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骑牛先生文集
卷二
作者:李行
1872年
卷三

附录

编辑

遗事摭录

编辑

洪武十九年丙寅秋七月。遣典医副正李行,大护军陈汝义往于耽罗。时朝廷岁取耽罗马贡于天朝。岛夷屡叛。贡使不通。诏谕截严。举国震惶。行奉旨往谕。镇服殊俗。乃率星主高信杰子凤礼以还。耽罗归顺始此。人服其经济之器。丽史及丽纲目洪武二十一年十月。李行兼尚瑞尹,大司成,右副代言。李穑及我太祖及文达汉,安宗源。兼判尚瑞寺事。辛昌元年己巳。李行为知申事。丽史恭让元年十二月戊申。司宰副令尹会宗上疏请诛禑,昌。王历门。诸宰相皆默然。我太祖独曰。此事不易。既以安置江陵。闻于朝廷。不可中变。且臣等在。禑虽欲为乱。何忧哉。王曰。禑多杀无辜。宜其自及。命知申事李行下旨。遣政堂文学徐匀衡于江陵诛禑。艺文馆大提学柳玽于江华诛昌。二年正月丙子。始开经筵。以沈德符及我太祖大王领经筵事。郑梦周,郑道传知经筵事。金士衡,朴宜中同知经筵事。李行,成石瑢,闵开,李士渭参赞官。尹绍宗,李詹讲读官。禹洪得,韩尚敬检讨官。分四番进讲。壬午。赐门下评理尹虎,柳曼殊。签书密直禹洪寿。同知密直兪光祐。商议门下府事崔允沚。密直副使柳龙生。判慈惠府事郑煕启。慈惠府尹李恭靖大王。密直副使金仁赞。知申事李行。密直使姜淮伯。知密直尹师德等功臣号。李行固辞不受。仝上初。禑之移江陵也。尹虎,柳曼殊,禹洪寿,兪光祐等押行。又废昌之日。崔允沚,柳龙生等守宫门。郑煕启,李恭靖大王,金仁赞,李行等守传国宝。姜淮佰,尹师德封府库。王论其功赏。李行辞不受。仝上恭让王立。亲祼太庙告即位。将事之夕。有司请撤禑母神主。判门下事李穑曰。此事未保其终。姑徐之。左司议吴思忠,门下舍人赵璞等上疏论劾。命罢。其后台谏又论穑。王欲与宰相议。知申事李行曰。台谏之论。安知非功臣意耶。台谏劾李行党附座主。十一月甲子。罢知申事李行,右代言赵仁沃。庚午。流李行于清州。三年春正月乙巳。以国大妃生日。宥禹仁烈,李仁敏,郑煕启,李崇仁,河仑,权近,尹师德,柳琰,卢赟,李行,元庠等皆许京外从便。仝上李穑尝语人曰。昔晋元帝入继大统。致堂胡氏以为元帝姓牛。而冒续晋宗。东晋君臣。何以安之而不革也。必以胡羯交侵。江左微弱。若不凭依旧业。安能系属人心。舍而创造。难易绝矣。此亦乘势就事。不得已而为之者也。穑于立辛氏。不敢有异议者亦此意也。台谏论李穑,曹敏修罪。不报。交章复论。遂移穑于咸昌。台谏又论穑及李琳。王欲与宰相议。知申事李行曰。台谏之论。安知非功臣议耶。手书疏尾曰。依申以穑为座主。令右代言赵仁沃代署名。台谏劾李行党附座主。专事蒙蔽。又劾仁沃侵官。王不得已皆罢之。我太祖及功臣七人上书。以为台谏论列。非臣等所知。人以此归咎于臣等。禑,昌之党。疾臣等造言兴谤。臣等请避位弭谤。以保性命。遂皆杜门。大司宪成石璘闻之。亦上书辞职。台谏论执愈坚。王素未信李穑谋乱。且禹洪寿。驸马成范之父。故怒台谏弹劾不已。不进膳。台谏伏阁请命。王曰。琳,穑等皆已流窜。勿更论请。王以功臣等不视事。命出视事。九功臣诣阙拜谢。王召入内殿。赐酒慰之。乃出视事。台谏以言不听辞。皆左迁为守令。流李行于清州。后鞠李穑,李琳,禹仁烈,李仁敏,郑煕启,李崇仁,权近,李种学,李贵生等于清州狱。忽雷雨大作。前川暴涨。毁城南门。直冲北门。城中水深丈馀。漂没官舍民居殆尽。狱官苍黄。攀树木以免。故老谓自有州以来未有水灾如此其甚。王以水灾。下教释之。丽史牧隐传

