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川先生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十一

卷第十 震川先生集 卷第十一
明 归有光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康熙刊本
卷第十二

震川先生集卷之十一

 赠送序

  送嘉定丞鲁侯序

吴之东南其属为昆山嘉定壤地相接界上之民往

来两县间能道其官之贤与否或时各举其令之长

以相夸往年王侯仪尹嘉定王侯贤嘉定之民称之

昆山之民亦称之余昆山人也尝有按部者至余从

诸生出候郊外王侯亦至下马与诸生揖让仪观伟

然舆马奕奕诸生夹道让行目属王侯盖贤者易以

闻也然于令则然于丞则否岂丞之贤皆不若令哉

势位弗与令比也嘉定天下之壮县著在图籍地方

八百里后割而为州犹存四之三盖古方岳大国之

地其令视公侯其丞为之僚奚啻如古之上卿余观

春秋间列国之大夫往往以其名闻于诸侯虽至京

师天子亦改容焉今为丞而贤亦不易及民虽及民

而人亦不乐道之委任之势使然也嘉定之丞鲁侯

将以考绩去县学生龚有成来徴予文以道其行予

于侯无闻焉有成曰侯贤者也余知其为贤者也学

生与丞不相涉有成又敦饬之士足未尝履侯之堂

而以其文请是重侯之去也先是吾邑丞方侯𬭎者

有吏才后去为零陵令小民至今思焉余以语有成

有成不闻则予之不闻侯之贤也固宜铨曹方务得

人苟格令所至夺而去之不顾其民之欲与否昔吾

方侯之行也予曰是必复来已而立乎境中望侯之

车马而不来矣今子之侯之行也子勿复言也子将

立子之境中望侯之车马而不来矣

  送周御史序

士之居官非以享爵禄操利势使人奔走承奉之为

荣惟其所至有恵泽及于人使其民爱戴之如父母

令名垂于无穷此其所以为荣也诗曰彼都人士狐

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言

君子能以道得民民爱慕其徳咏歌其衣服容貌言

语之美其还归于周矣而万民犹望之也嘉靖乙卯

侍御馀姚周公被简命来按吴中故事御史巡行天

下郡国率一岁还报公满岁且去而吏民伏阙上书

愿留者数千人诏听复留于是几及三载始改命提

学于南畿盖巡按御史无再岁者其奉特旨自国初

以来如公等比三四人而已公在吴每行县还百姓

扶老携幼填溢街巷使车不得行嗟乎仕而得民之

爱慕如此可以为荣矣国家贡赋仰给东南异时承

平无事不幸遇水旱有司犹不肯议蠲贷而自顷岁

岛夷为寇兵兴赋调滋繁矣然盗逾度大海轻行内

地数千里间剽掠一空岁复大旱民嗷嗷无经宿之

储当时议者犹以国计为辞而海上用兵所急者财

贿闻蠲赋之语往往相顾而笑公独慨然上奏尽停

苏松岁入数百万以死伤垂尽之民而措之衽席之

上自寇之入人皆忧将之不𨕖兵之不练赋调之不

给而已若如议者拘挛之见非惟税无所出将尽驱

东南之民以从贼朝廷岂徒失数百万石之赋而已

哉昔人有言古之大过人者能于扰攘急迫之中行

宽大闲暇长久之政此天下所以不测而大服也使

世之君子能持此说■狄之患庶乎可免矣公为政

宽大不扰受命分阃皆先进老臣辄裁之以法所调

天下兵聚海上狼广粤僰之人络绎城下无不敛戢

民不知兵行之害此皆卓然可称者公去吴之明年

士大夫多纪述之而河南布政使雍里顾公因民之

志作颂一首以谓古诗三百篇作者皆不自为序而

有待于卜氏之徒故属其序于鄙野之人云昆山本作周御

史保障江南颂后段小异更有颂辞今从常熟本

  赠熊兵宪进秩序

镜湖熊公初举进士受命守太仓州稍迁为吴郡别

驾寻升太仓兵备佥宪今又奉玺书有宪副之擢自

筮仕迄今为方面几及一纪官凡三迁而不离太仓

治所太仓旧昆山沿海之地前代备御日本惟庆元

澉浦上海置戍无言太仓者自淮阳王建海运则汎

