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斋先生集/卷十二
书
编辑与朴和叔世采○甲辰
编辑生于近日欲静处艾炙。出寓东湖书堂者已七八日。兹与左右阻信久矣。不任瞻恋之至。不审初炎侍奉启处如何。前日惠书及规警之语。宜即奉答。而其间有非我所敢当者。以此愧蹙。不能为语。向者李副学锡尔令公。再送长书。勉我以退,栗出处。生惶恐惝恍。未能即答矣。今者左右又以陶山晩年事业责我。侪友之未能深知而过有所勉勖。则理或然矣。固无足怪。而岂意君亦为此语耶。生之年来蛰伏。病也。非学也。抄录诸书。不过欲消长日而已。非有意于著录传后也。然其所谓犹是第二件工夫留意于端的用心处云者。可谓字字药石。亦岂可以我之鄙陋而废君高明之诲也。末端所谓自不得不与时事相关。在都终始善处。非大贤以上手段不可云者。亦是名言。顷者。同春连有书。亦有此等语。槩劝吾远去也。生亦岂不知此。而非但此固非生之所敢任者。况自家形势力量。亦有所未能遽办者。尚未免汩汩于俗利场中。此实势使然也。非有所系恋而然也。今方谋得菟裘之地。未知果能有成否。生于望前。当仍留此。而生以炙疮。不能远往。君或可以一棹带月上来。与我同宿于奉恩寺或江村。稳作一夜之话耶。近者温绎心经。而有数处疑晦者。尤欲与君一番讨论耳。前去濂洛风雅。还掷如何。适扰忙草。不具。
答朴和叔乙巳
编辑即承委复。凭审静况珍重。倾慰倾慰。所示之意。委曲恳至。无非出自肝膈者。虽是一家之间。非君则谁肯以此一针下此顶门上耶。当初未即退屏者。只缘积病沈痼。拘于医药之致。然因此遂废出入。长事杜门。亦果太过。而顾念不计君父之疑。宫戚之怒。晏然自若于辇毂之下者。大非古人遭如此境界而自处之道。况澌败气力。暂动辄痛。尤以此益自牢关。庶几前头或得差完。复为全人。则便当出郊。其前不欲为无益之出入。以致添病。大意不过如斯。本事是非与谤议深浅。今都置之相忘之域。君所谓徒为此泯嘿云者。何意也。不曾上书自卞。则泯嘿之外。更有何事耶。虽或出入。亦不过泯嘿而出入而已耳。清阴年谱。当问于久令兄弟。若果送示。则当又转送于君处耳。君书中衰之一字。无乃太早耶。此等语。虽是闲漫笔札。恐宜审慎也。尤丈书。见后还送。所谓二纸。未知是何事。无乃是君家前日疑礼之答耶。其所谓毋怠抚存之语。只是自谦之语耶。后便回示。心经质疑。还呈。近者连见尤丈书。多有与君相对一见之文字而无由对晤也。来价立促。走草只此。
答朴和叔
编辑悄坐旅寓。忽承惠札传自洛中。此间倾慰。如何如何。生于顷者。忽闻春丈左台诸公。于筵中多陈生之所不敢当之语。至有特叙之命。不得已其夕即出城。方来一卿令公广津别墅。与一卿同处。来月初。将移往杨州干川地家兄庄舍。为过冬计。向来为医药所拘。苟蹲城里者为大烦恼。作一病祟矣。今此出来。毋论前头狼狈之如何。得脱胶漆盆中。来坐江湖之上。身心洒然。顿似沈痾自祛。数日前。春丈与赵副学连送书以问。生答之以今番行色。冒夜出城。似黄面老子苍黄渡江。似曺溪长老来与一令清坐于室中。吟病谈空。又似维摩居士虽见绝于诸丈。亦足为禅门高品云。想必见之一笑也。衰字偶有所及。何若是勤勤回示耶。病且衰与血气衰。语意自别。不可引彼证此也。槩我自称衰称老。何与于人。然必有妄自尊大之诮。且以自处之道言之。亦欠温恭卑逊底意。况又有不称老之嫌者耶。曾见挹翠朴公集中。有才过二十便有白发衰老之语。每有不快之意。令人厌看矣。顷见君书中。亦用此字。鄙意似亦太早。略及书末。此亦出于相爱之意也。然此须发尽变云者。亦似太过。毋乃过于二毛而然耶。自有其乐。何至于是。殊可叹讶也。退陶所云与晦斋本书不同者。终未知其故。此是晦斋晩年所著。固无中晩之异。伏想退陶先生岂或泛看差误而论先辈所著述以垂于后也。此无其理。其中以听讼一节上系经文之末者。与伊川同而有异于宋明诸儒者也。退陶既未及知晦斋之以听讼为经文之末。则其所论卞。亦岂不有异也。栗谷先生所论常以以听讼释本末为未稳云云者。盖有取于补遗之意也。似不可如是滚说也。大槩格致改定之是非。已有退,栗定论。固不宜更容喙于其间。徒长趋新好奇之病。而然于其间诸先正所论。各自有条理。亦不害于详加剖析。为博学明卞之助耳。至于太极说。则别纸所喩中似不无数处误字。而然亦足以见盛意之所存也。然以易之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一一相配于太极图之一理二气五行乾坤男女之圈者。是古人所为。非生之所创出。想君或未及见而如是诋诃也。乾坤男女之圈。若无长中少六子之义。则何以配于八卦耶。古人所成图中以六子。塡于乾坤圈中。又以定吉凶生大业。塡于气形化两圈之间耳。大槩易与太极图洪范西铭。其所言虽不同。有多少详略之异。理则一也。而易与太极图。则其所言者。亦有相合者。故古人亦以此为此图耶。以先天一一相配于太极图者。本无大关紧于本图衍义之义者。只以诸图分段分排于各节之下。以为本图之衍义。亦何不可也。昔郑静而初非究天人之理者。至作天命图。问质于慕,退两先生。而两先生亦不以为罪。退溪则反加证正。为图与说者。槩此亦穷格之一道故也。然君所谓详于天而略于人。急于图而缓于义云者。诚亦是矣。生于此事。果不无意。而尚不知向方。岂但不历阶级。不作节次而已也。少沈潜诵玩之味。多考验编著之意者。乃生本来病处。而遂因此为痼疾之祟者也。今者教意。正中其病。生亦自觉者已久。欲待病势少间。更自庸学以至论孟三经。皆反复䌷绎。如诵己言而后已。未知病果渐差。能成此愿。或有所进于将来否也。古人行而后言。今乃一不能行而欲有所言。此何以异于手不知洒扫之节而口谈天理者也。可愧可愧。生自此遂欲杜门田间。涵泳圣化之中。作一蠹鱼。以终馀生。城中出入。亦恐未易。不知何由可得与君相对极论也。太极说则此非临便走草之语。且无携来书册。不可臆记以报。只俟移往干川后从容更答耳。纸尽走草。