李穑归长湍别业。王遣知申事李行赐酒敦谕。仝上夏四月癸酉。李行,赵仁沃并为吏曹判书。判典客寺事。赵英珪杀侍中郑梦周。李行上书极论英珪为万世凶人。丽史

六月己巳。李行,王康并为艺文馆提学。仝上

恭让王时申元弼为嬖幸臣。矫世子旨。宪司劾之。王命罢元弼职。既而悔之。欲罪言者。知申事李行白世子谏止之。王不听。左使郑道传又谏之。王怒梢解。丽史申元弼传

恭让王时。以艺文馆提学李行为大提学。兼知经筵事。时人谓之真大提学云。丽史

元年壬申。策开国功臣三十九人。遣使命李行撰进教谕文。李行谢病不制。赵英珪论窜行于平海。盖自英珪杀郑梦周后。李行常谓英珪万世凶人。英珪以是衔之故也。朝野记事

当丽朝运讫之际。无污清闻者。骑牛子李行。故谥以文节。海东杂识

丽朝亦多伟人荩臣。而以斥佛教崇圣道为上极言者。惟郑道传,李行若而人云。全上

成桑谷石珚与骑牛子李公相善。公居城南。桑谷居山西。相距才五里许。或杖屦相从。或以诗相酬唱。桑谷于园中构小斋。名曰卫生堂。每聚家僮。曰以剂药为事。公尝作诗云云。诗见上公尝到堂。桑谷令恭度公烹茶于窗外。茶水溢。更添他水。公尝之曰。此茶必添二生水。公能辨水味。以忠州达川水为第一。汉江中之牛重水为第二。俗离山之三陀水为第三。达川盖自金刚山出来者也。慵斋李宗准丛话平海越松亭。胜地也。李公行每于月夜。骑牛游赏于松亭。及被谪。仍家白岩山下。号白岩。逍遥忘世。诗酒自娱。太宗以潜邸之好。屡召不起。卒谥文节。朝野记事

李行登第。官至大提学。以文章著称于世。谥文节。号骑牛子。有集行世。舆地胜览

李行登第。历仕至大提学。赠左赞成。谥文节。号骑牛子。谪本郡。居白岩山下号白岩。以文章节义名于世。平海志

骑牛子李公行。一号一可道人。谪居平海。又号白岩居士。曰必游赏于越松亭。以诗酒自适。详在权阳村骑牛说中世说。阳村与骑牛子出处不同。故说中只及其志尚之高。不及其自靖之义。此苛论也。按阳村集。永乐甲申。追识是说下曰。骑牛说余少时作云尔。则彼世人之苛论。固不须费辞分疏也。李公上疏斥佛法扶正学。又力辞禑,昌废立时功臣之号。太宗再三召之。终不一起。其高风峻节可想。而尝言牧隐,阳村长于文章。而短于经学。郑道传略有经济之具。而全欠骨鯾之风云。后赠赞成。谥曰文节。有文集多可观。海上谩录李行字周道。骊州人。号骑牛子。又号一可道人。恭愍王时登第。官至大提学。以文章名节著称于世。谥文节。有文集行于世。大东韵玉○按群豹一斑。所载与此略同。故不复录。李公行字周道。号骑牛子。骊州人。洪武四年恭愍王辛亥登第。官至典文。丽亡。遁于民间。晦迹自靖。楼台胜地。多有题咏。语皆清苦慷慨。我太祖即位。首访之。迫欲致之朝。终不起。太宗又屡召而不出以卒。谥文节。其子逖亦欲自靖不仕。公语曰。新王亦圣人。且尔与我有异。不必从我。须善事焉。逖承命出仕本朝。官至艺文馆直提学。海东全彝录

权阳村作骑牛说。略言志行。譬之于孔门颜曾。而其节义卓荦。不少槩见。惜哉。仝上

文章气槪。彪著往牒。啸皋朴承任记

骑牛李先生负东方山斗之望。有集传世。鹤沙金应祖记骑牛子先生以德行文章。为名大夫。星湖李瀷记

骑牛子李先生在丽末垂亡之际。欲退则仕危邦者无可去之道。故黾勉从仕。而废昌之勋。固辞不受。台谏论列。直斥为功臣之意。至于我太祖。目之以禑,昌之党。流放窜逐。濒死不悔。其文章节义。言论风裁。表表可考者如此。晚年。谪居海隅。以骑牛为号。托游于山水间者。亦见其微意所在。卒也以文节为谥。则可知当时公论犹在也。往者平山儒生议立尸祝之所。材木已鸠。而适值胡乱未果云。新溪录

