陔馀丛考/12
卷十一 ◄ | 陔馀丛考 卷十二 |
► 卷十三 |
《新唐书》列传内所增事迹较《旧书》多二千馀条,其小者不必论,甚有必不可不载而《旧书》所无者。今撮于后
编辑《杨贵妃传》,《旧书》不载其先为寿王妃事,但云武惠薨,后庭无当意者,或言杨元琰女有色,乃召见。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帝大悦云云。《新书》补之,谓帝令自出妃意,丐为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聘韦昭训女(《旧书》盖国史旧文,故有隐讳也)。
宪宗郭皇后,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为太后,及宣宗即位,宣宗母郑氏本后侍婢,有宿怨,故宣宗奉后礼稍薄。后郁郁不自聊,登楼将自殒,左右共持之,乃免。帝闻不喜,是夕后暴崩。是后之不得善其终也。《通鉴》载之甚详。而《旧书》则谓宣宗继统,恩礼愈隆于前朝,较为得实。又后崩后,太常王皞请合葬于宪宗陵。宣宗不悦,今宰相白敏中让之。皞曰:“后乃宪宗东宫时元妃,顺宗子妇,历五朝母天下,不容有异论”事遂定。此亦当时一大事,乃《旧书》亦不载。
武宗王贤妃,《旧书》谓其事阙,故不载。然贤妃当武宗饵药求长生而肤泽消槁,妃独忧之。及武宗病亟,妃誓以身殉。帝崩,遂自经。常时妃妒者,亦皆义其所为。事见《通鉴》,则宋时尚有记述于世。此虽小事,然《旧书》既立传,何其毫无事实耶?《新书》补之,亦见考据。
《韩王元嘉传》,《新书》增武后诏诸宗室朝明堂,元嘉遣告诸王,谓大享后必尽诛诸王,不如先事起。于是琅牙王冲即发兵起。此亦武后朝一大事也。《旧书》不载。
《苏良嗣传》:良嗣为相时,遇薛怀义于朝,颇偃蹇。良嗣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武后闻之,戒怀义曰:“师第出入北门,彼南衙宰相行来,毋犯之。”此亦见武后之淫毒而仍能用正人,《旧书》乃不载,《新书》补之。
《曹王明传》:其母本巢刺王妃,太宗欲立为后,魏徵谏而止。此见太宗开国之初内行有缺,其后唐家累以色荒,未必不由此。《旧书》不载,《新书》补之。
《懿德太子重润传》:高宗立重润为皇太孙,裴敬彝、王方庆以为晋立湣怀子为皇太孙,齐立文惠子为皇太孙,皆居东宫,今既有皇太子,又立皇太孙,于古无例。此议足为后世法,《旧书》不载,《新书》补之。
《狄仁杰传》:武后欲以武三思为皇太子,仁杰力言人心未厌唐,匈奴犯边,使三思募兵,逾月无应者,庐陵王代之,不浃日辄五万。后怒罢议。后又与王方庆因论双陆力言姑侄不如母子之亲,以悟后,遂迎庐陵。此见仁杰之忠于唐,《旧书》不载,《新书》补之。
《王𬘭传》:李德裕称王方庆(即𬘭)为相时,其子为眉州刺史,武后曰:“君在相位,何子之远?”对曰:“庐陵是陛下子,今尚在远,臣之子何敢相近?”欲以感悟后。此亦见𬘭之忠于唐,《旧书》不载,《新书》补之。
《桓彦范传》:敬晖、桓彦范等斩张易之后,后令太子还宫。彦范曰:“太子不可再归,陛下应传位。”太后乃卧不复言,中宗由是复位。此庐陵复位时一大事,《旧书》不载,《新书》补之。
《姚崇传》:玄宗欲相崇,崇先以十事邀说。此乃相业之始,后来功勋俱自此立。《旧书》竟不载,《新书》补之。
