二丈。《述异记》云:“海鱼千岁为剑鱼。”
鹿角,《海物异名记》曰:芒角持戴在鼻,小者奄为鲊,味佳,大者长五六寸,其皮可以角错。
△抱石 石伏
编辑抱石,出于山溪,背偃而腹平,大如指,常贴于石上,土人取以为腊。
石伏,伏于溪下。
△定鱼 土蟀
编辑定,无皮鳞,岭南呼为绵鱼。
土蟀,形如蚯蚓。
△蛊鲐 鯏 段鱼
编辑蛊鲐,尾有腥,多穴于田塍,或泥岸中。
鯏,一名蚶鱼,味不佳。
段鱼,细如米粒,可鲊,长乐所产,春月最多,即鱼苗之大者,土人名舜思鱼。
△䱀鱼 斗潮
编辑䱀鱼,海产,其类甚众,皆可食。
斗潮,乘波雾集。
△虾(虾魁、虾姑、白虾、草虾、梅虾、金钩子、芦虾、稻虾、对虾、赤尾、涂苗、海蜈蚣)
编辑虾魁,《岭表异录》云:前两脚大如人指,长尺馀,上有芒刺铦硬,手不可触。脑壳微有错,身湾环亦长尺馀,熟之鲜红色,一名虾盆,俗呼龙虾。
(按:《闽部疏》云:海味重于天下者,称西施舌、江珧柱,泉漳间皆有之。而苦不称美,其它鳞介,殊状异态,多不可名,而最奇者龙虾。置盘中犹蠕动,长可一尺许,其须四缭,长半其身,目睛凸出,上阭起二角,负介昂藏,体似小龙,尾后吐红子,色夺榴花,真奇种也。)
虾姑,形如蜈蚣,能食诸虾。白虾,生江浦中,郡城南有白虾浦。
草虾,头大身促,前两足大而长,生池泽中。
梅虾,梅雨时出洲渚中。
芦虾,是芦苇所变,味甘美,鲊之尤妙,国初曾进贡。
稻虾,是稻花所变。
对虾,土人腊之,两两对插以寄远。
赤虾,虾之小者,即天津之卤虾。
涂苗,《海物异名记》云:谓之酱虾,细如针芒,海滨人以为酱,不及南通州出长乐港尾者佳,梅花所者不及。
金钩子,小于赤尾,晒干,淡者佳。
海蜈蚣,状类虾姑,产兴化海中,土人取之,切以为脍食。(补疏)
(按:虾,其种不一,而肉味同,诸虾以虾魁为第一,此外又有凉虾等,不能尽录。)
△鲮鲤
编辑鲮鲤,一名穿山甲,似鲤而有四足,鳞甲坚厚。常吐舌出涎,须蝼蚁满其上,乃卷而食之。
△虾蟆 蟾蜍 大约 雨蛤 石鳞
编辑虾蟆,大如拇指,微黄腹白。
蟾蜍,皮皱色黑,头腹大而脚细,好伏墙下。
大约,青背黄脊,一路微黑,腹平而色黄褐,嘴尖,当项两傍有白圈。
雨蛤,一名雨鬼,形如虾蟆,大如小拇指,天将雨则鸣。
(按:自虾蟆至石鳞凡五种,皆陆产,而蟾蜍绝寿,有至千岁者。五月五日得之谓之辟兵。古称月中有蟾蜍也。石鳞,神物,闽人珍以为上品,故别论。)
石鳞,生高山深涧中,皮斑肉白味美,昼伏窦中,夜居山头石顶最高处。捕者不可预相告语,密以黄历首一叶纳诸灶中,即抱松明措火而去,缘崖扱石,以火照之,见火辄醉不动,十不脱一。闽人饮馔以此为佳品,俗名石蠙鱼,又曰谷冻。
(按:石鳞似水鸡而巨,肉嫩骨粗而脆;水鸡似石鳞而小,肉粗骨细而软。望火投明,此类性之常也,而云见火辄醉不动,非也。往予闻闽人言,石鳞灵物,人往捕,执炬出门,禁毋相告,至彼可获,否则俱匿矣。炬至,石鳞群坐石上,观火不动,以是尽得之,何独灵于闻声而昧于观火耶?)