李牧隐。因台谏疏劾。将置极刑。骑牛子极言救解。竟被党与之目。牧隐集

黄胡安公致身年甫五六岁。骑牛李先生见之曰。真英物也。梢长。能自课学不懈云。占毕斋金宗直集

文节公骑牛子李先生。丽亡。骑青牛隐醴泉洞。全五伦集

九贞忠录丽季有世所称九贞忠录。而以事实行于世。骑牛先生居第四。标以记之。诸贤事迹。亦为幷录焉。

编辑

全五伦。旌善人。官典法判书。丽亡。隐旌善。追伯夷之节。采薇于山。朔望。具朝服望松京痛哭。

金自粹。字纯仲。庆州人。号桑村。官大司成。见时政曰乱。退居安东。母殁。庐墓三年。事闻旌闾。太宗征刑判。公叹曰。吾平日以忠孝自励。今若失身。何面目见君父于地下乎。行至秋岭。作绝命词曰。平生忠孝意。今日有谁知。一死吾休恨。九原应有知。因遂自尽。

申晏。平山人。官宗簿令。革命之后。本朝召之。公排禄归东阳曰。岂忍以一身事二姓乎。遂居黄衣山下。名其洞曰排禄。画陶潜采菊图以自警。与蔡典书相从。世称排禄节士。

李行。字周道。骊州人官大提学。丽亡。骑青牛隐江阴醴泉洞。我太祖首访。不出而终。谥文节。时人谓之骑牛子。有阳村权近骑牛说。

李思敬。全义人。官司宰监。见时事将乱。隐开城肃薪里。李牧隐作送月堂记以赠之。

李遂生。字明仲。遂安人。号尊岩。与牧,冶遁于遂安票里。拜吏议不就。有许敬庵赠诗。

高天祐。天祥弟。官都摠制。召拜开城留守。辞以亡国旧臣。不起。

裴尚志。兴海人。号柏堂。官判事。不仕我朝而卒。

郑煕良。河东人。号默隐。圃隐门人。官直提学。上疏极论郑道传南訚赵浚之罪。谪远岛。我太宗初。特命宥。因不仕而卒。

圃隐善友录善友录亦记九贤。而与贞忠录同。

编辑

杜门洞七十二贤录丽未。忠臣立节死义者多。其馀则杜门屏迹于当世。或不仕自靖者。通称杜门洞七十二人。同其义理。而不但屏居于松京之谓也。

编辑

郑梦周。字达可。号圃隐。延日人。赵英珪椎杀于架资桥。青竹即生桥上。因号善竹桥。

金澍。号笼岩。善山人。恭让朝。以礼判奉使天朝。还到鸭绿江。闻运讫。寄夫人书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仍送朝衣。夫人下世后以此合葬。且以发书曰为我忌日。遂入中原。居淅江。

李存吾。号石滩。庆州人。恭愍九年登第。授监察纠正。见时事乱。忧愤成疾卒。赠大司成。立祠。

郑枢。清州人。见天命有归。愤惋不平。疽发背卒。谥文简。

崔瀁。号昭六。会州人。受学于其舅郑圃隐之门。文科大提学。我太祖龙兴之日。握手曰。吾友崔瀁来耶。赐田禄不受而终。享西山祠。

吉再。字再父。号冶隐。善山人。种竹御赐田。手把黄花祭伯夷。以注书知国将亡。弃官归隐金乌山。

南乙珍。宜宁人。沙川伯。

林先味。

元天锡。号耘谷。

曹义生。

孟裕。温阳人。文尚书。与其子同隐。

都膺。初名兪。字子芸。官佐平赞成事。见天命有归。社门屏迹。太宗赐号青松堂。赐诗曰。爱看青松节。贞干手以摩。寒冈千仞上。霜雪不曾磨。

李思之。号丽隐亭。京山今碧珍人。官至郞将。父希庆为丽朝元帅。征阿只㧞都。还为零贼所害。人皆曰。死于国事。忠也。公在革命之初。杜门屏迹。而谓其子曰。吾志已定。尔则学优登仕于本朝宜也。