《宋璟传》,《新书》增郝灵佺出使斩默啜首以献,璟恐天子喜边功,抑之不擢。此见璟之识大体。《旧书》不载,《新书》补之,良有意也。又增后来张嘉贞为相,阅堂案,见璟危言切论,未尝不失声太息。此尤见璟之生平。
《李林甫传》:林甫有堂如偃月,欲构陷人,即入而思所以中伤者,若喜而出,则其家碎矣。又谕诸言事者曰:“立仗马终日无声,饫三品料,一鸣即斥矣。”由是谏疏绝。此皆老奸稔恶之迹。《旧书》不载,《新书》增之。按《旧书》谓林甫无文学,尝读杕杜为杖杜,写弄璋为弄獐,此等碎事既详之,而偃月堂、立仗马等事反不载,何也?《新书》于丈杜、弄璋反删之,以所重不在此也,可谓得要矣。
《刘晏传》,《新书》增其辞永王璘之官,璘反时,晏守馀杭,力拒之。及晏被籍后,惟杂书两乘,米麦数斛。此有关晏之品行,《旧书》不载。
《田神功传》:神功初受禄山伪官,后率众归朝。又以兵败,降于史思明,既又自拔归。《旧书》全不载,竟似未尝失身于贼者,《新书》补之。
《段秀实传》,《新书》增郭晞军士纵暴,秀实斩十七人;及大将焦令谌责农租,秀实卖马代偿,令谌愧死。二事皆《旧书》所无。按此出柳宗元所记《段太尉逸事状》,谓之逸事,必是国史所本无者,宗元盖尝见国史本传,故另作状以著之。由此以推,可见《旧书》全抄国史原本,《新书》则参考他书成之,亦见子京用功之深也。
《卢杞传》:杞以私憾陷颜真卿,使于李希烈,被害。又崔宁以播迁咎杞,杞即巫宁反,帝杀之。此等事正见杞之奸恶,《旧书》不载,《新书》补之。
《郑注传》:中丞王守澄死,以十一月葬,注奏言愿入护丧,实欲俟群阉送丧以镇兵悉擒诛之。李训畏注专其功,乃先五日举事,遂有甘露之变。此等大事,乃《旧书》不载,《新书》补之。
《夔王滋传》:昭宗命滋领侍卫诸军,帝将幸太原,韩建邀次华州,恶诸王将兵,诬以他语,遂罢其兵柄,使归十六宅,矫诏以兵围而杀之,凡十三王。此何等事,《旧书》竟不载,《新书》书于此。
《朱玫传》:宰相萧遘密召玫迎帝,玫趋凤翔,田令孜劫帝走,玫追不及,乃立襄王煴。此何等事,《旧书》不著其详,《新书》补之。
《仇士良传》:甘露变后,士良恣横益甚,刘从谏以李训所移诛宦官书腾于朝,请王涯等罪名,欲以死清君侧,累指士良等罪恶。文宗倚其言差自强。士良愤文宗与训、注同谋,夜半命直学士崔慎由草废立诏,引至帝所,面数帝过失,帝俯首而已。慎由以死自誓。士良曰:“不为学士,不得更坐此。”送慎由出,曰: “毋泄,祸及尔族!”慎由记其事藏箧中,将殁,以授其子缁郎,故缁郎终与朱全忠尽诛宦官也。士良请老还第,中人送之,士良戒以“事天子不可令闲暇观书史、见儒臣,但以声色狗马惑其心而已。”此数事皆当时阉祸可垂戒后世者,《旧书》不载,《新书》增之。
《田令孜传》:令孜擅权,所为不法。拾遗侯昌蒙劾之,反赐死。黄巢之乱,令孜导帝幸蜀,赏劳不及黄头军,军将变,帝与令孜保车城自守。拾遗孟昭图上疏:宜与宰相群臣共安危。令孜矫诏贬昭图,使人沉之于江。杨复光之党曹知悫遣人入长安,攻贼营。帝将还,知悫拥众散关,欲阅群臣可归者纳之。令孜忌之,密令王行瑜以兵袭杀其众。令孜又募新军,以千人为都,凡五十四都,分左右为十军统之。此皆令孜罪,《旧书》不载,《新书》补之。