答朴和叔
编辑生守此丘壑。仅保病状。志愿毕矣。馀无足道。而只是昏日迫在。念一凡事茫然。此极可闷。然亦任之而已耳。此距贵寓。不过两舍之地。而生则恐无穿过都市远往相会之势。君若于岁翻后求山往来时。一番来访。稳作数夜之话。则何幸何幸。前日所尝疑晦者。近颇有解悟处。此似是山居专静之力。古人所谓相从林下之说。信不虚也。然尚多疑晦者。只恨无明师彊辅之助。奈何奈何。纸末所示文字等语。未知指何而言也。顷有数篇应求序跋之文。方在久令所。未及推还矣。无乃指此而言耶。病伏之人。焉用文为。此不过偶然应求者。不足观也。其中有必欲与君相议求正者。而隔远未及为。只俟他日耳。
答朴和叔丙午
编辑示意一一谨悉。从前君意之如此。亦岂不知。况吾方欲远走之不暇。则虽有形迹轻重之不同。夫岂欲引君而入于其间。使有所参涉耶。第吾则前后形迹。与即今心事。尤不宜容一喙于此事矣。槩观今日之右此论者。非不为多。而然不过泛是尤丈之论而已。实不知所以是之者矣。今者猝有此举。观其气色。上自朝著。下至韦布。莫不有惊惧难对之色。此极可虑。若或失其本旨。妄发以对。则此岂不系斯文之兴丧耶。此则不可不念。君之从前必不欲参涉于此等事之嫌。不至于吾之今日形迹之难。则虽不制给文字。而以前后所曾考据熟讲而泾渭者。详细说破于士友之来问者。有何大段所嫌也。此则恐不可不为耳。诸儒诸丈及亲友多有来督于生者。而生则虽或有一二所见。亦何可以此形迹。有所论说于此时耶。昨日寅伯来访。只与此友暂语此意而已耳。
答朴和叔
编辑再昨承委札。辞意缕缕。即欲修复。而闻已出还江寓。且连有来客。实无书札酬应之暇。以此尚今阙然。可叹。岭报。先声甚大。间杂以虚传。有若丙子时敌报者然。还可一笑。然自此似不得御之之要领。安得无望风先溃之虑也。所示申生。吾亦已闻其名。当以此意。言于润侄李扶馀。金代言亦可以相议耳。生则此时在京。一倍非便乡家。病患亦种种。即方出向东冈。望间当又还来耳。朱子语类中祭礼篇宗子只得立嫡一款。亦可为今日之一证耶。君须考见也。尤,春,吉甫诸公。皆有吊问之书。才已答送。恨不得相对讲此耳。即方出城立草。
答朴和叔
编辑再昨。久之令公。自宁陵罢祭来访。仍与同宿。别日。又同往溪上。洞里新区。逍遥竟夕而散。怅然还家。方此伏枕矣。此际忽承委札。恍若对床稳话。倾慰如何。第审迁次之苦。尚未已。浴温之后。又未见效云。叹虑不已。銮舆还都。慈候快复。两丈进退。亦似得宜。再昨。闻久令言。今番眷待之隆。迥出前古云。此岂非东方万世之庆耶。当初太学,玉堂所为。无足言者。犹幸有湖西之疏。以少救其错耳。生日事吟病。顷又以室人急患。医药奔遑。愦愦若此。宁有新工。时以新写古易。参以启蒙及皇极经世书。互相融会。或不废展读。以求四圣与三先生之意。似不无依俙领略者。而奈无明师彊辅何。与君相会固未易。顷者崔友宣委来见访。仍欲留话。而适因室人病急。亦未免落莫即归。可叹。生既病伏丘壑。大驾温幸出还宫时。皆不得迎送。则以私事频频入城里。似非恰当底道理。以此前头则不敢为入城计耳。家礼源流。既无初卷。欠于考阅。而然当待信便送去耳。洞里新舍。秋后当成。君于其时。若果一来。稳作数日话。则何幸何幸。即今此处。无在傍者。一家儿辈。递相去来。心甫之子。顷者来访。颇能有意于此事。可谓奇矣。
答朴和叔
编辑积两空山。掩门悄坐。忽于此际。承此远札委问。凭审静况珍重。倾慰倾慰。生居闲处静。虽不废看书之工。而奈无师友丽泽之益何。真所谓工夫易间断义理难推寻者也。日月如流。甚可忧惧耳。所谓丧服正义尚不送示者。何也。诸侯夺宗旁支达而为干此两语。生常以为既夺既达。故不可与不夺不达之本服同云。此未见有先儒之论。而未知此意如何。家礼标录及东贤事迹抄录之业。若完则必须见示也。姑此。
与朴和叔
编辑近日霖雨。平陆成江海。咫尺亦不通。况莽苍之外。间之以大川及都城耶。以此不闻消息久矣。未知静况何似。不能用力于经籍之叹。生方欲以此求药于君。君乃反使吾振药之耶。呵呵。生长此吟病。有何工夫也。近以易传与本义。反复寻讨。以究四圣两贤之旨。虽已数次领略。而既不能诵读。不过翻阅而已。何能真有所得耶。既分古易。其间又有分而类书者。深欲与君讲讨而无由会合也。皇极书。亦非不可窥见之书。颇似得其路脉。而只其中间藏诸用处。有未能分明晓得者。虽见花潭数解。而亦未了然。此则固非急务。姑欲置之。大槩此老此书。只不过知其架领。以见引伸触长。穷变不已之妙。至于如此而已。亦何必专工于其中耶。君之所以每以鞭辟近里着己勉我者。真是顶门一针。而然其所期望者太过。向者尤丈书意亦如此。而殆有过焉。尚不觉踧踖愧恧矣。不意君书之语又如此也。然苟非至意。则其何能相勉至此耶。吾虽非其人。而岂不奉而加勉耶。第生之为此。只不过因病块伏。无他所为。聊以此自遣而已。岂真有意于学。