陶东明。号双桧。以文学孝友著于世。为南台掌令。见天命有归。入杜门洞。屡征不起。详载名义录。

金自粹。字纯仲。号桑村。庆州人。官大司成。以忠清观察使。见时事乱。退居安东。母丧。庐墓三年。事闻旌闾。

张安世。玉山人。官德宁府尹。不仕。本朝。隐居遂志诗曰。元气双分上古前。兴亡物色尚森然。还乡事远丁千岁。治水功馀禹八年。黄菊炯斓兼白酒。苍髯偃蹇挹高巓。宦游只欲扶王化。何用区区富贵全。

程广。好巾川。丽朝官侍事。知国祸。弃官归。

鞠襦。太祖朝。火其庐。杜门不出。以遂立节不服之义。子孙因属潭阳吏。

韩哲冲号梦溪。官典书。丽亡。不二臣节。隐于杜门洞。终归尚州白原山。

罗天瑞。字定伯。见运讫。与其子阖门祗候直乡及吉冶隐同出处。

成漙。官刑曹摠郞。丽亡遁去。太祖以台谏召不就。赠兵判。

李明成。公州人。官监察御史知制诰。国将乱。弃官归伊川。

李穑。字颖叔。号牧隐。韩山人。诗曰。长松之下石为台。西望苍然大野开。指点首阳孤竹处。有谁能辨所由来。

郑地。锦城人。海道元帅。力赞太祖威化回军。不参开国勋。归老故乡。谥景烈。立祠光州。并藏甲衣。

河自宗。号木翁。晋州人。官军部尚书。丽末。伪疾不起。终老乡里。领相敬斋演之父。

李养中号石滩。广州人。官刑判。国初。遁居广州。被窜不屈。

金震阳。字子静。号草屋子。鸡林人。官左常侍。与李扩等劾流赵浚,郑道传等。杖流远地。寻卒。

安省。官直提学。太祖拜平壤伯不受。命录清白。一目差少。太祖命名。

李思敬。号送月堂。全义人。

赵忠肃。字敬夫。号德谷。咸安人。诗曰。岂无三月无君叹。只愧干名甚乞墦。

许征。官县令。见国将亡。以巡检遁居吉州。

崔文汉。忠肃王驸马。知国将亡。遁居江陵。徐甄。利川人。

申德邻。号醇隐。高灵人。官礼仪判雪。丽亡。退居光州。

孟希德。官典教令。国亡。退居东浦。

金若恒。若时弟。官执义。丽亡。入皇朝不还。赠赞成。光山君。

裴尚志。官判司仆寺事。入皇朝。与中书郞抗礼不屈。丽亡。退居安东金溪村。种松柏以见志。号柏堂。兴海人。

李绎之。号南谷。永川人。官宝文提学。见国将亡。弃官归居龙仁南谷。

李行。字周道。号骑牛子。谥文节。骊州人。官吏曹判书大提学。丽亡。屡征不起。谪平海。

边肃。

金光致。洛城人。与兄上洛伯得培。平红巾及倭冠。丽亡。退居尚州不仕。

李种学。号麟斋。韩山人。牧隐子。

李阳昭。进士。与太祖同榜。退居涟州青华洞。太祖幸其家。诗酒相乐。除谷山郡守。骑牛到官。三日弃归。终老银杏亭。上赐以葬山。

闵楡。府院君。见国运讫。退居通津凤翔里不仕

文益渐。号大庇斋。南平人。江城君。尝使上国。藏绵核笔管而来。见国运讫。退居乡里。卒立词。

林贵椽。罗州人。丽亡不仕。

曹希直。官正言。与李存吾疏斥奸旽。谪珍岛。太祖龙兴。有劝仕。自比夷齐之节。终不出仕。作鸭鸥亭嘉兴水边利终。

金士廉。

金承吉。

赵瑜。

金济。号白岩。善山人。平海郡守。笼岩兄。蹈海诗。呼船东问鲁连津。五百年今一个臣。可使孤魂能不死。愿随红日照中垠。

赵铁山。

范世东。

具鸿。

尹忠辅。

成思齐。昌宁人。官宝文直提学。丽亡。入杜门洞。名子曰杜。归昌宁。

金冲汉。

柳玽。号碧隐。

朴门寿。

闵安富。

蔡王泽。领护军。丽亡。浮海而南。隐居临坡。