△水鸡 尖嘴蛤 青约 青魻 黄魻
编辑水鸡,似石鳞而小,色黄皮皱,头大嘴短,其鸣甚壮,如在瓮中。
尖嘴蛤,背黄,脊一路微黑,腹大,声微,白色,似水鸡而小。
青约,身青嘴尖,一路微黑,腹细而白。
青魻,一名蛙。黄魻,类水鸡。
(按:自水鸡至黄魻,凡五种,皆水产。而水鸡可食,味不及石鳞,黄魻可食,味不及水鸡。闽人惟食石鳞、水鸡,而黄魻等种则皆不食之也。)
卷下
编辑○介部
编辑△龟
编辑龟,外骨内肉,肠属于首,广肩,背微坼如皱,其文应八卦,胁肋有文,应二十四气。无雄,与蛇为牝牡,卵生,不咽粟,善藏,又能行气,水陆皆有之。
(按:龟与蛇合,故曰元武。罗愿云:灵龟文五色,似玉似金,背阴向阳。上隆象天,下平象地。槃衍象山,四趾转运应四时。文著象二十八宿,蛇头龙翅,左精象日,右精象月,千岁之化,下气上通,能知存亡吉凶之变。千年之龟,游于苓叶之上。苓,今甘草也,叶圆小而有刺。言龟久而神灵,能变形大小也,今人见小龟以为千岁,非也。《逸礼》云:龟三千岁,游于卷耳之上。《化书》曰:牝牡之道,龟龟相顾,神交也;鹤鹤相唳,气交也。言龟虽与蛇合,亦与神交。崔豹《古今注》云:龟一名黑衣督邮。
△鳖
编辑鳖,一名团鱼,一名脚鱼,卵生,形圆,穹脊连胁,四周有裙,外肉内骨,而以眼听,行蹒跚,以蛇为雄,颈中有软骨,与鳖相似,名曰鬼。食时当剔去之,不可与苋同食。
(按:鳖随日光所转,朝首东向,夕首西向。鳖之所在,上有浮沫,谓之鳖津,捕者以是得之。与龟皆隔津望卵而生,故曰“龟思鳖望”。《养鱼经》曰:“鱼满三百六十,则蛟龙将鱼飞去,纳鳖则不复去,故曰神守。”)
△蟹(毛蟹、金钱蟹、石盐、蟛越、螃蜞、虎狮、桀步) 海蟳(金蟳、虎蟳、芦禽、涂折) 蠘 千人擘
编辑蟹,八跪二螯,坚壳,其行郭索。八足而容俯,故谓之跪;两螯倨而容仰,故谓之螯,制字从解,以随潮解甲也。壳上多作十二点,深胭脂色,亦犹鲤之三十六鳞。月盛腹中肉虚,月衰肉满。脐尖者牡,团者牝。
毛蟹,青黑色,螯足皆有毛。
金钱蟹,形如大钱,中最饱,酒之味佳。(补疏)
石盐,状如蟛蜞,而长不及寸,广仅半之。土人治以荐酒,壳坚,味咸寒,医家取以治目眚。
蟛越,似石蟹而小,微黄色,左螯大而无毛,其行斜傍。
螃蜞,似蟛而大,右螯小而赤,生沟渠中。
虎狮,形似虎头,有红赤斑点,螯扁,与爪皆有毛。
桀步,一名拥剑,横行,螯大小不一,以大者斗,小者食。一名执火,以其螯赤也,一名揭哺子。海蟳,蝤蛑也,长尺馀,壳黄,色青,两螯至强,能与虎斗。
金蟳,色黄。
虎蟳,文有虎斑。
芦禽,形似蟛,生海畔。(补疏)
涂折,俗呼涂蜞,产长乐。(补疏)
(按:《闽部疏》云:“蟹之别种曰蝤蛑,吾地名黄甲,此名海蟳,特多此种,而蟹乃为异状,不中食,此又一种,非真蟹也。独兴化数里河中有蟹,形味似吴中,而土人不之重,岂日厌海错,不能别味耶。”)