海之役皆自此始万斛之舟云屯风飘接于辽海当

时屹为巨镇国家罢漕事设两卫百数十年间海外

无事惟沙丁醝戸时或跳梁然不逾时扑灭而三吴

生聚反依大浸以为天险嘉靖初言者欲罢新建州

请置兵备分司朝廷留州而置分司先是浙省有水

利佥宪兼领吴中水利今则并归于兵备自建兵备

而后日本之患作矣盖若有前兆焉者寇之始至实

公为州之日也能以承平狃习之民而捍蚁附之众

城守之功为最而言者欲以微文致罪然州人爱公

如父母故夺众议而留公于吴及秉宪节以来日率

拊循之民而督之以疆场之事威行恵孚指麾如意

椰帆铁舰飘忽而来溃于南而殱于北者谁之功也

朝廷知公声望日隆东南之寄无以易之故有今日

之擢而余独以为吾民之幸焉天下皆言久任之利

而未有行者盖其势有所不能也公虽为州人所爱

即征擢以去阖郡之民伏阙请留亦未有能从者今

事势相维公乃又为郡为宪司屡迁而不易其地至

十数年势位日崇无异于为州之日其治于民可谓

习矣汉侍御史贾昌与州郡讨贼岁馀不克时议遣

大将发兵李固以为发兵州郡可任但𨕖有勇略仁

惠能任将帅者以为刺史太守可责其成功遂用张

乔祝良二人卒平岭外今太守无兵权而武将不与

民事唯公兼兵民之任李固之议庶其在此余论国

家所以待公者盖合于古之道有二用是深为叹息

且公内抚疮痍外严捍御岛夷阻隘不能内薄久知

为寇之无利亦将自戢矣余昔承乏汴省而公今官

亦系衔于汴有先后僚采之义迩者屏处林隈公不

鄙夷咨访不倦情分日深于公之迁辄不自揆用不

腆之辞以为贺云

  送嘉定县令序

太学生张沛来自嘉定道其令某侯之贤曰天子有

诏征侯侯今且行矣沛欲有所言而未能也愿有闻

于子予观古循吏传虽异世犹慨慕叹惜惟恐其纪

载之不详况与之生同时而风声相及者乎吴为东

南大都而嘉定边海疆土最广号称壮县吏是者非

强明仁恕不足以为治然前此数有贤令弘治以来

庙食者多矣今侯又贤如此岂其地然耶固予所慨

慕而叹惜者而沛言侯之治行其大者有三曰往者


飓风大作海水飞溢平地数尺濒海之民蔽流上下


死者千数侯甫下车恤其馀民俾有宁宇其贤一也


一二小丑负险逋诛出入洪波肆行钞掠嘉定去海

不半日可至无坚城劲卒之捍而不见侵犯其贤二


也岁饥民贫逋负日积使者督责相望于道父死而

诛其子兄亡而逮其弟笞掠瘐死流离困顿所不忍


言侯能操纵有法赋办而民不惊其贤三也予以为

沛所言者其二者一时之变其一则此方之民无穷


之患也侯既能恤之于为令之日今去为天子耳目


之官天下之事何所不可言者东南财赋之区国家

取之将二百年矣譬之人少壮有力尝胜百钧之重


迨夫赢老疲敝犹以前日之任驱之未有不绝脉而

亡者今三限之法责之一时数年之负并于一岁可


谓不遗馀力矣侯何不一言天子尽捐数十百万以

予民乎此逾于增戍益漕以厚西北之防者万万矣

沛也以此言于侯可也

  送嘉定县令张侯序

国家混一宇县版籍所隶延袤万里三吴之民独以

区区一隅输天下财赋之半昔之守土者尝一抗疏

为民请命于朝 宣宗皇帝慨然下诏减省旧额然

议者犹以当时建议不能大有发明使旷然一新以

见治世均平之政有恢张不尽之叹其后吏胥缘以

为奸民赋日倍如其旧而主计大臣执议牢固虽有

水旱螽蝗螟蝝之灾辄拘成法未尝肯减上供之数

比岁■马南侵廷议以运饷不继督逋之使相望于

道是以为令者尤难焉上之不能遂其求曰何事我

而不承我也下之不能胜其求曰何抚我而不恤我

也于上易以罪于下易以怨令之难为从来久矣而

未有甚于今日者也吴之属邑有八而嘉定最广然

濒海而土瘠地广则赋繁土瘠则民疲以疲民供繁

赋尤难矣顺义张侯由进士出宰兹邑处甚难之时

上勤而下抚事办而民和又能以其馀力兴学校浚

河渠缮宫馆饬武备期年之间百废具举非有恺悌

之徳通敏之才何以克此于时侯将入觐是行也

天子举考绩幽明之政用进律増秩之典侯之承恩

诏被光宠也必矣余门人李某以县父老之意来征

余文以重侯之行余非知文者先是宪副张君为赠