宋皎。官典书。屏居砺山。

崔七夕。全州人。七月七曰。讨马岛有大勋。赐名。

车原𫖯。号云岩。延安人。官谏议大夫。太祖屡征不起。不就勋业。

金子进。光山人。官司评。丽亡。退居罗州。以丽字名其田山亭井。

赵胤。

金若时。若恒兄。

郑温。

李涓。

宋寅。

郭枢。

蔡贵河。号多义堂。隐居多义村。

英庙朝杜门洞碑表

编辑

胜国忠臣今焉在。特竖其洞表其节。御制崇祯纪元后百二十四年辛未季秋。追感杜门洞前朝忠臣七十二人节。命录用其孙。竖碑洞中。寔予即阼之二十七年也。

杜门洞赐祭文辛未十月二十日

编辑

国王遣臣开城府留守徐宗伋。侑祭于杜门洞中高丽诸忠臣之灵。守节不二。臣道之常。显忠褒烈。著在礼章。我朝受命。应天顺人。圣化攸及。率普皆臣。爰有丽贤。七十有二。罔臣罔仆。自靖其志。有洞曰何。有门斯扃。闭而不出。晦迹匿形。其身虽废。其节不沫。抱忠守贞。之死靡悔。后有不朝。前有挂冠。顾名虽殊。取义则班。予昔历玆。顾询遗址。踌躇兴感。予怀曷已。事迹渐远。文献无征。欲劝于后。其无褒称。特书大书。有十四字。庸竖贞珉。庸表子意。想像遗烈。搜访后裔。相方视位。以坛以祭。牲酒蠲洁。黍稷惟香。百世何远。永树风声。

不朝岘言志录

编辑

洪武二十五年壬申秋七月哉生魄乙未。即丽氏运讫。本祖受命之际也。忠臣烈士之徒。罔有臣仆之志。自靖其义之所当尽。于是焉齐登松都市东南岘。挂朝天之冠。戴蔽阳之笠。南登不朝岘。朴门寿曰。天命有归。国事已非。吾属盍各言其志。成思齐曰。宁为王氏鬼。不作李家臣。曹义生曰。甘心杜门。死而后已。林先味,高天祥曰。惟当从者义。田贵生曰。深入于山。耕者谁知。李崇仁曰。陶河之世。嗟己远矣。李孟艺曰。愿洒清风于雷首。柳玽曰。磻溪直钩。钓周何意。田祖生曰。欲为耕者。何山可往。具鸿曰。伯夷何人我何人。禹玄宝曰。去国季札。终身可效。赵永肃曰。伯夷之饿亦我意也。蔡贵河曰。东瞻开城。非复我土。西望首阳。忍忘一心。李行曰。西望首阳。忍食周粟。徐仲辅曰愿不北面于新朝。愧二心之人。边肃曰。楼宋谁家子。其操可慕。朴谌曰。愿寻高丽山。申晏曰。新王非我王。忍作二王臣。朴宁曰。横岛安在。欲往茫然。高天祐曰。愿归田里。赵安乡曰。时已非矣。不去何求。言讫。咸望松京曰。夷齐何人。曾饿西山。流涕而皆曰。可去矣。时郑梦周殉国于善竹桥。李穑已见放韩山。吉再先去金乌山。朴门寿归排禄洞。田贵生逃入绝岛。成思齐退居于午正门外山谷间。李祐,李孟艺隐东鳌川。赵捐,具鸿,元宝隐松山。曹义生,林先味,高天祥,徐仲辅皆入杜门洞。李守生,郑煕良,金震阳,李种学并流远地。崔瀣隐猊山。柳玽隐五凤山。元天锡隐雉岳山。金澍,禹玄宝入中国。崔瀁入中台山。赵承肃归德谷。全五伦入瑞云山。赵珙遁栗原。金自粹隐秋岭。李思敬隐肃薪里。李遂生隐栗里。金若时隐金光里。南乙珍隐古沙川。蔡贵河隐多义岘。朴谌隐立岩。赵安乡隐泉山。边肃隐鸭山。朴宁隐法岘。徐隐积岩。李行隐醴泉洞。申晏归黄衣山。李沦归桃滩。李养中遁广陵。徐甄遁襟阳。林卓归锦城。金英庇隐古石山。宋桂归洪阳。高天祐,边龟寿,安从约,金俊,尹珪,朴忱,许锦,裴尚志,李惟仁,闵普,文成,车,严,张,金冲汉,李,金炜,闵安富,田祖生之徒。归排禄洞。而皆抗不二之节。取其义而成其仁焉。当时士大夫皆高尚其道。希之者惟恐不及。更相标榜。为之称号。