而昔年所以泛滥不已。务为编著者。亦非欲徒为范淳夫诸人。只事抄节而已也。盖尝自念。为学之道。亦不必太拘一规。初学所读次第。既有先儒定论。固不可躐等。而然稍知门路。庶无他岐之惑之虑。则亦不可不先博而后约。生之初意。只是如此。以为书不可不尽见。物不可不尽格。而今则已知病中精力。决有所不及者。固已放下。不复留意。必欲径趋于约。以免浮泛之患。而第念若不读易与春秋等书。则无以达天人体用之妙。为儒而不知此。亦可愧之甚。读此后。始又以四书近小心经等书。更加体验功夫。则所得于心者。始可为自得。盖既于天人一理之妙所见明白。则体验自得于吾心者。尤可亲切而明白故也。近来所见。比前稍胜。此恐是此效也。君之太早之喩。固是矣。而生之意。非欲遂有意于何思何虑。而仍不为反约工夫而止耳。君则于易。想已加工耶。曾闻欲读而每为数学所局而还止云矣。未知其后更不读之耶。毋论早晩。不可不速读耳。向日沂台前后屡书有问。久令亦送书以问。所系既重。且非自外之地。故不得不对。而虽无生之所报。岂至有愆于奏对耶。生平生虽如此长书。未免信笔答送。槩因笔拙神倦。困于起草。而然以此追觉其误者甚多。常有安得如许忙之叹而还自笑也。以比答沂台书前后二三度。而皆无草本。不得送去。可叹。书中所答。不过吾辈自前论难者。而少详其源委出处彼此所执之异。末端仍及生曾与尤丈往复数款耳。闻君为丧服正义一通云。此固不可无者。沂台与永安兄屡送书。使生别为一册。段段攻破岭人册子。使世人晓然知其为诬妄。而生自顾所见孤陋。姑不敢下手矣。闻君为此。喜不可喩。必须即即见示也。家礼源流。近将还送于吉甫处。而勤索至此。暂此送之。览后须即还掷也。两先生年谱。自东郡时未及印来。来则见后送去为计。清阴年谱。顷者。久令来此言尚多改处。更与尤丈相议而未及完毕。自尤丈处来。则当又即送于生处相议云耳。结庐之计。顷已开基。且运材瓦。若于冬前得成草堂。则岂不幸也。无由相对稳讨。临纸黯结而已。不宣。
答朴和叔
编辑自闻查事。沂台诸人。初拟极律。减以编配。而自上屈辱之痛。诚有不忍闻不忍见者云。道路之闻。虽未真的。而闻来直欲无生。世界缺陷。何至此极也。前头时事。渐可知矣。畎亩之忧。实倍于在朝时。中夜无眠。仰屋吁叹而已。此际忽承连纸之书。足当面晤。开慰可言。示意奉悉。论学一款。从当从容有答也。大槩旧时之意。妄有晦翁无所不学之志。而今则已觉其一个病身。如何兼得许多。知其为妄。既已都去了矣。惟是圣人之全体大用处。则不可不先识其梗槩。后始加反约工夫。故前书云云矣。何敢望于天人一理之妙。所见明白而后可见体验之效也。果欲如此。则没身之前。恐无反约之日耳。呵呵。送来诸册。皆依到。丧服正义。详细独见后。还付后便是计。旁支达干一条。亦当更加消详于后书耳。尤丈所移果是胜境云。君若往访讲讨经旬而归。则亦一胜事。恨无由致此身于其间也。源流卞疑两书。并当依示为之。涔涸之困方急。以何力及于结庐之役耶。然过此时则益难。兹欲于数日后扫万事。先立数椽。未知终果苟完否也。东西相望。会稳无期。只自瞻叹。
答朴和叔
编辑不见君书。今已久矣。方切恋傃。数日前。因馆洞所传。得奉君既望手书。恍若面晤。倾慰可言。生堇保病状。而顷日筵中左台及副学持叔所陈之语。俱极可惊可骇。令人惭恧欲死。左台则其后送书于生。使勿嗔怒。至举栗谷先生荐进牛溪先生时事。引以为证曰。某虽不敢自比于昔贤。而其意则一也。只为国也。何敢顾私。见之不觉惊愕怪叹。不知此丈何故忽发如此可骇之语也。诸公陈达时。自上至问即今所住处。仍有别教。诸公又以丧患后尤无宦意为达云。上下之意。虽非寻常。而以生病状形势。何敢为复进计也。即上一疏。未蒙恩递。昨又书送呈状。此后则似可无更扰公私之事耳。闻尤丈近有答君书云。幸于后便掷示如何。此丈之牢守此意。至欲都废书问于亲旧。无乃太过耶。未闻朱夫子当伪禁必欲自处之至此耳。曾闻入往青川后有寅来𩦺去之患。未知今则已能定居。且无此患否也。顷见春丈书。则有尤台入青川。左右入紫芝。不胜鸿飞冥冥之叹云。可发一笑也。源流。当依示姑留此。若得尹吉甫之诺。则更须示及可也。儒先行迹首卷。依到。师友录目录。见后亦还。海东千馀年来。无人犯手为此者。先贤事迹源流。或多有不能表著于世者。以此后学无征。为一斯文之大欠事矣。今君乃成此录。虽未见其全。而亦可知其考据取舍之精博无憾。敬叹敬叹。第于其间。犹恐其或有见漏者。又恐其或有滥入者。虽未及指为某某。而君若从容更见。则自可知之矣。大槩贵耳贱目。世人之常态也。必欲以近来之人。并为混入。则无乃大起是非。为一争端。反或为来谤之资耶。此恐不可不虑。生意则姑不必烦示于人。从容更为议定似好。未知如何。本录并几卷耶。生则当独见而即还之。后便送之可也。前来礼说。久欲奉报。而固不欲以不能明的之见。轻易立说。作为文字。且仪礼经传。曾于数年前。为崔友宣借去未还。欲推还此书。更为考见后奉答。故尚此阙然。想君必以为讶耳。此时以此事。纷纷互为文字。亦似有烦。故前来所谓服制正义者。生独见之。置于箧中。虽一家儿辈。亦不使见之耳。以太极图合于易有太极以下者。自有宋儒所已为图者。久欲因此为说。以复左右前日之示。而不但病懒。欲待见识之更进。姑不果焉。两先生年谱。想已得见耶。顷者。杆城丈又印送追改者。并送于左台处。时未还。故不得送呈耳。万万卧草不具。
答朴和叔丁未