行诗既俾余志其末繁芜之词何足为侯凟也而某

之勤恳终不能以辞复为序之盖亦所谓乐道之者

不一而足云

  送昆山县令朱侯序

江南诸郡县土田肥美多秔稻有江海陂湖之饶然

征赋烦重供内府输京师不遗馀力俗好媮靡美衣

鲜食嫁娶葬埋时节馈遗饮酒燕会竭力以饰观美

富家豪民兼百室之产役财骄溢妇女玉帛甲第田

园音乐儗于王侯故世以江南为富而不知其民实

贫也其俗𨕖蝡畏避科徭以保身全家为念故其事

天子之命吏尤恭顺号为易治而吏于其土者必进

士之才良者得之然率不过一考即迁以去数十年

来江南之俗与其吏治如此嘉靖丁未南昌朱侯举

进士得吾昆山庚戌朝京师治行为天下最其秋吏

部之征书至于是将行昆山之民乐侯之贤而恨其

去之速也侯以通敏之才知民之俗而不逆其情故

其民尤易治虽然俾假以年岁宽以绳束与当世之

士大夫切摩治体讲求方略深知其积习之故而力

变之于以推于旁郡民之敝可振也天下之患譬之

于人貌美而中病饮食言语犹人也其外魁然而实

有不可测之忧今江南是已以数千里雕瘵之民当

奢逾之俗上奉无穷之求而更数易之吏如吾民何

哉国家漕挽数百万贡赋所出天下根本大可虑也

有光等与于南宫之试亲见天子黜幽陟明之典所

以风励天下者退而考侯之治而知其所以然于其

行也恨其不可留犹以江南之事望焉诗曰乐只君

子民之父母言君子为民父母之心不忘于朝著之

间其崇论竑议足以固基本垂休光也又曰我马维

驹六辔如濡载驰载驱周宛咨诹皇华之使臣于行

道之际尚欲得民之利病而咨访之以告于天子况

侯亲民而深知其弊者于是为耳目献纳之司有可

以赞庙谟而裨国论必不能忘吾江南之民矣

  送吴县令张侯序

今之为吏者以才智自驰骋趣办于簿书期会之间

若此可谓能其官矣而未及乎爱民也温良子爱知

人疾苦务于葆息而安全之若此可谓爱民矣而未

及乎待士也待士之礼其轶已数千年自两汉循吏

有称于是者盖少今世之士一出于学较科目国家

品式具备吏奉行之低昂上下委之自然之绳墨礼

之所加以为其所固宜而吏无特以待士言者其间

时有所崇奖延进必其人已有名声足以自见不然虽子

思孟轲之学吕望伊挚之能许由伯夷之高亦氓隶


之而已矣奴仆之而已矣噫士生于今之世不出于


学较科目无名声以自见岂不悲哉某东海之鄙人

也屏迹于田亩之间以其耕渔之暇稍诵习古人之

书有所感发亦复摹仿古人言语以为文词而未尝


敢以示于人而当世之利病生民之休戚士大夫之

贤不肖虽非所及而时或有动于中尝闻吴邑侯张

先生之贤自吴而风海海滨皆曰是今之能其官者


也是今之爱民者也而某无因以望见焉今年以老

亲之命应试于郡城先生见之于途而哀怜之呼与


之语而索观其文为之进于有司而其意犹歉焉若

有所不足者嘅焉若其力有不能自致者恻恻焉若

有不忍弃者夫士之处势固世之所氓隶而奴仆者


也非出于学较科目有声名以自见又无相遇之素

而先生待之如此惜施于某之非其人也假今之世

其贤有万于某者先生所以待之者可知矣适先生

以考绩至京师某固犹在于氓隶奴仆之间无以为

国士之报于其行也士民多诵其徳美某独致其私

于已者盖先生之用意乃出于数千载之上持以事

明天子真大臣宰相之事也此文得之汪计部苕文藏本题称送贯泉张先

生序文称某而不名据自序不出于学较今按先太仆年二十为博士弟子若以未弱冠之年非宫墙之

士于邻县令长之考满辄为文以赠行近于上交之谄太仆不为也当是代人作庄识

  赠张别驾序

张侯自尚书秋官郎出判苏州会其属县昆山之令

阙来署其事未逾月新令且至吾党之士为会于玉

山之阳邀侯为一日之懽盖莫不戚然于侯之去者

噫人之相与有历岁月之久未必其相爱也岂徒不

能相爱有厌其岁月之久而去之唯恐其不亟也若

侯之不鄙夷吾人与吾人之所以爱侯者可谓有情

矣吏之来皆四海九州之人无亲知之素一旦以天

子之命卒然而相临如是者岂法度威力之所能为