蠘,似蟹而大壳,两傍尖出而多黄,螯有棱锯,利截物如剪,故曰褷。折其螯随复更生,故曰:龙易骨,蛇易皮,麋鹿易角,蟹易螯。二三月应候而至,膏满壳,子满脐,过是则味不及矣。
千人擘,状如虾姑,壳坚硬,人尽力擘之不开。《海物异名记》云:“千人擘聚刺犷壳,擘不能开。”《酉阳杂俎》谓之千人捏。
△蚶(珠蚶、丝蚶)
编辑蚶,壳厚有棱,状如屋上瓦拢,肉紫色,大或专车,壳可为器。
珠蚶,蚶之极细者,形如莲子而扁。
(按:四明蚶有二种:一种人家水田中种而生者,一种海涂中不种而生者,曰野蚶,壳缁色而大,肉纫,医书取壳入药,名瓦垄子。)
丝蚶,壳上有文如丝,色微黑,比珠蚶稍大,产长乐县。
△蛤蜊(赤蛤、海红、螂光、蜞螂、沙蛤、红栗、文蛤、海蛤、沙虱、红绿、土铫、白蛤、车螯、螯白)
编辑蛤蜊,壳白厚而圆,肉如车螯。○蛤蜊止消渴,开胃气,解酒毒,以萝卜煮之,其柱易脱。(补疏)
赤蛤,壳上有花文赤色。海红,形类赤蛤而大。
螂光,形似蛤蜊而白,合口处色黑,俗呼为懒绩麻。
蜞螂,似蛤蜊。
沙蛤,土匙也,产吴杭,似蛤蜊而长大,有舌白色,名西施舌,味佳。
(按:闽部疏云:海错出东四郡者,以西施舌为第一,蛎房次之,西施舌本名车蛤,以美见谥,出长乐澳中。)
红栗,似蛤而小,色白而微红。
文蛤,壳有文理,唐时尝充土贡,亦名。(补疏)
海蛤,其壳久为风涛所洗,自然圆净。(补疏)
沙虱,似螂珣而壳差薄。
红绿,似蛤而小,味美。
土铫,一名沙屑,壳薄而绿色,有尾而白色,味佳。
白蛤,一名空豸,泉人呼为江大,似蛤而小,壳薄色白,又名泥星。
(按:蛤,其种不一而味皆同。《南海志》云:蛤一月生一晕。《南越志》云:凡蛤之属,开口闻雷鸣则不复闭。)
车螯,陈藏器云:大蛤也,壳有花文,肉白色,大者如碟,小者如拳。
螯白,车螯之最小者也。
(按:《闽部疏》云:陶方伯尝言闽中海错,蚶不四明;蛤不扬州;蟹不三吴;馀大以为然。蚶大而不种,故不佳,蛤乃车螯,非蛤蜊也。)
△蛎房 草鞋蛎(黄蛎)
编辑蛎房,一名牡蛎,出海岛,丽石而生,其壳礧磈相粘,如房。《岭表异录》谓之蚝山。地无石灰者,烧蛎壳为之。
草鞋蛎,生海中,大如盆,渔者以绳系腰,入水取之。
黄蛎,五六月有之,大于蛎房数倍,味虽不如蛎房,而汁亦适口,但牡蛎可为酱,此不堪奄耳。(补疏)
△壳菜(沙饥乌念、乌投) 江珧柱
编辑壳菜,一名淡菜,一名海夫人,生海石上,以苔为根,壳长而坚硬,紫色,味最珍。生四明者肉大而肥,闽中者肉瘦,其干者闽人呼曰干,四明呼为干肉。○壳菜,形似珠母,一头尖,中衔少毛,号东海夫人。《本草》云形虽不典,而甚益人。(补疏)
沙箭,淡菜之小者。
乌,似淡菜而极小,中无毛。
乌投,味甘似乌,而壳坚,中有毛。