英庙朝不朝岘联句

编辑

庚申。幸松京。驻驾不朝岘。亲赋一句。命从臣联赓。

胜国忠臣勉继世御制分明鉴戒在兴替都承旨闵亨洙地因人重名犹传同副承旨金尚鲁一里隔山深迹自翳左副承旨韩师得积累周开八百年左承旨赵明谦狂昏秦失千万计左副承旨宋教明杜门洞邃馀风声记事官李会元善竹桥荒尚昼曀别兼春秋金汉喆岂但彝伦当日扶兼春秋权瑞东须看懿节至今揭厅注书洪益三愚忠只愿为良臣修撰金尚迪圣德宜思铸盛际修撰郑汇良七字锐珉还辇道。猗欤褒綍诏来裔。校理南泰齐

不朝岘碑阴记

编辑

我圣上即阼之十六年秋九月。戒銮舆谒厚陵。历幸松都访故事。父老对曰。敬德宫之前麓即不朝岘。昔我太祖大王即定鼎。御是宫试诸生。丽之臣庶不朝。走逾于岘。岘以是名。其详有府志在。上驻驾路次。顾瞻咨嗟曰。有表乎。佥曰无。上曰。此忠臣遗迹也。宜旌而褒尔。守臣刻高丽忠臣不朝岘七字于岘。臣若鲁承命讫。伏以思之。惟我圣上遵先朝旧事。光临故都。抚兴亡之迹。而官王氏之裔。奖文忠之节。而碑善竹之桥。闻胜国之忠义。而又思所以永树风声。是诚历代帝王之所未能有者。而我圣上有之。表懿烈扶世教于千百代之下。於乎休哉。臣忝守玆土。获睹盛事不胜钦诵。碑既成。谨附小志以诏于后。嘉善大夫。开城留守兼管理使臣金若鲁。谨撰。

诸贤唱酬

编辑

送李修撰觐省行

编辑

阳村权近

之子出京国。彩衣光陆离。白云天外意。红树路中归。日暮登楼赋。秋风陟屺诗。嗟余独可奈。朝夕恋慈闱。

中庵所画李周道骑牛图自注。中庵。日本释守允。

编辑

周道心无累。中庵画八神。免亳生意匠。牛背载诗人。村僻山千叠。波明月一轮。白鸥相与狎。浩荡有谁驯。

次李骑牛子韵四首

编辑

门巷运官道。园林似野居。笑谈三益反。事业百家书。矫矫凌天鹤。洋洋纵壑鱼。邻人相报道。此有卧龙庐。

谁谓喧卑地。中藏吏隐居。闲园种花卉。丈席授诗书。下榻应徐孺。趋庭有伯鱼。里仁知所择。欲问尔东庐。

忠臣当授命。志士耻闲居。壮奋频看剑。吁嗟忽发书。事须观蚌𧑐。信必及豚鱼。会有南阳顾。应难卧草庐。

一为尘土客。城市久侨居。谋拙惭尸禄。心慵不读书。夜愁绿蟋蟀。秋兴起鲈鱼。何日相携手。林泉往结庐。

春夜。与金翼之观李骑牛子关东记行。

编辑

坐与故人对。共读故人诗。孤灯照春夜。缺月明梅枝。悠然江海志。余岂难别离。遥思江东地。处处游观奇。徘徊红尘底。久混奔毗儿。张翰有归兴。何待秋风时。但为灵修念。所恨幽兰衰。勉旃至岁暮。莫负平生期。

次韵赠骑牛道人自注。李骑牛子尝游关东。每月夜骑牛。自号一可道人。

编辑

道人隐城市。卜筑岐路边。园中有嘉卉。屋下生冷泉。闭门自怡悦。甘受儿童喧。邻家问酒沽。午榻看云眠。时乘舞雩兴。赤足凌潺湲。回头叹人世。逝者如奔川。遥思骑牛地。明月满海堧。浩然赋式微。出处斯万全。奚囊拾秋景。驴背载芸编。归哉不可挽。曷月余亦还。

西原雷雨告警。题一绝。

编辑

流言不幸及周公。忽见嘉禾偃大风。闻道西京洪水涨。却知天理古今同。

骑牛子林亭

编辑

独谷成石璘

衰年有今夕。胜地可淹留。林影微风过。山光积雨收。吟哦须尽日。眺望最宜秋。不识高亭意。催归许再游。

骑牛子赋二首。用其意亦作二首

编辑

截彼峨峨首阳山。采薇昔有好容颜。偃月堂开月长满。惟有主人心不闲。饥寒富贵两安在。名声各自留人寰。天厚吾贤有良贵。纷纭外物都不悭。首阳山高仰复仰。可惜身心良独艰。拨弃付与杯中物。东君又催佳节还。