《来俊臣传》:俊臣子诬樊戬以谋反诛,戬子诉阙下,不得奏,因自刳腹死。上巳日,俊臣与其党集龙门,题缙绅名于石,抵而仆者先告,抵李昭德不中。昭德知之,乃令卫遂忠发其奸,言自比石勒,欲告皇嗣及庐陵王与南北卫谋反。方俊臣用事,托天官选者二百馀员,及败,有司自首。武后诘之,对曰:“乱陛下法,身受戮,忤俊臣,覆臣族。”此皆见俊臣之恶,《旧书》不载,《新书》补。
《颜泉明传》:颜杲卿之子泉明,先从杲卿讨贼,杲卿败,泉明客寿阳。史思明获之,械送幽州。间关得免,后为郫令,迁彭州司马,皆有善政。孤藐相从百口,饣千粥不给,无悔叹。此忠臣之后之能世其家者,《旧书》不载,《新书》补之
《旧唐书》所载亦有不应删而《新书》反削之者,今亦录于后
编辑《和思赵皇后传》,《旧书》载其死后莫知瘗所,将招魂葬之,祔于中宗陵。彭景直上言:招魂非古法,宜据《汉书·郊祀志》葬黄帝衣冠于桥山故事,以皇后祎衣祔葬。按此可备变礼之用,宜存,《新书》不载。
《顺宗王皇后传》,《旧书》载后崩后,公卿进谥议,欲告天地宗庙。礼院奏曰:“《曾子问》:贱不诔贵,幼不诔长。故古者天子称天以诔之,皇后之谥则读于庙。《江都集礼》引《白虎通》曰:皇后何所谥之,以为于庙。又曰:皇后无外事,无为于郊。故天子谥成于郊,皇后谥成于庙。”诏从之。又初称谥曰庄宪王太后,礼仪使郑𬘡引开元中昭成皇太后谥号之议,谓:“入庙称后,义系于夫,在朝称太,义系于子。今百司移牒,恐不合除太字。至神主入庙,始当去之。”此亦议礼故事,《新书》不载。
《封常清传》,《旧书》载其临刑时遗表全文,盖以明其心迹,且著其枉也。《新书》节之,不过一二语,虽觉简净,殊少意味。
《李嗣业传》:香积寺之战,嗣业以长刀陷阵,固为战功第一。及收长安后,进取东都,新店之战,王师又败,郭子仪已为贼兵所包,赖嗣业与回纥夹击,贼始遁去。此亦嗣业大功也,《旧书》详之,《新书》乃不录。
《浑瑊传》、《旧书》载瑊为会盟使,与土番盟梨树园,为土番所劫之事甚详。《新书》但云为结赞所劫,副使以下皆陷,惟瑊得免。按梨树园劫盟乃当时一大事,瑊为会盟使,则此事不详于《瑊传》而详于何处耶?《新书》盖恐形瑊之失策,故略其词耳。
《李吉甫传》,《旧书》吉甫监修国史,上问《时政记》记何事,对曰:“是宰相记天子事,以授史官之实录也。古者左史记言,即今起居舍人,右史记事,即今起居郎。永徽中,宰相姚璹虑造膝之言或不下闻,请随奏对而记于仗下,以授史官,今《时政记》是也。”此于朝制有关第,《新书》删之。
《张濬传》濬建议讨李克用,《旧书》全载克用诉表,正见濬之孟浪生事。及克用之负气不恭,《新书》尽删之,岂为濬讳耶,抑为克用讳耶?
《王处存传》,《旧书》黄巢据京师,处存选骁卒五千,以白𦈡为号,夜入京,贼已遁。军人皆释兵,争据第宅,坊市少年多带白号劫掠。贼侦知之,自灞上复袭京师。市人以为王师,欢呼迎之。处存为贼所迫,收军还营。贼怒,召集两市丁壮七八万杀之,血流成渠。此亦一大事,《新书》不载。
新、旧《唐书》有彼此互异者,今据《通鉴》、《纲目》、《唐鉴》、《贞观政要》、《五代史》、《北梦琐言》等书稍为订正于后
编辑酅国公薨,《旧书》在武德二年五月,《新书》在八月。按《纲目》皇泰二年八月唐酅国公薨。隋之皇泰二年即唐高祖武德二年也。薨以八月,与《新书》同。
突厥杀刘武周,《旧书》在武德三年秋,《新书》在武德五年秋。按《纲目》书秦王世民击宋金刚,破之,刘武周及金刚走死,在武德三年夏四月。而《分注》谓是时武周闻金刚败,惧而走突厥,久之谋亡归马邑,事泄为突厥所杀。其曰久之,则原非一时之事。盖武周之逃在三年,而被杀在五年也。