(按:壳菜,生四明者壳黑而厚,形如斧头,形丑而味美。《本草》云:海中有物,其形如牝,红者补血,白者补肾。今闽中取以煮汤治痢病。)
江珧柱,一名马甲柱。《海物异名记》云:“厥甲美如瑶玉,肉柱肤寸,名江珧柱。”
(按:江珧壳色如淡菜,上锐下平,大者长尺许,肉白而纫,柱圆而脆。沙蛤之美在舌,江珧之美在柱,四明奉化县者佳。)
△蚌 蛤青 蚬(翠翠)
编辑蚌,蛣也,肉如蛤蜊,壳厚而长,腹中有蟹子,如榆荚合体共生。时出取食,复入壳中,一名琐蛣,生于曲岸中,故名蛣。
蛤青,似蚌而壳薄,青色。
蚬,似蚌而小,色黄壳薄,俗谓之蟟,有黄蟟、土蟟之别。大江者可食,他小浦中有之,有土气不堪用。(补疏)
翠翠,似蚌而壳翠。
△海月 石华 石帆 沙箸
编辑海月,形圆如月,亦谓之蛎镜,土人多磨砺其壳,使之通明,鳞次以盖天窗。《本草》云:水沫所化,煮时犹化为水。岭南谓之海镜,又曰明瓦。
(按:海月,《岭表录异》云:广人呼为膏叶,两片合以成形,壳圆,中甚莹滑,白照如云母光,内有小肉如蚌蛤,腹中有蟹子,甚小。头黄而螯足俱备。海镜饥则蟹出拾食,蟹饱腹满,海镜亦满。或近之以火,则蟹子走出,离肠腹立毙。或生剖之,有蟹之活在腹中,逡巡亦毙。)
石华,附石而生,《方言》谓之石雹,肉如蛎房,壳如牡蛎而大,可饰户牖天窗。
(按:谢灵运诗云:“挂席拾海月,扬帆采石华。”其味与海月俱同蛎房。)
石帆,紫黑色,枝柯相动,连带不绝,生海上石穴中。
沙箸,长尺馀,其状如簪,故又名涂钗。《岭表录异》云:生海岸沙中,春时吐苗,其心苦,骨白而劲,可为酒筹。
△泥笋(沙蚕、土钻)
编辑泥笋,其形如笋而小,生江中,形丑味甘,一名土笋。
沙蚕,似土笋而长。
土钻,似沙蚕而长。
△龟脚 戚 老蚌牙 石磷
编辑龟脚,一名蜐,生石上,如人指甲,连枝带肉。一名仙人掌,一名佛手蚶。春夏生苗如海藻,亦有花,生四明者肥美。
(按:石蜐生海中石上,如蛎房之附石也。形如龟脚故名。近甲处有软爪,黑色,肉白味佳,秋生冬盛,来年正月得春雨,软爪开花如丝,散在甲外。郭璞《江赋》所称“石蜐应节而扬葩”是也。)
戚,生海中,附石壳如筼蹄,壳在上,肉在下,大者如雀卵。
老蚌牙,似戚而味厚,一名牛蹄,以形似之。
石磷,形如箬笠,壳在上,肉在下。
△石决明 海胆 石榼 寄生
编辑石决明,附石而生,惟一壳无对,大者如手,小者如两三指,旁有十数孔,一说鳆鱼。《本草图经》云:鳆鱼别是一种,与决明相近。○石决明,俗名将军帽,温州与登州海中俱有之,即名鳆鱼。温人奄用,登人淡晒干串,入京馈遗。(补疏)
(按:《闽部疏》云,蛎房虽介属,附石乃生,得潮而活,凡海滨无石、山溪无潮处皆不生。馀过莆迎仙寨桥时,潮方落,儿童群下,皆就石间剔取肉去。壳连石不可动,或留之仍能生,其生半与石俱,情在有无之间,殆非蛤蜊比也。《后汉书》:鳆无鳞,有壳一面附石,细孔杂杂,或七或九,即以状蛎房,何所不可?南蛎北鳆,是故造化介生别构。)