编辑二月初五日忌祀事。详悉示意。生于前春。以葬后卒哭前墓祭行不行。问于尤丈。则答曰。栗谷卒哭后墓祭忌祭之说。是所谓恰好处置。然若据古经葬而后祭之说。则三虞之后。亦可言葬后从杀行之。恐不无其说。此老之证古经而为说者既如此。且今俗礼轮行家。各以纸榜设行于其家者。虽不为栗谷先生所许。而适值宗家如许时权。依俗礼以行。似合情理。如何如何。
答朴和叔
编辑庶叔事。惨惨何言。草殡成服一节。既是无于礼者。何能臆定也。世俗所行。亦似无定规。而槩曾闻虽未入棺。或有依日数成服者云。未知如何。未入棺而成服。固未安。但于其前。只服素带。不但有拖引之嫌而已。前头入棺。既未知定在某时。则屡月后入棺成服之节。既与追服等礼不同。功缌月数之际。尤岂不难处耶。生则病患如此。无由与君辈相会一哭。尤极惨怛耳。客烦草此。
答朴和叔
编辑即承委书。细悉示意。慰慰呈状事。后日开政时呈之可也。漂人事。何可言。君所谓其与己卯助兵相去几希者。误矣。椵岛锦州之役。则既为彼所䝱。不从则亡灭在目前。既已出城。则有不得不从者。其势或然。今则真如人久失其父母。反为攻父母之仇贼所䝱。备受楚毒。一朝忽闻父母生存之报。便将父母之人。先自诉告于仇贼。一倂杀尽者也。古今天下。宁有是事。忍为此举而不亡何为。不死何为耶。初自耽罗不善处。状启入来之后又不善为。遂致如此。柰何柰何。当初引见时。自上亦以为若用数万金行赂而可得无事。则岂忍绑送云。持叔力争之说。似是过传。右台以下皆以绑送为定。起之辈亦如诸人之意。只赵仲初,闵持叔略有难之之意。而亦不能明白为言。罢出后。起之有觉。即进密箚。兪君命胤。亦呈密疏。再昨。领台亦已上密箚。而皆姑无批答。似闻权公格亦有密疏。然右台兵判诸意已定云。终必缚送而后已。奈何奈何。生则以此尤不欲在此。有闻再明亡兄朔祭罢后。当即出去。诚欲高飞远走。痛哭而不知耳。此纸。乃是漂人上书于济州者及问答说话也。极秘极秘。君独见之。即须坚封委送如何。许多曲折。非面难尽耳。
答朴和叔
编辑续承书。慰慰。示意谨悉。前日所助攻者。父母之人也。今日所诉杀者。亦父母之人也。俱是父母之人。则其间虽有轻重之分。其攻父母则一也。而前则不从则亡灭在呼吸。固无柰何。今则彼全不知。而此乃自惧其或有所觉。先自往告而欲尽杀之。此其尤可忍者耶。庙议。每引椵,锦等事。尤可痛也。缕缕示意。亦皆领悉。义理之如此。虽非君此示。岂不知之耶。庙议只以前日查事恐怯为此计。而亦知其决所不忍。故或发细作为疑之说云耳。持叔虽不能力争于筵中。以缓其日之决。而出后历见诸相。至欲自当。其意可尚。往江上时。历见李公之濂云。君必详闻矣。沂相处。昨有备忘。使于今朝入来面议。未知如何进退也。生之送书沂相一款。只待他日面悉。明将出城。此后则嗣音益难。怅叹不已。
答朴和叔
编辑即因馆洞儿辈所传。得见前月念五所出书。凭审往返坡山启处珍胜。两处葬地与靷日。皆已择定云。慰幸可言。生顷于秋夕。往扫嘉陵先陇。转向杨峡。历拜清江以下新旧诸茔。乘舟以下。由石室前路还寓。姑免大段疾患。而家人呕吐之症。近又时时还剧。殊可闷也。病忧如此。不得专意看书。时以朱书大全及性理诸家解等书。披阅硏磨。神气稍胜时。则或读庸学数次。而见一卷册子。辄觉昏眩。未免掩卷合眼而卧。真所谓精力有限而道体无穷。人欲易迷而天理难复。凛乎日以忧惧。盖未知所以脱于小人之归者也。奈何奈何。是以时虽有年少辈往来者。而非但未见有可与开发者。吾之神气之惫苶茅塞如此。不得着意讲讨。奈何奈何。移避之计。固不可已。而生之形势。终难入城。城中亲戚知旧恐动。诮责之书日至。可苦可笑。迫不得已。则姑欲移往驿村人家稠密处。又若难保。则恐不免转向东西江上耳。秋耕又如此。嗣岁之忧。已不可言。观此天意人事。实关存亡。恐非一二人塡壑之私忧。而又非虚文小节所可感回者也。不知肉食之谋。竟将如何。中夜深念。寤寐不敢宁也。村村警夜。懔懔度日。云林丘壑之人。亦不得放意安居。此何时也。仓洞发引时。生若不得入城。则当由广陵东湖以下。宿于鹭江上。哭拜以送。其时可与相语。而必未得从容。奈何祭何。
久令方送清阴年谱来此。又方得论语或问披玩。恨不得与君共之耳。
别纸
编辑漂人。时未及来云耶。似闻持叔辈所见。大与前不同云。殊可讶也。未知何故如此云耶。清人不久入京。朝廷将欲以漂人无一语出给。公然投之虎口。使之杀尽无馀耶。设令不得不送。而或有开陈义理。或不至屠杀之道耶。今年旱惨。振古所无。苍苍之意。极可惧也。尤丈之不上章。虽未知其意出于何义。而若以朱子之庆元焚稿。清阴之己卯上章。参酌见之。则尤丈之意亦可见。第今日不疏。只以语嘿之节为嫌。与遇遁时事。亦自不同。若直以正谊明道之训论之。则亦未知如何。尤丈于此。必有所熟讲于中者耳。
答朴和叔问目
编辑所示疑礼诸条。如此忧挠中。恐难详答。故初欲于明间考阅书册而追复矣。既已封书之后。更见来书封纸外面所题。则必使于今日内回报。想必因发引后无京中往来之便而然也。兹不得不仓卒答送。试览而进退之。如何。
父丧中母丧申重服一款。则通解疏所云及沙溪父丧将竟而值母丧仍服期果合情理乎云者。皆以父已亡而以其三年之内不忍变在之意而言也。此则母亡成服已将一旬而父乃亡。真是父在而母亡。非如父丧三年内不忍变在之比也。如在与真在。既有间。况父在时母丧成服日。既以期制服之。则此岂不与上所云通解疏及沙溪之语有异耶。以此言之。其不得申重服。似较然矣。