皇太子建成破刘黑闼,《旧书》在武德五年冬,《新书》在六年春。按《纲目》武德五年冬淮阳王道玄击黑闼,败没。十一月始遣建成击之。十二月兵至昌乐,黑闼亡走。六年正月,诸葛德威擒黑闼以献,斩之。是破黑闼在五年冬,斩黑闼在六年春,《旧书》并为一时,误。
《旧书》元和四年十月立邓王宁为皇太子,太赦。《新书》立太子在是年闰三月,大赦在十月。按《纲目》是年闰三月制降系囚、蠲租税,此即大赦也。是月又书立邓王宁为皇太子。是立太子在闰三月,与《新书》同。然《纲目》赦在前,立太子在后,非因立太子而赦也。三书俱不合,未知孰是。
李密致书唐公,欲自为盟主,及唐公答书,伪相推奉之事,《旧书》叙在杀翟让之后,《新书》叙在杀翟让之前。按密自杀让后,声势益盛,败致书高祖应在此时。然《通鉴》、《纲目》俱书此事在杀翟让之前,益密自取兴洛仓,让推密称魏公,则已为群雄中巨擘,而唐祖是时方起兵,胜败未可知,故密以势相凌,有自为盟主之意。唐祖亦伪相推奉以骄之,及密杀让时,唐祖已取长安,密岂复敢以势相凌也?阅《纲目》所书,先后次第自见,《旧书》应误。
《旧书·江夏王道宗传》:征高丽时,道宗与李靖同为先锋。《新书》则云与李𪟝同为先锋。按《靖传》征辽时靖己老,太宗虽欲用之,以其老不果。而𪟝实在行,则道宗所同李𪟝非李靖也,《旧书》误。
《旧书·魏元忠传》:元忠陷周兴狱,诣市将刑,则天以其平敬业功免死,流配贵州。方临刑时,则天先令传声,监刑者遽欲释之,元忠曰:“未知敕虚实,岂可造次。”徐待宜敕,然后起谢。寻诏还为御史中丞,又为来俊臣、侯思止所陷,再流岭南。《新书》则以此临刑传赦事谓为来俊臣所陷,而俊臣狱之前,先为周兴所陷当死,以平扬楚功得流,俊臣狱之后,又为侯思止所陷,仍贬于岭南。是元忠凡三被流,周兴狱一也,来俊臣狱二也,侯思止狱三也。《旧书》则仅周兴一次,俊臣、思止并作一次,凡两被流而已。然《旧书》又云:前后三被流,则天问曰:“卿何以累被得谤?”然则元忠在武后时被流者凡三,当以《新书》为是。
《旧书》:敬晖等诛张易之兄弟时,薛季昶劝并诛武三思等,晖与张柬之不肯。及三思附韦后得柄,柬之叹曰:“主上昔称勇烈,吾留诸武,冀上自诛耳。”是不诛诸武由晖及柬之之误也。《新书》敬晖及桓彦范传则谓,季昶劝时,晖亦苦谏,而彦范不从,是晖亦欲诛诸武者,其误乃由彦范也。又以“留诸武待上自诛”之语为彦范之言。今按《通鉴》,二张之诛也,季昶谓柬之、晖曰:“二凶虽除,产、禄犹在,去草不除根,终当复生。”二人曰:“大事已定,彼犹几上肉耳。”是晖及柬之皆不肯诛诸武,与《旧书》所记同。其“留诸武待上自诛”之语,亦以为柬之所言。然则当以《旧书》为是。
《旧书》王同皎谋诛武三思,为同谋冉祖雍所告,乃被杀。《新书》谓宋之逊兄之问尝同舍问谋张仲家,知其事,令之逊之子昙密告三思。按《通鉴》宋之问及弟之逊乃密告三思,遂使人告同皎与武当丞周憬等谋杀三思,废皇后,皆坐斩。之问、之逊并除京官,据此,则告同皎者出于之逊兄弟,况冉祖雍本党于三思,在五狗之列,同皎岂肯与之同谋耶?当以《新书》为是。
《旧书》谓王𫟹权盛时,虽李林甫亦畏之。《新书》谓𫟹虽得君,然畏林甫,谨事之。按《旧书·安禄山传》:李林甫为相,朝臣莫敢抗礼,禄山来谒,不甚磬折。林甫召𫟹,𫟹至,趋拜甚谨,禄山乃悚息。是𫟹之事林甫固甚谨,《旧书》既详其事于《禄山传》,而《𫟹传》反云林甫亦畏之,何耶?