海胆,壳圆如盂,外结密刺,内有膏黄色,土人以为酱。
(按:海胆,四明谓之海绩筐,海滨人取壳磨粉,合米酱中,其膏入盐按酒,亦名曰酱。)
石榼,形圆色黄,肉紫有刺,人触之,则刺动摇。
寄生,海上枯蠃壳存者,寄生其中,负壳而走,形如蟹,四足两螯,大如榆荚,其味若虾,得之者不烦剔取,曳之即出,以肉不附也,炒食味亦脆美。
△蛏(竹蛏、玉箸蛏)
编辑蛏,生海泥中,大如指,长三寸许,肉白壳薄,两头稍开。竹蛏,似蛏而长大,壳厚。
玉箸蛏,似蛏而小,三月麦熟时最盛,以其形如麦稿,又名麦稿蛏。
△鲎
编辑鲎,形如熨斗、如便面、如惠文冠,广尺许,有刺,头如蜣螂,而骨眼,眼在背上,背青黑色而穹,其血蔚蓝,熟之纯白,而肉甚甘美,当脊一行,两旁有刺,壳覆身上,腹下十二足,长五六寸,环口而生,尾锐而长,触之能刺断,而置地行,其行郭索。雌尝负雄,捕得其雄,雌亦就毙。雄少肉,雌多子,子如绿豆大而黄色,布满骨骼中。东浙闽广人重之,以为鲊,谓之鲎子酱,壳可屈为杓,筜釜辄尽,尾可为如意。○鲎口足皆在覆斗之下,海中每雌负雄,渔者必双得之,以竹编为一甲鬻焉。《本草》云:“牝牡相随,牝者背上有目,牡者无目,牡得牝始行,牝去牡死,其尾烧烟,可辟蚊蚋”,韩退之云:“鲎实如惠文,骨眼相附行。”(补疏)
(按:便面、古扇,妇人取以障面者。惠文,秦汉以来武冠,侍中中常侍则加金嵒貂蝉饰之,谓之赵惠文冠,盖状鲎形也。鲎产子时,先往石边,周身擦之,罅裂而生,雌尝负雄,故获必得双,其相负乘也,虽风涛中不解,谓之鲎媚,过海辄相负于背,高尺馀,乘风游行如帆,谓之鲎帆,其众如灊𬴂,谓之鲎灊。其善候风,故音如候也。《埤雅》云:鲎性畏蚊,蚊小螫之辄毙,未知其故。又暴之日,往往无恙,隙光射之即死。《岭表异录》云:“雄小雌大,置之水中,雄者浮,雌者沉。”)
△螺(香螺、钿螺、紫背、鹦鹉、泥螺、米螺)
编辑香螺,大如瓯,长数寸,其揜杂众香烧之,使益芳,独烧则臭。诸螺之中,此螺味最厚。《本草》谓之甲香。
钿螺,光彩如钿,可饰镜背。
紫背,紫色有斑点,俗谓之砑螺。
鹦鹉螺,状如鹦鹉,堪作酒杯。
泥螺,一名土铁,一名麦螺,一名梅螺,壳似螺而薄,肉如蜗牛而短,多涎有膏。
(按:泥螺产四明鄞县南田者为第一,春三月初生极细如米,壳软,味美,至四月初旬稍大,至五月内大脂膏满腹,以梅雨中取者为梅螺,可久藏,酒浸一两宿,膏溢壳外,莹若水晶;秋月取者肉硬膏少,味不及春,闽中者肉礧块,无脂膏,不中食。)
米螺,小粒似米,肉可食。
△螺(田螺、溪螺、黄螺、红螺、蓼螺、梭尾、马蹄、指甲、江桡、鸲鹆、花螺、竹螺、油螺、醋螺、莎螺)
编辑田螺,似黄螺而差小,生水田中。
溪螺,似田螺,差小而长。
黄螺,壳硬,色黄,味美,其黑而微刺者尤佳。