哉夫亦恃其有情以相爱而已今或自谓其能制百

里之死生法度威力之可以为视其人漠然而独行

其恣睢之意则今世之俗吏类如此也侯为人慈爱

恺悌可以望而知其情故不逾月而县之士民无不

爱且慕焉嗟夫吾县之人力耕以供赋贡曲事天子

之命吏盖亦无所不至虽騈死𫾣朴之下未尝敢有

疾怨之心独于是非之实亦有不能昧者㦯时仅见

于里巷之歌谣盖孔子之删诗三百篇美一而刺九

焉所以导民之情宣之使言若十月之交雨无正虽

幽厉之虐不能绝也今大吏或相与比于上不曰吏

之无良然且诟詈吾人以为风俗之薄恶夫二百年

仁孝忠厚之俗奚至于今而独恶耶方侯之视事即

有倭寇之警贼自滨海深入百里络绎城下侯以安

静镇之虽在倥偬之际不肯因循旧弊以扰于民自

前年贼至而县常先时塞门又严缒城之禁小民斗

米束菜悉为吏卒所苛取近郊之人扶老携幼望门

而呼城上莫有应者独坐视其宛转于锋刃之下且

日钩取疑似之人以为贼谍而屠刳之盖冤苦无诉

之民有不独死于贼手者矣如前之为今岁皆无之

则贤人君子之所至岂必其岁月之久如时雨之霑

溉于物岂有涯哉夫然后知侯之所以非今之俗吏

而期月之间吾人爱慕之深如此则夫知吾县风俗

之不薄者亦莫如侯余故乐为道之云侯名牧辛丑

进士山阴人

  赠太府思翁黄公序

太府黄公由省署来守吴兴期年而百姓服从其教

令有君师之尊有父母之爱于是岁之七月二十有

八日当公岳降之辰郡之士民咸造在庭为公荐万

年之觞有先为其属邑之长城且当代去而邑之士

民以有光尚有一日之留其于事上之礼尤不可废

咸叩头以请遂于是日率吏民从六邑之长拜贺于

庭余观于吴兴之士民意其犹有古跻公堂以上寿

之风也惟仕宦以治民为难而俗之美恶剧易尤有

大相什伯而不能以同者至论所以治之不过刚柔

二用而已然二者出于人之性有不能易者自皋陶

言九徳而周公亦云迪知忱恂于九徳之行要之刚

者不能抑而为柔柔者不能矫而为刚惟有常之吉

士用之则无不宜自昔圣人之世人才之偏已如此

亦期于治而已太公伯禽同受周公之命以之齐鲁

而其所以为之者遂迥然不同而其后二国之治亦

以大异然当齐鲁之初岂不皆谓之同沐圣人之化

者也前汉治民如赵张三王黄次公龚少卿薛赣君

朱子元之徒皆卓然有闻考其行事何可一槩而论

乎独怪梁相州初以惠爱为先当开皇迫急之时遂

用不能见谴及再请为郡即以一切立名声岂不谓

之诡遇而获禽者欤今公为郡如相州之俗而独处

刚柔之中不见改为而民情大服其贤于古远矣有

光不佞二载为吏往来苕霅之上仰卞山之高缅怀

苏长公之高风邈不可追兹乃得贤太守而事之不


幸遂迁以去方已决归田之计有光家在姑苏而姑

苏本与吴兴为一有光自此虽不得奉承教令为公


属城之吏而歌咏太平尚得为公击壤之民也因为


之序云

  送摄令蒲君还府序


梓潼蒲君以太学上舎𨕖授吴郡幕官会昆山阙令

使者檄君来摄县事未几代至君当还府县之士大


夫送之君为言昆山之俗易治民有争讼可以数言


而决无深隐不可测之情惟赋税号为繁难能厘整

其法而取之以时亦不至于病民而巨室大族无骄

悍难使之害君之言如是先是昆山数更令令辄以

其俗为不善惟南海卢侯宁为令未期年而调去卢

侯盖不得志于此者也至其去为他县及迁官于朝

未尝不称昆山之美士大夫以此服卢侯之平恕其

后上党任侯环李侯敏徳山阴张侯牧皆以别驾来

署县三君者或以廉静或以通敏或以宽厚皆有徳

于民者也故三君之去其称昆山之美如卢侯今曰

难治者谬也嗟夫民之望于吏者甚轻苟不至于虐

用之而示之以可生之涂无不竭蹶而趋奉之者今

则不然徒疾视其民而取之惟恐其不尽戕之惟恐

其不胜民俛首不敢出气而闾巷诽谤之言或不能

无如是而曰俗之不善岂不诬哉蒲君为县仅两月

庭中常无事及新令之至民夹道观者皆曰愿得如

蒲君足矣故曰县易治宜蒲君之有是言也余故乐

为之书且以告凡今之为令者

  赠司仪杨君序

吴之属邑昆山最大异时割县之东以建州则滨海