《旧书·韦见素传》:禄山、国忠争宠时,见素无所是非,遂至凶逆犯顺,不措一言。《新书·见素传》则谓:禄山请以番将三十二人代汉将,见素力言于帝,谓禄山反状甚明。按《纲目分注》,是时见素谓国忠曰:“禄山反状明矣。”明日入见,上迎谓曰:“卿等疑禄山耶?”见素极言反已有迹,上不悦,竟从禄山之请,与《新书》同,当以《新书》为是。
《旧书·安禄山传》:杨国忠屡奏禄山必反。天宝十二载,上令辅璆琳觇之,得其厚赂,还,盛称其忠。国忠又云:“召必不至。”乃召之,十三载,谒于华清宫,遂以为左仆射,遣回。《新书》:十三载禄山来谒华清宫,明年国忠谋授禄山宰相,制未下,帝使辅璆琳赐大柑,因察之。缪琳得厚赂,还言无他,帝遂不召。据《旧书》则璆琳之遣在十二年,据《新书》则在十四年。今按《通鉴》、《纲目》二书:十三载禄山入朝,帝欲加以平章事。国忠谓禄山目不知书,乃以为左仆射。十四载,国忠又请除禄山平章事,召入朝,而以贾循等分领禄山所部。上从之,已草制而不发,更遣璆琳觇之。璆琳得赂,还言禄山无二心。上谓国忠曰: “禄山必无异志,朕自保之,卿勿忧也。”乃止。正与《新书》同,当以《新书》为是。
贞元三年,射生将韩钦绪等与妖僧李广宏谋反,《旧书》本纪谓钦绪以游瑰子特赦之,《新书》本纪则云韩钦绪伏诛。按《旧书·游瑰传》谓李广宏谋反事发,德宗命内官捕其党与斩之,而不明言钦绪之或杀或赦。《新书·游瑰传》:钦绪奔邠州,中人捕斩,以状示游环,游环惧,并执钦绪二子送京师,帝赦之。既曰捕斩以状示游环矣,则钦绪已被斩可知也。况游瑰惧诛,并以钦绪之子送京师,敢匿钦绪乎?《通鉴》:钦绪亡抵邠州,械送京师,与软奴(即广宏)等皆腰斩。是钦绪之状诛,《通鉴》与《新书》皆同。《旧书》所谓赦之者,盖误以赦钦绪之子为赦钦绪耳。
鱼朝恩之死,《旧书》:上罢朝恩观军容使,会寒食入宴,有诏留之,朝恩惧,言颇逆,上亦不之责。是日,还第自经死。《新书》则云:宴罢,朝恩将还营,有诏留之。帝责其异图,命左右擒缢杀之,外无知者。明日下诏,罢其观军容使。外人皆言既奉诏乃自缢云。《纲目》所书亦与《新书》合,则《旧书》所谓罢官后自缢死者非也。盖唐时国史本讳之,《旧书》但仍其旧,不暇改订耳。
《旧书·第五琦传》:贺兰进明遣琦奏事蜀中,玄宗大喜,即命为江淮租庸使。《新书·琦传》谓肃宗在彭原,琦奏事讫,即言当今急务在财用,帝乃令勾当江淮租庸使。据《旧书》则玄宗所命也,据《新书》则肃宗所命也。按《通鉴》:进明遣参军第五琦入蜀奏事,琦言:“今方用兵,财赋为急。财赋所产,江淮居多。乞假臣一职,可使军无乏用。”上皇悦,以为租庸使。《纲目》亦书此事在上皇遣使以册宝传位肃宗之前,然则琦之为租庸使,尚是玄宗所命也,当以《旧书》为是。
《新书·李泌传》:德宗谓泌曰:“人言卢杞是奸邪,朕殊不知。”泌曰:“此乃杞之所以为奸邪也。”《旧书》杞及李勉传则俱以此语为勉之言,而《泌传》不载。按《通鉴》及《纲目》德宗与泌论即位以来宰相,曰:“卢杞忠清强介,人言其奸邪,朕殊不觉。”泌曰“此乃杞之所以为奸邪也。倘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与《新书》同。《旧书》谓李勉者应误。