行路之难不在山。游子胡为悲壮颜。秣吾良骥振长策。一日万里如等间。濯足咸池风玄圃。飘然迥脱嚣尘寰。王乔羡门争招手。罗列琼浆不我悭。此时回首九折坂。坦然不见险与艰。穷通自古无定在。天道幽玄往复还。

骑牛子诗。盛称朝廷之美。并及乡曲之私。老生忘其鄙拙。作京城乐乡曲乐二首。以发大笑。

编辑

汉水逶迤绕华山。龙盘凤舞郁孱颜。钟鸣鼎食勋亲宅。比屋豪华士女间。四海今为一寿域。三韩共作太平寰。吾君勤俭屡大有。德泽旁流无少悭。君子阳阳周道直。黎民生不识时艰。老夫禄米供祭外。尽为春酒待春还。

吾乡处处好湖山。吾庐松菊可怡颜。田头社鼓闻坎坎。垄上桑者见间间。老荠宿菱饱三白。鸡埘豚栅成一禀。坡塘水满蛙声乐。云弄阴晴雨意悭。南亩又看深没鹤。西成粒食应不艰。岁暮家家春酒熟。山翁复来溪友还。

复用来韵寄呈骑牛子

编辑

为卜幽居僻近山。束带跨马非强颜。但见轩冕自来绕。先生固有终岁间。琴书一室列童丱。花竹数亩藏仙寰。独谷尘埃接市井。相逢幸色致风悭。眇余已判太平老。君才空抱能济艰。何如得酒即相觅。朝出永日夕忘还。

呈骑牛盘石

编辑

身间由心。业何不白。编简圣贤。松菊主客。初非为名。今岂屏迹。子之膏肓。世无药石。

秋容萧洒。山青云白。卧想郊居。门无杂客。一室琴书。双清心迹。不愠不求。乐哉盘石。

八旬翁翁。今又曳白。富贵浮云。光阴过客。新新染缘。念念陈迹。啸歌伤怀。三生之石。

骑牛子以菊花酒一缸红杮一榼来惠。即书此答之。

编辑

堆榼磊落赪虬卵。盈缸潋灎黄花脂。故人遗我良有意。欲使老朽还童儿。何以报之空嚱嘻。

骑牛子以留后贺诞日来京。作诗招之。

编辑

明日虹流庆。群臣共早朝。城门壮金钥。楼鼓隐丹霄。旅枕谁呼觉。孤灯亦易销。穷居有疏粝。莫使马蹄遥。

有怀看花。诸君子寄呈骑牛子。

编辑

花间置酒庆清香。牛背哦诗野趣长。谷口故人旧相得。座中仁者永难忘。皆言古法新非古。自恨狂谈老更狂。怕拙若吟还可惜。诸公更议代深觞。

偶读常建间斋卧病诗。心与境会。三复吟已。仍用其韵寄呈骑牛子。

编辑

庭树来早凉。屋头上朝日。疲人睡方浓。惊起事一室。无心壁间镜。照我衰朽质。叹息此馀生。隙驹未为疾。

三复来诗。洒然沈疴去体。而心上鄙吝又复消尽了也。咏叹之馀。复和一首奉呈骑牛先生。

编辑

我思古之人。不可无一日。如行雾露中。似入芝兰室。仰惭岁寒姿。时映蒲柳质。前言信不诬。观图得愈疾。

晨起偶诵苏州间斋对雨诗。仍用其韵寄呈骑牛子。兼问起居。

编辑

少壮已昨日。沈疴非一朝。有木不封植。何由见新条。阴雨连三月。食少肥肉消。仰视云中日。西飞疾如飙。

闻骑牛子因督种瓜。再负山行之约。戏书俚言寄呈。

编辑

昔日青门瓜。固穷识先务。公今亦何事。早起学老圃。春寒好著人。况复昌阴雾。引病是良媒。高明独不悟。行乐当及春。幽期故不赴。蒙哥解读书。蒙母善治具。对酌胜佳宾。敲门多不遇。莺声在绿阴。花落如红雨。