膏沃之壤敦朴之民多归太仓而县以贫敝尝有言

于朝欲省州还之县事寝不行杨君又居州之最西

今犹与县为界盖自建州至今仅六十年虽为州常

不自忘其故其民皆曰某县人云昆山俗号曰玉山

故君自号玉溪君家世力田雄于其里嘉靖戊午

例至京师得楚府司仪以归沈生大受以其妻之兄

弟乞赠言于予盖道君之所以荣朝廷之赐也予闻

而善之爵者天子之所以驭天下之贵天下之患在

于不知爵之为荣夫不知爵之为荣则天子之权轻

而天下之事莫与为也士受一命之寄无不自贵而

气势赫奕望之可知天下孰不知爵之为荣也夫此

非能真知为荣者也借此以加于人谓为已之能而

已矣不知为君上之赐也故诩诩焉恣其欲而已国

家之利害生民之休戚不问也上之所以爵吾其谁

思之也若是则古谓之素飧谓之窃位而岂所谓荣

者乎是故苟冒贪竞而天子之爵愈轻由此言之士

诚知一命之荣则有不可苟者矣杨君登田里为王

官然未有真禄秩也视世之受命者其责为轻矣然

君独自以为得之之荣而不敢轻上之赐也如此使

世之有爵者皆如杨君则天子之权重而天下之事

孰不竭力以为而中国无事四夷不交侵矣

  送顾公节北上序


汉世祖命桓荣说尚书甚善之每朝会公卿间敷奏


经书未尝不加赏叹当时儒者尊宠莫过于荣其后


累叶皆以荣任并至显仕他如鲁阳蔡阳咸以授经

封侯传世汉之崇儒重道轶于前代矣今天子嗣位


之初太保顾文康公昔在经幄公音吐弘亮奏对详

明每当进讲天子竦听时上方乡学御制敬一箴五

箴注皆自公发之尝以冬月讲洪范未终篇虽祁寒

不为撤讲其后公每进一官圣谕未尝不以讲读旧

劳为言盖上之好学崇礼儒臣终始不倦如此公之

冡孙以公䕃奉符玺几二十年位至卿少而公节以

公曽孙复以经筵恩入胄监今将谒𨕖天官盖国家

之于任子其法视前代稍狭惟独加惠于帷幄之臣

况公尤上所眷注者公节兹行天子见公姓名思念

旧学肯以常调处之乎公节年壮有意气顾自以辅

臣子孙当以恩泽进不欲与书生争一日之长今天

下所在列位皆科目独禁近环卫持囊簪笔多勲戚

与公卿大臣之世胄一日天子临朝左右顾视无非

所谓亲臣世臣者祖宗之用意深矣公节行矣其亦

无忘前人而以忠孝事君也哉

  送国子助教徐先生序

海宁徐先生与余相遇于礼部懽如平生交别去十

馀年先生随调州县厌簿书之冗乞改教松江松江

去吾邑一舎先生在官四年而余不知也会以试事

至吾邑始得复相见道故旧而先生已有国子之命

且行矣程生大猷乞文以为赠窃谓科举之学相传

久矣今太学与州县所教士皆以此也夫取天下之

士列于庶位以共济斯民宜无用于今世之文者然

而国家损益百代之制固以为无出于此盖欲学者

深明圣人之经意以施于世而已至于久而天下靡

然习其辞而不复知其原士以哗世取宠苟一时之

得以自负而其为文去圣人之经益以远盖自今天

子御极以来辅臣每以文体未复为言诏书屡下风

厉学者有司不知所本务变其末流此所以愈变而

愈不能复也夫科举之所为式者要不违于经非世

俗所谓柔曼骩耎𡡾恱之辞以为式也昔张大宝知

贡举所取进士中书有覆落者下学士院令作贡举

准格学士李怿笑曰余少举进士登科盖偶然耳使

余复就礼部试未必不落第安能与英俊为准格当

时以为得体欧阳公特著之五代史今以柔曼骫耎

𡡾恱之辞以相夸而以得者骄其未得者以此为格

此欧阳子所以叹也南阳成谊叔欲应举而郡先辈

无为进士业者谊叔乃曰四书五经吾师也文无过

于史汉韩柳科举之文何难哉谊叔竟以取进士为

当世名卿嗟夫诚使学校之官修明经史而略其末

流使士不求准式于五经四书史汉之外天下士风

庶几少变而人才可观矣先生尝以经义倡导松江

之士余故以斯言祖其行闻今官于太学者多余同

志之士其并以吾言告之文从钞本与常熟刻小异

  送柴都事之任浙江序

吴越之地濒大海天下无事二百年宴然靡犬吠之

警百姓反若依海以为固不如三边岁有烽燧之侵


扬州葆疆古之所谓天地之中莫能过也承钱氏据