红螺,肉可为酱。
蓼螺,大如拇指,有刺,味辛如蓼。
梭尾,壳细而长,文如雕镂,味佳。
马蹄,形似,故名。
指甲,以形似名之。
江桡,指甲之大者。
鸲鹆螺,壳小而厚,黑色,土人端午用之。
花螺,圆而扁,壳有斑点,味胜黄螺。
竹螺,壳文粗而尾脆,味清香。
油螺,形如花螺,壳柔,盐之味美,产兴化。(补疏)
莎螺,形如竹螺,味微苦,尾极脆。(补疏)
(按:螺,其种不一而肉多同,惟壳异,此外若石螺、螺蛳种种,不能悉录。)
△龙虱
编辑龙虱,似螥螂而小,黑色,两翅六足,秋月暴风起,从海上飞来,落水田或池塘,海滨人捞取,油盐制藏珍之。
(按:龙虱类水虫,但龙虱来自海外,水虫出自水中,故以为异。闽人言是龙身上虱。或然耳,外省人皆畏食。
鹾丞本畯将入闽,分陕使者曰:“状海错来。吾征闽越而通之。”丞入闽,疏鳞介二百有奇以复,且酬客问,分陕使者,今太常卿馀君君房也。丙申岁,嵩溪三层阁上题。)
附录
编辑(按:非地所产而有者,咸附录之,征异品也。后有见闻,冀当联络,屠本畯记。)
海粉出广南,亦名绿菜。
(按:海粉,《闽志》云:“有物类墨鱼者,吐涎而成。”予往时闻闽人说,即海参吐出丝也。色有青黄不同者,以海参食海中青藻故吐丝青,食黄藻故吐丝黄。闽中乡先生陈大参文堂公云:“向时在广南,亲见此物,如竹蛏而薄壳,以足裹鞋揣之,则吐丝,丝尽而此物空洞只存壳矣。”二说不同,要之目睹者为真,其味甚清,可降痰火。)
燕窝出广南。
(按:燕窝,相传冬月燕子衔小鱼入海岛洞中垒窝,明岁春初,燕弃窝去,人往取之。一说燕于冬月先衔鸟毛绸缪洞中,次衔鱼筑室,泥封户牖,伏气于中,气结而成。明春飞去,人以是得之。员如椰子,须刀去毛,劈片,水洗净可用。闽部疏云:燕窝菜竟不辨是何物,漳海边已有之。盖海燕所筑,衔之飞渡海中,翮力倦,则掷置海面,浮之若杯,身坐其中,久之复衔以飞,多为海风吹泊山澳,海人得之,以货,大奇大奇。《海语》载海燕大如鸠,春回,巢于古岩危壁葺垒,乃白海菜也。岛夷伺其秋去,以修竿执取而鬻之,谓海燕窝,随舶至广,贵家宴品珍之,其价翔矣。据三说不同,《海语》所载为通。待彼都近海人质之而后信也。)
跋
编辑昔东坡以江珧柱为蟹类,论者叹博洽之难。闽故海区也,海物惟错,前明屠田叔以鹾丞宦是邦,类族辨物,作海错疏三卷,附录二种,若名若味,若品若用,详哉其言之也。《周官》识小,《尔雅》博物,二者兼之矣。往尝见《海味索隐》一编,田叔因张九峻所著赞、颂、铭、解而订其讹,如淡菜黄蚶鳖无雄、蟹郭索之类,俱为改正,其即是编之嚆矢欤。惜集隘不能遍登,以供同嗜。然麟脯龙醢,尝鼎已足,而谓觖望于一脔,其然也耶。
甲子秋日琴川张海鹏识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