访骑牛子李先生不遇

编辑

德彝不见太平年。八十逢春更谢天。桃李满城香雨过。谪仙何处酒家眠。

病中赋阮郞归。寄呈骑牛子。

编辑

春寒悄悄闭重门。疏帘雨气昏。达官厚禄是谁恩。香炉火尚温。人语少鸟声喧。风花飞上轩。园中井水岂无源。汲多能不浑。

曝暄檐下。吟成一绝寄呈骑牛子。

编辑

筑室东皋上。寻春二月初。共倾无事酒。莫作绝交书。渴飮苏耽井。酣歌葛亮庐。幽贞固所欲。亲旧意何如。

次权可远送李翰林归觐

编辑

三峯郑道传

时节当摇落。亲朋告别离。孤鸿牵远兴。匹马向东归。鱼稻供乡味。江山缀小诗。遥知献寿酒。喜气满庭闱。

赠君试语苦。临别不堪吟。书剑远游客。乾坤岁暮心。路长黄弃下。乡近白云深。独立离亭畔。秋天易夕阴。

次权可远和李骑牛子

编辑

桑谷成石珚

迢迢蹈海客。落落闭门居。万事空经劫。一心是著书。风流月下犊。生计釜中鱼。千里劳相忆。几时过弊庐。

题骑牛子月下骑牛图

编辑

越松亭畔。海月初窥。彼其幅巾壶酒叩角而逍遥者。是老子耶凝之耶。中庵只得画外面。先生心事有谁知。

上骑牛子

编辑

泰斋柳方善

江阴别墅最清寒。门掩苍苔满地斑。少日才名机入洛。晚年身世李归盘。耕云钓月闲生活。临水登山独往还。赖有典军同里闬。不劳书疏问平安。

戏赠骑牛子

编辑

人传东国草苁蓉。补益房中最有功。老子自知无所用。题封寄与谪仙翁。

题罗州碧梧轩

编辑

成任

碧梧轩即客馆东轩。轩东有碧梧树。他郡所无。骑牛李先生命名赋诗。故云云。

碧梧轩上看梧桐。满庭翠影敷玲垄。翛然坐我万虑空。洒面况复来清风。寄傲不数羲皇人。眼前兴味朝朝新。骑牛题咏语绝尘。一洗俗累归于真。流传千载耀各区。岂肯埋没随蓁芜。词苍意古世所无。珠玑璨璨明轩隅。我来攀却凤凰枝。恍见玉山真容仪。目注心想无不为。半日若吟临前墀。凭高望远欲构思。东江水色清沦漪。

次李大提学留别韵

编辑

容轩李原

红妆画舸汎长江。客里清游信少双。南浦边头相送后。将诗谁与倒秋缸。

骑牛说

编辑

权近

吾尝谓山水游观。惟心无私累。然后可以乐其乐也。友人李公周道家居平海。每月夜。携酒骑牛游于山水之间。平海号称形胜。其游观之乐。李君能尽得古人所不知之妙也。凡寓目于物者。疾则粗。迟则尽得其妙。马疾牛迟。骑牛欲其迟也。想夫明月在天。山高水阔。上下一色。俯仰无垠。等万事于浮云。寄高啸于清风。纵牛所如。随意自酌。胸次悠然。自有其乐。此岂拘于私累者所能为也。古之人亦有能得此乐者乎。坡公赤壁之游殆庶几矣。然乘舟危。则不若牛背之安也。无酒无肴。归而谋妇。则不若自携之易也。桂棹兰桨。不既烦矣乎。舍舟而山。不既劳矣乎。骑牛之乐。人孰知之。及于圣人之门。其见喟然之叹也无疑也。

右骑牛说。余少时作也。失其稿今三十馀年矣。一日坐政府。与参知崔公迤语。偶及李公骑牛事。崔公因说无遗。盖崔公尝从李公于平海者也。诵之三十馀年而不忘。余闻而喜。请书以归。虽其辞语鄙拙。不足以观。然李公志尚之高。崔公记识之强。因是可见也。故录而藏之。以附家集云。

永乐甲申冬十月日。识。

白岩居士赞

编辑

节斋金宗瑞

余巡到平海。游越松亭。有感骑牛子李公作赞。

猗欤白岩先生。展也胜国荩臣。忧治世则辟异端而崇正学。处乱朝则救贤士而斥小人。浩瀚乎其文章。密勿乎其经纶。于功名何曾屈志而冒荣。在节义不必杀身而成仁。谁知骑牛之浪迹。实与叩马而同伦。海上有松。松上有月。千秋万岁兮。发髴想见其精神。