土宋室偏安之后皆以钱塘为国而皇家定鼎建业

浙为首藩都邑之盛物产之殷富天下称杭州云自

顷承平日久海防废弛岛夷乘风迅入寇则杭常被


其患乃自独松岭入四安以趋金陵自华亭澉浦则

轶于苏常之境而江淮之间无不骚动杭于寇最逼


而首当之故建督府调天下兵四集其境则行省之

务剧于往时百倍矣然自使以下有左右参政左右


参议实前代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之职皆方

岳大臣总揽大纲而已凡行省诸务不得不责之于


从事非其才贤莫克以任也故从事而能其任则使

以下常逸而省之事无不举从事而不能其任则使


以下常劳而省之事或不能无废堕唐制皆大臣自

辟而后命于天子或者以冗从视之不可也况今浙

省时事之艰乎吾邑柴君秩以太学上舎谒𨕖天曹

而得此官君平日未尝出门与人居终日恂恂然昔

寇犯乡邑君独率诸少年登陴下视围城之贼连发


数矢皆应弦而倒人始知君有可用之才今内外文


武大臣孜孜求才之日士稍有以自见者多得不次

之擢此君自砥砺立功之日也君之先大夫黼庵公

为南京兆会太庙灾与兵部侍郎顾公珀太常穆公

孔晖同时罢去议者惜其不能尽其用公之厚徳宜

有发于其子孙者矣

  送陈子加序

昔余读书邓尉山中于郡西太湖边诸山无所不陟

惟独其北阳山大石闻其胜舟行时过之而以不得

登为恨大石傍有陈翁居之生平不知城市官府其

容颀然有太古之色而其子子加乃以文学俊秀游

郡邑荐于乡书然子加之诚笃犹翁之风也子加与


同县殷一清每出入必俱一清之诚笃犹子加也每


计偕二人者必同舟而吾邑陈子达与相善盖三君


皆以嘉靖己酉膺荐数诎于南宫而予之被诎尤久


每下第还三千里三人者舟相先后予时与子达同


舟时相呼过从也岁岁逾淮渡江而别今年 天子


欲亲贡举之法思得敦朴有道之士则一清子加宜

褎然首𨕖而竟落第余幸叨荐而子达就调元城一


清方待舍𨕖子加以乞恩教饶之浮梁余与三人俱


在京师南薰街寓舎相近虽一时聚会然自此当离

析虽子加与一清无时不俱而今亦异向矣念欲如

往时下第舟先后相呼过从不可得也于是陈翁年


七十子加之乞恩为禄飬以此子加将赴浮梁过吴


归拜其亲余以是序而送之且以为翁寿云


  送王博甫北上序

吾昆山虽吴之偏邑而人才在前世知名者不少如


范至能卫清叔其遗迹至今往往可寻然欲求其子


孙有不可得者士大夫之家能使诗书之泽久而不


绝者盖寡矣宋左朝请大夫王彦光先生有名绍兴


之世迄今而其后裔犹存当 国初朝廷重贡士之


𨕖州郡学每岁入贡廷试入太学𨕖与进士等高者

多为九卿朝请之后按察司使俊伯以贡为监察御

史 高皇帝命署都御史事亲题其名于殿柱其后

历官陕臬俊伯孙秀水博士以布衣游京师当 宪

庙时客樊都尉所与馆阁诸公赋诗倡和以博士归

老于家如吴文定公王文恪公皆与交善多为其家

文字博士年九十馀与予外高祖夏太常有姻予少

时博士以笃老尊行邀予至舎出其孙拜之即博甫

也博甫为诸生久家日益落又不利科试迄今乃以

年资入贡予昔尝贡礼部试奉天门时张懋恭行岁

贡旧法颇有𨕖为尚书属及御史者然流俗终以贱

简未几法复变今少师徐公每言贡法当复祖宗之

旧尚未有行而博甫适徐公当国之时必有峻拔如

乃祖俊伯之为者不然亦当为郡佐县尹或调博士

如乃祖秀水之为者博甫于王氏不绝如线之绪又

将起而振之夫贤者之后至数百年而后人犹有知

者视其馀诸公泯没不传则余于博甫之进为王氏

幸多矣于是博甫戒行县大夫为之劝驾博士先生

与诸生为祖道而予为之序

  贺戚总戎平倭序

国家受天明命奄有万方日月所出入之处莫不宾


贡其浮海而来者出于载籍之所未有倭夷始虽狂


狡卒未尝不惕息扶服而请献焉顷岁乃敢陵斥州

县浸淫疽食滨海之区为其所伤残者沿络万里盖

承平之久禁网阔而武备弛也 天子当宁太息者


十年于兹矣畴咨海内妙𨕖守境武略之臣于是定