《旧书》本纪:贞元元年正月,始闻颜真卿为李希烈所杀,追赠司徒,谥文忠。《新书》本纪则书:贞元元年八月,李希烈杀宣慰使颜真卿。据《旧书》是年正月已闻真卿被害,则被害时尚在前也。据《新书》则是年八月始被害也。按《纲目》兴元元年八月真卿为希烈所杀,贞元元年正月赠真卿司徒,谥文忠。是真卿被害于兴元元年八月,赠谥于次年正月,与《旧书》同。《新书》盖误以上年八月为是年八月耳。
《旧书》:武宗会昌元年九月,幽州军乱,逐其节度使史元忠,推牙将陈行泰为留后。八月,雄武军使张绛奏行泰惨虐,不可为帅,请以本镇军讨之。许之,遂诛行泰,诏以绛知兵马使。明年二日,令知留后事,仍赐名仲武。是张仲武即张绛也。《新书》则云:卢龙军将陈行泰杀其节度使史元忠,自称留后,闰月,军将张绛杀行泰,自称留后。十月军乱,逐绛,雄武军使张仲武入于幽州。则仲武与绛截然两人也。按《藩镇传》,行泰邀节度未报,次将张绛杀行泰求帅,武宗自用张仲武代之。又《通鉴》:卢龙军乱,杀节度使史元忠,推陈行泰主留后务。既而复乱,杀行泰,立张绛。会雄武军使张仲武起兵击绛,且遣吏奉表。李德裕以为其辞理较顺,可许,乃诏以仲武为留后。是《通鉴》所纪与《新书》合,仲武与绛明系两人。《旧书》谓绛即赐名仲武者误。
《旧书》:宣宗大中四年九月,幽州节度使周𬘭卒,军中立牙将张允伸为留后。《新书》则云:卢龙军乱,逐其节度使张直方,牙将张允伸自称留后。考之《藩镇传》,亦云张仲武卒,子直方袭留后,虑其下为变,逃奔京师,军中推张允伸为留后。是允伸之前即直方,而无所谓周𬘭者。然《旧书·张允伸传》:大中四年,戎帅周𬘭寝疾,表允伸为留后。则允伸之留后得之周𬘭,而非接自直方,显然明白。又《通鉴》云:卢龙节度使周𬘭薨,军中表请张允伸为留后。则与《旧书》相合。是允伸之前有周𬘭,《新书》谓直方后允伸即为留后者误。
《旧书·郑畋传》:畋镇凤翔,抗黄巢,会卧病,以地当贼冲,宜用武将,乃荐李昌言自代,而身自赴行在。《新书》则云:畋在军府,司马李昌言袭之。畋好语曰:“公能戢兵爱人,为国灭贼,则守此可矣。”乃委军去,昌言自为留后。是畋之去,实昌言逐之也。《纲目分注》亦谓:昌言在兴平,因犒赏稍薄,激怒其众,引军还袭府城。畋告城好语之,乃委以留务,即日西赴行在。与《新书》所记同。《旧书》误。
《旧书》本纪:宝应元年冬,贼范阳尹李怀仙斩史朝义首来献,请降。《朝义传》亦云:朝义走幽州,贼帅李怀仙于莫州生擒之,送款来降,枭首至阙下。《新书》本纪则云:史朝义自杀,其将李怀仙以幽州降。《朝义传》亦云:朝义先奔莫州,田承嗣绐令还幽州,以怀仙兵来再战。朝义遂出,而承嗣即以城降官军。朝义至范阳,怀仙部将李抱忠不纳,谋奔两番。怀仙招之。至幽州,自缢死。怀仙斩其首,传长安。据此则朝义先至莫州,后又至幽州缢死,非被擒于莫州也。《纲目》书此事云:贼将田承嗣以莫州降,李怀仙杀朝义,传首京师。《分注》亦云:朝义屡败,田承嗣说令往幽州起兵。朝义既出,承嗣即降。时朝义范阳节度使李怀仙已降,朝义至,不得入,乃东奔,欲入契丹。怀仙遣兵追之,朝义乃自缢,怀仙斩首以献。所记虽与《新书》小异,然其为至幽州自缢则同,非擒于莫州也。当以《新书》为据。