偕丧异几筵一款。则既有三礼诸明证。无容他议。而拘于家舍形势。未免同设于一处。则或以屏障隔之。以示异之之意。其行祭也。则遵先重后轻之义。祭父毕而祭母。似合礼意耳。
虞祔一款。则东汇泽之说。果是硬看不虞祔三字而然也。通解疏。有先虞父乃虞母之语。既不失先重后轻之义。又无太远未即安神之失。葬母明日葬父毕。行父初虞翌日。行母初虞。再虞以下。次第仿此以行。一依来示为之似可。刚柔日则父之虞卒。既不失刚柔。则母祭虽非刚柔之日。所重在父。以先重后轻。以重包轻之义权之。则似无所失矣。
朝祖祔祭两款。则所示得宜。依此行之。
朝祢一款。则既非经文。且与朝祖不同。恐不必并告耳。
答朴和叔
编辑即因馆洞所传。得奉初四书。乃隔旬消息也。东西隔远。书尺之滞亦如此。咄叹奈何。数日来。大雪严寒。无异穷冬。虽此山中煖堗。犹令人蛰缩。况君江上寒居。尤何以堪遣耶。奉虑不已。前日所示疑礼数条。其时仓卒答送。未知其如何。而母丧不得申重服一款。则似无可疑。虞祔一款。则小记。只云不虞祔待后事。不云后葬者必虞祔云云。而陈氏注说如此。此是陈氏之意。非夫子之本意也。其时以依所示为之之意为答矣。今承来示。如此行之云。似得礼经本意。可喜。以漂人为海贼等说。为此说者之心。昭昭难掩。吾则已知其必有此等说话者久矣。盖当初庙议必欲缚送者。虽是永历亲送之人。亦将不得不缚送之意也。岂于今日知其非永历人而始议送北耶。今若诪张此等说话。欲免万古斧钺。其可得乎。漂人等在耽罗时。既言永历之弟藩王主恢复。与郑圣功之子经同事。渠所赍来者乃是藩王郞中蔡政书云云。此言似是实状。况郑芝龙。初虽是南海贼。而连有定策功。已不为海贼者久矣。今必欲以此诿为海贼而欲免罪于后世者。可谓欲巧而反拙也。漂人等到济院。与译辈问答。所谓居在东宁海中。永历定都雷州。福建布政是清人。问永历壬寅被捉于清国事及郑圣功父子事。则或相顾不答。或周遮以他言答之。此等说。皆是译辈所传也。设令真出于漂人之口。到今知其必不免死之后万无以实言之之理。况黠译辈。皆已揣知庙堂诸意。且闻自初已有此必是郑圣功之人。尤不可不送北之语。今与其言相合。其间形势。尤可默揣而知之。更何可言。来诗。再三讽读。亦足一涕。第戊申之申。是平声。改之为好。恩字韵一律云云之示。尤是意外。生曾不作如此诗。未知以何人所制。谓为生作耶。幸须书示其诗语如何。毋论虚实。凡有事必有举此身云云者。诚亦不可堪处耳。清阴年谱。后便当送之。誊出之本。误字极多。久台约送本草。而时未及来耳。
顷者。元相迁奉丧行。过此前路。仲举兄弟问疑礼数条。而妇于舅姑改葬服缌一节。不以生之所言为是。以为不必服云。未知其别有所见否也。备要亦有当服三年服缌之语。而其言如此。未得更与往复。可叹。
数日前。林生泳出来。少留而去。渠言顷往访君云。想与稳语耶。渠之立志颇笃。似非阳浮慕者之类。看文字。亦不草草。而第有病不能频频来此。此后如有可疑处。则使往质于君矣。必须加意接引而开发之如何。
与朴和叔
编辑前日所示恩字诗云云者。未知其诗云何。此则乃是虚妄之语。而近闻来字绝句传于洛里人。或有呶呶者云。不知从何传出而遂至于此也。偶作此不必作之诗。致有此云云。殊非吾辈当初隐默之意。悔叹柰何。林生顷闻往江上读书。仍欲往来见君云矣。未知今尚在彼耶。资质敏不易。他能会看文字。殊可商量。而只是行处时无捉摸耳。清阴年谱本草未及来。此本极多误字。然胜于不见。故送之。文献通考亦送此。亦考见后即还之为妙。白鹿洞讲义。则前去本集中。适见阙落。吾亦极以为叹。曾闻彝仲家有此集。君须求觅以见。仍又转示如何。皇极内篇。则明儒鳌峯,苑洛两公有解。苑洛言九峯。若不见秘书。则九峯亦必是圣人云。其尊之也殆过于真西山也。大槩皇极内篇之以名数行成。分四立二分二至。分挂揲归纲。一函三以虚待目。目一为一。以实从纲。以尽乎数之变者及律吕新书之以天地阴阳升降盈虚之数。为损益之妙。以十与九。为体用之数。皇极经世之以会经运。以运经世排年月日时。各分其卦。以验其吉凶之妙。皆不可不领略。而只以精力之未及。且非当务之急。姑解其大纲而已。更不穷探而力索之耳。
答朴和叔
编辑别纸所示。谨已奉悉。不知先儒已曾别有论及此者否。眼患如此。不得广考诸书。只以前日往复者言之。则丧服疏及通典之语既如彼。沙溪所论又如许。则父在时母亡。既已服期。母未及葬而父又亡。则其不忍变改。仍服母以期者。尤明白无可疑者。既不忍变改服母以期。则是便以父为在也。如此则母丧葬祭练祥等事。皆当以父在母丧之礼。断之可也。题主。亦恐不得不以亡室书之也。但以亡室题主。则母丧虞卒祝告等处。触处有碍。然既以服期为定。则至于题主。便以显妣书之。仍行三年之祭。以此以彼。皆无可据。前日生之以书以显妣不至有失者。未深思而言。可叹。大槩服期则已有先儒定论。更无可疑者。而题主之书以显妣。则此是一时之失也。一时之失。今犹可追改。而乃欲因此一时之失。仍废服期之正礼。如何如何。以此言之。则练祥朝夕祭等事。皆当一依父在母丧服期之例而行之也。幸须更议于尤丈及尹吉甫诸公处如何。
答朴和叔戊申