远戚公以世胄任驱驰积功兵间遂奉玺书受专阃

之寄先是两浙之氛稍息而蜚集于闽海莆阳之境

剽掠残毙郡邑为之丘墟去冬复来攻围仙游相守

逾月危城几不能𠈃公提兵振旅呼吸之间百万之

众一时崩藉遂解重围闽人惩往岁之害人人惴恐

自以公再造之恩懽呼鼔舞而馀贼奔溃温陵公方

追奔期于歼荡而止当是时宜黄谭公以中丞居提

督之任而南明汪公为廉访使运筹协赞之力为多

宜其成功之易矣余忝东南鄣候之寄捷书亟闻私

心庆幸不能自己是用驰使往贺盖江淮闽浙首尾

之势闽海宁息则江淮亦无骚动非独古者邻境相

庆吊之礼也余昔尝见公谈兵固已窥其胸中之奇

又自以虚庸缪当重寄惧不教之兵不足以应敌方

求䝙刘之礼寻古握奇八阵之法数千里遣使有咨

于公公时已调集浙兵即命使者介马自随夜二鼓

统兵三万过新岭寂然无声黎明遂破贼巢其神速


古之名将弗过也使者归言其状如此其号令精明


被羽先登身当百死皆所目见噫世谓当今无将盖


伏而未见也 天子神圣英武诏书数下饬励边帅


凡任疆圉之责者莫不人思效命而有卓然如戚公


者出焉王灵所加海宇清宴将书勲太常被河山带

砺之盟后之考论中兴元功者非公其谁哉是为序


  司训袁君督学旌奖序

今制御史监郡奉诏条无所不问尤莫先于察吏治


得失登贤显能去其治行无状者然率一年更之盖

其职以巡行紏察为事驰驱咨诹怀靡及之志计一

岁中部内之贤不肖亦可以周知之矣自顷岛夷入

寇江海之间数被侵掠御史馀姚周矦时按苏松于

兵戈倥偬之中拊循劳徕甚得民心民诣阙保留之

至三年始被命督学南畿夫三年之间其于所部吏

知之尤宜详也迩者周侯既得代之留都甫视事即

下书郡邑旌奖贤能吾县学博士宜春袁君独首被

之近年以来州郡所监临御史无虑五六人他御史

旌奖常易得惟巡按御史自非为治有声迹卓异者

率不易得其得之者不逾岁而征书至今周矦临部

既久复为督学督学位望又在诸御史之上其于教

宫临之尤专则旌奖之尤不易得侯之所以有取于

君者宜非苟然而君之所以得此于矦为甚难宜乎

人之望之而以为荣也于是泰和王矦以郡丞署县

奉御史之檄以羊酒彩币至学行事诸生四百馀人

以为此盛典也不可以无序列状来请于余余以昔

倭贼内讧孤城几䧟君与化州张君率两斋之士登

陴御守时缒城请兵斩馘殪敌多出于诸生之中又

劝勉士大夫捐金出粟以给守卒城赖以全诸生被

掠无归栖之学舎遍于廊庑之间上其名于督学赈

恤之常时有司仍踵敝风于学校多所简外君知其


情有所屈必反复言之无不得直士或贫居郊野经

岁不至亦不以介意至于人情事变立谈之间无不

洞悉由此言之非独为儒官施于吏治亦有馀地矣


盖御史所以奖之者如彼而诸生所以称之者如此


夫官无崇卑以得行其志为乐袁君之能获于上下


其于仕岂不裕哉予是以书之


  赠医士张云厓序

技术之事微矣自司马子长传扁鹊仓公自后为史


者槩取神奇诡怪之说以附于正史予颇疑其非经

世之要欲为后世立史法削去方伎传庶几不诡于

圣人然观周礼周公所以治天下者无一事之不备

至于医师特令上士为之下迨于鸟兽亦有医以是

知百家伎艺皆圣人之所创制民生之不可一日无


者其为经纶参赞之功至矣今世医亦有官而四方

之为医者不少求如史传之可纪者未之或闻其或

有称于一时考其实不迨者多矣嗟夫世道之变岂


独士大夫学术之不古而伎术亦然可叹也哉嘉靖


己亥吾族之诸父有病危者医士张云厓起之图所

以为谢因命予述云厓之能予于云厓所治病状未

详不能依太仓传例而独闻云厓世为武弁其家在


京师而云厓为医自轩岐以来百七十九家之言靡

不洞彻谈论滚滚治人生死立效正徳间巨珰用事


颇以权力致天下之伎能当是时云厓游其门四方

之言医者莫能难也其后事败云厓不与其祸来居

淞江后乃迁吴门所至皆有利于人噫若求其可纪


者或者其在斯人也


  赠弟子敏授尚医序

吾家自唐宣公以来以文学应制科常为天下第一