《旧书·杨复光传》:黄巢犯江西,复光遣吴彦宏谕降之,巢即令尚君长奉表归国。宋威害其功,击之。巢怒,复乱。朝廷诛尚君长。《新书·复光传》则云:宋威击王仙芝,复光遣使约贼降。仙芝遣尚君长如约。威疾其功,密请诛之,故仙芝怨,复叛。《黄巢传》亦云:复光遣吴彦宏以诏谕贼,仙芝遣蔡温球、楚彦威、尚君长来降。威阳许之,上言与君长战,擒之,乃斩君长。仙芝怒,还攻洪州。据《旧书》则遣尚君长者黄巢也,《新书》则王仙芝也。按《纲目》明书乾符四年冬,王仙芝遣尚君长请降,宋威执以献,斩之。而三年之冬《分注》谓仙芝攻蕲州,刺史裴渥许为奏官,授以左神策军押牙。仙芝喜甚,黄巢大怒,谓仙芝独取官去,使此五千馀众将安归。仙芝遂不受命,分其军二千馀人从仙芝及君长,二千人从巢,各分道而去。是蕲州分兵之后,君长常随仙芝,不复在巢所也,然则遣君长降者,乃仙芝,非巢也。当以《新书》为是。
《新书·沙陀传》:天复元年,李克用为汴兵所败。朱友宁长驱围太原。克用与李嗣昭、周德威谋奔云中,李存信谓不如奔北番。国昌妻刘语克用曰:“王尝笑王行瑜失城走而死,奈何效之?”克用悟,乃止。据此则劝止克用者,国昌妻也。国昌乃克用之父,其妻乃克用母也。然《五代史·唐家人传》云。克用正室刘夫人,明敏多智略,当存信劝走入北番时,夫人曰:“存信牧羊儿,安足计成败?公常笑王行瑜弃邠州为人所擒,今乃自为此乎!”则刘夫人乃克用妻也。《通鉴》及《北梦琐言》亦谓克用妻刘夫人劝克用固守。其下又云:夫人无子,姬曹氏生存勖,夫人待曹加厚。是刘夫人之为克用妻也明矣。乃《新书》以为国昌妻,不知何据。又《通鉴》谓是时克用甚惧,嗣昭、德威曰:“儿辈在此,必能固守。”《五代史·嗣昭传》亦云:存信劝奔云州,嗣昭为争以为不可。是二人亦不主出奔之策者也。而《旧书》谓与二人谋奔云州,亦误。
《旧书·朱瑄传》:汴师来攻,瑄与妻出奔,为野人所害,传首汴州,妻至汴为尼。《新书》:瑄出奔,野人执以献,朱全忠斩之而纳其妻。《纲目分注》又谓:瑄弃城走,野人执以献。其弟朱瑾时守兖州,留其将康怀贞守城,自出掠粮以给军。全忠遣将袭兖州,获瑾妻子。瑾奔淮南。全忠纳瑾妻还,张夫人请见之,瑾妻拜,夫人亦拜且泣曰:“兖郓与司空约与兄弟,以小故起兵相攻,使吾姒辱于此。他日汴州失守,吾亦如吾姒之今日乎!”全忠乃出瑾妻而斩瑄。《五代史·梁家人传》:太祖已破朱瑾,纳其妻以归。张后见瑾妻云云(与《纲目》同),太祖乃送瑾妻为尼,后常给其衣食。合二书以观,则全忠所纳者瑾妻,而非瑄妻也。《旧书》谓瑄妻至汴为尼,《新书》谓全忠斩瑄而纳其妻,则皆谓瑄妻也。独是《五代史》本欧公所作,《唐书》亦欧公总裁,何以并不参订耶?又按《五代史·瑾传》:瑾归淮南后,以杀徐知训被族,妻陶氏临刑而泣,其妾曰:“何为泣乎?今行见公矣。”陶氏收泪欣然就戮。此盖逃奔江南后再娶之妻也(《北梦琐言》亦以为瑾妻)
南诏涉海及铜柱之误
编辑《南诏传》:杨国忠当国,使李宓将兵十万击南诏,涉海而疫死者相踵。按南诏虽有滇池、洱海,然自蜀至大理皆陆路,初不渡此也。又云:玄宗使何履光以兵定南诏,复立马援铜柱。铜柱在林邑国,相距七八千里,南诏安得有之?此皆传闻之误。盖宋时南诏已不入版图,故子京无从考订耳。
《顺宗诸子传》
编辑《旧书》:冀王絿本名淮,初封宣城郡王。和王绮本名湑,初封德阳郡王。福王绾本名浥,初封河东郡王。《新书》则絿本各湑,初封岐阳郡王,绮本名浥,初封河东郡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