编辑仓洞练祭。无事行过云。可喜。尤丈之意。亦以为练祭等事。不可不行。而题主则不可不书以显妣云耶。尤丈大拜。伏未知上意如何。而忽有此举。大槩其必不得来。则自上亦岂不已下谅耶。天意虽不敢仰揣。而尤丈此命。则不过欲示尊礼之意而已。虽非出于至诚。亦足以增一时士林之气。又可以永有辞于后世矣。生之前后所望。则虽不敢遽望其至诚招延。而若至于如此。亦足为他日继述之光耳。乘舟溯汉日。适遇广尹金永叔令公于舟上。语及于此。其见亦与生同耳。沂相葬事。仅得无事行之。长江数百里。一棹远去。只不过埋却此老而还。痛哭何言何言。想君必同此怀耳。吉祭则问解问答如此。以此言之。则只遵逾月之义可也。兹欲行于四月初丁矣。馀万万惫痛尚苦。草此不一。
万姓统谱中吴讷,陈祚,陈选三人事迹。令儿子誊出以送。何,程两人则不为见录。奈何。尤丈之送文。无固不可谓全无意味。而然君当归于何处耶。捧腹捧腹。
退溪集中所云李纯皇极内篇解。其时至有刊行之举。未知此册君或得见耶。如或见之。则必须为我转借送示也。赵相物格说。顷请于仲初丈。使之誊送矣。昨始誊来。缕缕数百言。无一紧关可见者。朴,权两公之见。尤可笑。赵相之答。只不过与退溪初见无异。槩此诸公。皆似未及见退,高之曾有比往复耳。
答朴和叔
编辑仓洞练祭事。详悉尤丈之意。此固然矣。但与不忍变在之意。终未免有所相碍。未知如何。然练祥则依例行之。而题主则书以显妣。两便于人情。亦以得之耳。物格说。有难容易答送。若果答送。则岂不送示于君耶。李婿去夜来宿于此。闻其才往访君。渠颇有意。此事不无将就之望。而亦何能必其遂不放废也。
答朴和叔小学问目
编辑物道宜积
编辑五声名义。宫为土为信为思为君。商为金为义为言为臣。角为木为仁为貌为民。征为火为礼为视为事。羽为水为智为听为物。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而唱始施生。为四声纲也。商。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角。触也。物触地而出。戴芒角也。征。祉也。物成大而繁祉也。羽。宇也。物聚藏宇覆之也。所谓宜积。即聚藏之意也。若见律吕新书及锺律义。则可晓然也。
涂摖文字
编辑涂则似指改漆旧字者而言也。摖则不至于擦去其字。只令其墨迹挑出而无痕也。曾闻中朝人有此妙法云。擦则直以刀磨去。而摖则〈도도아내다〉但韵会有擦而无摖。亦可疑。
恒代之遗风
编辑此语出处。曾未有见。集说所谓燕太子丹。不爱后宫美女。以结士。故其遗风如此者。则太史公所谓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之语。亦可知其然。而但集说之必以此为此证。未知有何据耳。
长得一格
编辑此则似当释以一格〈ꑠ〉长〈ꑞ丆〉。长即进也。俗所谓〈느다〉。
南清河
编辑恩州。即兖,冀二州之境也。春秋时属齐。其后属晋。七国时属赵。秦为钜鹿郡。汉置清河郡。后汉为清河国。晋因之后魏,北齐。并为清河郡淄州。禹贡所谓潍淄其道。即其地也。春秋战国。皆齐地郡。汉属济南,乐安二国之地。又置淄州国。晋属乐安国。后魏置东清河郡。北齐废之。苏琼是北齐人。而淄州既为东清河郡。则恩州。即是南清河郡也。
答朴和叔
编辑昨朝。才作一书。送于馆洞。想未及见也。昨昏。承君委伻耑书之问。凭审静况珍胜。倾慰倾慰。生堇堇支过。痘儿馀症尚剧。忧恼如昨。今年厄会。诚不可尽喩也。君之新命。固知早晩必有此。本非意外事。然在君不安之心。则安得不如此也。最是君与在外之人不同。且此等职。本无期限。虽或累疏在城外陈恳。必无以疏得递之路。前日屡次除拜。皆不一出。则今不可遽出于此职者明矣。而既不得递。又不得出。一向虚带。亦极不可。未知君于此将欲如何处之耶。极可虑念。念六七间。上章辞免。亦固好矣。今月只馀五六日。此月内。则姑为嘿嘿缩伏。来月初。始为陈疏。则尤好耶。牌招之举。亦不可谓必无。若或有此举。则此后始为陈疏为可耶。疏末年号一款。则只书岁月无妨。最是疏首所称极难得稳贴者。君之即今所处。乃是京兆所治。谓之草莽。恐非实状。周礼。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百里内为六乡。百里外为六遂。而郊外都鄙之地。始乃为野。司马法。亦以王国三百里为野。士相见礼曰。宅者在邦则曰市井之臣。在野则曰草茅之臣。孟子云云。盖出于此。而其所谓皆谓庶人者。乃是国中之庶人则谓之市井之臣。在野之庶人则谓之草莽之臣之意也。非谓国中之庶人通谓之草莽之臣也。今在京兆所治之内。乃以草莽自称。则便非实状。此与泛然他措语不同。君臣初与交际之时。何可以一毫不实之语。自为称号耶。生意则草莽二字。恐不可下。槩与尹吉甫诸人不同。若遂以此自称。则人之见者。亦必以为非其实而效人为之耳。所谓负罪大戾等云者。未知是何事耶。若是昔年馆学陈疏时事。则其时事。生虽不能详记。而若以此私自废科。则固好矣。到今以此先朝一时之事。引以为平生不仕之案。则非但事极未安。揆以义理。亦未知其可。未知此外又有他事或馆学时事别有可为不仕之案者耶。疏首数字之称。不可不十分详审。既不可书以进士。又不可书以前衔。而草野负罪四字。则未妥如此。此外又有何可称者耶。反复思之。终未得其可者耳。璿衡送之。废置已久。不堪见。然见后还之为妙。馀姑忙草只此。
近得新制自鸣锺。颇精妙。前头无官后。一番来会同玩可也。其制颇大。不堪运耳。
答朴和叔别纸