世有显仕国朝惩元氏之玩法令严急士大夫惧罪


不敢出仕长陵之世吾祖先以人材举犹不敢应命


迨累世承平则皆以高赀雄乡里子弟多臂鹰骑马


出入驰骋为乐不思仕进吾曾祖始以诸生登科为


吏齐鲁之间 先皇帝御宇余与宪副弟始登进士


然余试南宫久宪副一试即得之是时大宗伯王公

诸进士旅见者四百人公独进宪副前问道余姓名

曰非尔之族乎盖以余之族姓单而吴中之归无二


祖也隆庆三年余自邢州入贺而柏泉叔方为大鸿


胪赐告还余弟子敏奉部牒官尚医盖于是而吾之


族属知仕进之荣而子敏以下诸弟方治进士业昔

海虞章大理其父为侍御而大理兄弟三人皆举进

士为大官唯二子不第亦以资为官先是章氏治宅

畚土获五鳝其后待御五子皆横金带协于五鳝之

祥海虞人至今称章氏之盛焉吾叔之诸子殆将似

之以此为尚医贺且祝诸弟嫓美章氏而石塘弟以

太学上舎同在京其乐有家门之庆与余同也因为

之序

  赠大慈仁寺左方丈住持宇上人序

大慈仁寺在京城宣武门外西寺盖 孝肃皇后以

其弟为僧故为太后时建此寺 宪宗皇帝两制碑

记顺奉母后之志也余舎于寺左方丈见其长老云

祖师名吉祥姓周氏为儿时好出游尝出不复归家

家亦不知其所在 太后自未入宫师已与其家不

相闻久之去祝发于大觉寺然常游行市中夜即来

报国寺伽蓝殿中宿 太后意亦若忘之忽夜梦伽

蓝神来言后弟今在某所 英宗亦同时梦梦觉相

与言皆同即日遣诸小黄门以梦中所见神言求之

至则见师伽蓝殿中遂拥以行小黄门白入见 帝

后皆喜后问所以出游及为僧时为泣下因曰何如

今日为皇亲耶吉祥不愿也复还寺 后不能强厚

赐之 英宗晏驾 太子即位后为 太后出内藏

物建大慈仁寺报国寺故小刹也今为大寺其西伽

蓝殿犹存云 孝宗时 太后为太皇太后为立䕶

敕碑碑所载庄田无虑数百顷师以左善世示灭

帝遣官致祭师时所招僧至数百人迨后庆寿寺毁

僧亦来居于此僧众矣惟今道宇独其九世世嫡也

隆庆元年余入觐来见道宇尚披发后三年来则道

宇之师已化去道宇以年少荷重负得部札为左方

丈住持于是京城内外凡为其教者皆来为道宇贺

而道宇之徒师昂为之请序于余余谓祖师脱屣皇

舅之贵而乐世外之教 孝肃皇后在慈宫 二圣

隆孝养恩赐无所不至而祖师澹寂自若 英庙以

来外戚恩泽侯者不能数世祖师之赐庄犹存衣食

寺中数百人此有以见一时富贵之不能久而澹寂

者之长存也道宇神气清明卓为禅林之秀吾知祖

师之传不坠遂序之以为赠

  赠菩提寺坤上人序

予昔年读书吴郡西万峯山中旧有大藏经在佛阁

下间往观之因得尽见所谓五千四十八卷者而妙

法莲华经维摩诘诸上品皆略究其大旨虽数万言

不过一二要言而已而支辞漫说若此之富故知佛

教之东来此佛之衰也摩腾竺法兰之徒之罪也目

是数喜与其徒论说空理求第一义谛又欲废五千

卷而后止安亭居昆山之东境有菩提寺其长老名

徳坤者予数见之亦以是语之云嘉靖辛亥予因悼

亡为延僧诵经取其疏观之往往懴罪求福之语盖

布施持戒之说下矣而又如是失逾远矣因以为亡

者之心与佛之心一而已即轻举遐览乘云御风逍

遥于兜率之天岂有所谓三道六趣云者于是悉取

其语而更之直著此心达之空王而无怍使世间果

有佛即其理如是长老唯唯率其徒诵数十昼夜予

盖恍然真见珠宫贝阙生天之处矣念长老之劳无

以为报会是年八月二十三日其初度之辰里人相

率以花果供养且持文卷谒予为文以序其事予不

能文也因思法华经第一卷千万亿种供佛及僧则

不腆之辞为亡者供佛及僧可也遂序其所以与长

老之说又叹吾里土瘠民贫岁荒赋急流冗日多菩

提寺建自孙吴于今数千年佛土庄严庙宇如故长

老之能守其法可知也于是长老僧腊五十世寿七

十矣是为序










震川先生集卷之十一   昆山后学徐干学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