编辑送示墓碣付签诸处。一一皆是。须以此更与反复于尤相如何。寒林雪竹语。果非金石文字典重之体。而然念尤相之意。非不知此。只欲以此别出一新机轴。状其实际。仍以此语及泊然温然一句。为安且成之比。则此既为一篇宗旨矣。未知果许删改否也。自始公自号中峯。至亦岂为坡颖者一段。恐不可不删改。未知果以为如何也。
答朴和叔
编辑一宵联枕之话。何能尽此积怀耶。即因馆洞所传。见君廿八晓书。始知其日无事到城外。历拜尤相而去。慰慰。生之所患。厥后小无所减。尚此昏昏贴身床褥。可闷。筵说。其日弼卿堂兄之来。略闻其槩。深恨君之路上相违也。廿一日召对时。同春以吾事仰陈。廿五日召对时。礼判又以吾事仰陈。同春又继之。而仍以君事仰达。前日李公翔以军职。入侍经筵。当以此例督迫于君云。然君出往坡山。则何足忧也。上曰。李某是从前仕宦人。除职则岂不上来云。以此教见之。君若往在墓下。则似无更为敦迫之举耳。吾则即今病状如此。前头进退。都不入心。不知将何以为之。然以吾素志及即今实病之状。恐难起动。极可闷也。入学图及经书卞疑下卷。幷送之。考见后必即还送如何。此处亦多有考见事耳。物格说。退陶云云。虽与栗谷所解。似不相远。而然既曰先寻个理之所以能自到。又曰不患理不能自到。又曰妙用能显行。又曰殆若认为死物。以此数语观之。则有若谓物理自能运用到其极处也。终不若栗谷先生所解理非自解到极处。人之知有明暗。故理有至未至之语及圣学辑要小注之语之分明。故将欲以此改之耳。昏草只此。
答朴和叔
编辑昨因馆洞所传。得见君腊日书两纸。恍若对晤。倾慰不可言。吾不得连见朝报。故君之疏批。尚今不下。全然不知矣。今承来示。始知之。极可惊讶。设令自称异常。陈辞太晩。此岂两朔不下批之事耶。圣意所在。诚不可揣也。生之再疏入启。已四五日。亦尚不下批。不知吾辈事毕竟将如何。极可闷虑也。尤相连有书。以生之不可不出。或诱之或䝱之。亦可一笑。顷者尤相书中。有格致说和叔所见亦正当。甚慰所望之语耳。君之答尤相书及师友录。必须送示也。尤相还入后设施凡事。姑未详闻。而君之所闻。大槩皆是。不知将与何等人物共办此等事。深可虑也。春丈自前如此。奈何。似闻以省扫先陇受恩暇。明向广州。岁后将还云耳。前日联枕时所论出处等说话。吾岂烦及于人也。况其时言语。皆已忘之。虽欲烦人。亦不可得。可笑。大明子孙。有立国于西方。以平康为年号者。玉门关外诸夷皆服从。蒙古全部。亦皆归顺云。此语想已闻之耶。此语出于顷日书状官日记中。似非孟浪之比。且顷者漂汉。又有来泊于釜山者。得见与釜山佥使问答说话。渠是交趾人。以为商舡往日本长崎岛。因风漂到于此云。天运乖否。皇家离乱。日无定处。闻永历皇帝都于广西省云。此是漂人所答文字也。此一款语。分明在问答中。永历之割据南方。似不虚矣。舟泊朝鲜国。赠大雅君子小诗一首求教。名区何意忽奇逢。万里沧波一夕风。天外客星频耿介。日边仁裔犹孤忠。烟云到处真生色。山水欲图愧未工。但得慈帆依破岸。片时邂逅识人龙。萍水云愁有迷途。相逢尽作故人呼。未知别后情何限。绿水青山梦又迂。古闽清源温松朋。具稿云云。此是问答中漂人之诗也。舡主一人头目并百馀人云。此语极秘。君独见之。切勿烦也。大槩皇家之裔。并起西南。天下事从可知矣。不知此时尤翁力量才具。果能办得此事否也。灯下草此。
与朴和叔己酉
编辑即惟迩来。静况如何。悬傃不已。生前日所患。近颇差愈。而元气尚未复。可闷可闷。生之骑省及君之柏府。皆不劳而递。深可喜幸。生则辞状入去日。已先蒙递。故畿伯不为启闻云耳。君既递实职。想已还江上耶。于此不还。则永无还寓之时。惟有奉老亲率一家下去之策而已。此则恐不可如是容易决定。未知何以为之。奉虑不已。生今番前后恩旨。非如年前之比。而终不一谢三殿远幸温泉。而亦终不动于一息之地。决非分义之所敢安。况于此终不一谢。则此后将永无趋谢之时。遂废君臣之义矣。此则义理亦觉未安。生于前日辞疏。既以病若小差。虽无召命。亦当一番趋谢以归为语矣。兹欲于温幸举动前。趁此无实职之时。以军职自为上去肃谢。遂参祗送之班而归。盖如此而归。则虽数十年不得上去。亦可以有辞故也。未知此意如何。举动前前期数日。当上去耳。不相闻问久矣。不任怅郁。委作此书。送于玄石。未知果即传去否也。只此不具。
与朴和叔
编辑生自以为十分善思。若欲平生一不来谢。则吾与君不同。决有所不可。若趁今番举动时。自来谢恩。仍参瞻送之班而去。则自上可烛向来实病之状。其后则虽平生更不上来。既伸分义。庶可少安于心。故以此定计。决意上来。固虑其或有职名。而若呈加土。或扫坟呈辞。则即当还去。故不以此为虑矣。既来之后。渐遭如许逆境。无非自取。奈何奈何。然关系死生。决难久滞。待回銮力辞递职即归耳。最是顷者李友季周来言。同春送书于政厅。使出赞善。以吾为之。考见前例。则慎独斋为赞善时。赵乐静见拟于下。而亦不得备三望。只拟两望而已。而前后无文官真拜此职者。况无他备拟之人。以此不得即为差出。将有更议变通之举云。吾闻极大惊矣。再昨举动渡江时。同春请对于幕次。以李某朴某学术俱明。宜使出入书筵。或兼赞善。或兼进善。使之入参书筵。或不得如此。则自上特为传教。使之别为入讲似好等语仰陈。自上以两人使之别为入参于书筵事。分付留都承旨为教。昨朝。留都承旨以为亲承传教。出送命牌。吾不得入去。则以李某牌招不进极为非矣。请推考之意。启闻于行朝云。不知前头处分。又将如何。吾则既自入来。虽遭如许逆境。更谁为尤。而君将因此举。又不得安接于江上。必尤狼狈。此间虑念如何。春丈误人至此。诚未知其故。即者。春丈送书曰。观令监所以自处。益愧此身浅之为丈夫。不堪黄鹄壤虫之叹云。此亦未知何意也。儿子冠礼。不久将行。儿子所服深衣幅巾。得之极难。闻赵高山子弟有储。罗硕佐冠礼时。亦为借用云。君须以此意通之。使得见借如何。宾则当请春丈为之耳。昨行宗家时祀。今方惫倒苦痛。不能一一。
答朴和叔
编辑生近又有意外事。狼狈不安之势。转加一节。何可言闵。煕令公擢授判尹之后。台谏请还收。屡启屡停。又屡发。顷才停启。闵令陈疏。自上只许递其本职矣。大驾到温阳后。权执义格。独启请并还收其新资。天怒遽震。先以权格取舍论人。用意不正为教。而特命递职。旋又下备忘曰。朝家体例。升擢之后。虽因事故。许递其职。仍存其资。自是常例。往事姑舍。只以近日言之。李某事。亦可见矣。何独于闵煕有此还收之启。其用意奸谲不正。莫此为甚。特为罢推云。圣教中文字。虽不一一详记。而大意如此。槩生于向日陞拜承宣后。以病屡疏递职。而新资则仍存。生又陈疏请并还收。则又以勿辞从速上来为教。而俄又拜兵▦其资。遂为仍存。更无还收之路故也。政院以自前陞擢之人。未及行公而递职。或仍存其资。或请还收而改正。如朴长远,尹文举等。则陞擢后未及行公递职。而仍存其资。任义伯,李正英等。则递其职。仍又还收其资。前例不一。其规权格之论。虽有乖于仍存之前例。亦不悖于还收之前例云云。自上又下备忘曰。今日之事。只有闵煕,李某两人而已。一论一否。恣意行私。还收之启。岂独施于闵煕云云。政院又启曰。李某则以恬退守志之人。循例备拟。闵煕则当初以户籍磨勘特陞。台启重发后自处。今此格之论启。或以此耶云云。前后备忘及政院四度启辞之语甚多。而大意不出于此。窃想圣意则以为李某之递职而仍存其资。自是常例。故曾无还收之论。而独于今日必欲还夺闵煕之资。若以未及行公递职。谓当还收其资。则李某时亦可请以还收。而今独于闵煕。如是论启。一论一否。专以偏党之意。行私于其间。此便是取舍论人用意不正之意也。此则生虽在乡。或必不免入于圣教之中。然适于此际。来谢军职。又方带此职。缩伏城里。此间狼狈。当复如何。今若因此。便欲遁归。则非但臣子分义不可悻悻。况前后圣教。只以权格之论。为不遵常例。独论闵煕为不正而已。然则天意所在。亦可仰揣。以此遁归之计。姑不敢出。且生亦何可效尤相为此举也。回銮之前。或欲往在城外。而既非待罪之事。又无自失之道。不过名入圣教中。为与闵煕对举一论一否之人。而适方来在城中。心益不安而已。反复思之。更无他策。不得已依前计。仍伏城中。待回銮即递以归。此似从容。如此为之。于君意如何。如有所思。必须即示之也。种种狼狈之势。不可尽言。当初上来时。岂料其入于如许境界耶。无非做错上来之致。信乎出之不如入也。然生之今番之出。非真出也。盖欲于前头久不出之意。而事乃大谬如是。奈何奈何。儿子冠礼。将行于来月初。今者虽不免仍在城中。以待回銮。而晏然行礼。心甚不安。然此非宴会之比。一时暂行。亦恐不至大害。此中诸议。亦皆以为岂有不得行冠礼之理云。未知此言如何。以生之牌不进。自政院请推时。必有语及于君者。而吾亦时未得见其措语。当令下吏问于政院。而誊来辞状式例。亦欲问之。而似无定规。未知其果有可准者否也。尤翁书依到。春丈则生入城后。尚未相见。未知其意果如何。而必使吾辈狼狈如此也。
即者季周来见。以为遁还丰壤及往处城外。俱极万万不可。冠礼亦无不可行之理。以深衣行古礼。何预于此。此则断无不可。而但圣意所在。虽可仰揣。圣教文字。既以一论一否为教。则虽是未回銮之前。徐以乞收资级之意。陈一疏呈此政院。俾送于行朝似可云。此言亦未知如何。君必须详思。趁即回示为妙。
答朴和叔
编辑昨又以启蒙事。作一书送于同叔处矣。想未及传去也。即承委札。有溪山时节正佳。不免徘徊半饷之语。令人不禁飞动也。感冒之症。想已快安耶。此处冠礼。将行于再明。一依家礼行之。而只以宗家有故。不得不行于生家为叹耳。其间仪节。则以两丈家所用笏记。生又以仪礼及家礼,丘氏仪节与春丈往复。损益而行之耳。启蒙。事势如此则柰何。再明。当见春丈。详言如此实状耳。昨赵仲初台丈见过。春丈以近日事。顷上一箚于行朝。尚无批答。欲俟回銮。翌日即归云。虽不得如此。想必不久将还耳。轩相近又上箚。箚中有朝廷多纳履之色。行宫无奔问之人等语云。尤丈似无来意云耳。馀详于前书。姑不具。
答朴和叔
编辑近颇阻音。悬傃方深。再昨因风便。得承君二十三书。倾慰不已。况闻静处山寺。翻阅书册。令人驰羡也。生前后四疏。未蒙递。再昨长单之入。又有还出给之教。自上如是靳许。诚不可仰揣。然虽阅岁经年。或就理被配。今番决不可出谢行公。君可嘿会。兹不一一。势将过数日后。又为陈疏耳。赐送单子事。如是处之。亦自为好耳。栗谷先生赠谥事。君之所疑。在于以赠谥为在反正后耶。后便更示之。近闻尤丈以其向日之疏。谓洛下诸议。皆右轩相而谤当身。至于大疑春丈云。极可叹也。生则欲于他日。以书札质疑于当身。即今则不欲以此事发口有所云云。想君意亦必与生同耳。春丈行色从容。一羡一叹。尹棘人拯之弟。染痛极重。顷才退热云。其伯之得免。何可必也。极可惊虑。近以诸公主家舍移构事。风波又起。不知如何出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